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感啟蒙范文
時間:2023-03-22 05:41: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感啟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
王潔
對于語法,中國人一直特別重視,甚至把它和背單詞一樣,作為英語學得好不好的標志。也因此,很多人認為,英語就是要靠背單詞記語法才能學好的。而事實上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是不學語法的。ESL(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學語法,正常課程里面是不講語法的。那外國的小孩是怎么學語言的呢?英語不教語法也能學好的嗎?
英語啟蒙從phonics開始,此書揭開了自然拼讀法的神秘面紗。在類似搭積木、組合替換的游戲中輕松地讀出、聽清、記憶英語單詞和句子,進而全面提升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這就是phonics的意義所在,即我們時常說的“見詞能拼。聽音能寫”!關于Phonics其實在日常的教學中早就有滲入了,不過從來沒有接觸過一套理論專門解析我的這一教學行為罷了。很偶然的得到了這么一本書頓時覺得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在書上圈圈點點成了習慣,讀后做個整理小結也是自己的一個小習慣。
英語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學生們是各種聽不清,記不住,讀不對。學生們筋疲力盡,老師們也在絞盡腦汁。Phonics能夠幫孩子的耳朵辨別音節和韻律;能夠幫孩子搭建起詞音和詞形的聯系。;Phonics還能幫孩子體驗字母與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
咱們在中文環境下學英語跟本書的作者女兒在國外學英語那又是兩種情況?!鞍材荨笔潜緯髡叩呐畠海诩幽么笞x幼兒園。通過觀察安妮在國內外英語啟蒙的經歷,編寫了這一本書。
咱們中國的英語教育出品的多是“啞巴英語”,而造成啞巴英語的原因,絕不僅僅是“輸出環節”的問題,造成啞巴英語真正的原因在于輸入環節中原汁原味的英語聽力輸入量不夠,中英互譯的思維模式以及死背單詞語法所造成的情境對應能力的不足。
雖然平時教學中我常常我說某某兩個字母組合發什么的音,但就是還沒有一套理論支持,也沒有一些專用的術語。通過閱讀這本書,現在有了。英文字母有兩個屬性。一個是LetterName(字母本身的名字),一個是LetterSound(字母的發音)。而后者是學前班一年的啟蒙學習內容。音和字母的對應,音和單詞的對應,音和實物的對應,都靠音來連接。音才是英語啟蒙的重點。
外國的語言教育,真的是更注重“語言”兩字。而我們,當然本人觀點不能代表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還是暫且說自己個兒吧。我的日常教學更偏向“工具性”,朝著考試目標而定的“訓練”。想來真是個落后分子了,這以后一定得洗心革面,跟國際接軌。
背誦,這是大部分中國學生的拿手絕活。但是,為什么背下來的巨型為啥不管用呢?死背單詞和句型就好比學游泳的人在陸地上做模擬動作,不下水永遠學不會游泳的道理一樣。單詞也好,句型也好,都要在情境中才能學會運用。背下來100個句型不如通過動畫片和閱讀積累100個情境管用。這一片斷深得我心啊,舉雙手支持。
就是承認學英語,聽原汁原味的歌曲,看美劇等都是在磨耳朵。磨耳朵的關鍵不在于聽懂每一個單詞,而在于熟悉英語的韻律節奏,培養語感。這使我突然想起中央臺的一套動畫片,可以布置給孩子們當特別的作業就是“觀看英語動畫節目”。
中國孩子從小就開始聽各種中文兒歌童謠,英語國家的孩子也是如此訓練語感的。我們的英語啟蒙完全應該走同樣的路,首先得讓孩子大腦中儲存足夠多的語音信號,他們才能區分各種信號的不同,所謂的辨音能力就是這樣形成的。
篇2
【關鍵詞】《孟子》語氣詞;疑問;感嘆;矣;乎;哉;連用
一、 語氣詞總體情況
《孟子》一書的語氣詞中句尾語氣詞占大多數,句尾語氣詞數量多且類型豐富,其中單用的有“也”、“矣”、“乎”、“已”、“與”、“哉”、“焉”、“而已”、“耳”、“爾”共10種,幾乎涵蓋了所有單用的句尾語氣詞類型。
本文只對《孟子》中疑問句和感嘆句中的語氣詞以及它們的連用情況進行對比研究。疑問句中出現過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已”“與”、“哉”、“焉”共7種,連用的有“矣乎”、“也乎”、“為哉”、“乎哉”、“也哉”、“云乎”、“乎來”共7種。感嘆語氣詞主要有“也”、“矣”、“乎”、“哉”、“焉”“已”共6種,連用的有“矣夫”一種。由于對語氣詞“也”的研究著述歷來很多,而書中“與”和“焉”在感嘆句中沒有出現過(“焉”只在《滕文公上》引用的孔子言論中作為感嘆語氣詞出現),故在本文中不作分析。
二、“矣”、“乎”、“哉”單用情況
“矣”、“乎”、“哉”的使用情況列表如下:
在書中,“乎”出現的次數僅次于“也”和“矣”,有137次。它是全書中用得最廣泛的疑問語氣詞,適用于所有的疑問句類型,在感嘆句中的應用較少?!霸铡背霈F了88次,它表示疑問和感嘆語氣的情況較多,尤其是在感嘆句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很值得關注?!耙印笔浅耙病币酝獬霈F次數最多的一個語氣詞,約出現185次。但它在疑問句和感嘆語句中僅出現了13次。“矣”、“乎”、“哉”與其他詞搭配的情況如下:
(1) “乎”在疑問句中,前有“其”呼應,組成“有……乎”、“焉有……乎”等模式;“乎”在感嘆句中有用于句子中間的情況,如“皓皓乎不可尚已!”(《滕文公上》)[1]有觀點認為:此時的“乎”已經不是語氣詞而“是一個語素,主要用在形容詞或者副詞后,合起來構成一個詞”以修飾謂語。[2]但此時的“乎”仍可作語氣詞解,“皓皓乎”的“乎”可譯作“啊”、“呀”等現代漢語中的語氣詞,表達作者有一定強度的情感。
(2) “哉”在疑問句中常與“豈”搭配構成“豈……哉”模式,前面還有“焉”“奚”等疑問詞。有和形容詞一起位于句首的情況[3],如“善哉言乎!”表達更加強烈的情感。
(3) “矣”在疑問句尾時,有“何如”、“幾”、“何如斯”、“如何斯”等疑問代詞組合用以呼應,一般前面還有“可以”“可”等助詞。在感嘆句中時有處于句子中間的情況如“死矣盆成括!”(《盡心下》),但是此時“矣”不可由“哉”或者“乎”來替換,因為“矣”一般用于陳述句、描寫句,且帶感嘆意味,在此其表達新的情況,表示將然,相當于“了”。[4]
三、 “矣”、“乎”、“哉”連用情況
“矣”、“乎”、“哉”是書中連用語氣詞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中疑問句中的連用有“矣乎”、“也乎”、“為哉”、“乎哉”、“也哉”、“云乎”、“乎來”7種,感嘆句中只有“矣夫”一種。由于“連用的語氣詞,仍然保留各自表達的語氣。不過語氣的重點一般落在最后一個語氣詞上”[5]因此以下按結尾語氣詞為分類標準分別進行分析。
(1)“乎”:“矣乎”在文中出現了兩次,都在是非問句尾;“也乎”出現1次在反問句中;“云乎”出現了兩次,分別是測度問句和反詰問句。《馬氏文通》中這樣解釋“矣乎”道“‘矣乎’者,雙合助字也?!印o字,助事之以往者與有效者,皆常例也?!盵6]如“曰:‘我于辭命則不能也?!粍t夫子既圣矣乎?(《公孫丑上》)“矣”在此表示的是已然,而“乎”把整個句子帶到了一個詢問的語氣,所以整個句子成了一個是非問句。
(2)“哉”:“為哉”出現了4 次, 均用于反問句;“乎哉”出現了3次,都在疑問句中,有是非問和反詰問;“也哉”連用出現了3 次,均為反問句?!啊栈咀饔檬潜硎菊Z氣較為強烈的感嘆?!盵7]“哉”和“為”連用以后,“為”提升了句子的疑問性,而“哉”又帶有它固有的感嘆語氣,因此句子成了有一定感嘆意味的反詰句。
(3)“來”:“乎來”共出現了5 次,均為反詰問句。如“興曰:‘盍歸乎來?’”(《離婁上》)。疑問代詞“盍”決定了句子為反詰問句,“乎”對反問語氣有所加強,但“‘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舒緩了語氣,”[8]致使句子的反問語氣不如單獨以“乎”結尾的強烈。
(4)“夫”:“矣夫”共出現2次,是唯一一個用于純粹感嘆句中的連用語氣詞?!耙印奔訌娏司渥拥耐杲Y語氣,“夫”表現了一種低沉的感嘆,使得整個句子有一種無奈的悲嘆感。例如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執弓。 吾死矣夫!”(《離婁下》)
四、 總結
1. 反問句本身就是強烈情感的表現,而許多反問句帶有感嘆句的色彩?!耙印薄ⅰ昂酢?、“哉”為《孟子》中兼表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的語氣詞,表達疑問語氣的句子數目約為表達感嘆語氣的5倍,而又以反詰問句為最多,可知《孟子》中語句感情充沛。
2. “乎”常用于情感強烈的是非問句,“哉”常用于情感強烈的感嘆句和反問句,“矣”在疑問句尾時只表示特指問。其中“乎”的呼應詞最多,均可作為語氣詞在句子中間中出現。
3. “矣”、“乎”、“哉”可以分別和別的語氣詞組合用于疑問句或感嘆句句尾,惟有“矣夫”能用于感嘆句句尾?!耙印笔挂蓡柡透袊@語氣更舒緩,有一種已然或將然的狀態,“乎”與“哉”位于連用的句尾時加強疑問語氣。
參考文獻
[1]文中出現的《孟子》摘句均來自孟子.孟子[G]//遼寧:萬卷出版公司,2008
[2]楊希英.析《孟子》中“乎”的用法[A]//語文學刊(高教版)[J].2007,(1)
[3][4][5][7]郭錫良 等.古代漢語[G]//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篇3
薩病主要是由于、希拉亢盛,驟然上沖于腦導致腦之黑脈破裂出血,進而滲于腦質,損害白脈所致;或者由于巴達干粘液激增而梗塞脈竅,導致氣血運行不利所致。表現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突然昏厥、偏身麻木、言語賽澀等,具有高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偏癱是薩病患者康復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若能在患者患病早期進行系統的正確的護理,對恢復期患者的運動、認知功能的恢復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變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預防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1]。蒙醫腦病科護士為患者提供有效、正確的康復指導,則對患者的康復和預后起著決定性作用。筆者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薩病偏癱患者100例實行早期康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收治的薩病偏癱患者100例,全部患者經CT和MRI確診為薩病肢體偏癱患者;護理組與對照組,各50例。護理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2.3歲;病程7d~6個月,平均病程42.6d;腦梗死患者28例,腦出血患者22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61.9歲;病程6d~6個月,平均病程43.2d;腦梗死患者27例,腦出血患者23例。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預 康復訓練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堅信早期有效的康復鍛煉對減少病殘,改善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患者知道康復鍛煉能促進腦功能的重組與再建,解除其焦慮、失望等負面心理,爭取使患者早期主動投身于康復訓練中。
1.2.2 康復訓練 采用傳統康復療法和現代康復療法 相結合的模式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傳統康復療法主要以針灸、推拿為主,采用針灸豁痰開竅、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穴位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由遠心端開始至近心端。手法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2次/d,每次20min;增加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肌肉的萎縮,從而促進偏癱肢體形成新的條件反射和正常的運動模式?,F代康復療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2.3 臥床期康復護理 住院當日開始,采用仰臥位、健側臥位、患側臥位等組合及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干預,主要通過反復重復運動和加強患側肢體耐力訓練改善肌力,并采用逐步擴大運動范圍的“強迫性使用”康復訓練方法。早期行床上良肢位的設計與擺放,并定時更換臥位,預防患肢長時間受壓,對預防偏癱肢體并發癥,對抗異常運動模式,防止和對抗痙攣,起到良好的作用。康復訓練對肩手綜合征的預防和治療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強調早期從小強度運動量開始[2]。
1.2.4 離床期康復護理 先取30°~40°斜臥位,每2~3d增加10°,直至完全坐起,此時護士應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防止意外,如無不適指導患者坐到輪椅上,進行坐位平衡訓練,然后試行站立訓練。護士扶持站起時注意健足稍在前,足跟著地,軀干前傾,雙手前舉,慢慢伸髖、膝關節后站起。取站立位,髖在踝前,練習將重心從一腳移至另一腳及平衡練習,站立時間從幾秒鐘逐漸延長到數分鐘,以便于向行走過渡。
1.2.5 步行期康復護理 先用健腿邁步,護士站在患者身后穩定起雙臂。開始用患腿邁步可能有困y,護士可用自己的腿來指導患者的腿前移,給予一定的口令,讓患者有節奏地進行,以后逐漸增加難度,跨越不同高度的物體,改變行走速度等。上下臺階時使用手杖,上臺階的順序為:手杖-健腿-患腿,下臺階的順序為:手杖-患腿-健腿。
2.結果
2組患者上下肢活動功能比較 經過6周早期康復護理后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提高總體效率高于對照組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早期規范系統的康復護理,能明顯改善患者運動功能,促進偏癱癥狀的康復;而在康復護理的同時再結合推拿按摩等手法治療,能疏通經絡,激發癱瘓肢體的機能,緩解肌肉痙攣,增加患肢舒適度,有利于癱瘓肢體的恢復;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針對存在的抑郁焦慮表現進行疏導治療,消除不良情緒,激發病人的康復欲望,使之治療更加積極主動,對促進病情的康復無疑具有積極作用。早期康復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薩病偏癱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減少并發癥,全面改善患者的癥狀[3]。同時家屬及患者自身的認識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故在康復護理的實施過程中要求醫護人員利用專業知識,向患者及家屬傳遞整體康復的正能量,從而提高康復信心和遠期康復預后。
參考文獻
[1]潘賢妃,方志紅.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護理,2013,51(13):105-107.
篇4
關鍵詞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蒙脫石散間隔服用狀病毒秋季腹瀉
采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佐蒙脫石散間隔服用的方法治療秋季腹瀉患兒,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輪狀病毒所致秋季腹瀉患兒79例,年齡6個月~2歲。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男20例,女22例;輕度脫水6例,中度脫水24例,重度脫水12例。對照組37例,男21例,女16例;輕度脫水8例,中度脫水22例,重度脫水7例。經檢驗,上述兩組在年齡、性別、病因、病程及大便性狀等方面,資料分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均暫禁乳類飲食改為豆制代乳品或去乳糖奶粉,加強營養,不用任何止瀉劑。均給予抗病毒藥物應用及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先口服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用法:6個月~1歲,2片/次,2次/日,35~40℃左右溫水沖服);3小時后服用蒙脫石散(用法:
療效判斷標準[1]:①顯效:72小時內糞便次數性狀恢復正常;②有效:72小時后糞便次數性狀明顯好轉其他癥狀改善者;③無效:72小時后糞便次數性狀無明顯好轉或惡化者。
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軟件,進行相應分析處理。
結果
治療組顯效16例(38.1%),有效26例(61.9%),無效0例(0%);對照組顯效6例(16.2%),有效28例(75.7%),無效3例(8.8%)。治療組平均腹瀉停止時間2.5±0.6天,對照組4.4±0.8天;經統計學處理,兩者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討論
秋季腹瀉多肇因于輪狀病毒。該病毒侵入腸道后,在小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上復制,使細胞發生空泡變性和壞死,其微絨毛腫脹,排列紊亂和變短,受累的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遺留不規則的病變,致使小腸黏膜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的能力受損,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而引起腹瀉。同時發生病變的腸黏膜細胞分泌雙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全而積滯在腸腔內并被細菌分解成小分子短鏈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微絨毛破壞亦造成載體減少,上皮細胞鈉轉運功能障礙,水和電解質進一步喪失[2]。健康的腸黏膜細胞會分泌乳糖酶進入小腸;所以因乳糖酶缺乏而造成的乳糖不耐癥也是輪狀病毒感染經常出現的癥狀,這個癥狀可以持續數周。乳糖不耐癥的再次發生通常與牛奶再次引入兒童的日常飲食有關。因為細菌發酵了在腸道內的雙糖乳糖。另外正常人群腸道定植有雙岐桿菌、優桿菌、乳酸桿菌和糞鏈球菌等菌群。這些優勢菌群與腸黏膜緊密結合形成生物屏障,能通過占位效應,營養競爭及其代謝物、外界條件致病菌的過度生長及外來致病菌入侵,維持腸道生態平衡[3]。有資料表明腹瀉時腸道正常厭氧菌較正常下降1000倍。當占人體腸道有益菌群90%以上的雙岐桿菌為主的各種厭氧菌數量顯著減少時,腸道生物屏障破壞,從而形成功能紊亂及菌群失調,繼而引起腸道通透性增加形成腹瀉[4]。
雙岐桿菌四聯活菌片選用人體最為活躍的嬰兒雙岐桿菌、嗜酸桿菌、糞鏈球菌菌粉和蠟樣芽孢桿菌與乳糖淀粉等混合制成,可補充人體腸道正常益生菌,并借用需氧菌蠟樣芽孢桿菌耗盡腸道內殘氧,使有益菌迅速定植,阻止致病菌定植和入侵,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利用,修復腸黏膜、激發機體免疫力。蒙脫石散具有層紋結構及非均勻電荷分布,對消化道病毒、細菌及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選擇性固定及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力。對消化道黏膜有較強的覆蓋能力,并與黏膜蛋白的結合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二者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但是現有的聯用方法為二者同時服用或短暫間隔服用。而蒙脫石散對腸黏膜的屏障作用會阻障四聯活菌定植,使四聯活菌療效減弱。根據雙岐桿菌四聯活菌片藥代動力學特點,采用先服用四聯活菌約3小時,使四聯活菌有效定植后再服用蒙脫石散的方法,既發揮蒙脫石對致病菌固定及抑制作用及防御功能,修復受損消化道黏膜,也避免了過早服用蒙脫石對阻障四聯活菌定植的抑制,使二者療效疊加。臨床研究證明,觀察組病程明顯縮短,治愈率大大提高。
本文治療輪狀病毒所致秋季腹瀉,兩組雖然均為應用四聯活菌聯合蒙脫石散,但只是因為服用方法的改進,治療組療效即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雙岐桿菌四聯活菌片與蒙脫石散間隔服用法,優于二藥合用的其他用法。
參考文獻
1方鶴松.98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4):46.
2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8-249.
篇5
[關鍵詞]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找礦;預測
中圖分類號:P618.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5-0388-01
1 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學特征
1.1 區域地質概況
區域上構造單元屬內蒙古中部地槽褶皺帶,哲斯林西復向斜,構造線方向為近東西向,出露地層主要為中石炭統―第四系,二疊紀、侏羅紀中酸入巖發育。區內侵入巖較發育,以二疊紀侵入巖及早侏羅世侵入巖為主。
本區位于烏力吉―錫林浩特元古代華力西期燕山期銅鐵鉻金螢石成礦帶(Ⅲ級),索倫山―查干哈達廟鉻銅成礦帶(Ⅳ級)克克齊―查干哈達廟銅成礦帶(Ⅴ級),為銅的成礦有利地帶,目前僅發現銅的礦(化)點,本區內有二個銅礦點(圖1)。
1.2 區域地球物理概況
2006年自治區安排進行1/5萬航空綜合測量的航空磁測資料顯示有好的航磁異常,根據1/5萬航磁成果,在工作區內出露四個航磁異常,主要有蒙C-2006-45航磁異常、蒙C-2006-46航磁異常、蒙C-2006-47航磁異常與蒙C-2006-45、46、蒙C-2006-48(圖1)。
2 查干奴爾地區地質、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學特征
2.1 查干奴爾地區地質概況
本區出露地層比較簡單,主要為二疊系大石寨組(P1ds)、哲斯組(P1zs)、白堊系下統李三溝組(K1ls)、白堊系上統二連組(K2e)、第三系始新統阿山頭組(E2a)及第四系全新統。
本區侵入巖出露面積約12km2,主要分布在測區中部,呈巖株狀,由花崗閃長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和鉀長花崗巖組成。此外,本區內還廣泛發育有花崗巖脈、偉晶巖脈、石英脈、閃長玢巖脈、閃長巖脈。
2.2 查干奴爾地區地球物理特征
通過地面1∶1萬高精度磁法測量,發現有8個北東向串珠狀磁異常,并按從西到東,從南向北的原則對各異常編號為M46-1、M46-2、……M47-6、M48-7、M48-8號異常。從磁異常展布的形態特征看,與早侏羅侵入的花崗巖體關系密切,基本反映了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構造帶和中酸性巖體物性特征,一些具有規模的磁異常應為深部磁性體引起的礦化異常。經高精度磁法掃面之后圈定的異常與航磁異常相對照,參見磁法綜合異常圖所示M46-3、M46-4、M46-5號地面磁異常與航磁46號異常吻合較好,M47-6號地面磁異常,與航磁47號異常吻合較好,M48-7、8號地面磁異常,與航磁48號異常基本吻合。
2.3 查干奴爾地區地球化學特征
與激電剖面測量的同時,進行了10條剖面的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所采樣品均做光譜定量分析,分析項目:Au、Ag、Cu、Pb、Zn、Sb 、As、Mo、W、Sn共10個元素,經統計計算求得元素的異常下限值:Au 1.642 PPb、Ag 84.047PPb、Cu 30.707 PPm、Pb 24.816PPm、Zn 64.034PPm、Sb 1.278 PPm、As 16.715PPm、Mo 1.573 PPm、W 1.527 PPm、Sn 3.074PPm。
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剖面線上,根據取樣分析結果,大致確定出各元素異常區段,各元素異常的地質背景說明,工區內第三系出露地區無異?;虍惓7植枷∩?,說明成礦作用發生在第三紀之前;二疊系及白堊系出露地區及花崗巖分布區,在斷層破碎帶、節理密集帶及花崗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等地段的異常相對密集,是成礦的有利地段。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區的東北部5號、6號磁異常區西側及西南部1號、3號磁異常區范圍,為元素異常分布的密集區段。
3 查干奴爾地區成礦條件分析
3.1 查干奴爾地區銅礦成礦的構造環境
查干奴爾地區位于內蒙中部造山系(華北陸塊北緣增生帶)林西-蘇尼特右旗華力西構造帶,南部有華北地臺與興安造山系的分界斷裂,北部錫林浩特中間地塊與蘇尼特右旗晚華力西地槽褶皺帶的分界斷裂,夾在這兩個深大斷裂之間。根據巖體特征分析,本區的花崗閃長巖,石英二長巖等復式巖體應為成礦巖體,其分異出的含礦熱液,可因地質背景不同分別形成細脈侵染型礦床(斑巖型)或脈狀多金屬礦化。
內蒙古境內已知銅礦床空間上主要沿深(大)斷裂分布在不同性質構造單元接觸部位,在斷隆―斷陷帶中分布在斷隆上;裂陷槽中分布在受同生斷裂控制的三級盆地內。根據查干奴爾地區的地質背景分析,本地的礦床類型應為細脈侵染型或脈型銅多金屬礦床。
3.2 查干奴爾地區與周邊地區金屬礦產成礦對比分析
內蒙古全區金屬礦產Ⅰ級成礦帶屬古亞洲成礦域的北部及迭加于古亞洲成礦域北東部的濱(西)太平洋成礦域,內蒙古周邊東西向古生帶古亞洲成礦域及北東向濱太平洋成礦域,礦產資源豐富。從成礦構造環境分析,蒙古國境內的察干蘇布爾加和歐玉陶勒蓋大型古生代斑巖型銅金鉬礦床,均位于古生代古亞洲成礦域。
察干蘇布爾加、歐玉陶勒蓋大型銅金礦床處于古亞洲成礦域北部,屬古生代蒙古弧形構造帶的東段,即西伯利亞板塊東南緣古生代增生帶及二連―賀根山板塊對接帶北緣,區域構造線方向呈北東東向―北東向。主要為呈北東東向展布的下古生界奧陶系海相、淺海相火山巖及礦屑巖―碳酸鹽建造,上古生界泥盆系淺海相濱海碎屑巖、碳酸鹽巖及海相火山巖系,上石炭統―下二疊統海相中性―中酸性及二疊紀火山巖、侵入巖發育,共同構成規模宏大的近東西向―北東東向―北東向古生代火山―巖漿巖帶。察干蘇布爾加大型斑巖型銅鉬礦床和歐玉陶勒蓋大型斑巖型銅金礦床即位于該火山―巖漿巖帶。
查干奴爾地區與歐玉陶勒蓋大型銅金礦床相鄰,并且查干奴爾巖體與歐玉陶勒蓋巖體均與多期次中酸性巖漿活動有關,故在查干奴爾前期工作中以尋找斑巖型銅礦為目標。歐玉陶勒蓋礦床,成礦主巖為長石斑巖、長石―角閃斑巖,通過鉆孔驗證,查干奴爾巖體主要為花崗閃長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和鉀長花崗巖組成,與歐玉陶勒蓋巖體不同,但查干奴爾地區構造復雜,圍巖蝕變強烈,圍巖蝕變主要有碳酸鹽化、綠簾石化并常伴隨黃鐵礦化等。本區由于受到構造活動、巖漿期后熱液以及蝕變作用的控制,在強蝕變的破碎巖中經常見到有稀疏浸染的黃鐵礦出現,同時蝕變增強時也有黃銅礦可伴生。ZK05孔180m處肉眼見到明顯的黃銅礦化,目估含黃銅礦3%左右,經光譜分析含Cu793―1691PPm,同時含Au0.14g/T,Ag3.75g/T。應進一步進行查證。
4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以及前期對查干奴爾地區的工作,認為在該區找到銅多金屬礦還是很有希望的。
1、在查干奴爾前期工作中,僅針對M46、47施工六個鉆孔,未對M46、47南部進行驗證,故還需施工一定數量的槽探和鉆孔工作量,以徹底查明是否有花崗巖和二疊系灰巖的接觸帶以及可能產生的礦化。
篇6
積累語匯。青少年時期是記憶最好的時期,初中學生正處于無意識記憶向有意識記憶的過渡階段。這時讓學生牢固地貯存許多語言材料,能終生不忘。唐彪說:“誦讀在幼時,獲益在中晚也”。古代許多語言教育家搞集中識字積句,如教《千字文》、《增廣賢文》都不以講解為先,而以朗讀背誦為重?,F代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也同樣重視朗讀,寫了《論朗讀》、《論誦讀》。要讓農村孩子盡快增加詞匯,只有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語言的潛能,多讀多背詞語警句,詩詞文賦。因此,筆者認為利用早讀課和課余時間讓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在授課中也穿插“讀讀背背”的內容,有利于學生積累語匯。朗誦背讀的內容大致以下一些:一是教材中的“練習”安排了朗讀背誦的內容;二是增加一些章節、文章及課文中的新舊詩詞;三是課外補充適量的朗讀背誦內容,如現代名家名篇、古代啟蒙讀本《增廣賢文》、《千家詩》等。為了搞好學生朗讀背誦,教師要做好正音、斷句等指導,做好誦背示范;同時教給一定方法,將無意識記憶與有意識記憶相結合。背文言詩文采取先逐句背誦,然后按意義連貫,用每句句首字領記。如“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護田將綠澆,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中“茅”、“花”、“一”、“兩”四個句首即是領記“字”。經過持之以恒練習,學生無論文言警句還是現代語匯明顯增多,變得滿腹經綸了。學語文的自信心和興趣感也同時得到增強。
培養語感,呂淑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闭Z感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高度的悟性。要培養語感須從低層次入手,要經過漫長的語言實踐;由不懂、半懂到全懂,由朦朦朧朧到若有所思到心領神會。農村學生初入初中,很多同學讀起現代文章都總是斷斷續續,斷句不清,加之膽小心慌,難以卒讀。一段讀完,不知所云。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從朗讀背誦鍛煉開始。筆者在教學中安排了課前5分鐘朗讀,學生經老師指導,提前做好準備,同學們慢慢便敢站在講臺前聲音洪亮地朗讀背誦了。讀文嫻熟了,慢慢地就能自覺地讀出節奏、語調、語氣、情味。
詩文能背,熟記在心,那么便可心有余于體會詩意,品味詞情,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漸漸地使學生的語感增強了,從較淺顯的描景繪物到含蓄的用語雙關,從通俗的現代白話文到深奧的文言古籍,都讀來順口,意會言傳,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飛躍。他們逐漸能準確領悟語言的含義,品味內在情味,再造語言形象,朗讀流利舒暢。這就是通過反復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所達到的培養學生語感的效果。
篇7
【關鍵詞】朗讀 記憶 理解 閱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認為:朗讀是讓學生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情境、發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語文實踐活動。然而,當前許多高中生連“正確、流利”都達不到。這種局面的形成,與老師平常不注重朗讀教學有很大關系。事實上,朗讀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朗讀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當我們只用眼睛去“讀”書時,大腦獲得信息的途徑比較單一,接受比較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造成視覺疲勞或注意力分散。而朗讀是一種心、眼、口、耳并用的學習方法,大腦受到多重刺激,識記語言信息的準確率就會大大提高,且所識記的語言信息在大腦中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記憶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朗讀中,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神韻、風格,以及文章的文句、情節、結構、情感等,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這些內容就轉而化為朗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達到這種境界,就會終身受用不盡。經常訓練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這樣理解文章,學生的語言理解力必然會不斷增強,而理解是閱讀的核心,理解能力增強了,閱讀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二、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
朗讀與默讀不同。默讀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思考,而朗讀的過程是讀者一邊讀,一邊聽,一邊揣摩的過程。朗讀者嘴巴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出來,耳朵也同時在聽,大腦也同時在吸收、揣摩,這樣,讀到爛熟于心的程度時,文章中使用的詞匯、句式、表達方法就能被讀者消化、吸收,進而添加到自己的語言儲備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敏銳的語言感覺和感受能力,提高閱讀、理解和應用的水平。比如做語病題時,系統全面地講解病句的六大類型、苦口婆心地分析辨別的方法固然對學生有幫助,可是,如果學生語感很好,很多時候不必條分縷析,句子讀完了,是否有語病也就能感覺出來了,遠比條分縷析來得省事。句式銜接的題目更是更多地依靠語感。古語有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笔指小犯械男纬呻x不開“觀”和“操”的實踐,語感的培養自然也離不開“讀”這種最基本的實踐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正充分了朗讀對語感訓練的有效性。
三、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朗讀是培養說話的基礎。在反復的朗讀實踐中,學生真正做到了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并在大量的比較、品味、積累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發展了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從而在以后自己說話時會不自覺地摹仿、應用。一般地說,朗讀得正確、流利,說話也比較流利,能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說話也有感染力。朗讀量的多少,朗讀質量的優劣與學生的說話水平是成正比的。反復朗讀達到背誦,豐富了詞匯,增加了語言積累,還能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朗讀多了,時間久了,優秀作品中經過加工錘煉的語言會跟自己的口頭語言溝通起來,豐富自己的口頭語言,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陬^表達的能力提高了,書面表達的能力自然也隨之而提升。作家巴金能背出包括兩百多篇古人佳作在內的《古文觀止》,他自己就深有感觸地說:“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后來寫了二十多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笨梢娎首x與說寫能力的關聯。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真正從朗讀中獲益,除了師生都要從思想上重視以外,教師的科學指導和親自示范也至關重要。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朗讀再多也難取得應有的效果。
在朗讀教學中,加強教師的朗讀示范,強化誦讀的指導和督促。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比如普通話的發音技巧,判斷語調高低、強弱、緩急的技巧,運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表達感情的技巧,用不同的停頓方式和重讀方式表現作品的內容與情感的技巧,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個性化朗讀的技巧等等。其次,對教學中所讀的材料,教師自己也應先有豐富的感受,并且要努力把感受到的蘊涵在字里行間的豐富內容讓學生也能感受體味到,以此營造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還應能找到最佳的朗讀方式,如范讀、個別讀、齊聲讀、配樂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寫,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教師范讀時,要避免學生無所事事。教師范讀時,可以讓學生靜靜地聆聽,也可以讓學生邊聽邊看課本,也可以輕聲伴讀或逐句跟讀,必要時還可以讓學生代替教師范讀,但時機與次數要把握好,不能過多。另外,切記范讀只能起“示范啟發”作用,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朗讀來傳情達意,切不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否則“一千個讀者”也只能有“一個哈姆雷特”了。
篇8
一、抓住語言韻律來品味
入選小學課本的文章可以說篇篇都是佳作,它們大都具有動人的語言和優美的旋律,這種優美的旋律通常表現為幾個明顯的特點:高低強弱,富有變化的聲調,勻稱而且整齊的音頓,緩急錯落有致的語氣等。誦讀起來,其音韻和諧,富于變化,而且抑揚頓挫,讓人覺得悅耳動聽。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有效引導學生感受其音韻之美。例如:“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二泉映月》)這段話運用了排比的手法,語言精煉優美,飽含感情,語調有抑揚頓挫之美,給人以語意暢達的感覺。連用四句,充分揭示了泉聲的內涵,揭示了阿炳內心的世界。對于這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領會內涵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反復誦讀,這樣一來,學生不光理解了句子表面意思,而且也感悟到了文字包含的深層含義,并且能夠充分關注到句子的節奏之美,讀出其中的韻律。學生的語感訓練也就在閱讀教學中“穩當落地”了。
二、借助生活體驗來感知
語言感受同生活經驗直接相關,離開了生活經驗,語言就會同現實失去聯系,難以獲得具體的語感。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如果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密切關聯,那么,學生的語感便會有了滋養的物化背景??梢韵胂螅绻麑W生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教師也不能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外部學習資源,那么,學生很難對語言文字產生敏銳的感受能力。這樣,教師教得生硬,學生學得就會粗糙。無法與文本主人公產生情感的共鳴,語感訓練也就無法植根于課堂了。例如教學《七律·》這首詩,學生對歷史背景缺乏相關的了解,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可以補充相關背景資料。這樣,學生便會在情境中培養和形成他們的個性化的語感。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自覺地把生活經驗與語言緊密聯系起來,研究表現生活的語言,揣摩語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細微差別和變化。
三、通過關鍵點來揣摩
翻開蘇教版語文教材,讀著這些經典美文,我們總感覺到:詞句并不難以理解,甚至,只要引導學生讀上幾遍就可以了。但是,正因為這樣的認知,很多教師有意無意忽略了文中的關鍵的詞句、甚至標點符號的理解與感悟。筆者以為: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正確誦讀過程中,在對文本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目光聚焦于一些關鍵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然后,再將這些關鍵點放大,采用替換比較、引申探究、挖掘含義等方法仔細品讀欣賞,這樣,讓作者獨特的構思,巧妙的遣詞造句,為學生所了然于心,從而讓學生的語感得到錘煉。
如《愛如茉莉》一課中所述:“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崩蠋煱选爸北肌睋Q成近義詞“跑到”,讓學生讀讀現在的句子,再讀讀原句,通過比較,反復揣摩品味,學生體會出句中的“直奔”一詞用得十分貼切傳情。本來,爸爸出差歸來,身心疲憊,急需休息,但一知道愛人住院,不吃餃子,不聽謊話,更不稍息,便直奔醫院,“直奔”一詞既表現爸爸沒有耽擱,行動快迅,又表現了他擔心愛人,心急火燎,夫妻之情在“直奔”二字中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樣一來,學生明白:為了使自己的表情達意更加準確,就必須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感悟,不斷比較,不斷品析,不斷揣摩。這樣,自己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四、通過語言描繪來想象
文本所呈現給學生的只是靜態的文字,盡管每篇文章都配上了形象的插圖,但是,仍然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引導學生對話文本,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學生也就能更加容易感知文字的溫度,洞察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元素。
篇9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某位學生學習非??炭啵瑔卧~記得多,語法規則也背了不少,但學習成績就是不理想。在我所教的班級就有那么幾個學生,平時學習非常認真,上課也積極回答問題,每次聽寫都是滿分,但考試每次都不能得到高分。我發現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差,所以在聽力、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題中失分較重。一句話,就是語感差。
什么是語感?語感是人對語言的領悟感應能力,是語言訓練熟能生巧的表現。它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而形成的。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語感便是它的支點。語感強的人理解能力強,聽別人說話時能抓住要領,語言表達流暢得體,反應迅速,表現出來的就是外語學習的高效率。那么老師如何訓練學生的語感呢?
一、創設英語聽說環境,增強語感
語感的培養離不開語言環境。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設英語情境,使學生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
首先,積極創設課堂英語情景,給學生直接的視覺刺激。例如在學習Asking the way 時,我制作了House/Police/Station/Clothes/Factory等卡片,將它們放置于相應的位置,使整個教室變成了一座“小城”,中間的過道變成了“street”。學習Bookl Unit25 Where are you from? 時,我將教室看成是一幅世界地圖,將其畫分為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學生自然成了各國的居民,然后由全體學生參與各項練習表達國名、語言、各國人。
其次,創設課堂聽說語境,使學生受到聽覺剌激。我上課盡量用英語,同時用手勢、眼神、語調、動作等作為輔助手段。當然,自己必須多學、多聽錄音,讓自己的口語盡量純真地道、抑揚頓挫,也給學生一種美感。同時,在課堂上我盡量讓學生多說、敢說,共同參與創設語言環境的活動中。形式可謂多種多樣:開展師生對話、倆人一組對話、看圖說話、復述課文、討論、回答問題等。關鍵是培養學生大膽開口、敢說的習慣。每個學生都有上進心,都有表現欲,在回答問題、對話表演的時候,根據難易程度,有針對性的叫學生,盡量讓他們有成功的感覺。課堂上我多用“OK、 Good、”,讓學生樹立自信心。
再次,還應積極開展英語課外活動。要學好英語,光靠45分鐘是不夠的,課堂時間畢竟太有限了。由于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環境條件差,我經常告訴學生多收看電視英文節目,或看只有字面翻譯的影片。我們班上的黑板報搞了一個“英語專欄”,還把一些英語課文中的對話改成小品讓學生表演。在學Lesson30 The pan時,滿嘴胡子的“農夫”和系著圍裙的“胖大媽”幽默、詼諧的表演惹得同學們捧腹大笑,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鞏固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語感。
二、注重學生的朗讀背誦,培養學生的語感
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這是古人學習漢語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對于任何一種語言學科都是適宜的。朗讀背誦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許國璋教授的英語啟蒙是朗讀和背誦。我常告之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多背、多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非常重視這一環節,上課時盡量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背,特別要求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和語感來。教材上的對話,段落基本要求學生背下來,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平時也經常插一些英語小詩、諺語、繞口令,讓學生背誦。每天上課前用1—3分鐘時間抽學生作值日報告、對話、背課文,口頭作文等,并分ABC三個等級為學生的平時成績。我也在班上舉行朗讀、背誦比賽,準備一些小獎品,這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傊ㄟ^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多讀、多背的興致,養成學生愛讀、愛背的良好習慣。
三、狠抓閱讀訓練,提高語感
閱讀是學生增加接觸英語語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躍思維、增長智力的一種活動。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方法。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獲取信息量。我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方法,先泛讀、后精讀、抓住要領。在初三的長篇課文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五大步驟:
1.先提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速讀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回答問題。
2.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梳理文章的結構層次,回答練習冊后的問題。
3.聽錄音朗讀,自讀課文。
4.結合課文,講解、練習重點句子、詞匯和語法等知識。
5.復述或縮寫課文,把閱讀和說、寫結合起來,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課堂內的閱讀畢竟有限,因此我還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和習慣。選取一些趣味性強、知識性濃、難度適宜的閱讀材料印發給學生,使學生在閱讀中獲的樂趣、獲得知識。同時鼓勵他們自己訂購英語讀物,也拿到學校來互相借閱,每周一節閱讀訓練課。
通過大量的課內、課外閱讀,使所學的基礎知識得以鞏固,擴充了詞匯量、知識面,大大的增強了學生的語感。
篇10
常聽學生說“英語好難,我不會說不會用,說上句不知下句該說什么……”,也常聽英語教師說“英語要多讀多記……”想想吧,為什么說上句不知下句,而教師又要學生多讀多記,這歸于一個原由:語感。學生的語感不強,讀書、說話、做題思維受到阻塞,難免遇到麻煩,正因如此,教師要求學生多讀多記來培養語感。的確,幾年的英語教學實踐,讓我意識到語感的強弱對教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英語語感的培養。那語感到底是什么?為什么這么重要?又該如何培養呢?本文將結合自己近十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淺談幾點。
一、什么是語感?
關于英語語感這個概念,早已有人將其譯為speech feeling或the same of speech。其實,語感作為一種類似直覺、自然的感覺,對于初學者或異國學習者來說,是比較復雜的心理現象,更是必須掌握好的心理現象。所謂語感就是指學習者對語言信息的一種敏銳的感知和豐富的理解,是自動化了的意識活動。語感既是語言訓練達到熟練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語感的形成是基于鍥而不舍的聽、說、讀的反復實踐,日積月累而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
二、語感的重要性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左右著學習的效果,其中語感就是一個因素。語感是語言的自我感覺和領悟能力,對語言的感覺能力反映了學習者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語感高低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高低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語感強的人理解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強,應用能力、反應速度等等都出類拔萃。語言如音樂。良好的英語語感之于英語學習者如同良好的樂感之于音樂家,都是極重要的。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語感強的人不用怎么思考就能靈活運用語言:一聽就懂,一看就明,一說就順,一寫就通。
三、如何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
英語思維能力是直接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它既是英語學習的目的,同時又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過程變量。培養學生直接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制定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從而推動學生英語素質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用英語進行直接思維必須有良好的英語語言氛圍。這首先取決于教師本身的英語素養,教師本身的教學語言不僅構成了語言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更是創設濃郁的英語氛圍、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直接思維的主心軸。假如我們老師能用一口比較流利的英語教學的話,我們的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會深受其感染而不知不覺地用英語參與到英語實踐活動中來,并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從而促使英語語感的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盡量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
我們也可以借助一定的體態語以及教學媒體,盡量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思維習慣對英語教學的負面影響,創設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促進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同時,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讓學生從“中文英文”的翻譯過程中獲得信息或語言知識,而要鼓勵學生從“英文英文”的直接英語思維中提取語言信息,并在一定語境中通過強化、運用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二,鼓勵學生多聽、多讀、多渠道學習英語,加大語言實踐量
(一)注重朗讀背誦,培養語感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漢語的方法,對于學習外語同樣也有道理。朗讀背誦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讀、多背誦,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著名語言學家朱光潛說過:“我覺得初學外語者與其費那么大勁去死記單詞,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法練習,倒不如精選幾篇經得起仔細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們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為自己的營養,這樣就會培養其敏銳的語感?!痹S國璋先生的英語根基同樣始于啟蒙時的朗讀和背誦。兩位名家的言談道出了朗讀背誦對語感培養的重要性,我在平時上課時盡量讓學生多讀多背,特別要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來。而在此之前我更注意范讀,讓同學有美的享受,讓他們有欲望主動去模仿,去表達。一種語言有一種語言的精神,而傳達這種精神的是音調,語感只能從音調中體會出來。
(二)創設聽說環境,增強語感
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使學生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
首先,在英語課堂上我必須盡量用英語教授。極力主張培養英語語感的朱光潛先生從第一課開始,走進教室就不說一句中國話。我在最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同學都對我說:“老師,什么意思?”我便告訴他們你不必聽懂老師的每一個單詞,你要抓住關鍵詞,借助老師的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來自己揣摩,培養這種聽的習慣。這種做法既創設了英語氛圍,又培養了學生用英語來思維。
其次,課堂上開展各種聽說活動。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英語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師生雙邊活動,運用錄音機、投影儀、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創設英語聽說情景。幽默地道的原聲錄音帶,生動有趣的畫面,特別是多媒體的動態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聽說欲望。
再次,積極開展英語課外活動。要學好一門外語,光靠課堂45分鐘是不夠的,課堂時間畢竟太有限了。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創設更多的英語環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培養跨文化意識,了解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