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31 19:09: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桃花心木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桃花心木課件

篇1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文的生字,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秧苗”“從從容容”等詞語的意思。

3.初步感受到桃花心木的不一般的生長歷程以及種樹人的種樹態度。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桃花心木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說你看到樹有什么感受。

接著出示桃花心木的簡介文字:常綠喬木。樹皮淡紅色。羽狀復葉,小葉4~6對。春夏開花,圓錐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質。原產南美洲,中國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澤美麗,能抗蟲蝕,適于制造車船、家具等,為世界名貴木材之一。

師小結:是啊,桃花心木廣泛用于高級家具、鋼琴、小提琴制作等,曾經還用來制作軍艦,是當年英國皇室的御用家具木材,是多米尼亞共和國的國樹。它可是有名的“貴族樹”。

2.介紹作者林清玄。

你了解本文的作者林清玄嗎?――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介紹。

過渡:是的,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課題。

課題是“桃花心木”,回憶以前學習過的描寫植物的文章,猜想一下作者可能會寫哪些內容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地朗讀課文。

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畫下來。并且在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旁做上記號。

2.釋疑。

作者寫了哪些內容?

小結并板書:樹 種樹人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

秧苗 枯萎 鍛煉 依賴

規律 偶爾 懶人 優雅

勃勃生機 從從容容 莫名其妙

(2)你有什么詞句不理解?

理解詞語,要結合課文的語句來理解,相機讓學生用詞語“從從容容”來說話。

(3)你能用上面的幾個詞說說課文的內容嗎?

4.指名(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內容,教師引導讀課文重點段落。

(1)課文描寫桃花心木外形的句子是什么?

引導學生讀桃花心木長成參天大樹的句子,感受桃花心木的挺拔、高大、富有生命力。

再引導讀出描寫樹苗和種樹人種樹像插秧的句子,引導質疑:這樣的樹,應該是需要精心呵護和培育的。但種樹人是怎么做的呢?

(相機學習生字:秧。讓學生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個字,并且引導學生從字的內涵上記住并理解:左邊“禾”字旁,表示禾苗,右邊“央”表示這個字的讀音)

(2)指導讀描寫種樹人的句子。

(指名讀、分角色對話讀、賽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熟課文)

5.快速瀏覽課文,請你用簡潔的語句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三、走進課文,初步觸摸課文內涵

1.默讀課文,你覺得種樹人的哪些做法讓作者感到奇怪?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討論,讀讀文字,多媒體課件出示種樹人圖片,你覺得這個種樹人怎么樣?他為什么這樣做?

2.作者聽了種樹人的話,是怎么想的呢?

3.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聯系課文說說:為什么種樹的人不再來,而桃花心木不會枯萎了?那以前種樹的人不常來,而樹苗為什么會枯萎呢?

四、學習生字

1.觀察課文中的生字,讓學生讀一讀。

2.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在寫這些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重點提示“鍛”“雅”這兩個字的結構,提醒注意在田字格中的書寫。

3.認真抄寫這幾個字。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桃花心木,它樹形優美,高大筆直。我們還走近了一位獨特的種樹人,跟著作者從中知道了一個人生道理。下節課我們將跟著作者,一起走近種樹人,去進一步理解這個道理。

【作業設計】

課后到家周圍看一看都有哪些樹,它們長什么樣子。它們是怎么生長的,并查一查,它們的種植和生長有沒有什么要特別注意的。

【板書】

桃花心木

樹苗 僅及膝蓋

――樹形優美,高大筆直

篇2

關鍵詞:理解教材;充滿活力;語文素養

語文具有工具性,但語文這個工具在用來交流思想感情時是負載文化知識的,這是語文區別于其它工具的本質特點,這也就決定了語文的基本教學目的是在培養聽說讀寫語文能力時,必須進行人文教育和審美教育。小學語文教材最明顯的特征是增加了文化含量,相對重視人文性,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其次,遵循語文教學規律,注重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整體感受能力。再次擴大閱讀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求終身發展。同此看來,語文課是教師創新的舞臺,如何結合課標用活教材,我認為應做到心下幾個方面:

一、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融教學于活動中

語文學習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賦予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機會。以《燕子》這篇課文為例,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感受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來感受春天的氣息和生機勃勃的景象??墒呛賱傔^,學生沒有很多的生活積累,用什么方法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讓他們把春天的萌芽帶到課堂上呢?于是我就從一首歌來導入,“有一首贊美燕子的歌,會唱嗎?”這是同學們再熟悉不過的歌了。當歌聲唱起的時候,那種大自然的春天立刻蕩漾在同學們的臉上了,再以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圖片、錄像是等讓學生把自己的經驗和文本密切聯系起來,同學們由此聯系到春光明媚,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課堂春天由此形成。學習進入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

二、創造性地理解教材、活用教材

對于教材,要吃透編者的意圖,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主陣地作用,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還要有自己的獨創和見解,這樣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好地因材施教。例如《桃花心木》這篇課文借物喻人,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傳統的理解是要讓學生懂得一種做人的道理,要長成大樹就要耐得住風沙的考驗,百折不撓。我在反復讀了這一課后,想:不能完全按照這個引導學生,因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學生不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自主感悟,不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怎么能深刻地理解呢?于是我打算這樣上這一課:學生初讀課文,自己通過質疑、朗讀,搞清種樹人的種樹哲理,并思考以下問題:沒有規律地澆水是為了什么,是偷懶嗎?從種樹人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在學生覺得自己已經懂了的時候,我提出文章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評價一下種樹人,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互相交流。當矛盾出現的時候,抓住時機引導他們讀課文,再辯再論。在辯論中逐漸統一認識,那就是:人要有美好的愿望,要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中努力適應環境,從逆境中汲取養分,使自己在磨練中長大成人?!短一ㄐ哪尽防斫馔噶?,再學習類似課文也會容易多了。

三、補充教材,擴大閱讀量

葉老早就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就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習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廣泛收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讀。給學生作設立了《拓展本》抄好詞佳句、優秀篇目。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積累的語言文字也越來越多,這對培養學生理解、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能力大有幫助。

四、尊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特色

在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知識的啟發者和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1 精心設計導入語

一個吸引人的導入語,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1.1 以趣開頭。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他們就會去思考,去理解。

2.2 用多媒體課件引入課文。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辭優美的文章,讀著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現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在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1]一文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德國家家戶戶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美麗的花的圖片,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配以悠揚的古錚音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學生帶進一個如詩如畫的境地。然后,我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乘飛機去看一看,好不好?“在美麗的鮮花圖片和柔和的音樂聲中,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的學習中。

2 講究提問的方法

漢語是一門充滿趣味的語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語調、語氣不同,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提問的方式直接影響學生對問題的思維和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白楊》[2]一文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當學生說到課文講了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我表揚學生后,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薄靶l士”指什么?這位旅客“出神”為什么呢?這些白楊樹生長在什么地方?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氨戆住笔鞘裁匆馑??課文連續用了三個“只知道”告訴我們孩子們知道的全部內容。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我們同學能不能替他們想一想呀?四個人一組討論、研究一下,他們不知道的內容是什么?問題雖然簡短,但結合課文內容,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認真思考,踴躍發言。

3 注意處理課堂的冷場

冷場是學生遇到問題不知如何作出正確的反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在問題難度的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課堂上及時表揚學生,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墩Z文課程標準》[3]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眴栴}太難,學生望而生畏,問題太簡單,學生又覺得沒意思,為此,在備課時,在問題的設計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以其問得巧,問得妙。在教學《和田的維吾爾》[4]時,我問學生:為什么說愛美是他們的“天性”?你是從課文哪里看出來的?學生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到了答案,課堂氣氛也在學生的思考中活躍起來。

4 發揮激勵的作用

表揚讓學生如沐春風,不管是什么時候,我都不忘表揚我的學生。在指導學生朗讀《桃花心木》[5]一文時,學生開始讀得并不好,但我發現幾個平時讀書不好的學生讀得很認真,于是我表揚他們讀得很認真,并問他們能不能讀得更好,還把他們的名字寫在我的語文書上,告訴他們,老師要把這些朗讀小能手的名字記下來,這樣老師一拿語文書就會想起他們。當學生再讀時,我是耳目一新,學生的名字也越來越多地寫在我的書上。而學生的興趣也大增,師生間自是其樂融融。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從而自覺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也就水到渠成。

5 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朗讀能力也是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學生的語感,學生在朗讀的同時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讓說話訓練與朗讀訓練緊密相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表達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發展思維,豐富想象,激感,增強理解力和記憶力。

6 課堂作業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欲望

作業的設計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因此,我設計作業盡量使作業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如,很多學生喜歡繪畫,學習課文《藍色的樹葉》[6],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畫一只“藍色的樹葉”, 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學習問句,我讓學生做打電話游戲題,讓學生扮演打電話人、聽電話人互相問候,理解問句的語氣;很多學生喜歡寫模仿文,學了《山行》[7],我讓學生也當詩人寫一首《秋》。這樣的作業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更樂意學習語文。

結語:小學語文處在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人一生的語文水平打基礎。中國教育家陶行之說:“教是為了不教”。 語文水平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教師要努力做好學生的導航人。達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

參考文獻

[1-2]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科書

[3] 201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