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英語字母范文
時間:2023-03-22 16:4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學英語字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中學英語字母教學的傳統方法及利弊
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第一冊中,英語字母的教學是按照26個字母的順序進行教學的。從第一單元起開始字母教學。分兩個單元(共8課)學完英語26個字母的讀音,書寫、筆順和筆畫。每單元的課程設置包括基本日常用語及學習。在教學方法上和教學原則上主要為:①先聽說后讀寫的原則,聽說讀寫穿行;②先示范字母的讀音,讓學生靜聽,觀察口形,再進行模仿;③直觀教育的使用。教師用字母卡輔助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每個字母的印刷和書寫兩種形式;④在初中英語課本中,字母與音標教學是分割的,但有的教師在字母教學時,把字母和字母所含音素同步教學,以便學生認會讀準字母及其音標讀音,在學完26個字母后,已會讀24個音標了。這種字母+音標的教學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字母教學體系,但少有教師對兩者的分合進行利弊探討。至今的課本仍保持字母,音標分割的教學形式。
這種傳統的字母教學法在中國英語教學的字母教學階段占有很堅實的地位。它之所以能行之有效,長期占據字母教學的主導地位,必有其理論依據。
1957年,喬母斯基提出的認識論(Lognitive Theory)認為,人類大腦中具有一種適合學習語言的習得機制(Language Acgvisition Device 簡稱LAD)。它包含著一套適用人類語言的語法(Vniversal Grammar),使兒童有能力對語言進行分類,提練,從大量的語言數據中找出盡可能簡單的規律。
初中英語的接受對象是11~15歲左右的少年,他們在此階段的生理,心理發展有優越的天生條件,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記憶力、想象力、語言模仿能力、讀寫接受能力等多種語言習得能力,有利于第二語言的習得。在習得第二語言時,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母語知識和文化常識,已獲得的漢語拼音順序定式及母語詞匯及語法知識,對英語學習具有遷移作用,有利于把握英語字母的順序規律。讀音遷移和銜接及詞句意義的理解。他們學習語言的能力往往高于兒童和成人,是第二語言學習的佼佼者。如何發揮他們的優勢,引導他們更有效的學習和掌握第二語言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但是傳統英語字母教學法,在認讀模仿形式上存在弊端。
傳統的字母認讀模仿形式對于青少年習得第二種語言來說顯得呆板無趣。按大綱教學進度,第一單元認讀14個字母,課本中僅有14個字母的書寫形式,并輔助字母學習的生動活潑的圖片和例詞練習。教師教學字母的過程也主要是教讀——反復跟讀——鼓勵和糾正過程中,使語言得到強化,反復多次以后便形成習慣固定下來。但這種語言模仿教學形式并未使青少年受到再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英語的字母教學并未從第一單元開始,而是從第三單元開始,在第一、二單元里,課程設置了簡單日常交際用語,歌曲游戲、常用生活詞匯,讓兒童在未進行語言學習前,單純模仿學習。從第三單元起,用三個單元共18課的內容進行完整的字母學習。每課內容不僅以字母為主,還輔助有圖文并茂的例詞,會話、游戲、歌曲、繞口令等內容,從多方面圍繞字母語音進行語音、語感、詞匯、句型的整體練習。這樣編排意在培養激發兒童學習興趣,讓其開口就說,開口就唱,培養兒童的求知欲,成就感,這為繼續習得語言規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第二語言習得的主體是7~12歲左右的兒童,他們的發音器官和肌肉都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十分有利于模仿能力的培養,故能發出地道的高質量的音,而且他們處于青春期前,大腦功能十分活躍,短期記憶強,接受新事物快,但長期記憶較差。雖然他們有一定的歸納推理能力,但演繹能力差,不善于用語言進行抽象思維,因此在此階段把興趣培養放在首位,而不把掌握大量知識作為主要目標。
興趣是兒童學習的源動力,成功的興趣培養是知識學習的良好開端。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少年兒童的模仿能力和記憶力都很強,而且敢于開口,樂于開口學說英語。從小學英語課程的安排思路我們看到,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形式有效地利用了兒童智力發育階段這一優勢,把培養興趣放在首位,不把掌握大量知識作為主要目標,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讓孩子從頭學習就感到困難,通過說說唱唱,游戲等形式,使課堂教學盡量顯得輕松愉悅,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到知識。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寓教于樂。
小學英語字母教學的方法和原則與初中的字母教學近似,但課程設置最為突出的特點是:英語字母教學的順序是按照語音規律編排的。它完全不同于初中英語以26個字母為順序的教學形式。前者有很強的規律性,非常適合兒童習得第二語言的認識規律。兒童在習得字母(最好配以讀音音標)同時,可以找出含[ei]、[i:]、[ai]、[u]、[ju:]、[e]等字母的讀音規律及細微區別,再把有規律的字母編成兒歌和順口溜,兒童更是易于并樂于接受,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喬母斯基的認識論認為:兒童語言是一個合法的受規律支配的系統,其發展是在一個接納輸入材料的基礎進行的假設,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力和表達來驗證——犯錯誤——再試驗的過程,也就是說犯錯誤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必然。兒童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遵循相同習得規律。因此,我們鼓勵“開口多說”,不必“有錯必糾”。
但是兒童學習英語也有優患。兒童學習意志不強,學習自覺性不夠,往往從興趣出發,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初學時只是新鮮一陣,一遇困難和挫折就喪失興趣和信心,知難而退,棄而不學習。比較中小學英語字母教學的課程設置思路和內容形式,兩者各有千秋各有利弊。
首先,中學字母教學遵循以字母讀音順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原有字母知識的遷移中習得26個字母的讀音,再從中習得其規律進行語言歸納。在學習中,自然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學習能力,以便在學習語音及詞匯、句型時,能自然的進行邏輯處理。但是字母教學與音標教學分割的形式,會使學生事半功倍的掌握語言知識。
其次,小學字母教學法遵從以字母讀音規律為主線進行教學的形式,把字母含有相同音素讀音分類進行教學。每學一個元音字母,同時就學習。每學一個元字母,同時就學習該字母讀音的其它字母讀音,并有圖文、字母、游戲、繞口令、歌曲等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字母的讀音有規律可循,容易讀準、記牢。如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元音字母A及含其讀音的字母(HKL)時,標出每個字母的讀音,讓學生感知、認識,經過多次反復認讀、比較、歸納,兒童不僅會對字母讀音掌握控制還能自己歸納出這組字母的讀音特點,并會說相應的輔音音素,并在下一組含E的讀音的字母組中。習得類似規律,逐步培養其觀察力、注意力、理解力和邏輯演繹能力。
篇2
小學英語 語音教學 探討
一、小學學好語音符合兒童年齡特點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兒童早期是學習語音的最佳時期。英國學者林伯爾(Leneberg)等人在60年代首次提出大腦發展的關鍵期(the critical period)概念。最近這30多年來,數以百計的腦科學專家對“關鍵期”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相當的進展。腦的不同功能的發展有不同的關鍵期。某些能力在大腦發展的某一敏感時期最容易獲得;對語言學習來說,音韻學習的關鍵期在幼年。
在教學中抓住關鍵期,讓諸如視覺、聽覺等能力都適時打開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給與兒童適當的學習機會,使腦的功能得到及時的發揮,不僅能使他們學的快,還可以促進其生理發展,進而更能促進相應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學好語音符合兒童心理特點
人的語言心理優勢也在兒童期。由于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英語與漢語的差異,中國人學習英語與學習其他知識(比如數學、歷史)有較大的差異。有人認為學習外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冒險”,即冒錯誤的危險。這樣,害羞、膽怯、焦慮等心理負擔對外語學習者有較大的負面影響。與成年人相比較,兒童大腦機能的可塑性較大,聽覺靈敏,辨音能力強。有些音,小學生能聽出區別,中學以上的學生就有些困難。音聽得清楚才能辨的清楚,才能模仿的像,否則模仿起來就會走調。由于兒童心理負擔輕,他們學習一般靠直覺和體驗,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和貼近他們生活的學習內容很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小學學好語音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
我國兒童學習自己的母語也是從語音――漢語拼音開始的。從我國現狀來看,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比較普遍。這時開設英語,漢語拼音基礎已經比較牢固,對于英語語音的學習發生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教師在開始階段,可以先采取“教者有心,學者無意”的辦法讓學生拼讀一些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獲得發音和拼讀的初步機能;通過讀句子、聽錄音去掌握句子重音、語調、連讀、不完全爆破等技巧,獲得語音語調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漢語拼音和英語語音的比較,教給學生一些和漢語拼音同音同形的音。再教同形不同音的音。最后教一些漢語拼音中沒有的音。如學習了she之后,可讓學生聯系sheep,teeth,three,tree,讓學生逐步了解到英語中字母e的發音不同于漢語的i發音。在學生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以后,也可把音標/i/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了解到發e這個音的還有ee,ea等字母組合。培養學生能按字母、字母組合發音規律直接拚讀的能力。防止學生以本族語語音和發音的近似音代替英語語音,如把child念作“柴兒的”,把sleep念成“四里鋪”,把five books念作“廢物不可死”,把Thank you very much.念成“三塊肉喂馬吃”,依此來撲捉陌生語音,久而久之學生便形成在一套自以為正確的語音語調。
四、小學學好語音符合兒童記憶規律
兒童長于記憶。記憶是一個從“記”到“憶”的心理過程。整個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識記”,通過眼、耳等感官,把外語信息輸入大腦;第二階段即“保持”,就是把輸入腦子里的信息加以保存;第三階段叫“再現”,就是需要這些信息時能回憶起來。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幼兒的機械記憶能力超過初中學生,年齡越小,在語音方面的模仿能力越強,這是因為小學生的一般基礎知識少,還沒有完全形成理解性的思維方式,在對一些識記材料還沒有理解的情況下,只能抓住事物的外在聯系,反復進行識記。對于英語,絕大多數小學生的頭腦對此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在沒有適當的英語知識來同化新知識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機械記憶。提高機械記憶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念和背,念有利于良好的語音、語調和語流的形成。背有利于輸入的語音形象和已有的各種知識的融會,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也可讓學生通過游戲進行機械練習,像Jacks black cat is catching that fat rat.這樣一些繞口令。在游戲中學生不但提高了學說英語的興趣,還練習了//的發音。也可以讓學生背誦一些簡單上口的短詩,
五、如何才能使兒童學好語音?
1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多說英語,語音語調要好,要美,要有聲有色。
2學習英語語音,必須隨時注意它不同于本族語的地方。
篇3
1 語音教學方法的實施
語音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單個音位的發音,它還包括節奏和語調等重要因素。所以兒童語音技能的訓練應滲透在字母、單詞等內容的教學當中,才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感受學習語音的樂趣。實際教學過程中,依據兒童的語言及身心發展特點,經過教學實踐中,總結到一些小學生語音的教學方法。
a、字母學習
英語26個字母是小學生學習英語最開始接觸的內容,也是語音學習的開端和基礎。語音學習,教師千萬不能給小學生講規則,而是要說明發音要領,讓小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口型,多聽、多模仿,多鼓勵。
在學習26個字母的時候,還應有意識地排除母語的干擾。如漢語讀法的影響,部分小學生可能會把J、G、L、N、Y等讀錯。對于元音字母E、A、I、O、U的發音,要特別注意。不要把E讀成類似于“衣”的音,字母A、I、O的讀音是雙元音,要注意口型的變化,不要把U讀成“有”。輔音字母要注意讀音末尾的輔音音標如F、H、L、N、X等,剛開始時,小學生可能不習慣。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糾正、復習、強化、鞏固,直到每一個小學生都能準確地讀出26個字母。
2 語音教學與游戲相結合
篇4
【摘 要】小學是進行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具有挑戰性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興趣是推動其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本文圍繞小學的英語教學,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作了一個探究。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學習興趣;有效課堂;持續效應
當前,英語教學日益呈現出低齡化的特點,自幼兒園以來,學生就開始接觸英語。當然,這也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作為小孩,小學生具有成年人無可比擬的生理和心理優勢:模仿能力強、富有好奇心和好學心理、學習很容易受到同齡兒童的影響、具有很強的自我探索和記憶能力等,這些優勢,在一定程度上為低齡兒童的英語學習開拓了巨大的空間。然而,兒童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注意力的持續時間不長,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兒童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而興趣則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成為一種自發性且具有吸引力的活動。因此,就當前而言,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的焦點應該是如何合理科學地設計教學方式,以推陳出新的教學激發并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激情。
一、抽象性字母教學
字母的學習是學好英語的首要必須,作為語言的最基本元素,英語字母是英語語言的基礎。當前,由于小學也是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時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中英字母混淆的現象普遍存在。為了讓學生對英文字母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記憶,我們就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借助抽象教學的魅力。
例如,在進行字母“c”的教學時,我們可以畫這樣一幅畫:一輪彎彎的月亮高掛在天空中,并告訴學生:“彎彎的月牙是個c,高掛空中真神奇。”又如,我們可以把“O”比作一輪大太陽,將“V”看成是一個漏斗,而兩個漏斗一連起來就變成了一只張開翅膀的倒掛雄鷹“W”,倒掛雄鷹翻個筋斗停在樹上就是“M”,“M”瘦身后就是更加矮小的“m”,而“m”再去掉一半就是“n”。再如,學生老是將“b”和“d”記混淆,這時,我們就可以作這樣的引導:“b”和6相關,6伸直了腰就是b,b轉了個身就是d……通過這樣聯想記憶引導,學生會在自己的大腦里構造一幅有關字母記憶的圖畫,從而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字母的學習和記憶,并在自由聯想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巧妙性單詞教學
單詞是英語的基本單元,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單詞的學習和記憶是進行英語平臺搭設的一個過程,因此,詞匯的教學是我們的重點,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的學生對詞匯的積累少之又少,甚至一提到記單詞就暗自叫苦,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記單詞是一個純記憶的枯燥乏味的過程,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為學生的單詞積累過程增添一些趣味“調料”,使之變得百趣橫生。
例如,在進行small、tall、short、big等形容詞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畫畫的方式,將這幾個詞語與生活中的東西聯系起來,如small eggs、big trees、tall man、short girl等,由于小學生大都比較喜歡畫畫,因此這更是一個娛樂的過程,在娛樂中完成學習的目標。
通過一些巧妙的方式,學生對單詞學習就會減少畏懼感,甚至帶著愉悅的心情去接觸單詞,并在愉悅的身心中得到提高,以實現愛因斯坦的教育理念:“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去負擔。”
三、趣味性互動教學
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打開學生的思維。當然,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為了進一步讓學生保持對英語的興趣,教師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趣味性。
第一,進行有趣的情景設置。教學情境就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特定場景。英語的學習中,語境是十分重要的,在相應的語境下,學生就會主動將自己調整到最有利于學習特點情景下的相應語言的狀態。例如,在進行“What is this/that?”、“It/That is …”句型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輕松的學習心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做一個互動活動:調整教室的桌椅擺放位置,將整個教室布置成幾個展覽臺,然后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自由物品(帽子、外套、水杯、筆盒等)放到展臺上,并將學生兩兩分組,要求他們分別扮演參觀會展的客人和展銷人員,反復練習這兩個句子,并在一段時間后進行角色互換,最后可以由教師隨意抽幾個組的同學進行表演。語境的設置在語言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融入情景,學生會主動做一些與情景相符的事、說與情景相符的話,這既有利于學生英語語法的有效學習,也有利于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一舉兩得。
第二,游戲教學法。所謂的游戲教學法,就是將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以“邊玩邊學”的原則組織相應的教學互動方式。例如,在講到animals這一內容時,在講完相應的內容之后,為了讓學生對所講的有關動物的詞匯有一個深刻的記憶,我們可以組織一個“聽聲猜動物”的游戲,游戲規則如下:將各個動物的英文名稱寫在紙片上,并將學生分成三組,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動物的聲音,讓小組內的學生迅速找出對應動物的紙片,直到所有的動物都找完,最后看各個組所用的時間,用時最少的即為冠軍。
第三,引用英語歌曲。英語歌曲對提高英語教學的互動性有很大的作用,許多英語歌曲簡單易唱、朗朗上口,備受學生的親睞。而教師在教學生唱英語歌曲的過程中,也表現了自己活潑熱情的另一面。除此之外,音樂所具有的美妙旋律可以促進學生對英語的記憶。例如,在講到有關friend的話題時,教師就可以教學生唱《The more we get together》,在輕快動人的旋律中,大家還可以邊唱邊跳,在享受音樂魅力的同時,領略到了學習英語的快樂。
四、小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有力的驅動,在興趣的指引下,英語學習不再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對求知欲的滿足、對知識的自我探索,也只有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下,我們才有可能成功地創造出真正屬于學生的課堂,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搭建最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周喆.對小學英語興趣教學的探究[J].學周刊(教育科學).2013年第2期
[2]王曉旭.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英語字母教學水平[J].學周刊(藝術教學).2013年第5期
[3]石素蘭.小學英語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藝術教學).2013年第9期
篇5
【關鍵詞】:SSRW(Level 1) 英語教材 特色啟示
《Sing Spell Read and Write》(簡稱SSRW)是由美國資深教育家Sue Dickson編寫,Pearson(培生)教育集團出版的少兒英語教材。該套教材不僅在美國廣泛使用,而且已在菲律賓、中國等亞洲國家使用。該教材分為四個級別,其中SSRW一級(2004版)是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編寫的教材。由于該教材編排科學、特色鮮明,所以對該教材的特色進行分析對促進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文原版教材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一、《Sing Spell Read and Write(level1)》教材特色
(一)編排體例別具一格,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1. 總體結構
SSRW一級以語音規則為核心來組織編寫教材,對英語字母、字母組合及單詞的發音規律歸納整理,并編寫生動活潑的語音歌,充分運用音樂的節奏感和演唱的趣味性強化兒童的語音學習技能,通過由淺入深的系統訓練使其在掌握語音規則的基礎上同時具備1500詞的讀寫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這種編寫方式突出了語音規則的學習,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的語音意識,并為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該教材沒有進行單元和模塊的明確劃分,而是把培養學生的過程分成了36個步驟,依次呈現在2本學生用書和17本語音閱讀故事書中。這種編排體例形散而神不散,體現出教材不拘泥于外在編排形式,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
2. 閱讀故事書的結構
17本《語音閱讀故事書》同樣圍繞語音規則編寫。語音規則的呈現順序與其在學生用書中一致,從而起到較好的配合作用。比如:第一本閱讀故事書《The Apple book》,是圍繞字母A的發音[A]編寫的。故事中每一句話都高頻度地選用以字母A作為首字母、中間字母或結尾字母并發[A]音的單詞,通過反復練習來鞏固學生對字母A基本發音規律的掌握,如:Nat had ham. Al had jam.等。類似的句子比比皆是。
(二)語音歌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唱響語音規則
1. 濃縮語音規則精華,集結典型詞匯
SSRW一級將常見的英語語音規則編寫成朗朗上口的語音歌,在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還增添了趣味性。11首語音歌涵蓋了短元音、長元音、字母組合等發音規則,并融入了與兒童生活和興趣密切相關的典型詞匯來深化對語音規則的理解。例如,長元音歌:A for apron(圍裙), e for eagle(老鷹), I for ice-cream(冰激凌), o for oatmeal(燕麥粥), u for United States(美國), so do we echo…
2. 曲調歡快活潑,歌詞妙趣橫生
語音歌曲調歡快、節奏感強、極富感染力;歌詞以兒童的口吻編寫,親切自然,生動活潑。歌曲運用了疊音、擬人等多種表現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比如,字母組合歌中唱到:ir, er, ur, the rooster's wild.(公雞在發瘋地叫呢?。└柚羞€配有真實的公雞叫聲,形象又生動。
3. 歌舞游戲相結合,開發多元智能
SSRW一級歌曲主題鮮明,配套掛圖和卡片齊全,易于教師設計相關TPR和游戲活動。比如:在學習摩天輪歌時,教師可以利用掛圖和卡片的直觀性,在歡快的樂曲中將孩子們帶到游戲般的場景中。利用語音歌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記憶,還能寓教于樂,在促進兒童語言智能發展的同時,還有助于音樂智能、運動智能等多元智能的發展。
(三)教材以人為本,關注細節
1. 教材編排
SSRW一級教材十分人性化,細節之處體現教材編寫者嚴謹負責的態度。該套教材把教學內容與對學生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學生用書即是課本又是練習冊,有利于學生邊學邊練及教師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另外,教材印刷質量較好,圖片、字體和書寫練習部分的三線格比我國同類教材寬大,適合兒童閱讀和書寫。該教材根據兒童身體發育和學習特點,以兒童容易識別的圓體手寫體印刷,精心設計字母范例和描摹字母,有利于幫助兒童實現從描摹到獨立書寫的逐步過渡。另外,在書寫部分配有教法的簡單介紹,適合老師教學和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家長進行輔導。
2. 教材內容
教材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詞匯的選擇和故事的選材以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興趣為基礎,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材中滲透著美國式的樂觀精神和幽默感。比如:閱讀故事書中將違反語音規則的單詞和字母稱為Rule Breakers(違反規則的人,小偷),并配有相關漫畫。如,his中字母s沒有按照規則發[s]的音,而是借用了字母z的發音[z],因而his被稱為“小偷”。這種比喻生動形象,強調特殊發音情況的同時加深了兒童對語音規則的理解。
二、教材編寫啟示
(一)教材應加大語音教學內容和對發音的訓練
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有著較大差異。漢語是表義文字,而英語是拼音文字。因而英語學習中,語音的學習十分重要。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材中語音教學內容所占比重較小,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專門的語音課程缺失。兒童如果在學習第二語言的初始階段,沒有掌握規范的發音,等到未來學習階段再進行糾正,就會事倍功半、見效緩慢。因此,英語入門階段針對語音的教學和訓練顯得極為必要。國家和學??梢愿鶕诙Z言習得的規律,開發適合我國兒童學習的語音教材,彌補國內教材的不足。同時,還可以借鑒SSRW教材的做法,把語音規則編制成朗朗上口的語音歌,從而緩解兒童在語音學習中的枯燥感,提升學習興趣。另外,國內教材在編寫語音歌時,還應把英語語音規則進行適當簡化和細分,使其更加簡潔易學。
(二)教材應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開發相關教材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學習能力。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是以閱讀大量文獻資料為基礎的,這需要學習者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同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增強,無論是日常學習、研究還是學術交流都對學生的英文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無疑會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足,拓展性閱讀不夠。因此,國家和學??梢越梃bSSRW教材的做法,開發適合小學階段兒童使用的輔助閱讀教材或繪本,使學生通過閱讀趣味故事,在鞏固語音知識的同時,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Sue Dickson. Sing Spell Read and Write [M].seco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South Asia Pte ltd, 2004.
篇6
關鍵詞:小學英語;寫作;學生;知識
一、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知識
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在學習和生活當中對自己身邊的事物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多數學生都會毫無顧慮地認識它,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來源。有專家研究:與青少年的學習相比較,兒童學習第二語言來說有一定的優勢。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和小學英語知識來對學生進行教育。而在這個教育階段非常需要的是教師的耐心和一定的教學趣味性。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譯林版英語的課程標準來嚴格地要求學生的學習――能夠準確無誤地書寫出英文中的26個英文字母,正確認識到26個英文字母在英語中的重要性,能夠正確地書寫出字母。切忌讓學生機械化地抄寫英文字母,這樣會使學生喪失寫作的興趣和主動性。所以,想要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提升英語的寫作能力,應該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游戲,提升小學生對于英語寫作知識的興趣。
二、教導學生學習寫作較為簡單的詞句
學生到四年級已經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教師可以在這個階段教學生用一些簡單的單詞造句,寫一些簡單的問候語。如,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一些簡單的語法知識。讓學生從這些簡單的語句慢慢地過渡到一些比較難的句子。逐漸教學生根據教學圖片和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進行描寫、寫作。切忌在英語作文中發現錯誤語句、單詞和語法時無休止地批評學生,你要清楚地知道,小學生剛接觸寫作方面的知識,能寫出這樣的語句對于學生來說非常不容易,這樣無休止地批評很容易打擊倒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自信心,會使學生在英語作文方面的自信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應該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友好地和學生相處,并在學習中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從量的積累到質的改變。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小學英語這個學科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小學的英語知識中。
篇7
一、教學語言豐富化,使學生笑著樂
1.聲音語言
呆板、單一的語調以及渾濁的聲音會使聽者感到厭煩甚至昏昏欲睡。所以課堂上教師要時常變化一下我們的聲音和語言,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學習“monkey”這個單詞時,我用細小的聲音說: “monkey, monkey ,I’m a monkey.”然后讓學生用粗獷的聲音說出來。整節課我利用變化聲音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邊說邊笑,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也很好。
2.文字語言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啟發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的道德審美情趣,教師可以采用變化文字符號的教學方式。如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mouth”和“mouse”兩個單詞分不清,經?;煜?,為此我用紅粉筆在“mouth”上畫了一張嘴巴“mouth”,又在“mouse”上加了一條尾巴“mouse”,這時學生笑了,于是很快分清了“mouth”是嘴巴,“mouse”是一條細尾巴的老鼠。
3.體態語言
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體態語言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提高教學效率。如學習“dog”時,我兩只手放在耳朵上模仿狗的大耳朵,接著叫了兩聲“汪、汪”,學生哄地笑了,而后也模仿我的動作“汪、汪”叫了兩聲。學生一邊樂呵呵做動作,一邊說單詞,很快就掌握了這個單詞。
二、教學內容情境化,使學生體驗樂
1.真實布設
真實布設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布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英語、交流英語,從而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如學習牛津小學英語4AUnit2 “In a toy shop Part A”時,我將講臺布置成一個玩具店,有toy dog, toy cat, toy bear, toy rabbit, toy monkey 等。
2.模擬創設
在實際教學中,真正的環境是很難得到的,為了讓學生有朝一日能適應真實的環境,使英語在真實生活中用出來,我們只好模擬情境、創設情境。如在教A同學到B同學家串門的一段對話時,可先將教室布置一番,然后讓A同學到門外敲敲門說:“May I come in?”B打開門說:“Oh,it’s you,A. Come in, please.”將A讓進屋后說:“Sit down,please.” A有禮貌地點頭說:“Thank you.”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在特定場合與人對話的能力,而且不知不覺間也養成了使用禮貌用語的好習慣。
三、教學過程活動化,使學生玩得樂
1.唱中學,學中唱
英文歌曲和童謠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好幫手。教師選擇適當時機在課中穿插英文歌、童謠、小韻文或繞口令等,既能使學生在主動與被動中鞏固歌曲和童謠,也更好地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語感。如學習3AUnit“This is my father”時,我利用Let’s sing 《Colour song 》通過改歌詞把十種顏色單詞串在一起,讓學生一邊唱一邊學,以唱促學,以學優唱,并在唱的同時輔以手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
2.畫中學,學中畫
喜歡涂涂、填填、畫畫,這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如教學顏色單詞“red,green,black,yellow,white,blue”時,我讓學生在涂涂、畫畫中學習單詞,領會單詞意思。教師不用解釋單詞意思,學生都能在涂涂、畫畫中領悟其意思,并掌握單詞。
3.戲中學,學中戲
游戲教學正是充分利用了小學生好動、好玩這一心理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使本來枯燥的內容變成易學易懂的知識。如在教學26個字母按讀音進行分類時,我把26個字母分發給學生,而后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地提問:“Who’s A? Where are you?” 并讓持有字母A卡片的同學站起來說:“I’m A. I’m here.”用這種方法既復習了26個字母,又復習了句型。
四、教學評價激勵化,使學生成功樂
對于剛剛學習英語的小學生來說,語音、表達方面的錯誤不可避免,教師要采取寬容的態度,不要因為頻繁的糾錯而挫傷了兒童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應該采取鼓勵的態度,多用“Good!”“Super!”“Clever!”等一些鼓勵用語,避免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充滿自信地學英語,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篇8
【關鍵詞】小學英語;音標;理論;實踐
一、現狀和問題
基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全國大多數地區開始在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很多城里學校已經自一年級開始就開設英語課。教材中情景對話,新詞,小故事,音標,游戲,歌謠等等版塊的編排也都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具備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聽,要懂;能明白別人的發音和意思;說,要被懂;能讓人明白自己的發音和所要表達的意思;讀,要知道這些單詞怎樣發音;寫,要建立在前三者之上。由此看來,讓學生學會發音首當其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音標的教學勢在必行!所以基于這些現狀和問題,就小學音標教學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實施了兩項問卷調查。
二、調查和分析
(一)學生支持者(占抽查學生人數的72%)
參加問卷調查的有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還有小部分的初高中生,支持者們的觀點大致總結為以下幾點:
【觀點一】:“學習音標后再也不需要用中文注音了……”
我們都知道用中文注音是學好英語正確發音的一個攔路虎,久而久之會導致一連串的問題。
1.發音不準確的問題。英語一共有48個音標,很難找出與每個音標相同發音的漢字。即便找到了極其相似的發音,但無法體現重輕讀。
2.積習難改問題。很多同學當初用中文注音只是想讓自己很快地記住這些單詞如何發音,好在老師讓讀單詞的時候能應付。但是恰恰是這種暫時性的一種方法后患無窮,因為當這個行為養成習慣后,學生自己已經不能區別自己的中文注音和老師的發音,甚至干脆不去區別,只是一味地依賴注音,這種情況是很多老師不愿看到的結果。
3.學生自信心下降的問題。用中文注音必然導致了英語發音既不標準又生硬,發音不準就不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當這些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因為會擔心自己的中式英語會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不敢輕易張口說英語,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就越來越低。
4.聾啞英語問題。英語是一種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學習英語不僅是學會說單詞,說句子,而且要具備用英語來思維的能力,這才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如果一個人不用英語來直接思維,即聽的是英語,然后翻譯成漢語來思維,想好了后再翻譯成英語說出去,這只是一種機械性的轉換,并未在真正運用這門語言,這就造成了聾啞英語。
【觀點二】:“學了音標后可以幫助我更好的記憶單詞,再也不是死記硬背了,而且準確率更高了……”
1.學音標是準確地認讀單詞重要前提。前面也提到學生學英語的新鮮感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大部分學生是因為單詞的拼讀和識記遇到了問題,老師一遍遍地領讀,學生機械反復地跟讀,雖然課堂上學生讀得起勁,但大多數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一一檢查就會發現很多同學在跟讀時就讀錯了,而他們卻渾然不知。
2.學音標是準確拼寫單詞的必備手段。音標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就和漢語拼音對學習中文的重要性一樣嗎?試想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中文時沒有拼音作指導,而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估計現在很多孩子的連最簡單的故事書都看不了了. 同樣,如果沒有音標的學習,英語單詞對我們來說更是一種符號,我們不認識,沒法讀,拼寫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觀點三】:“學了音標后,我會查字典了,可以自主地預習復習了,而且還認識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單詞……”
教師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往往少不了讓學生預習和復習的任務,對于那些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來說,父母親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當這些孩子遇到英語上的一些難題時,他們只能是舉足無措。當學生學會了音標后,學會了查詞典,根據上面的音標輕松地完成預習和復習工作。另外他們可以從詞典上發現一個新單詞的多種意思,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又拓寬了知識面。
(二)教師支持者(占抽查人數的67%)
參加問卷調查的教師大多數是工作五年以上的,具有一定的實際教學經驗的老師,音標教學應不應該開展也困擾了他們多年,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這些教師的感悟很深。概括來說:(1)英語音標的學習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發音,為以后的口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英語音標能讓學生快速有效識記單詞;(3)學好音標,幫助學生積累了詞匯;(4)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揮了學生學習主動性;(5)音標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6)音標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了學習英語的技能,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另一方面正體現了教師的職業價值,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篇9
關鍵詞:小學;英語;興趣;學習
一、賞識、關愛學生,增加其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老師的關愛和賞識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教師對學生要有一種出自內心真摯的愛,把微笑帶進課堂,多給學生以理解,尊重學生的人格,善于用真誠的贊賞、表揚和鼓勵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寬容他們的一些過失,特別是對那些比較害羞、膽小的學生,應注意觀察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點滴變化,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給予激勵和贊美,對學生的童心,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精心地呵護,使學生敢于說,樂于說,大膽地用英語交流,從而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和培養了學習興趣。積極地評價和激勵給學生心理上帶來了愉悅,更重要的是可以滿足學生自尊的需要,使他們的個性潛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展現。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加興趣的持久性。
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課堂氣氛尤為重要,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堅定他們的學習意志,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情緒力量,尊重并保護學生的想法和積極性。例如,我在教授水果時,
先讓學生自由交談,讓他們來說說關于水果,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盡可能說出自己的所見、所想,保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到上課并非是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也可適當用唱英語歌、錄像、幽默風趣的問答和對話等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尤其是在小學生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在導入課這一環節,我并不是單純的向學生說這節課我們要學什么內容,而是用歌曲或游戲中的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告訴學生。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例如,我采用了做游戲的方法鞏固所學的字母,讓學生在白紙上劃三橫線和三豎線來構成九個方框,并用所學習的字母填滿,然后,我任意地說出字母,如果有我所說的字母的學生就喊“bingo”。這一游戲,既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從教學的實踐來看,效果極好。另外,還用口訣教學幫助學生記憶,特別是使用了節奏性很強的說唱形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制作教具或自制表演的道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量;讓學生自編短劇,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學習和課下交流中開展競賽,激發了競爭意識,調動了學習的樂趣。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么權威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的體現?,F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合作的師生關系合作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硬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兒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兒童對教師的反感甚至恐懼,也容易扼殺兒童學習的興趣。合作就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過去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強制你學習。”現在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薄拔?,就是“使兒童樂于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師和兒童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中來?!?/p>
五、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
(一)教師要多搜集外國文化資料,拓展學生視野。
根據新課標,教師應補充相關的語言背景知識,使學生觀察到西方的文化風情,從中了解中西言的文化差異,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愛國熱情,擴展國際視野。巧妙利用電教手段,能創造出讓小學生感受外國文化的環境氛圍,小學生觀看后,不僅可以鍛煉說,而且可以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真實生活,了解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及文化交際意識,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如展示圣誕節的場景,學生覺得很新鮮,學英語更有興趣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二)讓課外活動“活”起來,拓展英語學習的外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篇10
[關鍵詞]自然拼讀法 國際音標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192-02
一、自然拼讀(Phonics)概述
“Phonics”一詞源自希臘詞根“phon”,意思為“聲音”(sound)。在古希臘時期,書面語就是根據識記單詞的發音習得的。1690年左右,在美洲大陸東北部的新英格蘭殖民地發行的教科書新格蘭初級讀本(The New England Primer)中,就強調了拼讀語音的重要性,學生在充滿韻律節奏的詩節中首先練習字母發音,接著是語音組合的音節,進而實現達到閱讀理解完整文本的目的。在19世紀和20世紀70年代,“phonics”被用作語音學(phonetics)的同義詞,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記錄它(phonics)作為教學方法術語的使用義可以追溯到1901年。
英語作為一種拼音文字(alphabetic language),其字母的發音(sound)和字母(letter)之間的拼寫(spelling)具有一定的對應規則。自然拼讀教學(phonics instruction)正是通過訓練學生的音位意識(phonemic awareness),教其解碼單詞意義所需的一系列字母和發音所對應的規則,當學生熟悉這套規則后,就可以根據離散的發音,猜出單詞的拼寫,做到看詞能讀,聽音會寫,從而提高學生的拼寫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2002年美國聯邦政府為促進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將自然拼讀教學法評定為最佳英語教學法的項目,布什政府撥款50億美元在全美中小學全力推廣。2004年11月30日,澳大利亞聯邦教育科學與培訓部部長布蘭登?尼爾森發起全國閱讀能力調查,該調查研究指出當教師應用自然拼讀法教學,整合音位意識、語音發音和單詞辨識理解訓練于一體時,這種教學方式最有利于學生識字能力的提高。2010年11月,英國政府的教育白皮書中指出每位小學教師都必須參加自然拼讀法教學培訓。
在我國,2002年廣州市各地區的教研領域已經開始探索研究并推廣自然拼讀教學。2010年后自然拼讀法在我國各地區慢慢引起關注,比如2012年北京市和重慶市小學在課上推行自然拼讀教學,研究發現,到二年級時,這些孩子近一半以上可以自主閱讀簡單的英文繪本。
二、自然拼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單詞辨識能力和閱讀能力
“在兒童學會使用拼音與拼寫規則解碼單詞之間,他們必須知道詞是由獨立的音組成的”(Admas,1990)。比如很多初學者會認為cat,dog,bag等詞是一個整體,但在他們開始閱讀書面文字之前,必須意識到這些詞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單位:/k//?//t/,/d//?//g/, /b//?//g/,并被誦讀出來。
由此自然拼讀法教學首先訓練學生要有音位意識,從音系學角度,每一個對立的音就可以叫做一個音位(phoneme),詞由不同的離散音位組成,音位轉化成音子(phone)得以發聲,在語流中,不同的對立音位可以幫助我們區分不同的詞。音位意識就是對“單詞是由一系列離散的音組成的”這一本質的理解洞悉,自然拼讀法的學習就是將處理讀音與拼寫之間的規則關系和書面文字結合起來,有效將拼音文字的音、形、義有機聯系起來。
從心理語言學角度,詞匯理解的過程是:眼睛將看到的印刷文字,在大腦中解碼處理成一系列音位表征或聲音符號,再將其映射到心理詞庫中,提取單詞意義,從而實現閱讀文本理解的第一步。約84%的英語單詞的讀音和拼寫之間存在著一定拼讀規則(Anderson et al.,1985;Blevins,W.,2006),學生一旦能很好地掌握這些字母和發音之間的拼合規則,就能將他們大部分的口頭語單詞轉寫成書面文字。自然拼讀法正是幫助學生把注意力放在組成詞的字母或拼寫和其讀音的規則上,促進學生利用這些規則信息解碼單詞,同時這種對單詞拼讀范式的注意力培養也加快了學生對單詞的識記。
在閱讀過程中,自然拼讀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把單詞的發音與拼寫映射起來,快速解碼單詞,還可以幫助孩子通過運用拼合規則,解碼不熟悉的單詞。單詞的快速解碼幫助提高了單詞的辨識,而隨著自動辨識出的單詞增多,閱讀任務也將變得更加容易。因為學生不需要將大量的精力浪費在解碼單詞之中,他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于對閱讀文本意義的理解,而不再僅僅局限于文本單詞的形式本身。
三、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概述
第一版國際音標表發表于1888年8月,由國際語音協會制定的一組用來標示人類所能發出來的各語音的符號系統。在這套符號系統里,每一個獨特的語音都有一個不同的字母符號相對應,而相同的字母符號出現自任何語言中都表示相同的發音,用來標注英語聲音系統的符號就叫英語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English phonetics)。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效仿前蘇聯的做法,逐步在全國的各類英語教材中使用了這種注音方法,于是英語國際音標在我國一直被沿用至今。
音標是語音學家制訂的用以記錄世界各國人口頭語聲音的符號系統,它的用途主要是準確標注單詞的讀音,便于語言研究。實際上,在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里,只有語言研究學者才會鉆研音標。在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更常利用自然拼讀法幫助幼兒或低年級兒童認讀單詞、閱讀文本。
在國際音標法教學中,學生首先要學會英語48個音位的發音,再用學會的音位去標注字母及單詞,從而學會讀字母和單詞。這個過程就好比我們在學習漢語時,先學會漢語拼音的讀音,再通過漢語拼音去標注漢字,學習漢字的讀音。
四、國際音標和自然拼讀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劣勢比較
如果學會了國際音標,那些在文本中,拼音與拼寫沒有對應關系的單詞讀音就難不住閱讀者了,同時音標還可以用來標注英語中大量發音不規則的外來詞。學會了音標,英語學習者可以通過查閱字典,掌握所有英文單詞的發音,不論是拼讀對應關系規則的單詞還是不規則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國際音標可以幫助學習者準確認讀單詞。
國際音標法和自然拼讀法一樣,都要求學生要有音位意識。但是利用音標學習讀音的弊端在于它將單詞的讀音和拼寫之間的對應關系規則分離開來了。對初學者而言,學習音標法意味著要先學習音標的發音,記住音標的形式,再去記住單詞的發音和形式。而自然拼讀法是訓練學生認知從字母的拼寫形式直接向讀音轉化,它的教學目的是要學生能夠做到見詞會讀、聽音能寫,以此提高解碼單詞辨識的速度,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但是音標作為一套特殊的標音符號,它的形式與單詞的拼寫形式不一樣,兩者之間還有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加大初學者的記憶難度。如初學者對[j]和字母j([d?e?])的區分度較低,采用國際音標法教學,學生要分別先學會[j][e][l][??];[d?][u:][s]的發音,再將其整合起來記住yellow和juice。但如果采用自然拼讀法教學,學生則是以:[j]、[j]、[j](it’s for yellow);[d?]、[d?]、[d?](it’s for juice)的方式習得發音,這樣不容易將音位的發音和字母讀音混淆。除此之外,英語國際音標本身又有不同體系,比如英式標音的Jones音標,和美式標音的KK音標,兩者雖然在輔音音標符號上區別不大,但在元音音標符號上的差別尤為不同,這樣對初學者更會造成困擾,比如necklace的英式音標標注符號為['nekl?s],而美音則為['n?kl?s]。要是學生只能靠音標法來識記單詞,長此以往,會讓學生把注意力過多放在注音符號上,而不是單詞的拼寫形式,這樣在單詞的存貯過程中,很多學生只記住了音標本身卻模糊了單詞的拼寫形式,不利于提高單詞拼寫的準確率。同時也會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每遇到無法從大腦詞庫提取的單詞,就想去翻字典,從而降低解碼辨識單詞的速度,不利于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自然拼讀和國際音標在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同的意思。針對低齡段學英語的學生(幼兒園至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可以用自然拼讀法去啟蒙學生的發音,由于這個階段,孩子處于具象思維形成和發展階段,習得的詞匯主要是自然界中有實物對應的具象物質名詞、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動詞、描述對外界環境感知程度的形容詞等,教師在滲透自然拼讀意識的過程中,往往可以結合圖片、兒歌、情景模擬、全身反應法等策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這個階段學習字母發音時,利用自然拼讀法教學,教師可以指著字母卡片并展示實物,同時利用全身反應法引導孩子模仿。如指著字母A卡片,教學生朗讀[?][?][?],it’s for apple;字母B,[b][b][b]it’s for ball;字母C,[k][k][k]for cat等。但如果利用國際音標教學,教授字母發音時,則是要先教字母本身的讀音,對孩子來說過于枯燥又不利于聯想。但是隨著孩子年齡階段的增長,進入四五年級以后,隨著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國際音標在英語教學中的介入對孩子辨識單詞是有幫助的,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要習得的抽象單詞增多,遇到的發音與拼寫對應關系不規則的詞也會變多。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助理、北外青少英語教學總監劉寶胤認為最好在9歲以前系統學完自然拼讀課程。如果錯過了學習自然拼讀的最佳年齡段,則要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利用自然拼讀法了。對于高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要側重幫助學生梳理自然拼讀知識,輔助構詞法,幫助學生準確辨讀單詞發音,提高單詞辨識的速度,挺高閱讀理解能力。比如在這個階段,教師更應該幫助學生掌握元音、元音組合及輔音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而對于大學生或成人英語學習者群體,則可以通過學習自然拼讀法的讀音與拼寫對照規則,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
五、結語
受歷史原因影響,現在的英語教師由于自己在初學英語時接受的是國際音標教學,在后期教師發展學習過程中,又受過系統的音標培訓,所以對教授學生通過音標練習語音的方式也更為熟識,相反在采用自然拼讀法教學上,則還有很多有待完善改進的地方。在實際教學中,是采取自然拼讀法還是國際音標法,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等多維度出發,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發揮自然拼讀和國際音標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Blevins,W.Phonics from A to Z:A Practical Guide[M].Scholastic Prof Book Div.2006(07):1-49.
[2]陳露.英語拼讀法訓練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識讀和聽寫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5(05).
[3]易敏.從機械復制到靈活裁剪――廣州地區 phonics 教學實踐的十年歷程審視[J].課程教學研究,2013(02):32-43.
[4]周莉.Phonics:中國人英語學習方法的革命[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03):109-111.
[5]葉龍.綜合自然拼讀法與國際音標構建英語拼讀拼寫方案的研究設計[D].湖南大學,2015(05).
[6]梁燕葵,蒙雅娜.英語國際音標與自然拼讀法的比較[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W報,2010(05):93-9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honics and International English Phonetics Instruction
Tong Chai-h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Teachears En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5300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