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拼音范文
時間:2023-03-18 17:47: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處暑拼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啟用音頻輸出設備如下:
1、 在電腦上顯示的未安裝音頻設備的空白的地方,點擊右鍵,會顯示顯示禁用的設備和顯示斷開的設備的字樣 ;
2、 在點擊顯示禁用的設備,原來的設備就會顯示出來了;
3、 啟用用原來的設備就可以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1.圓頂網點和平頂網點
圓頂網點是CDI的產物,它有兩大優勢:第一,不使用膠片作為制版過程的中間介質,大大提高了制版的穩定性;第二,高光處網點略低于實地,網點增大較小,尤其在漸變到零時,可以結合高清網點技術,更好地展現高光處階調,提高柔印品質。但它也存在一定劣勢,即由于網點頂端不夠平整,印刷壓力的變化會導致網點傳墨量存在差異,從而造成平網不夠平整。
為此,平頂網點應運而生。通過使用惰性氣體、覆膜或高能量UV光源,在UV主曝光過程中抑制氧氣的作用,實現平頂網點結構,使平網更加平整。但平頂網點增大較高,在漸變到零時,只能使用Samba網點技術來改善高光漸變效果。
2.微網穴技術
微網穴技術的概念是在網點或實地的頂端加入超過原本加網線數的小網穴,利用油墨的延展性讓實地看上去更加平整。
對于圓頂網點而言,微網穴技術可以解決印刷時實地不實、有針眼問題,雖然對實地密度的提高非常有限,但視覺效果非常好。
而平頂網點技術被引入之后,微網穴技術的加網線數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500lpi提高至1000lpi,可以解決印刷時的實地不實、有針眼問題,顯著提高實地密度。
3.全高清柔印技術
圓頂網點在高光部分的優勢以及平頂網點和微網穴在實地部分的優勢顯而易見。為了讓這些優勢能同時實現,2013年艾司科了全高清柔印技術。
全高清柔印技術的實現主要通過在CDI上集成第二代在線式曝光技術與高清網點技術。其中,第二代在線式曝光技術采用的是高能紫外光(LED-UV),能量差不多是普通紫外光的15~20倍,通過瞬間感光,減少主曝光過程中氧氣的參與,從而實現平頂網點結構,同時通過控制CDI滾筒的轉速,對不同的版材實施不同的參數設置,從而實現高光與實地的完美再現:高光部分保留了圓頂網點的特性,當漸變到零時,硬邊不明顯;在實地部分實現平頂網點和微網穴的優勢,即完美的油墨均勻度和較高的實地密度。
篇3
一、社會方面
目前,存在著社會分配不公及“腦體倒掛”等不正常的現象,新的“讀書無用論”現象有所抬頭,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淺,往往難辨真偽,頭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讀書無用”的思想。特別在當今社會,有一部分人沒讀多少書,卻靠錢權關系或機遇賺到了大錢,甚至有些人靠不法手段,成了“暴發戶”,還有一些人外出打工,照樣能養家糊口,致使一部分學生覺得讀書無用,過早放棄了求學的觀念。
二、學校方面
后進生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學校教師工作的疏忽或失誤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1.教師的疏忽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很大,在學校要大幅度提高學生合格率、優秀率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更多的是注重分數,有意無意地關注優等生,對后進生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忽視,從而嚴重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教師的失誤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未能關注到后進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對他們的成績未能及時給予恰當的肯定,久而久之,他們會錯誤地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從而喪失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以致逐漸對老師失去了信任,對個人、對集體完全失去了信心。
三、家庭方面
1.環境影響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其言行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有的學生父母由于綜合素質較差,不足以教育、指導孩子的學習;有的學生家長成天忙于賭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閑;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耐心,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打,就是罵;有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孩子認為給父母講了自己的問題也沒有用,因為他們也不懂,父母知識面狹窄,難以教育出“見多識廣”的子女;有在父母離異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單親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不夠。這些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了不良影響,導致孩子淪為后進生。
2.疏于管教
目前農村大多數學生父母都到外地打工,將孩子留在家中,由爺爺奶奶照管,容易忽略對孩子學習方面的管理;有些學生父母整天忙于做生意,平時很少和孩子談心。這樣久而久之,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存在著許多障礙,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情況知之甚少,即使學生在學習上思想有了變化,也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引導教育。
3.反面教育
當今社會上很多家長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認識不夠,錯誤地認為數學只用于應付考試、升學和日常商品交換之需,沒有多大實用價值,因而不重視數學學習,導致學生數學成績的下降。
四、學生方面
1.缺乏自信
有些后進生,由于原來基礎差,因此產生了“我不是學數學的料”等喪失學好數學信心的想法,在這些想法的影響下,認為自己無論多么用功,都不可能把數學學好。有的后進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或布置的練習沒有引起重視,解題過程沒有步驟,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漫不經心,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上進心和學習動力,對不懂的問題不認真鉆研或者請教別人,而是馬虎應付、遇難不究、抄襲了事,不尋根問底。甚至有的后進生在未學習某一專門的數學知識之前,就從高年級的同學那里得到“難學”的信息,產生了畏懼心理,一旦接觸,稍不如意,就誤認為它的確難學,最終放棄了該門學科的學習。
2.方法不當
多數后進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只是上課聽課,課后完成作業就算完事,不注重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對所學知識往往一知半解,不會比較、歸納,死記課本上的定義、定理和公式等,不能認真主動地學習分析教材,總結不出教材的知識結構及知識的形成過程,更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說不清楚自己掌握了哪些,也提不出問題,對學過的知識點不會用,更談不上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兩極分化,從而影響數學知識的掌握。
3.意志薄弱
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學習活動是一個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的過程,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學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而有的學生適應性差,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4.缺乏興趣
篇4
方案一:MP4+PC音箱
MP4機都內置了耳機接口(3.5mm標準),如果家里有PC音箱,可通過耳機接口將聲音輸出到PC音箱,從而獲得相對更好的聲音品質。
如果想用HDMI輸出高清畫面,又希望讓聲音輸出到PC音箱,此時必須屏蔽HDMI音頻,否則音頻信號無法通過3.5mm線纜傳輸,用HDMI連接液晶電視后,進入液晶電視設置菜單,切換到“AV連接”界面(如圖1),將視頻輸入設為“HDMI”,然后將“HDMI音頻”設為關閉狀態即可。
用MP4機播放電影文件,如果液晶電視屏幕有畫面,但卻沒有聲音,說明成功屏蔽了HDMI音頻,接著準備一根3.5mm音頻線,一頭連接MP4機耳機接口,另一頭連接PC音箱,開啟PC音箱電源,繼續播放電影后,PC音箱就會聽到電影同步聲音了。
方案二:MP4+液晶電視+PC音箱
如果液晶電視沒有HDMI音頻屏蔽功能,則需要改用色差分量輸出方式,例如筆者的MP4機具有一個HDTV接口(如圖2),其可單獨輸出高清畫面,將隨機HDTV線一端插入MP4機“HDTV”接口,另一端的紅、綠、藍三頭分別接入液晶電視視頻分量輸入即可(如圖3)。
使用3.5mm音頻線連接MP4機和PC音箱后,進入液晶電視設置菜單,將“信號源”設置為“分量1”或“分量2”(如圖4),這樣在欣賞高清電影時,高清畫面由液晶電視顯示,聲音則由PC音箱負責播放。
方案三:MP4+液晶電視+家用音箱
高清MP4機支持HDMI LPCM音頻解碼,可以傳送無壓縮的音頻信號,但若MP4沒有內置功放系統,則無法直接將音頻輸出到音箱,或者只能輸出到5.1或7.1音箱系統,解決辦法是讓液晶電視來完成音頻第二次解碼。
用HDMI線連接MP4機和液晶電視,使用HDMI同步輸出視頻和音頻后,需要將音頻從液晶電視輸出到音箱。由于液晶電視內置標準的2RCA音頻接口,如果音箱具有2RCA音頻接口,只需用2RCA音頻線連接液晶電視和音箱即可(如圖5)。
如果音箱只有3.5mm音頻接口,此時準備一根3.5mm轉2RCA的音頻線,線的一端為3.5mm接頭,另一端為2RCA接頭(如圖6),紅色代表右聲道,白色代表左聲道。也可以借助3.5mm轉2RCA的音頻轉接頭(如圖7),通過轉接后實現液晶電視與音箱的音頻信號傳輸。
方案四:MP4+功放+液晶電視+家用音箱
雖說MP4機可將音頻輸出到獨立音箱,但由于音頻經過轉換壓縮,音質損失比較大,如果有HDMI功放或高清播放機(以下稱功放系統),可通過功放系統實現高清電影完美輸出。
篇5
【關鍵詞】電平 EQ 配置方式BYPASS
一.音頻處理器的必要性
隨著廣播播出形式的變化,外來節目和直播節目的增多,而且節目源非常廣泛,有自己制作的節目、引進的外來節目以及不同形式的直播節目等。由于參與生產節目人員有主持人、編輯、記者、專業錄音師,因此節目源電平很難做到滿足相應標準規范。應用于播出通道中過大的信號電平就會導致過載失真,乃至因為輸入音頻信號突然增大而造成發射機功率過大的保護性停機,而過小的電平則又會導致音頻的響度降低,并使得發射機的效率降低,覆蓋范圍縮小,影響整個收聽效果。音頻處理器就是能夠保證節目電平的穩定性,實現同一電臺的不同節目之間節目響度沒有太大差距,同時保持節目具有適當的動態范圍,以便在有一定噪聲環境下能聽清節目內容。
另外隨著廣播頻率的專業化,一個城市一般都有至少十幾個廣播頻率的覆蓋,因此不同頻率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一套頻率好的聲音也是提高收聽率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如何能夠提高音頻質量,好的節目源是前提,但后期也可以通過對音頻處理器更好的設置來提高音頻質量,可以根據該套頻率的定位設置處理器模式,也可根據節目單具體對不同時段節目內容進行分時段設置處理器模式及相應參數等,達到更好收聽效果。
二.音頻處理器的配置方式
1.集中配置方式
集中配置方式就是將音頻處理器放置在廣播中心節目通路中,對播出信號集中進行處理.優點是有利于實現同步廣播,易于做處理器的參數調整,一套節目若是單頻多點發射只要一臺處理器,雙頻覆蓋可以采用一臺處理器FM處理器和一臺AM處理器進行分別處理或僅使用一臺處理器進行處理,節省費用。但缺點是音頻處理器的功能不能完全充分發揮。集中配置方式也可細分為一下兩種方式。方式一:對于雙頻覆蓋的節目采用中波和調頻分別處理。FM處理器和AM處理器分別設置,更加充分的發揮了AM處理器和FM處理器的不同效果。但從廣播中心到傳輸整個鏈路都增加了傳輸通路,如圖1。
方式二:就是不管節目是雙頻覆蓋還是單頻覆蓋每套節目都只是在廣播中心通路上放置一臺音頻處理器,因為AM處理器頻率一般最高只到8kHz,而AM處理器頻率一般最高可達到15kHz,因此一般都是使用FM處理器。目前中央臺、國際臺以及省級臺一般都采用這樣的配置方式,如圖2。
2.分散配置方式
就是在各個調幅/調頻發射機前端單獨使用音頻處理器。優點是可以充分發揮音頻處理器的功能,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發射機進行更好的配置。缺點是每部發射機都要單獨配置,成本高,組成同步網困難,尤其是調頻同步廣播網無法保證各音頻處理器輸出音頻等幅同相,改變音頻處理器運行參數沒有集中配置方便,如圖3。
在實際中關于音頻處理器的放置位置,各個廣播電臺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省級及省級以上的電臺由于覆蓋范圍廣,發射臺較多,主要從成本角度考慮適合使用集中配置方式,市級以及以下的廣播發射點少或單點覆蓋,可以使用分散配置方式放置在發射機的前端。目前中央臺以及省級電臺大多都是采用音頻處理器集中配置方式二。
三.音頻處理器使用注意事項
廣播節目應用音頻處理的效果到底如何?它是由實際聽覺效應來判斷的?如果聲音效果能達到聽眾喜歡,這種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成功的。對音頻處理器的實際應用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音頻處理器都有多種模式,從大類分就是語言模式和音樂模式,像obran8600處理器source preset 模式多達60多種。一套節目到底使用何種處理器模式也相當的重要,一般對于新聞和交通頻率以語言節目為主的頻率適合設置為語言模式;像以音樂節目為主的頻率適合設置為音樂模式。而且音樂模式根據頻率定位的不同可以進行不同模式的選擇。如果過于追求低音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曾經有一市級臺的一套節目出現聲音很渾濁,聽不清楚,對于電話連線節目尤為明顯。經查問題就是因為obran2300音頻處理器設置為music bass heavy模式,后更改為music medium模式后聲音清晰。所以設置模式與節目類型要對應,才會達到良好的收聽效果。現大多數處理器都是智能處理器,還可以根據節目表分時段進行處理,根據每個時段節目內容采用不同的模式設置效果更佳。
2.音頻處理器的Equalizer controls(簡稱EQ)可以優化聲音,主要從Bass Shelf 、LOW、MID、HIGH等方面進行參數設置。我臺一個頻率聽起來總是感覺到他們的中頻部分有點不足,最后將MID FREQ頻點從原來的3927Hz調整到1026Hz后,聽覺效果較好。其實節目的效果主要還是靠實際的聽覺再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在選擇選定模式后,可以請一些專業的錄音師進行實際收聽,然后針對不同頻段進行微調,從而得到更好的收聽效果。
3. 音頻處理器上有多種采樣頻率,如 32kHz、44.1kHz、48kHz等,在使用音頻處理器的數字通路輸入輸出時,對于采樣頻率參數的配置一定要符合廣播的標準,就是選擇48kHz。當設置成其他采用頻率是輸出的聲音不正常,收聽效果差。
4.一般音頻處理器均不具有直通功能,特別對于集中放置的音頻處理器也是播出系統的一個瓶徑,系統設計時音頻處理器輸入輸出一定經過跳線盤,而且在機架上放置位置要適當,也便于進行輸入輸出卡儂對接處理等。
5.音頻處理器指標特性不是完全線性的,因此在對播出系統中通路測試時,最好先將音頻處理器設置為BYPASS狀態后再進行測試,否則技術系統通路測試的結果不符和總局頒布的標準。
四.小結
總之,在廣播系統中合理使用音頻處理器,能極大的改善了廣播節目的質量,使廣播節目響度、音色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使用不當也會適得其反。
篇6
關鍵詞 廣播電視;制作播出;數字音頻;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3-0051-02
經濟在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廣播和電視節目質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數字音頻技術的出現,對于廣播電視行業是一種極大的促進。
因此,對于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和電視制作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使人們對于數字音頻技術的利用。
1 數字音頻技術的概述
所謂的數字音頻是指依靠聲音的強弱進行數據的列序,這樣就可以實現對各種聲音的模擬和取樣,通過計算機進行合理的編碼和量化,保證音頻的格式與編碼相對應。目前,數字音頻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到廣播電視的節目制作中,實現了廣播電視的數字化處理。
早期的數字音頻技術主要是通過晶體管、集成電路來實現的,但是兩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新型音源被開發出來后,數字音頻技術更加的完善,可以保持較高的準確性和精確度,進而實現了降低成本的目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各個媒體行業都開始認識到數字音頻技術的重要性,數字音頻技術的水平也不斷提升。
2 數字音頻技術應用優勢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數字音頻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F代數字音頻技術因其高質量的音頻,通過數字實現了對音頻的完美還原,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數字音頻技術具有以下的技術優勢。
2.1 擴展音頻軌道
數字音頻技術在音頻錄制、數字音頻播出以及節目管理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數字音頻技術可以實現對電視音頻軌道的擴展,進而提升音樂類節目的收聽質量,給人們帶來更優質的視聽效果。目前,數字音頻技術已經實現了64軌硬盤的錄音,在錄制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還可以進行補錄和合理的修補,極大地擴展了音軌軌道的可操作性,提升了電視節目的畫面質量和聲音質量,滿足了人們的視聽需求。
2.2 提升音頻剪輯的精準性
數字音頻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電視節目的有效管理,提升音頻剪輯的精準性。數字音頻技術可以通過計算機對數字音頻進行編輯,還可以利用波形技術對待修補的音頻數據進行修復,極大地提升了音頻的精準度以及電視節目的音頻質量。
2.3 信息的快速存儲
數字音頻技術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實現對信息的快速高效的存儲,使其具備一定的快捷性、及時性、交互性、中心性,而且還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在數字音頻技術中,信息的存儲類似于電腦的數據存儲,可以為用戶進行音頻信息的存儲,也可以實現對音頻數據的快速和精確查詢,極大地推動了電視行業的發展。
2.4 音頻質量的提升
數字音頻技術不僅可以實現無線傳輸,而且其編碼還可以被進行壓縮處理,這樣就可以確保大量的音頻數據實現實時傳輸。并且壓縮和解碼技術可以通過人耳朵對于聲音的辨別和接收能力進行音頻的科學編碼,以此來確保人耳對于弱信號音頻可以有效的辨別,進而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3 數字音頻技術在電視制作和播出中的應用
3.1 數字調音臺的應用
數字調音臺是廣播電視節目中最為常見的應用,數字調音臺可以對電視節目播出中出現的雜音進行處理,確保節目具有良好的聲音質量,進而提升電視節目的播出水平。將數字音頻技術應用到數字調音臺,可以對于節目播放中容易出現的雜音、噪音、串音等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而且數字調音臺可以實現對音頻數據的及時修補,確保電視節目的音頻質量以及播放效率。
3.2 音頻的嵌入
音頻嵌入是目前廣播電視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的技術,通過音頻嵌入可以對節目進行介入和監督,進而確保節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提升電視節目的整體視聽效果。通常情況下,主要將音頻嵌入技術運用到電視節目制作的前期和后期,通過對電視制作工作的合理劃分,可以極大地保證電視節目的音頻質量。
3.3 云端存儲
傳統的電視節目中,往往用于保留客戶的播放記憶和喜好等方面的信息存儲量較少,而且存儲的信息大多是不完整的。隨著數字化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云存儲和云電視的出現,在滿足人們對于視頻和音頻的高質量要求的同時,還很好地實現了信息的存儲功能,讓電視回放、電視點播等都成為了現實,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而這些內容的實現,離不開數字音頻技術的應用,將數字音頻數據進行壓縮和實時的上傳,依托互聯網,可以實現對電視節目內容的實時點播和高質量播放。
3.4 社交互動功能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運用各種現代化的設備進行日常的社交和互動,QQ、微信、MSN、微信等等,無不展示了人們對于社交的巨大需求。電視節目也開始與時俱進,增加了互動的環節,打破了以往的單向傳播的方式。在數字音頻技術中,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轉變為多元化的傳播方式,電視節目的傳播途徑更為廣闊,也進一步的強化了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提升了電視播出內容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例如,電視節目的互動,網絡節目的彈幕等等,可以看出社交互動功能的不斷加強。
4 結論
綜上所述,發展需要創新。人們對于電視節目視頻和音頻的要求更加嚴苛。數字音頻技術的出現,很好地滿足了客戶的需求。首先,數字音頻技術因其自身存在的優勢,如音頻數據的信息存儲以及實時的編輯等,很好的確保了音頻數據的準確性,有效的提升音頻的質量。其次,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節目的制作前期和后期的廣泛應用,提升了音頻數據的播出質量,保證了良好的節目效果。最后,隨著數字音頻技術的不斷完善,更多的功能被開發出來,例如社交和互動功能,人們通過互動和交流,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
參考文獻
[1]錢軍.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有線電視,2009(1):66-70.
[2]胡澤.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C]//2002北京國際電視技術研討會,2002.
[3]李海濤.淺談數字音頻技術及其在廣播電視領域中的應用[J].有線電視技術,2013(11):82-83.
[4]郭宏.淺淡數字音頻技術及其在廣播電視工程領域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22):229.
篇7
關鍵詞:視頻檢測;背景更新;陰影;粗糙集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373X(2009)03-192-03
Video-based Techniques for Vehicle Detection and Shadow Eliminating Method
DU Lili,WANG Guoy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266100,China)
Abstract:Video-based techniques for vehicle detection have an enormous potential development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But there′re still lots of difficult points needed to be solved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techniques,such as shadow eliminating.Firstly,background auto-update's arithmetic i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image-differencing in order to obtain foreground objects.Then a novel method to classify shadow edge points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rough sets.This method is simple,easily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
Keywords:video detection;background update;shadow;rough sets
0 引 言
基于視頻的車輛檢測技術是在傳統電視監視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車輛檢測技術、攝像機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為基礎,來大范圍地對車輛施行檢測和識別的新興技術。與傳統檢測技術相比,它具有處理速度快、安裝維護便捷且費用低、監視范圍廣、可獲得各種交通參數等諸多優點。隨著圖像處理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視頻檢測技術在交通運輸系統中的發展潛力巨大。
在典型的交通自動監控系統中,用一個靜態的攝像機實時監控固定區域,通過對車輛目標的提取、分類和跟蹤等操作,進一步提取交通參數。所以,從視頻流中實時分割車輛目標是交通自動監控系統的一個基本環節。提取車輛目標的流程主要包含運用算法將前景車輛從拍攝的圖像中提取出來,并對其進行陰影檢測,去除陰影。該文依照此流程選取合適的前景提取算法――背景差分法,實時進行背景更新,對前景中產生的陰影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陰影去除方法。
1 基于視頻的車輛檢測
背景差分法是車輛運動檢測系統中的一種常用算法。該算法通過實時維護一個背景模型,將當前幀消除背景影響即可獲得前景圖像。而路面、樹木、建筑物等一直處于靜止狀態,因此被當作背景通過差分被去除。經過處理后的圖像理論上只包括運動目標,直接進行二值化,提取目標即可,但實際上這時由于攝像機的抖動以及路面光線變化、風吹草動、車輛目標本身的陰影和其他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是很大的,往往造成很大的誤差,甚至錯誤。在提取前景后針對不同的陰影,去除之以獲得真實的車輛目標。
1.1 背景建模
將開始的n幀圖像用于背景建模[1](采用n=200)。對相鄰一定間隔的兩幀圖像作差值,獲得差值圖像A。即有:
N(x,y)=1, p(x,y)>THd
0,p(x,y)≤THd
pA (1)
式中:N為A相應位置的差值,得到二值化的幀差掩模圖像N;“1”為對應變化的像素;“0”為對應沒有變化的像素。
在幀差掩模序列中,對于長時間沒有變化的像素點,即幀差掩模圖像序列在一段時間內該像素點都保持為“0”,則認為此像素點對應于背景像素,將原始圖像中該點像素值拷貝到理想背景圖像中,同時設置此理想背景像素點的狀態為“背景像素”。此過程完成后,可能有的理想背景像素點的狀態還未轉換成“背景像素”,即未被重建,則在后續過程中繼續執行上述步驟,對已重建的背景像素點,轉而進行背景更新。
1.2 背景更新
在獲得背景圖像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場景內會有很多變化,其中比較明顯的是光照亮度的變化和背景物體的移動,這就需要對背景圖像不斷地進行更新。文中采用一種當前圖像和背景圖像加權的方式進行更新。更新方法為:記當前圖像中像素值為I(x,y),背景圖像中像素值為I*(x,y),對應的幀差掩模圖像N(x,y)=0,則I(x,y)為背景像素,I(x,y)與I*(x,y)按照式(2)進行加權:
I*′(x,y)=(1-α)I*(x,y)+αI(x,y)
(2)
式中:α為更新系數,關系著更新速度,而更新速度要求背景能夠捕捉亮度的變化,同時又不能讓瞬間的變化長時間存在。假設取α=0.1,當圖像亮度大面積變化時,整個背景像素的均值將發生較大幅度的改變,所以當均值改變大于一定范圍時,為了能夠更快地更新背景,取α=0.2[2]。
若I(x,y)-I*(x,y)大于閾值或N(x,y)=1,則I(x,y)為前景像素;如果I(x,y)連續長時間作為前景像素,則需要重建此像素點的背景,重新按照背景重建步驟恢復背景。
圖1 原圖像
圖2 背景圖像
1.3 運動目標提取
在獲得重建的背景之后,可以根據當前圖像和背景圖像的差值求得運動目標。為了減少計算量和干擾,可以預先設定感興趣區域,以后的處理只是在感興趣區域進行。設視頻序列圖像為I(x,y),當前的背景圖像為I*(x,y),背景差圖像D(x,y)=I(x,y)-I*(x,y)。利用閾值來計算車輛圖像像素模板圖像:
M(x,y)=1, D(x,y)>δ0,D(x,y)≤δ
式中:
δ為一個較小的閾值,模板圖像M(x,y)中的為1的點表示車輛圖像區域,為0的點表示背景圖像區域。單純地利用灰度值差異來求取的車輛信息并不完整:若閾值[3]選取過大,會使得車輛某些部分被認為是背景,使得車輛圖像殘缺,獲得車輛的信息不準確,甚至是陰影部分的信息還沒有消除,而車輛部分的信息卻已經大部分消除(見圖3);若閾值選取過小,由于光照的原因形成的陰影會和車輛連接在一起,變成車輛的一部分(見圖4),但是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保留車輛的完整信息,只要可以把陰影部分的干擾消除,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精確地去掉陰影在車輛信息的提取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圖3 閾值過大時的前景車輛
圖4 閾值過小時的前景車輛
2 陰影檢測及消除
運動車輛和路面物體在光照作用下不可避免地產生陰影。靜止物的陰影可通過背景差分去除,但由于鏡頭的抖動、靜止物體的再活動等,陰影部分不可能完全去除而產生噪聲(以下簡稱為外陰影);目標車輛自身陰影及目標之間的投影(以下簡稱為內陰影)。本文采用基于粗糙集[4]陰影邊緣點分類的方法,較好地實現了陰影邊緣的檢測。
2.1 陰影邊緣點的分類
假設陰影區域和非陰影區域存在著一個過渡帶,即認為邊緣是有寬度的[5]。
(1) 外陰影與內陰影的灰度相差較大
通過大量圖像發現:外陰影的平均灰度要比內陰影的平均灰度低,在同一淺色背景下表現為對比度大些。此時對求得的集合A1,A2(A1表示剔除噪聲后,所有像素中梯度大的像素組成的集合;A2表示剔除噪聲后,所有像素的最大鄰域差值大的像素組成的集合。A1,A2即為需要的像素集合)。分別求K(x,y),H(x,y),K(x,y)為像素點的梯度,H(x,y)為鄰域函數。在A1中,A<K(x,y)<B 的值對應的像素點集為集合N,K(x,y)≥B的值對應的像素點集為M集合;在A2中,合理選取參數得C<H(x,y)<D對應的點集合為R,H(x,y)≥D對應的點集合為S,使得M與R,N與S盡可能相等。由此,可以初步得出N(=S)為外陰影邊緣點,M(=R)為內陰影邊緣點。
(2) 外陰影與內陰影的灰度相差不大
這樣求得的K(x,y)或H(x,y)不能分為兩個較明顯的區間,此時僅求H(x,y)即可。
2.2 部分假邊緣點的處理
如果外陰影和內陰影分布不均勻,即外陰影內部某些點的K(x,y),H(x,y)恰好屬于內陰影邊緣點的,會產生誤判。此時應在內陰影的M(R)中去掉這些點,方法如下:對內陰影邊緣點集M(R)逐一進行統計,使該點向四周移動,若都能碰到屬于外陰影邊緣高梯度點(梯度大于或等于B的點)或高最大鄰域灰度差的點(最大鄰域灰度差大于或等于D的點),則該點是外陰影的內部點,將其從內陰影邊緣點集M(R)中去掉。這樣,剩下的點均為真正的邊緣點了。
2.3 邊緣細化和連續
因假設邊緣是有寬度的,為更精確地檢測邊緣,需對邊緣進行細化[6]。具體方法是如果兩個邊緣點的梯度方向相同,且相互位于法線上,保留最大鄰域差。這樣可得到較高定位精度的細化邊緣離散點。
為將離散點連成線,需建立三叉樹,依次檢查M和N中每個像素點,根據不同方向,判斷前趨點和后繼點[7]。對每一個邊緣點確定了前趨點和后繼點之后,即可從邊線的起點出發,依次得到直線上的每個像素點,從而獲得連續的陰影邊緣,進而消除陰影。
3 結 語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圖像處理、人工智能、模式識別、視頻傳輸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視頻的車輛檢測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本文在最常見的背景差分法的基礎上,通過選取小閾值,獲得含陰影部分的前景目標,利用基于粗糙集分類方法求得陰影邊緣點,從而消除陰影。在此過程中,使用了一種去除假邊緣點的方法,利用最大鄰域灰度差及邊緣梯度,既得到了真正的邊緣點又去除了噪聲,然后對邊緣點進行了細化和連續,得到了單寬度的陰影邊緣。該算法簡單,易操作,精確度高,可用于實際應用中。
參考文獻
[1]林海涵,唐慧明.基于視頻的車輛檢測和分析算法[J].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3):323-326.
[2]葛慶國.基于自適應背景更新車輛檢測算法[J].電子測量技術,2004(3):17-18.
[3]黃海英,徐建閩.基于車輛模板和邊緣信息的陰影消除方法[J].微計算機信息,2006,22(7):232-236.
[4]Pawlak Z.Rough Sets Theoretical Aspects of Reasoning about Data\.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1.
[5]陳鐵民,李勇敢.一種陰影圖像邊緣檢測的新方法[J].電子技術應用,2006(9):33-35.
[6]Chang F,Lu Y C,Pavlidis T.Feature Analysis Using Line Sweep Thinning Algorithm\.T-PAMI\.1999,21(2):145-158.
[7]楊益軍,兆榮椿,汪文秉.航空圖像中陰影區域的檢測[J].信號處理,2002,18(3):228-232.
[8]高景昌.計算機圖像處理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9]高嵐,董慧穎,蘭利寶.自適應背景下運動目標陰影檢測算法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08,31(6),59-61.
篇8
關鍵詞:高海拔;春油菜;早熟品種;引種試驗
中圖分類號:S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997(2012)13-12-02
油菜是甘南州主要的經濟作物,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至2011年播種面積達到1.43萬hm2,占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的98.5 % ,主要分布在海拔2 200~3 100 m的高寒陰濕區。該區種植品種以白菜型油菜為主,占油菜播種面積的80 %以上,產量低、品質差是制約甘南州油菜生產的重要原因。引進推廣優質特早熟的甘藍型雙低雜交春油菜品種,替代部分白菜型油菜品種,是提高甘南州油菜產量,改善油菜品質,大力發展油菜產業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增加農牧民收入的有效措施。青雜3號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開發中心育成的高產優質特早熟春性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具有生育期短、低芥酸(芥酸含量低于1%)、低硫甙(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 μmol/g)、豐產性能好等特性,于2001年12月通過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了驗證青雜3號在甘南州高海拔(2 800 m)地區的適應性,測定其增產效果,筆者在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鄉進行了引種試驗,以期為青雜3號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區的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供試品種為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青雜3號,以當地主栽品種白菜型油菜甘南4號(甘南州農科所選育,2003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對照。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對比法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15 m2
(3 m×5 m)。試驗設在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鄉加科村旱川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地力均勻。海拔2 800 m,年平均氣溫3.2 ℃,年降水量520 mm,無霜期45 d,土壤為石灰性草甸土,前茬小麥。秋深耕春耙耱,基施農家肥37.50 t/hm2,磷酸二銨150 kg/hm2。播前用5 %甲拌磷顆粒劑拌種,并進行土壤處理,防治油菜跳甲危害。于4月19日人工手鋤開溝條播,行距25 cm,播種量青雜3號為6 kg/hm2,甘南4號22.50 kg/hm2。5月4日出苗,在3~5片真葉時間苗定苗,成熟后每小區隨機取20株進行室內考種。
2 結果分析
2.1 產量表現
小區試驗的產量結果表明(見表1):青雜3號折合產量3 220.50 kg/hm2,對照甘南4號折合產量1 933.50 kg/hm2,青雜3號較對照增產67 %,青雜3號明顯優于對照。
2.2 農藝性狀表現
從表2可以看出青雜3號生育期117 d,較甘南4號晚熟12 d;株高143 cm,較甘南4號高28 cm;分枝高度71cm,較甘南4號高12 cm;單株有效分枝數為3.6個,較甘南4號多1.3個,第一次有效分枝數為3.2個,較甘南4號多1.1個,第二次有效分枝數為0.4個,較甘南4號多0.2個;主花序長50.4 cm,較甘南4號長20.1 cm。
2.3 經濟性狀表現
考種結果表明(見表3):青雜3號單株角果數為56.8個,較甘南4號多27.5個;主花序角果數為30.4個,較甘南4號多12.4個;角粒數24.8粒,較甘南4號多8.3粒;千粒重3.3 g,較甘南4號增加0.7 g。
篇9
改革創新印版供水調整保證墨層薄而均勻
1.傳統印版供水調整方法存在問題
通過傳統印版供水調整方法得到的印版水膜層,容易產生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水斗輥與計量輥之間壓力不一致(即中問壓痕寬、兩邊窄),供給印版的水膜層不均勻(即印版水膜層中間薄、兩邊厚,使墨層中間薄而兩邊厚)。
(2)水斗輥轉速慢,供給印版的水膜層精度低。
(3)中間輥(過橋輥)與靠版墨輥連接印刷,即水路與墨路不分開,造成用水量大、水輥堆積油墨、墨杠、油墨乳化嚴重等。
(4)中間輥在印刷過程中跳動量大,靠版水輥的傳遞不穩定。
(5)酒精(或異丙醇)含量設定偏低,造成潤版液表面張力偏高,水膜層厚,揮發過慢,且易造成油墨乳化嚴重等問題。
(6)水輥壓力不正確,造成供給印版水膜層供大于求(即供給水量大而印版得到的水量?。?。
(7)水輥預設定值大,造成開印前供給印版的水膜層厚,從而加速油墨乳化,無法快速達到最佳水墨平衡,效率較低。
2.印版供水調整改革創新
對印版供水的調整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可以在印刷時保證墨層薄而均勻、色深,同時設備水斗輥轉速快,供給印版的水膜層薄而均勻,且調節精度高,能快速達到最佳水墨平衡(如墨斗輥轉角大,墨斗鍵放墨小,因而供給墨量快,薄而均勻,且穩定性高)。
改革創新后的調整方法如下。
(1)保證水斗輥與計量輥之間的壓力基本一致(即壓痕8~12mm),以保證供給印版水膜層薄而均勻,且穩定性高,解決了因潤版液變化造成水膜變化的問題。
(2)更改水斗輥轉速,使其與預潤版基本值接近。
(3)提高水斗輥轉速精度,使供給印版的水膜層調節更精確。調整水斗輥轉速的方法如下。①進入操作窗口,進入故障鍵/維修鍵/特性曲線/潤版速度補償線。②復制潤版速度補償曲線之后,再對該曲線進行調整,參數如下。
水輥放在20數值:
1960—2020—2080—2140—2200
水輥放在60數值:
2360—2420—2480—2540—2600
水輥放水1個數值為10,而原先為17,現供給印版水膜層更精準,如圖1。按確認鍵。
③進入任務菜單/墨色分配/定義墨色,找潤版特性曲線,選第二個曲線其余墨色曲線,依此選確定后,退到定義墨色再確定,即可使膠印機執行設定的特性曲線。
(4)使中間輥與靠版墨輥脫離(即印刷與非印刷分離,水路與墨路分開),這樣可以降低原用水量的30%以上,并解決水輥的堆墨問題,使水墨平衡更快、更穩定。
(5)調整中間輥與墨輥壓痕時,以靠版墨輥抬起為準來調節,增加中間輥壓簧壓力,減輕中間輥的跳動量,并保證中問輥穩定。
(6)酒精設定為14%~18%(異丙醇為8%~13%),以降低潤版液表面張力,使水膜層變薄,并加快潤版液揮速度,降低油墨的乳化。
(7)開啟吹風桿,吹干油墨中多余的潤版液,保證油墨乳化程度最低。
(8)調整水輥壓痕,使其參數合理,方法如下。
①以串水輥為中心,使靠版水輥與串水輥壓痕為8~10mm,以保證靠版水輥在印版、計量輥、中間輥、水膜的作用下不產生轉動時變速、停頓現象。
快速精確的調整方法為:先使中間輥與靠版墨輥接觸,使串水輥上有一層油墨,把水放到最大,再逆時針調節靠版水輥與串水輥之間的壓力螺絲,使其不接觸,之后使機器壓上水輥,一點點順時針調節,查看串水輥上是否有油墨,若沒有證明靠版水輥與串水輥接觸,再順時針轉4.5圈即可。
②調整靠版水輥對印版的壓痕,首先必須使計量輥與靠版水輥不接觸,解除壓水輥時,計量輥對靠版水輥產生的沖擊力,會使壓痕不精確,壓水輥對印版的壓痕為2~3mm,這才表明兩者真正接觸,為實接觸。
③啟動機器,放下墨輥使印版上墨,合上水輥,慢慢順時針調整計量輥與靠版水輥的壓痕螺絲,逐漸使印版上無油墨后,使計量輥與靠版水輥接觸,再順時針轉2.25圈即可;這種調法精確度高,可使水輥與印版壓痕正好為8mm,對靠版水輥壓痕為7mm左右。
④使中間輥對靠版水輥壓痕為4~5mm,以保證靠版水輥上的油墨薄而均勻,不堆積。
(9)預潤版設置開始為3圈,其余設定為0圈,以控制水膜,降低油墨乳化程度。
按以上步驟調整后,就可以使膠印機快速、穩定地達到最佳水墨平衡狀態,以高效高質地完成印刷生產。改革創新墨輥結晶物去除保證墨層傳遞穩定性
在印刷過程中,由于潤版液中的膠體、紙粉、油墨、噴粉等成分在墨輥壓力及摩擦力作用下溫度升高,會逐漸在墨輥表面產生結晶物。這種結晶物親水斥油,容易使得印刷生產中墨層厚度不易控制,甚至造成墨色變化。
1.傳統方法去除墨輥結晶物問題多
采用以下傳統方法去除墨輥結晶物,效率低,而且問題多。
(1)用起積水(或起積膏)去除墨輥結晶物,但去除速度慢,效果不佳。
(2)將墨輥卸下來,采用以下方法去除結晶物:用浮石粉打磨表面結晶物;用起積膏去除結晶物;用潔版膏擦洗結晶物;用水砂紙打磨過厚的結晶物。這些方法效率低,安裝調試時間長,且容易造成掉墨皮現象。
2.墨輥結晶物去除改革創新
對墨輥結晶物去除方法進行改革創新,收效不錯,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問題極少。具體方法如下。
①轉起機器把墨輥油墨刮干凈,倒上濃度為5%~10%磷酸溶液(少倒、勤倒),這樣薄的結晶物過一會兒就會溶解,極易刮掉;而厚的結晶物可倒上濃度稍高的磷酸溶液。
②結晶物溶解后,用清水和洗車水再清洗。
用這種方法去除墨輥結晶物后,得到的膠輥和新的一樣,可有效保證墨膜傳遞的穩定性。
改革創新印刷壓力調節保證印跡傳遞不堆積
1.了解標準印刷壓力
印刷壓力是保證油墨精準傳遞的基礎,一般標準印刷壓力為0.11mm(即橡皮滾筒對印版滾筒的壓力和橡皮滾筒對紙張的壓力),但這個標準值忽略了橡皮布的塑性壓縮量、紙張平滑度與表面強度等因素,而使得油墨印跡傳遞不足,造成印跡堆積及印跡發花等現象。
2.印刷壓力調節改革創新
影響印刷壓力精準性的因素主要有3個:一是橡皮布的塑性壓縮量的降低,即橡皮布使用一段時間后,會降低0.05mm左右壓縮量;二是紙張表面平滑度低,即紙張凸凹不平,相差0.03~0.05mm;三是紙張表面強度差,造成印刷壓力減輕,需0.03mm左右。
為避免以上3個因素對印刷質量的影響,筆者認為應按下述方法對精準印刷壓力進行調節。
篇10
關鍵詞: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壁壘;原因;對策
近年來,我國出口產品逐漸由低附加值的初級制成品向高技術、附加值較高的產品轉變,隨著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遭遇的國外貿易壁壘限制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來自美國的貿易壁壘較多。據國家商務部統計,2016年1-10月,針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美國共發起10次337調查,展開了13次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有效應對美國貿易壁壘,加強兩國高技術產業合作,是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面臨的重要挑戰。
一、中國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遭遇的貿易壁壘現狀
(一)高技術產品遭遇的貿易壁壘數量日漸增多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量不斷增多,據《通商白皮書》顯示,自2006年起,我國對美國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和材料出口便已超過日本,成為亞洲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占比最高的國家,其中2015年,這一占比已上升至50%左右,約為15年前的5倍。同時,這些高技術產品遭遇的貿易壁壘次數也日漸頻繁,以技術性貿易壁壘“337調查”為例,據國家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美國對我國出口高技術產品共發起337調查10次,其中就包括復合氣凝膠隔熱材料和制造方法、復合芯導線及相關組件、門禁系統及有關組件等,較上年同期增長25%。同期,美國還對從中國進口的高技術產品共展開了13次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包括鐵制傳動件、不銹鋼板帶材、PET樹脂、土工格柵和非晶硅織物等,較上年全年增加了6起。可見,近年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美國所遭遇的貿易壁壘較為頻繁,各項調查數量日漸增多。
(二)遭遇貿易壁壘的類型呈現多元化特征
現階段,我國對美國出口高技術產品所遭遇的貿易壁壘種類較多,呈現出多元化特征。例如,2016年6月,美國商務部認為我國華為公司存在違反其出口管制規定嫌疑,因此向華為提出了行政傳喚,除了行政出口管制外,還采用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壁壘、知識產權壁壘、反補貼壁壘與反傾銷壁壘等。例如,2016年3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當地CreativeTechnologyLtd公司和CreativeLabs,Inc公司的專利侵權指控,對我國中興和聯想在美出口和銷售的便攜式電子設備進行了“337調查”,同年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告,認定從我國進口的耐腐蝕板,包括冷軋板和鍍鋅板存在市場傾銷和政府補貼,并征收反傾銷稅率為209.97%,反補貼稅率為39.05%。高額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率,嚴重影響我國鋼鐵企業的出口利益。
(三)知識產權保護成為貿易摩擦的熱點
在中國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中,中美之間的知識產權貿易摩擦頻繁,2015年,國內某著名手機品牌被一家名為BlueSpike的NPE(非生產專利實體),指控該品牌出口到美的智能通信設備侵犯了其專利權。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由于知識產權引發的貿易糾紛也十分突出,據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資料,2016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CES大展上,一家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滑板企業遭到美國法警搜查,因為美國加州的一家公司指控中國企業的產品涉嫌專利侵權;2016年5月11日,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對中國深圳一家輸美復合芯導線及相關組件發起調查,該調查申請由美國CTC環球公司于4月8日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指控中企對美出口的復合芯導線侵犯了其專利權;2016年10月14日,美國Qualcomm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中國企業對美出口的移動電子設備涉嫌侵犯其在美注冊的專利權,中國大陸4家企業涉案。
(四)我國民營企業遭遇的貿易壁壘頻繁
由于我國生產高技術產品的民營企業自身能力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遭遇美國貿易壁壘更是不斷出現。例如,2016年1月8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做出反補貼行政復審初裁決定,涉案的3家民營企業分別為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美國商務部裁定3家企業補貼率為19.62%。2016年8月25日,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南京天元玻纖}合材料有限公司的非晶硅織物,作出反傾銷肯定性初裁,對其征收162.47%的臨時反傾銷稅,而后又裁定該企業存在規避反傾銷而采取懲罰性措施。2016年10月31日,荷蘭帝斯曼公司及其美國分支機構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中國慶飛凱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對美出口或在美銷售的光纖涂層及相關光纖產品涉嫌補貼,請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其進行裁定??梢?,在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中,我國民營企業遭遇的貿易壁壘較多。
二、中國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遭遇貿易壁壘的原因
(一)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增強,貿易救濟調查頻繁
近年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意識不斷增強,貿易救濟調查淪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工具。據中國貿易報網頁顯示,近年來,美國337調查的目標已由低端產品向高技術產品轉移,與前幾年337調查多針對加工產品、日常消費品等不同,4G通信設備、集成電路、微型機電系統、履帶起重機、傳感器等高技術裝備產品成為美國對華337調查的重點。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美加大了貿易保護和技術封鎖,并以各種方式、各種手段阻止中國企業和高技術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例如2013年10月,美國先后對中國輸美三氯異氰尿酸發起反補貼調查;2015年,我國光伏產品持續遭遇美國出口市場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累計涉案金額高達253億美元。
(二)國內高技術產品創新力不足,產品附加值小
在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中,由于自主知識產權商品占比不高,創新力不強,加之高附加值商品不多,致使我國高技術產品的技術服務與技術許可等“軟技術”貿易總額占比不足10%,而“硬技術”貿易總額占比卻高達90%以上。而近期美國由于高新技術知識產權的問題,對進口中國的產品設置了更高門檻,致使出口美國的技術服務與技術許可等“軟技術”占比不足7%。此外,另據國際觀察網顯示,2016年7月,由于全國大概僅有40%科研經費真正運用至高技術產品的科技研發,而60%都用于開會與出差等,是致使我國高技術產品附加值較低的原因之一。
(三)美國實行嚴格的認證制度,阻礙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
目前,美國要求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進行嚴格UL認證,只有通過對這些產品的UL認證,才能對美出口。據了解,美國保險商實驗室最新修訂了UL標準,特別針對我國高技術產品,包括家用、專業音頻產品出口等。據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公布,2016年11月15日,美國貿易委員會決定對中國移動電子設備發起UL認證調查,該調查由美國高通公司提出申請,并指控中國企業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移動電子設備不符合UL認證,要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有限排除令及禁止令。上述調查是2016年以來,美發起的第18起涉及中國產品UL認證調查,共造成我國大陸4家企業的移動電子設備出口受阻,可以看出,美國嚴格的認證制度,極大阻礙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
(四)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監管制度不完善,質量問題頻發
由于我國高技術產品質量監管手段落后,高技術產品各環節監管力度不足,造成部分有質量問題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據中國質量報報道,2015年,廣東省因部分高技術產品質量不達標,導致其產品出口到美國引發了貿易壁壘,該壁壘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40.08億美元,占全國的比例達33.6%;V東省所遭受美國貿易壁壘的高技術產品,主要包括智能家電、高技術農機、智能家具等,由此,廣東也成為2015年我國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最嚴重的省份。另據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披露,2015年8月19日,廈門一家高技術產品出口公司在新型電池材料出口美國時,由于檢驗檢疫部門未發現產品已受到磁性異物污染,而導致這批新型電池材料退運,此次新型電池材料遭遇退運的貨物共27噸,該企業的損失額共計70.31萬美元。
三、提升中國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對策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目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規模較大,但有些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缺乏自主創新,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因此,我國高技術產品生產企業應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技術研發,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和高技術產品的技術含量。企業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應加大R&D投入力度,組建強有力的科研隊伍,通過設立高技術研發支持基金,激發團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同時,我國應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出口產品,加強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自主產權保護,掌握核心技術,進而提升我國高技術產品技術含量及其核心競爭力。
(二)建立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實現預警信息共享
預警信息系統是國際貿易預警機制建立的關鍵因素,我國政府部門應按照不同種類的貿易壁壘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收集,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收集到的預警信息進行識別、篩選、評價等處理,完成預警信息加工,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并通過此平臺貿易壁壘相關預警信息,使各部門、企業可以及時獲取所需信息,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遭遇貿易壁壘。此外,我國應充分保證預警網絡信息的準確性、超前性,根據國際通行規則動作預警信息系統,通過典型企業上報的數據和海關數據監控信息,分析高技術產品出口面臨的貿易壁壘類型和趨勢,提高預警信息準確度,為企業制定策略提供依據。
(三)積極培育國際品牌,提升我國高技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培育國際品牌,是提升高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應對貿易壁壘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國企業應該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高技術產品出口的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國際知名品牌。政府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國際品牌并購等活動,推動質量管理體系等國際認證以及行業認證,通過建立境外營銷機構、售后服務體系等,為自主品牌建設提供基礎性工作。同時,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不斷完善高技術產品的國際品牌培育體系與機制,營造培育環境,提升高技術產品國際品牌的競爭力。
(四)有效借助WTO規則,解決知識產權爭端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過程中,涉及知識產權訴訟案件不斷涌現,使得我國高技術產品生產企業面臨較大壓力。針對于此,我國應積極利用WTO規則,解決知識產權爭端,應以TRIPS協定的條款與原則為依據,合理維護我國高技術產品知識產權,并充分運用WTO的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與《技術貿易壁壘協定》的例外條款,保護我國高技術生產企業合法權益。同時,要加強對相關協議的研究,深入分析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案例,通過了解協議對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必需條件、適用范圍的解釋,加強應訴反壁壘措施的研究工作,并針對因知識產權保護造成的不合理非關稅壁壘,制定有效應對措施。
(五)完善專業行業協會功能,提高應對美國貿易壁壘的能力
國內高技術產品出口的行業協會發展緩慢,與美國貿易合作伙伴缺乏對應的民間性溝通,是多數貿易摩擦產生的根源之一。為應對美國貿易技術壁壘,應充分發揮高技術產品專業性行業協會的作用與職能,立足于美國高技術產品市場,以及各行業生產規模、技術標準、供求關系、創新能力與產品結構等一系列情況,加強行業交流與數據分析。此外,國內相關行業協會還應在WTO規則范圍內,協助政府與其他高技術產品出口企業成員,進行協商解決中美高技術產品的貿易爭端。
參考文獻:
[1]舒適.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J].魅力中國,2013(2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