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完成時課件范文
時間:2023-04-12 04:02: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在完成時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Topic2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around us.
太窩中學 陳天勝
一. 教學內容:
Section A
二. 教材分析:
由老奶奶對環境的抱怨,引出關于環境污染的問題,并介紹不同種類的污染,語法內容是繼續學習現在完成時,主要句型有: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
I have been like this since last month.
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
What made her chest hurt ?
三.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
1) 掌握與了解Section A 中的詞匯。如: Produce、chest ... and so on
2) 語法:學習含有Since的現在完成時態,例:
I have been like this since last month.
3) 功能和話題
表達責備和報怨
談論不同種類的污染
談論環境保護問題
2.語法技能
聽
1)能夠聽懂有關環境污染和保護環境的對話或短文
2 ) 能夠聽懂別人含有責備和抱怨語氣的句子
說
1) 能就環保問題表達簡單的觀點和意見
2)能就環保問題與他人溝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務
讀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2 ) 能夠讀懂有關環保問題的說明文并獲取有關環保信息
寫
能夠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有關污染和環保的素材
3 情感態度
1)能在小組活動中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 ) 能在英語交流中理解他人的抱怨
3)加深對環境問題的認知、樹立環保意識
4 學習策略
1)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
2)善于利用教材插圖理解有關污染和環保的對話或文章
3)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學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
5)學會拓展自己的思路、發展個性
四.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怎樣表達抱怨,發泄不滿
2、知道存在著多種污染,提高環保意識
五.教學思路
出示圖片 聽磁帶訓練聽力 學生閱讀回答1b
學生操練表達不滿的句子 學習含有since的現在完成時
出示圖片 總結污染類型 探究活動
六.教學用具
電腦/錄音機/圖片/磁帶等
七教學過程
1.出示圖片
2 通過圖片,先猜后教學生閱
(1) There is a chemical factory.
(2) The chemical factory produces terrible gas.
(3) My chest hurts.
(4) The air is not fresh. It,s difficult to breathe.
3 聽1 a 的錄音,回答下列問題
(1)What,s wrong with kangkang,s granny?
(2 ) How long has she been like this ?
4、鞏固
(1)參照1a回答1b的問題
(2)讀1a 找出老奶奶表達不滿的句子,并讀出來,然后讓學生說一些表達不滿的句子
(3)解釋含有since的完成時態并作適當操練。
5、出示3a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污染類型
6、用3a的詞組完成3b
7、小結本課時內容
(1)表責備與不滿的表達式
(2)含有since的現在完成時
(3)我們身邊的一些污染種類
8、作業:
利用Group work 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看看存在哪污
染,它們是怎樣產生的,寫出調查報告。
八、板書設計:
篇2
1 讓學困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自信心是任何一個人保證事業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但由于個體的差異,在學生群體中很難避免會出現—些學困生,他們表現為缺乏自信,學習被動,對完成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困難,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樹立起自信,盡早“脫困”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1.1 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的源泉,基礎知識不掌握很難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如:care careful—carefully—more carefully—most carefully;death—dead—die—died—dying. he—him—his—himself, I—me—my
—mine—myself. 這樣串起來可以幫助學困生歸納出一條主線,以利于學生系統地獲得知識,并形成聯系的觀點,活躍思維,為學困生的學習打下基礎。
1.2 注意舊知識的復習。舊知識是新知識的起點和基礎。學困生感到學習新知識困難,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對舊知識的遺忘或是未掌握。因此,我在教授每一節新課之前都利用教案給學生布置回顧作業,使學生了解舊知識與新目標相關的內容。另外;在每堂新課的前5分鐘時間里,都要檢查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這樣學困生就會感到這堂課與上一堂課的聯系是緊密的,學習起來就會有熱情,學習的信心足,課堂學習氣氛好。
1.3 加強學法指導。實踐證明,影響學困生學習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夠科學、有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困生學會學習。學法指導就是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會學知識,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學困生學習的特點,適應學困生的學習要求,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主學習的觀念。學困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會觀察、會思考、會自學、會應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初中第一輪復習時,我就指導學困生將七年級、八年級的相關知識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做到串珠成鏈,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遷移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2 分層教學,分類推進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就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程度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其次,在教學中我還特別重視學生中的不同見解,支持學生中各種與眾不同的構想,即便是錯誤的回答,甚至當時看似荒唐的回答,也絕不全盤否定和排斥,而是盡力捕捉每位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思維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和鼓勵,鼓勵學困生在錯誤中學習,在失敗中獲得經驗,以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最后,作業分層,在教學中我根據各組成績情況布置相應的作業,每天的作業采用優化的彈性作業結構設計:分基本作業、提高作業、超額作業。凡完成本課時所必須完成的作業,視為基本作業,允許優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慮到學生好、中、差的實際,將題目作些變化,視為提高作業,供中等生和學困生完成。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業,視為超額作業,便于優等生完成,讓他們在更大的空間展示自己的能力,收獲學習的喜悅。
3 對比總結,幫助學困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是學好知識的關鍵。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又一個原因是不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提煉、加工,更不能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我每堂課后都會故意讓學困生將當堂內容進行口頭總結,教師在黑板上把重點標示出來;每一單元結束以后都要將本單元內容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知識網絡,便于學困生掌握知識點。例如,“現在完成時態”一單元結束后就指導學困生總結:①怎樣判斷現在完成時?②現在完成時的構成?③現在完成時的時間狀語有哪些?④怎樣區別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⑤have/has been與 have/has gone的用法與區別?⑥什么叫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⑦怎樣將非延續性動詞和延續性動詞?⑧現在完成時有幾種表達方法?⑨在否定句中,短暫性動詞能否可以和表示一段時間連用?這種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使得學困生學習積極性更高,教學效益更大。
4 互幫互學,共同提高促進學困生轉變
在平時的教學中,創造機會讓成績優秀的學生談他們成功的學習經驗,讓同學之間結對幫扶,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如“分組教學、合作達標”就是一種好形式。所謂“分組教學”是指通過學情分析,將所教班級學生按照學業水平、能力:個性特征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7人不等,根據學生特長,如英語基礎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選出組長(組長可根據學習內容選定),為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合作學習、公平競爭創造條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討論和交流,在討論中可以各抒己見,通過不同觀點的沖突、碰撞、補充、修正、加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例如,在總結like的用法時,學生共同總結,把like的用法一一列出:①用作及物動詞,意為“喜歡、愿意”,后面跟名詞、代詞、動詞的—ing形式、動詞不定式和不定式的復合結構作賓語。一般地,like后面接動名詞,即“like doing sth”結構,常表示經常性、習慣性的動作;后面接帶to的動詞不定式,即“like to do sth”結構,常表示一次或數次的具體動作。不過,這種區別并不十分嚴格。②用作介詞,意為“像、如”,“跟……一樣”,后面跟名詞、代詞或動詞的—ing形式。其中be like常表示實際看上去像,接近事實;look like表示外表、外貌特征、形象看起來像,與實際情況不一定相符。③構成短語would like,意為“想要、希望、愿意”,相當于want,但語氣上比較委婉,后面跟名詞、代詞、動詞不定式和不定式的復合結構作賓語。④構成短語feel like,意為“想做(某事)、愿意”,后面跟名詞或動名詞。⑤構成How do you like ……?句型,意為“你覺得(認為)……怎么樣?”,相當于“What do you think of……?”此句型常用于詢問對方對某人或某事的看法。⑥構成 What do you like about……?句型,意為“你喜歡……的哪些方面?”或“關于……你喜歡什么呢?” 此句型常用于詢問對方喜歡的內容。在這種合作學習的環境中,學習者群體的思維和智慧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全體成員都在學習中獲益。
5 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困生理解
當學困生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幫助他們觀察和理解。如:上“Where is it?”這一課時,我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幅Tom的臥室的圖片,有床,有書桌,有椅子,有門,還有墻上的畫。隨后用鼠標到處滑動,一邊問“Where’s Tom’s bag?”當光標點到床上時,引出“It’s on the bed”。
篇3
1.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微課的制作原則
1.1易用性原則
教師制作微課的目的就是方便學生使用,而學生使用微課的目的則是將英語學習化難為易,因此,微課的制作要遵循易用性原則。微課設計通常比較短小,但如果教師過于設計過于短小,更精練語言,那么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就會非常費力,也就導致微課的作用價值得不到發揮。有的微課中會涉及到一些圖形或短片,有助于知識在表達與傳播中更為具象化,這也體現了微課易用性原則。
1.2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是微課制作最實際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時必須保證微課中包含了教材內容,用以成功解決學生語法問題。例如,學生基本掌握了現在完成時以后,很有可能在對比一般過去時混淆不清。針對這個問題,教師的微課制作就要緊密聯系這兩者的區別進行重點的設計,幫助學生通過微課展示更深入理解這兩種時態的差別及運用方式。
1.3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也是微課制作的重要原則之一,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利用微課進行學習。如今互聯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在遇到頭疼的英語語法知識時,往往會望而生畏,提不起興趣。如果微課的內容沒有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那么就是這種教學手段功能的喪失。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微課的趣味性特征,以吸引的形式讓學生主動求學。
2.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微課應用方法
英語語法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內容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同時間發生的事情,在英語的表達上就要注意選用不同的動詞時代。微課應用于初中教學課堂上,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1語法知識講解過程中微課的制作方法
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教授的英語內容,這才是微課制作內容中最主要的元素。例如,很多學生容易將過去進行時與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弄混淆,那么教師就要注意,制作微課的內容必須將三者的區別放入其中,并羅列具體,讓學生在對比分析過程中了解三種時態的異同。比如,教師選擇了學生非常感興趣的野炊話題,通過網絡尋找一些包括時間元素的視頻,繼而向學生提問:“What was he doing at 6 o’clock?”教師讓學生復述這個問題,隨即立刻引導學生展開對有關具體時間內容的過去進行時的表述,并轉用正確的時態進行回答,比如以下這段對話:A:What was Lily doing near the river?B:She was pushing the car.A:What were the girls doing?B:They were talking under the tree。教師讓學生認真觀察上述對話所運用的時態語法,隨后播放一段如Lily and Lucy正在吵架的視頻,并告知學生現在兩人已和好,那么該怎樣用現在完成時與過去進行時表述。通過認真的課件制作以及反復的練習,學生很容易掌握相關語法的知識。
2.2課堂英語練習過程中微課的實踐應用
學生通過微課制作了解了重點語法知識以后,為了深化記憶,鞏固知識,教師還要針對微課的具體內容將各種環節設計到練習中,才能保證學生學以致用。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中去,并認真觀看微課視頻,通過視頻了解大致需要學習的內容后,強化課堂相關知識點的訓練。練習方式多種多樣,引入各式教學情境,使得對話過程生活化。正如視頻觀看喬丹的籃球比賽時,讓學生在課堂的現場做講解員角色的扮演,以講述曾經發生事情的語法時態表述。又或者是在具體的一次活動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講解:Good morning everyone, I will introduce the tug of war held in last week. There were 12 classes took in part of game, according the game principle grade 1 class 3 win the game at last.隨后讓學生模擬上述的各時態表達各種活動過程。微課在英語語法練習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舉一反三中提高學習效率,更是營造了良好的英語練習氛圍。
2.3轉變教學模式過程中微課的應用
英語是非常重要的語種,需要特定的學習環境和訓練環境。而學生由于具有差異性的特點,不同的學生對英語語法練習產生不同的興趣,展現不同的學習能力,大多在小學階段接觸英語的學生進入初中后,英語能力與口語水平基本已出現了分層。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保證微課制作與應用具有分層異步教學的作用。具體到英語語法學習的教學課堂中,教師還要采用微課,轉換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尋求適合的學習方法,總之,微課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課堂的出現,扭轉了英語語法教學難點效率低下的局面。
篇4
一、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關系
什么是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呢?“整合”,不是簡單的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累加,而是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達到教學各要素的豐富與和諧,使信息技術融入到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原則,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信息資源與傳統渠道等實現英語教學的突破與發展。
從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符合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實踐要求的,特別需要關注教學實踐的全過程。例如,英語教學目標通常有“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的要求,相應的教學內容應包含文字、語言和視頻等不同媒體的信息,但是在傳統的印刷教材中,有關語言和活動影像的內容無法與文字內容組成一體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書、錄音帶等各自獨立的形式,分別出版,既不便于教師的教,也不便于學生的學。而以超文本方式組織的電子教材卻可以實現圖、文、音、像并茂,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素質教育要求英語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
素質教育要求英語課程建構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和資源的支持下,教與學環境中多要素之間穩定的關系和活動進程結構形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排斥一切課外活動,忽視勞動職業訓練;以傳授課本知識為惟一目的,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生體地位,忽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空間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講臺,借助于多媒體工具和平臺。教學從視、聽、觸多個維度展開。如,英語教學中講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對比中國的春節和西方的圣誕節時,以前的教學只能用黑板、課本,或者幾幅簡單的掛圖,而現在教師利用網絡,可以找到關于圣誕卡、圣誕老人、圣誕樹、餃子等一系列的精美視頻。在課堂上,能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角色,感覺身臨其境。
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能夠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磁帶音像教材,多媒體教學軟件,校園網等,因特網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學資源庫。而且應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可以構造多種教學環境。例如,自2000年以來,在國家以及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不斷地實現學科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建立了多媒體綜合教室、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基于因特網的遠程學習系統,21個班級都裝上了多媒體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來創造和展示各種趨于現實的學習情境,把抽象的學習與生活融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探索。如,在講圣誕節時,可以借助一段視頻,讓學生對國外圣誕節產生濃厚的興趣,看到圣誕老人、圣誕樹,學生直觀感覺加強,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其理解關于圣誕節的知識和西方文化。
三、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深層次整合應用
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創建必要的學習情境,創建一個好的學習情境,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從制課件到完成教學,利用課件可以展示一些黑板和粉筆等教具無法做到的,讓學生獲取足夠多的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養成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篇5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時態教學 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作為世界工作用語之一的英語,其交際工具作用變得尤為重要。初中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英語的時態教學。初中英語教學所涉及的時態有八種:一般現在時(the present tense)、一般過去時(the past tense)、一般將來時(the future tense)、過去將來時(the past future tense)、現在進行時(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過去進行時(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現在完成時(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過去完成時(the past perfect tense)。初中英語時態教學就是圍繞這八種時態展開的。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英語教學的前提
任何教學都是建立在“親其師,信其道”的基礎上的,脫離了和諧師生關系這個背景,教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英語有效教學。教師在課上可以采用講一些英語小故事、讓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自我介紹、課前3分鐘口語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借助各種活動逐漸建立和鞏固的,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和學生不斷交流,相互理解,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自己的愛心關愛學生,和學生建立鞏固而和諧的感情通道,從而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二、創設英語情境,進行英語時態教學
任何語言都不可能脫離情境獨立存在,否則就失去語言所承載的意義,因此,在英語時態教學中應該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和鞏固。
1.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學生如果不能理解時態,就不能很準確地翻譯出句子的意思。在進行時態教學時,僅憑學生的死記硬背,是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時態場景,展示直觀形象時態,加快學生的理解。例如一般過去時由主語加動詞過去式構成,因此be動詞的一般過去式是教學的重點,我們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創設這樣的情境:媒體展示一間屋子內的擺設,屋內有一張課桌,課桌上有一本書、一支筆;墻上有一幅畫;有一張床,床下一雙鞋。T:Where is the book?S:It is on the desk.T:Where are the shoes?S:They are under the bed.教師把學生的回答展示在多媒體上,然后隱藏圖中的書和鞋子,T:Where are the books now?Are they on the desk?S:No. T: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T:Where are the shoes now?Are they under the bed?S:No.T:But 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教師把“It was there just now”和“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這兩個句型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讓學生比照be動詞的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然后讓小組分組練習桌上的筆和墻上的畫。教師最后歸納總結is和are的過去式分別為was 和were.
2.自由創設情境。情境創設形式可以靈活多樣,讓學生分組,在組內自由創設;也可以玩“我是醫生”的游戲,進行時態的修改病句等。例如在進行現在進行時時態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幾幅畫:正在看電視、正在讀書、正在跳舞的三幅畫,可以用其中一幅畫進行教學,What is he doing?He is watching TV.然后教師提問學生搶答其他幾幅圖,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并向學生提問:“What is he (she) doing?”學生表演出正在進行的動作,并回答“He (she)is swimming/driving a car/skating/reading a book/running/sleeping/drinking water/playing basketball”等,經過反復練習,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三、采用數軸式,進行時態教學
英語時態是表示某一動作在一定時間上的狀態,學生對于時態的學習,區分會越來越困難,教師根據人是以圖片方式進行記憶存儲的,可以把時態的變化展示在圖上,便于學生的記憶。數學上的數軸能夠清楚表示時間的延續,因此教師可以把數軸引入英語教學中,和英語時態教學相結合,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教師把數軸分成三個界點,過去(past)、現在(now)、將來(future)。
讓學生了解時間變化的大致趨勢,教師就可以根據數軸讓學生理解這八種時態。例如一般過去時是在now之前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一般將來時是在now之后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
四、采用對比法,進行英語時態教學
學習完幾種時態后,教師要對幾種時態進行匯總對比,讓學生把握時態的本質。
例如一般現在時的be動詞和行為動詞(注意第三人稱)時間狀語有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every week (day,year,month...),once a week,on Sundays等。
一般過去時,動詞用過去式,時間狀語有ago,yester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last week(year,night,month...),just now,one day,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等。
現在進行時,時態結構為(am,is,are)+doing,時間狀語有now,at this time,these days等。
過去進行時,時態結構為(was,were)+ doing,時間狀語有at this time yesterday,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導的謂語動詞等。
篇6
1.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的使用讓我們從傳統教學的束縛中擺脫了出來,不但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還大大豐富了教學的信息量,提高了信息的密度,教師不必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板書,只需要點點鼠標就能將大量的信息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比如在復習過去進行時、被動語態、現在完成時這些語法知識時,如果靠教師板書的話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知識整合的效果也不理想,而如果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話不但省事省力,而且直觀性也會更強,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理解
英語是一門語言藝術,教材中的英語知識都是抽象的文字符號,而初中生的思維以形象性為主,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真實生動的實物圖片,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讓復雜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這對于學生正確理解和應用英語,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學“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課中的“bicycl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呈現相應的圖片,并結合單詞實施自問自答演示,再借助自己的身體語言:騎車的動作等,幫助學生理解單詞的正確含義,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重復模仿,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之后,還可以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相關的會話練習,再借助視頻完成會話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實現了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聽說訓練。實踐教學證明,通過圖片展示相關教學內容,可以將抽象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能有效降低教學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
3.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強化學習效果
學習能力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培養形成的,需要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信息技術設計趣味性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入信息技術,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聲形兼備、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可以將課文中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大屏幕上,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促進知識的共享。例如,在教學“I’d like some noodles”時,大綱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would like”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渴望,以及對訂餐問題的相關表達。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初始階段為學生播放漫畫插圖,引起學生對食物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思維
教師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充分挖掘教材,給學生提供自我發揮的機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積極思維,發展學生智力水平,培養創新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教學教過去進行時時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思考意境,如:畫面中有位父親在看報紙,兒子在旁邊專注的做著自己的事,但由于是背面所以不知道兒子在干什么,這時教師可以問學生:“What were the students doing when the teacher was reading a magazine?” 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發揮想象思維,自發開始討論,最后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探究創造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創造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要巧妙利用,最大限度地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
[1] 唐鳳英. 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J]. 英語教師, 2015(05).
[2] 李亮. 淺議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入和意義[J]. 考試周刊, 2009(51).
篇7
當今世界的各個領域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教學這塊沃土上我們也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用新的教學模式去耕耘,不斷改進探索新路子。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運用《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在講授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講授一個知識就可以通過聯想的方法加以延伸,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在多年的課堂實踐中,我感悟到了以下的體會。
1 創設情境,啟發思維
語言來源于生活,任何語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一定的語言環境。比如談論家庭的話題,就要為學生們設計家庭的場面,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就有一種因需要而去想象,把所學的語言加以拓寬。對于較難的課程,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如制作課件,為學生創設直觀的情境。教師就是指揮者,要善于抓住學生眾多表達中的有價值的觀點,語句加以展開引導,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鼓勵創新,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再發現者”。
2 創設多種合作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創新
為了給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活躍一下緊張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在有限的教室空間內做文章,往往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用過這樣的方法:把課桌由原來的排法改為兩桌對面排。把學生分成四人或五人一組圍繞桌子坐一圈,每組選一名組長,在分組時要注意優、差生的搭配,讓人人都參與活動。由于這種特殊的座位安排,在這節課中,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多角度,多層次地設置問題,由淺入深,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教師深入到各組之中加以指導,然后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選出優勝組。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迪,互相借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提高了運用口語進行交流的能力。使學生的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拓展。通過這種討論 、表演的方式,課堂上以“群言談”占主導,“一言談”占次要,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了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課堂交往方式的多樣化,不僅可以保證教師的主導調空作用的發揮,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形成了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增強了自信心,激發了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
3 抓住典型課,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能力培養是逐步的,是經過教師長時間的引導形成的。要充分利用有價值的材料,為學生提供拓寬知識的機會。例如初中的“被動語態”。教學是由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等幾個步驟進行學習的。當學生完全掌握了這幾種時態之后,可以上一節復習式的綜合課。我制作了一個古代木制汲水車的課件,當屏幕上出現了這幅美麗的畫面時,學生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起來。通過教師指圖提問,講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了解水車制做,用途,每當提問一個問題,很自然的要用到被動語態,學生在無意識中接受了被動語態的知識,滲透到頭腦里。然后安排學生以此圖為話題,展開想象,以小組形式表演節目。在表演中,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綜合,升華。
4 在多樣化課外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大多數教師心里,課外實踐活動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更不用說為之精心準備了。其實切實搞好每次課外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更能在活動中培養其創新能力。課外活動是學生形成創造性品格,增長創造才干的廣闊而活躍的天地。
篇8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學;多媒體網絡課件制作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得到優化和拓展。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更是助推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促進了廣大的教師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使我們的課堂個性化、數字化、多媒體化、網絡化,甚至智能化。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國內有諸多的學者專家都給予明確而各具內涵的定義。歸納起來,可以形成一個有一定代表性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各個方面,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為重點,以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為目的,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
教學活動是教育工作的一個核心內容,信息化教學是體現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所謂信息化教學,就是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學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學資源共享化,在信息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信息化教學形式多樣,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和手段。在現實教學中,有大量的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本文就是通過江蘇職業教育英語新教材第一冊第九單元Time to celebrate的教學設計來對信息化教學做粗淺的探索。
對這個單元的教學設計,我首先從多媒體網絡課件的制作創新入手進行探索。我嘗試突破用PPT制作課件的習慣。不可否認,PPT具有很好的展示功能,但是缺少交互式和自主學習的功能。為了體現教學的交互性和學習的自主性,我采用網頁制作的方式,即采用常用“三劍客”(Dreamweaver,Fireworks和Flash)來進行課件設計,并在學校網站建立站點,實現課程在線互動。本單元的主題是中西方如何慶祝各種節日。課件主頁面是慶祝不同節日的圖片,通過動畫設計使所有圖片圍繞“Enter”按鈕做環形運轉,以提高觀賞性。進入主菜單,通過網頁導航進行分項設計,共分為“單元目標”“課程學習”“單元測試”“資源庫”和“留言板”六大項。
一、單元目標
確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以便學生課后進行自查,自己找差距,做到查漏補缺。主要有三大目標:(1)How to give invitation.
(2)Learn to describe how you celebrate.(3)Learn to make an invitation card.
二、課程學習
這一項是整個課件的主體。共設計“Warm-up” “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Real life skill”“Further reading”六個子菜單。
1.“Warm-up”菜單包括兩個任務:(1)連連看,把節日圖片和日期進行連接,并使用FrontPage軟件結合Java.Script腳本編程制作實現自動評分。(2)節日趣事,通過表單制作的方式,讓學生在頁面上“√”出每個節日該做的趣事,并實現自動評分功能。
2.“Listening and speaking” 菜單包括“A Party Invitation”和“Plan for Chinese New Year”兩部分。插入音視頻軟件,使音頻播放的同時能顯示文字內容。使用“格式化工廠”進行音頻編輯,使聽力材料能隨意點擊,及時播放。聽說練習也是通過表單制作的方式及時上傳和實現自動評分功能,以便學生進行自測。
3.“Reading and writing” 菜單包括“朗讀”“語言點歸納”“閱讀
訓練”“閱讀鏈接”“巧動手”五個子菜單。采用交互式網頁制作技
術,實現隨時呈現、自動檢測的效果。特別是“巧動手”菜單,學生可以根據閱讀信息,自己動手制作賀卡,并超鏈接至郵箱,進行隨時發送。
4.“Language in use” 菜單分三部分:(1)Phonetics通過嵌入音頻和錄音軟件,及時播放本單元的音標發音,通過文字詳解發音部位,并進行錄播訓練。(2)Grammar文字詳解現在完成時的用法,設置自動檢測評分練習。(3)Vocabulary設置匹配練習。
5.“Real life skill”詳解邀請函的必備要素、寫作方法,可以通過自主學習邀請函的寫作,并鏈接至郵箱進行及時發送。
6.“Further reading”通過關聯閱讀,增加詞匯量,訓練閱讀技巧。
三、單元測試
設置詞法、句法、語法及閱讀練習,同樣使用FrontPage軟件結合Java.Script腳本編程制作實現自動評分。
四、資源庫
作為課后拓展項目,收集大量的文字材料、圖片資料和動畫,介紹中西方的各種節日、節日的風俗習慣,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
五、留言板
本項目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及時表達學習感悟,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反饋進行教學反思。這樣師生互動,可以促進交流,增加師生感情。
這個多媒體網絡課件是我們在信息化教學中的嘗試,雖然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有明顯的特色: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可以進行隨時隨機地在線自主學習,測試與評分、學習問題診斷、學習任務分配等實現學習管理的自動化。這種網絡課件雖然極大地體現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但是制作過程極其繁瑣,任務量大,制作技術要求較高。這種方式需要團隊的合作以及長期積累,才能使我們信息化教學的探索得到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光,楊開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現代教育技術觀念.中國電化教育,2001(02).
篇9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構建;英語課堂;探究
21世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學校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漸突出,一堂高質量、高效率的課似乎總離不開計算機輔助功能。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運用使初中英語課堂的這些變革成為可能。它對初中英語課堂模式的構建起到以下作用:
一、創設情境,讓教學內容在“真實”條件下得以呈現來看以下兩個教學片段設計
教學設計一:在教學Go for it!(新目標) 七年級下冊 Unit 3時,為了引出本單元關于動物這一話題教學,在新課內容教學之前,我制作了下面這樣一組課件:
(1)圖片展示各種動物活動場景,教學關于動物的名詞,拓寬學生知識。
(2)將已經呈現的圖片以快速出現或制作為Flash形式進行展示,要求學生憑記憶說出盡可能多的動物名稱。
(3)剪輯一系列精彩的動物園動物表演錄像,讓學生就錄像內容進行討論,然后在這樣積極的探討中繼續下一步的教學。
通過這樣一個課件,縮小了學生與各種動物的距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設計二:在教學Go for it!(新目標) 九年級 Unit 15有關“保護環境”這一課時,為引出話題,同時讓學生了解這一話題在當前的重要性,預先了解有關這一話題的語言知識,我預先布置學生在因特網上搜集有關全球環境破壞的圖片,將圖片發送到我的電子信箱,以便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同時我自己也用flash軟件制作了一個關于拯救地球的flas。運用這些圖片和動畫,學生真實感受到了當前地球環境的現狀。
二、創設多樣化學習模式,輕松、靈活掌握知識
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多樣化的語言操練提供了可能性。
1.鞏固性操練
學生在初步學習新的語言知識點后,根據課前設計,讓學生立即進行針對性的鞏固練習,使其在接觸新知識后立即置身于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情境中,激起他們對課堂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從而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利用計算機輸出若干組練習都可在較短時間內為學生提供較為豐富的練習機會,鞏固對新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同時避免了操練方式的枯燥和單一。
2.專項性操練
針對某一語法規則或句式,設計一些專項性的練習,使學生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解決效果十分明顯。如在教學Go for it!(新目標) 九年級 Unit 14有關現在完成時這一時態時,通過CAI呈現一組“環境保護”的圖片,然后運用下列句型進行問答:
Have you ever thrown any litter onto ground?
Have you ever drawn pictures on public walls?
Have you ever planted any trees or flowers?
Have you ever picked up some rubbish?
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完成這些練習,并達成練習效果。這種在CAI環境下的專項練習,不但具備了以往傳統教學“強化”“深刻”的學習效果,同時使學習過程變得趣味、輕松。
3.多向性練習方式
一般的外語課堂教學,往往重復運用教師讀,學生聽,教師寫學生看,然后再逐句翻譯的這種單向式練習模式,由于時間、空間的規定,限制了參與者的人次,CAI便能有效的突破這一限制,它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進行多向性語言操練。如人機對話:一段對話借助語言符號與圖像出現后,再復現對話一方的提問,介紹等話語內容和相同圖像,要求學生根據剛剛感知,記憶的情節假設為另一方來即時應答;學習者之間對話:屏幕上畫面內容正常進行但沒有聲音,A、B兩人根據屏幕上的動作,表情做配音式練習; 師生間對話:老師著重就語言提出要求,由被問者即時回答。這種從不同角度對某一項語言內容進行的練習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提供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構知識
建構主義學說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在這種模式中,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因此,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建構知識。如在完成Go for it!(新目標) 九年級 Unit 14教學后,我布置了將西方這一重大節日Christmas與我國傳統佳節“春節”進行對比,根據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再通過各種方式查找有關信息,以短文形式進行交流。這樣不但有效鞏固本單元內容,建構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通過信息媒體拓展了知識。
如今如火如荼進行的基礎教育改革,對今天的教育和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教會學習,學生學會學習,為當前教育的主旨;把激發學習愿望、興趣和動力放在首位,形成一種建構性的學習。而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外語教學,對外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這一改革過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無疑能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發揮其作用,需要更多的外語教師不斷的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1] 查有梁.教學模式.教育建模,200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篇10
【關鍵詞】 課堂教學 結課 結課類型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畫鳳,貴在點睛。這句話如果用到教學中,它無疑是在強調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結課的重要性。結課即為課堂教學的“收口之功”“點睛之妙”。
所謂的課堂教學中的結課,是任何類型的課堂教學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在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時,在下課之前,需要對自己所教的內容或活動,進行歸納總結、概括提升、拓展延伸等,以增強教學內容的系統性,使學生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并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向更高一層轉化、升華。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課堂及時回憶要比6小時以后回憶的效率高出4倍。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的結課要起到鞏固知識、突破重難點、承上啟下、升華情感等作用,這就決定了教學過程中的結課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教學活動。為了做到科學的結課,我認為,要根據課的類型來精心設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結課的類型和方法。下面以牛津版初中英語8B 第2單元《Travelling》為例:
1. 歸納式結課
歸納式結課就是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之時,教師、學生或師生共同用簡練準確的語言,提綱挈領地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知識框架、基本理論等進行梳理和概括從而結束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
歸納式結課的特點是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優點是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有利于學生綜合概括能力的培養提高。
歸納式結課適用于以教授新的基礎知識為主的新授課或復習一個單元的復習課等課型。
【教學案例】牛津版8B Unit 2 Grammar: Present Perfect Tense
語法教學可以分為體驗、歸納、控制性練習和自由運用四個教學環節,本單元的語法本質是第一單元的補充和完善,現在完成時的學習是整個初中英語語法中的難點和重點,同時也是中考的難點。因此在教授完本單元語法內容以后,須把兩個單元的語法知識系統的進行梳理和歸納,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使語言的輸出更規范、更有效,由此在結課時,我的課件上會呈現以下內容:
這種結課方式系統完整再現課堂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如果再配有一定的練習,效果會更好。
歸納式結課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要凸顯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
2. 懸念式結課
懸念式結課就是教師通過設置疑問、留下懸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啟發學生思考的一種承上啟下的結束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
懸念式結課特點留有疑問、懸念,優點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思考的熱情,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和探索的熱情。
【教學案例】牛津8B 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s
我在講授這一課時就是引用案例進行的懸念式結課。
課情介紹:本課展示了六幅圖片,分別是富士山、自由女神、美人魚、長城、比薩斜塔和英國塔橋,通過展現世界各地的名勝來進入本課的主題: 《旅游》。在教學設計上還組織了pair work,討論在不同的地點可以進行不同的活動,如滑雪、欣賞美景、攝影等。針對這一主題,我在結課時提出了三個問題:
In China, we also hav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such as Hong Kong Disneyland.
Q1: Have you been to Hong Kong Disneyland?
Q2: What can we do in Hong Kong Disneyland?
請學生們預習下一節的內容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 這里教師通過一個懸念把學生的胃口吊起來,形成一種“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讓學生順勢帶著疑問回去預習,這個疑問就是學生預習的動力,使新舊課之間有銜接,此課的尾就是彼課的頭,為上好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設置懸念時要注意所設置的問題要有啟發性,以疑促思,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激發學習的興趣。
3. 展演式結課
展演式結課就是以學生個人或以小組為單位來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美文的方式來結課。
展演式結課特點是可以培養學生的非言語的跨文化意識和自信意識,新課標中指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習策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的基礎之上。其中情感態度包含動機興趣、自信意識、合作精神、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
【教學案例】牛津8B Unit 2 Main Task:My best holiday
在本課開始時,我先組織學生討論假日活動,包括自己曾參加過的或者是自己希望從事的活動。然后按照place, time, people, experience, feelings進行兩人一組的對話。對話結束后,通讀課本Part C部分Kitty的文章,了解文章的結構和涉及的主題,歸納出Kitty在這篇文章中寫到的人物、有趣或特別的事情、旅游感受等。最后也就是落實到寫的部分,但是之前的活動屬于語言的輸入,現在不僅是筆頭上的輸出,更是需要口頭表達上的,當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在講臺前表達出自己的假日,談及其經歷的或者向往的假期計劃時,這種自我展現的活動符合新課標中的自信意識的培養,享受到了英語所帶給他的快樂和魅力。
展演式結課要注意密切配合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心理,尋找能夠撥動學生興趣的結合點,在培養自信的基礎上,還要加以引導,尋找契機。
葉圣陶先生說過:“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的完了?!蓖瑯?,結課是課堂教學結束的地方,但是結課最忌的也是真的完了?!把杂斜M而意無窮”,好的結課能給人以情感上的激發、認知上的升華、藝術上的享受。
結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中結課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激勵式結課、延伸式結課、游戲法結課、討論法結課等等,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結課,根據實際需要探索創新,創造出有效地結課方式。
“描龍畫鳳,貴在點睛”,好的結課絕不是教師只憑靈機一動就能達到的效果,而需要教師增強對教學結課的設計意識,挖掘教材,對這一環節精心設計、創新,才能不斷提高結課的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