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八達嶺有感范文

時間:2023-03-26 01:43: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過八達嶺有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讀《詹天佑》有感

今天,我們興高采烈地學習了《詹天佑》一文,我從中體會到,只要不怕困難,善于動腦,就沒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到。

《詹天佑》一文主要講了1905年,詹天佑不怕修筑鐵路將要遇到的困難,也不怕外國人的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干線。要知道,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外國的著名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然而詹天佑卻接受了任務。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從這句話不難讓人體會到詹天佑那一定要修筑好鐵路的決心。在幾項困難的工程中,最困難的要屬在青龍橋附近的那個大坡了。那個大坡非常陡峭,以當時火車的馬力是根本無法上這個大坡。詹天佑順著陡坡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利用這個線路,火車上坡時便可有一個火車頭拉一個火車頭推的方法上坡了。無論什么困難都難不倒詹天佑!

篇2

今年是我縣狠抓教學質量提升年,六年級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績是學校的"門面"。今年我正好是任六年級的語文課,我怎么把這"門面"裝扮美一些呢?這是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我得從課外作業設計下苦功夫。課外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語文作業的設計往往局限于再現式的范疇內,作業內容大多是機械抄記、重復套用,既沒有多少思維訓練價值,也談不上什么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許多教師布置語文作業時,或是抄寫第幾課生字、新詞,或是翻開配套的練習冊,選擇其中的幾題或全選,課后練習不分青紅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紙上。學生的作業多機械重復,少創造活動;多抄抄寫寫,少思維訓練。這種語文作業設計客觀性太強,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導致作業的實效性差,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新課改要求我們改變過去的教育理念,作業設計也應有相應的新理念、新方法。下面結合實際情況,談談本人在新課標下對學生開放性作業設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設計多層次作業,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我們的教育對象具有極大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發展也各有不同,應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不同起點上,得到最優發展。因此,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必須多層次,有差異。我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適當的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做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拔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展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這樣,學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鍛煉,滿足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理,而且也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

沒有差生,只有差異。作為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差異,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通過不同作業的訓練引導他們吸取、探究知識,承認學生發展存在著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起點上獲得最優的發展。

二、設計多元化作業,讓學生多感官得到體驗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如在教學《窮人》一課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我組織班上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幫助生活有困難的鄰居做家務,為社會奉獻愛心。然后讓學生把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記錄下來。這樣,學生就有感可發,有話可說了。

2.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結合

在教完《詹天佑》一課后,我設計了如下的作業:熟讀描寫開鑿隧道的一段,再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示意圖。熟讀"人"字形路線的段落,讓學生自己理解畫出線路設計圖。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了課文,同時也對詹天佑有了更深的認識。

3.語文教學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

例如:"教師節"期間,我給學生安排一項作業--"給老師一個驚喜",要求看誰做的真誠又有創意,然后再寫下一小段日記,把自己的創意和老師的欣喜記下來。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適應學生的心理特征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作業的設計首先要有趣味性,要使學生一看到作業就有想去完成的"沖動"。

除了作業內容的趣味性,在作業的形式上也要有所創新。對于一成不變的事物,人們往往容易厭倦,孩子更是如此。同樣的東西,有著特別的包裝的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在設計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時,可以發揮語言的魅力,把一些司空見慣的祈使句,變成充滿童趣、充滿人文關懷的話語。如:

填空題 ――對號入座

判斷題 ―― 我當包公

選擇題 ―― 擇優錄取

這些新穎別致的語言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生活化色彩,流淌著溫馨,改變了以往的冷面孔。這樣的題目,學生感到新鮮,產生興趣,而這種興趣又會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做到了在關注學生智商培養的同時,更注重情商的培養。

四、改變作業布置的主體,讓學生當一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