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意思范文
時間:2023-04-02 23:57: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驚蟄的意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在冬天,一些動物會進入一種不吃不喝、不活躍的狀態,稱之為"蟄伏"或“蟄”,而當春天到來,大氣的活動會引起云層發出雷聲,同時氣溫升高,蟄伏的動物開始活躍,這個節氣故稱為"驚蟄”。
3、驚蟄的含義
天氣轉暖,春雷始鳴。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溫度回升,春雷陣陣,春雨淅瀝,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一年春耕也由此開始了。
4、驚蟄的風俗
(1)祭白虎化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打小人驅霉運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3)祭雷神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來震動人間,所以過去有驚蟄日祭祀雷神的習俗。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梢姴坏傧x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驚蟄吃梨
篇2
(西北大學 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1)
摘 要:本文通過對馬克思思想中關于哲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經濟哲學的研究,從而吸取馬克思經濟哲學中有價值的東西,應用于當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
關鍵詞 :馬克思;經濟哲學;當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B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4-0037-02
一、關于經濟哲學定義的探討
關于經濟哲學,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個提法就頻繁出現于我國的哲學和經濟學文獻中。有人認為經濟哲學是“處于哲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地帶”,所研究的內容是各個經濟形態的“共有的、基本的規律和問題”。然而,與此相反者則認為,經濟哲學“不是經濟學和哲學相結合所形成的交叉學科,而是一門部門哲學。所謂部門哲學,就是對世界的某一部門或某一領域的哲學問題的哲學思考”[1]。在這兩種表面看來截然不同的觀念之外,還有一種似乎中立的看法:“經濟哲學是用哲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或用經濟學方法研究具有哲學性質的經濟問題的一門學科?!盵2]所謂經濟哲學就是經濟學的哲學,是對經濟生活和經濟學進行哲學反思的一個學科門類,旨在通過經濟學和哲學的聯盟,發揮兩門學科的優勢,對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社會存在和發展問題進行整體性的綜合研究。西美爾認為,包括經濟學和貨幣學在內的任何經驗性學科,上下兩端都靠哲學支撐,沒有這樣的支撐,經驗性學科難以成為自身。上端者指學科起步時的邏輯前提,如西方主流經濟學中的人性自私論、天賦人權論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論就是這種情況。下端者指經驗事實意義和價值性質的解釋。經濟學能夠用經驗的方法確定和描述基本事實,如我國目前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但是,這些現象僅僅是經濟行為主體活動的結果,經濟學沒有能力回答這些問題,非要回答,只能像加里·貝克爾的“經濟學帝國主義”一樣在哲學面前出丑。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中不知天高地厚地說:“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高于和優于邊沁、康德和馬克思的方法?!盵3]
二、對馬克思經濟哲學的認識
經濟哲學的興起是經濟學和哲學相互融合和范式變革的產物。馬克思是將哲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典范,他既重視經濟學的研究,也重視哲學的研究,他留給后人浩如煙海的文獻,奉獻給人類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
首先,馬克思所研究的經濟哲學既非單純的經濟學也非純粹的哲學,而是在融合了兩者基礎之上而形成的一種客觀性與主觀性相統一的全新科學,它打破了當時的一些哲學家和經濟學家考察經濟問題的方法。馬克思首先對唯心主義經濟哲學的思想進行批判,這在他最初的經濟哲學研究成果《哲學的貧困》中就有著充分的體現。他批評蒲魯東從普遍理性出發建構經濟學的哲學體系,把經濟范疇視作“不依賴實際關系而自生”[4]的思想不過是一種先驗的唯心主義的經濟哲學。而馬克思所要實現的是關于經濟學要能夠真正揭示現實經濟生活的本質和規律,必須跳出哲學的圈子研究經濟現象,這是一種蘊含著從經濟現實、物質生產出發的唯物主義經濟哲學思想。同時,他還對機械唯物主義的庸俗經濟學思想進行了反思,這使馬克思意識到,經濟哲學要走出“在表面的聯系內兜圈子”,對“最粗淺的現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釋”的誤區[5],就必須突破以往的理論,沖破思想障礙,敢于進行理論創新。
其次,馬克思的經濟哲學思想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他分別從物與人的角度,充分體現出了人類對世界的兩種基本態度和價值取向??茖W性強調客觀性和事實評價,人文性強調主體性和人文關懷,馬克思經濟哲學研究的對象,無疑是“現實的人”[6]。馬克思認為,“現實的人”既是“社會關系的總和”[7],又是能動的、有價值、有理想追求的主體。因此,經濟哲學要研究“物”,也要研究“人”,應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的辯證統一。馬克思既反對從所謂“純粹的客觀性”或單純的技術理性模式出發考察經濟現實的做法,他認為這種做法撇開了主體的人,而且缺乏對人的地位體現,把人降低或等同于“物”;同時,他又反對從抽象的人、人性、人道主義出發考察經濟現實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拋棄了客觀的物,只能使人成為虛假的主體和片面的“道德人”。所以,馬克思經濟哲學的獨到之處就在于他既能夠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結構和人類社會歷史本質的同時,又能夠把它們視為以人的生產實踐為基礎的過程。
再次,馬克思經濟哲學的思想側重于從實踐角度表述主客觀關系,是決定性與選擇性的統一。決定性就是承認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經濟運動是有自身規律可循的自然歷史過程,肯定了客觀世界和其規律的必然性及其對人的制約性;選擇性即承認社會歷史及其經濟運動又是歷史主體的人有目的的活動過程,肯定了主體的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認為作為歷史主體的人一身兼任“劇中人物”和“劇作者”雙重身份[8],因為人類社會歷史和經濟運動的規律是通過現實的人的有選擇的能動性活動而得以實現的。人的實踐是聯接兩者的中介,正是在實踐基礎上,兩者達到了辯證的統一。經濟哲學研究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過對經濟現實的理性考察,為發揮人的自主能動性提供理論根據,因此它應當從決定與選擇的統一角度研究作為客體的世界與作為主體的人之間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
最后,馬克思的經濟哲學思想是實證歸納與理性概括的統一,這是馬克思經濟哲學研究中又一個基本的方法論思想。馬克思的經濟哲學不僅僅從經濟現實出發,而且在研究經濟現實中進行哲理性的分析推論,并從中引出世界觀、方法論的結論。同時,在對經濟現象進行哲理的分析的過程中,融入經濟的實證,使之有根有據,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空洞思辨和抽象演繹。馬克思在創立經濟哲學之初,就批判地審視了當時的經濟理論,反對蒲魯東用先驗原則、抽象哲學理念投射經濟現實,認為這只能導致“可笑的哲學”[9];又批評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停留于純粹經濟事實的膚淺表述和實證歸納,認為他們不從經濟關系的社會歷史性考察、深究經濟現象的本質,導致了他們視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固定永恒的規律的唯心史觀結論??v觀馬克思的經濟哲學思想,其哲學與經濟學在相互交融基礎上達到了辯證統一。馬克思的經濟哲學理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既是社會的、歷史的、哲學的經濟學,又是經濟的社會學、歷史學和哲學。
三、研究馬克思經濟哲學的當代意義
經濟哲學在我國發端于哲學界的呼喚,但實際上也是經濟學界的需要。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中國,面臨經濟發展、制度轉型、走向世界過程中一系列棘手的、復雜的、整體的、深層的問題,迫切需要經濟哲學的發展。就實踐意義而言,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實踐急需理論的正確指導,而中外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似乎滯后于社會主義經濟實踐,因此,經濟哲學在我國具有深厚的生存土壤,同時也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
首先,雖然由于時代的巨變使得馬克思那個時代的經濟哲學研究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與現在這個時代存在極大的差異,但是馬克思當年從客觀性與主體性相統一的角度研究經濟哲學的思路和方法,仍能為我們從事當代經濟哲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啟迪。在此,不妨借用馬克思的一句名言,經濟哲學要想成為“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就必須“不僅從內部即就其內容來說,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說,都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10]。同時,我們還要充分發揮每一個主體特有的主觀能動性,打破陳舊的傳統觀念,解放思想,積極創新,與時俱進。
其次,科學性與人文性辯證統一的經濟哲學方法,有助于我們研究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經濟增長、轉型、變化和發展的現狀、歷史和未來趨勢,從而立足于科學的實證經濟學,從客觀世界中認識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理解人的價值需求、人生的現實性、時代的變易性、社會生活的真實性等,從而為確立與之相對應的人格模式提供客觀依據。與此同時,也有助于我們研究人在當代社會中的自身價值,從而運用科學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達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最終實現人的生存意義。
再次,借鑒馬克思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方法來考察當代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有助于我們制訂新世紀現代化戰略決策,走出“超越論”和“循序論”誤區,立足于“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研究諸如中國與世界體系的聯系與交往中,經濟的調整、重組、改革、開放等關系;又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創造性,在歷史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的交錯點上“抓住機遇”,切實把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同時,也有助于我們走出“人類中心論”或“生態決定論”的兩極,進而深入研究諸如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與自然成本、生產效率、物質生產、人口生產、精神生產等等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最后,借鑒馬克思經濟哲學中實證歸納與理性概括的相統一的方法,研究和建構當代中國經濟哲學。一方面,在探討諸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全球化等具體問題時,運用世界歷史理論、社會形態論加以理性抽象;另一方面,在研究的社會結構論、形態論、本質論、動力論等基本理論時,根據世界、中國的社會經濟變化現狀和趨勢,以及新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理論加以驗證。最終,在融合兩者特征的基礎上,創建能夠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經濟哲學理論。
參考文獻:
〔1〕劉敬魯.經濟哲學需要研究的三類問題[N].光明日報,2001-10-23.
〔2〕于文軍.經濟哲學的學科歸屬[N].人民日報,2000-3-9.
〔3〕加里·貝克爾.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9.
〔4〕〔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40,149.
〔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8.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76.
篇3
內容提要: 死者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也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但是,死者死后仍然有某些人格利益尚存,這些利益有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有值得法律保護的價值。我國的司法實踐、理論學說和國外的立法、學說、判例均支持對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保護,并存在直接說、間接說和混合說的分歧。在正確處理與言論自由、歷史研究和藝術創作等利益衡量的關系基礎上,應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的“民事權益”作擴張解釋來對上述利益進行保護,并應明確保護范圍、保護主體和保護期限等具體問題。
一、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護的理論與立法現狀及評述
民法通說認為,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1]《民法通則》第9條也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據此,死者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也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但是,死者死后仍然有某些人格利益尚存,這些利益有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有值得法律保護的價值,例如對死者的名譽、隱私、人格尊嚴、肖像等進行侵害,法律仍然不能袖手旁觀,仍需要對此進行保護。
在學說上,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存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侵害死者的人格權的行為同時侵害了遺屬的人格權,遺屬可以以自己的人格權受到侵害為理由要求賠償。此說稱之為混合說。第二種觀點認為,侵害了遺屬對死者的虔敬之情。此說稱之為間接保護說。上述兩種學說存在的問題是:第一,死者的利益與遺屬的虔敬之情并非永遠一致。第二,當死者沒有遺屬時,對侵害死者人格權的行為是否就可以放任不管?第三種觀點認為死者仍然享有人格權,在其受到侵害時,遺屬可以代為行使訴訟權利,此說被稱之為直接保護說。德國學說和判例均支持直接說,典型判例是梅菲斯特案[2]。臺灣多主張間接說,其中蔣孝嚴案為代表性判例。[3]而我國司法實踐中一直在直接說、間接說和混合說之間搖擺,并未有支持某一學說的傾向。
英國和美國認為名譽、隱私的權利是受害人的專屬權,因此不能以他人的名譽、隱私受到侵害為由起訴,而且死者的名譽、隱私在受到侵害時,遺屬不能替代死者行使權利。但是在侵害死者的名譽、隱私的同時也侵害了遺屬自身的名譽、隱私時,屬于例外。法國有較多的關于死者肖像權和隱私權的判例,但是其理論構造并不十分明確,學說上也有分歧,其中侵害了死者近親屬對死者的感情這一學說比較權威。瑞士的判例和學說也基本傾向于認為侵害了近親屬對死者的懷念之情。[4]
在德國,學說與判例均認可死者自身的人格權不受侵害,具有代表性的判例是關于“梅菲斯特”案。德國審判實踐認為,在權利人死亡后,對于由一般人格權所保護的法益也應該予以尊重。否則,德國基本法的價值取向就不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5]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152條第1款規定:“公民有權通過法院要求對損害其名譽、尊嚴或商業信譽的信息進行辟謠,除非傳播這種信息的人能證明它們屬實。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要求,也允許在公民死后保護其名譽和尊嚴?!盵6]
在日本的法律規定中,不存在認可死者人格權的規定,僅在著作權法中有關于保護著作者死后的人格權。[7]但是日本的判例中有很多保護死者人格權的案件。日本法學界有關死者人格保護問題上存在著直接保護說和間接保護說的分歧。
《加拿大魁北克民法典》第一編第二題第四章規定了對死者死后身體的尊重[8],雖然不是關于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規定,但是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在人格權部分規定了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民法典。
《埃塞俄比亞民法典》第30條規定:當其肖像被展覽或售賣的人已死亡或處于不能表達意志的狀態時,如果該展覽或售賣行為在性質上會導致對死者榮譽與名聲的損害,則其權利將授予死者親屬。[9]
《匈牙利民法典》第86條規定:死者名譽受到侵犯時,可以由死者的親屬和死者遺囑受益人起訴。如果損害死者聲譽的行為同時也損害社會利益,則檢察長也有權起訴。[10]
《葡萄牙民法典》第71條規定:人格權在權利人死亡后也受到保護。屬上款所指之情況,死者之生存配偶或死者之任一直系血親卑親屬、直系血親尊親屬,兄弟姐妹、侄甥或繼承人,均有請求采取上條第2款所指措施之正當性。[11]
為何要對死者的人格精神利益進行保護?對此有學者認為,人格權雖不得繼承,但對于人格權的保護并不限于生前,依較新理論及判例已擴及于死后的人格保護。[12]有學者進一步認為,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姓名權、肖像權,它們存在的目的并不完全依附于人的生命。涉及人類的整體尊嚴和善良風俗,故有延后存續和保護的價值,不宜使之隨同人的生命終止而立即消滅。[13]本文認為,從法理上說,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因此,死者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也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故而死者不應該有人格權。但是,生活中出現了大量侵害死者人格權的案件,尤其表現為侵害死者名譽、隱私、人格尊嚴、肖像等。僅僅從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這一民法基本理論就推導出死者不享有人格權,從而對死者的人格利益不予保護,就失之簡單化。正確的路徑是首先承認實踐中大量存在的侵害死者人格的事實,其次通過對傳統民法理論進行改造和局部修正來擴大理論的解釋力和包容力,使其能夠適應和解釋這一法律現象。基于上述理論立場,本文認為死者生命終止,因此在死后于法律上不再享有人格權,但是卻仍然存有某些值得法律保護的利益。這些法律上的人格利益雖然不一定能被現行法律確認為權利,但是由于其獨有的價值,涉及人類的整體尊嚴和善良風俗,故有保護的必要。因此將其確認為法律上的利益從而用民法進行保護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正確路徑。至于對死者人格權的保護是采直接說或間接說再或混合說、保護的范圍、行使的主體以及保護的期限等具體問題,將于下文中予以論述。
需要指出的是,死者人格權保護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即對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保護、對死者人格財產利益的保護和對死者遺體的保護?;谘芯恐黝},本文將集中探討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民法保護問題。
二、我國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護的發展歷程
1.司法解釋及司法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共出臺過5項關于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司法解釋或司法文件,分別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死亡人的名譽權應依法保護的復函》(1988年),該復函采直接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范應蓮訴敬永祥等侵害海燈名譽權一案有關訴訟程序問題的復函》(1990年),該復函也采直接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范應蓮訴敬永祥侵害海燈名譽一案如何處理的復函》(1993年),該復函采混合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5條(1993年),該解答采直接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7條(2001年),該解釋采間接說。
2.《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蹲罡呷嗣穹ㄔ汗珗蟆饭补剂?起關于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護的案例,分別是:1992年第2期的《陳秀琴訴魏錫林、〈今晚報〉社侵害名譽權糾紛案》(荷花女案),1998年第2期的《李林訴〈新生界〉雜志社、何建明侵害名譽權糾紛案》(李四光案)和2002年第6期的《彭家惠訴〈中國故事〉雜志社名譽權糾紛案》(彭家珍案)。
3.發展歷程梳理—以司法解釋和公報案例為主線。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荷花女案件采用直接說。在該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吉文貞(藝名荷花女)死后,其名譽權應依法保護,其母陳秀琴亦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此可以看出,法院認為死者依然享有名譽權,此實際為直接保護死者權利的直接說。
范應蓮訴敬永祥等侵害海燈名譽權一案,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范應蓮訴敬永祥等侵害海燈名譽權一案有關訴訟程序問題的復函》中提出:海燈死亡后,其名譽權應依法保護,范應蓮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即為直接說的觀點。然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范應蓮訴敬永祥侵害海燈名譽一案如何處理的復函》中又指出:被告行為構成對海燈名譽的侵害,但對范應蓮名譽的侵害較輕,可適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體現出混合說的立場觀點。一個細微之處在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范應蓮訴敬永祥等侵害海燈名譽權一案有關訴訟程序問題的復函》中認為死者海燈的名譽權應依法保護,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范應蓮訴敬永祥侵害海燈名譽一案如何處理的復函》中認為被告的行為構成對海燈名譽的侵害,顯然認為死者并無名譽權。雖僅一字之差,卻反映出保護立場之不同。
李四光一案中,兩級法院皆認為死者名譽權受損,顯然采直接說,但與此同時又認為由于死者名譽權受損導致原告精神痛苦,原告也有權利獲得精神損害賠償,此為間接說立場。因此可以認為在本案中,法院采用了混合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痹撘幎ㄊ情g接說的觀點。在該司法解釋出臺后的彭家珍案中,二審法院指出:彭家惠作為彭家珍烈士的近親屬對雜志社提起訴訟,是維護彭家珍烈士的名譽,而非自身的名譽權受到侵害,此為直接說觀點,與上述司法解釋所采間接說顯然不一致。
4.小結。從上文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采用了間接說的立場,在此司法解釋出臺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的案例中,一直在直接說和混合說之間搖擺,未能有統一鮮明的立場。而在該司法解釋出臺后的公報案例中,又未能顧及司法解釋的明文規定,徑直采用直接說。因此,可以認為對于死者人格精神利益民法保護這一問題,司法實踐并未形成統一觀點,一直在三種學說間搖擺。
篇4
【關鍵詞】勞動者 經濟處罰 法律環境
在現實勞動關系中,一些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慣常以經濟懲罰作為有效的管理手段,動輒對違規違紀勞動者罰款,輕則幾十幾百元,重則千元幾千元,隨意性大,嚴重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職業安定和生活保障,并由此引發了大量的勞動爭議,影響了企業發展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2007年6月,國家頒布了《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頒布第516號令廢止了1982年頒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以下簡稱《獎懲條例》),并明確該條例已被《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代替。在新的法律環境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能不能進行經濟懲罰?如何處罰?本文將通過對新舊法律環境的比較,分析了現行法律環境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經濟懲罰權的法律依據。
一、舊的法律環境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經濟懲罰權的依據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懲罰包括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在《獎懲條例》被廢止前,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懲罰權的法律依據主要有:(1)勞動法律,如《勞動法》;(2)勞動規章,如《獎懲條例》。其中《勞動法》規定的比較籠統,只有第三條“勞動者應當……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及第四條“用人單位應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法》對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懲罰沒有明確的規定?!丢剳蜅l例》的規定很詳細,它規定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懲罰有罰款、停發工資、降低工資級別和賠償經濟損失四種形式?!丢剳蜅l例》規定適用于全民所有制企業和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全體的職工,而我國除了國有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外,還有私營經濟、個體工商戶、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涉外經濟等,除了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外的企業中,都存在對職工罰款的問題,而這些企業行使罰款權在當時是無法可依的。
二、《獎懲條例》已時過境遷,不適合現實發展要求
《獎懲條例》是在計劃經濟時代背景下出臺的,是以固定工為主體的勞動用工條件下制定的,企業勞動者作為計劃經濟的要素,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由政府納入了計劃的編制。公有制的企業為了維持內部的計劃經濟模式的正常運作,在企業實行行政化管理的背景下企業對職工的懲罰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在勞動關系已經全員勞動合同化的今天,固定工在法律上已經成為歷史,《獎懲條例》已明顯的不適合現實的發展要求了。
筆者認為,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只有行政機關才有罰款權?!丢剳蜅l例》明顯有參照《行政處罰法》和《刑法》的痕跡,這在計劃經濟時代對當時具有行政屬性的勞動關系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但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日趨契約化,勞動關系的形成和調節方式主要通過勞動合同方式來實現的今天,《獎懲條例》已不適應市場經濟勞動關系的發展,且在一定程度上與現今的法律是相悖的。正是因為不適合現實的發展要求,《獎懲條例》于今年1月份被廢止,為《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所代替。
三、新的法律環境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懲罰權的依據
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開始實施,同月,《獎懲條例》被廢止。縱觀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懲罰權在如下條文中有所規定:(1)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2)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3)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4)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睆纳厦嫠械臈l款可以看出,《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懲罰權規定了違約金及賠償經濟損失兩種形式,且違約金只適用于因用人單位提供了培訓而約定的服務期條款及競業限制條款兩種情況。
筆者認為,在具有行政管理色彩且不符合市場經濟時展的《獎懲條例》已被廢止,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已生效實施的法律環境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罰款權已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即用人單位不能再以“勞動者遲到罰款50元,礦工罰款300元”等理由對勞動者實施罰款,即使這些規定寫進經企業合法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也是不能成為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罰款依據,因為這些規章制度的內容本身是不合法的,根據我國的法律,只有行政機關才有罰款權。在現行法律環境下,筆者認為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懲罰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違約金。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違約金。但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只能在用人單位提供了培訓而約定的服務期條款及競業限制條款兩種情況下約定違約金。
2.賠償經濟損失?!秳趧雍贤ā返诰攀畻l:“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原勞動部頒發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睆纳鲜鲆幎芍?,因勞動者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或合法勞動規章制度的規定要求勞動者從工資中進行賠償,該賠償數額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或合法勞動規章制度的規定應是確定的,且每月從工資中進行賠償的數額有限制,即不得超過當月工資的20%或剩余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筆者認為,如賠償數額事先沒有在合同中或經合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得到確定,用人單位不可單方確定賠償的數額并從勞動者工資中直接扣取。
篇5
【關鍵詞】 整體觀念;陰陽學說;醫患矛盾
整體觀念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陰陽學說是中醫哲學的基礎。中醫學的整體觀念類似于西方的唯物辯證法,即用全面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來看事物。中醫哲學的陰陽學說類似于西方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筆者就整體觀念和陰陽學說在醫院管理和發展,以及在解決醫患矛盾問題中的應用作一探討。
1 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價值
整體,就是完整性和統一性。整體觀念,是中醫學關于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統一性認識。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重要關系和相互影響,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地斗爭中,維持著機體正常地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和機體自身完整性的思想,即為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首先指導我們作為醫院的最高管理者,不僅要看到自己醫院的經濟效益,還要看到郊區醫院和社區醫院的巨大潛力,要看到城區大醫院、郊區醫院、社區醫院是一個醫療體系,是一個整體。要想為老百姓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大醫院應該肩負起重任,支援郊區醫院,發展社區醫院。試想中國13億人口,如果都不信任郊區和社區醫院,大病小病都到城區大醫院看病,大醫院能不出現問題嗎?所以醫院領導和一些有經驗的大夫要定期到郊區醫院出診,有實力的醫院要和政府一起辦一些社區醫院,把輕病和慢性病患者分流到郊區和社區醫院,這是當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必然選擇。
2 中醫陰陽學說的指導價值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地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地概括,并含有對立統一地內涵。陰和陽,既可以代表兩種相互對立的事物和勢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倆個方面?!瓣庩栒?,一分為二也”,明確指出,陰有矛盾對立統一的辨證觀點。
筆者試從陰陽學說中的“陰陽的互根互用,對立制約”兩個方面來談一下醫患關系問題。陰陽的互根互用,是指一切事物或現象中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系,即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外一方而單獨存在。陰陽的對立制約,是指屬性相反的陰陽雙方在一個統一體中的相互斗爭、相互排斥、相互制約。
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陰平陽秘。陰陽的平衡,是動態的常閾平衡,是動態的均勢,而非絕對的靜態平衡。維持其平衡狀態的機制,則是建立在對立制約與互根互用基礎上的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的消長和轉化運動?,F代醫院中的醫患關系就象陰陽關系一樣,整個患者群體屬陰,醫護人員屬陽。醫患之間既是互根互用的關系,又是對立制約的關系。正是醫患之間這種矛盾關系推動著醫療體系的向前發展,維持著醫患之間的動態平衡。
“以人為本,營造和諧醫院”的醫院文化是當今公立中醫院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目標,也是現代化醫院管理模式發展的新趨勢。營造和諧醫院、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最主要的是要解決醫患之間的陰陽關系。當今社會,醫患這對陰陽關系總體上是平衡的、是好的。但是醫患之間的矛盾在增加,也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主要表現為陰勝陽虛,一方面,患者陰方的要求和維權意識在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醫者陽方的服務和責任意識在下降。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陰陽兩個方面入手,即要“降陰升陽”。
一是要“降陰”解決患者這一方的矛盾。要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真正做到“視患者如親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將解決廣大患者最感急切的難點、熱點問題做為醫院服務的主要宗旨,強化服務意識,全面推行人性化醫療服務,以患者的滿意度作為評價醫院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二是要“升陽”解決醫生這一方的矛盾。充分調動醫院員工積極性,提高員工素質。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是醫院管理永恒的主題,作為知識經濟下的公立中醫院,同樣也是一個中醫技術密集型的單位,是研究高新技術應用最廣泛,最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因此,現代化的公立中醫院更要靠先進的醫療技術水平來實現持續、穩定地發展。打造自己的品牌,先進的技術由人來創造,由人來實施,人是最重要的承載者,只要贏得了人才,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醫院應該培養樹立員工終身學習的理念,營造“百家爭鳴,百花齊發”的學術氛圍,讓員工認識到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醫院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1]。
3 小結
總之,要想建設和諧醫院、和諧醫患關系,就要利用整體觀念,將患者分流到社區、郊區。利用陰陽學說平衡醫患這對陰陽關系,使其關系維持在動態平衡中。
篇6
[關鍵詞] 精神疾??;意外死亡;護理對策;社區
[中圖分類號] R7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4(a)-00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ause of accidental death of patient with mental disease in communit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 Methods The accidental death causes of 5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in community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telephone follow-up. Results Among all patients,the number of suicide,sudden death,violent death and fall death was 16,12,15 and 10 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schizophrenia,affective disorders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 was 32,14 and 7 respectively.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 with different discharge time was compared,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χ2=8.66,P0.05). Conclusion A higher incidence rate of accidental death is existent in community mental patient,tak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care for different reas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accidental death of the patient.
[Key words] Mental disease;Accidental death;Nursing countermeasure;Community
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包括突然窒息,搶救無效的噎死死亡,非意料中的自殺和殺死他人,不明原因的猝死等[1]。目前,我國約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0萬人,患病率由20世紀的0.27%上升至現在的1.347%[2]。精神疾病具有病程長、治愈率低、復發率高、費用高等特點,許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均接受居家治療[3],但由于家屬對精神疾病知識的缺乏及對精神病患者照顧不到位,社區管理網絡不健全等原因發生意外死亡的案例時有發生。精神病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意外死亡具有突發性和多變性[1]。為防止社區精神病患者發生意外死亡,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精神衛生防治網絡工作,對社區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原因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提供借鑒的教訓經驗及探索有效的應對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且出院后意外死亡的53例精神疾病患者,對其相關資料進行電話回訪了解并進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10版)(ICD-10)》的診斷標準,男35例,女18例;年齡19~66歲,平均(39.2±10.9)歲;病程2~40年,平均(16.3±6.5)年;職業:無業33例,農民或漁民6例,企事業單位職工4例,學生1例,離退休人員9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2例,初中13例,高中或中專10例,大專及以上18例。
1.2 方法
由6名精神科護士組成隨訪組,通過電話、門診等方式向家屬、鄉醫及知情者進行了解,如確定患者屬于意外死亡,再詢問其住址、性別、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當時診斷、發病時間、死亡時間、死亡原因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
2 結果
2.1 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53例意外死亡患者中16例為自殺,12例為猝死,15例為暴力死亡,10例為跌倒死亡;其中發生在春季為5例,占9.4%,夏季23例,占43.4%,秋季12例,占22.6%,冬季13例,占24.5%;當時診斷為精神分裂癥32例,占60.4%,情感性精神障礙14例,占26.4%,其他精神障礙7例,占13.2%。
2.2 不同出院時間患者死亡原因的比較
不同出院時間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6,P
3 討論
表1結果顯示,不同緩解時間患者意外死亡原因分布不一樣?;颊咴诎l病早期得到家屬重視,常被作為家庭的重點對象,及時送醫、住院治療,出院后剛開始也是家庭關心、照顧的重點對象,因此發病早期患者意外死亡的危險性明顯較低,而后期家庭經濟耗竭,病情遷延反復,且患者患病后性格改變,出現懶散、多疑,久而久之家屬厭煩,對其失去信心,疏于管理或放棄不管任其流浪,導致肇事、肇禍事件增多,甚至發生暴力致死事件。抑郁型精神疾病患者在恢復期自殺率較高[4],所以需要建立一種機制,強化監護人的責任,發揮家庭的作用[5]。除了家屬的厭煩和疏于管理外,患病后期由于長期服藥,藥物的毒副反應易使患者身體的各項功能發生改變,是社區精神病患者康復后期易發生猝死、跌倒死亡等意外的誘因。
3.1 自殺死亡原因分析及防范
表2結果顯示,自殺在精神障礙患者意外死亡中占30.2%,居首位,提示自殺與精神疾病密切相關,所有精神疾病均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6]。自殺在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中占首位,自殺是精神分裂患者過早死亡的原因[6]。精神分裂癥發病率高,病程長,即使社區康復期患者,大部分仍存在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受精神癥狀支配自殺意念強烈不易動搖,且不直接表達自殺意圖,不斷尋找自殺機會。社區精神病患者自殺方式一般以服藥和自縊為多,少數為墜落、溺亡。精神病患者除受精神癥狀支配外,其次是悲觀厭世、對治療缺乏信心及生活事件等。醫護人員除了幫助患者做好回歸社會前的角色轉變,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還要指導家屬建立防范自殺的安全體系,包括督促患者堅持按醫囑服藥,穩定病情。家屬發現患者病情復發,應及時就診,減少在幻覺、妄想支配下的頑固自殺行為;加大家庭干預的心理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力度,向家庭提供有關精神疾病知識及觀察出現自殺行為前的征兆。相關文獻報道約80%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在實施自殺行為前曾表現過一定的自殺征兆[6]。社區精神病患者自殺方式以吞服藥物、自縊及利器傷為主,故家庭中加強安全防范、防止患者藏藥、妥善放置危險物品,是防止和減少自殺行為的有效途徑[7]。
3.2 暴力致死原因分析及防范
精神病患者在社區發生暴力殺害行為時,危害性極大,防患措施較薄弱,應加大暴力行為的干預措施。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及對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對精神疾病的偏見和歧視,促進患者堅持服藥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使其病情穩定。教會患者家屬如何及時發現疾病加重的征兆、逐漸升級的情緒變化,出現緊急情況時進行緊急處理的方法。建立三級管理治療網絡,成立由686項目辦、社區居委會干部、社區民警、社區醫生家屬或監護人等組成的社區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療小組[8-9]。隨時掌握患者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協助處置,預防或減少社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家中發生猝死,一旦發生家屬將束手無策,無一例搶救成功。臨床上值得注意的是,抗精神病藥出現心臟毒性反應及椎體外系反應是其主要誘因[10]。居家康復治療的精神病患者家屬應學會觀察藥物副反應,尤其是常年服用經典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其不良反應大[11]。指導家屬定期帶患者復診及作一些必要的檢查,如心電圖、血藥濃度、肝腎功能,有異常及時復診。
3.3 跌倒死亡原因分析與防范
由于抗精神病藥的副作用,易引起低血壓、頭暈、乏力,再加上服藥時間長,年老體弱,患者易發生跌倒。本研究中有1例跌倒的死亡病例,因在家中,其頭暈、乏力未引起家屬重視,獨自上山勞作時跌倒落入井里溺亡,提示精神科工作人員及社區精神衛生工作者應指導家屬,觀察患者藥物副反應,患者房間設置盡量簡單,設置可以扶持的器具,改變時速度要慢,有類似副反應不讓患者單獨外出。
綜上所述,社區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方式多種多樣,防范雖有一定的困難,但只要健全社區管理治療網絡,提高家庭、社區的精神衛生知識,幫助解決患者家庭存在的困難,指導其家屬提高監管責任心,仔細觀察愛護并及時發現千變萬化的事故苗頭,可有效降低意外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高玉娥,楊金華,蔣興碧.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分析及防范措施[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4):2708-2709.
[2] Phillips MR,Zhang J,Shi Q,et al.Prevalence,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Lancet,2009,373(9680):2041-2053.
[3] 溫從美,李乃萍,邵志梅.社區干預對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瓢?,2011,(6):126-127.
[4] 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63.
[5] 鄒燕梅.社會家庭綜合干預對社區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5):2-4.
[6] 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8.
[7] 孫秀娟,陳景清.社區精神病患者自殺死亡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2):119.
[8] 顧開龍,陳秋明,黃信榮,等.柳江縣農村地區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療康復狀況調查分析[J].內科,2008,3(3):453-454.
[9] 任賜兒,鮮文艷.社區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思考[J].殘疾人研究,2012,2(3):51-54.
[10] 冉海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錐體外系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220,232.
篇7
關鍵詞:文化;創意;轉型;發展
浙中地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在推進節能減排、建設和諧社會的形勢下,加快創意產業發展,對浙中地區集聚創新要素、引領產業向高端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1 發展創意產業對浙中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
1.1 發展創意產業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改革開放近30年(1978~2007)全市經濟GDP年均增長達到13.6%,2007年GDP規模達到1462億元,居全省第7位。經濟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按當年匯率計算,1997年人均GDP超過了1000美元,2003年超過2000美元,2006年超過3000美元,2007年超過了4000美元達到了4208美元。財富累積持續增強,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達到2.3萬元,居全省第五位。
1.2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推進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
從國際經驗來看,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以后,經濟活動的商務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斷提高,經濟發展將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包括科學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通過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產業經濟附加值,提升勞動生產率。2007年GDP規模達到1462億元,居全省第7位。浙中地區正處于由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處于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果能抓住機遇,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提升全面自主創新能力,將有望破解環境承載力和土地等資源要素制約,實現經濟的全面轉型和升級。離開創新,創意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創意已成為推動生產力持續、高速增長的新動力。
1.3 發展創意產業是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基本方式
綜合競爭力包括物質形態的硬實力和精神形態的軟實力,創意產業對兩種實力都會產生影響,特別是在軟實力方面。眾所周知,在全球化的條件下,企業、城市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任何一種技術、工藝、商業模式都可能在很短時間內為競爭對手所知曉、模仿、超越,“只有創造力是無法模仿的,創造力也是最高端的寶貴資源?!眲撘猱a業的發展和繁榮可以大幅度提高傳統制造業產品的文化和知識含量,進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并以其巨大的創造性激發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和輻射力。因此,把創意產業作為浙中地區新一輪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大力推動和扶持其發展,對于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 浙中地區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基本特征。隨著國內外創意產業的興起,浙中地區的創意產業也開始起步,目前主要分布在設計、廣告、傳媒、藝術、漫畫等領域,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1)政策環境不斷改善。近年來陸續出臺了一些鼓勵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如《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印發浙中地區市推進軟件產業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關于加強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等,在政策上降低文化市場準入門檻,改革審批制度,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使人才政策體系日趨完善,并把民營文化企業和產業項目納入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統一規劃,在土地使用、規費減免和財政扶持等方面與國辦文化企業一視同仁,為浙中地區市文化產業配套政策的落實、文化市場的激活、文化消費觀念的改變等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創意產業交流活動活躍。2009~2012年,在浙中地區舉行的創意產業交流活動和相關論壇就有好幾次,活動涉及創意產業經驗交流、設計、動漫、藝術、旅游和會展等行業發展狀況。主要活動有:2011年舉行的“創意金華”論壇暨浙中文化創意研究所授牌儀式、金華國際動漫節。金華的文化創意產業表現出很強的集聚能力。目前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已吸引了華誼兄弟等350多家影視文化企業入駐,2009年區內企業營業收入20.2億元,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影視元素最集中的影視產業集聚區。(3)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浙中地區環南湖文化創意產業帶是《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扶持構建的十大省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通過借鑒各地經驗,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工業遺存和風貌建筑,浙中地區在建和已建成的創意產業園已有1949創意文化產業園、四葉草文化創意產業園、將軍路文化創意園、浙中信息產業園、金東區軟件開發園和金華電子商務創意園等等。
3 對浙中地區發展創意產業的幾點建議
3.1 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定位
發展創意產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創意產業門類繁多,應該根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結合自身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揚長避短,因地制宜、有選擇地發展創意產業。為擺正創意產業在浙中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明確浙中地區在長三角創意產業發展格局中的位置和原則,建議借鑒其他地區有益的經驗和做法,并根據浙中地區市“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制定包括目標任務、發展重點、產業門類、形態布局、政策措施、 組織指導等在內的浙中地區市創意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形成若干富有特色和競爭力的創意產業集聚區。
3.2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推進機制
創意產業既是經濟與文化的融合,又是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產業。
3.3 建立政策支持體系,加大重點創意項目、創意企業的扶持力度
從國際經驗來看,創意產業的發展初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目前,浙中地區的創意產業還是一個弱勢產業,為此建議:加大扶持力度,將創意產業納入財政預算或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在資金投入、立項、用地、稅收、價格、信貸、融資、生產、流通、進出口等方面予以扶持。對有重要示范、帶動意義的重點創意項目和重點創意企業,應集中市場資源、技術資源和資金資源,實施重點扶持;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創意產業項目,優先保證用地。
參考文獻:
[1] 孟捷.文化創意產業[M].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9.
[2] 許秀平.淺談金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開發[J].科技論壇,2010(11).
篇8
因急性腦梗死(ACI)常伴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故臨床醫生對其病情發展及預后判斷十分重視。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種細胞內蛋白質,特異地存在于神經細胞和神經內分泌細胞。當缺血、缺氧、中毒或損傷時,細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NSE便從細胞內釋放出來。動物實驗表明,腦脊液NSE可用來判斷腦梗死急性期腦損傷程度和鑒別腦的可
復性與不可復性變化,這是許多現代影像學技術如CT、磁共振成像等所不能代替的〔1〕。本文檢測206例ACI患者血清NSE水平,探討其對ACI病情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住院ACI患者206例,男112例,女94例,年齡48~79〔平均(52.3±2.8)〕歲。病程4~24 h;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2〕,并經頭顱CT和(或)MRI證實。正常對照組為同期我院健康查體者120例,其中男女各半,年齡50~80〔平均(55.3±2.1)〕歲,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最近有感染史、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及外傷者。ACI組于入院次日清晨以及正常對照組體檢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保存待測。根據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3〕按病情輕重分為輕度組69例,年齡49~72歲,男42例,女27例;中度組56例,年齡52~79歲,男28例,女28例;重度組91例,年齡48~75歲,男42例,女39例。參照陳明生等〔4〕對腦梗死灶大小的分類標準,將患者分為大面積梗死組(>10 cm3)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齡50~72歲;中面積梗死組(5~10 cm3)77例,男43例,女34例,年齡48~75歲;小面積梗死組( 24分者為非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者82例。根據MMSE評分結果,將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者分為輕度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48~76歲;中度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52~73歲;重度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50~79歲。
1.2標本采集和處理ACI組于入院次日清晨以及正常對照組體檢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凝固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于-70℃低溫冰箱凍存。所有標本均無溶血。
1.3檢測方法NSE試劑盒由解放軍總院放射免疫學研究所提供,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放免法檢測。
1.4統計學方法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軟件,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法。
2結果
2.1ACI患者與健康人NSE水平比較ACI患者血清NSE水平〔(35.54±3.68) ng/ml〕明顯高于健康人〔(5.69±3.24)ng/ml〕(P
2.2不同病情程度ACI患者的NSE水平輕、中和重度ACI患者血清NSE水平分別為(12.47±2.98)、(34.69±3.72)、(76.73±3.51)ng/ml,重度ACI患者血清NSE水平較中、輕度ACI患者明顯增高,且中度高于低度者(P
2.3不同梗死面積ACI患者血清NSE水平比較大、中和小梗死面積ACI患者血清NSE水平分別為(69.63±2.66)、(38.92±2.70)、(13.67±3.13)ng/ml,各梗死面積間差異顯著(P
2.4不同認知水平ACI患者血清NSE水平比較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NSE水平〔(40.75±3.79)ng/ml〕高于無認知障礙者〔(20.41±2.97)ng/ml〕,且隨認知障礙程度增加,血清NSE水平也明顯增加,輕中重度認知障礙組血清NSE分別為(23.51±2.61)、(35.92±2.71)、(48.90±3.49)ng/ml,各組間差異顯著(P
2.5NSE水平和梗死面積與MMSE水平的相關性相關性分析顯示,NSE水平與梗死灶面積大小及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均呈正相關(r=0.589,r=0.298)。
3討論
NSE作為腦組織損傷后的特異性蛋白,雖然對ACI的診斷不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是其血清水平可以反映神經元的損傷程度,為判斷ACI后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程度提供定量判斷標準〔5〕。本研究結果提示,隨著ACI病情的加重及梗死面積的增加,NSE水平逐漸增高,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5〕。因為NSE特異性地存在于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中,而外周血中NSE的含量是觀察腦內神經元損傷和壞死的特異性指標,其釋放水平多少與神經元細胞死亡數量呈直接相關,而與膠質細胞數量等無關,故血清NSE水平可以用來反映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本實驗結果證實了此結論。腦卒中后患者經常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本研究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124例,占60.2%。認知功能是指大腦智力活動的各個方面,如感知、記憶、語言、抽象思維等。腦的認知功能通常由各部腦組織密切配合來完成,邊緣系統是人體智能的基礎結構,其纖維聯系通過腦室周圍的白質,構成完整的體系,是人體內外各種信息的儲存和初步運算中心,而這些部位又經常是腦梗死患者常見的病變部位〔6〕。故本研究中的ACI患者中有較高比例者并發了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有研究結果顯示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腦脊液中NSE水平與其癡呆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認為NSE不但可作為反映腦損傷嚴重程度的靈敏指標,同時也可能作為智能因子參與人的認知活動〔7〕。本研究結果則提示,NSE不但可以判斷ACI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判斷梗死面積,而且可以用來評價其認識功能的水平,故NSE的檢測對于ACI患者具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Hardermark HG,Persson L,Bolander HG,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 is amarker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infarct size in rat cerebrospinal fluid〔J〕.Stroke,1988;19(9):1140-4.
2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0.
3Institute of neurology in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clinical scale of clinical neurologic deficit of stroke patients〔J〕.Chin J Neurol,1996;29(6):381-3.
4陳明生,朱瑞芬,詹慶盈.腦梗死患者血清TNF、IL含量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J〕.中華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01;1(8):32-3.
5王淑貞,馬馳騁,曹麗麗,等.老年腦卒中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的測定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3):410-1.
篇9
原文:
《行至羅江以代者爽期得史者書復還涪濱徑走富樂山中借館 其一》朝代:宋 作者:程公許
瞻云日懷歸,及瓜法當代。
喜同絳鷹掣,翻作風鹢退。
篇10
【關鍵詞】 腦梗死;神經功能;炎癥因子;依達拉奉
腦梗死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主要為動脈硬化后斑塊破裂形成栓子阻塞腦血管, 使腦組織缺血缺氧損傷而發病。另外研究還顯示, 炎癥在動脈硬化的發生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并且炎性物質的水平與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 挽救缺血半暗帶及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是治療腦梗死的治療關鍵, 作者應用依達拉奉治療腦梗死, 并對患者神經功能及炎癥因子的改善情況進行觀察, 旨對臨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腦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臨床研究的納入及排除標準,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9例。對照組男32例, 女27例, 年齡42~75歲, 平均年齡(65.76±7.14)歲, 其中高血壓者43例, 冠心病者11例, 高血脂者32例, 糖尿病者10例;觀察組男34例, 女25例, 年齡41~79歲, 平均年齡(66.25±6.86)歲, 其中高血壓者46例, 冠心病者13例, 高血脂者31例, 糖尿病者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急性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 均經腦CT或MRI確診, 均為首次發病, 發病時間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予降壓、降脂及降糖, 吸氧、鎮靜、降顱壓、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 給予依達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鹽水100 ml中, 靜脈滴注, 2次/d。治療14 d后觀察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炎癥因子改善情況。
1. 4 療效評定標準 基本痊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在91%~100%;顯效:評分減少在46%~90%;有效:評分減少在18%~45%;無效:評分減少
1. 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hs-CRP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hs-CRP相比較, 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腦梗死的病理基礎主要為腦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后斑塊破裂形成栓子或腦血栓形成導致腦動脈血管管腔狹窄閉塞, 使相應腦組織血液循環障礙, 形成缺血半暗帶, 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壞死及功能喪失。缺血半暗帶形成后在腦灌注時可產生腦組織的再灌注損傷, 釋放大量自由基, 加重生物膜的過脂質氧化, 加重腦神經的損傷及腦水腫, 從而出現一系列腦梗死的癥狀。研究顯示, 炎癥是促使和形成腦動脈硬化的重要決定因子[1]。缺血再灌注的損傷和急性炎性反應在急性腦梗死的病情變化及疾病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 hs-CRP是形成動脈硬化和促使腦梗死發病的一種重要的炎癥因子, 可以加重腦梗死后炎性反應, 反之炎性反應又可增加氧自由基的產生, 共同加重腦損傷[3]。因此, hs-CRP在腦梗死的發生及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4], 并且與腦梗死的病情程度和預后密切相關, 是腦梗死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
依達拉奉注射液是一種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劑, 在體內可有效抑制黃嘌呤和次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清除自由基, 抑制脂質過氧化, 有效刺激體內前列環素的生成, 顯著減少白細胞三烯等炎癥遞質的生成, 降低腦組織自由基的濃度, 阻止或減少缺血半暗帶發展為梗死的體積, 抑制遲發性神經元死亡[5], 從而抑制腦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本次臨床研究顯示,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hs-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而治療后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hs-CRP相比較, 觀察組下降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 可以有效降低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炎癥因子水平, 減輕腦損傷, 改善患者的預后, 成為治療腦梗死的一種新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建偉, 徐輝, 邵瑞芳.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及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16):38-39.
[2] 李忠音, 張軍.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經功能的影響.河北醫學, 2015, 21(1):122-125.
[3] 周秋華. 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s-CPR及神經功能的影響. 山東醫藥, 2011, 51(45):82-83.
[4] 楊陽.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測定及病情、預后的關系. 山東醫藥, 2011, 51(2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