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聽雨范文
時間:2023-03-28 10:4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虞美人聽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蔣捷,生于宋代的一個小地主家庭,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少年時的我只顧嬉戲玩耍,因家庭富裕,所以全然不把學業放在心上。因此,整日在歌樓里流連忘返,消遣時光。
有一天,和往常一樣,我正在歌樓里和歌技們尋歡作樂,歡快愜意得很。忽然,窗外狂風大作,樹葉伴著狂風撲簌簌地響,很快,雨就噼里啪啦下了起來。雨砸在屋檐上直“嗒嗒”地響,我被這種聲音吸引了,便不由自主的走大窗前,歌技們似乎也懂我的用意,都默默的緊跟其后。雨落在窗框邊,朵朵水花便濺到我身上,頓時,全身一陣通涼,著絲絲涼意蔓布全身。雨似乎下得更大了,豆大的雨滴像珍珠斷線似的不斷從房檐上滴下來,嫩綠的葉子被雨水沖刷得愈發的油亮。我聽了約莫二十來分鐘,便又嬉戲開。屋內紅燭明滅搖曳,燭光忽大忽小,羅帳也因此顯得愈發的昏暗。歡笑聲被風吹得很遠,與雨聲融為一體……
后來因家庭落魄了,我也就我心玩耍了,家庭的境況使我一下子懂事了許多。雖然沒淪落到家徒四壁、揭不開鍋的地步,但生活也未然不易??!和以前逍遙快活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看著父母終日為柴米油鹽而奔波,我心里也不舒坦,決心也出去謀個生計。
一天,我實在是厭煩了這種為生計終日奔波的日子,百無聊賴中來到湖邊,乘著小舟悠閑的在湖中飄。遼闊無垠,望不到邊際的湖面,使我心中又增添了幾分惆悵之意。幾朵白云悠閑的在天上飄著,白的誘人的白云似乎壓的很低,仿佛觸手可得。江面不斷翻著浪花,不知何時,見面被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我這才醒悟:哦,原來下雨啦。雨絲密密的斜織著,薄薄的雨霧籠罩著江面,“滴答,滴答”雨滴在舟前,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雨香幽幽的,沁人心脾。天空中幾只孤雁默默的飛過,有時凄慘的叫幾聲,這是我更加的感嘆生活的不易。雨就真么一直下著……
再后來,我便中了進士,這本是十分可喜的一件事。這意味著我報國有門了,可以為國家為人民效力了,我的雄心我的壯志即將成為現實??桑环陼r啊,生不逢時啊!還未一大展宏圖,岌岌可危的南宋就滅亡了。
我無事可做,便在樹林中悠閑的散步,看見前方有座寺廟,走累了,便坐在階梯上休息?!暗未?,滴答”呵!又是這熟悉的聲音啊?!暗未?,滴答,滴答”雨聲的頻率顯然加快了許多,密密的雨絲籠罩著這座寺廟,也籠罩著我。雨絲隨著風吹到我身邊,時多時少,絲絲涼意,時淡時濃,望著這細如牛毛的雨絲,心中不禁涌起了萬千思緒,也想起了曾經聽雨的情景??涩F在已事過境遷了,不變的是雨,變的是聽雨的心境。。此時的我已飽經滄桑,什么“名啊”“利”,“悲歡啊”“離合啊”這些世俗的東西我早已看透。現在我唯一希望的是可以像陶潛一樣隱去,遠離世俗?!暗未?,滴答”雨滴在階前,發出銀鈴般清脆的聲音?!熬腿螒{它這么下吧,下到明天吧……”我在心里惆悵的說。
“滴答,滴答,滴答”單調的雨聲不斷的重復著: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篇2
關鍵詞: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任務型教學 多媒體
一、背景
我所帶大學英語屬于大班上課,每個班的人數都在60左右,經常面臨的問題是學生多,老師的精力有限。學生人數眾多,加上個體差異,老師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聽力課堂而言,更是如此。根據Bagui(1998)人們基本上可以記住他們所聽的24%,所看到的30%,聽和看的50%。新視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為學生創造英語交流環境,完全摒棄了傳統的教師放磁帶的教學模式,包含內容極其豐富,畫面形象生動,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內容難易比例分配合理,話題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時代感極強,某些話題令人深思,某些對話讓人捧腹大笑。問題是即便在這樣輕松有趣的環境下,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仍趴在桌子上懶洋洋地看著電腦,絲毫沒有學習的快樂和學習的熱情。由于教師的精力很難保證,因此教師應設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合作學習。
二、任務教學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則
(一)任務教學法的概念
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是交際教學法的一種形態。顧名思義是以任務為出發點的一種教學法,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目標,以完成該任務為學習過程,以及以展示任務成果體現教學成就。它源于英語教學領域,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激活自主性,倡導讓其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提供真實的,符合實際規律的任務情景,將課堂教學真實化,社會化,讓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品嘗學習的喜悅,調整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也就是說,它更加強調的是實質性的語言的交流和表面的語言形式的結合,但語言形式是語言功能的前提。結合在日常的教學中,學生應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和任務完成得是否成功上。
Willis將任務型教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Pre-task(前任務):教師引入相關主題,介紹任務。
Task Cycle(任務環):在前任務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以聽力文本為基礎,執行任務。
Language Focus(語言點):分析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指導學生運用材料中出現的難的語言點幫助學生徹底掌握目標任務中的語言形式。
(二)設計任務型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原則。所設計的任務應來源于日常生活,盡可能創造真實或接近于真實的環境,使課堂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2.實用性原則。任何模式的課堂任務都服務于教學、應用于生活。
3.連貫性原則。設定的任務是相互關聯的,具有階梯性特點,這些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相互銜接,層層推進。
4.趣味性原則。單調機械地重復會使學生失去參與的興趣,因此任務的設置應多樣化。
三、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以《聽力教程》(第一冊)第五課《The Battle Against Aids》為例。
(一)準備階段
教師利用《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各個單元內容相互補充、相互對應的優勢,介紹任務之前,先引入話題,關于艾滋的基本情況,教師應讓學生回顧課本中對應各課的話題內容、語言場景及重要信息,創建模擬真實的自然情景呈現出所需的背景知識,如:
What is AIDS?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ids and HIV virus?How can AIDS be infected?What kinds of people constitute most parts of people diagnosed with AIDS?Why AIDS is so difficult to control?What we should do actually?
此外可引導學生復習和鞏固將會在聽力中涉及的一些固定表達及短語等,如:be infected with;be diagnosed with;suffer from 為學生展開學習任務進一步掃除障礙。如有必要,教師要進一步對影響學生理解聽力材料的重點單詞、典故做出解釋。通過這些背景知識、重點短語及聽力文本材料,學生會立即明白當堂聽力內容的重點且獲得關鍵信息。
(二)實施階段
此階段是整個任務教學階段的核心,任務的完成不僅僅是做完相對應的聽力練習,而是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完善聽力策略,注重的是語言的理解和意義的表達。在聽力課堂設計任務時,《聽力教程》課本覆蓋內容廣,每篇文章都是由warm up;listening;speaking;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homework五部分組成。從整個內容的布置上可以看出,聽力課堂應采用的就是聽說相結合的模式,所以在任務的設置上逐步形成聽前預測、聽中核對和思考、聽后評估和討論的模式,將學生的視、聽、說全調動起來,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VCD。可課程安排是兩周上一次聽力,所以在短短的兩節課,這五大部分不可能一一涵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至關重要。其中listening中所包含的understanding a movie speech就是學生們感興趣的部分,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各項層層推進的聽力任務。此階段也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如何才能不忽略多媒體教室的優點,從多角度營造理想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主題的興趣、刺激、內心的動機,使學生處于主動地位?任務可以羅列事實或不同想法,可以根據時間或邏輯排序,可以從不同角度對相似事物進行對比,可以解決問題,也可以根據個人的經歷描述一個事件或個人的日常生活。
(三)反饋階段
此階段更加強調的是語言的形式。教師在前面實施的基礎上分析,對完成的任務進行總結,既要使學生使用恰當的單詞、短語、句型給予學生學習中的成就感,又要指出學生使用不恰當的詞匯和語法,提供更多更地道的表達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指明方向。必要時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一系列語言點的練習。
任務教學在聽力教學上優于傳統教學的原因在于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個人經歷或社會狀況相聯系,能從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此外,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的基礎之上,而且側重聽力策略的培養,更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執行每一個任務時,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但并非所有的教學活動都由學生主動學習,任務型教學不能孤立于傳統聽力教學模式。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有效組織課堂、安排好教學內容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已成關鍵。只有當教師恰當調整自己的角色,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教學相長,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
參考文獻:
[1]Donald Freeman,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篇3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文素質;聽力課堂;詩歌輸入;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117-02
一、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性、應用性的人才,培養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第一線勞動者和工作者。能力培養應該不僅是訓練與提高某種職業技能,更重要的還在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與人格完善有機統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人文教育以人為本,以藝術熏陶人的心靈,培養高級的審美心理,改變人的精神狀態,激活人的創造性,因而在教學設計中,要積極關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鑒賞能力、生活積極性、社會責任心。高職英語聽力課堂引進英語詩歌作為語言輸入材料進行教學既易于使聽力課堂生動有趣,便于學生學習語言,掌握聽力技能,易于課堂進行美感體驗,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提升精神境界、豐富思想,發展健全的人格,在提高改善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工具性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聽力課程的人文素質內涵,實現人文性教育目標。
二、問題與探究
高職學生經歷初高中階段學習,飽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磨煉,飽受英語教學語言知識的傳授,養成從英語單詞、短語、句型、語法到課文的學習習慣,養成對待英語學習的習慣思維方式,既注重所謂的應試技巧、語言點和考點的工具性目標,忽視語言的審美品鑒和情感體驗的人文性目標,而在實際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感到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底,部分學生并沒有牢固掌握英語單詞、短語、句型、語法的基礎知識,又因為在英語學習上遭受挫折失敗,失去興趣,積極情感體驗不足,形成了消極態度,對功課學習不投入,應付了事。聽力課程更是高職英語教與學的難項。聽力水平有限影響了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情趣。
高職聽力課堂作為英語非母語環境下的學習成為語言輸入主渠道?,F行高職聽力教材圍繞日常生活、文化、學習、工作、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等主題展開教學,為學生語言學習提供了涉獵廣泛的口語和實用語料,文學和詩歌語料已罕見其中?;仡櫸覈鴤鹘y英語課堂歷來重視英語文學與詩歌的教學經驗,以及我國母語教學更有幼童咿呀學語就背誦唐詩宋詞的傳統,總結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表明詩歌作為語言學習與語言習得的有效途徑仍應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
將詩歌語料作為語言輸入創設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也使高職的聽力課堂具有了獨自的教學特色,而這個教學特色是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目標而發展的。聽得懂才能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才能說得出,才能增進溝通與交流,實現英語學習的生活樂趣和工作意義。
三、詩歌作為聽力教學語言輸入的優勢與意義
英語詩歌創作繁榮,絢麗多彩,充滿了意境美和韻律美。謳歌真、善、美,表達詩人美好情感的優美詩歌作品蘊藏著可供聽力課堂使用的豐富的語言輸入材料,同時語言輸入研究及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提示語言習得的過程是不斷理解語言輸入的過程,因此開發利用詩歌作為聽力課堂語料解決語言輸入問題應該成為上好英語聽力課的有效策略之一。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人類對語言的習得只有一種途徑,那就是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輸入。要使語言輸入對語言的習得有利,必須對它的意義進行加工,輸入的語言材料越有趣、越關聯,學習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同時足量的可理解的輸入是語言習得的關鍵。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吸收”。聽是語言、知識、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開口說話的第一步,因此聽力課堂注重語言材料易于學生理解,將有利于學生順利學習語言,而詩歌的語言特點使之能夠作為聽力課堂語料提高語言輸入的有效性。當代心理學揭示語言學習涉及復雜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包括動機、態度、自尊、自信、焦慮等。詩或有感而發,或借景抒情,因而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同時英語詩歌富有的音樂感為學生聽力操練過程提供了多層面的美感體驗。詩歌正是通過講究節奏韻律來表達人類無窮的微妙情感,而詩意的詞匯及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從大聲詠讀《Seasons》中的簡單詩句Spring is green,Summer is bright,Autumn is gold,Winter is white,到反復聆聽體驗英國女詩人Mary Coleridge的小詩《Slowly》,英國抒情詩人雪萊的短詩,體味簡單的詩句所能表達的深刻寓意。聽力課堂利用詩歌進行語言輸入與輸出操練,通過巧妙設計課堂活動易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人文情懷從而實現詩歌作為高職聽力教學的人文性目標與語言輸入的工具性目標。
四、詩歌作為聽力課堂語言輸入的教學策略
篇4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煤炭行業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200*〕49號)以及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煤炭行業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安監總煤礦〔200*〕223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全省煤炭行業管理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完善煤炭行業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強化安全監管
煤炭行業管理涉及面廣,工作復雜;煤礦整頓關閉工作任務重,時間緊。為加強綜合協調,統籌兼顧煤礦安全生產和有關行業管理,及時研究解決全省煤炭行業管理中涉及安全生產問題,在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建立和完善煤炭行業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并相應調整其職責。
調整后,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主要職責中增加:研究提出煤炭行業管理中涉及安全生產的重大方針政策、法規、標準,推動指導煤炭企業加強安全管理和科技進步等基礎工作,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在現有職能基礎上,承擔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協調煤炭行業管理涉及安全生產方面的工作,督促檢查各項工作和措施的落實情況,并相應加強組織建設,加大協調指導工作力度。
各產煤市、縣(區)人民政府應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工作的意見》(閩政文〔200*〕131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的通知》(閩政文〔200*〕585號)文的要求,健全煤炭行業管理機構,加強監管力量,明確地方安全監管責任和地方煤礦安全監管職能部門及其職責,各產煤市、縣(區)原則上由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地方煤礦安全監管工作。
二、明確相關部門職責,重在落實到位
為進一步加強煤礦行業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要從宏觀政策、安全監管、資源管理、行政監察、科技進步、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及分工,強化和落實責任,建立和完善長效工作機制。
(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繼續依法加強煤礦礦長資格的培訓、考核和資格證頒發管理工作。嚴格煤炭生產許可證的審批、年檢和管理工作,加強對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煤礦企業的日常監督管理。參與煤炭開發規劃的編制,提出煤炭開發、建設項目的行業審查意見。負責組織煤礦企業生產能力、通風能力的核定及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等工作。查處未經核準建設的煤礦;督促各類煤礦按煤炭生產許可證登記能力組織生產,查處超能力生產的礦井;禁止違法生產的煤炭進入市場流通領域。提出煤炭運行調節意見,制定和落實煤炭生產總量控制指標,認定違法生產、非法掛靠、一證多井、落后生產能力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礦井,并向縣級人民政府提出關閉礦井名單。依法暫扣停產整頓礦井的煤炭生產許可證,對縣級人民政府決定關閉的礦井及時依法吊(注)銷煤炭生產許可證。
(二)國土資源部門加強煤礦采礦秩序的監管,整合煤炭資源,嚴格采礦權審批、轉讓和年檢工作,加強對取得采礦許可證的煤礦企業日常監督管理,促使煤礦持續保持符合取得采礦許可證應具備的條件。及時對非法煤礦的非法開采組織鑒定。及時依法查處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非法煤礦,及時查處煤礦超層越界等違法開采行為。依法暫扣停產整頓礦井的采礦許可證,對縣級人民政府決定關閉的礦井及時依法吊(注)銷采礦許可證。
(三)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負責加強對煤礦企業安全的日常性監管檢查工作和煤礦建設項目“三同時”的日常監管,及時依法查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對存在重大隱患礦井依法作出停產整頓、停止施工的指令,并向縣級人民政府提出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關閉礦井名單。負責對煤礦企業從業人員培訓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福建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認真履行煤礦安全的國家監察職能,加強重點監察、專項監察,依法查處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負責對項目進行安全核準及煤礦礦長安全資格的培訓、考核和資格證頒發工作,嚴格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和監督管理,促使煤礦持續保持符合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應具備的條件。嚴格煤礦建設項目“三同時”工作,嚴肅查處未經“三同時”審批擅自建設的礦井,嚴肅查處煤礦生產安全事故。
(五)公安部門要加強對煤礦企業民爆物品的購買、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的監管,嚴禁向非法煤礦批供民爆物品,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和使用民爆物品的犯罪行為。對停產整頓的礦井應根據整改需要實行限量供應民爆物品。
(六)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強煤礦企業從業人員勞動保障管理和年檢工作。保證煤礦勞動合同簽訂、勞動用工登記備案、在冊職工工傷保險等各項煤礦企業從業人員勞動保障制度的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查處煤礦企業非法用工行為,加強勞動組織管理,落實和保護勞動者權益,嚴禁超定員組織生產,嚴禁強令勞動者超時限作業,嚴禁婦女從事井下作業。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工商營業執照的監督管理。對無證經營或證照過期的煤礦企業進行依法查處,促使煤礦企業持續保持符合取得營業執照應當具備的條件。對停產整頓礦井依法暫扣營業執照,對地方人民政府決定關閉的礦井依法吊(注)銷營業執照。
(八)行政監察機關要加強對煤礦安全有關的行政監察。嚴肅查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煤礦或利用職權對非法、違法煤礦縱容包庇等違法、違規行為。
(九)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要加強對國有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考核。
(十)電力部門要加強對煤礦企業供電管理,嚴禁向非法煤礦供應電力。對政府決定關閉的礦井,必須切斷電源,拆除電力設備和設施。
(十一)省煤炭工業協會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協助有關部門制定煤炭行業規范和標準,推動和促進煤礦安全基礎管理工作。
(十二)統一煤炭建設管理。煤炭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煤炭發展規劃,新建煤炭項目由省經貿委提出行業審查意見、省發改委核準,改擴建煤炭技改項目由省經貿委審查、核準,建設項目要征求省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炭安全監察機構的意見。省發改委、省經貿委要加強對煤炭開發、建設項目的核準和日常監管,嚴格執行煤礦開發、建設項目的核準程序,嚴肅查處違反規定進行投融資建設的項目。
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加強煤炭行業管理
省經貿委、安監局、質監局、福建煤監局以及省煤炭工業協會通力配合,對急需制定的煤炭行業規范和標準,及時向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提出制定或修改建議。
省發改委會同省經貿委在全省煤炭資源勘查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國家有關煤炭開發規劃編制要求,編制全省煤炭發展規劃,并征求省國土資源廳意見。國土、環保部門會同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編制礦區生態環境治理規劃。
省經貿委和福建煤監局共同組織制定礦長資格和礦長安全資格證的培訓及頒證管理辦法。
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各類煤礦企業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的指導,加強煤炭行業規劃和指導,強化經濟運行調節、煤礦資源整合等工作。
煤炭行業管理、煤炭安全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下發的《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煤礦生產能力核定資質管理辦法》、《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和《關于開展全國煤礦生產能力復核工作的通知》,認真做好煤礦生產能力復核的各項工作。要加強與國土資源、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繼續打好煤炭整頓關閉工作攻堅戰。配合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打擊無證非法開采、超層越界開采等違法行為;配合勞動保障部門抓好煤炭勞動定員、勞動用工管理工作及推進煤礦工傷保險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配合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加強國有煤礦企業安全工作的監督考核。
篇5
古詩詞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這種題型,考生應系統細致地進行備考。在古詩詞閱讀題中,對于意象、意境的考查是備受出題老師青睞的一種題型,并且此題型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此進行細致的講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典例呈現】
1.閱讀《卜算子 詠梅》,回答問題。
卜算子 詠梅
[宋]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2014?湖南長沙卷)詞的上闋通過驛站、斷
橋、黃昏、風雨等意象,營造了 的意境。下闋則寫出了梅花 、 的品質。
2.閱讀《虞美人 聽雨》,回答問題。
虞美人 聽雨
[宋]蔣 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2014?山東濱州卷)詞中的“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閱讀《望江南》,回答問題。
望江南①
[南唐]李 煜
閑夢遠,南國②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注釋]①望江南:詞牌名。這首詞是南唐后
主李煜亡國入宋后所作。②南國:李煜故國南唐,
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2014?江蘇南通卷)這首詞寫江南秋景,選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繪了南國秋天 的景色。
【考點解析】
考點一 體會意境
【思維軌跡】例1考查考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體會詩詞意境的能力。在解答這類題時,理解詩詞大意是基礎,明確其中的景物有哪些特點是關鍵;在語言表述時,可以在忠實于原詩詞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添加恰當的修飾詞語,或者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
體會意境,要注意四點:一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不必每句、每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二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用優美的語言再現詩歌意境;三是要忠實于原詩詞;四是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
【參考答案】《卜算子 詠梅》 落寞凄清 高
潔 堅貞(不慕名利 傲立風雪)
考點二 描繪情景畫面
【思維軌跡】例2是一道情景畫面描述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詩詞畫面的情景描述能力。正確解答這類問題的固定格式分為三個部分: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后,用簡練的話語概括出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孤清、或生機勃勃、或雄渾壯闊、或恬靜優美、或孤寂清冷,或蕭瑟凄愴等。第三部分,根據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來談作者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虞美人 聽雨》 描繪了一幅在水天遼闊、烏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風雨中失群孤飛的大雁,在凜冽的西風中悲鳴的畫面,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孤獨凄涼的愁苦之情。
考點三 抓準意象
【思維軌跡】例3是一道考查詩詞意象的題目。抓準意象是理解詩詞內容的重要環節,本題明確了答題范圍,要求考生在句中找意象,詞中描寫的事物有“江山”“明月”“蘆花”“孤舟”等,答題時要注意意象是具體事物,不帶任何描述,如意象是“蘆花”,不能描述成“蘆花紛紛”;意象是“子規”,不能描述成“子規悲鳴”等。
【參考答案】《望江南》 蘆花 孤舟 肅殺、凄寒
【技巧總結】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意境是
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其所描繪的生活圖景的巧妙結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與作者的內在情思的統
一。意象在表達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
成了詩歌的意境。
要想把握住詩歌的意象、意境,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確捕捉意象
一首詩詞,從字面上看是詞的連綴,從構思上看是意象的組合,因此,作者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感受和思考,還要用意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作者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其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在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會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鍵。如《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可以從“月落”后夜色的濃重、烏鴉的啼鳴、“霜滿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楓”的暗淡和“漁火”的寥落,深切地感受到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作者孤孑清寥的心情。
二、熟悉傳統意象
在我國古典詩詞漫長的歷程中,有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的象征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那么解讀詩詞就會容易很多。所以考生要想準確理解古詩詞,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學習中認識并積累傳統意象,抓取“象”的摹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義。
【專項訓練】
1.閱讀《雨過山村》,回答問題。
雨過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2014?山東德州卷)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山村
景色怎樣的特點?
2.閱讀《田舍》,回答問題。
田 舍
[宋]范成大
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忙。
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
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
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
(2014?浙江臺州卷)請你展開想象,用生動的文字描繪出“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的畫面。
3.閱讀《淮上與友人別》,回答問題。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 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篇6
通過詩詞中“雨”這一意象,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要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不同詩詞中寫雨句子的賞析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
雨是天空的眼淚,雨是河流的源頭,雨也是詩人的筆墨。
雨從《詩經》中姍姍走來,傳送著悲歡離合;雨從唐詩中款款走來,寄托著愛恨離愁;雨從宋詞中纖纖走來,蘊含著人生況味。她,曾在王維的筆下飛舞;她,曾在陸游的夢里放歌。志和在斜風細雨中沉醉,元稹在寒窗冷雨中哀嘆。因了雨,遷客騷人多了一份情感的寄托,才子佳人多了一份浪漫的情懷。雨中飄灑著濃濃的詩情畫意。
今天我們首先來欣賞飄灑在遠古天空中的一場雨。
一.閱讀欣賞《詩經?風雨》,領會“以哀景寫樂情”的妙處。
詩經?風雨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1、指名讀。思考:詩中描寫了生活中的一個什么場景?
描寫了一位女子與久別的意中人相聚的情景。
2、女生讀。思考:詩中的風雨起什么作用?
以哀景寫樂,渲染了陰沉昏暗的氣氛,烘托出了女子忽然見到久別意中人的欣喜心情。
3、研討:
(1)“以哀景寫樂情”的妙處。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p>
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后一句都是“以樂景襯悲”,詩句膾炙人口,給讀者留下了深切的感受。
(2)反復吟詠的好處。
本詩一詠三嘆,逐層遞進,反復詠嘆,更加突出女子見到意中人的欣喜之情。
4、齊聲讀。
小結過渡:
《詩經》中的雨凄涼而幸福,深深影響了后來的詩人,撩撥著他們的才情。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從唐代和宋代天空飄落的兩場雨。
二.比較閱讀欣賞《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和《約客》,理解先敘事后寫景與先寫景后敘事這兩種不同的寫景形式。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唐?元?。?/p>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指名讀。男女生各一名,看誰讀得更有韻味更精彩。
2、研討:
(1)“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聞》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用“殘燈”“冷雨”“寒窗”等意象,融情于景,抒發作者內心的孤獨、寂寞及對友人的擔憂之情。
(2)《約客》中的雨是“焦躁”的雨還是“閑適”的雨?
“有約”點出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 “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用貌似內心焦躁的動作,反襯出詩人閑逸的姿態。約客不來,聽夜雨沙沙,蛙鳴池塘,也別有一番風味。宋代文人追求閑適淡泊,從下面一些詩文中不難發現: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之一
閑人閑處住,載酒荷高情。崖前未有桂花開,觀里閑尋道士來。――趙師秀
松江幾閑客,日夕聽波鳴。――趙師秀
(3)兩首詩一首后寫雨一首先寫雨,各有怎樣的妙處?
《聞》詩先敘事后寫景,情景交融,在凄風冷雨中蘊含著詩人對友人深深的擔憂與掛念,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約客》先寫景,后敘事,緣情設景,在雨落蛙鳴的背景中,引出詩人的閑適人生,韻味綿長。
3、朗讀背誦。
小結過渡:
宋代的雨飄灑進崇尚閑適、淡泊的文人心中,迸發出他們的創作熱情,催生了許多寫雨的華章,而其中獨步詞壇的則是宋末元初的詞人蔣捷寫的《虞美人?聽雨》。
三.閱讀欣賞《虞美人?聽雨》,理解相同的意象在同一首詞當中表現的不同的情感。
虞美人 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1、指名讀。思考:詞中寫了幾幅畫面?
三幅畫面
2、聽錄音。思考:詞中寫了哪三幅畫面?(可以從時間、地點、境況三個角度概括)
少年尋歡作樂享受陶醉;壯年四處飄泊觸景傷懷;老年寂寞獨居孤獨悲苦。
3、集體讀。各用一個詞語概括三幅畫面的特點。
浪漫,滄桑,無奈。
4、總結這首詞的精妙之處。
高度的濃縮性,鮮明的畫面感,高超的技巧性。
小結過渡:
雨滋潤了詩人的心田,雨激發了文人的情懷,雨澆灌了詩歌的原野。雨灑落在詩的國度上,匯成了一條大河。
四.拓展延伸。
1、還知道哪些寫雨的詩句?
2、朗讀并選擇背誦下列寫雨的詩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賞析交流。
運用這樣的句式:我喜歡“ ”,因為這一句中的雨 ,表達出了詩人 。
示例:我喜歡“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因為這一句中的雨清新、細膩,雨中融情,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離別時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小結過渡:
中國現代的詩人也鐘愛寫雨,酷愛吟雨,其中給后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于戴望舒的《雨巷》了。
五.欣賞視頻《雨巷》,感受現代詩歌中雨的意象。
淅瀝的小雨,悠長的雨巷,淡淡的哀愁,惆悵的姑娘,詩人用這些朦朧優美的意象,為我們營造出詩意盎然的境界,也為自己留下了“雨巷詩人”的美名。
六.課堂小結。
下雨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但詩人帶著情感把它采擷到詩里,創設成了優美的意象?!耙磺芯罢Z皆情語”,相同的雨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傳送出不同的情感。雨和風、花、雪、月等美好的事物一起,都成了詩人的心愛之物,匯成了詩意的海洋,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詩意的棲居,盡情享受著詩意的芬芳!
最后送給大家一首我非常喜愛的校園歌曲《三月里的小雨》,與大家一起分享。
七.播放視頻《三月里的小雨》。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古詩詞閱讀欣賞課,旨在通過對五首詩詞中“雨”意象的賞析,引導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不同情感,進而掌握“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要義。
雨,飄灑著詩情,流淌著畫意。雨是富有浪漫氣息的一種物象,為遷客騷人鐘情之物,也倍受普通百姓青睞。觸摸春雨,感受愛意溫情;沐浴夏雨,享受舒心酣暢;凝望秋雨,涌動才思詩情;品味冬雨,回眸人生況味。聽雨、觀雨、吻雨、品雨,都能給你心靈的悸動。選擇“雨”作為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切入口,無疑為學生找到了一把打開寫景詩歌大門的鑰匙。學生在讀雨、賞雨、品雨中讀出了雨的多情、賞出了雨的浪漫、品出了雨的意境。一節課,學生暢游雨中詩海,愉悅地讀、盡情地賞、快樂地品,在詩中樂而忘返。身為語文教師,愿做那位永遠的“丁香”,在詩巷中帶領學生盡興踱步。
篇7
文/心靈天涯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 --- 蔣捷
喜歡聽落雨的聲音。
上次聽雨是什么時候已經無法記得,清明節前我就在盼,可還是落了空。4月5號那天艷陽高照,記憶里的清明一直都是“雨紛紛”,對于一個從小生活在一個愛落雨的小鎮的我,幾乎每個清明節都是在雨中度過,淡淡的疏雨融合了眼淚、懷念、哀思之后流入地下告慰故人,雨使清明蕭索清素,在我看來這和節日的氣氛是極搭的。
輾轉來到這個很陽光的城市,雨就成了奢侈和懷念的東西。每一天都有足夠多的這陽光用來盡情享受,它帶給我的舒適、慵懶。也使我懷念兒時雨打窗臺的記憶,靜謐的雨天午后,想起雅士坐在廂房窗前,焚起香爐,小啜咖啡看書是何等優雅適人,只是這種閑散逸放的時刻可遇不可求。
雨至深夜,臥聽窗外雨聲滴答,遠處江水上漲的澎湃聲襲人欲睡,山洪爆發后的空氣中的土腥,倒是有勁的野味。在這種好的辰光,空氣純凈、甘美、靜意閑氣里,失眠倒是很自然的事。李清照寫道;“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點滴霖,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這是南方梅雨,很有一種跌宕漸進之感,用來反襯詞人一馬平川的失眠,平平泛泛,橫向打開,甚是精妙。
麥子黃時,雨季來襲,毫無任何征兆,天空淅淅瀝瀝飄起了細雨。從南到北,從早到晚,不曾間斷。比起雷雨,我更鐘愛這種“潤物細無聲”煙雨的柔軟、綿長。拉開窗簾,天空是一種獨特的灰,濕濕滑滑的雨就像綿延蕭瑟的笛聲。
篇8
關鍵詞:冷雨;二十四節氣;聽
通常說到春雨,我們總會用朱自清的“像牛毛,像花針”來形容它的細與密,也總會聯想起杜甫的《春夜喜雨》,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溫潤,是千百年春雨留給我們的印象。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朱自清和杜甫寫“春雨”都是從視覺和觸覺上來寫的。運用這兩個感官來寫,是我們平常人最喜也是最常見的。而用耳聽雨,那聽的往往就不是雨,更多的就是一種情。
比如宋朝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就聽的是一種心情?!吧倌曷犛旮铇巧稀<t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首詞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
數百年后,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不期然地再現了這種情懷。在此,我從以下兩點對這篇文章做了解析:
一、驚蟄到清明,特殊時令中的特殊情感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智慧?!绑@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從物候學的角度來看,驚蟄為三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斌@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p>
這是“驚蟄”這個節氣的本質,所以,驚蟄以后,“轉暖”是核心。而余光中首句便言“驚蟄一過,春寒加劇?!痹谒母惺軄砜?,“寒”是他在雨季中最深切直觀的感受。于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變成了“冷雨”。這一“冷”冷到了“清明”,文中寫到“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幺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打,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p>
好一個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的冷雨??!
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氣的符號,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然而清明之于余光中,他能在故鄉祭祀自己的祖輩嗎?他能在墳前,帶去自己的哀思和鄉愁嗎?不能!半生漂泊海外,他眼前所及也是別人那遠葬故鄉的“零落的墳”。這由此我們不得不說,這一場春雨是下在心中,思鄉的“冷雨”。
二、“聽”是一種叩問,是對靈魂的追逐
聽,形聲字。本字從耳、德,壬聲。從耳德,即耳有所得。耳有所得,其實是心有所得。全文共有三次寫到“聽聽那冷雨”。
第一次寫“聽聽那冷雨”,把遠離故土在外漂泊的“雨景”做了一個描寫?!坝晗略诨「?,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辩R頭由近及遠,最終落在海峽中的船上。船意味著什么?余光中是乘著船從大陸到的臺灣,“船”在他年少的記憶中,意味著生離。而這臺灣海峽就是橫亙在異鄉與故土間的高山峽谷,看似平靜,在那個年代卻無法翻越。所以,聽雨所得怎能不是愁?
下文中所寫,不論是在美國經歷雨季的,還是在臺北經歷雨季,他依然坦言“不過要領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笔前。c記憶始終是在自己的故鄉。由臺北的雨景想到了宋朝的山水國畫,更是由山水國畫想到了宋朝的覆滅之殤。
第二次寫“聽聽那冷雨”,這耳有所得就跟宋朝詞人蔣捷的思維維度相仿了。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更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這引用蔣捷之詞,何嘗不是用蔣捷來自比這不能在清明歸鄉的自己?
所以,余光中在思鄉不得中,又通過雨在安慰自己?!坝晏斓奈萃?,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于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是啊,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這里的“迎光”何不暗含著余光中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勸勉――生活總是要繼續,身負大義之人豈能在憂思中郁郁而終。迎著光,總能發現現世生活中的明亮之處。這不失為一種樂觀與豁達!也正因為如此,他寫到“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這里的“按摩”一詞,亦是這種樂觀與豁達的體現。因為,按摩是使人舒服的一種技法,而雨聲能讓自己紛亂的心重獲寧靜,感到舒服,實際上是千般思慮后的一種灑脫。
篇9
記得南宋詩人蔣捷有一首詞《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紗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關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庇昊蛟S是同樣的雨,但聽雨的場所變了,由歌樓而客舟而僧廬。年齡亦由少年而壯年而老年,最后定格在老年聽雨僧廬。我則聽雨書房。沒有紅燭昏紗的孟浪,沒有斷雁西風的悲涼。不過,想必因為同樣鬢已星星,“悲歡離合總關情”,庶幾近之。
夜雨關情之作,李商隱的詩更加廣為人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睂懙谜婧?,世界第一。拿兩個諾貝爾文學獎都不過份。
如今,李商隱不在了,蔣捷不在了。所幸雨還在,夜還在,燭也還在。雨、夜、燭(燈)、書房,四者構成一個充分自足的世界、一個完整無缺的情境。不是嗎?白天的雨是不屬于自己的,甚至是妨礙自己的他者。不僅白天的雨,而且白天本身也好像很難屬于自己。屬于政治,屬于經濟,屬于公眾,屬于征戰與拼搏,唯獨不屬于自己。但雨夜不同,夜的細雨不同。夜雨具有極重的私人性質,是專門為自己、為每一個獨女下的雨。雨絲、雨滴從高高的天空云層穿過沉沉的夜幕,輕輕劃過書房的檐前,或者微微叩擊燈光隱約的玻璃窗扇,仿佛向你我傳遞種種樣樣的信息,講述種種樣樣的故事,天外的,遠方的,近鄰的,地表地下的……。至少,雨沒有忽略宇宙間這顆小小的行星上蜷縮在書房角落的微乎其微的自己――我不由得涌起一股莫可言喻的感動。
驀然,我想起了已經去世兩年多的史鐵生。鐵生說夜晚是心的故鄉,存放著童年的夢。是啊,故鄉!“這故鄉的風,這故鄉的云,幫我撫平傷痕。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是空空的行囊……”我的故鄉呢?我的故鄉遠在千里之外??晌胰匀豢匆娏斯枢l的云,故鄉的雨,故鄉的燈??匆娏四亲∩酱宓囊褂旯聼?,看見祖父正在燈下哼著什么謠曲編筐編席子,看見燈下母親映在泥巴墻上納鞋底的身影。甚至看見了我自己??匆娮约核阍趺椿厥履??但那個人分明是自己――一盞煤油燈下,自己正趴在炕角矮桌上抄錄書上的漂亮句子。油越來越少,燈越來越暗,頭越來越低。忽然,“滋啦”一聲,燈火苗燒著額前的頭發,燒出一股好像燒麻雀的特殊焦糊味兒。俄爾,屋角搪瓷臉盆“咚”一聲響起滴水聲。我知道,外面的雨肯定下大了,屋頂漏雨了。草房,多年沒苫了,苫不起。生活不是抄在本本上的漂亮句子??晌覛w終必須感謝那些漂亮句子,是那些漂亮句子使我對山間輕盈的晨霧和天邊亮麗的晚霞始終保持不息的感動和審美激情。是她們拉我走出那座小山村,把我推向華燈初上的都市街衢。
此刻,故鄉也在下雨嗎?那盞煤油燈還在嗎?童年的夢?是夢又不是夢,不是夢又是夢。鐵生說的不錯,那是存放著的童年的夢,存放在夜晚,存放在下雨的夜晚,存放在彌散著雨夜昏黃燈光的書房中。我覺得,自己最終還是要返回那個小山村,返回故鄉。因此,這里存放的不僅僅是童年的夢,也是自己現在的夢。
篇10
草堂詩魂
我不喜歡李白。不錯,李白是那個時代最光彩奪目的人,但他太飄忽了,一會兒想玩盡巫山云雨,一會兒欲上青天攬明月,是那一副爛醉如泥的“酒中仙”模樣,揮不完的愁緒喝不完的酒。而與他齊名的杜甫卻令我著迷。
杜甫遠不如李白有名氣,至少在唐朝當時看來是這樣的。他只是那個不甘屈做“翰林侍奉”的青蓮居士,只是希望游歷名山大川,廣結四海朋友文人騷客中的一個。所以青年的他不為人熟知,在我們的印象里,他只是一個手拉拐杖身著蓑衣的老叟。李白在唐朝時就狂妄稱“仙”,不過真正被稱為“詩仙”要等到宋朝。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無所謂“詩圣”的。人們的觀念中似乎只容得下大圣人孔子和亞圣孟子,一直到了幾百年后的明朝,大家才開始用“詩圣”來稱呼杜甫。從李白到杜甫的落差足有數百年之長,
不同于李白的是,當李白在感慨自己懷才不遇時,杜甫開始為人民而擔憂了。他會在貧困潦倒時接濟其他窮人,甚至于當他所住的茅屋被秋風吹破時他會想到天底下沒有一室棲身的人民。
而談及唐朝,不能不說“安史之亂”。話說安史之亂時,叛軍抓住了杜甫以及其他一些官員,到了長安城,這個無帝王的國都,一番搶掠之后,他們把杜甫放了。之所以放了,是因為杜甫的官職太小了,只是偌大的工部的―個檢校工部員外郎,于叛軍來說沒有利用價值。說到這里我又有話要說了。古代人的詩文集子,經后人整理輯錄,一般都喜歡用作者的謚號或曾經有過的最大的官職來命名這本集子。如劉基的《誠意伯文集》、王安石的《王荊文公詩箋注》、朱熹的《朱文公文集》等等。最突出的要數王維了,官至尚書右丞,有《乇右丞集》。而我們可憐的杜甫,有《杜工部集》,讓人一看覺得好像杜甫官至工部尚書什么的,其實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小吏而已。
而當時杜甫被放了出來,看到了滿目瘡痍的長安城,不禁黯然淚下,寫下了不朽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全。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別的詩一般只有兩句為名句,為金句。而《春望》一首,八句,抽哪兩句出來都是含金量十足的?!胺榛稹眱删浼纯傻辣M世間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人的心聲??梢哉f,《春望》一首即可抵過開元盛世的一切功績。
而那草堂,那所曾經在春夜里細聽雨聲的茅屋,曾經在秋天里被秋風所破的茅屋,已成了詩人靈魂永久的居所。現在的杜甫草堂已是比實際大得很多倍美很多倍了,這其中包含了人們太多的臆想,認為杜甫的草堂就應該夠儒雅,這才像是一個大詩人的居所。
杜甫最后是貧病交加而死的,死在一條鄉間小道上。人們不愿相信,于是有了另一個版本:杜甫死在湘江上的一條小船里――正駛往他的故鄉襄陽。
花間啼血
我不喜歡宋詞集,包括《宋詞三百首》,因為它們都毫不例外地把李煜排除在外。當然,我這種情緒是無理取鬧的,因為李煜是五代的詞人,央在唐宋之間。我只是氣憤,作為詞的鼎盛,詞的經典,詞的輝煌的《宋詞三百首》,只因這一個小小的緣由把李煜拒之門外。
李煜的詞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他是南唐的君主,生活可說是極盡奢靡,每天只是吃喝玩樂,荒于政事,此時期的詞大部是描寫宮廷生活,奢萎靡。后來他做了亡國亡君,詞風開始變化,開始愧悔、憂愁,為自己、國家而感慨。特別是趙匿胤把他軟禁在他原來的宮殿內,那份思潮,便如洪水般涌來,往日的奢華,如今物是人非,宮闕還在,只是自己已是人之國的囚客。
李煜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詞人。有人拿李與李煜相提并論,大有把他們父子全稱“二李”之意。我認為李煜跟李根本就不在同一個級別。論輩份李是李煜的兒子。我想,這事可不能像王羲之和王獻之合稱“二王”那樣。五代沒一個人能扛得過李煜,馮延巳又如何,吹皺春水而已,蕩不起波浪。他們都沒有李煜人生的巨大落差。而這正使李煜備感灰暗絕望,寫出了后唐王朝衰亡后的飄零落寞。他后期的詞作,價值遠高于前期,不再是金陵宮殿內的玉宵春帳了。這要多謝趙匡胤,是他帶著宋的金戈鐵馬,一路南征,無意間造就了一個偉大的詞人。
他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他的花問習性是君王不該具備的,這注定了他終將會是一個亡國亡君。上天錯誤地把一個詞人的靈魂安在一個君王身上。同樣,若干年后,上天再一次錯誤地把一個畫家的靈魂安在另一個君王身上,這就是宋徽宗趙佶。但不同的是,上天在安排一場造化,使李煜不淪為千年后被人指責的喪志的昏君。這又令我想起了明朝那個喜歡斗蟋蟀的皇帝,他與李煜既相同又不同。
李煜詞作之中,我最愛《虞美人》,一吟三詠,悲痛憂愁化作滔滔江水,妙極: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叉東風。敵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詞既出,余詞盡費。其余的詞,任你再如何有見樹亦只不過是次品,還有誰能重塑一個李煜,再寫出這樣的華章;還有誰的愁緒能如春水,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就只出過一個這樣的李煜??梢哉f,是他的人生經歷,給了他后世人不可再造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