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煙落照范文
時間:2023-03-21 06:38: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蒼煙落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古今都付笑談中,誰解漫天落意濃?山巒疊疊院深深。
晨曦漸耀天幕重,獨倚危樓天已明,瑣碎蠅頭擾人心。
人生如夢幾時休 ,夢回往昔更重游,尋尋覓覓隨波流。
起起伏伏跌蕩蕩,坎坎坷坷浩渺渺,碌碌茫??奘糯?。
有志何愁道途短?獨舞飛裳醉天仙,雄心豪氣可開山!
醉臥碧湖觀玉翠,點點波漾有余味,頓悟凡塵多苦累。
毫發引弓射天狼,壯士雄心不可當,有志尋向迷霧中。
篇2
【千古絕對對聯大全】
煙沿艷檐煙燕眼
霧捂鳥屋霧物無
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少水沙即現
是土堤方成
蠶為天下蟲
鴻是江邊鳥
喬女自然嬌深惡胭脂膠肖臉
止戈才是武何勞銅鐵鑄鏢鋒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雙木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時入山林。
獨立小橋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館夢魂曾逐故鄉來
紅面關黑面張白面子龍面面護著劉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陰心董卓心心奪取漢江山
調琴調新調調調調來調調妙
種花種好種種種種成種種香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長水長長長長長長長流
無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盜者莫來道者來
閑人免進賢人進
劉伶飲盡不留零
賈島醉來非假倒
風吹蜂蜂撲地風息蜂飛
李打鯉鯉沉底李沉鯉浮
鷹立樹梢月照斜影鷹不斜
貓伏墻角風吹毛動貓未動
水陸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天心閣閣落鴿鴿飛閣未飛
鸚鵡洲洲上舟水推舟流洲不流
洛陽橋橋下蕎風吹蕎動橋不動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
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月圓月缺,月缺月圓,年年歲歲,暮暮朝朝,黑夜盡頭方見日。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夏夏秋秋,暑暑涼涼,嚴冬過后始逢春。
一盞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絕詩施施施施主之才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人說之人被人說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官管之管被官管之管管管管被管不如不管
冰凍兵船兵打冰冰開兵出
尼姑泥鞋尼洗泥泥落尼歸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矗簴|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襄就風鬟霧鬢。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何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游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湖
過南平賣藍瓶藍瓶得南平難得藍瓶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下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鳳落梧桐梧落鳳
珠聯璧合璧聯珠
風竹綠竹,風翻綠竹竹翻風。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
青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貍貓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是短品卻是妙文
篇3
1、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林則徐
2、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 北京潭柘寺聯
點評:“笑”、“容”二字巧妙,道出了世態人情,寫出了人生眾相。
3、 來一口去一口,來去無損;哭三聲笑三聲,哭笑皆非。 —— 清末一婚喪聯
點評:用于紅白喜事并至之日,精當至極。再有妙聯,不妨將來。
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 山海關孟姜女廟聯
點評:第一、四、六的“朝”字讀“cháo”,同“潮”,其他的讀 “zhāo”, 作“早晨”講;第一、四、六的“長”字讀“zhǎng”,同“漲”,其他的讀“cháng”,作“常常”講。利用了漢字的一字多義、同音假借的特點,長疊有趣,但怪而難工,非凡夫俗子所能為也。
5、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 一秀才聯
點評:“月”字六次出現,“年”字六出以對,作聯人有真功夫也。“月 圓”逢“月半”,“年尾”接“年頭”,時空雖相同,意趣各自異。
6、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西湖岳飛墓聯
點評:青山本無意,白鐵也無情,皆因忠佞起,稱幸或叫屈。何哉?擬人也。
7、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 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蒲松齡座佑銘聯
點評:有此志,用此心,何愁區區聊齋不成.
8、上聯:數幾千年華夏,自黃蚩戰罷,商駐周遷,春秋成始業,漢武拓疆邊,法興國,儒著史,唐宋宮商籠盡詩,幾度思量,我欲圖新,竟銷去平生歲月!
下聯:讀三百首古詩,由雅頌開篇,詞風曲韻,禮樂撰名章,蘅墉編卷冊,歌傳意,舞抒情,楚角徵綿延賦,三番論習,誰說復舊,能換來滿腹經綸?
9、趣味對聯:
琴瑟琵琶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在邊。
某公廁對聯: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無不低頭屈膝;世間貞女節婦,進來紛紛解帶寬裙。
10、嵌字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11、拆字聯:
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
凍雨灑人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12、天下第一長聯:
篇4
一
聞弦歌而知雅意,不用再握瑾懷瑜,不用再說君子如玉,千年后回望,你風采依舊,一如你的名字。
不會忘記赤壁的烽火和曹操的狼狽,那時的你,是氣度非凡的都督。
當然,不會忘記南郡那個指揮若定的名將和那只離弦的流箭。
不用刻意去回想,記憶中的你總揮之不去。一曲《長河吟》,總讓我想起那個慢撫絲弦的你回眸顧曲,英勇善戰的你也時時流露出琴心雅致。
而一曲未終,三尺青鋒緩緩垂落,光芒漸漸消散。富饒的江南大地,有的或者說剩下的,只是無盡的悲傷和繽紛的記憶。
造物主將寵愛和優秀的一切都給了你,卻將惋惜和悲哀都留給了后世……
二
在皇位爭斗中,人有兩種選擇,生存與滅亡,選擇前者,要以手足的生命為代價:選擇后者,將失去生命,然后史書上將漏掉屬于你的一筆。
曾經的你,也努力過,因為不甘心一個平庸的太子高懸于你之上,但你放棄了,因為斗到最后,那象征叛逆的血統阻礙了你登上權力的頂峰。
你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至少你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兒子,是大唐三百年最優秀的皇子!
你的悲劇,也許是因為命運,因為命運可以反抗,卻不可以拒絕,畢竟你的外公是楊廣,也許是因為長孫無忌,不是他弄權,你又怎么會被賜死……
不管怎樣,歷史都不會忘記那個斂盡芳華,卻帶著累世寂寞的你。
三
生于溫柔富貴,卻滿篇哀感頑艷,身處花柳繁華,心卻游離于喧鬧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卻結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卻為情所累。風華正茂之時,你匆匆離去
你似乎只是個孤獨的孩子,用手中的筆,抒寫著心里所想,有些感想,連你的父親都無法理解,似乎你只是來凡間走一遭,一如《紅樓夢》中的寶玉,不屬于凡世。
你的詞,家家傳唱,卻很少有人隆你,因為你的心,一如單純的孩子,沒有雜念。
那日的明珠府,彌漫著痛苦的感覺,你離開了,也帶走了一個即將傳于后世的詞派……
時光在筆下流逝,欣賞的人也早就隨時光離開,沉進了千里長河,就像蒼煙落照圖中那一輪血色殘陽沉沉地滾入江水中一般,留下漫天絢爛的火燒云。永不褪色。
公瑾,為德,容若。三個令后人垂淚感嘆的名字,離我越來越遠,我想,也許,我記住了,他們就能留下。但我錯了,千年時光,落花怎會只有幾朵々記住的只是事跡,他們的靈魂和思想只能慢慢地去用心去觸摸……
相關鏈接:
周瑜,字公瑾。美姿容,精音律,身長八尺有余(約1.89米)。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多謀善斷。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著最后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莫定三分天下基礎。后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李恪,字為德,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親楊妃為隋煬帝之女?!杜f唐書》載:“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韜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貞觀十一年李恪在藩地打獵闖禍被彈劾罷官。李治登基后,長孫無忌掌權。史載,永徽四年李恪在長安自盡,年約三十四歲。
篇5
此次去天津,興致還好。沒有什么事情要做,同行的都是同事,單純是以觀光旅游為目的,這樣的行程是頗為輕松的。汽車行駛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之上,窗外槐花的甜香陣陣襲來,讓人也覺得神清意愜。到了塘沽,導游組織大家去洋貨市場購物,晚上又組織到海河外灘游玩,一路下來,幾乎累得半死,卻沒有尋得一點能夠觸動心靈的景致,于是意緒怏怏,有些索然無味。
第二天早上,導游說組織大家去大沽炮臺參觀,于是心情稍稍舒展開一些。因為在我固有印象里,大沽炮臺是極有歷史含量的地方 。大沽炮臺位于海河入???與廣州的虎門并稱。炮臺原有五座,分別以“威”、“鎮”、“?!薄ⅰ伴T”、“高”命名。從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間,外國列強為奪取在華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特權,分別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對大沽口發動入侵,這里記錄下了民族的恥辱,同時也記錄了中國守軍的英勇與悲壯。一百多年過去了,風塵往事早已化為關于滄桑的嗟嘆了。就連當年波濤澎湃的海河都已變為溪流、魚塘與黑泥了,更何況那屢被摧毀又屢次蒙羞的炮臺呢!如今五座炮臺僅存一座,雖經修復,卻也難以遮掩住透骨的荒寒與凋敝。登上那座圓圓的土丘,撫摸著一尊尊銹跡斑駁的鐵炮,一股莫名的悲壯隱然心中。放眼四望,四野一派蕭然,樹林、泥塘以及遠處的高樓與吊臂都籠罩在了如紗般的晨藹中。海風吹來,帶了少許腥味。撲在臉上,于沉重中又補充些許清新怡然。于是忽覺釋然,看著三三兩兩的游人,于是想,如今登臨這里的人們,估計很少再會去聯想百年前彌散在空氣中濃濃硝煙了。
津門乃京師之門,大沽乃津門之門,大沽失陷,京師再無屏障可依,一次次地蒙羞之后,大沽炮臺最終被從地圖上抹掉了,倏忽百年,到如今只剩得斷壁殘垣與蒼煙落照。而我們也終于忘記了曾經有羅榮光這樣一個最為普通的將領,也忘記了曾經有譚廷襄這樣一個最為“尊貴”的總督。他們兩個一人喋血于此,一人畏懼潛逃。
從炮臺下來,我們又去了天津的古文化街,古文化街也就是以前的大獅子胡同,經過翻新之后就成為小工藝品的集散地。于是同事們再一次展開了購物的。片刻之間,就見有拎著泥人張塑像的,有拎著布娃娃的,林林總總,臉上都浮現了歡快的笑容。街上游人如織,我穿梭其間,毫無意識地游蕩著,也就在無意之中發現了嚴復的故居。
這是一座二層的傳統建筑,上面一層窗戶上不知為什么遮著竹簾,下面一層則已掛出“會賢堂”匾額了,進去看時,則是一家賣壽山石雕的商店。故居前面有嚴復的銅像,但里面卻是空的,我調侃說大概是崆峒派工匠的作品吧。銅像旁邊有一小塊空地,經過整飭后取名天演廣場。觀光的人們走來走去,見到銅像也不問是誰,就索性合個影,于是嚴老先生成了臨時的陪襯,他在這樣的鬧市中凝目,嚴肅地注視著每個人嬉笑的臉孔以及他們鼓鼓的行囊。
1880年(清光緒六年庚辰),李鴻章在天津創辦北洋水師學堂,調27歲的嚴復擔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嚴復在天津一住就是20年??梢哉f,嚴復生命中最有創造力和爆發力的時期是在天津度過的。1896年他開始翻譯英國赫胥黎的論著《進化論與倫理學》,兩年后,此書以《天演論》為名正式出版,當時一下子就轟動了整個學界。研究近現代思想史,應該沒有人能夠避得開《天演論》。竊以為,二十世紀初葉,在理學禮教成為眾矢之的以后,沒有普及以前,《天演論》所倡導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理幾乎成為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信條,深深地震撼過每一個思想上的彷徨者,魯迅思想運行的軌跡即可說明這一點。
可以說,在津門立足20年的嚴復其本身也是一道閘門,在另一種意義上,他也可以稱得上是“津門之門”。許多期待啟蒙的“愚氓”是通過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通過他的介紹得到了豐富的給養。據我所知,許多學術名著如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法》、約翰?穆勒的《自由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等最早都是由他譯出的。嚴復雖然仕途不達,但卻由于他的勤奮啟迪了一個時代的精神。
篇6
——若雨非塵
抬頭,盡情的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凝望天際那朵朵流云,用一種淡淡的情懷把你淡淡思念。瞧,那一朵,在蔚藍色的大海里飄蕩的浮云,飄來飄去,我想,如果是我,那該多好。無論你走到那里,我都可以飄到那里,可以靜靜地守在君的窗前,守望著索然的靈魂,守護君孑然的身影。
一個人走在熟悉的大街上,總是在陽光中,樹蔭下,無故想起你的笑容。不驚波瀾的清清明明,笑容是靜如止水的平靜,一雙眉上揚著,像是斜斜落下的夕陽。離開后,我用了漫長的時光去懷念你,在回憶里溫習,你給的甜蜜,你給的難過。那悠悠拂面而過的風,掀起的哀傷,在朦朧的淚眼中蕩漾。
望著天空,不由的輕輕嘆了一口氣。我只能守著我們的記憶,和記憶里殘存的你的身影,一邊哭,一邊笑,一邊把思念的心情,放飛到有你的那片藍色的天空,訴說彼此的諾言。風兒,將我的心語慢慢吹到你的耳際,它不只是問侯和叮嚀,還有就是,我在想你。
風兒,吹痛了思緒,吹起如煙的往事,點點滴滴都是你的愛戀情牽。我的思念亦如那晶瑩潔白的流云,在天空的每一個空隙里縈繞。是的,我多么希望自己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在每一個風輕云淡的日子,把心兒放飛,輕輕地將我的惦念送到你的心扉,在我心的深處為你留下永恒地記憶。將我對你的那份疼愛、那份憐惜、那份情思托付給風,不知君會收到嗎?
你說:白云悠悠,寄托相思。所以我希望是天邊的那一朵孤單的流云,飄來也匆匆,飄去亦匆匆,聚散兩依依。假如人生可以隨意挑選,那么來世,我情愿做一朵流云,迎風搖曳,相守在自己的天空里,為你靜靜地守在你的床前,溫柔地看著你熟睡地臉,將我潔白的思念送給你。
徘徊的思緒,隨著云朵飄浮。迷離在天空,望不到你溫暖的微笑。對著天空,捋捋頭發,緩緩展露笑顏。許多時候,生命都是寂寞的,一如落葉紛飛時獨自佇足,風滿西滿時獨自吟嘆。也許,相遇的瞬間,便注定了此生的牽掛與寂寞。拈縷情絲,穿過歲月長長的回廊,把溫馨灑在四月的夢里,讓風蕩去我的憂愁。淡淡的陽光拂去紅塵的紛亂、繁華與滄桑,支開寂寞,炫著七彩,卻不能盈握于心。微涼的風,糾纏在陽光里,滑落一地的碎影。其實,有些時候,不是不愿意丟下回憶,而是放不下;有些時候,不是不甘心離你遠去,而是自己萬分不舍,我只希望你記得,在我的心底一直會有一個位置屬于你。
滑過輕柔的細沙,挽著淡淡的風,放松腳步,倘佯在晴空下。濃濃的綠蔭,幽幽的心境,悄然凝結成一玫相思扣。安靜的坐在藤椅上折千紙鶴,細心而溫柔,這是我送給你的祝福與牽掛。如果有下輩子,我只想找個溫暖的人,去談一場不會分手的戀愛,不會受傷的戀愛,希望只愛一次。然后一起在似水流年的日子里慢慢老去!
一瞬的愛情,一瞬的幸福,猶如繁華過后的一場夢,轉頭已成空!流年似水,曾經的往事在腦海中反復出現,就象流年里盛開的花朵,躲在時光的角落,蓄勢待發,釋放暗香。或在僻靜的一隅,幻化成一抹淺淺地影,在歲月的角落靜靜守望。經你流年,成你過客,我倆最終結局,依舊沒有在一起。
風吹亂了發梢,吹散了一地的千紙鶴,吹凈了眼角的淚痕,吹的別致溫暖,夢的遠方,是天藍藍的海、海藍藍的天,注定,這個夏天,是平淡流年。我站在這里,靜靜地接受一縷柔風,一米陽光,場雷雨,一襲寒冷,靜靜地,站成一種執著的等待。盡管,在歲月的蒼苔里,身影,漸漸打滑,我,卻一直努力平衡著,只為只為守望那一個有你的地方!
手,拂開額頭上的劉海。滿眼閃動著希望的火花,眺望遠方。明知視線處不是你所在的方向,還是無法挪開那一縷回眸里的深情。隔著時光長長的回廊,每日里細碎的瑣事踏風而來,占據我的腦海。你可知道,當你望著窗外那層云時,那可能就是我重重疊疊地思念,每一層都有我潔白的心靈守候著你!
緩步前行,清風拂面,牽動的心,與細語的蟬鳴,低眉間的嫵媚,回眸時的嬌羞,舉手間的柔情,悄悄的漾起了相思的漣漪,就這樣,又想起了你。看著淡藍的天空,飄渺的流云,我多想我是天邊的一朵流云,不論隨風隨雨飄流,我的心總是在守望著你,只為你的一句地老天荒,我用我一生來守候。
夕陽西下,漠然回頭孤身一人而悲,回頭而繼。笑容凝在臉上,淚落在心上,比絕望更絕望。拿起這張我們的合影,看著笑容滿面的我們,淚竟無意識滑落。多久,有多久,我竟無意識的不去想。每天,用著無奈,度過。每天,重復又重復,度過。想著,那些生命里出現的人,念著,生命里的那些美好日子。
輕提羅裙,悠悠的走在碧湖溪水邊,漫起的煙霧,籠在了心上,在低眉的彷徨里,滿是思念的憂傷。蝶舞的芳菲,誰是誰的過客?我多希望我的一顆心,能撼動另一顆心。把那份對你的思念,密織成天使的霓裳羽衣,在這無際的天邊舞一曲霓裳。把滿腔的情思,化成縷縷清香,滋潤君寂寞的心海。
梨花帶雨,如夢隨行。滾滾紅塵,素衣錦年,你我都在盼著流螢小夢,是非是喜,是磨是難,你我卻不能置身世外。罷了罷了,誰若與自己有緣,也不急于此刻,慢長的等待,也會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可那又如何呢,是自己的路,總歸自己走到最后,是自己的緣,總要有些坎坎坷坷。
一縷清愁,在溪水旁,落照成水霧,一圈圈漣漪開來。夜深了很安靜,我的心也很靜。月兒翹起彎彎的眉,對著星星調皮地眨眨眼。晚風輕輕地吹過,帶著誰深切的問候,彌漫在茫茫的天際。我想,如果有下輩子,我一定做片天空中的流云,無論你來或不來,你的天空,都會有我對你不變的守候。
子夜幽幽,樹影婆娑。黑夜傾吐著滿幕的悲涼,純潔的月光,纖塵不染。獨與我成傷,但有幾人能看?月光哭訴著漫天的清冷,獨與我成眠,花兒婀娜,鳥兒啁啾。往事不愿再回首,又有幾人能懂?誰又能了解無人共語,沉郁悲抑的無奈?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在我的心靈深處,有一只無怨的小鳥在默默守候。那時候,你會帶一朵無名的小花和款款深情迎若雨而來嗎?
篇7
——題記
山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文化概念,中國山水畫不同于西方古典油畫,它并不只是對自然景物的再現,而是畫家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意象表現,賦予自然以審美的觀照和文化的內涵。
山水畫的意境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精髓所在,南朝宋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象。”①這里已經擺脫了技法層面的論述,將山水畫表現對象看作是對“道”的觀照,而對“道”的觀照,正標志了中國山水畫的最高美學綱領。這種非直覺的宏觀景象并不是對景寫生可以得來的,是需要以一種虛靜澄明之心來觀照自然。因此,中國的山水畫不單從表現技法、風格等外在形式上給人以直觀的視覺感受,更重要的是通過畫家主觀意識的認知與超越,使觀者體會到無窮的美感與睿智。
一、情感
藝術來源于作者的真情實感,情感始終貫穿于藝術領域的多個門類,許多作品的產生,都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有感而發。我們知道,木雕作為雕塑藝術的一種,據說它最早源自圖騰宗教或祖先崇拜,當藝人制作那些掌管生老病死、給他們帶來災禍福祉的神靈和祖先時,是豐腴還是瘦弱、是粗大還是修長、是慈祥還是獰厲,心中涌動的無不是那份最初始而真切的情感。非洲科特迪瓦的巴烏萊人,把雕塑藝術當成個人的神圣使命,他們在砍伐樹木進行創作之前,或者在完成具有象征意義的作品之后,都要完成一系列繁瑣的祭祀儀式,以獲得“植物神”的許可并讓雕塑獲得先人或神者的力量。他們如此虔誠是因為在萬能的神的面前不能也不需要虛假,正是這種原始的情感和樸素的表現手段奠定了非洲木雕在藝術史上的重要位置。可見,藝術作品首先是要以情感人,情感愈真摯,作品愈深刻,愈耐人尋味。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把“意”解釋為先天,也就是天性、人性、本性、個性,是一種真實的自我情感,也是事物生發的根本之源。以此為本,才會使客觀景物有了畫家所賦予的色彩,才能夠“托物”而“言志”。
清代畫家惲南田在《甌香館畫跋》中說:“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狀,冬山如眠?!雹谒憩F了大自然人性化的生命情調,營造出富于人生情感的空間和充滿生命運化的萬物生機。
意境的個性化,需要畫家具備獨特的生活感受。畫家內心情感的激發離不開時代、社會、生活以及畫家對人生信仰命運經歷的參悟體會。在這個過程中,畫家面對自然景物不論是心曠神怡,還是苦怨哀愁,都將這些情感借助自然景象體現在其中,作品或是“有我之境”,或是“無我之境”,只要能真正抒發畫家的內心感受而給觀者帶來美感皆可稱為妙境。例如,唐、宋兩代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雄偉壯闊的全景山水正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氣派。北宋初期范寬的巨碑式山水畫《蹊山行旅圖》,主山占據畫面的三分之二,氣勢高聳突兀,壯氣奪人,給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覺。其《雪景寒林圖》意境更為渾厚雄壯,蒼蒼茫芒中形成大氣磅礴、沉雄高古的氣韻風范。他的畫不僅得山之骨氣與質感,而且在巨大的空間和體積中也表現出一種沉思內省的精神境界。到了南宋,偏安江左,國勢日微,消極氣氛籠罩朝野,“馬一角”“夏半邊”是那個時代背景的產物。即便是夏圭的山水長卷,雖然景物繁多,卻已不再有北宋山水那種氣勢壯闊的景象,而是清幽冷寂、淡泊蕭條的意境,隱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與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馬遠的山水畫《寒江獨釣》中,除一葉孤舟和老人在垂釣外,周圍一片空白。但空白并非虛無,而讓觀者感受到了四周江面上空曠飄渺、寒意蕭瑟的氣氛,畫境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相應和,創造出一種寂寥、空曠,充滿寒氣的蕭瑟境界。北宋時期有八種山水意境被畫得最多,分別是“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山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市晚鐘”“漁村落照”,這也是后代人們永遠畫不完的題材,這里沒有神秘、崇高、悲傷和抗爭,只有寧靜、淡然、幽遠、綿長,它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是遠古牧歌式的人生情調。
山水畫意境的營造需要真實的情感過程,一筆一墨、一點一畫都應當是自己心中的思想產物,有真實的自我情感,才可能以景象為載體來表達心中之意。這里不論是(某一景象出現在眼前,正好觸動了自己內心而迸撞出火花的)景中生情,還是(有了對這景象的熱愛之情,而后尋求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來加以表達的)情中生景,兩者都是畫家借助客觀之景,來抒發主觀之情的一種表達方式,是畫家對藝術創作的一個自我驗證。
二、 氣息
一幅雅致的山水畫之所以讓人難以忘懷,其魅力不僅在于能夠看得見的形象,更在于其筆墨以外,看不見卻可以感知的某種氣息,這種氣息體現在畫面上的意境,則是山水畫的生命與靈魂。
山水畫意境的格調與作者的功力、學識、修養、人格、性格、情致、品位、格調及審美追求密切相關,訴諸了作者多方面的因素?!耙饩场钡臓I造在古人看來,首先是以學問、修養為前提。清人方東樹認為:“意境高古奇深,存乎其人之學問、胸襟、道義,所謂本領不徒向文字求。”③宋人鄧椿在其《畫記雜說》中進一步闡述了學問與繪畫的關系:“其為人也多文,雖有不曉畫者寡矣;其為人也無文,雖有曉畫者寡矣。”④畫外之功、字外之功是決定作品高下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品的靈魂所在。一個畫匠的畫盡管是下了很大工夫,但看后總會覺得匠氣、俗氣,內容空洞,意境平庸,自然談不上令人回味了,所以古人作畫崇尚“士氣”。
“氣”是東方美學的重要特征,如氣勢、氣息、氣味、清氣、文氣等。“氣”的呈現,使作品有了生命力。(轉第17頁)(接第31頁)明代中期吳門四家之一沈周的山水畫,融合了前代諸家之所長,構圖不再遵循傳統格式,創作出了多種風格,或細密、或粗簡、或壯闊、或秀雅,素有“粗沈”“細沈”之說。他的全景式山水《廬山高圖》和田園小景《滄州趣圖卷》手法簡率,很富有生活意味,是文人士大夫氣質的典型代表。在中國古代畫論中,“氣”幾乎作為評價藝術作品高下的唯一標準,從某種角度上講,是藝術家才學修養和生命氣質的綜合體現。正是這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蹤的“氣”使繪畫作品產生了含蓄、雋永的意境,有了令人回味不盡的魅力。
中國傳統美學是“唯心主義美學”,重主觀,重心源,重表現,這一觀念到唐代受禪宗的影響更大。所謂的“美景如畫”,其原因就是畫被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緒,并用夸張手法極富個性地表現出來,李白形容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而實際哪里有傳說中的“匡廬飛瀑”,這些名詩佳句之所以能夠成為千古絕唱,其不朽性正是因為它將人的情緒闡發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位。而生于明末錦衣玉食豪門富家的山人因清滿人入侵而驟然淪為亡國遺民,喪國之痛使他將滿腔悲憤灌注在一鳥一魚、一山一石的神情勢態上,無不顯示他內心的悲涼傷感,畫中景象從真實物象中剝離出來,經過畫家內心主觀情感主導并構成一種景象。
畫家在借助自然表達內心情感時,選擇了只求為我所用。山水畫意境的營造,是以心理需求為導向對景象進行高度的夸張,讓觀者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延伸。把握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心靈映射萬物,以山水抒懷言志,故而有清代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說:“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見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蚵室鈸]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輯影之妙?!雹葸@正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所在。也正如宋郭熙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境界之熟,心手已應,應能縱橫中度,左右逢源。”⑥這里既有個人的主觀因素,也有畫家心思純熟的通達睿智。
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和中華特有的民族精神,是畫家表現山水畫意境的無限源泉,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哲學、宗教,孕育了不同的審美精神。“適我者無非新”,如何去找到適合的繪畫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獨特個性,賦予新時代的表現形式和精神氣質,創造出適合當代審美意識的山水畫作品,展示東方人的審美意境,這是當代中國山水畫家的永恒追求。
注釋:
①朱良志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中宗炳.畫山水序.第64頁.
②潘運告編.清人畫論.第90頁.
③潘運告編.清人畫論.第136頁.
④潘運告編.宋人畫論中畫記雜說.第209頁.
⑤楊大年整理.中國歷代畫論采英.中方士庶.天慵庵隨筆.第109頁.
⑥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匯編.第79頁.
參考文獻
[1]朱良志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亞非拉文化圖庫——非洲藝術叢書.重慶出版社,2000年版.
[3]劉熙載著.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潘運告編.清人畫論.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5]潘運告編.宋人畫論.湖南長沙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