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詞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4-01 23:43: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帶詞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帶詞的成語

篇1

成語有:先人后己、先來后到、后繼有人、思前想后、前仆后繼、爭先恐后、不甘落后、后患無窮、承前啟后、懲前毖后、前仰后合、前倨后恭、瞻前顧后、先禮后兵、后發制人、秋后算賬、先斬后奏、長江后浪推前浪、后繼無人、置之腦后、后起之秀、茶余飯后、攙前落后、長慮顧后、超前絕后、瞠乎其后、懲前毖后、恥居王后等;

詞語有:后跟、先人后己、母后、以后、前后、后面、后怕、后來、幕后、后門、太后、落后、后方、先后、后果、先來后到、而后、爾后、之后、后腦勺、后裔、后悔、后盾、后竅、后晌、后續、博士后、后首、后賬、后唐、后心、后援、后半晌、后周、歇后語、后院、后學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法語;賓語人稱代詞;相關動詞;位置

中圖分類號:H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3-0119-01

法語中有一種語法現象,叫做賓語人稱代詞,包括直接賓語人稱代詞、間接賓語人稱代詞和自反代詞。

這幾種代詞在句子中的位置通常是相關動詞前。相關動詞分三種情況:只有一個動詞時,這唯一的動詞就是相關動詞;半助動詞(即后面可以跟動詞原形的成分)加動詞原形時,動詞原形就是相關動詞;而在復合時態(即助動詞加上過去分詞)中,助動詞就是相關動詞。舉例說明:

Il se lève à sept heures. 他七點起床。本句中只有 lève 一個動詞,它就是相關動詞,自反代詞 se 就位于這唯一的動詞 lève 前面。

Je vais lui demander un stylo.我去向他要一支筆。本句中,vais 是半助動詞,其后加上動詞原形 deman-der,demander 就是間接賓語人稱代詞lui 的相關動詞,所以 lui 位于 deman-der 前面。

Je les ai vus hier. 我昨天見過他們。本句是復合時態,助動詞 ai 是相關動詞,直接賓語人稱代詞 les 就要放在它的相關動詞 ai 前面。

上面是賓語人稱代詞在正常情況下的例子,而在肯定命令句中,賓語人稱代詞卻不是位于動詞前,而是要放到相關動詞后,并且用連字符把動詞和代詞連接起來,如果是 me、te,還要改為 moi、toi。例如:

Cette robe est très belle.Achète-la. 這條裙子很漂亮,買下它吧。本句中“買下它”是肯定命令句,相關動詞achète是肯定命令式,于是,直接賓語人稱代詞 la 位于動詞 achète后,并且中間用連字符連接。

Donnez-moi le dictionnaire. 給我字典。本句中相關動詞 donnez 為肯定命令式,間接賓語人稱代詞 me 就放在了動詞后,并且變為 moi。

Couche-toi à dix heures??! 十點鐘睡覺!本句中,肯定命令式 couche是相關動詞,于是,自反代詞 te 就改寫為 toi,放在了它的相關動詞后。

肯定命令句中賓語人稱代詞的位置情況就是如此,而在否定命令句中,語序則要恢復正常,即代詞要放回到相關動詞前,并與其一起放在 ne...pas中間, 如果是moi、toi,也要變回me、te。將上面三個例句改寫為否定命令式,就是:

Ne l’achète pas. 不要買它。Ne me donnez pas le diction-naire. 不要給我字典。

Ne te couche pas à dix heures.不要十點鐘睡覺。

以上是賓語人稱代詞的位置問題中最基本的情況。在這項語法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還經常會有其它一些情況很容易令人將其位置搞錯。其實,只需要掌握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即賓語人稱代詞只跟自己的相關動詞不可分,其它動詞的任何變化均與其無關。以例句說明:

Allez-vous le visiter?。俊∧鷷グ菰L他嗎?本句中直接賓語人稱代詞le 放在了動詞原形 visiter 的前面,而沒有跟著謂語動詞 allez 一起提前做主謂倒裝,原因與上一例句差不多,allez 只是半助動詞,動詞原形 visi-ter 才是 le 的相關動詞,所以 allez提前與否與 le 無關。

Cette robe est très belle. Val’acheter. 這條裙子很漂亮。你去買下它。本句和之前出現過的“Cetterobe est très belle. Achète-la.”很相似,但是在“Achète-la.”中,直接賓語人稱代詞 la 按照常見規則,放在了肯定命令式后面,并且用連字符連接起來。而在本句當中,直接賓語人稱代詞放在了動詞原形 acheter 前面,沒有與命令式 va 用連字符連接,這同樣是因為動詞 va 只是半助動詞,不是相關動詞,即使它是肯定命令式的形式,也不會對賓語人稱代詞的位置有任何影響,la 只需要放在它的相關動詞 ache-ter 前面即可,與 va 沒有任何關系。

上面的例句及分析已經完整涵蓋了賓語人稱代詞在句子當中的位置。下面就要給以上所述內容加入一個大前提,這個前提的內容在法語句子的實際應用當中會出現,但是在各本教材及語法書中,卻都沒有正式提出來,就是:先要確定各個賓語人稱代詞究竟是誰的賓語,然后再遵循上面賓語人稱代詞要放到相關動詞前的規定,來確定代詞的具置。

上面就是法語中賓語人稱代詞位置的全部內容。事實上,不止賓語人稱代詞,法語中的中性代詞 le、副代詞en 和 y,位置都與本文分析的賓語人稱代詞的位置完全相同,因此,掌握本文所述內容,對于學習法語的各種代詞提前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振堯.新編法語語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篇3

2、楊朱泣岐: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擔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3、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筆評校書籍。

4、調朱傅粉:調弄、涂抹脂粉。比喻刻意修飾。

篇4

正是有之前的出軌風波,陳赫張子萱的戀情一直沒有更多的畫面曝光,這不但算是難得的一組見證其愛情的畫面,也應該算是這對娛樂圈情侶試水口風的一次嘗試。

只是從網友的大量評論來看,他們的“試水”效果并不理想。新聞下面的評論聚集著大量攻擊謾罵和嘲諷,所用字眼之激進比當初出軌風波爆發出來時有過之而不及??赡茉谑聦嵣?,也會有人選擇支持陳赫的重新選擇,也會有人贊美這樣的愛情,但通常這種相對理智和平和的觀眾,不太會在新聞下面表達自己吧。

陳赫在事發前,算不上是名氣大的一線男星,可是在經過風波的洗禮,以及適度的曝光,包括接演的電影、繼續類型化塑造的角色,還有人氣頗旺的綜藝節目上自然發揮,讓他的知名度和身價都一定躥升了不少?!瓣惡宅F象”跟我們熟悉的曾經華語大片有點類似,就是他們都在罵聲中不斷充實乃至完善了自己,也在這種看似洶涌的反對和攻擊中也為自己賺得盆滿缽滿。罵聲越大,也就意味著人氣越旺,在今天這種以爭奪眼球為首要的娛樂環境里,將已經得到的關注度轉換成現金不是一件難事。還記得當年的《富春山居圖》嗎?在一片罵聲中就有網友表示,已經購票了,因為想看看爛片究竟是怎么個爛法。

篇5

關鍵詞: 第三人稱代詞;回指;英漢互譯

1. 引論

指代(reference)可分為外部指代(exophora)(主要從位置上來說)和內部指代(endophora)(主要從文本結構上來說),內部指代又分為回指或稱上指(anaphora,指代前文中出現的)和下指(cataphora,指代后面即將出現的)。代詞(reference)有三種類型:人稱代詞(personal)、指示代詞(demonstrative)和比較代詞(comparative)。在人稱代詞中,根據Halliday and Hasan的觀點,第一、二人稱是從發話人的立場出發,具有外指功能,只有第三人稱具有回指和下指的功能,起到內在的語篇銜接與連貫作用(Halliday and Hasan 2001:33-37)。對第三人稱代詞回指的研究是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話題,由于漢語是主題顯著的語言,注重意合,較多的使用開放性的竹節結構,第三人稱使用較少,而英語恰恰相反,第三人稱使用頻率非常高。正因為中、英文中第三人稱代詞的使用有很大的差異,就會造成英漢互譯中出現第三人稱代詞的冗余或缺失,對回指詞在話語中的理解有利于理順譯文語篇的銜接,使譯文更加準確到位、貼切自然。

Crystal(1991:17)認為,回指詞是用來指稱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即把回指式描述為一種表層語言成分關系,認為回指詞和先行詞都是句子的語法成分,必須在語言表層中明示出來,這是傳統語法的觀點。Levinson(1983:85)從語用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回指關系不是詞之間的關系,也不是語法成分之間的關系,而是實體的同一性,把回指納入到語義考察的范圍,但遺憾的是Levinson仍受語法觀點的影響,認為先行詞(所指)必須是語篇前文中某個明示詞語(term)的所指。Halliday也認為指代是一種意義的關聯,與Levinson不同的是,他認為既然這種關系是建立在語義的層面,指代的事物不一定非要與它所指的事物在語法類型上一致〖JP2〗(Halliday 2001:32)。Brown and Yule認為對話語的理解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不管是內指還是外指都不僅僅是一個語言表層的表達對應方式,回指詞的所指是語言表層之外的心理實體(mental representation),這一觀點對于認識回指的實質具有重大的意義。〖JP〗

第三人稱的回指在不同話語中表現形式是多樣,隨著對回指的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其所指一定是前文中的某個明示的先行項,或一定能在前文中找到詞義相等的某個詞語,或許我們可以找到,或許這個詞語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一個依附于語篇的一個心理實體,更有甚者,或許這個所指根本就是獨立于語篇之外,需要根據個人經歷或知識在具體的語境中做出選擇的詞語。在英漢互譯中我們要能分析第三人稱回指的具體實體,才能把握用詞的準確性和篇章的銜接和連貫。

2. 英漢第三人稱代詞回指的分類和翻譯方法

2.1第三人稱代詞有明示的單個的先行項(direct antecedent),且在人稱、性、數上保持一致,語法結構完整。這樣的語句翻譯起來并不困難,只是要注意中、英文表達上的差異,英語往往反復使用第三人稱代詞,而翻譯成漢語時要省略;漢語大多時候注重意合,并不反復第三人稱代詞,翻譯成英語時為了語篇的銜接和語義的連貫有時需要增添一些代詞。例如:

(1) Truffles are delicious, but they’re very expensive. (Quirk 1985:353) 蘑菇味道鮮美,但是價格不菲。

(2) 她帶女兒出去了。She went out with her daughter.

2.2 第三人稱代詞有明確的先行項,但在人稱、性、數上不一致。

2.2.1 回指詞與先行詞在人稱上不一致。例如:

(3) The second car hasn’t got time to avoid the person who swerved away to avoid the car that was pulling out, and he hits it. (Brown & Yule 2000:217)〖JP2〗這句話的語法結構是X hasn’t got time to avoid Y and X hits Y,翻譯成中文就是第二輛車來不及避開為了讓開一輛疾馳而來的車而突然轉向的行人,并撞到了他。但由于回指詞與先行詞在人稱上不一致,先行詞是車,回指詞是開車的人,即司機,在語法結構不相對應,容易造成歧義。這里我們可以更為清楚地看到中英文之間的差異,中文講究意思的連貫,只用了一個主語,再用連詞連接便可表達清楚;而英文則選用代詞交代清楚,施動者從物到人的轉換,實質上是更為強調語法的規范性?!糐P〗

(4) One of our main jobs in the Botanics is writing on the flora of Turkey, they don’t have the scientists to do it. (Brown & Yule 2000:219)我們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編寫土耳其的植物志,土耳其國內沒有科學工作者做這件事。在這句話中,they顯然是指代Turkey,但在人稱已有了變化,不再是指這個國家,而引申為這個國家的人民。但翻譯成中文時我們又不能生搬硬套,只要指定是在土耳其國內這個范圍中的科學工作者,自然就表示是在土耳其人中沒有這樣的人來做這件事。

2.2.2 回指詞與先行詞在性上不一致。例如:

(5) (Talking about the First World War) I used to go about with a chap-I don’t know whether he’s still alive now or not-but-there was nine-ten-eleven in the family altogether-two girls and nine boys-and she lost eight sons one after the other. (Brown & Yule 2000:218)我曾經和一個小伙子邊走邊聊——不知道他現在是否還活著—他們一家2個姑娘、9個小伙子中最小的三個還在一起,他的母親接二連三地失去了8個兒子。用she回指先行詞a chap,其中進行了一次性別轉換,是指代他的母親,因為主語改變了,在翻譯中我們也要明示出來。

2.2.3 回指詞與先行詞在數上不一致。例如:

(6) There’s two different ladies go up to the whist and both have a wig and they’re most natural. (Brown & Yule 2000:217)兩個女人去玩撲克,她們都帶了假發,卻很自然。

(7) Even an apprentice can make over twenty pound a week and they don’t get much tax [taken] from that. (Brown & Yule 2000:217)就是個學徒工每周也能掙二十鎊,而且他們也不會因此交很多稅。英語中數量詞使用一般要求比較明確,容易辨別,在中文中往往不太清晰,較為含糊,在英漢互譯中我們應該特別注意,英語中有具體數量一定要主謂保持一致,語篇中的總量保持一致,中文卻不必特別強調,往往用總量代替便可。

2.3. 無明確的先行詞(indirect antecedent),第三人稱的所指要從具體的語言語境分析,可能是篇章中的語言單位,也可能在篇章中根本沒出現,要憑受話人的知識結構或生活閱歷作出判斷。這種回指式已經不是語法分析所能解決的問題了,在話語理解時不能自動處理,所指在話語之外,要在具體的語境中作語用分析,甚至是心理分析,在發話人和受話人心理中創建或突出一個意義表征,才能得出回指詞的所指。

2.3.1 無先行項的深層回指。由于上文中沒有先行項,不能直接辨別第三人稱的所指,就要從語義的角度分析。例如:

(8) John bled so much that it soaked through his bandage and stained his shirt. (Ward. et al 1991)約翰流了很多血,滲透了繃帶,上衣也血跡斑斑。it在話語中并不存在先行詞,只有從整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是指流出來的血,所指與動詞bleed有關,根據生活常識推斷出滲透繃帶,沾污襯衫的是血,it指代blood。英文中用動詞來表達了過程,翻譯成中文時要補全賓語,使語義更加完整,同時起到連接下文的作用。

2.3.2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先行項。最重要就是確定所指指的到底是哪個先行項,避免造成歧義。

Ⅰ. 從篇章中確定主語,從而可知第三人稱的所指。例如:

(9) The Germans had invaded Russia on an enormous front, had surprised a large portion of the Soviet Air Force grounded on the airfield, and seemed to be driving forward with great rapidity and violence. The Chief of the Imperial General Staff added, “I suppose they will be rounded up in hordes.”他們(蘇聯)將被大量圍殲。在雙方交戰的情況下,劃線部分的這句話是帝國聯盟的總參謀長說的,這里話語的發話人用第三人稱復數指代自己的對立面,由此可推斷出they指代蘇聯,當然這樣的推測中還需要運用一點歷史知識,不然很難完成。〖JP2〗

(10)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后半句里出現兩個代詞them和they;它們指向同一個被指代對象,這個對象不是monitors,而是cars,that引導定語從句是修飾monitors,指的是monitors 對cars的作用。翻譯成中文后意思就更易理解:到時將出現由機器人主持的電視聊天節目,以及裝有污染監控器的汽車,一旦這些汽車排污超標,監控器就會令其?;稹!糐P〗

Ⅱ.從語氣和動詞的及物性來分析。例如:

(11) The cops chased the robbers, they caught them. (楊若東 1997)警察追趕劫匪,然后抓住了他們。常規來說一般都是警察抓劫匪,且句子用的是主動態,下面的描述也用了主動態,一定就是警察在前,劫匪在后,所以they指代警察,them指代劫匪,后句翻譯成中文時進行了主語省略。

(12) The car rolled towards the phone pole and it hit it.汽車向電線桿駛去,并撞上了。這句話猛地一看很是讓人糊涂,兩個it,到底哪個指代哪個,分析來看,汽車是施動者,且具有主動性,那它必定是主語,第一個it指代汽車,后一個it指代電線桿。

Ⅲ. 兩個先行項與人稱代詞的交叉互指。例如:

(13) Dean expelled John because he discovered his secrets. (Enkvist 1979:140)句子結構既可以是X expelled Y because Y discovered X’s secrets,也可以是X expelled Y because X discovered Y’s secrets,在句法結構上,兩種指代方式都不為錯,無法排除歧義的產生,只有從語用角度出發,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具體分析,并且發話者與受話者要有共同的心理表征意義,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在翻譯成中文時要注意清晰地表達代詞的所指。

3.結論

簡言之,回指是指回指項與先行項之間的互指關系,可以是建立在語言表層的,也可能是蘊藏在語言深層的,它既要符合句法規則的約束,又是一個動態的心理認識過程,受話者要根據具體的語境確定交際的焦點,又要動用自身的世界知識和生活常識等多方面的輔助和參與來完成認知過程,從而使篇章結構上前后呼應,語義上通篇連貫。

英語中第三人稱代詞的使用相當頻繁,而中文中卻不是這樣,這就給互譯帶來一定的困難,在英語中要適當添加,在中文中應適當省略。英語中通常用第三人稱代詞來銜接語篇,中文卻往往是原詞再現,差異較為明顯,翻譯中需要特別注意,依據各種語言的表達習慣進行處理,既要清晰不失原意,又要簡練不生累贅,才能得到符合原文本意的好譯文。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 ion in English[ M] .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76.

[2]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M].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3]Peter New mark. A bout Translation [ M] . Clevedon [ Eng land] :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1: 72.

[4]Hall E. T. Beyond Culture[M] . New York: Double Day,1976: 44.

[5]Crystal,David. 1991.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M]. Beijing: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n.

[6]Enkvist,N.E. 1979. Marked Focus:Functions and Constraints [A]. S.Greenbaum et al (eds). Studies in English Linguistics. London:Longman Group,134-152.

[7]Quirk,Randalph.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English Language [M]. New York:Longman Group.

[8]Ward et al.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So-called Anaphoric Island [J]. Language(67):439-474.

[9]秦洪武,2001,第三人稱代詞在深層回指中的應用分析[J]。 當代語言學(1):55-64。

[10]楊若東,1997,認知推理與語篇回指代詞指代的確定[J]。 外國語(2):15-21。

[11]趙宏,邵志洪,2001,英漢第三人稱代詞語篇照應功能對比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3):174-179。

[12]朱迎春,2003,認知推理與深層回指中第三人稱代詞指代的確定[J]。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5):91-93。

[13]馮慶華. 實用翻譯教程[ 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14]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4: 66.

[15]許余龍. 對比語言學概論[ 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2: 249.

[16]潘文國. 英漢語對比綱要[M] .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7: 350.

篇6

>> 基于語料庫的搭配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詞匯研究 基于英漢平行語料庫的翻譯語言分析 基于語料庫的語言服務平臺建設 基于語料庫語言學的酒店英語語言特征研究 淺談語料庫在語言研究中的作用 基于語料庫的認知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詞匯語法研究 基于語料庫方法的鄭淵潔童話“兒化語言”特色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應用語言學方向論文摘要研究 基于類比語料庫的中國新聞英語語言特征研究 基于FAO語料庫的農業英語語言特點研究 基于語料庫語言學的英語課堂話語研究評述 基于語料庫的《典儀》的檢索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唐朝的酒文化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詞語搭配實證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influence搭配行為對比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語篇分析范式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寫作測試效度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醫學英語介詞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公示語“廁所”翻譯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的工作指南:

(9)a.Respond as a reader, explaining what and how you were/are thinking as you read her texts so that she can discover where a reader might struggle with her writing.

b.Ask him to outline the draft to reveal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

c.Ask her to describe her purpose and audience and show how she has taken them into account in her writing.

d.Explain a recurring pattern and let him locate repeated instances of it.

譯文:

a.回應讀者,解釋當你讀到她的文本時你在想什么,以便她能夠發現讀者在什么地方和她的論述發生沖突。

b.要求他提出大綱以便顯示論文的結構。

c.要求她描述她的目的和她的聽眾,說明她在她的寫作中是如何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的。

d.解釋重提模式,讓他找到模式中重復的例子。

這個極端的例子中,為了避免片面地使用人稱的陰性或陽性,采取了交替使用“he”和“she”的方法來保持性別的失衡。

2.避免使用人稱代詞回指語

還有一種指稱的語用變異現象,就是為了避免語言歧義而徹底清除人稱代詞。例如:

(10)Allan Johnson is a contemporary feminist theorist.This writer and professor gave a speech at UNC in the fall of 2007.

譯文:艾蘭?約翰遜是當代女性主義理論家。這位作家兼教授在2007年秋季在UNC舉行了一次演講。

這個句子中,Allan Johnson的同指語沒有采用常規的代詞回指形式“he”,而是使用了名詞形式“This writer and professor”作為回指語。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可以補充新信息,二是避免使用陽性的指稱形式來指稱這位“當代女性主義理論學家”。

3.兩性人稱代詞回指語并用

在新聞英語的語料中,出現了大量使用“he or she”“she or he”“he/she”或“she/he”等兩性并用的代詞形式來表示泛指概念。對BNC語料的統計顯示如下表:

英語人稱代詞詞匯變異頻率對比

例詞 口語 小說 新聞 學術 文娛

數量 頻率 數量 頻率 數量 頻率 數量 頻率 數量 頻率

he or she 57 5.7% 40 2.5% 60 5.7% 555 36.2% 1009 22.6%

she or he 2 0.2% 0 0% 0 0% 18 1.2% 34 0.8%

統計結果顯示,完全形式“he or she”和“she or he”主要用于政府公文、法律文件中;而使用“he/she”“him/her”“him/her”等變體形式只偶見于新聞報道、學術論文中。無論是完全形式還是縮寫形式,都是以陽性先于陰性的形式為主。這體現了語言中的性別歧視。另外,這種現象也可能和語言的韻律形式有關,因為“he”的音節要比“she”短,拼寫形式也更簡單。另一方面,“she or he”的出現也反映出一部分女權主義者意識的覺醒。這種語言變體的使用主要是為了順應社會變化,體現男女平等的社會意識,也有的是出于學術上或者法律上的嚴謹。比如當談論的是和生理或者社會權益等問題有關的話題時,“she/he”或者“she or he”出現的頻率往往比較大。例如:

(11)A student attending a well directed breast clinic may personally see this number of patients in less than a month and be taught to make an accurate clinical assessment.She or he would have to spend a year in general practic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cquire similar skills.

譯文:學生參加管理出色的乳腺癌臨床學習可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親自見到這個數的病人,并學習作出準確的臨床評估。她/他通常要花費一年的時間來實習以便有機會學會類似的技術。

就目前所搜集到的語料來看,“he or she”和“he/she”的形式并非偶然的、孤立的、曇花一現的現象,它實際上已經逐漸進入了主流語言之中。目前,語料庫中“she or he”或者“she/he”這類樣本量還很小,還僅僅是初露端倪,但還是可以從中透視出社會變遷的痕跡。

這種語言的變異表明,隨著女權主義運動的發展和影響的擴大,女性主體意識覺醒,語言中體現的性別歧視受到批判,因而采用可以兼指陰性和陽性的復數形式“they”來取代陽性代詞“he”,或者采用“she or he”等形式以抵制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

在當代英語中還出現了語言“跨性別”(trans-gender)現象,即由于變性者的法律地位而引發的指稱語的社會變異現象。例如,在一則關于世界首例變性“爸爸”生育的新聞報道中有這樣一段話:

(12)If he/she wants to be a man, that is fine with me.If he/she wants to be a woman that is fine with me.But this is crazy how much publicity this story is getting.He/she is only doing something that women have been doing for eons, but getting much publicity for it.This individual is either very mixed up emotionally so that he/she can not make a decision on which sex she wants to represent and thus is more to be pitied than made to be a hero.

譯文:如果他/她想當個男人,對我無所謂。如果他/她想當個女人,對我也無所謂。但是荒唐的是這個故得如此興師動眾。他/她不過是做了一件女人們做的異裝癖的事,但是變得如此引人注目。這個家伙在情感上太混亂了以至于他/她無法決定她想當哪個性別。所以與其說是一個英雄不如說是令人可憐。

上面的例句比較典型。在這個語篇單位中,一系列的指稱代詞都使用了“he/she”,只有末句突兀地使用了一個陰性的代詞“she”,用來突顯“她”的真實性別,也表明了作者對“他”的否定態度??梢?,在社會語境中,人稱代詞的指稱功能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對名詞的替代作用和語篇的銜接功能,它還具有了社會功能和情感功能。

四、結語

從社會語境來看,人稱代詞作為語篇回指語時,不僅具有替代和銜接功能,可以作為認知狀態的可及性標示語,而且還承載了社會功能。這種社會語言變異現象折射出變遷的社會權利意識,反映了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言語群體的社會意識,浸染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和社會文化色彩。人稱代詞指稱的社會變異現象從一個微觀的層面驗證了語言的“異質有序”性,也啟示語言研究需要克服傳統研究中機械的、靜態的、局限于形式化的研究路徑,以動態的、全境的視角,以綜觀的方法論,從共時和歷時的緯度來研究社會語境中的語言現象。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9YJC740021]和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0E0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受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HEUCF121204]資助。)

注 釋:

①anaphora一詞源于希臘語anaphorá,意為“提起”或“喚回”

(carrying back or referring back)。在漢語中,anaphora除被譯為“回指”之外,還被譯為“上指”“前指”“復指”“指代”“照應”“參照”等。

②BNC語料庫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語語料庫之一,詞匯量達10億左右,

時間跨度覆蓋了20世紀后半葉至今。語料來源包括新聞、學術期刊、小說、書信、法律文書、政府和學校文件等,其中新聞語料主要源于國家和地方報刊雜志。

③Sinclair抽樣提取索引的做法是該詞語在語料庫的頻數除以要求

的索引行數,獲得索引行抽樣的間隔。如某一詞語的原始頻數為5000,如需要提取25行索引,那么,5000/25=200,即分別抽取第1行,第201行,第401行等。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 &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2]Lyons,John.Semantics.Vol(2)[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 功能?稱謂?性別篇[M].上海:上海

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關鍵詞:人稱代詞;親;語言主觀性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5-0143-02

一、淘寶體“親”概述

淘寶體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最初始于淘寶網上賣家與買家之間的交流。近年來,基于個人與個人之間電子商務業務的迅猛發展,這種網絡購物新稱謂“親”逐漸走紅?!坝H,歡迎光臨本店!親,包郵哦!親,記得好評哦!親,不議價哦!”“親”成為淘寶體中a最常見的人稱代詞。這種最初只見于淘寶網購上的稱呼a目前正廣泛滲透于其他領域中。通過對語料的搜集發現目前人們經常在這些情況下使用淘寶體“親”,淘寶購物、微博發言、手機短信、BBS論壇、考試作文、日常交流,甚至在一些官方網站、官方標語牌、廣告牌等。這些都說明了淘寶體“親”的使用范圍從媒體語言到生活語言,從非正式場合到較正式場合。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親”有第二人稱代詞“你”的功能,有指示的作用,人們也開始傾向將“親”用作一種新的人稱代詞。

二、語言的主觀性

語言能為理解人的認知機制提供啟示,語言中的主觀性正體現了這一思想。然而,受實證主義(empiricism)的影響,當代語言學研究淡化甚至忽略了語言的主觀性。當代語言學過分強調語言的所指意義,對話語中的非命題內容視而不見。在結構語言學和形式語言學占主導地位的時代,語言學家對語言的主觀性長期不予重視。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語言的功能就是“客觀地”表達命題,不愿意承認話語中還有表現自我的主觀成分。對語言“主觀性”的研究因而至多限于文學研究的范圍,而沒有進入語言學的領域(沈家煊,2001)。自20世紀后期,從哲學領域移植而來的主觀這一概念給語言學領域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自此,對語言中的主觀現象的觀察、提煉和分析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以Benveniste,Lyons,Langacker和Traugott為代表的一些語言學家改變了當代語言學強調語言的所指意義的這一傾向。他們注意到了語言主觀性的這一現象,并試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Benveniste將語言的主觀性這一現象放在語言學領域進行了初始研究。他探討了人的主觀性,即“我”的概念的根源。語言的主觀性就是說話人說話時將自己看成主體的一種能力,“我”是人的自我意識的一種表象。為了幫助說話人表達“我”,語言將自己構建成了一個能表現自我的體系。這也就是說,“我”的概念是語言使用的結果。換句話說,人的主觀性來自于語言。只有使用語言的人在使用語言時才能用代詞“我”建立一個觀察的主體,主觀就是主體我在觀察,只有語言才能建構自我的意識和概念。主觀性是由人稱的語言形式所決定的。使用語言不可避免要使用人稱代詞“我”,而一旦使用了“我”,就建立了一個自我的視角。在Lyons看來人具有主體意識,這種主體意識在語言中是有體現的。換言之,人從本質上講是主觀的,我們都擁有自我。自我包括認知、感知、情感、態度、意圖等。語言的主觀性就是人們言語時表現出來的自我。Langacker以共時的角度,從認知切入探究了語言的主觀性。他認為,語言與視覺、感知一樣有主觀性。他對語言主觀性的研究更為細致、深入,將其提高到了認知理論的高度,并納入了認知語法的理論框架。認知語法認為話語和感知有關。感知主體(subject)是說話人,話語意義就不可能單純地存在于客觀世界里,話語意義還含有主體對感知客體的認識。Traugott對語言主觀性的研究是歷時的,并將語言的主觀性研究融入了語法化理論(grammaticalization)。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語言主觀性是和語用學聯系在一起的。從以上這些語言學家對語言主觀性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盡管他們對語言主觀性的考察切入點不同,研究的方法各異,構建的理論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都認為主觀性和說話人密切相關,主觀性就是說話人作為主體言語時留下的自我印記(imprint)。因此,主觀性的根源就是語言使用。語言提供了主觀的表達形式,而語言形式的使用,即具體的話語行為,則產生了主觀性(成曉光,2006)。語言帶有自我表現的印記,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說話人的視角(perspective);說話人的情感(affect);說話人的認識(epistemic modality)。

三、“親”字的語言主觀性研究

語言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作為網絡時代繁衍出來得新詞當然也具有語言的這一特征。我們從目前廣泛使用中的淘寶體“親”的使用情況中可以看出,“親”被廣泛當作一種新的人稱代詞在使用,并且有取代人稱代詞的趨勢。根據鄒貞(2011),在“知己知彼”網站和“問卷星”網站上的調查顯示,平均一半左右的年輕人都愿意使用“親”來代稱對方。人稱代詞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主觀性,那么作為淘寶體人稱代詞的“親”是否也體現了語言的主觀性呢?我們從以下語言主觀性集中表現的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1.說話人的視角

視角就是說話人對客體的觀察角度,或是對客體加以敘說的出發點。換言之,視角就是觀察、認識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事物在大腦中的成像也就不同。言語時說話人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把自己看成交際的中心,對客觀情狀進行觀察或敘說,因而也就將自己置于時間、空間和指示的中心。我們以英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我為例。我們在使用語言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人稱代詞我,而一旦使用了我,就建立了一個說話人的視角。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客觀性幾乎是不可能的。我用“我”時,“我”指我。而你也可以用“我”,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指你。人稱代詞具有以說話人為中心的指示功能。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淘寶體人稱代詞“親”。當我用“親”時,我不指“親”。當你用“親”時,你也不指“親”?!坝H”是在網絡購物過程中,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中逐漸形成的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網絡用語。在網絡購物的語境中,我們把“親”這種繁衍出來的網絡用語當作人稱代詞,使它具有了指示的功能。然而,要把“親”真正作為人稱代詞用在各個場合中使用時,這樣的表達方式顯然缺少說話人的視角,也讓聽說人摸不清楚意思。例如,2011年7月上海、江蘇警方微博流行于網上的淘寶體通緝令:親,告別日日逃,分分慌,秒秒驚的痛苦吧,趕緊預定喔!全國入獄免費包郵喔!這使不知道淘寶體的人群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頭霧水。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親”是誰?誰在說話?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淘寶體人稱代詞“親”不具備說話人的角度這一語言主觀性的重要方面。

2.說話人的情感

情感包括感情、情緒、意向、態度等。語言有表情功能,能傳達出使用者的主觀態度和評價等。說話人言語時,不僅在描寫客觀事物或陳述客觀事實,同時也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立場。這不僅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需要。因此,語言也就具有這樣相應的輔助機制能幫助說話人體現這種能力,實現這種需要。稱謂能體現說話人對別人的主觀評價。我們可以從說話人所使用的稱謂中看出或感受到說話人對被描述對象的主觀情感和評價?!坝H”在淘寶語言中的使用,無形中拉近了商家和消費者的距離,使其兩者社會距離縮短,親密程度提高,為交易的順利進行和完成制作了良好的交流氛圍。一個“親”字包含了說話人對聽話人的關心和體貼。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人們愿意將淘寶體“親”用在其他領域。這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新潮的語言,也體現出了說話人的情感。例如,2011年8月鄭州市交巡警用于交通安全宣傳的淘寶體宣傳單:親,注意避讓行人哦!親,快車道車道危險哦!親,紅燈傷不起哦!這種活潑生動的網絡語言不僅有力地宣傳了交通文明,還進一步拉近了警民之間的距離。警察一改往日嚴肅的形象,用網民熟悉的網絡語言來溝通交流,這樣顯得更加親切。然而,與群眾交流的形式、渠道可以創新,但最終還是要把本職工作做好,真正做到執法為民。涉及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宣傳牌,警方還應按照國家標準制作,絕對嚴肅,維護法律的尊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淘寶體人稱代詞“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說話人的情感,但仍不適用于各種場合。

3.說話人的認識

言語中能體現說話人的主觀認識。言語中的交際動詞、表示方向和方位的介詞短語、指示狀語、各類表述詞語、情態動詞、副詞、信息來源及其可靠度的副詞、形容詞和動詞、時和體等都能體現說話人的主觀認識。說話人的主觀認識也能透過一些主謂結構來體現,例如:我認為,我想,我感覺……在這些結構中,說話人的主語和表示說話人認知活動的動詞使該結構的主觀性非常的直觀。既然淘寶體“親”有取代人稱代詞的趨勢,那讓我們把“親”放入這些結構中,卻發現原本非常直觀的語言的主觀性變得不再直觀?!坝H”認為,到底是誰認為?“親”想,到底是誰想?“親”感覺,到底是誰感覺?我們發現,即便是能體現說話人主觀認識的詞語,加上了淘寶體“親”,情況確是大不一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淘寶體人稱代詞“親”無法體現出說話人的認識這一語言主觀性的重要方面。

四、結語

產生于淘寶網上賣家與買家之間交流的淘寶體“親”,作為一種語言表達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網絡交流的需要。但“親”終究不能代替人稱代詞成為一種新的表達方式,“親”缺少語言主觀性這一重要特性。這種出自于網絡時代的新潮詞,只能是曇花一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將會淡出語言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

[2]成曉光.西方語言哲學教程[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馮光武.語言的主觀性及其相關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6,(5).

篇8

關鍵詞:原型意象;湍荊皇蝠;白O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4-022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130

《詩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后世的多數文學作品中使用的意象都可在《詩經》中找到原型?!啊汀辉~起于文學人類學,在每一個人的無意識深處都沉積著人類時代經驗的記憶,就是集體無意識形成的‘原始心象’?!?/p>

《詩經》中有很多植物的意象,這些植物是先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景物,那么敏感多情的詩人便借助他們用以起興或抒發自己的情感。隨著時代的轉變并歷經幾千年文化的沉淀,這些植物意象在人們的歌詠中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后來的文人,尤其是唐詩宋詞的作者們,常常喜歡從《詩經》中吸取營養,使用這些意象的原型意義來表達情感,也有的文人由此發展了植物意象的原型界說,使這個具有原型意象本身的意象內涵更為豐富。筆者結合自己的理解,將《詩經》中一些植物意象列舉如下,分析它們在后代文人作品中出現的含義極其演變。

一、湍

在《詩經》中,湍徑啻指君子,且這個君子在不同的詩篇中所指又不盡相同,但都具備君子的基本特點和應有的良好美德。有的是將湍咀魑女子對情人或丈夫的稱呼。如《詩經?召南?湍盡防鍶章重復的“樂只君子,福履綏(將、成)之”,便是女子對丈夫的歌頌及對美好愛情的期待與祝愿。作者以湍酒鸚耍以葛藤蔓代指依附于男子的女子?!缎⊙?南有嘉魚》:“南有湍荊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這首詩中,湍揪途嚀逯傅氖且桓齪每偷鬧魅耍實際上他也是個君子,正由于他的好客,許多“嘉賓”都自然而然地親近他,依附他。由此而衍生的君子多是女子對丈夫的親昵稱謂,這在《詩經?王風?君子于役》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鄭風?風雨》的“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中可以體現出來。湍敬指君子也就有了原型意義。

晉潘岳的《寡婦賦》中有以下幾句:

承慶云之光覆兮,荷君子之惠渥。

顧葛之蔓延兮,托微莖與湍盡

這首詩里面的湍臼導噬暇褪譴指君子,這個君子也就是女性口中的丈夫。潘岳還運用了《詩經?召南?湍盡分械鬧參鏌庀蟾鶿,以葛托身于湍糾幢扔髖子出嫁。

二、黍稷

黍稷本為兩種農作物黍和稷,黍指現在的小米,稷指高粱。歷來的文學作品都將二者合為一體,說明了二者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具有相通之處。除了展現先民們農業生產豐收景況的同時,也普遍含有一種悲涼的氣氛。

《詩經?唐風?鴇羽》中的農民這樣呼喊:“王事靡古,不能藝黍稷。”這表現出了行役人的哀嘆,因行役不能歸家耕種的苦痛。《豳風七月》里通過“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嫁,黍稷重c,禾麻菽麥”描繪出了農忙時節農民辛勞耕作的場景,成為那個時代農村社會的縮影?!镀咴隆氛故玖宿r奴的生活狀況,從多個側面反映出農奴對農奴主的人身依附關系,他們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他們是在公田里播種,還有田官監督。所以,他們種植黍稷的過程既是自己辛勤勞作的過程,也是辛酸的遭受奴役和剝削的過程。

還有《小雅?鹿鳴之什?出車》的“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以黍稷暗示時間,說明征夫服役的時間之久,戰爭持續時間久對普通百姓帶來的傷害,悲涼的詩境自此而生。

《王風?黍離》中的黍是“離離”狀,即整齊生長的樣子,全文敘寫了黍從苗到穗再到實的過程,然而一派生機茁壯的景象由于戰亂社會的動蕩使得流落荒野的人看不到,內心頓生悲酸。由于這種觸發因而《王風?黍離》中的黍離常用來寄托憂國之思,表達對故國顛覆、昔日盛景的追憶與留戀,于是有了“黍離”之悲的哀嘆。

南宋姜夔的《揚州慢》是詞人22歲初訪揚州看到昔日繁華揚州慘遭洗劫、盛景不再所作。“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該句中的“黍離之悲”成為全詞的一個重要情感線索,作者以哀婉的筆調描繪了揚州戰后的蕭條、殘破,令人痛心。自此以后,“黍離之悲”便成為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代名詞。

三、白O

白O是一種水草,即是今天的人們所熟知的浮萍?!对娊?召南?采O》中的“白O”代指即將出嫁的女子或者渴求意中人的女子。唐代詩人于鵠《江南意》中有句:“偶向江頭采白O,還隨女伴賽江神?!迸討涯钔獬龅囊庵腥?,于是以白O作為自己情感的寄托。這是白O這個植物意象情感所指發生的細微變化,由代指女子進而指女子思念的丈夫或者情人,代指的也是與女性發生情感聯系的一類人。

白O除了可以用以情感的起興和代指女子外,還可以用來象征朋友友人間離別給主體帶來的傷悲,成為文人們寄托情感的化身。

早在南朝梁柳琿《江南曲》中就有“汀州采白O,落日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該詩以白O起興,暗寓思念,朋友離別的情誼昭然若揭。唐代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中有“誰見汀州上,相思愁白O”。還有他的《送李侍郎貶郴州》亦云:“憶想汀州畔,傷心向白O”。從題目“餞別”和“送”到詩中“白O”意象,看出是由朋友送別引起的愁思與傷心。

宋代柳永的《玉蝴蝶》中有“水風輕、O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這首詞中“O花”與“冷月”“秋天飄落的梧桐葉”共同形成一種情感表達和氛圍創造上的一致性:抒寫詞人懷念漂泊在外友人的心情。

白O這個植物意象的情感和文化內涵經文人們的多次使用,所指有細微變化,但都源于最早的《詩經》,是由此引申開且相互之間存在著聯系,朋友情誼、戀人相思也成了白O在詩詞作品中比較固定的原型意義,反映了人類的一種具有代表性、共通性的情感。

總有一些意象,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積淀越來越深厚,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豐富,這離不開一代代文人的努力嘗試和運用。《國風?{風?柏舟》中“彼兩髦”的少年讓人心儀,這也為詩中女主人公愛情堅貞不移提供了豐富的土壤;《邶風?柏舟》里有“我心匪鑒,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這也是女子向男子表明戀愛的忠貞,同時又在告誡即將拋棄自己的丈夫以及最后被棄的種種痛苦和悲戚。那么,泛泛流水的柏舟也便成了愛情堅貞不渝的象征。后來的學者也由此而引申,多取柏“秀色有新故,英姿無暑寒”來喻人的品性高潔和堅貞。雖有文人的創新和新變,仍是從原始意象中衍生出來的,沒有脫離意象原始的情感底蘊和風貌。

《小雅?棠棣》主要寫的是宴飲時申述兄弟應該友愛和睦。后世常常以花萼、棠棣、孔懷比作兄弟之誼,即從《小雅?棠棣》而來。唐明皇與其兄弟十分友愛,便在宮中建花萼相慶之樓,還作了《n_頌》。除此以外,還有椒桂、桑葉、卷耳等植物意象,還有風雨、子衿一些地點成為后世文化名詞的某種代稱。

從原型意象來發掘意象內涵的傳統和新變,既是我們追源溯流,回歸文本,同時又豐富了意象的文化內涵,為我們古典詩詞文學的閱讀和鑒賞開辟了道路。

參考文獻:

[1] 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23-134.

[2] 鄭飛.從詩經看原型意象[M].研究者,2008(3).

篇9

關鍵詞: 現代維語 阿拉伯―波斯語借詞 附加成分

任何語言從另外語言借詞的時候,總是對它進行加工的。維吾爾語也不例外。古代借進的阿拉伯―波斯語中的詞現在已有了詞義變化,再加上維吾爾化的構詞能力,現在很難分清楚哪個是本民族語言的詞,哪個是外來借詞。

有些阿拉伯―波斯語借詞的單數、復數在現代維語里當兩個詞使用。有些復數當單數詞使用,并在后邊加維語名詞數詞范疇附加成分[1ar]來使用。這也是一種維吾爾化的借詞方法。

(一)單數復數當兩個詞來使用的詞。

(二)復數當單數使用的詞。

波斯語構詞附加成分[bi-]在維吾爾語里普遍被使用,可是在波斯語里用[bi-]構成的有些詞在現代維語里用維語附加成分[siz]構成。也就是說:詞根是波斯語詞,而附加成分是維吾爾語附加的詞。這說明,維吾爾語把借詞加工成維吾爾化的詞了。有時候,一個詞同時可以加[siz]和[bi-]兩個附加成分,這兩個形式都用。

(一)波斯語構詞附加成分[bi:]和維語附加成份[-siz]混合附加的詞。

(二)不用波斯語構詞附加成分[bi:],只用維語附加成份[-siz]的詞。

還有一部分波斯語借詞在維吾爾語里作為地名,人名或者人名的一部分來用。

維語里的波斯語借詞基本上在察合臺維語時期(14世紀初―20世紀初)被借用的,而相當多的借詞到我們這個時代已經被淘汰了。

當時基本上尊重原語言的發音和詞義,所以察合臺維語時期阿拉伯―波斯語借詞的發音跟原語言一樣?,F代維語里的所有阿拉伯―波斯語借詞也并沒有完全變化,也有很多跟原語言的發音,詞義上一模一樣的詞。

在現代維語方言里也有一部分詞,它們在發音上跟波斯語的發音一樣或接近,在詞義上一樣或有一些變化。

(一)有發音變化,也有詞義變化的詞。

(二)沒有發音變化的,在方言里被使用的詞。

有些阿拉伯―波斯語借詞跟現代維語詞附加成分結合,構成維吾爾化的新詞。

(一)“維語詞+借詞”的形式構成的詞。

(二)“維語詞+借詞+維語詞”的形式構成的詞。

(三)“借詞+維語附加成分+借詞+維語附加成分”的形式構成的詞。

(四)“借詞+維語附加成分(把原附加成分翻譯成維語的)+借詞(意思同前)”形式構成的詞。

(pej追蹤,跟蹤 跟隨,追隨.d?蘚r介詞,在……)

在現代維語里有一部分無法解釋原詞義的詞。一些阿拉伯―波斯語借詞幫我們了解到它們的詞源。

(一)“定語+被修飾的詞”形式構成的,詞義基本沒有變的詞。

(二)“定語+被修飾的詞”形式構成的詞義轉移的詞。

(三)“定語+被修飾詞”形式構成的并詞義沒變的詞。

(四)“名詞+構詞附加成分”和“介詞+名詞”的“名詞+后綴”形式構成的,詞義沒變的詞。

總之,現代維語里正在被使用的阿拉伯―波斯語借詞基本維吾爾化了,成了現代維吾爾語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詞語部分,它們極大地豐富了現代維語的詞匯,提高了語言的表達力,研究它們很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波斯語教研室編.波斯語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89.

[2]李湘,哈米提編.基礎波斯語.民族出版社,1990.1.

[3]阿布利孜,牙庫甫,艾尼扎提?艾尤拉尼編.維吾爾語詳解辭典.民族出版社,1990.5.

[4]新疆大學中國語文系編.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5]彭宗祿,依布拉音?阿合買提等編.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

[6]哈力克?尼牙孜,木合拜提?哈斯木.語言學概論.新疆大學出版社,1999.11.

[7]阿布里米提?艾海提.察合臺維吾爾語.新疆大學出版社,2002.12.

篇10

言簡意賅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án jiǎn yìgāi,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補語;指語言簡練而意思完備,不要拖泥帶水。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言簡意賅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言簡意賅成語解析賅:完備。話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宋 張端義《貴耳集》上卷:“言簡理盡,遂成王言。”

二、言簡意賅成語近義詞一針見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比喻文章、說話直截了當,切中要害。

三言兩語 [ sān yán liǎng yǔ ]

指很少的幾句話:這個問題很復雜,不是~說得清楚的。

長話短說 [ cháng huà duǎn shuō ]

把要用很多話才能說完的事用簡短的話說完。

短小精悍 [ duǎn xiǎo jīng hàn ]

形容人身 材短小而精明強干。《史記 游俠列傳》:“(郭)解為人短小精悍。” 也用來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 力。悍(hàn)。

刪繁就簡 [ shān fán jiù jiǎn ]

刪去多余的文字或內容使簡明扼要:教材要~。

三、言簡意賅成語造句1、李老師寫文章旁征博引,又言簡意賅。

2、言之有物的近義詞有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言簡意賅。

3、這篇文章言簡意賅,微言大義。

4、有效的溝通并不只是說話就行的,應該是言簡意賅,也就是用最少的話把意思表達清楚。

5、我們做報告時切勿長篇大論,應言簡意賅。

6、這一結論雖然言簡意賅,但是似乎判斷失誤。

7、我們寫作文應該言簡意賅,不能拖泥帶水。

8、寫文章要言簡意賅,不要拖泥帶水,長篇累牘。

9、這是一份寫得非常好的言簡意賅的文檔,它通過例子講解了該版本提供的所有特性。

10、寫作不能拖泥帶水,要言簡意賅。

11、鄭老師講話總是言簡意賅,從不東拉西扯。

12、喬布斯的回信言簡意賅,“老弟,更改你那應用的名稱,沒什么大不了的。

13、波大精深,言簡意賅的概括了作為一個優秀女人和一個優秀男人的必備要素!

14、這篇文章中心明確,言簡意賅。

15、這篇文章字數不多,卻言簡意賅,把應該表達的內容都表達出來了。

16、你們老板也太羅嗦了,應該言簡意賅一點。

17、滄海桑田也不過一夢與一夢之間,大可寥寥幾筆言簡意賅。

18、言簡意賅的用不多的詞的或有其特點的;

簡潔或明了的。

19、本書采用問答體的形式,言簡意賅,略帶說教意味.

20、他言簡意賅地對大家說被捆得太緊,連蹦跳也蹦跳不成那就毫無意思了。

21、所以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

”你必須仔細思考,懂得如何言簡意賅。

22、博文要寫短一點,段落分明言簡意賅。

23、我想出了一種能言簡意賅地表達自己意思的方法。

24、如果需要,最好保持靜默或言簡意賅。

25、這個短語言簡意賅,意味著你忙到了極點。

26、這篇報道的導語寫得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