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解方程練習題范文
時間:2023-03-22 12:23: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六年級解方程練習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六年級;數學復習;學生成績
小學數學復習階段,是對學生六年來數學學習的一個系統的整理過程。此階段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關系到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任務能否完成,也會影響到學生今后在數學方面的發展。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復習效率,我結合近幾年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談談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教師要對所任班級、所任學科、所任學生的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全面掌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然后制訂出詳細的目標、計劃,達到目標到人。新課程標準是復習的依據,教材是復習的藍本。復習前,教師應當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和小學數學復習指導說明,讓學生明確畢業考試的方向、內容和題型,明確復習內容,指導學生合理分配復習時間,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復習進度。這樣讓學生心中有譜,克服盲目性,積極地投入到復習中去。復習時要弄清學習中的難點、疑點及各知識點易出錯的原因,這樣做到復習有針對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明確知識要點,形成知識網絡
現在我們所用的北師大六年級數學教材第三單元整理和復習中,按新課標要求把數學知識內容分為四大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活動,當然實踐與活動這部分內容在平時考試中一般不出現。每個領域有較多的知識模塊,每個知識模塊也包括許多知識要點,每個知識要點又包括許多知識點。所以在上復習課時,備課過程中一定要以課本為主,深鉆教材,分析歷年小考試卷,把握知識點和考點。全面復習基礎知識,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由于受到小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對于學生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的切入點一定要小,做到小而精,而且提出的學習要求要明確,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整理,通過系統的復習,使每個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
三、梳理知識體系,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整理知識是復習課的重要一環,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章節中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以復習“分數的意義”知識要點為例,先讓學生回憶,整理有關知識點。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欲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欲。而復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每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復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復習。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復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引起學生復習的興趣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復習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數學能力,如,改變題目的條件和結論訓練,可以克服學生靜止、孤立地看問題的習慣,促進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再認識,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而尋求不同解題途徑與思維方式,可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對問題解答的思維方式不同,產生解題方法各異,這樣訓練有益于打破思維定勢,開拓學生思路,優化解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加強知識間的聯系
只有把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結合起來,才會對知識有充分的掌握。比如,甲數是24,甲、乙兩數的比是3∶2。求甲、乙兩數之和?我們可以列為24÷3×2+24(按份數解),也可以24÷3/2+24(按倍數解),還可以列為24×2/3+24(按分數解),還可以按比例分配解答(解:設乙數為x,則可以列式為24:x=3:2,解得x=16,故甲乙兩數的和為16+24=40),這樣就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系,把分數、份數、倍數、比例的知識結合起來,既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又鍛煉了學生從多角度思維問題的能力。
五、精心編排練習題
教師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精心編排練習題。首先在訓練的內容上要活。要選擇內容新穎、規律隱藏、思路靈活的習題訓練,創造新的思維意境。其次,在訓練層次上要活。采取鞏固訓練、模仿訓練、變式訓練和綜合訓練等靈活方式。再次在訓練形式上要活。加強“一題多變”的訓練,盡可能覆蓋知識點、網絡知識線、擴大知識面、增強應變能力。加強“一題多解”的訓練,尋找多種解題途徑,擇其精要解題方法,逐步提離學生的創新能力。練習題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題目,往往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里指的練習題也不僅僅指動筆的書面作業題,還包括動口的討論題和動手的實踐操作題等。要在眾多的復習資料中挑選和重新組織質量高、針對性較強的題目(題組),要重視根據教學實際和當前的教改形勢創造設計一些新穎的題目。
六、做好培優扶差,促進個性發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層次性,注意照顧全面,對于優等生僅書本上的知識已不能滿足其需求,教師要適當地提高要求和難度,但切忌怪、偏、難題,以免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中間生要在抓好“兩基”的前提下選擇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問題進行訓練。對學困生就應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起,課上應該多提問,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尤其是計算、解方程、列式計算等基礎性的東西,必須讓學困生達到100%的準確率。對于學困生還應采取一對一(兵教兵)的方式進行幫扶,同時在分析歷年小考試卷的基礎上,歸類出基本應用題加強對學困生的訓練指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后進生應區別對待,那些難而深的題或練習讓尖子生去做,對后進生的訓練重點應放在中等難度或簡單的題型上,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既照顧到后進生,又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思考深層次的問題提供平臺。
篇2
此份數學試題基本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內容全面,覆蓋廣泛,各部分分值權重合理。課程標準指出: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靈活程度。試題內容全面,難度偏大,題量偏大。共計六個大題。
二、質量分析
三、試卷具體分析
試卷共分六個大題:
(一)填一填
(二)判一判
共6道,共6分,平均分5分。沒有共性,主要是部分學生一些基本知識掌握的不是太好。
(三)選一選
(四)算一算
計算題分為4題:
1.直接寫出得數?;救珜?。
2.解方程?;救珜?。
3.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這個題錯的較多,尤其是15X17X(1/15+1/17)這個類型沒做過,大部分同學不會用簡便方法。其他的都做過吧,也錯的不少,看來練習少了還是不熟練。
4.求陰影部分的面積。這道題細心點都沒問題。
(五)畫一畫
(六)解決問題
共5道題,共25分。這幾應用題難度適中,但計算量大。有幾個學生錯在3題,有的沒分析清楚數量關系,有的計算錯了。
四、從答卷情況看教與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試卷各種不同題型的統計分析發現,學生基本知識掌握較為牢固。學生書寫大部分較為整潔,格式相對規范,反映出平時對學生書寫習慣培養的重視,學生學得相對較活,不過解決難題的能力有待提高。但從答卷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所在:
(1)部分知識點學生掌握不夠扎實,練習的不夠。
(2)平時教學抓得不實,對于后進生沒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有些學生只靠課上聽,回到家后沒人督促練習,當天的家庭作業不能落實導致得不到適當練習無法做到內化數學知識,而且前面的知識沒學到位影響后面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3)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本次考試中,非常簡單的題,有的學生卻因為看錯題而失分,同時沒有一個認真檢查的習慣。應用題中反應出學生沒有一個好的審題習慣,沒看懂題意草草列式解答出錯。今后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仍是重中之重。
五、今后教學的改進措施
1.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某種意義上學習態度決定學習效果。習慣所起的作用絕對大于一時一地所取得的考試成績,而且習慣和學習成績是聯系在一起的。當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必定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扎扎實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讀書、傾聽、觀察、思考、動手等習慣,有意識讓孩子多見一些練習題型,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仔細審題、獨立答題、想好了再下筆、完成所有練習后還要認真檢查的習慣。
2.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平時每次作業都應該嚴格要求,對于不認真書寫的作業應當堅決要求學生重寫。平時作業要少而精,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避免學生為了求快而降低質量要求的現象發生。
3.要不斷對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盡量做到新知與舊知兩不誤。
4.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密切聯系家長形成家校共同教育機制。一些家長沒能對孩子形成監督教育習慣,不關注孩子學習。對孩子作業不聞不問,使得一些孩子回家就像“溜號”一樣。針對這樣的家長得在今后的時間中加強和他們的溝通交流。讓他們也能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行列中來,家長、教師共努力,不斷鼓勵孩子,耐心等待他們進步。
總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養成教育活動的開展,多注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做到認真思考,細心答題,大膽猜測,小心求證,并在教學中真實的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要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掌握最佳方法,讓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應對自如,在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的情況下,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快樂。
六年級數學試卷分析(二)
本次考試是由陽城縣教研室統一命題,滿分100分,本次試題的命制真正能夠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提高”這一指導思想。試題以新教材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和基本要求為依據,緊扣教材,以人為本,既能考查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又能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命題內容緊扣課本,緊密與生活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知識覆蓋面廣,形式活潑多樣,難易適度,題量適當,沒有偏題、怪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可以說是一份質量較高的試題。
現就我們六年級學生在第一學期考試中試卷完成情況,做一簡要分析:
一、基本情況
全鎮應參考人數人,實參考人數人,總分分,均分分。及格人數人,及格率為%。優生人數人,優生率%。
二、學生考試情況分析
本次試卷共有六道大題。
第二題為判斷題,共5分,得滿分的也很少,只占到24%。有的甚至只得到2分。說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還不是很扎實,判斷力有欠缺。出錯多的是2小題和5小題。2小題,兩個圓組成的圖形一定是軸對稱圖形。多數學生認為是對的,原因在于平時做練習時畫的圖形大都是軸對稱圖形,學生有了定勢思維,沒有更全面地去考慮問題。5小題,圖形可以向某個方向平移一定的距離,也可以向某個方向旋轉一定的度數。部分學生認為這句話是錯誤的,如果讓學生將一個圖形進行平移或旋轉,對他們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事情,可一旦用語言表達出來,判斷力就出了問題,說明學生的語言表達還是比較差。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還得讓學生多說,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第三題為選擇題,共10分,得滿分的占50%,出錯最多的是5小題。兩環形跑道中線(跑道寬)的距離是1米,則兩跑道的起跑線相距()。大多學生選擇的是A,由于題目沒有說清楚是經過一個彎道還是兩個彎道,有的學生認為是經過一個彎道,所以選擇A.
第四題為計算題,完成情況較好,得滿分的占80%。部分同學出錯是化簡比沒有化簡成最簡整數比,有的是將結果寫成了比值。
三、努力方向
通過本次測試,在我們今后的教學與評價過程中,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教師要不斷研究新課程,把握新方向,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放在首位,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習空間,生活空間,讓他們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從而提高各個方面的能力。
加強數學與生活、與實際的聯系,把數學知識加以生活化的包裝,把數學知識的學習放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去,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讓他們充分參與到數學實踐活動中去,讓他們在實踐中去感受、去體驗。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能夠認真聽取別人的發言,能夠獨立思考問題,能自主解決問題,會和同伴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提供可以促進不同學生共同進步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多種可能,鼓勵兒童自主選擇,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要求和方式的學習中,逐步達到目。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六年級數學試卷分析(三)
一、試卷特點
整張試卷的命題難度適中,知識覆蓋比較全面,與以往的命題有所不同的是,在教材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上,試卷更注重強調了知識的靈活運用,考察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答題情況
(一)填空。
今后教學要加強:一是知識形成的展開過程,更加重視直觀教學;二是基礎知識的回憶和理解,加強概念的理解和知識點的落實;三是講究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計算
相對于數學學科特點,計算能力的測查是必測項目。而計算離不開口算、遞等式計算、解方程、文字題等。計算題考察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小部分學生做題不認真,經常抄錯數,或者不會使用簡便方法。從題目內容來看,主要側重于分數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方程等。一是口算,口算的答題率有81.5%,二是遞等式計算,答題率在65.4%,往往是過程基本正確,結果錯誤較多。三是解方程的答題率在78.6%還算可以,形如x-15﹪x=37.4題型,錯誤率較高,學生就是不能將乘法分配率進行遷移。
今后教學:一是更加突出計算能力的教學,照準機會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計算練習,形成較強的計算方法;二是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時教學也要適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習題,供學生練習。
(三)選擇。
今后教學:一是加強知識的綜合性;二是教會學生解決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實地理解有關概念。
(四)動手操作。
主要考察對稱軸的概念,95%以上同學不丟分。但是還有同學不會劃,有的少劃了一條,還有的多劃了。失分原因:一是還不能找到圓心;二是沒有按要求做題。
今后教學:一是充分發揮每道習題的作用,盡最大可能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圖能力、計算能力;二是講究策略和方法。
(五)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是數學測試的重頭戲。本張試卷涵蓋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比的應用、利息計算、扇形統計圖的計算。其中對利息計算、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答題情況較好,正確率都在70%以上;二對分數除法問題學生掌握還是不夠好,但也有多樣方法,其中的數量關系掌握不透徹;有些答案正確,但說不出原由,有些答案亂套,沒有思路,學生想法不一,就是沒能找到正確的數量關系。其中第三題丟分的較多,這道題與以往的題目有些不同,轉了一個彎。學生逆向思維不強,讀不懂題目,沒有弄清楚藥水包括藥粉和水,無從下筆,或者一頓亂做;第五小題丟分嚴重,其實這種題目練習比較多,平時的練習都是已知總量是多少,再分別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而這道題目是告訴我們其中一個量的多少以及其他各部分所占的分數量,求總量和各部分的量。學生沒有讀懂題目,只做了(1)小題,后面就不知道做了。
今后教學:一是加強數量分析的理解,幫助學生正確找到習題中的數量關系,最大可能讓學生自主作出線段圖,幫助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是概念的落實,注重周長和面積的理解,正確計算。
三、改進措施:
抓兩頭并進,促中間層發展。學困生已成為本班的現實問題,一時也難以改變。只能在新知教學時讓這部分學生切實掌握好一些簡單知識,掌握基本的計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還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習題,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敏度,當然首先要夯實基礎,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的系統性,幫助建構數學知識體系。中間層的學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課后輔導時間,詳細講解要點,幫助他們掌握好每節課的知識點,這樣才不至于他們掉進學困生的隊伍,使他們穩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注重數學知識的過程演繹。在備課時,我們要形成整體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全面系統知識體系,落實各個知識點,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開展思維訓練,一定要讓學生切實經歷知識的習得過程。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脈絡體系,建構系統知識。如圓面積的推導過程,我們只注重面積的推導,而沒有去挖掘周長的計算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梢?,備課缺乏系統觀,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演繹過程的思維價值,進行系統教學。
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多練多做?;A知識一定要讓學生切實掌握,尤其是學困生,教學不能浮在知識表層,一定要深挖,體現思想。
教學要有深度。從本次檢測來看,平時的教學基本在知識點上螺旋進行,而沒有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建構解題模型,切實掌握好策略和方法。
篇3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用方程解 本質認識 難點突破 等量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8-0101-02
一 問題反映需要――從學生解題中發現問題
在六年級一次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復習課公開教學中,學生練習了兩道題:(1)悟空重55千克,比八戒
的 多10kg,八戒體重是多少?列式正確的有:解:設八
戒體重是xkg, x=55-10,(55-10)÷ =x;錯誤的
有 x=55+10, x-10=55,另外還有(55+10)÷
=x和55× +10=x。(2)小強上山的速度為每小時3
千米,下山時走同一條路,速度為每小時4千米,用時
比上山少 小時,這條路多長?(提示:用方程解)正
確的解答有:(1)解:設上山用了x小時,那么下山用
了(x- )小時。3x=(x- )×4,x= ,3× =
2.4(km);(2)解:設這條路有x千米。x÷3-x÷4=
。上面兩種解法都正確,不同的解法,相同的結果。
上例說明了教學時要理解問題的本質,抓住重點,掌握方法。但這兩道題是提高性練習,有一部分學生列不出式子來,其他學生列出來的式子錯誤也很多,舉兩個普
遍的典型性錯例:3x=(4+ )x,4x=(3- )x,還
有一些用比解和算術解,與本文主題無關,不一一列舉。綜合分析以上錯例,可以大致歸納出學生在用方程解決問題時存在一些方面的問題:(1)不能真正理解方程定義中的“含有未知數”和“等式”這兩個關鍵詞。學生都能背誦,但在解題列式時卻不能夠據此檢查是否等式。(2)對于把哪個未知量設為x,即假設為可用的“已知
量”認識模糊不清,一是習慣性地把問題中最后所求的量設為x,二是把已知量設為x,三是對于x是已知還是未知糾結半天。(3)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抓住等量關系,特別是沒有辦法通過運算把變量轉化為等量。比如上題第二個問題中的速度×時間=速度×時間,速度和時間是變量,而它們的積是路程,也就是等量。(4)其他方面的問題,諸如沒有理解題意、審題不準確等等。存在這些問題不單單是學生的原因,可以說在小學階段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教學中仍存在著或多或少缺陷或不足。
二 核心牽引方向――深化本質認識,達到教學相長
運用方程解決問題,必然要理解方程的意義或本質是什么。那么方程的本質是什么?一些數學家關于方程的論述:“所有的客觀事物都可以通過方程表現出來?!薄坝钪嬷兴惺挛锒伎梢赞D化為代數問題,而所有的代數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方程?!被蛟S有些片面卻充分地肯定了方程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位置和意義。而在教材中,關于方程是這么定義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痹诮虒W中這個定義給師生們帶來了一些困惑,比如(30+
45)× =x和a=b,都是等式,都含有未知數,但都
是方程嗎?就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關于方程的本質,我們需要抓住未知數、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要素。(30
+45)× =x和a=b這兩個式子并不包含著含有未知
數的運算。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去列這樣的等式,才能使學生消除困惑。還要進一步深化對方程本質的認識,有助于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這也是正確理解方程本質對于教和學的積極作用。
三 正本方能清源――理解為什么要用方程解
實際上即便能認識方程的本質,也并不意味著能理解為什么要用方程來解決問題。為什么要用方程來解決問題呢?(1)新知識點教學引入的需要。從教材編排來看,是教學內容的改變(即由加法到減法和由乘法到除法),新知識點教學引入的需要。(2)把逆向思維轉到順向思維的作用。(3)解決復雜問題的需要?!度罩屏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方程是刻畫現世界數量關系的有效模型?!庇梅匠炭梢钥坍嫵隹陀^事物的內在聯系,特別是在變量之間找到必然的關系或平衡點,那就是等量。如上面練習題所揭示的內在關系:速度×時間=速度×時間,速度和時間是變量,而它們的積是路程,就是等量。在深刻理解“為什么要用方程解”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必然能發現兩個難點:一個是未知數的理解、選設、使用;另一個是列方程式,而列方程式最難的就是找出等量關系。
四 有的是為放矢――難點突破則事半功倍
關于未知數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為受思維慣性的影響,學生通常的意識是只有已知的數可以列式并運算,而把未知量當作已知的數來運用則是第一個難點。當把某種量設為x時,在式中的x還是未知數嗎?如果是未知的,在列式中怎樣運算?所以,在教學中把這些問題講清楚,才能解除困惑。在教學中具體的策略、方法很多,也基本能達到目的。為了讓學生能更加理性認知、靈活應用,在教學中可用“準已知量”這個概念和“未知量”作比較。之前的鋪墊是,先指出可用任何字詞句來命名,如“不懂老師”“不知道和尚”等;而所謂名稱,其實只是符號而已;然后應明確問題中最后所要求的量或沒有直接顯示卻是解決問題所必備條件的某種量,也就是未知量。當把所求的量假設為x時,那么x也就變成已知的量,在之后的列方程時就可以把x當成已知的量來運用。但其實x并非是真的已知量,可用“準已知量”與已知量區辨,知道實際要求的是x這個未知量,在列式時則可以把它當成已知量使用。當學生能真正理解x的選取指向和意義,則應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了。
第二個難點是探尋發現等量關系式,并依此列出方程式。列式并不難,難的是找出等量關系。首先要在“理解為什么要用方程解”的基礎上準確判斷所解的題目是
否要用方程解,以避免出現諸如10× -2=x或20÷
=x的列式。其次要大體了解等量關系式的類型,特別要著重指導學生理解這兩種類型:沒有包含變量和包含變
量的等量關系。比如“白兔20只,是黑兔只數的 ,黑
兔多少只?”其等量關系式是黑兔只數× =白兔只數
(20),列式為 x=20,其中并不包含變量。如前面練
篇4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
通過一學期的辛勤工作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全部教學內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本學期我所任教的六(2)班在學校組織的月考中數學成績在年級組中第一名。
二、采取的有效措施
首先,開學之初,我認真鉆研了教材、研讀了教學用書,仔細研究了教材重難點及注意點和關鍵,了解了教材前后相關的知識體系,研究了班級情況,掌握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思想動態,家庭情況及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情況。針對了解的情況,寫出了符合班級情況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課得失,并適當寫上了課后小記,以便知識的彌補和信息反饋。認真上好了每一節課,認真批閱了學生的作業。在課前,我總認真熟記教案內容,分析可能出現的情況;課堂上,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并遵循教學基本原則,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各個方面,努力提高了隨堂課的教學質量。課后,我總是留給學生適量的適度的練習題,對學生的作業,我做到了認真及時、全批全改。有的還適時注明批評,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做好每一次的單元測驗與課后輔導工作。
本學期教學工作中,教學完每個單元,就立即反饋檢測,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單元測驗,測驗后我認真做出成績單,對學生成績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對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及時找出原因做相應的處理。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第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
現如今辦公室、家庭都有電腦了,我注意利用電腦進行學習。在上教研課時善于從網上搜集各種教學信息,比如在教學“位置的確定”一課時我看了好多網上發表的教學設計、課件、說課,還看了網上的示范課錄象,根據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我的教案、課件。課上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得到了教研組同志們的好評,并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注意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準確化,條理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在課堂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后要加強師生交流,語言還得更有激情些,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三、呈現出的新經驗、突出的特點
回顧自己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感覺有優點更有失誤和不足。要說優點,那就是我的經驗是要提高數學成績必須做到:
1、將學過的數學公式,性質、概念等必須讓學生熟記。這樣才能運用它們準確解答數學題,正確解決數學問題。如各種圖形的面積公式,周長公式,體積公式、還有利息公式、出勤率、比例尺等,又如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質等知識必須讓學生記會。,
2、學好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提高數學成績的前提。學生只有夯實了基礎知識,熟練了基本技能和解題技巧,才能解答稍難的應用題,也才能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且能做到一題多解。
3、通過“兵教兵”形式將有關的數學知識適當過關,這樣有利于提高數學平均成績。如本學期解方程,解比例、簡便運算等知識是必考的知識,就得人人過關。
4、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用親切,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的學習數學,也才能提高數學成績。5、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四、存在的問題與主要原因
1、“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實踐力度不夠,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2、對培養優秀生的拔尖工作和中等生的培優的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不足,缺乏與家長的交流。
4、對個別學困生的輔導還不到位,進步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