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天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18 04:25: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春天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春天的成語

篇1

著手成春 著手:動手。一著手就轉成春天。原指詩歌要自然清新。后形容醫術高明,剛一動手病情就好轉了。

鶯歌燕舞 黃鶯在歌唱,小燕子在飛舞。表示春天鳥兒喧鬧活躍的景色。現常形容革命和建設蓬勃興旺的景色。

有腳陽春 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贊好官的話。

雨絲風片 表示春天的微風細雨。

沂水春風 沂水:河水名,在山東省曲阜縣境內,孔子出生地。春風:春天和暖的風,形容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來自沂水的春風。形容深受孔學的教育與熏陶。

鶯歌燕語 黃鸝歌唱,燕子呢喃。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色。

雨后春筍 指春天下雨后,竹筍一下子就長出來很多。形容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

迎風冒雪 迎:對著,沖著。頂著寒風,冒著大雪。常表示旅途艱辛。

尋花問柳 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妓。原指賞玩春天的美景。后舊小說用來指宿。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表示春天美景美麗。

萬象更新 萬象:宇宙間一切景色;更:變更。事物或景色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

萬古長春 萬古:千年萬代,永遠。永遠像春天一樣,草木翠綠,生機勃勃。形容人的精神永遠像春天一樣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長存。亦作“萬古長青”、“萬古常青”、“萬古常新

桃紅柳綠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表示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雙柑斗酒 形容春天游玩勝景。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年富力強 年富:未來的年歲多。表示年紀輕,精力旺盛。

鳥語花香 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色。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表示很多。

滿園春*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美景。形容欣欣向榮的景色。

暮云春樹 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柳綠花紅 表示明媚的春天景色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形容泄露男女私情

臘盡春回 臘:指臘月,即農歷十二月。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

柳暗花明 垂柳濃密,鮮花奪目。表示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色。也形容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李白桃紅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美景。

漏洩春光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傳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枯木逢春 枯干的樹遇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力。形容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

花香鳥語 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表示春天動人的景色。

和風細雨 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形容方式和緩,不粗暴。

虎尾春冰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紅情綠意 表示艷麗的春天美景。

花明柳暗 垂柳濃密,鮮花奪目。表示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色。也形容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花明柳媚 表示春天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景色。

奮發圖強 奮發:精神振作,情緒飽滿;圖:謀求;強:強大。振作精神,謀求強盛

風光旖旎 表示美景柔和美好。

蝶戀蜂狂 指留戀繁花似錦的春光

春光漏泄 柳枝泛綠,透露了春天帶來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來

春華秋實 華:同“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形容人的文采和德行。也形容事物的因果關系

春去秋來 春天過去,秋天到來。表示時光流逝

春樹暮云 仰慕、懷念友人

寸草春暉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形容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草長鶯飛 鶯:黃鸝。表示江南暮春的美景。

姹紫嫣紅 姹、嫣:嬌艷。表示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春冰虎尾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春風和氣 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形容對人態度和藹可親。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愛。表示春天的景物鮮明可愛。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表示初春的寒冷。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暉寸草 春暉:春天的陽光;形容父母對兒女的慈養。寸草:一寸長的小草;形容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戴心情。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表示嚴寒已過,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

春蘭秋菊 春天的蘭花,秋天的。形容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春暖花開 本指春天氣候宜人,景物優美?,F也形容大好時機。

春*撩人 撩:撩拔,、招惹。春天的美景引起人們的興致。

春*滿園 園內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美景。形容欣欣向榮的景色。

春山如笑 表示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深似海 春天的美景像大海一樣深廣。表示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形容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春筍怒發 春天的竹筍迅速茂盛地生長。形容好事層出不窮地產生。

春蛙秋蟬 春天蛙叫,秋天蟬鳴。形容喧鬧夸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氣象。盎然:豐滿、濃厚的樣子。表示春天的氣氛很濃。

春雨如油 春雨貴如油。表示春雨可貴。

觸手生春 一動手就轉成了春天,富有生機。表示技術高明神奇。

春風雨露 像春天的和風和雨滴露水那樣滋潤著萬物的生長。舊常用以形容恩澤。

篇2

成語:

時當三月 春寒時節 春寒季節 春天漸近 春天來臨 春天降臨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歸大地 春到人間 春滿人間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春回地暖 天加地轉 冰雪消融 冰融雪消 冰消雪化

冰消雪融 天地回轉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萬物解冰 風和日麗

風和日暖 風暖日麗 日暖風清 風清日暖 料峭春寒 乍暖乍寒

春寒料峭 乍暖還寒 暮春氣暖 和暖如春 春光融融 春日融融

春意融融 春光溶溶 春水盈盈 春水淙淙 春水湍湍 春水潺潺

春雨綿綿 春草如絲 春草繁茂 春草發芽 春芽破土 春花怒放

春花盛開 春花萬朵 春木發枝 春大蔚然 春樹萌芽 春樹蔥蘢

春樹繁茂 春陽和煦 春光初露 春光蕩漾 春光明媚 春光無限

春光萬里 春光勃發 春光艷麗 春風送暖 春風得意 春風和煦

春風輕拂 春風瑞雪 春山如笑 春山如黛 春意正濃 春意甚濃

春*怡人 春*迷人 春*正濃 春江如練 春山如妝 春和景明

春景優美 春燕回巢 春滿人間 春露秋霜 春種秋收 春暖花開

滿園春* 百草萌動 百草權輿 百花爭春 百花爭艷 百花盛開

百花齊發 百鳥爭鳴 萬物照蘇 萬物復蘇 萬物蘇醒 萬物萌生

萬物蓬發 萬木競秀 萬紫千紅 草木知春 草木復蘇 草木新綠

草春桃艷 草長鶯飛 花紅柳綠 紅桃綠柳 柳綠花紅 李白桃紅

柳綠花香 紅情綠意 綠肥紅瘦 流水桃花 桃花流水 飛花噴綠

枝葉紛披 寸草春暉 綠意盎然 綠茵遍地 鳥語花香 鶯舞蝶飛

枯木逢春 山色返青 冬令春行 萬物生春 大雁北歸 大地蘇醒

蟄蟲昭蘇 欣欣向榮 生機勃勃 朝氣逢勃 人勤春早 梅雪爭春

鶯啼燕語 明媚春天 遍地皆春 滿目春光 暮春風光

好句:

1、大自然在春天曾經顯得俏麗、歡樂,像一個眺用將來的姑娘;草地變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們蒼白的花瓣,雛菊現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調轉為濃重,陽光已經傾斜,讓橙黃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讓長的閃亮的痕跡溜進樹林里面,這些痕跡象向你告別的婦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樣,很快就過去了。

2、當春間二三月,輕隨微微的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無因的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時,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加人了這個雋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

3、萬里晴空,陽光燦爛。春姑娘曬得都瞇縫起眼睛來了。那嫩綠的新葉,那田野的薄霧輕煙,象她的衣衫。隨著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簡直要頂著腳站出來啦。

4、西雙版納的氣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節。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潑水節的前夕,我們來到了被稱為西雙版納的一顆“綠寶石”的橄欖壩。當我們從瀾滄江的小船踏上這片土地時,立刻覺得好像來到了一個天然的熱帶大花園。到處是濃蔭匝地,繁花似錦。走在村寨之間的小徑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建起來的林蔭路一樣,只有從濃密的樹葉的縫隙里灑下來的太陽的點點金光。

5、春光在萬山環抱里,更是泄露得遲。那里底桃花還是開著;漫游的薄云從這峰飛到那峰,有時稍停一會,為的是擋住太陽,教地面的花草在它底蔭下避避光焰的威嚇。巖下底蔭處和山溪底旁邊長滿了該藤和其它鳳尾草。紅、黃、藍、紫的小草點綴在綠茵上頭。

6、春天的江南是美麗的,風很柔和,空氣很清新,太陽很溫暖;大田里的麥苗像一片海,星羅棋布的村莊是不沉的舟,縱橫交錯的彎彎曲曲的河道,河邊的柳枝吐了嫩芽,蘆葦邊鉆出來放時透青了;河道里平靜的水,從冬天的素凈中蘇醒過來,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篇3

一、化虛為實,享受真正運用的快樂

“展示臺”是語文園地里的一個板塊,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平時積累的一些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打破課內外的壁壘,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語文教學中,“展示臺”是學習課文后一個有益的補充,應當扎實有效地開展,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

【案例1】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展示臺――唱關于春天的歌。

師:這個單元,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了美麗的春天,感受了春天的多姿多彩,領略了春天的美妙。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用我們的歌聲來贊美春天。

(教師不可一味帶領學生唱歌,本末倒置,喧賓奪主,要將此次“展示臺”的內容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相結合,因此五分鐘過后,教師引導進入第二個環節)

師:唱完歌,咱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幅春天動人的畫面,咱們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好嗎?

生:我的眼前好像開滿了鮮花,有紅色的,黃色的……真美麗!

師:是啊,這么美的畫面咱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五顏六色”!

生:古詩《春曉》中有:處處聞啼鳥。我現在就好像聽到了很多小鳥在唱歌呢!

師:你都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了,真了不起!

這一“展示臺”的設計,很好地為這一單元的主題服務,讓學生在盡情歌唱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春天的美麗,有助于學生豐富對語言的感受和積累。

二、融會貫通,賞玩組合補白的獨特

每一組園地中的“展示臺”的內容都是豐富的,并與單元主題相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展示臺”內容時,可以融匯學習內容,貫通學習方式,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2】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展示臺――填字游戲。

在教學前,筆者發現可以將此項內容與該園地中的“讀讀背背”相結合,因為兩者都是關于學生對成語的積累。同時,為了貫通學習方式,筆者引導學生課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搜集更多有意思的成語,以便在課堂上更好地合作學習,這也能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融合。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學完了“讀讀背背”的成語,你有什么收獲嗎?

生:學會成語很有趣,感覺自己很有學問了。

師:是呀,成語就像一塊塊磚,誰能記住它們,誰就會造出“高樓大廈”,讓我們說話寫作更流暢、簡潔明了?,F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積累成語的本領。

(教師出示“展示臺”中“填字游戲”的表格)

生:我發現了:日新月異,舉世無雙,遵紀守法,自我欣賞,無能為力,言行不一。連起來就是“新世紀,我能行”。

師:你們真了不起,積累了成語,不僅能讓我們的言語添磚加瓦,還能增添很多樂趣呢!

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拿出前一天在家里搜集的成語,在班上交流。之后,兩人為一組合作,將自己搜集的成語編寫成一本小“成語手冊”,在班中陳列。

以上“展示臺”的教學,與“讀讀背背”相融合,讓課堂更流暢、和諧。這樣做,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使他們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不斷產生學習動力,并逐漸把學習作為促進自身發展的需求。因此,這種“化萬為一”的完美整合,讓教師在教學時有方可循,有計可施!

三、 寓教于樂,領略多元形式的創意

“展示臺”激勵學生展示自我的學習成果和收獲,突顯的是個性的差異,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與發展。為使學生展示的激情高漲,教師就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

【案例3】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園地一》“展示臺”――辦“多彩的課余生活”圖片展。

在教學前,筆者意識到,如果只展示圖片,學生的體悟就不會深刻。因此,我將該“展示臺”內容做了微調整。

師:孩子們,學習了這組課文,我們發現,我們的生活像七彩的圖畫。我們不僅可以在教室讀書,放學后,還可以在廣場游戲,去書店看書……那么,大家的課余生活是怎樣的呢?

……

師:咱們能不能用多種方式來記錄自己豐富的課余生活呢,可以用文字敘述,繪制圖片,拍照,甚至填表格,完成后咱們進行交流和展示。

“展示臺”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潭深深的活水。這樣的“展示臺”,既解決了教師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又突破了教材中單一的展示形式,為學生開啟另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篇4

有的老師問:“成語歌里的成語,為什么有的在成語詞典里查不到呢?”

成語的界說以及成語詞典的收錄標準向來異說紛呈,寬嚴不一。目前看得到的成語詞典,收得少的只有幾千條,收得多的可達兩萬多條。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取從寬的一說。除了大家都公認的成語以外,也酌收了少量由諺俗等其它熟語形式轉化而成的準成語以及正向成語轉化的固定短語。小學生學習語文,不是重在給他們建構一個語文知識的系統,而是重在培養他們的讀寫聽說能力。我們選收成語,編寫成語歌,著眼點是常用不常用,有無積累價值,而不是界定其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成語。

“在低年級就安排兒童學習成語,是不是為時過早?成語多來自書面語,有的還是典故,兒童能理解得了嗎?”

誠然,我們編寫教材要考慮兒童的可接受性,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我們卻不可形而上學地來看待這個問題。實踐證明,兒童學習語言,對于某個成語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一個成語的方方面面都理解了才去運用,而是在言語實踐活動中逐步地加深了對這個成語的理解,逐漸地知道了該怎么運用這個成語。實際上這是一個動態的、逐步深化的過程。

我們教兒童學習語言文字,自然要教給他們語言的精華,教給他們長效的、終生有用的東西。而成悟恰恰是漢語言的精華,而且文化含量特高,讓他們從小接觸這些語文精品,不僅能提高其語文能力,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蘊,其重要意義自不待言。鄭板橋有一副對聯說:“刪繁就簡三秋樹,領導標新二月花?!闭Z文教學也應該做到“刪繁就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有一些樹葉,一秋、二秋就落了,唯有“三秋樹”上的樹葉是不掉的,是耐寒的,是經得起考驗的。成語是漢語言的精粹,具有言簡意豐、形象生動的特點,被譽為漢語言詞匯庫中的“集成塊”,至今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不正是“三秋樹”上未凋的樹葉嗎?這恰恰是我們應當好好抓住的東西。好幾年前,朱家瓏同志曾打過這么一個比方:“現在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安排食譜,以便讓孩子科學地進食,健康地發育成長。但是給孩子吃什么?怎樣吃?吃多少?這里面是大有講究的。蛋糕香甜可口,孩子大都愛吃。稀飯易于消化,在中國的家庭里大致也是要常吃的。而牛肉之類是高蛋白食品,營養豐富,缺點是消化起來慢一些。如果要使你的孩子有強健的體魄,光靠蛋糕、稀飯的營養畢竟不夠,還必須補充牛肉這類的高蛋白。所以,我們絕不能因為牛肉之類比較難消化就從孩子的食譜中將其取消,那樣做顯然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蔽乙詾檫@是頗有見地的。多年來,我們一味強調要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卻忽略了開發兒童的潛能,忽略了當今時代兒童知識面擴大、感悟力提高的一面,其結果是造成了我們的孩子語文功底淺薄,文化積淀甚少。這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為了克服這一流弊,我們應當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吸收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像“二月花”那樣領導標新,敢為人先,大膽沖破這一人為的禁區。

可不可以等學生進了中學,理解力強了,再去背成語歌呢?我以為這是不可以的。國外學術界有一種“文化剝奪”的理論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他的生命的某一特定階段未能充分發展某一方面的特征,那么這種特定特征在生命的較后的各個階段常常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這種思想在動物和嬰兒的行為中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眱和瘯r代是記憶的高峰階段。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兒童時代背會的東西往往終生不忘,這便是所謂的“童子功”。如果在他們的記憶高峰階段被剝奪了必要的記憶刺激,是不是也會產生某些無法補救的損失呢?這就正像《金縷曲》中所說的那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低年級兒童正處在啟蒙階段,識的字很少,沒法查成語詞典,用什么方法幫助他們理解成語歌里的成語呢?”

這的確是一個難題。然而只要我們順應兒童的思維特點,遵循兒童學習語言的規律,辦法總是有的,而且教學效果也不會差。

我有一個6歲的孫女。有一次她正在畫畫,我問她:你會畫些什么?她說:會畫機器貓,畫小狗,還會畫大自然。我問她:什么是大自然?她說:大自然就是有山、有水,有花,有小魚……她不是從概念上去解釋這個詞的意思,而是用相關的表象來說明她對這個詞的理解。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發,讓兒童理解成語的意思,不是要給成語下一個定義,讓兒童把定義背下來。兒童理解成語的過程就是在他們的頭腦里建立對象的言語形式與本然生活之間對應關系的過程。低年級兒童的思維帶有具體性、形象性,因而以具體而形象的事物作為理解成語意思的中介當是行之有效的。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一、聯系課文內容教成語

為了給兒童學習成語提供方便,單元練習里成語歌的內容大都與該單元的課文內容有一些聯系。我們教學成語歌就要充分地利用這一有利條件。

如本冊第8單元有《司馬光》一課,該單元練習中的成語歌便是:“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從容不迫/方寸不亂”。我們一看便知,這就是對司馬光臨危不懼、從容應變的贊頌。幫助學生理解這幾個成語,只要聯系《司馬光》這課的故事情節說一說就可以了。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一個小朋友掉進了大水缸,情況危急,別的小朋友嚇壞了,司馬光卻不害怕,這就叫“臨危不懼”。他急中生智,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立即行動,這就叫“多謀善斷”。他不慌不忙,很能沉得住氣,這就叫“從容不迫”?!胺酱绮粊y”,“方寸”就是“心”,“方寸不亂”是說他遇事心里不亂,跟“從容不迫”的意思差不多。

又如,“練習7”的成語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備無患/防患未然”。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打算,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愁?!段浵伜拖X蟈》中的蟈蟈就是這個樣子的。夏天,蟈蟈只顧乘涼、唱歌、睡覺,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辦,結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這就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螞蟻就不是這樣,還在夏天天氣很熱的時候,就已經儲備過冬的糧食了。由于事先有了準備,所以到了冬天,就不會挨餓受凍。這就是“有備無患”,“防患未然”。幫助學生理解這首成語歌,只要聯系《螞蟻和蟈蟈》一課的有關情節說一說,讓學生大體上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二、借助生活經驗教成語

啟發兒童回憶相關的生活情景是理解成語的好辦法。如“練習1”的成語歌:“歡聲雷動/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燈火輝煌”。這幾個成語都是描寫歡慶、熱鬧場面的。“申奧”成功那天夜里人們狂歡的場面,兒童仍記憶猶新。教師便可啟發學生回憶回憶當時的情景,相機出示成語,解說意思。教師可以問學生:當“申奧”成功的消息傳來時,是什么情景?(生答:廣場上沸騰了,人們伸出兩個指頭歡呼著,跳躍著,一次又一次地把鮮花拋向空中。)這就叫“歡聲雷動 欣喜若狂”。還有的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這叫做什么呢?(生答:載歌載舞。)廣場上的燈都亮了起來,照得廣場就跟白天一樣,這就叫──(生答:燈火輝煌。)

三、觀察相關事物教成語

將兒童帶至現場,一邊觀察,一邊講解,讓成語與該成語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兒童的頭腦里掛起鉤來。如教學“練習2”的成語歌“春暖花開/春*滿園/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教師就可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把兒童帶到公園里,讓兒童觀察一下園子里的景物,說說看到了什么。教師相機出示成語,讓學生結合眼前的景物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師可以現場進行教學:春天來了,小朋友觀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變化?(生:風變得暖和了,花兒開了。)天變暖和了,花兒開了,這就叫“春暖花開”。(生:柳樹發芽了,地里長出了小草,杏花開了,蜜蜂忙著采蜜……)你看,公園里到處都可能看到春天的景色,這就叫“春*滿園”。春天的景色好看不好看?(生:非常好看。)春天的景色很好看,非常美,這就叫“春光明媚”。春天來了,大自然多熱鬧呀!春天的氣氛多濃呀!這就叫“春意盎然”。

四、憑借語言環境教成語

有一些成語歌,幾個成語意思連貫,很像一首四言小詩。教學這樣的成語歌,不要孤零零地解釋四條成語,而是要把它當成一首小詩來教。要讓學生一邊讀成語歌,一邊借助生活經驗展開想像,力求進入成語歌所描繪的境界中去。讀的時候,也不要覺得是干巴巴地念四個成語,而是要把它當成一首小詩來讀,要一邊誦讀一邊在頭腦里“過電影”,力求讀出感情來,讀出韻味來,有一種美的感受。這么一來,兒童憑借語言環境,就能意會到這四個成語的意思。

如第3單元的成語歌“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教。四個成語,語意連貫,一氣呵成,表達了一個中心:抱定一個宗旨,只要堅持不懈,頑強不息地干下去,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教學時,教師可聯系《精衛填?!返墓适聝热荩瑤椭鷥和斫獬烧Z歌的大致意思。(關于“愚公移山”,教師可以簡單地講講這個故事。)然后,讓學生把它當作一首四言小詩來誦讀。要讀得鏗鏘有力,要把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讀出來。成語歌的意思明白了,四個成語也就自然理解了。

我們將一組有內在聯系的成語編成成語歌,就是為了便于兒童記憶。心理學家喬治.米勒經過多年對記憶機制的研究,提出了“塊”的新概念:“人們的記快具有塊狀結構。人記憶某件事物,總是跟與該事物密切相關的信息一起,以整塊形式來記憶的。”(見張光鑒《相似論》100頁)以韻語的形式來記憶成語是符合“塊”的記憶機制的。教成語歌的重頭戲是“讀”是“背”,每一首成語歌都要讓兒童熟讀成誦,爛熟于胸。因為非如此就不足以形成牢固的積累。有的老師教成語歌,不要求兒童讀,也不要求兒童背,只是要求他們查查成語詞典,把定義記在書上,這就難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篇5

描寫桃花美麗成語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桃紅柳綠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桃羞杏讓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桃腮柳眼 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李白桃紅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濃桃艷李 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桃花人面 事本唐孟棨《本事詩》。崔護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訪,物在人去,慨嘆不已,題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焙笏煊谩疤一ㄈ嗣妗毙稳菖用裁?。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爭妍 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秾李”。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庇帧墩倌稀ず伪硕Z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眱稍娨蕴依钪ㄅd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為贊頌新人年少俊美之辭。②茂盛艷麗的桃花、李花。

描寫桃花詩句

1、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趺帷栋酌贰?/p>

4、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5、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張旭《桃花溪》

6、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唧浮断碌诤笊嫌莱绺呤汤伞?/p>

7、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三》

8、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脝枴度嗽聢A·玄都觀里桃千樹》

9、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S庭堅《清明》

10、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曹雪芹《詠紅梅花得“紅”字》

11、碧桃天上栽和露?!赜^《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2、桃源望斷無尋處?!赜^《踏莎行·郴州旅舍》

13、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獎⒂礤a《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14、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铎稀杜R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15、為君沉醉又何妨?!赜^《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6、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钯R《將進酒》

17、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獜埦琵g《感遇·江南有丹橘》

18、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醪g

19、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篇6

一、以課本為平臺,引導學生積累

課內要求背誦的文章,要求學生一定要背下來,如課后的“讀讀背背”“語文園地”等。在此基礎上,加強在生活中學語文的引導、交流與展示。如,第一單元以多彩的春天為主題,識字1是關于春天的由成語或四字詞語組成的韻語。四篇課文既有春天的景,又有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學習過程中,學生找春天,畫春天,讀春天。語文園地中,講春天,唱春天。圍繞一個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閱讀活動,并在此過程中,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及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積累有關春天的詞句篇,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還可利用 “語文園地”鼓勵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并復習鞏固生字?!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片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二、以課外拓展為延伸,豐富學生積累

郭沫若曾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睆囊荒昙夐_始就該注重閱讀的積累,日積月累,不會做詩也會誦。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記憶的高峰,古詩背誦是很重要的一個板塊。其次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我讓小朋友們準備了一本《書香四溢》,把平時看書時遇到的好詞好句記到這個本子里,不會寫的字用拼音。并定期檢查,比一比誰摘的好詞好句多,誰又能把這些內容記到自己的腦子里。記得多了,學習材料儲存于大腦,成為學生終身營養,構成了語文素養。因此強調積累就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積累語言材料的同時,積累文化,積累精神,打好文學底蘊。教師還可以創造多種形式,激勵學生主動積累詞句,重視語言的積累。

三、讓學生走出去,到生活中積累、運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走出教室,去圖書館、閱覽室,去大商廈、菜市場 等,讓學生廣泛地接觸生活、感悟生活。突破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走進生活,走入社會,使學生在母語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積累詞匯。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自制“詞語樂園”積累本,鼓勵學生認身邊的字,記生活中的詞,并盡可能地把詞匯剪下貼在“詞語樂園”中。走出教室,走出課堂,有效利用無時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學習資源,給學生搭建一個又一個學習詞語、積累詞匯、學以致用的舞臺,使積累變得生動高效。

四、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

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能讓積累事半功倍。而學生習得積累的方法,會使積累更加自主和主動,從而有利于形成學習能力。如為了加大詞匯增長的幅度,在積累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逐步掌握積累詞匯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積累,同時幫助學生養成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篇7

有關描寫雨的成語

覆雨翻云、未雨綢繆、杏雨梨云、叱咤風云、煙雨蒙蒙、雨過天晴、乘風破浪、槍林彈雨、巫山云雨、櫛風沐雨、春風化雨、風雨無阻、巴山夜雨、梨花帶雨、雨后春筍、飽經風霜、風雨同舟、暴風驟雨、捕風捉影、光風霽月、蜀犬吠日、杏花春雨、和風細雨、滿城風雨、風雨如晦、淅淅瀝瀝、風調雨順、春風得意、狂風暴雨、呼風喚雨、雨過天青、礎潤而雨、不正之風

夜來風雨、雨蓑風笠、暑雨祁寒、血雨腥風、雨霏霏、云翻雨覆、五風十雨、秋雨綿綿、傾盆大雨、網站名稱、風雨飄搖、大雨滂沱、凄風苦雨、道骨仙風、山雨欲來、揮汗如雨、長風破浪、朝云暮雨、春風風人、翻江倒海、風風雨雨、大煞風景、餐風飲露、密云不雨、陰雨綿綿、風雨凄凄、風雨如磐、撥雨撩云、云行雨施、疾風驟雨、虹銷雨霽、春風滿面、雨恨云愁

大家風范、淚如雨下、大雨如注、未風先雨、見風是雨、八面威風、甘雨隨車、風雨交加、弊絕風清、月暈而風、春雨瀟瀟、春風一度、瓢潑大雨、風吹雨打、舊雨新知、動蕩不安、斜風細雨、細雨蒙蒙、牛毛細雨、翻手為云、走過風雨、夏雨雨人、揮汗成雨、踔厲風發

關于描寫雨的成語

飽經風雨:飽:充分;飽經:充分經歷過。形容經歷過許多艱難困苦。

畢雨箕風:畢:星宿名;箕:箕宿。古傳月亮經過箕星時風多,經過畢星時雨多。指官吏施政應順應民情。

撥雨撩云:、試探對方的情意,泛指調情。

餐風宿雨:宿:過夜。在風中用餐,在雨中過夜。形容旅途的辛苦。

慘雨酸風:慘:凄慘;酸:悲痛。令人感傷的天氣。形容悲慘凄涼的處境。

沖風冒雨:沖:沖擊,碰撞;冒:沖犯。形容不避風雨。

楚夢云雨:楚王夢,云雨情。比喻男女親昵行為。

楚雨巫云:楚雨:指南方的雨;巫云:巫峽的云。比喻男女歡情。

春風雨露:春風:春天的和風。像春天的風和雨滴露水一樣滋潤。比喻恩澤。

大雨滂沱:滂沱:雨大而多的樣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大雨傾盆:傾盆:大雨傾注的樣子。雨下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下得很大。

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雨下得很大。

彈雨槍林:槍桿像樹林,子彈像下雨。形容戰斗激烈。

斷雨殘云:斷:斷絕。比喻夫妻或情侶間的愛情阻隔或斷絕。

對床風雨:風雨之夜,兩人對床而眠。比喻親友相聚的歡悅。

風車雨馬:指神靈的車馬。比喻迅疾、快速。

風馳雨驟:馳:車馬等跑得很快;驟:急速。比喻像風雨那樣迅急猛烈。

風霜雨雪:比喻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

風行雨散:風吹雨散,蹤跡全無。比喻人飄零離散。

風雨晦冥: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夜晚沒有月亮。比喻于惡劣環境中而不改變氣節操守。形容黑暗混亂。

風雨連床:風雨之夜,兩人對床而眠。比喻親友相聚的歡悅。

風雨漂搖:在風雨中漂浮搖蕩。比喻局勢動蕩不安或岌岌可危。

風雨飄零:飄零:墜落。受風雨吹打而飄失零落。

風雨飄飖:在風雨中漂浮搖蕩。比喻局勢動蕩不安或岌岌可危。

風雨時若:若:順從。指風調雨順。

怪雨盲風:怪:奇異的;盲:昏暗。形容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汗如雨下: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及時雨:指莊稼正需要雨水時下的雨。比喻適時的幫助。

急風驟雨:急:急促;驟:迅急。急劇的風雨,形容聲勢浩大而迅猛。

疾風暴雨:疾:急速猛烈;暴:突然而猛烈。形容聲勢浩大,來勢迅猛。

疾風甚雨:疾:急速,猛烈;甚:厲害,嚴重。指大風急雨。

疾風驟雨:疾:又快又猛;驟: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等來勢迅猛。

疾雨暴風:疾:急速猛烈;暴:突然而猛烈。形容聲勢浩大,來勢迅猛。

舊雨新知:新老朋友。

闌風伏雨:闌珊的風,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際的風雨。泛指風雨不已。

雷聲大,雨點?。罕扔髯銎鹗聛砺晞菰斓煤艽螅瑢嶋H行動卻很少。

淚如雨下:眼淚像下雨似的直往下流。形容非常悲痛或害怕。

篇8

蟬喘雷干:蟬喘息,雷聲凈。形容酷熱干旱

焦金流石:金屬燒焦,石頭熔化。形容天氣干旱酷熱

吳牛喘月:吳牛:指產于江淮間的水牛。吳的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爍石流金:謂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爍,通“鑠”。

火傘高張: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皎陽似火:皎:白而亮。太陽像火一樣燃燒。多形容夏日的炎熱。

五黃六月:指陰歷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相關閱讀:天氣的成語解釋

1、半晴半陰:又晴又陰,陰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節陰晴不定的天氣。

2、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3、日暖風恬:形容天氣晴好。同“日暖風和”。

4、風輕云淡:微風輕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氣晴好。同“風輕云凈”、“云淡風輕”。

5、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6、寒氣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陰森可怕。

7、雪海冰山:形容冰雪漫天蓋的,天氣極其寒冷。

8、云迷霧罩:形容天氣昏暗,氣氛陰森。

9、苦雨凄風:形容天氣惡劣。比喻情景凄苦悲涼。

10、寒風侵肌:形容天氣寒冷。

11、斜風細雨:形容微風夾著毛毛雨的天氣。也比喻用溫和舒緩的語氣批評別人。

12、皓月千里:范圍極為廣闊的千山萬水都處于皎潔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潔,天氣暗和。

13、飄風苦雨:形容天氣惡劣。

14、汗出沾背:沾:浸濕。汗水沾濕了脊背。形容天氣炎熱或人極度驚慌或慚愧。

15、春困秋乏:困:困倦;乏:疲勞。春秋季節天氣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16、風雨交加:大風暴雨一齊襲來。形容天氣十分惡劣。

17、乍暖乍寒:乍:剛剛開始。忽冷忽熱。形容春秋季節,天氣寒暑變化無常。

18、石鑠金流:形容天氣炎熱。

篇9

1、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2、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3、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4、湖里游著大鯉魚,不如桌上小鯽魚。

5、路是彎的,理是直的。

6、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擺,理越明。

7、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8、經得廣,知得多。

9、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10、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11、好人爭理,壞人爭嘴。

12、腳跑不過雨,嘴強不過理。

13、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14、會走走不過影,會說說不過理。

15、久住坡,不嫌陡。

16、菜沒鹽無味,話沒理無力。

17、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18、多銼出快鋸,多做長知識。

19、燈不亮,要人撥;事不明,要人說。

20、吃人的嘴軟,論人的理短。

21、口說不如身到,耳聞不如目睹。

22、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3、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24、春耕不好害一春,教兒不好害一生。

25、春耕不肯忙,秋后臉餓黃。

26、春耕如翻餅,秋耕如掘井。

27、春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

28、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29、春旱不算早,秋田旱一半。

30、春荒不要懶,防荒多生產。

31、春雞臘鴨子(抱窩)。

32、春季的游牧走得遠,黑心腸的人朋友遠,黑暗的放晚影子遠。

33、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兒唱不完。

34、春來多捉一個蛾,秋后多收谷一籮。

35、春冷凍死牛。

36、春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37、春前一道糞,糧食堆滿囤。

38、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39、春天出現在盛天的花卉里,秋天出現在豐碩的果實里。

40、春天多一鋤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41、打鐵看火候,莊稼趕時候。

42、不怕天寒地凍,就怕手腳不動。

43、不到江邊不脫鞋,不到火候不揭鍋。

44、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誠。

45、大路不走草成窩,好歌不唱忘記多。

46、瘡怕有名,病怕沒名。

47、不圖便宜不上當,貪圖便宜吃大虧。

48、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49、粗絲難織細絹,粗人難做細活。

50、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51、不怕家里窮,只怕出懶漢。

52、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丟。

53、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當。

54、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55、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錘。

56、白米飯好吃,五谷田難種。

5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8、病好不謝醫,下次無人醫。

59、不怕亂如麻,只怕不調查。

60、秋西北,半瞑沃。

61、六月無善北。

62、撲地煙,雨連天。

63、春天囝仔面,一日變三變。

64、六七月西風過午變作虎。

65、天上跑臺云,地上雨淋淋。

66、時季有早晚,逐年無相看。----每年各季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有變化。

67、春分豆仔伸。

68、龜背潮,下雨兆。

69、云自東北起,必有風和雨。

70、蟑螂亂飛,有陣雨 蟑螂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很強,如果夜間看到蟑螂飛來飛去,說明天氣發生變化,將有降雨。

71、蟋蟀清明初鳴,秋分終鳴;

72、八月初關雨門。

73、白露臺,無人知。

74、黃鸝唱歌,麥子要割

75、蚊子咬得怪,天氣要變壞。

76、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凍腳手。

77、東風急,備斗笠。

78、春占冬十日。

79、朝霧不收,細雨淋淋。

80、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

相關文章:

1.通俗易懂的小學二年級諺語大全

2.經典的小學二年級中華諺語集錦

3.小學二年級必備諺語 小學二年級諺語

4.小學二年級積累的諺語有哪些

5.諺語大全 小學二年級查找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主題

主題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靈魂,沒有主題,活動就會失去方向,活動的內容就會零散,缺乏內在的聯系。我認為,可以采用一定的策略開發去宣讀活動主題。

我們說一個好的主題是綜合性學習成功的一半。課本每一冊都安排了幾次綜合性學習,明確提出了活動的內容、活動要求和開展的途徑,為我們提供了極好的范例,像一年級下冊語文樂園二就有分小組活動,輪流當小記者,采訪同學的年齡、生日、喜歡哪門功課、喜歡什么活動,有什么特長,再試著寫一句話送給他。二年級有搜集春聯說春聯的意思、三年級有策劃新年聯歡會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開展。除了利用教材中設計的綜合性學習主題外,《新課標》還明確要求我們要依托本地實際,自主開發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與主題,豐富語文課程資源。

1、依據教材,開發活動主題

語文教材集中體現了編者的意圖,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材料。但是,教材只是教材,教材不能等同于教學內容,也不能自動的轉化為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對教材加工處理,進行教材的拓展與開發,使之適合教學的需要。語文教材的拓展與開發給綜合性學習創造了條件和機會。

例如:《春天來了》一課是以介紹春天景物為內容的口語交際課。教材配有一幅美麗的春景圖,提示了交際內容、交際的對象和“當眾進行”的口語交際要求。如何上這堂課,才能體現“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的教學要求呢?有一位教師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教師將學生領到校園里找春天,讓他們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聞,然后,孩子們用心尋找著,驚喜的說著自己的發現。最后,教師問學生:在這春意盎然的校園里,你最想干什么?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背起了關于春天的古詩,一首接一首,從《春曉》《草》到《村居》,由單個背到齊背,到賽背;有的說起關于春天的成語:春暖花開、春光明媚;還有的唱起了關于春天的歌兒:《小燕子》《春雨沙沙》;有的干脆趴在地上,畫起了春天……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沒有受教材內容的限制和束縛,而是直接將學生帶到了大自然的情境 ,并超越了口語交際的單一教學目標,不留痕跡地進行了一次生動活潑的“找春天”的綜合性學習,把觀察和表達結合了起來,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豐富的語言積累,既達到了教材預定的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才華得到了展示,個性得到了張揚。

2、依托其他學科,提煉升華活動主題

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與其他學科總是息息相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提倡跨領域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從音樂、美術、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數學等學科與語文相通的內容入手,提煉活動主題。

如:數學課學習《分、秒、時的認識》,語文課上《和時間賽跑》一文,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安排一個主題為“我是時間的小主人”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再如:春天來臨的時候,一年級語文課上《春風吹》一文,美術課上學生畫春天,音樂課上學生唱歌曲《報春》……我們可以結合這些學科的內容,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提煉出以“暢想春天”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注意滲透其他學科的學習方式,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從學科融合中提煉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題,目的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語文學習的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我聽過一位老師上的一堂科學課,內容是《陽光與植物的關系》,科學課教材簡單,這位老師自己根據需要開發課程資源,領著一年級的小朋友走出教室,觀察操場和墻角的小草,在顏色、樣子上比較他們的不同,讓小朋友知道陽光對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關系。課后,我想:語文課也可以融合這位老師的素材,以“小草”為主題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呀。春天來了,首先讓學生觀察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的小草,教師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說出來或借助拼音寫下來。也可以用彩筆畫出來,并描述一下自己畫的小草的樣子,說說你為什么要畫成這樣子(像早春,小草剛剛鉆出地面,淺淺的,是那種鵝黃嫩綠;過一段時間,在陽光的照耀和春雨的滋潤下,小草長高了,綠油油的。陽光照射充分的地方小草長的很茂盛,墻角處則又細又長…);還可以讓學生背古詩《草》,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密切聯系生活,挖掘生發活動主題

葉圣陶先生說過:“天地閱覽室,外物皆書卷?!笨梢?,“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提煉綜合性學習主題,讓學生學習鮮活的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