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蕩漾范文

時間:2023-04-09 14:05: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余波蕩漾,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默契的養成,有著必要的條件:一是外在的“逼”,二是內在的“要”。

外在“逼”是指在現實的工作狀態下,由于內容分工、設備操作、突發事件等情況,主持人之間相互協調的一種工作需要。電臺直播節目主持人尤其要經受這種經常性的考驗。

一般來說,最初的搭檔,總是以“老帶新”的形式出現。新人在上崗前,要學習設備的操作、應急處理的方法,調整直播狀態下的情緒。“傳幫帶”不僅靠老師的主動,更靠自己的研學。觀察老師的操作,領悟老師留給自己說話的氣口,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中成長成熟。在同一張直播臺上,新人從只言片語、搭搭補補,到與對方有來有去、交相輝映,必是從虛心學習起步的。

搭檔要走進對方,知彼此,通心靈。

作為搭檔,首要是深入了解和掌握對方的播音主持風格、語調語速、習慣性思維。如果對方已自成一派,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設計一種與其互補的語言方式。若對方語速快,自己可以放慢節奏;對方是沉穩型,則把自己打造成輕松活潑型;對方理智、理性,自己可以稍稍感性一些。不必刻意顯示有天壤之別的差距,只求雙方的節奏、語感、思維能合拍,相得益彰,讓受眾能從搭檔的雙方感受到起伏錯落,而不是一味的附和隨從,或是高低懸殊。

如果搭檔的雙方都是成熟型的主持人,只是風格迥異,或是從未有過合作的實踐,則更要潛心研究和虛心學習對方的特色、優點,在自身薄弱方面,尋求對方的幫助;同時找出對方慣性的不足,努力用自己的長處彌補對方的短處。搭檔是聯手唱戲,最忌彼此拆臺。在直播狀態下,越是有個性的主持人,越是不能鋒芒畢露,要留給彼此發揮的空間。

綜藝類直播節目主持人,默契是體現在捧與逗的配合上的,但卻又不是簡單的相聲藝術中的“捧哏”和“逗哏”的強行分配。為此,主持人要深明“犧牲”,和“犧牲”不代表“永遠是陪襯”的道理。搭檔之間,沒有永遠的主角,也沒有永遠的配角。在自我強項上,應當勇于發揮;在適當的情形下,要分工扮演;在話題的探討中,要有問有答,甚至觀點相左……所有的一切,可能是事前約定,也可能是臨場發揮,但雙方都是為聽覺效果服務。

有一點很重要,搭檔,成在會“讓”,敗在爭搶。

廣播節目的搭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形成“成雙成對”的“工作情侶”。要想在節目中,能有近乎天成的默契感,須在生活中比情人更“曖昧”、比親人更貼心。主持界每一對成功的搭檔都是相互關心,相互知己。所以,和誰搭檔,就得“愛”誰。不知他性情如何,不知他心想何處,怎知他欲言幾何?

當然,搭檔之間的感情,不能靠虛偽地關心,言不由衷地表達,甚至還有些彼此不服的傲氣來建立。因為默契是內心深處最真實感覺的相互觸碰,沒有真情,哪來心有靈犀?

當所有外在條件都完美地存在,這時主持人個人的修煉,也就是內在的“要”,就是培養默契感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了。

雖說一檔兩人合作的直播節目,會讓雙方在語言、思想的碰撞中產生火花,制造亮點。但這不是僅僅體現在兩人的互耍嘴皮、彼此調侃上的,節目中更需要的是智囊的光芒,是兩人在拋問接答、承上啟下時巧妙的迎合與轉接。

這對主持人的文化基礎、知識結構、世界觀、價值觀等的要求非同一般。如果你想體現幽默,那是有涵養的搞笑;如果你想捕捉靈感,那是平日積累的迸發。讀萬卷書、相互學習、懂得聆聽,這是一切的源泉。

篇2

皋月雨后,樹葉被打的格外翠綠;雨珠隨著葉子搖擺著。隱約聽見幾聲鳥叫,是剛出生的小鳥,叫聲小兒清脆。我來到樹下,偶爾滴下幾滴水珠,讓我變得清涼,也回想起一前一些令人清涼的往事。

幼時的孩子總是不懂事,雨后初晴便是調皮的最好時機。這時,我們會搖晃樹干,樹干當然無動于衷,但樹上的露水便會落下;這是整人的好方法,但是樹梢中的一些弱小者是經不起折磨的。往往從樹上會掉下小蟲來,有時扔進河里,或埋在泥土里;偶爾的是一只或兩只雛鳥從樹上掉下來,它們不會飛,也沒有人去管他們,它們的父母回巢,總會焦急得在一旁叫。其實,父母們焦急的愛,當時的我們也不會理解。

時光漸漸流逝,我也不再搖晃樹干,而是在樹下休息;雨珠都輕打在臉上,幾個年少的孩子們頑皮地看著我,也許他們便是以前的那個小小的我吧!我沒有怪他們,這時,他們指著地上——一個小巢。里面有兩只小鳥,它們大聲叫著,可能是餓了。頑皮的孩子們討論著怎樣處理這兩只鳥,我在一旁聽著都是些熟悉的話語。

對此,我的心里淡淡的笑著,長鳥回巢,又是那份焦急的眼神;這是得我卻覺得那眼神離我很近,我走進鳥巢,托起它,把它放到離我最近的樹杈上,這對它們來說有些矮,,我想他們應該能滿意。頑皮的孩子望見我的舉動,沒有作聲,看見在樹杈上的鳥兒們,笑起來,或許他們又找到另一份樂趣;但這樂趣卻離我甚遠。

不知為何,心中余波蕩漾不止。望著漸遠兒時的背影,心中有感而發。鳥兒們的眼神一直出現在我的眼前。孩童們的純真已不屬于我,我理解了長鳥們眼中那份焦急的愛,也給予了我心中那剛長成的愛。這份愛不會是因為剛出生而柔弱,知道那是什么嗎?

篇3

拓璞產業研究所協理尤克熙表示,Steve Jobs于1997年重返Apple,花了10年打造iPhone,AppStore構思11年,13年后iPad才誕生,每一步都慎重而沉穩。Apple花了10年時間,讓科技產品在創造用戶經驗上重生,意外的顛覆了傳統人與產品的關系,并引發一場鋪天蓋地的市場教育工程,將軟件服務的價值帶往一個新的境界。當軟件帶動硬件的市場需求逐漸成熟之際,拓璞認為,宏只要全心規劃未來5至10年“以軟件為基礎的硬件事業”大戰略,兩三年之后就有機會看到改造成果。

不過拓璞也提醒,未來宏必須創造獨有的跨平臺接口,深度整合旗下各項產品,而非期望單靠Google與Microsoft的解決方案就能扭轉頹勢,否則很容易失去主導權,甚至失去營運核心價值。

拓璞認為,宏憑借著品牌知名度和企業資源,有機會創造嶄新營運模式,但必須找到企業的優勢與特長,絕對不是復制另外一顆“Apple”!

后PC時代深度整合是王道

在iPad2發表會上,Apple拋出“后PC”概念,意指根據數字匯流趨勢創立的“深度整合硬件+軟件+內容與服務“新模式,也就是Apple所有”終端產品都將圍繞著icloud的“云”而運轉。但不是加入內容與服務就可以達到數字匯流境界,也不是提出軟件平臺,甚至優異硬件規格就能夠運行。

未來硬件“性價比”不再等于“品牌價值”,取而代之的是新模式所產生的“優質使用者體驗”。PC、智能手機、平板機只是數位匯流的載具,而非企業成功唯一條件。

不只Apple,其他ICT國際大廠也開始提出“后PC”時代的新戰略。例如HP并購Palm,就是希望藉由Web OS融合PC、智能手機與平板機事業,再透過應用程序商店及原有PC企業服務方案,尋找硬件以外的新營收。Samsung亦宣稱正在研發橫跨智能手機、平板機與Smart TV的平臺,期望自行主導的內容服務,能適用于不同裝置。

而電子商務大廠Amazon,也在Kindle與Kindle Store中學習到如何取得軟、硬件與內容服務的平衡。

隨著Amazon的And roidApp store的開幕,未來Amazon很可能推出自有品牌Android平板計算機,以期復制電子書的成功營運模式,并強化以“云”為中心的硬件、軟件、內容與服務模式,找尋另一片天空。

跨平臺接口追求營收最大化

在后PC時代中,倘若宏只是看到“平板計算機”的爆發性成長,且為了填補PC出貨量空缺而投入平板機市場,那么不過只是重復PC營運模式而已,如何找尋硬件以外的營收來源才是改造成功關鍵。拓璞強調,這并不是指單純地提供內容與服務那么簡單,因為深度整合才是關鍵。

因此,宏必須成立“橫跨不同移動載具之軟件與內容服務部門”,才能在智能手機、平板計算機與NB/PC領域中,尋找到深度整合軟、硬與內容服務的機會。最好的情況是重新打破原有組織架構,根據目前數字匯流趨勢,改變組織架構,并往“以軟件為基礎的硬件事業”方向前進。唯有拋開追求“硬件出貨量”的思維框架,宏才能徹底改造重生。

這無關乎宏產品究竟要采用And roid平臺或Windows Mobile7平臺,也無關是否采用Windows或Chrome操作系統,更無關乎宏暮是否加重內容服務與通信技術。重點在于宏暮必須創造出獨特的跨平臺接口,而不能過于依賴Google與Microsoft的解決方案。

戰略不躁進 逐鹿中原有指望

以Sony這家擁有音樂、電影等娛樂事業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公司為例,絕對有實力對抗Apple,但似乎始終難與其項背,主因在于該企業只追求策略“快速見效”,長期策略太過零散。經過幾年的教訓,Sony也開始學會訂定長期大戰略,有系統地將PC、智能手機、Smart TV、PSP等旗下產品,與PlayStation Network、Music Unlimited與Qriocity等服務深度融合,挑戰Apple的霸氣逐漸恢復。

篇4

赤――熱情洋溢辣味相投

炎炎夏日,紅色依然以它慣有的熱情燃起人們紅紅火火的生活!倘若要用紅色來代表一類餐廳的話,那就非“辣味餐廳”莫屬了,紅彤彤的辣椒、閃亮亮的辣油兒、被辣椒浸紅了的各種食材,再加上各界饕客大陜朵頤時,一邊被辣得“嘻哈嘻哈”,一邊又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的樣子,便構成了“辣味餐廳”最攝人魂魄的誘惑!

推薦餐廳1:新辣道

熱情的紅色總是令人無法抗拒,新辣道招牌紅湯梭邊魚就是要你辣到欲罷不能。良田好菜、古法土壇、自貢井鹽,腌出來的紅油亮湯,似一位麻辣性感的女王要喚醒你的味蕾,讓你唇齒間倍感溫柔、細膩的熱戀香辣。將溫泉養殖的梭邊魚放人秘制紅湯中文火煨制,魚肉細嫩爽滑、辣而不燥,香而不膩,底料的鮮美盡煨魚中,久食而不上火。

藍天、綠草,火紅的太陽,色彩成為今夏最好的玩味手段。而新辣道梭邊魚火鍋將服飾中時髦的“撞色”搭配法引入飲食文化,用紅綠藍三原色組成健康美味。新辣道新一季的海洋產品在炙熱炎夏中也洋溢著清爽的味道?!昂K迸c“火焰”相撞,撞出健康美味。夏夷貝裙邊精選扇貝邊,口感鮮美有嚼勁;碧綠海梗菜來自于南極海域,味道鮮嫩清脆,具有降低膽固醇、抗癌、養胃等調節功效。綠色是保護身體健康的小衛士,新辣道在傳遞美味的同時也非常注重養生。紫葉天葵口味獨特,是現今營養學家推薦的綠色保健蔬菜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調節功效。海帶、青筍、冬瓜、黑木耳集合,組成女人健康瘦身的最佳拍檔。讓我們“色”飲“識”食,與食物來一場美麗邂逅吧!

橙――西式浪漫,溫馨愜意

溫暖的橙色流溢出無盡的浪漫和溫馨,不招搖、不剌目,看到橙色,就容易讓人想起活潑可愛的笑臉,帶來一份好心情。在風起云涌的“食”尚圈,頭一號的浪漫勝地便是西餐廳,平整的桌布沒一點兒褶皺、高腳杯里的紅酒散發出絲絲香醇、銀色的刀叉遏制不住對美味牛排的渴望、繞耳的美妙音樂一不小心便拆穿了你心里隱藏的小秘密,羞紅的女孩兒的臉、紳士般的男子靜靜地坐在身邊,屬于你的那份羅曼蒂克也就此上演……

法國以浪漫為名,在北京,法國菜所代表的是精致、浪漫、高雅和昂貴。它的美味,一次,就會永生難忘。

FLO集團是法國餐飲業的領軍者,在全世界共有三百二十家分店。北京福樓法餐廳是福樓集團于1999年在亞洲開設的第一家餐廳,而福樓“派斯蒂”是福樓餐廳的延伸品牌,它的創建是為了滿足80年代巴黎日益增長的外賣宴會需要而設立的專業服務。

北京福樓“派斯蒂”提供私人晚宴、婚禮、自助、開業典禮、雞尾酒宴會、會議等多樣。12年來,北京福樓“派斯蒂”堅信對設計和執行的至善至美,以創新的想法,靈活的解決方案和富有創造性的執行力,結合精妙的食物和對顧客高水平的服務,在北京眾多有名氣的公司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并曾為法國總統薩科齊來華參加法國使館開幕提供專業服務。幾年來,北京福樓“派斯蒂”已為上百家公司提供了近千場完美服務。

黃――尊貴御宴 雅致安靜

自古以來,黃色的尊貴大氣“無人能及”,其代表的那一類餐廳同樣與眾不同。要么是開在前朝大臣尊貴府邸的餐廳,要么就流傳著昔日御膳房里的秘密滋味……而且,這類餐廳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給人們一種不同尋常的尊貴體驗,從味覺到視覺,直至心里的感覺,怎一滿足了得!

北京日壇會館坐落在朝陽區建國門外日壇公園西南角,以咖啡色為主色調的古典園林式建筑,悠揚爛漫的古樂,將古典與現代、自然與文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雅致安靜。其間綠樹成蔭、余波蕩漾、廳堂樓榭、游廊相連,雖由人作,宛若天成。

6000平方米的院落,18間風格各異的廳房,從六人到三十人,寬大舒適,雍容華貴。家具、餐具、配飾,氣派而不浮華,大氣而不豪奢。更有“紫金”廳,據說是按西太后當年寢宮的模樣而作,歷史的痕跡更是深深融入宅院的每角落。是集旅游、休閑、商務、聚會為一體的會員制大型商務會館。

會館提供上等中國菜:其中以官邸菜、粵菜及精品小炒為主理,西式牛扒、法式鐵板料理為特色,還為您準備了風隋獨具的菜道,在休閑之余讓您盡享與大自然同在的樂趣

綠――清新自然健康至上

綠色,凸顯健康自然生活。綠色糅合了明亮與新鮮,輕柔的感覺讓人感到自由自在,好像無拘無束地徜佯在鳥語花香中,它直接代表了大自然的神韻。把綠色和美食聯系到一起,首先想到的就是“健康”。

如果你想改變身體的“亞健康”狀況,耶就在這綠色的季節,享受健康美食帶來的奇妙體驗吧!

這是一家融京宅京韻、餐飲美食為一體,傳播京味文化,獨具北京特色的四合院餐廳。新派北京菜就是花家菜,是結合傳統京味特色的創新菜,菜品以注重營養搭配為首,更是綠色健康的食品。花家菜肴的口味特點:有汁不多,有油不膩,有辣不嗆,有麻提香。

縱深百米的四合院餐廳精致典雅、古色古香,裝修上采用了雕梁畫棟、游廊環繞、曲徑通幽的傳統手法;院子里種有葡萄、棗樹、梨樹、核桃、石榴等四合院傳統植物。置身習習晚風中,聆聽著優揚的民樂,品嘗著口味獨特的花家菜,使您融化在歷史的凝重與現實的飛揚中,有一種無限的風情。每晚19:00至21:00點的節目表演是四合院店的一大特色,悠揚的民樂演奏,精彩的獨輪車刀削面表演、細如發絲的龍須面表演、工夫茶藝、川劇變臉、廚藝雜耍、糖葫蘆、捏面人、烤紅薯……無不給用餐過程添加愉悅享受和獨特記憶。

藍――水中美味海鮮之旅

藍色是海洋的顏色,沒見過時,那是夢里一片藍色的幻想,見到了,便成為點亮生活的藍色火把!更為重要的是,無論大海還是河流都蘊藏著無數的“秘密寶藏”。俗話說“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飛的,天上飛的不如水里游的!”也就是說那些螃蟹、鮮魚、蝦類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絕對是各種美味的領跑者,即使不能深入水中去探索耶奇妙的藍色世界,通過各種美味精靈讓舌尖來暢快的水中漫游吧!

“漢萊國際美食百匯”源自臺灣,作為北京第一家精品自助餐廳,它將一種嶄新的餐飲概念帶入內地,讓每一光顧漢萊的客人都可以愉悅地體驗一次精彩的“國際美食之旅”。

篇5

從ltcm事件談起

1997年亞洲爆發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仍余波蕩漾。究其根本原因,可說雖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其直接原因卻在于美國的量子基金對泰國外行市場突然襲擊。1998年9月爆發的美國ltcm基金危機事件,震撼美國金融界,波及全世界,這一危機也是由于一個突發事件----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所觸發的。

ltcm基金是于1993年建立的“對沖”(hedge)基金,資金額為35億美元,從事各種債券衍生物交易,由華爾街債券投資高手梅里韋瑟(j.w.meriwether)主持。其合伙人中包括著名的數學金融學家斯科爾斯(m.s.scholes)和默頓(r.c.merton),他們參與建立的“期權定價公式”(即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為債券衍生物交易者廣泛應用。兩位因此獲得者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ltcm基金的投資策略是根據數學金融學理論,建立模型,編制程序,運用計算機預測債券價格走向。具體做法是將各種債券歷年的價格輸入計算機,從中找出統計相關規律。投資者將債券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美國的聯邦公券,由美國聯邦政府保證,幾乎沒有風險;第二類是企業或發展

經典的布萊克┧箍貧構?br>

布萊克┧箍貧構嬌梢勻銜牽恢衷誥哂脅蝗范ㄐ緣惱諧≈醒扒笪薹縵仗桌蹲首楹系睦礪邸e肥狡諶ǘ鄣木洳祭晨拴斯科爾斯公式,基于由幾個方程組成的一個市場模型。其中,關于無風險債券價格的方程,只和利率r有關;而關于原生股票價格的方程,則除了與平均回報率b有關以外,還含有一個系數為σ的標準布朗運動的“微分”。當r,b,σ均為常數時,歐式買入期權(european call option)的價格θ就可以用精確的公式寫出來,這就是著名的布萊克┧箍貧構健s紗絲梢曰竦孟嚶φ摹疤桌蓖蹲首楹稀2祭晨拴斯科爾斯公式自1973年發表以來,被投資者廣泛應用,由此而形成的布萊克┧箍貧估礪鄢閃似諶ㄍ蹲世礪鄣木洌俳蘇萇鍤背5吶畈⒄埂s腥松踔了怠2祭晨拴斯科爾斯理論開辟了債券衍生物交易這個新行業。

筆者以為,上述投資組合理論可稱為經典布萊克┧箍貧估礪邸k茉謔導屑曬γ燦釁渚窒扌浴sτ檬比綺患幼⒁?,就会出问题?br>

局限性之一:經典布萊克┧箍貧估礪芻諂轎鵲耐甌傅氖諧〖偕?,即r,b,σ均為常數,且σ>0,但在實際的市場中它們都不一定是常數,而且很可能會有跳躍。

局限性之二:經典布萊克┧箍貧估礪奐俁ㄋ型蹲收叨際巧⒒в導實氖諧≈寫蠡у撓跋觳蝗鶯鍪印l乇鶚竊誆懷墑斕氖諧≈?,有守愺户钸有君fㄐ緣牟僮葑饔謾a孔踴鷦詼涎墻鶉諼;邪繆蕕慕巧次煥t謖庵智榭魷攏琤和σ均依賴于投資者的行為,原生股票價格的微分方程變為非線性的。

經典布萊克┧箍貧估礪芻諂轎仁諧〉募俁?,属于“妻I人婊獺?,哉~涫視錳跫率鐘行аj率瞪?,浦Rㄍ蹲收叨嗄昀匆恢痹謨τ茫琇tcm基金也確實在過去三年多中賺了大錢。這次ltcm基金的失敗并非由于布萊克┧箍貧估礪鄄歡裕且蛭環⑹錄詞?,手C”淶煤懿黃轎?原來的“平穩隨機過程"變成了“非穩隨機過程”。條件變了,原來的統計規律不再適用了。由此可見,突發事件可以使原本有效的統計規律在新的條件下失效。

突發實件的機制

研究突發事件首先必須弄清其機制。只有弄清了機制才能分析其前兆,研究預警的方法及因此之道。突發事件并不限于金融領域,也存在于自然界及技術領域中。而且各個不同領域中的突發事件具有一定的共性,按照其機制可大致分為以下兩大類。

“能量”積累型 地震是典型的例子。地震的發生,是地殼中應力所積累的能量超過所能承受的臨界值后突然的釋放。積累的能量越多,地震的威力越大。此外,如火山爆發也屬于這一類型。如果將“能量”作廣義解釋,也可以推廣到社會經濟領域。泡沫經濟的破滅就可以看作是“能量“積累型,這里的“能量”就是被人為抬高的產業之虛假價值。這種虛假價值不斷積累,直至其經濟基礎無法承擔時,就會突然崩潰。積累的虛假價值越多,突發事件的威力就越大。日本泡沫經濟在1990年初崩潰后,至今已九年尚未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產所積累的虛假價值過分龐大之故。

“放大”型 原子彈的爆發是典型的例子。在原子彈的裂變反應中,一個中子擊中鈾核使之分裂而釋放核能,同時放出二至傘個中子,這是一級反應。放出的中子再擊中鈾核產生二級反應,釋放更多的核能,放出更多的中子……。以此類推,釋放的核能及中子數均按反應級級數以指數放大,很快因起核爆炸。這是一種多級相聯的“級聯放大”,此外,放大電路中由于正反饋而造成的不穩定性,以及非線性系統的“張弛”震蕩等也屬于“放大”型。這里正反饋的作用等效于級聯。在社會、經濟及金融等領域中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企業間達的連鎖債務就有可能導致“級聯放大”,即由于一家倒閉而引起一系列債主的相繼倒閉,甚至可能觸發金融市場的崩潰。這次ltcm基金的危機,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及時介入,促使15家大銀行注入35億美元解困,就很可因ltcm基金倒閉而引起“級聯放大”,造成整個金融界的信用危機。

金融界還有一種常用的術語,即所謂“杠桿作用”(leverage)。杠桿作用愿意為以小力產生大力,此處指以小錢控制大錢。這也屬于“放大”類型。例如ltcm基金不僅大量利用銀行貸款造成極高的“運用資金與資本之比”,而且還利用期貨交易到交割時才需付款的規定,大做買空賣空的無本交易,使其利用“杠桿作用”投資所涉及的資金高達100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一旦出問題,這種突發事件的震撼力是驚人的。

金融突發事件之復雜性

金融突發事件要比自然界的或技術的突發事件復雜得多,其復雜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多因素性 對金融突發事件而言,除了金融諸因素外,還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ltcm事件的起因本為經濟因素--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債券,而俄羅斯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分額甚少,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巨大風波,是因為心理因素的“放大”作用:投資者突然感受到第二類債券的高風險,競相拋售,才造成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可見心理因素不容忽視,必須將其計及。

非線性 影響金融突發事件的不僅有多種因素,而且各個因素之間一般具有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即為非線性的關系。例如,大戶的動作會影響到市場及散戶的行為。用數學語言說就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并不等于各個因素分別作用時結果的線性疊加。突發事件的理論模型必須包含非線性項,這種非線性理論處理起來要比線性理論復雜得多。

不確定性 金融現象一般都帶有不確定性,而突發事件尤甚。如何處理這種不確定性是研究突發事件的關鍵之一。例如,1998年8月間俄羅斯經濟已瀕臨破產邊緣,幾乎可以確定某種事件將會發生,但對于投資者更具有實用價值的是:到底會發生什么事件?在何時發生?這些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由此可知,金融突發事件的機制不像自然界或技術領域中的那樣界限分明,往往具有綜合性。例如,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其機制固然是由于房地產等虛假價值的積累,但由此觸發的金融危機卻也包含著銀行等金融機構連鎖債務的級聯放大效應。 預警方法

對沖基金之“對沖”,其目的就在于利用“對沖”來避險(有人將hedge fund譯為“避險基金”)。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原本設計為避險的基金,竟因突發事件而造成震撼金融界的高風險。華爾街的大型債券公司和銀行都設有“風險管理部”,斯科爾斯和默頓都是ltcm基金“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對突發事件作出預警是他們的職責,但在這次他們竟都未能作出預警。

突發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基于傳統的平穩隨機過程的預測理論完全不適用。這只要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明白。在高速公路公路上駕駛汽車,想對突然發生的機械故障做出預警以防止車禍,傳統的平穩隨機過程統計可能給出的信息是:每一百萬輛車在行駛過程中可能有三輛發生機械故障。這種統計規律雖然對保險公司制定保險率有用,但對預警根本無用。因為不知道你的車是否屬于這百萬分之三,就算知道是屬于這百萬分之三,你也不知道何時會發生故障。 筆者認為,針對金融突發事件的上述特點,作預警應采用“多因素前兆法”。前面說過,在“能量”積累型的突發事件發生之前,必定有一個事先“能量”積累的過程;對“放大”型的突發事件而言,事先必定存在某種放大機制。因此在金融突發事件爆發之前,總有蛛絲馬跡的前兆。而且“能量”的積累越多,放大的倍數越高,前兆也就越明顯。采用這種方法對汽車之機械故障作出預警,應實時監測其機械系統的運行狀態,隨時發現溫度、噪音、振動,以及駕駛感覺等反常變化及時作出預警。當然,金融突發事件要比汽車機械故障復雜得多,影響的因素也多得多。為了作出預警,必須對多種因素進行實時監測,特別應當“能量”的積累是否已接近其“臨界點”,是否已存在“一觸即發”的放大機制等危險前兆。如能做到這些,金融突發事件的預警應該是可能的。 要實現預警,困難也很大。其一是計及多種因素的困難。計及的因素越多,模型就越復雜。而且由于非線性效應數學處理就更為困難。計及多種因素的突發事件之數學模型,很可能超越現有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但計算機的發展一日千里,今天不能的,明天就有可能。是否可以先簡后繁、先易后難?不妨先計及最重要的一些因素,以后再根據計算機技術的進展逐步擴充。 其二是定量化的困難。有些因素,比如心理因素,應如何定量化,就很值得研究。心理是大腦中的活動,直接定量極為困難,但間接定量還是可能的??梢钥紤]采用“分類效用函數”來量化民眾的投資心理因素。為此,可以將投資者劃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如散戶和大戶,年輕的和年老的,保守型和冒險型等等,以便分別處理。然后,選用他們的一種典型投資行為作為代表其投資心理的“效用函數“,加以量化。這種方法如果運用得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表示投資者的心理因素的。此外,盧卡斯(r.e.lucas)的“理性預期”也是一種處理心理因素的方法。

其三是報警靈敏度的困難。過分靈敏可能給出許多“狼來了”的虛警,欠靈敏則可能造成漏報。如何適當把握報警之“臨界值”?是否可以采用預警分級制和概率表示?

有些人根本懷疑對金融突發事件做預警的可能性。對此不妨這樣來討論:你相信不相信金融事件具有因果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金融突發事件就不會憑空發生,就應該有前兆可尋,預警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那么金融學就不是一門科學,預警當然也就談不上了。筆者相信因果律是普遍存在的,金融領域也不例外。

因應之道

篇6

從LTCM事件談起

1997年亞洲爆發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仍余波蕩漾。究其根本原因,可說雖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其直接原因卻在于美國的量子基金對泰國外行市場突然襲擊。1998年9月爆發的美國LTCM基金危機事件,震撼美國金融界,波及全世界,這一危機也是由于一個突發事件----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所觸發的。

LTCM基金是于1993年建立的“對沖”(hedge)基金,資金額為35億美元,從事各種債券衍生物交易,由華爾街債券投資高手梅里韋瑟(J.W.Meriwether)主持。其合伙人中包括著名的數學金融學家斯科爾斯(M.S.Scholes)和默頓(R.C.Merton),他們參與建立的“期權定價公式”(即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為債券衍生物交易者廣泛應用。兩位因此獲得者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LTCM基金的投資策略是根據數學金融學理論,建立模型,編制程序,運用計算機預測債券價格走向。具體做法是將各種債券歷年的價格輸入計算機,從中找出統計相關規律。投資者將債券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美國的聯邦公券,由美國聯邦政府保證,幾乎沒有風險;第二類是企業或發展中國家征服發行的債券,風險較大。LTCM基金通過統計發現,兩類債券價格的波動基本同步,漲則齊漲,跌則齊跌,且通常兩者間保持一定的平均差價。當通過計算機發現個別債券的市價偏離平均值時,若及時買進或賣出,就可在價格回到平均值時賺取利潤。妙的是在一定范圍內,無論如何價格上漲或下跌,按這種方法投資都可以獲利。難怪LTCM基金在1994年3月至1997年12月的三年多中,資金增長高達300%。不僅其合伙人和投資者發了大財,各大銀行為能從中分一杯羹,也爭著借錢給他們,致使LTCM基金的運用資金與資本之比竟高達25:1。

天有不測風云!1998年8月俄羅斯政府突然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這一突發事件觸發了群起拋售第二類債券的狂潮,其價格直線下跌,而且很難找到買主。與此同時,投資者為了保本,紛紛尋求最安全的避風港,將巨額資金轉向購買美國政府擔保的聯邦公債。其價格一路飛升到歷史新高。這種情況與LTCM計算機所依據的兩類債券同步漲跌之統計規律剛好相反,原先的理論,模型和程序全都失靈。LTCM基金下錯了注而損失慘重。雪上加霜的是,他們不但未隨機應變及時撤出資金,而是對自己的理論模型過分自信,反而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期反敗為勝。就這樣越陷越深。到9月下旬LTCM基金的虧損高達44%而瀕臨破產。其直接涉及金額為1000億美元,而間接牽連的金額竟高達10000億美元!如果任其倒閉,將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嚴重的信譽危機,后果不堪設想。

由于LTCM基金虧損的金額過于龐大,而且涉及到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德主,這對數學金融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華爾街有些人已在議論,開始懷疑數學金融學的使用性。有的甚至宣稱:永遠不向由數學金融學家主持的基金投資,數學金融學面臨挑戰。

LTCM基金事件爆發以后,美國各報刊之報道,評論,分析連篇累牘,焦點集中在為什么過去如此靈驗的統計預測理論竟會突然失靈?多數人的共識是,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本身并沒有錯,錯在將之應用于不適當的條件下。本文作者之一在LTCM事件發生之前四個月著文分析基于隨機過程的預測理論,文中將隨機過程分為平穩的,似穩的以及非穩的三類,明確指出:“第三類隨機過程是具有快變的或突變達的概率分布,可稱為‘非穩隨機過程’。對于這種非穩過程,概率分布實際上已失去意義,前述的基于概率分布的預測理論完全不適用,必須另辟途徑,這也可以從自然科學類似的情形中得到啟發。突變現象也存在于自然界中,……”此次正是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這一突發事件,導致了LTCM基金的統計預測理論失靈,而且遭受損失的并非LTCM基金一家,其他基金以及華爾街的一些大銀行和投資公司也都損失不貲。

經典的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

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可以認為是,一種在具有不確定性的債券市場中尋求無風險套利投資組合的理論。歐式期權定價的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基于由幾個方程組成的一個市場模型。其中,關于無風險債券價格的方程,只和利率r有關;而關于原生股票價格的方程,則除了與平均回報率b有關以外,還含有一個系數為σ的標準布朗運動的“微分”。當r,b,σ均為常數時,歐式買入期權(European call option)的價格θ就可以用精確的公式寫出來,這就是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由此可以獲得相應的“套利”投資組合。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自1973年發表以來,被投資者廣泛應用,由此而形成的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成了期權投資理論的經典,促進了債券衍生物時常的蓬勃發展。有人甚至說。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開辟了債券衍生物交易這個新行業。

筆者以為,上述投資組合理論可稱為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它盡管在實踐中極為成功,但也有其局限性。應用時如不加注意,就會出問題。

局限性之一: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基于平穩的完備的市場假設,即r,b,σ均為常數,且σ>0,但在實際的市場中它們都不一定是常數,而且很可能會有跳躍。

局限性之二: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假定所有投資者都是散戶,而實際的市場中大戶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不成熟的市場中,有時大戶具有決定性的操縱作用。量子基金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即為一例。在這種情況下,b和σ均依賴于投資者的行為,原生股票價格的微分方程變為非線性的。

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基于平穩市場的假定,屬于“平穩隨機過程”,在其適用條件下十分有效。事實上,期權投資者多年來一直在應用,LTCM基金也確實在過去三年多中賺了大錢。這次LTCM基金的失敗并非由于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不對,而是因為突發事件襲來時,市場變得很不平穩,原來的“平穩隨機過程"變成了“非穩隨機過程”。條件變了,原來的統計規律不再適用了。由此可見,突發事件可以使原本有效的統計規律在新的條件下失效。

突發實件的機制

研究突發事件首先必須弄清其機制。只有弄清了機制才能分析其前兆,研究預警的方法及因此之道。突發事件并不限于金融領域,也存在于自然界及技術領域中。而且各個不同領域中的突發事件具有一定的共性,按照其機制可大致分為以下兩大類。

“能量”積累型 地震是典型的例子。地震的發生,是地殼中應力所積累的能量超過所能承受的臨界值后突然的釋放。積累的能量越多,地震的威力越大。此外,如火山爆發也屬于這一類型。如果將“能量”作廣義解釋,也可以推廣到社會經濟領域。泡沫經濟的破滅就可以看作是“能量“積累型,這里的“能量”就是被人為抬高的產業之虛假價值。這種虛假價值不斷積累,直至其經濟基礎無法承擔時,就會突然崩潰。積累的虛假價值越多,突發事件的威力就越大。日本泡沫經濟在1990年初崩潰后,至今已九年尚未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產所積累的虛假價值過分龐大之故。

“放大”型 原子彈的爆發是典型的例子。在原子彈的裂變反應中,一個中子擊中鈾核使之分裂而釋放核能,同時放出二至傘個中子,這是一級反應。放出的中子再擊中鈾核產生二級反應,釋放更多的核能,放出更多的中子……。以此類推,釋放的核能及中子數均按反應級級數以指數放大,很快因起核爆炸。這是一種多級相聯的“級聯放大”,此外,放大電路中由于正反饋而造成的不穩定性,以及非線性系統的“張弛”震蕩等也屬于“放大”型。這里正反饋的作用等效于級聯。在社會、經濟及金融等領域中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企業間達的連鎖債務就有可能導致“級聯放大”,即由于一家倒閉而引起一系列債主的相繼倒閉,甚至可能觸發金融市場的崩潰。這次LTCM基金的危機,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及時介入,促使15家大銀行注入35億美元解困,就很可因LTCM基金倒閉而引起“級聯放大”,造成整個金融界的信用危機。

金融界還有一種常用的術語,即所謂“杠桿作用”(leverage)。杠桿作用愿意為以小力產生大力,此處指以小錢控制大錢。這也屬于“放大”類型。例如LTCM基金不僅大量利用銀行貸款造成極高的“運用資金與資本之比”,而且還利用期貨交易到交割時才需付款的規定,大做買空賣空的無本交易,使其利用“杠桿作用”投資所涉及的資金高達100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一旦出問題,這種突發事件的震撼力是驚人的。

金融突發事件之復雜性

金融突發事件要比自然界的或技術的突發事件復雜得多,其復雜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多因素性 對金融突發事件而言,除了金融諸因素外,還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LTCM事件的起因本為經濟因素--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債券,而俄羅斯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分額甚少,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巨大風波,是因為心理因素的“放大”作用:投資者突然感受到第二類債券的高風險,競相拋售,才造成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可見心理因素不容忽視,必須將其計及。

非線性 影響金融突發事件的不僅有多種因素,而且各個因素之間一般具有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即為非線性的關系。例如,大戶的動作會影響到市場及散戶的行為。用數學語言說就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并不等于各個因素分別作用時結果的線性疊加。突發事件的理論模型必須包含非線性項,這種非線性理論處理起來要比線性理論復雜得多。

不確定性 金融現象一般都帶有不確定性,而突發事件尤甚。如何處理這種不確定性是研究突發事件的關鍵之一。例如,1998年8月間俄羅斯經濟已瀕臨破產邊緣,幾乎可以確定某種事件將會發生,但對于投資者更具有實用價值的是:到底會發生什么事件?在何時發生?這些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由此可知,金融突發事件的機制不像自然界或技術領域中的那樣界限分明,往往具有綜合性。例如,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其機制固然是由于房地產等虛假價值的積累,但由此觸發的金融危機卻也包含著銀行等金融機構連鎖債務的級聯放大效應。 預警方法

對沖基金之“對沖”,其目的就在于利用“對沖”來避險(有人將hedge fund譯為“避險基金”)。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原本設計為避險的基金,竟因突發事件而造成震撼金融界的高風險。華爾街的大型債券公司和銀行都設有“風險管理部”,斯科爾斯和默頓都是LTCM基金“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對突發事件作出預警是他們的職責,但在這次他們竟都未能作出預警。

突發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基于傳統的平穩隨機過程的預測理論完全不適用。這只要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明白。在高速公路公路上駕駛汽車,想對突然發生的機械故障做出預警以防止車禍,傳統的平穩隨機過程統計可能給出的信息是:每一百萬輛車在行駛過程中可能有三輛發生機械故障。這種統計規律雖然對保險公司制定保險率有用,但對預警根本無用。因為不知道你的車是否屬于這百萬分之三,就算知道是屬于這百萬分之三,你也不知道何時會發生故障。 筆者認為,針對金融突發事件的上述特點,作預警應采用“多因素前兆法”。前面說過,在“能量”積累型的突發事件發生之前,必定有一個事先“能量”積累的過程;對“放大”型的突發事件而言,事先必定存在某種放大機制。因此在金融突發事件爆發之前,總有蛛絲馬跡的前兆。而且“能量”的積累越多,放大的倍數越高,前兆也就越明顯。采用這種方法對汽車之機械故障作出預警,應實時監測其機械系統的運行狀態,隨時發現溫度、噪音、振動,以及駕駛感覺等反常變化及時作出預警。當然,金融突發事件要比汽車機械故障復雜得多,影響的因素也多得多。為了作出預警,必須對多種因素進行實時監測,特別應當“能量”的積累是否已接近其“臨界點”,是否已存在“一觸即發”的放大機制等危險前兆。如能做到這些,金融突發事件的預警應該是可能的。 要實現預警,困難也很大。其一是計及多種因素的困難。計及的因素越多,模型就越復雜。而且由于非線性效應數學處理就更為困難。計及多種因素的突發事件之數學模型,很可能超越現有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但計算機的發展一日千里,今天不能的,明天就有可能。是否可以先簡后繁、先易后難?不妨先計及最重要的一些因素,以后再根據計算機技術的進展逐步擴充。 其二是定量化的困難。有些因素,比如心理因素,應如何定量化,就很值得研究。心理是大腦中的活動,直接定量極為困難,但間接定量還是可能的??梢钥紤]采用“分類效用函數”來量化民眾的投資心理因素。為此,可以將投資者劃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如散戶和大戶,年輕的和年老的,保守型和冒險型等等,以便分別處理。然后,選用他們的一種典型投資行為作為代表其投資心理的“效用函數“,加以量化。這種方法如果運用得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表示投資者的心理因素的。此外,盧卡斯(R.E.Lucas)的“理性預期”也是一種處理心理因素的方法。

其三是報警靈敏度的困難。過分靈敏可能給出許多“狼來了”的虛警,欠靈敏則可能造成漏報。如何適當把握報警之“臨界值”?是否可以采用預警分級制和概率表示?

有些人根本懷疑對金融突發事件做預警的可能性。對此不妨這樣來討論:你相信不相信金融事件具有因果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金融突發事件就不會憑空發生,就應該有前兆可尋,預警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那么金融學就不是一門科學,預警當然也就談不上了。筆者相信因果律是普遍存在的,金融領域也不例外。

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