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名句范文
時間:2023-03-26 08:0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孔子的名言名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亦即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亦即農歷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雍腿寮宜枷雽χ袊统r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不學禮,無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小不忍則亂大謀。
11、匹夫不可奪志也。
12、道不同,不相為謀。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1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17、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1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21、子曰:“《關雎》,樂而不,哀而不傷?!?/p>
22、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2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p>
2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p>
31、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弊g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32、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弊g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40、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p>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4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篇2
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習孔子的一些名言名句,通過學習這些言論,我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上小學時,我當上了值日生小組長,可是我從來不做值日,只是吩咐組員去干,自己卻在教室內玩耍。就在我學習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名言之后,我理解到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隨便的施加在別人的身上,就像掃地一樣,自己不愿意干的,難道別人就愿意做嗎?之后我就開始自己覺得帶頭做值日。
還有一次,我們在上自習課,數學老師來教師說:“給大家出幾道題,看看大家會還是不會?!闭f著,試卷就到了個人的手中了,我一看題目簡直是太簡單了,我的心中不免的竊喜,不費吹灰之力就全部做完了。待到老師公布答案時,一看,跟我做的一模一樣!老師說:“做對的請舉手?!蔽蚁肓艘幌敕凑菦]有事,就不舉了吧。老師又說:“這些人下午去參加數學競賽。”?。∥乙宦牼秃蠡诹?,為什么不舉手呢?讓我吃了一個大虧。從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币馑际钦f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的。如果不誠實,就會吃大虧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边€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在探討一個問題,見幾個小孩子走過來在我們的旁邊看,其中一個說:“這個問題我會。”我們聽罷,連忙問他,他就問題的解題過程和答案詳細地給我們講解一下,我們都恍然大悟,不要小看了別人,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必定有一個是我們的老師的。要時刻保持著一種謙虛好學的態度,好學,好問,必能成大器??鬃幼屛颐靼琢耍鹤鋈艘幸活w寬容之心,要有事實求是的態度,要有謙虛好學的品質。
篇3
1、學生從名句中受到美的刺激,從而燃起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幸恍W生,剛開始對閱讀也有一定的興趣??蓪W習過程中缺乏教師的必要指導、缺乏必要的激趣活動,學生的閱讀就有如潭中的水,漣漪不久就降了下去,再難以提起閱讀的興趣。如果教師在課上完后留一兩句名句,讓學生理解、感悟,把它像石子一樣投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會激活潭中水,起到刺激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同時,名句本身的美也不斷感染學生,使學生保持著較高的閱讀激情。
2、教師在上課結束前不多的時間里給學生留一兩句名句,學生不僅被名句本身的美和豐富的內涵所感染,也會覺得老師學識淵博,對老師產生敬佩感,使學生的向師性明顯增強,從而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自覺的加強課外閱讀,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
3.學生還能從名句中體味和推敲重要的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從中受到趣味的熏陶,豐富他們的閱讀世界和精神世界。如在進行《論語》教學后,我給學生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個有關時間論述的名句,學生從中理解到了時間就如水一樣不分晝夜地向前流淌,明白了光陰對他們的重要性,從而增強時間觀念,學會好好地把握時間。
二、留名句,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
現階段許多初中學生也喜歡讀書,可是學生的作文還是蒼白。究其原因,那是學生平常沒有注意積累,不會積累、運用的結果。
1、留名句,可以開闊學生視野。粗略算一算,不難理解開闊學生視野的道理。每節課末留一兩個名句,即便是不要求學生強聞博記,學生每天耳聞目睹,總會記下一點,時間久了,自然就積累多了。
2、留名句,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教師對留給學生的名句給予提示,學生再運用課內學習到的古詩詞知識進行咀嚼,領悟名句中的內涵,挖掘其中作者的情感傾向,體驗名句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領會其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或科學思想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欣賞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3、留名句,對學生的積累、摘抄、寫作更是一個無聲的指導。過去,安排學生做摘抄,積累一些詞句,學生總有不知所措的感覺,常摘錄一些質量不高的東西或根本就沒有領會的句子,以完成任務為己任,敷衍了事,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經過一年多的留名句活動,學生有了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欣賞水平逐漸提高了?,F在,大部分學生將課外閱讀當作了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每次讀書時,就主動拿出筆記本,遇有優美的句子、名言警句就摘抄下來?,F在,積累多了,積累的質量也隨之提高了。這時,我又每周給他們安排一次課外閱讀交流心得,給他們一個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通過理解、交流、領會,在作文中也不自覺地加以引用,使作文增色不少。我發現學生運用得好的,及時給以肯定、表揚,其他的學生也在寫作中開始引用。這樣,學生一直都保持著濃厚的閱讀興趣。
三、留名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篇4
1.會寫“辯”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故事內容, 明白課文中兩個小孩的觀點各是什么,懂得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導入新課
1.名句導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薄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蹦銈冎肋@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交流資料。
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課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鬃尤ナ篮?,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記錄下來,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鬃颖宦摵蠂炭莆慕M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師: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然而,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想知道嗎?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名句導入,引出課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把課文試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若遇到讀不準的字,請畫出來,查工具書,同桌交流或舉手詢問老師。
2.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輕重音、語速和語氣)
(2)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學生在書上做好標記,練讀,反復讀,并讀給同桌聽。既要讀好停頓,又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3)指導書寫“辯”字:左中右結構,中間的言字旁要寫得小而窄。
3.教師領讀,提升能力。
(1)教師領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齊讀。
(3)分小組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τ谖难晕牡膶W習,把文章讀通讀順尤為重要。本環節按照“試讀—范讀—指導朗讀—練讀”的步驟進行,能夠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 自讀理解,合作交流
1.自讀理解,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2.檢查學習效果,出示課件:
(1)解釋帶點的字,并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l 問其故。
l 及日中則如盤盂。
l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l 孰為汝多知乎?
l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l 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l 孰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課件出示:
l 兩個小孩爭論的是什么問題?
l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l 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爭論的問題:
人物
觀點
依據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書上圈點勾畫。
(3)對話交流,填上表。
①兩個小孩爭論的是什么問題?
爭論的是太陽離人遠近的問題。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課件出示:
小兒甲小兒乙
日始出時近,日中時遠日初出遠,日中時近
③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
小兒甲: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視覺)
小兒乙: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觸覺)
小結:他們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方法,分別從視覺、觸覺的角度說明各自的觀點。
(4)過渡語: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
【設計意圖】兩個小孩的觀點是什么?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這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更是難點。教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圈點勾畫,滲透著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只是點撥,做一個引領者,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p>
1.匯報交流,領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斷了嗎?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不能決也)
(2)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這個問題能難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難不倒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我們,你們愿意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幫他們解答嗎?學生匯報自己查找的資料和對問題的解答。(課件出示動畫)
課件出示:
本文中學生理解的難點是為何“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和“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這是兩小兒視覺和觸覺上的錯誤,只憑教師口頭的講解,學生很難有比較直觀的認識,為此設計了“錯覺演示”和“太陽輻射”演示動畫,讓學生通過形象的畫面,得到理性的認識。
(3)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學生自由發言。
課件出示:
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
孔子:實事求是,敢于承認自己學識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一組合作練習創造性的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總結學法:我們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課件出示: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復認真讀課文——聯系注釋說文意——研讀交流悟道理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找到了兩個小兒各自的觀點,知道他們不同觀點的依據,明白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結論不一樣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閱讀主題叢書《日近長安遠》
1.學生借助注釋及譯文默讀《日近長安遠》
2.完成下表。
問題:
觀點
依據
3. 晉明帝為什么兩次回答不一樣?(考很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說遠是從客觀考慮,說近是從個人情感角度考慮。晉明帝對京都思念卻無法回歸,太陽還可以看見,但京都卻無法親近。
三、板書
板書設計一: 日初 盤盂 日初遠 日中 車蓋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日初 滄滄涼涼
板書設計二: 兩小兒辯日 一兒 近(大) 遠(小) 一兒 遠(涼) 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辯日》教案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說說你了解的孔子
(學生交流,教師以課件進行補充)
2.咱們學過孔子的哪些名言?
(回顧孔子名言)
3.就是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卻被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給難倒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揭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關注“辯”
師:注意觀察這個“辯”,它的中間部分是什么?和他的意思有什么聯系?
2.對于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
3.回顧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讀通,解意,悟理,背誦)
三、讀文
1.同桌之間互讀課文,互相聽聽對方的優點和不足
2.教師配樂朗讀
3.指導學生讀好關鍵字,讀出停頓和韻律
四、解意
1.誰能以一句話概括這篇古文的主要內容?
2.抓住“孔子不能決也”
(1)“決”是什么意思?
(2)讓孔子不能決斷的事是什么?(兩小兒辯斗)
3.什么是辯斗?辯斗需要什么?(觀點和理由)
4.在文中用“______”畫出兩小兒的觀點,“~~~~~~”畫出兩小兒的理由。
5.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板書
(1)小兒甲:日初近,日中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近
(2)圖片輔助理解“車蓋”和“盤盂”的區別
創設情境輔助理解“滄滄涼涼”和“探湯”的區別
(3)引導學生帶動作讀兩小兒辯駁的理由,注意讀出對比
五、辯斗
1.兩小兒說的是不是事實?(是)
2.可他們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由,誰又說服不了誰,就要據理力爭,用文中的話就叫做——辯斗
3.同桌之間互相辯斗
4.指名上臺演示,指導學生加入一定的神態、動作加強語氣
5.全班分兩組進行辯斗
六、悟理
1.就在他們倆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時,誰來了?他有結論嗎?
2.“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什么態度?
3.體會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
4.孔子為何不下結論,引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生再次齊讀。
5.你佩服這兩個小孩嗎?理由?(善于觀察,敢于質疑,善思好問)
6.引導:孔子“不能決”是一種智慧,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質疑,善思好問也是一種智慧。
七、拓展
1.兩小兒爭論的是一個古老而有趣的問題,孔子回答不出,假設兩小兒請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該如何回答他們?
2.補充相關常識
(1)遠者小而近者大”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
是視覺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顯得小了。
(2)“近者熱而遠者涼”中午氣溫高,是否此時的太陽教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3. 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請你寫一寫。你可以用白話文來寫,那就用“孔子說”開頭;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4. 拓展閱讀
《列子·湯問》的作者是列御寇,這本書的內容為神話傳說,全書共虛構了十五個神話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于此,每個故事的形式以問答的方式呈現。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的故弄玄虛,而是告訴人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應用固執、傳統的思維禁錮人們的思想,從而開拓人們的思想。
八、板書
兩小兒辯日
《列子·湯問》
日初 日中
小兒甲 近(車蓋) 遠(盤盂)
孔子不能決也
小兒乙 遠(滄滄涼涼) 近(探湯)
篇5
每個星期三的下午,廉江一中初一和高一的各個班,總會傳來朗朗的誦讀經典之聲。
“信”者,誠實守信。這是上周三學校例行儒學傳統教育的主題。每周的主題都不一樣。大家統一觀看相關視頻,再由老師講解“信”之大義,學生再來討論學習,領會于心。學生們逐漸記住了“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特殊的東方式教化。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則以修身作為務本的基礎。務本的教化,必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
走進廉江一中,撲入眼簾的是寬闊美麗的“論語廣場”。廣場正中矗立著4.2米高的孔子雕像;中央兩側有10根石柱,上刻名家書寫的‘論語名句”。這些名句,體現了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核心思想、“溫、良、恭、儉、讓”的處世品格,還融入了‘忠、孝、誠、廉、德、和”的傳統美德。
置身論語廣場,觀賞石柱雕龍畫鳳,體味《論語》教化的精髓,仿佛置身于國學殿堂,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聆聽至圣先師的教誨。這座投資逾500萬元、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論語廣場已成為聞名遐邇的德育基地,各地慕名前來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
廉江一中張旭校長介紹說,論語廣場的建設,旨在以廣場為平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融入國學傳統文化因素,著力構建“書香校園”。張旭說,學生與儒家文化精髓日夜相伴,耳濡目染,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成長,使學生明白“頌經、尊孔、學做人,知書、識禮、成大業”的道理。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日,每年此時,廉江一中都會組織新生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集體禮拜儀式――一拜孔子學禮儀,二拜孔子學做人,三拜孔子學讀書。通過敬拜先賢孔子,讓學生在恭敬中領悟傳統文化的精義,學禮儀,學做人,學讀書?!暗茏右帲ト擞?,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剛結束,6000多名師生迎著晨曦,齊聲朗誦國學經典《弟子規》,宏亮的聲音在校園上空回旋蕩漾……朗誦國學經典成了廉江一別亮麗的景觀。
“經典”習學與教學碩果
“經典誦讀”近十年來在國內時見報道,點綴也行,形式也罷,務實也好,畢竟開始通過一種形式來習學傳統文化的精粹。但是,如廉江一中將經典讀誦、上課講解、考試鞏固、自我評價、改變身心結合起來的,較為鮮見。
目前,廉江一中已編寫了《讀論語 學做人》校本教材,初一和高一年級每逢星期三下午都開設1節《論語》校本課,講課或開設課程講座。學校每學期還通過書畫、手抄報等形式,開展“傳統文化名言名句選讀”、“讀《論語》,寫心得”等主題活動,以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學生人手一本《弟子規》,專門設立“傳統文化辦公室”,有兩名老師專職負責全校師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廉江市傳統文化促進會”也在此合并辦公,足見廉江市對廉江一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認可和重視。
傳統文化教育主要面對初一和高一的新生,一年的教化、調整,學生基本形成了儒學的思想內涵和行為規范。初一、高一學生每學期設一次“儒學考試”,人手一卷,經典語句一時想不起來,也可看書查找。每位學生一學期有兩次傳統文化言行考核,每次領到一張“《弟子規》評價表”。表格將經文分為7則、113件,上寫“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請你恭敬展列,每讀一條則細思自己的言語造作,是否與經文教誨相應”。學生在表格里劃分的“沒有做到”“基本做到”“做到較好”“做到最好”4個選項里打“√”,然后在最后一欄做出統計。這樣就能直觀地看到自己學習傳統文化對言行的轉化程度。
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立德為先,做人為本,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魅力和長處?!叭匾梗u司晨”,內化的是任何時候都要誠意正心,盡職本分;“學而時習之”,內化的是“學而時思之”“學而時用之”“學而時改之”,這是由內而外的改變,這才是教育的根本。
在廉江的公交汽車上,主動讓座的學生,大多是廉江一中的;大街上看哪些學生最有禮貌,大多是廉江一中的。盡管建校才四年,廉江一中化德化心,校風蔚然,正氣和合,學業有成。
今年7月,廉江一中高考中考又捷報頻傳。高考上本科線總人數603人,居湛江中學第一名,第一批國本錄取(含藝術單考)63人,有多人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大學錄取;中考上湛江一中分數線51人,上湛江二中分數線45人,居廉江市第一。
短短4年,廉江一中已迅速成長為湛江教育界的一顆明珠,人們稱贊該校是活力四射的“新秀”,是“以德立校”的典范。如今,特色德育已成為廉江一中的名片,依托德育魅力,該校創造了一所新校的辦學傳奇。
回歸教育的本質
學習的本質是什么?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什么?這是廉江一中校長張旭在忙閑之中從未停止的追問與思考,盡管他對這樣的問題已有較為明晰的答案。
他說:“我們要搞教育,不能脫離幾千年厚重的營養和水土。”教育是棵大樹,道德教育是樹根,素質教育是枝葉,應試教育是果實,根深葉茂,果實才能豐碩!”這是校長張旭對道德、素質、應試三者關系所作的形象比喻。
誰說不是這樣呢?傳統文化何嘗不是現代教育的根?西方把孔子尊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而我們百年來步步西化,追求物質和享受,精神迷茫,道德自陷,社會問題多多。究其根源,與發展和教育西化不無關系。
從抓文化課的教學質量到師資強化,再到發展學生課外興趣,廉江一中一樣也沒落下。辦學四年的新學校,在全市中高考第一,這是一般學校二三十年才可能創造的成果?,F在,教育主管部門認可了,家長滿意了,社會認同了。市領導來檢查,還鼓勵一中“創造新的教學經驗”。
如今,課余時間走進廉江一中,孔子廣場的空地上有學生在溜旱冰,藝術樓里有學生在練聲樂……校園內社團活動百花齊放:學生合唱團、舞蹈隊、古箏隊、女子足球隊、文學社、科技協會、攝影協會、美術協會等體藝社團,讓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多彩。
今年7月15日,廉江一中合唱團前往香港,參加第四屆香港國際青少年合唱節比賽,與世界一流合唱團同臺競技,最終奪得小組合唱金獎、混聲合唱銀獎,也是比賽中廣東省唯一獲此佳績的中學生合唱團。
張旭的理念是:辦教育不能一潭死水,要處處充滿活力,整天用學習壓抑學生,那是把教育扭曲了,那不是辦教育。采訪時,張旭說:“我們要培養的是既有中華靈魂和世界眼光,又有民族骨氣的當代人才!所以要教育學生學習天道、師道、孝道,并且在生活中去運用?!?/p>
篇6
1.“的”必先立,有的放矢。即所引用的理論論據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每句名言都有其產生的特定背景,都應用于特定的交際目的??忌谝脮r,要注意理論論據的運用對象,還有細節,仔細分析每個道理論據的特有功能,將它引用到最恰當的語言環境之中。
例1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是昭君出塞的義無反顧。她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只因不肯賄賂毛延壽,就被他的“妙筆”丑化,于是獨居深宮。好不容易得到逃離華麗牢籠的機會——和親,她毅然自請出塞,任天子怎么挽留,也沒能阻擋她遠走的心。而后,她“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她用嬌弱的身軀,換取胡漢的和平。然而這位奇女子,已經是歷史上的過去。
(摘自《歷史·紅顏》)
例1中的“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出自杜甫的《詠懷古跡》,這首詩詠懷漢朝和親出塞的宮女王昭君,此處的引用非常準確。“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是王昭君墓碑上的詩,說的是王昭君自己遠嫁大漠和親,使得幾代太平,如果按功名論,她可以比得上衛青、霍去病了。作者在這里借助王昭君,論證了“所有這些都不會過去,而是代代相傳,千古留名……”的中心論點,而引證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使文章增色不少。
2.要言不煩,刪繁就簡。即理論論據要簡潔,不宜過多。議論是在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在介紹他人的見解。引用他人的話,目的是讓讀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話,自己的話應是議論的主體,應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過多的引文,很容易將自己的分析淹沒。
例2 綜上所述,不可從哈哈鏡里認識自己,當把自己放在顯微鏡下時,也要正確把握自己。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應該把自己放在哪里利用起來,必須要以正確認識自己為前提。
(摘自《將自己放在顯微鏡下》)
李白的《將進酒》很長,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緊密相連的是“千金散盡還復來”。根據行文的需要,例2只引用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舍棄了“千金散盡還復來”,符合簡明扼要的引用原則。
3.文言名句,稍加解釋。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釋,不必字字落實,可以以意譯為主。同時,意譯時應聯系觀點,進行闡釋。
例3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边@里的大概意思是,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回答,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鬃诱J為,貧而無諂不如貧而樂。他本人一生貧困,但這并不影響他保持愉悅的心情,成為“至圣”,他用自己的一生驗證了一個道理:貧而樂也是一種境界。
(摘自《貧而樂是一種境界》)
例3在運用引證法的時候,不忘對子貢和孔子的話進行簡單的解釋,然后聯系自己的觀點加以闡述,顯得貼切自然。
4.通俗語句,抓住關鍵。如果引用的是白話文的通俗語句,對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礙,就要抓住引文中的關鍵字句——與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來加以分析,把它的內容更明確地揭示出來。
例4 拜倫曾說:“如果人人都只為自己活著,世界就會冷卻下來。”不錯,如果一個人只糾纏于自己的私欲,那么世界就只會凝結成冰,充斥著冷漠,哪里會有你的未來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所以會隨著他的消逝而成為遙遠的童話,是因為他骨子里的那份孤傲常使他凌駕于他人之上。不愿與世俗合污的他,將構建的未來棄擲到車軌上,漸行漸遠。 (摘自《角色轉換,翼動未來》)
例4抓住“冰”“孤傲”等中心詞語,結合引用的名言,正反對比,將素材挖掘得異常深刻,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引用時,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準確無誤;間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當然,巧妙運用引證法的方法不止這些??忌绻⒁馇擅钸\用,就能讓引證法在自己的議論文寫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佳作欣賞】
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佚 名
超人脫下他的袍子后,也只是個會從馬背上摔下,導致癱瘓的普通人,然而演員克里斯托?!だ锓蚨迷谙恋暮诎灯谥凶屗季S轉彎:“‘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下,而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
有些事單憑一腔熱血和一份堅執是無法完成的,正如格林兄弟永遠無法找出那些傳說和人類發展史的關系,因為它們本身只是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這種時候,讓思維轉個彎,也許你看得見成功的彼岸草豐水美、風細柳斜。
困厄接踵,無所建樹,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前路荊棘蒺藜、亂石粗糲,何必囿于傳統,不肯轉圈?你無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606次實驗中僥幸成功的歐立希,是否是嘗試了500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里。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直言索勒“在真理撞上鼻尖時還是沒有找到真理”,也許正是由于后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愿在原有假設上讓步,讓思維轉個彎,終究把“氯氣的發現者”這一稱號拱手讓人。人生極長又極短,歲月不會容許你做那個徒勞地把巨石重復推到山頂又使其滾回谷底的西西弗斯。讓思維轉個彎,無用功只會降低生命機械的輸出功率。
郁悒幽囚,悲天憫人,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當人人都在“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時,麥克阿瑟一句“幸運的是我們只會失去一次生命”有如醒世箴言。當世人皆嘆“風住塵香花已盡”,怨“幽窗冷雨一燈孤”之時,偏有人朗聲道“明年春色倍還人”如清夜鳴鐘。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人生短暫到讓人不舍得用郁郁寡歡來把它填滿。讓思維轉個彎,在消逝中找尋美麗,在失去中找尋收獲。
于是,當道邊柳絮吐白,上下紛舞,不妨放下心中執念的“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讓思維轉個彎,相信“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于是,當名韁利鎖桎梏了周圍的人,不妨放下心中堅信的“知其不可而為之”,讓思維轉個彎,莊周的“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亦不失為一種人性的率真與可愛、意氣的豁達與豪邁。
須知道,當把金球獎的“最佳導演獎”和世界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雙雙攬入懷中之后,“超人”克里斯托?!だ锓?,最慶幸的就是在那場不幸發生之后,讓自己的思維轉了個彎。
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篇7
1、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K尤里·郁達列夫
2、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片。——(瑞士)阿米爾
3、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本·富蘭克林
4、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袊V語
5、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溃R克。吐溫
6、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ㄓⅲ┟?/p>
7、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8、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ǚǎ┠锇?/p>
9、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法)莫里哀
10、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ǖ拢┛档?/p>
11、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于一時的言行失掉?!ㄈ眨┏靥锎笞?/p>
12、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13、對自己的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勘葋?/p>
14、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英)莎士比亞
15、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英)毛姆
16、坦白使人心地輕松的妙藥?!魅_
17、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中)三毛
18、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ㄈ眨┧上滦抑?/p>
19、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勘葋?/p>
20、守信用勝過有名氣?!溃┝_斯福
21、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高爾基
22、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中)馮玉祥
23、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蘇)高爾基
24、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ㄓⅲ┥勘葋?/p>
25、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ǚǎ┌蜖栐?/p>
26、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ǖ拢┛档?/p>
27、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ㄓⅲ┥勘葋?/p>
28、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ㄖ校┤?/p>
2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鬃?/p>
30、言必信,行必果?!勇?/p>
31、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32、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片?!ㄈ鹗浚┌⒚谞?/p>
33、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溃└惶m克林
34、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罴握\
35、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法)巴爾扎克
36、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溃└惶m克林
37、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ㄓⅲ┥勘葋?/p>
38、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ǘ恚┝蟹?。托爾斯泰
39、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蘇)高爾基
40、守信用勝過有名氣?!溃┝_斯福
41、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ㄓⅲ┕?/p>
42、即使開始時,懷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實和誠實去接觸,就一定能換來好意?!毡境靥锎笞?/p>
篇8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教學 “五重視”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12(b)-0131-01
新一輪高中語文課程改革風靡全國,如火如荼,在突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探究意識等等方面,確實卓有成效,但也卻有不少現象:諸如注重形式,架空文本,一味表揚;濫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化等令人堪憂。
針對以上現象,為了探尋新課改中高中語文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我認為,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應該“五重視”。
1 重視語文知識的“實度”
“實度”,指語文知識的落實程度。
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出現了“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后,不少老師就淡化語文知識的傳授。其實,語文知識是理解母語掌握母語的必備工具,是新課標的三大板塊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不應該淡化更不能廢棄的!
語文知識的內容很多,如“常用字詞”“名言名句”“文言實詞虛詞”等等。在教學中,語法知識要把它放到具體實在的語言環境中,在“情境效應”的影響下,引導學生輕松而又牢固地掌握它;人文類知識要尊重學生個性,良性引導學生在文本中去熏陶感染。
2 重視教學中的信度
信度,就是課堂的真實程度。一堂真實的課是盡量避免作秀的課。語文公開課,最容易走進作秀的泥潭。課堂上熱熱鬧鬧,師生互動,聲、影、畫齊聚;聽課學生愉悅非凡,聽課教師激情澎湃;可下課問問學生,這堂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除了答高興外,就說不出什么了。
有信度的課,就是有效的課,學生通過這堂課能學到新的知識,能進一步鍛煉自己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能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學生在課前課后思想認識上確實有了變化。
3 重視教學中的廣度
《新課標》(實驗)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依此,在課堂上重視教學的廣度,引導學生擴大視野,是必要的。“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擴大知識面。因此,在語文課上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知識面的拓展。
課前活動延伸,內容選擇余地大,或字詞或名句,或哲學或文學,可講故事可談感受,可直面現實生活可回顧歷史軌跡,還可以進行定時比賽
“一分鐘朗讀”“一分鐘抄寫”“兩分鐘默寫”等等,只要是增加學生見識,培養學生品德,熏陶學生情感的內容均可。
課后拓展延伸,要根植于文本,在探究文本的同時,選擇與文本有關的內容來引導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如《荷塘月色》補充“荷、月”的有關名句,增加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熱愛古代文化的興趣;《鄒忌諷齊王納諫》補充《召公諫厲王弭謗》,培養學生比較閱讀能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與《季氏將伐顓臾》比較閱讀后,補充孔子名言,引導學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等。
4 重視教學中深度
所謂“深度”,就是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哲理性的辯證解讀和認識。
《新課標》中基本理念之二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較深刻的思考和認識”。據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度”應是教學追求的高層次了。
其實,一堂語文課要上成有意義的有效率的課,必須引導學生根據文本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辯能力。
那么,如何挖掘課堂的深度呢?
首先,教師要充分備課。備課時,教師必須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要心中有標準,自己所上的課是課標中哪個板塊的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個目標是否都考慮到了,課堂的側重點在哪方面;要著眼學生,考慮如何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要心中裝學生,盡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都有收獲;要讀透文本,根據文本特點選擇是否拓展以及拓展的材料。
其次,教師要與學生互動。上課時,教師必須忘掉標準,忘掉已預設好的課件,要按課程內容及進度隨機應變,順勢而成。特別是教師心中要裝有學生,與學生互動。學生思維在向縱深發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適當指導學生,甚至教師應在學生思維交流的,把自己對文本的思考結晶提供給學生共賞。
互動中,不能一味贊揚鼓勵,對學生超越時代、脫離文本的偏激的“創造性”思維,師生互動中出現的觀點差異均要有意識地向正確方向引導,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正確度。如,學生把革命英雄主義指責成野蠻和暴力,把“舍生取義”的優良傳統誤讀成不珍惜生命的愚昧,把愚公的鍥而不舍當作無知的愚蠢等等,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生存的歷史背景,不能背離時代,脫離文本來作新奇的解讀。
最后,教師課后要重新對位標準,反思教學與標準的契合程度:是否完成了課標要求的知識點,能力點;是否落實了應有的人文精神,培養了民族精神;是否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是否提高了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是否促進了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教師通過課后反思,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5 重視課后作業的精度
有人認為,語文要從課堂要質量,反對課后布置作業,這是不對的。從課堂要質量沒錯,但每天4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語文顯然不夠。因此,必須要學生去擠“海綿里的水”,必須布置適量又適當的課后作業。
篇9
關鍵詞:論語 語文教學 啟示 積累 樂學
作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論語》的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那些體現了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許多重要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句子,尤其值得借鑒。里面的很多名句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能夠洞照古今。在今天我們細細地品讀,可以發現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依然有著極強的現實價值,可以說《論語》中體現的教育理念是超前的,當然也是超越其時代的。結合今天的教育教學實際,學習《論語》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能夠獲得更多直接的啟示。
一.積累與思考。眾所周知,語文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獲得一定的知識,達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磨練。但是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急功近利的做法比比皆是,許多人想靠字詞句的練習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的高度,其結果肯定是欲速則不達。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積累,還是缺乏學習的耐心和韌勁??鬃釉凇墩撜Z》中說過:“學而不厭?!笨梢娭挥胁恢>氲貓猿謱W習,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當然,光靠積累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溫習、思考。《論語》里又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都是至理名言,它告訴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成長。同時要注意方法,只是學習而不溫習不思考,就不能理解深刻,就會流于空泛和膚淺。孔子主張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對語文的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只有明白這個道理,才能靈活地學習與教學。只有在學中思,在思中學,才能理解文本的內涵。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加深理解和認識的過程,要加入自己的認識和思考,才能使知識內化,成為自身知識體系的一部分,才能最終為我所用。習不僅是復習,也是實踐,脫離了實踐的知識也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在實踐中體悟,才能理解知識的真諦,才能融入自己的認識,進而融會貫通。
二.學習與借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才,即使是有學問的人,他有可能囿于自己的生活背景、專業、知識結構、生活閱歷、興趣愛好等因素,在其知識全面性、均衡性方面有所不足和欠缺。因此,除了自我學習以外,要向他人學習和借鑒,正如《論語》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眲e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方面,虛心地進行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如果沒有,也要警惕,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記》中也有這樣一句千古名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币馑际钦f,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其實就是合作學習,我們今天才大力提倡這種學習模式,可見當時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超前。所有的人都需要向別人學習,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有無知的地方,即便是教師,也不一定比學生高明,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與弟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敞開心扉,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心態去向他人學習,去接受外界的所有知識和經驗,當然也應該接受他人的質疑和批評。向本學科教師學習固然重要,向本學科以外的教師學習也必不可少,因為有時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種學習往往能夠獲得意外的收獲。
三.苦學與樂學。學習本身是辛苦的事情,因此《論語》中反復強調學習要刻苦努力,如“發憤忘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的都是應該下苦功夫才能學會學好。同時,《論語》也十分重視樂學,其中所展現的教學主張和教育智慧,對目前的語文教學依然有著現實意義?!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顯然,這里已經把“樂”視為了學習的最高境界?,F代教育倡導快樂學習,樂學就是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學習固然是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所學習的內容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就會不覺得辛苦,反而會體會到樂趣,欲罷不能,心甘情愿地去學習,去享受學習的過程。孔子樂學的觀點啟發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讓他們自己對語文產生熱情,使他們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這樣教師無需采取各種手段去督促批評,他們也會沉醉其中,邊學邊樂,邊樂邊學,進而獲得知識和能力。
篇10
我常采用的方法有:開門見山導入法,設問導入法,插圖、音樂導入法,復習導入法,游戲導入法,名言導入法,謎語導入法。
一、開門見山導入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
案例: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F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p>
點評:教師言簡意賅,簡潔明快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這樣引入新課,很容易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這樣的導入語直奔主題,但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減弱,課堂氣氛一開始就沒有調動起來,不利于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設問導入法
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與學生的積極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使學生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機誘導學生去解決懸念,以求教與學達到最佳的結合點。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總是對新奇、新穎、不平常的現象和事物感興趣,注意力難以持久集中。根據這一年齡的心理特征,教師在設計課堂導語時,就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潛在意義的“挑戰性”問題,啟其心扉,促其思維。
案例:教學第六冊《海底世界》一課,學習課文前我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么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并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學了這篇課文你們的疑點就會解開了。
點評: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于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緊張的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喜悅。
三、插圖、音樂導入法
這種導入法采用直觀導入,利用插圖和音樂讓學生直接感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插圖導入法是利用插圖導入新課,既形象直觀,又能正確理解課文內容。音樂導入法是播放與本課有關的音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案例:如教學第三冊《秋天》,當學生打開課本時,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眼前,“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的稻田,近處有一個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樹,樹上的葉子變黃了,天空中兩只燕子好像在說話。”這使學生觀察圖畫有了興趣。教師板書課題《秋天》,圖畫揭示了課文的內容,為新課的導入創設了美好的情境。
再如教學第四冊《找春天》,課前用錄音機播放“滴哩滴哩”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后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說說你都聽到了什么?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找春天》。
點評:利用圖片和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便自然而又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
四、復習導入法
這種方法是以舊帶新,自然過渡。通過復習已學過且與新課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導入新課。從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系看,教材中單元與單元之間,課文與課文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運用舊知為新授知識引路。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可以依照教材本身內在的邏輯關系,設計出既能聯系舊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導語,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坡度,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案例: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導語:“請大家回憶我們曾學過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看看這課與我們今天所要學的《海底世界》的結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海底世界》這篇課文開頭是怎樣寫的?結尾提示了所介紹事物的什么特點?”
點評:這樣引入新課題既復習了原來的知識,又學到新的技巧技能溫故而知新,一舉兩得。使學生既鞏固了學習的舊知識,又調動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望,使學生以后遇到這一類型的課文自己也能獨立學習了。
五、游戲導入法
采用游戲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真實的體會中理解課文。
一位教師教學《稱象》一課。教師準備了下列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一堆石子,一桿秤,一條玩具小船。在通讀課文后,教師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孩子自己當一回聰明的曹沖,動手做一做。《稱象》涉及物理原理,學生光憑想象難以理解,采用游戲的形式,學生只需動動手就理解了課文,可以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而且通過游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把知識與動手操作,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對課文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很好地完成了新授的任務。
六、名言導入法
引用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名言名句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案例:如教學第五冊《晨讀》,出示名言名句:“為中華人民崛起而讀書。――”。老師說:“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應該珍惜大好時光,好好學習,記住說過的話?,F在我們學習《晨讀》?!?/p>
點評:這樣學生明確了讀書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學習課文。
七、猜謎語導入法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內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來容易做而且能減少疲勞。小學生年齡尚小,活潑好動,他們對猜謎語都有濃厚的興趣,教師以謎語導入新課既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思維,還可以使學生愉悅地進入課文的學習中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蜘蛛》一課時,這樣導入:“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是猜謎高手,老師今天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猜個謎語?!背鍪局i面“小小諸葛亮,獨坐軍中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等學生猜出謎底后,進一步引導,“那么同學們想知道‘小諸葛亮’是如何‘單捉飛來將’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個蜘蛛的世界?!边@樣導入,“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陶行知語),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