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市場分析范文

時間:2024-04-09 11:34: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程機械行業市場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工程機械行業市場分析

篇1

關鍵詞:機械;現狀;發展

經過多年的迅速發展,特別十五”期間,中國機械行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績,在國內和國際上已取得一定地位,從業企業在市場、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方面都初具特色,為中國機械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我們仍要對行業形勢及企業自身發展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機械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是至關重要,它很大程度上牽制和引領著中國機械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方向,因此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分析國內外機械的發展趨勢對我國機械行業的影響非常重要.

一、我國機械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生產大國,但離機械強國的距離較遠,一方面國產機械產品的技術、質量距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行業的生產集中化程度差,企業經營效率仍低,自主開發能力和企業盈利能力差距大,還缺乏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品牌。雖然經過多年的市場經濟的引導,通過引進技術、與跨國公司合資和合作生產,在技術要求上力爭貫徹ISO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產品質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仍處于二流水平,現實不容樂觀。作為市場核心因素的產品技術質量上看,問題還很嚴峻,主要表現為可靠性差,壽命低,早期故障多;從產品的市場包裝看,外觀造型呆板,設計單一;這些來自產品的低惡因素,導致工程機械產品的市場反應差,在國際市場上其占有率相比發達國家差別較大。 同時,部分工程機械行業由于僅限制于國內市場,在量上大做文章,使生產的機械產品存在產能過剩的危機;盡管“十五”規劃的實施,使產能過剩逐漸降低80%以下,但20%的過剩產能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它不僅暗示著國內企業的效益低下,也指示了國內企業所面臨的企業生存及優化發展的困境。所以工程機械行業的長遠發展依然得從產品技術質量著手,工程機械作為技術含量很高的機械產品,它的質量水平受制于國內整個經濟技術水平。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已逐步融入全球一體化的經濟范疇,實施全球采購已成必然趨勢,在國家“十五”優厚內部環境以及國際大熔爐的大好時機下,我們應該完全有條件在短期內把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質量提高一步,加快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這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二、國內外工程機械發展趨勢以及相應措施

先進的制造業是將物料、能源、設備、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資源通過先進的制造技術,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先進的制造過程轉變成人類需求產品的行業。因此,面向21世紀的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是:(1)精密化。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術、微型機械是現代化機械制造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術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種加工和復合加工三大領域。納米技術己在納米機械學,納米電子學和納米材料技術得到了應用。 (2)自動化。自動化技術不但提高效率,保證產品質量,還可代替人去完成危險場合的工作。在末來的自動化技術實施過程中,將更加重視人在自動化系統中的作用。 (3)信息化。信息、物質和能源是制造系統的三要素。產品制造過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為決定產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制造過程的實質是對制造過程中各種信息資源的采集、輸入、加工和處理過程,最終產品就是信息的物質體現。 目前工程機械發展總的趨勢:發展快,水平高,工程機械產品向著系列化、模塊化、大型化和微型化方向發展;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而且這幾個方面高度交叉融合,彼此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環保節能新技術將得到推廣;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將得到高度重視;面向工程機械產品生命周期的系統設計將廣泛采用、面向施工工藝的研究將不斷加強。工程機械發展正由動力革命變成控制革命,由液壓手動控制發展為機群集中控制,電氣設計由儀表檢測、斷電器控制發展到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產品的發展走過了從工程機械機電一體化發展到機器人化的過程。

三、我國機械行業應采取的措施

面對國內外機械行業這些發展趨勢,必然導致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自身的發展尤為重要。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為數縱多,可規模較小,近幾年在政策的調控下,盡管行業中兼并、重組、聯合已有較大進展,但是行業的利潤空間仍然帶來了不少自主出擊的中小型企業,它們采取一系列變化無常的運行機制,加劇了市場惡性競爭,無法形成一股較強的國際競爭力?,F在國際工程機械行業重組聯合兼并之風日盛,跨國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產品品種齊全,銷售網絡遍布全球,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抓緊行業結構調整,不把企業做強做大,不減少內耗并規避無序競爭,就不可能與這些跨國公司進行同臺競技.在產品結構調整上,應先內市場需求進行,再發展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對于原已占有市場的優勢產品,要增加新品種,以滿足不同地區和氣候的工作環;要縮短產品開發和更新周期,減少重復建設項;產品開發要著眼于國際市場水平和國內建設項目以及農村發展的需要,多做用戶調研和市場分析;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開拓國際市場已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戰略,我國工程機械的發展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增加產品的技術質量,加強各行業的融合,發展適合我國工程建設的機械,同時著眼于國內外機械行業發展的趨勢,提高我國機械行業工程產品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尊秋,鄧愛民,李萬.現代工程機械].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5.

[2]皮鈞.工程機械的技術發展動 [J].工程機械,2003,11:27-32.

[3]張金工程機械發展的思 [J1.工程機械,2001,12:26-28.

[4]加快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J1.工程機械,2003,12

篇2

關鍵詞:融資租賃 現狀 SWOT分析

一、融資租賃現狀

1、世界融資租賃現狀

融資租賃作為20世紀60年代金融創新潮流的產物,在西方國家開始并逐步國際化,20世紀70年代,發展中國家也開始發展融資租賃業。尤其是近20年以來,全球融資租賃業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租賃總額進一步攀升。

圖1:世界租賃業增長額

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世界租賃業總額由1976年的500億美元增長到了2000年的靠近5000億美元,增長了近10倍。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7年全球融資租賃業務額有所下滑,但1997年后,則處于穩步上升的階段。

圖2:1990-2009年全球各區域租賃業務總額變動情況

全球融資租賃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總額超過了8000億美元。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租賃額在2008年回落到了7000多億美元。而在2009年,更是跌至不到6000億美元。

從上世紀60到90年代,美洲、歐洲和拉丁美洲是全球融資租賃業務的主要市場,而北美更是占據了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此種優勢,更是一直延續到2005年。2006年,歐洲融資租賃額首次超過美洲,并在此后數年中領跑全球。但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歐洲租賃業務在2008年下降了15.4%,在2009年更是下降了32.19%。大洋洲與拉丁美洲融資租賃業務一直規模非常小,拉丁美洲在2007年規模有所擴大,但2009年又回落到2006年的水平。亞洲的融資租賃業務額一直比較穩定,在1000億美元至2000億美元范圍內波動。即使是2008年,租賃總額仍然增長了4.47%。

2、中國融資租賃現狀

1980年,融資租賃由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CTIC)以引進外資的新渠道推薦給中國。而1981年由中信與日本的東方租賃有限公司等組成的中國第一件中外合資租賃有限公司標志著中國現代租賃業的開始。但是其發展過程卻歷經坎坷,一直到2005年,中國融資租賃業才開始復興并快速發展。2006年,我國融資租賃業務總量為80億元,到2010年,則達到了7000億元。2011年,在受金融危機等影響,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國融資租賃業務量達到了9300億元,增速高達32.9%。而金融租賃合同余額約39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4%。截至2011年底,我國在冊運營的各類融資租賃公司約296家,注冊資金總計約1022億元,比上年增加23.3%。其中有金融租賃公司18家,從業人員1483人。17家銀行系租賃公司總資產規模在2011年第三季度達到了4635億元,營業收入228.88億,利潤總額為63.35億,凈利潤則達到了49.26億。

二、融資租賃SWOT分析

1、優勢

1)承租方可自行選定需要的擬租賃物,出租方只需要按照承租方的要求夠買承租方所需的設備,并不需要負責租賃物的維修等,減少了出租方的義務,使融資更為便利。

2)在法律上,租賃物的所有權屬于出租方,使用權屬于承租方,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是對傳統財產占有觀念的更新,更適應于現代化的經營方式與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3)在一般情況下,租賃期內出租方與承租方都無權隨意中止租賃合同,出租方不能隨意提高租金,承租方不能隨意解除合同,保證了租賃業務的穩定性。而融資與融物的相結合,比銀行信用有更強的約束力。

4)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其資信問題,比較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或雖能從銀行獲得貸款,但其數額難以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而金融租賃由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對承租企業的資信要求并不如貸款高,對其擔保要求也不高,承租企業較易獲得融資,企業也可以大膽率先使用先進設備,對中小企業及時更新技術裝備,采取先進技術、工藝,搶先占據市場十分有利。而融資租賃的租金并不需要一次繳付,可以在設備的使用期內分攤,這樣就使企業的現金流保持在流動的狀態,更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2、劣勢

1)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可能造成出租人在投資方向與項目上選擇錯誤,對擬投資設備的市場分析缺失造成投資不能按時收回。對承租人而言,對市場判斷錯誤或者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出現問題,預期收益不能實現,則無法按時交納租金。

2)技術的巨大進步會導致承租人在租賃期內因不能提前解約而不能及時更換落后的設備與技術,失去已搶占的市場份額。出租人在承租期滿后回收的設備也會由于技術進步而無法進一步使用與出租。

3)由于融資租賃期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出租人和承租人面臨著較大的利率與匯率風險。在出租人購買設備時,利率上升將導致出租人成本增加。在租賃期間,利率下降將導致承租人相對融資成本上升。而匯率波動將會對進行外匯業務的融資租賃公司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本幣升值將導致進口設備的出租人成本上升。

3、機會

1)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使全球融資租賃業遭遇寒霜,但仍有16個國家在2010年租賃業務增長率達到了兩位數,其中更有8個國家增長率超過了25%。國際租賃行業仍然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

2)融資租賃承租方的產業需求很大。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規劃,至2020年,我國民用機場總數將達到244個,而民用飛機的需求趨勢不大加大。而我國的汽車行業業已跨入了高速增長期,汽車消費潛能巨大,而中小城市將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巨頭們爭奪的“主戰場”?!笆晃濉逼陂g,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迅速,到2011年,中工程機械行業不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已經躍居到了世界第一位。這些行業的發展,將大力增加對我國融資租賃業務的需求。

3)伴隨著我國租賃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租賃相關法律不斷完善。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十三章的融資租賃專章到《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規定》,到2011年在行業組織和人大財經委的呼吁推動下啟動的《合同法》融資租賃專章司法解釋工作,中國融資租賃立法愈來愈受到重視,一步步探索,一步步前進。

4、威脅

1)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實體經濟活動收縮,企業破產時有發生,對融資租賃需求下降。而金融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與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金融混業經營可能性加大,金融衍生產品的不斷創新等,使得融資租賃不僅行業競爭不斷加劇,業內競爭愈演愈烈,進一步影響了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

2)我國尚未完全形成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環境。1999年3月新頒布的《合同法》分別對經營租賃合同和融資租賃合同進行了規定,2001年的《外商投資租賃公司管理暫行辦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融資租賃無法可依的局面,但是由于中國缺乏統一、專門的融資租賃法規,使出租人、承租人等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維護,進一步限制了中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3)金融租賃公司資金來源匱乏,缺少優惠政策。為了管理通貨膨脹,中國自2011年起開始實施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連續提高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雖然在2012年人民銀行兩次下調了存貸款利率,但是銀根緊縮現象仍然存在,這就使得租賃企業的資金來源受到了限制。中國并沒有專門針對融資租賃制定相關的稅收、信貸、外匯優惠政策,只有個別對融資租賃有間接影響的稅收規定,對融資租賃公司的外匯業務有嚴格的要求。

融資租賃作為一個在中國比較新興的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但是也不能忽視其在發展壯大過程中所蘊含的風險,這樣,才能使這個行業健康而有力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動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

參考文獻:

[1]中國融資租賃業年鑒編委會. (2012). 中國融資租賃業年鑒.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