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范文
時間:2023-03-21 23:46: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悟生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走累了,是日子太枯燥;活的累了,是心靈的枷鎖太緊。每個人都有累的時候,累,可能是來自于生活的壓力和欲望的不滿足;每個人也會有輕松快樂的時候,輕松快樂,可能是瞬間的感覺幸福,也或者是來自于某些滿足,和春夏秋冬無關,和陰晴殘缺無關。
快樂的時候,風會是思緒的秋千,雨會是纏綿的傾述;而憂傷的時候,太陽就是炙烤的火爐,風雪就會是凄涼的眼淚。于是,有的人喜歡曬太陽,而有的人會喜歡看月亮。喜歡曬太陽的人,也會是容易滿足的人;喜歡月亮的人,總是會多愁善感。
而幾乎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一個干凈的天空,在這一片天空里,可能是父愛或者母愛,甚至是個人的隱私,也可能是能夠共享的快樂,正是這一片快樂,在支撐著我們堅強地走下去,使我們痛并快樂著。而每當燦爛的時候,笑,賦予我們的是快樂;而每當憂傷擠滿我們心靈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是晦暗一片,直到最后,點亮我們燦爛的燈,可能是一句關心的話和牽掛的話或者是一個溫暖的擁抱,可見,燦爛總在風雨后。
我們不希望陰暗,可陰暗總是糾纏不休;我們渴望燦爛,而燦爛總是會稍縱即逝。于是,生的不容易,活的也不容易。實際上,許多的不快樂,是我們自作自受。比如有時候,心里特別想的事情,可就是假裝著說“不”,事后總是會有些遺憾和后悔,可見,死要面子活受罪,每個人都會有點。
其實,生活就是一幅畫,我們自己就是畫師,是潑墨、速寫還是素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畫好它;而人生就是一首歌,是抒情、高亢還是感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歡聽,喜歡唱。總之,流著淚走一生,就不如笑著走一生。看我們身邊的人,越是簡單的人,就越容易燦爛;而越是善感的人,總是憂傷滿面,可見快樂和財富無關。簡單的人,不會去想復雜,心靈總是單純如晴空,而善感的人,想的太遠,甚至有些不太實際,總是在月兒、烏云之間糾纏,或者是糾結于某些面子或者是自尊。 走在今天,如果我們能夠醒悟,就多留給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不去多想,不去糾結;而在明天,盡量多留給心靈一點干凈的地方,不要讓貪婪和無良,去侵擾我們的靈魂。多些感恩,會讓你感覺幸福;多些孝心,會讓你的兒孫敬你、愛你和學你,而懂得共享,更會讓你感悟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累了,就閉上眼;醒了,就多笑笑。得與失,其實就是孿生,不分彼此。
篇2
1、生活給了你憂愁,比不給你任何東西要顯得仁慈。
2、生活真的僅僅是一種態度,就像一張潔白無暇的紙,縱使有了一絲污點,但憑著自己的雙手,一定能將紙變得五彩繽紛,絢燦奪目。
3、感謝生活,我熱愛每一件原始粗俗的工作,我愿在完全自然的狀態下,寄放我的歡樂,那種到養魚池里釣魚的事,我始終拒絕。
4、感謝生活,我會像成龍那樣,在那首歌里一遍遍深情地道白:“我要說聲謝謝你!”因為我知道,我是如此平凡,卻又如此幸運。
5、我經常這樣問過自己,我為什么而去生活。這問題或許會使很多人難以回答。或許人生道路很明確,或許盲目不知為何而生活?;蛘弑灸艿纳钤谶@世上或許這樣的理解占據最多。有人向往激烈激情的生活,有人會說我向往平淡的生活?;蛟S還有一些人是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而活,人生沒有目標。沒有終點。生活中充滿失望。
6、“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日積言有物,百練筆生花”,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它們都告訴我們生活要善于感動,善于發現。如果你在你的成長道路上一直在追求尋找,那你一定會體驗到其中的內涵,感受到你的情感波瀾。老了解了你生活是否有意義,沒有白白浪費青春光陰。
7、生活僅僅是一種態度,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
8、生活中總有平淡和熱烈的時候,守住蘿卜是最難能可貴的。在高中這樣一個舞臺里,也許你會熱衷一成為臺下的歡樂,你想尋找一片寧靜,會把時間滲透在書海里。在寧靜的空間里你的生命變得厚實,你的生活更加充實。
9、面對大海,你會有大海的心事,面對著大海的圖片,你只會想到多少錢一張。
10、生活就要不去看那風箏如何飛上天,不去回憶丑小鴨如何變成白天鵝。取而代之的是要思考烏云過后天空總會釋放一片湛藍,風雨過后會見彩虹。
11、面對生活,就要面對失敗。面對失敗,我們也要珍惜,它是我們人生的考驗,只要你冷靜下來,找出失敗原因,并克服它,你會發現,其實失敗也不是什么壞事,它能使成功變得更加有意義,更加緊密。
12、我沒有權威,因為我的生活才開始。但我不要等到當我連路都走不了的時候再來寫生活。我是行駛在河上的一條船,()永遠不知道何時暴風雨會降臨,我只有抱著美好的希望完成我人生的液化,再為生活的凝結做準備。我希望我就是一個船夫,一個書蟲,滑行自己的路。閱讀自己的書,我會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生活是以你自己為主角,走自己的路,讓路邊滿地開花。走別人的路,讓別人讀我這本書。
13、生活讓我們懂得了從書上而領悟不到的事情,它讓我們懂得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不同的地方將磨練出不同的人,它讓我們改變一切!
14、生活就是如此,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是平坦,是后悔,是坎坷,有了這些回味,你就會在之后的書頁中找到真正值得鑒賞的句子。
15、生活就是多味的,無論是甜是辣,都笑著去品嘗,快樂會像空氣一樣整天充滿在你周圍。
16、生活張開雙臂,接納著一批批由上帝創造出來的生命,同時也減輕著由于上帝的疏漏而留給人們的痛苦。
17、無論你燦若天使,還是丑如東施,生活都會在你心中制造出一套支撐系統,要你百分之百地信奉,你的生命是最有價值的。你將在這種善意的幻像中,度過生活中每一個時日。
18、生活僅僅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態度決定你的生活,態度決定你的人生,而態度卻是由你自己所決定,你的生活和你的人生也操縱在你手里。高中作文
19、欣賞生活,是一種豁達,是在不如意的時候為自己找到快樂的出口。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在官朝的種種專制壓迫,社會官職給自己帶來了巨大壓力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辭官隱居,從而不再感受世道之亂。他來到了農家田園,從而開始了另一種愜意的生活,他發現了生活的亮點,體驗到了官位所不能帶給他的快樂。于是后來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為世人所傳誦。
篇3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化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只有在化學教學中時刻聯系生活,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學會了化學,就學會了更好的生活,使學生從生活中感悟學習化學的重要必,在感悟中提升創造能力。
一、從生活中導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新課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使學生能調動情緒,盡快進入角色,直接關系到整堂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能否形成一個教學相融,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我認為以學生熟悉的日?,F象,生活常識導入新課,以化學知識的應用為切入點,吸引學生來主動探究物質的變化,性質和應用,并學以致用,不失為一個好的課堂導入方式。例如,在學習《中和反應及應用》時,教師可以利用夏天有的同學的手臂上被蚊蟲叮咬又紅又腫的痕跡,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消腫止癢。學生們立刻活躍起來,七嘴八舌,有的讓涂風油精的,有的讓灑花露水的,還有的讓抹肥皂水和牙膏的等。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問"為什么涂肥皂水和牙膏會消腫止癢呢?"教師告訴學生蚊子叮咬時會向人體注入一種酸,而肥皂水牙膏顯堿性,從而導入中和反應。所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整節課進行了很好的鋪墊。
又如,在學習CO2的性質時,老師先講一個屠狗妖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幾個獵人在山中打獵,突遇天降大雨,為了暫避風雨,他們帶著狗來到一個巖洞,進洞后,發現獵狗焦躁不安,大喘粗氣,不久倒地身亡。頓時,獵人們不寒而栗,欲彎腰救護獵狗,忽感一陣頭暈目眩,心慌氣短。獵人們預感要大禍臨頭,顧不上獵狗死活,撒腿跑出了巖洞。問"大家知道這一事件的元兇嗎?"學生答"二氧化碳",老師問"同學們請你用你所知道的化學知識解釋故事里的現象。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進而使學生開動腦筋,大膽猜想,順理成章地引入了主題。
二、 課堂探究生活化,提升創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學習課堂,所以教師注重創設大課堂情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問題,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所見所聞發生聯想,一旦知識被派上"用場",學生的求知勁頭會更大,對于延伸課堂,激活知識,提升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對酸的性質的復習課中,老師設計了一個生產生活中的情境:某一化工廠誤把酸性廢水排入了鐵質下水道,嚴重腐蝕了下水道,為什么?發生了哪些反應,應如何處理酸性廢水?學生會把學過關于酸的性質迅速過一遍電影,明確下水道中有鐵銹,鐵等物質,聯想到酸與金屬,金屬氧化物的反應,酸與堿發生的中和反應,立刻想到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廢水的方法來處理廢水,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本題對知識的訓練,巧妙地設計為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會積極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思考,感受真實有用的化學,真正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真正的"學以致用",并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三、有效設計課外實驗,人人參與實驗。
化學實驗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動手的機會,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興趣,增強學習化學的自信心。課堂教學中的許多試驗,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實驗室的儀器藥品,合理的加以改進,讓每個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實驗。這樣既可以實現人人參與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和創新能力,使課堂教學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進行。例如在學習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時,需要準備幾個實驗。由于家里沒有試管,我就讓學生取五個廢舊礦泉瓶代替,第一只瓶子裝滿水,放入一枚潔凈鐵釘,擰緊瓶塞,第二只瓶子放入一根潔凈鐵釘和干燥劑(生石灰),然后擰緊瓶蓋,第三只瓶子裝入少量水,然后放入一枚鐵釘,一半浸在水中,擰緊瓶蓋,第四只瓶子中裝半瓶醋,第五只瓶子裝半瓶食鹽水,分別放入一枚釘子,浸沒在液體中。一周后,同學們興奮地觀察自己的實驗結果,觀察現象,總結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水分共同作用的結果。該實驗的藥品和器材取于生活,人人都能參與。課堂上同學們欣賞著自己的實驗成果,分析著產生現象的原因,在輕松愉悅中,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又如,在學習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時,我用廢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既具備了分液漏斗的優點,又拉近了實驗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化學就在身邊,激勵學生不斷參與創新,人人參與實驗,活躍課堂氣氛。
四、聯系生活布置作業,培養觀察生活習慣。
篇4
一、小實驗,大智慧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是至關重要的,而課堂教學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實驗,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通過對一些實驗的探究,往往能演繹出更多的精彩,在上大氣壓時,我在課堂上演示了覆杯實驗,當時杯中盛滿水。第二天,有位學生告訴我:他回去做實驗時,杯中未盛滿水也能讓塑料片不掉下來。在下節課中,我特意安排這位學生帶著自己的器材在課堂上演示:他用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和一快塑料片,盛了半杯水倒過來,塑料片仍緊緊地吸在杯口!全班同學都瞪大眼睛,此時,我引導學生比較兩次實驗,看看有什么不同,再探究其中原因。比較過后,學生們發現實驗其它地方都一樣,只是使用的杯子不同,文章可能就在杯子上,經過細心觀察分析,學生們得出由于塑料杯壁較軟,易變形,在手中拿捏時,改變了杯中氣體壓強,從而出現上述現象。過后,我充分肯定這位同學的實驗,表揚了他勇于探究的精神,同時借題發揮,提出能否有其它的方案?學生熱情高漲,并提出許多不同方法:①用熱水做,情況又是怎樣?②換用軟塑料片做呢?…一探究知識的激情在學生心中慢慢延伸開來。
二、小器材,大作用
物理知識它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走路、騎車、照鏡子……這些看似隨意的日常生活,其實都包含著許多物理知識,這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背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學生身邊的一些學習、生活用品甚至自己身體進行實驗,它比“正規實驗”更富有親切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利用鉛筆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利用橡皮筋來感受壓力作用的相互性;利用乒乓球來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在一次總結課上,我用一張紙演示了許多不同的物理實驗:①用紙條繞圓柱側面一周,在重疊處戳一小孔測柱體周長;②抖動紙張演示聲音產生原因;③揉成紙團演示力可使物體發生形變;④與杯子、水配合演示大氣存在壓強;⑤向兩張紙間吹氣,演示流體壓強的特點;⑥紙放入紅墨水中,水面上方紙也變紅,說明分子是運動的;⑦紙鍋燒水,紙不會燒著,演示水沸騰吸熱,溫度不變。通過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又使學生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知識也在輕松的小活動中得到鞏固與升華。由于平時經常用身邊的小器材來進行教學,學生也深受啟發,如在回答“汽車急剎車時人會向哪邊傾倒?”時,許多學生就地取材,以橡皮和直尺分別代替人和車,探尋正確答案,抽象的思維活動變成了探究的樂趣。
三、小故事,大學問
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課堂氛圍是高效學習的前提與保障。在課堂教學中,熱烈的探究氣氛,積極的思維活動,都需要教師去調動,根據學生愛聽故事的心里特點,我常常找一些小故事來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在上《大氣壓強》時,我先講一個故事:《天方夜譚》中有一個魔瓶瓶蓋一打開,就有魔鬼從瓶口跑出來,然后告訴學生,講臺上也有一只魔瓶“哪位同學敢把這只瓶子的蓋子打開?不過,打開后如發現異常情況時就迅速把蓋子蓋上?!蓖瑢W們躍躍欲試,其中一位同學走上講臺,其余同學全神貫注看這位同學掀蓋,結果沒想到瓶口沒有魔鬼跑出,但瓶底卻直往下流水,這位同學急忙把蓋子蓋上,水也就不流了,原來這個瓶子的瓶底有許多小的針孔?!巴瑯拥囊黄克瑸槭裁瓷w上蓋子后就不能向下流呢?這就是本堂課我們要探究的課題――大氣壓強?!边@樣的課題引人一下子就將學生深深地吸引住,激發他們對大氣壓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的渲染了課堂教學中的“味”。
課堂教學中,有時借助于一個小比喻,一個小事例的引導,也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如在講解一定量氣體壓強與體積關系時,同學們總有點模糊,于是我就把氣體分子比喻成班級學生,全班學生關在一個大禮堂中與關在一間只有幾平方米的小屋中,在哪種情況下對墻壁擠壓程度大?問題迎刃而解。在學“蒸發”這節內容時,對于“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學生不理解,認為零攝氏度以下就不存在蒸發了,我作了如下引導:“在寒冷的冬天,你打開酒瓶能否聞到酒香?”“能”“酒香是怎么產生的?”“酒精蒸發”“這個事例能證明什么?”“零攝氏度以下仍有蒸發發生。”
四、小創意,大收獲
俗話說:“小的創意會有大的收獲”,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讓自己有探究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地進行嘗試,比如在認識浮力現象這節教學中,以前總是以“乒乓球為什么總是從水底向上浮”等得出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案×ο蛏稀睂W生易懂,但“總是豎直向上”就很難理解,因此,我對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取一只乒乓球和一段細線,細線一段用膠布固定在乒乓球上,用另一端懸掛一小鐵塊,沿著線被拉直的方向,在乒乓球上畫一紅色箭頭,并放入容器底部中間,接著往容器中注水,讓乒乓球慢慢隨水上浮,直至細線拉直并浸沒球體,此時系著乒乓球的細線是豎直的,乒乓球上的箭頭向上,說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方向是豎直向上的。然后,將容器傾斜,細線與箭頭依然是豎直向上?!案×Ψ较蚩偸秦Q直向上”不言而喻。
篇5
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跡,它的來源神秘莫測。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這生命的奇跡,于是,你便會懂得欣賞自然中的生命現象,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可以使你感受生命的力量。它們的千姿百態豐富你的心胸,它們的周而復始感動你的精神。于是,你便會善待一切生命,生命是我們最珍愛的東西,它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們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東西,我們對于自己擁有它實在太習以為常了,而一切習慣了的東西都容易被我們忘記。
潺潺的溪流,匯成涓涓的泉水,我聽到了生命的神奇,我看到了生命的延續,在這永不停息的水流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
纖纖的蘆葦,在風中搖曳,輕曼著它那歡快的舞步,輕吟著它那美妙的歌聲,冬去春來,經受嚴寒的侵蝕,堅強的蘆葦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里,依舊綻放著它那生機勃勃的生命的力量。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币皇滋m花草,唱出人們對蘭花的期待,唱出人們對生命的期待。
生命中有很多的無奈,很多的失意。當落葉飄零時,你或許會感受生命的枯萎,或許會感受生命的短暫,但不管怎樣,生命還是會繼續,每一天、每一年都會是新的開始,待到山花爛漫時,她依舊在叢中笑!三年里,親人的逐一離去,又使我想起了很多的回憶,想起了很多的往昔。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好好的珍惜,不求聞達,只求平安地努力下去,報答于親情的養育、回報以父母,我愿做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地帶去希望,帶去生機。
快樂的日子總是相伴在逝去的歲月里,很多的相遇讓我高興,很多的朋友使我快樂。我喜歡藍天大海的廣闊,也喜歡小河溪流的雋永;我喜歡春暖花開的艷麗,也喜歡秋果累累的豐收;我喜歡三五知已高談闊論,也喜歡獨自一人靜想反思。愿每一個開心與歡樂伴隨著你,愿每一份親情和友誼都時時地感動在你的心間!
篇6
【關鍵詞】感悟生活快樂表達
每提起作文,學生就有恐懼感,總說沒有東西可寫,不知怎樣寫才好。很大一部分同學認為是在"造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如何使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我認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
一、 巧用媒體,誘導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能改變過去把作文當作是一個沉重包袱的畏懼心理,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在廣闊的思維空間中馳騁,寫出更好的文章。學生作文的素材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但這些事物學生記憶模糊不清,感受不深,導致了作文空洞,描寫欠生動、具體。多媒體進入課堂,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把學生所經歷過的感受不深如過眼云煙的事物通過計算機重現在學生的眼前,喚起其形象記憶。學生在寫表揚稿時很多同學都是因為一個同學撿了一只鉛筆交公或扶摔倒的同學的事進行大篇幅的表揚,難道更令人敬佩、更值得表揚的事就沒有了嗎?不是的。這時,我通過網絡把學校電視臺小記者拍錄下來的校內,校外同學、老師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播放給大家看,同學們的寫作素材豐富了,寫作興趣也濃了。在指導學生寫《我喜歡的一種動物》的課前,我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是選擇寫狗的。(因為狗是家庭普通的寵物)為了改變這單一、枯燥的現象,當上課時,我把事先錄制的動物短片通過網絡播放給同學看,有動態的、靜態的,天上飛的、水中游的……同學們看得眼也不眨,不時還發出"嘩嘩"的贊美聲。全看過后,他們還可以點按鼠標,選定自己喜歡的動物再認真反復觀察,原來打算寫狗的同學都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動物。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和創造欲望。
二、 創設情境,激發欲望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他們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所以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教師應依靠自己的教學藝術,創設與習作內容相應的情境。比如《凡卡》這篇課文的結尾非常含蓄,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閱讀后,我們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個實在的結尾。我們還利用這個"誘因"誘導學生去聯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講述一個關于"自己童年的故事"。每人都有童年,每個童年都有豐富而動人的故事。這樣做不僅為學生創設了情境,而且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如:教學《濫竽充數》后,我以"南郭先生逃走后會怎樣"作為發散點,讓學生大膽設想,有的說他到別國去混了,有的說他痛改前非,躲起來練功夫去了,有的說他改行經商去了……對學生的種種說法,我都給予肯定。最后,我讓大家以南郭先生逃走后為題,把設想的結果具體寫出來。這樣,學生的思維非?;钴S,也能做到下筆有言,且言之有物。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提高了。
三、 體驗生活,樂于表達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一個作家沒有生活的體驗,寫不出好的作品;一個演員沒有生活的體驗,演不出好戲;一個學生沒有生活的體驗也寫不出好的作文。曾經有人說過:"隱去了太陽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脫離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作文就是把我們周圍的生活寫出來,把我們平日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的寫出來,敘述喜聞樂見的事情,刻畫具體可感的人物,描寫時時變化的風景,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房前屋后栽了竹子,乘涼時,觀察一下它的各種姿態,欣賞一下它輕輕搖曳的竹影,把園中之竹變成眼中之竹,進而變成"胸中之竹",這樣,寫起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草地上,飛過一只美麗的蝴蝶,吸引了自己的注意,悄悄地跟過去觀察一下它那對美麗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態,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寫的東西太多,校長的講話,老師的講課,父母的叮囑,上學路上的風景,交警指揮,餐桌上的閑聊,一次實
驗,一次體驗,一陣風雨,一張照片,一個過客,一次電話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作文就會成為你忠實的記錄者,成為你最好的伙伴,讓你進一步體會生活的滋味,豐富敏感的心靈。
四、 感悟生活,再現真情
學生擁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寫出真情實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問題是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對周圍日新月異的變化只見森林不見樹木,有的甚至是熟視無睹。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生活著眼,調動多種感官,懷著真摯的感情去觀察、體味生活,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細節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為舉止,對環境事物、時令變化、日月星辰、花草樹木等進行有條理地觀察思考,及時地記錄其顏色、氣味、冷暖、態勢等。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學會分門別類,循序漸進,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觀察,全面認識和了解事物。第三,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觀察的同時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對觀察到的素材進行不斷的思考提煉、加工整理,善于從中挖掘和捕捉生動的瞬間,才能使筆下的生活充實、人物鮮活,寫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別具特色,真實感人,富有新意。第四,要鼓勵學生在寫作時說真話、訴真情、寫放膽文。只有訴真情,才能使人感動,引起共鳴。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求真知、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習慣,在求真中出新。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教學〉〉 秦錫純
[2]扈中平主編:《現代教育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篇7
綠草,因有了鮮花的襯托而美麗;
生活,因有了幸福的陪伴而美麗。
——題記
幸福1
她們都笑我,因為我長得丑,不合群,可這些又不是我的錯,誰叫我是棵仙人掌呢!在這個大家庭里,她們像公主,像女王,我,只像一個卑微的奴婢,她們對我冷嘲熱諷,我都不在乎,誰讓我身份卑微,面相丑陋,是棵仙人掌呢!
又過了一年,已經是春天了,她們都開花了,絢麗的花瓣,粉嫩的花芯,可愛的花蕊,我羨慕她們,更加瞧不起我自己了,我,已經走向了墮落。
新的一年來到了,又是到她們向我炫耀的時候了吧!我冷笑,忽然,我醒悟了過來,我不會比她們差——我,也要開花。此時的我,變得極端,這一切都是你們逼我的。從此,從不與她們爭陽光雨露的我變得愛爭了,因為我身軀大,我擋在她們前面,幾乎所有的陽光雨露都讓我奪去了,我好幾次差點被水澆死,可想起了開花的愿望,我堅強地挺了過來。終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開出了平生第一朵花,雖然,它很小,但它是屬于我的,屬于我仙人掌的花。
幸福2
完了,全完了,第一百零一次暴風雨把我第一百零一次織的網毀了,我好餓,三天了,我什么也沒吃,我要餓昏了??粗窃陲L中飛舞,沾著水的蛛絲,我說了第一百零一次再見,我又開始了第一百零二次工程,雖然我知道,結局會和上回一樣,因為,這暴風雨沒有十天是停不下的,我還是選擇了走老路。
我已經看到了天堂,那里好美呀。
我覺得我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我,難道要告別這個世界了嗎?
我不甘心,用盡了最后一絲氣力;
我的第一百零二章網,完工了。
奇跡出現了,烏云密布的天氣放晴了,暴風雨過后特有的味道滋潤了我。
雨后,成群的“美味”飛向了我。
雨后,我看到了最美麗的彩虹。
后記:完美的天空,不能缺少白云;
篇8
何謂幸福?此乃吾生之惑。游過山,涉過水,經過挫,品過樂,方知幸福在感悟生活中。
悟生之樂乃幸福。陶淵明,隱逸者,生活中自得其樂。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皆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雖“夕露沾我衣”,卻“衣沾不足惜”。這種“笑看庭前花開花落,坐望天上云卷云舒”的 淡然怎能不是幸福呢?
悟生之苦亦謂幸福。貝多芬,音樂巨匠,生活中多難,卻欲扼命運之咽喉,不為難所屈,不被挫所服。耳雖失聰,卻譜寫出盛世之篇。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拼搏亦何嘗不謂之幸福?
幸福是一縷風,是一滴水,幸福更是那生活的一點一滴。
篇9
【關鍵詞】作文;生活
多年來,很多中學生不喜歡作文課,不愿意寫作文,作文題目一到手往往感到無從下手、無話可寫,以至寫出的作文空洞、虛假、乏味,缺乏個性,沒有真情實感,言之無物。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視而不見,不懂如何觀察品味生活。對教師要求的走進生活,抒寫自我更是感到茫然。我想從察象、品味、索理、造像四個層面,講解如何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以生活豐厚博大的內涵充實作文內容,培養學生獨立自強、積極進取的現代意識和求實求新的創造精神。
一、引導學生多角度感知事物的情態姿采――察象
察象,是學生用自我心靈接觸生活的第一步,它需要學生熱切地關注生活,細致地觀察事物,將個人的情感與事物的發展變化融為一體,用心靈感知事物的神態風貌。那么,教師如何來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呢?
首先是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反復觀察。不同的條件下,事物呈現不同的形態,因此,觀察必須細致、周密。魯迅曾經說過:“留心各樣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點就寫?!痹S多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將精力集中在“怎樣寫”的指導上,因而學生常常只得編造,假話連篇。其實身邊的大自然就是我們的無聲老師,隨時都會讓我們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錦的原野可以讓我們感到美不勝收;傲立風霜的臘梅可以讓我們懂得堅強;看到熱騰騰的晚餐會感到母愛的偉大。如果學生平時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觀察,寫作文時就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其次是善于發掘學生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啟發學生勤于思考。青少年學生思維活躍,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往往表現得激情蕩漾、靈感頻現。例如大到國內國際局勢,社會經濟發展,國際環境變化,升學及就業問題,小到本地區政府人員變動,環境保護,周邊人與事等等,都可能引起學生思想感情的震動,形成千個個包含著個人情感的感受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及時捕捉這些感受點,并及時提煉深化,這樣就能發現有價值的寫作材料。同時觀察事物不能停留于事物表面,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把觀察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認識事物,準確地把握事物本質特征。
二、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審美情趣――品味
品味,就是品評蘊含在事物之中的文化意味及美學價值。它融實用與審美于一體,呈現出活動內容的綜合性和審美性特征。因而這里就有一個審美教育的問題。楊安侖在《美學綱要》中這樣解釋“審美教育”:“美育,是在對世界的審美關系中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健康的審美意識、高尚審美情操、深層次審美能力,從而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質的一條必由之路。而且,審美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是彼此滲透、相輔相成的?!庇纱丝梢妼徝澜逃闹匾?。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觀念和審美情趣,首先要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我國的文化歷史博大深遠,形成的文化活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結合各種節慶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我們民族文化的魅力,豐富學生個性結構中的民族、集體意識。其次是讓學生靜思人們活動中的文化現象內涵。人們的活動,不僅展示著他們素有的文化心理,而且演繹著文化的發展與生成,尤其是文化名人的行為更具有社會的代表性。例如古代的英雄人物、現代的各類明星人物等。
三、尋求多維度的生活意趣――索理
索理,就是追索生活事件中蘊含的事理意趣,深化學生的思考內容,在理性層次上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是能動的主體,如前所述在感悟生活時,不僅要細致觀察生活表象,更要觀察生活本質規律,發現平凡生活蘊含的深遠意趣,抒寫自己對生活的獨到見解。教師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贊賞他們的奇思異想,并抓住時機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創新能力水到渠成。
四、營造多種形式的生活新境界――造像
造像,就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理想信念,通過恰當的視角,描繪具體可感的生活新境界,抒寫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評價及情感判斷的一種方式。造像的創新思維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培養:
1.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社會生活,千姿百態。能觸動我們情思引起我們共鳴的事物層出不窮。正如羅素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彼晕覀冎挥歇毦呋垩?,有敏銳的洞察力,才能發現事物潛在的意義,寫出有新意的文章。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想象是人類思維花叢中的一朵奇葩。作文要創新,就要進行創造性的想象。換句話說,創造性想象始終伴隨著創新思維的過程,是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
篇10
一、讓學生感到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提到化學,大家都會覺得化學只是一些公式和一些現象,學生只要會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化學不只是化學符號,它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例子。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要精選與社會和學生經驗密切聯系的內容,增加所學內容的實用性,增強學習活動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在科學內容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啟迪和熏陶。比如,經常燒水用的水壺,會在壺底積下厚厚的水垢;鐵制品的表面會生出鐵銹,要除去水垢和鐵銹,我們會用到醋或者鹽酸。這些例子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后,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酸和鹽的性質,進而去掌握。這樣就能夠使學生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感到化學離自己的生活太遠,枯燥乏味,抱怨一堆的化學公式要記。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將化學學習的范圍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將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因為化學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從日常生活中可以積累很多的化學知識。這樣,就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 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化學無處不在,無論在哪里我們都離不開化學的身影。讓學生知道衣食住行都是化學物質的世界。新課標下化學新教材內容的設計更貼近生活實際,如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成了學生自己的學習研究對象.讓學生在現實環境中體驗和學習化學,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體驗和理解化學,感受化學的魅力,能從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著手,選擇學生身邊的、有利于學生探索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素材。 比如,冷藏運輸時車上裝的塊狀固體是冰嗎?滅火器里為什么要裝二氧化碳?當教室中二氧化碳過多時,我們為什么感到悶,要通風?家中的食鹽為什么會變潮等等。通過大量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感受體會了解化學問題。
三、 在實踐活動中深化感悟
在教學中,不同學生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悟性和思維。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學生提出用雞蛋殼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碰撞所迸發出的智慧火花,并合理引導。因此,當時我留給他們的家庭作業是用雞蛋殼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他們很興奮也很認真,用輸液管和生活器具做成了實驗器材,并成功的制取了二氧化碳,學生真正明白了所學知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