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負荊請罪范文
時間:2023-03-27 07:2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廉頗負荊請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
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
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并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
曲兒,給大伙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并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
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
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
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p>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
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
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p>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p>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p>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
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
多說?!?/p>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
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
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p>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
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么我
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
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愿容讓點
兒?!?/p>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
的家里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
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p>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
篇2
昌黎一小五(4)班劉欣然
今夜靜極了,涼風習習,一彎皎潔的明月掛在天邊,星星像一顆顆珍珠點綴在夜空,一眨眨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剛學過的課文《將相和》。
《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組成,但是最讓我難忘的是“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藺相如連續兩次立了功,趙王封給藺相如的官職就比廉頗的高了。廉頗不服氣,就想找藺相如麻煩。藺相如知道后,有意避著廉頗,免得見面。廉頗了解藺相如的用意后,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最終,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當我讀到“秦王我都不怕還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攻打我國。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時,我被藺相如心胸寬廣、大度,不斤斤計較,識大體顧大局的優秀品質所感動,我們多應該向藺相如學習呀!
但是,生活中少不了與這相反的行為:
一天下課,小麗急于收作業,就對旁邊擋著道路的小亮說:“小亮,你讓一下,我過去?!毙←愖叩叫×辽砼圆恍⌒牟攘艘幌?,小亮氣得哇哇大叫:“你給我洗了,鞋給我擦干凈!你等著,以前的事我都記著呢!”
同學之間不免發生矛盾,但如果都像藺相如那樣,這樣的事還會發生嗎?
當我又讀到“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時,我猛地震撼了:一個歷經無數次戰爭、立下許多大功,甚至連藺相如都佩服得連連稱嘆的堂堂大將軍卻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是多么難得的事??!廉頗這種勇于認錯、知錯就改、認錯賠禮的高尚行為,多么值得大家學習!
這一段話也讓我羞愧萬分,就像專門寫給我的,因為:
有一次,我用小刀削鉛筆,不知誰碰了我一下,小刀落到了于冰潔手上,劃了一個小口子,雖然不大還是向外冒血。在場的人都讓我想于冰潔道歉,我卻滿不在乎地說:“劃個口子又怎樣?在烈火燒身的情況下都能堅持半個多鐘頭,這點小傷算什么。我也劃過口子,也流過血,用清水沖沖不就好了?”
篇3
1、負:背著。
2、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回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故事介紹: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碧A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后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后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廉頗看到藺相如職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非得給他難堪不可!”廉頗握緊拳頭,捶了幾下桌子:藺相如呀。藺相如呀你到底哪比我強?以沒能耐,二沒本事怎么就爬到我頭上去,我和你勢不兩立!
這話傳到藺相如的耳朵里。廉將軍要與我為地敵,這樣必定會削弱趙國的力量,所以我要避免簡練將軍。我還是,,,,,,,藺相如請病假。這樣就不能與廉將軍見面了。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將軍起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認可看不下去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就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怕他呢?”藺相如說:“諸位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找過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就要乘機攻打我們了。我所以避開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
這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為了爭地位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是不應該。他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迎接?!疤A兄,我對不起你;對不起身上的戰袍;更對不起趙國。我負荊請罪,希望您能原諒我,藺相如扶起廉頗,說:“你知錯就改,知道要以國家利益為重那就好!”從此以后,他們兩個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篇6
一、借一縷陽光,涌動一堂靈性。
亮一線燈光能光耀全屋,借一縷陽光能哺育萬物。我正是借用了“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這句代表人物性格的典型語言,去鏈接文本,去喚醒學生的思維,進而提出“自由讀一讀,你能從廉頗的話中讀懂什么?”之問題。學生借著這一典型的人物性格語言,踏著這一縷喚醒思維的陽光,去思考,去領悟,從而生成出“我讀出了廉頗內心的強烈不滿?!薄拔易x出了廉頗當時十分生氣?!薄拔易x出了廉頗不服的原因,他覺得藺相如就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薄拔易x出了廉頗想尋機報復,以除心頭之恨?!敝畟€性體驗,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形成積極的多維、有效的互動力,從而喚起學生的經驗,開啟學生的思維,與文本之間產生共鳴,走向融合,走向豐富,迸發出火花,靈動的生成課堂涌動出靈性。
二、給一份啟迪,喜迎一份精彩。
有人說:學生的獨特感悟是生命的火花,是教育追求的境界。我在指導讀廉頗的話語時,不惜步步給一份啟迪,去促進學生情感的生成,讓我領略到了這種境界。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生:我讀懂了藺相如沒能耐,僅靠一張嘴這句話不公平。
就這樣,教師懷著寬厚的“閱讀期待”,鼓勵學生“獨特感悟”,學生越讀越有勁,越說越概括。
可在指導朗讀時,我則采用了“喚醒記憶、體驗自我”的“授之以漁”之法,引導學生去感悟語言內涵,去領悟人物性格。
師: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我碰到他應該――
生:得給他下不去。
師:再讀。
生:(大聲地)得給他下不去!
師:再讀!
生:(更大聲)得給他下不去!
師: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大聲?
生1:我很生氣。
生2:廉頗戰功顯赫,藺相如僅靠一張嘴,官職比他大。我替他抱不平。
這樣的引導,強化了學生體驗自我和他人的情感的敏感性,以身體之,以心驗之,使閱讀煥發出鮮明的個性和色彩,使課堂涌動出智慧的波瀾,閃動著靈性的活力。
三、留一片天空,喜迎一道彩虹。
在引領感悟“負荊請罪”一段時,我先出示“負荊請罪”課件圖,引導觀察,后點出文本情節空白:“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边@一情節一定有許多感人的動作、表情、語言、旁人的見解,聞者的感受,請你幫作家把細節還原。5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
生1:廉頗來到相府前,“撲通”跪下,“藺兄弟,我向你請罪來了!”說完,淚水直流。藺相如連忙向前扶起廉頗,說:“廉兄何罪之有???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廉頗嘆了口氣,道:“哎,我真是不應該,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卻為了個人名譽和你斤斤計較,而你處處為國家著想,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讓。與你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藺相如扶起廉頗說:你不要難過,也不能這么說,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功赫赫。我們只要同心協力,保家衛國,趙國一定能富強起來。”廉頗聽了連連點頭,兩人都爽朗得笑了。
生2: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這感人的一幕,都連聲贊道:“我們趙國有這樣兩位寬宏大量、一心為國的大臣,真是福氣呀!看來我們可以國泰民安了?!?/p>
生3:秦王聽到這個消息,嘆道:“真可惜,錯過了一個好機會。本可坐收漁利,可現在他們將相又和好了,今后攻打趙國那將難上加難??!”
生4:趙王聽道,哈哈大笑說:我手下竟有如此胸襟寬闊的大臣,我真高興啊,只要有兩位大臣在,我們趙國何愁不強盛?我再也不怕秦王了。來人哪!快召兩位愛卿晉見,本王重重有賞!”
情境來源于文內,又延伸于文外。此教學集擴寫訓練、發展想象思維、思想教育為一體,使學生想有文路、行有梯橋、學有發展。既加深了對課文理解和知識的拓展運用,又培養了創造性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促使天空璀璨,彩虹滿天,靈性課堂閃爍出無盡地靈性。
四、設一個平臺,激掀萬朵浪花。
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導致了課堂生成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時就需要教師適度誘導,有效點撥和人文點化,為學生搭建一個個性放飛的平臺,讓學生在迷途中去喚醒、去發現、去領悟“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境界,呈現出見解多元,使課堂生成出靈性的智慧,激掀起萬朵浪花。
課例中,我在總結全文時,問學生:“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手林立:
生1:我知道“將相和”是用來比喻文武官員團結一致。共同把國家管理好。
生2:我知道藺相如曾兩次救趙王,是個足智多謀、隨機應變、臨危不懼的英雄,我喜歡藺相如。
生3:我跟生2不同,我喜歡廉頗。因為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能保衛國家,他才是真英雄。而藺相如僅憑一張嘴,本領絕對沒有廉頗強?!?/p>
聽了生3的發言后,學生們把手舉得更高了,課堂像沸騰的海洋。此時正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時候。我隨即搭建了一個平臺,啟發道:“廉頗和藺相如到底誰厲害呢?”
生4:我覺得藺相如厲害,因為藺相如不僅只動嘴,而且他有超人的膽識和過人的智慧。
生5:我覺得廉頗厲害。因為戰場拼殺的膽識和英勇,藺相如是不及的。
生6:我覺得藺相如厲害,因為廉頗說不服氣話時,他不計較,顧全大局,胸襟比廉頗寬廣。
生7:廉頗后來知錯就改,負荊請罪了,可見他的胸襟也并不窄!
生8:我和大家的想法都不同,我覺得趙王更厲害,因為藺相如本是平民,他敢大膽起用,每次立功,都提拔重用,他獎懲分明,慧眼識英雄,是個好“伯樂”,好“明君”。
篇7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63-02
新課程改革注重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升綜合素質。而課本劇作為語文實踐的一項主要活動,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演好一出語文課本劇,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服務。
綜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課本劇類文本,如《公儀休拒收禮物》《負荊請罪》等。在教學這類文本時,我們通常的教法都是讓學生先自讀劇本,了解劇本的特點;接著,讓學生抓住人物對話進行品讀,體會人物特點;最后通過分角色表演,讓人物形象得到提升。誠然,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基本能了解文本的特點,感受人物形象;但是,究竟如何充分利用此類文本,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全面語文能力得到提升,讓課本劇的教學充分彰顯語文味呢?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初讀文本,建構文體知識
劇本一般以人物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揭示人物之間的尖銳矛盾。因此,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劇本,了解這種文體的基礎知識:人物、時間、事件、布景等分別是怎樣的?如教學《負荊請罪》一課時,學生先自由讀文,了解文本中寫了哪幾個人,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學生通過自由讀文,不難發現劇本只有藺相如、廉頗、韓勃三個人物,事情發生在戰國時代,背景是在藺相如的家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劇本有幾幕,再看看人物的語言和其他課文有什么不同。其次,沒有矛盾就沒有劇本,劇中的矛盾尖銳突出。再次,劇本的語言著重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語言精煉。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臺詞。
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基本建構了課本劇類文學體裁的特點:為舞臺表演而創作,受表演場地制約,通過尖銳的矛盾沖突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刻畫人物的性格。這樣為學生品讀文本,體會人物特點以及創作劇本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研讀文本,加強文本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币虼?,在教學課本劇類文本時,應讓學生抓住人物的對話,結合時代背景及舞臺說明,通過自主品讀、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人物的特點。如在執教《負荊請罪》一課時,筆者就讓學生抓住人物對話,自由品讀文本,感悟人物形象。通過交流探究,學生不難總結出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顧全大局等特點;同時也感受到廉頗的知錯就改、爽直磊落;以及韓勃的性格直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練讀,然后分角色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人物的特點。
根據小學生天生表現欲強的特點,在教學《負荊請罪》時,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筆者還讓學生通過課本劇的表演,把學習語文的獨特體驗,在實踐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筆者先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一人扮演藺相如、一人扮演廉頗、一人扮演韓勃,一人敘述舞臺說明。教師在學生自由練習表演時,及時指導,糾正表演得不好的地方。然后選擇表演得最好的一組上臺表演,特別是要讓學生表演出藺相如的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特點和廉頗知錯就改、爽直磊落的特點。表演完,師生共同評議,指出表演中的優點和不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而且,在表演中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但是課本劇的表演受時間、場地的限制,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人物的語言是表演重點,表演時一定要掌握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的快慢緩急,節奏的變化停頓。學生可以適當加進自己的理解,以便突出人物性格,不斷推進故事的變化發展,使自己的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而道具則可以從簡,盡量用學生的文具等物替代,實在無法準備的道具,則可用旁白的形式來代替。
三、改寫文本,提升語文能力
由于劇本的表達方式和一般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存在一定差異,如果讓學生在理解劇本內容及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劇本改成記敘文,既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學《負荊請罪》后,筆者就讓學生把劇本改成記敘文,通過改編,學生把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刻畫得具體生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在改編中得到了提高。以下是班上某位同學的作文:
廉頗知道后,火冒三丈,逢人便說:“我廉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才得上將軍之職,那藺相如如今卻靠著一張嘴,地位就比我高了,如果讓我看到他,我一定要讓他好看,看他拿我怎么辦?!?/p>
……
藺相如聽了,意味深長地對那位門客說:“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秦王!”那位門客脫口而出?!皩Π。∏赝跷叶疾慌?,還害怕廉將軍嗎?我容忍他的原因是我和廉將軍好比支撐楚國的擎天柱,稍有不和,有可能其中一根柱子會倒塌,那時秦國侵略我邦,那禍國殃民之罪該怪誰?我忍讓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
藺相如接過荊條向遠處扔了,說:“將軍能明白真是太好了,來人??!快準備宴席,我要和廉將軍好好談談國家大事?!闭f完,扶著廉頗往后花園走去。
……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敘事類的文本可以改變為課本劇,如《大江保衛戰》《半截蠟燭》等。對小學生來說,雖然創編劇本難度可能較大,但是,學習的過程是個游戲的過程,有益的游戲能豐富想象,豐富的想象有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只要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讓學生在掌握劇本知識和研讀文本的基礎上,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對文本進行加工創作,創造性地設計人物對話,添加適當的動作和表情,編寫適合他們演出的課本劇也并非難事。
篇8
我們每個人
>> “原諒”別人的“道歉” 原諒,要趁早才好 老公找小姐要原諒嗎? 原諒
">原諒
孩子自殺,家長要先向孩子道歉 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嗎 張娜拉:不是所有道歉都可以被原諒 道歉 “道歉” 問題不是原諒,而是真實和正義 請原諒我的小心和謹慎 原諒殺子真兇,只因要延續香火 一生要原諒“三個人” 要如何原諒一個失足者 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做什么? 妻子坦白和男同事酒后出軌,能原諒嗎? 語文教學要教會知識和學習方法 安全管理要重法律學習和制度落實 教師要學習和踐行科學發展觀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要學習道歉和原諒 要學習道歉和原諒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南方朔")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插圖/茶茶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廉頗和藺相如都是戰國七雄的趙國大臣。廉頗是戰功彪炳的大將,官拜上卿;而藺相如是個外交奇才,他有完璧歸趙等外交功績,也拜上卿,而且比廉頗還大了一級。廉頗心里當然不是滋味,認為自己的功名是在戰場上提著腦袋打來的,而藺相如只不過養著一張嘴。因此他放話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后就百般回避廉頗。他的手下對他的示弱很不滿意。藺相如說,趙國之所以還站得住,就是有一文一武他們兩人,如果他和廉頗鬧翻,受害的會是國家,因此,他的閃避廉頗不是示弱,而是為了國家。藺相如的這種態度打動了廉頗,于是遂有了一個老將軍負荊請罪這一幕。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以前在念書時,書里都在強調藺相如的大度和謙虛,他好像比廉頗偉大。但現在年歲較增,我覺得廉頗比藺相如偉大了一級。因為要一個人道歉實在太難了。堂堂一國的上卿,而能承認自己犯錯,負荊請罪,這是何等的胸襟氣魄,在人類史上也不多見。
近代道歉學的研究相當盛行。學者已經發現,雖然禮貌式的道歉已極普遍,但真正的道歉,特別是政治的承認錯誤和道歉,仍極少見。美國的尼克松搞出了“水門案”,但一直到他死,他都沒道過歉,只說過他很“遺憾”;小布什總統炮制假證據作為攻打伊拉克的理由,這是欺騙美國人民,他也沒有道過歉。
政治上犯了錯,當事人幾乎從未做過道歉,最大的原因乃是道歉認錯可能要付出無法預測的風險,可能會引發社會的動亂,被人算賬。為了避過風險,遂只得打死不認錯。只有等到好幾十年后,犯錯的那一代都已死光,而且認錯道歉已不再有后遺癥,甚至還會賺到好名聲,這時晚了一代或好幾代的人,才會出來道歉。
二戰期間,美國將12萬日本僑民送進了集中營,直到1988年,已完全事過境遷,才由里根政府道歉賠償;1946年在臺灣屠殺人民,鬧出了“二二八”事件,也要等到半個世紀后才道歉賠償。而人類最空洞的道歉乃是前幾年天主教教宗為過去1000多年里教會對發展中國家人民所造成的傷害道歉,這是最廉價的道歉。
因此,道歉這種行為太值得研究了。無論個人、組織甚至政府,都很容易做錯事,使別人受到傷害,照理講,都應該道歉,才符合正義的標準。但要一個人或組織及政府認錯卻極困難。認錯等于承認自己愚蠢及犯錯,認了錯可能就會被人瞧不起,等于宣判了自己的人格死刑。因此,犯錯者都普遍會拒絕認錯道歉,寧愿去鬼扯賴皮。犯錯而不認錯,卻在法庭上東扯西扯,這已成了道歉學研究的一個有趣問題。
篇9
寬容如水,會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美。
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生存著,都要彼此交往,溝通,合作,這就難免有時會產生或遇到種種矛盾,甚至有時矛盾還很激烈。倘使你能以一顆寬容之心去對待、處理,不和對方斤斤計較,又能原諒他人的一時過錯,用你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對方,使他感到你如水的溫柔,讓他漫漫靜下心來思考問題,認識事情的真實緣由,你們也許會化干戈為玉帛,反之,若是你們針鋒相對,以牙還牙,那么你們除了兩敗俱傷,頭破血流,還能帶來什么呢?所以寬容他人的過失,給他人一次改正的機會,應該是你的一種美德,而不是你的無能。正如人們所說:“得饒人處且饒人?!?/p>
寬容似火,會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美。
寬容更一深層次的理解,就意味著不僅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去溫暖別人的心靈。心平如水的寬容,已屬難得,而雪中送碳的寬容,更可貴,更令人動容。
眾所周知的“廉藺相交”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寬容典范。由于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上,不畏,機智勇敢地同秦王斗爭,為趙國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趙王便提升了藺相如,職位在廉頗之上。這可惹惱了廉頗,他想:藺相如有什么本事,不就憑一張嘴嗎?竟然官職還比我高,于是就多次羞辱藺相如,但是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并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是忍辱負重,用他寬大的胸懷感召并教育了廉頗,才有了后來的“負荊請罪”的故事。從此廉藺團結合作,輔助趙王,使強秦雖擁有重兵也不敢輕易舉兵伐趙。試想,如果藺相如沒有寬大的胸懷,不能正確處理他和廉頗之間的矛盾,那么廉頗還會負荊請罪嗎?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正是有了藺相如的寬容,才使廉頗一顆冰冷的心變的溫暖了,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才親自登門謝罪。而趙國也正是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兩員大將齊心合力地協助趙王,才使趙國能繼續鞏固下去,不被外來國家侵略。由此看來,寬容似火,不僅能給人帶來一種溫暖,也能給國家帶來一份不可低估的力量。
篇10
讀《將相和》有感 2008、12、6
讀過《將相和》后,對“完璧歸趙” 、“澠池勇斗秦王”、“負荊請罪”這三個典型的歷史小故事記憶猶深。故事詳細生動地講述了老將軍廉頗與?相如之間從不和到和的過程。表現出?相如機智勇敢、臨危不懼的斗爭精神和廉頗勇于改過,胸懷大志的品質,反映了將相之間相互尊重的崇高品質,充分說明了“和”為貴的道理。
?相如忠心報國,不畏、不辱使命,在秦國王宮里巧妙地保住了和氏壁;在澠池會上,為維護國家尊嚴,又以生命威脅秦王,為趙國揚眉吐氣,從這些事中我看到了?相如從靈魂深處發出的一種不可泯滅的愛國精神。當他受到趙王重用時,廉頗老將軍內心不服,這時?相如能寬大為懷、顧全大局,讓居功自傲的廉頗自己認識錯誤而主動負荊請罪,至使兩人團結一致、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