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電池的回收方式范文
時間:2024-04-08 17:11: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廢棄電池的回收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可回收物,指未污染的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如紙類、塑料、玻璃、金屬和廢舊紡織品等。
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廢充電電池、廢扣式電池、廢燈管、棄置藥品、廢殺蟲劑(容器)、廢油漆(容器)、廢日用化學品、廢水銀產品等。
餐廚垃圾,指餐飲經營者、單位食堂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餐廚廢棄物,居民家庭生活中產生的廚余垃圾和集貿市場產生的易腐性垃圾等有機垃圾。這類垃圾會腐爛、發臭。
篇2
關鍵詞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環境保護;排隊論;Anylogic
中圖分類號X705;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04(2013)06-0169-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6025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汽車擁有量大國。根據公安部的統計消息,截止到2012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為1.14億輛。但是能源緊張和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接近50%,原油消費中一半以上是交通用油;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CO2排放國,我國環境監測數據表明空氣中污染物總量的超過60%來自汽車。中國走低碳經濟道路就必須大力發展低碳工業,電動汽車憑借使用清潔能源和減少排放總量的優勢,成為提高汽車產業競爭力,保障能源安全和發展低碳經濟的新目標。同時,國務院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內將是電動汽車研發與產業化的戰略機遇期。但是電動汽車(本文指純電動汽車)的發展也會面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電池(本文指鉛酸蓄電池)報廢周期,廢舊電池中含有鉛、鎳、鈷、鋰等金屬材料和電解液,廢舊電池一旦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對環境的污染也尤為嚴重。Wen等指出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大量的報廢蓄電池會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1];Zdeněk和Notter等認為蓄電池的生產會產生大量CO2[2-3],因此廢舊電池的處理成為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當務之急。而回收廢舊電池可以減少對金屬能源的開采,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4-6]等,同時鑒于國家相關法令、社會責任、經濟利益以及人們環境和資源保護意識,合理的廢舊電池回收處理方式就被提上日程。不可否認,未來電池回收利用鏈條將得到強勁地發展。如何管理好電池回收工作,更重要的是哪些環節和因素會影響電池回收以及它們對電池回收的影響程度,將成為關系著未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乃至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要問題。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對于電池回收影響因素的數量分析,還缺少系統的的定義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排隊論理論,從仿真的角度, 對電池回收系統中的主要對象汽車、電池以及汽車電池匹配進行模擬,應用Anylogic仿真平臺,搭建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的排隊論模型,進而研究電池回收問題,分析汽車、電池生產速率,汽車、電池壽命,電池更新次數以及電池翻新率等對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整體的影響程度,最后得出相關政策建議。
宮大慶等:基于排隊論的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建模與仿真研究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年第6期
1文獻回顧
隨著電動汽車數量的增長,廢舊電池將大量產生。廢舊電池的回收原因可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保護環境。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中含有鉛、鎳、鈷、鋰等金屬材料和電解液,如果廢舊電池得不到有效回收處理,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1-3];二是節約資源。使用回收過的蓄電池材料可減少對金屬礦產的開采,節約對金屬礦產的使用[4-5];三是降低成本。對回收的蓄電池進行充分利用可降低蓄電池的生產成本[6]。
基于電池回收的重要作用,大量文獻對此進行了研究。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從更大的概念上講,包含在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和固體廢棄物回收諸多概念之中,廢舊電池與其他廢舊產品回收面臨類似的問題。通過對大量文獻的梳理,現有研究主要包括回收過程研究、回收方法和模式總結、回收影響因素探索以及回收敏感性分析等。
回收過程研究是研究的基礎。Ishihara等認為鋰電池生命周期主要包括生產、使用、回收和翻新等過程[7];鑒于處理、回收、翻新、重新使用組成的電池回收的閉環物流系統,Kannan等建立了多階段、多周期、多產品的數學模型,并且運用遺傳算法分析回收系統的經濟性[8];Hischier等從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角度,運用物流分析方法(MFA)和生命周期評估方法(LCA),評價回收過程對環境的影響[9]。
基于對回收過程的分析,會產生不同的回收方法和模式。Ploog和Spengler等通過數學模型和lingo程序評價某種回收模式[10];Sodhi和Reimer系統地介紹了整體回收、分解回收、融化回收幾種不同的回收方法,并且基于不同的回收模式,建立以成本收益為目標函數的數學模型,闡述電池回收問題[11];Nagurney和Toyasaki同樣采用數學方法論證了廢舊資源、回收者、處理者、消費者和需求市場組成的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模式的可行性[12]。Savaskan等將廢舊產品的回收活動分為“制造商自營回收”、“零售商負責回收”以及“第三方委托回收”三種組織模式,通過對這三種分散化模式進行比較,認為零售商負責回收效率最高[13]。
不同的回收模式下存在共同的影響因素。Wen等調查分析了回收率在電子產品回收中的重要作用[1];Vyrynen和Salminen運用統計方法指出,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提高回收率來增加電池使用壽命是蓄電池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14];進而,Sidiquea等基于面板數據,分析了影響回收率的因素(消費情況/回收工藝/收入狀況/人口特征)[15]。Schaik和Reuter從系統動力學角度分析了產品設計對回收和環境的影響[16]。Zackrisson等運用生命周期評估方法,認為通過提高電池技術來延長電池的使用周期,可以減少電池使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17]。
不難發現,現有研究圍繞廢舊產品回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同時對影響回收的具體因素分析,特別是這些因素對回收整體的影響程度等,即敏感性分析(whatif)[18],也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Schiffer等提出了一個生命周期模型,這個模型可以比較不同的運行條件,不同的系統規模,不同的電池技術對電池壽命的影響[19]。同時系統動力學被引入這種定量分析中,Dyson和Chang應用系統動力學,研究固體廢棄物產生的不同條件[20];Georgiadis和Besiou基于閉環物流思想,建立了廢舊電子產品的系統動力學模型,進一步進行敏感性分析,討論不同因素對經濟發展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作用[21]。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本文發現關于電池回收的影響因素數量分析,還缺少統一的定義和研究,同時系統動力學方法作為連續系統建模仿真方法中的一種,適用于面向具體問題建模分析, 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系統的方法,該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對個體的同質性假設。因此,本文基于排隊論理論,從仿真的角度,研究汽車、電池生產速率,汽車、電池壽命,電池更新次數以及電池翻新率等對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整體的影響程度。
2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概念模型
本文研究的前提是“零售商負責回收”模式以及整體回收方法。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模型研究車和電池匹配行為,分析影響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的影響因素(汽車數量、汽車壽命、電池壽命、電池翻新率以及電池更新次數等),以及這些影響因素對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報廢車比例、報廢電池比例以及汽車重復使用電池比例等)的影響程度等,為行業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本文研究的主體包括電動汽車、電池以及實現電動汽車電池匹配的消息模型,根據資料整理,電動汽車生命周期包括生產、正常行駛、更換電池和汽車報廢四種狀態,電池生命周期則需要經過等待使用、使用中、電池更換、翻新和報廢一系列循環過程,外部環境考慮的主要是國家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政策。因此本文設置的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圖1概念模型
Fig.1The concept model
3簡單排隊論模型
考慮電動汽車的不同狀態、電池的一系列循環過程以及電動汽車和電池的匹配行為,結合排隊論理論的研究過程,因此本文用排隊論方法建模。
參照胡運權等[25],一個電動汽車生產運行過程可以看成是一個排隊系統中的生滅過程?!吧北硎酒嚮蛘唠姵氐纳a,“滅”表示汽車或者電池的報廢。
令N(t)表示t時刻排隊系統中的汽車或者電池數量。
假設N(t)=n,(n=0,1,2…)則從時刻t起到下一個汽車或者電池到達時刻止的時間服從參數為λn的負指數分布(或其它分布)。
假設N(t)=n,(n=0,1,2…)則從時刻t起到下一個汽車或者電池處理完的時間服從參數為μn的負指數分布(或其它分布)。
當系統達到平穩狀態后的狀態分布,記為pn(n=0,1,2…)。
根據相關原理,可以求平穩狀態的分布為:
pn=Cnp0(n=1,2,…),
其中Cn=λn-1λn-2…λ0μnμn-1…μ1,(n=1,2,…);
p0=11+∑∞n=1Cn,其中∑∞n=1Cn收斂。
汽車或者電池排隊論模型類似于共享資源服務模型M/M/S/∞,其是指,汽車或者電池按照一定分布(負指數分布)到達,系統服務資源數為S個(無窮大)。
則平均服務隊長:
記pn=p(N=n)(n=0,1,2…)為系統達到平穩狀態后的隊長N的概率分布;
依據排隊論可以實現不同車和電池的匹配行為,并且報廢車數量、報廢電池數量、車總量以及電池總量等都可以依據排隊論的基本結論,如平均隊長等計算出來。
4基于Anylogic的仿真模型
依據概念模型,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模型主要包括消息模型、電池模型以及汽車模型等。文章建模所采用的平臺為AnyLogic 6 University版,采用的編程語言為Java。
4.1配對模型
汽車和電池之間的配對,需要一定的機制來實現,本文使用類模式完成,包括汽車類(carID(汽車ID)、carPD(汽車生產時間)、carLT(汽車生命周期))、電池類(batID(電池ID)、round(循環次數))以及汽車電池類(carmsg(汽車類信息)、batmsg(電池類信息))。類模式在保障汽車、電池相互獨立情況下,可以實現電池安裝、電池更換以及汽車報廢后的電池處理等行為。
4.2電池模型
電池使用過程中,需要考慮許多因素,比如電池壽命、電池翻新率以及電池更新次數等。
4.2.1電池壽命
電池在運行過程中,首先會受到其最大壽命Lifemax的影響,只有當Life(battery,batID)≤Lifemax時候,電池才處于系統循環中??紤]電池翻新次數K(K≥1),因此電池的實際使用壽命可以擴展,即Life(battery,batID)≤K*Lifemax。
4.2.2翻新率
電池在超過其壽命Lifemax時候,即Life(battery,batID)>Lifemax,電池通過經銷商回收系統得以翻新重新使用。電池報廢翻新的分布情況F可以直接影響重新進行系統的電池數量,我們假設其分布為伯努利分布,即F=Bernoulli(α)其中,α為翻新因子(以下稱翻新率),表示回收的電池以α的概率方式進行翻新,以1-α的概率方式直接報廢掉。
4.2.3翻新次數
同樣,電池在超過其壽命Lifemax時候,即Life(battery,batID)>Lifemax,電池可以翻新重新進行系統中去。但翻新次數K有上限M的限制,只有K
4.3電動汽車模型
電池使用過程中,同樣需要考慮汽車情況,比如汽車的需求狀況直接決定電池的產量,汽車的生命周期影響電池狀態的變化等。因此用一個三元組來表示汽車:cars(carID,carPopulation,carLife),其中:carID 表示汽車ID,carPopulation表示汽車數量,carLife表示汽車壽命。
4.3.1汽車數量
電池生產量Y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汽車生產的數量X,即Y=F(X),并且只要能保障汽車正常運行的電池數量,即是最優的電池數量,即MinY。因此電池數量不應該很多,否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同時也不能很少,容易引起汽車產業的發展滯后。
4.3.2汽車壽命
在一個汽車壽命周期內Life(car,carID),汽車的生命周期的長短會影響電池需要更換的次數,在電池壽命穩定情況下,汽車壽命越長,電池需要更新次數K1越多,即K1=C* F(carLife),其中C為大于0的正數,F為汽車壽命函數。
基于上述模型,本文設置的電動汽車電池回收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
在圖2中,汽車(carManu)和電池(batManu))按照一定的速率生產,分別進入排隊系統(queue和queue1),之后進入電動汽車電池組裝階段(combine),組裝好的電動汽車,經過又一個排隊系統(queue2)進入電動汽車運行狀態(delayPowerOut),汽車經過一個電池生命周期,將逐漸(queue3)進入電池更換狀態(split),待汽車逐步(queue5)安裝好新的電池后(combine1),只要滿足汽車壽命要求(selectOutput),電池汽車開始新一輪運行(queue2)否則電動汽車將經過排隊(queue7)、卸下電池(split1)、排隊(queue8),從而最終報廢(sink)。在這一排隊系統中,還有兩條排隊是同時進行的:其一是,電動汽車更換的電池和分解的電池將同時得到回收處理(queue4),當電池未達到其翻新次數上限情況下(selectOutput2),會以概率的形式(selectOutput1)進行翻新處理,重新進入排隊系統(delay1),等待重新使用(queue6),否則,回收的電池直接被廢棄掉(sink1);其二是,電動汽車在安裝新電池開始新一輪運行情況下,包括兩個路徑可以選擇(queue6、queue9)。
汽車和電池之間的配對,本文基于類模式,具體運用排隊形式完成。系統中存在三條隊,汽車隊、電池隊以及安裝電池后的汽車電池隊,通過三條隊的合并與分離,如圖1所示,queue,queue5和queue8表示汽車隊,queue1,queue4,queue6和queue9代表電池隊,queue2,queue3和queue7表示汽車電池隊,因此汽車和電池就完成了配對,電池可以不斷循環,汽車可以周而復始正常運行,直至汽車、電池報廢。
基于仿真模型,本文進一步做仿真實驗分析。
5仿真實驗分析
因為AnyLogic 6 University是基于JAVA編寫的,仿真程序可以編譯生成Java Applets,支持Web頁面上運行,因此,文章仿真所采用的平臺為AnyLogic 6 University版。
在AnyLogic 6 University版中新建7個統計變量分別統計汽車總量、電池總量、報廢汽車數量、報廢電池數量、汽車重復使用二/三/四次電池數量,從而度量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情況進而得到報廢車比例、報廢電池比例以及二/三/四手電池使用比例。
仿真過程不考慮汽車電池更換時間以及電池從翻新到重新使用的時間,回收率設為1,其他設置與說明具體見表1。
電動汽車的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數據比較少。因此,本文在參考《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23]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深度研究》[24]數據的基礎上做模擬仿真研究,仿真研究可以清楚發現各個
參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5.1仿真實驗
5.1.1仿真實驗1:改變電池生產速率
取模型30次仿真結果的平均值(其它參數設置見表2)得到圖3-a。
仿真結果的T檢驗(當電池生產速率為1,報廢車數量為38,以此為例進行T檢驗):
根據大數定律,樣本量為30情況下,可以認為樣本服從正態分布。根據樣本的T檢驗置信區間(置信度為95%):
(X—-t(α/2,df)Sn,X—+tα/2,dfSn)
其中,X—為樣本均值,t為統計值,α為風險,df為自由度,S為樣本標準差,n為樣本數量。
則其置信區間為[36,39]。說明,模型95%的仿真結果位于區間[36,39]中,文章取均值X—=38做為模型仿真的最終值(下同)。
圖3-a顯示出,電池生產速率4的情況下,處在各種變化的分水嶺上,報廢車比例會處于最低點,而報廢電池比例等其它指標情況會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下;與此同時,電池速率從1變為2時候,對整體影響較大,報廢車比例會迅速下降約10%,其它指標則會平均增加5%。
5.1.2仿真實驗2:改變電動汽車生產速率
根據實驗1中1∶4的生產比例(下同),研究汽車生產速率對整體的影響程度。取模型30次仿真結果的平均值,具體見圖3-b(其它參數設置見表1)。
從圖3-b可以看出,只要按照電動汽車生產速率:電池生產速率為1∶4比例安排生產,不管電動汽車生產速率如何變化,報廢車比例、報廢電池比例以及重復使用電池比例都會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
5.1.3仿真實驗3:改變電池壽命
取模型30次仿真結果的平均值,具體見圖3-c(其它參數設置見表1)。
從圖3-c看出,報廢電池比例和重復使用電池比例,會在電池壽命初始階段變化明顯:當電池壽命由12個月增加到24個月時候,報廢電池降低12%左右,重復使用電池比例則平均降低4%左右;當其壽命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候,如48、60個月情況下,各項指標雖然仍然處于下降狀態,但變動不明顯。另外,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報廢車比例會隨著電池壽命的變化而變化,其實這只是個假象。
5.1.4仿真實驗4:改變汽車壽命
取模型30次仿真結果的平均值,具體見圖3-d(其它參數設置見表1)。
圖3-d可以發現,以汽車壽命120個月為基準,當汽車壽命變化增加60個月時候,報廢車比例迅速下降約10%,而當汽車壽命減少60個月時候, 報廢車比例則會增加20%之多;另外,報廢電池比例以及重復使用電池比例變動不明顯。
5.1.5仿真實驗5:改變電池更新次數
取模型30次仿真結果的平均值,具體見圖3-e(其它參數設置見表1)。
圖3-e發現,電池更新次數從1增加到2情況下:報廢電池比例會迅速下降15%,隨著電池更新次數的增加,報廢電池比例會緩慢下降,直到更新次數為4的時候,報廢電池比例達到最低點;三手電池使用比例急劇增加20%左右,但隨著更新次數增加保持不變。電池更新次數從2增加到3情況下:四手電池使用比例快速增長7%左右,也隨著更新次數增加而保持不變。二手電池使用比例則會一直維持在50%左右。電池更新次數對報廢車比例影響較小。
5.1.6仿真實驗6:改變電池翻新率
取模型30次仿真結果的平均值,具體見圖3-f(其它參數設置見表1)。
圖3-f不難看出,當翻新率從0.5增加到0.9時候,報廢電池比例會從70%左右迅速下降到只有16%之多,二/三/四手電池使用比例,則分別從43%提高到78%左右、17%提高到31%上下、6%提高到11%左右,幾乎都是提高了一倍;與此同時,報廢車的比例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5.2仿真結論
從以上仿真實驗發現,電池和電動汽車生產速率、電池壽命、汽車壽命、電池翻新次數以及電池翻新率等因素對報廢車比例、報廢電池比例以及汽車重復使用電池比例等的影響程度差異比較明顯,具體的:
5.2.1電池生產速率
實驗1發現,電池生產速率4的情況為最優生產比例,因為電池生產速率4的情況下的報廢車比例則會處于最低位,同時報廢電池比例也不會出現高位的情況。電池生產速率在區間[1,2]變化對仿真結果的影響相對較大,分析原因是:電池生產速率對仿真結果的影響程度,會受到電池和汽車的相對壽命RL的約束(RL= Life(car,carID)) / Life(battery,batID)。在一個汽車生命周期內,RL越大(電池翻新次數固定),電池循環使用的次數越多,電池生產速率對仿真結果影響越大;反之,則反之。同時隨著電池生產速率的持續增加,各項仿真結果變化不大,其原因也是電池和汽車的相對壽命RL的影響,此時RL=1。
5.2.2電動汽車生產速率
實驗2的前提是,電動汽車生產速率與電池生產速率按照1∶4,2∶8,5∶20,10∶40以及20∶80的比例進行生產,由此導致結果的一致性,這樣說明模型是可信的。
5.2.3電池壽命
從實驗3可以看出,報廢車的數量基本處于穩定狀態,也說明了系統的可信性;電池壽命在區間[12,24][24,36]之間變化對仿真結果影響較大,分析原因也是電池和汽車的相對壽命RL的影響;報廢車比例會隨著電池壽命的變化而變化,原因是排隊現象的產生,而排隊情況的發生則根源來自于電池和汽車的相對壽命RL,當RL比較大時,需要大量的電池,RL比較小時,則需要少量的電池,本實驗中報廢車的數量是確定的,而排隊進入系統的車會隨著電池壽命的不斷增加而逐漸減少,由此導致報廢車比例出現下降趨勢。
5.2.4汽車壽命
從實驗4中可以看出電池的各種指標數值基本處于穩定狀態,同樣說明了系統的可信性;相對于區間[120,180],區間[60,120]對電池各項指標影響稍微大一些,從絕對數量上看,后者對仿真結果的影響會更加明顯,其原因與實驗1和3相同,汽車壽命對仿真結果的影響同樣受到電池和汽車的相對壽命RL的約束;另外從仿真結果還可發現,報廢汽車數量及其比例直接受汽車壽命的影響。
5.2.5電池更新次數
實驗5中,汽車的各種指標數值基本處于穩定狀態,同樣說明了系統的可信性;對于電池更新次數在區間[1,2]變化時,報廢電池比例變化比較明顯的原因同樣是電池與汽車的相對壽命RL的影響;另外從仿真結果還可發現,電池更新次數越多,報廢電池比例都會不同程度降低,綜合考慮各種情況以及本實驗的條件,當更新次數為4的情況下,系統處于最優狀態。
5.2.6電池翻新率
實驗6中,汽車的各種指標數值同樣處于穩定狀態,也說明了系統的可信性;同時從仿真結果總結出,電池翻新率對仿真結果的影響是數量級的,同時,隨著翻新率的提高,這樣影響會越來越大。
6研究結論
傳統汽車行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都提出了嚴俊挑戰,發展電動汽車是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保障能源安全和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但是,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將來會產生大量電池,如何去回收處理電池必將是一個人們遲早要面對的問題,這就要求人們從總體上把握電池回收的機制,清楚哪些因素會影響電池回收以及這些因素對回收的影響程度等。
本文基于排隊論,應用Anylogic仿真平臺研究電池回收問題。研究得出了許多重要結論,如電動汽車生產速率與電池生產速率生產比例應為1∶4;電池更新次數為4次等。因此,人們需要:
(1)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應該按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比例進行生產,這樣既可以減少報廢電池和報廢車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循環使用的電池數量及其比例,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根據電池和電池汽車相對壽命情況,合理安排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生產速率,科學計算電池翻新次數等問題。
(2)在可以延長電池壽命的情況下,應該大力提倡這種技術,從根源上解決廢舊電池的污染回收問題,節省生產電池的材料成本。但同時我們要衡量技術的投入產出問題,在不能延長電池壽命情況下,可以增加汽車重復使用電池比例,這樣也可以減少電池生產量。只有對技術的投入產出做出準確度量,才能提供電動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汽車壽命面臨同樣的問題。
(3)在實際運營中,應該大力發展電池翻新技術,最大程度的實現電池的重復利用,節省材料投入,保護環境。
總之,本文的相關研究結論可以幫助人們在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同時,清楚哪些環節,哪些因素對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工作影響深遠,實現電動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Wen L, Lin C H, Lee S C. Review of Recycl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 Study on Collection Rate in Taiwan[J]. Waste Management, 2009, 29(8): 2248-2256.
[2]Zdenek C, Pavel M. Electric, Hybrid Electric and Combustion Engine Driven Cars and their impact on Environment[C]. Birmingham: Proceedings of the 2011-14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2011: 1-5.
[3]Notter D A, Gauch M, Widmer R, et al. Contribution of LiIon Batteries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lectric Vehicles[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0, 44: 6550-6556.
[4]Kushnir D, Sandén B A. The Time Dimension and Lithium Resource Constraints for Electric Vehicles[J]. Resources Policy, 2012, 37(1): 93-103.
[5]Gaines L, Sullivan J, Burnham A, et al. LifeCycle Analysi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Production and Recycling[C]. Washington DC: The 9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10: 1-16.
[6]Neubauer J, Pesaran A, Howell D. Secondary Use of PHEV and EV BatteriesOpportunities & Challenges[R]. Orlando: NREL, 2010.
[7]Ishihara K, Kihira N, Terada N, et al. Environmental Burdens of Large LithiumIon Batteries Developed in a Japanese National Project[R]. Tokyo: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2002.
[8]Kannan G, Sasikumar P, Devika K. A Genetic Algorithm Approach for Solving a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 Model: A Case of Battery Recycling[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0, 34(3): 655-670.
[9]Hischier R, Wager P, Gauglhofer J. Does WEEE Recycling Make Sense from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Swiss Takeback and Recycling Systems for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5, 25(5) : 525-539.
[10]Ploog M, Spengler T. Integrated Planning of Electronic Scrap Disassembly and Bulk Recycling[C]. San Francisco: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2: 263-268.
[11]Sodhi M S, Reimer B. Models for Recycling Electronics Endoflife Products[J]. OR Spektrum, 2001, 23(1): 97-115.
[12]Nagurney A, Toyasaki F. Rever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A Multitiered Network Equilibrium Framework for Ecycling[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05, 41(1): 1-28.
[13]Savaskan R C, Bhattacharya S, Wassenhove L N V. ClosedLoop Supply Chain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 50(2): 239-252.
[14]Vyrynen A, Salminen J. Lithium Ion Battery Production[J].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2012, 46: 80-85.
[15]Sidiquea S F, Joshi S V, Lupi 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ate of Recycling: An Analysis of Minnesota Countie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 54(4): 242-249.
[16]Schaik V A, Reuter M A. Dynamic Modeling of Ewaste Recycling System Performance Based on Product Design[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0, 23(3): 192-210.
[17]Zackrisson M, Avellán L, Orlenius J.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Critical Issu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0, 18 (15): 1519-1529.
[18]Vlachos D, Georgiadis P, Iakovou E.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for Dynamic Capacity Planning of Remanufacturing i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34(2): 367-394.
[19]Schiffer J, Sauer D U, Bindner H, et al. Model Prediction for Ranking Leadacid Batteries According to Expected Lifetime in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and Autonomous PowerSupply System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7, 168(1): 66-78.
[20]Dyson B, Chang N B. Forecast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 in a Fastgrowing Urban Region with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J]. Waste Management, 2005, 25(7): 669-679.
[21]Georgiadis P, Besiou M.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al Sustainability of WEE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with Recycling: A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0, 47(5-8): 475-493.
[22]胡運權, 郭耀煌. 運籌學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25-333.[Hu Yunquan, Guo Yaohuang. Operations Research Tutorials[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7: 325-333.]
篇3
關鍵詞:廢舊手機;回收物流;循環經濟;對策建議
據工信部統計,2014年一月底,我國手機用戶數量達到12.35億,超過全國人口的90%。由于不少消費者擁有不止一部手機,如此算來,我國手機實際保有量至少有十幾億部。2007年,隨著蘋果公司第一代iPhone開始,智能手機的發展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在短短的幾年里,手機完成了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蛻變。一方面,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自然地推動了手機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功能手機,而是不斷追求工藝更精美,功能更強大的智能化體驗。手機不再是一件經久耐用的功能用品,人們樂意花錢去購買更新穎更優質的手機。這促使手機產業成為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其中以蘋果和三星為首,其他諸如華為、小米、HTC、魅族等品牌也都占據著一席之地。特別是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系列一直代表著智能手機的最高水準,每次iPhone最新產品的都會吸引大量的果粉的瘋狂追逐與搶購。手機產業的發展和更新換代的加快使得廢舊手機的數量大大增加。據調查,我國消費者平均一到兩年更換一部新手機,全國每年廢棄手機約1億部,而回收率還不到1%。這些廢棄手機成為污染環境的巨大“殺手”,同時手機中的大量金屬元素白白丟棄也是極大的損失,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廢棄手機回收物流體系已經勢在必行。
一、手機回收物流的原因和意義
1.廢棄手機處理不當會污染環境。手機電池和其他配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金屬元素,如果處理不當,當有毒元素溶解到土壤和水源中,將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很多廢舊電池被當做一般生活垃圾一起處理,運送到垃圾場焚燒或掩埋,由于手機有很大一部分是塑料材料,很難分解,焚燒則會造成空氣污染。總之,廢棄手機處理不當就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很大的惡劣影響,最終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
2.廢棄手機中含有大量可回收資源。正如上面所說,手機材料中有大量金屬,如金、銀、銅、鈀等。我國每年廢棄的約一億部手機,總重可達1萬噸,如果能全部回收處理的話,可以從中提煉1500千克黃金、3萬千克銀、100萬千克銅。做好廢舊手機回收物流不僅能保護環境,同時也創造了很高的經濟效益,何樂而不為?
3.廢棄手機回收物流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要求通過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以實現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做好廢棄手機回收也是綠色物流的體現。我們不僅要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注重綠色環保,而且更要重視處于供應鏈末端的廢棄物處理,大力發展好綠色物流和逆向物流。
二、廢棄手機回收物流的現狀
雖然我們國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卻沒有形成相應的廢棄手機回收物流體系。目前來看,我國廢舊手機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一下幾種。
1.被當做一般的生活垃圾扔掉。很多人對于廢舊手機的危害并沒有很大的重視或是環保觀念不夠強,一些廢舊的手機電池、充電器或是手機被當做生活垃圾直接扔掉。這些手機在掩埋或焚燒時會產生很大的環境污染。
2.被一些二手手機回收商收購處理。一些舉著“高價回收手機”的街頭商販是人們處理舊手機的一種選擇。通常這些商販會將收來的廢舊手機送到一些加工廠或是換零件或是改裝,翻新過后會作為新手機出售。對于實在不能改裝的手機則會被當做電子垃圾用硫酸池融掉塑料物質,從而提取出其中有價值的金屬。產生的有害酸性物質溶液卻會排入河流和地下水,污染環境。
3.生產廠商和移動通訊運營商的自發回收。一些大型手機廠商如諾基亞、摩托羅拉公司都曾做過“綠箱子環保計劃――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之類的公益活動。中國移動公司也和廠商及廢舊物處理企業合作舉辦過類似活動。這些活動都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對倡導廢舊手機的合理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這些公益活動所真正回收到的手機數量卻不大,而且時間不能持久,作用有限。
由此看來,我國廢棄手機的回收狀況不容樂觀,回收方式比較單一,資源的再回收利用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廠商運營商自發回收效率低下,而小販為了經濟利益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我國大多數消費者尚未意識到廢舊手機的危害,不能從思想上重視這個事情,人們的環保意識有待提高。
2.人們認為廢舊手機還有殘存價值,一般不愿意主動交給無償回收點。但是作價回收就會增加回收成本,以及綠色處理舊手機也需要成本。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資金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
3.市場監管不力,致使各式商販為了經濟利益,建立了地下二手手機流通市場,翻新手機的過程中既污染了環境,也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廢棄手機回收物流的建議及對策
廢棄手機回收物流體系的建立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手機廠商、移動運營商和消費者的共同參與,才能使其有效的運轉起來。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發展循環經濟的原則來指導實施。
1.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首先要立法明確生產者的責任,建立電子產品的行業標準和完善電子信息產品方面的的污染防治規定。明確手機廠商回收和環保處理廢舊手機的責任,移動運營商可以代為向消費者回收舊手機,消費者應主動將廢舊手機交給銷售商作價回收。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廢舊手機回收物流供應鏈。再者,政府要加大二手手機市場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立法禁止對于廢舊手機的掩埋焚燒或是不環保地提取金屬的行為。對于手機作價回收和隨后的舊手機無害化處置的企業,政府可相應地給予政策優惠及資金支持。
2.使廢舊手機的回收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廢舊手機的回收想要做到綠色環保并且有效率,就必須要建立一些專業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公司,采用先進和專業的工藝技術拆解回收手機,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這需要國家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嚴格把關回收公司的資格認證,并對這些公司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廢棄物回收業既能保護環境,也能是手機中的金屬資源得到再利用,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3.移動運營商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協調手機廠商和消費者的渠道關系。相比較與手機廠商,移動運營商與消費者的聯系更加地密切,且運營商的網點也更加廣泛。移動運營商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對廣大消費者進行短信和業務上的宣傳。運營商還可以和廠商合作做一些活動,如“回收手機送話費”,“以舊換新、價格優惠”,這樣既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社會價值,還能增加自己的客戶人數??傊苿舆\營商的作用不可或缺。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引起人們對廢舊手機回收的重視。廢舊手機回收最基礎的工作著力點還是廢舊手機的擁有者,即廣大手機用戶。只有廣大消費者主動參與進來,才能真正地有效建立起廢棄手機回收物流體系。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手機生產商和移動運營商一起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倡導綠色產品。綠色消費。公眾要發揮自覺性,積極配合回收廢舊手機,防止環境污染,在享受手機帶給我們的美好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節約資源與能源,做到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要建立和諧社會,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非常必要的,而廢舊手機的回收物流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政府要發揮其主導作用,出臺相關的法規政策,給予資金支持,立足于廣大消費者,調動起手機廠商、移動運營商、廢棄物綠色處理企業的積極性,根據市場情況,建立起適合我國的廢棄手機回收物流體系。
參考文獻:
[1]何益波.關于我國廢舊手機回收和利用的研究.[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2007(03).
篇4
關鍵詞:廢棄物;回收;物流
1.前言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建設是我國當前的主要任務,因此在城市化、工業化不斷加快的今天,如何保障資源的供應是非常重要的。當前我國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對于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廢棄物回收利用已經是我國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社會發展課題。國際上在廢棄物回收物流上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而我國在回收物流系統建設方面仍然處于初步階段,發展速度較慢,并且沒有得到各方主體的充分重視,管理體制存在空白、物流過程中產品的高損壞率以及通訊系統的錯誤等現象,都給回收物流造成了較大的成本。隨著社會資源的進一步短缺,以及國際化市場的影響,發展廢棄物回收物流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我國正在“兩型社會”,廢棄物的回收對于優化生產方式與經濟循環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并且促進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轉變粗放型經營方式,向集約型模式發展,廢棄物的回收對于社會公眾的健康、環境的質量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廢棄物回收物流的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根據當前的形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針對廢棄物回收物流的現狀,對于其發展趨勢和對策進行分析,促進廢棄物回收物流體系的完善。
2.回收物流概述
回收物流是指對于不能正常使用的產品進行返工、退貨和周轉,從產品需求方向供應方流動的物流形式。特別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回收必須有物流相伴隨的。回收物流一般包括廢棄物回收和退貨回收。本文重點介紹廢棄物回收物流,廢棄物回收物流將各個用戶所產生的廢棄物回收到上游銷售或供應節點,一般包括直接再售產品流、再加工產品流、再加工零部件流、報廢產品流和報廢零部件流。
作為現代企業產業價值鏈中的一個特殊且重要的環節,回收物流具有其獨特性,首先回收物流具有不可測行和分散性的特點,廢棄物產生的領域分布較廣,不僅包括生產領域,在生活領域、流通領域等設計許多部門、人事甚至社會上的每個角落都會產生回收物流。其次回收物流具有緩慢性的特征,其流程包括對廢棄物進行收集、加工和改制等,復雜性強,過程較長。回收的廢棄物具有混雜性,難以區分各種產品的種類和情況,往往是各種廢棄物混雜在一起。企業難以控制回收物流的時間和空間,并且建立回收物流系統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
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產生的回收物流,卻往往由于無序管理、回收手段落后而造成嚴重的成本浪費,并且對于環境有著很嚴重的污染。當前回收物流仍然以廢品掩埋或焚燒為主要形式,不僅沒有做到廢棄物回收利用,并且加重了環境的承擔任務,沒有做到有效的無害化處理。
3.我國廢棄物回收物流的現狀
3.1廢棄物回收率不高
目前我國廢棄物回收物流中首要的問題在于回收率較低,仍然采用傳統的廢棄物處理形式,如焚燒、掩埋等方式對許多有潛在價值的廢棄物進行處理。從某些廢棄物的回收狀況可以看出,我國與世界上先進國家的廢棄物回收率存在很大的差距,對于許多潛在價值很大的廢棄物沒有合理回收利用。作為能源節約、開發、再利用的重要來源,廢棄物的回收對于經濟體制轉型、企業改制和減輕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廢棄物回收站卻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沒有從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兩個角度出發,將廢棄物回收當作是賺取利潤的工具,回收范圍有限,多集中于利潤較高的廢棄金屬、廢紙等,對于廢棄電池、玻璃等則少有人問津。回收種類少、價格低等因素也嚴重制約著回收率的提高。
3.2廢棄物回收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缺陷,導致各級政府在廢棄物回收物流的管理上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只是在宏觀和原則上對廢棄物回收物流進行規定和控制,缺乏技術性、效益型和科學性,在實際操作中面臨很大的困難,甚至有許多問題面對無法可以的境地。具體的廢棄物回收管理機構主要是廢棄物回收站和流動收購者,這些機構廣泛的分布于各個地點,并且許多并不具有相應的營業資質。廢棄物回收物流缺乏相應的資質門檻,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從業人員混雜,在利益的驅動下往往會給社會治安管理或群眾利益帶來較大的沖擊。其次廢棄物回收對于環境和社會公眾的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如何控制廢棄物回收的運轉也是回收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消防、安監等制度建設的缺陷也是回收管理制度建設的主要問題。
3.3廢棄物回收物流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的物流回收技術較為落后,無論是與國外相比,或者與物流市場的需求相對照,都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回收物流技術在起居標準配套、運輸方式的銜接和配送、分揀系統的有機結合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滯后,而且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回收物流技術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信息共享機制、庫存查詢、貨物跟蹤等物流形式,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廢棄物回收技術裝備嚴重落后,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程度較低,對于廢棄物裝卸、保管和運輸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廢棄物回收技術處理不當、設備嚴重滯后,廢棄物亂堆亂放,嚴重損害市容市貌的同時,對于環境衛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可以說我國目前廢棄物回收物流存在嚴重的技術滯后性,無法有效的開發廢棄物的潛在利用價值,資源利用效率較低。
3.4廢棄物回收物流認識不足
目前廢棄物回收物流在我國逐漸升溫,雖然意識到廢棄物對于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但是仍有不少人存在盲目的成分,首先由于回收物流的范圍廣、領域多造成優化整合的難度較大,許多人沒有充分認識到回收物流的重要性,其次由于我國傳統的生產模式導致輕管理重生產的經營思維,因此在面對廢棄物回收物流等新概念時,往往有較大的思想接受阻力。
3.5廢棄物回收物流存在的其他問題
首先,廢棄物回收渠道下載,無法容納日漸增長的廢棄物,回收率較低,對于廢棄物回收環節過于冗雜,從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與生活垃圾相分離、到作為有利用價值的產品投入流通市場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限。過多的回收環節必然導致回收成本的增加和資源的浪費。
缺乏上門服務的回收模式,由于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公眾對于廢棄物處理不可能投入過多精力,而我國傳統的廢棄物回收運營模式無法為用戶提供方便的回收方案,并且廢棄物的回收價格較低,公眾進行廢棄物回收的積極性不強,往往丟棄了事,廢棄物無法進入回收環節。
4.廢棄物回收物流的完善對策
4.1擴大宣傳范圍,普及廢棄物回收物流的重要性認識
我國正處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建設的關鍵時期,抓住機遇加大廢棄物回收物流的宣傳力度,增加公民對于回收物流的認識,由政府進行引導,通過政策支持或資金投入鼓勵回收物流的發展。對于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回收物流對于企業的成本管理、盈利能力和社會形象都有著利好的作用,重視自身回收物流系統的建設。對于社會公眾,應該加強環保意識教育,有許多公民對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廢棄物無法區分,因此應該通過張貼廢棄物回收知識畫冊等手段,使人們認識到那些廢棄物是有循環利用價值的。
4.2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廢棄物回收物流設計多領域、多行業,甚至是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應該根據我國現階段物流回收的實際發展水平,建立適當超前的制度規則,通過立法來明確各個回收主體自身的職責,明確各個環節的法律責任,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促進企業開展廢棄物回收物流,通過補貼企業的形式或者加強對于物流回收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對于實施廢棄物物流回收的企業予以政策或稅收優惠。根據法律法規,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行業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加強行業監管。
4.3提高回收物流的技術水平
物流的主要功能在于傳遞與儲存,而回收物流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對回收物品進行分選、加工和分解等工作,對于廢棄物回收物流的技術要求更高。在實踐中應該加強回收物流技術的研究力度,特別是對于廢電池、廢棄玻璃、家電等的回收利用處理技術研究要特別重視,提高物流起居的標準配套,有效的銜接各項運輸形式,緊密結合各項分揀系統,加強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共享機制的完善,庫存查詢、跟蹤貨物等配套物流服務的完善。加大機械化和自動化建設力度,有效的提高運輸、保管和裝卸的效率。
4.4引導廢棄物回收物流的發展
應用現代物流的理念對廢棄物回收物流進行引導,加強回收中各個環節的集成化建設,有效的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方便用戶直接借助網絡廢棄物的回收信息,降低企業的回收成本。發展信息技術管理形式,對物流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有效的收集需要被回收產品的信息。通過條形碼對回收物流系統進行管理將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作者單位: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易艾瓊;;有機垃圾厭氧發酵產氫技術研究進展[J];河北化工;2007年03期
篇5
最近,iPhone 5火熱上市,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秦女士迫不及待地購買了一部蘋果手機。秦女士介紹,這幾年從直板機、翻蓋機,再到智能機,她更換手機的頻率確實比較高,目前家里已經有十幾部手機閑置了。然而,每次換了手機,如何處理舊手機就成為一道難題。
中國手機回收率不足1%
眼下,像秦女士一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據國內某機構調查發現,在我國,一部手機的平均使用時間只有15個月,幾乎是使用壽命最短的家電,每年淘汰的手機達到1億部。
事實上,早前幾年前,幾家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共同合作發起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聯合行動,在賣場、營業廳之類的地方設置回收的“綠箱子”,但后來也沒有了下文。
這幾年,為了解決廢舊手機的污染問題,廣東的3個試點城市啟動了綠箱子廢舊手機回收平臺,用戶可以在線對自己廢棄的手機進行估價并完成回收的過程。然而至今這樣的試點工程僅限幾個城市,還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
最近,廢舊手機回收遇冷的情況也得到了佐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廢棄的手機約有4億部,其中中國有近1億部,回收率卻不足1%,遠遠低于3%的全球平均值和英國9%的最高值。近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化電子垃圾為資源》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廢棄手機數量將比2007年增長7倍。
據了解,在上海,每年淘汰的手機至少有400-500萬部,但像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這樣的“正規軍”,卻常年處于“吃不飽”的狀態,營業至今最多的一個月也就收到了500部,僅占市場總量的1%。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人曾表示,由于渠道不通暢加上回收價格低,他們很難從消費者手中成規模地將廢舊手機回收上來。
廢舊手機回收渠道不盡人意
那么,究竟回收廢舊手機,難在何處?記者以出售一款HTCA510e智能機和一部TCL手機為由,分別采訪了小商販和回收公司。公主墳手機大賣場附近的小商販告訴記者,這款HTCA510e智能機,回收價格在200元左右,隨后這個手機會被重新組裝或者直接賣到二手市場。而像TCL這款低端手機根本不予收購。
與個體小販相比,一些專門的手機回收網站或者回收門店的回收價格相對低廉。記者電話咨詢了一家自稱國內最正規的數碼回收公司。該公司一位女客服告訴記者,一款8成新以上、屏幕無劃痕、沒拆修進水,功能正常、基本配件齊全的A510e,回收價格是110元。并且,這個回收價格3天后還會按照二手手機市場價格進行波動。這種成色稍好的品牌機,她們大多都是再利用,回流到二手市場。而一些很老款的舊手機,像TCL基本都是按照5元/部的報廢機處理。
這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網站“手機回收款在100元以下不負擔郵費”的規定計算,客戶郵寄手機所需快遞費就達10元,賣一部手機還要倒貼5元錢。顯然,對于這樣的虧本交易誰也不會去做。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坐落在北京的多家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中并沒有手機回收處理的相關工藝和流程。以北京市發改委確定的唯一一家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企業,華新綠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例,它們只負責回收廢舊電視機和電腦,并不包括手機。
調查中,記者注意到,由于回收渠道不盡如人意,回收價格又低得令人心寒,絕大部分市民處理廢舊手機的方式就是扔在家中“睡大覺”。也有少部分人選擇將廢舊手機扔進垃圾桶萬事大吉。
廢舊手機處理不當危害大
“然而,如果廢舊手機得不到妥善處理,其中所含的危險化學物質會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敝心洗髮W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立清從2007年就開始了我國廢舊手機回收和利用的研究。
他介紹,分析手機危害需從手機材料入手,手機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和金屬材料。手機在廢棄前后,成分基本一致,其結構材料主要是塑料,極難自然降解,散落在環境中會造成污染并長期存在。如果采用焚燒處理會造成大氣污染,焚燒產生的氣體會使人中毒,嚴重時會導致癌癥、神經系統失調等疾病。手機電路板含有鉛、鋅、錫、金等有毒金屬元素,手機廢棄后回收處理不當,或未經無害化處理而直接填埋,必然導致手機中的有毒物質滲漏出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資源,并滲入食物鏈,危及人類健康和生存。此外,手機電池和配件還含有汞、砷等有毒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巨大的損害。
“目前,在國內大城市,街頭小販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回收廢舊手機,一方面將還能使用的手機進行翻新,重新賣到市場,或者將手機拆解,只利用一些零部件,其余當做垃圾扔掉。這樣的街頭回收方式造成了電子垃圾的擴散,加大了電子垃圾的處理難度,往往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垃圾’只能當做普通垃圾填埋或者焚燒?!崩盍⑶逭f。
“在廢舊手機的回收過程中,保護好環境且不產生二次污染,是廢舊手機回收利用工藝的成功標志之一。”李立清說,因為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拆解、回收工作專業性強,須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才能避免二次污染。與非法商販最大的不同在于,正規的回收軍會讓手機的每一個部件都得到適當的處置。
廢舊手機可提煉黃金 實際中并不可行
雖然廢舊手機當垃圾一樣處理,會給環境造成巨大危害,但科學回收,卻可以變廢為“寶”。據媒體報道,目前全球每年廢棄的手機約有4億部,其中中國有約1億部。一項研究表明,依照我國目前每年廢棄1億部手機估算,這些廢舊手機總重達1萬噸,若回收處理能提取1500公斤黃金、100萬公斤銅、3萬公斤銀。
那么究竟1億部廢棄手機能否提取出1500公斤黃金?對此,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投中心”)認為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中卻不可能達到。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師朱偉民表示,經過專業處置,這些金屬能被大部分地提煉出,但實際因回收量小,投入的成本過高,要做到這一步不太現實。雖然手機主板上鑲嵌的集成電路中的各種觸頭上鍍有黃金,手機中黃金的含量為0.015%。但是,主板上鍍黃金主要是為了導電性更好,也確實可以進行提煉,但是一部手機中的黃金含量其實微乎其微。
朱偉民介紹,相對于非法商販處理舊手機時的“挑三揀四”,他們對回收手機的處置過程能做到無害化,能讓廢舊手機里的每一個小零件都得到合適且無害化的處理。他們希望今后通過規范化回收、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同時對信息安全予以保證,在這些要求之下,所有廢舊手機都能重新進入資源再生通道。不過,眼下,這需要一個更系統、更完善的持續性回收體系,從社區到公共場所以及移動通訊營業場所,同時減少二手手機交由非法商販處置的幾率。
“與商販相比,回收企業沒有資本組建巨大的回收物流體系?!薄≈锌圃荷鷳B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晶茹說,這幾年,她通過調查發現,回收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商販,商販都有自己的傳統的、完整的收集、處理、銷售的產業鏈。
“目前,回收體系的建立和管理成為廢舊手機處理的瓶頸之一。同時,我國迄今沒有一部專門調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基本法律。此外,像手機這類已經問世的許多電子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并未考慮到拆解回收的問題,這就大大增加了環?;厥盏碾y度?!眲⒕阏f。
盡早建立廢舊手機回收制度
針對廢舊手機的現狀,一些專家呼吁,應盡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廢舊手機回收制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山大學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毛蘊詩教授就遞交提案建議,環保部、工信部等主管部門應盡快圍繞廢棄手機以及配件的回收、處理問題,研制并頒布相關法律制度,推動我國盡早建立廢棄手機配件回收利用的綠色產業鏈。
毛蘊詩曾建議,建立手機生產、銷售、回收處理、再生產的循環機制:手機電池應該標準化,比如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開始強制執行后,僅原材料每年就可節約20億元;建議國家在政策、稅收等方面,扶持正規的環保企業從事廢棄手機及配件的回收處理工作;堅決取締無證回收的小作坊,制定廢舊手機回收操作標準;對回收后的手機加強監管,避免翻新機流入市場。
劉晶茹介紹,在歐盟《電子垃圾處理法》中規定:所有在歐盟市場上生產和銷售的手機必須建立完整的分類回收復原及再生使用的系統,并負擔產品回收責任。同時,還規定每部手機整機可重復使用率至少為75%,各種零組件和材質至少要達到65%,否則將限制在歐盟各成員國銷售。
“不過,在我國,雖然諾基亞、摩托羅拉、中國移動曾發起過廢舊手機及配件回收等公益行動,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回收活動的時間短,覆蓋范圍小,影響力有限。廢舊手機回收業務沒有成為長期、固定、常態性的社會行為,廢舊手機的再利用還遠沒有被提上日程?!薄⒕阏f。
篇6
關鍵詞:環保;環境稅制;構建;開征
1環境稅的概念和特點
環境稅又稱生態稅、能源稅、綠色稅收,可以看作是一種生態環境補償費,它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誰受益誰付費”的生態環境保護原則。
環境稅作為一個稅種,具有稅收的一般特征,即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除此之外,它還具有自身的特點;
(1)環境稅是一種行為稅,征稅范圍廣,它運用稅收的調節作用對破壞環境、危害環境的行為加以規范、控制和管理,任何破壞環境資源和利用環境資源的行為都應納入征稅范圍。
(2)征收環境稅的目的不在于改善和保護環境。征收環境稅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加中央或地方的財政收入,而是在于改善和保護環境。
(3)稅款專用。環境稅是出于環保的目的征收的,因此環境稅收人不能用于其他方面,只能用于環境保護方面。
2我國構建環境稅制的必要性分析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經濟增長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200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5.5%,卻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鋼鐵,15%的能源,在國內,8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2800多個湖泊由于接納城鎮污水,大多出現水體富營養化;由于海上油田開發,油輪排污,海洋也在經受巨大的環境污染考驗,據我國環??偩值恼{查預計顯示,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0-2010年間年均增長4.2%,2010-2020年間年均增長4.7%,平均每年大氣污染損失近200億元,我國30%的國土面積被酸雨覆蓋,森林覆蓋面積銳減;水土流失占國土面積的16%,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有10個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不斷增強,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公眾壓力??刂骗h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我國現行稅制存在諸多問題,對環境保護甚至于資源節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1)增值稅,增值稅中規定,對化肥、農藥、農膜等適用低稅率,在鼓勵產品銷售和進口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加大了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2)消費稅,2006年4月11日消費稅做了重大調整,新增成品油、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項目,調整了小汽車、摩托車、輪胎的稅率,體現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但其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的稅率偏低,起不到抑制消費、節約資源的作用;再比如征稅范圍窄,像多種一次性用品、電池、含磷洗衣粉等日常且極易產生污染的產品并沒有納入征稅范圍。
(3)資源稅。開征資源稅的主要目的是調節企業的級差收益,而不是以節約、合理地開發資源為主要目標,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很窄,很多稀缺和重要資源,如:森林、名貴中藥材、淡水資源等未納入征收范圍。而且資源稅率與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不相符合,過低的稅率造成資源的盲目開采。
(4)現行排污收費制度存在問題。我國現行的環保收費制度主要是指排污收費,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繳費人的污染行為,促進企業污染治理。但它也存在以下問題;
①征收范圍較窄。它只對污水,廢氣、噪聲等五大類113個小項收費,這遠達不到控制環境污染,改善整體環境的要求。
②收費標準偏低,按現行收費標準,全國年征收額大約為512億元,而我國年環境損失約為2380億元,按現行收費標準測算的排污費收入只占環境損失的1/4還不到,這就無法保證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更無法保證對已污染環境的補償。
③征管不嚴,由于對污染環境的行為是以費的形式征收,其立法基礎薄弱,征收方式、范圍不規范,地方保護嚴重,導致征收阻力大,隨意性強,致使收入不能足額征收。
④排污費的資金使用不明。地方環保部門截留挪用資金,用作環保部門自身事業經費,少部分資金返還給企業后大多用作發展生產,而真正用于環保治污的資金少之又少。
由于現行稅制存在以上缺陷,所以建立完善的環境稅制就顯得非常必要。
3完善我國環境稅制的構想
3.1調整現行稅種
3.1.1資源稅
根據我們在前面提到現行資源稅存在的問題,首先應當盡量擴大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將森林、草原、海洋、礦藏、動植物等資源列入其征稅范圍,并對稀缺、受破壞嚴重、不可再生資源提高稅率,課以重稅。
其次,資源稅的計稅依據不合理。由于是以“銷售量”為計稅依據,開采者只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考慮市場需求和資源利用情況,盲目開采。因此計稅依據應由按“銷售量”改為按“產量”計算,這樣才能有效防止盲目投資和資源浪費現象。
在上面調整的基礎上??梢栽僦贫ū匾墓膭钯Y源回收利用、開發利用替代資源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資源的利用率。3.1.2消費稅
將消費稅放在環境保護的角度上來看,也存在著征稅范圍窄的問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是白色塑料制品、氟利昂、含磷洗衣粉、殺蟲劑、電池以及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產品都應在消費環節納稅,調節消費方式,鼓勵綠色消費。
消費稅還應進一步實現差別稅率。比如在銷售汽車時可以設立一個銷售差別稅,應視汽車排放是否達標、排放達標的程度,是否裝有環保催化裝置來確定差別稅率,以此鼓勵節能環保產品的開發、生產和使用。
3.1.3增值稅
增值稅中妨礙環保的主要問題在于進項抵扣制度。我們可以依據企業的生產性質將企業劃分為高消耗高污染或節約型低消耗等不同類型,并對各不同類型企業制定一個進項最高抵扣限額,其中高消耗高污染企業的可抵扣限額要明顯低于節能低耗企業的可抵扣限額,這樣既可以限制高耗企業無限制地輸入原材料生產,又可以體現對節約低耗企業的支持與鼓勵。
另一方面,在增值稅中,應取消不利于環保的稅收政策,如:不但要取消像農藥、化肥等易產生農業污染的用品適用低稅率的政策,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征稅。
3.1.4城市維護建設稅
現在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不再僅局限在城市,在廣大的鄉鎮郊區。環境問題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面臨挑戰,因此要將城市維護建設稅的征收范圍擴大到鄉鎮,并將其更名為“城鄉維護建設稅”。稅率也要適當提高,使稅率的地區差異更加明顯。
3.2開征新型稅種
在調整與完善我國現行環保稅費的同時,應開征以環境保護為直接目的的新型稅種,建立起獨立的環境保護稅種。
3.2.1大氣污染稅
大氣污染稅是針對我國向空氣中排放有害氣體而征收的一種稅。由于在我國是試行階段,可以只對超過一定規模的排放源進行征收。而且大的排放企業要安裝測量廢氣的裝置,便于對其測量計稅。對于安裝催化裝置或在節能減排方面進行研究的企業要給予稅收優惠。
制定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質為稅基,稅率視污染源排放量以及排放濃度和種類來劃分。對于污染集中的排放源,可以以排放量計征,對于污染源分散、不好控制排放量、監測成本高的,按照排放物的濃度和種類計征。
3.2.2水污染稅
水污染稅是針對直接或間接污染水資源的企業和家庭征收的一種稅。對于企業,可以由環保部門實地測量,按照抽取污染物的濃度、成份等指標劃分差別稅率。低于一定指標或裝有凈化設備的企業應給予免稅等優惠措施。
因為家庭的用水絕大部分是以污水的形式排出,可以依據家庭的實際用水量來計征水污染稅,這樣既達到了節約用水的目的,又籌集了治理污水的資金。
3.2.3固體廢棄物稅
像塑料袋、一次性相機、飲料容器、電池都是固體廢棄物,都應征收固體廢棄物稅。對于這些廢棄物我們可以從量計征,將稅款計人售價后在消費環節征收。而對于垃圾這種特殊的固體廢棄物,我們可以采取歐盟的做法,按照企業或家庭丟棄垃圾的重量征收服務費,用于政府或污物處理公司收集、處置此類廢棄物的費用支出。
3.2.4噪聲稅
現在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噪聲源反而越來越多,它嚴重干擾了人們的生活,在實施初期可以先將噪聲稅鎖定在幾個特定的場所。飛機噪聲,可以按照飛機的著陸次數計征;工地噪聲,可以根據工程規模大小、作業時間長短等因素來計征,汽車噪聲,則按用途以輛為單位定額征收。
3.2.5垃圾稅
(1)生活垃圾稅。生活垃圾是以單位或個人家庭為單位來征收,在征收初期為了便于征收可以按照家庭人口數量和單位規模來制定定額稅。
(2)工業垃圾稅,我國的工業垃圾集中在大型制造企業,如機械設備、石油化工等行業,工業垃圾稅以我國境內的企業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排放的各種工業垃圾為課征對象,以排放垃圾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為納稅人,對不同種類需用不同方式處理的垃圾采用不同的征稅方法。
(3)電子垃圾回收稅。這個稅種是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產品以驚人的速度更新換代而應運而生的,電子垃圾像廢舊電腦、家電、手機等,成為目前世界上增加速度最快的垃圾,由于它們中含有鉛、汞、鉻等有毒物質,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所以。應盡快制定電子垃圾強制回收法規,讓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產品時繳納回收稅。政府可在大中城市設立電子垃圾回收中心,將征繳的稅款用作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或處置的費用。
3.2.6農業污染稅
篇7
關鍵詞:電子產品 逆向物流 環境 電子垃圾
一、我國電子電器市場分析
(一)家電市場分析
中國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人們對物質需求的消費也不斷攀升,在家電需求量上消費呈上漲趨勢,例如2001年全年零售額與上年相比增幅達56%左右,其中家用電冰箱、家用洗衣機、房間空調器、電視機、微波爐零售量分別增長12%、9%、26%、5%、15%。在2012年5月到6月,國家推出節能補貼相關政策,覆蓋產品包括平板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這五大類產品2011年的零售規模接近5000億元,而去年整體家電市場的規模為1.2萬億元,國家的節能補貼政策刺激市場需求,帶動國內家電市場的需求由負增長轉向零增長、正增長。隨之而來的也是電器的更新換代和報廢。
(二) 通訊市場分析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通訊消費市場,在整個消費過程中,用于通訊的消費已經占5—8%,據有關部門調查,在各大中小城市及城鎮,超過50%以上的人每天都要打電話。中國手機銷量也在穩步上升,例如2011年,中國手機產量約為11.30億部,比2010年增長13.23%,占全球手機出貨總量的70.6%。其中,出口約8.85億部,比2010年增長16.75%。而由于規格不統一,充電器、電池等手機零配件很少能重復使用的市場現狀,造成更多的電子垃圾。
二、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貫徹不到位
目前,我國關于電子廢棄物回收的相關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及《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國務院令)。但是時至今日,企業、學者、公眾普遍認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沒有按照法規處理電子垃圾問題。
(二)境外電子垃圾入境量大
除了中國本土每年大量淘汰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外,據國家環??偩滞嘎?,全世界數量驚人的電子垃圾中,有80%出口亞洲,這其中又有90%進入中國。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傾倒場。這其中不乏國人的“作繭自縛”,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采用各種方式把大量電子洋垃圾走私到國內。
(三)法律體系構建困難多
雖然中國已經出臺了有關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相關法規,但是電子垃圾回收方面仍然有很多盲點,比如非法回收猖獗,非法小商販盛行;消費者的回收習慣尚未形成,大多數人傾向于以物換錢的方式;國家法律尚待完善,對非法渠道打擊力度不夠;建立回收體系、設立回收廠等環節投資較大,但沒有一定的回收量作支撐,維持起來相對困難;國內公眾的環境意識還不夠強等等。
(四)非法拆卸難杜絕
一些非法小作坊因規避了環保等成本而利潤豐厚,打著“高價回收廢舊電器”牌子走街串戶,形成規模龐大的非法電子廢棄物拆解產業鏈。其中回收大的一部分廢棄電子產品通過非法渠道,改頭換面后以“翻新機”的面貌迷惑消費者,另外一部分多以作坊式的手工拆解、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原始落后、重污染的處置方式為主,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五)電子垃圾處理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我國電子垃圾處理產業在國內屬于新興產業,雖然發展前景看好,但眼下無論從技術水平還是產業規模,都與國際水平有差距,目前我國關于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問題上仍在試點和征求意見,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三、完善電子回收物流體系的對策
(一)政府的支持與重視
政府有關部門應制訂出相應的法規政策以及完善已經出臺的法規的相關細則,使電子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共同承擔起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的責任和義務,使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步入“從商品到商品”的循環經濟軌道,比如目前實行的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就比較好。同時政府則應該在政策的制定、執行、監督方面多做工作,包括對一些不法商販,或者違法、非法的處理行為加以限制和制止等等。另外,政府應該加大對電子電器回收系統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
(二)切斷電子垃圾的海運鏈
目前我國電子垃圾總量巨大,污染嚴重,所以國家要加強對“進口電子垃圾”的管理,對于那些永久性無法處理的或者以中國目前垃圾處理能力暫時無法處理的垃圾,要嚴格禁止“進口”, 對于那些能處理的進口垃圾,必須以環保為前提,量力而為。加強對有資質進口廢舊五金的企業進行監督工作,甚至可以實行保證金制度,一旦發現有違法進口違規物品情況發生,嚴加處罰。我國應該規定對于想要向我國出口電子垃圾的必須獲得我國政府的批準,拿到許可證方可出口,得到許可證的前提是必須有垃圾輸入地有能力處理垃圾并許可進口的證明。
(三)生產者與消費者聯動
在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中,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三方應該各司其職,生產者的責任是把點鋪好,而且要便民,比如留下回收電話上門回收,比如把回收站設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承擔整個運輸任務,將其送到公司指定的回收廠或者是公司自己建的回收廠。同時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對回收的廢舊家電進行分類檢測。對經測試、維修后達到舊家電安全標準的,應貼上再利用品標識,出售給舊家電經銷商或在舊貨交易市場上銷售。另外進行常規宣傳,提醒消費者則有義務把產品送到每個公司指定的地方,培養每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全民參與。
(四)建立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有效回收網絡
各地應該依據地方特色配合出臺相關的廢舊電子電器的回收政策和指南,建立方便有效規?;幕厥障到y,采取多種形式保證回收渠道的順暢,極大的改善回收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上海將把廢舊電子電器回收處理作為市專項治理項目,其中包括把廢舊電子電器回收處理立法作為市專項治理項目、立一部廢舊電子電子電器回收法規等具體設想,并設立具體的廢舊電子電器的回收處理目標,組建電子電器回收處理聯合有限總公司,等等。
(五)積極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處理技術和經驗
我國在完善廢舊電子電器回收體系時,應該充分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的理念,例如歐盟要求電子產品的生產者必須負責回收利用包括電腦、移動電話、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等在內的電子廢棄物;德國規定電子垃圾的處理原則上由生產者和使用者負責;瑞典規定處理費用由制造商和政府承擔;法國更強調全社會共同盡責,規定每人每年要回收4公斤電子垃圾;日本規定制造商和進口商負責自己生產和進口產品的回收、處理,對電子垃圾進行回收和無害化處理,等等。
參考文獻
[1]《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09-5-31
[2]潘虹梅《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對周邊土壤環境的影響》2007-1-22
[3]張澤玉《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理面臨的問題和建議》2007-7-13
[4]李薇《電子廢棄物的管理政策》2007-7-13
篇8
一、充分認識發展“城市礦產”的重要意義
“城市礦產”是指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中回收,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稀貴金屬、塑料、橡膠、玻璃等資源,相當于原生礦產資源。“城市礦產”是對廢棄資源再生利用規?;?、產業化發展的形象比喻。發展“城市礦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是緩解資源約束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階段,資源需求量大,但國內礦產資源供給不足,難以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我國每年產生大量廢棄資源,如能有效利用,可以替代部分原生資源。2010年,我國廢鋼回收利用量為8310萬噸,占生鐵產量的13.2%,節能3600萬噸;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為775萬噸,占有色金屬總產量的26.7%;廢塑料回收利用量為1200萬噸,占塑料總產量的27%。
其次,是減輕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原生資源開發、生產、加工、利用消耗大量能源、水、原材料,而且嚴重污染環境。開發“城市礦產”,充分利用廢舊產品中的有用物質,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可產生顯著的環境效益。2010年,僅回收利用的廢鋼就相當于減少廢水排放8億噸、固體廢物排放2.6億噸、二氧化硫排放18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8642萬噸。同時,發展“城市礦產”,建設完善環保設施,對污染物集中處理,可有效解決落后拆解、加工造成的突出環境問題。
第三,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發展“城市礦產”,能夠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切實轉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增長模式,是對大量開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是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的集中體現。
第四,是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發展的客觀需要。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再生利用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回收利用水平低。發展“城市礦產”,建設示范基地,提高拆解加工利用水平,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可實現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和規?;?。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經濟總量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礦產”產生量和蓄積量將大幅度增加,開發潛力巨大。我們要從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發“城市礦產”的重要意義,不斷提升開發水平和質量,使“城市礦產”真正成為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補充,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載體,穩定和增加就業的渠道之一,使其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總體思路
為加快“城市礦產”產業化發展,201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啟動了“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提出“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要實現七個方面的要求。
(一)回收體系網絡化
示范基地要積極創新回收方式,通過自建回收網絡或利用社會回收平臺,形成覆蓋面廣、效率高、參與廣泛的專業回收網絡。示范基地建設要與現有回收體系有效銜接。
(二)資源利用規?;?/p>
通過政策引導和對不符合環保、衛生要求的企業進行整治,吸引企業和資源向示范基地集中,實現企業集群、產業集聚。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營等方式,加快行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
(三)技術裝備領先化
通過建立技術研發平臺、產學研相結合,開展再生資源分選、拆解、破碎、加工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快淘汰落后,實現技術和裝備升級,同時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處理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四)產業鏈條合理化
示范基地形成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完整的產業鏈條,著力資源化深度加工。示范基地內企業之間形成分工明確、互利協作、利益相關的產業格局。
(五)基礎設施共享化
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實現“五通一平”,建立物流體系,組織搭建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信息等公共服務平臺。
(六)環保處理集中化
示范基地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治設施,對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實行集中收集和處理。地方政府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衛生、質量標準,加大對示范基地入園企業的監管。
(七)運營管理規范化
地方政府加強對示范基地的領導和統籌協調,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指標考核體系,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實現規范化管理。
三、“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按照“成熟一批、開展一批”的原則,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累計批復了三批共29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科學合理布局。為了保障示范基地的原料來源,示范基地優先選擇現有的再生資源集散地、集聚區,重點布局在再生資源產生量、聚集量大的地區。
第二,加強規劃指導。組織專家對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進行評審,重點對示范基地的建設基礎、資源來源保障,以及建設內容、任務、項目、技術、環境、配套措施等進行科學論證。
第三,加大資金支持。安排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示范基地內的“城市礦產”資源規?;透咧祷庙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以及與示范基地相配套的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已按照補助資金總額的50%預撥30多億元。
第四,落實地方責任。要求示范基地所在地的省級政府簽訂承諾書,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配套政策,加大協調推進力度,保障示范基地建設實現規劃目標。
“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實施兩年多來,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示范基地成為重要的資源供給地。根據29個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確定的建設目標,全部建成后將形成每年約3500萬噸的再生資源聚集加工能力。
二是示范基地成為重要的產業集聚區。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引導相關企業入園發展,形成了企業集聚、規?;l展的態勢。特別是在一些綜合性示范基地和傳統集散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示范基地,吸引了大批分散經營戶和小企業入園發展,在園區內形成了分散拆解、集中加工、規模化利用的產業格局,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集聚區。
三是示范基地建設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建設示范基地,推進技術裝備的領先化,大大提高了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
四是示范基地建設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一些傳統的再生資源集聚區,通過建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加大環保投入,完善環保設施,實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對入園企業統一監管,有效解決了分散經營二次污染嚴重的狀況,使當地歷史積存的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大為改觀。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還面臨一些制約因素,比如示范基地與回收體系建設銜接不夠,原料來源保障不足;配套政策措施不健全,有的項目難以落地;一些地方盲目審批再生資源利用園區和項目,存在重復建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拆解處理技術等。這些都影響著示范基地建設的進展和整體效果的發揮。
篇9
富足的困惑
亂扔垃圾被視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垃圾本身卻是人類生活的產物,人類物質生活越豐富,人類對生存環境和健康水平的要求越高,垃圾隨之也越復雜越繁多。
美國作家韋伯曼(A.J.Weberman)寫了一本書《My life in garbology》,媒體戲稱他發明了一個名詞:垃圾學(Garbology)。韋伯曼認為“一個人扔掉的東西體現了他的所有”。
世界頂級學術雜志《科學》(Science)出了一期???,編輯部在導語中說:“根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每個人在有生之年不斷產生大量的廢物,源源不斷地涌來的報表碎片、舊報紙、空瓶子、罐子堆積如山?!?/p>
另外一本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加拿大安大略大學能源系統學教授Daniel Hoornweg領銜撰寫的研究論文,估計目前全球每日產生的垃圾量為350萬噸,如果按現有增長速度和垃圾產生模式,到2025年,全球每天用于運輸垃圾的車輛排列起來將排滿5000公里長的公路,繼續下去到2100年全球每天的生活垃圾總量將多達1100萬噸。文章認為有形垃圾的膨脹速度,已經超越了諸如令全球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的增加速率。
《自然》的文章指出,全球目前最大的垃圾產生地是歐美發達國家,但歐美國家的垃圾增量有可能在2050年出現拐點掉頭向下,甚至出現垃圾零增長。而新興國家或者欠發達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甚至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韓國,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長驚人。
官方統計數據指出,每年北京填埋的垃圾超過630萬噸,回收垃圾超過400萬噸,而中國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圍。中國每年產生的垃圾量占全球垃圾總量的四分之一,達1億5千萬噸。
世界銀行委托第三方進行的研究表明,都市垃圾產生量遠多于鄉村,一個城市人口產生的垃圾量是鄉村人口的3~4倍。比如上海的老港垃圾場和墨西哥城垃圾場,這兩個城市垃圾場每日處理垃圾均超過1萬噸。
伴隨經濟騰飛、生活富裕、物質繁多而來的是垃圾洶涌,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正在重蹈覆轍。
垃圾的成分與人類生活用品材料和工藝的技術含量緊密相關,頭號來源是有“白色污染”之名的塑料。
在占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上,塑料已成為最活躍的水中物品。據統計,每平方公里海洋水面上漂浮著1萬3千塊各種形態的塑料碎片。這些塑料制品垃圾已經成為海洋生物的殺手,帶狀或條狀塑料纏繞海生哺乳動物和魚類令其窒息,動物吞噬塑料品導致其中毒或消化系統堵塞。
內陸水系的塑料品的污染程度更觸目驚心,中國三峽大壩壩前區域聚集著面積壯觀的塑料廢物,農村的水塘和河溝里也隨處可見塑料袋、塑料盒等。
環保組織統計過,2010年歐洲境內生產了7萬噸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歐盟國家每人每年平均消費約220個塑料袋。這個數字是在一些大力提倡甚至采用經濟手段降低塑料袋使用量的歐盟國家把平均數拉低后的結果,比如德國人均用量為76個,而加收塑料袋使用稅的愛爾蘭更是人年均僅使用20個(原先為328個)。
在發達國家,塑料袋并非垃圾中數量最大的組成部分。塑料袋雖然數字嚇人且分布極廣,但其輕薄,占據的空間有限。例如德國,年消費塑料袋60億個,在垃圾總量中僅占0.7%。
隨著電子高科技產品的普及,與之相關的廢棄物對人類環境的危害近年就更顯來勢洶洶。
2013年,美國加州有害廢棄物處理部門的兩名官員見識了電子廢棄物的壯觀景象。據說官員們并非故意前往檢查電子廢棄物,而是例行對一家廢舊物品處理公司進行核查時,發現該公司有一個面積如足球場(1萬平方米)大的倉庫,堆滿了數以萬計的舊電視機和計算機顯示器。
核查的官員們因為地上布滿玻璃碎片,空氣中彌漫著CRT破碎散發出來的含有毒鉛粉的味道不得不撤退。詭異的是在這次核查后,該回收公司的老板逃跑了,爛攤子甩給了加州政府和倉庫業主,后者不得不花血本處理這些廢物。
事后有專家分析,CRT回收再生本來是可以賺錢的買賣,把舊CRT融化吹制成新CRT可以節省特種玻璃的生產成本,但諸如液晶背板顯示器、等離子體顯示器的出現和迅速普及斷了CRT顯示器再生產業的生路,廢舊CRT再生行業的公司只好破產,留下的是堆積如山的廢舊CRT。
美國工業專家認為,這些玻璃管已經形成浩大的“玻璃海嘯”,而每個CRT內可能含有3公斤以上的鉛,成為鉛污染的來源。
舊的憂愁未消,新的煩惱又至。以液晶背板和等離子背板為代表的平板顯示器也已經快速進入更新換代期。據環保專業機構人士的估計,平板顯示器的處理比CRT還棘手,平板顯示器的背板里有發光二極管或者照明熒光管,含有劇毒的水銀(汞)成分,歐美目前的做法大都是直接掩埋。另據統計,僅美國就有2億個以上的廢舊電腦顯示器和電視機還存放在居民家中。
在產生電子電器垃圾方面,近些年高速增長的數碼電子消費產品更不遑相讓。據統計,美國人更換手機的周期是22個月(不到兩年),而且大部分是把舊手機丟棄,2010年美國人丟棄的舊手機達1.5億部。
劇毒的煉制
高科技電子消費產品諸如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數碼相機或者是便攜式錄影機都有個共性:價格不菲,貶值很快,更新頻繁,意味著其消費導致的廢棄物相當可觀。
新款電子消費商品的價格高,除掉研發成本和品牌價值外,還有一個因素是這些商品中往往含有貴金屬制作的元器件,比如大規模集成電路中的含金導線。
貴金屬的存在催生了一門應時生意――電子垃圾“煉制”。這些年來這個行當已經頗具規模,但與當年CRT顯示器回爐熔制再生CRT的路子不一樣,美國、歐洲這些電子垃圾生產大國派生出另外一種行當――破爛中介,就像中國城鄉走街串巷的破爛王們一樣,把電子垃圾集中起來變賣給電子垃圾煉制人。
據西方媒體觀察,目前較大的電子垃圾煉制地多集中在不發達或者新興經濟體國家,例如非洲加納的Agbogbloshie屬于相當貧困且交通不便的落后地區。而在新興經濟體的印度和中國,這種煉制行業卻分布在新德里這樣的大都市或者經濟繁榮地區如廣東沿海。
在欠發達國家或者新興經濟體國家進行的這種電子垃圾的煉制,采用的是非常原始簡單的辦法:焚燒或者用強酸溶解,把貴金屬萃取出來。
據統計,在印度新德里每天有1萬人從事這種煉制工作,其中有不少兒童和婦女。兒童們負責敲打廢舊電池,從中取出鎘材料(鎘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把電子垃圾堆起來焚燒,分揀出被燒去包裝的鍍金、鍍銀金屬線。婦女們負責在高溫融化的鉛液中把印刷電路板融化,分離出金元素。
印度行業咨詢機構Toxics Link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印度,每處理188臺廢棄電腦,從中提取的貴金屬可以獲得2萬美元左右的收益。印度目前每千人擁有22臺計算機,每年產生18萬噸電子垃圾,同時,印度每年還從國外進口18萬噸電子垃圾,也即每年在印度被煉制的電子垃圾有36萬噸,隨著印度自身電子消費市場的擴大,這個數字還在上升。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王牌新聞節目《60 Minutes》(60分鐘時事雜志)專門為中國的電子垃圾煉制重鎮廣東汕頭貴嶼鎮制作過一期專輯,用大量公開拍攝或者偷拍的鏡頭記錄了當地這個行業的盛況和環境危害。
該紀錄片的片頭開門見山地用字幕描述:去“世界上最毒的地方看看……在那里無法呼吸(清潔的)空氣和飲(干凈的)水,那里的兒童血液里全是鉛……這些有毒的物質來源于美國的家庭、學校、辦公室”。CBS認為,美國國內的“環保熱情”的確令美國變得清潔了,但通過一個再生產業鏈把這些清潔的后果輸送到中國等新興國家。
CBS的節目追蹤了美國電子垃圾的收集、打包、轉運,包括在香港等地裝卸的情形,在貴嶼煉制的全過程,還有貴嶼鎮土地上堆積如山的電子垃圾,以及在垃圾中徒手分揀和在電爐旁邊忙碌著的中國農民工。
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業內人士甚至工人都向訪問者表示,如果沒有這個行業提供的收入,他們的生活將遭遇很大的困難。
科學界達成的共識是,長期接觸這些電子垃圾煉制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粉塵等,對人體的健康具有嚴重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報告指出,電子垃圾煉制中常見的鉛、鎘、水銀等物質,即便是相當低的劑量也足以對人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尤其是損害兒童的健康。
1992年正式生效的《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規定,有毒電子垃圾(幾乎包括所有的電子垃圾)的貿易行為是非法的,有意思的是,美國是唯一未簽署《巴塞爾公約》的發達國家。不過,美國似乎準備有所改變但還在猶豫。2011年美國國會討論了一個法案《負責任電子產品回收法案》(Responsible Electronics Recycling Act),規定不允許向“非經合組織國家”(也即包括所有西方主要國家在內的市場經濟體之外的國家)出口電子垃圾。美國國會兩黨都贊同這個法案,但直到2013年還未付諸表決。
希望和利潤
填埋有占地之憂,煉制有次生毒物,人類面對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電子化的垃圾是不是就走投無路了呢?人們顯然不會坐以待斃。
據經濟合作組織(OECD)發表的報告,世界上垃圾產生量最大也是最富裕的國家即美國,每個人年均產生廢棄物730公斤,在德國這個數字是500公斤。專家們認為在這些垃圾中蘊藏著相當可觀的財富。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報告,在全球每年產生的4000萬噸電子垃圾中,有高達數十億歐元(數百億人民幣)的財富被廢棄,如果扔掉40部手機,其中的金元素相當于一噸金礦石的含金量。在中國,每年因此可能損失4噸純金、28噸純銀、6000噸銅。
隨著“循環經濟”概念的提出,技術基礎比較雄厚、相關技術比較成熟的國家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美國電腦巨頭惠普公司的高管勒內?圣?丹尼斯曾經到過中國廣東汕頭貴嶼鎮,貴嶼鎮的景象也令丹尼斯感到震驚。
在丹尼斯的推動下,惠普公司與加拿大Noranda公司成為合作伙伴。這家加拿大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金屬與礦業。在Noranda公司,廢舊電腦經過工業化處理,工人首先分離可重復使用的零備件,再用粉碎機將不可使用的部分切成碎片,在磁力和氣流的作用下把金屬與塑料等分離,Noranda回收其中的貴金屬如金銀銅,塑料、玻璃、鋁則送到其他工廠進行再生,原則是“沒有東西被送到垃圾場”。
惠普則為自己的客戶提供廢舊電腦回收服務,這種服務是分級的,對大客戶和高級客戶免費,對一般客戶收取14~35美元不等的費用,據惠普的資料,目前這項服務是略有虧損的,但惠普更看重的是此項服務帶來的企業美譽度。
與此同時,美國的另外一家電腦巨頭戴爾公司也采取類似政策。開始戴爾公司也采取收費服務模式,購買戴爾電腦的客戶繳納一定費用就可以把舊電腦交給戴爾,之后則完全免費。
惠普和戴爾的回收行為,僅僅占美國廢舊電腦產生量的20%左右。
全球營收額第一的連鎖零售商沃爾瑪在美國也有自己的塑料垃圾再生業務。2007年,沃爾瑪與它美國的供應商合作,與150家包裝商開展包裝減少行動,利用記分卡,記載每家供應商產品包裝的二氧化碳排放、再生材料、產品與包裝占比數據,力求減少5%左右包裝量。沃爾瑪稱可以為供應商節省12億美元成本。
沃爾瑪的衣物零售每年使用10億個衣架,這些衣架基本是塑料制作的,沃爾瑪把廢棄的衣架以每公斤大約30美分的價格賣給廢物回收公司Mountain Valley Recycling,這家廢物回收公司將塑料衣架熔煉成塑料顆粒。作為再生塑料制品的原料,該公司每公斤可以賣50美分左右,以10億個衣架為基數,這筆買賣還是很可觀的。
挪威的奧斯陸是成功消化垃圾的另外一個成功范例。地處北歐寒帶的奧斯陸需要大量的電力和熱力,而為奧斯陸提供電力和熱力的燃料主要是各種各樣的垃圾,燃燒包括醫院有毒垃圾在內的有機物發電和供暖,由于本國、本市的垃圾不足以維持需要,奧斯陸甚至從英國、美國、愛爾蘭等地通過海運進口垃圾。有趣的是,挪威的鄰國瑞典開始威脅奧斯陸“垃圾消化大王”的地位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開始在挪威的一些城市收集垃圾運回去發電采暖。
據統計,北歐各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或者供暖廠需要燃燒7億噸垃圾,而北歐各國本身僅能產生1.2億噸垃圾。因此,奧斯陸的垃圾燃燒業人士頗為煩惱。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并非能源資源匱乏的國家,挪威是世界十大石油輸出國之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還有1100座大小水電站。
曾幾何時,美歐興起一股用農作物發酵生產“可再生能源”的熱潮,相關產業隨之熱絡。歐盟認為,垃圾可以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南非,人們發現一些已經關閉(堆積到容許極限)的垃圾堆不斷有富含多種化學成分的氣體沖出地面,如果加以利用,通過過濾、凈化工藝,可以提取可燃氣體如甲烷。實踐證明,經過兩級凈化,可以獲得純度為95%以上的甲烷氣體。南非已經開始實驗性利用,一些出租車開始試燒甲烷氣。甲烷氣直接排入大氣將破壞環境,但甲烷燃燒后的殘余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在臺灣,由政府主導和推動的垃圾處理業已經開始創造商機和利潤。1998年,臺灣當局設立環境保護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對33種商品實行回收補貼,包括玻璃、塑料、紙張、鋁制品、橡膠制品等等。政府對進口商和生產商預增一定費用,補貼給回收公司。
據臺灣環保署官員透露,每年回收公司得到的補貼約60億美元。目前,臺灣的垃圾回收企業由原先的200個發展到目前的2000個,甚至形成了相關工業園區,由于臺灣電子工業發達,臺灣的電子垃圾回收企業在行業中比例最大。臺灣經濟部數據顯示:2012年臺灣垃圾回收公司的營收總額為668億新臺幣。
臺灣科技資源公司一方面是臺灣最大的燈具生產企業,另外一方面則致力于玻璃、汞、磷等相關的材料回收,用于燈具生產。而臺灣最大的電子垃圾處理企業佳龍科技公司回收的貴金屬儲量,自認已經具備申請倫敦貴金屬交易所的會員資格了。
篇10
關鍵詞:城市礦山;資源;有色金屬;再生利用;循環經濟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起,由于全球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城市產生了大量廢舊汽車、家電、塑料包裝物等“垃圾”,總量高達數千億噸,并以每年100億噸的數量增加。這些“垃圾”里蘊藏著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以日本東北大學南條道夫為首的學者們于1988年首先提出“城市礦山”的概念,在我國又被稱為“城市礦產”。城市礦山是廢舊資源的形象描述,包括廢舊汽車、家電、電線電纜、機電設備、通信工具、電子產品、金屬和塑料等。這些廢棄的“垃圾”中含有很多可用資源。以一噸廢電腦為例,可回收金300g、銀1000g、銅150g、其他稀有金屬2000g,而1噸天然金礦石平均只能提煉出5克左右的黃金,城市礦山的品位是天然礦山的60~80倍,且加工處理費用與天然礦山相當甚至更少??梢?,城市礦山是高品位的優良礦產資源。
城市礦山再生利用是指對廢舊金屬等資源的回收、二次開發和循環利用。城市礦山的再生利用是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將有效緩解當前世界資源短缺現狀,是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重要著力點,有利于促進經濟模式轉變與經濟發展。傳統經濟模式的資源使用模式是資源經過生產過程到消費環節最后變成廢棄物過程,資源的重復使用率低,造成資源浪費嚴重。隨著循環經濟理論的出現和發展,人們轉變思維方式,開啟了人類對資源利用新的模式。循環經濟模式下,資源進入經濟社會系統后,資源在生產、消費過程中不再是單向的流動,而是雙向循環模式,直至不可利用為止。城市礦山再生利用與原生資源相比,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2011年,我國再生資源利用已具規模,其中國內回收達到1.62億噸、進口量達到4726萬噸,如果生產出如此多的原生資源則需要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3.86億噸,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370萬噸,多產生固體廢棄物9.14億噸,增加開采4.5億噸礦石,消耗6000萬噸以上石油及多消耗2.83億噸的標準煤。如果將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會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到380萬噸,降低固體廢棄物排放達到900萬噸。因此,城市礦山的再生利用已經成為全球破解資源短缺矛盾、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參與資源大循環的重要途徑,成為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舉措。
二、國外城市礦山開發現狀
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推動對城市礦山的開發。從2000年起,地球上的地上資源儲量已超過地下資源的儲量,因此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就著手對城市礦山進行開發。目前,上述發達國家工業生產所消耗的金屬原料已有40%是從廢舊金屬資源中提取得來的,形成了良性循環。
以天然資源嚴重不足的日本為例,開發城市礦山成為日本解決“資源高度依賴進口”難題的最有效方式。日本再生資源產業的從業人員達1400萬人,年產值約3500億美元。日本高度重視城市礦山再生利用,先后制定實施了近20項相關法律法規,資源再生利用理念深入民心。日本的每個小學生都會被組織去企業的廢棄物回收生產線參觀,從小開始進行資源再生利用教育。日本企業在設計產品時便考慮環保與回收方便,如盡量減少產品中塑料使用種類,與1983年相比,如今日本電視機使用塑料種類減少了80%,零件數減少了60%,大大減輕了回收的分解難度,大幅提高了分解回收速度。目前,日本所有城市都已嚴格實行垃圾分類,每年產生的大約5000萬噸家庭垃圾經過細致分類后大部分變為可再生資源。通過一系列措施,日本資源循環利用率大幅提高,如空調達88%、電視達84%、冰箱達71%、洗衣機達68%。據日本物質和材料研究機構2012年7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日本的城市礦山已成為名符其實的資源寶藏,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銀等資源國,有關金屬儲量與世界排名見表1。
不僅日本,其他發達國家的城市礦山再生產業已發展壯大。美國于1976年就制定和頒布《固體廢棄物處置法》。美國已經有幾個州已經規定新聞紙的一半必須使用再生紙制成。目前,美國的再生資源產業的規模已接近汽車產業規模。美國加州于1989年就已經通過《綜合廢棄物管理法令》,強制提高以再循環的方式處理固體廢棄物比例并對未達到要求的城市進行處罰。到2010年,美國從事再生資源回收處理的企業已經達到5.6萬家,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美元以上,提供了超過百萬個就業崗位。德國對玻璃、鋁、錫、塑料等包裝物全面進行分類回收,回收率分別達到97%以上,有效提高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有關統計表明,20世紀末,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規模已經達到2500億美元,2010年達1.8萬億美元;到2040年,這一數字有望超過3萬億美元,再生資源產業提供的原料將由目前占總原料供給的40%提高到80%以上。
三、我國城市礦山開發現狀
我國城市礦山再生利用還處于滯后狀態,目前再生資源產業產值約200億美元。而無論是對金屬資源回收利用進行評價,還是對其他可回收利用的物質進行考察,我國一大批大中城市都已具備開發利用城市礦山的條件。2012年我國電子產品及汽車社會擁有量如表2所示,其中洗衣機等產品的社會保有量均超過1億臺。
目前,我國已進入電器電子產品及汽車進入更新換代期,廢棄產品呈急劇增長態勢。由于不同電子產品使用年限不一,其年報廢率不一,如電腦年均報廢率為20%、手機為35%、汽車為5%。我國每年報廢的電子產品累計已達數億臺,因此我國城市礦山總量巨大。而與之對應的是我國日益緊缺的原生礦產資源,如銅資源。2012年我國銅精礦產量僅為162.57萬噸(銅金屬含量),而銅消費量在800萬噸以上,單純依靠銅精礦已遠不能滿足國內對銅的消費和生產需求,因此大量銅資源依靠國外進口滿足。這種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歸結于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礦山再生利用體系,無論技術裝備還是政策法規等方面都亟待加強。
國家發改委已經預計到資源瓶頸對經濟發展的束縛,在2009年就提出通過實施城市礦山10大工程來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政策措施的建議。建議提出要在兩年時間內通過實施城市礦山10大工程,使得新增回收廢鋼鐵、再生銅、鋁、塑料的能力分別達到1600萬噸、106萬噸、133萬噸和380萬噸等,實現產值規模達到1900億元,拉動社會投資達到300億以上。為了推進城市礦產資源形成規模和高效利用,2010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啟動了城市礦山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批準建立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安徽界首田營循環經濟工業區、湖南汨羅循環經濟工業園等7個城市礦山示范基地。2010年10月,在國務院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通知中強調要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截止2012年,國家已經批復了在全國29個城市建立礦山示范基地,我國已初步形成由東、中、西部19省區市22個示范基地組成的城市礦山網絡?!笆濉逼陂g,國家還將投資建設50個廢舊金屬、廢棄電子產品、廢紙、廢塑料、廢玻璃等固體廢棄物再生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城市礦山示范基地;引進一批技術先進、環保達標、管理規范、利用規?;?、輻射作用強的企業進園發展壯大產業;重點發展網絡化回收體系、建立合理化產業鏈、使資源利用能夠規?;?、集中環保處理;發展先進固廢處理裝備、管理規范化,促進共享基礎設施。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頒布《“十二五”國家廢物資源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管理條例》等系列政策法規,以促進城市礦山快速健康發展。
四、我國城市礦山再生利用存在的若干問題
對比國內外城市礦山的利用開況,目前我國在資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礙是組織主體不明確、產業規模過小、企業普遍缺少技術研發積極性等,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起步晚,認識不足
國內對城市礦山回收利用重視程度遠低于國外,國內更依賴于傳統的資源開采,國外更重視資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學者便提出“城市礦山”概念,此后再生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廢棄資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而我國直至“十二五”期間才正式對城市礦山再生利用進行布局,起步晚、公眾認知度低、社會重視程度低,“生產—消費—回收—再利用”網絡尚未形成體系,造成城市礦山再生利用領域發展滯后、技術與裝備落后的現狀。
(二)相關政策法規滯后
日本等發達國家針對城市礦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個人、企業、社會共同完成可再生資源的回收與利用,規范再生資源產業。例如,日本2001年制定的《造就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明確回收再利用廢舊金屬是企業的義務,設立廢舊金屬回收園,讓相關企業及研發機構入駐,組織對城市礦山進行全方位開發和利用,形成了《廢棄物處理法》、《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容器包裝再利用法》等幾乎涵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法規,使各種廢棄物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美國在1976年就制定了《資源保存和再生法》,在2010年又出臺《原材料開發特別法》,通過加強對從事資源回收研究開發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援、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加快城市礦山開發步伐。歐盟于2003年出臺法規,把一切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均列為回收再利用對象,甚至規定個人應回收數量。2008年又對這一法規進行修改,要求到2020年回收再利用率要提高到50%以上;出臺《家電產品循環法》,對家庭回收再利用廢舊家電、電子產品給予獎勵。瑞士實施《關于電子產品回收與再利用》等措施,對生產者、進口商和消費者提出強制性要求。而我國近年來才推出零散政策,但仍未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規,且城市礦山開發項目支持力度偏小,相關再生資源企業稅收減免等政策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政策層面存在一定滯后。
(三)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國內再生領域普遍存在專業人才匱乏問題,尤其是中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國內各高校極少設置再生領域對口專業,后備力量嚴重缺乏。而日本等國家均建有再生領域相關培養機構或高校,人才儲備豐富,理論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因此,專業人才匱乏是我國城市礦山再生利用務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四)技術落后
日本等國家通過分類立項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甚至細致研究了壓縮機、電機、廢電池等一系列類別,已經形成高效完整的拆解、分選、深加工的技術鏈,科技含量高、能耗較小。而我國再生領域技術水平低,存在技術薄弱、能耗高、勞動密集、深加工少、附加值低等問題,很多企業難以突破關鍵技術。
(五)裝備相對落后
國外再生設備已日趨成熟,已研發完成城市礦山再生利用一系列裝備,不同的再生工藝形成了不同的再生設備,如銅再生領域近年來出現了快速多功能組合再生機組等高新科技產品。相對而言,我國再生金屬領域裝備相對落后,尤其是小型再生企業,普遍存在能耗偏高、自動化程度低、效率偏低等問題。近年來,我國相關企業通過國外進口和自主研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再生領域裝備水平,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五、城市礦山再生利用的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未來發展趨勢
城市礦山種類復雜,品種多樣,其再生利用是一項復雜的、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如果在城市礦山再生利用過程中缺少相應的技術與裝備支持,一方面再生利用過程易存在流程長、能耗高、效率低等問題,生產過程易產生大量廢氣、廢水等,繼而引發不同程度的環保問題;另一方面其再生出的產品附加值低,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壯大。
目前我國城市礦山再生應用領域存在一系列技術與裝備難題亟待突破。當前在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與裝備主要有:(1)預處理裝備和分離技術方面,包括廢舊材料自動化分類技術,不同廢舊材料機械化分離技術與裝備,廢料高效自動化破碎分選一體化技術與裝備,廢料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等;(2)循環利用及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方面,包括再生產品深加工技術,廢雜金屬分級直接利用技術,再生金屬精煉凈化技術與裝備,殘雜貴金屬回收利用技術,塑料改性及合成技術等;(3)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方面,包括廢金屬節能降耗熔煉技術及裝備,余熱回收利用技術與裝備,再生行業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再生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治理技術和設備,再生金屬產業集群區域內的環境修復技術,對有毒有害物質生成機理、治理技術和快速監測技術與裝備等;(4)技術標準和規范方面,包括廢料、成品在線檢測技術與裝備,廢雜料拆解分類技術標準,專業廢料分類回收體系等。
結合國內外發展動態,城市礦山再生利用領域未來趨勢主要如下:(1)國家扶持政策將進一步加大,相應法律法規日趨完善;(2)投資增加,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關鍵技術與裝備難題逐漸突破;(3)園區規劃逐漸合理,呈區域性發展模式,技術標準與規范逐漸完善;(4)再生資源在原料的比重增高,再生資源產量將大幅增加;(5)拆解、分選、加工裝備逐漸朝著自動化、精細化方向發展;(6)設備能耗進一步降低,生產線三廢排放逐漸減少,在線監測系統逐漸配備;(7)深加工產品成為再生資源行業利潤增長點,逐步轉變傳統粗加工模式,產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六、結語
目前,我國城市礦山再生利用領域雖受回收體系不完善、企業盈利模式不清晰、相關財稅支持政策不到位、專業人才匱乏、技術與裝備落后等系列因素的制約,但它可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對于解決資源貧乏、控制和消除二次污染、優化生態環境、促進剩余勞動力就業和穩定社會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隨著我國對城市礦山重視程度的提高,相關政策規劃的逐步落實,城市礦山再生利用產業將成為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具備良好的投資前景。
參考文獻:
[1]薛寶格.韓城市礦山開發與環境保護對策[J].西北地質,2003(C00).
[2]劉興利.積極開發城市礦山全面協調發展循環經濟[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09(09).
[3]黃珊艷.金屬資源爭奪戰之城市礦山[J].有色金屬工程,2012(02).
[4]孫田裕美.開發城市礦山推動中國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J].有色金屬再生與利用,2005(11).
[5]王維.日本財團掘寶中國城市礦山[J].世界有色金屬,2012(02).
[6]李海燕,任悅.探出新“礦山”產業區變廢為寶[J].中國科技投資,2010(12).
[7]屠雯.透過城市礦山看資源國家管制[J].中國有色金屬,2008(05).
[8]馬迪.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J].今日中國:中文版,2011(08).
[9]柳斌.在“城市礦山”里淘金[J].表面工程資訊,2010(05).
[10]李丹,趙浩,劉光偉.資源枯竭城市礦山環境問題及治理對策研究[J].露天采礦技術,2010(05).
[11]王繼紅.資源型城市發展特色低碳經濟的路徑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05).
[12]鄭龍熙,王海洲.總括性資源觀與城市礦山開發的討論[J].有色礦冶,1997(06).
[13]崔婧.“城市礦山“修煉記[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2(10).
[14]張琳.把科技之跟深植在城市礦山開發的沃土之中——訪北京中色再生金屬研究所所長 張希忠[J].資源再生,2007(05).
[15]張曦文.城市礦山:富礦難采[J].今日中國:中文版,2011(02).
[16]黃齊治.從“電子垃圾”到“城市礦產”[J].當代廣西,2012(16).
[17]劉卓平.格林美:城市礦山開拓者[J].中國金屬通報,2011(04).
[18]楊履榕,祝圣訓.我國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的策略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3(05).
[19]趙沛楠.政策助力城市礦產發展[J].中國投資,2010(07).
[20]徐濱士.中國再制造工程及其新發展[J].今日工程機械,2012(08).
[21]陳如德.城市礦產經濟淺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02).
[22]周永生,易和鳴,肖遺規.淺議中國城市礦產的發展[J].生態經濟,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