防止妊娠高血壓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4-04-01 18:16: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止妊娠高血壓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硫酸鎂; 硝苯地平片; 治療方法; 效果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醫學名稱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它是孕婦懷孕期間的常見病。自改革開放以來,根據流行病檢測報告顯示。大約有8.5%的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發生在孕婦懷孕20周以后,集中表現癥狀為浮腫、高血壓、蛋白尿等,嚴重是甚至出現昏迷、抽搐、嬰兒和母體一起死亡。據有關新聞報道,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原因可能和孕婦懷孕期間心鈉素的敏感程度減弱、胎盤分泌心鈉素數量的多少、肌酐以及血尿素氮含量的多少有關。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治療多以擴容、降壓、解痙、利尿為主。筆者對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分別使用靜脈注射硫酸鎂和配合靜脈注射硫酸鎂的口服硝苯地平片的治療方法治療,都獲得一些成效,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年齡25~35歲,平均27歲。(1)病史:對接受治療的68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在懷孕前,及懷孕前20周是否水腫、高血壓、抽搐、蛋白尿等病癥。以前有沒有得過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2)臨床表征: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經常出現的癥狀有水腫、高血壓、眼花、頭痛、胸悶、嘔吐、惡心等自發癥狀以及昏迷、抽搐病癥。(3)輔助檢查。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的血液進行檢查,看看血液是否出現濃縮現象,是否出現凝血功能異常,檢查肝腎功能是否出現異常,檢查眼底是否出現視網膜小幅度痙攣等病癥。初產婦55例,經產婦13例,周期32~40周。子癇初期患有輕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蛋白尿≥300 mg/24 h或(+);BP≥130/80 mm Hg;
伴有小腹上部不適和頭痛等癥狀)32例,孕婦患有重度妊娠癥(尿蛋白≥2.0 g/24 h或(+ +);BP≥170/120 mm Hg;血小板112μmol/L;微血管病溶血LDH升高;持續頭痛;血清ASTALT升高;出現視網膜障礙;小腹上部持續出現不適感)36例。隨機分成硫酸鎂組和硫酸鎂+硝苯地平組,每組34例。
1.2 治療方法 硫酸鎂組,每天肌內中注射20~30 mg硫酸鎂,第一次注射劑量為25%的硫酸鎂20 ml(負荷劑量)溶于10%的葡萄糖20 ml使用靜脈注射器緩慢推入,然后用25%的硫酸鎂60 ml溶于5%的葡萄糖500 ml,使用靜脈滴入注射法,點滴速度為1~2 g/h,隨時孕婦的血壓狀況,必要時加注25%的硫酸鎂20 ml和2%的利多卡因2 ml一起注射在臀部肌內注射,1~2次/d。硫酸鎂+硝苯地平組,在硫酸鎂組基礎上配合使用硝苯地平片,每次10 mg,3次/d,口服。
1.3 療效標準 顯效:血壓降低;收縮壓≤130~145 mm Hg,舒張壓≤80~100 mm Hg,收縮壓與舒張壓呈明顯下降趨勢,直到正常,尿蛋白減少(+ +),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孕婦安全的維持懷孕狀態38周,直到終止懷孕;有效:血壓有所下降,
1.4 終止孕婦懷孕時機 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產婦對嬰兒和母體的生命有嚴重危害,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產婦處理進行藥物治療外,在必要時抓住時機終止懷孕也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重要手段之一。有關數據顯示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在懷孕33~36周時,可根據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表現程度重新考慮分娩時間,對懷孕33周前的孕婦,可以使用皮質激素,使胎兒心肺加快成熟速度,對于懷孕小于28周的孕婦,可根據治療效果和病情程度,必要時進行引產,防止孕婦在生產時出現死亡現象。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軟件對這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硫酸鎂組顯效10例,有效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2%;硫酸鎂+硝苯地平組顯效10例,有效2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重要性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按照孕婦表現的癥狀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輕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其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母體的影響最大。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母體的主要要影響有,使孕婦出現全身動脈痙攣,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其血液的黏稠度會使孕婦心臟、肺部、大腦、肝臟等器官出現供養、供血不足,和胎盤出現功能障礙、灌流不足等現象。數據顯示本院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有48例發生綜合并發癥,這說明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以使患者懷孕初期患有子癇、胎盤不正常脫落。導致感染產后出血等癥狀,如果不進行及時救治可能會威脅到胎兒和產婦的生命安全。
3.2 硫酸鎂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硫酸鎂起的主要作用是對神經、血管、肌肉相連處釋放的乙酸膽堿進行抑制,使平滑肌、骨骼肌得到放松,從而使血管得到有效舒張。有效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全身動脈抽出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使孕婦的大腦、心臟、子宮、腎等主要器官的供血得到改善,達到預防、制止抽出的目標。并且,硫酸鎂可以抑制中樞神經、使血管擴張,使體液循環得到改善,進一步對大腦、心臟、肝腎的器官的衰竭起到抑制作用。分量充足的硫酸鎂可以使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血壓暫時降低,使外部循環阻力下降,心臟輸血量提高,大腦缺氧問題得到改善,腦部水腫減弱,大腦內壓力減小,從而抑制孕婦全身動脈抽搐現象的發生。據有關資料報道,硫酸鎂可以使胎兒缺氧問題得到改善,對胎兒有保護作用,使嬰兒出現的缺氧現象得到有效緩解。使用靜脈注射硫酸鎂的治療小組,對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高血壓綜合癥有顯著的降壓效果,并沒有發現對嬰兒造成不良反應。
3.3 硝苯地平片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硝苯地平片是一種鈣拮抗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對心肌細胞膜有選擇性的抑制鈣通道,阻止心肌細胞過度興奮-收縮偶聯,使心肌細胞受到保護。通過對支氣管、血管和子宮平滑肌興奮的抑制-收縮偶聯,使全身血管得到舒張。可以有效松弛子宮平滑肌,有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微循環作用。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治療中,使用硝苯地平片舒張平滑肌血管的原理也許和妨礙細胞內鈣的釋放、阻斷鈣內流、阻止血管膜上的腎上腺素α-受體、激活K+、Na+、ATP酶、阻礙硫酸鎂二酯酶的活性等原因有關。配合使用硫酸鎂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療小組,對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高血壓綜合癥有顯著的降壓效果,并沒有使孕婦出現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使用硫酸鎂與硝苯地平片都可以治療孕婦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配合使用硫酸鎂的硝苯地平片治療法,可以有效解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全身血管動脈痙攣的問題,有助于使血管獲得擴張,并有協同降壓的效果。實驗證明,配合使用硫酸鎂和硝苯地平片治療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只使用硫酸鎂進行靜脈注射的治療效果。因此,配合使用硫酸鎂和硝苯地平片治療法可以得到推廣。
參考文獻
[1] 邱翠華,朱薛艷.中藥對甲氨蝶呤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療效的影響[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6,14(2):413-415.
[2] 張凱,章文華,傅軍,等.ATP生物熒光技術在卵巢癌體外藥敏檢測中的應用[J].癌癥進展,2003,1(9):198-201.
[3] 滿洪柱,謝榮美,彭麗靜,等.正常妊娠與妊高征孕婦血清ET-1、β-hCG及HPL含量的變化[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5,14(2):157-159.
[4] 蘇鋒,楊惠泉,陳紅,等.硫酸鎂輔治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13):132-135.
[5] 李友生,公延霞.硫酸鎂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02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31(19):67-69.
[6] 樊揪順,梁晉芳,焦靖杰.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度子癇前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11(6):275-278.
[7] 歐蘭芝.硫酸鎂與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療效比較[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2(10):176-179.
[8] 謝蓬.26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人剖宮產手術麻醉方式選擇及管理[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219-121.
[9] 葛銀娟,邵秀娟.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妊高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7(12):85-88.
篇2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左心衰竭
【中圖分類號】R541.6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082-01
妊娠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在臨床上也稱為妊娠高血壓性心臟病,是妊娠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般多在妊娠高血壓的基礎上引發[1]。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36例妊娠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探討妊娠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相關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6例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27.9±5.7)歲;懷孕時間32~37周,平均時間(36.3±1.1)周;36例中,初產婦25例,經產婦11例。臨床表現:患者既往均無高血壓及心臟病病史,臨床癥狀主要為胸悶、氣短、嗆咳、端坐呼吸、紫紺,心律≥110次/min,兩肺有濕音,經心電圖及彩超檢查確診為左心衰竭。同時,選取與觀察組患者年齡、孕周相似的健康孕婦1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減少血管阻力,控制心力衰竭,防止抽搐為主[2]。基礎治療主要以吸氧和鎮靜為主,患者取半坐位并給予持續的面罩吸氧,根據患者情況可適當給予杜冷丁肌肉注射達到鎮靜作用;減輕心臟負荷,給予靜脈推注呋塞米,減輕心臟前負荷,同時可采用硝普鈉或硝酸甘油減少心臟后負荷,注意保持電解質平衡;強心劑治療,采用0.4 mg西地蘭+20ml的50%葡萄糖液靜脈注射;解痙、降壓治療,靜脈推注硫酸鎂,解除小動脈痙攣,防止抽搐;適時終止妊娠,根據患者心理衰竭的控制情況及時終止妊娠,必要時進行剖宮產[3]。
1.3觀察指標:比較分析兩組產婦的血壓、心律情況及新生兒分娩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36例患者中,29例在進行心力衰竭控制后,通過剖宮產進行分娩,5例在心力衰竭控制過程中自然分娩,2例在心力衰竭控制后48h內自然分娩,未發生新生兒死亡情況。
比較分析兩組產婦的心律、呼吸及血壓情況,結果顯示在進行治療前,觀察組產婦的心律、呼吸、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產婦的心律、呼吸、收縮壓及舒張壓得到有效改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詳見表1。
3 討論
妊娠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是妊娠期的常見疾病,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水腫、抽搐、高血壓、昏迷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母嬰死亡,是導致孕產婦和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對妊娠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預防,積極采取治療措施,必要時及時終止妊娠,以減少孕產婦的病死率。
臨床研究表明,影響妊娠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因素有多胎妊娠、低蛋白血癥以及感染等。多胎妊娠會導致患者腹壓增高,降低內臟血量,使正常呼吸受阻,引發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會增加肺循環的阻力,也容易導致心力衰竭;此外,如果孕產婦貧血或患有低蛋白血癥,會導致心肌缺少氧氣,增加心臟負擔,也是引發心理心力衰竭的重要誘因[4]。
在治療過程中,當患者的心衰及肺水腫情況得到改善,應及時終止妊娠,連續硬膜外麻醉下剖宮產是終止妊娠的首選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36例妊娠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進行積極治療,產婦的心律、呼吸和血壓情況得到有效改善,且未發生新生兒死亡情況,治療效果較好。同時,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情況,差異顯著,可見妊娠高血壓合并左心衰竭對母嬰的預后具有消極的影響,在臨床治療中應采取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盡量減少對母嬰的傷害,提高分娩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波,馬勇. 烏拉地爾聯合硝酸甘油治療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15)10:83-84.
[2]張艷玲.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危險因素及療效分析[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16)02:105.
篇3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護理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09年4月-2011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診斷為妊娠高血壓的產婦共46例,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采用護理干預,對照組則采用傳統護理。比較兩組胎兒結局、分娩方式、疾病控制程度等。結果:新生兒Apgar評分和新生兒體重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研究組低于對照組,研究組子癇、先兆子癇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均有統計學差異(P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護理干預;效果
妊娠高血壓綜合癥臨床表現主要為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甚至昏迷、抽搐、眼花、頭暈、頭痛等癥狀。主要發生在妊娠20周以后,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按其程度臨床上可分為輕、中、重度,是新生兒和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46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的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方面的研究,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的產婦共46例。年齡21-38歲。孕周33-41周。隨機平均分為2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均為23例。兩組年齡、孕周、體重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研究組產婦采用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來說,心理護理非常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孕婦擔心疾病用藥會造成畸形或發育不正常,不能得到健康聰慧的后代,因此,產生恐懼、焦慮、緊張等一系列矛盾、復雜的負性心理。而對分娩真正了解的產婦不多,心理負擔大。首先,擔心胎兒是否有并發癥,胎心是否有變化,心理不安、恐懼,導致血壓控制不理想、飲食睡眠失調等。其次,擔心宮縮疼痛無法忍受,導致因再次升高的血壓而引起的無法分娩,表現為容易生氣、沒有耐心、疲倦乏力、頭痛失眠、心神不寧等。(2)癥狀觀察及護理: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是尿量、血壓、呼吸的變化。重視患者主訴,經常巡視病房,有胸悶、嘔吐、惡心、眼花、頭痛等先兆征象時,及時告知主管醫生,進行相關處理。及時處理抽搐,動作應準、穩、快、輕,防止患者墜床?;颊叱暑^低側臥位,口中防止壓舌板或開口器,防止舌后墜或舌咬傷引起窒息。對于未完全清醒或昏迷者應禁飲食,防止誤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留置尿管者,觀察尿量和顏色,保持尿液引流通暢。嚴密觀察有無陰道流液、流血,有無宮縮,胎動,胎心等,如有異常,及時告知主管醫生,進行相關處理[2]。做好基礎護理,防止褥瘡發生。(3)用藥管理: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治療最常見的藥物是硫酸鎂[3]??筛纳颇X水腫,增加腎血流量,增加子宮胎盤血流量,接觸胎盤、子宮、腎、腦血管痙攣[4]。護理人員應準確用藥,掌握搶救措施,熟知毒性反應。呼吸≥16次/min,膝腱反射存在,尿量≥600ml/d或≥25ml/h時方可使用硫酸鎂。出現毒性反應時,為解除鎂離子中毒,應立即靜脈注射10ml10%的葡萄糖酸鈣。為防止水電解質紊亂,準確記錄24h出入量,方可使用利尿劑。(4)適時終止妊娠:終止妊娠是重度妊高癥的根本治療方法,如患者胎齡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組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高于對照組,且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的治療效果可因環境、心理等因素而變化[5]。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使其積極、樂觀的接受治療。孕產婦積極接受治療,出現異常情況,可及時處理,對減少重度妊高癥的發生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控制病情發展,有重要作用。經過護理干預及正規治療,母嬰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減少子癇,子癇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母嬰生存質量,產科護理質量及產科水平。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的產婦實行臨床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母嬰生存質量,有效降低產婦子癇、先兆子癇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李海霞,,王翠芹,等.早期護理干預隊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的影響[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4):539-540.
[2] 任朝芝.妊高癥產婦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四川醫學,2009,7(30):1169-1170.
[3] 陳淑堅,曹澤毅.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57.
[4] 朱桂玉.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的觀察及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1992,18(10):62.
[5] 黃芳.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治療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6):18-20.
作者單位: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上接第185頁)
以利止血,并及時通知醫師處理,對于造瘺管不通暢等我們一般不予沖洗,若造瘺管不通而且敷料滲出較重時再行處理。②尿管:注意尿管的通暢性,患者正常飲食后鼓勵多飲水,增加尿量,減少并發癥,每日會陰擦洗2次,尿管不通時可手指向遠端擠壓尿管,如無液體引出,可生理鹽水低壓沖洗,必要時更換尿管。(3)術后發熱與感染:發熱原因除尿路本身存在感染外,可能與術中侵襲性操作、高壓沖洗致腎內高壓,細菌返流入血等相關,本組出現發熱者11例,9例術后48h內自行消退,2例干預后消退,與國內單熾昌[2]報道相符。
2.3 出院指導:(1)出院后多飲水,2000-3000ml/d,以增加尿量,預防感染及結石形成,減輕膀胱刺激癥狀,不憋尿,定時排尿,防止尿液返流;(2)患側輸尿管內保留有雙J管,1月內避免腰部劇烈活動,防止雙J管脫出及出血,按時拔除雙J管;
3 結果
本組37例手術獲得成功,6例術后行ESWL治療,復查無結石殘留,隨訪期內未見結石復發,效果滿意。
4 小結
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理想、可靠、安全,做好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心理護理及準備工作,術后對生命征的觀察及引流管道的護理,對于手術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張艷. 心理及護理干預對經皮腎鏡取石術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2006,12(3):511-512.
篇4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早期干預;妊娠結局;影響
妊娠期患有高血壓,簡稱,是處于妊娠期的婦女特有的一種常見病。妊高癥在我國的發病率為9.5%左右[1]。其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是孕婦和產婦以及新生兒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脅[1]。對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進行有針對性的早期干預治療,可以有效的防止和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次數,為順利生產提供前提和保障,對保證母嬰平安有著比較積極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隨機抽取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一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醫治的妊高癥患者病例96例,對她們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對干預治療結果進行全面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一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醫治的妊高癥患者病例96例,患者年齡在23至42歲之間,平均年齡26.8歲;她們其中有43例有過妊娠史。
1.2方法
隨機抽取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一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醫治的妊高癥患者病例96例, 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護,和早期干預治療,對干預治療結果進行全面分析。早期干預的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1)保證睡眠質量,睡眠姿勢保持左側臥位,并使心情保持愉快;(2)合理調配其每日飲食,盡量減少鹽類和動物脂肪的攝入量;(3)每天堅持補充鈣質2g左右;(4)應該對體重進行嚴格地控制,適當地服用阿司匹林。
2結果
該組治療結果顯示,經過有針對性的早期干預治療,所有抽樣中的病例在妊娠時均未出現子癇現象,也沒有出現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妊娠結局均為平產或剖腹產,沒有出現一例產婦或嬰兒死亡現象,母嬰狀態都比較理想。
3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妊高癥的主要病理學特征全身出現小動脈的痙攣顯現,所以,如何解除小動脈的血管痙攣是臨床治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來說,對其及時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對于母嬰的平安均有多項好處,采用硫酸鎂對妊娠期高血壓進行早期干預治療,是一種有效且合理的治療方法[2]。硫酸鎂的藥理作用機理主要是使神經、血管與肌肉連接處的乙酸膽堿釋放量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能夠使血管擴張,其作用機理是使平滑肌、骨骼肌變松馳,這樣就使得妊高癥發病時全身出現小動脈的痙攣現象得以較好的控制,從而有效改善機體主要臟器的供血量[3]。
有研究證實,接受了硫酸鎂治療的孕婦其胎兒和所產嬰兒是絕對安全的,甚至在一定層面上來說是有一定益處的。有報道稱,妊高癥患者采用硫酸鎂治療后,其新生嬰兒與未使用硫酸鎂進行治療者沒有明顯的差異。而且國際上對該癥狀進行的大規模的隨機臨床實驗也表明, 妊高癥患者使用硫酸鎂進行治療,其新生嬰兒Apgar結果要明顯的高于苯妥英鈉等藥物對該病的治療檢測結果[4]。我國的相關文獻也做過這方面的報道,稱硫酸鎂對嬰兒或胎兒的缺氧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能夠有效的防止新生兒和胎兒缺氧的狀況。而且基本上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護理。通過研究發現, 妊高癥患者采用硫酸鎂進行治療的所分娩的嬰兒中低體質量兒腦癱現象明顯減少[5]。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對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進過有針對性早期干預治療,所有病例在妊娠時均未出現子癇現象,也沒有出現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妊娠結局均為平產或剖腹產,沒有出現一例產婦或嬰兒死亡現象,母嬰狀態都比較理想。
綜上所述,對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進行有針對性的早期干預治療,可以有效的防止和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次數,為順利生產提供前提和保障,對保證母嬰平安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4.
[2] 全國胎兒窘迫專題研討會紀要[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26(3):131.
[3] 叢克家. 應用硫酸鎂預防及治療子癇[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8,33(2):126.
篇5
【關鍵詞】輕重度妊高癥;產前觀察;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03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127-02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是指在妊娠期20周以后出現的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三大癥候群,嚴重時可出現抽搐、昏迷、心力衰竭、腎衰竭,甚至發生母嬰死亡。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婦女妊娠期一種嚴重的病理綜合癥會導致母嬰具有極大危險的并發癥,也會導致孕產婦和圍生兒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1]。妊娠期高血壓嚴重或出現不同程度的子癇,腎病綜合癥,心力衰竭等表現,都會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筆者現將輕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產前觀察與護理匯報如下。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收治的輕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72例進行分析,其中孕婦妊娠周期在22-42周,平均孕周為34.46±3.53周,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密切的產前觀察及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的年齡、性別、血壓、孕周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產前觀察及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先兆子癇的觀察輕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會出現除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癥狀以外的表現,如頭痛、眼花、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發現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在此時期如不認真對待和相應的處理會導致患者出現子癇。
1.2.2子癇的觀察患者出現在先兆子癇的基礎上進而出現的抽搐發作,有時會伴有昏迷,典型的子癇發作時患者會出現,瞳孔散大且固定,牙關緊閉并瞬即頭向一側偏斜,而口角及面部肌肉顫動,數秒后會出現全身以及四肢出現肌肉強直,雙臂伸直伴雙手緊握。發生抽搐時患者面色青紫,血氧飽和度低甚至出現窒息。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子癇變化,及時遵醫囑正確用藥。
1.2.3胎兒觀察對于輕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一般每2h測量一次胎心音,每次測量一分鐘,可以間斷吸氧,每次30分鐘,預防胎兒呼吸窘迫綜合癥的發生,同時遵醫囑使用藥物促進胎兒成長及胎兒的肺成熟,有利于提高圍生兒的成活率及生存質量。
1.2.4護理干預①一般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每日保證睡眠在10小時以上,患者取左側臥位或者半臥位,適當抬高雙下肢。進食低脂、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保持口腔內清潔,促進增加食欲,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預防便秘的發生。②產后出血的護理要點:胎盤娩出后主要是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及時給予子宮收縮劑,仔細檢查產婦軟產道情況。在進行縫合會陰切口或撕裂傷口時加強止血,防止產道發生血腫。臨床中產后24-72h內仍有可能導致子癇和大出血的發生。因分娩時妊高癥患者應用大量的解痙、鎮靜藥物,導致機體的血管擴張,宮縮出現乏力現象,產后容易發生宮收縮不良性的產后出血;因此應在胎兒娩出以前建立靜脈通道,以便在胎兒娩出后能夠立即給予子宮收縮劑靜脈滴注[2]。③產褥期護理:產后72小時內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產婦應取半臥位或左側臥位,保證足夠的休息,必要時鎮靜,在心功能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早期下床活動。心功能1-2級的產婦可以選擇母乳喂養,在3級以上者應及時回乳[3]。指導攝取清淡飲食,防止便秘。產褥期保持會清潔,注意觀察子宮收縮情況。不宜再妊娠或者在產后1周內做絕育手術,未絕育術者應嚴格避孕。
1.3數據處理經數據統計進行數據分析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l3.0進行統計(P
兩組產婦妊娠效果比較分析,其觀察組產婦的早產及產后出血均低于對照組,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
表1兩組產婦妊娠并發癥的比較(%)
組別1例數1早產1產后出血對照組136130(83.3)119(52.8)觀察組136120(55.6)18(22.2)P11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發展病情較快,如不及時處理,母嬰會發生生命危險及嚴重的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要嚴格掌握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臨床觀察要點,對于患者出現的臨床癥狀能夠采取有效及時的護理措施,用全面的知識理論基礎和嫻熟的技術能力為患者做最有利的保障。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選擇及時適當的分娩方式以及終止妊娠的方法,能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提高母嬰存活率,提高圍生兒的生活質量。參考文獻
[1]張英艷.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臨床護理干預效果的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13(09):791.
篇6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34例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年齡22~35歲,孕周在27~40周,其中孕27周1例,孕2周雙胎1例,孕周>35周32例(包括雙胎4例)。按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先兆子癇:血壓>160/100 mm Hg,尿蛋白++-+++,和(或)伴有水腫,有頭痛、眼花等自覺癥狀:子癇:在先兆子癇的基礎上有抽搐或昏迷。
1.2 臨床表現 先兆子癇26例:孕32例雙胎1例,其余24例孕周>35周,含雙胎2例。子癇7例:產前子癇6例,孕周>35周(含雙胎1例):產后子癇1例。妊娠高血壓心臟病心衰1例(為雙胎、孕38周)
2 結果
2.1 孕產婦患者 先兆子癇25例妊娠終止后治愈出院(其中1例手術后并發產后心肌炎治愈),1例死亡腦出血(孕周27周):子癇6例終止妊娠治愈后出院,產前子癇1例死于腦水腫、腎衰竭、呼吸衰竭:妊娠高血壓性心臟病1例死于產時心力衰竭。
2.2 圍產兒 38例新生兒有36例體重在2300~3700 g,健康出院:1例體重1700 g,1例體重1650 g(孕32周雙胎)均死亡,1例胎兒死亡(孕27周)。
3 討論
3.1 由于妊高征的病理生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攣,而導致妊高征患者全身主要臟器的損傷,如腦血管痙攣引起腦組織缺血、水腫、并可引起點狀出血,若痙攣性收縮時間過長,還可發生微血管內血栓形成和腦實質組織軟化,血管明顯破裂則發生大面積腦出血。本組資料中有1例并發腦溢血,其孕齡小、高血壓出現較早,且發生了最為嚴重的不良后果,提示在臨床工作中,對于孕齡小而較早出現高血壓的患者,要重視起病情的嚴重性及危害性,在治療過程中若治療效果欠佳,則應及早終止妊娠,以免發生產孕婦死亡的嚴重不良后果。若有慢性高血壓病史的孕婦,更應及早終止妊娠。
3.2 全身小動脈痙攣,外周阻力增加,使患者處于低排高阻狀態。重度妊高征患者由于貧血, 當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等誘因時,則極易發生妊高征心臟病心力衰竭,病情急劇而險惡。若是雙胎妊娠,則心臟負荷更加沉重,更容易累及心臟而發生心衰。在發生心衰之前,常有干咳表現,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而延誤時機。加強對孕婦的全面監測,提高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素質,避免誤診,是高危孕產婦得到合理、及時、有效的治療,對降低孕產婦、圍產婦、圍產兒死亡具有重度意義。
3.3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常合并貧血,加之尿蛋白丟失,程現低蛋白狀態,致使抗體產生不足,吞噬細胞作用減弱,加上組織灌注不足、缺氧等因素,使機體易感性增加,產后容易并發感染而造成心臟等重要臟器的損傷,使病情加重產生不良后果。所以,積極預防治療產前貧血及產后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尤為重要,可少量多次輸入新鮮血或人血白蛋白,同時給予有效抗菌加強抗感染治療。
3.4 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早產。有于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可引起嚴重并發癥,治療后適時終止妊娠是極重要的措施之一。由于病情需要,低孕齡患者被迫終止妊娠而導致早產。為降低圍產兒死亡率,對于低孕齡患者在治療時應積極促胎肺成熟,爭取終止妊娠前24 h給予地塞米松治療有利于促胎肺成熟。
篇7
方法:選取43位年齡在35歲及其以上的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另外選取23位年齡在35歲以下同期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患者,將其作為對照組,然后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情況。
結論:高齡產婦妊娠期并發高血壓疾病會對母嬰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成功治療關鍵在于采取合理的圍產期管理措施,適時讓產婦停止妊娠。
關鍵詞:農村 高齡產婦 高血壓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12
Rural women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disease studies
Yu Hui
Abstract:Objective:To the problem of rural women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s.
Methods:Selection of 43 age older than 35 years of age an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regnant women,as a group,in addition to select 23 aged under 35 delivery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regnant women at the same time,as a control group,and the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nclusion:The full-term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disease can cause serious harm to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take reasonable perinatal management measures,timely stop maternal pregnancy.
Keywords:The countryside Older mothers High blood pressure disease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148-01
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婦產科并發疾病,特別是高齡產婦表現得尤為突出,對母嬰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目前,高齡產婦妊娠期并發高血壓疾病已經成為醫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一般來說,妊娠期高血壓多出現在妊娠5個月后或者產褥早期,其臨床癥狀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嚴重的會出現抽搐、昏迷,甚至造成母嬰死亡。
1 患者資料
本研究選取湖北英山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43位妊娠期并發高血壓產婦患者,年齡最大為40歲,最小為35歲,平均懷孕時間為38.1周。另外,選取同期分娩的23位年齡在25歲到34歲的妊娠期并發高血壓產婦患者,平均懷孕時間為38.9周。
2 治療方法
讓患者服用硫酸鎂解痙,保持平靜,另外用心痛定和酚妥拉明來降低患者血壓,必要時采取擴容、利尿治療。假如療效不佳或者母嬰有并發癥情況,應立即停止妊娠。停止妊娠表現依據為:血壓不能有效控制,患者自我感覺病情加重,出現子癇。
3 結果分析
3.1 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統計。觀察組48.1%的患者出現了重度子癇,3.8%的患者出現了子癇;對照組17.55%的患者出現了重度子癇,1.63%的患者出現了子癇。觀察組中有1人患有妊娠高血壓心臟病,1人患有HELLP綜合癥,3人出現胎盤早剝,8人為胎膜早破;而對照組中有2人患有妊娠高血壓心臟病,4人患有HELLP綜合癥,9人出現胎盤早剝,25人為胎膜早破。
3.2 剖宮產率。觀察組妊娠期高血壓產婦患者的剖宮產率為44.3%,對照組患者為30.61%,兩組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4 討論與結論
通過研究發現,高齡產婦孕婦更容易出現妊娠期并發高血壓疾病,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子癇發病率方面有明顯差異。高齡產婦孕婦之所以容易患有妊娠期并發高血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血管內皮老化受損,使得血管收縮因子增加,舒張因子減少,造成血管外壁痙攣,不能為子宮和胎盤進行正常供血,從而在妊娠期內出現高血壓疾病。對于高齡孕婦來說,很難適應這種血流變化,隨著年齡不斷增大,人體心血管系統調適功能也會逐步減弱。有關研究發現,伴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血管壁反應會變慢,所以造成血管收縮時血管分支和心臟的血容量變小,心肌容受性下降使得脈搏最大出血量減少,而當血管舒張時,動脈供血量減少,從而增加了血管收縮壓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高齡產婦在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方面沒有明顯變化,該組產婦多采取擇期剖宮產方式,防止陰道試產對子宮造成刺激,避免出現新生兒窒息和胎兒窘迫。而通過比較分析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沒有出現明顯差異,說明擇期剖宮產方式起到了很好保護作用。要避免病情惡化,關鍵在于適時停止妊娠,從而減少圍產發生機率,保證母嬰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發生于妊娠20周以后,臨床特征為高血壓、蛋白尿、水腫,嚴重時出現頭痛、眼花、抽搐、昏迷、心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甚至導致母嬰死亡的孕產期特有的疾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時觀察護理和處理,能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和后遺癥的發生。我院從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36例,經積極治療和有效的護理均治愈出院,現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36例,其中初產婦21例,經產婦15例,年齡20~35歲,平均28.5歲。
1.2 臨床分類。其中屬于妊娠期高血壓12例,子癇前期22例,子癇 2例。
1.3 分娩方式。陰道分娩11例,剖宮產25例。
1.4 孕周。分娩孕周最早的37周,最遲的42+4周,平均38+6周。
1.5 新生兒評分。最低體重2 650g,最高5050g,平均3 480g,Apgar評分7分的3例,8分以上的33例。
2.觀察和護理
2.1 心理護理?;颊呷朐簳r我們要熱情接待,由于本院地處城郊結合部,產婦60%以上為外地來寧打工者,大多數未建圍產保健卡,臨產后方來院分娩,醫生對其孕期經過、身體狀況一無所知,再加上她們多數為計劃外懷孕,其心態錯綜復雜,極度緊張、恐懼,往往容易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因此,對待這類孕婦,我們應格外注意,要熱情、耐心細致地詢問病史,讓孕婦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從而消除負面心理,獲取真實可靠的病史,使病情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2.2 生活護理。使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保持安靜,各項護理操作要集中,病房要有窗簾遮擋,備好氧氣,吸引器、開口器等急救器材;飲食方面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鐵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不過分限制食鹽攝入,水腫明顯者則應限制食鹽攝入;保證休息,每天每日臥床休息6~8h,指導和協助患者左側臥位,每日吸氧30分鐘,2/日,維持子宮和胎盤正常血供,減輕胎兒宮內缺氧。
2.3 癥狀的觀察和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期監測血壓、呼吸、脈搏、水腫、尿蛋白情況,24 h出入量以及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如有頭暈,眼花、嘔吐、心慌、胸悶等癥狀,應提高警惕,防止子癇發生,注意觀察胎動、胎心變化,有無宮縮及陰道流血、流水等現象。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做相應處理。
2.4 用藥期間的護理。
2.4.1 使用降壓、解痙、利尿藥后的觀察。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所使用的降壓,解痙和利尿等藥物的性能,做到準時準量給藥,還要熟知毒性反應及搶救措施。解痙藥物首選硫酸鎂,在使用中要注意:一是避免將藥物滲到血管外,引起局部刺激和疼痛;二是注意呼吸、尿量和膝腱反射,靜脈用藥時要嚴格控制硫酸鎂的入量,通常用法:25%硫酸鎂20ml+10%GS20ml,iv,5-10分鐘內推完;25%硫酸鎂60ml+5%GS500ml,iv,1-2g/h,如出現膝腱反射消失,呼吸低于16次/min,尿量
2.4.2 抽搐的救護。患者一旦出現抽搐要及時處理,盡量避免刺激,動作要穩、準、輕、快。并及時上緊床欄,口中置開口器或壓舌板,以防止舌唇咬傷或舌根后墜引起窒息,并使患者頭低側臥位,昏迷或未完全清醒者禁食、禁水,以防引起吸入性肺炎,留置尿管者,應保持尿管引流通暢,記24h出入量,嚴密監護孕婦,做好終止妊娠的準備。
2.5 適時終止妊娠。
2.5.1 終止妊娠的指征:子癇前期經積極治療24-48小時無明顯好轉;子癇前期孕期>34周;子癇前期患者孕期
2.5.2 終止妊娠的方式:引產和剖宮產。
2.6 產時產后的護理,如經陰道分娩,在第一產程中應觀察患者的自覺癥狀,血壓、脈搏、尿量、胎心及子宮收縮情況,按醫囑給藥,保持孕婦安靜,第二產程中,采取措施盡量縮短產程,避免產婦用力,第三產程,注意胎盤胎膜及時娩出,預防產后出血,胎兒娩出后,繼續給予解痙、鎮靜、降壓治療,加強監護,除急性失血外,每日輸液量不超過2000ml。分娩后多數產婦能逐漸恢復正常,但仍有少數產婦在產后24~72h內仍有發生子癇的可能,本組有1例患者剖宮產術后2h出現抽搐,因處理及時,2天后病情逐漸好轉并治愈出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由于產前使用大量解痙、鎮靜劑,產后易導致子宮收縮不良而發生出血,因此,產后應及時排空膀胱,密切觀察子宮收縮、陰道出血量,防止產后出血。做好護理和母乳喂養。
3.體會
篇9
[關鍵詞] 產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14.24+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92-02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即妊高征,是妊娠期間出現高血壓、蛋白尿、水腫,并于產后12周內恢復正常的癥侯群。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惡心、腎衰竭等,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和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87例妊高征患者?,F將護理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妊娠期高血壓患者87例。排除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并發癥,血壓(200~145)/(140~95)mmHg。其中初產婦58例,經產婦29例;孕周≤30周17例,31~33周44例,≥34周26例;雙胎妊娠28例,單胎妊娠59例;78例施行剖宮產結束妊娠,9例自然分娩;新生兒輕度窒息2例,重度窒息2例,經過積極搶救與治療,本組無孕產婦死亡。選取同時期無妊高征而行剖宮產50例產婦為對照組。
1.2方法
參考美國醫學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質量量表(SF-36)[2]對產婦分別進行剖宮產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SF-36量表有36個條目、8個維度,包括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等。得分范圍均為0~100分,根據得分多少,將生活質量分為低(80分)3個層次,得分高說明生活質量好。
1.3統計學方法
各項指標以(χ±s)表示,應用SPSS 13.0軟件的t檢驗對兩組間產婦產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比較,P
2結果
兩組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在產前妊高征組較低,兩組有明顯差別。而經過手術分娩后,在針對性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別。具體結果如表1,2。
3討論
3.1妊高征產婦規范護理的必要性
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病情變化快,可累及多個重要器官,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妊高征的發生、發展不僅與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有關,也與氣溫變化、文化程度、心理和社會因素等有關系[3]。對妊高征患者進行規范、有效的護理和干預,使其生活狀態穩定,可提高妊高征保健與產科護理質量。
3.2妊高征產婦的健康教育
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電話咨詢、短信及網絡等方式,使孕產婦了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知識,自覺開始產前檢查,定期測身高、體重、血壓、化驗血尿常規,及時發現誘發因素。指導孕產婦妊娠期營養的攝入與有效休息[4]。
3.3妊高征產婦的一般護理
環境安靜,室內溫度適宜,空氣流通,避免外界因素刺激。絕對臥床休息,左側臥位。雙鼻導管氧氣吸入,氧流量3L/min,每次30min,每日2次。進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和鐵的食物。適當限制食鹽,控制在3g/d。
3.4妊高征產婦的心理護理
通過嫻熟的操作技術,配合豐富的心理護理知識,巧妙運用溝通技巧,使用恰當的語言與方法,與產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消除顧慮,解除緊張、恐懼等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3.5妊高征產婦的病情觀察
輕度患者每8~12小時測血壓1次。中度患者每4~6小時測血壓1次,重度患者每1小時測血壓1次。密切觀察胎心、胎動及宮縮等情況。注意有無陰道流血、流水等。每4小時聽胎心1次,每日監護胎動4次,如胎動減少或消失,胎心率>160/min或
3.6妊高征產婦的產時護理
隨時了解產婦有無自覺癥狀。注意病情變化,一旦有頭暈、眼花或胸悶時要準備好開口器、壓舌板、舌鉗等急救用品,及時報告醫生,做好剖宮產的術前準備。
3.7妊高征產婦的產后護理
產婦產后出汗較多,應及時更換被服,防止受涼。加強皮膚護理,預防壓瘡發生。做好口腔護理,每日晨及飯后要用生理鹽水清洗口腔。注意輸液速度,準確記錄出入量。密切觀察各重要臟器功能情況;嚴密觀察病人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尿量、顏色、性質;注意有無頭痛不適或視力模糊現象。及時按壓宮底觀察子宮縮復及惡露量、性質、顏色。根據重要臟器功能狀況指導產婦適時母乳喂養。
4結論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嚴重危害母嬰健康的妊娠并發癥,重視孕期衛生宣教,定期的、持續的產前檢查,可以早發現、早處理,防止病情加重。做好孕婦的心理疏導,注意合理飲食與休息,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與發展,大大提高母、兒生命質量,減輕對母、兒的損傷。
[參考文獻]
[1] 劉俊英.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護理體會[J].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7(4):129-132.
[2] 劉美蓮,陳耀強,葉鳳珍. 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3):281-283.
[3] 李榮增. 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的心理特征及護理干預[J]. 家庭護士,2007,5(7C):28-30.
[4] 金梅,賀秀琴.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人的健康教育[J]. 家庭護士,2008, 6(5A):1214.
[5] 項系青,姚蘭霞,劉家英. 妊娠高血壓54例的護理[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13):1177.
篇10
【關鍵詞】孕婦 體重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中圖分類號:R1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343-01
由于經濟的發展,妊娠期婦女受到社會及家庭的百般關照,勞動強度明顯降低,營養素的供給量大于營養素需要量,造成孕期營養過剩,我國肥胖婦女逐漸增多。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很正常,增加的體重來自不斷發育的胎兒及羊水,儲存的多余脂肪和子宮的增大等,大多數女性,在胎兒出生前體重增加10―15kg,平均增加12.5kg,且大部分的體重來自最后4個月。筆者通過回顧性分析406例產婦,孕前體重、體重指數及分娩時體重指數增長情況,探討其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5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行孕檢和分娩的孕婦406例。年齡20歲至40歲,平均年齡28.5歲,孕前血壓及心、肝、腎均正常。孕期無任何飲食限制,其中初產婦381例(占93.84%),經產婦25例(占6.16%),孕齡在36w―41w。
1.2 方法
1.2.1 孕期體重、血壓測定 每位孕婦均于孕12w內建立孕產婦系統保健卡,常規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并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作為基礎情況。分娩前1周的體重和血壓為最終血壓和體重。孕期體重增加量=分娩前1周的體重(kg)-基礎體重(孕12w前體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及分類按照第七版婦產科學。[1]
1.2.2 BMI的計算及標準 BMI=體重(kg)/身高2(m2)按此公式計算孕12w前和終止妊娠前的BMI及此期間的增幅。中國人BMI標準(2002年):BMI<18.5,體重過低;BMI=18.5~23.9,體重正常;BMI=24~27.9,超重;BMI≥28.0,肥胖。[2]
1.3 統計學方法 X2,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2.1 孕期體重增加與血壓變化情況 孕期體重增加范圍5.5―29kg,平均增加16kg,比妊娠足月時體重增加12.5kg[3]多3.5kg,臨床診斷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者39例,發病率為9.61%,其中妊娠高血壓疾病28例,占71.79%,子癇前期11例占28.20%。
2.2 孕12周前BMI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將孕12周前BMI為3組:BMI<18.5;BMI18.5~23.9;BMI≥24,孕12周前BMI與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關系見表1
表1 孕12w前BMI與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關系
①與前兩組比較的P值均小于0.05
2.3 孕期BMI的增幅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根據孕12w至終止妊娠前BMI的總增幅將全部觀察對象分為3組:BMI<4為A組;4≤BMI≤6為B組,BMI>6為C組。三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見表2
表2 孕期BMI增幅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
C組與A、B組比較的P值均小于0.05
3 討論
3.1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雖為9.61%與[1]報道一致,但在孕12w前就把妊娠合并慢性腎炎排除在外,所以實際發病率應還要高些,隨著妊娠體重增加,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率增高,病情加重。
3.2 隨著BMI的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增加,孕前肥胖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一定關系;體型矮胖、體重指數>24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好發因素之一。本資料顯示隨著BMI的增加,孕期體重增加越多,發病率越高,病情越重。孕婦體重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呈正相關。
3.3 妊娠期是婦女的特殊時期,隨著胎兒的發育,母體出現一系列適應性變化。正常情況下孕婦體重在孕12w前無明顯變化,從妊娠13周直至妊娠足月,每周增加不應超過350g,如果超過500g要注意隱性水腫。妊娠足月時體重平均增加12.5kg[3]。孕早中期血壓偏低,孕晚期由于血容量和心博量明顯增加,血壓輕度升高,一般收縮壓無變化,舒張壓輕度降低,脈壓差增大。
3.4 BMI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文獻報道孕20w時BMI>26的婦女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高于同期BMI<26的孕婦,本組資料孕12w時BMI>24可作為本地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測指標之一,此項指標較平均動脈壓測定、翻身試驗預測妊娠高血壓疾病更早,較血液粘度比預測更簡便。因此,如何控制孕期體重過度增加,防止過度肥胖是減少妊娠和分娩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對于肥胖和孕期體重過度增加的孕婦無需特殊治療,其主要干預措施是飲食指導,適當限制熱量,脂類,減少食鹽,進食高蛋白食物,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采用合理的飲食結構:主食以谷類為主,副食以蔬菜、豆、奶制品為主;并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和勞動,同時加強產前檢查,及時發現孕期體重異常增加,對于孕前體重正常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不應超過15kg,對于孕前的超重或肥胖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不應超過10至13kg。有學者主張孕婦采用三高一低飲食:即低鈉、高鉀、高鈣、高蛋白飲食亦可早期預防。
參考文獻
[1] 樂杰主編.第七版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
[2] 黃醒華,王臨紅.實用婦女保健學.第一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2006:84―85.
[3] 豐有吉,沈鏗主編.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