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老師的四字詞語范文

時間:2023-03-29 17:04: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老師的四字詞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贊美老師的四字詞語

篇1

緊盯 或者 注視

決心 終于 靈活

拜師學藝 勤學苦練 世界聞名

3. 請大家看看第一行中的三個詞,你有什么發現?(生:有一對近義詞。)(1) “緊盯”“注視”兩個詞都表示“看”,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詞語?(生:觀察、欣賞等。)“緊”字是前鼻音,“盯”字是后鼻音,要讀準。(2) 指導寫生字“緊”,注意新偏旁――系字底。

4. 教學“靈活”。課文中,梅蘭芳的什么很靈活?(生:眼睛。)是呀,比如彈鋼琴的人――手指很靈活;愛動腦筋的孩子――頭腦很靈活。

5. 四字成語,誰來讀?(多種形式讀)

6. 再讀課文。(檢查讀書的正確、流利)

【設計意圖】讀準字音是初讀課文的難點,為讀書掃清字音障礙;三組詞的安排別具匠心,第一組意在引導學生讀好一對近義詞“緊盯、注視”,這是梅蘭芳苦練的過程;第二組詞語是說梅蘭芳經過努力,眼睛靈活起來;第三組是四字成語,將他如何成為一名京劇大師的過程呈現出來。相機的拓展訓練,對詞語的理解也在“感悟”中了。

三、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梅蘭芳學藝可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他遇到了什么困難呢?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

(1) 什么叫“眼睛沒有神兒”?(生:就是沒有精神、眼睛瞇著。)你來表演眼睛沒有神兒的樣子。我們來看看他小時候的照片。(出示圖片)梅蘭芳小時候是單眼皮,眼睛常常耷拉著,遇到風還容易流淚,所以師傅說他(引讀)―― “不是唱戲的料子”(貼詞卡:不是唱戲的料子)。誰能完整地讀讀這句話?

(2) 那什么叫“不是唱戲的料子”呢?對了,就是不適合唱戲。老師通過查字典,知道“料子”有三種解釋:(映示)① 做衣服用的材料;② 毛呢(ní);③ 比喻適合做某種事情的人才。

(3) 聯系上下文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① 師傅說梅蘭芳不是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____。② 因為梅蘭芳_________,所以師傅說_________。

(4) 再讀,用你的表情、聲音、動作告訴大家,你讀懂了這一段。

【設計意圖】低年級加強語用訓練很重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構建新的知識,為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功底。教學中,有的放矢地進行語用訓練,這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2. 梅蘭芳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可是他卻成了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你知道什么樣的人稱得上“大師”?(生:有本領的人,技藝高超的人。)京劇唱得高超的人,我們稱京劇大師;那烹飪技術高的人呢?(生:烹飪大師。)繪畫技術精湛的人呢?(生:繪畫大師……)那什么叫“世界聞名”?(生:非常有名,全世界人都知道。比如,萬里長城世界聞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世界聞名,這就叫世界聞名。)

3. 梅蘭芳不是唱戲的料子,他是怎么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四、 學寫生字

1. 復習生字。出示:(蘭、芳、緊、或、者、注、視、靈、活)學生齊讀,指名讀。

2. 指導寫“注”和“視”字。

3. 在習字冊上把“蘭、芳、緊、注、視”等字描紅一個,寫一個。

4. 反饋,師生共評。

【設計意圖】在教學生字時,應該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讓學生在“讀生字,記字形,明筆順,看示范,動筆練,相互評”這一過程中學習生字,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這些詞你還記得嗎?(映示詞語:學藝 動搖 或者 注視 漸漸 靈活 苦練 終于)

2. 讀得真好。請把這句話補充完整:

梅蘭芳小時候學藝時,師傅說他的( ),后來經過勤學( ),他終于成為( )的京劇大師。

【設計意圖】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詞語的積累。課文中重點詞語的呈現、理解、朗讀,給學生創設了積累機會。第一課時學習的詞語再次呈現,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填充題既是對文章的概括,又是對第一課時的復習,提高了效率。

二、 精讀感悟

(一) 學習第2自然段

1. 小時候眼睛沒有神兒的梅蘭芳,是如何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呢?文中有一個詞語給了我們答案,誰能找到?(生:勤學苦練。)

2. 你真會學習,抓住了關鍵詞語。文中哪個自然段描寫出了他的勤學苦練?(第2自然段)

3. 自由讀第2自然段,用“――”畫出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句子。(指名說)

4. (映示)“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1) 指名讀,讀流利。(2) 什么叫“緊盯”?(指名說)是呀,像這樣眼睛睜得大大的,牢牢地盯住,一眨也不眨。鴿子飛到哪兒,眼珠就轉向哪兒,看得很認真,這樣的“看”,就是――“緊盯”和“注視”。(3) 現在,找個小朋友扮小梅蘭芳,老師的筆就是鴿子,我們來練練眼神。(師生表演)練眼神的感覺怎么樣啊?(脖子酸、眼睛累、流眼淚、眼睛發花)(4) 才練了這么一會兒,你們就叫累、叫苦了,梅蘭芳是練這么一會兒嗎?哪個詞告訴了我們?(常常)他早上練,中午練,傍晚也練,一有空就練。多辛苦??!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梅蘭芳練眼神很辛苦。(反復練讀)

5. 梅蘭芳只練了一天、兩天嗎?你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生:日子一長。)

6. (出示)“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保?) 你們猜猜他練了多長時間?告訴你們吧,老師查資料得知,他練了整整十年,每天緊盯飛翔的鴿子,十年間從來沒有停止過!(2) 同學們把關鍵詞重讀了,這是讀出感情的一種好方法。

7. 經過苦練,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所以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

8. 什么樣的眼睛叫會說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映示圖片)(1) 看,從這雙眼睛中你看出了什么?那這雙呢?(2) “眼睛會說話”,就是把心里想說的話,通過眼神告訴別人。這其實是人們贊美他的表演技術高超,更贊美他的苦練精神。(指導讀)

9. 同學們,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可不止眼神呢,要學好唱京劇,得唱、念、做、打樣樣俱佳。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視頻)有一次,梅蘭芳為了練好一個打鼓的動作,把腿當作鼓,一直敲,居然把腿都敲腫了。真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泵诽m芳也曾這樣評價自己:“我是一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笔茄?,梅蘭芳如此勤學苦練,是因為他學藝的決心從沒有動搖。(1) 什么樣的決心?(一定要學好,絕對不改變)(2) 我們通過朗讀,把梅蘭芳學好京劇的決心讀出來。(3) 是呀!梅蘭芳并沒有因為師傅的批評而喪失信心,他下定決心要勤學苦練。我們借助板書和圖片,試著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課主要從“勤學苦練”一詞展開教學,通過朗讀、體驗、想象,來感知“勤學苦練”的過程,體會學藝的艱辛。借助視頻,進一步感悟了“勤學苦練”。同時,也喚起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生與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共鳴。最后,通過圖片和板書,梳理文章脈絡,幫助學生背誦積累。

(二) 學習第3自然段

1. 高超的技藝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勤學苦練獲得的,梅蘭芳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受到的接見,并代表中國出國表演。(映示梅蘭芳外國演出的圖片)像梅蘭芳這樣勤學苦練,取得成功的人還有很多。如:又聾又啞,卻不分晝夜,拼命摸讀盲文,手指都摸出血的海倫?凱勒;有雙手殘疾卻意志堅定,靠雙腳練習奏出美麗樂章,最終獲得“達人秀”第一名的劉偉;更有從小被老師認為愚笨,卻經過6000多次試驗,最終發明電燈的愛迪生。

2. 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 生活中,你有哪些付出很多努力獲得成功的事?試著用“終于”造句。同桌互相練一練。(指名說)

4. 老師感覺到你們真的理解了“勤學苦練”的意思。老師送給你們4個成語,可以用來夸夸這些勤學苦練的人,也夸夸自己。(出示:勤能補拙 笨鳥先飛 人一己百 奮起直追)

5. 我們要把梅蘭芳學藝的故事記在心中,一起來練習背誦吧。(借助板書或者圖片)

【設計意圖】本環節學習梅蘭芳“勤學苦練”后的結果。其中“終于”一詞的理解,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來體會,又聯系了生活中其他的例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梅蘭芳獲得成功的不容易。另外,結合《練習6》中的成語,進一步理解“勤學苦練”的意思。學生對梅蘭芳的印象更立體、更豐滿,也更深刻了。幾個成語的補充,應時應景,事半功倍。

三、 寫字練習

1. 復習生字:或 者 靈 活

2. “靈”字有一個新學的偏旁――尋字頭。

3. 指導寫“或”字:注意短橫,提,斜鉤要舒展。上窄下寬,呈三角形。

4. 在《習字冊》中描仿這幾個字,及時反饋評價。

【設計意圖】本課的板書設計,概括了故事的情節,通過“不是唱戲的料子”和“京劇大師”的對比,突出“勤學苦練”的過程。可以說是簡潔明了,形象直觀,富有美感,能較好地幫助學生把握“文脈”,理解“文意”,體會“文情”。

【反思】第一,目標準確。學段目標和課時目標非常明確,并得到比較好的凸顯和落實。第一課時,執教者主要是把讀通、讀順課文,識字、寫字作為主

要目標,并且落實到位;第二課時,老師既重視了鞏固詞語的訓練,又在讀懂上下了很多功夫。重點突出,難點也有所突破。

第二,關注策略。上,較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識字教學:1. 讓學生進入情境自學識字,寓識于讀之中。字形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去發現,同時關注了評價、反饋。2. 重視讀書訓練。不管是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讀書訓練都是主旋律。讀書層次清晰,由扶到放,非常扎實。第二課時的讀書訓練,更突出詞句的理解,注重了要點的感悟。

第三,關注效率。上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課上完后,學生內心是豐富的,這是教學的高品位。識字、讀書、理解、背誦,張弛有度,教得實實在在,學得輕輕松松。

(作者單位:南京市建鄴實驗小學)

一、 讀課題,關注黃山松之“奇”

1. 課前,同學們通過自己預習讀文,已經在導學單上積累了不少描寫黃山松的四字詞語,請和同桌相互讀一讀。

2. 指名讀詞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些詞語寫出了黃山松什么特點?(奇異、奇特……)

3. 這節課,讓我們把這些詞語還原到課文中去,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走進課文――“黃山奇松”(生齊讀課題),去觀賞奇松,品悟作者的寫法。

【設計意圖】教師借助前置性作業,讓學生課前積累文中描寫黃山松的四字詞語。課上再通過同桌合作學習的方式,和同桌分享學習成果,在相互交流中豐厚自己的積累,初步感知黃山松“奇”的特點,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 品名松,感受黃山松之“奇”

1.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具體介紹了哪幾棵松?(相機出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圖片)黃山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這三棵松樹究竟“奇”在哪里,能成為黃山的三大名松呢?

2. 先來看看迎客松。(PPT出示: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你覺得這棵迎客松“奇”在哪里?

(1) 從“姿態優美,枝干遒勁”等詞語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姿態奇。

(2) 從“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中,感受到這棵迎客松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拓展補充這棵迎客松的年齡)

篇2

關鍵詞 創設情境 關注生活 靈活多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應當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毙W階段是兒童口語形成和交際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重知識輕能力,重書面輕口頭,口語交際教學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如何切實對學生進行口語的訓練與提高?本人以為口語交際教學要突破教師過多的說教,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大膽地說出正確、流利、得體的語言,較好地達到自己的表達目的。

筆者有幸聆聽了我市“二分明月”口語交際課堂教學展示課,這8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靈活創設情境,降低了口語交際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參與度。課上適當的延伸,豐富了口語交際的內涵,讓我收獲頗豐。結合本人近年來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教學中只有使師生互動,才能使口語交際教學正常進行,否則難以提高學生能力。而簡單的口語表達又是復雜、多項口語交際的重要基礎,是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把話說好,就必須進行簡單的口語表達訓練。單項簡單的語言訓練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就降低了口語交際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參與度。

《學會贊美》一課中,鐘欣老師是這樣設計的:你喜歡的人是誰?為何喜歡他?他有哪些優點?你想怎么贊美他?贊美別人的方法有哪些?從而引導學生掌握贊美的要求:要發現優點,語言要恰當,方法可多樣。當學生掌握了贊美的方法之后,鐘老師即興創設生活情境:老師擺上豐盛菜盤,圍上圍裙,扮演成媽媽,席間親切地夾菜讓孩子品嘗……孩子們興趣一下被調動了起來,愉快地進餐。在品嘗可口的飯菜中學生漸入角色:夸獎媽媽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夸獎媽媽手藝高超、爭相表達對媽媽的感激、敬愛,最后還給媽媽捶背……孩子們說得自然,說得真切,發自肺腑,此時此刻鐘老師相機對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

二、關注生活,利用一切機會提供口語交際的練習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容。教師要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1.利用課堂發掘教材,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和拓展知識的好范例。除此之外,我認為課文還應成為學生說話的內容,是培養和提高口語交際的源泉。

我在教學《鳥語》最后一段時是這樣設計的(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段話——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師:讀一讀重點的詞語,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生1:我發現前半部分寫了鳥兒的特點,后半部分寫“我”認識到了什么。生2:我發現前半部分寫鳥兒怎么樣,后半部分寫給人們的啟發。師:是啊,前面四字詞語在寫鳥兒怎么樣,后面的短語則在寫人們從中得到的啟示。這三個句子是并列關系,中間用了分號,每個句子前后都有聯系?,F在我把最后一個省略號改為分號,再加上一句,你會填嗎?(從____的蜜蜂那里,我認識到____;從____的布谷鳥那里,我懂得了____;從____的信鴿那里,我學會了____……)生1:從忙碌的蜜蜂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生2:從勤勞刻苦的布谷鳥那里,我懂得了學習不能疏忽怠慢。生3:從傳信的信鴿那里,我學會了誠實與信任。師:同學們都抓住了句子的特點,說得很準確?,F在再請你開動腦筋來說說這句話:從________那里,我________。學生自由發言。上完這節課我還是意猶未盡,學生趣味盎然地學習,爭相表達自己的感知,整個課堂充滿著歡聲笑語。

2.利用課間交流,多和學生聊聊他們喜歡的話題,進行對話訓練。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兒,就會聽到他們有講不完的話。因此我就常常選一些他們喜歡、熟悉的話題讓他們講。在課間交流中,引導學生盡量做到說話流暢、有條理,形成良好的訓練氛圍和說話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對話中學會表達,提高說話能力。

3.開展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如“藝術節活動”“慶祝六一兒童節”“班隊活動”“拔河比賽”“運動會”“演講比賽”等,往往在活動之后,學生還沉浸在活動的快樂中,余興未盡。此時教師可以抓住時機,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學生往往興味盎然。

4.利用電影、電視節目、網絡進行說話訓練。教師可從學生愛看的電影、電視節目、網絡中找到切入口,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學生能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回顧、交流,豐富了知識儲備,又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

5.在即興事件中進行說話訓練。在班級、校園、社區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學生往往對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充滿好奇,這時候,教師可針對突發事件引導學生表達觀點,提出建議。如此的口語訓練,既讓學生受到了教育,又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整個小學時期,兒童的注意經常帶有情緒色彩。在教學內容相同的情況下,教學方法的新穎多變,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根據不同內容,精心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參與熱情。

1.每日一辯。利用班級論壇每天給學生一個話題,如“小學生是否要關心國家大事”“小學生能否上網”“不吃蔬菜是否會影響身體健康”“隨地扔廢紙會不會影響環境”等,讓學生回家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然后持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辯論。

2.校園廣播臺。校園廣播臺設有“小小新聞會”“談天說地”“科學探究”等節目?!靶⌒⌒侣剷本褪菍W生把在社會上、家庭中、學校里聽到的、看到的或親身經歷的新聞講出來;“談天說地”就是把從課外讀物中得到或聽到的,看見的人、事、物談一談,說一說;“科學探究”就是對自然界神奇的現象進行研究、探索。

3.童話天地。利用勞動與技術課引導孩子們動手操作,讓作品說話?!澳笙鹌つ嗾f話”“布貼畫說話”“十字繡說話”“小剪紙說話”等,形式豐富,不拘一格。

4.自我介紹。⑴介紹自己。說說自己的姓名、年齡、性格、愛好,自己最喜歡的人或事。⑵介紹家庭情況。家在何處,全家人有幾口人,分別是誰,他們的外貌、性格、愛好、做什么工作等。

5.調查訪問。給學生一個題目或提綱,如:《家庭作業完成情況的調查》《社區綠化的調查》等,主要是通過學生查找資料、參觀訪問、分工協同來培養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創新,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所以,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課堂,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必須豐富,訓練的時間必須充足。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方法和多種途徑來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能夠自信地說,還能逐漸說得精彩。

一、睿智寬容,鼓勵學生“說”得自信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笨墒?,看看我們的課堂,往往是大多數學生在聽,積極發言的只有那少數的幾個學生。那些不發言的學生中,有的由于缺乏自信,怕說得不好被同學笑話,被老師責怪;有的是因為反應較慢,等到想說時卻已沒了機會;還有的自知水平不高,不想說,免得“丟人”。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課堂上的“沉默一族”,自我表達的欲望不強,表達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面對這樣的現象,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詼諧的語氣、幽默的語言增進親切友好的師生關系,加上經常性的真誠自然的鼓勵與表揚,能夠讓課堂氛圍比較輕松,讓學生喜歡和老師交流而沒有畏懼之心。

第二,教師要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要善于啟發引導,有意識地提問不同水平的學生并及時表揚,評價語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讓孩子們都能在體會到表達的快樂的同時得到指導,有所提高。如“你的答案正確!你很會讀書!如果你不是只說一個詞語,而是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回答就更好了?!薄澳愫苈斆髂兀∧懿荒苷f得更響亮些,讓全班同學都聽見你標準的回答?!薄澳阏婺苷f,我們佩服!老師希望你的語速能慢一些,你會說得更有條理,我們也能聽得更清楚?!?/p>

第三,教師要采取多樣的“手段”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如直接的語言鼓勵或表揚、親切的笑容和贊許的目光、翹起的大拇指和“V”型勝利手勢、歡呼和掌聲等,還可以在學生按照閱讀提示自讀時,單獨跟某些學生“咬”耳朵:“老師希望看到你大膽舉手發言?!薄澳阋呀浾业疥P鍵詞句了,好棒!待會兒請你讀給全班同學聽。”……如此這般,把孩子們發言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構建一個學生爭先恐后表達的語文課堂。孩子們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及同學們的掌聲后,就能逐漸體會到發言的樂趣,從而變得想說愛說,且能說得自信。

二、以身作則,引領學生“說”得出色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的思考力已經萎縮,教師自己的語言能力已經退化,我們就不能指望他的學生擁有強大的思考力和出色的語言能力。”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不論在課堂內外,都要注意自己語言的表達是否規范。課堂上,教師不但要有生動的教學語言,還要配上生動的神態和手勢,注意語氣語調的高低變化,說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讓自己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教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進步,讓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高漲,使表達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如為了使學生的積累運用不流于形式,我班師生有個“每日一句”的任務。每天在黑板的一角摘抄一個課內外積累的精彩句子,全班師生每天必須至少讀10遍,在理解的基礎上背下來,然后看誰能在課堂口頭表達和小練筆、作文書面表達上正確地使用它。不論師生,會說會用的有獎(獎勵榮譽積分),師生一起比賽、一起進步。

三、以文為本,訓練學生“說”得精彩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階段的每篇課文,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及時引導他們運用學到的詞句和表達方法,把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說得精彩又生動。

如三年級上冊的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第一課時的教學片段是這樣設計的:

師:請用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填空,把句子說完整――香港是( )。

生1:香港是萬國市場。

生2:香港是美食天堂。

……

師:根據學生交流,板書填空。

香港是(萬國市場)。

香港是(美食天堂)。

(還可以填寫:旅游勝地、東方之珠、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等)

師:你們真棒!不但找到了準確的詞語,還把話說得很完整。為什么說香港是璀璨的明珠,誰能用關聯詞把上面幾句話連起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香港不但是美食天堂,還是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所以她是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

……

師:回答正確,說得真好!同學們說的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組教學環節的設計仿佛一套“組合拳”,引導學生通過詞語填空來表達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通過組句成段連貫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既是閱讀理解,又是表達訓練,巧妙地將閱讀與表達結合在一起,一舉兩得,體現出理解與運用并重的設計理念。

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欲,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如六年級上冊第11課《唯一的聽眾》這一片段教學:

師:老婦人的品格多么高尚!她用真誠動人的語言安慰、鼓勵我,肯定我、贊美我,讓我逐漸找到了自信。作為一個謊稱耳聾的音樂教授,她更多的時候是看著我,那平靜、深沉、明澈的眼神也是我堅持練琴的動力??!課文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

生:三次。

(課件出示三組句子,屏幕上出現老婦人慈祥的面容。優美的小提琴曲輕輕響起)指名三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坐在一張木椅上,她雙眼平靜地望著我。

她總是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師:讀得很流利。請坐。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三個句子,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1:三句話都是寫老人的眼神。

生2:而且眼神都是“平靜”的。

生3:雖然都是平靜的眼神,但其中包含的意思有些不一樣。

師:真是聰明的孩子。那么,如果老人“平靜”的眼神會說話,你覺得它每一次好像在說什么呢?

課件出示:

當老人用詩一般的語言留住準備溜走的我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好像在說……

當我每天清晨去小樹林面對這位耳聾的老人拉琴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好像在說……

當我刻苦練習,盡心盡力地演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好像在說……

生1:她仿佛在說,你是個愛好音樂的小伙子,我喜歡你!你一定拉得很好。我相信你!

生2:她仿佛在說,小伙子,我會一直做你的聽眾。相信你堅持練下去,一定會拉出動聽的樂曲。

師:看來,老人“平靜”的眼神里藏的是――

生(七嘴八舌):鼓勵、信任、尊重、期待、愛護、肯定、寬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