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同學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23:55: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同學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寫同學的作文

篇1

還有一次,我讓同學們依題目寫作文??墒沁^了一段時間后,有一些同學還沒有動筆開始作文。我問他們:“為什么不趕緊寫作文呢?”他們說:“怕寫不好,不知如何下筆……”

怕,怕,怕……竟然有一些同學沒有寫作文的“膽量”!所以今天我想從三方面給害怕寫作文的同學壯壯膽子。

一、大膽寫下第一句話

作文有了題目,接下來就要起筆寫具體內容了,可有的同學總是心有怯意地不敢寫下“第一句話”。寫不出“第一句話”,自然就沒了“下文”,寫作文的過程就會僵住了。

比如有一位同學寫作文的“膽子”小,遇到《童年趣事》這篇作文,愣是“嚇得”不知道第一句話應該怎么寫。我開導他:別總想著什么“規矩”,也別被所謂“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縛住了手腳,不妨大膽些,隨意些――或者干脆就“稀里糊涂”地寫下第一句,也總比“膽小如鼠”地不動筆要強些呀。

一聽我讓他壯起膽來“隨意寫”,他果然“膽子”大起來,寫下了第一句話:我努力回想在自己的童年里到底發生過什么趣事,想來想去,還真想出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

你看,“膽子”大起來,作文就有了新開端嘛。因為“大膽”地寫下了這第一句話,所以這位同學覺得“作文荒漠”上出現了一小片綠洲,思緒似乎立即打開封固已久的閘門,進入到良好的作文狀態。

二、大膽寫心里的話

學校以《老師,我想對你說》為題目組織了一次校園作文比賽。有位同學想參加比賽,但因為“膽怯”遲遲不敢動筆。通過談話,我弄明白了這位同學沒有完成作文的原因:他心里有好多話想對老師說,但是不太敢把這些心里話當成作文寫出來,因為他想寫一寫對老師的“不滿”,比如作業布置得太多,有時候上課還會拖堂等。

噢,怪不得這位同學的作文遲遲沒有完成,原來是不敢在作文里寫心里的“不滿”呀。

我開導他:作文就是要寫心里話,勇敢地寫出自己心里所想的東西,作文也才有“真實”的高度。心里話不是作文禁止的內容,而是可以“放膽”開寫的精彩。

經我這么一說,這位同學放心了,于是他“大膽”地在作文里寫出了對老師的“不滿”,大膽地在作文中向老師提出了“抗議”和“建議”。結果怎么樣――他的這篇壯著膽子寫心里話的作文,得了一等獎。

原來,在作文里大膽地寫出自己的心里話,不但不會因為“膽大妄為”而受處罰,反而會因為“率真可愛”而得獎勵呀。

三、大膽寫符合自己個性的話

趙小芳是從鄉下轉到城里來的新同學。在她轉到城里上學后的第一次作文課上,其他同學都開始依照題目寫作文了,可是趙小芳卻沒有寫。

我問:“趙小芳同學,你怎么不趕緊寫作文呀?”

趙小芳說出了自己的顧慮:“俺從鄉下剛來,普通話說不好,寫作文時也會出現‘土話’,俺怕用這樣的話寫作文大家會笑話俺?!?/p>

趙小芳果然是滿口的“方言土語”。但是我給趙小芳壯膽:作文中的“鄉言土語”并不會成為別人恥笑你的原因,你知道有位叫莫言的大作家嗎?他就用自己的“鄉言土語”寫小說,結果他的鄉言土語小說不但沒有被人恥笑,反倒為他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吶。所以說你不能把自己的“鄉言土語”當成寫作文的恐懼,反倒應該將其當成自己的“個性語言”來使用。有自己“個性特色”的作文會大受贊美的。

篇2

我三姑買了一套《中華德育故事》光碟,她說這盤碟很有教育意義,先借給我看。

這盤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個平時跟我相處很好的同學,這么精彩的碟應該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訴了她這件事,她表示很樂意看,于是我就把碟送到了她家里。

過了幾周還沒還我,因為這盤碟也是借的,也該還了,我不能不講信用,所以我讓她明天帶來。第二天她說忘帶了,可以理解,可能是偶爾馬虎吧。第二次她又忘帶了,我還是可以容忍。有句話說得好,事不過三,可是接下來我七次找她要碟,她七次忘帶,根本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

篇3

馬恬恬

相信大家一定會謝過許多人,比如:我們的父親、母親、老師等等,但是我最想感謝的卻是一位不知姓名的同學。事情是這樣的:

記得上學期的一次大型考試,這一場正準備考數學,我正信心十足的等待著考試,忽然我發現沒帶尺子,這時監考老師已經走進了考場,這可怎么辦???如果沒有尺子,畫圖題是無法做的呀!

正在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時,旁邊的一位同學看見了,小聲的問我:“你是怎么了?”我說:“我忘帶尺子了!”那個同學二話沒說,把一把嶄新的尺子折成了兩半,我吃驚得看著她,“還看什么呀?快拿著,都要考試了?!彼钡膶ξ艺f。我接過尺子正想說謝謝,考試的鈴聲已經響了,我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考試當中了。

我認真的做著試卷,一道道的畫圖題我都順利的完成了??荚嚱Y束了,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尋找著那位不相識的同學,想當面向她致謝,可那還有她的影子啊?現在這半截尺子還在我的筆筒里呢。

篇4

1. 表示愿和對方交朋友; 2. 簡單介紹自己,如愛好、特長(體育、文藝等); 3. 希望多了解美國文化。

注意:1. 電子郵件格式已經給出,但不計入總詞數; 2. 詞數:100左右。

From: lihua@yahoo.com.cn

To: tony@163.com

Subject: making an e-pal

Yours,

Li Hua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Tony,

I am Li Hua, a boy of 16 from China.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m glad to read you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nd I know you want to make an e-pal with a Chinese. I want to be your friend and wish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ulture of the USA.

篇5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

腦袋里面只有兩個字:

學習。

就像孟小喬一樣,

忘記了玩的含義。

《5》

這個世界,

就算有笑聲;

但是,

有多少是發自肺腑的呢?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在這個世界,

能讓人動容的事情,

篇6

在這里,我想對班里的一些同學說幾句心里話。

張妍婷,你學習優秀,還關心班集體,是一個很負責任的班長。而我,雖然學習不錯,但是在關心班集體這一方面我還是要多多向你學習一下。

韋一丹,當我剛剛來到這個班級時,是你最先向我伸出了友誼之手,使我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不再孤單。雖然你現在已經離開了這所學校,但是你永遠是我的好朋友。

在我剛來到這個班級有兩三天后,詹碩和李鎧?邀請我跟她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問題。雖然她們學習成績不是很優異,但我也很樂意跟她們在一起,因為她們畢竟是真心跟我交朋友的人。

篇7

張詩詩同學:

你好!

先介紹一下吧!我是武隆縣實驗小學的一名學生,叫張家樂,今年11歲了。我寫這封信主要是想邀請你來我的家鄉做客。

談起我的家鄉,那是3天3夜都說不完。

我的家鄉在武隆,一聽名字就不同凡響,武隆是一個旅游勝地。如:芙蓉洞,仙女山,天生三橋……有好幾個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錄呢!

我最喜歡的還是天生三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橋。我先給你介紹介紹普通的吧!哪里有和別處一樣有花有草,但那里的草不是很綠,有些發黃。但讓人看起來很自然,樸素,古老。地上還有很多雜亂得石頭,不過在那里照樣很好。沿著路一直到頂會有一個亭子,這個亭子修建得氣勢雄偉,坐在里面,好像吸收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那個亭子屹立在山頂,好像一顆明珠。但往下看的效果又不一樣了,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山間仿佛有千丈深,云霧繞著山,好像給它披上了一件薄紗衣。但還是擋不住它的翠綠。石壁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大的可以住人,小的可以放進一只手。最好玩的是坐纜車,如果你膽小的話,還可以鍛煉你的膽量。你坐上去,纜車一下子滑下來,那種驚險,刺激的感覺簡直太棒了。第一次坐有可能會怕,但你完了一會兒肯定還想玩。

聽了我的介紹,你肯定心動了吧!那你就來吧!你來了我肯定會好好款待你的,歡迎你來做客哦!

天天開心

學習進步

實驗小學:張家樂

篇8

而實質上網絡文學或網絡寫作是個似是而非的概念,唯有在線寫作是貨真價實的“網絡寫作”:打開網絡上的可視化視窗,事先不打草稿,更不做備份,一個字一個字敲進去,敲得差不多了,張貼發表。至于攢了幾萬字,貼一陣,再攢幾萬字,再貼一陣,甚或寫完了全稿一截一截張貼,造成“在線寫作”錯覺的寫作都是偽網絡寫作,其本質與傳統意義上的寫作無異。這當中既有著旁觀者不清的情境存在――誤以為文章只要在網絡中出現就是網絡文學,更是非網絡作家向網絡的靠攏和“投誠”。而大眾認為的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考量的標尺已經簡化為網絡發表是否在實體圖書出版之前,在前,則為網絡文學。

網絡的出現對于寫作來說,最大的意義在于:

其一,發表瓶頸的取締,發表平臺的泛化。網絡出現之前,發表作品的陣地是報紙、雜志、圖書;發表的意義擴大之后,廣播、電視、電影、話劇、舞劇、相聲、小品、歌曲等也納入其中。這其中任一平臺都設置了相當高的門檻。網絡來了,在符合互聯網法規的前提下,網絡發表已成零門檻、零瓶頸,也正因此,“全民寫作”才成為可能。

其二,作家走下神壇,寫作成了“有話就說,有屁就放”。網絡的出現,破解了籠罩在“作家”身上的光環,成為作家的嚴肅性被消解了,寫作成了情緒宣泄、事件記錄、言論發表這種與吃喝拉撒一般再正常不過的小節。

其三,反饋機制的零阻斷、即時性。網絡的這個特性,以改變人際關系的方式改變了人的社會性。表現在網絡文學上,則是深刻引發了寫作方式的變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網絡是一場革命。網絡的發表和修改結果、他人的反應和回饋以點擊和回帖的方式即時呈現在網絡上。零阻斷的網絡模式,一切所見即所得。哪怕事前審查機制引入網絡,造成暫時性的所見非所得,敏感的發帖、回帖甚至會被屏蔽處理,在整體上而言,零阻斷、即時性、所見即所得仍然是網絡影響人類生活的先天利器。

其四,即時性帶來的互動性,形成“樓主”與其他“蓋樓”者之間的深度共謀。因為回帖者的即時性回饋,“樓主”應對質疑甚至對自己的思想、言論進行二度創作是常有的事。民諺說,謊言說一百遍就成了真理,人的社會性決定著多少有從眾的趨勢,很少有“樓主”強大到不管不顧回帖者形形諸如商榷、相左、敵對的回饋。對自我的二次或多次修改,是網絡帶給人類的最深刻的革命。網絡互動性之徹底,在參與者自愿自覺,空間、時間、身份不受約束,數量空前龐大,回饋無所顧忌方面,全面超越傳統的面對面集會、討論、研討方式。多地政府邀網民網上議政,排除做秀的成分,這一做法無疑能最徹底地網羅百姓智慧,也能借助和網民的互動實現對市民的解惑和解壓功能。

網絡寫作仿如文學的撒歡,也有陣痛。發表瓶頸的消除造成了發表的虛假榮光,從而誘發網絡發表層級性的形成,傳統媒體的話語霸權到了網絡這里并無二致,只是網絡創造方式,網絡行使話語權的方式也就格外豐富,幾達全方位,無孔不入,首頁推薦、做專題、開專頁、飄紅、加精、置頂、彈出窗口、關鍵詞,等等,“推薦”成了行使網絡霸權的舟楫,版面、位置、文圖聲色呈現方式、語氣、力度的不同,決定了網絡的話語霸權。網絡寫作“有話就說”的特質將網絡文學擁推上虛假繁榮的局面,各路神通八仙過海,文不對題、文不配題的“標題黨”,營造高點擊高回帖假象的“”、“點擊機”,幻想以假亂真,一招制敵,正兒八經寫作的也難免魚龍混雜。網絡反饋的即時性使得帖子的“優劣”立現,判斷的一個便宜尺度就是點擊率和回帖數,或者再加上星級和回帖的擁推程度。

另一可以代替或超越擁推度的就是爭議性,在網絡傳播的效果上,多數情況,爭議性大的帖子“優”于擁推程度高的帖子。這些熱帖和爭議帖到達一定閾值,也會成為網絡及報紙雜志和廣播電視的熱門報道對象,出版實體書、改編為影視等“落地”行為發生的幾率一般來說也比默默無聞的帖子大。除專職以網絡收費閱讀模式生財的作者之外,“落地”生金是網絡作家的夢想,出版實體書又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落地”夢――在寫作的功利性目的上,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殊途同歸。

部分傳統文學作家選擇“網絡寫作”(嚴格說應是網絡發表)的原意也是期求傳播的廣度和速度,稿子炒成網絡熱帖,自己炒成網絡紅人,從而獲得成名的滿足感,獲得更多利好機會,是這部分傳統文學作家也是所有網絡作家的共同夢想。不乏有作家從與網民的互動中獲得創意,查缺補漏,觸發作品往正路上走。如上都無可厚非。怕就怕在網絡便捷神速的互動性撥動作者不甚強大的神經,在聽令進行自我修改的過程中迷失了“我”。我對此有個不宣之秘:對作品生殺予奪,作者可以聽我的,不必聽網民的。因為我是最專業的讀者,最負責的網民。

篇9

答:要想讓學生把傳統節日話題作文寫精彩,指導時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了解節日,抓準特點

凡事凡物均有特點規律,傳統節日亦是如此。所以,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不同節日的特點,也就是每個節日的傳統習俗、文化。讓學生通過咨詢、上網、閱讀等方式進行了解,比如除夕――年夜飯、放鞭炮;元宵節――吃元宵、鬧花燈;清明節――掃墓、吃清明@;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學生對所要寫的節日了解得越深入,手頭掌握的資料越多,也就越容易寫出不同節日的特點,準確表達節日的相關內容、場景、氛圍。

二、觀察節日,感悟氛圍

在了解節日習俗的基礎上,還要指導學生細致觀察不同節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節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圍:春節――喜慶、吉祥;元宵節――熱鬧、團圓;清明節――緬懷、激勵;重陽節――敬老、感恩……有了氛圍,就有了濃濃的“情”,文章就能以“情”為線索串聯細膩而美好的節日畫面,就容易做到情景交融。

三、參與節日,寫出過程

寫節日話題作文,要特別注意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所以,必須讓學生從留心觀察的“旁觀者”轉換為熱心參與的“當局者”。比如親手包餃子、元宵、粽子;親自放鞭炮、做花燈;親身體驗看花燈、劃龍舟、當拉拉隊……寫作之前,讓學生問問自己:“我快樂嗎?我收獲了嗎?我成長了嗎?”進而思考:“我為什么感到快樂?我是怎樣得到收獲的?”再讓他們去追憶自己“參與”時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思一慮,提煉自己從節日中獲取的美好、獨特的感受,并把這些感受恰當地表達出來。一般來說,學生最有感受的就是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片段,可以讓學生在這個片段中對自己的語言、動作、內心想法、感受進行最詳盡、最細膩的描寫。

四、彰顯個性,力求創新

傳統節日的作文要寫得精彩,還要注意彰顯個性,寫出學生自己獨特之見,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一般性的材料中發現亮點,提煉中心。比如,針對“一些家長在春節或是清明節給逝去的長輩祭拜”這個素材,可以指導學生先采用“對比看”:以前總是燒些紙錢,現在還多了什么?(“車子”“房子”“電腦”“冰箱”等一應俱全;“鈔票”也不一樣了,有美元、英鎊、歐元、港幣、新臺幣等)接著“對比聽”:回憶一下,你的家人在燒這些東西時嘴里會念叨什么?(奶奶會念念有詞:“保佑我們孫子好好學習,兒子發財!現在我們生活好了,也要讓你們住上別墅,開上轎車,出門旅行坐坐飛機用用美元!”)然后“思情趣”:這些話雖然不“靠譜”,可句句虔誠,滿含敬意,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經過這樣一番引導,學生對家人燒紙錢供拜時的“與時俱進”“不傳統”的情節進行了細致的描述,該文章就顯得富有個性,充滿情趣。

學生寫傳統節日話題作文,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摘抄傳統習俗而不知聯系實際。一旦將習俗與學生獨有的個性情趣融合在一起,文章便會有“質的飛躍”。比如,傳說端午節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以驅趕妖魔,讓妖魔現身。曾有個學生寫有關端午節的作文時只是一味地摘抄傳統習俗――“雄黃酒”的故事,作文干巴生硬。通過課堂評講啟發談話,我發現這學生屬蛇,還得知了他曾有過偷喝酒“現蛇身”的經歷,就趕緊調整思路,組織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如何把這篇習作寫好。經過一番討論與修改,這學生的新作真是妙趣橫生:聽奶奶說,要是喝了雄黃酒就能驅走妖魔,我納悶了:我可是屬蛇的,要是喝了這酒像白娘子一樣現出蛇身怎么辦?要是不喝豈不是承認自己是妖魔?看著媽媽、奶奶在廚房忙碌,猶豫再三的我決定豁出去了。于是,我鼓起勇氣,拿起奶奶備在桌上的一杯雄黃酒“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下去,然后搬了張凳子坐在衛生間的大鏡子前靜觀“其”變。剛開始,我只覺得自己的肚子一陣灼熱,五臟六腑仿佛要燒了一般,我想:壞了壞了,莫非這酒真有魔力?要起作用了?可沒等我多想,我又感覺自己面紅耳赤了,仿佛一下子燒到臉上,連眼睛都紅得發光了,我趕忙大喊:“媽媽,奶奶,我是不是要變成蛇啦……快來啊……”媽媽、奶奶聞聲趕來,都傻眼了:“我的天哪,你怎么渾身酒氣!”“我的小祖宗,那是全家人喝的量,你怎么全喝了!”沒等她們扶住我,“撲通”一聲,我已癱軟在地“不省人事”了……據說,頭重腳輕的我嘴里還直念叨著:“看到我的蛇尾巴沒……看到我的蛇尾巴沒……”

篇10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功利主義越加盛行的當下,應用文寫作作為大學的一門基礎課程,似乎并不能為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帶來直接的技術與技能,似乎也不能為畢業生增加就業的籌碼,因而在很多師生眼里應用文寫作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然而,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看,應用文寫作能力都是大學生未來工作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大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要會寫小說、詩歌,但一定要會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通順又扎實不可。”時代變遷,真理依舊。葉老這段樸實而深刻的話鞭辟入里,有著不可動搖的真理性:在大學里,大學生不僅要上應用文寫作課,而且要上得“扎實”,要使大學生的應用文“非寫得通順又扎實不可”!如何在極有限的課時內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試圖以就業為導向,按照工作流任務導向理念重新設計應用文寫作的教學體系,力求創新研究應用文寫作的教法、學法,使大學生牢固掌握職場就業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

一、設計思路

我們對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進行調研,了解了應用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同時也學習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相關理論,研究、制定課程標準,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在對調研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產生問題的原因作進一步分析,形成課改思路――流程化教學,以實訓鞏固;職場化學習,團隊合作完成;實境化安排,為就業準備;按照課改思路,修訂現有的教學設計,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指導教學;同時,借鑒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結合本地教育改革的情況和學生特點,從一線教師的角度出發,完善“工作流任務導向型教學法”,并在總結、提煉、成熟的基礎上向外推廣應用。

二、基本原則

基于工作流任務導向型的應用文寫作教學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1.教學內容以“虛擬公司”――教學小組為教學基本單元來安排教學任務的

這種任務安排是指虛擬一個公司,分析在該公司在運作情境中實際要運用到的各種應用文,并完成這幾種應用文寫作的教與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職業指導師的角色,實施以就業為導向、創業為目標、工作流與職業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虛擬公司”內外交流、學習、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教學過程信息化、互動式,重例文輕理論,由演繹到歸納

教學過程強調讓學生在“做”中“學會”,在“學”中“做好”。結合教材例文與理論,借助網絡強大的搜索和學習功能,“重例文輕理論”,以例文導學為主,以理論引導為輔;強化例文學習和分析,弱化理論學習與識記;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由對例文的演繹分析到自主歸納寫作要點,最終更好地完成寫作實踐。

3.教學方法自主式、協作式,先自助后互助,由寫到改

教學方法上踐行“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采用小組互助式學習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避免小組學習中出現的“能者代勞包辦”的弊端,因此我們強調“先自助后互助”,先由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寫作,再分小組分析、討論、評改、借鑒,力保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遵循以“虛擬公司”――教學小組為教學基本單元來安排教學任務的的原則,在各過程之中設具體訓練任務。具體設計如下:

虛擬公司(工作流、具體任務設計):任務1―公司成立―日常事務類文書寫作;任務2―公司成立慶典―禮儀文書寫作;任務3―公司宣傳―廣告文書寫作;任務4―公司業務及發展―財經類文書寫作;任務5―公司利益保障―法律文書寫作;任務6―公司內部管理―行政公文寫作;任務7―公司員工管理―職業文書寫作;任務8―公司員工職業水平―科技類文書寫作。

四、教學過程設計

依據“重例文輕理論”的基本原則,教學過程設計以例文導學為主、理論引導為輔,呈現“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性強”的特點。具體設計有如下六大步驟:

1.教師呈現設計好的虛擬公司(從公司成立到發展壯大每個階段)情境模擬題,師生分析得出該階段工作情景涉及到的應用文文種(即寫作任務1,寫作任務2……)。

2.師生確定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次學習需要掌握的應用文文種(即學習任務1,學習任務2………)。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搜集、學習例文,確定1-2篇優秀例文,并共同歸納這幾類文種的寫作格式(寫作要點)。

4.教師點評優秀例文,師生分析后初步確定“××文種的寫作格式”及“××文種的寫作注意事項”。

5.學生按工作流設計,參照相應的“寫作格式”與“注意事項”,獨立完成寫作任務(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課堂或課外寫作),并分小組交流、討論、修正、完善作業,記下本小組有待解決的疑難問題。

6.師生鑒賞各組推薦的優秀作品,并討論分析各組提交的疑難問題,進一步完善“××文種的寫作注意事項”,明確寫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