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抄寫范文
時間:2023-04-02 00:0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日記抄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朱朝陽把你寫進日記里的意思是:小心別人要暗算你。
2、《隱秘的角落》中最大的反面BOSS朱朝陽有一本日記,他正是利用這本日記中半真半假的故事欺騙了警察從而洗白了自己。而所有被他寫入日記的人物,從自己的母親到張東升再到普普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全部淪為自己達到陰險目標的墊腳石。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我今年雖已79歲,可身板硬朗,耳聰目明,腰不彎,背不駝,行動敏捷;年年體檢,沒有“-高”,體內的”發動機”(心臟)等器官功能正常,身體的免疫力不錯,連感冒也很少得。我的健康經驗,除了平衡膳食、堅持適度運動,更得益于我樂此不疲地抄抄寫寫的愛好。
我學的是汽車專業,退休前在一家國營汽運企業工作,經常伏案擬訂有關汽車的技術管理、使用和維修方面的制度、辦法、計劃等。退休后我又應聘搞企業汽運史料匯編和參與地區交通志書的編寫工作,而后又為技校主講汽車課。因此,與抄抄寫寫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愛好閱讀,常帶著筆和本子去閱覽室或圖書館看報紙雜志??吹轿宜矚g的保健知識、格言佳句、生活妙招、古今詩文、燈謎歌舞以及常用英語單詞等,就隨即抄錄下來,學以致用。如今我的閱讀筆記已有數十本。
我明知自己才疏學淺,文筆笨拙,卻有點好高騖遠,總想寫點什么,以顯老有所為。我每天寫日記,內容多是雞毛蒜皮的生活流水賬,也常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寫點孤芳自賞的“豆腐塊”拙文。有的還放膽投稿到報刊去。感謝編輯老師的錯愛和精心修改,也接納了數篇小稿見于報刊。
篇3
關鍵詞:低年級;寫話;能力;培養
一、激發寫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是寫好話的第一步。如何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呢?
1.引領學生貼近自然
因為神奇美麗的大自然會刺激人的感官,會激發孩子們強烈的說話欲望。如秋天來了,我帶學生到校園里撿樹葉,讓他們說說樹葉像什么?孩子們很樂意分享自己的感受,爭先恐后地說:“像扇子,像手掌,像心……”回到教室,我們動手做起樹葉貼畫來,“看看把這些樹葉可以做成什么?”同學們又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來,一邊想象創作,一邊自由表達,一切都很自然,水到渠成。
2.鼓勵學生說身邊的事
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每天都有很多的事發生,我采用“你說我說大家說”的方式,利用課間要求孩子分小組說,然后小組推薦一個優秀者,在語文課上說,可以是開心的事,也可以是難過的事,或者是有趣的事。因為是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就會說,而且說得很好。這樣,學生從“不敢說―能說―樂說―會說”,從而為寫話打下根基。
二、重視閱讀積累
積累對于寫作尤為重要。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以口語為主,有些孩子很會說話,但一下筆就全是大白話,會說話不等于會寫話,怎樣將口頭語言轉換為書面語言呢?對于低年級學生,除了要引導他們去觀察自然、關注生活,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之外,更主要的是引導他們多閱讀,拓寬視野,豐富詞匯。
1.抄寫課文中的優美詞句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之一
具體做法是:在課文教學中讓學生朗讀體會句子是否具體、生動,讓他們認識哪些是優美句子,哪些詞語該記下。如《秋天的圖畫》中有許多描寫秋天的句子,形象生動,“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惫膭顚W生將這些句子抄寫在積累本上,并爭取背會。
2.除了積累課內的優美詞句,我還要求學生每天堅持二十分鐘課外閱讀
如閱讀少年文摘報、格林童話、優秀作文、連環畫……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同時讓學生使用課內掌握的方法進行語言積累。每周定期在班上進行一次交流,為日后的寫話訓練積累素材。
三、加強方法指導
1.填空式訓練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說寫訓練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進行。如:要求孩子說拔河比賽的熱鬧場面。教師的引導可以這樣設計:孩子們喜歡拔河嗎?你能說說你在拔河比賽中做了什么嗎?其他同學又是怎樣做的呢?孩子們說完之后,老師出示:拔河比賽開始了,同學們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還有的________。這時,學生說起來特別容易,再讓學生寫拔河比賽的場面就水到渠成了。
2.仿寫式訓練
根據教材的特點還可以多設計一些仿寫訓練,像二年級上冊時,我早自習上為學生提供了一首《月亮和我好》的兒童詩: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小鳥說:月亮和我好;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青蛙說:月亮和我好。引導學生朗誦感悟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的情景,喚回孩子對畫面的生活積累,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強化學生對這首詩的語言感悟,從而引導學生仿寫出:每一個校園,歇一個月亮,孩子說:月亮和我好。
3.堅持寫日記
一年級下學期,我開始鼓勵學生寫日記。剛開始,只要求寫“一句話”日記,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哪怕只能寫一句完整的話也行,要求無錯別字,句子通順。我常把寫得好的日記讀給大家聽。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很快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沒有多長時間,有的學生就能寫幾句話的日記了。
四、科學合理評價
對學生寫話評價我多采用鼓勵式的語言,以贊賞的眼光來看學生的作品,盡量找出他們的優點,并大力鼓勵。例如,我在評語中經常寫道:“你會說連貫的幾句話了,真了不起!”“你能把積累的好詞用上,真棒!”同時,因為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我有時會畫上一張笑臉,或是畫上一顆鮮艷的五角星,用這種評價方式來代替評語。這樣的評價機制,充滿了童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在賞識中寫話,享受到寫話的樂趣。
篇4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8-0132-01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最大的困惑莫過于作文教學,學生最怕的也是寫作文,因此,許多一線教師對如何上好作文課深感困惑,很多學生也發出了“作文、作文,聽到就頭疼”的感嘆。要轉變這一現狀,筆者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讓學生樂于作文,提高寫作能力。
一、不拘形式,激發興趣
1.利用班刊,激發寫作興趣,為學生提供一個發表習作的平臺,讓他們體驗習作成功的快樂,這是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有效途徑。當前,多數班級都辦了班刊,可以充分利用班刊,設置作文板塊,專門刊登學生的小作文。在選擇文章時,采用自主投稿的形式,選中的簡單修改后即可“發表”。對于學生的投稿,教師不要過多干涉,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發表作文既可望又可及,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寫作文輕松、愉悅,以至想寫、樂寫。
2.借助聯想,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梢越柚撓雭斫档妥魑牡碾y度,從而有效激活思維,開拓思路,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一是借助圖畫展開聯想;二是借助實物展開聯想。
二、拓寬途徑,獲取內容
1.聯系生活,挖掘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可經常安排學生在生活中觀察事物,展開想象,豐富自身語言。如安排學生在家中做了一些家務活:洗衣服、做飯、掃地等。要強調學生一定親身去做,然后把做的過程如實地、具體地寫下來。學生對這樣的實踐作業都樂意做,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獲得深刻的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作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作文的靈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2.開展活動,在體驗中獲取內容。為了寫好活動作文,語文教師要善于開展活動,善于組織,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產生豐富的體驗,從而獲取作文的內容。如教師在操場上開展了“三足競走”“袋鼠跳”等學生喜愛的游戲,學生都親身參加了活動,教師只需稍加引導,學生就能寫出生動的作文。此外,像“我給媽媽洗腳”“打電話”“貼鼻子游戲”等,也都可以成為引導學生作文入門的經典活動。
3.留心觀察,寫好觀察日記。社會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只要留心觀察社會生活,就能獲取寫作的素材。觀察是一種復雜的多側面活動,不能單用眼睛,要做到耳、口、手、腦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寫觀察日記時,應要求每則觀察日記都寫下觀察的時間、地點,盡可能地記下自己的感受,從而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素材。
三、積累語言,輕松作文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可見,要寫好文章就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豐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筆下生花。除了課本上的優美詩文必須熟讀成誦外,還要大量閱讀各種題材、體裁的課外作品,從中充分感受祖國優美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豐富的表達方式。
1.抄寫積累。從厚積薄發這個角度來看,抄寫積累顯得尤為重要??梢宰屆總€學生都準備一個摘抄本,抄寫下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段落,每周進行評閱,每學期評選最優摘抄本。由此可豐富學生的詞匯,為他們在作文時組織語言提供便利。
2.吟誦經典。當前,很多學校教學樓走廊或教室內都懸掛有中國古代詩詞、名人名言;每間教室都有圖書角,里面擺放著古今中外名著。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每天固定十分鐘讓學生閱讀,這樣既營造了良好的書香校園氛圍,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為作文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激勵評價,增加動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評語,要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睂W生的作文完成了,就要進行評價,尤其是教師適當的幫助與鼓勵,更能誘發學生的創作動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1.要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讀學生的作文。只有這樣才會發現學生作文中原來有這么多的閃光點,無論是取材、布局、表達、情感還是學生的作文態度,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以達到激勵的目的。
2.采用第二人稱,用激勵的語言寫習作的評語。教師在評改每篇作文都要寫評語,可以第二人稱的寫法來評寫。如學生寫了暑假期間幫媽媽做了一件家務活后,就可這樣寫評語:“你把幫媽媽洗衣的過程寫得那么清楚,說明你真正學會了洗衣。也希望你今后多幫媽媽做些家務活,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边@樣的評語,學生愛讀,且對其今后的寫作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篇5
課后,我又找到石磊,與他單獨交談,就他日記中的種種思想進行交流,告訴他我對他的看法,鼓勵他重新振作起來,給父母、老師、同學一個新的形象。也許他太久沒能與人有這樣的交流了,他哭了,并且接受了我的建議。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很關注石磊。他上課也確實變了。他很有自制力,有時周圍的同學都在說話,他也不說,并且常常寫些表達自己情感的小詩,我都及時作了批改,并且寫上評語和建議。事情似乎發展得很順利,我也很高興,卻不知不幸會悄悄來臨。
期末考試的前兩周,石磊在與同學玩時,不小心用彈簧上的小勾勾破了同學的眼皮,雖然那位同學沒說什么,但班上其他同學議論紛紛,甚至有人當面指責他。他不是有意的,可他解釋也沒人相信,他很痛苦。由于期末復習工作的繁忙,我也沒有及時與他交流,就在這周的歸宿假后,石磊沒有返校。聽同學說,他并不在家,而是到某一位親戚家去了,也許他不想回來上學了。
一天又一天,看著空空的座位,我心中的自責越來越強烈,也許我再多與他交流一些,他就不會走了。
篇6
一年有板有365天,我過得最有意義最快樂的一天就數那次語文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自己會默寫課本上這幾天上的課的就自己給自己檢查,不會的看書寫熟,這樣一來可有學會寫學會認識更多的字!
我本來是偏愛數學的,自從我到這所小學就讀,接觸了我的語文老師后,我非常喜歡上語文!語文老師培養了我對語文的濃厚,對我語文知識的幫助很大,也提高了我的寫日記寫做作文的技巧!所以我平時上的語文課上的知識我幾乎都會背,寫!
語文老師說明了自己的本意后,就要我們自己寫后交給她.有許多同學自己有怕老師看見自己看書抄寫,,就偷偷的翻書.我因平長自己學著寫過,所以默寫起來很輕松的完成了,就連老師什么時候站在我身邊看著我寫,我都不知道?我把默寫的課文教給老師時,我看見老師露出了無比開心的笑容!同學們都陸陸續續的把自己寫的交給了老師.老師當著全班表揚了我:今天我要你們寫的,是書本上要求每個同學都要背熟的,就是沒要求你們寫會?但我個人覺得不管要背熟,還要寫會,這樣一來可以鍛煉你們多識些字,還可幫助你們寫日記!今天只有朱雨萌一個人是自己默寫的,我在你們寫時,看了一下,就站在她的聲邊看著她一個很熟練的寫了下來,當時我很高興,覺得自己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獲!希望你們以后也向朱雨萌同學一樣,默給我看!"那天的第二節語文課,老師要我檢查同學們是不是把課本上的記牢了,時間過的真快,,不一會就下課了.
那時候的我真正的嘗到了自己努力學習后的快樂和無比的興奮喜悅!
朱雨萌
篇7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十六年,期間深深感到在小學眾多學科中,語文老師的課業負擔是最重的,我身邊的語文老師,每人每天平均最少上三節課,花費三小時,大部分語文老師還兼代別的課(社會、思品等)而批改作業最少時也得花兩小時,
再加上語文老師大都帶班主任,還有許多繁瑣的班級事務要處理,老師們都抱怨有改不完的作業,連備課的時間都沒有,好多老師都帶著作業和教案回家完成。再說說語文學科作業,先不說留的量多少,光說種類就讓人發怵:田字本、注音本、寫字書、讀寫筆記本、日記本、考試本、練習冊、糾錯本、作文本、周記本等,別說學生抱怨,老師批改就得花費多少時間?老師們的時間都花費在批改作業上,哪里還有時間去鉆研教育教學,哪里還有時間去鉆研語言文字之美,這是語文老師的悲哀呀!我試圖去研究更為輕松新穎的作業。以下就是我幾年來進行語文作業改革探索的一些心得。
1.語文作業要重"質"減量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 其實不然,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于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于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的則甘愿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里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改作業的時間。
2.重視個性與興趣發展,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于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涂色,我一下子想起班里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后,我為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
3."被動完成"變為"自主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必須尊重受教育者――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此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傳統的語文作業無非機械、重復地抄寫,令人頭疼的背誦,題目陳舊的作文。學生猶如疲憊不堪的漁夫在無邊的苦海漫無邊際地漫游。為此,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完生字、新詞后,不再讓學生機械抄寫,那些已經記住的生字、新詞可以不抄寫,難記的字就讀一讀,記一記,再工工整整地默寫一次,布置作業時充分信任學生,承認學生學習的潛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結果他們想方設法不抄生字,記生字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學習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學生記"贊"時說:"有兩個先生家里有很多寶貝,我稱贊他們真有錢。"字形、字意、運用全會了,我想這不得不說是"創新思維"幫的忙。
4.培養能力,作業合作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標》倡導的"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獲得新生,因此,語文作業的設計也要打破以學生個體為主的單打獨斗形式,在原來單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加上了合作完成的方式。難度小,較為基礎的作業可由學生獨立完成,如課外閱讀,成語抄寫,寫日記等等。有一定難度,發展性的作業則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小組形式合作完成。如我們經常布置的作業:寫廣告詞,編黑板報、課前課后查閱資料等。在完成編黑板報的作業時,就可讓三五個同學合作,喜歡美術的負責版面設計,字寫得好的負責抄寫,文字功底好的負責文章的采寫和編排,家有電腦的或圖書資源豐富的負責搜集資料等。
篇8
主人公安利柯,他是一個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里條件算是小康,他父母親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有 困難的人.
.安利柯身邊有一群心地善良,充滿愛心 的同學.班長代洛西是個熱心的孩子,當他得知克洛西的父親是服刑回來的人時,為了不同學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住秘密;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有高尚的心靈,看見欺負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賣炭人的兒子貝諦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在開明的家長教育引導下,兩個孩子反而成為了親密的同桌.
每月故事朱利亞為了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累壞了身體,而又面對父親的責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亞忍受了下來,并堅持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當父親終于明白兒子為何每況愈下,學習直線滑坡時,父子倆痛哭著抱在一起.波萊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獎章,他的這份榮譽令父親悔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為一名勤奮的好鐵匠.
安利柯的老校長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他的兒子當志愿兵不幸犧牲后,校長常常帶領學生去看路過的軍隊,向軍旗行禮,教導孩子們要愛國.
`
篇9
“我讀一本好書”暑假活動中,我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說著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升華。
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好像與他一起分享著生活的一點一滴,目睹著安利科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生活的追求!
隨著看書的頁數的一頁一頁深入,我因感動而流淚的次數不斷的在增加,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么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含散發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小說記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經歷、觀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間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寫給他的話及老師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通過他們來頌揚愛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教誨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愛大自然,愛學習,愛勞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保護弱者,同情不幸的人。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不加虛偽,不加冷藏,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篇10
關鍵詞:作業;有滋有味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094-01
我們不否認作業對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作用,但是太過海量、機械、枯燥的作業,則往往事倍功半。在大力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我們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因地制宜地布置作業。結合我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經歷,我將從“讓作業有滋有味”的角度談談作業設計與布置問題。
一、作業設計和布置體現思維訓練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在語文能力結構中,思維能力是靈魂。語文教學要強化以語文為載體的思維訓練,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語言與思維的一體性練外,須通過“作業”引導學生開展有學科特色的、語言學習運用的活動,讓作業成為訓練思維的載體。
1、給鞏固性作業注入思維的活力。抄寫、背誦等,歷來被稱作“鞏固性作業”,教者只注重作業結果,不進行過程指導,把學生引入了“死抄、死讀、死記”的誤區。其實這類作業只要強化了思維參與,就能變“刻板”為“靈活”,變“死記”為“活學”,使其語言與思維同步發展。①抄寫中的思維參與。“抄寫”可要求學生“思”貫始終。寫前,讀一讀字音,想一想音形的聯系,以記住字音;寫時,看一看字形,想一想書寫的技巧,以揣摩形體;寫后,記一記筆順,想一想字形的組合,以記住字形。這樣,就能發揮抄寫的識記功能、養育功能和習慣培養功能。②背誦中的思維參與。背誦可分步練習,循序漸進,力求思維參與。一是看一看:初讀概覽,整體把握內容;二是理一理:默讀課文,根據行文線索或結構特點理清文章思路;三是找一找:默讀課文,標注文章美點或疑惑處;四是想一想:輕讀課文,還原語言形象;五是記一記:讀后靜思,回憶、消化。這樣就能背誦與理解結為一體,把讀記與思維融為一爐。
2、緊扣教學內容,落實思維訓練?!捌吩~析句、用詞造句、讀寫結合”等靈活作業的思維訓練比較明顯,但須講究訓練方法,以保證活中求實,實中求效。①品詞析句,要結合文本重點和學生的原有知識。②用詞造句要打開思路,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③讀寫結合要選好內容,調控閱讀量和作業量,精當有效。
二、緊密聯系生活,讓作業有滋有味
生活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獲取語文知識的廣闊天地,可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讓“作業”成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1、家庭演講。學生在家能夠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蛇x擇學校、社會的新鮮事物、學校組織的活動等內容,讓學生在家人面前“顯示本領”,家長直接聽孩子“演講”,隨時加以指導點撥,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寫觀察日記??山Y合語文教學,要學生回家觀察禽畜的生活習性、蔬菜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電器的式樣功能、家庭生活;還可讓他們去商店、集市、車站、影院做專題觀察。這類作業,要提出目的和明確方法,要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多聯想,堅持寫觀察筆記。把優秀的練筆推薦到校報或者班級文化園地展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3、展示勞動成果。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種植點花草,喂養小動物,搞點小制作,以隨筆、日記或大作文的形式體現勞動成果。獨立承擔一份家庭事務,例如打掃衛生、洗碗,或者當一周的家……把自己的體驗、感受、收獲、發現等記錄下來,形成文章在班會上交流。
4、養成積累的習慣。一是“實物”搜集。可以引導搜集郵票、火花、圖片、煙紙、糖紙,貼在專門作業本上,根據畫面寫出圖意,對圖片等按專題分類,如“迷人的風光”“奇特的風俗”“古老的建筑”“別致的民居”“輝煌成就”“偉人風采”等。二是“語言”搜集。讓學生從書報雜志、廣播電視中搜集名言警句、精彩廣告;整理自己學習中積累詩詞名句;到群眾中搜集諺語俗語,至理名言等,通過交流,共同分享,相互啟迪。
三、因材施教,讓作業彰顯學生個性
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重視個體差異,需要我們根據學生個性因材施教,促使其個性的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加特長的新型人才。據此,語文作業須在考慮共性的同時,兼顧學生個性,使作業成為發展學生特長、彌補學生不足的手段。
1、成立特長小組。可根據學生愛好設計作業,引導實踐,以創造條件發展其特長。擅長寫作者,可組成班級文學社,負責編輯班級小報、黑板報,并鼓勵向報刊投稿;搞長口語者,可組成班級演講組,定期舉行演講示范;擅長書畫者,可組成班級美編組,負責班組板報的美術編輯;擅長演唱者,可組成演唱組,負責課本劇的演出;擅長搜集信息者,可組成“小記者組”,定期向學生校內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