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即景范文

時間:2023-03-29 20:2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雨中即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對于我來說,總有一些難忘的經歷在影響我的心情,回顧這些經歷,我總是會感慨歲月變遷,世事難料。要說在這些經歷里面最最難忘的,當選那兩次的雨中即景了。這兩次雨中發生的事,讓我懂得了友情和親情的可貴,可惜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那一年,我上二年級,我們班轉來了一個女學生,她被老師安排坐在我的旁邊,她是一個很樂于助人的女孩,而我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每一次她和我講話,我都不理會她。而她,總是會找機會、找話題和我聊天,其實我也不是不想理她,而是我從來都是一個人玩,都習慣了。要說我和她是怎么成為朋友的,應該和那一次下雨天有關吧。是她的誠意,感動了我。

那一天,我沒有帶傘去學校,到最后一節課的時候,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下課以后,我只能站在學校走廊那里躲雨。學校守門的大爺來問我怎么還不走,他都要關門了,我只是支支吾吾說沒帶雨傘,無奈之下,我只能冒著大雨走出了校門。

我以為今天回到家又是一個落湯雞之相,這個時候,她出現了,她在前面招手,示意我快過來,我跑到她身邊,和她一起撐傘回家。一路上,她還是和以前一樣跟我講話,而我這次沒有沉默,也跟她不住得聊天。我還記得,她說她很高興,她又有一個新朋友了。

篇2

可美景并沒有陪伴我們多久,淅淅瀝瀝的春雨馬上趕走了燦爛的陽光,一絲絲的春雨,就像一個個小精靈,伴隨著春的樂曲,在空中無拘無束地游蕩著,織成一張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春的世界,大地上的一切都在春天母親的懷抱中滋潤。畢竟,太過漫長的冬季損耗了它們太多的能量,好像一個大病初愈的人,急需得到關懷。

路邊的黃楊早已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綻出了黃色的新芽。雨兒不斷地滋潤著這弱小的生命,讓它們始終保持著青春活力。嫩芽已漸漸掩蓋了舊葉,舊葉似乎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終究要被朝氣蓬勃的青年人所替代。

回家的時候,我欣喜地發現家門前的一排水杉,披上了一層綠色的輕紗,在瀟瀟春雨中顯得更為神秘。過去的嚴冬,讓人幾乎已經忘卻了盛夏水杉的樣子。

或許更令人驚奇的是那一排排樟樹,一邊落下紅如楓葉的樹葉,一邊又長出紅中帶綠的嫩芽,使人們似乎看見自己也可以像樟樹一樣,在告別衰老的同時,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

今夜,雨終于停了,或許明天又是一個艷陽天。

篇3

【關鍵詞】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中學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然而,長期以來,作文教學遠離生活,遠離學生,過于強調怎樣寫及寫作知識的講解,乃至一提到作文,很多學生就厭煩,沒有一絲興趣和激情,學生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只得瞎編亂造,抄襲佳作應付檢查甚至備考?!皩W生寫作文難”、“教師教作文難”、“費時低效”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久而久之對作文望而生畏,失去興趣和信心。而教育學告訴我們:旺盛的寫作熱情始終是前進的巨大動力。我也認為:作文教學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而且也是一種嚴格的思維訓練;作文教學只有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才能發揮學生寫作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作為作文教學的內容,把學生引入寫作世界中去,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1首先,讓學生深入生活,激發學生的動筆欲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心發現,真實感受,真情體驗,真正樂趣,鼓勵學生寫出原汁原味的社會生活,人物形象,是作文的坦途大道?!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雹谏钪械淖魑氖菬o處不在的,我總是鼓勵學生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寫輕松快樂的事。我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某一典型場景,感悟后作文。春天讓學生走近自然,走進田野,看碧綠湖水,吹溫柔春風,聞春天氣息,觸春天花草;夏天即興觀察暴雨將至,黑云壓城之勢,并作即景提示:暴風初來你有何感受,暴雨來臨的過程怎樣,雨中景物的樣子如何……秋景中,讓學生觀察霧中“仙山樓閣”,注意去發現大霧從“牛奶”狀變得薄如蟬翼,直到煙消云散的過程,探尋朦朧的美;冬天的雪花,令學生產生無盡的情趣和遐思,讓學生在飄逸的雪花中尋求靈感和寫作激情,自然、生活、社會是廣闊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學生習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師根據創設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學生由“讓我說”到“我能說”,由“我要說”發展為“我要寫”。

2其次、創設想象情境,激發想象

英國詩人雪萊曾說過:“想象是創造力?!雹廴说南胂筮^程,就是創造力的發展過程。想象越發展越有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作文教學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創造想象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學生怕寫作文,多是因為學生不知“寫什么”和“怎么寫”。如果教師只是在作文課堂上布置題目,就下命令讓學生完成,我想交上來的作文要么是東拼西湊,三言兩語;要么是生搬硬套,瞎寫一通;有的文章中心不明確,內容空洞。這對學生而言寫作文是一種痛苦,對老師而言改作文亦然是一種痛苦,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后,此文在對景物――紫藤蘿的描寫上很有特色,細致生動,運用了恰當的比喻,使文段生輝不少。針對平時學生不善觀察,描寫干巴的特點,我認為正好模仿此文進行練筆,于是我端來兩盆學校老師種植的花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遠看與近觀,整體與局部,枝葉與花朵……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來,并且恰當運用修辭手法,小組成員交流所見所感,在學生思維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動筆寫,便輕松地以較好的質量完成了這次習作。

3指導觀察生活,幫助學生積累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水流,無以成江河”④??梢姡e累是相當重要的。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學生是寫不好作文的。在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因為生活環境的局限性,對周圍事物未能認真觀察,所以遇到寫作文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常常感到無從著手,無內容可寫,缺乏寫作素材。要使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就必須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和材料。

3.1加大課外閱讀,幫助積累語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⑤、“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⑥。這兩句話鮮明地道出了讀與寫的關系,要想使學生有豐富的寫作材料,有準確、優美的詞句,有新穎的寫作思路,就必須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讀中學習優美的詞句,并運用到自己的日記和作文中去。班上辦起了圖書角,圖書一部分是學生從家里帶來的,一部分是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每周換一次,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有摘錄本,把看到的好詞句、小段及時摘錄下來,注意模仿學習。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知識競賽等活動。促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及時內化。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語言準確、形象、生動、感人了。

3.2指導觀察生活,幫助學生積累材料?!吧钍菍懽鞯脑慈保矣心康?、有計劃地豐富學生的生活,用生動、多樣的方式誘導學生用心體味、觀察生活,讓多彩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我要求學生堅持寫觀察日記,從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到樹木花草,從家庭生活到學校生活,處處留心、及時記載。我還定期舉辦“信息”交流會,自辦小報比賽,學學你的觀察日記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自覺積累寫作材料,使他們感到“處處留心皆文章”,從而寫出了生活氣息濃郁的佳作。

4多寫多練,體驗寫作的樂趣

“多寫多練”是獲得寫作成功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多寫多練才能熟能生巧,才能“筆下生花”,寫出上乘之作;也只有多寫多練,才能在寫與練中體味到無窮的樂趣,漸入“樂此不?!钡募丫?。但是,我在要求學生寫與練的方面并不生硬和強加,而是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自覺地去寫去練,使各種寫作技巧在形式多樣的潛移默化的訓練中得到強化。

比如,讓每個學生每個月出一張手抄報,把自己積累的作文、日記、讀書筆記等編出來。讓每個小組每周出一張“組報”,每個月出一期黑板報,所有文章都從小組成員中選出來,并定期將所有的手抄報在班級里展出交換閱讀;每天早自習占用十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新聞報導”;每次課前抽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滿意的部分讀給大家聽,讓大家互相評賞;逢年過節,還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錄在賀卡上贈給別人等等。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寫”以致用的目的,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感受作文帶來的成功與自豪,從而使學生樂寫、善寫。

5改革批改方法,科學講評

我發現作文批改,老師批改得很辛苦,結果學生一看了之。于是我將“批”和“改”分開來,由教師批,讓學生改。這樣,學生在改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改文的習慣和能力,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首先老師用具體、確切、簡明扼要的語言批閱,指出作文的癥結所在。然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批示”認真修改。我在指導學生自改上花了很大功夫。這樣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到“改”的意義,這樣就能克服心理上的依賴性,產生自改其文的動機。

其次,我鼓勵學生大膽改,只要自己認真細致,照樣能改出好文章來。我還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覺得“改”樂無窮,我采取讓學生之間互當“老師”來互相修改,并寫上評語,還在班上成立了“作文醫院”,學生輪流當“大夫”,給大家的作文“診斷治療”,“醫術”高明者給予表揚,并授予“專家醫生”的稱號。

篇4

今年經濟的難點,在于通貨膨脹。筆者預測,2011年經濟增長在9.3%左右。這個速度對于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其實不錯了,但是比起2010年的10.3%則屬減速。

去年十二月CPI同比上升4.5%,較上月的5.1%有所下降,不過這是由基數效應所造成的障眼法。按環比看,物價不降反升0.5%,通脹局面根本沒有受控的跡象。而且不僅食品價格飛騰,非食品通脹也在三年來首次升上2%。除食品通脹繼續高企外,筆者認為服務業價格普遍上調,應該是今年的一條風景線。工資大幅調升,勢必觸發服務業通脹。

CPI在今年中,接近或超過6%的可能性頗大。下半年CPI走勢尚難確認。夏糧收成、公用價格上調幅度、國際工業及農產品價格,均會影響通脹前景。不過以目前工資的上漲情況,即使下半年CPI出現回落,幅度也有限。中烈度通脹在中國長期化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如果筆者所言成真,通脹居高不下,年內必有一輪手忙腳亂式的貨幣政策調整。目前政府的政策調整目標放在整頓信貸規模上,政策工具云涌則更偏好量化收縮型,通過信貸額度及存款準備金率,限制銀行的借貸數量。而且今年央行揚言,對信貸超額的銀行實施差別準備金率,此項政策對貸款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利率,并非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調控手段,這與擔心熱錢流入直接有關,而且不少企業對利率并不敏感。不過,中烈度通脹長期化,必然會帶來利率水平正?;?。儲蓄搬家、存款吃緊,會令決策層更關注儲蓄利率。負利率是中國房市過熱的原因,低利率也令企業熱衷于資本炒作,實業投資無人問津。加息與量化收縮,一個也少不了。筆者預言存款利率有200基點的上調空間,貸款利率185基點,同時準備金率有150基點的上升空間。筆者認為,市場對加息空間認識不足,央行自己對可能的加息空間也認識不足。

房市,是今年經濟及政策中最大的不確定性,不過今后兩年也許是漲不動也跌不動。新房供應進入高峰期,而需求卻萎靡不振。如果成交量不大幅增加,也許不出6個月就可能有房企資金鏈出現問題。不過,資金出現問題的企業,未必“跳樓大甩賣。”他們被同業收購的可能性更大,也許今后兩年房市將上演2005-2006年時在重化工業出現的“國進民退”。政策因素對于房市乃最大的不確定性。房地產稅試點已經推出,更多城市會加入試點行列。不過筆者認為房地產稅雷聲大雨點小的可能性更大。在內需壓倒一切的時候,很難想象政府對一般消費者開刀征稅。試點中估計開征的僅是大面積新房或豪宅。

篇5

在英語新課程背景下, 《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能夠嚴格遵循新課程標準所確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在體現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呈現形式新穎、話題廣泛、功能完善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教材每個單元共由七個板塊組成,各個單元板塊與板塊之間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這就為教師在立足每個單元整體目標的基礎上靈活處理各板塊教學提供了無限可能。主要針對課本模塊二第三單元中Word Power板塊的教學談談看法。Word Power板塊是教材的一大特色,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有效擴大詞匯量的幫助。在該板塊中,學生將學習根據話題擴充詞匯的知識以及其他多種詞匯學習技巧。

[關鍵詞] 詞匯教學課程標準教學設計語境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80037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第二模塊的第三單元,主題是amazing people,在本單元前幾個課時中,我已經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國內外名人的生平事跡,做成英文小報或其他的一些作品,這一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迅速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課堂中,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在全體同學面前展現,讓他們在對語言感知和語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練交際,促進學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形成。同時,進一步啟發學生向這些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amazing people”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使知識轉化為學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本課是本單元Word Power板塊,這一板塊的教學核心為:一是讓學生學習與職業相關的分類詞匯;二是通過構詞法學習單詞。這種話題拓展詞匯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初中三年和高中近一個學期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

言知識,獲得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他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活躍的思維,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相關的認知策略,如分析、想象、分類、歸納、總結等。另外,本課的話題是“different jobs”,這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經過本單元其他部分的學習,學生能使用大量的可以被激活的和話題相關的知識,從而與教師形成共鳴。

在明確了學習目標后,學生能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并與教師、同伴交流學習體會,他們能根據需要進行預習,在學習過程中能集中注意力,并對所學內容加以歸納和整理。同時,他們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也驅使其對教師的期望值大大提高,希望能從教師那里獲取更多的學習策略和技巧。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盡可能創造真實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和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有效課堂的生成,幫助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Knowledge objectives)

單詞:掌握、理解并學會運用以下生詞,

photographer, electrician, waitress, hostess, salesman, accountant。

2.語言技能目標(Ability objectives)

聽:聽懂師生、學生之間的對話,完成每一個任務。

說:能夠通過各種課堂活動盡可能多地說出一些職業名詞;能夠流利自如地用所學詞匯表達出自己夢想的職業及其理由。

讀:能準確讀出本節課所學習的職業名詞。

寫:能準確無誤地寫出所學的職業名詞;能根據需要寫出自己理想的職業及其理由,并在小組活動中分享。

3.情感態度目標(Moral objectives)

讓學生在反復的詞匯學習中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與喜悅,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相互幫助的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將知識轉化為今后學習的動力。

4.學習策略目標(Strategy objectives)

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分析,整理出詞匯學習的一般規律;幫助學生用構詞法有效擴大詞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積極討論和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5.文化意識目標(Cultural awareness)

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文化,培養世界意識。

教學重點分析:學生能熟悉各種職業名詞并歸納整理構詞方法;學生能掌握一套可操作的,很實用的擴大詞匯的方法。

教學難點分析: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好所學詞匯及構詞法,有效擴大詞匯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并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在教學中滲透情感關懷,實施情感教育。

二、教學過程

步驟1:導入

在問候之后讓學生猜測教師的夢想(My dream: to lear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o have rich experiences from colorful jobs.)自然地引入本課的主題(different jobs)。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圖片,和學生進一步交流。

設計意圖:

激活學生的已有信息和相關背景知識,并準備接受新信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步驟2:任務前活動

① 創設情境:在力求真實的語境中教學生詞,如photographer等。

T: Look, how did I make this picture for you?(教師做動作幫助學生理解)

① 課后搜尋因特網,查找更多關于工作或職業的詞匯。

② 了解更多關于英語后綴(前綴)的信息。

設計意圖:

對本節課教學任務的延伸,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利用各種資源讓學生自主探究,進一步鞏固知識。

三、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本節課較好地達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課堂中能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形式多樣。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將教材當做師生發展的平臺,教教材已經不是教育的目的和結果,而是作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教材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種關系中,課堂教學活動能更加深入地開展?!罢n堂教學活動,特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活動,它們受人際關系的制約,并建立在此基礎之上。因此,師生關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基礎。為了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取得良好的效果,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都必須建立健康與融洽的關系?!保ㄗ鬅ㄧ?,2007)在師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大家共同面對的就不僅是知識和教材,而是更為廣泛的現實生活。所以,我們感受的并不是知識的“投籃”過程,而是師生在共同面對的生活中協作發展?!敖處熢僖膊粌H僅是由專家編寫的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及其家長、社會人士等一起共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再也不是一種只知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現代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保ù拊蕋,2001)

[JP3]在本節課中,我努力創設語境進行詞匯教學也是一次很好的教學實踐過程。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從新的視角了解身邊熟悉的事物、人物,這些看似簡單常規的東西往往具備獨特的教學價值。事實證明,學生真正熟悉的、甚至就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的人或物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他們的共鳴。本課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師獨具匠心搭建的教學場景中容易與學生找到交流的契合點,這樣,學生也就更容易能結合自己的社會經歷,在語言學習中達成意義的構建。通過本課詞匯的教學,我認識到,教學手段的新穎、獨特,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信息重新加工、梳理,鼓勵學生獲得信息,完成聽說讀寫綜合語言技能的靈活運用,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分享。

[參考文獻]

篇6

當上帝關上一扇門,他一定會給我們留一扇窗!

經濟危機期間,我們聽到很多關于狼來了,甚至世界末日的悲觀。當然對于外向型行業,確實遭受了重創,甚至滅頂之災!

危機之年結束了,2009年中中國啤酒行業是個什么樣子呢?

1:青島啤酒:2010年2月22日 青島啤酒2009年度業績預增公告,稱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75-85%,即可達12.2億至12.94億元人民幣。

2:燕京啤酒:2009年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產量466.8萬千升,同比增長11.35%,利潤29.9億元,同比增長29.9%,遠超行業平均增長水平

3:英博金龍泉:2009年全年產值上升4.1%情況下,利潤增長達到43%。

4:二線企業:2009年,山東新銀麥啤酒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利稅2..2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8%和40%。

這些數據完全可以證明,在經濟危機過程中,啤酒行業出人意料的收獲了一個殷實的“大果子”,銷量上升,利潤增加!整個2009年,成了啤酒行業千載難逢的休養生息的好年景!

二:后危機時代,中國啤酒行業的走勢分析。

走過危機的上半程,如同在黑暗中如履薄冰之后,一絲亮光閃現在我們眼前!后危機時代來了!

這是購并的最佳時期!青啤董事長金志國在2009年發出這樣的聲音!

在在危機之中,我們看看誰率先在中國啤酒行業出手:

2009年初,雪花一次出手便并購洛克等四家企業,并在浙江布局新廠一個。同時在山東連續出手布下三顆棋子(琥珀、煙臺、聊城),青啤被迫出手煙臺,并高價收購趵突泉,進行整體防御!

一時間,浙江成為雪花,英博的對決戰場,山東成了青啤,雪花的賽馬場!

期間,四川作為雪花的基地市場,也受到幾大巨頭的挑戰,燕京出手四川,并在云南建設40萬噸企業;近期,英博在四川建廠一處,挑戰牽制四川雪花!之前,青啤也布子四川,與燕京、英博一起打入四川雪花啤酒的厚勢區域!

這些動作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巨頭之間不同的心理狀態:

1:雪花的氣勢磅礴:從幾十萬噸到上千萬噸產能,雪花用了十個年頭,這種瘋狂的擴張與膨脹幾乎很難讓人相信是一個企業的行為,當然我們也可能在詬病雪花膨脹背后的問題,比如利潤不高等,但是雪花的并購狂潮引導了整個中國啤酒行業的質變!使中國啤酒企業數量從千位數,下降到百位數,直到今天的不足三百家!

無論是市場變化,還是經濟危機,我們看不到雪花這部戰車有剎車的跡象,先做大后做強成了雪花擴張的口號!

2:燕京的老辣穩?。貉嗑┫忍斓暮駝菔菬o人能敵!北京市場幾乎是一個超級大無憂角,成了燕京啤酒的命脈基地!加上廣西漓泉的強勢占據,燕京再次收獲了一個百萬噸級的大基地。燕京啤酒的這種占山為王,挖地三尺的做法避免了撒豆成兵,廣種薄收的弊端,同時也成就了燕京依靠自身力量成為行業巨頭的身份!

3:青啤的步履蹣跚:百年的品牌是青啤無上的光環,從行業產銷量第一的的寶座上跌落之后,青啤祭出“行業利潤第一”“最掙錢”的口號!青啤主品牌“青島啤酒”作為行業公認的高檔酒,已經要占據青啤全部產能的50%。這是行業中任何一家啤酒企業都無法與其撼動的優勢!

所謂青啤的蹣跚,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青啤在處理“大”與“強”,處理“量”與“價”矛盾之間沒有得到有效平衡與統一。從10年前的先“大”后“強”,轉變到先“強”再“大”是青啤得到休養生息的時間,也失去了領跑行業的機會。從三年前的“價量導向”轉變到今天的“量價導向”,青啤付出了子品牌萎縮,基地市場丟失的代價!

矛盾是對立的,但是也是統一的!在矛盾中左右搖擺使青啤出現了步履蹣跚!山東市場的連續變局,濟南啤酒的被迫收購都反映出青啤蹣跚之中的猶豫,反映出青啤戰略機會把握上的左右搖擺!

4:英博的厚積薄發:我們不好評價英博,因為英博的龐大讓我們幾乎不能望其項背!全球六千多萬噸的年產能,是我們中國啤酒企業全部年產能的1.5倍!危機之前,英博恰好收購了龐大的AB,危機之中,這個超級大鱷難免有消化不良之嫌!加之中國官方(國資委)適時的給這個大鱷戴上了“緊箍咒”,使其想進一步“吃人”的可能大大縮小,英博也就順勢將青啤的股份賣給了朝日!

在中國蟄伏多日,危機的曙光剛剛閃現,英博立馬出手:在湖南長沙擴產建設60萬噸百威生產基地,并且號稱全球標準企業;之后立馬出手四川資陽,殺入雪花啤酒的實力范圍!

英博與雪花的江湖恩怨由來已久,地處東北的哈?。ㄓ⒉┡c雪花廝殺已久,浙江雪花快速布局,阻止英博以福建雪津為代表的實力蔓延……

三:后危機時代,中國啤酒走勢分析。

如果說到中國啤酒的現狀,很多專家都會用“大而不強”的詞語來形容!

中國啤酒夠大嗎?4600萬噸的產能,全球第一!

中國啤酒夠強嗎?

我們很難回答!

那么未來中國啤酒行業的發展趨勢又是如何呢?

一:中國啤酒第一大國的優勢將無人撼動,并保持長期優勢!這種優勢必將轉換成一種市場優勢,有市場就有可能,中國啤酒行業做大已經有了市場保障,做強無非是時間問題!

二:中國啤酒已經走入收官階段。從全國幾千家企業到目前只有不足三百家企業,中國啤酒用了20年的時間,這期間的上半程是以收購為主流,下半程尤其是經濟危機來臨前,企業開始考慮重點以建廠為主!原因在于收購對象越來越少的同時,企業對于消化被購企業的消化及文化、品牌兼容都成為了大問題。在這個收官階段中,企業間購并的機會與次數變得越來越少,但是不乏大型購并的可能發生!

三:中國啤酒的整體增幅趨穩并不再是高速增長。2008-2009年兩年中,行業增幅穩定在6%左右,之前啤酒行業的增幅遠遠高于10%。這種數字上的變化也催生了啤酒行業理性回歸,產能泡沫逐步消退的同時,企業對于基地市場的打造,企業利潤追求等方面將逐步加強。

由此產生的營銷層面上的巨頭之間犬牙交錯的市場布局,互相之間利潤市場打造與反打造將成為主流,巨頭實力范圍交界處的戰爭將成為重災區。

篇7

>> 論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對策 中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選擇 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FDI效應實證研究 淺析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的影響淺析 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 關于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思考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經濟發展研究 長江流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戰略選擇研究 中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利益與特點 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意義探析 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新趨勢與中國的策略選擇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研究 淺析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中亞經濟一體化可行性分析 區域經濟一體化構架下中國―東盟FDI效應探究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效應 加速推進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思考 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政策及其驅動因素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中國、俄羅斯與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國、俄羅斯與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維然")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王維然/著2014年12月版知識產權出版社

區域經濟一體化一直被中亞國家視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自獨立以來,中亞地區也先后建立了多個不同的區域合作機制,但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中亞國家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是因為各國認識到以自身實力,無法解決遠離世界市場、交通不便、技術落后、工業化程度低、市場經濟發育不成熟等缺陷,所以采取抱團取暖來應對困難。

中亞國家的經濟結構及相互矛盾決定了彼此間難以真正形成經濟一體化,盡管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對哈薩克斯坦的依賴性較高,但哈薩克斯坦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國并無多少需求,而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實力和中亞其他國家間的矛盾造成其無力獨自推動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取得實質進展,因此中亞的區域經濟合作必須借助大國的力量。

目前,中亞地區的一體化組織只有歐亞經濟共同體的發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歐亞經濟共同體內部不但已形成關稅同盟,且于2015年將關稅同盟升級為歐亞經濟聯盟。但歐亞經濟共同體各國普遍存在市場機制不完善、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能源和原材料的困難。就目的而言,一體化組織的建立都是出于政治考慮,但一體化的成功與否則取決于各國能否從中創造并獲取經濟利益。當前,俄羅斯在中亞發揮主導作用,這是由其傳統影響以及為中亞國家提供了安全和基礎設施等區域性公共產品所決定的。

長遠來看,中亞國家在資源與能源的供給、聯系歐洲的通道以及國家安全方面對中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和中亞的經濟合作現狀與中國對其的戰略需求并不相符,如不能建立與中亞國家的緊密的經濟合作,中國在西部的利益將會受到不利影響,當前上合組織在經濟合作方面的成效并不盡如人意。

考慮到上合組織存在與發展對中國的重要性,中國迫切需要建立與中亞國家緊密的經濟往來,為上合組織的發展奠定經濟基礎。盡管俄白哈關稅同盟已建成并于2015年建成歐亞經濟聯盟,但歐亞經濟共同體各國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以及相互間經濟往來諸多方面甚至未達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一體化程度,對歐亞經濟共同體現有經濟基礎是否足以支撐一體化程度的提升需深入研究。需分析中國與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的貿易結構,研究雙方可實現雙贏的經濟合作的領域,而不是僅局限于貿易領域。以往中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不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各國所得利益的不均衡和各國的政治考量影響了經濟合作,中國的經濟實力遠超歐亞經濟共同體各國,很容易在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濟交往中形成“中心一”效應并引發中亞民眾的不滿,而這不利于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合作。

中國需通過開展產業內貿易、直接投資、提供區域性公共產品等方式促進中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并在條件成熟時推進中國與歐亞經濟共同體各國的經濟融合。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發揮了其他大國難以替代的作用,中國要想在中亞地區順利推進經濟合作,必須取得俄羅斯的合作,為中亞國家提供區域性公共產品也與俄羅斯的中亞政策及在中亞的利益重合。當前,中國在中亞并未發揮大市場的優勢與作用,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對中國的疑慮制約了中國參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應通過提供區域性公共產品來促進中亞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化解其對中國的擔心,從而使中國能夠推動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深入發展。

篇8

關鍵詞:中學 語文教學 道德教育 基本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b)-0-01

當前,社會經濟、政治、道德、文化以及精神等領域正經歷著深刻變化,在這種變化下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青少年新時代的道德意識,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實中中學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發揮受到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單純的語文知識教育,道德教育的政治化,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等等。因此,該文對中學語文學科進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進行了探析,有利于語文學科中道德教育的

發展。

1 當今學校道德教育的內容及要求

1.1 學校道德教育的內容

正確深入理解學校道德教育內涵,是開展好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首先,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教育。當今,中學道德教育中,要著重突出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傳統,開展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美德教育。其次,進行理想教育。對中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是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理想教育過程中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信心。再次,幸福觀教育。當今的青少年普遍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對于幸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由于社會的影響,當今社會存有一些不健康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因此,應加強以人生觀、價值觀為內容的幸福觀教育。同時,進行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尊重生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開展生命道德教育,有效改善學生對于生命認知的不足,這是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對中學生要進行挫折教育,使中學生獲得對挫折的正確認識和態度,提高對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讓學生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

1.2 道德教育的要求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學德育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道德要求。就語文學科來說,首先,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語文教材因而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新理念,這是促進道德教育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得以落實的重要保證,也為今后中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次,以中學德育目標為指南。中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引導他們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成為社會主義未來的接班人。因此,語文學科教學應結合本學科特點,寓德育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認真落實本學科的德育任務要求,也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再次,學校必須與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學校應完善和落實《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各項要求,使課堂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從而全方位地開展和落實好中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2 道德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師素養的要求

2.1 學識素養的要求

現代語文教育對教師的學識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首先,要認真學習教育學和教學論,從中獲得教書育人的理論指導。其次,運用心理學基本原理研究語文教學,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再次,加強實踐性能力的修煉,提高自身備課、組織教學、教學表達以及教學應變等能力。

2.2 心理素養的要求

語文教師要在自己工作實踐中正確地認識自己,做到自信、樂觀,角色定位正確。建立起積極的自我意向,對待學生友善。其次,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加強這方面的修養,以自己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影響和教育學生。再次,教師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較強的自控能力。尤其不應在學生面前流露出因生活與工作上的困難與挫折而產生的消極的情緒。除此之外,在現代語文教育中,具備高尚的道德風范,才能為學生樹立堪稱表率的楷模,以自己的示范喚起對真、善、美的追求。

2.3 道德素養的要求

首先,強化教師意識,教師要熱愛教師職業,要有法制觀念,自覺地法律法規。其次,強化改革意識。當前,語文教師要可持續發展,要變成為課程的開發者,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再次,強化實踐意識。教師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獲得寶貴的情感體驗,才能不斷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標,才能錘煉意志,使自己的修養意志逐步堅強起來。

3 中學語文學科進行道德教育的基本

途徑

3.1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語文教師應在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同時,逐漸形成正確的的道德情操。首先,通過學習學習作品,學習作者的偉大人格。如學習魯迅的《孔乙己》、《阿Q正傳》等文章,讓學生體會作者疾惡如仇的品格。其次,中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如通過學習《荷塘月色》可對學生迸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學習《背影》、《紀念白求恩》等文章,都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3.2 重視語言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通過多樣內容的語言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比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文中的字、詞、句,使學生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感受到語言的豐富多姿。同時,加強語文教學中書法教育。在語言教育中,書法教育是重要的內容之一,進行書法教育本身就是傳承傳統文化,它在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3 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情感品質和情感的教育活動。語文學科具有突出的情感性,即強調語文教育的人格特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需要。語文學科的情感因素主要體現在語文教材中。比如,以“母愛”題材為例的作品,就在于情感真切濃郁,以情育人,使學生受到作品中所流溢的崇高情感的熏陶。

3.4 加強語文課外活動

首先,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如書法比賽、演講比賽、討論、辯論會等。其次,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智力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閱讀有著重要的德育意義。比如,閱讀《史記》等名著可以傳承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文化;閱讀《讀者》等可以對提高學生的情操具有積極的作用。再次,重視傳統文化傳播。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內涵,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

參考文獻

[1] 周慶元.中學語文教育心理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篇9

關鍵詞:宏觀經濟 擴散指數 時間序列 景氣循環 景氣預測

一、綜合擴散指數

(一)綜合擴散指數解釋

本文選取了CPI、PPI、貨幣供應量M2、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制造業PMI、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產成品庫存指數、工業從業人員指數等17個現行、同步、滯后指標,意在將其綜合加權來計算一個綜合擴散指數,而不是按照傳統做法分別計算先行擴散指數(LDI)、同步擴散指數(CDI)和滯后擴散指數(GDI)。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從一個更客觀、更全面、更綜合的角度認識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運行狀況,當然,LDI的預測作用和GDI的驗證作用不可否認。

(二)擴散指數計算

本文挑選的我國17個景氣指數從2013年1月到2013年10月的月距環比發展速度變動的數據資料經過統一調整和無量綱化,能使各指標序列比較穩定地反映循環波動。

計算示性函數矩陣I綜合擴散指數DI。若景氣指標月距環比發展速度變動為正值,且變動幅度超過0.05%,則I=1;若景氣指標月距環比發展速度變動為負值,且變動幅度超過0.05%,則I=0;若景氣指標月距環比發展速度與上月景氣指標環比發展速度基本相等,則I=0.5。計算出各景氣指標的示性函數后,再將DI繪制成時間序列圖。

(三)綜合擴散指數的分析與預測

1、經濟運行現狀的描述

由綜合擴散指數時間序列圖可看出,從2013年1月份開始,經濟系統全面收縮,進入新的不景氣空間前期。2013年3月份發生轉折,上升指標個數迅速增加,DI值從30%一路走高,直到58%,經濟運行進入了景氣空間。但從2013年4月份開始,擴散指數曲線又從景氣空間后期落入不景氣空間,DI值從58%降至33%,經濟系統逐漸降溫萎縮。不景氣狀況在2013年6月份發生轉折,在7月份突破了景氣轉折線,隨著DI(t)向峰值100%不斷逼近,經濟越來越熱。到2013年8月份擴散指數曲線開始下滑,上升指標數減少,下降指標數增加,至10月份為止,擴散指數曲線始終位于景氣轉折線上方,但經濟處于景氣空間后期,正在走下坡路,整個經濟系統處于降溫階段。

2、景氣預測

從綜合擴散指數時間序列圖中可以看出,經濟景氣循環的周期約為3.5個月(兩波谷相距3個月(2013.3-2013.6),兩波峰相距4個月(2013.4-2013.8)),由此可以預測未來一個循環周期我國的經濟景氣狀況:從2013年10月份開始擴散指數曲線持續下行,打破景氣轉折線,經濟運行進入不景氣空間;在11月份,擴散指數曲線開始上行,經濟轉暖;12月份下旬,擴散指數曲線突破景氣轉折線,經濟運行處于景氣空間,且隨著DI(t)不斷向峰值逼近,經濟系統越來越熱;到了2月份,擴散指數曲線開始下行,上升指標數逐漸減少,下降指標數逐漸增多,經濟運行逐漸變冷,并且有可能在一個月以后進入不景氣空間。

二、綜合擴散指數曲線與先行、一致擴散指數曲線的擬合

我國先行指數的峰谷平均領先一致指數的峰谷6-7個月。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和高盛(亞洲)聯合開發的監測系統對2013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的監測結果表明:10月份,在先行指數的8組構成指標中,3組指標呈上升趨勢――消費者預期指數、工業產品產銷率和貨幣供應量M2;5組指標呈下降趨勢――投資新開工項目、房地產開發領先指數、恒生中國內地流通指數、利率差和物流指數。10月份先行指數為99.5(1996年=100)保持平穩,9月份下降0.3點,8月份持平。我國10月份一致指數為97.9,保持平穩, 9月份上升0.1點,8月份上升0.3點。在一致指數的4組構成指標中,3組指標呈上升趨勢――工業從業人員數、工業生產指數和社會需求指數;1組指標呈下降趨勢――社會收入指數。

由中國景氣監測中心的先行、同步、滯后指標走勢圖可知,從2013年10月向前倒推6個多月,先行指數曲線正處于下行階段,這與綜合擴散指數預測的2013年10月的經濟運行狀況一致,再向前倒推,整個年份的經濟運行趨勢與綜合擴散指數曲線走勢均一致,這說明綜合擴散指數曲線與先行擴散指數曲線擬合較好。從2013年10月開始,經濟運行趨勢開始走低,這與綜合擴散指數預測的2013年10月的經濟運行狀況一致,再向前倒推,整個年份的經濟運行趨勢與綜合擴散指數曲線走勢均一致,這說明綜合擴散指數曲線與一致擴散指數曲線擬合較好。

篇10

【關鍵詞】 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美經濟關系 應對

一、引言

經濟學家貝拉?巴拉薩將經濟一體化分為五種形式: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完全的經濟一體化。就目前而言,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加速浪潮中有關國家通過締結區域經濟貿易協定,制定區域合作、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強區域內外經濟合作,形成^域性經濟貿易聯合體的過程。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安排的主要形式,并正朝著覆蓋更多領域、建立更高標準、實現更大開放的方向發展。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的形勢下,國際經濟貿易聯系更為密切,為了增加進入世界市場的機會,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創造更好地外部經濟環境,取得并維護參與國際市場的利益,同一區域內的一些國家或地區簽訂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在區域內削弱或消除貿易壁壘,促進經濟貿易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國際經濟關系備受矚目的趨勢之一,呈現出北美、歐洲、亞太地區三大經濟集團共同發展的格局。

中美兩國分別作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和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3國在1992年建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并于2009年強勢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隨后在2013年與歐盟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的談判;中國在2010年正式全面啟動東盟自貿區,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協定》(RCEP)的談判,使中國亞太自貿區的建設備受矚目。據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簽訂協議的自貿區13個,正在談判的自貿區8個,正在研究的自貿區5個,優惠貿易安排1個即亞太貿易協定。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積極參與到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視,影響注定深遠。

(一)美國TPP推動進程

TPP中的12個國家涵蓋了全球GDP近40%,超過8億人口的市場,貿易總量約占世界貿易總量三分之一,美國于2009年12月正式加入TPP談判,以打造升級版的NAFTA,同時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力。TPP承載的政治目標過多,其談判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不言而喻。奧巴馬政府曾設想于2013年結束TPP談判,但談判困難重重,談判達成期限幾度推遲,雖然最終于2015年10月結束最終談判,然而世事難料,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便旋即宣布美國退出TPP。

(二)美國TTIP推動進程

TTIP是美國繼TPP之后建立跨北大西洋自貿區的又一構想,TTIP第一輪談判于2013年7月8-12日在華盛頓如期舉行,美歐雙方談判代表就談判框架和程序達成了一致。第12輪,雙方打破以往慣例,在為期一周的談判結束之后繼續就談判涉及領域進行深入討論,雙方在政府采購上交換首次出價,并連談三天。TTIP談判議題不斷具體深化,但雙方皆盡可能在談判中保護自身利益,缺乏有力的讓渡行動。TTIP倡導的西方規則設置的門檻很高,新興大國遵循這些規則行事的能力和意愿可能性很低,因此TTIP 可能加劇西方與新興大國的分裂。關注TTIP談判,適應國際經貿規則的變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確立自身優勢,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適應時展的要求。

(三)中國亞太自貿區建設

亞太地區最大的區域性經濟組織-亞太經合組織(APEC),自成立初期便提出“茂物目標”,以期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但是“茂物目標”并沒有實際上的強制約束力,面對WTO多哈回合談判渺渺無期的現實,各成員更多地選擇雙邊或多邊區域貿易協定參與到世界經貿關系當中。尤其近年,APEC內部涌現出大量FTA和RTA,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在2006-2015這十年里都簽訂了多個或重要的自貿協定,呈現出巴格沃蒂(Bhagwati)所形容的“意大利面條碗”現象,亞太地區多個自貿區并存,形成錯綜復雜的聯系,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一樣雜亂。

入世之始中國對亞太自貿區的謹慎關注更多的是基于國內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不足以抵御自由貿易沖擊的考量,經過多年經濟高速發展,面對經濟轉型和向更深層次改革的需求,中國對亞太自貿區建設的關注上升到新的高度,積極參與亞太自貿區發展藍圖的繪制。目前中國已與多個亞太國家和組織達成自貿協定,并且于2015年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成績顯著。RCEP談判是亞洲地區當前最大的自貿協定談判,以建立高質量自貿協定為目標的RCEP所涉成員眾多,領域廣泛,影響重大,從東盟10+1,10+3,10+6到RCEP,中國參與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逐漸深入,對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提速起到了深刻作用。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的中美經濟關系

(一)經貿往來密切

中美兩國經貿往來長期保持密切聯系,橫向來看,中美兩國在經濟發展方向有著競與合的關系: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增強,全球市場飽和的形勢下,如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提升自身經貿影響力,參與貿易新規則的制定,成為雙方均待突破的主題,在雙邊經濟關系中難免產生競爭;與此同時,尋求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亦是兩個大國經濟戰略不可否認的方向。縱向來看,中美兩國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和需求市場互補性強,中國有著美國需要的巨大消費市場,而美國擁有高度發達的科技、制度優勢,其消費導向的經濟結構與中國深刻依賴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模式恰好吻合。中美兩國經濟往來程度深,涉及領域廣,合作層次多,雙方經貿關系將長期保持密切關聯。

(二)雙邊投資

2014年,中國赴美投資金額首次超過美國對華投資,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對華直接投資亦保持增長態勢,對華FDI收益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中美兩國雙邊投資保持持續上升態勢,雙向投資發展潛力巨大,在服務業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潛能,自2008年啟動至今,中美投資協定(BIT)已經進行了24輪談判,BIT協定涉及目前仍存在限制的汽車制造、金融、能源等行業,若達成,中國一百多個行業都將向美方開放投資,亦能降低中資企業進入美國的門檻,中美雙邊投資未來將進入更廣闊的時代。 與中、美分別為世界第一、二位經濟體不相稱的是,美國對華直接投資規模并不大,僅占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量的2%不到。BIT談判的進展,至最終達成,將為雙邊投資創造極大的便利條件。并且中國外匯儲量長期處于高位,雙邊投資多領域的開放,對有效緩解巨額外匯儲備的縮水風險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三)中美經濟關系失衡與再平衡

中美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強,但也意味著兩國經濟結構的極度失衡,中國出口投資導向型的經濟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資源過度消耗的問題,流動性泛濫加深了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美國過度依賴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大大增加了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中美兩國經濟關系的失衡,倒逼兩國對國內產業進行調整,逐步顯現再平衡之勢:中國不斷加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國內消費,使得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呈下降之勢,外匯儲備增幅放緩,逐步減持美國國債,降低經常項目順差;美國推進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戰略,提出“出口倍增計劃”,鼓勵實業創新擴大出口,2000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為40.14%,到“出口倍增計劃”實施前的2008年降至23.61%,自2000年以來平均降幅為-5.53%。中美貿易不再單一方向流動,兩國貿易往來不斷平衡。雙方在金融服務、旅游、醫療等領域的經濟合作快速發展,伴隨中國經濟不斷升級、國際經濟地位不斷上升,雙方經濟關系將朝著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四、新形勢下的中美經濟關系的應對

(一)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中國在自貿區建設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應當繼續積極參與中日韓自貿區和RCEP的建設,主動參與到國際經濟貿易新規則的制定中去,更早進入制定新規則的國家,對新規則的話語權一定更大。國內還可以利用區域一體化倒逼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壓力,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轉移升級,加強服務業競爭力,設立自貿區戰略實施的專門機構,形成科學系統的戰略實施計劃,為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做好準備,在推動東亞自貿區與區域外合作方面有所作為。打破地域限制,建立跨區域FTA體系,形成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關系,從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獲取收益。

(二)加強中美經濟關系對話

廣闊的太平洋足以容下中美兩國,中美經濟關系對話,要立足于合作共贏,中美兩國還沒有達成雙邊甚至多邊的自貿協定,而兩國之間經貿聯系又如此密集,中國依賴美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美國亦離不開利用其發達的市場和產業鏈優勢從中國的進口維持高消費、高債務市場的運行。美國將其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中國位于目前世界經濟活力最強、潛力最大的東亞地區,兩國都應該重視雙方經濟關系的維護處理。中美兩國經濟互補性強,雙方都受益于經濟合作與發展,中國伴隨經濟地位的提升在國際經濟新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需要增強,與美國維護其經濟霸主地位必然會有沖突,加強雙方經濟政治互信,尊重對方的選擇,消除固有偏見,在基礎設施、金融、醫療、教育、旅游等行業進一步加深合作,致力于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才符合兩國利益。貿易和投資是中美之間的重要紐帶,妥善處理貿易沖突,進行良好的政策協調,不斷深化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共同面對長期的經濟和戰略利益的挑戰與機遇。

(三)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進程

人民幣“入籃”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但中國巨額外匯儲備仍然面臨著美元貶值帶來的縮水風險,積極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于降低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有顯著作用,對外匯儲備實行多元化管理策略,對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進行結構調整,可以分散風險提高收益。在國內適當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中國金融系統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儲蓄與投資的協調關系,為人民幣成為與中國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國際化貨幣建立良好高效的內在基礎。積極推進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加強人民幣跨境結算能力,簽訂規模更大、影響更廣的貨幣互換協議,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為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 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第二卷[Z].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45.

[2] 全毅.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及中國的對策[J].經濟學家,2015.(1):95.

[3] 周茂榮.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及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J].國際經濟評論,2014年第1期:79.

[4] 陸振華.美歐TTIP談判加速[J]21世紀經濟報道,2016年3月1日第005版.

[5] 成靖.TPP與美國對華直接投資[M].浦東美國經濟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創新增長合作與中美經貿關系.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113.

[6] 李俊江,項衛星.全球金融危機后的美國經濟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