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吃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15:05: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以吃為話題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以吃為話題的作文

篇1

打心眼里恐懼失去。時間總是那么匆匆的流逝,生命中的每一個過客也是重復著一個一個的來了又走。明知道總有一天會分開,還是那么地舍不得,是呵!這只是早和晚的問題,已經肯定了的,就改變不了。可是究竟為什么一切總是來了又走呢?既然來到,為什么還要離去?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珍貴所在吧!安慰自己,說什么“一切隨緣”,“緣”?若是有緣,一切來了就不會走!走了的,就叫作“緣盡了”呵呵,這只是傻子般的虛偽罷了。

錯過的,就不會重來啊.....我越來越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漸漸懂得珍惜??墒牵瑩Q個法子說,珍惜,又有何用?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總會走罷了.....但是,那重要的是過程,不是嗎?不要讓每一個走進你生命的人帶著遺憾從你生命中離去呵!保留住這份美好,別再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啊....

當珍惜成為一種習慣,離去的,也許就會成為最美的。

一個人走,何處是盡頭?生命那么脆弱,人是那么懦弱,一生不管是叱咤風云還是庸俗平凡,人,都逃不過離去。是的,一切總有一天會消失,到那時候,誰也不知道我曾來到這個世界,一點痕跡也沒有呵!誰會記得,記得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的歡笑,我的淚水?甚至,有一天我自己也會忘記我這一生究竟做了什么。我,真的好傻..所以說,這一生啊,要讓自己快樂就好呵!什么分數,什么煩惱,什么情感,不要去為此而有太多抱怨,太多悲傷。因為,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什么也帶不走。

真的有時候會痛恨自己,為了那么一點點小時就大吵大鬧,嘻嘻哈哈。這簡直就是無聊透頂?。。『呛?,是的,我錯了,人是有情感的,不是嘛?就是因為這情感,才塑造了人的一生,愛和恨,都是美麗的,他們伴隨著出生到離去.....

好想好想,讓一切再重來一次。對那些因為我當初的愚昧而讓我錯過的人,說聲:對不起。

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2021年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素材有哪些?一起來看看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素材,歡迎查閱!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一

嚴冬已被春風趕跑,不知不覺到了清明——一個悼念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戴著紅領巾,排著整齊的隊伍,前往烈士陵園掃墓。一路上,鮮艷的少先隊隊旗隨風飄動。

一到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在悲壯的樂曲聲中,宣誓儀式開始了。我們先默哀三分鐘,向烈士們表達我沉痛而崇敬的心情。然后,學校大隊委員和學生代表站到紀念碑前宣誓:“革命烈士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的幸福而戰斗,我們長大后,一定要報答他們。”聽了這番話,我在心里暗想:長大后,我也要做一個像烈士們一樣對國家有用的人。

接著,我們就到了革命烈士館,大家把親手做的小白花獻給了烈士們,這白花是這樣的純潔,象征著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在烈士館里,我看見烈士們的遺物,有烈士們在戰場上穿的衣服、烈士們寫過的書信……看著這些,聽著老師的講解,我似乎回到了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在危難面前,視死如歸、堅強挺立的身影,看到了他們臉上從容而鎮定的笑容,聽到了他們為了革命勝利,甘愿獻出生命的豪言壯語。是?。≌且驗橛辛怂麄?,才有了生命的延續;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生活的安寧。

掃墓活動結束了,我心情無比沉重,思緒萬千。抬頭望望天空,它昏暗而陰沉,也在訴說著內心的悲哀?;赝沂苛陥@,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它顯得格外莊嚴肅穆。我在心里默默地對先烈們說:你們的鮮血是不會白流的,我們一定會實現你們的遺愿,讓愛國樂章延續,直到永遠……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我家鄉的清明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清明節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當然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去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我們的美好未來。我們用這種方式寄托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習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更好地為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故有“清明前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種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會有好收成。人們也會紛紛栽下了一株株小樹苗,美化自己的家園,使神州大地變得更加郁郁蔥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春天把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萬物復蘇,萬紫千紅。我們趁著這美好時光,帶著相機,去山上,田野踏青,尋找春天的足跡。

清明時節,風箏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飛,翩翩起舞,綻放于藍天,如魚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們手里拿著風箏,一個個歡呼雀躍,放飛了童心,放飛了快樂,放飛了希望。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我們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三

天空下著綿綿小雨,我們還是踏著一條幽靜的小路去拜太公太婆。

來到山腳下,雨兒早已濕潤了泥土,風中帶著山上草兒`花兒的氣息一下子彌漫了整座山。我走在前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拿著一些用品一起上山了。山路十分難走,鋪滿了落葉和一些已枯萎的植物,旁邊的.雜草也有我一半高了。我小心翼翼地走著,生怕絆倒了。這讓我見識到爬山這么難。

終于到了目的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安琪,把這里的落葉掃干凈。”媽媽說道。這么臟,讓我掃。唉,沒辦法,誰叫我要急著來。只能拿起掃帚掃了。雨仍然下著,一滴滴打在我的臉上,冰冰的、涼涼的。不時刮來一陣風,落葉開始調皮起來,在空中跳起舞來。我好不容易掃成一堆的落葉又鋪成了一條毯。“討厭的風,我恨你。”我再也忍受不住了。放下掃帚坐在一邊發呆,還嘟囔著“我不干了”。媽媽看見我這樣笑的合不攏嘴,沒有辦法,只好自己來掃。

一切終于準備就緒,開始拜太公、太婆了。我站在墳前,學著老一輩人的樣子“雙手合并,并說“太公、太婆,今天做清明,有客人自己帶來,吃后鈔票自己拿去”。然后再拜幾拜。

燒紙錢了,奶奶總是把紙錢分成三份,再點燃紙錢燒給太公、太婆。

放鞭炮了,我總是躲得遠遠的,怕打到我自己??蓩寢寘s說:“不要怕,沒事的。”我還是不相信,自己顧自己的。

掃墓結束了,我們匆匆下了山——因為雨越下越大了。

清明節,一個悲哀的日子——連老天也流淚了。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素材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4月5日這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這正吻合著詩里渲染的迷蒙、悲傷的氣氛。沒錯,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

早上,我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到爺爺身旁:“爺爺,爺爺,我們好久出發去給祖先掃墓啊?”“別急,別急,待會兒就出發了。”

在車上,我的腦袋東搖搖,西望望,看到路兩邊地上花紅柳綠,大片的柑橘林已長出了新芽,油菜花開得正旺,白的耀眼,黃的染目。鳥兒在山澗、樹林發出清脆的叫聲,蒙蒙的細雨如煙似云,輕輕飄灑著,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家鄉石羊哨爺爺的老家,覺得回家的心情真好。走到祖先的墳地,看到已有五顏六色的紙花、大小不/的燈籠布滿了墳墓。我們第一個任務是拔去雜草,第二個任務是插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第三個任務是祭祖:我在墳前送上一束,深深一鞠躬;接著,敬上三支香,輕輕地磕了個頭,祝愿先祖們在陰間安心快樂,也祈禱他們保佑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取得好成績不辜負長輩對我們的期望,呵護我們全家人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我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墓還是那個墓,人還是那個人,陰陽兩隔,逝去的終究是走了,生者的日子還是要好好珍惜的。記憶猶新仿佛昨日,剪不斷的還是絲絲縷縷的懷念。

掃完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拐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非常有意義,因為清明節讓我們對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幾分感恩、幾分懷想。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五

陽春三月已經悄悄離我們而去,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腳步已離我們不遠了,只有一步之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空氣里彌散著夏的氣息。清明一年復一年,飽含了中國人古樸的風俗,飽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飽含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希望和祝福。每逢這個時節,游子們心里就會涌起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有的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千里迢迢趕回家去,何嘗不是希望能在家鄉多待上幾天,和家人永不分離。清明節也正是游子回家探親的時候。

生與死,迷與悟,雨紛紛,欲斷魂,是誰,把生死牽連,讓活著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聲笑語,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之所以要掃墓,是因為要緬懷先烈,祭奠先人。其習俗由來已久。

篇3

(一) 對比型

這種材料類型的特征是:題中所提供的材料基本可以劃分兩部分,內容相對或相反。話題一般為關系型。這種材料注重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所以在審題時,不僅要注意這兩部分內容之間的區別,更要看到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立意時既要堅持兩點論,同時又必須堅持重點論。這樣才能做到既全面,又重點突出。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生無所息\生有所息?!庇械耐瑢W只注意到“生無所息”,圍繞“惜時勤奮”立意?;蛘咧粡娬{“生有所息”,從人的“生理特點”出發,寫娛樂休閑的重要意義。其實這兩種角度都是片面的?!吧鸁o所息”和“生有所息”表面上看相互矛盾,但實際上并不矛盾。前者強調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后者強調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所以最佳的角度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為了理想和追求,既要孜孜,同時為了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又要注意勞逸結合,圍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立意,就較為全面了。當然這二者并不是對等的關系,寫作時應有所側重。

(二) 寓言型

所給的材料一般是一則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節的故事。這是最傳統的材料類型。它的立足點是道理或哲理。在審題時,首先要把這些“讀”出來,然后把它作為寫作角度。所以在閱讀材料時,必須特別關注寓言中“主角”的言行,問題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和結果,尤其是結尾部分議論性或哲理性的的語句,這些都是理解材料至關重要的信息。讀懂材料是審題的關鍵,因為一旦理解出現偏差,作文就會面臨跑題的危險。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雨燕減肥。”雨燕在第一次離巢前,必須減肥(鍛煉,控制食物的攝入)。理解這則寓言的關鍵信息是結尾一句話:減肥之后,它們就能展翅高飛。它揭示的道理就是: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經受磨煉(從本領到意志),這才是本題的最佳立意角度。審題時,如果把視角僅僅集中在“減肥”二字上,圍繞“時尚”來寫,那就跑題了。

(三) 松散型

與寓言型材料相反,松散型材料淡化審題。甚至不需要審題,寫作角度就在材料當中。它的優點是角度相當寬泛,什么層次的考生都有話說。它側重考察的是考生的立意和表達。寫作時無須另起爐灶,只要從材料所提供角度當中任選其一,或把幾個角度合而為一即可。如2006年高考安徽卷 :“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本書……人生經歷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讀是面對,讀是探索,讀是了解,讀是感悟,讀是品味,讀是溝通,讀是超越……”材料中一共提供了六種“書”,七種“讀書”方式。這樣,從理論上講,材料至少提供了42(6×7=42)種角度(姑且這么認為)。當然角度并不止42個,只不過沒必要再去另選罷了。

(四) 問題型

材料是當前社會存在的某個熱點問題或生活中常見的某種社會現象。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審題時,首先要準確把握材料所描述的是一個什么社會問題,把“靶子”選準,然后再作深入具體地分析。為了使自己的見解能更加深刻,最好從具體問題出發,利用哲學上的分析問題的方法(辯證的、發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借以提高認識的深度和高度。重點分析問題的根源、危害,探討解決方案,而不能僅僅局限在問題的表面上。如2006年高考全國卷II:“據有關部門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泵鎸@個問題,如果僅從“閱讀率不斷下降”這個角度下筆,分析其原因,表達一種憂慮。雖然也能夠扣題,但過于片面。因為從整則材料來看,雖然傳統閱讀方式有所下降(1999年為60.4%,2005年為48.7%),但是由于網上閱讀率的大幅提高(1999年為3.7%,2005年為27.8%),所以整體閱讀率實際上是上升(1999年是64.1%,2005年是 76.5%),這才更加全面和客觀。我們也可以用發展的觀點來分析這個問題:傳統閱讀方式(圖書閱讀)下降,新的閱讀方式(網上閱讀)上升,后者必將取代前者,這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因為網上閱讀有著傳統閱讀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信息量大,而且更加便捷。

(五)獨詞型

題中沒有材料,僅提供一個詞語或短語,作為話題或題目。一遇到這類題目,很多同學感覺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口)。這時,我們不妨借用管理學中“5W1H”理論,對話題提幾個問題: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怎樣做(how),什么時候(when),是誰(who),什么地方(where),甚至更多問題。這樣,話題就會由抽象變得越來越具體,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思維的缺口,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對話題的深層認識。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笔紫人伎肌皐ho”:我想握住誰的手?親人、友人、戀人、老師、同學、偉人、名人,甚至希特勒、小布什、伊拉克難民、瀕臨滅絕的生物、理想、信念、真理、青春……然后思考“why”:我為什么要握住他的手?想表達感激、傾慕、敬仰、思念,還是規勸、責問、關愛、奮進……最后思考“how”:怎樣才能握住他的手?我應該怎樣去做?等等。這樣思維的角度一下子就展開來了,而且問題越多,思維也就越深入。然后確定一個角度來寫就可以了。

(六) 解詞型

篇4

而在社會變革日新月異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們所重視,它不在只是一種商業運營方式,而逐漸變為一種精神,成了推動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動力。

合作無處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們也不難發現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螞蟻家族中,有著復雜卻又嚴格的分工。工蟻負責探路和尋找食物,兵蟻肩負蟻巢的安全保障,蟻后則生育后代,還有的哺養后代。每一個成員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行。螞蟻家族正是憑借每一個成員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飛機協和客機的生產正是通過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個部件,大到機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顆螺絲,都是由不同國家的專業部門分別制造的。最后再將不同的部件組裝,一架協和機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現金諸多的國際組織與團體中,其實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而這樣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個體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個體間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會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貿易組織中關于定期匯報簽約國財政狀況的規則,倘若簽約一方為了保留實力而虛報少報相關數據,那么,這種不信任的行為必然會導致合作的失敗。因此,不難看出,缺少誠意和信任的合作毫無存在的價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僅讓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幾乎連塊肉都夾不起來,而用一雙筷子,結果就會截然相反??梢?,只有合作才能發揮個體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擁有大于個體的力量。正如當年諸葛亮指揮蜀軍大敗曹兵的戰役,大多是以少勝多。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無窮的力量。

合作的確是一種精神,它源于信任,且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是難以估量的。這個時代呼喚許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將永遠是推動時代前進的不竭動力。

以合作為話題的作文的延伸閱讀——作文的寫作注意事項

合作,合作,老師每次布置都說“合作”,但每個成功的范例都在考場上。這次合作不在“天時地利”,恐難成功。我們小組的四人一“相聚”,肖便嚷了起來:“哎呀,這么艱巨的工作還是吳來干。”我在一邊做“指導”:“不不不,讓馬干,她語文好,字寫得又漂亮,我嘛在后面指導肖,并給予你們以精神上的支持。”“我更不行了,還是你來。”“不不,你來!”“你來,你來!”“啊——”我頭都快炸了。“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不如這樣,這次我們每人都出,誰也別偷懶,然后,我們選一份最好的交上去。”大家點頭默許了。

篇5

根據筆者的經驗,在中學的作文教學中,如能根據地方特點,揚長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學的契機,培養學生鄉土情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關注家鄉、描寫家鄉、對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寫作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寫作主動性的發揮,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要根據地方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對于農村中學,特別是貧困山區的學生來說,語文能力的訓練環境還十分落后,課外閱讀量少,學生知識面窄,寫作確是苦事一樁。寫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寫呢?還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訓練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故寫來寫去,作文能力非但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反而越寫越空洞,缺乏真情實感,學生越寫越怕寫。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把握教學契機,從培養學生鄉土情感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關注家鄉一草一木,了解家鄉的人情風俗,引導學生以寫作的形式介紹家鄉,贊美家鄉。這樣寫出的文章內容具體,言之有情。以往農村長期處于閉塞落后的局面,但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山區面貌呈現出喜人的變化:昔日泥濘的小路如今成了寬闊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雜草叢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紅掛綠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變成金碧輝煌的高樓大廈……。這一切都足以讓學生感慨和自豪,這一切,也是學生寫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抓住這一契機,從培養鄉土情感入手,激發學生學作的興趣,具體做法可以分為三步:一、擬題

擬題具有導向功能,教師在命題或指導作文題時要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培養情感,激發興趣。新《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币虼?,無論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是一般文體的訓練還是文學體裁、新聞、通訊、調查報告等其他文體寫作,教師都應有意識地通過擬題引導學生多寫家鄉,并注重擬題的技巧,以點燃鄉情之火為出發點來構擬作文題目。與發達地區相比,家鄉雖然貧困,但貧困是落后,不是恥辱,在讓學生正視家鄉落后的同時,也要使他們了解家鄉的變化,看到家鄉的未來和希望,激發其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如《我家門前的那條路》、《家鄉的“花果山”》、《山村風景獨好》、《家鄉報上的頭條新聞》,這類的題目都能較好調動學生觀察和思考,挖掘家鄉的亮點,培養愛國愛家情感,提高審美情趣,激發了寫作的興趣。二、指導

寫作指導是選材布局主要環節,也是提升主題、加強情感滲透的有利時機。有了好的擬題,還應有好的指導。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家鄉的一事一物,從深入了解認識中增進鄉土情感,指導他們從中恰如其分地選擇寫作材料。學生初寫家鄉往往內容單薄,言之無物,是由于對自己的家鄉缺少關注,熟視無睹,就好像每天走過的臺階不一定能說得清楚的它級數。因此,作文指導要因時制宜,多搞一些實物觀察,實地觀察和實踐觀察體驗,平時可出一些小題目,如“每次上學,看家鄉的交通”、“家鄉地名與傳說”、“一個有趣的老鄉”等,讓同學們在觀察思考和訓練中形成鄉土氣氛,增進鄉土情感、從而產生介紹家鄉、贊美家鄉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沖動。

課堂作文指導還應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一次指導《家鄉,我為你驕傲》時,一些偏遠貧困山區的同學很是為難:“家鄉四處是高山大嶺,只見樹木不見人,哪有值得驕傲的東西呢?”教師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師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這位同學不是提了一袋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黃欖來派給同學們吃嗎?于是教師便趁機誘導:“誰知道某某同學家鄉最好吃的是什么?”“黃欖!”很多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說:“那倒是很多,滿山滿嶺都是,聽說村委會還貸款買設備準備辦個黃欖加工廠呢!”這位同學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導他聯想、思考、分析,他終于寫出以“家鄉的黃欖”為話題這篇以小見大,充滿自豪感,通過家鄉的進步體現國家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好習作。這樣的指導,也同樣開啟了別的同學的思路。

3、評講

篇6

[摘 要]生活經驗是學生寫作的基石。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現實生活卻常常被忽視,使作文空話、套話連篇。因此,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以活用學生的生活為起點,以重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亮點,以升華學生的情感為極點,實現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生活經驗 作文教學 寫作基石

[中圖分類號] G623.2?。畚墨I標識碼] A?。畚恼戮幪枺荨?007-9068(2015)04-078

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準。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探索的一個永恒的話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痹趯懽鹘虒W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的作文教學理念,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現實世界,反對作文與學生的生活脫鉤,倡導教師教學時要切入并豐富學生的生活。然而,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的現實生活常常被忽視,直接導致作文與學生的自身發展意識無法對接。新時期農村小學如何開展扎實有效的作文教學?筆者認為生活經驗是學生寫作的基石。

一、作文教學以活用學生的生活為起點

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學設計忽略學生已有的生活,一切從零起點入手,那么,教與學就會脫節,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將無法展開,他們的情感與體驗不能參與其中,寫出的作文將假話、空話、套話連篇。如教學寫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課時,教師嚴格按照“先學范文——引導開竅——提綱摘要——習作成篇”的環節進行指導,學生就會抓住吊唁屈原、吃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來寫,沒有個性。如果教師以當地的鄉風民俗為切入口,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起點,寫一寫自己家鄉的端午節,寫一寫真實生活中的現代端午節,有意識地讓學生回憶一下家鄉的端午節,有目的地讓學生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節目內容寫下來,那就不一樣了。

如片段一:

“端午節的前一天,外婆拎著籃子來我家送端午?;@子的最上邊放著兩條漂亮的新裙子,裙子下面一邊放著一筒月餅、一筒麻餅、一盒綠豆糕、一盒云片糕,另一邊放著十個粽子、十個咸鴨蛋。外婆看見我放學回來,連忙招手讓我到她身邊去,說:‘過來,試試新裙子漂不漂亮?!乙贿叧灾馄潘蛠淼母怙?,一邊試著裙子,心里美滋滋的?!?/p>

片段二:

“吃過午飯,爸爸用鐵畚斗畚來一些白石灰在門口先畫了一個圓圈。我很好奇地問爸爸畫圓圈干什么,爸爸說畫個符確保全家一年身體健康平安。我更奇怪了,一個什么樣的符這么厲害?于是,我靜靜地站在一邊看爸爸畫,爸爸邊畫邊解釋說:‘這個圓圈再加上幾條線,代表著各種害蟲,你看我再在中間畫一把寶劍,把害蟲刺死,我們全家不就幸福安康了嗎?’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p>

這是真實版的端午節,學生用現實生活中的端午節內容,用貼近生活實際的語言表達出來。

作文課,教師如果用很深刻、很復雜的理論去引導,對文化知識尚缺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從現實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切入,必然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強烈共鳴,激發起他們創作的興趣。

總之,學生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一個必要前提和準備階段,作文教學設計要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依托,揣著生活經驗練筆,在練筆中提升。

二、作文教學設計以重用學生生活經驗為亮點

作文教學設計如果摒棄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作文教學最大的浪費。生活經驗是學生個體在日?;顒又欣鄯e起來的基石,也是學生個體觀察生活、體悟生活的基石。每一個學生都帶著獨特的生活經驗走進教室,在自己獨特的感悟中讀懂生活。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抓手,引領學生在橫向、縱向、多角度比對和感悟中重組生活經驗。如指導養小動物的作文課,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你養過什么動物,你為它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重組經驗,認真推敲養小動物的細節。養小動物時的情景一一在學生的眼中浮現,生活的外延在學生的腦海中拓展,文字背后的小動物們呼之欲出。

一個學生在養蠶的生活體驗中寫道:“蠶寶寶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它們在我和爺爺奶奶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長大。這幾天,天氣悶熱,蚊子特別多,爺爺把養蠶的盒子拎到房間里,點上蚊香,讓蠶寶寶與我們一起度過一個無蚊之夜??墒?,第二天起床,我打開盒蓋子一看,傻眼了,蠶寶寶們已經僵硬了,它們的身邊留有許多淡綠色的液體。我趕緊拎著盒子去問科學老師怎么回事??茖W老師說:‘蠶寶寶們中毒身亡了,蚊香是有毒的,我們人類體型較大,一圈蚊香的毒性對我們的傷害不大,但對蠶寶寶來說,等于中了毒氣彈?!伊飨铝吮吹臏I水,由于我的無知,蠶寶寶們都死了,但我也增長了知識——養蠶的房間不能點蚊香,也不能噴灑滅蟲液?!?/p>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需自營的、生活所必須的教育,作文教學絕不能紙上談兵而要躬行,要有親身經歷,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讓體驗成為習作的源泉。

總之,重視學生個體的生活經驗,一定要讓學生走進生活,以感受、思考、探究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建構生活的本質意義,獲得體驗,切不可以教師模式化的講授代替學生個性化的感悟,將學生鍛造成毫無生活經驗的“寫作加工廠”。

三、作文教學設計以升華學生的情感為極點

學生學寫作文的過程,也是他們自身生活經驗的鏡頭回放過程,這種有意識的發展使得學生的每一次書面表達不同于現實生活。教師所要追尋的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課堂教學中,克服學生情感的不確定性,堅守情感升華的開放性,堅信習作主體的發展性。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賞識個體生命的成長,這應成為作文教學設計的極點。

如指導學生寫以家鄉為話題的作文時,在調用舊有情感,走進家鄉,感受到家鄉的博大、無私、美麗之后,學生對家鄉的認識必然豐富起來。但這還不夠,教師應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引導學生向縱深發展,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自主表達與實物景觀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為梯子,降低難度,打開學生表達的窗口。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表達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家鄉美景,又教給了學生梳理感受,物化思想,升華情感的方式。事實證明,此時的學生下筆如有神,真實、樸素的文字背后是一片壯觀、美麗的山水自然景象,而在這種壯觀、美麗的山水自然景象中,站立著深深熱愛著它的學生。學生用這樣的文字寫下了美麗的家鄉:

“我的家鄉是山區,這里景色優美,空氣清新,百姓安居樂業,人民幸福安康。不信,我帶你去看看!

春天,家鄉小河的水滿起來了,春姑娘帶著微笑給河邊的柳樹梳頭。燕子也活躍起來,帶著它的剪刀為柳樹剪出嫩綠的枝條。鴨子和魚在河里自由自在地嬉戲著。春天,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家鄉。

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在柳樹下談天說地、下棋、玩撲克,小孩子們也在柳樹下追逐。夏天,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家鄉。

秋天,黃澄澄的橘子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在綠葉下遮遮掩掩,紅紅的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掛滿枝頭。漫山遍野的板栗與田野里黃澄澄的稻子為家鄉構成了一幅金色的畫。秋天,是一個瓜果飄香的家鄉。

冬天,雪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山上白了,地上白了,房子、樹上、小河,一眼望去,都變成雪白色的。我們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開心了。冬天,是一個銀裝素裹的家鄉。

家鄉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我為家鄉驕傲和自豪!”

學生的語言是稚嫩的,但情感是真摯的,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學生在與自己的家鄉對話,在對話中升華了自己的情感,加深了對作文的理解。

篇7

這么深奧的問題似乎不適合有著這樣低落心情的時候思考,但是它卻一直徘徊在腦海,揮之不去。

灰姑娘說: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愛的王子一起跳舞;

睡美人說: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時得到甜蜜的一吻;

海的女兒說:幸福就是要讓自己愛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

可是童話終究是童話,不能代替現實。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與一知己談詩論畫,琴瑟和鳴 ;

幸福就是與一高手摩拳擦掌,切磋武藝;

可是古代終究是古代,不能代替現在。

幸福是什么?

是早上睜開眼睛,看到陽光灑滿了房間,用力嗅嗅陽光和早晨的味道;

是陽光明媚的上午,抱著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露天的陽臺上,享受風吹過,文字劃過;

是小雨淅瀝的午后,靜靜走在雨中,望望在雨中舞蹈的小草,聽聽雨滴落在世界的聲音;

是華燈初上的傍晚,閑散的走在路上聽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駐足,讓回憶在腦海里逐漸清晰;

是繁星漫天的夜晚,坐在田野旁邊看星星眨眼,看螢火蟲飛舞,看遠處的霓紅閃爍;

幸福是什么?

是春天看見第一抹綠色映入眼簾,感受溫暖微風吹過發簾;

是夏天看見驕陽四射百花盛開,坐在海邊看潮起潮落;

是秋天看見漫天紅葉飛舞,拉著長長的影子在夕陽里散步;

是冬天看見到處白雪覆蓋,咯吱咯吱的奔跑在漫天銀裝素裹的世界;

幸福是什么?

是十歲的過年的時候穿著新衣服,拿著壓歲錢,揮舞著煙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是二十歲的時候跟幾個鐵哥們兒天南地北的侃山,喝酒,最后抱頭痛哭;

是三十歲的時候與自己心愛的人走過紅地毯,一起裝扮共同的小窩;

是四十歲的時候看著自己的孩子在鏡子前打扮,然后夸她比他老媽當年還漂亮;

是五十歲的時候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街,被人說是姐弟倆;

是六十歲的時候過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除夕鐘聲響起時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餃子;

是七十歲的時候拖著老伴兒的手一起在公園散步,一起在長椅上看夕陽;

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太多種定義,或許只是一種感覺;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只是這一刻,讓自己的嘴角微微揚起。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情緒非常的低落,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每天就是混混噩噩活著,如行尸走肉一般。獨自一個人時我常常會問自己:我過的好嗎?我生活的快樂嗎?我是幸福的嗎?為什么我總是沒有幸福的感覺呢?究竟怎樣的人生才算是幸福的呢?

我是屬于出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的人,那時候缺吃少穿人們的生活都非常困難。所以曾經的我天真的以為幸福就是物質生活的豐厚和富裕。有吃、有穿,兜里還有一些可以隨意花的零用錢的日子是多么的寫意啊??墒钱斘业奈镔|生活得到了滿足之后我發現自己并沒有感到很幸福,甚至還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幸福,因為我的內心總是很空虛。

于是,我就想,幸福還應該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吧,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自己事業的人才應該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谶@樣的想法,我努力工作,努力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當我終于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的時候,我再一次反思自己是否幸福,我發現我還是沒有很多幸福的感覺,因為成功只不過給我帶來了短暫的快樂,并沒有讓我感到很幸福。我有點迷茫了,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樣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呢?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讀到了一個小故事:一位哲學家見一位漁夫在海灘上曬太陽便奇怪地問:“你怎么不去捕魚?”

漁夫說:“我已經回來了?!?/p>

哲學家說:“為什么不多捕一船?”

漁夫答:“我們吃喝夠用了?!?/p>

哲學家說:“多捕魚可以多存錢呀?!?/p>

漁夫搖頭道:“存錢干什么?”

哲學家算道:“如果你每天多捕一船魚,十五年后就會買很多船。”

漁夫懶洋洋地說:“那又怎么樣?”

哲學家認真地說:“那時,你就可以安安穩穩地躺在海邊曬太陽了?!?/p>

漁夫說:“我現在已經安安穩穩地躺在這個海邊曬太陽了?!?/p>

看了這個小故事我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原來幸福并不是一種刻意的追求,而是一種淡然、一種簡單,一種個人的感覺。幸福與否不能靠金錢的多少來計算,也不能靠事業的成功與否來衡量。一位百萬富翁的幸福未必就比一位身無幾個小錢的漁夫的幸福多,而一位功成名就的企業家的幸福也不一定就多過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市民。

終于我知道了我的幸福所在:

清晨,當我梳洗一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迎著初升的陽光,腳步輕松地行走在上班的路上時,我想那就是一種幸福吧。不是嗎?與那些至今還身處在戰火中的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人們相比,難道我不應該感到幸福嗎?

傍晚,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和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共進晚餐,一邊隨意的聊著自己一天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我想這也是一種幸福吧。不是嗎?與那些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夫妻不能團圓、親人不能相見的人們相比,難道我不應該感到幸福嗎?

節假日里,約上幾個好友或爬山賞景、或冶游談心,讓自己的身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享受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我想這也是一種幸福吧。不是嗎?與那些身患疾病無法行動、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人們相比,難道我不該感到幸福嗎?

其實,我還有很多很多的幸?!?/p>

是的,我是幸福的,終于我懂了:原來幸福它一直就陪伴在我的身邊,只是我沒有用心去發現它而已。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為了獲得自己想象中的東西而拼命的去追求、去尋找,可當我們繞了一個圈子之后才會發現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它就是那些平時被我們所忽視的東西。所以,請那些還在不停地尋覓著的朋友們認真的關注一下你的周圍吧,也許你所需要的東西它已經存在于你的身邊。

滿天星沒有玫瑰的千嬌百媚,沒有玉蘭的冷若冰霜,但她清新淡雅,如空靈清澈的漣漪;滿天星沒有牡丹的雍華富貴,冬季如期而至,花兒們的風光早已湮滅在冰雪里,而滿天星依然一片芬芳。

當夏季愈走愈烈時,當春天的百花全化為泥塵時,碎雪便悄悄的附于茉莉繁密枝頭,濃濃綠葉中,先露出碎米點兒,不幾天成了骨朵兒。膨膨的,脹脹的,點點滴滴,密密匝匝。哪有這等露珠兒,淚珠兒,眼珠兒,心肝寶貝兒。那大冰雪人的精靈兒,眨眼間變成了許多小精靈兒。

奇!奇??!雪性的茉莉卻喜歡陽光。陽光愈烈,碎米點兒,骨朵兒愈多;奇!奇??!雪性的茉莉花又惱陽光,待那烈烈的陽光遠去得無影無蹤,夜晚又拉起帷帳之時,那些雪骨蕾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舒緩的、恬靜的、悠悠的開啟心扉。喲——幽香入鼻,沁肺,滋心,潤神,透全身每個毛孔。那過程,跡是緩緩的、恬靜的、慢悠悠的含蓄委婉得象經過無限幽長管道而來,細膩,均勻,如絲如縷,綿綿不斷。其芳馨,濃而不淡,薄而不厚;無陽光之燥氣,無月光之稚氣,無四時之雜氣。真乃天地極極之真氣、極氣矣。

茉莉花的含蘊是多彩的。給你的是一股幽香韻味深長,那沾雪點、掛花蕾、綻雪花也非常節制,真是芬芳、秀色、福氣,生命皆悠悠綿長。雪點、雪蕾、雪花排好了次序,一批一批打點,一批一批出蕾,一批一批綻放,直從夏季綿長到冬季。此性此景此情,他花豈及哉!

以幸福為話題的作文

什么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擁有無盡的財富,是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古往今來,無數人執著地追求著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懷抱著幸福的夢想,吞下了長生不老丹,飛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瑟毷刂涞膹V寒宮,她是否會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馬蒂爾德,在戴上項鏈做著幸福的夢的同時,卻沒有想到這幸福是那樣地短暫,她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對嗜財如命的葛朗臺,擁有如山的金幣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當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輪椅上盯著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時,這樣的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床坏剑杏X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適合,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

當中國的封建學子們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為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且為之奮斗終身時,吳敬梓則用他的筆給我們繪出一個中舉后的范進喜極而瘋的場面,幸福就是如此嗎?我懷疑了。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詩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边@是杜甫認為的幸福?!鞍材艽菝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弊杂勺栽诘男腋J抢畎椎娜松鷮懻铡K抉R遷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詮釋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陽樓的范仲淹面對滾滾的江水,吟誦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此為幸福。

感嘆古人對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漸漸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樣的。它不是千金的財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為人,為別人著想的奉獻,是付出,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一份有自己聲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