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安全醫療應急方案范文
時間:2024-04-11 18:14: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足球安全醫療應急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學校因素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課程的安排大都以學生是否能夠達到國家教育部門規定的鍛煉標準為目的,很少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教育。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學之初會開設短期相關教育課程,但大部分內容比較簡單,缺乏應有的急救知識,導致學生面對突發的傷害事故不能有效地進行自救或互助。在多數高職校園中體育設施維修保養不及時,更新速度較慢,比如:室外的足球門、籃球架、排球網、雙杠、單杠、運動場等運動設施,終日風吹、日曬、雨淋,會出現生銹、斷裂、老化等損耗,如果不急時維修和更換學生在用它們進行活動時比較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醫務監督是學校對學生運動安全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運動安全事故發生的同時進行補救的是學校的醫療隊伍,醫療隊伍的完善可以盡可能的降低運動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
1.2教師因素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中的組織者,在課前應對相關體育設施進行全方位檢查,此外還應在運動前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詳細、全面的了解,如果有學生的身體狀況存在問題,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區別對待。在課程進行中,教師也應時刻觀察學生的運動情況,避免因為小小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更不能因為學生的年齡相對成熟就存在僥幸與放松的心理。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在學生運動的過程中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盡量防止意外發生,還要積極的開設有關的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運動安全知識的普及,以真實的案例為題材,讓學生更加直觀、有效地對運動傷害事故引起高度重視。
1.3學生個人因素
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文化課占用,使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機會,這是造成學生健康體質不斷下降的因素之一,也使學生失去了培養良好運動習慣的機會。到了大學的生活,雖然時間自由度較高,但是由于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或沉迷網絡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影響學生健康體質的提高,而體質的下降使運動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由于對體育運動的疏遠使學生更加缺少關于體育運動安全方面的知識和意識,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是愛好,具有一定的從眾性和隨意性,很多時候都是滿腔熱情的參加運動,但對如何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知之甚少。由于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相對不夠成熟,運動場上喜歡爭強好勝,往往情緒比較激動,心情比較浮躁,在動作幅度加大的同時,言語也有可能出現偏激。此刻,情緒化的加重不僅會發生自身運動損傷的情況,也會對其他人產生嚴重的威脅或伴隨著打架、斗毆事件的發生,導致隱患增加。
1.4家長因素
當今社會,工作壓力比較大,很多的家長精力都被工作消耗掉,對孩子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夠。另外,由于家長自身對體育運動接觸的比較少,沒有相關的運動知識,缺少對運動安全問題的重視,從而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自然也就忽略了。又有很多家長出于對孩子過多的溺愛,害怕孩子磕磕碰碰,阻止孩子參加一切體育運動,家長過多的溺愛反而使教育進入了誤區,這種錯誤的溺愛導致很多學生運動能力差體質低下,而在這種情況下突然進行一次體育運動就會更加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和事故。
1.5校外因素
近年來校外運動的覆蓋范圍變廣,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比較大,接觸的社會人群也比較復雜和廣泛,但由于校外運動沒有教師現場的監督和保護,所以校外運動的時間同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2保障高職校園運動安全的主要途徑
2.1強化高職體育安全管理意識,形成有效應急方案
近年,體育運動安全越來越被重視,2002年教育部了第12號令,頒布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此令對學生在校期間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要加強高職體育運動安全首先要有機的結合各自校園的實際情況,制訂完整、有效的高職運動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方案中要對指導思想、組織和領導、人員具體分工、預防措施以及應急處理方案等多方面內容加以明確,做到各部門協調配合,保證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避免嚴重后果的產生。學校安全管理機構要定期對體育場地設施進行檢查和維修,加強對體育教學、課余體育活動、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的管理、監督和評議,建立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努力構建高職體育傷害事故的防范體系。
2.2構建安全的校園基礎設施環境,強化教師安全責任感
要加強對體育場地設施的資金投入和安全管理,周期性的更新體育器材和相關配套設施,定期對體育場地和器材進行維修和保養,做到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禁止購買與安全標準不符的體育設施。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中的主導者,要先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和強烈的責任意識,經常參加有利于自身能力提高的學習,不斷增強綜合素質。在進行體育教學、課余訓練以及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時既要注重教授更要重視如何讓學生在最安全的情況下學練,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區別對待。結合社會實踐和專業特色不斷研發符合我國高職學生的學校體育新課程模式,最大程度的降低高職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同時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當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用正確的方法與學生交流并引導。
2.3不斷加強自我安全意識,普及體育安全知識
針對學生安全意識薄弱的現象,要注重對其進行運動安全知識的教育,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學生組織、社團等豐富的資源,定期舉辦各種關于體育衛生安全知識的競賽以及各種體育比賽,將專業知識和體育運動有效結合起來,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逐漸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開設有關安全教育的專業課程,以此來普及醫療常識和自救本領,進行模擬訓練,體驗事故的真實性,強化心理接受能力,做到事故發生時能夠冷靜應對。還應讓學生了解一些典型的風險事件,在不斷提高自身安全意識的同時,使原有的心理承受水平獲得提高。
2.4加強醫務監督工作,完善專業化醫療隊伍
如何加強醫務監督,首先要做到以自我監督為主,學生應與醫務人員和教師緊密配合,當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反饋給教師和醫務人員,必要時進行醫學檢查,防止損傷的出現。目前,高職院校均設有醫務室,但規模較小、設備匱乏、工作經驗相對比較缺乏,出現復雜的損傷狀況時判斷不夠準確,是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而每年新入學期間進行的體檢也只是些常規的健康檢查,一些身體疾病很難被發現,針對這種情況,可選擇與規模較大的醫院進行長期合作開展體檢工作,并要求大學生主動定期到醫務室進行身體狀況的全方位體檢,盡量減少運動損傷與醫療事故。
2.5完善體育傷害事故的相關法律,健全有利于學生體育運動保障的保險措施
基于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發生的不可預見性、復雜多樣性和事故處理的多重困難性的特點,急需政府立法部門制定針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法規,使學校體育傷害的責任和義務都有法可據。另外,我國社會保障體制還不夠完善,政府相關部門、社會保險機構和高校共同研究,建立健全一套適合我國普通高校實際情況的學校體育傷害的保險制度,使高校體育事故的賠償責任社會化,最大程度上減少因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給學生家庭和學校帶來的負擔。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