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14 18:09: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詠物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詠物詩 寄托情感 比較閱讀

所謂“詠物詩”,是指那種以客觀的“物”為描寫對象,或細致地刻劃它的色彩與形態,或借以抒懷興感的詩作。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并非只是客觀物象的再現,而是詩人從大干世界中找到的安頓情感的對象,是詩人情感的寄托物、象征物、承載物,是受到詩人情感浸染孕育的具體而又完整的藝術物性形象,它不但可以給人自然美的藝術享受,而且可以使人得到深刻的認識和啟迪。

詩人詠物,常常希望能借物表達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或者表明自己對某些事物的看法,這便是寄托。因此,詠物詩的最大特點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托詩人的感情。那么如何準確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呢?

“有比較才有鑒別”。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彼^比較,就是要找出事物的差異。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的,沒有相同的兩個新個體,但事物又是有一定聯系,按照其固有的規律向前發展的。所以,比較不光是找出差異,更重要的是在差異和聯系中摸索出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比較法來更加準確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所詠之“物”雖各異,而所寄之情亦同一。在自然界中,作為審美對象的萬事萬物各有其物態物性,作為審美主體的人,感情因素亦千差萬別。但審美主體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寄托于不同物象的時候,其所寄之情亦可能趨同。比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陸游的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澳┚湎胍姳M節”,把梅花的高潔推進一層。這里的“香”既指梅花不朽的品格魅力,又可指光明正大之氣,贊頌了梅花無論處在何種環境中,都要保持高尚節操的可貴品質。正像作者在另一首《寒梅》中所說的那樣,“雪虐風饕亦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王安石筆下的北陂杏花同樣耐人玩味?!皷|風吹作雪”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風吹杏樹,落英繽紛,似漫天飛雪,而隨波逐流的凄美景象。即便是春風輕拂,嬌媚的花兒也不堪吹折,它凋謝了,零落了,這本是讓人黯然神傷的。但詩人卻偏說它勝過南陌杏花,矜持與自足之意溢于言表。如果說這南陌杏花是邀功請賞、黨同伐異的得勢權臣的影射,則北陂杏花是詩人剛強耿介、孤芳自賞的自我人格的象征。一“縱”,一“絕”,呼應緊密,激濁揚清,擲地有聲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場與人生操守。

這兩首詩中,不管是陸游的梅,還是王安石的杏花,不管是“碾作塵”,還是“吹作雪”,都表現了“香如故”的堅貞不屈、死而不悔。陸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這一詞一詩中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所詠之“物”雖為一,而所寄之情各有別。有寄托的詠物詩往往是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投射到具體的物象中去,是物我之間的契合統一,蘊涵著詩人的審美取向。盡管所詠對象是同一“物”,但作為審美主體的人的審美取向卻可能千差萬別。

篇2

【關鍵詞】詩歌;疊詞英譯;三美;得失

1.引言

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最純粹最唯美的一種文學體裁,其結構緊湊,語言凝練,用字含蓄委婉,讀來瑯瑯上口,并且表達詩人的思想和情趣,創造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享受,即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統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疊詞的使用是一種十分常見的修辭手法。然而由于中西語言和文化差異,要在譯文中把詩歌的三美完完全全表現出來,對于譯者來說是件難事,而要再現出疊詞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則更是難上加難。

2.漢語疊詞

漢語疊詞(或稱迭字、疊字、重疊詞、疊音詞),就是用重疊語素或音節來構成的詞,其中一部分屬于象聲詞(Onomatopoeia)。作為一種修辭手段,疊詞指的是相同的音節在話語中的連續運用。(王希杰,《修辭學導論》)。作為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方式,疊字若用得自然貼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疊字這種修辭方式正是“借聲音的繁復增進語感的繁復……借聲音的和諧彰顯語調的和諧?!?(陳道望,《修辭學發凡》)。

疊詞的特點是構詞新巧有序、節奏輕快優美、讀之瑯瑯上口。因此使用疊字不僅關涉到形美問題,也是漢語音美的表現,即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旋律美,音調和諧。同時疊詞所構成的意義豐富著詩人主體投射的情感意向,因此疊詞是聲、形、意多內度的聚合體。當作者把疊字訴之于筆下之時,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同時也帶來了聽覺上的美感。古典詩歌尤其注重創造美的意境。疊字不僅為讀者營造了值得品味的客觀物象,也常常會融入詩作者的情感,從而有助于營造詩歌的意境美??傊瑵h語疊詞數量眾多,以其繪聲繪色、朗朗上口的特點廣泛運用在古典詩歌當中,充分演繹詩歌的形象性、音樂性和抒情性。

3.“三美”論

作為具有深厚文學底蘊和翻譯經驗的專家,許先生始終致力于把古詩詞這一中華名族的文化瑰寶推向世界,他的學術成就在翻譯界和文學評論界都引起了高度重視。他在其譯著《漢英對照唐詩三百首》一書序言中說:“我把中國派的文學翻譯理論總結成十個字‘美化之藝術,創優似競賽’?!辈⑦M一步解釋道:“所謂‘美’,指意美,音美,形美?!彼娜涝瓌t是把魯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所說的對寫文章要“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應用到文學翻譯上。他指出“三美論”(意美、音美、形美)是譯詩的本體論。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說翻譯是美的創造,所以神似勝于形似,要在傳達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齊備。(許淵沖,《翻譯的藝術》)林語堂先生在《論翻譯》中提出了翻譯的三條標準:“第一是忠實標準, 第二是通順標準, 第三是美的標準?!睂τ诜g“美的標準”,林氏認為: “翻譯于用之外, 還有美一方面須兼顧的, 理想的翻譯家應當將其工作當做一種藝術。以愛藝術之心愛它, 以對藝術謹慎不茍之心對它, 使翻譯成為美術之一種”。而翻譯文學作品, 更“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問題”,所謂文字之美在他看來應包括“聲音之美, 意義之美, 傳神之美,文氣文體形式之美”這種種文字之美實際上與許淵沖所倡導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內涵相同。從意義上講,就是指譯詩也應有意象以及由意象組合而成的順理成章的意境。中國詩詞非常講究“言不盡意”的“弦外之音”,重含蓄,字少意多。漢語詩詞英譯時要特別注意傳達原詩的這種意象美。從音韻上講,就是譯詩也應具有英詩的節奏美和押韻美。英譯時,可考慮用頭韻或尾韻譯之, 使富于韻律美的原詩,在譯詩中也能保存其歌詠性和音樂性;從形式上講,是與原文句式特點,層次結構的對應。譯文不僅要在形式和意義上忠實于原文,更要讓讀者有美的享受,達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統一。

4. 紅樓夢詩歌疊詞英譯

《紅樓夢》的兩種英譯本(楊憲益與戴乃迭夫婦的譯本The Dream of Red Mansion及大衛?霍克斯的譯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詩歌翻譯采用了兩種不同的策略。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歸化策略,他在翻譯帶有漢文化特色的詩歌時,大都采用歸化法,用英語文化里的詩語意象替代漢語文化里特有的詩語意象。他以英文化為歸依,從譯入語文化的視角出發來解讀和翻譯源語,因此,歸化策略貫穿于他譯文的始終。而楊憲益、戴乃迭則主要采用的是異化策略。他們的譯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源語中的異質成分,異化譯法貫穿于他們譯文的始終。

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歸化策略,在對詩歌疊詞的英譯上采用了一些補償手段。如運用英語頭韻、押韻等來譯、用復數形式翻譯、借助“every”、“all”、“each”等詞語翻譯或將漢語疊詞譯成英語的“-ing”形式等?;糇g遵循西方語言的習慣,力求譯文流暢、自然、地道,但有時為追求形美和音美,犧牲了意美。楊憲益、戴乃迭主要運用異化策略,為了讓外國讀者更好的了解中國文化,因此在翻譯疊詞時將意美放在首位。在三美不能兼顧的情況下,則采用變通手法如轉化詞性、句式結構,或放棄疊詞的形式譯其意義等。本文以兩個譯本中部分寫景詩與詠物詩的疊詞英譯為例,分析二譯者對疊詞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再現的得與失。

4.1對仗句中的疊詞英譯

在《紅樓夢》寫景詩與詠物詩中,疊詞多運用于對仗句。對仗句中的疊詞成雙成對,節奏鏗鏘,瑯瑯上口,言簡意賅,使上下兩句接齊,而且無論是狀物還是抒情,均達到摹形、傳神的境地,形象栩栩如生,再現了詩歌的意美、音美、形美。但英譯對仗句中的疊詞時很難求得上下句均衡,不免會在一個或兩個方面的美感上缺損,甚至三美都損失。本節按三美的再現程度,將《紅樓夢》部分寫景詩與詠物詩中使用了疊詞的對仗句分成五類,進行評析。

4.1.1意美、音美、形美俱現

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有鳳來儀》,《紅樓夢》第十七回)

Each graceful wand lets fall a dewy tear;

Each glossy leaf breathes coolness on the air.(霍譯)

“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此處是AA型疊音量詞,霍譯采用了“each”+名詞的形式表達出增義的效果,較為貼切,在三美的再現上甚為出彩?!癊ach graceful wand”和“Each glossy leaf”結構對仗,表現了形式美;“graceful”和 “glossy”壓頭韻/g/, 正好與“竿竿”、“個個”開頭輔音/g/一致,不僅音似,而且表現了強烈的節奏感和優美的和諧感,達到了音美的效果。在遣詞上,“graceful”形容“wand”,表現了竹竿雅致整齊,錯落有致的情狀;而“glossy”描繪出樹葉的繁茂與光澤,自然就表現出樹葉天然之“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因而有很強的畫面美?;糇g在這一譯文上達到“三美”的統一。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食螃蟹詠?二》,《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

The white flesh is tasty, the pink flesh as well-

Both the white in the claws and the pink in the shell. (霍譯)

Its pincers packed with meat like tender jade,

Its shell bulging with red, tasty fat. (楊譯)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边@句是大贊蟹螯內鮮嫩的白肉如“嫩玉”,蟹殼內鼓脹的橙紅色的蟹黃如“紅脂”。霍譯表面上看省去了疊詞的翻譯,但細讀后發現其譯文的精妙之處。前半句中出現“the white flesh”和“the pink flesh”;后半句再次重復“The white”和“the pink”。譯文將原本連續的疊字在譯文中拆分了,這種譯法可謂獨特,不僅使句與句對仗,而且句子內部也對仗;重復兩對形容詞“The white”和“the pink”使“雙雙滿”和“塊塊香”得以進一步突顯?;糇g還以“well”和“shell”押尾韻/el/,與滿和香押/ang/音呼應,體現了原句音韻的風采。

楊譯用動詞加介詞結構“packed with”與“bulging with”對疊詞的翻譯進行了補償,從側面表現“雙雙滿”和“塊塊香”。楊譯舍形取意,沒有譯出疊字,雖然形式上丟失了美感,意猶在--大螯中封滿嫩玉似的白肉,飽凸的蟹殼內塊塊蟹黃撲鼻之香仍表現的栩栩如生。在語音修辭上,“jade”和“red”尾音相近,而“jade”、“red”、“fat”三個單音節詞聲調一致,都是降調,一定程度上使句子讀來流暢順口,具有節奏感,再現了音美。

因此,這一對疊詞的翻譯上,兩者平分秋色,各自都為不俗譯筆,基本上做到了疊詞所具有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統一。

4.1.2形美、音美再現,意美損失

盈盈燭淚因誰泣,默默花愁為我嗔。(《春夜即事》,《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Why does the candle shed its waxen tear?

Why on each flower do angry drops appear?(霍譯)

在這兩句中,兩組疊詞“盈盈”,“默默”都在句首,對仗工整?;糇g句首都以“why”開頭,即重疊達到兩句頭尾重疊,這種手段使得形式結構工整,且上下兩句都是問句,再現了原文的形美。在疊詞的翻譯上,霍譯還采用了語音修辭的補償手段?!皌ear”和“appear”以/ir/壓尾韻,通過這種方式與原詞在音韻美上達到了對等的效果,而且在視覺上也進一步加強了形美。但不足的是為了追求形美和音美,原文的意美沒有得到再現?!坝斌w現的淚之綿延,淚之多的細膩美在譯文中缺失了;而“默默”所傳達的無聲意境以及人物的幽寂也全然消失。

4.1.3音美、意美再現,形美缺失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訪菊》,《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Waxed sandals patter, come gaily from far away,

In soaring spirits he chants endless poems. (楊譯)

楊譯不僅用“gaily”表現“情得得”所蘊含的快活感,而且“patter”一詞用的甚是精妙?!皃atter”是啪嗒啪嗒地響,表現了詩人按捺不住的訪菊的急切心理,另外這一擬聲詞跌宕頓挫,彌補了原句疊詞的音樂美;“soaring”是程度形容詞,實際上將疊詞變異為英語暗喻手法,無形中拓展了原疊詞的想象空間,從高度突出一種飛騰昂揚的悠悠興致。與此修辭搭配的名詞“spirits”,體現出人物的欣喜之情深入到精神層面,令譯文錦上添花,惟妙惟肖?!皊oaring spirits”以/s/押頭韻,再現了原文疊字所創造的音韻美。但在形式上,譯句表現力與原句疊音字的形美與不可同日而語。

4.1.4音美尚存,形美、意美損失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南柯子》,《紅樓夢》第七十回)

Once in the air you start

The creatures of the wind,the breezes’sport. (霍譯)

In vain the willow trails long slender branches

Hanging strands of silk are they. (楊譯)

原句是典型的對偶句,意美,音美,形美皆具?!翱諕臁睂Α巴酱埂?,“纖纖縷”對“絡絡絲”,各組意義相近,詞性相同,對仗工整?!袄w纖縷”、“絡絡絲”喻柳條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系住柳絮,因而有“空掛”、“徒垂”。

從形式結構上看,霍譯將兩句合為了一句,將相對的兩個詞合為了一個詞,顯然失去了原詩的對仗美;在音韻上,內韻“creatures”和“breezes”壓/i:/的韻,“start”與“sport”既押頭韻,又押尾韻,產生了一定的音樂美,但由于上下兩個句子字數不等,整體讀來仍欠節奏感,音樂性不強。在這一點上,霍譯的形式影響了音美。再從意象上看,霍譯用“creatures ”代柳條,不能展現出原文中如縷如絲的細長柳葉,因此由于霍譯在意象上的把握偏失,原文體現的意美自然就失去了。

楊譯上下兩句字數也不完全對等,但和霍譯相比,更加平衡,在形式上比較接近原文。在疊詞的翻譯上,“纖纖縷”譯為“long slender branches”,兩個形容詞很好的表現柳條的細長柔美;“絡絡絲”譯為“strands of silk”表現出絲絲縷縷的柳條如絲綢般柔順,視覺美感躍然紙上。在音韻上,楊譯抑揚明顯,讀來順口,較有節調,另外“slender”、“strands”、“silk”以/s/音押頭韻,從而與原詞在音韻美上達到了對等的效果。

4.1.5三美俱損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菊夢》,《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Following the wild goose, into sleep I slid;

From which now, startled by the cricket’s cry,

Midst cold and fog and dying leaves I wake,

With no one by to tell of my heart’s ache . (霍譯)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边@兩句對偶明顯,“依依”暗合了人物睡去時夢中依戀之情,“故故”表現的是蟋蟀鳴叫時斷時續,頻率之繁?!耙酪馈焙汀肮使省倍际菃卧?,讀來節奏也較分明?;糇g沒有用對應詞直譯出“依依”,只用了一個動名詞“Following”不足以表現依依不舍之情?!肮使省笔菚r時刻刻之意,霍譯采用的是介詞結構“From which now”表明蟋蟀叫聲不止,但結構甚是復雜。雖然“Following”與“From”以相同的輔音/f/押頭韻,但句子整個讀來不順口,也無節奏感,在形式上也不對稱。另外,這里也沒有表現出來原句中詩人苦惱于蟋蟀鳴叫的躁動情緒。因此,霍譯對音美、意美、形美的傳達顯然與原文有差距。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憶菊》,《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The wild geese from the North are now returning;

The dhobi’s thump at evening fills my ears. (霍譯)

My heart follows the wild geese back to the distant south,

Sitting lonely at dusk I hear pounding of washing blocks. (楊譯)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澳钅睢薄傲攘取眱蓚€疊詞都是起強調作用?!澳钅睢北憩F詩人面對著南歸無去的飛雁,不禁懷念的情感;“寥寥”則體現人物直聽搗衣聲呆坐到深夜,寂寞無聊之感。兩組疊詞對仗工整,在音韻上也頗有節調?;糇g省去了疊詞的翻譯,沒有再現其語意美、對仗美和音樂美。

楊譯沒有對等地譯出疊詞,而是采用變通手法,分別借助動詞“follows”和副詞“lonely”表現“念念”和“寥寥”,音韻和結構上都沒有體現原文的審美效果,但在意境上呼應了疊詞的內涵?!澳钅睢痹佻F了綿綿無盡的思念;“寥寥”表現了百般無聊之極。但楊譯也只是做到意似,疊詞的意境美與韻味感沒有完全對等。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詠月詩(二)》,《紅樓夢》第四十八回)

Blanched ghostly white, plum-blossoms spread their scent,

And dew on willow-slips begins to dry. (霍譯)

這一句對仗工整,兩組疊詞“淡淡”對“絲絲”,有一種清新雅致之美。詩句讀來輕緩悅耳,有一種余音繞梁的音韻美?!暗北憩F了月下梅花清淡素雅;“絲絲”則描繪出條條柳枝如絲帶般的飄逸之美??傊娋湔Z言頗具情韻,具有意境美。霍譯用一個副詞修飾形容詞“ghostly white”表現“淡淡”,一方面仿佛梅花被月色漂白,由于月的淡淡之光而顯淺淡,同時又能使人聯想到忽明忽暗的月光下梅花隱隱約約的身影,寫得很有意境美。而對數量詞“絲絲”沒有用對等的英語量詞譯出,只是通過名詞復數“willow-slips”側面表現“絲絲”,其意境美程度顯然較原文降低了。在音韻和形式上,譯句也沒有再現原文蘊含的獨特之美。

4.2非對仗句中的疊詞英譯

在《紅樓夢》寫景詩與詠物詩中,疊詞主要應用在對仗句中,但在少量的非對仗句中也有體現。非對仗句中疊詞出現在上句或者下句,可以是一對疊詞,也可以是連續使用兩對疊詞或重復一對疊詞。非對仗句中的疊詞同樣使詩歌音調和諧,平仄協調,節奏鮮明。也起到開拓意境,表情達意的作用。特別是兩對疊詞連續出現或重復使用,使原來平淡的句子情趣橫生,再現詩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本節按三美的再現程度,將《紅樓夢》部分寫景詩與詠物詩中使用了疊詞的非對仗句分成兩類,進行評析。

4.2.1意美、音美、形美俱現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秋窗風雨夕》,《紅樓夢》第四十五回)

All night the pelting rain and soughing wind

Accompany her tears for one now gone. (楊譯)

楊譯用了兩組擬聲詞“pelting”和“soughing”分別對應“脈脈”和“颼颼”?!皃elting”不僅表現雨連綿不斷的降落,還突出了雨的急降,猛落,寫出人物綿綿無盡的痛楚,且痛楚之深廣和巨大?!帮`颼”也是象聲詞,既形容風迅速通過,又有一種蕭颯衰敗之貌。“soughing”是颯颯響動的聲音,表現了風來的不僅疾速,也吹動樹木枝葉一齊發出聲音,加重了肅殺、凄苦的氣氛??傊皃elting”和“soughing”描繪出一整夜霏雨連綿,風聲尖利,猶如青燈前伴著離人一起哭泣的畫面;同時“pelting”和“soughing”押韻/ing/,加上擬聲詞本身獨具的節奏性,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原文的音韻美。另外“pelting”和“soughing”都是現在分詞,詞性相對,在句中都做形容詞分別與名詞搭配,極具有形態美。楊譯在這組疊詞的翻譯上,達到了三美的統一。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詠月詩(一)》《紅樓夢》第四十八回)

The moon hangs in mid-sky, cold is the night;

Round its reflection, limpid white its light. (楊譯)

楊譯是意譯,用將“皎皎”譯為“limpid white”,表現了月色的柔和皎潔;而對“影團團”的翻譯是采用形容詞加名詞結構“round reflection”,只不過為了語音修辭的需要,楊譯運用了倒裝結構,譯為“round its reflection”?!皉ound”突出了月亮的形狀,且“reflection” 有反射、映像之意,突出了月光之亮,月色之濃;“round its reflection”表現出靜謐廣袤的夜空托著一個巨大的玉盤的意象,具有意境美。在兩句意譯句中,楊譯用三個單詞“night”、“white”、“light”以/ait/音押腹韻和尾韻,加強了音韻美。在形式上,楊譯雖沒有完全對等,當總體上對稱。

蜂圍蝶陣亂紛紛。(《柳絮詞?臨江仙》,《紅樓夢》第七十回)

Like fluttering moths or silent white bees swarming.(霍譯)

“蜂圍蝶陣亂紛紛”描繪了柳絮有時象蜜蜂擁聚成團,有時象蝴蝶排列成陣,它們紛紛擾擾,充滿了活力,洋溢著歡欣的畫面。對疊詞的翻譯,霍譯采用了現在分詞形式?;糇g以以“fluttering”表現了柳絮像蝴蝶般翩翩飛舞;“swarming”突出柳絮密集,像成群飛舞的蜜蜂,兩個詞都很好地突出“亂”這一特點,再現了原文的意美。霍譯連用兩個分詞“fluttering”、“swarming”,以/ing/押韻,再現了原句疊詞的音韻美。另外,在形式上,霍譯做的也較好,兩個分詞的位置分別放在首位,更顯和諧統一?;糇g對這一句疊詞營造的意美,音美,形美傳達的頗為出彩。

4.2.2意美尚存,音美、形美損失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對菊》,《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Transplanted treasures, dear to me as gold-

Both the pale clumps and those of darker hue! (霍譯)

“一叢淺淡一叢深”畫面感很強,表現的是從遠處的花圃移來的貴重過黃金,一叢顏色淺淡,一叢顯得濃郁。而且原句讀來節奏分明,順口悅耳,具有音美。在這一句中疊詞屬于ABAB型,但并不相連?;糇g將兩個“一叢”都是以復數形式“clumps”表現的,第二個一叢雖然用的是代詞“those”,但實際上也可理解為“clumps”。在畫面感上,“clumps”表現了色調深淺起伏的叢之多之密,視覺效果很強,給讀者呈現了畫面美感,進而傳達出意美,但整個譯句讀來頗不順口,失去了原句的音樂美?;糇g用“those”代替“clumps”,發揮了英文中用代詞避免重復的作用,但這樣就不能傳達出原文的形美。

5. 結語

詩歌疊詞的翻譯本身就是一件高難度的事情,并且疊詞往往鑲嵌在對仗的詩句中,更增添了翻譯的難度。作為一種修辭手法,疊詞能清晰明了地表達豐富的內容,伴著音律和節奏,帶給人無盡的想象。然而由于文化差異的限制和語言音、形、義美學生成機制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在詩歌疊詞的翻譯過程中要把其美感完整無缺地在英譯本中展現出來是不可能的。

譯者在對疊詞的三美再現上必然有得有失,除少量譯詩能從整體上把握原詩的精神和意境氣氛,巧妙地再現原詩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多數譯文均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或損失。

總而言之,疊詞形式在增強詩歌的音美、形美、意美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疊詞形式工整,營造語言美感,英譯時應盡力予以保留。即使損失再所難免,譯者也應該有意識地采用各種的翻譯策略,變通轉換,不拘一格,或通過用字遣詞,或通過音韻節奏、或用視覺效果等手法,以期再現原文的審美效果。在傳達原詩意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詩音美;還要在傳達原詩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詩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兼備。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2]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Classics,1981

[3]Yang Hsien-yi&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4]陳道望.修辭學發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一、用眼看樂譜

“看”要看清看懂樂譜上的各種符號(包括譜號、調號、拍號、各種音符、休止符、裝飾音及力度、速度標記、表情術語等)。要能視譜即唱,眼睛應先行一步,即“口未張開”或“調未唱到”,而“目已十行”(已看到了后面許多樂譜),這樣才能流暢地唱出曲調。

二、用口唱音調

根據眼睛所看到的各種記號,用口將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快慢盡量準確地唱出來,即把樂譜上的種符號用生動具體的聲音表現出來。要唱得準,除了要看得準外,還須“內心聽覺”準確,即憑內心的想象“聽”到樂譜記錄的音響效果。如果“想象”不準確則唱也不準確。另外發聲器官的自控能力和正確的發音方法也是唱準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三、用耳聽聲音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人感知聲音的器官是“耳”。要檢驗唱得是否正確必須用耳來監聽,發現錯誤及時糾正調整。要做到準確地監聽,必須培養“音樂的耳朵”。馬克思說過:“對于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币虼艘暢毩晻r還應與練耳教學內容(如聽辨、聽記單音、音程、和弦以及旋律、節奏等)緊密結合?!耙魳返亩洹辈皇巧鷣砭陀械?,要通過有意識的、科學的、系統的訓練來獲得。

四、用手擊(揮)拍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樂音是在時間的流動中呈現和消失的。節奏節拍體現了樂音在進行中的長短關系和強弱規律?!芭摹笔呛饬繕芬魰r間長短的一種節拍單位,在視唱中邊唱邊用手擊(揮)拍就能穩定速度,把握好節奏節拍。擊拍時揮動的幅度要相等,不能忽快忽慢,要一拍擊一次,不能把一個四拍的音只擊一次,也不能把等于一拍的三個音擊成三次,否則便失去了擊拍的意義。

五、用腦指揮

篇4

這些糧票經不住歲月的沖刷,已經發黃褶皺了。它們都是伍市斤的糧票,左側是一段宏偉的大橋,橋的上方還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全國通用糧票”兩行小字。糧票的右側是三個大字“伍市斤”,字下面標明了它的“生日”:1966年,呦,可都是我的伯伯呢!

這時,一張糧票飛出相冊,抖一抖薄薄的身子,直了直弓著的腰,奇跡般地站了起來,沖我打了個招呼:“嗨,你好?。 ?/p>

我驚訝地張開了嘴,問:“你……你是……”

它清了清嗓子,開始了它的講述:“我是一張糧票,算起來已經有40多歲了。在我出生的那個年代,我可是搶手貨,人人都想得到我。那個時候,我們被放在糧店里,人們憑著糧本來領取我們,然后再用我們來換取糧食吃?!?/p>

“啊?”我的驚訝并無減少,反倒增了些疑問,“那么麻煩啊,為什么不用錢直接買呢?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多方便!”

“哈哈哈……”

糧票“伯伯”大笑起來,好像在嘲笑我的無知,它朝我擺了擺手,說:“你以為那時候像現在這么好?。恳郧拔镔|太缺乏,我們國家每年生產的糧食數量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為了讓大家都有糧食吃,我們國家就使用了配給制,你知道什么叫配給制嗎?”

我惘然地搖了搖頭。

“配給制就是每人每月可以買到的糧食數量是有限額的,每戶人家每月只能用糧本買一定限額的糧食或糧票。”

“如果不夠吃怎么辦?”我忍不住問。

“不夠吃也沒辦法。飯量小的還好些,飯量大的就只能吃個七成飽,那時候糧食不夠吃很正常。我就是糧食,所以,那時候的我們是很寶貴的,知道嗎?”

聽著糧票伯伯的話,我好像又回到了那個年代,人們拿著糧本,走進糧店,買來生存必不可少的糧食,或者領取屈指可數的幾張糧票?!澳菚r候不光有糧票,什么都用票,布票、肉票、油票都是必不可少的‘寶貝’!可是……”剛才還神采奕奕的糧票伯伯,眼神突然黯淡了下來“現在,我們都變成了廢物!”

“不,糧票伯伯,您錯了!您的用處可大了!”

“您的光榮下崗,不是正好說明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一步一步地強盛起來嗎?正是因為您的存在,才讓我們這些未經歷那個時代的人,感受到祖國昂首闊步向前發展的氣息。您記錄了祖國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您就是活的歷史?!?/p>

“真的嗎,我還有用?太好了!那我就好好地活著,把我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了解祖國的變化?!?/p>

篇5

――題記

電影中,柯騰對沈佳宜說:“你信不信,十年后我連log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一樣能生活得很好?!鄙蚣岩苏J真地想了想,說:“是啊,可是人生有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徒勞無功啊?!?/p>

徒勞無功?

一件事過后,當真留不下絲毫它曾經發生過的痕跡嗎?

也許是吧。

十年后,用人單位只會知道你畢業于什么大學,而無人會深究你今天中午吃了雞腿還是排骨;十年后,你的同事只會知道你籃球打得好不好,而不會在乎你也曾為了一千米而拼命練習;十年后,老板只會看你的業績表,而不會在乎你高中時期拿了多少第一,或多少倒數第一……

呵呵,如此悉數,似乎這十六年來,我每天都是做著徒勞無功的事了。難道我就這樣虛度了光陰?懷著一絲不甘、一絲期盼,我試圖去探尋這些無用的事存在的意義。

哪怕只是強加給它一個可以讓我心安理得的意義。

也許,現在的學習并不是去掌握將來掙錢的技能,而是去掌握如何學習,去掌控將來的種種新生事物,而不是嚇得手足無措;也許現在買的一張五月天的專輯,并不是為了跟風,而是多年以后再聆聽會讓我記起在這季節交替之時,曾有這樣一支樂隊帶給我這樣一種感動;也許現在去喜歡一個人并不是將來就要在一起,只是去明白所謂愛情該是怎樣一種情愫,怎樣一種責任,去明白為了不困擾彼此而怎樣將這種情感深埋于心;也許……

也許正是這種在旁人甚至我們自己眼中無用的事,堆砌成了我們的青春;也許正是那一次次微不足道的成功,教會了我們如何低調,如何坦然面對自己的成就;也許正是那一次次并不影響人生軌跡的失敗,教會了我們又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該選哪條路,而不是又一次撞得頭破血流。

也許正是這一件件無用的事,使我們得以從稚嫩邁向成熟;也許正是這一件件無用的事,使我們變成更強的自己;也許正是這一件件無用的事,使我們想做一件事來使世界略微有所不同時,我們不會那樣慌張。

當然,這些“也許”,我都沒法證明。我也無法咬定這就是那些“無用的事”存在的意義。甚至如果你仍以為它們“無用”,我也無能為力。

我只能說,如果可以,我愿意我的青春被這些無用的事湮沒。

我只能說,因為做了這些“無用的事”,我才能夠證明:沖動之后,后悔之前,我還這樣用力地活過。

有用無用

篇6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抗菌藥物;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7-0054-01

2004年8月由國家衛生部等單位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規定診斷為細菌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耐藥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今年3月25日《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公布實施。順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需要,微生物實驗室的工作必須加強。

選擇微生物檢驗項目、標本采集和運送方法直接影響標本的檢驗質量。對病原的檢出是確診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據。標本采集與處理不符合要求,則細菌培養的結果毫無意義,甚至使檢驗結果誤導臨床,延誤對患者的正確治療,會造成嚴重后果。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對標本采集的規范化。對不同的標本進行微生物培養及采集、運送應嚴格按照醫政司頒布的操作規范進行。

目前從標本采集到給臨床以明確的病原學診斷和抗生素敏感試驗結果費時較長,需要2~3d甚至更長,此時病人的病情已發生了變化,檢驗報告對于治療而言失去了一定的價值。為讓臨床醫師及時了解病原學檢驗情況,要建立微生物檢驗分級報告制度即先報告涂片染色結果,再依次報告培養、鑒定和藥敏結果以及耐藥菌的初篩、確認結果[1]。臨床標本直接涂片檢查對快速診斷或提示某些感染有實用價值,要作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檢驗常規步驟開展。病原菌的培養檢出,對于感染的確診,抗菌藥物的選用和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結合臨床考慮有特殊病原的可能時(如厭氧菌、結核桿菌、真菌等),應采用特殊培養基提高陽性率。血培養時如病人已接受抗菌藥物治療,培養基內需加入抗生素吸附裝置。痰標本接種3種培養基,即血、巧克力、麥康凱瓊脂培養基。腹瀉病人腸道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腹瀉病綱要和我國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有關操作規程進行。日常工作需設計合適的質控頻率進行質控。質控菌株與常規標本一起進行,不能為質控菌株設計單獨操作程序,不能專人專做。質控標準菌株的特性發生改變時要及時更換,在做生化和免疫試驗時一定要設立陰、陽性對照。參加室間質控評比,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及時更新程序性文件,完善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采用先進技術,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和鑒定工作。近年來,病原菌的檢測已向標準化、微量化和快速簡便方面發展,隨著現代分析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氣相色譜、單克隆抗體、核酸雜交、PCR擴增等技術,已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檢測和鑒定。

篇7

2、買辦公桌擺件、創意筆筒、杯子都是老師平時用得到的禮物,很實用也很有紀念意義。

3、買一些像是絲巾、錢包等禮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4、像是筆記本、鋼筆、相冊也是很合適。

5、還可以根據老師的愛好去選擇禮物,投其所好總是不會錯的。

篇8

【關鍵詞】 鉀肥 品種 施用

1.鉀肥的作用

鉀是植物體內非?;顫姷脑?主要分布在代謝最活躍的器官和組織中,是多種酶的活化劑。主要作用有:促進光合作用、有利于蛋白質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謝、共生固氮等,從而提高氮肥的肥效, 加速合成產物流動、積累,提高產量?;罨喾N酶,使作物生長健壯,提高作物抗凍、抗旱、抗病害和抗倒伏能力。

2.作物缺鉀的癥狀

通常是葉緣發黃,進而變褐,焦枯似火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但葉中部、葉脈和靠近葉脈處仍保持綠色,隨著缺鉀程度的加劇,整個葉片變為紅棕色或干枯狀,壞死脫落,有的向下卷曲。根系受害最為明顯,短而少,易早衰,嚴重時腐爛, 作物易倒伏。禾谷類作物缺鉀時,下部葉片出現褐色斑點,嚴重時上部新葉片也出現同樣癥狀。葉片柔軟下垂,莖細弱,節間短。十字花科和豆科作物以及棉花等葉片,首先出現葉脈間失綠,進而轉黃,呈花斑葉,嚴重時葉緣焦枯向下卷曲,褐斑沿葉脈間向內發展,葉表皮組織失水皺縮,葉面拱起,逐漸焦枯脫落。缺鉀癥狀都是從葉尖開始,而葉基部常常仍保持暗綠色,有時與其他癥狀有相似之處,不易判定。應借助于土壤、植株測試分析,來加以確定。

3.鉀肥的主要品種

常用的化學鉀肥的主要品種有: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二氫鉀、復合肥、硫酸鉀鎂等。

3.1氯化鉀肥有白色和紅色兩種,易溶于水,有一定的吸濕性,長期存放會結塊。市場上常見的氯化鉀肥一般含氧化鉀60%左右。

3.2 硫酸鉀肥為白色晶體或粉末,易溶于水,長期存放不易結塊,是一種既含鉀又含硫的肥料,一般含氧化鉀50%左右。

3.3 硝酸鉀肥顏色為白色,易溶于水,易吸濕,容易結塊,燃點低,易爆炸。是一種既含鉀又含氮的肥料,一般含氧化鉀45%,含氮13%左右。由于硝酸鉀肥價格較貴,用于大田糧食作物較少,主要在煙草、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上噴施。

3.4 磷酸二氫鉀為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是一種既含有鉀又含有磷的肥料,一般含氧化鉀27%、含五氧化二磷22%左右。在實際應用中,磷酸二氫鉀主要作浸種和葉面噴施。

3.5 復合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料含有一定比例的鉀肥,含量的多少,根據配方的不同而異。復合肥中鉀肥的原料主要是氯化鉀,所以,農民在購買復合肥料時,一定要注意查看氮磷鉀的含量。

4.鉀肥的施用技術

根據近年來對耕地養分的監測,平陸縣耕地缺鉀面積逐年擴大,約有60%以上的耕地需要補鉀。所以,在施用鉀肥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4.1根據土壤含鉀量的豐缺狀況來確定是否需要施用鉀肥根據土壤分析化驗和現有的數據資料,確定土壤含鉀量是否在臨界值以下,通常土壤有效鉀含量100 mg/kg為臨界值。但根據我們多次試驗表明: 土壤有效鉀含量大于150 mg/kg,施用鉀肥仍有增產作用。

4.2 鉀肥施用量 根據土壤含鉀量的多少和農作物產量來確定施用多少鉀肥。同時,要結合當地實際,修正施肥參數。目標產量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降雨等自然環境的影響。

4.3 基施鉀肥,同時要氮磷配合 鉀肥要和有機肥、氮肥、磷肥等其他肥料配合施用,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4.4 葉面噴施鉀肥 當未施用鉀肥或施用鉀肥量不夠,作物出現缺鉀癥狀時,可用氯化鉀、硫酸鉀、磷酸二氫鉀等0.5%~1.0%的溶液噴施。

4.5 硫酸鉀和氯化鉀的施用硫酸鉀適用于各種土壤和作物,可作基肥、種肥、追肥,條施、穴施、噴施均可。氯化鉀適用于鹽堿地以外的其他土壤,且不應在煙草等忌氯作物上施用,以免增加鹽分,降低煙草的燃燒性。氯化鉀一般以播前作基肥條施為主。

4.6 一般用量 不同區域、不同作物適宜的補鉀量不同,高產糧田一般需施用氧化鉀10~15 kg/ 畝,馬鈴薯、果菜等喜鉀或需鉀量較大的作物一般需施氧化鉀15~20 kg/ 畝。

篇9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癥狀,所有疾病都可以“自己診斷,自我用藥”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還存在很多的誤區:

憑借以往的“經驗”用藥

某些患者憑著自我感覺不適,或個別明顯特征,自我判斷是“老毛病”,便不假思索地根據“以往的經驗”選用過去曾用過的某藥。其實如此這樣反復選用某藥,將會造成一些不利后果。有可能因某種藥的多次反復使用,而產生藥源性疾病。而且“老毛病”復發,其誘發因素并非相同,某些臨床體征并非完全一致,原來所用藥物也難以兼治新出現的并發癥;反復長期使用某種藥極易產生抗藥性,迫使用量加大,非但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反而增強,導致病情惡化。

在用藥的時間和劑量上“跟著感覺走”

不能規范用藥

有些病人用藥不能按時定量,療程不分長短,忘服、漏服、亂服現象時有發生。規定每次服一片的服兩片;規定飯后服用的飯前服用;規定白天服用的夜間服用。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有的病情稍有好轉,不適感覺明顯減輕時,就不想再用藥;有的因工作忙用藥不便而忘服;有的為治病心切,急于求成而亂服,使用劑量隨意加大,或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品種。這種不規范用藥,易導致耐藥菌種增多和二重感染等,使病情復雜化,給治療帶來困難。其實一般來說藥物發揮療效主要取決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濃度,如不按時按量服藥,達不到有效濃度,或者濃度過高都是無法控制疾病發展的,甚至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使用非處方藥,應該參照藥物說明書上的規定,嚴格掌握用量和療程,這樣才能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自診不明,模仿他人用藥

有的病人自診不明,感到某種疾病癥狀與他人相似,就模仿他人用藥,卻忽視了一人會有多種疾病共存,同一種疾病會有多種癥狀同時出現的可能性,即使疾病相同,人與人之間還存在個體差異和不同誘發因素等。如常見的細菌性肺炎,共同的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咯痰、胸痛癥狀和急緩程度不同等情況,所用藥物也就必然不同;還應該注意到同一藥物對于不同的病人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因病、因人科學地使用非處方藥物,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

多藥并用

部分人有種心態,對一時難以確診的疾病,采取多藥并用,認為可達到防治兼顧,事實上無目的的多藥并用,必定會攪亂人體正常的防御功能,易引起藥物與藥物、藥物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增高,有時會產生并發癥使病情加重,有時會掩蓋病情癥狀,延誤對疾病準確診斷和治療的機會。所以對可用可不用的藥物不要用,能用單一藥物就不宜多藥并用。

認為中藥沒有不良反應

中醫理論講究“辨證論治”,同樣是一種中成藥,對癥運用效果十分理想,如果不對癥就有可能加重病情或發生不良反應。例如:抗感冒類的羚翹解毒片,對外感風熱、熱毒之癥效果十分理想,反過來,如果外感風寒服用此藥,只會加重病情。再如鎮咳化痰止喘類的川貝止咳露,主治風寒感冒咳嗽效果十分理想,可若用于肺熱咳嗽者,則會加重癥狀,道理跟前面講的一樣。還有防暑降溫的常用外用藥品風油精,這種藥的配方中含有水楊酸甲酯,可引起與正紅花油相似的中毒癥狀;風油精還可引起過敏反應,導致多型性紅斑、蕁麻疹及過敏性損害。因此,我們在使用風油精時,盡量外擦用,量不要太大,如內服尤其要慎重。

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選用非處方藥品呢?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正確辨別OTC藥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專門制定了非處方藥專有標識圖案及管理規定(非處方藥專有標識圖案分紅色和綠色兩種),在非處方藥的標簽、使用說明書、內外包裝上,必須印有非處方藥專有標識圖案。

二、 自我判斷癥狀。自我判斷癥狀。通過自己獲取的信息和擁有的常識,對自己的癥狀進行自我判斷,如您自覺鼻塞、咽痛、周身不適、體溫高于正常,您可能會判斷患了“感冒”而自行選用抗“感冒”的藥物。

三、正確選用藥品。查看書本有關藥品適應證的介紹,詢問藥店的藥師或售貨員,挑選適用藥品。

四、查看外包裝。藥品包裝盒(最小包裝單位)應注明藥品成分、適應癥等。絕對不能夠買無批準(注冊)號、無注冊商標、無生產廠家的“三無”產品,不要買包裝破損或封口已被打開過的藥品。

五、詳細閱讀說明書。藥品說明書是指導用藥的最重要、最權威的信息源,一定要認真閱讀并嚴格按說明書要求服藥。

六、妥善保管藥品,不宜久備不用。有些人為備急用,總是多買些藥作為家庭備用藥,以便偶爾用之。由于患者缺乏對藥物基本知識的了解以及家庭保存條件的限制,不能按藥物的特性加以貯存保管,有些藥物因吸潮、霉變、過期而造成浪費。因此家庭用藥不宜久備,不宜多備。家用藥品通常需放置陰涼干燥通風處。有些需放置低溫處的一定要遵照要求放置。另外注意不要混用,更不要讓孩子接觸誤服。

七、在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藥療一段時間后(一般3天),如癥狀未見緩解或減輕,應及時去醫院診斷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篇10

1、先在皮膚暴露的地方擦點乳液保濕,乳液還可以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2、然后將防曬噴霧上下搖動,大概搖4-5次,將噴霧搖均。

3、然后與皮膚保持垂直,距離皮膚20CM遠,再按下噴霧。

4、將噴霧噴到皮膚上后,用手將皮膚上的噴霧抹均就可以了。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