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影評范文
時間:2023-04-03 21:30: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百影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或許有的人會說相機現場捕捉到的色彩就是最真實的色彩。然而在星野攝影中,相機的自動白平衡(自動白平衡通常為數碼相機的默認設置,相機中有一結構復雜的矩形圖,它可決定畫面中的白平衡基準點,以此來達到白平衡調校)是無法對拍攝的環境進行準確的把握的。有不少拍攝者在拍攝星空照片時往往使用了不準確的白平衡設置。 不同的色溫設置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你是否見過紫色的夜空
有的照片中較暗的星星會被過度的對比度和曲線設置而“吞噬”。有的照片中天空的背景色更是呈現出不自然的藍色、紫色甚至是綠色?;蛟S有的是出于藝術創作的目的特意為之,讓照片更有美感。但我想更多的人則是缺乏對星空色彩的了解。 距離星空最近的地方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星野攝影中這樣不準確的白平衡設置呢?
由于光污染和日常作息時間的限制,人們對星空和銀河往往所知甚少。即使是天好者,也有可能在拍攝完照片后不知從何處入手的情況。如果你擁有了大量的星空拍攝經驗后,那么你一定會注意到以下幾點問題(在處理照片時請一定要妥善考慮)。
1.銀河的色彩
從肉眼看到的銀河是沒有顏色的。但是用相機對銀河進行長時間曝光,銀河的細節與色彩卻能被捕捉下來。那么拍攝到的銀河最自然的色彩是怎樣的呢?
下面這張照片出自TWAN和歐洲南方天文臺攝影師Stephane Guisard之手。在厄瓜多爾的欽博拉索山上空,美麗銀河的中心呈現出了淡淡的黃色。而沿著銀河的懸臂展開,銀河的色彩和亮度也會有所區別。
2.亮星的顏色
恒星的色彩取決于其表面溫度。如果你仔細留意RAW的100%原片,你會發現恒星的色彩是五顏六色的。只不過后期進行降噪處理時,軟件通常將這些微弱的色彩當作彩色噪點處理掉了。有的攝影師喜歡使用柔焦鏡來放大星星的亮度和色彩,讓照片更加美麗。
事實上,由于恒星表面的溫度不同會影響到恒星表面的顏色,有的恒星表面溫度高(25000~40000攝氏度),發出的光能量較大,所以高頻的成分多一些,顏色偏藍,如角宿一;而另一些恒星溫度低一些(表面溫度2600~3600攝氏度),發出的光能量小,因而低頻的成分較多,則顏色偏紅,如心宿二;還有溫度介于兩者之間的(11500攝氏度以上,25000攝氏度以下),顏色往往是白色。
3.光污染
光污染對于天好者來說無疑是最頭疼的問題。同樣在星野攝影中,受光污染影響的照片也是較難進行準確處理的。在調整照片時請以地景和銀河的色彩作為基準。
4.氣輝
在沒有光污染影響的無月夜晚,天空應該呈現出的是純凈的黑色。但有時所拍攝照片會呈現出綠色或者紅色的光帶。這種色彩來源于一種被稱為氣輝的自然現象。氣輝是由太陽的電磁輻射激發地球高層大氣中的某些成分,引起發射和散射而造成,常因參與作用的成分和過程的不同而呈現不同色彩。由于氣輝常出現在地平線上空(地平線的光污染較大),而要拍出氣輝,往往需要很高的曝光量,所以在拍攝時需要平衡好兩者之間的平衡。
5.月光
大家熟悉的月光則會讓天空呈現出很漂亮的藍色。即使在無月的情況下,不少攝影師也喜歡通過降低色溫來呈現出這樣的美感。這種月光藍也因符合日常經驗被大家廣為接受。同樣降低色溫也可以減輕低通透度和光污染對照片的影響。但請你適當調整即可,因為這樣的藍色并不是當時環境的真實色彩。
6.黃道光
黃道光是一種由星際塵埃散射太陽光而形成的銀白色光錐。黃道光十分微弱,必須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才能有效地觀測和拍攝。但在春季的黃昏和秋季的黎明前夕卻尤其明顯。如果觀測條件極佳,你甚至可以看到黃道光幾乎橫跨整個天空。拍攝黃道光時,請不要特意追求黃道光的視覺效果而特意調高對比度。
7.曙暮光
篇2
新世紀中國商業電影的濫觴始于張藝謀的《英雄》。它喚醒了觀者重新歸向影院的興趣,也讓新興階層對通過影像融資有了信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英雄》可謂功德無量,但也讓我們看到為藝謀者,開始鄭重其事,大張旗鼓地為稻糧謀起來。光陰似箭,中國電影走到了2009年,從銀幕布到電影產量再到最終實現的票房,也算是一路高歌猛進。綜合漲幅居世界第一,年產量也穩居世界第三。其根本原由,還是拜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經濟發展大國所賜。中國電影急速冒進的強勁勢頭,也正是在2009年,暴露出癥結和痼疾無數。從表象上看,今年實際贏利的影片不會超過20部,惡性競爭產生的飛蛾撲火之作不在少數。根結上,由于中國商業電影,娛樂元素的長期缺席造成的盲目跟風,以及隨之帶來的敷衍塞責,使得假李逵遇上真老虎――好萊塢的強片,如《變形金剛2》、《2012》駕臨之時,則毫無還手之力。跳票、換檔只是權宜之計,目前看來,還能作出駱駝鉆進沙漠處,但若飛沙走石,席卷而至,其景觀可想而之。
現象:建國六十年的電影群像
2009年,共有12部華語電影過億,其中,《建國大業》以170余明星的超豪華陣容,順利闖過4億大關。除強勁的明星號召力外,《建國大業》所引發的強大政治話題,也是吸引觀眾走入影院的原因之一。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與商業電影泥沙俱下的狀況相比較,在“盛世”六十華誕的宏大背景下,主旋律電影卻有了可喜的改觀。一是與市場的結合更為緊密,四十部獻禮片中,除《建國大業》外,《風聲》和《南京,南京》均過億。(《南京,南京》也為獻禮片,實為尷尬。)緊跟《風聲》的《秋喜》,雖在整體上不如《風聲》那般飽滿,但卻在影像構成,以及潛伏者心神難寧上下足了功夫。在主旋律影片中呈現出極具突破性的風姿。但商業訴求和個人表達上咬合得過于倉促,是它在票房上不甚理想的原因所在。
但大部分主旋律影片,還是流于說教之嫌,本來頗看好安戰軍的《萬家燈火》,影片一開始還虎虎有生氣,但走到后來,太過光明的尾巴,明顯就是想當然地自我撫慰。而《袁隆平》、《鄧稼軒》、《大河》都是乏善可陳,都一味地輸入主流價值觀,而無更透徹地關照人情與時代的結合。即使如此,2009年主旋律電影做工細致、制作嚴謹,尊重電影美學,要比2009年甚囂塵上的大量不知所云的山寨喜劇、偽浪漫愛情劇,更容易回復到電影本體上來。
關注:第五代固執的尷尬
中國電影,一個更大的病灶是人才的輪替不夠及時。實際叱咤電影風云的還是第五代導演群落。而寧浩之輩,雖后勇可嘉,但實在是寥若晨星,不足以照亮整個夜空。今年第五代幾位消沉多年的“前輩”紛紛浮出海面,但卻分別暴露出他們不同層次的與時代審美趨勢的脫節,以及他們對自說自話的藝術品格的頑強堅持。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是田壯壯的《狼災記》,在“文明”未曾彌漫之地,人狼之間的詭異奇情,其間對更廣泛的生命的“羞恥感”的奇特注視,注定這又是一部太過超前的影片。而敘事姿態的曖昧不清,也讓觀者很難進入創作者內心之曠野。無論對《狼災記》進行怎樣的讀解,這都是一部表達和表述呈撕裂狀的奇作。前文所述的《秋喜》,是第五代另一宿將孫周的新作,兩個立場不同的男人互為鏡像,并由此引發的“純潔”之爭,頗為突兀的文藝腔,使這部質地極佳的影片無形中增添了太多不必要的閱讀障礙。假如說《狼災記》的中心詞是“羞恥”、《秋喜》是“純潔”,而擅拍西部的何平的《麥田》,顯然是“謊言”。這三個詞匯,像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好提醒?!尔溙铩防锶藗儗χe言的迷醉,在不甚流暢的敘事里,何平也不知是該充耳不聞,還是逐個戳穿。
這幾位第五代導演固執的表意態度,使他們在這個時時閃現泡沫般短暫的大時代里,顯地無所適從,這也使他們的最終表達無法真正地落到實處。通過他們各自深淺不一的尷尬,讓我們看到一個影以載道的電影時代正漸行漸遠。
表揚:有些瑕疵的勝利
2009年,應該著重一提的是年初的《瘋狂的賽車》和年末的《十月圍城》。都是票房與口碑齊飛的群戲大作。寧浩勝在毫無包袱,將電影技術玩轉得火花四濺。對于商業電影的長久考量來看,可喜的是,我們有了一個寧浩。可悲的是,我們的“寧浩”太少了。但電影絕非技術的產物,它真正動人的,還是人的命運的起伏,以及起伏時,那些更富趣味的“因果”。目前的寧浩,在這方面,一概欠奉。陳可辛團隊的《十月圍城》,雖然陳可辛本人很清醒,言及這是一部很“傻”的電影,但觀眾還在這部講述“炮灰”的影片里興奮地鼓掌、落淚。但它在整體敘述上的破綻百出,強行鼓搗而出的假“嗨”狀態,以及價值觀的混亂,都使《十月圍城》流于空洞之嫌。《十月圍城》之所以好評如潮,只能說明中國電影太多狀貌還處在起步中,借粉絲們拼死保駕的孫逸仙的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來說的話,中國電影還在“過去”進行時的狀態下,左顧右盼,繼續一路往北,可北在哪里呢?真的要道阻且長,并來日方長嗎?
評審現場
金榕樹電影獎評審團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張揚(導演)
蘆葦(著名編劇)
田原(演員)
杜篤之(著名錄音師)
李玉(導演)
尹麗川(導演、作家)
司馬平邦(深圳衛視娛樂頭條節目總策劃)
程青松(導演,編劇,影評人,就職于中國電影家協會)
魏君子(著名影評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賽人(著名影評人, CCTV6《電影報道》策劃)
宋子文(著名影評人,策劃人,編劇,導演)
虞曉毅(資深媒體及影評人)
石川(著名影評人、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律(資深媒體及影評人)
木衛二(著名影評人)
王爾岡(網易娛樂頻道主編)
云飛揚(著名影評人)
達到廠(資深媒體/影評人)
陶志波 (資深媒體/影評人)
卓別靈(著名影評人)
現場花絮
影評人為嘛都是男的!
電影評選當日只來了一位女評委尹麗川,而且她還頗為疑慮地為自己的身份解釋:“我好像不是影評人誒”。搞得我也很是郁悶地詢問會議主持蔣老師,怎么與會人士里那些知名影評人都是男的呢?英明的蔣公一句話就揭示了這個千古謎題,他說,其實,干任何一件事,也都是男的多啊。
男的其實也可以很鬧騰
由于素日影評人在周刊文字呈現的是內斂與深沉的風格,當我本以為這是一場比氣場多過比唇舌的討論會時,沒想到一個男人也是可以堪比五百只鴨子的功效的。以程青松為代表的散漫派和以虞曉毅為代表的規則派就獎項設置、入圍名單、人選資格等展開了熱烈而友好的探討,引得蔣老師數度竊喜,即便局面存在失控的危險,他也毫不在乎。
請增設最佳推銷獎
值得一提的是影評人程青松,雖然會議是在討論第一屆金榕樹電影大獎名單,但他都能在簡短的發言里數次提及他正在操辦的“金掃帚”大獎進程,這個被他譽為中國金酸梅獎的活動差點喧賓奪主,他的推銷功力實在不可小覷。
會議記錄
爭論一
焦點之戰:小成本電影VS獨立電影
該獎項原定為“最佳獨立電影”,此名目定義在與會評委中掀起最大波瀾。另外評委程青松也竭力向與會評委推薦了另一部未獲得相應關注的電影《清水的故事》。
程青松:這個稱謂稍微有點⋯⋯我們以前說獨立電影,指的是體制外的,但現在名單上的電影都是體制內的,這應該叫小成本電影。
尹麗川:但是成本值得被拿出來單獨作為電影的衡量標準嗎?
賽人:不錯,不能以成本來論英雄。
宋子文:而且小成本電影怎么界定?八百萬以下?一千萬?是不是就三百萬左右?
蔣明:那是不是可以用“獨立精神”來命名?
宋子文:獨立精神似乎只考慮了電影的一個指標,我們是不是該考慮電影的綜合指標?
司馬平邦:其實“獨立”考慮的不是發行環節,而是制作,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精神應該是說關照現實,充滿人文關懷。
程青松:從這個意義來說,《夜?店》就不符合了。定為獨立精神獎應該是可以規避一些東西的。
程青松:我想推薦一部電影《清水的故事》,我認為是去年最好的一部電影,這個導演的背景是張藝謀的同班同學,是《人約黃昏》的攝影師,他已經拍了三部電影,都是農村題材的。但電影不是以前農村題材那樣的,它寫的是現在的,制作費非常低。
爭論二
新人標準界定
爭奪五強最后一個席位的有三位,李霄峰、陳文彬、陳妍希,盡管評委虞曉毅認為李霄峰以30歲“高齡”演出了一個18歲少年的青澀感實屬不易,但大多數評委還是表達了他們對編劇陳文彬的熱愛。
蔣明:入選當中有巴特爾,有個擔心是他其實只是個客串,以后還會不會演電影呢?他會不會成為職業演員呢?如果以后哪個財經人士也就是客串一把,是不是也能當選?
賽人:我不知道新人的標準怎么定的,因為巴特爾以前也演過電影,叫《蔚藍色的杭蓋》。
宋子文:巴特爾我可以理解,因為他并不是簡單地客串,但我沒想到他是第二部電影了。
程青松:我還有個疑問,我們選出的新人標準是看他的社會影響力,還是看他的演技。
蔣明:演技肯定是第一位。
程青松:那李宇春根本就沒有演技,就是幾個打的動作,她一出場觀眾就笑。
宋子文:陳文彬以前演過戲啊,我至少看過他三部戲了。他是比較喜歡演戲的。
蔣明:但陳文彬今年這么強勢,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的話,我覺得是可以把他當成新人的。
爭論三
最佳演員:張靜初被淘汰
在這一項,又有三名演員爭奪五強最后一席,即張靜初、謝霆鋒和周迅,評委們經過討論,決定淘汰張靜初。
虞曉毅:張靜初跟她之前的表演相比,沒有什么突破。
程青松:我覺得她的《紅河》演得還不錯啊,她也是以三十多歲的“高齡“去演一個五歲的孩子誒。另外,黃渤因為三部電影獲得提名,這個提法也有點奇怪,應該是按某一部電影來衡量。
蔣明:主要是參照《斗?!泛汀动偪竦馁愜嚒贰?/p>
篇3
“CIFVF2010”是“造影青春:2010年度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的意思?!癈IFVF”是“Chongqing Independent Film&Video Festival(重慶獨立電影及錄像作品展)”的英文縮寫?!坝钞嫛眲t是日語里電影之意思。其實,CIFVF是一個立足重慶的本土影展,有了“映畫”這個名頭,令它在全國諸省、各色影展中顯得十分特別。來到影展的諸位都在感嘆重慶這座城市的魔幻氣質。而CIFVF每年堅持做的事卻只有一件,那便是――在這個魔幻的重慶放映文藝的電影。很可能你還沒來得及關注,沒關系,讀到這里,你不關注一下都有點說不過去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CIFVF2010究竟是怎么回事兒。要知道,CIFVF2010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了。
CIFVF的由來
2004年夏天,鄭正和文穎閑聊著在重慶搞個影展的念頭。不是那種正經八百的官方電影節,就是圖好玩。兩個人一拍即合,經過三年籌備,2007年11月,首屆“造影青春: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ClFVF2007)”正式起航。
鄭正其人,算得上重慶頗有知名的獨立影像人。重慶一位策展人曾戲稱鄭君為重慶獨立影像界的“扛把子”。除了自己創作的獨立影像作品小有建樹外,不甘寂寞的鄭正一直在琢磨能為重慶本土影像創作促進一盡綿薄。于是創立“露天電影院”工作室堅持創作之余。鄭正也迫切地想扯起一面影展的大旗。
鄭正的朋友文穎是銀河影業沙坪壩電影院的負責人,同鄭正聊罷辦影展的想法之后,當即決定攜手共舉。這便有了前述2004年那次一拍即合。鄭正和文穎兩位創始人自然擔綱了ClFVF主席。
鄭正的另一位朋友應亮,是國內獨立電影圈近年來有些名望的青年導演。聽聞鄭正這邊欲辦影展,應亮也積極響應。他便承下CIFVF總策劃人的工作,負責選片、節目設置等工作。
再然后就是落實參展片源、導演嘉賓、影展活動、志愿招募、住宿接待、展映地點、設備技術……凡此種種,巨細靡遺,不一而足。
2004年肇始,一直準備準備準備,直至2007年才玉成了首屆“造影青春: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ClFVF2007)”。
是為ClFVF的由來。
重慶原來可以很有文化
我們堅持了四年
CIFVF的宗旨是:促進民間電影及錄像媒介的創作與交流,鼓勵重慶及國內的新進影像創作人,及拓展青年群體的藝術視野與想象力。影展每年一度,于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在重慶舉行。盡力為本地觀眾提供高水平民間影像作品欣賞節目,為各地影像作者創造自如表達空間;在觀眾與作者之間搭建一個寬松、自由、平等的溝通平臺。
行至今年的CIFVF2010,走到第四個年頭,CIFVF總策劃人應亮在影展上說得最多的話卻是“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屆”。雖則說話間有不少玩笑戲謔,但個中甘苦倒頓耐玩味。2007年,CIFVF的放映時間僅僅兩天,總共放映約二十部短片作品,觀眾約500人次。展映作品雖良莠參差。不過ClFVF-~重慶產生的效應卻石破驚天。
2008年,ClFVF有了專門且專業的影展選片小組。放映總時長增至700分鐘,放映影片開始出現劇情長片,放映片目也增加到70余部。CIFVF開始提供參展作者在重慶的部分食宿。另外,出現了海外資金的匿名贊助。
2009年,ClFVF的影展時間擴容至九天,總共放映片目51部,其中長片12部,短片39部,放映總時長達到2093分鐘。在關注中國大陸獨立影像創作之外,也將影展關注視野延伸至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日本、歐洲、北美等地區。還增設各色影展活動:吃喝及派對、乒乓球及廚藝比賽、夜游和神聊等,堪稱國內影展吃喝玩樂鬧之先河。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無私匿名贊助人以及贊助機構對CIFVF予以大力支持。
2010年,ClFVF縮短至國際影展慣設的七天時間。在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的積極參與下,CIFVF放映場地增至三個。CIFVF2010總共放映片目95部。放映場次達到33場。放映總時長達到3209分鐘。亞洲影評人聯盟(NETPAC)的三位評審也來到CIFVF2010,設立中國大陸第一個NETPAC獎。
雖然ClFVF一直未有設獎。感念NETPAC獎重精神輕物質,CIFVF也欣然應允。而CIFVF的特色項目,“吃喝玩樂鬧”部分:小型演唱會、紅歌KTV、同行訴苦大會、小型漫畫展等等,較之以往堪稱有過之無不及。貫徹玩樂精神的同時,ClFVF-~組織了區域影展討論會、電影教育討論會等輕松愉快的專項討論會,亦張亦弛,好不活潑,好不嚴肅。
當然,CIFVF2010最最喜人的突破便是在解決參展嘉賓重慶食宿之余,亦開始部分承擔嘉賓的往返差旅費用。然,責任越大壓力越大,CIFVF畢竟一民間影展,資金實力上更是難望各色主流影展項背。所以CIFVF總策展入應亮那句“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屆”。其實是對于CIFVF未來的些許遠慮和一句玩笑而已。
不過,ClFVF都搞到第四年了,那么,罷了吧。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搞CIFVF的時候,那就盡情搞吧搞吧搞吧!如果到了該遠慮的時候,就讓那些“慮”滾吧滾吧滾吧!
“電影而已”,這是CIFVF2010的主題。
川渝影像本土力量
“本土力量”是CIFVF2010最有人氣的一個主題放映板塊。正所謂來到了巴山蜀水,你不看一看巴蜀地區的本土電影還能作甚?CIFVF2010既然立足重慶,關照川渝地區獨立影像創作當然義不容辭。這次“本土力量”板塊展映的作品每部都可說接通了巴蜀地氣人氣,倒是作者有重慶人、四川人、外省人,還有一個日本人,這就好比川渝地區最有人氣的火鍋那樣,莫管哪里的來料,胡亂一氣統統煉人那一鍋本土的底料。
“本土力量”導演說
大冢龍治:去年我的片參加了CIFVF2009“開眼看中國”的板塊。來重慶參加影展時就即興拍了這個短片,然后今年就參加“本土力量”板塊了。從一個“老外”變成了“本土”,這種身份上的變化非常奇妙。
劉蘅:我會覺得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性格,當地人也有獨特的氣質。在重慶,你拿起攝像機,重慶人會主動上來問你在拍什么。你是不是記者,你拍下我嘛??赡茉谶@點上,人跟人的距離可能有時候就會拉近。
邱炯炯:其實時尚不光是光鮮、靚麗以及跟社會性有關系的那些東西。本土的那種感覺,那種泥土的芳香,恰恰是我覺得能夠給我一些很強的力量。
王力:我大學是在重慶念的書,所以慢慢地我把重慶視為我人生成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二的時候,我拍了一個在重慶流浪的少年,拍了他一些生活的片段,這就是《重慶少年》。
如果做到第十屆誰還敢說重慶沒有文化?
重慶歷來水碼頭。販夫走卒下力人。在大
多數人看來,重慶這座城市的文化性歷來是蒼白寡淡的。遑論舉目全國,就是較之同處西部的成都、昆明、西安、桂林,重慶也常常在文化軟實力的比拼上敗下陣來。于是堅守山城的文人騷客也十分不樂意,外地人對重慶缺少文化的輕慢。所以說,重慶領西部之先,出全國之右,搞出了CIFVF這么一個小小的獨立影展倒是相當出人意表。那么,如果再堅持數年,如果CIFVF做到第十屆。到那一天,請問誰還敢說重慶沒有文化呢?
云中(獨立影評人,CIFVF2010選片人)
獨立影展我大概是從10年前開始有接觸的。那時候是在北京。現在國內獨立影展生態比較蓬勃的地方也大概是以北京為主。另外,南京有一個規模比較大的獨立影展,然后,印象比較深的就還有重慶的CIFVF了。我覺得這是全國最好玩的影展。
我目前是在廣州。以前有一些小規模的觀影的活動,但是像這樣成規模的、成氣候的影展比較少,尤其獨立影展更少。我希望接下來能夠找些同好吧,在廣州也辦一個這樣的獨立影展。目標就是能夠辦成一個不亞于重慶這樣水準的獨立影展。因為我覺得重慶的CIFVF已經是很高水準了。
尤其是對放映和對作者的尊重這種程度來說的話,是一個進步。
閔丙錄(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主席,NETPAC影評人聯盟成員)
這次來到重慶參加CIFVF2010,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通過參加這次CIFVF2010,我發現來參加影展的中國觀眾也增加了,而且展映的影片質量也越來越好。在十年前呢,中國和韓國的電影制作水平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我現在看到,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的學生開始觀看更多的電影,學習更多的電影,以及開始制作電影。
我相信中國的電影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在未來十年之內也許會達到世界第一。
楊尚鴻(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副院長)
CIFVF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業。鄭正先生、應亮先生以及更多的志愿者朋友一起把這個民間影展搞到第四屆,我個人非常敬佩。影展能順利地從開幕到閉幕,取得這樣的成功,我感覺跟影展這種自由的精神密不可分。這種自由的精神也是支撐影展一路走來最強大的一股力量吧。作為本地的電影學院,我們落在了民間和沙坪壩電影院之后了,所以今年我一定要及時趕上,積極參與,義不容辭,不遺余力。
文穎(CIFVF2010主席,銀河影業董事長)
這次開幕的時候,我看到沙坪壩電影院能容納400人的放映廳座無虛席,跟放美國大片、馮小剛電影的人數都不差毫厘了??吹竭@樣的場面我感到非常高興,也深感責任重大。目前我們已經在商議,在明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可能我們會對藝術電影的日常放映的進行探索和嘗試。
我們的影展畢竟只有一周的時間,而且一年就一次。完了之后怎么辦呢?我和鄭正、應亮他們就在討論一個想法,有沒有一個辦法,在影展結束后,把CIFVF這個活動延續下去,作為影展的一個延伸部分。那就是,我們考慮在一個適當的時候,每個月,比如星期六的上午十點鐘,拿一場的時間,放映經過挑選的優秀藝術電影。
電影創作者是電影開端的一部分,而我們電影院則是電影終端的一部分,但觀眾才是更重要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搭建起來這個和觀眾之間的紐帶。
電影而已 玩玩而已
鄭正(CIFVF主席)
很多人說CIFVF像一個家庭,很好玩。獨立電影的作者難道也要永遠獨立、老死不相往來、文人相輕么?我覺得這些中國傳統都應該摒棄了。CIFVF不提倡這樣,它營造了一個氛圍,讓大家可以投入到一個具體的活動當中,相互認識。除了電影,還有很多可以談的,可以聊的,可以玩的。
中國獨立電影總是苦難的風景太多。但好好一個電影節為什么要那么苦難?大家找一個機會可以在一起輕松、快樂、投入地玩,就OK了。大家很放松地在一起度過電影節的這么幾天,然后走的時候大家有那么一點戀戀不舍,相約明年再來,這樣的感覺就是我們追求的。
反正摸著石頭過河嘛,走一步算一步,慢慢把它規范吧。我們也不希望馬上定一個宏大的目標,我們也沒這個能力。
業余嘛,你就不要想太多,有一次算一次,然后有一次就做一次,做一次也就努力把它做好。還有一個小小的奢望,對觀眾本身。他有可能第一年是我們的觀眾,一直到第十年還是我們的觀眾,那么到了第N年的時候,他會不會成為我們的作者呢?
總之,我們就希望若干年后CIFVF能形成一定的效應、影響,真正對重慶以及周邊省份創作有點小小的觸動和改變。這樣,就夠了。
應亮(CIFVF總策劃人)
電影只是一個起點吧,生活肯定重要得多。作為一個影展本身來說,它實際上也是通過電影給很多人一個相遇的機會,而且不必要拘泥于電影本身。所以我們還有漫畫展、音樂活動、VIDEO展啊這些。其實“電影而已”很大成分來自我主觀的一些東西。就是這兩年我自己感到的一種無力。電影它其實并不能真正改變什么東西。
作為一個悲觀的人,也許能夠揣測出有一個群體也是很悲觀的。那么在這種悲觀的狀態下,何不能來點窮風流跟窮快活呢?這就是屬于樂觀的狀態了,然后我們就努力去風流快活吧。我始終認為一件美好的東西、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是能夠支撐我持續地去做的。所以正因為這樣,才更應該在既有的時間里面把事情做到好一點,就可以了,這已經很牛了。
篇4
2003年歲末,馮小剛改頭換面了!他一反以往嬉皮笑臉給觀眾撓癢癢的做法,皺著眉頭拋出了《手機》,把葛優糟蹋得殘不忍睹不說,整得觀眾在影院里渾身起雞皮疙瘩―――馮小剛啥時玩兒正經了?不過該片上映10天就贏得了3500萬的票房。馮小剛因此也有了借數字說話的本錢,在各地宣傳該片時愈發牛氣,諸多“高論”霸氣十足。
去年年底,馮小剛在嘉興回答大學生提問時表示,“近年來中國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藝術片。中國有的大多都是偽藝術片,既沒有創造性,也沒有非凡的想像力,只會模仿,所以才讓大家覺得藝術片那么難看?!痹诨卮痍P于自己是否迎合市場而拍片時,馮小剛自信地說,“我肯定不會成為市場的奴隸,導演要領著觀眾走才對。這就好像當初所有人都覺得電影會賠錢,可我自己的片子卻賺了錢,讓大家都走進了影院。這就是領導了觀眾?!瘪T小剛這兩段話體現了他對市場與藝術的基本看法:他不滿打著藝術的幌子到處詐唬人的做法。他的電影一定要有票房。但后一種論調顯然把話說得“太滿”了。
年初,《手機》在北京電影學院上映時,馮小剛又對“領導觀眾”一說作了引申。有人提出,該片和他以往的賀歲片很不一樣,尤其是悲劇的結尾讓人看了不舒服。他則反問對方,“賀歲片是不是必須是喜???都要從頭笑到尾?都要皆大歡喜?很多人告訴我應該如何做,但是他們沒資格教我,賀歲片就是我開始拍的,所以我不需要人告訴我怎么拍賀歲片?,F在我重新立另外一個規矩了,事實證明這樣觀眾也可以接受?!?/p>
這次的“大話”讓馮小剛連回頭的余地都沒有了,迎接他的是言辭激烈的批判。有學者提出,賀歲片在國外和香港早已有之,馮小剛不能算這方面的“開山鼻祖”。賀歲片作為一個獨立的商業電影概念,迎合的是觀眾辭舊迎新、喜慶吉利的欣賞心理。香港電影界每年的賀歲片都有大牌明星參加,甚至不講究演員演技和故事情節,只圖熱鬧痛快,儼然內地的春節晚會。而缺乏喜劇元素的《手機》不但在后半部分出現了葬禮,結局也很悲劇。這樣一部影片,充其量只是迎合了賀歲檔期,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賀歲片,有些名不副實。
從藝術的角度分析,《手機》其實比馮氏以往任何一部賀歲片都來得深刻。馮氏的藝術野心在這部影片里彰顯無遺。但偏偏是這樣一部不怎么搞笑的“藝術”影片,卻被馮小剛頑固而生硬地冠以賀歲片的名頭,而且在熱熱鬧鬧的賀歲檔期推出,也難怪那么多人批評影片不好看了。這就是馮小剛在藝術與商業上邁出的危險一步,他注重市場,但有點像農民企業家,手里有了點錢就開始搞品味,往辦公室里搬二十四史撐門面。長此以往,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觀眾到底需要什么了。
說白了,馮小剛就是那個一呲牙就讓人笑的人,要是繃著臉玩兒什么深沉的藝術,觀眾恐怕會往他臉上砸板兒磚―――丫裝什么正經呀?!
商業與藝術到底選擇誰
馮小剛的“一時糊涂”反映的正是內地導演在藝術與市場的兩難選擇上普遍面臨的尷尬:搞藝術的在觀眾那里永遠是“地下工作者”,投資人的錢幾乎都被他們打了水漂;商業上成功的,不是像馮小剛這樣突然玩起了深沉,就是像張藝謀那樣徹底進入了藝術冬眠期。
近幾年來,內地那些打著藝術旗號的電影幾乎沒有在本土贏得過票房成功?;艚ㄆ鸬摹赌巧侥侨四枪贰繁挥霸u人譽為“代表了中國電影的一個高度”,在日本引起轟動而且獲獎無數,但在內地的票房幾乎等于零。田壯壯向費穆致敬的《小城之春》也不過賣出了區區60萬。就連去年參加過戛納電影節的《紫蝴蝶》也好不到哪兒去。該片導演簍燁“藝術”得竟然向觀眾表示“看不懂可以走人”。這樣的話在內地電影界除了姜文敢說而且不至于被罵以外,其他人估計都不會撈到什么好下場。
這些導演所拍的影片無一例外地遭遇票房滑鐵盧,實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長期以來,內地導演把電影看做與繪畫、音樂同一檔次的高級藝術品,忽視電影作為大眾藝術的特性,動不動就以“載道”的沉重使命感自居,根本不怎么考慮觀眾的欣賞感受,自然不能贏得票房。再加上多年來電影被官方定性為意識形態工具,許多導演拍片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配合政治宣傳,哪兒考慮過觀眾的審美趣味?
事實上,隨著商業對大眾文化的滲透,電影界對市場的認識是越來越深的。上面提到的幾位導演,大多在近期表達了對市場的重視。就連負氣的婁燁也“服軟”了,表示他其實很在乎票房,因為“一個好導演有義務償還成本”。至于張藝謀徹頭徹尾的轉型,更令那些看不到票房曙光的導演羨艷不已。馮小剛自己就曾說,他的目標是張藝謀,人家《英雄》的票房零頭就是他一部影片的全部票房,能不服氣嗎?
這就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既然越來越多的導演意識到了商業的重要,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票房失敗的電影?這是因為目前內地電影界尚處在商業意識的萌發期,導演們在商業與藝術上的彷徨,恰恰體現了他們適應新環境時的焦慮。
電影自身的商業屬性決定了它在運作機制上一定要按市場規律辦事。觀眾走進了影院,就意味著他們花錢消費了導演的產品。僅從這一簡單的供與需的關系上講,導演就不能任著自己的性子胡來,要是一味追求藝術,陽春白雪得誰也看不懂的話,觀眾肯定不干。他們的欣賞趣味、需求情況直接決定著市場的流行風尚,左右著導演的拍攝思路,既然大家都愛看葛優在銀幕上逗悶子,你要是讓他像花花公子一樣不正經的話,誰還愿意?只有供與需之間形成了以市場為準則的平衡,電影才會真正放下架子,贏得觀眾。所以,內地導演們都去學一學經濟學還是有必要的。
投觀眾之所好并不意味著導演個性的淪喪與影片質量的降低。觀眾絕不是傻子,他們聰明著呢,你要是用偽劣產品懵人,遲早會被揭穿,砸掉自己的牌子。香港電影一度因粗制濫造帶來的票房流失,就是明證。
借鑒“無間道”之路
不訪以“無間道”系列電影的成功作為例子,來看一看魚與熊掌是如何讓導演一并攬入懷中的。
張藝謀去年年底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對“無間道”系列電影做過一番中肯的評價。他說,“《無間道》的豪華陣容是一方面。我覺得它成功的原因除了明星外,電影拍得也很講究,故事編得很好,出了一些新意。它至少比常見的香港警匪片多了很多新鮮的東西,《無》顯然沒有注重那些以往的動作以及暴力視覺效果,它是實實在在地走人物的關系,是靠聰明,靠邏輯讓觀眾參與進去,做一個猜謎游戲?!?/p>
張藝謀提到的“無間道”系列影片,作為香港電影近年來少有的成功制作,不僅票房飄紅、拿獎無數,而且已成為整個華語電影普遍關注的對象。影片雖然沒有脫離黑幫類型片的范疇,但以頂級的演員陣容、富有創意的故事情節、獨具特色的拍攝手法,以及制作人以“救市”為使命的強烈責任心,打造出了一個空前繁榮的“無間”帝國,令低迷的影市為之一震。影片在商業的包裝下并沒有一味追求視覺效應與明星噱頭,而是適當地融入了制作者的思考。關于人生角色的定位與人性的分裂,被恰如其分地放到了影片中去。普通的觀眾可以因為豪華陣容與離奇情節而走進影院,影評人也可以從影片中找到諸多可以探討的人生終極話題??梢哉f,導演炮制的這道菜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在藝術品質有所保證的前提下,影片的商業元素依舊突出,賣點眾多,難怪那些對內地電影抱有“恨鐵不成鋼”想法的人大聲呼吁:大家應該集體補上“無間道夜校學習班”這一課。
目前最應該學學“無間道”的是馮小剛。要知道,一個導演永遠不會左右觀眾的力量。他們是上帝,上帝需要歡樂的時候,你千萬不能帶來悲傷。
進水了
文/昆蟲
實在承受不了手機每個月那令人莫名其妙的高額通話費,一時又迎不來“洋人”的電信“入侵”,沒奈何,幾個朋友不約而同、一拍即合地決定換小靈通。心甘情愿甚至喜形于色爭先恐后地掏出千八百元買小靈通專用機子,誰都不去計較“專機專用”,畢竟通話很便宜嘛。
一朝小靈通在手,話費是下來了,“段子”可也來了,信號的嬌氣自不必說,稍微走快一點兒信號就跑爪哇國了。為了省盒煙錢,咳,咱睜一眼閉一眼也將就了??蓛蓚€月不到,麻煩又追來了:不管怎樣拍打哄勸,小靈通索性徹徹底底不通了。心里倒也不太急,畢竟還在“三包”范圍內嘛,于是又跑到電報大樓購機處,被售機小姐指點到旁邊的“小靈通維修部”,進去一看倒抽一口冷氣,屋子里已黑壓壓擠了一大堆人,更巧的是當初一窩蜂兒一起買小靈通的一個朋友正從里面擠出來。朋友苦著臉說,“非說我的機子進水了,怎么可能呢?我昨晚睡前還打了半天電話,通完話就放枕邊了,早晨一起床就壞了,你說說床上哪來的水?可不修又用不了,得,乖乖交錢吧。”他氣哼哼地走了,臨走前還丟下一句,“別幸災樂禍,進水是流行病,你的機子呀怕也躲不過去!”
終于輪到我了,機子遞過去,維修中心的一男一女煞有介事地翻過去看看,果然如朋友言,那女的不容置疑地斷言:“進水了。”
什么?我一個小時前還用著呢,然后一直放在包包里,包包一直掛在肩上,怎么會怎么會?
男維修員頭也不抬地說,“進水可不在‘三包’范圍內,須交錢,開機一百。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找質量監測部門(在這個城市最偏僻的一個角落),他們或許有更精密的儀器。如果他們斷定沒進水,就讓他們開個證明,你拿證明來,我們就承認是軟件系統故障,就包修。”
我聽得一頭霧水。
身邊的人捅了捅我,“真巧,咱們集體進水了……”
小孩子大悲哀
文/李曉軒
一個是60多歲的有經驗的高級教師,一個是他18歲的學生。當學生給他指出錯誤并且告訴改正的方法時,你覺得那個老師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吸取自己學生的見解嗎?會由衷地佩服他嗎?可能會吧,但是那一定如天山上的雪蓮一樣彌足珍貴,是極少部分中的一個小部分。
當我們和家長或者其他長輩討論時,往往是不帶玩兒的,為什么,因為他們覺得我們年齡小,生活經驗少,不能也不配和他們討論問題。我們的思想是幼稚,我們的行為是沖動。
所以當你對家長所說的一切稍有微辭的時候,你就會聽到:“大人說話小孩子少插嘴?!薄伴]嘴,你懂個屁?。 比缓笪覀冊诩议L們的“積威”下就沉默了。去一邊,永久的沉默下去,聽了家長的話做了乖孩子了。
對與錯,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被顛倒了。年齡的大小,竟然決定了事情的對錯,決定了一個人對問題見解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地位。就像白天永遠不懂夜的黑一樣,我也不懂。這是怎么回事?“小”孩子肩上扛著的,竟是一個“大”的悲哀。
你盤個什么點
文/王中杰
小時候的歲末年初,總是要歡天喜地跑上幾次副食店的。一年過去了,一些平時用優秀表現從大人手里換來的三分五分零錢,往往在這時兌換為實實在在的欣喜。當然也有苦悶的時候。那就是跑過幾條街之后,想象中的快樂一下子被小店門板上的兩個大字攔截:盤點。最初不明白,賣東西不就賣東西嗎盤個什么點?后來大人說那一是因為人家要算賬怕你攪了腦子,一是某些緊俏的貨色需要從老遠搬運過來再碼放齊整沒工夫賣貨。明白了“盤點”的重要,焦急的同時也就懂得了理解,當然也增加了盼望―――快樂被延緩,往往會倍增。長大成人。這期間經濟便由計劃而市場了,賣者的牛勁兒逐步過繼給了買者,而且比親兒子還聽買者的話。于是“盤點”二字不但消失于大多商店的門面,而且真的注重效益的門臉先鋒還大多換作了“照常營業”之類,唯恐丟了顧客的關照。
心情不錯。手里有錢,腰桿兒越來越硬?!澳莻€誰誰誰,你這東西質量夠水,咱不要了!”多牛。
不過后來也開始碰上一些不自覺的,比如媒體。去年將近年末的時候,媒體的盤點之風算是刮到了家,誰誰上網一Google、一Baidu,都會搜出無數個記錄來。而且大都一個娘的孩子,長得差不多。當然也有講究個性者出了些花樣,比如連續盤點,比如沒有什么可盤了就盤自己,逼著觀眾讀者不看不行?!拔艺f這是干嘛呢?我買報紙是看新聞還是看你?。俊蹦翘煸谝患覉笸び龅絺€小伙子急了,他一邊沖著賣報的人嘟囔,一邊收起了錢包。
嘿嘿,小伙子凈說實話。這年代可不是咱小時候了。正常的欲望這么著被生產者的雷同甚至自戀堵截,擱誰也不會生成快樂倍增盼望。
正常消費
文/小沛
據報道,日前,北京某公司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注冊“木子美”商標且已被順利受理。消息透露,“木子美”已經被申請注冊成第十大類,包括、非化學避孕用具、束腹緊、身胸衣、矯形帶、拘束衣、緊身胸衣等十種商品。
據了解,商標申請在順利的情況下,一般需要16個月。也就說,兩年以后的某一天,當你使用“木子美”的時候,不必驚訝,這只是你一次十分正常的消費。
說句實話,我真不樂意提“木子美”這三個字。倒不是因為木子美在網上公布了自己的日記,而是因為國人竟無聊到如此地步,居然就因為這么點破事把“木子美”三個字弄得滿大街都是。說實在的,《遺情書》寫得不怎么樣,看完之后一點感覺沒有,像洗了個涼水澡似的。其實,“木子美”能夠一夜竄紅,只能說明一點:當我們面對性的時候,還不能泰然處之。一句話,我們自己的心態就不正常,心里有鬼。其實,北京這家公司還是蠻有商業頭腦的,沒有什么好指責的。人家只是利用了“木子美”這三個字在公眾中的影響力。要怪,也只能怪那些愛在這上面起哄的公眾們和媒體們。
好了,現在“木子美”撞見了安全套,總算有了一個不錯的歸宿。希望兩年后,當你再看到“木子美”仨字兒的時候,就像看到了“杜蕾絲”和“杰士邦”一樣,腦子里只是想到安全套。
當你在眾多品牌中選用“木子美”的時候,也只是為了小小地支持一下國產品牌。
《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
文/艾米
孟姐姐的一聲吆喝,便整出了個中央電視臺的金牌欄目《同一首歌》。群眾不用坐在地上了,舞臺搭得更豪華了,燈光的顏色更多了,歌手更上檔次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原來節目可以更好的。接著就是央視的收視率嗖嗖地上升,還不是螺旋狀,是呈直線發展。
剛開始的時候,你別說,還真的是有些新鮮,畢竟看慣了大同小異的中央電視臺的、地方電視臺的綜合文藝晚會。突然有了那么一個一水兒或流行或經典的歌曲晚會,還真的抓住了一批人的眼球??墒遣痪?,問題就出來了,不知道是中央三套的文藝部領導專門的偏好,還是我們泱泱大國會唱歌的就那么幾個。在孟姐姐的帶領下,一批或半紅不紫,或沉寂多年的,甚至是沒怎么聽說過的同志,一齊涌入了我們的視線,占據了我們的視神經。依稀記得那個頭部和前額頭發越來越少,聲音卻永遠青春永遠活力四射的張大叔,還有那個永遠白白凈凈不再年輕卻又不停裝嫩的蔡同學。真的不知道他們和《同一首歌》導演有怎樣深厚的情誼,反正有中央三套的地方都會有他們,有他們的地方都有中央三套。
篇5
《大圣歸來》電影主要講的是:孤兒江流兒遭遇山妖,無意中將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封印解開了。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大圣歸來》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請您閱讀。
《大圣歸來》觀后感1起先,對《大圣歸來》這部動畫電影并無好感。第一次看到海報,筆者的第一感受是大圣造型丑哭。什么3d巨制,讓筆者想到《盜墓筆記》那種五毛特技還敢自稱“大戲”的過度宣傳。又適逢暑期檔,腦中印象,這部劇不過是打著“情懷”名義圈錢的低幼動畫爾爾。
不過,今日觀影之后,卻讓筆者興奮不已。從頭到尾,眼睛就沒有離開過屏幕,全神貫注,熱血沸騰!大長臉猴子帥到掉渣,圓腦袋小和尚萌出一臉血,流暢的畫面,唯美的畫風,精良的制作,磅礴的配樂,情節非常緊湊,前半段大人小孩笑個不停,后半段揪心刺激,甚至有點虐。絕對是一部帶著滿滿誠意的高水準制作!不住的驚嘆,久違的感動!人物都很正,筆者指的是,沒有大圣的初戀也沒有唐僧的真愛,只以一種最天真爛漫的方式娓娓道來,通俗的講就是通篇說人話,沒有學日本漫畫風格,有的全是中國傳統文化最根本的藝術精髓,沒有為了搞笑而胡編的劇情,簡單的對白足以讓人莞爾。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筆者不懂什么配色構圖,無法上升到專業層次點評,只是感覺場景真是太美了,好像置身仙界。反派人物的妝面造型,隱約哪里見過,是《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還是《夜宴》中的面具舞?不管是什么,不要說什么抄襲或借鑒,這都是中國范兒的古典韻味!除了插曲有段汪峰的歌,讓人倍感意外和出戲,其余的幾段采用傳統配樂,極具中國特色,還有段綿柔的唱腔,妙哉妙哉,聞之猶如在奧運會上聽到國歌般,有心跳加速的感覺。
剛剛看過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中文版,成人大熊和靜香的配音,因為明星獻聲在前期媒體宣傳中非常吸睛,但觀后感覺兩人聲音蒼白無力,讀詞痕跡太重,非常讓人出戲,既損害了影片的觀感,也同樣損害了明星自己的形象。所以,筆者還是堅持認為,找明星可以,但一定要符合這個角色的要求,實在不符合,還不如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做?!洞笫w來》的人物配音超級贊,絕對大師級,絲毫不會讓人跳戲。當筆者聽到那個奶聲奶氣的娃娃說著“齊天大圣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筋斗云吶就是十萬八千里…”,軟軟的,萌萌的,真的非常感謝創作方沒有找現在火遍熒屏的明星寶貝配音。
太愛這部電影,毫不夸張的說,這部電影對于國產動畫發展而言將具有里程碑意義!大圣歸來,不止是英雄情結的歸來,還是創作方嚴謹的學術態度與對藝術本身的追求的歸來。我們談到經典國漫,印象停留在《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老片子上,最近幾年,國漫創作呈滯后狀態,缺乏民族風格和自身特色,模仿日本和美國動畫的痕跡嚴重,偏低幼化,粗制濫造,劇情浮夸,太過浮躁??催^太多慶六一迎暑期的動畫電影,尤其某系列大電影每年趁著假期學生潮,為了搞笑而搞笑,生編亂造,單薄的劇情硬要搞成電影的形式拿到電影院來放,卷錢就走,甚是反感??赐赀@部老少咸宜的劇,筆者不再悲觀,我們有足夠的空間去進步,我們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有瑰麗奇幻的東方幻想,以及扎根于每個國人心中的俠義精神,這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大部分觀眾沒有看完字幕的習慣,往往是電影正片一結束,大家抬屁股就往外走,工作人員開始清場,想看一下片尾字幕的人最后也不得不從眾離開。但這一次,是絕無僅有的,片尾音樂響起,大燈全開,全場竟無一人行動, 堅持到電影最后一幀從銀幕上消失,收3d眼鏡的服務員才狂奔到門口,喊道“散場了,眼鏡交到這里”。大家沉默著,總還覺著有一種情緒,在空中飄著。若不是有小朋友在身邊,估計大人們會分分鐘淚灑于回憶中。當然,不可否認,遲遲不愿離場的原因還有一點是劇情結束的太緊張突兀,收尾做得太敷衍了事,讓人生疑后面是不是還會蹦出點什么。不過這也許亦是這部劇給我們的一種期待,真心期待下一部來完美收尾!
《大圣歸來》觀后感2看,那里有只孤獨的猴子。
他孤獨的坐著,眼里充滿無聊的光,身后,百萬雄兵。
從那一刻起,我就愛上這部電影了。
整部電影是非常好萊塢化的,不論是成熟的技術,豐滿的人物性格,抑或是較為成熟的好萊塢化式劇本,都讓他在電影以及技術層面無可挑剔。另外,我在里面看到了很多經典電影的影子,山妖追逐一場頗有阿寶斗狼的風骨,汪峰配樂的那場戲,剪輯神一樣,頗有獅子王的風骨。而最可貴的是,它保留了絕大多數的中國特色,不論是皮影,唱腔,抑或是開頭中國風十足的群戰,都充滿著滿滿的中國情懷。然而最重要的是,這部片子并不無聊,如果說《龍之谷》只注重技術而沒有注重細節的亮點,而這部《大圣歸來》在細節方面做的太棒了,通過細節將我逗得哈哈大笑。這種觀影體驗,在一部中國動畫中能夠體驗到,實在是種奇特的感覺。
而更為重要的是影片過硬的3d效果,開頭與結尾處兩處大戰,身臨其境,氣勢恢宏,實乃中國動畫之頂峰,實乃中國動畫之希望。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樂,從《小刀會》到《勇敢的心》再到那首感動千萬人的歌曲,中西結合,現代古典竟毫無違和,童自榮老師的配音更讓我們連個反派都恨不起來。
不客氣地說,《大圣歸來》一掃中國動畫弱勢之陰霾,樹立了國產動畫新標桿。
不過一部動畫電影,最有魅力的永遠是人物。在好萊塢動畫也已經徹底淪陷給賣萌的時候,中國能有一位馬臉帥哥扛起英雄的大旗,這就是那只猴子的力量。
當我看到猴子在水里的那段場景,我哭了,他伸出手,那布偶在水中沉沉浮浮。
大圣,歸來。
有人說這部電影劇情簡單,也許只因你不了解猴子的孤獨。
其實電影描述的是英雄。
斯有猴王,戰天斗地,一棍千鈞,十萬天兵只等閑。
可是你看到了嗎?在那滿天紅霞中,那種百無聊賴的眼神。他不是英雄,他是大圣。他是為了戰斗而生,他的戰斗毫無意義,他似乎從生下來就注定要戰天斗地,就要反抗這世上的一切。這樣的人必然無敵,但也會很無聊吧。慢慢天際,卻無歸處。所以,大圣歸來時,并沒太多抱怨,只是對于重獲自由的喜悅。它是只孤獨的猴子,無論面對千軍萬馬,還是被困石中。他都是只孤獨的猴子,不在意這世界萬物,連自己都無所謂了。戰斗,看來是件孤獨的事情啊。
這是一個人的大圣,這是一個人的英雄。
可五百年后,重見天日,對面卻有一個天真的小和尚。大圣手中枷鎖還在,它不是大圣,它只是猴子,一個無能的猴子。它會憤怒,會悲傷,有了感情,這也許便是如來封印它的目的。
它也許只是為了讓這猴子不再孤獨,讓這猴子孤獨久了,也就不會這么孤獨了。
所以,它好像很煩江流兒誒,那孩子成天啰啰嗦嗦問東問西,可是這孩子在身邊久了,好像日子也不會那么孤獨了。
當巨龍騰起,當八戒到來,當群妖來襲,大圣不在是大圣,大圣成為了父親。
大圣看著窗外的月色,會輕輕地說:“有一天,你變得足夠堅強,勇敢,就能夠駕馭這一切了?!?/p>
那一刻大圣心中有一個柔軟的地方被打開了。
可是大圣已經變成了猴子,連保護自己都困難,還怎么保護一個這么天真的小娃娃。
大圣想過放棄,想過離開。大圣已經不再是大圣,大圣不再是英雄,大圣也不再孤獨。
大圣離開了,那是種前所未有的絕望,那種絕望不是因為法力盡失,不是因為五百年光陰的虛度,不是因為江流兒的離開。而是因為無能為力,有了想守護的東西,卻無能為力,這種感覺才叫做絕望。
他躺倒在水中,那個大圣的娃娃在他的面前。他站了起來。
大圣回來了。
為那個相信大圣不死的孩子,為那些看著他長大的我們,為了那些盼望著他打敗妖怪的孩子們。
大圣回來了。他堅決地走向戰場。
那一刻,我相信,和我一樣,從小看著西游記長大的故事的人都會想起電影里的一句話:“齊天大圣,是不會死的?!?/p>
他單槍匹馬,毫無法力,力戰群妖。
這才是大圣,這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雖然他長著一張大長臉,雖然他被打得很慘,雖然他已經沒有金箍棒。但是它是一個英雄。
所謂英雄,不是天賦異稟,不是英姿颯爽,不是所向睥睨,而是為了自己不想失去的東西而勇敢的戰斗,戰斗到再也無法站起,戰斗到最后一滴血流盡。
這才是我們的大圣,這才是陪我們長大的英雄。
英雄并不是孤獨的,英雄是為了守護而戰。
而最后,大圣明白了這一切,也就明白了五百年的意義。
如來一諾五百年,只為大圣真英雄。
看,那只孤獨的猴子回來了,他英姿颯爽,天賦異稟,所向睥睨,更重要的是他不再孤獨。
這才是我們一直在等待的大圣。
歡迎回來,齊天大圣。
我走出影院的時候,哭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當是為了不死的大圣,為了那只孤獨的猴子吧。
《大圣歸來》觀后感3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和媽媽一起參加了由濉溪團縣委組織的小小影評家活動。我們來到恒大電影院,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參觀了恒大影院的設備,我們都很興奮。之后,我們便走進一個影廳,正式觀看這部國產3D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精彩的影片終于開始了,我看得津津有味。電影里有一個孩子叫“江流兒”,他本是農夫的兒子,可是在回村的路上,剛巧碰到山妖在抓小孩,農夫的妻子抱著孩子,所以山妖們決定就抓這個孩子。農夫為了保護妻兒,丟失了自己的性命。后來山妖包圍了農夫的妻子,她實在沒辦法,只好跳下了山崖。小孩漂進小溪里,幸虧被一個正在喝水的老和尚發現了。從此,他就和老和尚生活在了一起。江流兒雖然經歷了生活中的挫折,但他依然活潑、開朗,一路上不斷地給大圣信心和勇氣,和大圣一起戰勝一個個磨難!不幸地是,最后江流兒為了救孫大圣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大圣歸來》主要講的是孫悟空回歸伏魔的故事,但江流兒更加讓我印象深刻。他為了大圣,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也要像江流兒一樣,做一個勇敢、樂觀的好孩子,學習他那種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
我印象中的國產動畫電影好像為數不多,平常看的大多數是外國的片子,這次我們國產動畫都拍出如此精彩又感人的作品來,我真是開心不己,希望大家都來支持國產動畫,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制造出國際水平的大片來。
《大圣歸來》觀后感4他在碎石中摸索,他急切地剝開一塊,一塊,又一塊。碎石下,一只小手在縫隙中伸出,無力地掙扎著,像是想要抓住什么……
曾經,他可一騎當千,就算百萬天兵天將又能奈他如何。他桀驁不馴,他獨孤求敗,他已封成神。那時的他,把經歷一場又一場的戰斗當作自己生命的意義,把贏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當作自己存在的價值;那時的他,縱使已修得“身如玄鐵,火眼金睛”,卻始終神情嚴肅,面露凝愁,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的溫暖。那時的他,心有魔債,惴惴不安。
五百年后,兩個孩童,一次無疑的闖入,一次無心的碰觸,一次血水的交融,解開了他身上的禁錮,同時,也開啟了他內心的第一道枷鎖。可這也只是第一道枷鎖,只是他內心的冰山一角。所以,當江流兒讓他帶其“通關”時,他是拒絕的,因為不能說讓他帶,他就帶,他要“考驗考驗”他們??勺罱K,江流兒的呆萌率直和無敵嘴炮,讓他默認了和他們一同前行。
“第一次見面看你不太順眼,誰知后來關系那么密切,遇見一個人然后生命全改變”——所謂的羈絆,大概就是如此吧,當一個生命遇到另一個,從此,兩條生命線便已緊密相連。相互滲透,相互交織,相互守護著彼此。
對于江流兒來說,他是一個久久流傳的傳說,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他更是一種依靠,是一份安心?!拔疫@還有一個齊天大圣,我把他送給你,這樣你就不怕啦”,這是他們一行人來到客棧后,傻丫頭哭鬧時,江流兒對她說的話,說完抬頭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充滿了信賴與驕傲:就算你已今非昔比,你仍舊是我的英雄。
而對他而言,江流兒從最初他極力躲避的對象變為他竭力守護的對象。是他,讓他愁,讓他急,讓他哭笑不得;也是他,讓他樂,讓他喜,讓他會心微笑;還是他,讓他怒,讓他狂,讓他奮不顧身?!拔乙欢ㄒ煤媚罱?,因為大圣說佛祖會聽見,這樣我就能求佛祖把大圣的法力變回來了”,躺在傻丫頭邊的江流兒平靜地說著,不敷衍,不做作,算不上報恩,只是一種由衷,由衷地希望他好。他動容了,身為觀眾的我也動容了。他或許是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另一個生命的溫暖吧。
是的,不論是誰,都沒法一個人獨存于世,我們需要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渴望獲得別人的需要,肯定和關愛。我們如此,他亦如此?;蛟S此時的他才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或許此時的他才理解了存在的價值,或許此時的他才發現,他已經離不開江流兒,他想陪伴在他身邊。
在最后一役中,江流兒被壓在妖怪重擊之后的碎石之下。他在碎石中摸索,他急切地剝開一塊,一塊,又一塊。碎石下,一只小手在縫隙中伸出,無力地掙扎著,像是想要抓住什么,最后,無力地垂下……內心的某種東西開始崩塌,崩壞,他仰天咆哮,他掙脫封印,他熔巖成甲,他揮焰化衣,他棒定乾坤,他斬妖除魔。風平浪靜之后,落寞的他耳邊突然傳來熟悉的聲音,“大圣……”,他回頭,神色中充滿了欣喜感激之情,是江流兒!此時的他或許是五百年來第一次“感謝佛祖保佑”,不管怎樣,未來的路,他想與江流兒一同走過。
《大圣歸來》觀后感5“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p>
在我剛開始學會思考的年歲里,我讀了《悟空傳》。那個用五百年時光卻依舊逃不過命運的孤獨的小猴子讓我心碎,至此那個威風凜凜的孫悟空形象在我心中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細細品味齊天大圣孫悟空這個角色。
86版《西游記》中他無往而不勝,叛逆不羈卻被緊箍咒套牢走上了西天取經的漫漫長路,盡管最終取得真經,卻蹉跎了歲月,傷透了情懷。而他要的只是在花果山跟那些猴孩兒們吃喝玩樂自由自在逍遙天地間而已啊。
99年的《西游記后傳》這部神作中,悟空作為最后一顆舍利子,最終殺身成仁,悲劇色彩更加濃重。這里說這部劇是神作并非諷刺,除去它不斷重復的特效動作,拋棄六小齡童版西游記的觀點去看,這部劇非常顛覆非常驚艷,善惡一念之間,編劇功力深厚,整部劇具有極其完整的世界觀,在這里順便推薦給大家很值得再看一遍,重新體會那個更加放肆顛覆的西游世界。
然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游》了。天生的宿命讓人無法抗拒,他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個蓋世英雄,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唯一,可是最后……
“你看那個人,好奇怪喲,像一條狗?!?/p>
對啊,最后,就是僅僅像一條狗而已。
縱觀國內這么多孫悟空形象,縱然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悲劇色彩卻也總是他逃不開的符號。各種放棄各種掙扎,最后總是逃不過宿命兩個字。
而即將在7月10日上映的《大圣歸來》里,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形象變得更趣了起來。他沒了法術,他不會飛,他不再火眼金睛,不再身如玄鐵,而是變成了一個八百年沒洗過澡的沒用的臭猴子,他被擊倒他無能為力,他羞憤他痛苦,當他沉入壓抑黑暗的海底深處,江流兒像一道光把他喚醒。
還沒有變成唐僧的江流兒順流而下,天真勇敢,對世事好奇不肯好好念經。他沒有唐僧的無能懦弱,也沒有唐僧的迂腐偽善,唯一的相似之處可能就是電影致敬《大話西游》里的絮絮叨叨沒完沒了。
江流兒與孫悟空的搭檔像是沒頭腦和不高興,變成奶爸的孫悟空更加趣味橫生。孫悟空的形象被設計得和我們印象中的美猴王非常不同,電影中孫悟空剛一亮相,身邊的人就驚呼:“天啊,這孫悟空是馬變的嗎?這臉長得跟李詠似的?!必i八戒呢,還是那副模樣,好吃懶做的那一點小出息。打醬油的土地公公也渾身是戲,呆萌可愛。傻丫頭的角色只負責賣萌,略顯單調。和尚師傅莫名其妙得消失,最后又莫名其妙得出現。人物設定存在一定缺憾。反派角色里,山妖們依舊是又笨運氣又差的設定;那個反派大BOSS剛出場時酷似化了妝的無臉男。
電影3D效果并沒有傳說中那么好,不知道是不是我觀看的影院的問題。情感推進速度過快,導致劇情略顯單薄,最后在劇情處戛然而止,沒能讓情緒發酵到頂點就沉寂黑暗實在有點讓人失望。但從電影精致的美術,契合的配音,驚艷的配樂絕對能看出片方的良心之處。
個人感覺電影最后可能是為了照顧低齡群體在創作思路上做出了一些不必要的妥協,畢竟對于孩子們來說,這個齊天大圣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可為什么呢?卻唯獨守護不了這個聲聲喊著“大圣”的小人兒呢?
這樣的故事對于孩子們來說太殘忍了。
可我寧愿是這個殘忍的結局。
這樣我就可以執著得相信,這是一個關于來世今生的故事。
這樣那個放棄了把酒言歡逍遙天地的毛頭潑猴,這樣那些被壓在五指山下的五百年蹉跎時光,這樣那西天取經無奈苦痛的漫漫長路,亦或者那些被傷害被誤解的委屈惱恨,是不是就顯得不那么悲傷了呢?
所有的無怨無悔,所有的犧牲付出都有了來路與歸途。
因為一切都是他所愿啊。
我齊天大圣孫悟空,法力無邊,說了要護著你的!
今生沒能護你周全,來世只為你鞍前馬后。
“別跟著我,小屁孩!”
“別趕我走,師傅!”
看,那有只孤獨的猴子
我這個人是不相信影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