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和楊玉環范文

時間:2023-03-23 02:56: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李隆基和楊玉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洛陽牡丹紅。

楊家小女靈秀,

深閨初長成。

一笑群芳失色,

一舞萬眾心驚,

傾國又傾城。

天真自快樂,

不為悅己容。

公子怒,

皇子恨,

天子病。

真心難斷,

花有顏色人有情。

享盡榮華富貴,

走罷歌舞人生,

過眼煙云夢。

驪山冬水暖,

馬嵬夏月冷。

第二十七集

1,晚上。大明宮。室內。李林甫勸說楊玉環。

李林甫:唉,既然娘娘執意不信,臣只好給娘娘看一件東西了。(取出李瑁的信,展開。)娘娘請過目。(楊玉環接過。)事實勝于雄辯也?。钣癍h細看,臉色漸變,繼而目光呆滯,手中信飄落在地。李林甫急忙拾起。)本來臣是不想讓娘娘看的,所謂“三十三重天,最痛莫過離恨天”,勾起娘娘心中之大痛苦,實非臣之所愿也。然而,娘娘徒自痛苦又有何益?以此信觀之,壽王此刻正以娘娘之大痛苦為大幸事哩!這信寫得多明白——(念:)“夫人之大德,以孝為本,今娘娘雅志宏道,為太后追福,實為兒臣平生之所愿,天之大幸,國之大幸,民之大幸也。一朝脫俗,則塵緣盡斷,望娘娘盡心侍奉父皇,風儀后宮,以慰天意人心。兒臣李瑁敬上?!蹦?,多孝順的孩子,為了彼此都能平安,他已經甘愿做您的兒臣了。(楊玉環呆笑。)娘娘為何發笑?

李林甫:難道你覺得這不可笑嗎?

李林甫:可笑!的確可笑!如此可笑之人,娘娘還想著他、念著他做甚?(楊玉環一把抓過李瑁的信撕碎。)娘娘這樣做就對了。臣還是那句話,娘娘正值青春年華,理應該好好享受生活,豈可把大好時光付諸東流、為一個可笑之人白白老死在這青燈之下?反之,只要娘娘稍一轉念,則天地頓開,擺在娘娘面前自有享不完的富貴,受不盡的榮華,一旦娘娘高興,還愁做不成皇后嗎?正所謂進一步走投無路,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楊玉環:你說夠了沒有?

李林甫:是。臣要說的就是這些,臣字字句句可都是為了娘娘著想。有道是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是投入天子的懷抱及時行樂,還是為了一段毫無希望的情感自毀青春受苦受難,全在娘娘一念之間了,還望娘娘三思而行。臣告辭。(起身退出。)

2,室內。楊玉環獨自一人呆坐不動。

3,晚上。大明宮外。李隆基和高力士在樹下等候李林甫,見李林甫出來,趕緊迎上。

李隆基:怎么樣,愛卿?

李林甫:臣見過陛下。

李隆基:玉環她……

李林甫:回陛下,太真娘娘已經服下臣的良藥,想必其心中寒邪之氣不日即可散盡了。

李隆基:好啊!朕這就去看她!

李林甫:陛下不可性急,病人剛服下藥去,還需待以時日嘛。明天陛下再與她相見也不遲。

李隆基:你是說,明天她便可回心轉意?

李林甫:這個,臣尚且不敢妄言。不過,以太真娘娘方才的言談舉止觀之,臣估計明日或許會有些變化。

李隆基:哦?你是怎么跟她說的?

李林甫:此處非講話之所,臣請陛下還宮,待臣細細說之。

李隆基:好,好,回宮。(有人抬過肩輿,李隆基坐上。)

高力士:起駕!

4,晚上。太子府。室外。李亨瘋狂舞劍。一會兒,張良娣出現,在一旁靜觀。

張良娣:殿下,王妃姐姐叫你過去呢。(李亨不理,繼續狂舞,直到累極,才停下來牛喘。)

李亨:……完了……全完了……

張良娣:殿下既然知道再無希望,從此也該把心思全放在正經事上才是。

李亨:什么正經事?

張良娣:現在做好太子,將來做好皇帝。有什么能比這更重要的?(李亨再次發瘋舞劍。片刻,猛插劍于土中,跑過去捶樹大吼。)

李亨:怎么會是這樣?啊?。?!

5,畫面后移。說書人上。

說書人:太子李亨真絕望了——以前壽王李瑁從他手里奪走了楊玉環,他是一萬個不服氣,就想著有朝一日當了皇帝再把心愛的人給奪回來??涩F在唐明皇——他的父皇忽然之間來一杠子,這叫什么事兒呀?您說,他能不著急、能不憤怒嗎?

再說楊玉環,她受到的打擊也夠大的。本來,她之所以敢在皇帝面前硬挺著不順從,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不能背叛愛情。她和壽王畢竟夫妻一場,共同生活了五六年,彼此間磨合得已經相當好了——是不是?哎,在她心目當中,壽王對她是再依戀不過的,正是這種無時不在的依戀,使她無形中對壽王有了一種近乎姐姐對弟弟那樣的疼愛的感情,既是姐弟又是夫妻,兩個人就這么著相依為命。所以,她就不相信壽王會變心??衫盍指砝病o她帶來一封壽王的親筆書信,信中的口氣分明已經把她看成了皇上的女人,并且還以兒臣自稱,使她頓時有了一種受侮辱、被蒙騙的感覺,情急之下真是又羞又惱。哎,這么一羞一惱不要緊,一夜之間,這位太真道士忽然就看破紅塵了。(退出。畫面滿屏。)

6,白天。大明宮。室內。楊玉環對鏡梳頭。一會兒,李隆基悄悄進。楊玉環看了他一眼,沒搭理。

李隆基:玉環……怎么,剛剛起來?

楊玉環:是啊。昨天夜里沒睡好,今天早上又睡過了頭。(李隆基見楊玉環答話,不由得受寵若驚,回頭看看高力士。)耽誤了燒香念經,還望皇上恕罪。

李隆基:哪里……玉環,你——你愿意和朕說話了?

楊玉環:我又不是啞巴,想說就說唄。

李隆基:好!說的好!哎呀,玉環,自從你來到大明宮,一直悶悶不樂,朕真怕把你給憋壞了。來來,朕給你戴上。(就要動手幫楊玉環戴發卡,忽然想起來什么,忙從袖中取出金釵。)對了,朕這幾天閑暇時親手打制了一支金步搖,你看——把它送你吧。

楊玉環:別,別,我是出家之人,受用不得?;噬线€是留著給別人吧。

李隆基:啊……可好。那朕就先替你收著?(見楊玉環夠另一個發卡,忙伸手。)我來,我來。

楊玉環:不用?。ù蜷_李隆基的手。)皇上要是真心疼我,就還讓容兒過來陪我吧。平時我也好有個說話的。

李隆基:聽見沒有?去,把容姑娘叫來!

高力士:奴才遵旨。(退出。)

李隆基:你放心,朕剛剛接到瑁兒的上表,說寧王病了,要求朕允許他去洛陽服侍寧王。朕已經答應了他。他身邊缺了容兒一個,對他也不會有甚大礙。

楊玉環:容兒本來就是我的人,當然應該還給我了!

李隆基:言之有理!玉環,你還沒吃早飯吧?

楊玉環:沒有啊。

李隆基:正好,朕心里一直惦記著你,也沒顧得上用膳,咱們就一起吃?

楊玉環:您是皇上,想在哪兒吃就在哪兒吃,隨便。

李隆基:好,好,隨便……朕記得在洛陽第一次見面時,你就是對朕說的。好,朕就喜歡隨便。來呀,把齋飯端過來。

7,白天。壽王府門前。李瑁出。準備上車。張云容和阿嬌在后面跟著。李?;赝T。

李瑁:走了……寡人又要走了……阿嬌,回想這幾年,是不是一場夢呀?

阿嬌:唉,也真是。到了今天,奴婢倒覺得長安也沒什么好留戀的。回洛陽去,對王爺倒是件好事呢。王爺請上車吧。

張云容:王爺請。(正和阿嬌一起扶李瑁上車,就聽那邊喊:“圣旨到!”只見高力士乘車而來,撩袍下車。)

高力士:怎么?壽王千歲這就要走?

李瑁:啊,大皇伯那里病得不輕,寡人急欲去他老人床前盡孝……但不知父皇有何旨意?

高力士:容姑娘接旨——萬歲爺口諭,召容姑娘即刻進大明宮服侍太真道士,不得有誤。欽此。

張云容:奴婢領旨。王爺……

李瑁:去吧,去吧……(流淚。)

高力士:容姑娘請上車。(扶張云容上車。)千歲爺多多保重,奴才失陪。(上車。離開。李瑁含淚向張云容招手,見馬車遠去,忍不住扒住自家的車棚痛哭起來。)

阿嬌:王爺……

李瑁:都走了……她們都走了!

阿嬌:容姑娘本來就是娘娘的人嘛。王爺請上車吧。

王英:王爺請。

李瑁:阿嬌姐姐?。〒ё“?。)你要是再離開寡人,要叫寡人怎么活呀?

阿嬌:王爺不急,啊,奴婢生是王爺的人,死是王爺的鬼,生生世世永不離開王爺?。ǘ吮ь^痛哭。王英等人無不落淚。那邊,張云容在車上看著,低頭嘆氣。)

高力士:這就叫各有各的命呀。姑娘,待會兒見到太真娘娘,可得打起精神來。萬萬不可讓她傷心。

張云容:娘娘她怎樣了?

高力士:到了便知。

張云容:那……娘娘跟萬歲爺……好了嗎?

高力士:不該問的別瞎問,啊。記住,少說話,別掃了萬歲爺的興。

張云容:是。

8,白天。大明宮。室內。李隆基陪楊玉環吃飯將畢。

李隆基:玉環,朕還是要問——這玄門中的粗茶淡飯,你吃得慣否?

楊玉環:有什么吃得慣吃不慣的?還不是人家給什么就吃什么。

李隆基:哎,你想吃什么就發話嘛,你得這么想:我是這兒的主人,我想要什么,一句話的事,豈能由得人家?

楊玉環:是嗎?

李隆基:當然。

楊玉環:我想出去,你讓嗎?

李隆基:你想去哪兒?

楊玉環: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梢詥??

李隆基:怎么不可以?你說吧,咱去哪兒?朕陪你去就是。

楊玉環:你陪我?

李隆基:啊!

楊玉環:我要是不樂意呢?

李隆基:為什么?

楊玉環:我就是不樂意。我想一個走。

李隆基:哎,那是萬萬不可以的。

楊玉環:為什么?

李隆基:你只顧一個人走了,朕怎么辦?

楊玉環:什么怎么辦?

李隆基:朕……朕離不開你呀!

楊玉環:哼!

李隆基:你不信?

楊玉環:信又怎么樣?不信又怎樣?反正你是皇帝,誰都得聽你的唄?。ɡ盥』聊?。)

李隆基:玉環,朕從小到大,還沒人敢跟朕如此講話。

楊玉環:我就是不樂意跟你在一起!不樂意!不樂意!怎么著吧?

李隆基笑:是啊——朕能怎么著呀?朕……朕不是一直在等你樂意嗎?

楊玉環:那不可能!

李隆基:可能!

楊玉環:不可能!

李隆基:可能!

楊玉環: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李隆基: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可能……(猛說一氣。楊玉環停下來看著他。)你說,怎么不可能?

楊玉環:你說怎么可能?

李隆基大叫:因為我愛你!你懂不懂?

楊玉環大叫:因為我根本就不愛你!你懂不懂?(張韜光沖進屋。)

篇2

有人愛她,同情她,說她從不參權問政,把她看作才女的典范,愛情的象征。

但不管是恨她的人,還是愛她的人,對于她的美麗,還是公認的。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形容并不過分。

楊玉環(719―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世稱楊貴妃。

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大唐開元盛世中度過,她天生麗質,自幼學文習舞,穎慧卓絕,“性智慧,諳音律,明經史”。開元二十二年(734年),16歲的楊玉環被納為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王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宮初見楊玉環,為其美貌所傾倒,于是度為太真宮女道士。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冊封楊玉環為貴妃,時宮中未立新皇后,宮人皆叫楊玉環為“娘子”,實居后位。

楊玉環不僅美貌絕倫,而且多才多藝,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

她有極高的音樂天賦:“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日長耳里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她有很高的舞蹈技藝:“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時云欲生”;

她演奏琵琶“音韻凄清,飄如云外,而諸王貴族自虢國以下,竟為貴妃琵琶弟子,每受曲畢,皆廣大進獻”;

她是一個擊罄高手,演奏時“拊搏之音冷冷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

她寫的詩詞文筆酣暢,才華橫溢,現《全唐詩》僅存一首: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楊玉環以其美貌和才華受到多才多藝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百般賞識和寵愛,成為他人生旅途上的知音,因而發出“朕得楊貴妃,如獲至寶也”的感慨。

唐玄宗李隆基是真愛楊貴妃的:貴妃喜吃荔枝,他命人騎馬疾馳南方,星夜兼程,為她采摘;貴妃患有牙疾,他賜以玉魚兒含在口中療治。于是愛過了頭:貴妃父楊玄琰被贈兵部尚書職;堂兄楊國忠升宰相職;三個姊妹被封為“韓國”、“虢國”、“秦國”夫人!更為可怕的是生活的歡樂、愛情的甜蜜,使一國之君的李隆基逐漸對政事產生倦怠,以至開創開元盛世的他迎來了他做夢也想不到的“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年),唐玄宗攜楊貴妃出逃西蜀,行至馬嵬驛時,六軍不發,愛美人更愛江山的唐玄宗下詔將楊貴妃縊死,時年,楊玉環38歲。

紅顏薄命的楊玉環死后,武斷的文人墨客并沒有放過她,“蠱君誤國”,“女色亂國”,“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盆盆污水潑向了她。她真是“禍水”,“尤物”或“妖姬”嗎?楊玉環不具備武則天那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品質,她從不過問政治,僅像一般女人那樣追求愛情,努力享受人生的幸福。如果說要她來承擔唐王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戰火蔓延的社會重大責任,未免過于夸張,而且有失公允。百年以后唐末戰亂,唐僖宗又像唐玄宗一樣率領皇室入蜀避難,當路經馬嵬驛時有感賦詩:

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

篇3

緩緩地,走出院子。遠遠的,看見了一身素衣的青蓮居士。漫步于河畔,我注視他悔望江天的姿勢。“恰是飛燕倚新妝”,一句流傳千古的詩句和楊玉環的一句嗔語,把一個劇毒輝煌的人生活落到社會的底層。

淚水在無聲中滑落,低頭輕撫生銹的寶劍,奔騰的壯志猶如未滅的火把熊熊燃燒起來。呵!自己有多么無知,四次出蜀,揮金巨萬,萬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為金殿之上讓高力士脫靴,楊玉環磨墨,已注定了自己懶惰的一生在富貴榮華之中。但是,“太白金星”又怎樣呢?滿腹經綸又怎樣呢?抵得過楊貴妃一句對李隆基的悄悄話嗎?好狠,好狠!

我心中忽然有一根弦被這愁苦折磨的一代詩仙撥動了。

我走上前去。他鄂然注視著我。

“詩仙,你所寫的《清平樂》有無褻瀆楊貴妃之意?”詩仙的眼睛充滿了血絲。我看出了,他的無賴。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為千年以后,我的冤屈以被滌清,沒想打蒙于我身的恥辱尚未被冗長的歲月消逝。我本是以飛燕著輕比楊玉環,她實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語?”說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駐在空曠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劍,將要穿透時間與窨,把李隆基的心剖開來,看一看,他為何不相信自己的話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楊玉環的話,而以為你只是狡辯,你恨他嗎?”小心翼翼的問到,如今的人兒,是那樣的落魄!

“如果一個人從榮華的巔峰一下跌到了谷底,而且永遠過著潦倒的生活,你難道不恨嗎?可畢竟李隆基與楊玉環是夫婦,夫婦之親猶如天地,一個人的判斷有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感情的親疏,他信了楊玉環,而認為我不忠,這是個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個國家的悲哀!”從他的話語中,我聽出了堅定。

青蓮居士踏著夕陽的余暉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從我的視野中漸漸消失。

我靜靜的佇立在河邊。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去死于諂言中的每一個忠臣。感情的親疏使昏君們相信奸臣的花言,愛婦的巧語,而每一個如此的君王無重蹈覆國的命運。對于我們,難道就沒有一些可以借鑒之處嗎?

我回首,默念: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篇4

楊貴妃并非胖美人

在無數壁畫及唐俑中,我們都能看到唐人以胖為美的風尚,“環肥燕瘦”也是千百年來對楊貴妃身材狀態的評價,不過也許其中有誤會,真實的楊貴妃并不是一位胖美人。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雙懷經過多年研究與梳理,發現在史料中的楊貴妃神采“纖中度”,胖瘦適中,豐而不滿,艷而不妖?!堕L恨歌傳》中載:“纖中度……如漢武帝李夫人。別疏湯泉,詔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轉動照人?!庇纱丝梢姡瑮钯F妃身材修美,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史書還記載說,楊貴妃“微有肌”。在王雙懷看來“微有肌”的意思就是她有一點肌肉?!皳送茰y,我們估計她的體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1.65米,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

由婚禮發端的三角戀情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楹?,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華清池相會中,唐玄宗要求楊玉環入宮去做他的妃子,讓她離開壽王,入宮伴駕。楊玉環不敢抗命,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唐玄宗比壽王瑁更有魅力,便答應了唐玄宗的要求。

不封后為方便自由戀愛

篇5

關鍵詞:《長生殿》;洪升;言情觀;情悔

洪升是清代的戲曲大家,其創作特點一向很明朗,即對“情”字的重視?!堕L生殿》就是一部“專寫釵盒情緣”之作,描寫了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玉環的愛情故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洪升這里說的“情”,既指男女之間的愛情,也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謂的忠厚情誼。

“情在寫真,義取崇雅”

洪升將對明末清初的傳奇創作中形式主義“虛情”的憤懣轉化為對“真情”的追逐,最終完成了《長生殿》這部“情在寫真,義取崇雅”的傳奇之作?!扒樵趯懻妗?,表示出對真情真愛的理想追求,“義取崇雅”,意味著用雅正的詩化意境取代粗鄙惡俗的風月描寫。

關于“真情”,《長生殿》中著墨最多的自然是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描寫。這種“真”是藝術上的“真”。一方面,洪升有選擇性安排歷史史實,“凡史享穢語,概刪不書,非曰匿瑕,亦要諸詩人忠厚之旨云爾”。另一方面,洪升特意美化了“楊貴妃”的角色,將她成功改造為一個美麗、多才、深情且果敢的癡情女子。此舉的目的,自然是宣揚李、楊二人真摯專一的愛情?!扒椤弊忠搀w現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忠厚情誼上和愛國主義上。一方面它通過李、楊的愛情悲劇而勸戒統治者,批判“窮奢極欲,必禍敗隨之”的主義傾向。另一方面它還發出了“興亡之嘆”,寄寓了深層的愛國主義情感。但“臣忠子孝,總由情至”這點是維護封建倫理道德的,應該受到批判。

“感金石,回天地”

洪升強調“有情”,摒棄“無情”。他認為人應“有情”,這種真摯的情感可以“感金石,回天地”。這在《長生殿》里體現在各個方面。當李隆基為了愛情,表示“堂堂天子貴,不及莫愁家。難道把恩和愛,霎時拋下”;當楊玉環和李隆基互訴離別之情,說,“臣妾受皇上深恩,殺身難報。今事勢危急,望賜自盡,以定軍心。陛下得安穩至蜀,妾雖死猶生也”,李隆基更加感到了這種情的珍貴,“妃子說那里的話!你若捐生,朕雖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則甚!寧可國破家亡,決不肯拋舍你也”;當楊玉環自請賜死時表白,“百年離別在須臾,一代紅顏為君盡!”,“我一命兒便死在黃泉下,一靈兒只傍著黃旗下”。往往是在生死離別的關頭,則更能顯出“情”的偉大力量。

而當一個國家即將覆滅之際,“有情”之人對國家和民族秉有“感金石,回天地”之愛國之情才能更好地流露出來,比如郭子儀救君民于水火的大智大勇、雷海青舍生取義的壯烈行為、郭從謹遮道送飯的忠義表現、李龜年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等?!堕L生殿》還塑造了一群“無情”之人,如楊國忠、安祿山之流。他們只有假情、惡情和對權力的野心,最后也就成了叛臣賊子,落得遺臭萬年的后果。

“凈化說”

“情”能通過自我反省、自我升華,使感情得到過濾和凈化,即“情悔”。 在《長生殿》中這種“情悔”思想主要表現為李、楊人格的自我完善以及兩人之間情感的自我凈化、超越和升華。李、楊完美真摯的愛情在《定情》一出奠定了情真意切的基礎,在《密誓》一出終達到了專一不二的品格。但楊貴妃把這種愛情的排它性施之于享有一夫多妻特權的唐明皇,這必然就鑄定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榜R嵬之變”后,楊玉環通過“情到真時,萬劫還難朽”的努力,最終達到“死生仙鬼都經遍,直作天宮并蒂蓮”。李隆基則歷經“精誠積歲年,說不盡相思累萬千”和“牢守定真情一點無更變”,最后得以“證卻長生殿里盟言”?!耙换谀芙倘f孽清”,實際上就是愛情的自我凈化和道德的自我完善?!扒榛凇币诧@示出了洪升純正、溫良的內心。

通觀《長生殿》,洪升從“情”字出發,強調在“真情”的基礎上發揮創新,讓感情上升到最美輪美奐的凈化境界。他還將生死之戀用來揭示“情”的超時空性和表現對情感自由的追求,這給中國古代戲曲的愛情境界提供了新的典范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洪之則.湯顯祖集·附錄[M].昭代叢書·三婦評牡丹亭雜記[M].

[2]郭英德.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

篇6

趙飛燕,是漢成帝第二任皇后,她妖冶冷艷,舞技絕妙,受成帝專寵近十年,貴傾后宮。趙飛燕雖得專寵,卻從未懷孕。

史載趙飛燕為使膚色白皙嬌嫩,把一種秘方配制叫做香肌丸的藥丸塞入肚臍。這種丸藥是由麝香、高麗參、鹿茸等名貴藥物制成的蜜丸,將其放入肚臍內,確實功效顯著,用后可使人膚如凝脂,肌香甜蜜,但該藥之毒卻會經久滯留積蓄在任督二脈內,令女人終生不孕。

另外,有一點醫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女人太瘦,脂肪不夠正常數量時,就會出現內分泌紊亂,不易懷孕。這是因為此時女人的卵巢難以分泌出正常水平的雌激素,而引發月經周期性紊亂甚至于閉經,有數據表明有6%的不孕癥患者病因是體重過輕。

史料中,趙飛燕以身輕如燕而聞名,因她窈窕秀美,憑欄臨風,有翩然欲飛之美,鄰里多以“飛燕”譽之。久而久之,人們漸漸忘記了她的本名,而把她叫做趙飛燕。記載中說她輕盈的身材和出眾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宮嬪妃中如鶴立雞群。她表演的一種舞步,手如拈花顫動,身形似風輕移,令成帝十分著迷。成帝為她舉行的舞技表演設在后宮太液池中瀛洲高榭上。成帝以玉環擊節拍,馮無方吹笙伴奏,趙飛燕隨《歸風送遠曲》起舞。一陣風起,險些跌入池中,多虧馮無方抓住她薄如蟬翼的云水裙,才有驚無險。通過這次歌舞,皇帝怕她被風吹起,斥巨資蓋了一座華麗的“七寶避風臺”給她居住。漢成帝又命宮女手托水晶盤,令飛燕盤上歌舞助興,趙飛燕的絕妙舞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給漢成帝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成帝對她更加迷戀。你想一想,能在人手中所托盤中跳舞,該是一個多么骨感的美女啊。而她這一被帝王寵愛的優勢,也是剝奪她孕育生命的一大劣勢。

楊玉環緣何三千寵愛在一身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睏钣癍h的美麗,估計是誰都不能抗拒的。而她受帝王寵愛的原因,也許正是她不孕的關鍵所在。

李隆基熱戀楊玉環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其中美貌是白居易所力圖指證的頭號理由。他的證詞環繞美色的諸多方面:美貌(面如芙蓉,眉若柳葉)、美膚(肌膚白皙細膩得猶如“凝脂”)、媚態(當她婉轉蛾眉、回眸一笑時,六宮粉黛都失去顏色)、步態(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哭姿(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如此等等。由于白居易的渲染,楊玉環被確認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這個地位,幾乎無人可以動搖。從而使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那么,楊貴妃的受寵僅僅因為她長得漂亮嗎?這就讓人懷疑了,因為任何一個朝代的皇不缺漂亮的女人,何況男人本身就有著喜新厭舊的心理,那李隆基為什么獨寵她呢?這也和楊貴妃豐腴的身體有關。曾有記載說楊貴妃走幾步路就會不已,香汗淋漓,因為她胖。而這胖正是皇帝喜歡她的一個理由。那時的李隆基已60多歲,白晝從事歌舞美學的打造,夜晚則借愛妃豐腴肥潤的玉體暖身。盡管有華清池可以暖身沐浴,但玉環的肉軀才是一個老人御寒的最佳物品。她宛如一張溫暖的床褥,輕柔地裹住了老人瘦骨嶙峋的身軀。她就是皇帝最貼身的溫泉,在他身邊微微起伏和流動,老人在她身邊安穩地睡去,像一個與世無爭的嬰兒。而這,可能正是導致楊貴妃不孕的原因。

肥胖影響排卵是罪魁

早在楊貴妃任壽王妃時就不孕,那時的她與丈夫都正值青春年少,都是生育能力旺盛的時候,但她卻沒有懷孕生子。從醫學的角度看,太胖的女人,身體接收到的信號就等同于她在服用藥物避孕,卵巢也會自動中止排卵。

女性肥胖后,影響的不僅僅是體態,還會對子宮構成直接威脅,容易誘發宮體癌。這是因為,宮體癌的發病和雌激素有關。肥胖女性的脂肪組織可將血液中的一種雄激素轉變成一種雌激素,而這種雌激素與其他雌激素相比,更具有致癌性。

篇7

關鍵詞:長生殿 楊貴妃 唐明皇 比較

唐明皇李隆基歷來是一個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爭議主要集中在他究竟是不是個好皇帝。世人肯定他統治前期的撥亂反正、勵精圖治,創造了開元盛世,批評他后期的沉迷聲色、寵信奸臣。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故事,是古代文人津津樂道的一個題材。筆者選取了清代洪N的傳奇《長生殿》和1982年浙江昆劇團首演的新編古代戲劇本《楊貴妃》,希望從這兩部體裁不同的作品中唐明皇的形象入手,比較深入地剖析這一人物。

一、《長生殿》和《楊貴妃》中唐明皇形象的相同點

傳奇《長生殿》與昆曲《楊貴妃》這兩部作品的取材相同,均為盛唐時期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所以其中唐明皇的形象有著不少相同之處。

(一)形象內涵的可取之處

1.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識

唐明皇(又稱唐玄宗)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識,這一點表現在政治上,是他在統治國家的前期,能夠選賢用能、積極納諫,體恤微如草芥的市井細民。這也是促成他開創“開元之治”的原因之一。在《長生殿》和《楊貴妃》中,其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識則集中體現在與楊貴妃的婚戀上。[1]作為萬乘之尊,他擁有諸多特權,但在兩部作品中,作者都將他塑造成了一個渴望夫婦平等、注重互敬互愛的皇帝,他甚至將自己放在了與楊玉環對等的位置上,去盡力地體諒和寵愛意中人。

比如在《長生殿》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與楊貴妃攜手散步,互相對飲,并拿出金釵鈿盒和玉環定情,款款深情見于唱詞【棉搭絮】中:“這金釵鈿盒百寶翠花攢,我緊護懷中,珍重奇擎有萬般。今夜把這釵呵,與你助云盤,斜插雙鸞;這盒呵,早晚深藏錦袖,密裹香紈。愿似他并翅交飛,牢扣同心結合歡?!盵2]身為帝王的他在愛情中與普通男子無異,珍視愛情,并沒有帝王的驕縱和霸道。第十九出《絮閣》中,寫到了唐明皇偷幸梅妃的情節,對于皇帝來說這本為平常之事,但他卻怕玉環傷心吃醋,表現得小心翼翼,甚至躲躲藏藏,在【滴溜子】曲子中他唱道:“偶只為微疴,暫思靜悄。恁蘭心蕙性,慢多度料,把人無端奚落。我神虛懶應酬,相逢話言少。請暫香車,圖個睡飽?!保ā堕L生殿》第91頁)這些行為和話語,都能反映出他對待婚姻愛情的態度與平民是一致的。同樣,昆曲《楊貴妃》中,刻畫李隆基民主意識之處也不少。第四場《驚寵》反復寫他“扶”玉環這一動作,并無帝王的威嚴,還對她說出這樣的慷慨之語:“萬乘之尊,四海之富,皆是你我同享”[3],體現了他作為皇帝思想民主的一面。

2.生死不渝的愛情信念

李隆基對楊玉環的這種鐘情和疼愛,實乃帝王中少有。作為一國之君,本可以坐享后宮三千佳麗,而他卻情有獨鐘。愛情的專一源于人格的平等,唐明皇對待愛情有著忠貞不渝的信念,只是在這兩部作品中,其愛情信念表現得略有差異。

《長生殿》中李隆基對待感情的態度是逐漸成熟起來的,作品以第二十五出貴妃之死為分界線,在這之前,明皇曾和虢國夫人有私情,惹得楊玉環爭風吃醋,還曾想瞞著楊玉環偷幸梅妃,結果被抓住了破綻。在昆曲《楊貴妃》中,他的愛情信念始終是貫穿全劇的。劇中并沒有在他和楊貴妃之間設置第三者的角色,自始至終他所眷戀和愛慕的對象都只有楊貴妃一人,雖然實際上這并不符合歷史事實,但在這部劇中,作者為了突出李隆基忠貞的愛情觀,就在情節上做了這樣的設置。

(二)形象內涵的不足之處

1.政治方面:治國無方,昏庸享樂

在唐明皇的統治后期,他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小人,致使奸佞當道,朝綱混亂,人民深受其害。同時不理朝政,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后果,部分原因是唐明皇過于寵信安祿山、楊國忠等人,而這些朝臣的內訌使得大唐問題重重,究其根源,還是皇帝的昏庸無能。在兩部作品中,李隆基治國無方,致使朝綱混亂,國家多艱,這些情節都體現了唐明皇對國家缺乏責任感,都諷刺了他的昏庸無能與荒腐朽。但是它們的重點主要在愛情上,寄予了作者對理想愛情的追求,雖然也有批判明皇的昏庸無能的意味,但對愛情層面的表現更為突出。

2.愛情生活:縱情聲色,缺乏理性

唐明皇后期生活的風流是毋庸置疑的,他沉迷音樂,貪戀美色?;实鄄⒎遣豢蓛号殚L,但是要注意節制,過于放縱自我,過度沉溺聲色,必然會“占了情場”而“失了朝綱”。[4]兩部作品對此也都進行了批判。《長生殿》的第十五出《進果》寫了玄宗為博妃子歡心,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讓人不遠萬里進貢荔枝。倘若是明君,定不會放縱至此。在昆曲《楊貴妃》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玉環為斷了皇帝對自己的眷戀之情,改穿荊釵布裙,以本色示人,明皇見狀,卻當著眾人之面贊其“楚楚可憐,比起盛裝艷服,更加動人了!”身為帝王,言語行為應當嚴肅謹慎,其任性風流可見一斑。

二、《長生殿》和《楊貴妃》中唐明皇形象的不同點

清代傳奇和現代昆曲雖是取材于同一個故事,但在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人物表現上就出現了不少差異。下面筆者就分別分析兩個唐明皇形象各自的特點。

(一)清傳奇《長生殿》里的唐明皇形象

1.人物刻畫更豐富飽滿

清傳奇的故事發展過程中人物的心理、性格發生了變化,或者說人物的性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v觀整部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唐明皇對楊玉環的感情逐漸變得專一。《長生殿》全劇共五十出,上半部主要寫他“占了情場,弛了朝綱”,從而導致奸佞當道,朝廷危亂;下半部以貴妃之死為起點,反復描繪唐明皇對愛情的專一和堅守。他由先前的浮淺不專變得忠貞不渝,對待愛情的態度也逐漸變得成熟。[5]洪N的偉大在于他如實地寫了李隆基鐘情于情人的過程,即他們的愛情從不平等到平等,從不專一到專一,從摻和雜質到完全凈化的過程,所以《長生殿》對唐明皇形象的刻畫是比較豐富飽滿的。

2.相對強烈的負罪意識

人們提及洪N筆下的唐明皇的形象,多關注楊貴妃死后,他的思念之情,但很少論及這種思念之情實際上是他負罪意識的流露。這也側面反映出他可貴的自我審判精神。他賜死楊貴妃,一方面是為了籠絡軍心,便于逃難,另一方面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當他忍痛割愛但徒勞無功時,他如夢初醒,內心痛苦無比,于是開始自我救贖。[6] 第三十二出《哭像》的【端正好】中唱道:“是寡人昧了他盟誓深,負了他恩情廣,生拆開比翼鸞鳳。說什么生生世世無拋漾,早不道半路里遭魔障?!保ā堕L生殿》第143頁)清代戲曲批評家吳儀一批評這段唱詞時說:“人無不畏鬼神者,信誓有違,暗室中往往自驚。起語便提盟誓,是明皇極疚心處?!盵7]可見其內心之驚惶和痛苦。本出類似于這樣的唱詞還有不少,由此可知他內心負罪感之深。還有建墳改葬、招魄攝魂、甘赴杳冥等情節,都在刻畫唐明皇為了排解內心的負罪感,進行自我救贖的過程。而這些在昆曲《楊貴妃》中都沒有描寫,所以負罪意識在昆劇《楊貴妃》中無法體現。

(二)昆曲《楊貴妃》里的唐明皇形象

1.對待愛情更為專一

《楊貴妃》全劇共八場,寫了唐明皇從兒子壽王手下奪過楊貴妃,并與她展開一段愛恨糾葛,但最終生死相隔的過程。劇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并不像《長生殿》那樣豐滿,而是相對單一,因為沒有出現虢國夫人和梅妃這樣的第三者角色,所以昆曲中他對待愛妃始終是專一的。在結為夫妻之后,兩人也發生過矛盾,但她的才學、善良和善解人意的特質,都讓明皇一步步深陷于情中。倘若硬是要說他的形象有什么變化,那就是變得更加專一了。

2.人物結局更為悲慘

《楊貴妃》的故事情節止于貴妃被賜死,并沒有像《長生殿》那樣,在她死后設置他們月下團圓、終成連理的情節。全劇最后的唱詞為:“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边@幾句詩出自于白居易的《長恨歌》,最后一句中的“恨”字,道出了失去至愛之人之后內心的凄涼和悲苦之情。身為一國之君的李隆基,在心上人面對死亡威脅的時候卻無力保護,在愛人與國家社稷之間,他最終選擇了后者。愛人死了,他的一切也隨之破滅,即使擁有天下,也是了無生趣。所以與《長生殿》中的唐明皇形象相比,昆曲中的唐明皇結局更為悲慘。

三、兩個唐明皇形象產生差異的原因

上面我們分析了唐明皇形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一形象產生差異的原因。

(一)創作背景

《長生殿》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問世,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轟動,洪N創作這部巨作之前,社會上已經有許多同類題材的作品了。新舊《唐書》記載了這個廣泛流傳的故事,例如《楊太真外傳》《天寶遺事諸宮調》《長恨歌》《長恨歌傳》《梧桐雨》《驚鴻記》,這些以李楊愛情為題材的作品都對洪N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洪N在創作的過程中,曾精心研究了李楊的故事傳說,以及有關的歷史資料和文學作品,并加以概括和組織,使作品建立在充分的歷史素材的基礎上,同時以新的面貌出現于當時劇壇。[8]此外,康熙二十七年,社會上民主與自由的思想受到限制,這也是促成洪N去塑造這樣一個具有民主意識、渴望平等愛情的封建帝王的原因?!稐钯F妃》的創作時間是20世紀80年代,那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人們渴望更多的文化藝術作品來豐富社會生活,尤其是戲曲,再加上帝妃的愛情又是一個很好的創作素材,前人的作品也頗為豐富,于是這樣一部再現歷史故事的君王愛情戲便應運而生。

(二)作者意圖

洪N創作《長生殿》一方面是由于社會原因,那時是封建專制時代,他便有意用開元、天寶由盛轉衰的歷史來“垂戒來世”[7],借劇本含蓄而隱晦地表達創作意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歌頌李楊愛情,表達對理想愛情的追求。洪N自己在作品的例言中也說,他創作這部作品的意圖僅三個字:“情而已?!彼麡O力表現對二人愛情的贊頌和惋惜,又將“垂戒來世”之意含蓄地蘊于故事之中。昆曲的作者創作這部作品的意圖,則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在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氛圍中,為了重溫經典,并借此表達對帝妃愛情的看法,作者便通過昆曲再現這場凄美的帝王愛情。與京劇《貴妃醉酒》相同,昆曲《楊貴妃》贊頌李楊之間的柔情,目的單純。所以傳奇中所寄予的“垂戒來世”的意蘊,在這部作品中并沒有明顯的體現。

(三)觀眾接受

清傳奇《長生殿》的讀者是古代的文人與市民,作者相應地就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當語言被賦予了藝術性之后,它所表現的人物性格便開始有了層次。這就與現代的昆曲不同了,其讀者是現代人,倘若要讓作品更容易被觀眾接受,那語言就相應地要通俗易懂、明白如話,因而它所刻畫的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就沒有清傳奇中所表現得那么有層次感。相比之下,《楊貴妃》在一些方面的描寫過于簡單,有的根本沒有顧及,這就降低了此劇的思想深度,使它所表現的題材顯得比較貧乏。[9]這些都造成了兩部作品在人物內涵方面的差異。

總之,這兩部作品都塑造了這樣一個唐明皇形象:有著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識、生死不渝的愛情信念,但同時又過于風流、昏庸無能。畢竟兩部作品是出自于不同時代的不同作家之手,在創作背景、作者意圖和接受觀眾不同的情況下,劇本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差異。通過這篇論文,希望大家對唐明皇這一人物能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同時,不忘弘揚傳統戲曲藝術,保護民族文化遺產。

(論文指導教師:王菊艷)

注釋:

[1]李敏星:《皇帝的平民意識――漫議<長生殿>中的唐明皇》,藝術百家,1992年,第1期,第95頁,文中出現的原文均處于此處。

[2]洪N:《長生殿》,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6頁,文中出現的戲曲原文均見于此書。

[3]王文章:《蘭苑集萃――五十年中國昆曲演出劇本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頁,文中出現的昆曲原文均出于此書。

[4]郁賢皓:《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簡編?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56頁。

[5]許金榜:《中國戲曲文學史》,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416頁。

[6]李振中:《懺悔靈魂的救贖――談〈長生殿〉中唐明皇的負罪意識》,四川戲劇,2007年,第4期,第26頁。

[7]吳儀一:《長生殿?吳儀一批本》,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1頁,文中出現的原文均出于此處。

[8]游國恩:《中國文學史》(第四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頁。

篇8

第一首一字詩《西施吟》:一笑一顰一捧心,一國傾廢一霎間。一船一槳一生伴,一日歸來一湖煙。

詩中的“一笑一顰一捧心”寫出了西施的迷人之美。傳說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時手扶住胸口(即“一捧心”),皺著眉頭(即“一顰”),比平時更美麗。后有“東施效顰”的諷刺性成語,即源于此。“一國傾廢”是寫西施為幫助自己的君王越王勾踐復國,而在國難當頭之際,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西施終于用“美人計”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致使吳國滅亡,彰顯了一個小女子的愛國情操。最后兩句則是寫西施在完成復國使命后,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四句詩,恰當巧用十個“一“字,概述了西施傳奇壯美的一生,妙!

第二首一字詩《昭君吟》:一車一馬一路塵,一鳴秋鴻一縷魂。一曲一唱一聲怨,一月空照一丘墳。

這首詩寫的是西漢美女王昭君主動出塞,嫁于匈奴單于的故事。王昭君勸丈夫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后,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前兩句寫的是昭君出塞,路途漫漫,獨嘗思鄉之苦的悲壯之氣;后兩句則用凄清的詩句贊美了王昭君為國而忍辱負重,身喪他鄉的巾幗情懷。正如杜甫《詠懷古跡》云:“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薄耙蝗プ吓_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薄墩丫鳌匪木湓?,巧用十個“一”字,描述了王昭君的孤苦命運與愛國精神,奇!

第三首一字詩《貂蟬吟》:一計一獻一連環,一朝興亡一欷款。一筆一紙一方硯,一段風流一段書。

這首詩寫的是東漢末年有著傾國傾城之貌的歌女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憂國憂民、欷欺不止的主人王允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便設下連環計。貂蟬依計步步誘使呂布最終鏟除了董卓。四句詩,巧用十個“一”字,描述了一個絕色女子知恩圖報的情義與不輸男子的膽量智慧,好!

篇9

關鍵詞:唐朝;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楊敬述

關于《霓裳羽衣曲》的起源,學界當前主要有如下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婆羅門》曲修改而成?!坝蓙砟苁陆杂兄鳎瑮钍蟿撀暰熳V。”自注云:“開元中西涼府節度楊敬述造?!盵1](P9) “其后,河西節度使楊敬述忠獻《霓裳羽衣曲》十二遍?!盵2]“《樂苑》曰:《婆羅門》,商調曲,開元中,西涼府節度楊敬述進?!短茣吩唬禾鞂毷d,改《婆羅門》為《霓裳羽衣》?!盵3]

第二種說法認為是唐玄宗所作。有說是玄宗游月宮得仙樂而作,還有說是玄宗望仙山所作?!睹骰孰s錄》:“道士葉法善嘗引上至月宮,聆天樂,上自曉音律,默記其音為《霓裳羽衣曲》?!盵4](p53)關于唐明皇游月宮,這里有一個傳說:“ 是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銀,萬里一碧。玄宗在宮中賞月,笙歌進酒。憑著白玉欄桿,仰面看著,浩然長想。有詞為證: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透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蛇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遍地,欲跨彩云飛起。調寄《醉江月》玄宗不覺襟懷曠蕩,便道:此月普照萬方,如此光燦,其中必有非常好處。見說嫦娥竊藥,奔在月宮,既有宮殿,定可游觀。只是如何得上去?急傳旨宣召葉尊師,法善而至。玄宗問道:尊師道術可使朕到月宮一游否?法善道:這有何難?就請御駕啟行。說罷,將手中板笏一擲,現出一條雪鏈也似的銀橋來,那頭直接著月內。法善就扶著玄宗,踱上橋去,且是平穩好走,隨走過處,橋便隨滅。走得不上一里多路,到了一個所在,露下沾衣,寒氣逼人,面前有座玲攏四柱牌樓。抬頭看時,上面有個大匾額,乃是六個大金字。玄宗認著是“廣寒清虛之府”六字。便同法善從大門走進來??磿r,庭前是一株大桂樹,扶疏遮蔭,不知覆著多少里數。桂樹之下,有無數白衣仙女,乘著白鸞在那里舞。這邊庭階上,又有一伙仙女,也如此打扮,各執樂器一件在那里奏樂,與舞的仙女相應??匆娦谂c法善走進來,也不驚異,也不招接,吹的自吹,舞的自舞。玄宗呆呆看著,法善指道:這些仙女,名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曰《紫云曲》?!毙谒貢砸袈?,將兩手按節,把樂聲一一默記了。后來到宮中,傳與楊太真,就名《霓裳羽衣曲》,流于樂府,為唐家希有之音,這是后話。玄宗聽罷仙曲,怕冷欲還。法善駕起兩片彩云,穩如平地,不勞舉步,已到人間。路過潞州城上,細聽譙樓更鼓,已打三點。那月色一發明朗如晝,照得潞州城中纖毫皆見。但只夜深入靜,四顧悄然。法善道:“臣侍陛下夜臨于此,此間人如何知道?適來陛下習聽仙樂,何不于此試演一曲?”玄宗道:“甚妙,甚妙。只方才不帶得所用玉笛來?!狈ㄉ频溃骸坝竦押卧冢俊毙谇f“在寢殿中。”法善道:“這個不難?!睂⑹种噶艘恢福竦炎栽浦袎嬒隆P诖笙?,接過手來,想著月中拍數,照依吹了一曲;又在袖中模出數個金錢,灑將下去了,乘月回宮。至今傳說唐明皇游月宮,正此故事。那潞州城中,有睡不著的,聽得笛聲嘹亮,似覺非凡。有爬起來聽的,卻在半空中吹響,沒做理會。次日,又有街上抬得金錢的,報知府里。府里官員道是非常祥瑞,上表奏聞。十來日,表到御前。玄宗看表道:“八月望夜,有天樂臨城,兼獲金錢,此乃國家瑞兒,萬千之喜?!毙谛南旅靼?,不寬大笑?!盵5]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6](P12)在古代君王中,李隆基對音樂的研究應該是最深入最精通的,會吹拉彈奏各種樂器。關于玄宗登三鄉譯,這里也有一個傳說:有一次,李隆基來到三鄉譯,他向著遠遠的女兒山眺望,山巒起伏,煙云繚繞,頓時產生了許多美麗的幻想,他把在夢中聽到的仙樂全想起來了,立即在譜子上記錄下來,創作了一部適合在宮廷演奏的的宮中大曲。李隆基命令樂工排練《霓賞羽衣曲》,令愛妃楊玉環設計舞蹈,為了讓他們有個好場所排練,李隆基在宮廷中建立了一個梨園(后泛指唱戲的地方)。楊玉環與宮人日夜趕排。終于,練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賞羽衣曲》,在一個盛大的節日上演出。細膩優美的《霓賞羽衣曲》仙樂奏起,楊玉環帶著宮女載歌載舞,一個個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 。

第三種認為是玄宗與楊敬述合作而成?!吧匣室拱朐轮腥ァ!逼渥宰⒃疲骸叭~法善引上入月宮,時秋已深,上苦凄冷,不能久留,歸。于天半尚聞仙樂,及上歸,且記憶其半,遂于笛中寫之。會西涼都督楊敬述進《婆羅門》曲,與其聲調相符,遂以月中所聞為之散序,用敬述所進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盵7](P1)王灼《碧雞漫志》卷三:“《霓裳羽衣曲》,說者多異,予斷之曰:西涼創作,明皇潤色,又為易美名,其他飾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

綜合以上的傳說和記載,筆者認為,明皇游月宮、望仙山,可能僅僅是一個傳說,且史料中并沒有玄宗對地方所獻之曲進行潤色修改的記載。所以筆者采信前述白居易詩中的說法,即是由楊敬述創作的,而“霓裳羽衣”這優美動聽的曲名則很可能是玄宗賦予的。

參考文獻:

[1]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O]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2] 魏征.新唐書卷21[O]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1969.

[3] 郭茂倩.樂府詩集[O]北京:中華書局,1975.

[4] 皇雜錄[O].北京:中華書局,1986.

[5] 中科院探月工程應用系統總體部.唐明皇游月宮[M].宇航出版社,1999.

篇10

據說,自從唐明皇李隆基娶到楊玉環后,終日沉溺于酒色,不問政事。有一天,李隆基與楊貴妃在百花亭飲酒作樂,不知不覺間,兩人已喝得爛醉。只見楊貴妃的臉上印著兩朵紅云,神情亢奮,飄飄欲仙,忍不住嬌聲嬌氣地叫道:“我要飛上天!我要飛上天!”李隆基聽后,誤以為楊貴妃要吃“飛上天”,遂命令御廚,趕緊為愛妃獻上此菜。御廚聽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在御膳房供事多年,熟悉全國各大菜系,可他們從未聽說過什么“飛上天”。怎么辦呢?皇帝的話一言九鼎,他說有就有,哪個敢說“不”字。如果做不出“飛上天”,恐怕大家的腦袋都得搬家,御廚們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蘇空頭的蘇州廚子急中生智,他說,用雞翅做一道菜,不就是“飛上天”嗎?大家聽后,都表示贊同,于是叫人買了幾只鮮嫩好看的童子雞,然后斬下雞的翅膀,與香菇、冬筍等一起燜燒。結果,做出來的菜味美可口,色、香、味、形俱全。

菜端上桌時,楊貴妃的酒已醒了許多,她夾了一塊“飛上天”放進嘴里,不覺神清氣爽,唇齒生香,連聲贊嘆道:“好吃!好吃!真好吃!”李隆基聞罷,也趕緊夾了一塊,并問身邊的太監:“此菜叫什么名字?”太監回答說:“這不是陛下吩咐御膳房做的‘飛上天’嗎?”李隆基立刻意識到自己酒后失言,只得尷尬地笑了笑。后來,因為楊貴妃非常喜歡這道菜,加上這道菜因她而創,所以人們就稱之為“貴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