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的來歷范文

時間:2023-04-10 17:3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年夜飯的來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年夜飯的來歷

篇1

除夕夜吃年夜飯來歷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合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年夜飯又稱團圓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圓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關于年夜飯來歷的傳說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其中,流傳的比較廣泛的,是一則關于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伙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防御“年”進村侵襲的日子,家家戶戶照樣掛上紅色木板,點著火堆,通宵敲敲打打,“年”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設宴團聚一起吃飯,歡慶平安。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意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兇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

除夕夜吃年夜飯注意事項1、皆圍著桌吃飯,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筷子,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寓意合家團圓,幸福美滿。

2、年夜飯不要吃得太快,每樣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預示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征全家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

3、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余之意。

4、如果你家中供奉神靈等,要記得在除夕的晚上飯后二十三時上頭炷香,這是敬拜神靈,祈求期盼神靈在新的一年會保佑自己和家人行大運,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5、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6、如果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若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

7、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

8、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

除夕年夜飯食物1、餛飩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2、餃子

是中國的傳統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后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中國的邊遠地區了。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3、長面

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搟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開始用案板搟面,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干面、素面、葷面、掛面……

篇2

2 老式牛奶箱

3 雜貨鋪里的蛤蜊油和百雀羚

時代的變遷,令很多過往的事物一去不返,當我們坐在現代設計的新居里或者富麗堂皇的餐廳里享用年夜飯的時候,身為上海人總是覺得少了一點過年的氣息。原來,我們已經遠離了熱鬧擁擠的居住環境,遠離了濃油赤醬的家常菜肴,遠離了記憶里過年的歡樂。

誰還記得和鄰居們在公用廚房燒年夜飯的情景?誰還記得看見紅燒肉上桌時吞咽口水的饞樣?那個時候,迎新的鞭炮聲震耳欲聾;那個時候,觀看滿城的焰火沒有高樓阻擋視線;那個時候,人們還是面對著面拜年;那個時候,春晚還能吸引全家人一起看。

很難想象在摩登時尚的徐家匯商圈地底下,有一個地方還原了石庫門的景象,并且做著傳統的上海菜肴。沿著“上海早晨”餐廳長長的階梯向下,老上海的氣息漸漸彌漫在身邊,一架老式鋼琴懸放在外面,似乎告訴著人們,將要感受到從前的旋律。

蓋在地下的石庫門

在計劃經濟的時候,什么東西都是定量供應,需要各種票證:油票、糧票、肉票、蛋票、魚票、布票、線票,還有各類特殊商品的購買證。物質匱乏的年代里,普通百姓怎么可能像現在一樣每天大魚大肉,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菜肴豐盛的年夜飯特別令人向往。

帶著向往的心情,走進了老上海的弄堂,四周是紅色和灰色的磚墻,某扇石庫門上釘著一個老式的牛奶箱,當時訂奶的電話號碼還是五位數的。一塊“大豐當”的當鋪招牌豎在一邊,讓我們依稀想到以前窮苦人典當衣服換飯吃的情景,其實也有不少人通過當鋪周轉,才得以有起步資金做出一番事業。已經發黑的木制電線桿上,貼著電話公司的廣告招貼,旁邊一個塊頭很大的老式消防水龍頭默默地守護著此地。

弄堂里有一家酒鋪,上面一塊牌子,上書“蘇浙燙酒鋪”??煽诳蓸泛驼龔V和汽水的廣告牌懸在酒鋪上方,過年的時候,這些稀罕飲料的銷路應該會好一些吧。如果你注意看,還會發現腳下有一塊石牌,上書“永吉里”三個字,永吉里是什么地方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了''現在它的名字叫“新天地”。雜貨鋪在酒鋪旁邊,這里出售著各種日用雜貨,有針線、粉餅、剪刀、紐扣、皮筋、頂針箍這些女紅用品,也有刷子、夾子、鞋油、蛤蜊油、百雀羚等日用品,還有游戲棒、陀螺等玩具。后面的貨柜上更是擺滿了各種眼熟的東西,琳瑯滿目的小物件肯定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

在酒鋪和雜貨鋪當中的墻上,有一塊來歷非凡的牌匾,寫著“功同良相”四個字,看左下落款,居然是出自黃金榮之手,原來是某位名醫為大亨治好了頑疾,很少動筆墨的黃金榮便寫了這塊牌匾表示感謝。后來牌匾落到了一個不識貨的敗家子手上,用來當床板睡覺,再后來,識貨的人便用低價收購了過來。

走進尋常人家

弄堂逐漸變窄,兩邊都是人家,墻上貼著“上海解放”的號外,還有一張1957年的赴港通行證,解放的歡慶和通行的喜悅都是一時的,而年夜飯的歡樂卻是每年都能盼到。石庫門民居底樓的公共廚房里,炒菜的聲音、鄰里相互交談的聲音、小孩子嬉戲的聲音交雜在一起,耳邊傳來一、兩下炸響聲,那是迫不及待的孩子已經點起了小鞭炮。

抬頭往上看,家家戶戶的窗戶或開或合。合著的窗戶里已經蒙了一片水霧,開著的窗戶里傳出笑語聲,飄出菜肉的香味,嗅著香味,大略可以知道是什么菜,也大略可以曉得這家人的經濟狀況。

走進房子,上到二樓,客廳間還是比較寬敞的,一張大圓桌,已經擺上了各色冷菜,碗筷也已經整齊地擺好。家里的擺設大抵跟普通人家一樣,唯有墻上一張1938年的上海地圖甚是少見,劃出了幾大租界的地盤,里面的路名都是外文的,屈辱的殖民史對于上海來說,也算是留下了不少獨有的文化遺產。

小桌子上,做好的糯米圓子碼放在竹篾里,這是年夜飯后必定要吃的點心,有“團圓”的寓意。年糕一般被切成片晾干,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糖水年糕加水鋪蛋會成為春節時期的常見早餐,有一部分年糕片已經被做爆米花的老頭兒加工過,變成了爆年糕片成為大家這些日子里的零食。房間的一角,大爆竹“高升”、小鞭炮“一千響”已經準備好,晚飯前會放一點以示年夜飯開吃,大部分要留到午夜十二點辭舊迎新,還會留一些在年初五“迎財神”用。

上海年夜飯的老滋味

一陣鞭炮的響聲過后,就是開飯的時間了。大家一起舉杯,道出每年都要說一遍的祝詞,心里卻都惦記著桌上的菜肴。

冷菜里最少不了的是醬拼,雞鴨魚肉和一些蔬菜都能做成醬拼,做法雖不一樣,卻一概是濃紅的顏色,是上海人年夜飯的“頭盤”。我們桌子上的醬拼里,千貝是風干后紅燒的,冬筍是紅燒的,蝦是加了醬油烤的,鴨胗和豬舌是先腌制,再風干''最后蒸出來的,幾件東西各有各得口感,搭配起來倒也不錯。

熏魚并沒有全部上桌,有一部分被事先裝在別的碗里,留待年初一以后再說,取“年年有余(魚)”的意思。熏鯧魚的味道甜鮮,吃了還想要,但是看著剩下的那些又不能動,嘴饞的孩子們央求大人能給他們開開小灶,卻總是被其他菜肴塞住了嘴。熱菜上桌,八寶辣醬是上海菜里的傳統炒菜,用的是肚尖、雞肉丁、鴨胗、筍丁、蝦仁、青椒丁等,說是“辣醬”,其實沒什么辣味,只是因為加了一點青椒而已,味道還是以鮮甜為主,口味比較濃重,用來拌飯是個不錯的選擇,也可以用來拌面。

八寶葫蘆鴨算是一道大菜了,最先興起于上海老飯店,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了做法,但是因為做法實在復雜:十幾味原料事先炒熟,與蒸好的糯米飯一同拌好塞進鴨腹腔里,鴨子還要事先拆掉骨架,最后蒸熟、淋汁,所以只有重要的日子里,家中才會做這么一道菜——一年里沒有比年夜飯更重要的一餐了。

終于等到了紅燒肉上桌,這可是上海人感情最深的一道菜了,香嫩的豬肉在濃油赤醬里吸盡味道后,深紅色的肉塊飄著難以抗拒的甜香味。不管是在貧窮的時候還是在富裕的時候,上海人一提到“大吃一頓”,腦子里反應出的第一道菜永遠是紅燒肉。老雞湯是大家都喜歡的湯,雞湯的鮮香眾所周知,竹蓀和火艟的加入,令雞湯少了一分油膩感,多了一分鮮味和口感。總有一個人會在這時候為大家盛雞湯,年夜飯的也在這個時候來臨,一家人的和睦、喜慶在傳遞一碗碗雞湯的同時,也傳到了整葬人的心底,過年的溫暖氛圍在房間里升騰。點心以湯包收尾,有心思的人家,會做上一大籠蟹肉湯包,用大閘蟹特有的鮮味,來慰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在哪里吃到老上海味道 Where

上海早晨(美羅城店)

住址:上海市肇嘉浜路1111號美羅城B1樓

電話:021-64268880

菜系:本幫菜

¥:250元

年夜飯推薦菜:早晨熏鯧魚、早晨蔥油雞、老上海醬拼(千貝、筍、鴨胗、豬舌、基圍蝦)、條匙三拼(香千馬蘭頭、雪菜豆瓣酥、土豆色拉)、八寶葫蘆鴨、千燒明蝦、八寶辣醬、蠔豉紅燒肉、蟹粉豆腐、竹蓀火膧老雞湯、生煸三葉菜、蟹肉煎包、胖大海栗子羹

1 老上海的年夜飯豐富而叉講究

2 不可少的紅燒肉

3 當年出入租界的通行證

篇3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云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但是屠蘇酒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從來傳說不一。

篇4

除夕夜喝的酒除夕夜晚喝屠蘇酒。屠蘇酒是中國民俗第一酒。

除夕這一天對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年夜飯。

自古到今,即使不會喝酒的人,在年夜飯的時候也多少喝一點。根據古籍記載,前人的年夜酒主要有“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

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

除夕喝屠蘇來歷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

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烏頭、苃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后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

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疫病。

以后,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后,逐人飲少許。

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蘇軾晚年精神仍然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

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模盛行此俗,但在節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除夕適合做下酒菜的菜1、含蛋白質豐富的肉、禽、蛋類。

酒水入腸,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易出現蛋白質缺乏。因此。應選擇松花蛋、家常豆腐、清燉雞、燒排骨等做下酒菜,以補充蛋白質。

2、屬于堿性食品的蔬菜、水果。

飲酒時,雞、鴨、魚、肉菜相對較多,這些都是酸性食品,為了保持體內的酸堿平就必須選擇蔬菜、水果等屬于堿性的食品。如炒豆芽、醋菜、桔子、蘋果等果蔬食品。

3、膳食纖維高的菜。

膳食纖維可減緩或減少酒精的吸收,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海帶、木耳、大白菜等都屬于膳食纖維高的菜。涼拌海帶絲、洋蔥拌木耳等都是既護肝又美味的選擇。

篇5

除夕是大年三十嗎除夕,也稱大年夜,舊語也稱為“年關”,是農歷歲末的最后一晚,與歲首正月初一相連。除夕是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國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個節日,因常在農歷(夏歷、陰歷等)臘月三十,民間俗稱“年三十”

除夕的來歷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它叫年,它頭長觸角,異常兇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會從岸上來襲擊村民。每當這個時候村民們都會托兒帶女上山去避難。

有一天,村里來了一名白胡子老爺爺來乞討,那時剛好是年襲擊的日子。老爺爺走進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說:我勸你最好趕緊上山去避難,這里隨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說:不用怕我有辦法制服它。年終于來了,它看見有一家燈火通明,便走進那家一看,那位給白胡子老爺爺借宿的那家門口貼了對聯,到處都是紅色的,年看見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幾步。老爺爺身穿新衣,手里拿著鞭炮出來了,他把鞭炮一點,向年那邊一扔,鞭炮炸的噼啪響,年就逃跑了。原來年怕紅色呀!

原來,每到除夕過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貼紅對聯,這樣就會嚇跑年,如果你不這樣做,年會到你家來喲!,這天晚上稱為“除夕”。

各地除夕的風俗北京:祭祖、接神、接灶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臺灣:過年日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遠在他鄉的游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后,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湖南:“朝財進寶”

篇6

臘月里備“貨”忙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要讓年過得味道“濃”,得做許多準備工作。進入臘月,開始腌肉、腌魚,還要從走家串戶的紹興人那里買一只閹雞,殺好,不拔毛,內臟挖掉,但不洗,將血污擦掉即可。雞肚里用花椒鹽抹過,再將刀口封住,掛在屋檐下,做成“風雞”。還有,就是從開“糟坊”的大姨媽那邊弄來自糟,裝在紗布袋里,然后將雞肉、鵝肉、五花肉煮熟了,涼透了,一層食材和一層糟袋,再一層食材和一層糟袋這樣交叉排放在“甏”里,年關近了,可以隨時取用。本事大的大姨媽還會腌雪里蕻和辣白菜。后來又有“醬油肉”流行,遂有一條條浸過醬油的肉條,在難得的晴天,掛在竹竿里叉出去曬干。蝦醬、蟹糊、黃泥螺當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一定會備足。

在此起彼伏的摜炮、爆竹聲中,“年根”越來越近。母親會找出婺源鄉下寄來的筍干,“發”了許多天,然后在切筍人到弄堂里來時,不失時機地拿出去,讓他用鍘刀切成一片片,拿來燒肉,美得簡直要棄肉而吃筍(之所以用“簡直”二字,是因為終究舍不下肉而二者兼得也)。準備工作里,還包括在除夕前兩三天,“候分候刻”地買來大大的銀蚶,在清水中養,讓它吐凈泥沙后,用紅腐乳鹵“醉”好,準備好這“一級棒”的下酒雋品。

做豬油湯團的板油絕不能遺忘,粉要自己磨,祖母和母親對買來的糯米粉都不屑地撇撇嘴,說它“太粳”、“一點勿糯”。于是,取出石磨,洗盡,將在水里浸軟的糯米一匙一匙舀進磨子里,一下一下磨出粉漿,下面有個布袋盛著,布袋下面再有一個盆,承接布袋里滴下的水。滴完水的“水磨粉”要曬干,而后用瓷缸盛好備用。同時,用非常寶貴的白糖來漬板油,之前要剝去豬油外面的“衣”,然后放在小瓷缸里,準備和“黑洋酥”一起做湯團了。

準備工作中也不能忘了蔬菜。祖母和母親在新年中要吃幾天素,加之大家吃的年菜也要葷素搭配,許多葷榮也要蔬菜的配料。所以冬筍、青萊、菠菜、卷心菜、大白菜、塌棵萊、胡蘿卜、馬蹄、薺菜、香萊、芹菜以及烤麩、豆腐干、油面筋、油豆腐……一個也不能少。

準備工作中還有做蛋餃、肉圓。蛋餃是在鋁質的飯勺里做,用小調羹舀一勺蛋液下去,放一些肉餡,煎一會兒再用筷子一撥,做成餃樣就行了,不必考慮生、熟,因為還要再燒的。肉圓里不刻意放淀粉,只是手掌里抹一點干菱粉,肉餡在兩手中扔來扔去就成了,一個個不大,卻真的有味。

年夜飯的“小樣”

除夕之前也有節。初八是臘八節,因為是釋迦牟尼成佛日,所以要吃臘八粥。開頭是和尚送施主,后來也有皇帝送大臣,再后來是百姓自己燒。我們家當然不例外,自己燒臘八粥,而且甜、成皆有。

篇7

基于這樣的事實,在三年級的第一學期,我們以方法和技能的習得為基礎,以《身邊的傳統文化》等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為依托,對學生進行了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引導。

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一、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個主陣地?!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而農村小學生受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的制約以及家庭的影響,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識。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我們首先將引導學生和實施研究的著力點 放在合作方法的指導和合作意識的培養上。以《身邊的傳統文化》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為例,我們主要重視這樣幾個環節的指導和研究:

1.如何組成有效學習的合作小組。針對農村小學生的實際,我們從興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綜合考慮,以興趣為導向,以能力為基礎,以家庭住址為參考,幫助學生結合成比較合理高效的學習小組。如:在引導學生開展了解身邊的傳統文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我們先按黃梅戲、端午節、春節這三個內容將學生初步分成三個大的興趣小組,再根據興趣小組中學生的不同學力并綜合考慮家庭住址(就近原則)關系,將學生分成幾個六到八人的學習小組。接著,讓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內成員的具體分工,教師分別給每個小組提出建議,引導各小組展開學習活動。

2.如何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實行組長負責制,在組長的帶領下,制定小組學習計劃,按計劃開展活動。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經驗和能力,教師幫助各小組完善計劃,指導他們怎樣按計劃開展活動。活動過程中,要定期交流討論,共同解決實踐中的疑難問題,共享實踐成果。如,我們為學生提供的“了解家鄉過春節的風俗習慣”這一活動指導方案就包括“小組成員”和“分工”兩個具體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

二、怎樣搜集資料,處理信息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搜集資料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任務。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為例,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和傳說,不僅限于人們最熟悉的紀念屈原,還有其他的一些說法,這些說法很難從身邊的人口中得到,需要從有關書籍和網絡上搜索。我們引導學生既要充分利用身邊的已有資源,進行觀察、走訪、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邊的人“求助”,請他們幫助自己搜集資料。考慮到家庭和社會還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新課程建設中來,作為教師,還要為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幫助他們與家長及其他人員溝通、合作。在信息處理上,我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文字記錄、音像收集、動手操作等,以利于交流和展示。具體操作中,我們引導學生在制定活動計劃和方案時,一定要列出小組內準備運用的資料搜集的方法,如:請教家長或其他人;查資料;自己動手做一做,試一試等。

三、怎樣凸現語文學習要素

農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的,其落腳點是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因此,它的實踐性、綜合性都要立足“語文”。學生剛剛踏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大門時,可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因素上,興趣點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視了“語文”的習得。此時,教師要意識到,綜合性學習過程應該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過程。綜合性學習將聽說讀寫整合在一起,既為聽、說、寫創設了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又為學生課外閱讀圈定了內容,指明了方向。在給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設計一系列規模小的活動,把聽說讀寫巧妙地融于活動之中。以《身邊的傳統文化》為例,在“了解家鄉過春節時的風俗習慣”這一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一些規模小的活動:

貼春聯:1.我知道了為什么貼春聯──;2.我搜集了一些有關春聯的知識──;3.我們搜集了很多春聯──;4.我寫了一副春聯──。貼門神:1.我聽說了為什么貼門神──;2.我了解了門神的來歷──。 吃年夜飯:1.我知道一些吃年夜飯的習俗──;2.我想告訴大家我家是怎樣吃年夜飯的──。祭祖:1.我了解了為什么祭祖──;2.說說我家的祭祖場景──。

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就可以把寫作、口語交際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從而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

篇8

――江蘇讀者

年夜飯新招式

迎新年過新年,每逢新年大家都很興奮,不僅期待著年終獎,也期盼著一家團圓。

今年更是火爆,單位之間也沒啥溝通,但是想出的招數卻十分雷同。以往在單位吃年夜飯的時候,都光顧著吃,最多聽聽領導的講話,吃點小菜喝點大酒。今年卻大不一樣,搞起活動來,說是要發掘員工的藝術潛力,要邊吃邊表演,以至于大家絞盡腦汁想出各種招數,有跳肚皮舞的,有演話劇的,最傳統的就是一個部門來個大合唱,現場別提有多熱鬧。我喜歡這樣的年夜飯,因為不僅讓老總看到了你活躍的一面,同時也增進了同事之間的友誼,真是一舉兩得。

周立宏(上海)

賣車

朋友曉朱打算把他那輛福特??怂官u掉,開的價嚇了我一跳、用了不到一年,居然降價一半,只要七萬元,而且要現金。這很讓我吃驚,按他一慣的風格,應該是要換新車。因為往年他的手機幾乎是每年一換,家里的電視也早就背投換掛壁了……反正一出新潮的產品,他家立馬就有。然而,他給我的賣車理由卻是讓我想不到的:養不起車。

“開什么玩笑,兄弟,你在稅務局工作呀,弟媳在電力公司呀。你會供不起車?”這幾乎是認識他的人的第一反應。

我沒買他的車,最后聽說五萬五就賣掉了。車友們都說這小子瘋了,錢多了燒的。過了大半個月,一條消息和他的賣車事件聯系起來了:他的在開發區管委會任職的岳父,在離退休還有一年的時候,因經濟問題被“”了,據說涉案金額有近五十萬元,前段時間家里親屬正到處籌款打點和補漏。

李永泉(江蘇)

論上海協和醫院的倒掉

我不是幸災樂禍的人,但我承認,2月6日,新華社報道的上海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吊銷上海協和醫院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消息,讓我振奮不已。

貴刊對民營醫院的欺詐行為一直持續關注,看了北京新興醫院、莆田游醫到上海博愛醫院、上海協和醫院這一系列報道,讓我感慨頗深。但令人驚訝的是,像北京新興醫院、上海協和醫院的幾乎是明目張膽的欺詐行為,有關部門居然一直沒有嚴厲處罰。就像莆田游醫一樣,10年前在電線桿、廁所里做廣告的游醫們,現在搖身一變,租了場地辦起了民營醫院,然后在各大報刊、電視臺大肆做廣告。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市衛生部門。在上海長江醫院事件中,因為對長江醫院不痛不癢的處罰,讓媒體和專家們對上海市衛生部門有頗多微詞。而這一次,上海衛生部門在較短時間內就給予上海協和醫院以嚴厲處罰,可謂是大快人心。

但我認為,這不應該就是上海協和醫院事件的結尾。上海協和醫院既然涉嫌醫療欺詐,并且正如貴刊報道所說的那樣,有許多來歷不明的中藥,那么,上海市公安部門是否也該介入,讓那些醫療騙子們承擔刑事責任呢?

王郭(上海)

豪門恥為五斗米折腰

家住鄉鎮的岳父想做生意,看來看去,終于相中個臨街門面。這門面已經鎖了一年有余。一打聽,是縣煙草公司(也叫煙草專賣局)的門面,便不由得放下心來。因為正好有幾個較熟的人在里面。

第二天,便打電話給熟人,托他向領導匯報,有人想租賃某鄉站的門面。原來以為很容易,送上門的生意誰不做呀?更何況已經鎖了一年多。如果請人守著還要發工資,租給別人權當幫忙守著。

但結果出乎意料:局長不同意出租。理由很簡單,現在煙草公司已經是市管單位了,租賃收入要交市煙草公司,縣煙草公司和公司人員沒有一點好處。再說,出租一門面,要市里同意,取得法人委托書才行。

于是又托一副局長到市煙草公司里活動,仍然是不同意。市煙草公司人說,租賃出去,才區區幾千元,而且挺麻煩,還要派人進行管理(收水電費)。

我想,如果煙草行業也像當年的糖酒副食品公司一樣全面放開,沒有成為超級豪門,也許就會千方百計地盤活資嚴,也就不會對幾千元不屑一顧,恥于彎腰去撿了。

“植物果”是個啥東西?

你知道一種叫“植物果”的東西嗎?其實以前我也不知道,現在知道了。前天在超市買了一瓶芝麻醬,吃出了花生醬的味,仔細看說明,配料欄中除了芝麻還有植物果,敢情這“植物果”就是花生,真開了眼界。消費者就這樣被忽悠了:反正花生也是一種植物的果實,你不能說我造假。仔細看看市場,這種玩法也并不鮮見,諸如把糖叫做“碳水化合物”,鹽稱為“鈉”,蜂蜜叫“蜂漿”等等。

這類“球”的玩法,有時光靠消費者自身的能力,免不了還會被忽悠,期待工商、質檢等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針對性地規范這種行為,也許會更為有效。其實有些事并不復雜,猶如1+1=2,但他卻說1加ONE等于TWO。那么,假如不是賣弄,就是別有他圖,需要當心了。

檸檬紅茶

篇9

1 關于春節的介紹

1.1春節的起源

春節指華夏傳統歷法夏歷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歷元旦不同),農歷正月初一,又稱農歷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

1.2春節的習俗

掃塵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弊?/p>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1.3春節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包餃子

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2 關于大學生對春節的認識了解調查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寒假期間,對在校大學生,通過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對春節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問卷86份,問卷回收率為78.2%,問卷所反映出的問題具體如下:

2.1中國傳統春節跟西方圣誕節相比,您更喜歡哪一個?

A春節 B圣誕節

由圖表可知,94%的同學更喜歡春節,這說明在文化開放交融的今天,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程度還是比較高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節的習俗嗎?

A非常了解 B了解部分 C不太了解

由圖表可知,86%的同學對于春節的習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節的具體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卻越來越少,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高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節的來歷嗎?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圖表可知,僅有34%的同學非常了解春節的來歷,而11%的同學不知道春節的來歷,這反映出,當今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太少,缺乏對傳統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單選)

A看春晚,吃年夜飯 B上網通宵(玩游戲、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煙花)等 D其他

由圖表可知,71%的同學在年三十晚上還是會進行守歲、吃年夜飯的活動,10%的同學喜歡出門放鞭炮、煙花等,這說明,對于春節中一些常規性的活動,同學們還是比較能傳承的。但是,在當今社會,這些習俗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所以還需要多一些關注。

2.5您給親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選)

A手機短信 B打電話 C上網發賀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問候 E不拜年

由圖表可知,42%的同學選擇打電話拜年,18%的同學選擇通過網絡拜年,15%的同學選擇電話拜年,僅有24%的同學選擇去家里問候拜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機短信,網絡聊天。這些技術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會面越來越少。與以前挨家挨戶拜年相比,現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種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這值得我們去反思。

3 存在問題

3.1西方文化的影響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青年們或多或少的會感覺身心疲憊,因而需要機會放松。此外,高新技術的發展,各國文化之間相互交融也十分明顯。中國的傳統節日注重的是一種習俗和紀念,比如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國慶節等,而西方的節日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放松和情感的表達。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青年人逐漸熱衷于西方節日,圣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萬圣節,這些節日為廣大青年提供了一個放松自己、張揚個性、表達情感的平臺,同時商家也迎合了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費熱點。從以前的不為人知,到現在的眾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聞媒體的宣傳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從這方面來說,青年們更加追求一種享受,而逐漸淡化中國的傳統節日。從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春節的,但春節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種對中國傳統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節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容小覷,我們必須正視各種文化,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3.2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年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也很少關注傳統文化方面的信息。對于青少年來說,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對傳統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傊?,現代社會的人們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傳統節日,而真正了解節日起源,深入體會傳統文化的人卻越來越少。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逐漸淡化,很多傳統工藝也因此失傳,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來說,無形是一重大損失。

3.3對傳統文化的實踐不充分

以前,人們對待傳統節日都很期盼,而現在,更多的是一種形式。拿春節來說,以前的人們總是提前幾周開始準備年貨,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種春節食物,而現在,由于工作繁忙,人們很少去在意這些事情,多數到了春節前幾天才開始準備。現在的春節,少了很多過年的味道。對于春節的各種習俗,以前人們總是習慣自己寫對聯以表示對新春的祝福,而現在,大街上各種對聯花樣十足,雖是好看,但卻少了好多意義。

高新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生疏了不少。拿拜年來說,以前人們總會挨家挨戶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現在,人們更多的是通過短信、網絡等進行祝福。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溝通的機會逐漸減少。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親身實踐越來越少,不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4 建議與對策

4.1政府部門

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傳統節日的關注程度,合理的調整各種傳統節日的休假實踐。一方面,可以讓人們得到身心的放松,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去體味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政府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程度,對于那些即將失傳的傳統藝術,應該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政府可以建設相應的組織,以督促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徑。

4.2學校及各工作單位

學??梢远嘟M織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以提高同學們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進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組織各種文藝演出,優秀文章征稿以及春節對聯等活動。這樣,學生們可以從中收獲很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從而更好的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此外,學校還要加強教育力度,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要多關注、多實踐,在創新中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4.3媒體部門

媒體可以加大宣傳的力度,增加各種途徑,拓寬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體方面應該迎合廣大人們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公益廣告,加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4.4個人

正確對待西方節日和中國的傳統節日,從自身做起,多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利用空閑時間,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多了解、多思考、多實踐,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寫一幅對聯,做一個油燈等等。用實際行動弘揚傳統文化,在實踐中體味傳統文化的內涵。

同時,我們也應該做好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的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

5參考資料

篇10

在春節,還有許多有趣的傳統習俗,如:拜年、倒貼字、守歲、給壓歲錢等等,而且每逢春節,一家人再忙都會抽空回家過年。

在這些傳統習俗中,最讓我難忘的還要數除夕守歲,也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傍晚,大家一起吃過年夜飯,便各自回家守歲去了。深夜,該睡覺了,可是家家戶戶的燈卻還亮著,那一天,整個中國都成了不夜城,十三億人民一起共度這個不眠之夜。“鐺——鐺——鐺……”12點的鐘聲敲響了,樓上頓時響起了爆竹聲,我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也抱著大包小包的煙花沖上樓,白光從箱子里沖出來,成了一朵朵絢麗的煙花。它們時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開,時而像彩蝶翩躚、巨龍騰飛;時而像火樹爛漫、虹彩狂舞。在瞬息萬變的煙火下,我們一家人蹦啊、跳啊,那高興勁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此時,對面的人家在五彩的夜空下載歌載舞,還有的老人像老頑童一樣跳著、笑著。干媽用相機拍下了這難忘的一刻。

我還從書中得知,守歲和放煙火都是有來歷的。

守歲是傳說以前有個妖怪,專門搗亂,所以人們要聚在一起。而放煙火是想用爆竹聲除舊迎新,帶來新一年好運。

拜年也是春節里的一項重要習俗,就是到新老朋友家和鄰居家祝賀新春。

大年初一那天,親戚朋友都來問好拜年。瞧,老姑一家又來了。開了門后,老姑便說:“新年快樂!”后面的點點妹妹還像模像樣地拱了拱手,說:“姐姐、老——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恭喜發財……”她基本上把她會說的全部用上了,樂得我們哈哈大笑。大媽她們來了后還給爺爺奶奶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