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銷售范文

時間:2023-04-07 03:15: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葉銷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葉銷售

篇1

實習目的:通過實習了解銷售技巧,學習銷售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把所學的商務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實際工作能力與分析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實習時間:200X.X.XX----200X.X.XX

實習地點:在湖南XX服務中心

在湖南XX服務中心實習期間,負責湖南茶葉銷售,茶館經營的市場調查,了解茶葉、茶館的現狀,以便為茶葉的生產、經營提供咨詢服務。

首先被介紹到其相關聯茶葉公司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市場調研。在該公司參與茶葉的選購、零售、茶館的日常經營活動。

長沙的茶葉批發基本上在高橋大市場的茶葉城,其中有不少專賣店,如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雖然茶葉只分為不多的等級,但由于制作工藝的差異,每一等級內又有幾個不同的價。以龍井為例(西湖龍井茶葉,產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群山翠谷中,因龍井泉和龍井寺而得名)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蓮心、雀舌,色澤翠綠略黃;葉底均勻,一旗一槍,交錯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賞心悅目。龍井茶炒制工藝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葉極為細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龍井茶,稱為“蓮心”,采一芽一葉炒制兒成者,稱為“旗槍”,喻其葉為旗,芽為槍。采一芽二葉初展炒制兒成者,刑如雀舌,固稱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級龍井茶約2~8萬個茶芽。鑒定茶葉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澤。尤其區分不同級別時,其色其香更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葉應是保持茶葉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葉一經炒制變得烏黑,便算是下級品。賞茶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我只是初學,只略知一二。

茶葉城的貨源多為可靠,要不不會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鋪林立,應有盡有,除各地茗茶外,還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賣宜興紫砂壺類銷路最佳,紫砂壺檔次多,價格差異大,有貴至成千,也有幾十元一個的,不過紫砂壺不論好壞,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點,差別在于其制作工藝粗糙程度不同,進而影響對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壺,較少吸收茶香,前后兩次沖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過多。

批發茶葉后,零售價多有差異,這得看零售地域。市區,郊區由于消費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處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據不同成本適當調整售價。不過其中有一點,對規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裝茶的利潤空間更大,對顧客而言,顧客可以直接看到茶葉的色澤,形狀,還可以聞其香,相比袋裝茶而言,袋裝茶多數看不到其質量,更不用說聞其香了,這可謂是“雙贏”——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裝工人創造的部分價值,另一部分則讓利于消費者。當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費者更偏好于袋裝茶,于是一定的袋裝茶是必要的,特別是一些袋裝泡茶(如紅茶)便于沖泡,也是比較受歡迎的。

說到茶館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謂“種茶是一門科學,制茶是一門技術,喝茶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學問?!敝袊栉幕蓙硪丫?,茶館便是其最佳展現之地,茶藝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烏龍茶)數用紫砂壺為妙。當然紫砂壺僅適用于泡耐泡茶,多數綠茶(如西湖龍井)則不適用,可改用蓋碗,活用玻璃杯?,F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葉沖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態,觀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潔器——溫杯(壺)——投茶——沖泡——分茶——品茗。沖泡時極為講究,應高沖,用水流沖擊茶葉,使其泛出茶香,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將水壺由上向下反復提三次,這一動作稱為“鳳凰三點頭”。其作用,一是讓杯中的茶葉在水的沖擊下上下翻滾,促使茶葉的有效成分迅速滲出;二十也是對客人表示敬意,三點頭象征著謙遜,真誠,就像行鞠躬禮。投茶的方式有:上投,下投,中投。古有言投茶應有序,即: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分茶湯時有兩個成語: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關公巡城是指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了不使香氣過多散失。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另外沖泡時還有刮沫一個環節,即茶道中的春面扶風:用茶蓋刮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沖去壺頂的泡沫。淋壺可以沖淋壺蓋和壺身,但是不可沖到氣孔上,否則水易沖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是為了清洗,二是為了使壺內外皆熱,以利于茶香的發揮。

自古有言茗茶配名水,眾多天下第一泉林立無不源于茶而起。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有所謂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將水分為不同等級,古雖有蓄水方法種種,加之如今交通方便,蓄水更易,但是名泉終歸有限,若泡茶均用名水,則茶之味非凡人所能享。況且水之好壞不在其是否江井,而在于其清、活、輕、甘、冽,唯有五味皆齊,才可算得上是好水,如蒸餾水雖有其清輕,卻終因少甘冽而不為所用。

茶葉得包裝也是極有潛力的,有著精美包裝的茶葉更適合于作為禮品,因此有了一定規模的茶葉企業應委托制作或自制包裝盒,由于小包裝茶是直接供消費者使用的,固在包裝上要多加講究。在設計中,應力求使廣告宣傳、藝術欣賞、禮品器具融于一體,集多功能于一體,使包裝既具有良好的保質作用,又能宣傳茶葉,傳遞商業信息。品牌和標簽文字優美,商標突出,字形、符號、圖案得體,使消費者一看就能產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內容符合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的規定,標明品名。質量等級,凈重,單價,出廠單位和地址,生產日期,保存期限和品飲方法等。如果是外銷的,其外包裝的文字,圖案要充分考慮銷售對象的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色彩也要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的需求和民族習慣而定。

科學地儲藏茶葉是開茶店,茶館所必須的,特別是精制茶,應找到一種經濟實用,簡便易行的儲藏方法,以最大限度減少茶葉品質損失。常見的儲藏方法有常溫儲藏法,低溫儲存法,充氮儲存法,除氧儲存法,真空儲存法。單就綠茶而言,因綠茶易于變性,固宜低溫儲藏,高檔綠茶在冷藏時,還必須同時采用抽氣充氮法收藏,外銷綠茶,由于運輸周期長,加上運銷地區溫度普遍較高,茶葉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以免受高溫影響,使綠茶品質降低。紅茶、烏龍茶與綠茶稍有不同,它經一定時間后熟,品質反而會有所提高,故一般適宜常溫下儲藏。但在高溫高濕季節,茶葉易于吸潮,并伴有高濕氣味和酸味,有的還會有酶陳味,所以也要控制溫度不宜過高。此外,經過較長時間高溫儲藏的紅茶,烏龍茶業已后熟,如需繼續收藏,則以冷藏為好。對于一些較大宗的名茶,價值較高,在儲藏上必須十分講究,凡有條件的以抽氣充氮法兼冷藏為佳,如果批量較大,又缺少現代儲藏條件,則可采用傳統的灰儲藏法或炭儲藏法。為保持龍井、旗槍、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極品名茶固有的色澤、香氣和滋味,可采用石灰塊儲茶法。它是利用石灰塊的吸濕性,使茶葉充分保持干燥,以延緩變質。木炭儲茶法適用于各種名貴綠茶、烏龍茶和花茶的收藏。

總結:茶葉是比較有潛力的行業,一是市場需求穩定且較大,二是作為農業的延伸,**有扶持之意。另外,喝茶,特別是在環境幽雅的茶館并不亞于在咖啡廳。該行業進入門檻不高,關鍵在于對茶道的領悟、茶品的準確把握。

消費人群分析:社會人員,主要是休閑,談生意,朋友聊天;在校學生和社會青年,更注重于朋友聊天和浪漫情調。

篇2

【關鍵詞】富陽;高山茶;銷售現狀;對策

所謂高山茶是對產自海拔較高的山區的茶的總稱。在有高山的地方生產的茶葉都可以稱之為高山茶,海拔的具體高度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但一般認為生長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區所產制的茶葉為高山茶。茶諺:“高山出好茶?!备呱讲枰云淦焚|優、無污染、農藥殘留少等特點,正日益深人人心,成為倍受青睞的飲品。

富陽市種植茶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高山茶的占有較大的分量,據明《杭州府志》上記載有“杭州之特產,良者富陽茶”之語,說明富陽市茶葉在歷史上就以其品質得到了極大的認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富陽市是全國五萬擔以上重點產茶縣之一。目前高山茶也是富陽市六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良好的銷售是產品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筆者本文對富陽高山茶葉的銷售現狀做出淺析,并對其發展對策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富陽高山茶葉目前的銷售現狀淺析

目前富陽市的高山茶主要集中在江南、江北、新登(包括龍羊)三個茶區。高山茶歷史悠久,地理優越,制作精良,具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和前景。就目前的銷售狀況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優勢,富陽市的茶農通過自發性的交易,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高山茶區域性的交易市場越來越規范,具有自己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凸顯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但通過對富陽高山茶總體的銷售狀況分析,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由于富陽高山茶以分散經營為主,其產業化和組織化的程度已顯得滯后,高山茶一般都是以手工制作為主,一般是家庭經營,很難形成較大的經營規模,由于生產、經營的分散,銷售的組織化就面對較大的困難。2. 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由于高山茶的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低等諸多原因,茶葉的標準化工作進展較慢,這將制約富陽市高山茶葉生產和銷售的發展。3. 市場準入制(QS認證)工作滯后?!癚S”是即質量安全認證,早在2007年1月1日我國茶葉已開始實行市場準入制,高山茶葉上柜銷售只有通過QS認證才能到允許,目前,消費者已經把有沒通過QS認證,當作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依據,但是就目前狀況來看,富陽高山茶葉QS認證的工作嚴重滯后。4.高山茶在流通領域存在低價競銷和無序競爭現象。5.茶葉的安全保障不夠。部分茶葉因化肥、農藥等原因造成質量和衛生狀況的問題,達不到國內外消費者對茶葉的要求,茶葉出口也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使銷售受到直接影響。6.高山茶的品牌建設緩慢,沒有創建出自己的主導品牌,宣傳力度不夠。

二、富陽高山茶葉銷售發展對策

1.發展策略:要加強對高山茶生產和發展的引導和扶持,政府應該出臺與之相關的優惠政策,在資金、稅收、生產設施等方面給予茶農以大力的扶持,千方百計來扶持茶農結合實際組建和參加茶葉生產合作組織,比如,茶葉協會、合作社等等,通過這些相應的組織,對于茶農的生產和經營銷售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是富陽市高山茶葉的產業的組織化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茶園的生產管理上實施統一化的措施,在高山茶的加工上,實現環境條件的標準化、加工工藝流程的規范化,通過統一標準的生產,使產品達到標準化

2.銷售策略

1)做好營銷人員的培訓:加大培訓力度,培育骨干銷售企業和優秀的經銷人員隊伍。培育出高山茶葉經營龍頭企業。2)培育茶葉市場:通過實行統一品牌、包裝、銷售。每個經營組織作為一個獨立的經營體,實行自我管理,結合實際,培育有一定規模的高山茶葉市場。3)設立專賣店:通過進行市場調研,在合適的地區設立富陽高山茶葉專賣店。加大宣傳的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富陽高山茶葉。4)成立網上專賣店:在網上成立高山茶專賣店,購高山茶方便、快捷、低價、時尚等特點,一定會得到眾多年輕消費者的認同,由此也可能把網上的消費者轉化為經營者,使其步入網上開店賣高山茶的行列,網上購買高山的茶服務,可以做到更加人性化,比如,設立在線互動、茶知識介紹等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由于高山茶葉網上銷售并不是面對面的交易,一些欺詐行為往往會損害消費者的權益。要讓消費者在網上放心購買高山茶葉,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茶葉銷售,要建立好打擊網上欺詐行為得力措施。5)發展高山茶的電子商務銷售模式:“轉型、升級”是“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隨著網絡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通過電子商務來以促進行業的升級成為很多行業的選擇,高山茶葉作為競爭成熟度相對較高的農產品,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品之一,其經營者應該關注和嘗試運用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創立一條適合高山茶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之路,在這方面已經有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等做出了成功的嘗試,也為我們提供了借鑒的經驗。6)借助外力:首先要借助旅游業。促進茶葉產業和旅游業結合,富陽市風景秀麗,具有很好的旅游資源,利用好旅游資源,向游客介紹推薦本地的高山茶,把高山茶作為旅游產品之一來經營,是十分有效的銷售途徑之一,其次,隨著目前網絡的普及和發展,要通過多種方式發展發展網上交易。7)加大高山茶葉宣傳力度:要抓住杭州舉辦西博會、茶博會等機會大力宣傳富陽高山茶葉;要積極將富陽高山茶葉帶往中國國際茶博會、中國精品茶葉博覽會、上海國際茶文化節、精品茶葉博覽會、省農博會等茶葉博覽會上展出,同時要組織一些大型的茶事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富陽高山茶葉。

總之,富陽高山茶葉具有悠久的歷史,其品質優、味道好、無污染的特點,非常適合現代人們追求環保、無公害、天然等等生活需求,因此,富陽高山茶葉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結合當前實際,做好富陽高山茶葉的經營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業。

參考文獻

[1]繆強陳建華.錢海平.羊國芳.楊青.富陽市茶葉產業化現狀與發展對策[J].茶葉2007(4):230

[2] 牟小秋 沈強 鄭文佳 潘科 申東.貴州茶葉深加工發展前景及重點[J]中國茶葉加工.2010(2):6

篇3

國內銷量最大的是綠茶,不管喜歡不喜歡,大部分單位的接待用茶還是以綠茶居多。原因是綠茶產地廣,產量大,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

茶,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零售業差異化營銷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使商品零售商大為振奮,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連續10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幅度。然而,隨著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地域、股權和數量的全面發展,本土零售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驗。同時,消費者的需求越加多元化,零售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日趨激烈,采取何種營銷戰略將關系到零售業未來的成敗。如今的2008年,許多企業走過了風風雨雨,都有了自己獨有的一套經營策略,每一個企業都在極力將自己做大做強。我認為其中成功的法則有一條:差異化取勝。

盡管現在零售業業態種類很多,幾乎覆蓋了每一個層次的消費需求。大中型零售企業進入多店、連鎖店甚至多業態組合的發展模式。而且經營的產品可以來自于全國各地。商店的識別將以品牌特色、服務特色來區分。但是這也不能避免零售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新的困難。其中零售業經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經營觀念滯后,許多企業還停留在銷售觀念這個階段。通過人員推銷的方式來吸引顧客,忽略了顧客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顧客想要購買的產品是什么。一些企業對商品的研究很淺,今天賣電腦、軟件,明天買鍋碗瓢盆,既缺乏專業人才,又無法宣揚商品的賣點,無法整合企業的優勢,更談不上整體的經營定位或營銷策略。在這種觀念下,必然導致庫存大量積壓,銷售渠道不暢。

2.產權結構不合理,中國的零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不到位,企業運行機制、經營機制、管理機制就很難跳出原有的框框,企業競爭力很難提高,實現傳統百貨業向現代百貨業的轉變也將困難重重。由于所有者缺位,產權殘缺(即資產的收益權與控制權脫離),經營者對企業的利益沒有切膚之感,或者裹足于既得利益不思進取、行為短期化,缺乏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動力,導致企業對前所未有的市場競爭、市場變化反應十分遲鈍。

3.零售業態發展不平衡,外資企業發展過快,許多連鎖超市一躍成為零售百強,而對于農村的零售網點的建設和業態形式發展重視不夠。農村零售業的發展將影響到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4.缺乏統一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是連鎖的心臟和大腦,沒有它,就談不上統一配送、統一進貨、統一價格,“連鎖”降低成本、加強管理、沒有庫存隨時補貨上架的理念也就失去了意義。

5.管理手段不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當前的管理,層次多,有效管理幅度小,信息反饋速度慢,效率低下。同時零售商較多,人員素質有差異,管理起來較為困難。

針對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到零售企業的未來壓力只能是有增無減,為了提高零售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我國零售業的健康發展,可以采取的差異化營銷對策有:

(1)轉變營銷觀念,零售企業面對的是消費者,應該深刻知道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零售商就是通過產品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好這一點,我相信任何的企業都是可以做大的。

(2)加強服務。以服務為中心,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零售商通過恰當的服務定位,確定服務項目和服務水平,就能形成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服務特色,同時服務對于企業良好形象的塑造發揮著重要作用。

(3)準確定位,特色經營。零售企業是完全可以通過市場細分的,尤其是農村零售企業,采取補缺或避強等定位策略,尋找能發揮企業自身優勢的目標市場,創出自己的經營特色。在市場定位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區域定位或層次定位。區域定位就是根據商業區域內的顧客類型、消費需求和購買期望進行定位。層次定位就是根據目標顧客群的需求特征而進行具體定位,也稱特色定位。一個新建零售企業的定位,一般包括店址定位、業態定位、功能定位等,而對一個正在經營的零售企業,應通過不斷的市場調查,不斷對企業的顧客定位、經營品種定位、經營方式定位作出改善與調整。零售企業的特色經營是指零售企業根據本區域和本企業的實際市場競爭與經營情況,在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市場、經營內容、銷售與服務方式、業態特征和店容店貌等方面,制定出明顯區別于同行業企業的發展目標,在經營內容、形式、范圍、服務等方面建立起獨特的經營領域,樹立起獨具特色的市場經營模式,一獨特的經營管理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經營特色一般包括:業態特色、商品特色、營銷特色、服務特色、形象特色和功能特色。特色經營一般應在充分進行市場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能夠突出本企業特色的經營戰略。另外,還應注意投入與產出的關系。

(4)發展電子商務,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加速普及,零售業態應將全面應用電子商務這一技術手段,實現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為零售業的發展開辟更為廣闊的空間。

篇5

關鍵詞:行業收入差距;租金分享;競爭性行業;技術進步

中圖分類號:F0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674(2013)02-061-07

一、問題的提出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各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競相出臺地方政策吸引外資。1984年我國實際利用的外資僅為12.58億美元,到2002年達527.4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吸收外資的“第一大國”,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實際吸收非金融投資1057.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盡管在下降,但全年實際使用外資仍達1160.1l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9.72%。

外資的大量進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全面而深刻。一方面外資影響了資本、技術等要素配置,提高了管理和技術效率,增強了比較優勢,擴大了出口;另一方面,外資的進入惡化了中國的收入分配?,F有文獻研究表明,中國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原因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勞動收入占比下降。統計數據顯示,勞動報酬占GDP的份額由1995年的51.9%下降到2007年的39.7%;二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根據2010年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數據,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1978年的2.57倍增長到2010年的3.23倍;三是地區和行業收入差距持續擴大。截至2009年地區和行業收入比分別達到了2.42和4.22倍。大量研究表明,外資通過這三個因素惡化了中國的收入差距。邵敏等發現外資進入對我國勞動收入提高有顯著負面影響;沈桂龍等認為外資與城鄉人均收入差距明顯正相關;戴楓發現外資“東高西低”區域分布特征加大了中國的地區差距。

以往文獻大多認為,外資進入與東道國的行業收入差距的擴大密切相關,如侯賽困和約翰(Hussein&John)發現外資主要投資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使得東道國非技術工人失業率上升,收入差距擴大。商務部的統計資料顯示,1995~2005年外資主要進入了勞動密集型行業。由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產業規模較大,外資占比低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高于水、煤炭開采等國企壟斷型行業??鐕疽仓饕性诮煌ㄟ\輸設備制造、電氣、電子、儀器等加工工業。如圖1所示,到2008年末,外資產值占比較高的行業既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也有勞動密集型行業,如通信設備、文體用品、交通設備和紡織服裝等。外資在各行業的分布與經典理論的判斷并不一致,所以外資對中國行業收入的影響較復雜,結論也不統一。

對外資與收入差距關系也有學者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陳超等根據1995—2004年數據發現,隨著FDI的存量規模的擴大,長三角地區制造業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張帆等實證研究表明,在企業收入分配比較不平等(基尼系數較大)的跨國公司較集中的行業,外資在總體上有助于改善經濟結構,但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行業收入差距的縮小。楊澤文等根據“兩缺口”理論,利用2001年地區(31個省市)分行業的數據,發現FDI投入越多的行業和地區,實際工資水平也越高。

已有的研究之所以得出的結論相反,原因在于方法和數據上的差異。以上研究主要運用的是局部數據,有以偏蓋全的可能。如陳超選擇的是長三角兩省一市制造業數據,張帆使用2003年世界銀行企業環境調查數據。在方法上,這些研究沒有針對不同的行業特征進行區別對待。外資在競爭性行業和壟斷I生行業,分別與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同時競爭,如外資在洗滌日化行業與民營企業競爭,在交通設備行業與國有企業競爭。由于行業的準入限制和優惠政策的不同,兩種行業的收入差距的形成可能有不同的機制。在方法上,各研究沒能區分民營企業為主的競爭性行業和國有企業為主體的壟斷性行業之間的差異。

本文擬在數據和方法兩個方面上加以改進:由于外資主要集中于工業行業,數據選擇的是外資集中的制造業二位數子行業(36個子行業),時間跨度為2004~2008年;在方法上,對競爭性行業和壟斷性行業進行區別處理,分別建立面板數據模型來估計外資對行業收入差距的影響。

二、企業性質與行業收入差距

新古典理論認為,在市場出清的條件下,工資水映的是勞動或人力資本的邊際產品價值,所以員工的教育、能力等人力資本特征上的差異決定了工資的差異。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這些市場性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釋行業收入差距。如表1所示,不同類型的企業工資差異明顯,表明收入差距與企業性質也有著重要聯系。

不少國有企業在中國的漸近性改革中獲得了資源性行業的部分壟斷權,利潤率高于民營企業(見表2)。而部分國企“所有者”與管理者的利益沖突也導致工資增長明顯高于利潤率的增長。如2008年國企利潤率普遍下降,但工資卻利潤率普遍上升的民營企業工資增長幅度更大。表1中數據掩蓋了壟斷國企的高工資,因為表中數據是國企在競爭性行業與壟斷性行業的平均工資。所以壟斷國企職工具有更高的收入(見圖1),國企的行業壟斷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行業的總體收入差距。

表2進一步顯示,外資企業在中國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其利潤率高于同期的中國民營企業,且兩者的差距呈擴大趨向。中國外資企業凈產值利潤率比歐元區、美國和日本企業高出7~10個百分點。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外資企業的收入介于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由此可以得出,外資的進入縮小了行業的整體收入差距。

外資企業獲得如此高的利潤,與其特殊身份有關。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是市場化的必然趨勢,它們憑資金、技術與管理水平參與中國市場競爭。地方政府也是競相采取優惠政策來吸引外資。由此,外資企業也獲得了類似國企的部分權力,如可以進入壟斷利潤豐厚的汽車市場,等等;外資企業還獲得了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降低了成本。由于外資的特殊身份,加上技術、管理和品牌等方面優勢,以及資本裝備水平和融資的便利條件,相對于中國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能夠很便利地取得市場優勢,形成了一種新的市場勢力。國有企業由于在資本裝備水平、融資便利和市場準入等方面的優勢具有天然的市場勢力。在這場由國企、外企和民營企業展開的角逐中,中國民營企業明顯處于下風。由此,民營企業生存環境惡化,淪為跨國公司的生產車間,它們只能在產業鏈的下游通過壓低工資和靈活經營來獲得生存空間。

當外國資本在東道國獲得了額外的“租金”或“利潤”后,開始傾向于利用“租金分享”機制來提高工作效率或招攬優秀員工。利普西和肖霍姆(Lipsey&Sjoholm)發現,印度尼西亞的外資企業向藍領工人支付了比當地企業高2%的工資,對白領工人支付22%的超額工資。這一觀點得到了維爾德和莫里西(Velde&Morrissey)等學者的認同,他們認為外資企業的高技能勞動力由于能夠得到租金分享從而表現出更高的效率。資料顯示,由于租金分享效應,外資占比較高的行業,其對應的平均工資水平較高,如通信設備行業等(見圖1)。而反過來,由于存在市場分割,高技能工人大多在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也必須提供相對于國有企業更高的補償價格或高租金分享率才能雇傭到高技術工人。所以,外資占比較高的行業的平均工資高于其他行業,這意味著外資進入競爭性行業拉大了收入差距。據此可提出外資影響行業收入差距假說:由于存在租金分享效應,外資擴大了競爭性行業的收入差距,擠壓了民營企業的市場空間;但另一方面,外資進入縮小了競爭性行業與壟斷行業的工資差距,進而降低了制造業整體的行業收入差距。

三、外資影響行業收入差距的實證分析

1.模型設定

已有研究都以大類行業為研究對象,樣本數據較少(2003年調整后共有20個行業)。本文以中國制造業二位數子行業研究對象,選擇36個子行業,應用面板數據模型來進行考察。由于行業收入差距由市場競爭性因素和非市場性因素決定,前者主要指人力資本或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后者主要指勞動力市場歧視等行業壟斷性因素,因此,模型可設定如下:

D(HYSR)it=αi+D(Xit)βjt+D(Zit)γit

其中D(HYSRit)為行業收入差距,是將各行業平均收入收入降序排列,再取差分所得(其他變量也按類似方法處理);Xit為反應外資影響能力的解釋變量向量,Zit為控制變量向量,包括市場和非市場性因素變量,D表示一階差分。

2.變量的選擇和數據來源

(1)變量的選擇

外資企業的利潤是租金分享的基礎,其盈利能力和市場勢力決定利潤水平和租金分享率,進而影響行業收入差距。本文選取外資行業市場份額(WSCFE)或企業規模(WQGM)、資產利潤率(ZCLRL)和人均利潤(RJLR)作為解釋變量。

由于市場經濟按要素貢獻分配,人力資本在邏輯上則貌似是最佳的市場因素控制變量。但若存在租金分享效應,高利潤將導致高工資,從而能吸引更多的人力資本,那么,通過人力資本來解釋行業高收入會出現因果倒置,因此,人力資本或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市場因素的合適控制變量。在市場經濟中,技術進步反應了企業創新、管理、品牌等所有效率信息,代表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技術進步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率和工資(租金分享),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質的人力資本,這表明技術進步與收入高度相關。技術進步還包括研發投入和企業的技術積累等影響技術進步的所有信息,因此,將技術進步作為市場因素的控制變量是一個較合理的選擇。

產品結構理論者認為,資本密集型大企業通常位于產業鏈的上游,容易形成內部封閉市場;而規模小、競爭性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沒有產品定價權,收入相對較低??紤]到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資本深化水平較高,可以選擇資本深化(ZBSH)、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GSCFE)或企業規模(GQGM)作為非市場因素的控制變量,以排除資本裝備水平和行業壟斷對行業收入差距的影響。

(2)數據來源

《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沒有提供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的平均工資,只提供了城鎮單位規模以上企業的勞動報酬??紤]到我國農村工業占比很小,那么以城鎮工業平均勞動報酬代替工業平均行業收入是一個可行的選擇。資本深化(ZBSH)則以行業資本存量除以行業年平均從業人員來度量。外資和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以增加值或產值與整個工業行業的比值作為替代變量。相應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工業統計年鑒》。

為保證與資本存量統計口徑一致,將行業平均收入用CPI指數平減為1990年價格。將2004~2008年的行業對數收入平均值按降序排列(圖2),可以發現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煙草、石油開采及加工、電力、黑色金屬加工、燃氣等壟斷行業。依次用煙草收入減石油、石油收入減電力,從而得出年平均行業收入差距。計算結果顯示,收入最高的五個行業的收入差距也最大(圖2),其余行業差距相對較平穩。行業技術進步(全要素生產率TFP)選擇常用的DEA方法估算,投入變量為行業資本存量和年平均工業從業人員。由于中國沒有資本存量數據,學者給出了各種估計結果。本文直接選用陳詩一的資本存量估計結果,他估計的資本存量(1990年價格)涵蓋了所有工業子行業數據,時序也最長,是目前最可靠的估計結果。本文采用分行業增加值作為產出變量,以避免工業總產值在上下游重復計算,并利用分行業工業品價格指數將其平減為1990價格。

對于采礦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工藝及其它制造業,由于其行業數值較小且外資參與度低,我們將其舍去,共得36個樣本行業。由于陳詩一的資本存量數據截止到2008年,所有變量的樣本數據時間跨度都選為2004~2008年。

外資的資產利潤率(zCLRL)、企業規模(WQGM)和人均利潤(RJLR)選取外資與所在行業對應變量之比作為變量,國有企業的企業規模(GQGM)也作類似處理。外資市場份額(WSCFE)和國企的市場份額(GSCFE)以其增加值占行業增加值的比重來計算。所有變量作差分處理以反映行業之間的差異。

表3列出了所有變量的描述統計,共180個樣本,除行業入和人均利潤外,各變量都是相對指標。除外資市場份額外,各變量都不具備正態分布的特征,表明資源向部分行業明顯傾斜。

3.實證結果與分析

(1)模型說明

由于截面的個體特征與解釋變量相關,固定效應估計方法要優于隨機效應,模型的Hausman檢驗也支持選擇固定效應估計方法。為便于比較,模型1給出了隨機效應方法的估計結果(表4),但顯著性和擬合優度都不如其它固定效應模型。

為降低多重共線性,將資本深化、國企市場份額和技術進步分別與其剩余的其它解釋變量進行回歸,把殘差作為各變量的變量得模型3。這種處理方法雖然減少了變量的信息,但t檢驗拒絕時犯錯誤的概率更低。該模型與模型2相比,技術進步、人均利潤和國企市場份額充分顯著。將模型3中國有企業集中的壟斷行業從樣本中去掉,以反應外資在競爭性行業的影響。觀察圖2,前5個行業⑤收入差距較大,去掉這五個行業得到模型4;考慮到交通運輸行業、水和燃氣生產都由國企主導,再去掉這三個行業得到模型5。在模型5中,樣本中的行業競爭性更強,因此,模型5比模型4更能反應出外資在競爭性行業的影響。由此可以觀察到,從模型3、4到模型5,樣本行業的競爭性在逐步增強,市場份額和企業規模變量回歸系數的符號也在發生變化。

觀察表3可以看到,人均利潤的均值較大,為數據處理的方便,在估計中將人均利潤除以100。由于模型中所有變量經過了行業差分,因此,模型減少了一個截面樣本。為克服截面異方差,選擇截面加權法估計參數,采用異方差穩健估計量估計標準誤。由于滯后因變量降低了自相關性,因此,無需對其使用差分法來改善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

(2)模型分析

在模型3中,國企和外資的市場規模變量參數符號相反,意味著國企加大行業收入差距,而外資則減少了行業收入差距。與預期一致,在模型4和5中,外資和國企的企業規模、國企市場份額兩個變量的參數回歸系數都比模型3顯著。從模型2到模型4外資市場份額變量參數的絕對值在逐漸變少,在模型5中其回歸系數符號轉為正值,表明在不同行業,外資和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和規模對行業收入差距的影響各不不同。在壟斷性行業外資有助于降低行業差距,在競爭性行業卻相反。這意味著中國行業割據明顯,國企控制了資源性行業,而外資在競爭性行業擠壓民營企業。

模型5外資的企業規模變量參數符號為正,說明在競爭性行業,外資通過規模優勢結合品牌效應增加了利潤。這與外資資產利潤率參數估值為正一致,預示著外資存在租金分享效應。民營企業處境艱難,高利潤的資源行業不能進入,只能在其它行業中與優勢的外資企業競爭。

在模型3、4和5中,資本深化、技術進步參數符號大于零,人均利潤則相反。由此可推斷,隨著投資的不斷增加,行業的收入差距將不斷擴大,技術進步在促進企業利潤增的同時,也擴大了行業的收入差距。由于企業關注資產利潤率,而不是人均利潤,人均利潤增加反而使行業收入差距下降便不難理解。

為刻畫變量之間的動態性,在模型中引入因變量的滯后一期(DHYSR(-1))。變量DHYSR(-1)在接近1%的水平下顯著,且參數估計值明顯大于其它變量,說明模型具有顯著的動態特征。變量DHYSR(-1)參數估計值為正,意味著行業差距在逐年累積。在模型3、4和5中,行業收入的滯后值、資產利潤率、人均利潤、資本深化和技術進步的參數符號皆相同,說明參數估計結果穩定,模型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篇6

(一)轉讓不動產的具體征稅規定

1、抵押貸款以房屋還貸的征稅問題

借款者無力歸還貸款,抵押的房屋被銀行收走以作貸款本息,這表明房屋的所有權被借款者有償轉讓給銀行,應對借款者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銀行如果將收歸其所有的房屋銷售,也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

2、合作建房的征稅問題

合作建房,是指由一方(以下簡稱甲方)提供土地使用權,另一方(以下簡稱乙方)提供資金,合作建房。合作建房的方式一般有兩種:

(1)第一種方式是純粹的“以物易物”:

即雙方以各自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相互交換。具體的交換方式也有以下兩種:

①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相互交換,雙方都取得了部分房屋的所有權。在這一合作過程中,甲方以轉讓部分土地使用權為代價,換取部分房屋的所有權,發生了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乙方則以部分房屋的所有權為代價,換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權,發生了銷售不動產的行為。因而合作建房的雙方都發生了營業稅的應稅行為。對甲方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中的“轉讓土地使用權”子目征稅;對乙方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稅。由于雙方沒有進行貨幣結算,因此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的規定分別核定雙方各自的營業額。如果合作建房的雙方(或任何一方)將分得的房屋銷售出去,則又發生了銷售不動產行為,應對其銷售收入再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

②以出租土地使用權為代價換取房屋所有權。例如:甲方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乙方若干年,乙方投資在該土地上建造建筑物并使用,租賃期滿后,乙方將土地使用權連同所建的建筑物歸還甲方。在這一經營過程中,乙方是以建筑物為代價換得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權,甲方是以出租土地使用權為代價換取建筑物。甲方發生了出租土地使用權的行為,對其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營業稅;乙方發生了銷售不動產行為,對其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營業稅。對雙方分別征稅時,其營業額也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的規定核定。

第二種方式是合作建房

即甲方以土地使用權、乙方以貨幣資金合股,成立合營企業,合作建房。

對此種形式的合作建房,則要視具體情況確定如何征稅:

①房屋建成后,如果雙方采取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分配方式,按照“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營業稅”的規定,對甲方向合營企業提供的土地使用權,視為投資入股,對其不征營業稅;只對合營企業銷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銷售不動產征稅;對雙方分得的利潤不征營業稅。

②房屋建成后,甲方如果采取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的方式參與分配,或提取固定利潤,則不屬營業稅所稱的投資入股不征營業稅的行為,而屬于甲方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合營企業的行為,那么,對取得的固定利潤或從銷售收入按比例提取的收入按“轉讓無形資產”征稅;對合營企業則按全部房屋的銷售收入依“銷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

③如果房屋建成后雙方按一定比例分配房屋,則此種經營行為,也未構成營業稅所稱的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共同承擔風險的不征營業稅的行為。因此,首先對甲方向合營企業轉讓的土地,按“轉讓無形資產”征稅,其營業額按實施細則第十五條的規定核定。其次,對合營企業的房屋,在分配給甲、乙方后,如果各自銷售,則再按“銷售不動產”征稅。

3、房地產開發企業與包銷商簽訂合同售房的征稅問題

房地產開發企業與包銷商簽訂合同,將房產交給包銷商根據市場情況自訂價格進行銷售,由房產開發企業向購房戶開具房產銷售發票,包銷商收取價差或手續費,在合同期滿后未售出的房產由包銷商進行收購。此種情況,在合同期內包銷商是房產開發企業進行銷售,所取得的手續費收入或者價差應按“服務業-業”征收營業稅,同時應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的收入按“銷售不動產”全額征收營業稅;在合同期滿后,未售出房屋由包銷商進行收購,其實質是房產開發企業將房屋銷售給包銷商,對房產開發企業應按“銷售不動產”征收營業稅;包銷商將房產再次銷售,對包銷商也應按“銷售不動產”征收營業稅。

4、兼并、破產過程中的不動產的征稅問題

對企業兼并過程中發生的不動產轉移行為,暫不征營業稅。對因破產而發生的企業拍賣,暫不征營業稅;但專項拍賣企業不動產取得的收入,應照章征收營業稅。

5、舊房補償費的征稅問題

對舊城改造過程中,拆遷戶取得的舊房補償費,不作銷售不動產,不征收營業稅。

對舊城改造中,單位將房屋安置給拆遷戶的,暫不征收營業稅。但對安置過程中向居民收取超面積部分的價款,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

6、個人代辦建房征稅問題

個人以各購房戶代表的身份與提供土地使用權的單位或個人簽訂聯合建房協議,由個人出資并負責雇請施工隊建房,房屋建成后,再由個人將分得的房屋銷售給購房戶,此種情況對個人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其營業額為個人向各購房戶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7、個人無償贈送不動產的征稅問題

個人無償贈送不動產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

8、企業以不動產作為股利分配的征稅問題

企業將不動產作價作為股利分配給中外雙方的股東,所有權發生了轉移,符合現行營業稅關于銷售不動產的規定,應對分配的不動產按“銷售不動產”征收營業稅。

(二)銷售不動產自查應注意的方面

1、銷售不動產時,向對方收取購房款、價外費用,包括各種基金、集資費、代收代墊款項(例如代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收取的基金、人防費;代煤氣公司收取的煤氣安裝費;代有關部門收取的白蟻防治費等),收取的這些價外費是否并入銷售收入繳納營業稅。

2、單位將房屋無償贈與他人的,是否按照銷售同類同期房屋的價格按銷售不動產繳納營業稅。

3、銷售不動產時,采取預收款、預收定金方法的,在取得預收款、預收定金時,是否按規定繳納營業稅。

4、不動產投資入股后,又發后轉讓不動產股權的,是否按規定繳納營業稅。

5、單位或個人合作建房,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權,另一方提供房屋所有權,雙方都取得了部份房屋所有權,提供房屋所有權的納稅人,是否按銷售不動產的稅目繳納營業稅。

6、單位或個人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他方若干年,他方在該土地上投資建造建筑物并使用,租賃期滿后,他方將土地使用權連同所建的建筑物歸還給單位或個人。他方是否按銷售不動產稅目繳納營業稅。

7、房地產開發公司,受建設方的委托,在已購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并按工程造價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房地產開發公司是否按銷售不動產稅目繳納營業稅。其計稅營業額是否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的部分。

篇7

【關鍵詞】 會計―稅收差異; 產權性質; 投資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3-0056-06

一、引言

由于會計和稅法具有不同的目標以及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我國與國際慣例一致,對于企業所得稅的核算采用的是會計與稅收相分離的模式。會計準則和所得稅稅法對收入和費用的確定在某些方面存在不一致,進而導致了按照會計方法核算的利潤總額與按企業所得稅稅法要求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產生了差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表明“會稅差異”不僅是制度因素造成的,還有可能是企業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而導致的。Penman(2001)研究表明由于會計收益遠超過稅收收益,反映了企業具有較差的盈余質量,因此應將這種大額差異視為危險的信號。Philips等(2003)研究發現,遞延所得稅費用比總應計和異常應計項目在發現內部管理者通過盈余管理來避免盈余下滑和盈余虧損的效應更強。在“會稅差異”與盈余持續性方面,Hanlon(2005)、周中勝(2009)、Blaylock(2011)等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公司的“會稅差異”越大,則該公司的盈余和盈余組成部分的持續性比其他企業越低。在會計穩健性方面,車菲(2012)進行了相關研究,發現當“會稅差異”為正值時,其與會計穩健性呈負相關關系,反之兩者正相關。

從對已有文獻的梳理中不難發現,目前關于“會稅差異”相關問題的研究,已從其是否與盈余管理有關轉向了“會稅差異”經濟后果的研究,但研究視域仍然有限。本文致力于研究“會稅差異”與企業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主要貢獻有以下三點:一是拓展了“會稅差異”經濟后果研究的研究視域。之前對“會稅差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會稅差異”形成原因以及“會稅差異”與盈余質量關系的研究,近年來開始有文獻研究“會稅差異”的經濟后果,而在經濟后果研究方面,有從高管薪酬角度(劉行等,2012)、審計師角度(李青原,2009;Hanlon等,2012)、信用評級機構角度(Ayers等,2010)、投資者角度(伍利娜等,2008;Chi等,2013;龍月娥等,2013)、分析師角度(Weber,2009)、稅收征管角度(Mills,1998)和企業持續經營角度(Noga等,2013)進行研究的,但是鮮有從企業投資效率角度來研究“會稅差異”作為盈余管理特征指標帶來的經濟后果,本文的研究彌補了這一缺憾。二是豐富了投資效率相關問題的研究文獻。Stein(2003)認為資本配置過程包括公司投資和融資兩方面,但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比較重視企業的融資問題,而對企業投資問題的關注程度并不高,且現有研究還沒有從“會稅差異”作為盈余管理特征指標的視角來研究其與投資效率的關系,本文對“會稅差異”與企業投資效率的關系進行研究,豐富了投資效率相關問題的研究文獻。三是研究成果預期能夠為會計準則制定者評估和完善現有會計準則以及證券監管者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提供方向性指導。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目前鮮有將“會稅差異”作為盈余管理特征指標來研究其與投資效率關系的,但國內外學者對投資效率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已進行了相當程度的研究。Healy等(2000)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會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問題,最終使得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Jensen等(1976)認為導致企業投資過度的主要原因為兩權分離帶來的問題,問題的存在使得內部控制者擁有過多的自由現金而在沒有很好的投資項目時把資金投入凈現金流為負的項目中導致過度投資。Xu等(2011)認為導致企業投資不足的主要因素為資本市場和企業內部控制者的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融資約束,使得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投資凈現金流為正的項目。Biddle等(2009)研究表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降低投資者跟內部管理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進而緩解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最終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周春梅(2009)從關系的角度研究了盈余質量與投資效率的關系,表明盈余質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內部管理者成本及緩解大股東問題,從而很好地緩解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Goodman等(2013)研究發現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強管理者對以后期間收益預測的準確性,最終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綜上可知,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能夠有效抑制企業的非理性投資行為。

在會計準則下,管理者對于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具有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間,而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則更具剛性,因此會計上的利潤總額與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差額就能夠用來衡量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即“會稅差異”能夠反映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根據已有研究,“會稅差異”在信息披露質量方面是一個較為綜合性的指標,它既能夠反映當期盈余質量,又和后續期間盈余的持續性相關,同時還與會計穩健性相關。高質量的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通過降低內外部信息不對稱程度緩解問題進而有效緩解投資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監督內部管理者,進而有效緩解內部管理者將資金投資于負凈現值項目而導致的投資過度問題?;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假設1:

H1: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企業“會稅差異”越大,越容易發生非效率投資

根據已有研究,會計信息質量在不同產權性質下對投資效率的影響會存在差異,不同產權性質下會計信息質量與投資效率的關系不一致。軍等(2012)將2008―2010年中國滬深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了不同產權性質下盈余質量與投資效率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與非國有控制公司相比,在國有控制公司中,盈余質量與公司投資效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更加顯著。而李青原等(2010)以2004―2006年滬深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結論表明與國有控制公司相比,非國有控制公司中會計信息質量與投資效率之間的關聯度更大。由于“會稅差異”可以用于度量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因此本文為了進一步探討不同產權性質下“會稅差異”對投資效率的影響,提出假設2:

H2:在不同產權性質下,“會稅差異”與非效率投資的正相關程度存在顯著差異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的研究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初始樣本為2008―201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選擇2008年為研究起始年度,是由于我國從2007年開始規定上市公司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表核算所得稅的會計影響,同時在2008年開始執行新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龍月娥,2013),從2008年開始可以保持研究數據的可比性。行業分類根據2012年證監會頒布的分類方法,其中制造業按照二級行業分類,其他行業按照一級行業分類。在此基礎上對數據進行了如下篩選:(1)剔除金融保險業的上市公司;(2)剔除資產負債率大于1的上市公司;(3)由于觀測值太少不具有統計意義,因而剔除了同一行業年度觀測值小于15的上市公司;(4)剔除研究變量缺失的年度觀測值。最終剩下11 526個觀測值。為了降低異常值影響,本研究對連續變量進行了縮尾處理(1%和99%分位,Winsorize)。

(二)變量定義

1.投資效率

對于投資效率的衡量,本文采用的是Richardson(2006)建立的模型。其計算公式如下:

INVi,t=?茁0+ ?茁1Growthi,t-1+ ?茁2Levi,t-1+ ?茁3Cashi,t-1+ ?茁4Agei,t-1+

?茁5Sizei,t-1+?茁6Reti,t-1+?茁7INVi,t-1+?撞Year+?撞Ind+?著t (1)

公式中殘差代表非效率投資,殘差小于0表示投資不足,大于0表示企業投資過度。具體變量定義見表1。

2.“會稅差異”

對于“會稅差異”的度量,本文參照龍月娥(2012)的計算方法。“會稅差異”等于會計利潤減去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可以直接從利潤表獲得,但由于我國企業納稅申請表不對外公開披露,所以應納稅所得額(即應稅收益)需通過財務報表數據間的邏輯關系來推導得到,進而計算出“會稅差異”。根據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費用由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兩部分組成,所得稅費用的數據可以從利潤表中得到,通過利潤表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可以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而推導得到當期所得稅費用,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除以稅率可以得到應納稅所得額,最后“會稅差異”用利潤總額減去應納稅所得額可以求得。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遞延所得稅稅費=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稅費)/所得稅稅率

會稅差異=稅前會計利潤-應納稅所得額

(三)“會稅差異”與投資效率的模型設計

為檢驗假設1和假設2,本文建立了模型(2)和模型(3):

INVESTi,t=?琢0+?琢1BTDi,t+?琢2FCFi,t+

?琢3M-feei,t+?琢4Occupyi,t+?琢5Payi,t+?琢6Statei,t+

■Y+?撞■I (2)

INVESTi,t= ?茁0 + ?茁1BTDi,t + ?茁2

BTDi,t*State+?茁3FCFi,t+?茁4M-feei,t+

?茁5Occupyi,t+?茁6Payi,t+■Y+■I

(3)

模型(2)檢驗假設1,模型(3)檢驗假設2,模型中所涉及的變量定義見表2。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3描述了主要變量的幾項重要指標:mean(均值)、sd(標準差)、p25(四分位值)、p50(中位數)、p75(四分位值)。描述性統計結果表明投資過度的觀測值為5 591個,投資不足的觀測值為5 935個,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的觀測值數量相當,說明計算得到的投資效率基本服從正態分布,同時通過描述性統計結果還可以知道主要控制變量的值已無異常值,這能有效保證后續回歸結果的可靠性。

(二)相關性分析

表4的PanelA和PanelB分別列示了投資不足組和投資過度組的相關系數,結果表明無論是存在投資不足還是投資過度現象,“會稅差異”與非效率投資都存在正相關關系,初步表明“會稅差異”具有治理功能,既能夠抑制投資過度又能夠有效緩解投資不足問題。進一步分析可知,“會稅差異”與其他控制變量的相關系數比較小,在多元回歸中可以較好地避免多重共線性問題。

(三)回歸分析

表5列示了模型(2)的回歸結果,Panel A和Panel B分別是投資不足組和投資過度組的回歸結果。從表5第二列的全樣本回歸結果可見,雖然兩組中“會稅差異”對投資效率的影響在顯著性水平和系數上有差異,但是整體上“會稅差異”都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非效率投資正相關(在投資不足組,“會稅差異”絕對值與企業非效率投資絕對值呈正相關關系,其系數為0.317,t值24.39;在投資過度組中,其系數為0.475,t值為23.84),實證檢驗表明假設1成立。

同時Panel A和Pan-

el B中的第三、第四列分別列示了國有控制公司和非國有控制公司中“會稅差異”與投資效率的關系?;貧w結果表明在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下國有控制公司和非國有控制公司中,“會稅差異”都與非效率投資顯著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投資過度組還是投資不足組中,非國有控制公司中“會稅差異”與非效率投資之間在回歸系數和顯著性水平上都高于國有控制公司。為了檢驗這種差異是否顯著,引入了模型(3),Panel A和Panel B中的第五列列示了模型(3)的回歸結果。從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投資不足組中,交互項的系數在統計意義上不顯著,表明在投資不足組中不同產權性質下,“會稅差異”與投資效率的關系沒有差異;而在投資過度組中,交互項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投資效率負相關,表明與國有控制公司相比,非國有企業中“會稅差異”與投資效率的關系更顯著。因此結果表明在投資過度組中,假設2成立。

五、穩健性檢驗

(一)刪除交叉上市公司觀測

由于同時發行A股和B股或者H股的企業同時會受到兩個市場的監督,在信息披露監管上會與其他A股上市公司有差異,因此本文將同時發行A、B股和A、H股的企業刪除?;貧w結果表明研究結論是穩健的。

(二)剔除投資效率正常組

參照已有研究,Richardson(2006)的模型假定上市公司整體不存在系統性的投資不足和過度現象,整體投資行為是正常的,否則會存在系統性偏差。因此,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本文將用模型計算出的非效率投資分為3組,然后將中間組作為正常的投資行為而剔除,再進行回歸,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與前文的研究結論一致。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以2008―2014年中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對“會稅差異”與投資效率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會稅差異”與企業的非效率投資顯著正相關。這與前人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也即“會稅差異”越大,表明披露的盈余質量越差??s小“會稅差異”一方面能夠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進而緩解投資不足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對內部管理者的監督,防止其投資凈現值為負的項目導致的投資過度問題。同時本文還分別研究了在投資過度組和投資不足組中不同產權性質下“會稅差異”與非效率投資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在投資不足組中,不同產權性質下“會稅差異”與投資效率的關系并無顯著差異,而在投資過度組中,相比國有控制公司,在非國有控制公司中“會稅差異”與非效率投資的關系更加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存在投資過度現象時,在非國有控制公司中,信息的治理作用比在國有控制公司中更強。

基于本文的研究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會計準則制定者應當根據已有的實證研究證據,全面評估和完善現有會計準則。由于會計和稅法存在不同的目標,因而將會計和所得稅分離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但是如何避免管理者利用準則給予的自由裁量權進行盈余操縱是準則制定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改進的方向應當是在給予企業管理者更多職業判斷自由的同時又能使得披露的信息更加可靠和與決策相關。

其次,對于稅務部門,在當前所得稅申報資料沒有披露時,稅務部門可以提供相關資料給學術研究者,以便更好地使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最終實現理論研究指導實踐的效果,這一做法在Mill(1998)的研究中得到實施,美國國稅局為其理論研究提供了納稅申報資料,在此建議中國稅務部門也可以借鑒此方法。

最后,對于證券監管者而言,應當提高企業披露信息的要求,尤其是在應納稅所得額的披露上,提高信息披露質量首先能夠更好地保護投資者,進而通過降低企業管理者與投資者直接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成本,使得有好的投資項目的企業盡可能融到所需資金,投資凈現值大于零的項目,改善投資不足的現狀。對于自由現金流比較多的企業,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能夠加大投資者對高管的監管,進而抑制投資過度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PENMAN S H.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security valuation[M]. New York:McGraw―Hill Irwin,2001:127-180.

[2] PHILLIPS J, PINCUS M, REGO S O. Earnings management: New evidence based on deferred tax expense [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2):491-521.

[3] HANLON M. The persistence and pricing of earnings, accruals,and cash flows when firms have large book-tax differenc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1):137-166.

[4] 周中勝.會計―稅收差異與盈余質量: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9(5):48-54.

[5] BLAYLOCK B, SHEVLIN T, WILSON R J. Tax avoidance, large positive temporary book-tax differences, and earnings persistence[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7(1):91-120.

[6] 車菲.所得稅改革、會計―稅收差異與會計穩健性[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6):93-99.

[7] STEIN J C. Agency,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M].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Edited by George Constantinides, Milt Harris and Rene Stulz, Elsevier,2003:111-165.

[8] HEALY P M, PALEPU K G.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31(1-3):405-440.

[9] JENSEN M C,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10] XU N, XU X, YUAN Q. Political connections, financing fric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amily firms [J].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13,19(4):675-702.

[11] BIDDLE G C, HILARY G, VERDI R S. 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2):112-131.

[12] 周春梅.盈余質量對資本配置效率的影響及作用機理[J].南開管理評論,2009(5):109-117.

[13] GOODMAN T H, NEAMTIU M, SHROFF N, et al. Management forecast quality and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3, 89(1): 331-365.

[14] 軍,楊琴.股權性質、盈余質量與投資效率[J].會計之友,2012(18):18-22.

[15] 李青原,陳超,趙.最終控制人性質、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投資效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評論,2010(2):81-93.

[16] 龍月娥,葉康濤.會計―稅收差異、盈余管理與證券市場估值[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 (2):117-123.

篇8

關鍵詞:用電;抄核收效能;監察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4) 04-0000-01

在企業化管理的模式中,用電抄核收效能的監察工作,讓企業的各個環節都緊緊相扣,以最小的損耗來換取企業最大的效益的提高。做好這一項工作,不僅僅是讓效益得到提高,也讓企業管理文化,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實現跨越式的進步。因此,做好用電抄核收效能的監察工作在企業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的用電抄核收

(一)電力企業的用電監察。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力時代的到來,電力企業進入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熱潮中,而用電抄核收的監察工作,則成為了企業在發展的進程上一大重要決策性又富含無限可能的增益新動力。用電抄核收的監察工作,是復雜的,也是具有超高專業性的,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首先,擁有此方面的技術型人才是必須的。其次,對于這支監察工作隊伍中的各人員的篩選,也是尤為重要。企業需要的一定是對業務熟練掌握,并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踏實肯干的人才。還有這只隊伍的領導干部核心,也是決定這項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點。

(二)企業內部的監察工作。用電抄核收的監察工作能否按原定要求完成,能否讓企業增益,最基本的一點是,在企業內部,能不能夠做好這項工作。在電力企業中,監察工作包含了許多層面。從干部領導階層,做好用電抄核收的每個環節,需要決策者的智慧和堅決的態度。干部必須要有廉政的態度,和按章執行的效力。其次,直接參與監察人員,要有絕對的執行力度和專業的角度。企業的內部人員都要有同樣的覺悟,要都能夠從自身做起,使這項工作能夠得到原計劃的中的效果。最后一點,在企業中,上下級的管理、分工必須明確,最好是做到責任制,這樣在問題出現的時候,能夠有針對性的找到合適的人來解決,加快了處理速率,令效益的損失降到最小。

(三)企業用電抄核收監察認識。電力企業的用電抄核收監察工作的進行,最需要的是監察人員上下,及整個企業對于這項工作的正確認識。有秩序規律的計劃,監察隊伍的強大,高強的執行能力等,都應該讓企業有這樣的意識。充分做好監察工作的一切前期準備,才能讓監察工作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發揮得更好,節約一定的人力和無力。且對于這項工作的認識,主要還有在政治方面的了解,做好監察工作,不僅是讓企業增益,也是在為社會服務,促進國家的發展與進步,這一大重點,則是不可小覷的。經濟與政治的聯系,總是有它的決定意義,在每一個企業中都應該被放在正確位置,不能忽視。

二、監察工作的展開

(一)面對工作中的問題。在實際的用電抄核收監察工作中,會面臨種種困難,因為其操作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規、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或內部審計等問題的出現,會讓工作的進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認真研究問題的發生,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事后做好問題的總結,都對監察效能的提高,有重要意義。此外,監察工作中遇到的企業高層管理中出現的滋生腐敗,重大決策失誤等問題,更需要及時得到解決,對此類問題的處理手段必須采取強硬的態度,不容姑息。在工程的建工、招投標問題上嚴格按照標準要求,正常途徑來進行,嚴厲杜絕走后門等特殊待遇,加大監督力度。

(二)監察工作中的人事。用電抄核收監察工作一定是一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涉及眾多的人事關系及調度。在監察工作進行前,先有一個詳細的人事安排,高度協調運作,避免在監察工作進行中出現人事問題。在前期的計劃中,也應該有兩手準備,做一部分的假設工作,在進行中的突發性問題的補救辦法,以免遇到問題是的手足無措。在檢查工作中,還會有編外的一些人事問題,這就需要在監察工作中的人員有足夠的靈敏協調性,來使自己的工作能夠更好地完成。

(三)監察工作的交流。對監察工作的第一階段的規劃以及到后階段的執行、期間性結束、工作匯報等,各部門人員的交流,都是尤為重要的。在工作交流的同時,獲得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信息的共享,認識上的相互學習,并且在監察工作的進行中也能因此少犯錯,更進一步增大企業所追求的效益。監察執行中的交流,也能夠讓監察執行人員與下一層的關系更為和諧,減少相互間的摩擦。

三、監察工作的進行

(一)緊扣工作主題。用電抄核收監察工作效能的提高,一定與監察工作時,監察人員對于監察中心環節的理解,且緊緊圍繞關鍵點來進行,有很大的關系。電力企業想要充分發揮效能監察作用,就必須緊扣提高經濟效益這一關鍵核心,盡量避免在監察過程中易出現的錯誤,并且對于某些易犯錯環節,加大管理力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關注監察工作進行的同時,也要注意人才新人的培訓,讓有經驗的骨干來帶新人,為企業日后延續性的發展做好準備。最重要的一點,在工作中,應注意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同時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在提高電力企業收益的另一方面,反貪反腐,把不良現象扼殺在搖籃。

(二)強化監察組織。監察時為了防止程序的混亂,應成立一個監察小組,明確分配各組員責任,并在組內分出各小組,各小組都必須有各種不同型才干,方便處理監察過程中的各種突發事件。參與監察組的每一個組員,都應該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了解各種規章制度,并做一些關于處理事件的強化練習,鍛煉自身各方面能力,并且要求,每一個組員的紀律組織性強,最后就是必須要維護企業利益,保持企業形象,語言交流等各方面能力都要通過訓練,最大能度的維護企業效益,認真做好用電抄核收效能監察工作。

四、結束語

做好用電抄核收效能監察工作,對于企業而言,是一個增益的新源泉,對于社會而言,是一個促進社會發展的工程性事件,同時,對于整個國家來說,也是一個推動進步與和諧的重大事件。因此,這是一個必須要努力順利進行的事件,不容質疑。

參考文獻:

[1]李福華.做好用電抄核收效能監察工作[J].民營科技,2011(08):136.

篇9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市場也逐漸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生了一些轉變,最為主要的轉變就是由銀行導向向著市場導向的轉變,金融市場也進入了一個營銷時代。交叉銷售作為一種營銷方式,在銀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就主要對國有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中的交叉銷售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國有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交叉銷售

市場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載體,銀行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就需要發現和把握機遇,才能夠贏得市場競爭的勝利。交叉銷售作為銀行業務營銷的方式,近年來成為了銀行把握市場的一個有力工具。交叉銷售值得就是借助客戶關系管理,發現現有顧客的多種需求,并通過滿足其需求而銷售多種相關服務或產品的一種營銷方式,是在同一個客戶身上挖掘、開拓更多的顧客需求,而不是只滿足于客戶某次的購買需求,橫向的開拓市場。隨著我國各家銀行在管理體制到業務操作等各領域中多項改革的推進,以及金融混業經營的演變,交叉銷售正在成為眾多銀行所關注的焦點。

一、國有銀行個人業務交叉銷售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金融業務管理分散。目前,在國有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管理中,主要有個人金融部門、信用卡匯總新和電子銀行部門,這幾個部門都是按照不同的業務條線進行分別管理,不同的個人金融產品也是各自經營,并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和規劃,使得客戶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共享,不能形成共同營銷的動力。

(二)客戶資源無法實現及時共享。由于國有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往往都是獨立經營,使得很多客戶信息不能實現即時的共享,無法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大部分銀行都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客戶營銷系統,交叉銷售的渠道也無法得到提升。

(三)對客戶不能實現分層管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在國有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管理體制方面,都存在著對客戶管理不夠細化的問題。所有的客戶管理都處于一種粗放管理的狀態,沒有對客戶進行細化管理,更沒有對客戶不層次進行細分。在或有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中,比如,雖然有著和普通卡的區別,但是在辦理一些個人業務時,對于持有金卡的客戶和持有普通卡的客戶并沒有實行差別化的服務。另外,國有銀行中個人金融業務也往往都是面向全體客戶進行實施的,卻并沒有針對一些特殊的客戶群體推出與之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對于大客戶,也無法實行一對一的服務。也就是說,對于個人金融產品的銷售業務,過多的注重了銷售活動本身,卻忽略了對客戶的維護。

二、交叉銷售對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意義

第一,通過交叉銷售,能夠有效的促進銀行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并且不斷為額客戶提供多樣化的優質服務,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第二,通過交叉銷售,能夠有效的提高終端客戶的忠誠度,使客戶的背離成本增加,這樣則能夠使一些中高端客戶成為銀行的忠實客戶,以此來降低客戶的流失率;第三,通過交叉銷售,能夠更充分的挖掘出潛在的客戶,和客戶潛在的能力,提高單個客戶的貢獻度,使銀行金融業務的盈利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加強交叉銷售在國有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中的應用

(一)加強產品的更新,擴大交叉銷售的范圍

隨著客戶日益增長的理財需求,對國有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也不斷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簡單的依靠單一的銷售模式??蛻暨x擇銀行產品,關注的不僅僅是收益的高低,他們更加注重的是產品本身能否滿足他們的需求,以及伴隨著產品所提供的服務能夠符合他們的需要。因此,國有銀行應當對市場進行深入的研究,對現有的產品進行不斷的包裝和更新,不斷加大交叉銷售的范圍。

(二)豐富營銷渠道,增加交叉銷售的力度

首先就要加強對柜面營銷渠道的豐富,通過柜面開展營銷工作。同時需要將客戶按照需求進行細分,將有價值的客服進行深度的挖掘。其次,定期舉辦理財只是講座。通過向員工、社區居民等人介紹各種金融產品的知識,使他們養成科學的理財觀念,引導客戶根據自身的需要購買合適的金融產品。最后,可以通過在社區論壇中廣告的形式加強對金融產品的營銷。對具有一定優勢的金融產品進行大力的宣傳,使交叉銷售的渠道更加豐富。

(三)加強對交叉銷售工作的管理與考評

首先需要加強對客戶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完善。金融市場的發展,正處在一個以客戶為導向的時代,銀行之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客戶關系的競爭,因此,必須要不斷加強對客戶信息的有效管理,并且對這種資源進行細分,才能夠不斷的加大交叉銷售的力度??蛻粜畔⑾到y的建設應當包含客戶信息采集系統和處理系統。其次,對金融產品進行分類,使產品能夠適應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對金融產品的功能進行細化,能夠挖掘出潛在的客戶資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有利于培養客戶的忠誠度,同時也有利于交叉銷售的開展。最后,要加大對交叉銷售的業績考評,不斷提高交叉銷售率,提升客戶滿意度、忠誠度和貢獻度,以進一步促進個金業務快速發展。

四、結束語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國有銀行在個人金融業務的銷售方面,需要不斷的加強細化管理,通過交叉銷售提高銷售的業績,同時實行對客戶關系的有效管理,使銀行的銷售業務得到不斷的發展,促進我國國有銀行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榮敏.企業如何利用CRM系統實施交叉銷售.法制與經濟(中旬刊). 2009(09).

篇10

[關鍵詞] 護理干預;靜脈輸液;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

[中圖分類號] R47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8-0146-04

靜脈輸液為有效快速的給藥途徑之一,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兒科治療中。但由于小兒躁動對靜脈輸液的依從性較差,以往常應用夾板固定輸液肢體,但對患兒的固定性較差,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對患兒的治療效果有一定影響[1]。有研究指出[2],小兒前臂靜脈輸液進行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固定肢體,可顯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固定的穩定性,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及家屬的滿意度,效果確切。

為了探討小兒前臂靜脈輸液固定肢體法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對小兒前臂靜脈輸液進行按壓輸液手掌穩定器固定肢體,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2011年9月~2014年9月兒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患兒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3個月~8歲,平均(4.3±1.5)歲。入選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制定的PICU收治患兒的標準[3]:出現循環、呼吸等重要臟器急障礙或功能衰竭,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或潛在性生命危險,需予以生命支持,經搶救治愈或有望好轉者。其中意識清醒者60例,神志不清躁動者4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研究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3±1.6)歲;意識清醒者30例,神志不清躁動者2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4±1.5)歲;意識清醒者30例,神志不清躁動者2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因某種因素放棄治療、救治無望、惡性腫瘤晚期患者、急性惡化的慢性病變、急性傳染病者。兩組的性別、平均年齡、意識狀態、疾病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注意事項、護理等常規護理模式,輸液前臂用直板型夾板固定;研究組進行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及心理干預法,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法:①輸液前護理:以文字及口頭解析形式告知患者家屬,小兒前臂靜脈輸液中應用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的優點、目的、應用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與患兒及監護人員建立較好的醫患關系,交流友善真誠,通過表情、眼神等暗示性方式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情緒改變,進而對自身的行為特征進行調整;②輸液時的護理:小兒掌心部位放置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的前端掌心墊,掌心位于功能部位,降低局部長時間固定導致的手掌疲勞不適感,兩條束帶條予以固定,避免因患兒躁動時導致滑脫,確保固定帶平整,避免引發肢體血液循環不暢,束帶條松緊適度可隨意調整,增加患兒的舒適感,根據患兒的肢體長短情況設置伸縮桿活動情況,操作需迅速,最好一次穿刺成功,護理中予以肢體語言及昵稱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對于配合較差的患兒,培養鼓勵其勇敢意識,向其他患兒學習,通過眼神接觸、撫摸等方式降低患兒的抗拒意識,促使患兒主動配合應用小兒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應用過程中增強巡視,檢查是否有漏診,詢問監護人員及患兒應用的舒適感,松緊度進行隨時調整;③輸液后護理:完成輸液后為患兒拔針,指導監護人員及患兒正確掌握棉簽止血的按壓方式,并表揚患兒。④心理干預護理:進行個性化心理干預,對于不同性格的患兒予以不同的心理護理,應用肢體語言及昵稱轉移患兒的注意力,消除或降低患兒的緊張、恐懼心理,促使患兒主動配合使用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及靜脈輸液。

1.3 評價指標

參照以下評估標準[4-6]:應用誘導期合作評分(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 ,ICC)、改良耶魯兒童術前焦慮測評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前后的各項評分情況;比較兩組患兒的固定穩定性、患兒的依從性情況,以及對患兒血液循環造成影響的情況;比較兩組完成輸液情況及一次穿刺成功情況;比較兩組患兒家屬對治療效果、臨床操作、服務態度、環境、健康宣教等各項滿意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全部數據進行SPSS18.0軟件系統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后的誘導期合作評分(ICC)、改良耶魯兒童術前焦慮測評量表(MYPAS)、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I)均有改善,但研究組護理后的ICC、MYPAS、STAI各項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6] 陳秀撈,蔡榮英,翁瓊英,等. 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應用效果觀察[J].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 11(3):284-285.

[7] 杜建敏,向梅. 靜脈輸液針頭固定效果的探討[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6):1122-1123.

[8] 吳守宇. 靜脈輸液外滲的危險因素及控制對策[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6):173-174.

[9] 龍曉艷. 靜脈輸液固定手托板的臨床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18(11) :702-703.

[10] 楊美英,張美霞. 骨科患兒術中肢體靜脈輸液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較[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1053-1056.

[11] 李春霞. 心理護理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2015,(8):192-193.

[12] 王志明,余玉娥,魯敏卿. 兩種小兒靜脈輸液固定法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10,5(23):202-203.

[13] 李素明,蘇慧敏,金萍,等. 按壓式輸液手掌穩定器在小兒前臂靜脈輸液中的使用效果及護理分析[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122-123.

[14] 蘇慧敏,李素明,曹志華,等. 心理支持對提高前臂靜脈輸液患兒使用按壓式小兒輸液手掌穩定器依從性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4):173-174.

[15] 于振燕,劉麗霞,孫靜,等. 護理干預對小兒靜脈輸液順從性及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3):282-284.

[16] 曾月嫦,麥海娟,馬夢玲,等. 系統心理干預聯合按壓式小兒輸液手掌穩定器在小兒前臂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1002-1003.

[17] Nichols KR,Karmire LC,Cox EG,et al. Implementing extended-infusion?Cefepime as standard of care in a children's hospital:A p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J]. Ann Pharmacother,2015,49(4):419-426.

[18] Khongkhatithum C,Thampratankul L,Wiwattanadittakul N,et al. Intravenous levetiracetam in Thai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tatus epilepticus and acute repetitive seizures[J]. Eur J Paediatr Neurol,2015,7(4):264-268.

[19] 周林娟. 小兒靜脈輸液引發護患糾紛的相關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