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高產栽培技術范文

時間:2024-04-18 17:59: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豆角高產栽培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輪作;栽培模式;高產;甜玉米;豆角;超級稻

中圖分類號S513;S511;S64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2-0094-01

五華縣是山區農業大縣,近年來充分利用勞力足和自然環境的優勢,針對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病蟲危害逐年上升、農業綜合效益不高的情況,發展春季種甜玉米、夏季種豆角、秋季種植超級稻一年三熟栽培模式,以提高復種指數,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同時還可有效地解決用地與養地的關系,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及土壤肥力都得到同步提高,又可減輕病蟲害的發生。甜玉米苞、食用豆葉和線豆產量分別為14 400、1 650、11 700 kg/hm2,稻谷產量9 240 kg/hm2,產值達11.4萬元/hm2?,F將該模式的茬口安排和各種作物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茬口安排

早造甜玉米于1月下旬播種育苗,2月中旬移植,5月中旬初采摘,生育期90~100 d。夏季豆角于5月上旬初套播種,7月下旬收獲,生育期70~75 d。秋季超級稻于7月上旬末播種,7月下旬末拋秧,10月下旬收割,生育期115 d。該模式的套作期7~10 d,秧苗期37 d,大田栽培期235 d左右。

2各種作物栽培技術要點

2.1甜玉米栽培技術要點

(1)選好品種,育好苗。甜玉米選用鮮苞產量高,適宜鮮食和加工的黃金3號、臺灣華珍、廣甜3號等。用泥丸育苗,在每個泥丸上用食指按深1.2 cm的空穴,每穴放1粒種子后蓋一層疏松的細泥土,撒上米樂爾藥劑防治地下害蟲,覆蓋薄膜保溫保濕。種芽出土后及時揭薄膜,用6%淡尿水噴施2~3次,播后21 d左右,當植株3~5片葉時移植。

(2)早追肥,重施穗肥。甜玉米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必須及早追施促根提苗肥,一般在移植后4 d,淋施腐熟人糞水15 t/hm2、尿素67.5 kg/hm2 [1]。在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撒施西洋復合肥375 kg/hm2,施后進行大培土。授粉定苞時施彩虹牌水稻專用肥187.5 kg/hm2作壯粒肥。

(3)做好病蟲防治工作。甜玉米病蟲害主要有葉斑病、紋枯病、小地老虎、玉米螟、花絲蟲等??捎?0%六硫磷除治地下害蟲,水稻玉米專用型Bt可濕性劑3 kg/hm2混米糠75 kg/hm2在大嗽叭口時點心除治玉米螟;90%敵百蟲結晶體除治花絲蟲;30%愛苗防治葉斑病和紋枯病。禁止使用高毒農藥,以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4)防止早衰,適時采摘。甜玉米生長后期屬于高溫多雨季節,必須注重排干田面漬水,防止因水多引起的早衰,在授粉后20~22 d開始采摘。

2.2豆角栽培技術要點

(1)及早管理。豆角在前茬甜玉米灌漿后期播種,播種后應及時摘除玉米苞以下的病葉和老葉,噴施50%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蟲。套作期7~10 d,前茬甜玉米采摘后及時施好“見光肥”,用優質糞水15 t/hm2結合松土后淋施,保證幼苗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正常生長。

(2)綜合防治病蟲害。夏季氣候條件容易引起病蟲害的發生,在防治上首先要做到不連續種植單一作物,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避免病蟲害的侵入。其次做到科學用肥,氮、磷、鉀合理配搭施用,不偏施氮肥,重視有機質肥料施用,使豆角健壯生長,提高抵抗病蟲侵入的能力。一般掌握在豆角現蕾時,施優質復合肥225 kg/hm2、毛肥1 500 kg/hm2,施后覆土[2-3]。開花結果后要勤施薄施,用腐熟的人糞尿15 t/hm2加復合肥187.5 kg/hm2淋施。最后是藥劑防治,豆莢螟施用蘇云桿菌生物農藥,葉斑病用25%敵力脫防治,用20%粉銹寧防治銹病。盡量做到減少農藥使用。

2.3超級稻栽培技術要點

(1)選用強優組合。根據近幾年試驗與示范,適合五華縣晚造栽培的超級稻組合主要有博優998、天優998等。這些組合主要表現為生育期適中、高產、優質、抗逆力強等特性。

(2)應用控釋肥??蒯尫柿鲜且环N新型復混完全肥料,實踐表明施用控釋肥不但可以獲得高產,而且可以簡化施肥管理程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農民種田積極性[4]。具體操作方法:施50%控釋肥600 kg/hm2,由于晚造前期氣溫高,分2次施用。第1次在拋秧前結合耙田施用375 kg/hm2,第2次在拋秧后1周內施用225 kg/hm2,施肥時田面必須保持淺水層。

(3)病蟲害防治。超級稻晚造病蟲害有稻癭蚊、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稻飛虱、紋枯病、細條病等。稻癭蚊主要發生在秧田期,因而在秧苗1葉1針和移植前分別用10%益舒豐、蘇云金桿水稻玉米專用型除治螟蟲類,稻飛虱用10%吡蟲啉,紋枯病和細條病分別用30%愛苗、20%葉枯寧防治。

3參考文獻

[1] 李啟雙,賴有林,張利添.稻菜輪作套種技術的優勢及推廣建議[J].廣東農業科學,2007(4):87-89.

[2] 杜翠敏,胡乃志,孟慶六,等.稻菜輪作病蟲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7):69-70.

篇2

1.1西部:有效積溫2600-2750℃,無霜期130-140天的地區,主推九農20號或相當熟期的品種,搭配吉林30號、豐交7607等品種;有效積溫2800-3100℃,無霜期140-150天地區,主推長農4號或相當熟期的品種,塔配九農21號等品種。

1.2北部:在5-9月作物生育期間降雨量450毫米,無霜期125-145天的地區,主推白農5號、九農16號或相當熟期的品種,塔配白農6號等品種。

2 種子質量及處理

2.1種子發芽率不低于95%,純度不低于97%,凈度不低于97%,含水率不高于12%。

2.2在播前要對種子進行嚴格精選,去除病斑粒、蟲食粒和雜質。經精選后的種子要采用藥劑、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拌(門)種,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大豆種衣劑包衣處理,以增強種子的生理機能和抗病蟲害能力,提高保苗率。

3 選地、整地

3.1選地:選擇地勢平坦,保水保肥,離水源近、便于灌溉的平川地或河淤地。實行與非豆科作物三年輪作,對不可避免的重迎茬地,每公頃用5%的甲拌磷22.5-37.5公斤與足量的低肥均勻混合施人。

3.2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應及時進行秋翻,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要求深淺一致、扣壟均勻嚴實、不漏耕,不留地頭和荒格子。翌年當土壤凍融交替之際及時進行整地。平播的要在秋翻地的基礎上,早春進行耙耢和鎮壓,做到平、碎、凈;秋翻秋起壟的,要隨起壟隨鎮壓;秋滅茬、春起壟的,要頂漿起壟,及時鎮壓,一般4月20日前結整整地。

4 施肥

4.1施肥以足施農肥,配施化肥為原則,在每公頃施30立方米以上農肥的基礎上,配比施用氮、磷、鉀化肥。施肥時要做到種肥隔離,施肥深度控制在種下8-10厘米。

4.2北部:公頃施磷酸二銨120-150公斤,硝酸銨50-80公斤,硫酸鉀40-70公斤做底肥。

4.3西部:公頃施磷酸二銨130-180公斤,硝酸銨80-100公斤,硫酸鉀40-50公斤做底肥。

4.4生物鉀是一種活化、釋放土壤中鉀、磷元素的細菌性肥料,增產效果好,應大力推廣使用。其使用方法:每公頃7.5公斤拌種或做底肥施用。

5 播種

5.1種植方式:水澆豆要力求清種,與玉米間作的,大豆要在8行以上。

5.2種植密度:本著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種宜稀、株形收斂分枝少的早熟品種宜密的原則,因地力、品種確定合理密度。中部平原區公頃適宜密度為18-20萬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區公頃適宜的密度為20-22萬株。

5.3播種時期:當土壤5-10厘米耕層溫度達6-9℃時,應及時搶墑播種,先種易失墑的地塊,后種墑情好的地塊,西、北部地區大豆播種最佳時期在4月20日至4月30日。

5.4播種方法:實行等距播種,可采用省農科院綜合所研制的2BSF-2型深施肥播種機播種。采用人工播種的,人工持扎眼器或用壓眼器先扎出等距穴孔,采取一、二、一或一埯雙株等距精量點播。無論采取哪種播種方法,都要把種子播在濕土上,及時覆土、鎮壓,以利提墑保墑,確保一次播種拿全苗。

6 加強管理,適時鏟趟

6.1鏟前深松:當小苗剛拱土、子葉尚未展開時,用深松鏟進行鏟前深松一犁。

6.2間苗:當小苗長出兩片單葉,第一片復葉尚未展開時,根據留苗密度進行人工等距手間苗,間掉弱苗、小苗、病苗,保留壯苗,留苗要均勻一致。

6.3鏟趟:當大豆小苗長出一對單葉至第一片復葉時就進行頭遍鏟趟,頭遍鏟趟7-8天后苗高10厘米左右,立即進行第二遍鏟趟,鏟趟要做到緊密結合,第二遍鏟趟后10天左右,在大豆封壟前(6-8片復葉),進行第三遍鏟趟,要深鏟深趟,雨前拿起大壟。

6.4化學作草:在播種后出苗前公頃用60-75克25%豆黃隆加50%乙草胺2.5-3.0升(或1.5-2.25升90%的禾耐斯乳油或72%都爾乳油3升),兌水40-50公斤,進行土壤噴霧封閉。也可在播后闊葉草雜草2-4葉期,公頃用48%苯達松水劑2.5-3.0升。兌水40公斤,進行第一次莖葉噴霧,隔1-2天,當禾本科雜草3-5葉期,公頃用12.5%拿撲凈1.5升(或10%禾草克乳油1升或12.5%蓋草能乳油0.75-1.0升或5%精穩殺得0.7-1.0升1,兌水40公斤,進行第二次莖葉噴霧。噴霧要做到均勻噴灑全田覆蓋,在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比較干旱時,使用高劑量;與此相反使用低劑量。遇干旱時,應適當加大對水量,以提高殺草效果。

6.5根處追肥和促熟:在大豆生育后期,如發現脫肥時,公頃用15%公斤尿素加1.5公斤磷酸二氫鉀,兌水75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7月中旬,發現有徒長倒伏趨勢的,公頃用45-75克2.3.5三碘苯甲酸與酒精充分溶解后,兌水525-725公斤進行葉面噴灑,以壯桿矮化植株,防止倒伏。在大豆盛花期至結莢初期,采用增產促熟作用效果顯著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噴灑,以增進大豆干物質的積累,提高其產量。

7 適時灌水

7.1灌水時期:大豆的適宜灌水時期,除特殊年份外,關鍵是花期、結莢期和鼓粒期。

7.2灌水方法:大豆灌水的方法可采取溝灌,靠水流浸潤壟臺。溝灌可分為逐溝灌和隔溝灌,隔溝灌對地溫影響較小,有利于大豆生育,并加快灌水速度;在干旱嚴重情況下,宜逐溝灌;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采用節水灌溉方法,一種是噴灌,另一種是小白龍扎眼灌溉。灌水后應及時中耕松土,以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地溫,促進大豆生育。

8 防蟲、治病、滅鼠

8.1防蟲

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播前用5%的鋅硫磷悶種4小時(藥、水、種比例為1:40:400),或公頃用5%的甲拌磷22,5公斤與底肥混合均勻施入土壤中防治。

二條葉甲、黑絨金龜子、蒙古灰象甲等苗期害蟲:播前選用高效內吸性農藥拌種。在成蟲發生的田塊,可噴施觸殺或胃毒性藥劑防治。

大豆蚜蟲: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現蚜蟲點片危害、卷葉率達3%或百株蚜量3000頭以上時,公頃用40%氧化樂果乳油0.8-1.0升800倍液噴霧防治,或公頃用5%來福靈乳油0,3升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蚬曈?%抗蚜威可濕性粉劑0.09-0.12公斤,兌水450-900公斤噴霧防治,為提高防效,以兩種藥劑交替使用為宜。

大豆食心蟲:8月上、中旬在成蟲初盛期,公頃用20%殺滅菊酯300毫升對水225公斤噴霧防治,或公頃胳膊600~750根浸敵敵畏乳油的秫桿插于田間薰蒸防治。

8.2治病

大豆灰斑?。涸诖蠖故⒒ㄆ谥潦记v期,公頃用40%多菌靈膠懸劑1.2-1.5公升兌水600公斤噴霧2-3次防治。

大豆孢囊線蟲??;公頃用5%甲拌磷顆粒劑22.5公斤或公頃用3%呋喃丹30-40公斤與底肥或細土均勻混合施入土壤中防治。

8.3田間滅鼠

當農田鼠密度超過5%時,選用溴敵隆、氯敵鼠鈉鹽、殺鼠靈、敵鼠鈉鹽等高效安全藥劑,及時聯合防治。

九、收獲

9.1收獲時期:人工收獲大豆應在黃熟期豆葉全部脫落后5—7天進行。

9.2收獲要在午前進行,做到低留茬,放小鋪,不漏枝,不留“馬耳朵”。

篇3

1 栽培品種的選擇

黑龍江地區栽培的油豆角原來都是農家品種,雖然品質好,但是不耐貯運,病害較重。因此選擇適合長途運輸、品質好、抗病、高產的優良品種是這項技術實施的關鍵所在。通過多年反復試驗,篩選出將軍油豆角作為主栽品種,搭配龍油豆2號、龍油豆3號、哈優1號等品種。其中露地地膜覆蓋和地膜加小拱棚栽培以將軍油豆角為主栽品種,而龍油豆3號因為是中晚熟品種,價格較低,可以作為搭配品種。保護地搶早栽培首選哈優1號、龍油豆2號。

將軍油豆角蔓生.生長勢強.基部分枝多。嫩莢扁條形,翠綠色,莢尖有紫紅色條紋,莢條外觀漂亮,平均莢長20cm,寬2.1cm,單莢質量24g,嫩莢整齊,商品性極佳。肉質面,不早衰,可二次結莢。屬于中熟品種,生育期為65~70d(天),一般每667m2可產2000kg。

龍油豆3號的抗旱、抗病能力強,豆莢長扁條形,莢特別長,一般20-25cm,莢寬2.3cm,單莢質量26g,嫩莢綠色,無纖維,豆香味極濃,品質好,每667m2產2000~2500kg。是中晚熟品種,生育期75~80d(天)。

龍油豆2號是極早熟品種,蔓生,生育期55.60d(天),嫩莢綠色,莢肉厚,品質鮮嫩,莢長15~18cm,莢寬1.5~1.8cm,抗病性較強,每667m2產2000kg左右。

哈優1號是極早熟品種,生育期為55~60d(天),蔓生,生長勢強。嫩莢扁條形,翠綠色,莢條外觀漂亮,平均莢長16cm,寬1.8cm,嫩莢整齊,商品性極佳,肉質面。一般每667m2可產3000kg。注意要及時采收,若采收晚了品質下降很快,纖維增加,失去商品性。

2 施肥技術的改進

2.1基肥的施用

通過對基肥不同施用方法進行多點次重復試驗、示范,施肥以秋施肥秋夾肥的方式最好,即秋季整地時破壟夾肥,以有機肥5m3、復合肥10kg作基肥,該施肥方法簡單,易于操作,既節省了施肥時間和費用,又節約了勞動力,通過東北冬季和春季的一凍一化,肥料也得到了熟化,增加了肥料的利用率。

2.2追肥的施用

通過幾年的試驗發現,油豆角栽培中追肥所用的復合肥,氮和鉀的比例應高一些,既可增加產量,又能提高品質。如撒可富的氮:磷:鉀為16:8:16和16:8:20的復合肥都很好,且以16:8:20的更好。一般在油豆角插架前將10kg復合肥作追肥施入。

2.3葉面肥的施用

一般在當地6月15日~8月15日兩個月的結莢期內,應用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大約噴7-8次,可以避免油豆角落花落莢。

3 除草劑的使用

通過對除草劑種類及施用方法的篩選試驗,可以看出48%仲丁靈(地樂胺)乳油在油豆角上除草效果最好,施用方法是在扣地膜前2~3d(天)每667m2地用藥100~200mL,噴藥時注意壟溝和壟面要全面噴到,防止漏噴。并且要根據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墑情確定用藥量,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含水量低,用藥量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壤含水量高,用藥量就低。用二甲戊靈(施田補)除草,效果和地樂胺接近,但是成本高出地樂胺1/3;乙草胺雖然成本低,但是除草效果不好,防效僅在58%左右,只是對禾本科雜草有效。

4 幾種主要病害的藥劑防治

油豆角栽培中常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細菌性疫病、炭疽病、銹病,細菌性疫病可減收30%,炭疽病和銹病減收20%~30%,特別是油豆角得了炭疽病和銹病后就失去其商品性。主要采用生物農藥防治各種病害,細菌性疫病用氫氧化銅(可殺得2000)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達85%億上,中生菌素800倍液的防治效果較差一些,在73%左右。

炭疽病用43%戊唑醇(好力克)懸浮劑1000倍液最好,50%咪酰胺(施保功)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25%嘧菌酯阿米西達懸浮劑1200倍液也可以。

銹病用三唑酮(粉銹寧)防治效果好,防效86.2%,由于這幾年連續干旱,銹病發生較輕。

5 采收間隔期的確定

篇4

關鍵詞 豇豆;高產;保護地栽培;高寒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43.4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9-0103-01

豇豆,又叫豆角、裙帶豆等,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蔓生種和矮生種之分,矮生種(地豇豆)從播種到拔秧需90~110 d,蔓生種需110~140 d。豇豆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淀粉,還含人和動物不可缺少8種氨基酸,還含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等,VA、V■、V■含量也較高。豇豆籽??捎米髦魇常沟哪矍v是優質的蔬菜。豇豆可以炒食、拌食、腌制加工等方式食用。

豇豆耐高溫不耐低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0~30 ℃,植株生育適溫20~30 ℃,在35 ℃以上的高溫時也能正常生長,10 ℃以下生長受到抑制,0 ℃則植株凍死。豇豆喜光、屬日照中性類型、耐旱,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松軟、排水良好的中性(pH值6~7)砂壤土種植。

大興安嶺地區位于北緯51°~53°,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有效積溫(≥10 ℃)1 100~2 200 ℃,無霜期為80~110 d,年平均氣溫-4.3~-0.8 ℃,寒冷的氣候特點限制了豇豆的栽培,為了豐富高寒的大興安嶺地區的蔬菜栽培種類,滿足林區百姓對豇豆的需求,近年來通過保護地栽培技術使豇豆這一南方蔬菜品種在寒冷的大興安嶺栽培成功?,F將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擇適應性強、優質、高產、抗病強的豇豆品種。蔓生良種主要有之豇28―2、豇豆901、綠將軍豇豆、綠絲條等。精選飽滿、粒大、無病蟲害、色澤好、無損傷并具有該品種特征的種子。播前選擇晴天曬種2~3 d,以殺滅種子表面的病原菌。藥劑浸種,為了防治炭疽病和細菌性斑點病可先將種子用清水預浸5~6 h,再加入1%硫酸銅溶液中(硫酸銅1份,99份水)泡5 min撈出,用清水洗凈后催芽。為防治病毒病,可將種子在清水中預浸4 h,撈出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30 min,或在清水中預浸5~6 h,再在藥液中浸種15 min。溫燙浸種,用55 ℃溫水,用水量為種子的5倍以上,放入后不斷攪拌保持這個溫度15 min,之后加涼水降到30 ℃,浸泡時間以8~12 h為宜。將經以上任意一種方法處理過的種子,置于25~28 ℃條件下催芽。經過1~2 d即可發芽80%以上。

2 土壤選擇

豇豆不耐澇,忌連作,選擇種植在耕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保水良好的砂壤土及黏質壤土上,土壤pH值以6.2~7.0為宜。

3 適期育苗

早春大棚種植豇豆于4月上中旬進行播種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帶土移栽至塑料大棚內。育苗時間在4月上中旬進行,育苗室溫度要達到18~30 ℃,土壤溫度達到18~20 ℃。營養土配制:用5份腐植土+3份腐熟的馬糞+2份腐熟的有機肥,過篩后混勻裝入12 cm×12 cm營養杯中,在播種前2 d澆透底水待播。

將發芽的種子播種于營養杯內,每杯播種2~3粒,覆土厚1.5~2.0 cm。播種覆土后上覆1層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白天溫度控制在18~25 ℃,夜間達到15 ℃以上。育苗期視育苗杯土壤情況澆水,定植前7~10 d增加通風,適當降低育苗室的溫度,進行煉苗,待苗高15~20 cm時定植[1]。

4 適時定植

3月末至4月初,將腐熟的有機肥運到栽培大棚內,需有機肥60~75 t/hm2,選晴好天氣扣棚,經過20~30 d化凍后,將有機肥均勻施入土壤,進行耕翻土地并起壟,壟距70 cm。當大棚內10 cm土溫穩定在10 ℃以上,夜間氣溫不低于8 ℃時,這樣的溫度保持7 d以上時,進行定植[2]。

定植前,選擇50 mm微噴帶,在壟上鋪設滴灌設施,將定植壟澆透水,覆黑膜,定植的株距為35 cm,保苗4.05萬穴/hm2。為保證豇豆生長期內的通風、透光性好,不影響其開花結莢,可采用與青椒、茄子等矮棵作物間作方式栽培,效果很好。

5 田間管理

5.1 搭架引蔓與摘心

豇豆抽蔓后及時搭架,可用架條或塑料繩進行吊蔓,每穴插1根架條或吊1根繩,并及時按逆時針方向引蔓上架,以使莖蔓纏繞向上生長。當主蔓爬到架頂或棚頂時摘心,促進側枝生長,后期側枝坐莢后摘心,促進豆莢生長。

5.2 肥水管理

豇豆從定植至開花前,以控水、促根為主,適當蹲苗,促進開花結莢;坐莢后應充分供應肥水,以促進側蔓抽生和開花結莢,增加開花結莢數量。具體措施,澆完緩苗水后,及時封埯,進行蹲苗,保墑提溫,促進根系生長,控制莖葉徒長;現蕾后可澆小水,初花期不澆水;當第1花序開花結莢,現多節花序后,澆透第1次水,待中下部豆莢伸長、中上部花序出現時,再澆第2次水,進入結莢期,見干即需澆水;根據豇豆根瘤菌不及其他豆科植物發達的特點,結莢時需供給大量營養物質[3]。在生長盛期需進行追肥,采用氮肥、磷、鉀混合液連續葉面噴霧2~3次;每采收1次,隨水追肥1次,施優質速效磷酸二氫鉀225~375 kg/hm2。

5.3 植株修整

一是清除側芽,即抹去主莖第一花序以下的全部側芽,保證主蔓粗壯。二是打腰杈,當主莖第一花序以上各節位上的側枝發生后,可留2~3葉摘心,促進側枝上形成第一花序。盛莢期后在距植株頂部60~100 cm處的原開花節位上,還會再生側枝,也應摘心保留側花序。三是及時摘心,當主蔓長15~20節,達到棚高時摘除頂尖,促進下部枝側花芽形成。

5.4 通風管理

定植后7 d內,一般不進行通風換氣,使棚內保持高溫以利緩苗,從緩苗至花期應保持25~28 ℃,以促進植株生長,開花結莢期在保持22 ℃左右的前提下,風量大有利于授粉、結實和莢果肥大。當溫度超過32 ℃時,中午應該短時間內通風,濕度保持為75%,不能超過80%,高濕、高溫會引起落花、落莢。終霜過后,大約在6月中旬放底風,6月末以后可晝夜通風,提高坐莢率[4]。

6 病蟲害防治

豇豆是比較抗病的蔬菜,在大興安嶺地區栽培,若整個生育期管理得當,少有病蟲害發生。為避免病蟲害發生可進行綜合防治。應選用抗病品種,精選種子,培育壯苗。選擇適宜土壤種植,避免重迎茬種植。種植前清除田間雜草殘茬,深翻地,重曬垡,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排水防澇,及時整枝打杈,搭架,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發生。發現病株、病葉及時清除、深埋或燒毀。發現有病蟲害發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防治時間以在發病之前或初期為宜。

7 適時采收

豇豆自下而上開花,莢果自下而上成熟。為避免莢果過熟纖維化嚴重,影響產量及品質,應及時、適時收獲。一般豇豆在開花后13~15 d,莢果已充分長大、肉質脆嫩時為適宜收獲期,采收過遲,如做蔬菜食用,會影響其食用品質。采收嫩莢的單穴產量可達1.8~2.0 kg,平均產量可達75 t/hm2左右。若以食用籽粒為主,可適當延后采收期,老熟后再采收。

8 參考文獻

[1] 王光發,吳學步,符曉玲.海南豇豆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0(11):147-148.

[2] 倪水員.豇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2(24):43.

篇5

關鍵詞 地膜架豆;栽培技術;甘肅武山

中圖分類號 S6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74-02

地膜架豆栽培是武山縣農民增收的一項旱作農業新技術,4月中下旬開始播種,7月下旬開始采收上市,9月下旬遇早霜拉蔓,采收期50~55 d。在海拔1 800~2 100 m范圍的高寒二陰山區正茬架豆種植,對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13年示范種植333.33 hm2,平均產量30 521.7 kg/hm2,平均產值52 391.25元/hm2;2014年種植推廣367.67 hm2,平均產量31 898.4 kg/hm2,平均產值52 653.9元/hm2,最高產值達到54 930元/hm2,扣除生產性投入9 750元/hm2,平均純收入42 903.9元/hm2;總產值逾1 700萬元。

1 選擇良種

選擇紅玉、長城架豆8號、瑞特為主栽品種,搭配種植鑫源超長架豆王等優良菜豆品種。

2 茬口安排

高寒二陰山區正茬種植,適宜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中下旬開始采收,9月下旬拉蔓;淺山半干旱區油菜地復種適宜播期6月上中旬,8月中旬開始采收,10月下旬拉蔓。

3 整地施肥

選擇土地平坦、土層深厚的地塊,結合深翻土地,施腐熟農家肥67.5~75.0 t/hm2作基肥,配施磷肥1 500 kg/hm2、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300 kg/hm2。深翻后應根據田塊的地形,選擇高壟栽培、雙壟溝栽培或平膜栽培進行栽植。高壟栽培的壟寬、壟溝寬和壟溝深分別為70~80、40~50、15~20 cm;雙壟溝栽培的壟溝深和壟間距分別為15、120 cm;若采用平膜栽培則不需要起壟;不管采用上述哪種方式栽培都要及時搶墑鋪膜,以保證出苗,在土壤特別干旱的情況下,可進行灌窩澆灌,確保按時播種[1-3]。

4 播種

最遲在6月底以前完成播種。在膜溝內按窩距50~60 cm破膜點播,每窩播種2~3粒種子,播后用浸濕的麥糠覆蓋播種孔,以防板結。行與行之間的播種孔應錯開,以利通風透光。留苗6.0萬~7.5萬株/hm2。

5 田間管理

5.1 適時放苗,及時補苗

播種后,根據當時氣候情況,約10 d后,要隨時觀察出苗情況,及時放苗,避免燒苗。放苗適宜在早晨或落日前進行,嚴禁熱天中午放苗。同時,發現缺苗還要及時補苗,若多苗還要及時去掉弱苗,每窩保苗2株。

5.2 及時搭架

搭架應該選擇在出苗5~6葉,離地高10~15 cm時進行。搭架以選用直徑約1.5 cm、長2~3 m的竹子為宜;搭架插穩竹子的地方應距架豆苗約10 cm,避免傷根,每3株竹子為一組,為提高支架穩定性要用繩子在離地高1.8~2.0 m的地方將3根竹子捆牢。也可將竹子順壟互相對接成拱圓形架,有利于架豆水平生長及采收。條件成熟的地方可用水泥立柱、鐵絲拉網吊架[1-4]。

5.3 水肥管理

架豆的施肥應遵循施足基肥,輕施苗肥,花前酌施,花后勤施,盛莢期重施的基本原則。苗期的肥水堅持做到以控為主,因肥水過多易導致漚根,葉黃或者植株徒長延遲開花和落花落莢等。抽蔓期因生長旺盛、莖葉較多,但根瘤菌尚不發達,應結合中耕培土追施1次糞水(15 t/hm2)以利于蔓葉生長和花芽分化?,F蕾至初花期是架豆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適期,肥水的需要量大,可施用硫酸銨150 kg/hm2或人糞尿22.5 t/hm2。開花結莢后,植株對營養的需求增加,應確保充足的肥水供應,并且保持土壤濕潤。但由于架豆花后已形成大量的根瘤,具備很強的固氮能力,可以適當少施氮肥,復合肥、過磷酸鈣、氯化鉀可以分別施用450、150、75 kg/hm2。以后每采收2次(5 d)追肥1次。為了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可以噴施少量的鎂、鐵、鋅、銅肥。采收后期,若植株未出現早衰現象,且氣候條件適合其生育時,可適當追肥1~2次,以促進翻花,延長采收期,增加產量[1-4]。

5.4 田間濕度管理及雜草防除

開花期相對濕度應維持在50%以上,土壤濕度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為宜。干旱或雨水過多會引起落花落莢,因此應重點做好灌溉及田間積水的排除。整個生長期應及時拔除病株和清除雜草,疏去黃葉,以利通風透光。此外,還要緊實理順莢條,防止因機械阻礙引起的畸形莢,降低其銷售價格。

5.5 病蟲害防治

5.5.1 病害防治。炭疽病、霜霉病、銹病是架豆的主要病害。做好架豆的病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合理輪作,對于發病嚴重地塊要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并采用高壟栽培,保持植株行間通風透光,防止田間積水。②施足底肥,多施農家肥,有條件的可實行配方施肥,結莢時可以追肥,噴施葉面肥,合理密植。③藥劑防治可用代森錳鋅、甲霜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硫磺錳鋅、72%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粉劑等進行噴霧防治,每7 d噴藥1次,藥劑交替使用,共噴2~3次。

5.5.2 蟲害防治。架豆的蟲害主要有豆莢螟、蚜蟲、紅蜘蛛等。做好架豆的蟲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豆莢螟是治花不治莢,因此應在豆角始花期及時進行第1次用藥,以后每7~10 d用藥1次,連續2~3次;宜在8:00前花瓣張開時進行噴藥;高氯甲維鹽、溴氰菊酯、阿維菌素、氯氰?仲丁威、阿維蘇云菌、杜邦康寬等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藥劑。②蚜蟲和紅蜘蛛可選用用溴氰菊酯、抗蚜威或吡蟲啉噴霧防治,每7~10 d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6 適時采收

一般出苗80~85 d進入采收期,以豆角長20~25 cm采收為宜,要適時早采,既可實現較高售價,又可保證豆角的品質,提高產量。

7 參考文獻

[1] 周祥明,武秀鳳,王輝瓊,等.泰國架豆王無公害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5(2):10-11.

[2] 周祥明,王闖,眭輝經,等.泰國架豆王無公害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5(3):30-31.

篇6

關鍵詞豇豆;春早熟;雙膜覆蓋;栽培技術

豇豆是一種喜溫耐熱、不耐低溫霜凍的蔬菜作物,進行春提早栽培的最大障礙就是早春晚霜和低溫對地上部分的傷害[1-4]。菜農在地膜覆蓋的基礎上,加設小拱棚(即覆蓋天膜),不僅有效保護了秧苗,而且縮短了苗期,達到了早熟、優質、高產的目的?,F將該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春早熟栽培宜選用早熟、耐寒、耐熱、抗病力強、鮮莢纖維少、肉質厚、風味好、植株生長勢中等、不易徒長、適于密植的豐產品種,如之豇特早30、之豇844、農大95-1、菊城黑玫等。

2播種育苗

豇豆播種應以10 cm地溫穩定在10 ℃以上為好,周口地區營養缽育苗一般于3月上旬進行。將無病蟲肥沃園土1份加入爐灰渣1份和腐熟農家肥1份,或園土中加入復合肥1 kg/m3和干雞糞5 kg/m3配制成營養土,并加30%多福粉劑150 g/m3,拌勻后制缽或裝入塑料缽,均勻整齊地擺放在苗床內備播。播前選種、曬種和藥劑拌種,選晴暖天,最好播后有幾個連續晴天播種。先將營養缽澆透水,待水洇下后播種,每穴播健壯種子2~3粒,然后覆細土1.5~2.0 cm厚,再覆蓋地膜,并加設拱膜。播種后苗床溫度白天25~30 ℃,夜間不低于15 ℃;當30%幼苗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 ℃,夜溫12~15 ℃;定植前4~5 d低溫煉苗。防治苗期病害用惡霉靈600倍液2~3 kg/hm2潑澆苗床。

3整地移栽

選擇2~3年未種過豆類作物的田塊,于定植前施腐熟有機肥60 t/hm2、磷酸二銨300 kg/hm2、硫酸鉀300 kg/hm2、土壤處理劑適量,施后深翻25~30 cm,做到無明暗坷垃,上虛下實。10 cm地溫穩定通過12 ℃為春提早栽培的適宜定植期,在周口地區采用“地膜+天膜”覆蓋一般于4月上旬進行。定植4.50萬~5.25萬穴/hm2,采用寬窄行定植,寬行距100 cm,窄行距40 cm,株距25~30 cm。定植前先將苗床澆水,以利于移苗。鋪好地膜的,可按株行距打孔定植。把苗缽放入栽植穴中,用土埋沒約1/3后澆水,待水滲干后封埯,把栽植穴周圍的地膜用土埋嚴;未覆地膜的,可按株行距穴栽或溝栽,澆水埋土后,用80 cm寬地膜覆蓋,并及時挖孔引苗,后用土封嚴地膜孔,防止跑溫跑濕。栽好后撐弓子,蓋天膜。弓子為140 cm長、2 cm寬的竹劈,天膜為150 cm寬的地膜。

4田間管理

定植后4~5 d不通風換氣,保持高溫,以利緩苗,白天28~30 ℃時,中午短時通小風;緩苗后白天20~25 ℃,夜溫不低于15 ℃。4月中旬晚霜期后,外界氣溫白天高于20 ℃、夜溫高于15 ℃時加大通風量,并選擇無風的晴天去掉天膜,搭架引蔓。植株第4~5片復葉展開后,及時插架引蔓。要求架高2.5~3.0 m,可采用編花架、“人”字架、籬架或四角架等;也可采用倒“人”字架。搭好架后進行人工引蔓綁架1次,以后任其自行纏繞。引蔓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避免折斷莖部。引蔓時要按逆時針方向進行,以順應其自然生長特性。結合引蔓,及時抹掉第1花序下各節側芽,促使主蔓早開花,以后隨時去除各節位上的腋芽。生長中后期可留部分強壯分枝結莢?;ㄆ诿扛?~5 d用5 mg/kg萘乙酸或4 mg/kg防落素(8%對氯苯乙酸鈉)噴灑花序;用2 mg/kg對氯苯酚代乙酸或5~25 mg/kg萘乙酸或九二噴射植株頂部。

5水肥管理

豇豆開花前最好不要澆水,當第1花序開花坐莢時,澆1次透水,基肥不足的,可結合澆水追施高氮復合肥150 kg/hm2;盛花期澆第2次水,追施高氮復合肥300 kg/hm2。第1次產量高峰過后,7月中旬往往出現“伏歇”現象,要加強肥水管理,結合澆水,追1次氮肥或復合肥,促使主蔓分枝,形成花序并開花結莢,同時促使原花序上的花朵繼續開花結莢,延長采收期,增加產量。

6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煤霉病、輪紋病、銹病、白粉病等,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代森鋅、三唑酮、烯唑醇等藥劑噴霧或灌根。生理病害主要有黃葉、小葉、卷葉等,可對癥噴施營養元素進行防治,同時促進開花結莢。蟲害主要有蚜蟲、薊馬、豆螟、紅蜘蛛等,可用啶蟲脒、阿維菌素、氧化樂果、敵敵畏、吡蟲啉、高氯、甲維鹽、功夫等防治。

7適時采收

采收時期以籽粒剛膨大顯現時為宜,春豆角開花后11~13 d采收質量最好。結莢初期,可2~3 d采收1次,以后每天采收1次。采收時,可捏住豆莢基部,輕輕左右搖動即可,不要折斷花柄或碰掉其余花蕾。

8參考文獻

[1] 李錦,范榮春.豇豆小棚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6(1):27-28.

[2] 湯國華,趙曉峰,郝延慶.大棚豇豆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08(10):24-25.

篇7

關鍵詞:豇豆;高產;栽培技術

豇豆亦稱豆角,原產亞熱帶地區,耐熱性強而不耐低溫,植株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5~30℃,3~8月均可播種種植。豇豆是我街道主要的作物之一,常年全街道豇豆種植達333.5hm2以上,占全區1/3左右,總產達12000t以上,產值達2000萬元。豇豆主要作菜用栽培,是主要蔬菜品種之一。近年來種植面積和單產水平均居全區首位,已成為特色優勢作物之一。因此,抓好豇豆生產對提高本街道農業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基地選擇

整地,豇豆怕澇,應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沙質壤土田塊種植。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為宜。圍墾土地平整,排灌暢通,土壤肥沃有利于秋豇豆種植。

2 播種及合理密植

豇豆的播種方法和種植密度可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品種靈活掌握,一般采用直播方法,但秋播豇豆直播以后氣溫髙,發芽快,出苗快,出苗率高。6月底至7月初進行播種,每667m2用種量只要2kg左右。但直播豇豆根系再生力弱,一般按株、行距30cm×40cm穴播,播種深度5cm,3000穴/667m2,每穴3粒種子,出苗后間去弱、小、病苗,每穴留2~3株。

3 播后田間管理

3.1 水分管理

苗期要適當控制水分,防莖葉徒長而減少花序;開花結莢期需水較多,7天左右澆1次水,采收期結合澆水追施肥料。夏季生長的豇豆,開花結莢期長,更應注意后期追肥,以防植株脫肥早衰,整個生長期間遇雨應排除田間積水,以免爛根、掉葉、落花。

3.2 搭架引蔓

豇豆抽枝長蔓迅速,有5~6葉時就應搭支架,一般用人字形架,以減少遮蔭和便于采收。初期莖蔓的纏繞能力不強,選在露水未干或陰天人工扶助引蔓上架,防止折斷。套種黃瓜大田就不再需要搭架,并且能減少種植成本。

3.3 整枝

合理的整枝是豇豆高產的主要措施。第l花序以下的側枝長到3cm時摘除,以保證主莖粗壯;第1花序以上的側枝留1~2葉摘心;主蔓至棚頂時,打頂摘心,以控制生長,并促下部側枝形成花芽。當植株生長過旺時,影響通風透光,應適當摘除基部老葉、病葉,以減少病害發生。

3.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苗期預防徒長,后期防止早衰。豇豆在開花結莢前對肥料要求不多,前期應適當控制肥水,抑制植株營養生長,如果幼苗確實生長太弱,可薄施1~2次尿素。豇豆開花結莢期要消耗大量養分,對肥水要求較高,應澆足水,及時需施重肥,每667m2可追施高濃度復合肥30kg。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及多開花多結莢。豆莢生長盛期以后,豇豆進入始花期后科學用肥必須跟上,每隔7~10天左右追施1次速效肥。從8月上旬采收后,每隔7~10天施高濃度復合肥20kg。到9月下旬采收結束,采收前10天不再施肥。

3.5 病蟲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等;蟲害有豆莢螟、斜紋夜蛾等,應密切注意病蟲情況,采用綜合防治技術:(1)選用抗病品種;(2)最好選擇2年以上未種植過豆科作物的田塊種植;(3)清除田間周圍的雜草,集中燒毀;(4)筑高畦,開好排灌溝,防止漬水爛根;(5)增施有機肥,合理追肥,氮磷鉀配合施用;(6)合理使用化學農藥。預防炭疽??;在7月中旬每667m2噴霧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等每667m2噴霧康寬3000倍液。

4 生育動態調查

6月底至7月初播種,播種至出苗期為5天左右,播種到子葉展開期為7天左右,播種到始花期為25天左右,播種到始莢期為1個月左右,8月上中旬始收,9月下旬終收。

篇8

關鍵詞 禮品西瓜;豇豆;西芹;日光溫室;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51;S643.4;S63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4-0082-02

日光溫室早春禮品西瓜—越夏豇豆—越冬西芹高產栽培模式,禮品西瓜單產45 t/hm2,單價10元/kg,產值45 萬元/hm2;越夏豇豆產量30 t/hm2,單價2元/kg,產值6萬元/hm2;越冬西芹產量60 t/hm2,單價3.5元/kg,產值21萬元/hm2,扣除一年內日光溫室折舊、人工投入、農資、水電等費用30萬元/hm2,凈利潤為42萬元/hm2以上。

1 茬口安排

禮品西瓜1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5月中旬采收上市;豇豆5月中旬套種在禮品西瓜的壟背上,7月下旬至8月初開始采收上市,8月下旬拉秧;西芹7月中下旬小拱棚遮陽育苗,9月下旬定植,翌年1—2月上市,供應春節市場。

2 高效栽培技術

2.1 禮品西瓜栽培技術

2.1.1 品種選擇。早春種植禮品西瓜要選擇早熟性強、高產、抗病、甜度高的品種,如彩虹瓜之寶、早春紅玉等。

2.1.2 培育壯苗。日光溫室內加蓋小拱棚,在草苫地熱線溫床上穴盤育苗,苗齡35~40 d,穴盤采用50穴連體穴盤。播前種子處理,先將種子晾曬1 d,用55 ℃溫湯浸種,浸種過程中要不斷進行攪拌,直到水溫降至30 ℃左右,再浸泡6 h,撈出后瀝干水分,放置在25~30 ℃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待70%的種子露白地進行播種[1-2]。出苗前保持苗床內較高的溫度,以30 ℃左右為宜,出苗后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5~30 ℃,夜間15~18 ℃。播種前育苗基質經過充分吸水,播種后加強了保溫保濕措施,一般出苗前不需要澆水,出苗后視苗床、瓜苗生長的情況,選擇晴天10:00之前進行澆水。尤其要關注穴盤邊緣的瓜苗水分補充。

2.1.3 采用合理的密度,帶藥定植。瓜苗在定植前3 d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均勻噴灑1遍。定植前按50、70 cm的寬窄行做壟,壟高15 cm,壟背整平后,鋪好滴灌管道,覆蓋130 cm寬的地膜,按45~50 cm的株距在事先做好的壟兩側打好定植穴,待瓜苗3葉1心時(苗齡35~40 d),于3月上中旬選擇晴天定植,定植3.3萬株/hm2左右。

2.1.4 田間管理。采用雙蔓單果吊蔓方式進行栽培,除預留1條營養蔓外,其他側蔓全部抹掉。禮品西瓜是蟲媒花,日光溫室內栽培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6:00—10:00用當天開放的雄花與當天開放的雄花進行授粉,同時標記日期,以便以后進行采收[3]。肥水管理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蕬Y合整地施入復合肥750 kg/hm2和優質有機肥45 t/hm2,采取條施或撒施方式施用。

定植后7 d左右,瓜苗已過緩苗期,結合澆水及時追施伸蔓肥,以施氮肥為主,施入尿素150 kg/hm2、復合肥75 kg/hm2;瓜胎坐穩1周后追施膨瓜肥,以施磷鉀肥為主,施入三元復合肥300 kg/hm2,同時進行灌水,保持田間80%的相對濕度。

2.1.5 及時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禮品西瓜主要病害為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和炭疽病等,病蟲害防治時最好7~10 d進行1次。按照選用品種的特性,根據授粉時標記的日期,成熟時及時采收。

2.2 豇豆栽培技術

2.2.1 精選品種,適時播種,保證全苗。越夏栽培要選用抗病品種,如之豇28-2等。在西瓜采收前1周用預先精選的種子直播在2株西瓜之間,每2株西瓜之間播種2穴,每穴3~4粒種子。西瓜采摘后及時拔秧,留下吊蔓繩,以后作為豇豆架,瓜秧拔完后,澆水促使豇豆出苗,1周后拔掉的瓜秧基本干枯,豇豆已齊苗,這時將瓜秧清凈運出室外處理。

2.2.2 加強田間管理,爭取豐產。甩蔓后,及時引蔓上架。豆角在整個生長期都忌濕,土壤過濕容易引起徒長或爛根,從出苗到開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為主,進行適當蹲苗,促進開花結莢;坐莢后,要充分供應肥水,使開花結莢增多。出現花蕾后可澆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澆水。當第一花序開花坐莢后,莢長達到5 cm時,澆足水。澆水后,莖葉生長很快,待中、下部莢伸長,中、上部花序出現時,再澆第2次水,以后進入結莢期,保持田間土壤濕潤,才能獲得高產。采收盛期,視豇豆莢的生長情況隨水追肥,用磷酸二氫鉀300~375 kg/hm2。豇豆以其嫩莢為商品,因此應及早采收,一般在開花后5~7 d即可采收上市。采收時不要損傷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連花序柄一起摘下。應該按住豆莢基部,輕輕向左右轉動,然后摘下。

2.2.3 病蟲害防治。豇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銹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防治可在發病初期進行。主要蟲害有蚜蟲、美洲斑潛蠅、豆莢螟等,但最為常見的是豆莢螟[4],可以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藥劑防治:現蕾期開始噴灑2.5%溴氰菊酯、蟲螨克、阿維菌素、阿維·甲氰等,但應注意輪換使用。

2.3 西芹栽培技術

2.3.1 品種選擇。選用的品種應具有耐寒性。以實心生長緩慢、耐貯藏、品質好的品種為佳。鑒于冬季人們喜食綠色蔬菜,最好選用青桿綠色的品種。目前常用的品種有意大利冬芹、佛羅里達683芹菜、美國西芹等品種。

2.3.2 育苗。選擇地勢高燥、能灌能排、不受澇害的地塊建造育苗畦。施腐熟有機肥45 t/hm2,淺翻,耙平,做成寬1.0~1.5 m的平畦。西芹種子發芽喜光和氧氣,種子清水浸種24 h后置于15~20 ℃的環境中催芽。應經常翻動,噴水和見光,5~7 d發芽露白即可播種。播種前畦內灌足水,待水滲下撒種,覆上厚0.5 cm的細土。畦上面搭好小拱棚、蓋好遮陽網以遮陽降溫,棚邊放好薄膜,下雨時蓋好防止雨淋。西芹幼苗生長緩慢,雜草易生,為防雜草,可用除草劑防治雜草。如用48%拉索乳油3 kg/hm2對水750 kg/hm2于播后苗前均勻噴霧使用。西芹對水肥的要求極為嚴格,出苗前應保持畦面濕潤,缺水時應早晚澆水,水量宜小,出苗后至第1片真葉展開,根系細弱不抗干旱,應保持畦面見濕不見干。幼苗2~3片真葉時,在天氣干旱時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4~5片真葉時可減少澆水次數,保持畦面見干見濕。長有7~9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2.3.3 定植。豇豆拉秧后,收好滴灌,清除殘株雜草。施腐熟有機肥75 t/hm2、復合肥750 kg/hm2。深翻耙平,做成寬1.0~1.2 m的平畦。定植起苗時苗床應澆大水,盡量少傷根系。栽植時先將畦面洇透水,按15 cm×15 cm的株行距將苗根壓入泥中,深度以埋不住心葉為度,宜淺不宜深。

2.3.4 肥水管理。定植后設施內的溫度條件比較適宜,緩苗速度較快,7~10 d后植株開始生長。緩苗后應適當控制澆水,進行蹲苗,促進根系發育和葉片分化[5]。苗高25 cm左右時,生長顯著加快,要加大水肥的供應。施總肥量的80%,每次施尿素300 kg/hm2加復合肥150 kg/hm2,進入寒冷天氣,可不澆水。只要地表不發白,葉片不發生變濃綠的干旱癥狀即不需澆水。如土壤干旱,澆水應在上午進行,下午及時通風排除濕氣。在收獲前10 d停止追肥。

2.3.5 溫度光照管理。西芹在生長期要求白天保持15~20 ℃,不超過25 ℃,夜間保持6 ℃,不能低于2 ℃。在嚴寒季節,保溫覆蓋物要晚揭早蓋,減少通風,保證正常溫度,防止西芹受凍。

冬季應盡量使西芹多見光。連續陰天時,應在中午揭草苫見光,否則會使葉片長期不見光而發黃。寒冬在保證濕度的前提下,應在太陽照到時揭草苫;下午太陽照不到時蓋草苫。經常清掃塑料薄膜,保證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有條件的可用鍍鋁反光幕進行增光加溫,把鍍鋁反光幕2幅或3幅橫掛在北墻上,可使反光幕前2 m內的光照強度增加40%~50%。提高氣溫2 ℃,可有效提高西芹產量。

2.3.6 適時收獲上市。一般株高60~80 cm即可采收,根據市場需求應選晴天從畦的一頭全部刨根收獲。

2.3.7 病蟲害防治。越冬西芹主要病害有葉枯病、葉斑病、軟腐病、菌核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小菜蛾等。根據不同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時防治。選擇防治藥劑時要多種藥劑輪換使用,提高藥效。

3 參考文獻

[1] 曹華.名特蔬菜優質栽培新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9.

[2] 候振華.溫室大棚蔬菜栽培新技術[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0:8.

[3] 付碩.日光溫室早春茬西瓜多茬采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開發,1997(1):6-7.

篇9

關鍵詞 蔬菜;生產現狀;栽培模式;對策;陜西西安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7-0128-02

近年來,西安市充分發揮各地區位優勢,優化蔬菜生產布局,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筆者對全市蔬菜生產現狀和種植模式進行調研分析,并提出發展建議。

1 西安市蔬菜生產現狀

1.1 設施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從2009年開始,西安市通過實施陜西省“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全市年蔬菜播種面積近6.67萬hm2,總產量300萬t左右。設施蔬菜面積由2008年的1.72萬hm2增加到2013年的2.76萬hm2,總產量150萬t,其中日光溫室0.43萬hm2,大棚1.47萬hm2,中小棚0.77萬hm2。2011年,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市政發〔2011〕61號)出臺,為西安市進一步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步伐作出了全面部署。近年來,通過抓規模化蔬菜基地建設,全市形成66.67 hm2以上基地32個,666.67 hm2以上基地5個,集約化生產程度逐步提高。建立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縣、45個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8個工廠化育苗中心、130多個專業化育苗點,現代化生產水平明顯提升。

1.2 優勢區域基本形成

自2006年西安市出臺《加快發展都市農業實施方案》以來,以“四大板塊、十二條產業帶”建設為重點,以園區建設為引領,主要蔬菜產品生產迅速向農業板塊、產業帶和園區集中,區域布局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農產品規?;I化、標準化生產水平穩步提高。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陵為中心的設施果菜和葉菜產區;以閻良、長安、戶縣為中心的大棚西甜瓜、早春蔬菜、草莓產區;以臨潼、藍田、周至的環山區域為中心的越夏蔬菜生產區,以周至、藍田、灞橋為中心的時令蔬菜產區;涌現了“恒綠”“稞青”“同興”等一批蔬菜名優品牌,深受市場青睞。

1.3 蔬菜品種日益豐富

近年來,西安市加大了蔬菜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工作力度,新育成 “東盛101”“金棚11”“雷諾102”“紅豐”等番茄,以及“金剛”茄子、“滿豐2號”螺絲椒、“雪冠65”菜花、“西育1號”芹菜、“西蜜3號”厚皮甜瓜、“西甜2號”薄皮甜瓜等10多個品種,引進“歐盾”番茄、“碧嬌”櫻桃番茄、“愛麗舍”長茄、津優系列黃瓜、湘研系列辣椒等逾100個品種,蔬菜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明顯加快。蔬菜種類方面,隨著櫻桃番茄、水果黃瓜、禮品西瓜、彩色辣椒、保健蔬菜等一大批高檔精細蔬菜的興起,西安市推廣應用的蔬菜種類達到8大類20多個分類,各類蔬菜品種達300多個,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精細菜、大路菜搭配日趨合理,時令菜、反季菜豐富多樣,順應了市場的多層次需求,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

2 西安市設施蔬菜生產模式

2.1 早春大棚西瓜―秋延番茄一年兩茬生產模式

主要生產基地在長安區大兆街辦和戶縣蔣村鎮。主推技術有穴盤、營養缽育苗技術;大棚西瓜嫁接技術、四膜覆蓋、整枝授粉技術;模具西瓜定型技術;秋延番茄培育壯苗、遮陽網應用、防蟲網應用、黃板應用、青果儲存等集成技術;早春大棚西瓜和秋延番茄生物農藥應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2014年基地平均產值達到21.00萬元/hm2,其中西瓜平均產量60 t/hm2,平均產值9.75萬元/hm2;秋延番茄平均產量60 t/hm2,平均產值11.25萬元/hm2。

2.2 越冬芹菜―早春黃瓜―秋季菜豆一年三茬生產模式

主要生產基地在周至縣終南鎮。主推技術是新品種示范推廣、平衡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2014年基地芹菜平均產量129.0 t/hm2,產值逾23.22萬元/hm2,黃瓜平均產量112.5 t/hm2,產值20.55萬元/hm2,豆角平均產量31.5 t/hm2,產值7.56萬元/hm2,全年蔬菜平均產量273.0 t/hm2,產值51.33萬元/hm2。

2.3 日光溫室櫻桃番茄一年一大茬生產模式

主要生產基地在藍田縣普化鎮。主推品種為碧嬌,主推技術為櫻桃番茄雙桿高產整枝技術、二氧化碳施肥技術、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生產基地單棚(長60 m)平均產量為3 230 kg,單棚平均產值2.01萬元,折合產量80 745 kg/hm2,產值50.25萬元/hm2。

2.4 早春大棚厚皮甜瓜―秋延番茄一年兩茬生產模式

主要生產基地在閻良區關山鎮。采用的關鍵技術有膜下滴灌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四膜覆蓋、吊蔓栽培、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植保技術,包括黃板、藍板、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生物農藥等;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二氧化碳施肥技術。其中,甜瓜產量達到了60 t/hm2,收入24.00萬元/hm2;番茄產量78 t/hm2,收入21.84萬元/hm2。甜瓜和番茄種植模式效益共計達到了45.84萬元/hm2。

2.5 早春大棚番茄―秋延大棚番茄―越冬大棚黃心烏一年三茬生產模式

主要生產基地在灞橋區新合街道。采用的關鍵技術有引進番茄新品種;固定式大棚和吊蔓技術;平畦變半高壟栽培技術;防蟲網、遮陽網應用技術;遮蔭防雨培育壯苗技術等?;仄骄a蔬菜180 t/hm2(其中番茄165 t/hm2,黃心烏15 t/hm2),平均產值28.5萬元/hm2,最高產值可達39.0萬元/hm2。

2.6 日光溫室春早熟菜豆―越冬芹菜一年兩茬生產模式

主要生產基地在高陵縣通遠鎮。采用的關鍵技術有溫室茬口安排及新品種示范;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示范;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植保技術等。生產基地芹菜平均產量105.75 t/hm2,平均產值32.7萬元/hm2。

3 建議

通過對西安市蔬菜生產現狀和種植模式的調研分析,基本掌握了當地蔬菜生產和種植情況,為下一步全市蔬菜生產發展和蔬菜生產技術推廣工作提供了依據,在生產中總結出集中生產模式以使農民群眾少走彎路,提高農民群眾規模經營,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促進西安市蔬菜產業不斷發展[1-2]。同時,提出幾點蔬菜生產發展建議:一是抓住陜西省實施設施蔬菜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大宣傳力度,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形成設施蔬菜生產規?;N植,穩步擴大設施蔬菜種植面積。二是加大蔬菜生產基地配套設施扶持力度,積極爭取涉農部門資金投入,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三是全力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打造一批有影響的設施蔬菜基地,增強市場競爭能力[3]。四是加強蔬菜新品種的選育、引進和試驗、示范、推廣工作。五是加強市、區縣、鄉鎮、基地4級技術服務隊伍建設,充實技術推廣機構力量。六是加大菜農技術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西安市蔬菜生產技術水平。七是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作用,加強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綜合展示,全面提高西安市蔬菜生產效益。八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蔬菜生產組織化水平[4]。

4 參考文獻

[1] 張忠新,馬忠琴,姚建華,等.閻良甜瓜―玉米―蒜苗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J].西北園藝,2011(3):17-18.

[2] 陳建德.岳西縣響腸鎮蔬菜生產發展現狀與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366,368.

篇10

2.秈稻不育系博ⅡA的選育黃宗宏,黃秋莉

3.早熟大豆品種與甘蔗間作的適應性研究陳懷珠,孫祖東,楊守臻

4.廣西西瓜花葉病病原病毒鑒定秦碧霞,蔡健和,劉志明,余玉冰

5.天然蕓苔素在蔬菜上的應用試驗農映高,覃漢林

6.幾種富鉀植物對土壤鉀素利用能力試驗黃華平,姚振光,李毓玲,梁銀燕

7.幼齡果園防凍技術王國勇,梁荷

8.不同二元雜交母豬初產性能比較陳源強,吳志君,楊福任

9.秋優組合制種低產原因及對策黃祖紋,陸昆大

10.優質稻防倒伏技術

11.高寒山區水稻旱種高產栽培賴海英

12.金優207大面積高產制種技術陳芝同,蘭永華,黃曉文

13.荔枝龍眼控梢促花技術馬永火

14.大果枇杷的優良品種廖振鈞,陸宇明,廖偉峰

15.三種蔬菜增產小竅門

16.大五星枇杷及其豐產栽培楊邦倫,正

17.枇杷老樹刪剪短截回縮技術蔡宗啟

18.春番茄低溫露地栽培陳桂欽

19.北海春西瓜主要氣象災害及預防李立志,何毅

20.野生薇菜的人工栽培與利用何金旺

21.中藥何首烏栽培技術陸善旦

22.奧尼羅非魚種長途運輸技術危耀華

23.雞蛋大小可控制

24.花藥培養技術在光溫敏核不育系選育中的應用陳彩虹,梁曼玲

25.保護植物新品種權益推動農業技術創新韋斌華

26.廣西晚稻趕早稻綜合開發技術經濟效益分析于平福

27.馬鈴薯產業化現狀及我區發展對策楊經良,陳壬生,文信連,羅陳鷹

28.如何縮短辣椒茄子移栽緩苗期

29.雜交稻種優劣簡易識別法

30.黑玉米新品種--黑哥糯玉米汪仁銀

31.玉米迪卡007的特性及栽培謝超有

32.櫻桃番茄整枝新法

33.畸形香菇的防制方法

34.果樹拉枝六注意

35.蔬菜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36.果樹施用化肥的最佳方法

37.母豬多產仔新法

38.蜂王的幾種培育方法

39.豬流感的防治

40.田螺的飼養管理

41.無鉛皮蛋制作方法

42.農家儲糧方法

1.中日韓三國薏苡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梁云濤,陳成斌,梁世春,賴群珍,黃娟,徐志健,LIANGYun-tao,CHENCheng-bin,LIANGShi-chun,LAIQun-zhen,HUANGJuan,XUZhi-jian

2.分子標記聚合育種在作物新品種選育中的應用秦鋼,李楊瑞,陳彩虹,QINGang,LIYang-rui,CHENCai-hong

3.小白菜高效子葉離體植株再生體系的建立鄧智年,魏源文,呂維莉,李楊瑞,DENGZhi-nian,WEIYuan-wen,L(u)Wei-li,LIYang-rui

4.非洲菊組培快繁生產中外植體誘導優化試驗初報羅君琴,王海琴,李麗,溫明霞,LUOJun-qin,WANGHai-qin,LILi,WENMing-xia

5.廣西常用雜交水稻及其恢復系對短日照處理的反應毛昌祥,石瑜敏,周行,宋智萍,韋善富,謝麗萍,韋仕邦,MAOChang-xiang,SHIYu-min,ZHOUHang,SONGZhi-ping,WEIShan-fu,XIELi-ping,WEIShi-bang

6.中熟組合特優136的選育與應用宋智萍,韋善富,韋仕邦,石瑜敏,毛昌祥,黎兆安,周行,謝麗萍,覃頂賢,凃業國,SONGZhi-ping,WEIShan-fu,WEIShi-bang,SHIYu-min,MAOChang-xiang,LIZhao-an,ZHOUHang,XIELi-ping,QINDing-xian,TUYe-guo

7.早秈優質稻新品種玉絲占劉冊,LIUCe

8.雜交稻博Ⅱ優213的特性與高產栽培梁心群,黨裔育,易小林,LIANGXin-qun,DANGYi-yu,YIXiao-lin

9.黃梔子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中的栽培與成效蘭克誠,韋發才,蒲紅英,LANKe-cheng,WEIFa-cai,PUHong-ying

10.廣西水稻主要生育期氣候條件分析涂方旭,TUFang-xu

11.廣西玉米病蟲害診斷決策專家系統的建立與應用閆飛燕,文仁來,張述寬,顧林,YANFei-yan,WENRen-lai,ZHANGShu-kuan,GULin

12.多效唑對稻麥苗期根系活力和葉片IAA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性的影響趙秀芬,房增國,高祖明,ZHAOXiu-fen,FANGZeng-guo,GAOZu-ming

13.乙烯利、多效唑處理對狗牙根構層的影響張桂榮,邢永秀,楊麗濤,李楊瑞,姚瑞亮,黃宏明,ZHANGGui-rong,XINGYong-xiu,YANGLi-tao,LIYang-rui,YAORui-liang,HUANGHong-ming

14.免耕拋栽水稻若干生理特性研究秦華東,馬卓民,張國宏,肖巧珍,唐茂艷,陸福勇,QINHua-dong,MAZhuo-min,ZHANGGuo-hong,XIAOQiao-zhen,TANGMao-yan,LUFu-yong

15.雞骨草總皂甙含量的積累規律研究黃榮韶,羅永明,胡彥,玉永雄,楊海菊,韋瑩,HUANGRong-shao,LUOYong-ming,HUYan,YUYong-xiong,YANGHai-ju,WEIYing

16.殺菌劑對細交鏈孢菌的室內抑菌效果崔娜,黃思良,岑貞陸,晏衛紅,CUINa,HUANGSi-liang,CENZhen-lu,YANWei-hong

17.晚稻拋栽前免耕免用除草劑高產栽培韋目闊,陸金相,WEIMu-kuo,LUJin-xiang

18.天達-2116對幾種常用農藥在青椒上的藥殘降解效果研究于紀水,YUJi-shui

19.不同栽培方式對水稻條紋葉枯病發生消長的影響秦玉金,鞠國鋼,胡榮利,許伯平,QINYü-jin,JUGuo-gang,HURong-li,XUBo-ping

20.2005年晚稻后期稻飛虱暴發與抗藥性原因分析藍海青,LANHai-qing

21.生物有機肥在苦瓜、豆角栽培上的應用研究林志鋒,劉勛,謝博,LINZhi-feng,LIUXu,XIEBo

22.氮鉀施肥量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產量的影響黃熊娟,吳子愷,梁和,HUANGXiong-juan,WUZi-kai,LIANGHe

23.甘蔗套種西瓜施肥對比試驗黃貴琴,陳金洪,HUANGGui-qin,CHENJin-hong

24.鎂及鎂與蕓苔素內酯配合對香蕉幼苗生長的影響朱曉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熊柳梅,譚宏偉,魯劍巍,ZHUXiao-hui,ZHOULiu-qiang,XIERu-lin,HUANGMei-fu,HUANGJin-sheng,XIONGLiu-mei,TANHong-wei,LUJian-wei

25.石灰巖地區玉米增施微肥效果研究呂維莉,蒙炎成,L(U)Wei-li,MENGYan-cheng

26.苦瓜花芽不同分化期的形態學及糖含量變化研究鄧儉英,張玲玲,張曼,方鋒學,康紅衛,DENGJian-ying,ZHANGLing-ling,ZHANGMan,FANGFeng-xue,KANGHong-wei

27.沙田柚低產果園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區善漢,蔡龍德,陳貴峰,麥適秋,陳宜超,于鐘平,陳騰土,葉鴻恩,覃光秀,萬益盛,李柳洪,徐永斌,OUShan-han,CAILong-de,CHENGui-feng,MAIShi-qiu,CHENYi-chao,YUZhong-ping,CHENTen-tu,YEHong-en,QINGuang-xiu,WANYi-sheng,LILiu-hong,XUYong-bin

28.大烏圓龍眼開花特性觀察徐寧,朱建華,李江舟,黎光旺,韋麗紅,任惠,黃鳳珠,XUNing,ZHUJian-hua,LIJiang-zhou,LIGuang-wang,WEILi-hong,RENHui,HUANGFeng-zhu

29.太空蓮的特征特性及其高產栽培技術梁文育,LIANGWen-yu

30.利用松、杉木屑栽培毛木耳技術范莉莉,FANLi-li

31.預防羅漢果組培苗徒長的措施及其補救辦法何金旺,何德鋒,梁忠德,HEJin-wang,HEDe-feng,LIANGZhong-de

32.廣西野生蔬菜資源及開發利用探討文信連,文國榮,林之桂,淡貴寶,WENXin-lian,WENGuo-rong,LINZhi-gui,DANGui-bao

33.廣西豬群寄生蟲感染的初步調查陳漢忠,龐宏凌,蘇勇,蔣榮華,唐倩迪,CHENHan-zhong,PANGHong-ling,SUYong,JIANGRong-hua,TANGQian-di

34.廣西豬鏈球菌2型的分離及PCR鑒定熊毅,覃芳蕓,白昀,郭建剛,李華明,朱偉,陸立權,鄒聯斌,劉棋,XIONGYi,QINFang-yun,BAIYun,GUOJian-gang,LIHua-ming,ZHUWei,LULi-quan,ZOULian-bin,LIUQi

35.馬里努阿犬原種F1代生長發育特性觀察卓炳德,ZHUOBing-de

36.網箱高密度培育大規格草魚魚種對比試驗張秋明,何捷,馬桂玉,ZHANGQiu-ming,HEJie,MAGui-yu

37.倒刺(魚巴)對五種藥物的急性毒性試驗江林源,陳福艷,梁萬文,楊學明,黃光華,JIANGLin-yuan,CHENFu-yan,LIANGWan-wen,YANGXue-ming,HUANGGuang-hua

38.鐘山縣牛品種改良工作的調查虞樂,廖勝保,YULe,LIAOSheng-bao

39.走出當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兩大誤區林濤,梁賢,LINTao,LIANGXian

40.廣西耕地保有量與糧食安全分析李月蘭,LIYue-lan

1.非洲菊不同發育時期的花托誘導愈傷組織的研究陳海霞,李茂娟,CHENHai-xia,LIMao-juan

2.紅江橙與檸檬愈傷組織誘導的研究張秀枝,ZHANGXiu-zhi

3.不同環境中土壤微生物總DNA的提取與純化吳紅萍,鄭服叢,WUHong-ping,ZHENGFu-cong

4.幾種DNA分子標記在種子純度鑒定上的應用進展梁勇,李煥秀,何艷,LIANGYong,LIHuan-xiu,HEYan

5.植物CBF轉錄因子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林茂,閆海霞,眭順照,李名揚,LINMao,YANHai-xia,SUIShun-Zhao,LIMing-Yang

6.果蔗拔地拉種性恢復試驗研究戴友銘,李松,余坤興,莫磊興,劉麗敏,劉紅堅,譚芳,DAIYou-ming,LISong,YUKun-xing,MOLei-xing,LIULi-min,LIUHong-jian,TANFang

7.不同耕作方式對冬種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鄺偉生,張雪,劉玉佩,王勇,梁和,KUANGWei-sheng,ZHANGXue,LIUYu-pei,WANGYong,LIANGHe

8.轉Bt基因棉花秸稈對土壤多酚氧化酶、纖維素酶活性和毒素的影響劉蘇蘭,劉芳,易潤華,LIUSu-lan,LIUFang,YIRun-hua

9.幾種藥劑防治煙草花葉病毒病田間試驗秦碧霞,蔡健和,周興華,黃福新,韋學平,陳永惠,QINBi-xia,CAIJian-he,ZHOUXing-hua,HUANGFu-xin,WEIXue-ping,CHENYong-hui

10.不同引誘劑對果實蠅誘殺效果對比試驗歐善生,謝彥潔,覃連紅,梁萍,黃艷花,OUShan-sheng,XIEYan-jie,QINLian-hong,LIANGPing,HUANGYan-hua

11.內生枯草芽孢桿菌B215對香蕉彎孢霉葉斑病抑制作用初探殷曉敏,陳弟,鄭服叢,YINXiao-min,CHENDi,ZHENGFu-cong

12.海南省入侵植物假臭草種子萌芽分析及其防治對策闞麗艷,謝貴水,安鋒,肖愛選,陳炫,KANLi-yan,XIEGui-shui,ANFeng,XIAOAi-xuan,CHENXuan

13.植物病毒基因介導的抗性研究進展程亮,梁家作,陳振東,宋煥忠,CHENGLiang,LIANGJia-zuo,CHENZhen-dong,SONGHuan-zhong

14.石灰對鉛的遷移轉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響蘇天明,李楊瑞,江澤普,韋廣潑,蒙炎成,SUTian-ming,LIYang-rui,JIANGZe-pu,WEIGuang-po,MENGYan-cheng

15.磷酸二銨在水稻和甘蔗上的應用效應陳家章,梁正友,覃德儒,吉長平,潘傳勇,沈寧,CHENJia-zhang,LIANGZheng-you,QINDe-ru,JIChang-ping,PANChuan-yong,SHENNing

16.改性尿素對土壤N2O排放的影響荊瑞勇,王麗艷,徐慧,陳冠雄,張穎,JINGRui-yong,WANGLi-yan,XUHui,CHENGuan-xiong,ZHANGYing

17.貴州省清鎮市、德江縣耕作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分析段培,魏成熙,劉世兵,DUANPei,WEICheng-xi,LIUShi-bing

18.廣西甘蔗專用肥研制及肥效驗證研究陳引芝,游建華,樊保寧,CHENYin-zhi,YOUJian-hua,FANBao-ning

19.稀土不同配方施肥對八角果實產量及品質的影響鄧紹林,黃承標,農必昌,曹繼釗,韋繼光,黃克非,DENGShao-lin,HUANGCheng-biao,NONGBi-chang,CAOJi-zhao,WEIJi-guang,HUANGKe-fei

20.不同羅漢果苗生長及結果特性初探秦芳,薛進軍,QINFang,XUEJin-jun

21.1-MCP對田陽香芒采后生理指標和貯藏品質的影響何全光,任惠,蘇偉強,朱建華,黃宏明,HEQuan-guang,RENHui,SUWei-qiang,ZHUJian-hua,HUANGHong-ming

22.桂夏橙集約化優質高效栽培研究總結蔣云燕,張錦松,韋耀強,JIANGYun-yan,ZHANGJin-song,WEIYao-qiang

23.不同滲透壓及山梨醇濃度對豬體外受精卵早期發育的影響蘭宗寶,王修文,何若鋼,盧晟盛,張玲,房慧伶,藍海恩,黃敏瑞,盧克煥,LANZong-bao,WANGXiu-wen,HERuo-gang,LUSheng-sheng,ZHANGLing,FANGHui-ling,LANHai-en,HUANGMin-rui,LUKe-huan

24.廣西豬流感血清學調查梁家幸,李斌,黃安國,梁保忠,姚瑞英,白安斌,盧樹蓮,蔣玉雯,趙武,LIANGJia-xing,LIBin,HUANGAn-guo,LIANGBao-zhong,YAORui-ying,BAIAn-bin,LUShu-lian,JIANGYu-wen,ZHAOWu

25.赤眼鱒仔魚攝食生態學研究曾桂中,林崗,ZENGGui-zhong,LIN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