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祖國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6 13:04: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祖國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偉大的祖國》東方史上璀璨的明珠, 中國,我們為您而驕傲! 您的胸懷無比廣闊, 您的山川無比秀麗. 看,那蜿蜒連綿的萬里長城, 瞧,那古老神秘的原始森林. 無不彰顯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 我們美麗的祖國. 布達拉宮,麗江古城, 我們壯觀的祖國. 新疆葡萄,桂林面食, 我們富饒的祖國. 汶州災區,玉樹地震, 我們團結的祖國. 載人航天,嫦娥二號, 我們強大的祖國. 啊—— 祖國,您滋養了13億的中華兒女, 我們將永遠把您銘記在心!

2、《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我深深愛戀的祖國。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雞,喚醒拂曉的沉默,你是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咤時代的風云,你是威風凜凜的雄獅,舞動神州的雄風,你是人類智慧的起源,點燃文明的星火。你有一個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國!那就是中國啊,我的祖國。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3、《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祖國,愛她那奔騰的黃河、長江。以及豐盈的“北大倉”和“魚米之鄉”哺育我們成長。我愛我的祖國,愛她那峻美的山河,為我們好奇的眼球,捕捉快樂。我愛我的祖國,愛她那富饒的“天府之國”和位于東南角的“寶島”使這片土地更加豐沃。我愛我的祖國,愛勞動人民豐收的喜悅,和他們臉上深深的皺紋,他們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我愛我的祖國,愛人民子弟兵不畏艱險,面臨災難勇往直前,他們不愧為龍的傳人!

4、《贊美您,我的祖國》贊美您我的祖國,歲月難改你美麗的容顏。游子難忘你溫馨的氣息,為慶祝您六十歲壽辰,我大聲對長江黃河說:對泰山昆侖說:我愛您,我的祖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美國法院組織與管理統一分權協商應急

美國法院的組織與管理體系的標準模式是具有多樣性的。法院具有統一模式是法院組織與管理的傳統目標,但是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美國法院組織與管理模式中的統一模式受到爭議,后來出現了新的理想目標模式:分權、協商以及應急式。

美國法院組織與管理模式之一:統一法院體系

統一法院體系的基礎。拉里?伯克森和蘇珊?卡爾本發表評論認為,美國統一法院構成模式中存在五種基本特征:法院結構的鞏固與簡化、集中管理、集中制定規則、集中預算、國家融資。伯克森與卡爾本認為:“如果有一種因素可被認作法院統一的‘心臟’,那就是法院結構的鞏固和簡化工作?!钡巧鐣y一化的倡導存在分歧,爭議焦點在于是否應賦予高等法院行政權力。但是,比爭議更重要的是法院體系是否應該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結構,用來指導和監督整個體系。

統一管理的重點在于為法院程序和整個體系的管理制定制度。作為統一管理的重要方面,各個機構間的規則必須要分開考慮,因為關于法院體系、監獄和立法機構等外部機構分享權力的程度問題極易引發爭議。同時,統一模式倡導州政府為整個司法體系提供財政支持。

統一法院體系的優勢。從最根本上來說,法院統一模式會實現真正的司法“體系”:“眾多強調進行統一性變化的主題是司法體系轉變的開始,從一個由多個獨立的法官和管理者的松散集合,轉變成一個能為法院制定和完善運行政策的凝聚組織”。不論如何轉變,簡化的法院結構和政府融資都會為這一目標的實現發揮作用。

真正的司法系統體系的創建可能使統一模式保留其優勢。這樣,這種模式便會將運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的幾率最大化。從表面來看,一個統一的法院體系有助于維護法院的獨立,在這一體系中,司法分支機構基于分權機制之上,負責維護州縣級法律文件、權限之內的立法和執行分支機構的管理。法院若要發揮作用,必須獨立于政府其他機構。一個綜合集中管理、預算、規則指定以及政府融資的統一體系更能保持發揮自身職能的獨立性。

一個統一的法院體系能調節法院所須獨立性和專屬職能的平衡。以上討論了法院體系的獨立性。至于職能方面,一個簡化的法院結構可使公眾看到法院正在盡力達到高效運行。將各個獨立的法院合為一個體系以及政府對此體系的資助也將會推動公眾對法院的認識。最后,集中管理、規則制定、預算原則都將有助于確保法院體系良好運行,并有助于公眾對法院運行程序的理解。

美國法院組織與管理模式之二:分散或協商式模式

統一模式的支持者、分散式模式的擁護者應一起決策,協商式模式同其他模式的不同在于他們清楚地知道它將如何建立起來。然而,他們的統一來源于對基礎框架的支持。

分散或協商模式的基礎。在全美所有的系統中,州法院的作用是受限制的。在初審法院的工作之中最高法院是會被孤立的,基于律師等主要參與者的專業本質的原因,致使全系統政策要通過一個代表各個水平的公正的委員會制定。

地方法院的責任是通過調查、開發和技術性援助來協助嘗試性法院。在對初審法院了解的情況下對其予以限制,該研究和開發性技術援助遠比中央控制和監督的作用要大。

在州政府對初審法院具有預算責任的問題上,支持者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支持州政府作用,盡管這樣比倡導統一法院更受限制。雖然在對倡導分散式或協商式模式的人士中存在一些分歧,但他們在根本問題上的意見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一個強大的管理型審判法院,州級法院體系通過代表司法委員會設立政策,這一委員會同時提供技術指導、研究及發展方式以輔助審判法院。

分散或協商式模式的優勢。根本上來說,特殊情況除外,統一模式與分散或協商模式有著共同的優勢,那就是,都能夠發展一種司法體系,更加有效、高效、獨立、負責、公正。

當然,采用分散或協商式模式,并用一個十分統一的司法體系代替在許多州仍存在的零散體系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正如上述討論所得,只有當統一模式過度體系化,過度形式化時,分散或協商式模式才能達到適當體系化水平。

分散或協商式模式將會發展出一個更加有效的體系。這是在對工作流程、環境以及法院人士等有了更新的認識基礎上的必然結果。因此,應強調重點在于法院運行的高效性而不僅僅在法院的有效性。不是說那些支持分散或協商式模式的人對法院的有效性不感興趣,而是他們所贊同的模式更加復雜,因此對于提高有效性的努力更加難以判定。并且,受其復雜性的影響,如果一味強調在法院運行的某些方面減少投資而沒有充分認識到這樣的行為對其他方面的消極影響,這樣反而會影響效率的提高。

分散或協商式模式意識到責任的重要性時,這種模式所依賴的法院運行的復雜加之模式本身的復雜性,使其倡導者因責任的大幅度增加而對工作失去信心。人們越來越擔心增加責任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不利影響。在這方面,在分散或協商式模式中,成功的管理需要一個組織環境,重要人士獨立行使職業權力,法院的作用高度自治。在這種環境下,爭取更高的信任度就成為問題。

最后,在提供更多公正方面,人們認為分散或協商式模式比統一模式更加有效,因為分散或協商式模式反映了對法院作用的深層理解,并且對法院的作用、工作環境、工作人士做了更好的闡釋。

分散或協商式模式的憂患。分散或協商式模式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同時,這一模式也存在幾點隱憂。1、觀察者幾乎一致認為:包括執行人員、辯護律師以及法院法官在內的人員在法律執行過程中都起到主要作用,這對中央管理所倡導的統一模式而言是不恰當的。這種分歧部分基于一種意識,即接受了專業知識的教育不一定擁有專業知識的技能。2、在對非集中化的討論中,主要擔憂是過于依賴非人性化的“官僚式”解決方法的趨勢的出現。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案件判定主要依賴于地方法官的獨立裁定。當然,從很多方面來說,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不過,雖然非集中化可能很有效,但過多的非集中化很可能會轉變為“混亂的地方主義”。3、為使地方法院能對案件做出公正裁定,分散或協商式模式迫使審判法院承受巨大壓力。分散或協商式模式的支持者強調,法院工作流程的許多方面不是直接受到法院控制,這種情況就好像地方某個組織或多個組織下的法院的“合成體”。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所需要做的就是統一模式下的第三個強大的政府分支,而不是將分散或協商式模式下的松散的司法分支機構拼接在一起。

美國法院組織與管理模式之三:應急模式

影響應急模式的因素。盡管對于影響組織機構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系列因素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我們普遍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變量:環境、工作流程、公民。法院被認為是存在于三種環境因素之中,并受到這三種環境因素的影響:社會的環境、哲學的環境、任務的環境。

法庭也存在于哲學環境之中。也就是說,一個關于法庭的本質與目的不同想法的環境。根據這個想法,或多或少的審判法院的合并,以及或多或少的集中的司法制度將是適當的。而且,法庭運行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于人員和組織組成的任務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需要有足夠的分權來確保初審法庭具有必要調整的靈活性以及充足的中央集權,從而來保護必要的獨立性。在應急模式中,這樣的平衡只會對特定情況進行仔細分析以后才會起作用。

應急模式的優點和缺點。應急模式有兩個主要優點:1、能夠靈活采取統一、分散和協商的模式,并應用最客觀的方式對某一特定法院體系進行組織結構和治理方法的評估。2、法院系統的應急觀點解救設計師,處于一個有無限的潛在相關因素的迷宮,因此他們被允許以很高的自信來做系統設計的決定。

應急模式的最大缺點是,許多因素是潛在相連的,并且這些因素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有著不同的方面,因此,當面對應急事件時,設計出來的應急模式有可能會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從而令我們對法庭改革者產生失望情緒。

結語

出于法院系統獨立的需要,統一模式和分散或協商式模式都強調在法庭系統的設計上,要認真考慮邊界維護以及處理同外部關系的需要。在這方面,兩種模式也清楚地表明,要想保持適當的法院體制獨立,就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主管機關。

篇3

摘 要: 班級 小組合作管理 演講過程

一、小組合作管理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

國外關于班級管理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當時他認為要系統地管理好班級,對班級成員嚴格要求,采取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強壓式管理方式。而這種管理形式會阻礙老師和學生的相處,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馬卡連柯提出:“在集體中通過集體和為了集體?!边@一學說讓我們認識到學生與教師都是集體的一部分,應該互相合作共同管理班級。而這種合作可以小組形式實現,要求所有學生都為班級管理出力。他們各司其職,在教師的指導、支持下順利進行班級管理所有活動。

其實小組合作管理早在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學生自治”這一理論中就有提到。90年代初我國產生小組合作這種班級管理模式,也就是將班級化成許多個小集體,再由教師為每個小組選擇一位小組長,讓他針對小組學習、衛生、紀律及各方面做統一管理。但是這種做法往往流于形式,只有極少數學生能為班級管理出力,沒有真正做到學生的自主管理,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倦怠心理,合作小組變得沒有意義。以以往管理模式為基點,通過漫長的教育實踐和發展,小組合作模式得到不斷完善。合作小組要求的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班級管理的全員參加,使學生主動且自主地施展自身才能。近年來在國內外許多教育機構成功實踐了小組合作管理模式,如有名的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他們讓孩子盡可能在自己的小組里發展特有的優點,激起他們多種才能,最終完成對班級自主的管理。

二、教育改革下小組合作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管理是所有組織活動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無論這個組織屬于什么性質,科學管理對組織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茖W的管理學派代表人泰勒認為:“管理是一種合作的雙贏?!笨梢姾献鞴芾砝砟钤缇捅粷B透在管理理論中。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與標志?!笔芴K霍姆林斯基觀點的啟發,教育領域中小組合作管理形式開始在國外一些教育機構萌生,并在傳統教育管理的基礎上與前蘇聯的合作學習理論相互融合,形成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性的小組合作管理形式。目前小組合作管理行式被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教育機構采用并被認為是當前最科學的管理形式之一。

90年代初我國借鑒了國外的小組合作管理理論,開始了關于這種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并不斷在實踐中進行了改善與發展。在經歷了傳統小組管理模式到教育改革后的新型合作小組的探究與完善,全國許多教育機構及學校內化出適合自己教育現狀的合作管理模式。在當今教育革新的要求下,一定要更新觀念將教與學的形式進行改進,以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導當前教學管理工作??傊?,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教育實踐,我國小組合作管理不斷進步與完善,并在各個機構中取得相當大的成果。

三、對以上研究的思考與總結

近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致力于孩子們多種能力的發展。而要讓學生各種能力全面發展,僅憑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學習能力的加強是不夠的。本文研究的班級小組合作管理方式就是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班級小組合作管理形式是經過許多中外教育家及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斷實踐總結形成的。小組管理可以讓所有小組成員都成為管理主人,學生各司其職地完成相應的管理任務,既被管理著又管理著他人。這種角色的互換既有利于他們對人際關系的處理,又培養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合作小組突出“合作”二字,只有大家齊心合力,共同協作,方能快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學生真正參與班級小組管理之中成為班級的主人、管理的主人是對他們自主性發展的最好提升。

但從目前來看,許多實行班級小組合作管理模式的教育機構流于形式,小組成員只是在執行小組長或教師分配的任務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某項活動。此種管理形式只停留在老師對班級進行管理的層面上,沒有上升到各成員自主管理的層面上。主要原因在于:(1)老師未能把權力放手給孩子,不信任他們的管理能力。(2)班級管理方式還有些欠缺,所有規定細則及任務分配做得不夠全面,教師對各小組沒有做到精細化管理。(3)沒有及時引導學生獨立解決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而是用教師的權威直接幫助學生??梢娫摲N模式要繼續探索和研討是不能按部就班的,應該針對不同地域教育現狀,將這種小組合作管理模式變通地運用到自己的班級,使其發揮最大作用。小組合作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不斷進步完善的,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不是萬能的,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思考,讓小組管理模式更適應未來課堂。

參考文獻:

[1]蔣波,譚頂良.論高效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7(07).

[2]劉濤.基于學生主體需要的合作學習――試析合作學習在實踐中的困境[J].教育發展研究,2007(10).

[3]陳秀云.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成功(教育),2010(04).

[4]薛金兵.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三條基本措施[J].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0(04).

篇4

【關鍵詞】 ICU 分組協作 護理 護理質量

重癥監護病房(ICU)是醫院集中臨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手術后高?;颊咴诒O護下集中救治的病房,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監護和治療任務重,為了提高ICU護理的優越性,充分發揮每個護士的潛能,保證高質量的護理,2008年8月以來,我科實行分組協作的護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將實施方法和效果報道如下。

1 分組協作護理模式的實施方法

1.1 分組 我院ICU病房屬綜合性ICU,擁有床位10張,參與常規護理人數20人,為五個組,每組四人。根據護士職稱、年資、實際工作能力、責任心等進行合理搭配編組,每組設一名帶班組長,由年資高、工作責任心強、專業知識扎實、業務技術熟練、臨床經驗豐富、具有一定管理協調和業務技術指導能力的護師以上職稱人員擔任。每組護理人員的組成是低年資到高年資的階梯式組合,符合人力資源配置原則。每組人員輪流輪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和休班,且每組班次固定。

1.2 組員的職責和調配 各組內成員恪守操作規程、監護程序、各班職責、組員職責,并服從組長在工作中的安排。每組護士在各班內發現的一切工作問題,都由護理組長總結并及時與護士長溝通聯系,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反饋給組員。

1.3 組長職責 ①組長根據組內護士能力和科內病人數量、病種、病情安排組內人員監管,組長必須聽取組員評估分管患者的病情、??谱o理要點、治療護理效果、目前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及制定的相關護理措施,并就護理難點、ICU急救技術操作和理論提供指導和幫助。同時組長要監護一組病人。 ②在監護所負責病人的同時,白天協助護士長進行日常護理管理工作,夜間代替護士長行使管理職能,進行全面管理處理應急事務。在遇到重大搶救或突發事件時,護理組長迅速按照制定的應急預案進行合理部署,調整人員各司其責,并報告護士長,保證護理質量。 ③負責貴重物品及毒麻藥品的交接、清點和保管,保證使用中的儀器正常運轉,備用搶救儀器處于充電狀態,儀器出現故障及時報告護士長。 ④應急處理患者及家屬投訴,護理組長予以耐心解釋、安撫病人,避免矛盾激化。 ⑤ 協助護士長做好臨床教學工作,積極拓展新業務、新技術,擔任護理查房、業務講解等任務,負責本組組員業務培訓和技術考核。

1.4 護士長對小組工作的管理 護士長經常向科內成員反復強調和解釋小組協作護理模式的意義和小組長的作用,以取得下屬的理解和配合。經常深入小組工作,了解和掌握每個護士實際情況,定期召開科室成員會、組長會,對會議中提出的問題,征求每個成員意見,最后大家形成決議,遇到大手術或有休長假等特殊情況,組內人員服從護士長安排。 轉貼于

2 效果分析

2.1 提高搶救成功率,保證護理質量 在綜合ICU中,病人入住和病情變化難以預測,其病情以休克、器官衰竭等復雜危急重癥多見。病情的復雜性,要求護士具有多學科聯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實際上,每個監護人員的臨床經驗、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不能熟練應用急救程序,落實搶救措施,而我們實行協作護理,能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業務水平、臨床經驗和聰明才智,真正實施對危急重患者及時、系統、嚴密的監測和處理,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時,由于每組組長均為專業骨干,可以及時解決護理中的疑難問題,解決護理技術斷層現象,在危重患者的搶救和新護士上崗中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迅速提高年輕護士的技術水平,保證護理質量的穩定和提高。

2.2 有利于培養護理管理人才 護理組長參與病區護理質量管理,作為本護理組的首席負責人[1],每組護士在各班次發生和發現的一切護理問題,都由護理組長總結及時與護士長溝通聯系,,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反饋給組員,護士長定期召開組長會議,安排部署工作重點及探討各組較普遍發生和存在的工作問題,制定可行性工作方案,形成了以護理組長為首席代表的工作體系,提高護理組長的責任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

2.3 有利于發揮群體智慧,減輕心理壓力 小組成員相對固定,增加了協作精神,提高團隊凝聚力,凝聚了所有組員各種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學識,在護理工作中能充分發揮群體智慧,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產生1+1>2的效能。另外,高中低年資護士分組排班,減輕低年資護士對搶救、疑難技術的心理壓力,達到護士業務水平互補互助的作用。

2.4護士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 護理組長具有管理職能,在工作中能夠時刻高標準、嚴要求、以身作則,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護理組長指導組員學習掌握新理論,應用新技術,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發現組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認真幫助其改正;及時與組員進行有效溝通,適時給予贊許,激發她們的工作熱情,端正了工作態度,護士的自身素質得到全面提高[2]。

綜上所述,在ICU實施分組協作護理模式工作制,可以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增加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保證工作質量,同時帶動本科時護理臨床教學和科研的發展,面向全院輸送危重癥護理人才,為各科病房建立??票O護室提供人才儲備。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模式 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步加大,國家對于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與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在2003年頒布并實施了新的課程標準,這是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全面開始的重要標志。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就是從這時開始的,為了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我們必須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幾組關系進行科學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更為有效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實現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這兩個關系就是新課標提出的三個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這一目標。這一目標雖然在三維目標中被放在了一起,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我們應該將“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區別開來,分清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外在不同。首先,知識傳授只是簡單地針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語文知識而言的,這一部分是教學目標中必須包含的,也是最低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首先考慮相關知識的傳授。但是,僅僅做到知識傳授遠遠不夠,我們還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小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技能在一定層面來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技能是超越知識的,是在對知識進行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凝練得出的。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我們一定要理清“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我們應該探索出將“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例如,語感是小學生技能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在語文知識的教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樣才能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發展智力”和“培養創造力”的關系

“發展智力”和“培養創造力”是兩個比較相似或者說較為相近的概念,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十分容易將這兩個概念弄混淆?!鞍l展智力”和“培養創造力”是從兩個不同角度對教學過程進行考察的。其中“發展智力”主要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語文學習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思考和學習,不斷幫助學生開拓思維,達到發展智力的目的。而“培養創造力”則是更高層面的要求,因為創造力對于一個人、整個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能力,不是經過一次或者兩次的教學過程或者培養過程就可以塑造成功的能力。相反,創造力的培養需要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系統科學地引導,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小學語文教學要采取切實措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使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具有實踐、探索的廣闊時空。在課堂教學中,沖破“標準答案”的桎梏,使學生有所知、有所悟、有所發現。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與“課堂外教學”的關系

“課堂教學”和“課堂外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的另一組關系。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心不在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課堂教學”與“課堂外教學”的相互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知識,而利用“課堂外教學”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另外,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我們可以直接將小學語文課堂搬到教室外,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小學語文,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實現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增強,而且完美處理了“課堂教學”與“課堂外教學”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巨大進步。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的這幾組關系對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實際教學改革中,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它們,應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以此提高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加工類型黃瓜;脆度;組織結構

中圖分類號:S6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5-0940-03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ruit Crispness and the Structure of Pickling-type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

DU Qing-ping1,LI Ling-li2,XU Qiang2,CHEN Xue-hao2

(1.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orticulture, Y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Yangzhou 225127, Jiangsu, China;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Horticultur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s between fruit crispness and fruit structure and cellulose content of pickling-type cucumber were studied preliminari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uit crispness wa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fruit skin thickness,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thin-wall cells, cellulous content and fruit hardnes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ose factors showed that thicker epidermal cells might mean unsuitable fruit crispness. Fruit crispness would be better if the volume of thin-wall cells very close to epidermal size increased rapidly. No general and direct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fruit crispness and fruit cellulose content so as between fruit crispness and fruit hardness.

Key words: pickling-type cucumber; fruit crispness; fruit structure

蔬菜質地品質包括硬度、脆度、粗糙感、綿軟感及含汁量等[1]。黃瓜以其脆嫩的質地、清香的風味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果皮、果肉的組織結構和細胞排列對果實的硬度、脆度有很大影響,而纖維素是細胞壁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可能與黃瓜的脆度、硬度以及粗糙感有關,但目前對這方面的研究較少[2]。試驗選取7個有代表性的加工類型黃瓜品種研究其果實品質與組織結構和纖維素含量的關系,以期為加工類型黃瓜的育種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EP326、日節成12、慈溪小黃瓜、秀燕、EP6411、ZR22、四川寸金7個品種,分別編號為A、B、C、D、E、F、G。于2008年春播種于揚州大學農學院園藝系試驗田,2行區,行距60 cm、株距25 cm。地膜覆蓋,常規管理。進入開花期后每小區隨機選取樣株20株,并對第5~6節位上雌花進行人工自交授粉,每株一果。授粉后6 d每小區均隨機采摘15個幼果用于試驗分析。

1.2 試驗方法

1.2.1 口感評價 由7位身體健康的學生組成評審小組。評價內容包括脆度和風味,采用10分制打分。將新鮮的黃瓜幼果洗凈切片,每個樣品品嘗3次,取平均值,最后按得分對各指標進行排序。

1.2.2 石蠟切片 參照李正理[3]的方法進行。每個品種選一個標準果實,取果實中央部分切成楔形小塊用FAA固定液固定,經脫水、透明、石蠟包埋、切片、番紅-固綠雙重染色后觀察果實細胞結構。

1.2.3 硬度測定 用GY-3型硬度計測定果實硬度,取完整果實分別于果實縱切面1/2、1/3、1/4處測硬度,取平均值。

1.2.4 纖維素含量的測定 采用重量法[4]測定。

1.2.5 腌漬處理 參照楊明等[5]的方法,7個品種各取5個果實進行腌漬。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黃瓜口感評價結果

質地品質評判根據品嘗結果評定,7個品種幼果脆度為A>D>E>C>B>G>F,風味由優到劣為A、E、D、C、B、G、F,腌漬后脆度為D>E>C>B>G>A>F,A品種腌漬后脆度發生很大變化,可見與其他品種相比A品種可能不太適合腌漬。

2.2 不同品種黃瓜組織細胞學特點

顯微攝像結果(圖1~圖3)表明,加工類型黃瓜果實共同的細胞學特點為果實表面的表皮細胞切面多為豎立長方形,排列整齊致密。向內為皮層薄壁細胞,細胞體積由小向大依次遞增,因品種不同遞增的幅度也不同,薄壁細胞多為近圓形。

2.2.1 不同品種黃瓜表皮細胞結構特點 從圖2可以看出,品種B和F表皮特別厚,表皮細胞小而且排列致密,因而品嘗時果皮的口感不佳(脆度不好)。品種C和G的果皮也相對較厚,脆度不好。品種A和D的果皮厚度中等,脆度好。而品種E基本上無明顯的表皮層,果皮最薄,脆度較好。

2.2.2 不同品種黃瓜果肉薄壁細胞結構特點 薄壁細胞由外向內逐漸增大,到一定層數時體積不再變化,不同的品種遞增幅度不同。從圖1、圖3、表1可以看出,品種A的薄壁細胞由小到大過渡比較快,最初細胞體積較小,經過6層后體積明顯變大,內部細胞體積較大,與其他品種有顯著差異。品種E基本上無明顯遞增趨勢,近表皮細胞體積就比較大,過渡到大的薄壁細胞很快,內部果肉細胞大且多破損。品種B和F的薄壁細胞遞增幅度較小,由小到大過渡緩慢,皮層細胞密度比較大,過渡到大的薄壁細胞無明顯的邊界,內部細胞較小。品種D內部細胞最小,與其他品種有顯著差異。7個品種水分含量間無顯著差異,說明品種間質地品質的差異并非由于組織含水量不同所致(表1)。

2.3 不同品種黃瓜組織纖維素含量比較結果

黃瓜纖維一般為細纖維,因此果實一般無粗糙感,但纖維素的含量對黃瓜的脆度有一定的影響。試驗中質地不脆的品種F纖維素含量最高,與其他品種都差異顯著(表2),品種E纖維素含量最低,與其他品種都差異顯著,品種A和G纖維素含量相近,但腌漬前脆度卻相差甚遠,品種A很脆,品種G脆度較差。D、C和B 3個品種纖維素含量差異不顯著。

2.4 不同品種黃瓜果實硬度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7個黃瓜品種腌漬前后果實硬度都無顯著差異,說明腌漬對黃瓜果實的硬度影響不大。果實硬度最大的是品種C,最小的是品種D。其中品種C果實硬度與除A外的其他品種都達到了顯著性差異;A、B、D、E、F和G 6個品種黃瓜果實硬度則無顯著性差異。

3 小結與討論

3.1 細胞排列和大小與黃瓜果實脆度的關系

研究發現,影響黃瓜脆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關系比較密切的因素一是果皮的厚薄,表皮的厚度要適中,過厚的表皮口感不好,如品種F;二是近表皮的薄壁細胞由小到大遞增的快慢,遞增快的多表現為比較脆,可能是因為如果近表皮小細胞特別多,密度也就大,對脆度有著負面影響,如品種B和F,而如果近表皮薄壁細胞較大,則脆度也不好,如品種E,可能是由于薄壁細胞大時,單位面積內細胞較少,細胞間孔隙增大,使果肉組織較為松軟,故脆度較差。

3.2 纖維素含量與黃瓜果實脆度的關系

纖維素是構成細胞壁的重要組成部分,纖維素的含量與果實的脆度關系較為密切,一般來說細胞壁纖維素含量高的脆度不好。試驗中盡管所得纖維素含量來自果皮和果肉的混合組織,但仍可看出纖維素含量最高的品種F其脆度最差。但果實纖維素含量與脆度并不具有普遍性,試驗中品種A與G纖維素含量相近且果實硬度也無顯著差異,但其腌漬前脆度卻相差甚遠,品種A脆度最優而品種G較差。在加工類型黃瓜品種選育中若以果實脆度為目的,則應選纖維素含量較低的品種進行配組。

3.3 黃瓜果實硬度與脆度的關系

黃瓜果實硬度與脆度的關系比較復雜,硬度高并不意味著脆度好,如品種C硬度最高,但脆度并不是最好,而硬度小的也不意味著脆度不好,如品種D雖然硬度比較小,但脆度比較好。說明在研究中果實硬度與脆度并無明顯相關性,這與劉春香等[2]的報道相同,而余紀柱等[6]則認為果實硬度與脆度呈顯著正相關,這可能和脆度評價方法的不同有關,本研究采用的是評審小組品嘗打分制,這一方法雖然更接近于實際,但方法本身的客觀性有待提高。而余紀柱等[6]的方法則以測定去除果皮和胎座后的果肉壓力值代表脆度,這一方法相對科學,但去除果皮和胎座組織而測得的壓力值是否能完全真實地反映果實固有的脆度也有待用更多的品種進行研究。今后也可采用余紀柱等[6]的方法進行測定并結合口感進行綜合比較和驗證,同時需在果實脆度評價方法上尋求創新和突破,以期更客觀和更有效地測量果實脆度。

參考文獻:

[1] 苗如意,岳 青,沈征言,等.大白菜組織結構感官品質與評定指標的關系[J]. 園藝學報,1996, 23(4):355-358.

[2] 劉春香,何啟偉,于占東.黃瓜質地與組織結構、纖維素及果膠含量的關系[J]. 中國蔬菜,2003(5):3-7.

[3] 李正理.植物組織制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4] 林加涵,魏文鈴,彭宣憲. 現代生物學實驗(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關鍵詞: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組織實踐。

在近百年來的境況下,中國的學人所以要做中西比較,很大程度上還是要論證中國傳統思想存在的合理性。

按照蔣慶先生的觀點,20世紀上半葉的學人在學貫中西之時,正是為了解決體用分離、文化歧出的問題,以期能夠確定中國傳統思想是否能夠、如何能夠繼續在中國發揮現實功用。而在做中西比較的時候,他們又呈現出了不同的比較思路。具體到中西關于管理方面的思想之比較,亦是如此。筆者在本次探索性研究的過程中,正是希望能理清這些比較的思路,試圖區分各種層面的比較,討論這些比較各自是否具有其可能性。然后,再從中找到一種最優的、最具價值的比較方法。這便是筆者的目的之一。更進一步地,筆者試圖通過揚棄陷入誤區的比較方式、選取最具價值的比較方法,從而對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在當代組織實踐中所能發揮的功用做一些發微,了解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在當下的存在價值。這便是筆者的目的之二。

筆者根據經驗事實和科學理論對所研究的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思想中的問題規律和原因作出了以下推測性的論斷和假定性的解釋,并對其中有關變量間關系進行了嘗試性陳述。

通過文獻研究,筆者發現人們往往習慣通過簡單比附的方法對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思想的進行比較。

簡單比附,即從中國傳統管理思想中拈出一葉對應到西學體系之中。這種研究方法只是停留在了一個很淺的層次,或者只是某些人為尋求文化本位的民族自尊心所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其一鱗一爪,終究不是做中西比較的良方,這點可以從老師們從不會停留在這個比較的層面上而見得。

而今一種較為有價值且合理的比較思路,是發現西方管理思想在當代中國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中西比較尋找能彌補其問題的中國傳統管理思想。通過這種方法進行比較研究之后,能更為清晰地發現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在當今中國社會中所存在的價值,進而論證其存在合理性。

篇8

【關鍵詞】英語學習成績;合作小組;研究創新;學習效果

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使用的英語教育方法過于傳統,這樣也使整個高中高校的英語成績沒有取得更加突破性的進展。在進行英語教育的過程中,作為一門生疏的語言,英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在加上學習方法不當,使高中生很難投入到整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這一現象被學校和家長及時發現。為了更好的解決高中學生英語成績問題,校方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中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在不少的高校進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效果。下面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更加系統的討論研究。

一、進行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教育的意義

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使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掌握英語知識,提高高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好的提高英語成績。這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打破傳統制度的規范,使用新方式,新方法進行英語教學指導。在以往整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老師一人在臺上講課,然后布置任務,做題,寫作業,考單詞等笨拙的英語教學方法,對高中生的英語提升方面也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對英語的教學也僅僅是考慮到高考英語成績,而忽視了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這樣對整個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是沒有幫助的。因此想讓高中生更好的學習英語,就需要進行更加系統合理的安排。首先要做到的是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進行學習而不是作為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另外讓高中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進行交流溝通,學以致用。最后提高高中生對英語的了解和學習的興趣。高中學生處于學習狀態最佳的學習階段,掌握學習興趣可以讓英語學習成績顯著提高。

二、進行英語教學合作小組學習的方法

1.合理進行英語學習小組的人員分配

英語教學合小組是通過組員的合作交流進行學習。首先要考慮人員分配的問題,在組員的選擇上要公平合理,組員之間成績有高有低,進行成績互補。組員座位需要相互接近方便進行交流和學習。分組時同樣要考慮高中學生性格問題,對與班級的頑固分子需要選擇原則性強的同學進行分組搭配。另外進行高中英語教學小組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在小組進行分配時,并不是讓高中生自己選擇,需要班主任及英語老師根據不同學生的英語成績高低,以及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合理分組。以免造成互相干擾的學習環境。

2.創造合適的英語小組學習環境

英語學習小組的環境建立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環境。學習小組需要的是形神具備才能更好的進行英語學習。英語教師需要對小組的學習任務進行合理的安排, 根據對英語掌握的熟練程度,對每一位學習英語的學生進行更加合理的任務布置。在小組進行學習英語的過程里進行觀察和引導。在英語教學合作小組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小組之間的組員共同順利,另外對英語進行更好的引導。通過英文歌曲,英文電影,英文話劇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發現學英語的樂趣。在進行英語歌曲演唱和話劇表演時,獲得成就感,解決內心中的孤寂和自卑。真正喜歡上英語,這樣在提供合理的英語學習條件,對英語成績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積極的英語小組學習思想

在英語小組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積極的思想。小組的成立也要采取自原的成立方式。在整個英語小組的成立過程中,每一位高中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學習任務。為了保障高中生對自身學習計劃的合理安排,采取自愿加入的學習模式。學習刻苦同學對自己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強行組合會讓整個學習小組得其形而不得神韻。這樣并不能取的較好的效果。幫助差生提高英語成績需要的是熱心真誠的學生去幫助真正想學好英語的高中生。這樣才能達到互利互惠雙贏的效果。

同學之間互幫互助F結有愛是我國對高中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和思想品德評判標準。在進行思想道德提升的同時,讓英語成績得到更好的提升。另外被幫助者并不是單方面的索取。而是互幫互助,互利互惠。在繁重的學習生活中和緊張的學習時間里進行更好的交流。為內心孤寂的高中生提供更好的學習交流方式。為內心迷茫的高中生指引方向。為即將放棄英語學習的高中生給予希望。實現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目的。

4.注意英語學習的小組總結

想要英語教育小組學習更加順利有效的進行,就需要對英語小組進行學節,在英語學習的整體過程中,進行更加準確有效的英語學習數據收集。對小組中出現的問題和取得的效果進行更加系統有效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逐步調整學習方案,使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方法取得更好的成效。

篇9

【關鍵詞】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遵醫行為;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我國15歲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為3%,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數達100萬,致殘人數達500~1 000萬[1]。因此,COPD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WHO評估COPD是我國疾病負擔序列的第1位[2]。由于COPD為一種慢性進行性發展的疾病,患者對疾病的自我認識對于COPD病情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探討健康教育對COPD患者遵醫行為及療效的影響,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控制和延緩病情的進展,減少疾病的復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對64例COPD患者進行了遵醫行為的研究,現將研究方法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擇2005年2月至2007年5月住院患者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4例,其中男52例,女12例,年齡46~79歲,平均(64.8+7.6)歲,按就診順序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32例,其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體質狀況、患病時間、并發癥等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主要癥狀及并發癥,治療前后癥狀變化及復查結果。

1.2.2評估方式 評估入院時兩組患者均由專人發放自行設計的COPD基本知識問卷調查表,了解患者對COPD基礎知識、并發癥和一些保健知識的認識程度,作為今后教育側重點的基本依據。

1.2.3健康教育方式實驗組采取集體講授與一對一指導相結合的形式,每人發放一份自編的COPD健康知識小冊子,定期舉辦COPD知識講座,并讓患者相互交流,結合自身病情提問,由主講人解答問題。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我們還結合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社會經濟狀況、家庭背景等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對照組只給予常規宣教,不做任何強調。

1.2.4教育內容包括COPD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與并發癥、藥物治療、安全有效的家庭氧療、呼吸康復鍛煉和體育鍛煉,還強調堅持戒煙的重要性,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1.2.5效果評價 ①對知識的評價:患者出院前由專人再次發放與入院相同的COPD基本知識問卷調查表,計算兩組患者出入院時知識知曉率。總分為37分,回答正確率60%以上者為知曉。②評價指標:COPD基本知識知曉率=(知識知曉人數÷被調查的目標人數)×100%。③對出院患者遵醫行為的評價:對療程結束滿1、3個月的患者,我們通過電話、書信或上門隨訪等方式,根據自行設計的“COPD出院患者遵醫行為調查表”的內容,采取開放式和封閉式相結合的方式,向患者逐一詢問治療后的情況(主要了解癥狀改善和復況),遵醫情況(合理飲食、戒煙、安全有效家庭氧療、呼吸康復鍛煉和體育鍛煉、社會心理因素及復診情況等),并根據患者回答遵從與否,分別計算兩組每項的遵從率。

1.2.6統計學分析方法調查資料輸入計算機進行整理,統計分析方法中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結果

2.1健康教育前后兩組患者對COPD基本知識知曉率的比較,結果見表1。

2.2COPD患者對醫囑遵從情況的比較,結果 見表2。

3討論

COPD其發病率高的原因除致病菌,病毒,理化因素外,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與之有關。遵醫行為是指患者求醫后其行為(服藥、飲食或改變其他生活方式)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為遵循醫囑的行為活動[2]。COPD患者遵醫行為程度高低,可直接影響其病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有關資料顯示,吸煙是COPD發病的主要因素,幾乎所有的調查都顯示吸煙者COPD的患病率顯著高于不吸煙者[1]。戒煙可以明顯延緩肺功能的下降,減少COPD的患病率[3]。呼吸鍛煉的目的是恢復膈肌接近的位置和功能,控制呼吸頻率和和呼吸方式以減少氣體陷閉;減少呼吸功增加呼吸肌的工作效率,調動通氣潛力;減輕患者的呼吸困難和焦慮[2]。家庭氧療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得以穩定,預后得以改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得以提高的確切措施[2]。同時,COPD的預后還與生活習慣、社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1]。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取得明顯成效:①兩組患者對COPD基本知識曉曉程度:從表1中可見,兩組患者的認知程度無明顯差別;而出院時實驗組的知曉率(100%)卻明顯高于對照組(75.0%);各組出院時知曉率分別與入院時相比也有明顯提高。說明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均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實驗組的認知程度比對照組好。說明通過護理人員系統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對COPD知識的認知,為調動患者遵醫積極性,實現知識態度行為的轉變打下基礎。②遵醫行為的重要性:尊醫行為不僅需要患者在住院期間遵行醫囑,更重要的是出院后是否能堅持。通過隨訪COPD出院患者,從表3中可見,實驗組的尊從率在飲食合理(100%)、不吸煙(94.8%)呼吸康復鍛煉及體育鍛煉(90.6%)、有效家庭氧療(81.3%)及定期復查(75%)等5個方面分別與對照組(遵從醫囑率依次為68.8%、71.9%、65.6%、59.4%、53.1%)比較,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通過加強對COPD患者健康知識的宣傳及指導,患者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自覺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和行為,既增強了患者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健康意識,同時也提高了治療的尊從性。對照組不遵從的主要原因是節省氧療費用支出(31.3%)、就診不方便(18.8%)、遺忘(9.4%)、癥狀消失后認為不必要氧療(6.3%)。經濟和交通對依從性的影響與我國社會的基本狀況相符。針對以上原因,我們要鼓勵家屬參與監督,加強與患者的聯系,耐心解釋治療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保證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上述結果表明,在COPD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疾病基本知識的了解,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改變不利于健康的各種行為習慣,增長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尊醫行為,降低癥狀的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南京市衛生局.醫藥科技進展.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529-540.

篇10

【關鍵詞】咪唑安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0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出現呼吸衰竭、嚴重高碳酸血癥、合并酸中毒和意識障礙時,常需要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改善通氣糾正酸中毒。為了使患者能耐受氣管插管,使機械通氣與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對患者進行適當鎮靜非常必要。文獻報道咪唑安定(midazolam,mdz)用于機械通氣可獲得良好的鎮靜效果。我科對COPD有創機械通氣患者應用咪唑安定鎮靜取得了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入住我院重癥監護病房(ICU)需機械通氣的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年齡50-80歲,氣管切開3例,經口氣管插管20例,呼吸機模式為SIMV或A/C。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機械通氣條件:①經一般抗感染、祛痰、氧療、解痙、呼吸興奮劑等治療無效;②無自主排痰能力或排痰能力差;③有早期肺性腦病表現,出現精神、意識障礙;④呼吸衰竭,二氧化碳分壓(PaCO2)有進行性升高傾向。1.2 給藥方法

咪唑安定(針劑,江蘇恩華藥業公司生產)20 mg用生理鹽水稀釋至50 ml,先給予負荷劑量0.03-0.30 mg/kg靜脈內注入,再以0.04mg/(kg?h)~0.10mg/(kg?h)劑量持續靜脈內泵入,根據鎮靜效果調整劑量,以達到滿意的鎮靜水平RS(ramsay評分為2分~4分)。

1.3 觀察指標

記錄應用咪唑安定前和應用后30min、 6h、12 h呼吸(RR)、心率(HR)、血壓(BP)、血氧飽和度(spo2), 鎮靜效果采用ramsay評分1分:患者焦慮不安或煩躁;2分:患者合作,定向力良好或安靜;3分:患者對呼喚有反應;4分:患者入睡,但對輕叩眉間或強聲刺激反應靈敏;5分:患者入睡,對輕叩眉間或強聲刺激反應遲鈍;6分:患者對刺激無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i±s表示,不同時間點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

2 結果

2.1 咪唑安定的鎮靜效果

23例患者用藥后1 h ramsay評分:1分0例;2分~4分20例(86.9%);5分~6分3例(13.0%)。起效平均時間為(4.5土2.0)min,停藥后平均清醒時間為(3.5±0.8)h。靜脈持續輸注達到滿意鎮靜效果(ramsay評分為2分~4分)時劑量最低0.05 mg/(kg?h),最大0.15 mg/(kg?h)。

2.2 咪唑安定給藥前后鎮靜評分及呼吸、循環的變化見表1

從上表可見用咪唑安定后RR、HR逐漸減慢,與用藥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COPD危重患者使用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的目的是改善通氣,維持生命所需的動脈血氧飽和度,但患者對使用侵入性通氣治療的同時,常常因不能耐受、不適感、情緒的易波動而發生人機對抗,反而增加耗氧,加重病情。對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病人適當鎮靜,可減少該類事件發生,使呼吸機與患者自主呼吸同步。咪唑安定屬于水溶性短效苯二氮卓類鎮靜藥,起效快,作用事件持續短,半衰期消除時間短,停止使用后患者可迅速恢復清醒,除去呼吸機使用會引起回心血量減少及咪唑安定擴展血管作用導致血壓下降外,必要時可適量使用多巴胺等升壓藥物,無發現明顯副反應表現。本研究通過觀察23例COPD患者有創機械通氣應用咪唑安定鎮靜發現,用藥后患者各項呼吸參數指標均有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值得臨床上推薦及使用。

參考文獻:

[1] 邱海波.ICU主治醫師手冊[M]第2版. 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