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4-08 15:27: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形容山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形容山的成語

篇1

云霧迷蒙,云蔚霞起, 云遮霧罩,虛無縹緲,

層巒疊嶂,崇山峻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

形容山的成語

1、層巒聳翠:形容山巒層疊起來,非常雄偉翠綠

2、巍然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遙。

3、高聳入云: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4、青山綠水:泛稱美好山河。

5、山高路陡: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6、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7、阻山帶河:靠山環河。指形勢險要。

8、被山帶河:靠著山,環著河。指形勢險要的地方。

9、下臨無地:向下望去深得不見地底。形容極其高峻陡峭。

10、青山碧水:青色的山,綠色的水,形容秀麗的景色。

11、退如山移:退卻時象一座山在移動。比喻遇到變故,沉著鎮靜。

12、重巖疊嶂:嶂是屏障之意,指的是重重疊疊的巖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樣。

13、壁立千仞:形容巖石高聳。

14、崇山峻嶺:高大險峻的山嶺。

15、危峰兀立:山峰筆直地挺立,感覺很危險的樣子,形容山勢險峻。

16、層山疊嶂:形容山峰起伏,連綿重疊。

17、山水如畫:形容山美水美,像畫中一樣。

18、山清水秀:形容風景優美。

19、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帶。四川一帶的山山水水。

20、拔地而起:形容從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

21、連云疊嶂:山峰高聳入云,重疊連綿。

22、懸崖峭壁: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

23、千巖萬壑:形容山巒連綿,高低重迭。

24、湖光山色: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25、錦繡河山:像錦繡一樣美麗無比的祖國河山。形容美好的國土。

26、表里山河: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

27、重巒疊嶂: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

28、高不可攀: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29、安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30、層巒疊嶂:許多高險的象屏障一樣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險峻。

篇2

關鍵詞: 地下熱氣;地殼;熱氣泡;火山;地下溶洞;大地震

Underground heat and volcanoes, underground cave, a major earthquake

Abstract: Volcanoes, underground caves and the formation of large earthquakes are a result of underground hot gas. Underground heat generated in the crust-shaped the thermal bubble formation, lithosphere cooling condensation, the place where the hot air bubble have being become into underground cave; Thermal bubble expansion, out of one or more channel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surface, magma emitted to the ground, cause volcanic eruption. The hot bubble cooling contraction, caused the rock layers above the dome bubble collapse, cause heat explosion, and outbreak a major earthquake. Numerous and varied geological events and phenomena occurred are the result of underground heat.

Key words: Underground heat; Crust; Thermal Bubble; Volcano; Underground Cave; Earthquake

引言

空心玻璃器皿的制作過程說明了氣可以改變和塑造熱巖漿的形狀,熱巖漿內存在氣泡可以使之冷卻后形成中空,變成空心玻璃器皿,由此可以推知,地球的巖漿冷卻凝結成山或巖石層時內中包裹著氣泡,有氣泡的地方凝固成形變成空洞,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山洞和地下溶洞。推而廣之,形成地震和火山的地下熱氣洞也是由熱氣的作用而產生的。熱氣的長消、聚散造成了地質的活動,生成了各種各樣的地質現象。

1 地下熱氣與地殼的通孔結構的產生

1.1 高熱氣體的產生

高熱氣體的產生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當高熱巖漿流體物質處于高熱離子形態時,各種物質無差別地融為一體,當高熱巖漿流體溫度降到一定的程度,存在于高熱流體的各種物質就會還原其氣體形態而被釋放出來,形成高熱的氣體形態;第二,地殼底層下面的高熱巖漿流體同其外與之相接觸的物質發生反應,或高熱巖漿流體生成各種熱氣體物質之間發生反應,生成各種熱氣體化合物,形成高熱氣體形態。舉例,地殼底層下面的高熱流體從幾萬攝氏度降到一千攝氏度左右時,其中的如H、O、C、CL、S等物質就會還原其氣體形態而被釋放出來,這些物質之間或外面大氣壓壓進來的物質與高熱流體中的物質在高溫中又進行化學反應,生成其他化合物如H2 O、CO2、N2、HC、HCL、H2 S、HF等物質的氣體形態。

1.2 地殼的通孔結構

地球原來是一個火球,構成地球表面的高熱流體物質同外面與之相接觸的氣體物質發生反應消耗熱量,并向外空間散發熱量而逐漸冷卻下來,凝結成堅硬的巖石層和較松軟的土層相間的地殼。高熱流體從地球表面向里一層層往下逐漸由外到里層層冷卻,凝結成新的巖石層或土層,這些冷卻下來的新的巖石層或土層共同構成了地球的地殼。此過程不斷繼續,地殼變得越來越厚。

巖石層和土層相間的地殼總體上是一個疏松的中間滿是蜂窩狀的小孔和小空洞,并呈立體網狀相連的結構狀態、可以上下通氣。這種構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地殼下面正在冷卻凝結轉變成巖層或土層的熱流體層,其外是較冷的巖土層,其內是高熱流體層,高熱流體層的熱量穿過正在巖土化的熱流體層向外散發,遇到外面較冷的巖土層,一部分熱又向內折回來形成對流,使熱氣對流在高熱流體層與較冷的巖土層之間反復進行,夾在中間的正在巖土化的熱流體層就像被蒸的饅頭,中間形成滿是蓬松的小孔立體網狀結構的形狀,可以內外通氣,當其冷卻凝結成巖土層以后,這種形狀就固定了下來。

第二,正在巖土化的熱流體中包含的氣態物質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在巖漿中形成大小不同的氣泡,冷卻以后,在巖土層中有氣泡的地方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氣孔、空洞,可以上下通氣,地下巖溶洞與山洞也是這樣形成的。

即便是純粹的巖石層,雖然質地堅硬、結構緊密,其中間仍然有眾多的小空穴和小縫隙,使氣體能得以正常通行。

這些一層層冷卻下來的有通孔結構的巖石層和土層共同組成了有通孔結構的地殼,地殼的通孔構造保證了地球內外的物質能量的正常交換。在地殼的長期演化中,由于地層的移動、推擠、抬升、變厚和火山爆發等多種原因,使地質變形,有些地方地層的通氣功能被削弱,甚至喪失通氣功能,但地殼的總體結構和通氣功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2 地下熱氣與火山爆發

2.1 火山的成因

2.1.1火山爆發的基本原理

火山爆發的基本原理就是高壓鍋式的熱氣膨脹。

2.1.2火山形成的三個基本條件

火山形成的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地殼底層能夠形成聚集熱氣體的大氣泡或大拱洞;二是地殼底層大量高熱氣體在大氣泡中的繼續聚集和被加熱,三是地殼從底層到表層的不同形式的通孔立體網狀結構。

地殼底層空洞或拱洞的產生的幾種情況:第一,地殼移動造成地殼底層被推擠,抬升而形成拱洞;第二,地殼底層巖漿凝結成固體巖土層時,因巖漿里面含有氣泡而使凝結后的巖土層里存在空洞;第三,地殼底層下面的高熱流體產生的熱氣體向上推動較疏軟的地殼底層而形成拱洞。

各種熱氣體物質形態在地殼底層中形成很多熱氣泡,或在地殼底層的拱洞里大量聚集起來形成大熱氣泡,熱氣泡下面的高熱流體不斷向它增補熱氣體,并繼續加熱,使大熱氣泡不斷繼續擴大和膨脹,各種熱氣體混合構成的大熱氣泡就成為易燃易爆的、隨時準備爆炸的火藥庫。

地殼的通孔結構,使在地殼底層的大空洞或拱洞里聚集的高熱高壓熱氣膨脹擴大空間變得較容易,并且,熱氣泡可以順著地層通孔、裂縫、空洞不斷地由里向外地面膨脹、推動、擴展,打通從地殼底層到地表的通道,最后,沖開地面噴出熱氣體和巖漿,形成火山噴發。

2.1.3火山的爆發

地殼底層下面的高熱流體內含有的各種物質,如H、O、CL、C等氣體形態被釋放出來,逐漸推動地殼底層的軟巖漿形成大熱氣泡,或在地殼底層的拱洞中大量聚集起來,形成大熱氣泡;另外,高熱流體物質與其他物質進行化學反應生成各種化合物的氣體形態,如H2 O、CO2、N2、HC、HCL等氣體化合物,在孔洞聚在一起,形成混合熱氣泡。高熱流體不停地的運動和進行化學反應,大量的各種熱氣體被不停地創造出來,不斷得到加熱和氣體補充的熱氣泡向四周膨脹,擴大空間變成大熱氣泡,或多個小熱氣泡在膨脹擴大中合并成一個大熱氣泡,大熱氣泡順著巖土層的裂縫或空穴不斷向上伸展膨脹擴大,沖出一條或多條從大熱氣泡到地表的通道。地殼底層下面高熱流體的加熱和地殼的地層重量的壓力作用下,大熱氣團處于高熱高壓的狀態,當其能量的膨脹力積累到能順著它已沖開的通道沖出地面時,高熱氣體就會從這個通道噴涌而出,大氣泡下面受高壓的熱巖漿流體也跟隨其后,噴出地面,這就是火山爆發。

2.2 不同時期火山的一些特征

2.2.1地球早期火山的一些特征

總體來說,地球早期的地殼巖土層比較薄,溫度比較高,質地也比較軟,韌性比較大,較容易彎曲,地殼移動時,巖土層受推擠容易彎曲而在底層下面也較容易形成拱洞。地殼底層下面的高熱流體物質在運動中與其外面壓進的物質進行化學反應,生成各種熱氣體物質,這些熱氣體在地殼底部形成很多熱氣泡,或在地殼底部的拱洞之中大量聚集成大熱氣泡,或多個小熱氣泡在膨脹中合成一個大熱氣泡,大熱氣泡向周圍膨脹擴大,向上沖開較薄的地殼表層,熱氣與熱巖漿從地下噴涌而出,向地面推積熱巖漿,就形成了火山。

當時的地殼較薄,受壓的熱氣泡容易沖開地殼表面,當熱氣泡沖開地殼噴涌而出時,下面的高熱巖漿簇擁著熱氣一起噴出,堆集成山,冷卻后成為巖石山。因此,此時的火山有以下明顯的特征:火山持續的時間也較短;火山爆發很少出現反復噴氣的現象;火山沒有明顯的火山口,一座火山就是一堆實心的巖漿,變成一座實心的山峰(含有氣泡的巖漿,冷卻后有山洞);地面溫度較高,火山爆發非常頻繁,大部分陸地表面都能爆發火山。

2.2.2地球現階段火山的一些特征

現階段火山的一些特征有:1)現階段火山爆發的次數少,間隔的時間長。原因是:第一,現階段地球內部的地熱量已大大減少,地殼也大大增厚了,在地殼底層的拱洞里聚集的大量的高熱氣泡,積累足夠的膨脹力來沖破厚厚的地殼巖土層,并不很容易;第二,厚厚的地殼巖土層的地質結構是一個有很多小通氣孔和小空洞組成的立體網狀結構,它有很多空間可以吸收和容納很多高熱流體釋放或進行化學反應生成的熱氣體,對已形成的大高熱氣泡的膨脹力還有緩沖的作用,要形成強大的足以爆發火山的大高熱氣泡,需要較長時間的能量積累。

2)現階段的火山有明顯的火山口,山火爆發的持續時間較長。原因是,地下高熱氣泡順著巖土層的裂縫、空洞或通孔,不斷向上推動和擴展,沖出一條或多條從地殼底層到地表的通道,噴出熱氣體和巖漿,形成火山噴發。大量受高壓的熱氣體和巖漿一起通過通道涌向火山口,一次只能有少部分氣體和巖漿通過,受阻而滯留的大量氣體和巖漿要經過長時間的多次反復噴發,才能噴完,火山才能停止。因此,火山噴發巖漿持續的時間較長。

火山爆發以后,如果地質結構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地殼底層大熱氣洞仍能形成,能夠重新聚集大量的熱氣體,經過一段時間的氣體能量積累以后,熱氣的膨脹力又可能沖破原火山口,重新噴出熱氣體和巖漿,此火山就變成活火山。相反,就是死火山。

2.3 現代火山的分布

對火山分布的考察,必須考慮前面所述的火山爆發的三個條件,前兩個是火山孕育的條件,是火山形成的內在因素,也是考察火山理論分布必須的參考因素;后一個條件是火山最終噴發的外在因素,分析火山實際分布時必須加予考慮?;鹕降姆植伎煞譃槔碚摲植紖^和實際分布區,理論分布區指的是從理論上說,火山威脅仍存在但很可能不再噴發火山的區域;實際分布區指的是火山威脅存在并一定會噴發火山的區域。

2.3.1現代火山的理論分布區

地球表面上凡是大高原或大山脈的地區都屬于火山的理論分布區,因為大高原或大山脈地區都孕育著火山,都應該噴發火山,歷史上這些地方曾經是火山的多發地,現在,由于地殼地層太厚,準備噴發火山的大熱氣泡的膨脹力最終無法打通一條從地殼底層到地面的通道而噴發火山,至多只能噴發溫泉而已。

2.3.2現代火山的實際分布區

有長山脈,地質運動較活躍,海拔較低的地區,是火山實際分布的地區。具體來說,火山實際分布的地區有:

第一,因大陸旋臂陸地西移運動而引起地質較活躍的大西洋西部地區和太平洋中部地區;第二,因南北半球大陸都向北半球北緯30 度左右地區移動集中而相互推擠的南北大陸的中間地帶,即加勒比海地區、印度尼西亞地區和地中海地區。

3 地下熱氣與喀斯特地下溶洞和山洞的形成

3.1 地下溶洞和山洞的成因

地下溶洞和山洞并不是水的融蝕或侵蝕的結果。而是,在地球表面厚厚的熱巖漿層冷卻凝結成巖石的過程中,某些仍留在巖漿里的氣態物質被壓成大小不同的各種氣泡,巖漿層冷卻成巖石層后,這些氣泡所在的地方就成了地下溶洞或山洞。

3.2 地下溶洞和山洞形成的幾種情況

就地球形成的早期來說,喀斯特地下溶洞和山洞的形成有以幾種情況:

第一,地球表面的巖漿層因與其表面的物質發生反應耗熱和向外空間散熱而逐漸冷卻,變成巖石層,在此過程中,巖漿層釋放出來的氣體物質沒有被散發出去而留在巖漿里形成氣泡,巖漿冷卻后,有氣泡的地方就成了地下溶洞或山洞;

第二,正在巖石化的地球表面巖漿層的下面是流動著的高熱巖漿流體,高熱流體釋放的各種熱氣體物質和同其表相接觸的其他氣體物質發生反應生成的各種熱氣體化合物質,在高熱流體強大的熱力的推動下,向外推動著正在巖石化的地球表面層,并穿過地球表面層向外散發。在這過程中,有的熱氣體散到了地面上,有的熱氣體沒有被散發出去,而是留在正在巖石化的巖漿中形成各種大大小小和各式各樣的氣泡,巖漿冷卻成形后,這些氣泡所在的地方就成了各式各樣的地下溶洞;有部分熱氣體在推動地球表層的過程中,在正在巖石化的巖漿層里的孔洞或拱洞中聚集,形成大氣泡,這些大氣泡不斷得到下面高熱氣體層釋放的高熱氣體和熱量的補充,不斷向周圍膨脹和擴大,當其積累了足夠多的熱氣體和熱能,使其產生的膨脹力能夠沖開一條或多條通道到達地表層時,大氣泡里的高熱氣體就順著這此通道沖出地表層,其后處于高壓狀態的高熱巖漿也跟隨其后噴涌而出,形成火山,噴涌出來的巖漿在地面堆成山,冷卻后就成了巖石山,如果巖漿里的氣體物質沒有被釋放出來,氣體就在巖漿里形成氣泡,巖漿冷卻后就成了巖石山的山洞,這就是山洞的形成過程;

第三,有的已經沖開了一條或幾條通道準備爆發火山的大氣泡,后來沒有力量沖破地表層形成火山的,地表層冷卻成巖石層后,這個大氣泡和它沖開的通道就成了大溶洞和延綿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地下溶洞通道。正在巖石化的巖漿中熱氣泡多的地方,有的擠在一起,有的合成較大的熱氣泡,冷卻后這些熱氣泡所在的地方就變成了地下溶洞群。

以上就是地下溶洞和山洞形成的原因?,F代玻璃器皿工業從側面證明了這個過程的正確性,玻璃器皿的主要原料是巖石,即某些巖石按一定的比例組成,經過燒煮成熱巖漿,然后用金屬管往一定量的巖漿球里吹氣,就能制成各種各樣的空心玻璃器皿,地下溶洞與山洞的形成與玻璃器皿的空心的形成原因是同一個道理。

4 地下熱氣與大地震的形成

4.1 大地震的源頭

大地震的源頭是地層深處含有各種熱氣體的大熱氣泡,沒有形成火山轉而引發大地震。

4.2 大地震的形成

大地震的形成主要有兩種,一是地下大熱氣泡在膨脹擴大中發生爆炸而產生大地震;二是地下大熱氣泡在降溫收縮的過程中,大熱氣泡上面的巖石層拱頂坍塌發生爆炸而產生大地震。

4.2.1大熱氣泡的膨脹爆炸

地殼下面高熱巖漿流體層不斷向其外面散發熱量,并與周圍的氣體物質進行各種熱反應生成高熱氣體,在強大熱力的推動下,高熱氣體向上推動正在巖石化的軟巖石層而在其中形成熱氣泡,或在因巖石層運動形成拱洞的地方聚集形成熱氣泡,下面活躍的高熱巖漿流體生成的各種高熱氣體不斷充實這些已形成的熱氣泡,并繼續加熱,使其不斷地向周圍膨脹,擴大空間,經過長期的積累,或多個熱氣泡合并,最終形成具有巨大能量的大熱氣泡,大熱氣泡里的氣體很多是易燃易爆的各種氣體化合物,并處于高熱高壓狀態,使得大熱氣泡就像一個大火藥庫,準備向地面繼續擴張噴發火山。但是,由于一些因素影響,沒有爆發火山之前就發生爆炸,造成地面大面積山體坍塌,形成大地震。

在大熱氣泡膨脹時期發生爆炸引起大地震的這種情況并不多,主要發生在地殼的深層部位,這種情況不是大地震的主要形式。

4.2.2大熱氣泡的巖石層拱頂的坍塌爆炸

準備噴發火山的地下大熱氣泡,由于地熱的消耗,即高熱流體物質不斷向外散熱而使地層溫度逐漸降低,原來的高熱巖漿流體層隨著溫度的逐步降低而相應地巖石化,大熱氣泡的洞壁也因巖石化而逐漸固定下來,泡里的高熱氣體也因周圍溫度的逐漸降低而相應地降低,其受到來自下面的熱量和熱氣的補充也在逐漸減少,使大熱氣泡里的熱氣膨脹力大大減小,從而使本來要發生火山的大熱氣泡逐漸轉變成引發大地震的大熱氣洞。

當大熱氣泡的拱頂巖石層對壓力的承受力加上泡里熱氣體的膨脹力等于其上面的地層的壓力時,地殼處于平衡狀態之中,相反,當大熱氣泡的拱頂巖石層對壓力的承受力加上泡里熱氣體的膨脹力小于其上面的地層的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大熱氣泡的拱頂上的巖石層就會斷裂,坍塌入泡中,引起熱氣爆炸,造成地震。

具體來說,大熱氣泡拱頂的巖石層對壓力的承受力、氣泡里熱氣體的膨脹力和氣泡上面地層的壓力,這三個力中,氣泡里熱氣體的膨脹力是最大的變量,它的變化是大熱氣泡拱頂巖石層是否發生坍塌的關鍵因素。例如,當大熱氣泡為爆發火山而準備的時候,氣泡里的氣體溫度高達幾千甚至上萬攝氏度,經過較長時間的演化,地熱的消退,大熱氣泡周圍的地層與泡中氣體的溫度降到300----500攝氏度時,泡里熱氣體的膨脹力就大大減少了。當大熱氣泡的拱頂巖石層對壓力的承受力加上泡里熱氣體的膨脹力小于其上面的地層的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時,由于地殼地質運動等一些誘發因素影響,使大熱氣泡拱頂上的巖石層發生斷裂,坍塌入泡中,泡內處于高壓的大熱氣團突然受到上面厚厚地層坍塌的強大壓力的沖擊,引發大熱氣團的強烈大爆炸,造成大地震(大熱氣泡里處于高壓的由各種氣體混合而成的易燃易爆的大熱氣團,雖然溫度已降到幾百攝氏度,仍然像個巨大的火藥庫,具有相當巨大的能量)。

這種大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的中部或中上部位,是大地震的主要形式。

4.3 余震的產生

處于地層深處的大熱氣泡,其中大熱氣團的爆炸也沒能沖開上面厚厚的地層,只造成地層更大面積的坍塌,爆炸的熱氣團有一部分氣體因爆炸而從坍陷的巖層斷裂帶的縫隙間噴出,或被分散到被炸松的泥土層中。但大部分的熱氣體被因爆炸而陷落的更大量的坍塌物蓋壓住,縮成高壓熱氣團,高壓熱氣團在強大的壓力沖擊下,又發生爆炸,幾經反復,從而形成多次較大的余震;有的引起大地震的大熱氣泡周圍也有較大的熱氣泡,大地震的爆發的強大沖擊力使其周圍的較大的熱氣泡也受影響而發生爆炸,引發新地震,形成所謂的余震;有的余震是被炸斷的巖石層進行重新調整位置而形成的。

4.4 大地震的分布

大地震是由孕育火山的大熱氣泡轉變過來的,火山的理論分布區也就是大地震的分布區。

具體來說,地面上凡是有大高原或大山脈的地區,都是大地震的分布區。

4.4 天坑或“隕石坑”的產生

某個地面向下坍塌而出現的大井坑,謂稱天坑,也可稱之微型地震。天坑產生的原因是,地熱因不斷散耗而向地心退去,使地熱氣向上的推動力減弱,對液體層的液體物質的推動力也減弱,造成地下水位、石油和天然氣儲藏位的下降,最直接的反應是,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原儲存地下水的充滿孔隙的疏松的土層因缺水而出現空洞和能游動的軟泥土,引起上面土塊下陷彌補地下空間而出現天坑。

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的“隕石坑”并不是真正的隕石坑,即不是隕石撞擊而形成的坑,實際上,就像地球上的天坑,是月球地面的地塊向下坍塌而成。其原理與地球上的天坑的發生一樣,都是由地熱向地心退縮,地熱氣向上的推動力減弱而引起。在月球上,不僅只是地下水位、石油和天然氣儲藏位下降,并且,地上的湖、河、海的水全部退縮到月球的地殼里面,造成地面無水。月球的今天就是地球的明天。

5 結語

紛繁多變的地質活動和現象,都是地下熱氣發生作用的結果,地下熱氣的消長是地球地質運動和變化的主要原因。地球地質的運動,如地殼的地質構造、火山、地下溶洞和山洞、大地震等地質運動,地下熱氣都直接參與其中,沒有地熱氣的作用,就沒有這些現象的發生。地熱氣的耗散是地球與其外宇宙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的結果,地熱氣耗散的過程也是地球從生產、發展到消亡的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當今,石油、天然氣和深礦石的大量開采,加快了地熱能的消耗,增速了地熱氣消耗的自然過程,地熱氣力量減弱增速,地殼的地層增厚的速度就變快,地球加快進入了一個火山減少而地震多發的時期。

參考文獻:

[1] 林學鈺等編著.現代水文地質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

[2] 宋春青等編著.地質學基礎[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

[3] 沈春康主編.大氣熱力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3.

[4] 賈月梅主編.流體力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篇3

描寫山的四字成語

【壁立千仞】——壁立:峭壁陡立。形容巖石高聳。

【層巒疊嶂】——層巒:山連著山;疊嶂:許多高險的像屏障一樣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險峻。

【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千巖萬壑】——形容山巒連綿,高低重迭。

【重巒疊嶂】——巒:連綿的山。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

【下臨無地】——臨:從高處往低處看。向下望去深得不見地底。形容極其高峻陡峭。

【山高路陡】——比喻道路遙遠艱險。同“山高路險”。

【危峰兀立】——山峰筆直地挺立,感覺很危險的樣子,形容山勢險峻。

【重巖疊嶂】——嶂是屏障之意,指的是重重疊疊的巖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樣。

【高聳入云】——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巍然屹立】——巍然:極高的樣子;屹立:山勢直立高聳。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遙。

【高不可攀】——攀:抓住高處的東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拔地而起】——拔:動詞,意思是陡然聳立。 拔地:bá 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形容從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

描寫山雄偉的成語附解釋

1、峰巒疊嶂:又稱為層巒疊嶂。指山峰重迭。

2、危峰兀立:就是高高的山峰直直的聳立著。

3、連綿不斷:形容山脈,河流,雨雪等接連不斷。

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5、峰巒聳翠:形容山巒層疊起來,非常雄偉翠綠。

6、重山復嶺:謂山巒重迭層接。

7、叢山峻嶺:叢:聚集;竣:高大。無數高大險峻的山嶺。

8、層山疊嶂:層:層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疊:重復。形容山峰起伏,連綿重疊。

9、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10、重山峻嶺:連綿起伏的高山。

11、高聳入云: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12、層山疊嶂:層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疊:重復。形容山峰起伏,連綿重疊。

13、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峰:奇特的山峰。各種各樣的奇特山峰散開地排列著。

14、海嘯山崩:大海洶涌呼嘯,高山崩裂倒塌。形容來勢兇猛急速。

15、層巒迭嶂:巒: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層、迭:重復,一層加上一層。形容山峰起伏,連綿重迭。

16、層巒迭嶂: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層、疊:重復,一層加上一層。形容山峰起伏,連綿重疊。

17、層巒疊嶂:層巒:山連著山;迭障:許多高險的象屏障一樣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險峻。

18、懸崖峭壁: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

19、群山連綿:山連山,崇山峻嶺。

有關山的成語

巴山越嶺 跋山涉水 百二河山 百二山河 逼上梁山

藏之名山 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 崇山峻嶺 叢山峻嶺

篤定泰山 范水模山 放火燒山 堆積如山 堆山積海

航海梯山 號令如山 積土成山 錦繡河山 錦繡江山

軍令如山 挨山塞海 開山鼻祖 開山老祖 廬山面目

廬山真面 礪帶河山 滿山遍野 盟山誓海 名落孫山

排山倒海 安如泰山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巴山蜀水 巴山夜雨

拔地搖山 拔山超海 拔山蓋世 拔山扛鼎 白山黑水

半壁江山 寶山空回 背山起樓 被山帶河 表里山河

冰山難靠 兵敗如山倒 不識泰山 殘山剩水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出山泉水 春山如笑 大好河山 帶礪山河 刀山火海

刀山劍樹 倒山傾海 道山學海 登山臨水 登山小魯

地崩山摧 地動山搖 調虎離山 東山高臥 東山再起

恩德如山 恩山義海 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 翻山越嶺

放虎歸山 逢山開路 覆海移山 高山仰止 隔山買老牛

隔行如隔山 高山景行 高山流水 高臥東山 關山迢遞

海誓山盟 海嘯山崩 鴻毛泰山 還我河山 河山帶礪

湖光山色 華屋山丘 積甲山齊 回山倒海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火海刀山 劍樹刀山 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江山如畫 江山如故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錦繡山河 開山祖師 昆山片玉 聚米為山

樂山樂水 舉鼎拔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開門見山 累土至山

力可拔山 廬山真面目 礪山帶河 漫山遍野 名山大川

綠水青山 名山勝川 名山事業 南山可移 排山壓卵

千山萬壑 青山一發 氣吞山河 丘山之功 千山萬水

氣壯山河 山崩鐘應 青山綠水 氣涌如山 青山不老

升山采珠 山崩地裂 窮山惡水 人心齊,泰山移 山中宰相

日薄西山 山溜穿石 山長水遠 山清水秀 山水相連

山明水秀 山木自寇 山珍海錯 山陬海噬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山搖地動 山銳則不高 山棲谷隱 山高水長 山肴野蔌

山頹木壞 山珍海味 山高水低 人山人海 山光水色

肉山脯林 水軟山溫 水色山光 山雞舞鏡 山窮水盡

剩水殘山 山盟海誓 壽山福海 泰山鴻毛 泰山壓頂

銅山鐵壁 水秀山明 泰山其頹 梯山航海 使蚊負山

泰山壓卵 萬水千山 他山之石 他山攻錯 退如山移

鐵案如山 泰山北斗 泰山不讓土壤 童山濯濯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鐵證如山 泰山梁木 仙山瓊閣 穩如泰山 巫山云雨

挾山超海 陽煦山立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野蔌山肴 移山倒海

游山玩水 這山望著那山高 執法如山 坐山觀虎斗 指山說磨

坐吃山崩 拄笏看山 愚公移山 猿穴壞山 枕山棲谷

重于泰山 縱虎歸山 坐吃山空 鐵桶江山 江山好改,本性難移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馬放南山 南山鐵案

壽比南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安如太山 跋履山川 巴山度嶺

拔山舉鼎 跋山涉川 跋涉山川 拔樹撼山 半壁河山

半壁山河 避溺山隅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藏諸名山 尺山寸水

愁山悶海 楚水吳山 帶礪河山 蕩海拔山 登山陟嶺

地動山摧 東山復起 東山之志 恩同山岳 逢山開道

扛鼎拔山 功若丘山 冠山戴粒 觀山玩水 關山阻隔

海沸山崩 海盟山咒 海約山盟 河山之德 懷山襄陵

回山轉海 火山湯海 寄跡山林 箕山之節 荊山之玉

久歸道山 開山始祖 跨山壓海 昆山之玉 樂山愛水

離山調虎 連山排海 臨水登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流水高山

馬入華山 漫山塞野 悶海愁山 猛虎出山 猛虎深山

彌山亙野 劚山覓玉 邈若河山 邈若山河 邈以山河

名山勝水 模山范水 木壞山頹 爬山涉水 披發入山

篇4

“是什么書?”其中一只狼崽子問。有不少狼圍聚過來看。北大翻翻書,說:“是《成語詞典》?!薄笆菍懯裁吹??”又一只小狼問:“是些形容詞?!庇幸恢焕菃柕溃骸坝行稳菸覀兝堑膯??”“我找找看?!?/p>

北大說,“形容我們狼的在成語這里。”“快給大伙念念?!贝蠹叶即叽僦贝?。北大大聲念著:“狼心狗肺?!币恢恍±呛茏院赖卣f:“不錯,咱們狼的心還能上詞典?!绷硪恢焕钦凑醋韵驳卣f:“咱們還排在狗肺前邊呢!”北大大聲說:“這是在罵咱們哪!”眾狼的心里面感到難過。老狼安慰說:“也許人把所有動物都形容得這么壞吧?”小狼說:“對,看看字典上是怎么形容虎的。老虎比我們還兇呢?”北大把字典拾起。北大找到頭一條,說:“虎氣十足?!崩侠窃缫严铝硕x說:“看,肯定是在罵老虎吧!”北大說:“字典上是在夸老虎呢!”北大又接著讀出:“虎頭虎腦、猛虎下山、將門虎子”這些成語。眾狼是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老虎比狼群還要兇殘,人憑什么贊揚老虎而貶低狼呢?窗外的老虎心滿意足地走了。

狼群從此與“虎”為伴,學老虎兇殘、無道,這就是現在的狼。

山里有個以北大為首的狼群和一個以清華為首的虎群。北大能當首領是因為他是家族中唯一的秀才,因曾經讀過一本字典并將它背得滾瓜爛熟;清華呢,他卻是以吹牛當上虎王的。

這天,北大正在家看著名作家鄭淵潔的童話--《皮皮魯和大灰狼羅克》,這時,來了一只名叫棒棒堂的狼崽子,說是撿到了一本書,讓他給瞧瞧,說著便遞了過去。這件事不一會兒就傳到了狼群和虎群的耳朵里,不一會兒,狼群家族的人全到了。在這時,虎群的虎也來湊熱鬧,他們躲在山洞外偷聽。

“是什么書?”其中一只狼崽子問。有不少狼圍聚過來看。北大翻翻書,說:“是《成語詞典》?!薄笆菍懯裁吹模俊庇忠恢恍±菃枺骸笆切┬稳菰~?!庇幸恢焕菃柕溃骸坝行稳菸覀兝堑膯幔俊薄拔艺艺铱?。”

篇5

關于四馬的成語 :

三檐四馬、四馬攢蹄

更多關于馬的成語:

1、馬咽車闐:就是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2、馬遲枚疾:比喻用于稱贊各有長處。同“馬工枚速”。

3、馬足車塵:意思是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4、馬角烏白: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5、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馬、牛穿著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禮節。也比喻衣冠禽獸。

6、馬牛其風:指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7、老馬識途: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8、馬跡蛛絲:馬蹄的痕跡,蜘蛛的細絲。比喻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9、馬前潑水: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10、馬鹿易形: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11、馬耳東風: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12、馬革裹尸: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13、鞍馬勞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14、馬到功成: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15、馬瘦毛長:比喻人境遇窮困,就會顯得精神不振的樣子。

16、馬工枚速:原指枚皋文章寫得多,司馬相如文章寫得工。后用于稱贊各有長處。

篇6

形容橋的成語有哪些

【搭橋牽線】搭橋:架設橋梁;牽線:指從中介紹.比喻為促成某事而做中介工作.

【過河拆橋】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過橋抽板】比喻目的達到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過橋拆橋】比喻達到目的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同“過河拆橋”.

【火樹星橋】形容節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據水斷橋】依靠河道阻斷橋梁.形容膽識過人,勇敢善戰.

【立馬蓋橋】形容火急.亦作“立馬造橋”.

【立馬造橋】見“立馬蓋橋”.

【鵲橋相會】鵲橋:古代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別之后的團聚.

【舌橋不下】形容驚訝的神態.

【修橋補路】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星橋火樹】形容節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遇水疊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遇水迭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遇水架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四字以外成語:

【船到橋門自會直】橋:橋梁.比喻事先不必多慮,問題自會得到解決.

【船到橋門自然直】意謂事先不用著急,到時候問題總可以解決.這是在無可奈何中強作寬慰的說法.

【船到橋頭自會直】意謂事先不用著急,到時候問題總可以解決.這是在無可奈何中強作寬慰的說法.同“船到橋門自然直”.

【逢山開道,遇水造橋】逢:遭逢,遇見.遇到山則打通道路,遇見水則架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逢山開路,遇水迭橋】逢:遭逢,遇見;迭:一層加上一層.遇到山則打通道路,遇見水則架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逢:遭逢,遇見.遇到山則打通道路,遇見水則架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篇7

【用法分析】:兔走鶻落作賓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來源】: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師塔銘》:“行宣政院命長明之瑞云山清涼寺,學徒奔湊,機鋒相加,如兔走鶻落,瞬目輒失。”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使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拼音】:tù zǒu gǔ lu

【成語聲母】:TZGL

【兔走鶻落的近義詞】:兔起鶻落

【近似成語】:

落月屋梁:比喻對朋友的懷念。

落湯螃蟹:湯:熱水。如同落在熱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腳亂的狼狽樣子。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落阱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落井投石:比喻趁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成語造句】:

1、這一連串的動作兔走鶻落,白駒過隙間完成,場下頓時沸騰來起來。

2、兔走鶻落兮,詩文之著敵之易摧兮,韓盧蹇兔。

3、腦兔走鶻落兔走烏飛烏?兔走烏飛兔走一雕雙兔兔的對聯:兔年對聯丁年歌盛世卯兔耀中華。

篇8

1、指的是老人。

2、成語黃發垂髫中黃發指的是老人。黃發指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黃發垂髫指老人與兒童,成語出自出自《詩經·魯頌》,《藉田賦》。

3、黃發形容老人是因為老年人頭發的共同特征是由白轉黃,黃發在舊時長壽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用黃發形容老人的歷史記錄是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猛虎下山:形容勇猛而迅速。

出處:清代吳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轉身作一個‘猛虎下山’之勢,劈面撲來,要想楊福一閃,他好乘勢翻個跟斗,到楊福后面去?!?/p>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

近義詞:猛虎出山。

反義詞:無。

篇10

形容喜愛的成語

1、屋烏之愛: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關心與他有關系的人或物。

2、見異思遷:遷:變動。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3、稱賞不置:稱賞:贊美;不置:不住地。不住地贊美。形容對事物的喜愛。

4、一無所好:好:喜愛。指沒有一種愛好。

5、愛生惡死:惡:厭惡。喜愛生存,厭惡死亡。

6、無好無惡:好:喜愛;惡:憎恨,討厭。指既不喜愛,也不憎恨。形容感情藏而不露。也指態度不明朗。

7、玩物溺志:玩:玩賞;物:器物;溺志:埋沒志向。玩賞器物,埋沒志向。指一心玩賞所喜愛的東西,就會消磨掉進取的意志。

8、好謀少決:好:喜愛,善于。善于謀劃但缺少決斷。

9、奪人之愛:奪:搶奪。剝奪別人所喜愛的人或事物。

10、口角流涎:形容對喜愛又不能占有之物的羨慕之態。

11、嫌貧愛富:嫌棄貧窮,喜愛富有。指對人的好惡以其貧富為準。

12、眾好眾惡: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

13、憐新棄舊:憐:愛憐;棄:舍,拋。愛憐新的,拋掉舊的。多指喜愛新歡,冷落舊寵。

14、樂而不厭:喜愛而不厭倦。

15、好謀而成:好:喜歡,喜愛。指勤于思考,遇事能深思熟慮而辦好事情。

16、嘩世取寵:嘩世:使世人激動興奮;寵:喜愛。以浮夸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17、好亂樂禍:好、樂:喜歡,喜愛。喜歡搗亂和闖禍。

18、楚楚可愛:形容陳設整齊,令人喜愛。

19、喜功好大:功:功績,成就;好:愛好,喜歡。喜愛干大事,建大功業。多形容浮夸的作風。

20、各有所愛:愛:喜愛,愛好。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指人的愛好出自人的本性。

21、持刀弄棒:形容喜愛習武。

22、爭強好勝:爭:爭奪;強:優勝;好:喜愛。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23、好奇尚異:好:喜歡;尚:注重,喜愛。喜歡和注重奇怪特別的事物。

24、愛非其道:對某人很喜愛,但所用的方法不對頭。多指父母對子女的溺愛。

25、知水仁山: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26、樂道好古: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27、愛者如寶:喜愛什么,就把什么看成寶貝。

28、上好下甚:上面的喜愛什么,下面的人就會對此愛好的更加利害。

29、愛富嫌貧:嫌棄貧窮,喜愛富有。指對人的好惡以其貧富為準。

30、如獲至寶:至:極,最。好像得到極珍貴的寶物。形容對所得到的東西非常珍視喜愛。

31、家雞野鶩:晉人庾翼以家雞喻自己的書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書法。比喻不同的書法風格。也比喻人喜愛新奇,而厭棄平常的事物。

32、好古敏求:好:喜愛,喜好。喜好古學而勉力追求。

33、舊歡新寵:歡:指所喜愛的人。過去喜歡的和再現受寵的人。

34、金屋藏嬌:嬌:原指漢武帝劉徹的表妹陳阿嬌。漢武帝幼小時喜愛阿嬌,并說要讓她住在金屋里。指以華麗的房屋讓所愛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35、摩挲賞鑒:摩挲:用手撫摸;賞鑒:欣賞鑒別。用手撫摸著欣賞鑒別。形容對古董、書畫、工藝美術品等的喜愛和欣賞。

36、篤信好古:篤:誠篤;信:誠實;好:熱愛。堅持自己的信仰,喜愛古代的典籍。

37、寶貝疙瘩:指人所喜愛珍貴的物體。

38、樂山樂水: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39、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慧的人喜愛山,仁義的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40、愛博不專:專:專一,專注。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很廣泛,而感情不能專一。

41、憨態可掬: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頑皮嬌癡、單純幼稚的樣子充溢在外。招人喜愛。

42、不忍釋手:舍不得放手。形容十分喜愛。

43、欺貧愛富:欺侮貧窮,喜愛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