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成語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11 07:52: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短篇成語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短篇成語故事

篇1

“活閻王”的罪行 本社編 0.20元

榨取工人血汗的資本家 邵之編寫 0.17元

在資本家的笑臉后面 本社編 0.15元

一顆紅心 本社編 0.12元

震撼人心的午夜 本社編 0.14元

自然科學讀物

古代醫學家的故事 蔡景峰編寫 0.17元

古代農學家的故事 劉毓quan編寫 0.15元

書包里的學問 徐青山編寫 0.25元

答幻想飛向星星的孩子 文有仁編寫 0.22元

種油料種棉花(少年科技活動手冊[2]) 丁無樹等著0.42元

機械玩具(少年科技活動手冊[7]) 林有禹編寫0.22元

我們愛科學(11) 本社編 0.20元

我們愛科學(12) 本社編 0.20元

文學讀物

綠色的遠方(長篇小說) 胡奇著 0.68元

龍潭波濤(長篇小說) 黎白著 0.52元

小山子的故事(短篇小說) 楊嘯著 0.38元

荷花滿淀(短篇小說) 楊嘯著 029元

奇怪的舅舅(中篇小說) 謝竟成著 0.28元

鄭師傅的遭遇(中篇小說) 崔雁蕩著 0.32元

不能忘記的故事小叢書

血染煤海 本社編 0.13元

讀書難 本社編 0.10元

五畝麥子 本社編 0.12元

苦難的童年 本社編 0.10元

童工血淚 本社編 0.11元

舞臺生涯 本社編 0.12元

孤兒 本社編 0.09元

小槐葉和爺爺 孫遜著 0.22元

志愿軍英雄故事 本社編 0.52元

兒童文學叢刊(二) 0.40元

兒童文學叢刊(三) 0.36元

兒童文學叢刊(四) 0.36元

成語故事(第一輯) 韋商編 0.19元

低幼讀物

雷鋒叔叔的故事 本社編 吳敏畫0.26元

雷鋒小時侯的故事 音勻改編 楊永青畫0.26元

變戲法的人 任溶溶著 范一辛畫0.29元

小卡瑪和草上飛 伍文雄著 楊永青畫0.22元

小加姆的故事 音勻編 姚有多畫0.23元

兔籠子和竹籬笆 鄭開慧著 戴郭邦畫0.18元

兩個新隊員 任大霖著 朱延齡畫0.17元

小兵 劉饒民詩 盧沉畫0.20元

小熊跳高 于之詩 詹同渲畫0.18元

篇2

怎么做到讓“言”的教學做到既讓學生感到“有意思”又能準確把握其文言釋義呢?

一、重識“字”,準確譯“意”

陳寅恪先生說:“通經必先識字”,每個漢字就是一塊活化石,字是漢語最基本的單位,學習文言文得從識字開始。借助注解與工具書,是初一起始階段就力求學生掌握這兩個最基本識字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字句翻譯上的基本規律,還可以緊扣漢字表意特點,

1.“說文解字”解詞意

黃玉峰老師提出“說文解字學古文”,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學生一旦探得了漢字的秘密,許多障礙就迎刃而解了。他列舉了自己上《蒹葭》時,幫助學生理解“溯洄”二字,以及學習《孔雀東南飛》的關于“相”的多種理解,這樣學習文言文不但輕松有趣,更可貴的是學生學而得法,終身受益。

要達到黃老師的文化積淀不是朝夕之事,然而我們也可從文言實詞的字形,根據形旁來推測義項。如“春和景明”的“景”字從“日”,陽光之義、“沙鷗翔集”的“集”從“隹”,短尾鳥也。“木”乃“樹木”也,根據“集”的字形,意為“鳥兒落在樹梢上”,即了解該字之義為“棲息”,這樣“沙鷗翔集”這四個字呈現給學生是一幅靈動活潑的畫面——白色的沙鷗時而飛翔在湖面上,時而靜靜地棲息在樹上,一動一靜,盎然春意在沙鷗翔集里彌散開來。這樣學習文言詞語不僅不費力,而且容易讓學生發現文言文的美,容易激發其學習興趣。

2.對舉推測曉詞義

文言文中很多結構相似的句式,學習中注意結構相似的句式,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意義相近或相反。從常用成語遷移,如“狼吞虎咽”“山窮水盡”“好逸惡勞”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如學習《岳陽樓記》時,其中“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其中“讒”“譏”容易寫錯,有的寫成“食”字旁,講析時,可從結構入手,“憂讒”與“畏譏”是并列結構,意思相近,那么“讒言”“嘲笑”都是“言”字旁,學生弄清“譏”的意思就可以把“讒”的意義記住并掌握了。再如學習《與朱元思書》時,理解“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中“絕”“窮”意思相近,都是“盡,消失”之義。這樣循著文言詞語的解釋規律,學習文言實詞的效率就會提高。

3.聯想推斷識“字”義

因為成語和現代詞語中保留了許多文言詞匯。課堂上下,運用聯想法來推斷,就是先借助熟悉的成語或現代詞匯來推斷該詞在成語和常用詞匯中的意思,再由此遷移到文言文里,如:“長跪而謝之”的“謝”,可以聯想到“謝罪”,道歉;“薄暮冥冥”,可以聯想到“日薄西山”,迫近;由“輟耕之壟上”的“輟”,可以聯想到“輟學”,停止……結合上下文引導學生從已知到無知,這樣活學活用,文言文“言”的教學才會盎然生機。

二、重誦讀,讀中會“意”

對這些富有情韻語言優美的文言文作品,誦讀是會“意”的鑰匙,是培養語感的捷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蘇軾深有體會地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睂W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古人說,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確,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與氣勢來,最終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那么文意的理解就不為其難了。誦讀文言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示范讀,激趣興味

范讀文言文,讓學生懂得如何讀書,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有關停頓、句讀等知識點與劃分方法,以口訣或順口溜的形式教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例如用這樣的順口溜“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后漫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專有名詞分清楚,節奏劃分顧全貌。”

2.品味讀,知文會意

所謂有語感,就是能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彩。語感是可以訓練的,其訓練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反復品讀,在品讀中知文會意。注意語氣詞“也”“邪”“耳”等細微差別,如在《孫權勸學》一文中品味對話的意蘊,孫權的語重心長,魯肅的由衷贊美以及呂蒙的調侃自豪盡在讀中。

3.想象讀,悟情入境

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寫景抒懷的文字。

像《與朱元思書》中“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像《記承天寺夜游》里“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像《岳陽樓記》“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這些文字里的妙處不僅僅是通過“字字落實”的準確翻譯而能得以體味的,疏通文字障礙后,引導學生驅遣著想象力來讀這些文字,再借助音樂媒體,讓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清韻。

三、重積累,樹立意識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真正有效的積累應該是在學生自主積累的基礎上,以活動為載體,從量和質上分層積累語文知識,在實際運用中完善積累。文言文學習更是如此

1.重實詞的隱性積累

實詞的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同時要幫助學生養成根據上下文進行推斷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有意識的積累文言詞匯是“言”的教學的重點,除了常規的實詞顯性積累,落實到作業外,最重要的還是課堂上的隱性積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形成日積月累的語文學習習慣。在單篇課文的實詞學習時,教師仍要注意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做到新舊勾連,古今關聯。

2.重文言句式的積累

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熟練掌握,句意的疏通問題將迎刃而解。課堂上要讓學生掌握幾種常見的文言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等,為了利于學生學得有趣,可以采用造句的形式強化這樣的句式。

如學習“判斷句”時,首先明確此類句式的特點,表示判斷的詞常有“…者,…也”、“…者”、“…也”等。還有“乃”、“為”、“非”、“悉”、 “即”、“則”、“皆”、“是”、“誠”、“為”、“惟”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然后用游戲的形式要求學生用當堂造句,或者將教師出示的現代漢語改寫成文言判斷句式,學生在此過程中,對于此類句式的理解記憶會得到強化。

3.重課外的文化積淀

篇3

關鍵詞:閱讀 鑒賞 口語交際 語文活動 提高能力

新的語文教材體系,改變了以往按文體劃分的結構,分成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活動四大板塊,這種板塊式的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聯想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從各個角度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促使素質教育在新教材中被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下面我結合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談一談在運用這四大板塊培養學生素質方面的體會。

一、指導學生精心閱讀,反復鉆研,提高讀寫的基本能力

閱讀板塊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側重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要求學生;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采用各種訓練方式,善于利用板塊中的文章和閱讀指導來喚醒學生的覺悟,指導學生把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比如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背誦、精讀、比較閱讀、快速閱讀等;課下鼓勵學生自選自讀,利用零星時間閱讀短篇;對于重要篇目,指導學生熟讀、復述或者抄錄重點段落;如果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可靈活有序地開展一些諸如美文選評比賽、背誦比賽、讀書指導等多種多樣的活動,教給學生規律和方法;通過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并力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些都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精心閱讀板塊中所提供的大量的閱讀材料,對寫作是大有裨益的。我們教師常常因學生作文的立意不高而頭痛,究其根源不是寫作本身的原因,而在于作者個人的思想高度不夠,也就是人文素養水平較低。平時不讀書,修養不夠,拿起筆來,一時是提不高的。寫作,狹義地講就是個人情感的宣泄,沒有美好的情感,就不會有高立意的文字。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搞好閱讀,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及全面提高語文素質都是至關重要的。閱讀板塊有精讀、略讀兩部分,教師可自行選擇、自行組合,并指導學生做札記、寫隨筆,形成科學的思維和習慣,并不斷創新和貫通。

二、指導鑒賞美文,激趣,培養學生細膩敏感的審美能力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新大綱強調“語文學科要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包含了美的各個領域、各個形態,從優美的語言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扣人心弦的情節到挖掘深邃的內涵,無一不使人感到美。例如《我的母親》中的親情美,《赤壁懷古》中的意境美,《明湖居聽書》中的語言美等,都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材料。教師不僅要精備教材,精備學生,精心設計每堂課,還要通過朗讀、圖畫、音樂等多媒體方式來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進而再現美、創造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因為“文章不是無情物,師生俱是有情人”。

三、指導誦讀,領略詩歌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在教材閱讀板塊中,古詩文的成分比較多,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為詩歌欣賞最終是要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只有具備一種生活聯想的還原能力,才能做到“心有靈犀一點通”,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意境美。從學生目前的鑒賞水平來看,初讀詩歌只是局限在對字詞句表層意思的理解上,而不能通過聯想結合生活經驗等去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不能通過聯想去體味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除了讓學生了解一些鑒賞的技巧外,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多種聯想。例如,欣賞白居易的《琵琶行》詩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句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思想品格、生活經歷進行了相關聯想??傊诠旁娢慕虒W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可以使學生開闊思路,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提高思想品德修養,陶冶情操,從而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落到實處。

四、利用“口語”交際板塊,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進入到信息社會的今天,口語交際能力以其傳遞信息的直接性和體現個人素質的綜合性,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職校生,踏上社會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推銷自己,使自己快速地得到社會的認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借助語言這個工具,通過說話來讓社會了解你。現代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口語交際能力對職校生來說尤為重要。但長期以來,在教學評價中對“說”的考察近乎沒有,各種考試基本都是以“寫”代“說”,加上教學中說話教材的缺乏,直接導致了現代人們的“輕說”觀念。

教材中的“口語”板塊,為學生的說話訓練提供了專門的教材,制定了能力培養的目標,保證了訓練的時間和數量,為改變職高生的說話現狀打下了基礎,這無疑就把說話教學擺到了語文教學中應有的位置,為職校生將來廣泛接觸各類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走向成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口語板塊,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訓練。例如定期召開“成語故事會”,每人講一個故事;圍繞某一議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三分鐘演講;召開“詩文朗誦賞析會”“主體班會”等,這些都不失為提高說話能力的有效方法。

五、利用“語文活動”板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