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春天的詞語范文
時間:2023-03-29 17:2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描寫春天的詞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新春 報春 盂春 踏青 早春 初春 陽春 春雷 春蠶 春色 春裝
春光 春雨 春潮 春游 春播 春筍 春花 暮春 春景
早春三月 暮春三月 陽春三月 煙花三月 暮春氣暖 和暖如春 春光融融
春意融融 春水盈盈 春水湍湍 春水潺潺 春雨綿綿 春草如絲 春草繁茂
春草發芽 春芽破土 春花怒放 春花盛開 春花萬朵 春木發枝 春樹萌芽
春滿人間 春回地暖 冰雪消融 冰消雪化 天地回轉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萬物解冰 乍暖乍寒 春寒料峭 乍暖還寒 春意甚濃 春色怡人 春色迷人
春江如練 春山如妝 春和景明 春景優美 春燕回巢 春露秋霜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百草萌動 大地蘇醒 梅雪爭春 鶯啼燕語 遍地皆春 暮春風光
春樹蔥蘢 春樹繁茂 春陽和煦 春光初露 春光蕩漾 春光明媚 春光無限
春光萬里 春光勃發 春光艷麗 春風送暖 春風和煦 春風輕拂 春風瑞雪
春山如笑 春山如黛 春意正濃 百花爭春 百花盛開 百花齊發 萬物復蘇
萬物蘇醒 萬物萌生 萬物蓬發 草木知春 草木新綠 草春桃艷 草長鶯飛
花紅柳綠 紅桃綠柳 柳綠花紅 李白桃紅 柳綠花香 綠肥紅瘦 寸草春暉
綠意盎然 綠茵遍地 山色返青
1、春雨連綿,灑在院里的梧桐樹上,沙沙沙像音樂家輕輕撥動琴弦,又像蠶寶寶在悄悄吞食三桑葉……
2、春天到了,真美呀!這是一個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季節。像蛇、熊、青蛙之類的冷血動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賞春天、小鳥鳴春、百花爭艷、小草發芽、燕子也飛回來搭窩了,春天使大地恢復了萬紫千紅的色彩。
3、猶如一個畫者,以大地為紙,輕風為筆,涂滿了蓬勃的色彩。她把綠絨帶入原野、叢山之中,把璀N的色調染于花朵上,把湛藍覆蓋于大海,將淡綠灑入湖塘中。她,是最成功的畫者!
4、春天,那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
5、在這美好的春光里,公園的花兒草兒樹兒……柳樹的枝條像綠色的長辮,隨風搖曳著它裊娜多姿的身子。草兒從地縫里探出腦袋來,左顧右盼,樹兒也從“睡夢”中醒來,東看西瞧才知道春天來了。
6、在早春里,那些曼妙的花蕊,那些殘留著冬日里尚未褪盡的冰冷,卻又肆虐著力圖沖破土壤的力量,都在逐漸的蘇醒中蔓延在這樣難以把控的季節。天空和大地間,都浸透著讓人著迷的竊竊低語:它們來自樹林每一次葉間的攢動,來自河流每一陣激喘的斡旋,來自山谷每一嵴的波動,來自麥稈每一次脆裂的呼吸,來自城市人流中每一聲擦肩而過的低嘆,來自地鐵呼嘯中每一筆劃過的瞬息,來自那掠過頭發的每一陣斜風細雨,來自,來自那春所生發的每一抹洋溢著希望的笑意……
7、在風的吹拂下,滿山遍野的小花睜開了眼,一朵、兩朵,一叢、兩叢……連成片,匯成海。人們面對這藍的、紅的、黃的……氣勢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煩惱沒有了,委靡沒有了。感謝春天的色彩給我們帶來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8、春天的顏色真是五彩繽紛:太陽是紅燦燦的,天空是湛藍的,樹梢是嫩綠的,迎春花是嬌黃的……難怪詩人愛吟詠春天,畫家愛描繪春天,因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總匯。我很奇怪,這五彩繽紛的色彩為什么會不約而同地選擇春天來到大地?
9、陣陣春風,吹散云霧,太陽欣然露出笑臉,把溫暖和光輝灑滿湖面。
10、你瞧見那藏在土壤中的小生命了嗎?對了,是他,是小草。他們揉著惺忪的睡眼,爭先恐后地伸長了脖子,探出了綠油油的腦袋兒,他們睜大了雙眼,好奇地看著這個世界,讓風兒任意撫摸他們嬌嫩的臉龐。對了,還有花兒,她們濃妝艷抹,穿著節日的盛裝;還有融化的溪水在歡快地流淌;還有布谷鳥在電線桿上縱情高歌,似乎在歡迎春的到來……
11、高聳的木棉樹,正像萬綠叢中一點紅,開出了璀璨的朱砂一般的大紅花。可愛的斑鳩在高高的樹丫上鳴叫,小巧的青絲雀在花間戲舞和歌唱。春水回環,春氣彌漫,春樹萌芽,春花怒放,鳥兒們都輕快地贊頌著迷人的春景……木棉花是溫暖的象征,春天的象征,開得早,暖得早,春也來得早。
12、這時節,百花還沒有長出蓓蕾,冬眠的動物還沒有開始蘇醒,枝頭的綠意,也才只有那么一星點兒,若有若無,就像何遜詩中寫的“輕煙滲柳色”,稍不經心,不定就真以為盤繞在樹梢的只是一縷縹緲的輕煙。
13、薄薄的積雪剛剛融開了邊兒,綠草芽芽就探出頭兒來,仿佛在短暫的冬天里它們并沒有睡去,而是伏在雪被下面時刻傾聽著春天的腳步。
14、輕輕地,悄悄地,春神踏著愉快的腳步,翩然來到人間。就像一個旅者,她漂泊四方,播下春的種子,傳播春的訊息,喚醒冬眠的動物,踏破河水的厚冰,并用她那灼熱的情感,融化了大地的冬雪。
15、春天,大地從寒冬里蘇醒復活過來,被人們砍割過陳舊了的草木,又茁壯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栽培,它們就在風吹雨澆和陽光的撫照下,生長起來。這時,遍野是望不到邊的綠海,襯托著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種種野生花卉,一陣濕潤的微風吹來那濃郁的花粉青草的氣息,直向人心里鉆。無論誰,都會把嘴張大,深深地呼吸,像痛飲甘露似的感到清爽,陶醉。
16、葉,一片,兩片,而后是一大片,鋪開了一個綠色的天地。冰河剛剛解凍,嚴寒尚未退盡,綠葉一春的信使,就爭先恐后地回到了大地,把一封封充滿著希望的信撒向人間。
17、清晨,春姑娘穿著美麗的衣裳,舞著暖風,招展地笑著向我們走來,給大自然披上了新裝,使萬物顯現出無限生機。一縷縷金黃色的陽光撒向剛披上新裝的草地,陽光照耀著小草上的露珠兒,露珠兒顯得晶瑩透亮,美麗極了……
18、春光明媚,高高的白楊樹綻出嫩綠的小葉,亭亭的寶塔松泛出一片新綠,柔軟的柳條隨風拂動著。
19、大自然把一封封漂亮的書信傳遞給人們,人們讀著這些熟悉的筆跡:柳絮飛舞,榆錢飄落了,嫩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別,豌豆花變成肥綠的嫩莢。
篇2
一、讀拼音,我能正確寫詞語。(12分)
yīnɡ xiónɡ jìnɡ ài yǔ dī yě cài
shì jiè mào shènɡ liǔ shù pō sǎ
hū rán xià tiān hū huàn zhōng yú
二、給下列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劃“--”線(6分)
黑白相間(jiān jiàn) 盛米飯(shèng chéng) 水分(fèn fēn)
好學(hào hǎo) 垂著頭(chuícuí)吃骨頭(gǔ gū)
三、比一比,組成詞語(10分)
澆( ) 扮( ) 壽( ) 未( ) 搭( )
繞( ) 芬( ) 濤( ) 末( ) 塔( )
勾( ) 摘( ) 另( ) 陣( ) 提( )
溝( ) 滴( ) 別( ) 陳( ) 題( )
四、填上適當的詞語,使詞語完整。(20分)
一( )風一( )珍珠一( )雨衣 一( )旗桿
一( )燈光 一( )橋 一( )葡萄 一( )清泉 (?。┑闹θ~?。ā。┑臒艄狻?清新的(?。?/p>
(?。┑某鞘? 清脆的( ) (?。┑拇猴L
燈光( )( )湖水( )( ) 名勝( )( )
( )( )不息( )( )秀麗 金碧( )( )
五、我會用正確的詞語說話。(6分)
仍然 忽然
1、三個小朋友正說著,( )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
2、過了幾百年,郵票打孔機到現在( )在使用。
發明 發現
1、我( ) 蜻蜓低飛就要下雨。
2、科學家的( )為人民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提高 問題
1、小紅的成績( )很快。
2、這個( )很復雜。
六、照樣子,我也會寫。(10分)
1、牛奶 - 奶牛
蜜蜂-( ) 上山-( )
展開-( ) ( )-( )
2、照相 照相機
火車 作業 飛機
3、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像 。
七、按課文內容填空。(9分)
1、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2、楊柳綠 ,春風暖 。
3、 能叫石頭落淚, 能叫枯木發芽。
八、你能把描寫關于春天的古詩背下來嗎?(9分)
草
離
離
,
。
,
。
九、我會閱讀短文,回答問題。[8分]
小 紅 傘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著一只籃子,帶著一把小紅傘出門采蘑(mó)菇(gu)去了。
她來到果園里,看見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樹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紅傘幫小刺猬把又鮮又嫩的果子鉤下來,小刺猬連聲道謝。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兒的蘑菇鮮嫩誘(yòu)人,她剛想采,忽然看見一只大灰狼正朝這邊走來。逃跑是來不及了,怎么辦呢?小白兔連忙撐(chēng)開小紅傘,成了一個可愛的小蘑菇。大灰狼沒看見小白兔,就走過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氣,心想,總算躲過了危險。她高興地采起了蘑菇。這時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開小紅傘,高高興興回家了。
1、這篇文章共有( )個自然段。[1分]
2、請照例子寫詞語。[4分]
又鮮又嫩 又 又 又 又
高高興興(AABB)
3、小白兔的小紅傘用處可大了:它可以 ,
可以 幫小白兔躲過大灰狼 ,還可以 。[2分]
篇3
shì jiè mào shènɡ liǔ shù pō sǎ
hū rán xià tiān hū huàn zhōng yú
二、給下列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劃“--”線(6分)
黑白相間(jiān jiàn) 盛米飯(shèng chéng) 水分(fèn fēn)
好學(hào hǎo) 垂著頭(chuícuí)吃骨頭(gǔ gū)
三、比一比,組成詞語(10分)
澆( ) 扮( ) 壽( ) 未( ) 搭( )
繞( ) 芬( ) 濤( ) 末( ) 塔( )
勾( ) 摘( ) 另( ) 陣( ) 提( )
溝( ) 滴( ) 別( ) 陳( ) 題( )
四、填上適當的詞語,使詞語完整。(20分)
一( )風一( )珍珠一( )雨衣 一( )旗桿
一( )燈光 一( )橋 一( )葡萄 一( )清泉 (?。┑闹θ~?。ā。┑臒艄狻?清新的(?。?/p>
(?。┑某鞘小? 清脆的( ) ( )的春風
燈光( )( )湖水( )( ) 名勝( )( )
( )( )不息( )( )秀麗 金碧( )( )
五、我會用正確的詞語說話。(6分)
仍然 忽然
1、三個小朋友正說著,( )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
2、過了幾百年,郵票打孔機到現在( )在使用。
發明 發現
1、我( ) 蜻蜓低飛就要下雨。
2、科學家的( )為人民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提高 問題
1、小紅的成績( )很快。
2、這個( )很復雜。
六、照樣子,我也會寫。(10分)
1、牛奶 - 奶牛
蜜蜂-( ) 上山-( )
展開-( ) ( )-( )
2、照相 照相機
火車 作業 飛機
3、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像 。
七、按課文內容填空。(9分)
1、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2、楊柳綠 ,春風暖 。
3、 能叫石頭落淚, 能叫枯木發芽。
八、你能把描寫關于春天的古詩背下來嗎?(9分)
草
離
離
,
。
,
。
九、我會閱讀短文,回答問題。[8分]
小 紅 傘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著一只籃子,帶著一把小紅傘出門采蘑(mó)菇(gu)去了。
她來到果園里,看見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樹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紅傘幫小刺猬把又鮮又嫩的果子鉤下來,小刺猬連聲道謝。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兒的蘑菇鮮嫩誘(yòu)人,她剛想采,忽然看見一只大灰狼正朝這邊走來。逃跑是來不及了,怎么辦呢?小白兔連忙撐(chēng)開小紅傘,成了一個可愛的小蘑菇。大灰狼沒看見小白兔,就走過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氣,心想,總算躲過了危險。她高興地采起了蘑菇。這時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開小紅傘,高高興興回家了。
1、這篇文章共有( )個自然段。[1分]
2、請照例子寫詞語。[4分]
又鮮又嫩 又 又 又 又
高高興興(AABB)
3、小白兔的小紅傘用處可大了:它可以 ,
可以 幫小白兔躲過大灰狼 ,還可以 。[2分]
篇4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中滲透作文指導,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下面,筆者談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提供材料,積累資料
目前,初中語文教材,其入選課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這就為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學生提供寫作材料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梢?,我們在語文課中不能忽略這一環節,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學生在寫作文,往往覺得沒有什么內容可寫。根據這種情況,在講讀課中,我特別注意將范文中的內容教給學生作為寫作材料,如我把的《談骨氣》、的《崇高的理想》等課文中關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理論闡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紹給學生 ,這樣就為學生寫作以革命氣節 和革命理想為內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筆者認為,利用講讀課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和寫作文的興趣,讀寫結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水平。
二、善導學生積累詞匯
作文就如同一座“屋子”,而“屋子”中的“磚石”就是詞語。教材中的許多名篇,作者通過語言,勾畫出社會、人物、自然風景。它們的語言有的清新淡雅,美麗如畫,有的如敘家常,娓娓而談,有的感情勃發,高亢激越。講授課文時就要指導學生品味和學習語言優美和富有表現力的特點,做到心領神會。教師應鼓勵學生將一些優美的語段摘錄下來,多讀,多背,日積月累,使自己的作文也能妙筆生花,寫出有魅力、有內涵的文章來。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其中文章中對春風、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細致描寫,在引導分析品味課文之后,我指導學生馬上對目前所處的初春季節進行描繪。由于季節相同,景物相似,有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這樣的語句“輕風微微的吹拂著,個小的花朵迎風飄揚,跳著輕盈的舞蹈,散發出一陣陣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連忘返”,在這里,學生將剛學過的優美生動的語句靈活運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創新,讀來使人耳目一新。我還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文章優美的語言,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認真領會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繪的,又是怎樣根據景物特點來遣詞造句、組織語言的。然后讓學生嘗試自己作寫景的文章,學生習作中又有了這樣的語句“春天來了,大地煥然一新,四野里到處開滿了五彩繽紛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連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兒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了它們的小腦袋,看看春天這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場春雨過后,大自然中一切都顯得生機盎然……”這兩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創新,達到了將別人的好的東西學到自己的頭腦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豈不妙哉?
三、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巧。
篇5
一、著眼全面發展,突出活動的整體性
1.課文的整體性。設計語文活動,要從整體上把課文讀通讀暢,準確把握教材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旨趣。如《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根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我給本文設計了3個活動:一通讀全文,找出文中有關“海棠花”的描寫,仔細品讀想象,體會海棠花的燦爛和旺盛的生命力;二再讀全文,找出有關“兒童”的描寫,認真閱讀咀嚼,感悟游園孩子的天真爛漫和蓬勃向上的朝氣;三精讀比較,引導學生將兒童和海棠花作比較,比中悟趣,從而理解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美好春天”的道理,進而領略作者行文的匠心獨運。3個活動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緊緊圍繞全文主旨,扎扎實實地訓練,實實在在地感悟,較好地發揮了教材的整體。
2.目標的整體性。設計語文課堂活動,要把讀書、討論、扮演、操作、觀察、言語等外顯活動和感知、體驗、深思等內隱活動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
3.參與的整體性。活動時,要鼓勵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小組合作時,組長要根據組員的具體情況進行任務的合理分配,力爭做到人人有學習任務,人人有鍛煉機會,人人能得到提高。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和激發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全班活動。
二、貼近兒童心理,突出活動的趣味性
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活動時,必須求新、求變、求巧,力求將濃濃的趣味糅合于語文實踐活動中。
1.求新。教師要善于將新技術、新思路、新方法及時引入課堂,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介紹一種風味小吃》的習作指導課上,一位老師用猜謎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抓住寫作此類文章的要點,給了我們很好的啟迪。他先讓學生猜第一個謎語:
四四又方方,入鍋變金黃。雖然臭名揚,吃來滿口香。
當學生猜出謎底“臭豆腐”后,他引導學生弄明白,要把一種風味小吃介紹清楚,最重要的就是要寫好它的色、香、味、形。接著他出示第二個謎語:
小小瓶,小小蓋,小小瓶里裝葷菜;青綠殼,紫紅蓋,去掉屁股別見怪;
尖起嘴,對準蓋,拼命吮吸才出來。
當學生猜出謎底“田螺”后,他引導學生總結,除了要寫好色、香、味、形,還可以寫它的做法、吃法,以及相關的傳說,這樣就能寫出一定的情趣來。最后,他出示了第三個謎語:
一身綠葉裝,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每逢五月五,憶起汨羅江。
學生很容易猜出了“粽子”。設計這個謎語,是要告訴學生,也可以寫一寫小吃的文化內涵。新穎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了習作的要點,也產生了習作的沖動。
2.求變。教師要善于變換教學順序、教學手段、教學方式,變化中求情趣。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中,作家巴金與小朋友談人生、談理想、談學習。教學這篇課文,我根據課文多哲理警句的特點,設計了“讀書信,寫格言”的綜合學習活動:反復研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認真思索這些語句的含義,并將其概括濃縮為自己喜歡的格言;全班交流,格言送給同伴,并說出贈送的理由,學生興趣盎然。
3.求巧。語文活動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切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知識,享受教育。比如在學習關于春天的詞串后,鞏固練習階段,一位老師設計了“編故事、講故事”的競賽活動,要求學生所編的故事中必須出現詞串中的詞語。學生熱情高漲,聯想豐富,編出了一個又一個天真有趣的故事。有的說:“春天到了,河邊的柳枝悄悄地睜開了眼睛,她看見了粉紅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春天多美呀!”有的說:“春風輕輕地吹著,春雨悄悄地下著,柳樹和小草長出了嫩芽。燕子從南方飛來了,布谷鳥歡快地叫著,好像在說:春天真美呀!”……在趣味濃濃的活動中,學生的語言得到了發展,所學的詞語得到了鞏固,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陶冶,可謂“一石三鳥”。
三、追求生態課堂,突出活動的開放性
教師設計語文活動時,要重視活動的開放性。開放師生關系,開放活動內容,開放活動過程,開放活動方法,讓師生在開放的環境和心態中,充分展示教學的智慧。例如,在活動方法的選擇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和不同的班級因文而異,因人而變。學習《錢學森》《詹天佑》這類課文,我們可以讓學生練習給錢學森、詹天佑等名人寫頒獎詞,在反復研讀中體會人物的崇高品質;學習《黃果樹瀑布》《九寨溝》這類課文,可以讓學生練習當小導游,以此促進他們不斷吸收課文的語言;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負荊請罪》這類課文,可以讓學生做一回演員,當一次導演,在文字和實踐的相互轉化中體驗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情感。
篇6
文/陌園清
逢冬,漫天蒼涼的景象,如鋒利的刻刀,在身體最痛處切割,記不清有過多少次逃跑,可都被圈在夢的宅院里,與青花夢中相依,待陽光的翅膀映入眼簾,所有的所有都成鏡中花,水中月。大概是我熱愛青綠世界的緣故吧,一直在盼著春天緩步踏進這個有些凄涼的北國之地。終于,是在一天正午,她真的來了,舉首抬眉間,一個個深紅的錐形花苞,盡在樹枝頭,搖曳。我看是快要將滿園布上春花的跡象,果然不出所料,時過一夜。待翌日清晨來臨,惦記著,想念著,那些美好,不由自主加快腳步向春天邁去。那漫天的清麗之花,仿佛來自天外,讓人目瞪口呆。
一直埋怨自己記憶力太過薄弱,臨至這個春時,我便坦然忘記去年光景,算是有點兒薄情的意味吧。意識里,我是沉醉不醒的游子,無所思,無所慮,且一顆心向著春天,看帶些嫩黃的柳葉兒,從漸漸柔順的柳枝里爬出。那些生靈多像是一個個詞語,蹦跶著跳上人們的嘴唇,沒等人們呼吸,它們就已經朗朗上口,讓人心醉不已。今春,確實溫暖許多,自各式各樣的果樹結滿片片紅云,天氣一直懷著好心情,讓陽光鋪就在冰冷了一季的土地,將熱情填滿大小溝壑。至于去年如何光景,只記得春天來得很晚很晚,不太眷戀日夜將她期待的大小人兒。
從剛開始踏上內蒙古這片熱土至今,已有快五個年頭的光景了,想來我是從來沒有去過草原的,但在春天的海洋里,我怎能枉費了這一季柔情。待夜深人靜時,形體歸于沉寂,我開始游弋,讓夢舉起無暇的幻想,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在錫林郭勒大草原,在額爾古納河之畔,都有我卑微的身影。隔著遙遠的時光,我看到,羊群,匯成一片片潔白的云霞,在藍天上飄游,在牧羊人的歌聲里悠揚,在微弱纖塵的我的內心深處奔跑。它們偶爾揚起長角的羊首,看看遠山,再低頭,用舌尖觸碰春天那別樣的溫暖。
最近幾日,柳樹、楊樹還有國槐,也參與進這場春的盛會。最欣喜,那掛滿新綠的垂柳,極其龐闊的樹冠,特別在春天的臂彎里,每一豎青枝都添上茸茸的小柳葉,淡綠色的葉兒,從遠處望去,天空里多了些讓人心曠神怡的綠云。隨著春風輕輕地拂動,那朵朵綠云便左右搖擺,讓欣賞的人們,心境開闊了不少。傍晚,太陽的余暉,灑滿整個兒樹冠,每一片葉子上都跳躍著點點粼光,像是散落仙界的粒粒珍珠,散發著初春別致的清涼,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思和優美的心情,帶上這些上天給予的恩賜,入夢,仿佛夢中的每一處都藏有一個美麗的童話。
想要將春的每一處都描寫至盡,是不夠現實的。腦海里依稀記著,小時候,有寫過關于春天的作文,那時,童真的念想,簡單的思慮,單純的筆觸,開題就寫到:春天是一首動人的情詩。是吶,看那鮮艷動人的花骨朵,聽那潺潺的溪流,再想想那漫天的春云,還有細細的春雨等等。無不讓人陷入萬花筒那般美妙的世界,任由想象馳騁萬里,也不想睜眼,在空曠的屋子里熬過真實的每一分、每一秒。僅僅用深情的語調,將所見所聞,慢慢讀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情詩便誕生于世。童年就是那樣純真,沒有太多顧慮,沒有太多幻想,就是很真實,真實到不會去想那些花兒要即將面臨凋敝的殘酷現實,更不會去想那條條溪流是來自草原最誠摯的問候,只是將看到的,用最真實最美的文字簡單記錄。
篇7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主要是針對寫人的記敘文。記敘文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如《孔乙己》一文中第一段對魯鎮咸亨酒店的介紹。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兩處對海面景物的描寫。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等。
【閱讀技法】
如何把握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抓住人物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外貌、動作、神態、心理特征(直接描寫)。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外貌――貧困潦倒、好逸惡勞;語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等。2.通過對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寫,間接反映主人公思想性格。如《最后一課》一文通過寫聽課人的認真和反應來表現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3.理解具體事件,了解人物形象。如魏巍《我的老師》一文寫蔡老師“排除小糾紛”,既反映了蔡老師公正、善良、熱愛學生的精神品質,也表現了“我”熱愛、贊頌老師的思想感情。4.從細節描寫入手。細節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謂細節描寫就是指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服飾、神情以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進行具體描寫。如《背影》一文中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動作描寫,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5.從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入手。如《最后一課》一文中小弗朗士對韓麥爾先生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和敬愛老師,以至于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這種人物關系的變化,正體現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強烈的愛國之心。6.抓關鍵性詞語。如《背影》一文中“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句話中“很快”二字表現出“我”對父親感情的變化。
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一定要結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刻畫來進行。如《孔乙己》一文中第一段對魯鎮咸亨酒店的介紹,交代孔乙己生活的時代背景,為孔乙己的出場做了鋪墊,暗示他在這樣的環境下結局只能是悲慘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兩處對海面景物的描寫,前者表現人物歡快的心情,后者表現人物沮喪的心情。
【例題講解】
父親的來信
胡智慧
父親來信了,內容非常簡單:
“慧:你已經離家歸隊多日,也沒有寫信說你平安到達,你媽非常擔心。每次歸隊后都應先寫信。父?!?/p>
于是,一種深深的愧疚慢慢彌散在心頭。
到遠離家鄉的遼北當兵,有了寫家書的必要。但現在老了點,當軍官了,潛意識中總認為與做農民的父親無話可說,而所謂家書其實只是例行公事地報報平安而已。父親卻認真得很,不但對我每次報平安的信仔細答復,隔一段時間,還會主動給我寫信。父親的信很短,從沒有超過一頁紙,有時常常是三五句話,無非是告訴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等等。
父親的信又是隨意和馬虎的,有時寫信的紙好像是隨手撿來的,正面還有無關的字跡,后面才載有殷殷的囑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沒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筆了,父親能找到什么樣的就用什么樣的,所以給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筆跡。我曾提醒父親不要用紅筆寫信,但父親“頑固”依舊。戰友讀到家書的時候,往往都是激動異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而我讀父親的信卻沒有這種感覺。父親像在無意中寫了這些信,從信中我讀不到家的溫馨,也讀不出家里人是否對我有想念之意。我總能平靜地讀父親的來信,像讀一些與我無關的語句,然后收起來,留意一下這是父親的第幾封信。
探家的時候,我開玩笑般對母親提起父親的信,想讓母親告訴父親,如果沒事就不必經常寫信了。在我看來,父親那些沒有多少意義的信是不值那幾角郵資的。而母親的回答卻出乎我的預料:“你爸寫這些都成習慣了,到時候如果不給你寫信,他就覺得像把你丟了一樣?!毕癜盐襾G了一樣?我一時怔在那里,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在心中升起。
偶然翻著父親專用的那個抽屜,意外地發現一沓信封,每個信封都貼好了郵票,而且都寫上了我的名字。我隨手把信封一字排開,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線。此時此刻,我不由淚流滿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風箏,或許永遠沒有回歸的那一天;而父親卻在用信拉起一根長長的線,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處飛翔!
到部隊后,我也買了許多信封,寫上了父親的名字。我以后也會經常給父親寫信的,告訴他我在部隊一切都好。
(選自《羊城晚報》,有改動)
1.整體把握。
父親的來信僅僅是一封信嗎?
[解題指導]這道題目考查的是對文中“父親”行為的深刻理解,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么寫這篇文章?;卮饡r,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父親”“來信”的深意?!皟盒星Ю锬笓鷳n”,“我”最初的“平靜”和后文的“淚流滿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來父親的來信已經超越了來信行為的本身,這是父親對自己關愛的一種特殊方式。
[解題誤區]對父親來信行為理解不深,就可能理解成只是一般的來信問候。
[參考答案]不是,這是父親對在遠方工作的兒子的一種特殊的關愛方式,而且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作者采用了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使讀者理解了文章是在歌頌父親,做子女的一定要理解父親一些在自己看來并不“重要”的卻是關心子女的行為。
2.寫法理解。
第六段中畫線句子對人物刻畫來說屬于什么描寫?刻畫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解題指導]這道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人物刻畫方法的理解。人物刻畫有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這句話是間接描寫。文中的父親一直是一個處在故事背后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過“我”的反應和母親的回答刻畫的。這句話使讀者對文中的父親有了一個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解題誤區]簡單地把這句話看成是語言描寫,不能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參考答案]間接描寫。做父親的時時刻刻在掛念著遠方的兒子,卻從不想取得兒子的回報和安慰,這是一種無私的父愛。這句話,使一個始終掛念兒子的令人尊敬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3.詞意理解。
“我一時怔在那里,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在心中升起?!边@句話中的黑體詞的意思是什么?
[解題指導]這道題考查對關鍵性詞語的深刻理解。兒子理解了父親來信這“簡單行為”的深意,既感到深深的愧疚,理解了父親的用意,又懂得了如何去和父親溝通。
[解題誤區]不能結合上下文來體會,有可能理解不全面。
[參考答案]深深地感悟到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為自己以前的幼稚想法感到羞愧難當,意識到了子女永遠只是父親放飛的風箏,父親是在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時刻牽掛著自己。
【拓展訓練】
山里人家
去年春天,很是一陣忙亂,心被日常事務打擾得煩膩膩的。有一天,同事小林說,到逍遙觀走走吧。第二天早上七點多,我們便出發了。
一路上,我開著車,小林的臉始終貼著窗玻璃,像個天真的孩子;一株綠樹,一叢野花,都讓他放聲吟誦著許多關于春天的詩詞。難為他了,這些天,他就像這臺“昌河車”一樣,隨我日夜奔波。
到了馬溝,再走一段凸凹的山路便到逍遙觀了。我將車停進一棵大白楊樹陰里,因為駕技不好的緣故,我不想去冒任何風險?!败囃5竭@兒,沒人看不行?!毙×终f著徑直走向十幾米外的一個小賣店里。這是一個小小的鄉間小賣店,低低的水泥平房,粗糙的木板門敞開著……只見小林正神色飛揚地與店里的人談著什么,用手朝我這方向指了指,隨后,店里走出一位山村的小姑娘,年齡約十五六歲,兩條辮子搭在胸前。她朝我這兒看了看,眸光像一汪活活的泉水,我的心剎那被她的眸光洗得透明。只見那小姑娘輕盈地轉過身,坐在泥壘的柜臺后面了。一會兒,小林走了過來:“車停這兒不礙事,店里那小妮替咱看著,我給了她十元錢。”說完,小林點了點手中的零錢,沖我狡黠地一笑。
山里的空氣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縷縷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鳥叫似一滴一滴純凈的露,濺滿了樹縫。被山氣濡濕的小路,隱進野果樹的后面了,走過去,會有一只“小手”弄亂你的頭發,你一愣怔之后會明白:彎下腰,側身過去――路,還遠著呢。終于,到了逍遙觀。我坐在一片破瓦上,深深地呼吸。“這回,可算花出去了?!毙×滞蝗徽f了句莫名其妙的話。我回頭看看,小林正站在一塊青石上,做著擴胸運動?!笆裁椿ǔ鋈チ耍俊薄凹賻琶?!”小林又沖我狡黠地一笑。
這使我憶起了前天小林在數點報款時,發現了一張50元假幣。當時,為此事,我還和他吵了一頓,并讓他賠了50元錢?!澳憬o那小姑娘的是那張假錢?”“YES!”小林比較得意地笑笑。霎時,那位小姑娘泉水般的眸子升上我心頭――我憤怒地朝小林瞪了一眼……
太陽高高的了。返回的路上,小林沒說一句話,我們一前一后地走著,熱鬧的只有身旁的小溪。快到馬溝代銷店了,我明顯地覺得不好意思,真怕那小姑娘出來質問我們,眼睛不敢朝那小店的方向看。還好,眼的余光告訴我:小店的門鎖著呢。
我們匆匆地走近車旁。剛要開車門,一位老大娘顫巍巍地走過來:“這是你倆的車?”
我的心一陣緊張:“是――”
“你倆交了多少錢?”
“……”我看了一下小林。
“五……五十塊。不――是,是10塊。”小林也“做賊心虛”。
“這就對了!這是10塊錢。小芳等不上你倆了,她到淺井進貨去了。讓我在這兒等你倆,她說看車是不收錢的,怕你倆不放心,就收了,這不還給你?!崩洗竽镆豢跉庹f了一大堆好像準備好的話。
小林從兜里掏出一沓錢,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開車門,心里一陣輕松……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一年來,每當我的心被俗欲沾染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老大娘的這番話和那位山村小姑娘純凈的眸光。
(選自“清韻論壇”)
探究練習
1.閱讀全文,說說本文的主人公是誰?有哪些性格特征?
2.文中畫線句子屬于哪種描寫方法?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什么?為什么?
3.文章對小姑娘的刻畫前半部分是 描寫,后半部分通過“我”、老大娘和 的行動來表現其美好心靈,屬于。
4.分析下面句子的表達作用。
“山里的空氣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縷縷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鳥叫似一滴一滴純凈的露,濺滿了樹縫?!?/p>
5.結合語境理解黑體詞語的表達效果。
①我開著車,小林的臉始終貼著窗玻璃,像個天真的孩子;一株綠樹,一叢野花,都讓他放聲吟誦著許多關于春天的詩詞。
②小林點了點手中的零錢,沖我狡黠地一笑。
③小林從兜里掏出一沓錢,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開車門,心里一陣輕松……
6.人與人相處,人與人交往,無論城里人,還是山里人,都應該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以誠相待。在你的記憶深處,也許有一個與人交往的小故事,請簡要地寫出來,并說說這件事對你的影響。(1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篇8
畫
【教學目標】
1.
會認“遠、有”等10
個生字,會寫“水、去”等4
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必備品格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背誦古詩;熱愛、了解中國山水畫。
關鍵能力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認識走之、斜刀頭
2
個偏旁。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遠、有”等10
個生字,會寫“水、去”等4
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3.認識走之、斜刀頭
2
個偏旁。
【教具準備】
課件
(筆順動態演示
朗讀音視頻
建議使用榮德基小學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導入新課
1.展示圖片:(1)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片,畫面上畫了些什么?(山水、花鳥)
(1-4)
(2)畫的是什么季節?(春季)從哪兒看得出來?(畫中的桃花可以看得出來。)
2.關于這幅畫,有人給它題了一首詩,名字叫做《畫》,讓我們一起學習這首詩吧!(板書:6
畫)
3.出示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設計意圖:出示圖片,問題引導,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自然過渡到課題中來?!?/p>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
三、學習字詞
1.認讀生字
(1)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識記生字。
①注意讀準:翹舌音“聲”,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聽、聲”。
②識記生字
換一換。用熟字換筆畫或換偏旁的方法來識記。如:
無:“天”換筆畫成“無”。
聽、近:互換偏旁。
色:“爸”換偏旁成“色”。
偏旁歸類。本課要認識的兩個偏旁,斜刀頭表示的意義學生不太熟悉,學生只要
能記住這個偏旁的名稱即可。走之作意符,表達的意思多與走路或路有關。本課有
3
個帶
走之的字:“遠、近、還”,結合偏旁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這些字的含義。
借助反義詞,識記生字。如,“有—無、來—去、遠—近?!?/p>
結合生活實際識記: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經常用到,可以用它們編句子,讓學生說一說。如:
(5—6)
(7-15)
還
還是
你還是學習那么好。
(2)認識“走之、斜刀頭
2”兩個偏旁。
“遠、近、還”這三個字都是“辶”,這是我們這課要學習的新的偏旁,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走之底”,它表達的意思多與走路或路有關。
“色”這個字的偏旁是“?”,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偏旁“斜刀頭”。
(3)出示詞語
望遠鏡
遠處
有錢
有人
顏色
色彩
近視
遠近
歌聲
聲音
去哪兒
走去
還有
還來
來到
走來
2.認識多音字:還(hái
huán)
練
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春去花還在。
這里的加點字“還”讀“hái”,意思是“依然,仍然,尚且”,還有一個讀音是“
huán”,意思是“償還、回到原狀”。組詞如下:
還
hái(還有)(還是)
huán
(還錢)(還給)
②讀一讀:
還(hái)有一些人到現在也沒還(huán)錢。
3.學生玩識字游戲。
摘蘋果游戲,學生先讀生字,誰讀對了蘋果就歸誰,看誰的蘋果最多。
4.檢查初讀情況
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認讀生字,從音、形、義全方位設計,掌握扎實、全面、有效?!?/p>
加彩字需重點指導。建議用榮德基課件的“筆順演示”完成教學。
四、學習“會寫字”
水
去
來
不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2)老師范寫,學生練寫。
水:第一筆豎鉤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撇不要寫成兩筆,而第三筆和第四筆
不能寫成一筆。
去:第三筆為長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撇折,在田字格中間起筆。
來:字形左右對稱,豎要寫在豎中線上。兩橫之間的距離要適中,不要過遠或過近。
不:第一筆橫要長;第三筆豎從撇上起筆,不要在橫與撇的交叉點上起筆;長
點收尾。
練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3.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讀課文后,我發現了這是一首謎語詩。
【設計意圖:會寫字教學,本著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方法,有效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和良好的寫字習慣?!?/p>
四、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學會了生字的音、形、意,我發現了這是一首詩歌性質的謎語。
五、課后作業
(請做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基礎知識的習題。)
(16-20)
(21)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具準備】
課件
(筆順動態演示
朗讀音視頻
建議使用榮德基小學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字新詞,初讀了課文,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課文吧!
2.出示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設計意圖:出示圖片,問題引導,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自然過渡到課題中來?!?/p>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3.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景物?(山、水、花、鳥)
三、結合生活,回答問題
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1-3)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鳥是這樣的,那么畫上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四、品讀釋疑
1.學習詩歌前兩句:
出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1)“遠看”、“近聽”分別是指什么?(板書:遠看
山有色)
(“遠看”指在遠處看,“近聽”指在近處聽。)(板書:近聽
水無聲)
(2)這兩句詩,告訴了我們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在遠處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2.學習詩歌后兩句:
出示“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1)“春去”、“還在”“鳥不驚”分別是指什么?
(“春去”,指春天過去了,“還在”是指花兒依然還在開放,“鳥不驚”是指鳥兒一點兒也不害怕。)(板書:春去
花還在
人來
鳥不驚)
(2)這兩句詩,告訴了我們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近,枝頭上的鳥兒卻紋絲不動。)
【設計意圖:理解詩句,抓住難理解的詞語,以點帶面,理解詩句,層層推進。】
五、創設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要求把聽到的告訴同學。
3.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節開的?(春天)現在是什么季節了,為什么它還開著?
(4-7)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人來不驚。
小結:我們游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引出課文題目《畫》。
5.學生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1)來——去 什么是“來”,什么是“去”?找學生現場演一演,體會“來、去”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2)遠——近 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通過課件演示,體會“遠、近”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3)你還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詞語?先找一找,然后再說一說或演一演。
生匯報:有—無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讀一讀反義詞。
(5)教師引領學生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吧,我說一個詞,你們來說它的反義詞,看看誰先找到朋友。
【設計意圖】在對比中領會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句描寫的奇怪現象,原來詩句說的是“畫”。組織表演等活動,理解反義詞的意思并鞏固識字。
六、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1.教師導言:同學們朗讀得很棒?。∥蚁牒芏嗤瑢W都已經熟讀成誦了吧,我們來比一比誰背得最快。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提示,指名背誦古詩。(學生背誦一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互相背誦。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4)教師點名挑戰背誦。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開展“古詩誦讀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積累古詩,激發學生興趣,豐富積累??紤]到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回家為爸爸媽媽猜謎語的活動再現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時感受到成就感?!?/p>
七、閱讀方法解密
閱讀方法解密
如何猜詩謎
讀懂詩意:明白這首詩描寫了什么,如《畫》描寫的是山、水、花、鳥的特點。
抓住重點:明白詩中的景物和生活實際的關系。如本詩,我們要重點抓住畫中的景物和生活實際的矛盾:遠處地山為何會有顏色,近處的水為何沒有聲音,春天過去了花兒為何還盛開,人來了鳥兒為什么不害怕?抓住這些矛盾點,猜出謎底就不難了。
八、誦讀積累,課堂拓展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古詩的朗讀要注意掌握好停頓,讀出韻味。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2)背誦課文,可以抓住“山、水、
花、鳥”4
個字來背誦,也可以抓住“遠”和“近”、“去”和“來”兩組意思相反的詞來背誦。
2.推薦閱讀詩歌《荷花》、《牡丹》。
聽讀謎語詩歌《荷花》、《牡丹》,了解荷花、牡丹的特點,試著背一背,背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猜一猜。
九、課文主旨
這是一首謎語詩,作者通過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靜止的畫變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卷軸展現出來:蒼翠的山,流動的水,綻放的花,歡鳴的鳥,一派鮮活的景象,全詩表達了詩人對畫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十、課堂小結
《畫》是一首謎語詩,詩中有蒼翠的山,流動的水,綻放的花,可愛的鳥,一派鮮活的景象。全詩表達了詩人對畫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十一、主題延伸
你從哪里看出這是一幅畫?
大自然中,遠看山是沒有明亮的顏色的,近聽水是由聲音的,春天過去了,花兒就謝了,人走過來,鳥兒就嚇的飛走了。而詩中描繪的景色恰恰相反,可以看出這是一幅畫。
十二、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榮德基課件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十三、課后作業
(請做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的習題。)
(8)
(9)
(10)
(11)
(12-14)
板書設計(課件15)
遠看
山有色
近聽
水無聲
畫
春去
花還在
美
人來
鳥不驚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一年級的教學,識字還是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將要求認的10個字,指導學生從單個生字的認讀、組詞、巧記的認識進行學習。除此之外,通過字理的分析,對本堂課重點要學的偏旁“走之底”“斜刀頭”進行教學,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態演示來明確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這個偏旁,學習漢字的興趣。整堂課學生興趣也都較高,也都樂于參加課堂。
篇9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教案設計 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稱課時計劃,是教師在備課期間對于一節課的書面設計,是一種具體教學方案,它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規劃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是實施教學的設計藍圖,也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學的教案設計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許多教師為了減輕工作量,把教案設計成萬能型,無論上哪一課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學參考書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現今的許多教案缺乏閱讀教案設計的教育心理學思想,教學安排隨意化,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教案設計束縛了師生靈性思維的觸發,桎梏了課堂的開放性??茖W和合理的教案計劃、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計劃和設想,才能在把握課堂教學總方向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有效實施開放性教學,而沒有計劃的開放教學只能是脫了韁繩的野馬,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學。②
以下從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閱讀的整合、組織、精加工、監控五個方面對于漪特級教師閱讀課教案《春》進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學后記》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一 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認為閱讀教學應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同時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學的語文教育心理學為依據。
1.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從整體教學目標出發安排教學程序,讓學生直接接觸整篇課文。這一理念體現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認為閱讀是猜測的游戲,學生通過感知全文,對課文形成整體了解,形成對文章主旨的認識。
教案《春》在教學第二個步驟中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作者是怎樣描繪春天的?”同時設置了情境:學生正處于陽春三月。讓學生體會自己感受的春天與作家筆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通讀全文,認識文章從哪些方面描繪春天和歌頌春天。這樣的教案設計體現了“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首先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這一教案整體感知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創設了春暖花開的情境,讓學生思考現實的春天與作者筆下的春天的不同,這樣就讓學生在之后的閱讀中進行“自上而下”的猜測,進行比較,從而形成對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時學生的整體感知以及對文章的猜測,在閱讀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雛形,這樣能幫助學生形成對課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許多教案也會把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設計進來,但只局限于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整體感知課文,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對于整體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對課文只形成了相當模糊的印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如吟誦一段類似主題的詩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樂,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形成整體感知,同樣也可以讓學生比較自身經歷與課文描寫,啟發學生閱讀。
2.重點擊破
對課文的重點突破,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難點進行“局部分析”,使學生從微觀上加深理解。這一理念體現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一部分就是在學生形成整體感知之后對于課文中細節上的問題進行把握。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重點突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這一教案中,設置了“講讀體會”這一環節,把課文分成三段,通過教師設問各個擊破每個段落中的細節問題。如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讓學生體會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體感知中,學生對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沒有深切體會詞語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要明確課文中哪些修辭、表達方式、詞語的運用值得學生借鑒學習,在教學中進行提問,引起學生重視。
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新課改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重視學生獨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時要加強閱讀課對于學生的指導和點撥,也可通過學生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這一理念體現了交易閱讀模式,教師應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理解和體驗,啟發、引導學生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系。
于漪在對這篇教案的改進中提出,應該加強對于學生思維和語言的訓練,即在教案中示范課文如何描寫景物,舉一兩處典型的地方,帶領學生分析之后,再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以及小組互助合作式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重點詞語和修辭的運用,形成自己多樣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她加強了單元之間的聯系,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還對導入課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設計。這樣做就使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到一起。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新課程改革的閱讀教學理念暗含著語文閱讀心理學的知識,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體現。也就是在教案設計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也不能忽視“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對于重點語句和段落的重點擊破。并且,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設置問題答案并不是為了向學生灌輸教師的思想,而是為了通過引導、激發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
關于閱讀,王小明老師認為可分成整合、組織、精加工、監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學知識。
二 閱讀整合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首先,整合過程包括兩部分“激活個體頭腦中所具有的與所閱讀內容有關的原有知識以及將這一原有知識與課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來而理解新信息的意義?!雹垡簿褪钦f閱讀需要提取原有的相關知識,如果學生提取不出來就很容易對課文的理解出現偏差。
在《春》這一教案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識,形成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于漪在導入部分用學生學過的描繪春天的古詩引入,展開對春天的想象。這樣在大方向上對學生的理解進行引導,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在講“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時,為讓學生理解“逼”字的含義,她讓學生用學過的詩句來表達。學生回想起了“兩山排闥送青來”的詩句,促進了對“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師教案中通過觸發學生原有知識中對于“逼”的描寫,對課文中的新知識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設計中,導入部分非常重要,這一部分不能隨意地設置和安排,而是要調動激活學生頭腦中與課文相關的原有知識,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新舊知識的整合。
三 閱讀組織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組織過程就是“把握課文的要點及要點之間的關系?!雹菀⑽恼碌慕Y構,不僅要明確每句話的含義還要了解要點形成的結構。閱讀教案的設計基于這一點,應該明確列出文章的結構層次。
《春》這篇教案中,安排了讓學生分層,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節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第8~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這樣明確層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時為接下來的教學帶來清晰的思維。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會讓學生對課文劃分層次,但是落實到教案上,有時會忽略,其實文章的結構層次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劃分層次不僅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同時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結構,促使教學有條理、有邏輯地進行。
四 閱讀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在精加工這部分中,外國學者認為學生在閱讀中會進行推斷,有些研究指出給學生設置推理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是對于“自上而下”閱讀猜測模式的訓練。
《春》這一教案中讓學生推斷花下是什么情形,哪個字表現出了這樣的情形。學生通過“鬧”字推斷出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當然推斷題更多地運用在敘事題材作品上,特別是對于小說、喜劇情節的推斷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通過若干推理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
五 閱讀監控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閱讀監控實際上是元認知對于閱讀的影響。許多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不能有效閱讀的原因在于他們缺乏閱讀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預設目標,明確閱讀任務,帶著具體問題閱讀。
《春》把課文分解為三大層次,每個層次包含若干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教師為學生在本層或者本段中預設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把每個問題分析理解透徹后,就能對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學生閱讀的自我監控,不妨規劃一份課文預讀“自我監控問題單”,⑥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明確閱讀的目的。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閱讀教學應該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同時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要求。教案的設計應該遵循這一理念。整體感知是對全文大體的感悟,學生進行“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重點擊破是對于課文細節的把握,學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中重點突破,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理解的細節內容。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體現的是教學并不是向學生進行灌輸,而是引導、激發學生形成交易閱讀,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關于閱讀整合、組織、精加工、監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學知識,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系,段落層次的劃分,內容的推斷,自我的監控。這樣的教案蘊含著語文教育心理學的理念,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
注 釋
①雷家祥.關于語文教案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1(19)
②鄒小平.芻議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案[J].科學咨詢,2012(2)
③⑤王小明.閱讀與閱讀教學:心理學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語文教學經驗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張向奎等.課堂教學監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一、創造輕松愉快的環境,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要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設法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心情舒暢,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首先,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例如: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教師觀察每個幼兒的表現及情緒變化,尋找話題與幼兒做一次簡單對話。又如: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做前說”——先說說自己的計劃、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構想去做;“做中說”——邊做邊說,借助說,推動游戲情節展開,豐富游戲內容;“做后說”——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二、通過和幼兒進行有主題的“話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主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一)據幼兒的知識經驗來確定談話的主題幼兒的知識經驗越多,談話的內容便越豐富。比如進行關于“春天特征”的談話,就必須在春天特征明顯的時候,在幼兒對春天特征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進行。談話時可從氣候、植物、動物以及人的服飾和活動等方面的變化著手,將春天的特征準確地描述出來,將春天的知識系統化。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概括力、記憶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圍繞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確定談話的主題如參觀旅行后的談話,教師可以圍繞參觀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提問,讓幼兒按照參觀順序講參觀的印象。當然教師的提問要盡量明確、具體,富于啟發性和興趣性。在主題談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充分發展幼兒的概括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三、引導幼兒“講述”,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的“講述”是一種比談話復雜、周密的口頭語言表達方式,它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詳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講述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圖講述看圖講述是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兒講述的興趣,同時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引導:1、提問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圖片,最終用恰當的詞語講述出圖片的內容來。這就要求教師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想好了先問什么,后問什么,怎么問。提問要注意三點:第一要圍繞圖片的主題;第二要有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主要情節到次要情節,從具體到抽象;第三要有啟發性,促使幼兒積極思維,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2、示范1教師做好個別詞句、發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讓幼兒模仿著說。2幼兒說完后教師再用簡單、扼要、完整、生動的語言講述,講述后不要求幼兒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兒理解,會用自己的話連貫、完整地講就行了??磮D講述結束后,可以讓幼兒給圖片取名,以培養幼兒語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圖講述教師提供各種拼圖材料,如各種動物、幾何形體的圖形卡片,以及拼板積木、雪花積木、小太陽設計師積木等結構型玩具,讓幼兒自己拼插成各種立體結構的物體或畫面,然后進行講述。由于拼圖講述的內容是由幼兒自己創作設計出來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既容易,又具有濃厚的興趣。拼圖講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兒邊玩邊講,動靜自然結合,這樣的方法符合幼兒好奇、好問、好動手的心理特點,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手、腦、口同時并用,能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三)繪畫講述美術課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由于畫面的內容是幼兒自己構思的,課后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畫面,能充分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貼畫等多種機會讓幼兒進行講述,發展幼兒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四)除以上三種方法外,聽音樂講述,排列圖片講述,看展覽講述等都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好方法。
四、運用兒童文學作品,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