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袁隆平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09:14: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袁隆平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袁隆平的作文

篇1

每個人都敢于創新,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想要在獲得夢想成功的道路上,必須要不怕艱辛,不怕困難,才能不斷地創新,實現自己的夢想。共同閱讀關于高三關于創新的作文,請您閱讀。

關于創新的作文1“90后”,這是一個響亮而又被賦予重任的稱號,預示著我們將要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前幾天,我剛看完《我是90后》這本書。

它告訴我們,世界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科技的發展飛速迅猛,身為90后的我們,是美好未來的創造者和擁有者,更應該努力學習,為我們成為未來世界佼佼者奠定基礎。還要有一顆善于觀察的心,養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同時敢于質疑。堅韌是我們的生命力,我們要學會珍愛生命,即使在困境中依然抖擻精神,并肩而行。培養自信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讓自己收獲得更多。

在學習時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多運動,健康成長,多勞動,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才能。在現在這個競爭氛圍濃厚的時代,我們90后更應該勇于創新。創新其實離我們很近,發明創造也并不神秘。勤動腦,勤改造,把一樣原本已經廢棄的物品用自己的雙手讓他們搖身一變成為生活中的寶貝,改善我們生活中的不便。就像書中的楊懿一樣,捕捉生活中的亮點,去研究、發明。生活中多留心、多問,

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就會取得成績,就能體會到科學的樂趣和探索的喜悅。自信樂觀,這是90后特有的性格。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能笑對風雨,就是優秀者、成功者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有些同學上課時膽小不敢舉手怕說錯,但如果說錯了又有什么關系呢?還可以及時改正。而且在生活中遇到怎樣的挫折都不要失望,要正確客觀的面對失敗。自信樂觀才會讓我們的前途充滿無限希望!90后,我們是初生的太陽散發著青春的光芒,我們是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是中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

所以我們就要樹立目標,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提高自己各方面得素質。90后要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偉大祖國的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于創新的作文2人類從遠古一直走到現在,并將走向未來,這是人類的創新精神使人類不斷適應,使社會不斷進步。創新精神是人類必須要擁有的精神品質。所以我們要敢于創新。

愛迪生之所以被稱為發明大王,是因為他在不斷創新中進取。他不滿足于當時的燃燒照明,挑選幾千種材料,依次實驗,最終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盞照明電燈,為后世留下了光明。如果他不具有創新精神,他就不會去研究電燈,那我們會不會依然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與其說是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不如說是創新精神改變了世界!

電話也是現在社會人們離不開的產物,現在大多為無線電話,可大家是否還記得第一臺電話是誰發明創造的?沒錯,就是他!貝兒,他在不懈的努力下發明了電話機。使人們從書信聯系走入電信聯系,并為以后的電信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正是他那敢于創新的精神讓人們的文明發展加快了進程,他是人類當之無愧的英雄。假如他沒有發明電話,沒有那種創新精神,我們可能現在還是依然在以書信聯系。更不會有現在的計算機網絡了。

融匯中西,貫穿古今的.大師——徐悲鴻。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的藝術手法融入中國畫中。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爐,創造了新穎獨特的風格。他畫的《八駿圖》栩栩如生,馳譽世界,幾乎成為現代中國畫的象征和標志。可以說他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捎性S多畫家終身也無法出名,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敢于創新的精神,只會按部就班地創作,卻毫無作為。

假如愛迪生沒有創新精神,他還能叫做發明大王嗎?假如貝兒沒有創新精神,我們現在還會有這么發達的通信嗎?假如徐悲鴻沒有創新精神,我們能看到如此震撼世界的《八駿圖》嗎?一切都是因為創新。創新使我們世界進步。不要只滿足于現狀,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應該敢于創新!

關于創新的作文3創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葉方舟,嶄新的風帆揚起一片新的源泉;創新是綠茵草地里的一朵鮮花,艷紅的花蕾綻放一抹新的希望;創新是蒼蒼藍天中的一個太陽,燦爛光輝閃耀一道新的永恒。

很久以前,我們的古人就開始了創新: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的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里很著急。他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了好多腦筋。后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幾個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讓亭子做的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

一天魯班看見幾個小孩子在荷塘邊玩,一會,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魯班心里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魯班把自己的發明拿給妻子看,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拿著它走路,可不方便,如果,這玩意要是能收起來,該用的時候撐開,不該用得時候就收起來,那就好了。魯班聽了很是開心,他鉆進屋里刻苦鉆研終于發明了傘。

可見,在人生中,創新是身旁的明燈,照亮前方的道路;創新是遠處的山巔,激勵我們登上高峰;創新是眼前的大海,任隨我們暢所欲言,匯入其中。所以,只有不斷創新,才可以支撐起整個世界。

關于創新的作文4我們要敢于創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其實每個人走的道路是不同的,沒有任何規律,只要有自己的夢想,并不斷努力將它實現好了。不要為過去的不快而迷失了自我。就比如說,你打翻了一杯牛奶,你別為打翻牛奶而哭泣,也就是說我們做人不要被過去的過錯所消沉和哀愁,只要抓住了更好的機會,再次去努力,將他做好,彌補過錯。假如你放棄了未來的機會,卻一直責備自己,自卑,那你就不可能成功!因為你放棄了以后的機會,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有創新的精神。

創新與挑戰也是同樣不可缺少的,學會創新,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像袁隆平爺爺如果不是他的奇思妙想,如果不是他偉大創新,我們中國人可能現在還在餓肚子呢,,但袁隆平爺爺又面臨了多少困難,多少崎嶇不平的道路,可袁隆平爺爺堅持下來了,創新的過程就是不斷挑戰的過程。

我們要放飛夢想,讓他為我們插上有力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夢想深處。只要有夢想,你還有什么好害怕的,畏懼什么呢?我們要學老鷹那樣去搏擊長空,挑戰自己的紀錄。不要像在那些籠子小鳥,一輩子甘心做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奇妙。

我們對什么都不應該輕言放棄。努力了很久之后,一下又放棄了,心血就白費了,你還不如去搏一下,萬一成功了,比你中途放棄要好得多。我想起了一幅漫畫,是說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掘井,一連打了好幾個井,都因為努力不夠,早早就放棄了,最終沒有打出一口井來。其實有的井只要他再努力掘進一點就能見到甘甜的井水了。遺憾的是打井人過早就放棄了找到清潔甘甜井水的夢想。

我們就是要敢于夢想,敢于否定,敢于創新,在夢想中不斷成長,在創新中不斷收獲。

關于創新的作文5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自己的夢想,它好比是一盞指路的明燈,它會指引你到達成功的彼岸。

大多數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例如:鄧亞萍老師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終于敲開了夢想之門,她如愿以償的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數十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老師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乓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這些在賽場拼搏的體育健兒們,他們經過數年的訓練就是能讓自己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拿到一塊屬于自己的奧運金牌,賽場上如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航空員的夢想就是能如愿登上太空,探索其它星球,他們通過自己努力奮斗終于到達其它星球。從古至今,凡成大業者,哪一個沒有遠大的夢想!是啊!一個人沒有了夢想那么他的生活就好像在大漠中迷失了方向,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夢想,那么就像鳥兒失掉了翅膀,永遠不能飛翔,只有被夢想充實的人們才會充滿對生活的愛,才會找到果實累累的金秋。

我的夢想是長大后做一名勤勞的教育工作者,那要怎樣來實現我的夢想呢?我現在是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每天看到老師辛勤的勞動,把知識教給大家,讓大家能學到知識,我覺得老師是一個非常崇高的職業。從現在起,上課我一定要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對所學知識敢于創新,舉一反三勤奮學習,用我的努力,來實現我的夢想,遇到疑難問題,敢于變著方法去思維。

篇2

1.北京市

2.上海市

3.浙江省桐廬縣

4.海南省

5.河南省

6.廣西壯族自治區

7.廣東省深圳市

8.黑龍江省訥河市

9.安徽省金寨縣

10.貴州省

入 圍

1.甘肅省

2.安徽省

3.陜西省

4.山東省德州市

5.廣東省

6.江西省

7.青海省

8.

9.福建省

10.湖北省

北京市

入選理由 實施“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職業教育改革,積極探索從初中招收好的生源,通過7年貫通培養,獲得國內或者國外的本科文憑。北京的探索受到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對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具有啟示意義。

亮 點 職業教育在多數人心目中是“低端”的,然而令人驚喜的是,北京正在探索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受到考生“熱捧”。這項改革給職業教育帶來“亮色”和新的希望,輕視職教的現象正在改變。

從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北京市支持部分職業院校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國內外大企業合作,選擇對接產業發展的優勢專業,通過考試招收初中畢業生,完成高中階段基礎文化課學習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專業教育。在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的積極協調下,這個探索分為高等職業院校招生、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兩種模式,高職院校培養方式為7年一貫制,7年分為3個階段,即“2+3+2”,前2年學習高中階段課程,之后3年學習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最后2年到國外本科應用技術學院或者在北京本科高校學習,學生最后可以獲得外國或者國內的本科文憑。中職學校培養方式為“3+2+2”,即前3年在中等專業學校接受基礎文化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教育,中間2年在市屬高校(護理專業為3年)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后2年接受本科專業教育。這項改革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鐵路衛生學校、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等學校同時展開。這些院校各自對應一所示范高中、一所或者數所國內外本科院校和數家企業。

2015年9月,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德國科隆漢斯貝克勒職業學院、南威斯特法倫應用科技大學、卡爾?杜伊斯堡公益中心共同簽署合作協議,這是北京市“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外培計劃簽署的一個實質性合作文件。貫通培養“外培班”的學生完成協議所設定的各類準備課程并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可以進入德國應用科技類大學本科專業學習。北京市出資支持“外培班”學生出國學習。

進行探索的職業院校是貫通培養的責任主體,與合作的示范高中和本科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協作機制,推進資源共享。示范高中一名校領導負責高中階段合作教學管理,高中各學科帶頭人指導教學,選派優秀骨干教師以兼職、兼課形式承擔教學任務;協助職業院校制訂課程標準、選用并開發教材;協助職業院校建設實驗室;接受職業院校相關教師培訓或掛職。本科高校參與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設計,在招生錄取、專業建設、課程改革、質量評價等方面與職業院校銜接。

上海市

入選理由 上海4所職業院校、40多家企業和喀什8所職業學校、10家企業組成職教聯盟,開創職業教育援疆新模式,被自治區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試點、試驗、示范重點項目”。

亮 點 上海市與新疆喀什地區聯合組建上海―喀什職業教育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簽署《滬喀共建喀什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協議》,扎實推進教育援疆工作。

強化職教發展組織保障。聯盟依托上海職教資源,主動對接喀什地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型產業發展需求,籌建服裝、燃氣、機電3個專業分會,努力構建校、企、協三方聯動的合作格局。成立由職業教育專家、行業專家、企業技術與管理骨干、德育專家等100余人組成的聯盟專家庫,為滬喀兩地師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指導、評估、服務。

加強職教內涵質量建設。在服裝、汽修、燃氣等專業開設內地新疆中職訂單班,創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文教協同培養藝術人才機制,提高新疆文藝人才培養質量。支持喀什各縣職業學校打造精品專業,莎車縣的汽車維修、服裝制作專業,巴楚縣的西點制作、手工織毯專業,澤普縣的民族手工藝制品專業均已具備較高的辦學水平。建設適合聯盟學校學生的課程和教材,重點開發民族團結教育、新疆產業、雙語等課程,編寫《初級漢語校本教材》《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漢語》《城市燃氣輸配與應用專業漢語》等校本教材。

推動職教學生就業升學。逐步實施聯盟內學生畢業時取得學歷教育畢業證和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支持喀什地區培訓就業部門設立職業技能鑒定所,對符合條件的新疆籍學生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建立聯盟信息平臺,兩地用工信息和新疆學生就業信息,促進學生更好就業。其中,上海市2011級338名內職班學生就業率達98%。組織內地新疆中職班學生回疆參加高考,推進回疆對口單列招生,通過現有政策和路徑進一步滿足內地中職班學生升學愿望。

開展喀什職教教師培訓。做好新疆喀什地區職校教師到滬掛職培訓工作,結合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培訓內容,通過師徒結對、參觀考察、交流研討、實踐訓練等方式開展富有成效的培訓,共培訓教師40余名。遴選優秀職教人才組建講師團送教上門,重點培訓“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服裝制作與加工專業”“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內容,累計培訓教師100余名。

浙江省桐廬縣

入選理由 職業教育創新辦學,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加強制度供給,優化辦學方式,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注入動能,打響“杭派技工”品牌,培養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專業技工人才。

亮 點 桐廬重視職業教育,重在精心規劃設計,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規劃、與產業發展同步實施、與技術進步同步升級,舉全縣之力辦好3所中職學校:桐廬職技校是公辦學校,桐江中職校是民辦學校,兩所學校均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杭州交通技校由交通部門主辦,是國家級改革發展示范校。公辦、民辦、行業辦,實現優質職教資源全覆蓋,惠及全縣6000余名職教學子??h財政全額負擔職業學校基礎項目建設,將總投入1.5億元的職技校改擴建工程列為政府重點工程,按普高的1.5倍標準下達中職生生均公用經費,2014年職教專項經費1223萬元,大幅改善辦學條件和實訓環境。

圍繞建設中國最美山水型現代化中等城市的戰略定位,桐廬職業教育動態調整專業結構,精準對接發展所需、企業所盼、民生所向,重點扶持發展電子商務、旅游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等產業發展急需專業;新開設物流服務與管理、健康養生等特色、新興專業。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著力推進名專業和品牌實訓基地建設,共同創建一個國家級實訓基地、一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兩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人才培養水平和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努力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一是引進英國職業教育認證體系和汽車售后服務類專業國際課程標準,選拔并確定具有國際技能資質的專業人才。目前已培養出近百名在國際知名企業就業的高技能人才,獲得很好的社會評價。二是探索多樣化的師資培養方式,按照國際職業標準,提升汽車售后服務類專業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實踐技能訓練方法及能力,并承擔國際化課程教學和國際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任務。目前,有12名教師獲得德國機動車技術服務總監證書,2名教師獲得國際鈑噴工業協會頒發的汽車鈑噴修復高級技能資格證書,14名教師成為寶馬汽車技術培訓師。三是引入國際技能大賽標準,提升汽車售后服務類技能型人才的國際影響力。杭州交通技校是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從該校畢業后留校任教的楊金龍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勇摘汽車噴漆項目金牌;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中,汽車維修專業學生楊廣代表中國參賽獲得優秀獎。

海南省

入選理由 積極跟進、部署落實,將構建海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教育治理體系、推動教育法制體系作為頂層設計齊步啟動,加緊出臺配套政策與方案,引導和推動全省職業院校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切實改進和加強教學育人工作,增加社會服務能力,提升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水平,為履行時代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使命、開創高等職業教育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亮 點 積極推進“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綜合實習提升工程”項目工作,基本完成項目學?;A能力建設工程和綜合實習提升工程建設工作,社會服務水平和繼續教育能力明顯提升。2015年中職基礎能力建設項目24個,新建項目7個,續建項目17個,年度項目資金9636萬元已下達到項目單位。新建項目學校已啟動項目立項、設計等有關報批工作,續建項目按時序推進。安排重點專業建設專項資金3000萬元,支持16所中職學校16個重點和特色專業(點)建設。繼續實施“高校特色培育工程”,組織開展了第二批海南省高校實驗(實訓)教學示范中心評審,共遴選出7個實驗(實訓)教學示范中心。

繼續試點實施職教人才培養及招生試點項目,推動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的貫通培養。啟動海南省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合作開展中職本科“3+4”分段培養試點項目。2015年職教人才培養及招生試點項目招生共計8757人。印發了《海南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我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及招生試點項目學生轉段升學工作的意見》(瓊教職成[2015]69號)和《海南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及招生試點項目高職教育階段學生學費補助項目經費分配使用方案》,規范試點項目學生轉段升學,給予中職畢業且升入高職階段(含應用型本科)試點項目學生一次性5000元的學費補助。召開2015年職業教育改革和招生試點項目工作推進研討會,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試點項目工作。

高度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制定《海南省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聯合省工信廳、科技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先后發起了省創業大賽、首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平臺項目。鼓勵各高職院校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最新扶持政策,積極與之配套的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結合職業院校專業優勢和學生專業技能特點大力創新創業。

河南省

入選理由 河南省自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以來,職業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改革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明顯增強。尤其是在中職學校布局調整、校企合作、大規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以及創新創業生力軍的鍛造方面,成就突出。

亮 點 2008年,河南省啟動職業教育攻堅計劃。同一年,河南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協議。從此,河南職業教育步入發展快車道。2014年,河南省又啟動實施職教攻堅二期工程,要求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在財政方面,2008年以來,河南各級政府多渠道籌措職教經費400多億元,其中公共財政累計投入388.7億元,為職教攻堅提供了資金支持。

河南省政府2015年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中等職業學校布局提升辦學水平的意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促進優勝劣汰,優化學校布局。意見明確從2015年起用3年時間,采取撤銷、合并、兼并、劃轉、轉型、共建等形式,整合一批弱、小、散的中等職業學校,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向優質學校集中,優化學校布局,增強辦學能力,提升辦學質量。經過資源整合、布局調整,到2018年,河南全省中等職業學校調減至420所左右;原則上校均在校生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在優化學校布局過程中,確保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數與普通高中大體相當,確保中等職業教育資源不流失;辦學條件基本達到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或技工院校設置標準要求,提高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水平。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熱企不熱”一直是個困局。作為人口大省和外出務工大省,人力資源多而不強、候鳥式就業是困擾河南本地發展的兩大瓶頸,為此,河南職業教育通過改革辦學機制、配合產業轉移、引領產業升級,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不僅實現了勞動者“在家門口就業”,更有效支撐起本地的產業發展戰略。河南省通過民辦公助、公辦民助、建設―移交、股份制等形式引入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辦學,讓企業有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校熱企不熱”的難題也得到了緩解。政府牽線搭橋,學校也不再坐等企業援手,而是主動走進企業。據了解,河南先后實施兩期職教攻堅項目,大力推動職教集團化、品牌化發展,“林州建工”“信陽茶藝”等17個地方特色職教品牌與地方產業精準對接,全省89個“職教強縣(市)”都建有服務縣域經濟、縣域農業的多功能職教中心。對于中部人口大省河南而言,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為抓手,承接招商項目、服務產業布局正成為職業教育提質升級的新機遇。

廣西壯族自治區

入選理由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通過職教攻堅和試驗區建設,職業教育取得顯著成就,培養培訓了大批合格技術技能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亮 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廣西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統籌縣級中專綜合改革。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中專綜合改革計劃》,對全區縣級中專綜合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確定擴大招生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等9大任務,建立分類考評獎補等4項激勵新機制,明確落實政府責任等4項保障措施。推進高職院校與縣級中專合作辦學和對口幫扶“擴面提質”,推動縣縣辦好1所新型中等專業學校。2014年,參與縣級中專綜合改革的高職院校增加至15所,全區76個舉辦職業教育的縣(市、區)有62個縣全面啟動縣級中專綜合改革。

完善人才銜接培養體系。做好本科高校對口招收中職畢業生試點工作,試點本科高校由2013年的4所擴大到2014年的6所,招生范圍由32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擴大至全區所有中職學校。探索中高職銜接貫通辦學模式,實行5年一貫制、分段式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及高職對口招收中職學生,組織高職院校采用自主選拔方式對口招收中職學生。推進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聯合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6所高職院校和4所本科高校聯合開展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改革試點,首批試點專業6個,每個專業招生40人,合計共240人,實現歷史性突破。

調整專業對接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對應自治區重點發展的“14+10”千億元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建設450個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對應民族文化產業,規劃建設40個職業教育民族文化傳承基地,在坭興陶、銅鼓、繡球、民族服飾、民族歌舞等專業領域積極開展民族技藝傳承。調整設置202個中職專業和381個高職專業,覆蓋了中高職19個專業大類和三大產業,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就業需求、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專業結構體系。

廣東省深圳市

入選理由 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中有關職業教育的各項目標任務和年度重點工作及民生實事,并在一些重大改革上取得突破,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發展形勢喜人、亮點紛呈,為深圳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培養了更多的具有世界眼光、勇于創新的高素質、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

亮 點 注重頂層設計。一是組織修訂、完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見》(送審稿)和《深圳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送審稿)并呈報市政府。二是根據市政府召開的研究職業教育工作專題會議的精神,制定《深圳市建設國際一流職業教育體系工作方案》并獲得市政府批準。三是組織開展為職業教育建言獻策的“頭腦風暴”活動,請各區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職業院校對深圳市職業教育建成國際一流的發展目標提出意見或建議,并在深圳特區報社開設《問計:深圳如何打造國際一流職業教育》宣傳專欄,采訪國內知名的職業教育專家學者、職業院校校長、行業協會、企業家代表等,集思廣益,一起為深圳職業教育的大發展建言獻策。

順利完成實訓基地建設。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3300萬元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建成深圳市28個校外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市財政投入建設資金2280萬元,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2200多個實習崗位,順利完成了市政府民生實事任務。集團化辦學進一步加強。批準成立了深圳市南山職業教育集團,該集團掛牌儀式于2015年9月在南山區博倫職校舉行。目前,深圳市職業教育集團已達7個,成員單位近400個。

教育“十二五”規劃職教項目順利完成。率先實施職業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補貼和學生實習補貼。著力產教融合、創新辦學,成立7個職業教育集團,建設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校外實訓基地97個,中高職學校開設的175個專業基本滿足深圳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創造了影響全國的技能人才培養“寶安模式”。全市現有中高職示范校及建設單位7所,7所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5所省級重點中職學校,近三年共獲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職組)一等獎33個,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教師專業化水平大大提升。建立了“青年教師校外實訓基地”。舉辦了專業教師參加的涵蓋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課堂教學和信息化實訓教學三方面的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組織專業教師參加了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定了首批職業學校骨干教師海外(英國)培訓計劃,認真研究和精心設計了課程,和學校一道選擇有發展潛力的骨干教師參加培訓,首批職業院校骨干教師海外培訓已順利完成培訓任務。

黑龍江省訥河市

入選理由 突出職業教育服務功能,深化職業教育體制、辦學模式、培養方式改革,在籍學生增加到5370人,年培訓各類人員4.5萬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

亮 點 加大保障力度,推進組織領導、資金投入、制度約束銜接配套。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的全國職成教育示范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兼任職教中心學校校長,建立起“黨政領導、教育牽頭、部門協作、專家指導、學校實施”的工作機制。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在職業教育投入上實現了“四個確保”,即:確保教育費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職業教育,達到43%;確保職業教育專項經費逐年增加,達到175萬元;確保學生人均教育經費不低于3000元納入財政預算,達到3300元;確保成人教育經費按人均3元籌措。三是強化制度保障。制發了《訥河市農村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20個指導意見,完善了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長效運行機制,做到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加大整合力度,推進教育資源、產業資源、培訓資源集中統籌。一是建立“城鄉一體”教育網絡。將17所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整合到職教中心學校,完善了三級職業教育網絡體系。統籌安排高中階段招生,嚴格執行“三限”政策和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確保職普招生比例大體相當。二是建立“學做一體”實訓基地。組建了專業指導委員會,采取“上掛橫聯下輻射”的辦學模式,一個農戶就是一個實踐基地,一個村就是一個新技術推廣基地,一個鄉鎮就是一個產業基地,實現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領直接到人。三是建立“局校一體”培訓模式。將部門、行業、社團等培訓項目全部歸口到職教中心學校,依托縣鄉村三級培訓網絡,廣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形成了市場需求與就業創業相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長班培養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培訓體系。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推進校校、校企、校社深度融合。一是校校合作提升辦學層次。與大連職業中專、黑龍江省農墾職業學院等院校開展中高職貫通教育,建立黑龍江省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就業實習基地,高職升學成績連續7年位居黑龍江省前列,就業率達到98%。二是校企合作推廣高新技術。與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5個合作項目,成為隆平高科在東北地區第一個培訓基地和就業創業孵化基地。與農副產品基地聯合研制玉類斷尖液體噴霧一體機,填補了國內空白。三是校社合作培育新型農民。在黑龍江省率先實施政校社一體為農服務國家級特色項目,實行“專業+合作社+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專業+合作社+市場”三種模式,建立產學融合示范基地50個,推進由傳統培訓向新型培育轉變,已經培養5000余名種田能手和致富能人。

安徽省金寨縣

入選理由 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貧困山區縣和旅游資源大縣。安徽金寨職業學校作為國家實施扶貧攻堅戰略支持革命老區金寨發展的“5+1”項目之一,肩負著為加快老區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培育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安徽省金寨縣以金寨職業學校建設為契機,統籌整合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初步走出了一條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路子。

亮 點 以職校為龍頭,統籌資源配置。依托金寨職業學校開展“立足金寨、輻射皖西、示范全省”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設立金寨縣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制定統籌職業教育培訓資源工作方案,將縣內兩所職高和全縣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到職業學校,打造職業教育基地。在培訓項目上,打破條塊分割,將縣人社、農委、扶貧、民政等部門負責的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再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新型農民培訓、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等培訓項目統一交由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承擔,初步形成了以職業學校為龍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以計劃為手段,統籌生源組織。根據“普職招生大體相當、協調并進”的要求,統籌安排招生計劃,嚴格招生政策,嚴禁非法招生,遏制招生亂象。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安排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專業,提出培訓要求。2014年以來,先后在職業學校實施“貧困戶一戶一人雨露計劃培訓”“退役士兵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共培訓8475人。

以質量為準繩,統籌培訓管理。建立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對93個專業實訓室、32個培訓基地實行規范化管理。注重培訓的針對性、適用性和過程管理,確保培訓質量。研究制定培訓項目方案,確定專業設置、課程安排、質量標準,建立培訓檔案,組織評估驗收,對參訓學員進行職業技能鑒定。

以人才為保障,統籌師資配備。推行全員聘用制,實行末位淘汰,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加強教學督導等措施,多途徑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制定出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意見》,建立較高水平職業教育教師人才隊伍。整合兩所職高師資,擇優選調106名優秀基礎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面向社會及高校應屆畢業生公開招聘56名教師;選派39名教師參加國培、省培和大別山職教集團的專業技能培訓;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按照不低于編制數20%的比例,面向社會、企業、院校聘用兼職教師40名。目前,學校已經建立一支200人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貴州省

入選理由 “十二五”以來,貴州職業教育累計培養輸送各類型技能人才130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職業院校畢業生在省內就業的比例持續上升,2015年達到70%,為貴州經濟增速穩定保持全國前列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