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燈會范文
時間:2023-04-05 04:58: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元宵節燈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上海元宵節燈會在哪里舉行是很多前往該地的游客都有的疑問,一般來講上海元宵節能看燈會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豫園燈會。豫園商城張燈結彩、炫彩流光,各色美麗的花燈將豫園商城妝點一新,嶄新的花燈、嶄新的美景、嶄新的豫園,這里擁有著關于上海的太多回憶,也擁有著更多新的驚喜??靵碓@賞燈游園,解鎖ZUI有年味的上海!
上海元宵節有沒有燈會
上海元宵節肯定是會有燈會的,像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莘莊燈會、長三角非遺燈彩展這些都是比較出名的。大紅的燈籠、璀璨絢麗的花燈,長三角非遺燈彩展將楓涇變成了彩色的夜明珠。如果金山年味也有“氣氛組”,那楓涇古鎮絕對是C位擔當!現場有金山區11個鎮、街道、工業區的主題燈組,還有江浙滬皖長三角地區的四組燈彩,沉浸其中,有一種如夢如幻的穿越感。
上海怎么過元宵節
篇2
【2017年元宵節燈會活動策劃書一】
一、時間
1. 猜燈謎
正月十四(x月x日 周四)晚上 19:30—21:30
正月十五(x月x日 周五)中午11:30—13:30
2.品元宵
正月十五(x月x日 周五)晚上 17:30—19:30
二、地點
1.猜燈謎在公司辦公樓一樓大廳和左右兩側走廊
2.品元宵在公司食堂
三、內容
1.品元宵:x月x日晚餐供應元宵4個/份。
2.猜燈謎有7個方面的內容,總計400題,由總經辦、人力資源部、動力部、品管部、黨支部、工會分別負責編制謎面和謎底。
傳統的燈謎100個:字謎、成語、習俗、地名、人名等。(總經辦行政組負責)
公司制度問答燈謎50個:最新公司考勤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員工轉正考核管理辦法、員工晉升與降職管理辦法和獎懲管理辦法等(人力資源部負責)
公司的產品質量、體系知識燈謎50個,普及公司產品知識(品管部負責)。
生產安全知識燈謎50個(動力部負責)。
消防、安保、環境知識燈謎50個(總經辦安保組負責)。
十八屆六中全會及知識競賽燈謎50個(黨支部負責) 。
工會知識問答燈謎50個:普及工會知識,宣傳工會精神(工會負責)
編題人員將題目按格式制作謎面,于12日17:30前報送給總經辦王鑫。
四、猜謎規則
1.請各部門根據當天上班員工人數領取“馬年鬧元宵猜燈謎活動邀請券”(以下簡稱“邀請券”),保證每人一券,當天有效。x日13:00—17:00到前臺領取。
2.員工憑“x年鬧元宵猜燈謎活動邀請券”(以下簡稱“邀請券”)參加猜謎活動,必須現場猜謎,不得將謎面摘下帶走。
3.參加者有了自己選擇的燈謎的謎底后,記住該燈謎的編號并馬上前往“謎底咨詢核對處”按先后順序由工作人員予以核對,核對時應當出示一張“邀請券”,若謎底猜不對,“邀請券”不回收,員工可繼續參與活動;若答案正確,則工作人員將在“邀請券”蓋中獎章。同時工作人員將該燈謎的答案公布,表示該燈謎已經被猜中,不可再猜。
4.員工憑發放的蓋中獎章的“邀請券”到“抽獎處”按順序抽獎取獎品。憑蓋中獎章的“邀請券”只有一次抽獎機會(中獎率100%),抽出寫有數字的乒乓球,領取對應的獎品,獎品發完為止。若對應號碼獎品已領完則停止抽取該種獎品。
5.部分燈謎相關資料將提前在“多彩三安”微信公眾平臺上,供學習、參考。
五、活動工作計劃
1.活動現場設 “謎底咨詢核對處”和“抽獎處”。
(1)“謎底咨詢核對處”:地點在一樓前臺處,負責組織核對謎底,猜謎員工在核對謎底時須出示“邀請券”,答案有誤“邀請券”不回收,繼續讓其參與;若答案正確,則工作人員將在“邀請券”上蓋章,并做記錄;用對講機通知“謎底公布組”工作人員將猜出的謎底寫貼在謎面上公布。
(2)“抽獎處”:位置一樓展廳門口,負責組織猜謎的員工憑蓋章的“邀請券”抽獎,根據抽出的號碼發予對應獎品。
【2017年元宵節燈會活動策劃書二】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豐富員工文化生活,活躍節日氣氛,展現總裝分廠員工的積極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風貌,同時以增強員工凝聚力,營造良好的員工業余文化氛圍為目的,總裝分廠擬開展“慶元宵·猜燈謎”大型員工活動方案,旨在讓員工歡度一個溫馨、愉悅、寬松的元宵佳節。
一、活動主題:
猜燈謎·慶元宵
二、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農歷正月十五)晚上 19:00
三、活動地點:
總裝分廠南北樓連廊處
四、參與人員:
總裝分廠全體員工均可參加
五:活動準備:
1、x月x日前,由人力資源科負責收集各種燈謎,準備獎勵員工的小禮品;
2、場地布置:x月x日由環安設備科協助人力資源科懸掛元宵節小燈籠,并在南北樓連廊四周拉上紅絲帶,將燈謎吊在上面;
3、x月x日晚,由生產管理科協助人力資源科組織猜燈謎活動,包括人員通知,謎底核對,獎品發放及宣傳拍攝等;
4、x月x日由技術質量科協助人力資源科對活動現場進行規劃;
六、活動規則:
1、猜燈謎活動,必須是現場猜謎,猜謎者對所猜謎底確認無誤后揭下燈謎帶到所屬兌獎桌處進行核對,謎底正確者由兌獎人直接發放獎品,錯誤者由兌獎人員將燈謎重新掛回;
2、每個猜謎者一個燈謎,必須先到指定兌獎處核對謎底,確認無誤后,由兌獎人員回收謎面,猜謎者進行登記,填寫所猜中謎面題號、謎底、本人姓名、員工編號、班組之后,方可領取獎品;
3、猜對一條謎語兌換一份獎品。為了讓更多的員工參與活動,每人僅限猜一條。
4、謎語共300條:
第1-100條燈謎到1號兌獎桌核對答案,第101-200條燈謎到2號兌獎桌核對答案,第201-300條燈謎到3號兌獎桌核對答案。
七、獎項設置:
共設置獎品300份,猜對一條謎語兌換一份獎品,獎品兌完,活動結束。
八、活動注意事項:
篇3
一、總體目標
營造節日喜慶氛圍,展示我區“十五”輝煌成就,展示全區干部群眾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挖掘和展示黃山太平的地域文化, 打造特色濃郁的地方旅游品牌。
燈會主題:大家筑盛世,太平鬧花燈。
二、組織方式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由區委區政府主辦;區委辦、區政府辦、區委宣傳部、區文體局、區建委牽頭協辦,黃山大家置業有限公司獨家冠名承辦,各鄉鎮、街道社區、區直各單位、駐區各單位、各外商投資企業、各民營企業和個私企業、城鎮干部職工、農村農民等社會各方面廣泛發動全面參與。其中,各鄉鎮、區直各單位、各駐區單位,街道及各社區必須參加,通過燈展的形式,向社會展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宣傳提升自身形象。廣泛發動城鄉居民和社會各界熱愛燈會的人士積極參加。(重點單位預約參加)。
主辦單位負責燈展現場環境布置,提供展出場地、電源,安排整體安全值班。大家置業提供必要的經費,承擔每天200條,2天共400條謎面印刷制作(允許印廣告)。
三、工作安排
(一)時間、地點:
時間:20xx年2月20日—2月21日(正月十四至十五)。
地點:*****。
(二)活動內容:
1、燈展開幕式暨民俗表演:2月20日。
2、花燈展覽:2月20—21日。
3、花燈評獎:2月20評委現場評獎,20日和21日網上推薦。
4、有獎猜謎:2月20-21日晚。
5、頒獎儀式:2月21日晚。
(三)獎勵事項:
1、本次燈會設綜合獎、單項獎及組織獎三大類。綜合獎(大型組燈)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10名。單項獎(單體小燈)分別為:最佳創意獎10名;最佳工藝獎10名。同時對集體組團參展單位評選最佳組織獎3名。
2、觀眾網上投票評選截止時間為2月21日下午5∶00。
四、組織職能
為確保首屆黃山太平元宵燈會的順利進行,成立20xx首屆太平元宵燈會領導組。
組長:**
燈會活動總協調、總指揮。
常務副組長:**
在組長領導下,對燈會活動實行協調和指揮。
副組長:**
根據領導組安排,做好相關工作的協調指揮工作。
領導組成員單位:區委辦、政府辦、區委宣傳部、太平湖管委會、文體局、建委、財政局、教育局、交通局、安監局、公安局、廣電局、中小企業局、招商局、旅游局、林業局、供電局、衛生局、農委、文明辦、綜合經濟園區、氣象局、茶葉局、大家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人為領導組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和職能工作組。辦公室地點:區委宣傳部。
領導組成員單位是本次活動的協辦單位和骨干參展單位,各單位根據領導組會議要求,做好各自相關職能工作。
各職能工作組是本次活動具體辦事單位,具體任務分解如下:
(一)辦公室
主任:**。副主任:***。
1、在組長領導下,制定總體方案和工作實施方案。
2、負責各項工作方案把關,實施工作督查。
3、協調領導組成員工作,保證籌備工作順利進行。
(二)場地組
組長:**。副組長:****。
1、負責元宵燈會的場地設置,燈展中心舞臺和背景的搭建。
2、落實元宵燈會現場的鮮花擺放和環境布置。
3、提供元宵燈會現場電源、確保燈展電力保障。
(三)宣傳外聯組
組長:**。副組長:****。
1、負責燈展活動新聞宣傳的策劃、組織與實施。
2、負責聯絡省、市主流媒體的新聞采訪和接待。
3、協調經費籌措和上級領導、來賓接待工作。
(四)活動組
組長:***。副組長:*****。
1、制定元宵燈會的實施和評選方案。具體負責元宵燈會的策劃、組織和評獎工作。
2、負責燈展活動的相關技術指導。
3、負責元宵燈會的主題燈扎制,做好舞臺與背景設計。
4、負責元宵燈會現場的燈光、音響安裝和調式。
(五)保衛組
組長:***。副組長:****
1、維持元宵燈會現場秩序和觀眾的安全。
2、負責往返燈會現場道路的交通引導和管制。
3、做好元宵燈會中消防安全和突發事件的安全處置。
五、活動要求:
1、各鄉鎮、各企業、機關、學校、經濟綜合部門、街道社區、均要認真組織參展。
2、歡迎城鎮職工、社區代表和家庭個人和社會各界熱愛燈會人士參加燈會的展出。
3、參展單位須按領導組通知要求,察看場地,根據劃分的場地,作好花燈的扎制和策劃工作。認真填寫燈展回執,有關場地、電源等相關要求的,提早和領導組辦公室聯系。
4、各參展單位參展燈具允許作者署名,贊助商冠名。領導組適時對各地各單位參展準備工作進行督查。
5、參展燈具的表現內容,以傳統的民俗扎制方式和現代科技手段結合,展示鄉鎮工作和發展成就,企業的自身建設和文化,以傳統民俗花燈的表現形式,謳歌近年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
6、燈會現場提供電源,所有作品照明不得使用明火。參展作品的體量、材料、風格不限,注重安全,確保不發生漏電、倒塌等傷及觀眾事故。
7、參展作品必須按照領導組指定時間送達現場,按照組委會統一安排位置設置,并按期完成安裝調試。
六、實施步驟:
1、12月31日至元月5日前,由燈會領導組辦公室印發通知和方案(包括場地劃分示意圖),宣傳組同時在電臺、電視臺、黃山區政府網上公布活動方案。
2、場地組根據場地初步劃分要求,做好相關場地劃分準備工作。
3、各參展單位根據燈展分布圖劃分的位置,認真察看場地,認真策劃,并于元月20日前填好回執報領導組辦公室。 5、場地組根據燈展現場分布情況,制定電力布置方案,2月15日至2月16日現場布電,確保各燈展位置的電源到位,電力分布過程中,充分考慮各用電展位的電源可獨立操作。避免各參展單位因不當操作引起整體斷電。
6、2月17日前,保衛組針對燈展現場分布情況,制定詳細的安全保衛和交通管制方案,確保燈展現場的交通、人流、各類車輛停放安全有序。
7、2月16日(正月初十)起,燈展現場開始布置。所有參展單位現場布展,各相關職能工作組現場協調,活動組開始布置燈會現場的燈光、音響,宣傳組對燈展步展情況,做好宣傳報道。
篇4
20xx元宵節是不是情人節
20xx元宵節是隱形情人節,我國本土是沒有產生過情人節這樣的節日的,但是有些節日隱隱中有含蓄的愛情在涌動,比如說元宵節,因此人們也認為元宵節是隱形情人節。
元宵燈會在封建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的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元宵節民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燈
元宵放燈的習俗,起源于漢明帝,在唐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余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上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或走郊外,目的是祛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里略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大量大量的蠶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黏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篇5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清代學者趙翼(1727-1814)在他的筆記《陔余叢考》中考證,上元、中元與下元三節,即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是道教天、地、水三官的生日。道家認為,天氣主生,木為生候,候天氣,面對春天;地氣主成,土為金候,候地氣,面對秋天;水氣主化,水為化候,候水氣,面對冬天。此三官,分別面對三季,作用于三界: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紫微大帝稱天官,清虛大帝稱地官,洞陰大帝稱水官。趙翼認為,三官之稱出自東漢道教第一代天師張陵(即張道陵,?-156)或第二代天師,張陵的兒子張衡(?-179)。三元之稱則是北魏寇謙之(365-448)在三官說基礎上的發展。
與春節一樣,元宵節源遠流長,在中國已有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了。元宵節早在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元宵放燈在隋唐之際發展到一個極致,一方面是帝王們信仰佛教這樣一個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是社會經濟文化得到和平發展,統治者要通過歌舞升平,來顯示富強繁榮,并以示親民、與民同樂。據史書載,當時唐都長安已有百萬人口,唐代燈市盛況空前,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策劃元宵節活動,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連京城外的鄉野百姓也前來觀賞。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更為壯觀,燃燈5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璀璨絢麗,蔚為壯觀。
宋代市民文化更為發達,經濟自由度也超過唐代,我們通過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宋代城市生活繁華景象。宋代的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關專家研究發現,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從某種意義上說,元宵節,是在歷史長河中長成的節慶,元宵節內容里,被加進了豐富的歷史的多元文化元素。它不僅與自然節律相關,還與政治、宗教、人倫之情、民間習俗等相關聯,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致全球化的今天仍受到世人的關注。
篇6
20xx年元宵節的陽歷日期20xx年元宵節是陽歷20xx年3月2日,農歷正月十五,星期五。
中國人怎么過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據資料和傳說,早在西漢時期,正月十五就已經受到重視了。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為這一天的主要習俗是吃湯圓和賞月,后來便慢慢演化為了“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它的由來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一種傳說是漢文帝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一種是明帝點燈敬佛之說;有傳說是和吃元宵習俗有關的東方朔助元宵姑娘與家人團聚的故事;又有傳說是天帝神鳥被獵人所射,人們為逃避天帝懲罰,戶戶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爆竹,做出人間起火假象成功欺瞞天帝來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等等。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所以,元宵節又被稱為古代的“情人節”。
正是這一年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熱鬧的一天,大家賞燈、吃元宵、猜燈謎等等一系列活動,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顒佑滞葡蛄艘粋€。這些活動,也成為了我們炎黃子孫世代相傳的傳統習俗。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
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顒油?,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習俗吃元宵: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于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于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于見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節。
元宵游藝:
掛花燈:此俗源于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民間掛花燈則有一美麗的傳說古時一獵人射死了一只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一消息。人們決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戶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要下凡時,見火光一片。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得免一難,此后,每至此日,家家戶戶都掛花燈。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燈會燈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
耍獅子:耍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舞龍燈:傳說唐代有一年大旱,龍王錯行云雨,淹死了長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監斬龍王,后龍王陰魄不散,夜夜擾鬧皇宮,嚇壞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問計,眾臣認為應超度龍王,于是民間乃有元宵節耍龍燈之習。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扎成,節數為單數,長達數丈,節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龍”,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于其后,整條龍在樂聲中沿著規定的路線和隊列奔跑。龍就象活了一樣,民間以此氣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篇7
唐朝過元宵節習俗1
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過元宵節習俗2
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明朝過元宵節習俗3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初八開始點燈,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清朝過元宵節習俗4
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現代過元宵節習俗5
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篇8
湖南元宵節習俗湖南:龍獅共舞慶佳節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后,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元宵節這一天,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是湖南最主要的民間習俗,如長沙的酸菜炒湯圓,將湯圓配酸菜、辣椒炒制,外焦內軟,酸、甜、咸、辣俱全;郴州因為多民族聚居而形成了獨特的元宵舞龍舞獅活動。
位于湖南南部的新田縣,毗鄰兩廣,元宵習俗獨特。元宵節這一天晚上,新田縣的農民們會提著點亮蠟燭的小燈籠來到宮廟前集合。數百串燈籠連在一起,組成一條近千米長通體發光的“巨龍”,每一盞“龍身”上的燈都代表著一戶人家。隨著一陣陣鑼鼓聲,游龍燈的隊伍從宮廟前的農田出發,在威風凜凜的“龍頭”牽引下,開始繞全村游行。舉著“龍身”游燈的人們還要保證這條“長龍”的連續和完整,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小心地配合著“長龍”前進,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巨龍”所到之處,家家煙花爆竹聲震天。游完龍燈后,村里的居民們會將所有的龍燈集聚在一起“燒龍燈”,期待來年風調雨順。
元宵節由來與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于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咸、甜、葷、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燈謎
玩燈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項目。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游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于文字意義,并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里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于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后再用繩索縛于腿部。
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篇9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為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稱元夕,上元節。因有觀燈習俗,又稱燈節。佛教文化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五年級”,歡迎閱讀與借鑒!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1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答的節日夜晚,天上的月亮高高的,每家都掛彩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蘋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痹痛汗澋哪旮?,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炸皆可。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2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
今天吃完餃子,媽媽帶我下樓去看燈展。走到樓下,只看見街道上人山人海,電動車和摩托車川流不息。街道兩旁掛上了五彩繽紛的彩燈,光明照滿了整個縣城。
隨著人流,我和媽媽慢慢的向前走去,當我們走到靖宇廣場時看到了一場十分有趣的燈展—四龍游球,四龍游球顯現的是四條龍在圍繞在地球旋轉這四條龍做得惟妙惟俏,十分逼真。龍是中華民族的根!我和媽媽又往前走了走,當走到一家店門前時,我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群人圍在店門前,我是前一看,什么都沒有,可當我抬頭一看,在看見上面掛滿了燈籠,這家的燈籠別具一格,只看見燈籠扁扁的身上寫著幾行字,燈謎:鐵嘴巴,鐵牙齒,不咬別的只咬紙。我看了一會兒不知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意思呀”?媽媽說:“傻丫頭,你動一動腦筋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怪答案。”最后,我說是:“訂書機!”媽媽笑著說:“我的好女兒,你真聰明?!?/p>
隨著月光漸漸的下沉,我和媽媽戀戀不舍的回家了。
今年的元宵節,與往年的與眾不同,就像春晚歌曲里唱的一樣,難忘今宵。
愿以后的元宵燈展越辦越好,元宵節愈來愈好。民族昌盛,國富民強!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3我國是歷史悠久文明古國,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光是傳統文化節日就有許多,有中秋節、春節、端午節……我最喜歡過元宵節。到了元宵節那天,我和媽媽去外公家包湯圓。到了外公家,外公說:“我已經準備好包湯圓原料了?!蔽蚁劝逊蹫⒃谧雷由希雅疵自诜凵蠞L一滾,再把芝麻放進糯米里面,然后把用糯米把芝麻包好,這樣,一個湯圓就做成了。我把做好湯圓放在碗里,媽媽把湯圓進鍋里,煮了一會,湯圓浮了起來,她把湯圓端了出來,湯圓甜絲絲,一聞就讓我直流口水,吃下去,心也感覺甜甜。我身為中國人,我就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名師點評:文章開頭以我國源遠流長歷史文化引題,自然且賦予文學情懷,為后文闡述奠定濃厚傳統文化節日氣息。本文敘述描寫精彩優美,“湯圓甜絲絲,一聞就讓我直流口水,吃下去,心也感覺甜甜”,用湯圓甜反襯心里甜,僅一個“甜”字,寓意深遠,從而也升華了文章主旨。寫得漂亮!
只是最后一句點題,給人感覺有點跳躍,怎樣從元宵節恰如其分地引申到傳統文化,中間還需要有一個小小過渡哦。
“我最喜歡過元宵節”這句話前面如果能再加入一個表示轉折關系詞語,比如“但”,表達效果會更好哦。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4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謎”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說,猜燈謎,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起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于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學形式,生動活潑。燈謎的基礎是謎語,而謎語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早在春秋戰國時謎語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一些“政客”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說動各國君主,往往在發言中采用民間故事傳說的隱喻方法,巧妙影射。當時把這種方法叫“隱語”或“瘦詞”。到漢代時,逐步演變成為破譯文字形義為主的謎語。這時的謎語還是比較粗糙的,有民間老百姓創作的,也有文人創作的。
到了三國時,謎語書面創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謎語與元宵賞燈相結合,豐富了燈節的娛樂活動,這時才是燈謎。此后,謎語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為在宋代,游樂場所“瓦舍”興起,給燈謎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這就促進了燈謎的發展。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5元宵節吃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和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于過完了新年。
元宵節始于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其實古時候的元宵節不只是是元宵,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出門賞月、猜燈謎、吃元宵、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滿清入關后,宮廷不再舉辦燈會,但民間辦燈會的習俗已成,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每逢元宵節,除了提燈籠、吃元宵外,當然各地都會辦的就是猜燈謎。在如今各地都有許多不同型態的節慶安排,想方天。放松炮炸寒單的變成每年固定舉辦的民俗慶典活動,也象征著年節即將告一段落,代表過完元宵后,又將是上學、工作的開始。!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6正月里,我們全家去城隍廟賞花燈。
我們檢了票,就興高采烈地走進了城隍廟。一進大門,只見熙熙攘攘的人們爭先恐后地在各種各樣的花燈前照相。一個巨大的兔子燈立刻映入我的眼簾,只見燈最上方的兔子雙手拿著一串炮竹,由于今年是兔年,凡是有兔子元素的花燈,便成為今年燈會的主角,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們繼續往前走,看見一個新疆姑娘燈在轉圈圈,旁邊還有一個拿著手鼓的新疆小伙子燈和兩個穿著新衣服的娃娃燈,我趕緊說:“這是民族舞蹈燈!我要和舞蹈燈合影!噢!太棒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爺爺和爸爸一連拍了好多張,還一邊看一邊說:“嗯,好看,真好看!”我們又往前走,看見一個龍船兔子燈,是由一條龍船和四只劃船的兔子組成的,我舍不得離開,爸爸靈機一動,說:“那你拍張照吧!”我想,也只能這樣了,就照一張吧。拍好照了,我心滿意足。我轉身時,看見有一個特大號的燈,足有三四層樓那么高。我走到“特大號”前,“哇!快來看!好大的孔雀燈呀!好逼真耶!五彩斑斕的,顏色還會不停變化,像孔雀開屏一樣!”我蹦了起來,大喊道。大家聞訊而來,“好漂亮的燈啊!”“快,拍照啊!好漂亮!”大家贊嘆不已。我好不容易拍了一張照片,艱難地從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擠了出來,連續喘了好幾大口氣,可真是夠嗆。
還有很多燈,有可愛的十二生肖燈,有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喜羊羊灰太狼燈……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最后,我還是依依不舍得離開了城隍廟。明年我還會來看花燈,實在太精彩啦!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7元宵佳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的習俗主要就以吃湯圓為主。
今年的元宵佳節我們家和以前過的不一樣。以前,我們是去超市買別人已經做好了的,回家只要放在過了煮好了就可以吃了,可是那樣過節是在是太沒意思了。所以,今年的元宵佳節,我們自己包湯圓。
我跟著姥姥一步一步地學著。先把準備好的一包糯米倒入一個較大的碗或盆里,倒入十分之七的溫水,把這個面調均勻后放好。面做好了,該弄餡了。這次是用黑芝麻餡的,買餡的時候這個是一大快,要先用刀切的一小塊一小塊的,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再把他一塊一塊的搓成圓形。
面和餡都做好了,就要開始包了。先從面團上掐一塊面下來,捏成扁餅形,拿一粒先放在最中間,把旁邊的面往上推,逐漸變成一個圓,再用手捏一捏不平的地方,搓成一個團,再在面上滾幾圈,一個湯圓就完成了。
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湯圓在我的手中誕生了。最重要的是下鍋煮。先把鍋里的水燒開,然后把湯圓扔進水里,煮到湯圓向上漂,水“咕嘟咕嘟”冒泡時,就是已經煮熟了。把火關了,把湯圓撈出來,就可以吃了。
吃著自己做的湯圓,心里也甜滋滋的。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8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媽媽、婆婆一起到城隍廟看花燈。
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燈門,花燈門上到處都是金元寶燈,還有兩只紫頭紅身子的老鼠燈站在金元寶燈上的財神爺兩旁。
很快,我們來到一個巨大的花燈塔下面,整個花燈是紅色的,有三層樓高,非常漂亮。我再仔細一看,花燈塔里還有會轉的小花燈,小花燈上還有各種各樣的圖案。
在最中心的地方,我看到了讓我最喜歡的花燈:一只巨大老鼠穿著古代的衣服拿著金元寶站在一艘金元寶船上,金元寶船下面圍著十二生肖里的動物,有的身體會動,有的會搖頭搖手。
接下來我們還看了迷語燈陣、星座燈陣、十二生肖燈陣、龍燈陣、猴子撈月燈等等各種奇怪的燈陣和燈。
這么多的好玩的燈,我看得眼花了亂,真開心呀!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9元宵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去中山公園欣賞“紅紅火火吉祥年”大型元宵花燈展。
到了18:30,我和媽媽隨著人群進入公園,賞燈的人熙熙攘攘。公園內沿路樹上、路邊、水上,到處都是造型各異、五彩斑斕的花燈。花燈的造型有神州6號飛船、京劇臉譜等等。荷花散落在水中的花燈旁,顯得特別搶眼。真是燈如海,人如潮,到處充滿節日的氣氛。大家紛紛在漂亮的彩燈前合影留念,快門頻頻按動,拍了這個,又發現那個更好看,應接不暇。“中國龍”燈組無疑是燈會的焦點。龍身的鱗片是用一朵朵黃組成,好象披上一件金光閃閃的金縷衣,一朵朵串成一條威風凜凜的巨龍,騰空飛躍,追撲著身前的火球?!昂脷馀傻幕舭?”我對媽媽說,“去年燈會那光彩奪目的光碟龍還記憶猶心,今年獨特的鮮花龍更市新穎迷人?!闭驹凇爸袊垺鼻?,大家久久不愿離去?!拔鑴拥男伞迸c“奧運之光”前的游客也不少?;畋膩y跳的小鯉魚、頑皮機靈的福娃。據了解,今年整個燈展共設25個燈組,中山公園內布置23組,工人文化宮、鷺江道噴泉廣場各布置1組。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賞燈,我和媽媽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中山公園,我想:明年的燈展一定會比今年更上一層樓的!
元宵節作文300字左右10元宵節,爸爸帶著我和妹妹到西山公園看燈。到了西山公園,我眼前全是五顏六色、千奇百怪的花燈:有神氣活現、昂首挺胸的金牛燈;有活潑可愛的五福娃燈;有十二生肖燈,他們個個都做得非常細膩、精致,栩栩如生;啊,還有“海底世界”燈:一大群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在水草叢里悠閑地游來游去……漂亮的燈還有很多,把西山打扮得像天仙一樣美麗。
我看到了一條巨龍,我開心地跑過去,那是我的生肖燈。這條巨龍長約9米,頭抬得高高的,嘴巴張得大大的,拳頭一樣的眼睛瞪出,看上去非常神氣,兩條長長的龍須在風中一翹一翹。四只爪子又粗又鋒利,給龍增添了威猛,長長的身體像連綿起伏的山。身上的龍鱗染上了黃、橙、紅三種顏色,使龍更加燦爛奪目。龍尾巴也高高翹起,顯得更加精神。這條龍真像隨時都會騰空而起。我怕龍飛走了,我忙叫爸爸給我和龍合影。
妹妹也找到了她的生肖燈——猴燈。這猴燈怎么那么大呀!妹妹把手伸起來才到它胸口。它把手伸得高高的還捧著一個大桃子像怕妹妹偷它的桃子吃。它的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妹妹好像在說:“你是誰,不許偷我的桃子?!?/p>
篇10
女:同志們、朋友們:
男:元宵佳節,古城農安,火樹銀花不夜天
女:華燈初上,全縣歡騰,不盡春潮滾滾來
男:在這乍暖還寒的元宵之夜
女:在這燈火輝煌的休閑廣場
合:由縣委、縣政府舉辦的元宵節燈展暨焰火晚會即將拉開序幕?,F在讓我們沐浴著溫馨的夜色,共同欣賞這絢麗多彩的燈火。
男:煉油廠精心制做了《二龍戲球》燈,臥龍、浮龍、云龍與火球形成一個完整的造型體系,龍騰盛世、龍馬精神,寓意深遠。
女:中谷集團奉獻的《中谷華龍在騰飛》燈具組合是由吉祥馬、廠徽、神龍、地球等組成,預示著中谷集團將在馬年實現新飛躍,創新年新業新發展。
男:師范學校創作的大型燈具《奔騰》頂部以六匹飛騰的駿馬為造型,展示了校園建設和教育教學取得的碩果。整盞燈全部采用玻璃材料,流光溢彩,美侖美奐。
女:法院參展的《華表升輝》燈由代表尊嚴的華表、代表公正的天秤、代表廉潔的蓮花等部件組成,整盞燈莊嚴、肅穆,充分體現了司法機關秉公執法的精神和品格。
男:糧食收儲公司參展的燈名為《屹立的寧靜》,高12米,是本次燈展中的巨無霸,三原色代表生命的色彩,糧倉展示出古城農安位居全國第一產糧大縣的地位,地球寓意著收儲公司將在新的一年里占領更大的市場,參與全球競爭。
女:天嬌集團的展燈是大型燈具組合,名為《天嬌輝赫》,主體由牛、豬、鵝等造型組成,寓意全縣牧業興旺,五谷豐登,表達了天嬌集團作為全縣牧業發展的核心企業,在新的一年里再創佳績的決心。
男:農牧局的燈具組合《踏雪尋梅》以梅花傲雪為主題,紅梅與春雪相映生輝,樓房與溫室遙相呼應,代表全局干部職工同心同德,帶領全縣農民發展效益農業,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信心和勇氣。
女:民政局布展的燈具《星光燦爛》長10米高8米,體現了擁軍優屬,扶貧濟困的鮮明主題,表達了廣大民政工作者對百萬人民真摯的節日祝福。
男:地稅局以《飛向新世紀我們再輝煌》為主題,展示了地稅全體職工在申奧成功、加入世貿、進軍世界杯的鼓舞下,將再創佳績,為國爭光的信心民氣魄。
女:此外,交通局、土地局、水利局、環衛處等部門也都分別展出了各自的燈具,為整個燈展輝煌的場面提供了無數可供觀賞的亮點。
男:同志們,朋友們,正月十五晚6:30分,盛大的焰火晚會也將在這里舉行,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一下焰火晚會的有關情況。
女:本次焰火燃放大約50分鐘,燃放地點分別為政府辦公樓前,法院、縣賓館、宣傳部住宅樓上和龍苑小區一號樓前。
男:晚會共分為四部,第一部“千年秀色”,將燃放60枚紅牡丹高空禮花、400組噴泉、2000枚翠竹、60米瀑布。牡丹與翠竹相映,噴泉與瀑布同輝。將把廣場裝扮成春天的海洋,代表新年新春新氣象,與時俱進謀發展。
女:第二部“路在腳下”,將燃放6000發飛毛腿禮花、60枚高空禮花彈和西游記圖案配音樂伴奏。緊扣馬年吉祥,龍馬精神的主題,縣委、縣政府將在新的一年里勵精圖治,拼搏進取,帶領全縣人民迎接世紀挑戰,搶抓入世先機。
男:第三部“黃龍騰飛”,2000發橄子樹、2000發春柳、2000發拉手、4000發彩燈降落傘、4000發大金發和80發高空禮花將先后點燃,將整臺晚會推向,屆時繁花似錦,場面恢宏,寓示黃龍府黃龍騰飛,農安縣百業興旺。
女:第四部“共慶元宵”,燃放80枚高空禮花綜合效果、飛毛腿、大金龍等,燃放10組哨聲和字幕??h委、縣政府與全縣人民共慶元宵,向全縣人民祝福,祝全縣各族各界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男:在這里,我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為晚會提供贊助并成功承辦焰火晚會的濱河福利花炮廠的領導和全體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女:向為晚會趕制燈具的各有關部門和贊助單位表示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