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6 18:1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孔子拜師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一.文學小常識(判斷)

1. 孔子名丘,字仲尼。( )

2.孔子著有《論語》一書。( )

3.孔子是戰國時期魯國人。( )

4.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

2.孔子簡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3.孔子拜師,他是拜誰為師?(老子)能做孔子老師的人,一定也非常了不起。我們也來認識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資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華夏族,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

4.子(第三聲)是古代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男子的尊稱。師:在古代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如孟子,莊子,韓非子)。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穿越時空,回到2000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通讀順了再往下讀。

檢測生字詞

①出示 曲阜 洛陽(及地圖)讓學生說發現。(感嘆句子的遙遠)

②出示 遠近聞名知識淵博 風餐露宿 不遠萬里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點名讀,齊讀)

③出示第三組詞語:迎候 等候 毫無保留 傳授。(請學生讀)找近義詞,說區別。

三.再讀課文,概述大意。

請同學們概括課文大意。誰來補充完整。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我們的同學真是會讀書的孩子,能把長長的文章都成這么短短的一段話?,F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用橫線劃出孔子拜師途中遇到的困難的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生齊讀)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距離遙遠。從哪些詞感受到的?(上千里,幾個月,終于)出示圖片(曲阜到洛陽)誰能讀出距離的遙遠。(個別讀,齊讀)。

2.重點分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在風里吃飯,露天睡覺,白天黑夜一直在趕路)不是一天,他風餐露宿,日夜兼行的時間是漫長的好幾個月,感受孔子不畏艱難的品行。帶著對孔子的敬意,再來讀讀這段話。

2.現在,假如你碰到了在拜師途中的孔子,你想對他說什么?

①(這么累,不如放棄吧)

②路途太遠了,還是回曲阜去吧。

③孔子你真厲害,這么辛苦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來。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啊,孔子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還去拜師,所以孔子能為別人所不能為,所以他成為了萬世師表,后世楷模。

3.再讀課文,找找孔子的哪些品行讓你印象深刻,用波浪線畫出來。

①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感受孔子的虛心好學)

②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感受孔子的虛心好學。

③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感受孔子的謙虛有禮)(并教寫“止”“境”)兩個生字。學生寫生字,爭取一個比一個好。

五.總結課文

總結孔子不畏艱難,謙虛有禮,虛心好學的品行,下節課讓我們走進老子。

附課文: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看了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的人還看:

1.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2.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3.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孔子拜師讀后感精選5篇

4.三年級上冊語文《盤古開天地》教案

5.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孔子拜師讀后感5篇

篇2

關鍵詞:教學反思;意義;內容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也遵循這種規律。只教不研,就會成為教死書的教書匠;只研不教,就會成為紙上談兵的空談者。要想成為一名科研型的教師,只有邊教邊總結,邊教邊反思,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里的“思”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進行教學反思以及教學反思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一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是完善教師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石,更是促進教師再學習、再發展的動力。教師養成反思習慣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礎,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教學反思。

一、什么是教學反思

如維拉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借助發展邏輯推理的技能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持反思的態度進行的批判性分析的過程?!边@個定義告訴我們,反思性教學依賴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態度與方法,是教學主體自我解剖的過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如果說備課、上課等基本教學實踐是元研究的話,那么教學反思就是次研究。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通過實踐,我認為在課堂教學后進行反思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并有幾點體會。

1.課后反思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地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

教學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又能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更能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任何一個教師,不論其教學能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并能沖破經驗的束縛,不斷地對教學診斷、糾錯、創新,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2.課后反思能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

教師把教學過程中預先設想到的新穎的課堂導入法、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或者對偶發事情處理的巧妙方法等等,在課后認真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形成理論,便于今后教學時借鑒使用。另外,一節課結束之后,教師要廣開言路,善納雅言,真誠地與學生交流,樂于傾聽其他教師和學生對這節課的評價、建議,要時時處處注意收集、處理這些反饋來的信息,及時動筆反思,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課堂教學。

實踐證明,課后反思是“實踐—探索—總結”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升華。它要求教師在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后,對本節課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去再思考、再創造,為下一節教學做準備,通過在反思中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寫教學反思篇幅不宜太長,一定要抓住重點,有感而發,切忌面面俱到。一般說來,寫“教學反思”應遵循指導性、實用性、具體性、借鑒性等原則,根據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側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成功之處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后教學作參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新課導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輔助教學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的?(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的?

2.反思不足之處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庇捎趯W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復雜性和不可預料性,加之年輕教師對其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應該只成為遺憾或感慨,年輕教師更應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對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今后的教學積累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脫離學生實際?(3)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6)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教學反思可以是“課后思”,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教師寫下自己的教學經驗,把反思這一單純的內省活動外化,通過反思,不斷分析、回顧、研究、提煉,以改進自己的教學,促進自身成長。

反思的關鍵是要求教師有問題意識,從看似沒有問題中去發現問題,從問題成堆的地方聚焦問題。一個教師只有客觀地分析、認識自己或他人,認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從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問題所在,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一個成功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