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23 02:5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團結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團結的成語

篇1

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一)

不怕虎生兩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怕巨浪高,只怕槳不齊。

柴多火旺,水漲船高。

柴多火焰高,人多辦法好。

船載千斤,掌舵一人。

聰明人與朋友同行,步調總是齊一的?!▏V語

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許多事業?!?。叔本華

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

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

獨腳難行,孤掌難鳴。

多一個鈴鐺多一聲響,多一枝蠟燭多一分光。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兑捉洝?/p>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獖W斯特 洛夫斯基

孤雁難飛,孤掌難鳴。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

民齊者強?!鳑r

莫學篾籮千只眼,要學蠟燭一條心。

莫學蜘蛛各結網,要學蜜蜂共釀蜜。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龂O 權

墻倒眾人推。

輕霜凍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木林。

群雁無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頭羊。

人心齊,泰山移?!袊V語

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獾?/p>

上下同欲者勝。——孫武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秴问洗呵铩?/p>

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宣

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于被征服?!了?/p>

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二)

1、人心齊,泰山移。

2、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

4、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

5、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6、柴多火焰高,人多力量大。

7、團結就是力量。

8、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9、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10、五人團結一只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

11、一人一雙手,辦事沒幫手;十人十雙手,大山能搬走。

1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13、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14、獨腳難行,孤掌難鳴。

15、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16、一木難燃火,一人難當差。

17、輕霜凍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木林。

18、群雁無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頭羊。

19、不怕巨浪高,只怕槳不齊。

20、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關于團結合作的成語

同心協力 同心合力 同仇敵愾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患難與共

篇2

關鍵詞:世界大學城;學習社團;移動平臺;智能推薦;信息交互

1 緒論

1.1 “世界大學城”簡介

“世界大學城”是一座網絡虛擬城市,旨在打造全球一體化遠程教育互助平臺。它基于網絡交互,以遠程教育為核心,綜合了遠程教學、網絡辦公、及時通訊、商務管理、全民媒體、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等功能,是全民終生學習的校園。世界大學城項目在各高校、職業院校及中小學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客戶端建立在PC機上,其使用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時間、地點影響。

1.2 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及應用

移動互聯技術發展迅速。智能手機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應用軟件、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提供的程序。目前,大學生普遍擁有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已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

1.3 學習社團定義

學習型社團是指符合學習型組織理念的高校社團,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體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社團成員的創造性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組織。

2 建設目標

基于世界大學城資源,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搭建虛擬學習社團。該社團集合社團成員、學習資源和學習交流平臺為一體。社團成員具有相同學習方向,且樂于自主學習和團體學習的學習人員;社團學習資源依托世界大學城的大量免費的學習資源,且與改社團的學習研究方向一致;學習交流平臺,完成師生學習、交流、提問、解答、評價等環節,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和溝通合作能力

3 建設方案

3.1 業務框架

學習社團的服務端即世界大學城的服務端,業務框架已經實現,移動學習社團只是該業務的擴展,增加了移動設備通過無線網絡連接訪問大學城服務端的環節。其業務示意圖如1所示。

3.2 學習社團移動平臺功能模塊

用戶按社團進行分組管理,一個社團是一個用戶群組,一個用戶可以加入若干個學習社團。用戶按照級別劃分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用戶。新登錄用戶級別為一星,其級別隨著上載資源數量、資源被引用數量、回答問題被采納數量而提升。社團由四星及以上用戶創建。社團采用多種方式標識,包括專業大類如軟件開發、專業方向如android開發、專業子方向如android應用軟件開發、創始人地域如長沙(方便開展線下交流活動)、社團級別如五星社團。登錄之后,根據用戶選擇的專業方向等信息,系統自動推薦社團。視頻資源和其它資源均來自于世界大學城web服務器,移動客戶端整合顯示與社團相關的資源,用戶通過客戶端從服務端下載資源,資源也將上傳到服務端。

3.3 移動平臺建設關鍵問題

由于業務邏輯已在大學城服務端實現,學習社團移動平臺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和服務端交互數據、如何呈現服務端發送過來的數據以及社團和資源推薦。

3.3.1 移動客戶端與web服務端的信息交互

要對信息進行處理,首先需要對信息項進行定義。對于移動客戶端,信息項即為POJO實體類的定義,且POJO實體類的屬性對應于數據表的列。接下來采用JSON格式將信息封裝為HTTP通信的實體HttpEntity。JSON是一種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具有良好的可讀和便于快速編寫的特性。業內主流技術為其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從而可以在不同平臺間進行數據交換。封裝好的信息通過使用HttpClient的推送方法進行內容的推送,對于推送結果的判斷則需要獲取服務端的執行反饋。

3.3.2 移動客戶端信息展示。信息的展示體現在前臺Activity。由于android規定只有在主線程中才能更新界面,故在Activity中定義數據容器并綁定到適配器Adapter,并調用線程在后臺獲取數據,同時初始化主線程消息隊列處理器Handler。當數據獲取線程獲取數據并填充Activity 的數據容器完畢后,向Activity的主線程消息隊列處理器發送消息,通知適配數據進行視圖更新。

3.3.3 推薦算法研究。迅速增長的信息帶來了信息超載的問題:過量信息同時呈現使得用戶無法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部分,信息使用效率反而降低。社團平臺通過提取特征值來過濾信息,實現推薦。特征值計算如公式(1)所示。

(1)

社團平臺推薦包括社團推薦和資源推薦。社團推薦是指為登錄會員推薦合適的社團。特征項包括專業、興趣、地域、級別等。特征項的相關度是指會員與社團在該項特征上的相關程度,采用5分制原則計分;特征項權重是指該特征項在所有特征項中的重要程度,采用5分制原則計分。特征值高者優先推薦。資源推薦是指為學習社團推薦合適的資源。依據課程不同,資源類型有所不同。例如軟件開發課程資源主要包括視頻資源、課件資源、文本資源、源碼資源、測試資源等。資源推薦特征項包括專業、資源級別、社團和資源級別相差度、資源和社團成員的關聯度等。計算方式與社團推薦相同。

3.3.4 視頻資源管理。世界大學城空間支持多種格式視頻的上傳,但不是所有類型的視頻都能在移動客戶端播放。另一方面文章欄目不支持上傳FLV格式的文件。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作者在文章欄目中上傳SWF格式的視頻文件,上傳成功后我們可以取得文件的下載地址,然后在Android端通過WebView組件來實現SWF格式的視頻文件的播放。WebView播放SWF文件有兩種方式:loadUrl 和loadDataWithBaseURL。loadUrl方式不支持播放進度的控制。loadDataWithBaseURL支持暫停,繼續以及前進和后退播放。

4 結束語

移動客戶端的建立促進了世界大學城的廣泛推廣和使用,學習社團是世界大學城空間在移動平臺上的一種應用。文章闡述了學習社團的建設目標,并從信息交互、智能推薦等方面對關鍵的實現技術做了詳細的闡述。對于世界大學城移動客戶端建設和一種新型的、便捷的學習社團的建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YAN Bincheng,LI Feng,Communication between mobile terminal and remote computer[J].Computer Engineering,2010,36(24):93-95.

[2]晏弼成,李峰.一種移動終端與遠程計算機間的通信機制[J].計算機工程,2010,36(24):93-95.

篇3

【關鍵詞】職業教育集團 中高職課程 銜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213-02

前言

婁底職業教育集團于2012年11月成立,其成員包括婁底區內2所高等職業院校,43所中等職業學校,區域內在校學生近10萬余人。職業教育集團將加強教學資源的整合創新,實現資源共享;對接產業辦專業,服務地方產業;加強協調配合,明確分工責任。本文旨在探索職業教育集團背景下婁底中、高等職業教育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確定更為科學、高效的學習課程,實現優勢資源共享,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構建各階段目的性強,培養能力呈遞進式發展的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為主要載體,探索具有適應需求、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職相互銜接的職業教育。

一、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探索

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受區域經濟和勞動力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集團內各學校應組織專業教師深入行業企業一線進行充分調研,對區域內經濟發展和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有清晰了解和準確判斷,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和行業特點定位各學校的專業發展方向。中高職銜接的專業教學標準讓企業對中高職人才需求更明確,讓中高職辦學和人才培養更規范,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更系統、科學。

中、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規格上不同:中職主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機電設備安裝、調試、保養、維修及操作方面的初中級專門人才;高職培養機電產品測繪、加工、故障檢修、生產管理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在公共課程設置上中職開設德育、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計算機基礎等課程;高職為提升再學習的能力,開設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形勢與政策、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職實用英語、大學語文、工程數學等課程。

中職學校的專業基礎課程是高職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高職專業基礎課程是中職專業基礎課程的提升,設置中高職的機電一體化專業基礎課程:

在核心課程設置方面,中職課程著重基本職業能力培養,高職學校主要做好與中職教學課程內容的銜接、深化提升教學內涵,擴展延伸專業核心課程,提升專業基本技術、方法與綜合職業能力:

職業教育集團的中高職銜接應加快開發數字化的職業教育優質信息資源:如網絡開放在線課程、開發虛擬仿真實踐實訓教學平臺、開發模擬工作過程教學軟件與專業教學資源庫(包括行業標準、實踐實訓項目、典型教學案例、課程考核試題、技能競賽等)、教學名師名課視頻資源及專業群教學資源網站等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資源平臺、電子圖書閱覽室、數字化開放式圖書館等資源平臺。在政府指導下,集團內各學校企業協力加快建立優質職業教育教學資源開發機制、專業建設認證體系和各方共享的模式。形成并完善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二、對策與措施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必須建立并健全政府主導、行業協會指導、企業全程參與、專家指導支持、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工作機制。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用人需求為導向,創新引領,參與各方共建共享,突出培養特色。要實現持續、優質、快速、和諧發展,只靠牽頭院校的努力顯然不夠,還需要政府部門制訂相關政策制度,政府職能部門加強調控,形成由行業、企業多方參與的多方聯動與協調機制,真正實現政府、學校、行業企業三方互動、整合資源優化,在各個層面上展開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

職教集團作為跨行業、跨社會組織的一種新型的團體,按照國家對企事業單位分類方式,學校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和企業分屬不同的組織類型。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積極推進行業企業加盟集團化辦學;建立相關職能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實質性地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制定關于職業集團化辦學的相關政策制度,規范學校、政府、行業企業各方在集團化辦學中的權利與義務,整體推進職業教育協調快速發展。政府通過制定政策、搭建平臺、提供信息服務,引導區域內的職業教育機構服務市場,真正實現自主辦學。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互融通轉換,教育和培訓二個體系相互銜接溝通,學校教育和行業企業、社會培訓機構相互整合,打破隸屬關系的限制進行資源重組。政府利用政策杠桿和市場需求,鼓勵企業、職業院校開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

企業自發加盟職業教育集團,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與企業之間的天然聯系,沒有企業支撐和依托的職業教育形同無本之木。職業教育肩負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和為企業輸送人才的雙重功能,企業作為人才的使用者,應承擔相應責任。利益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動力,正視這一事實是制定政策的前提。依托行業、校企合作、校企聯動,實現集團化辦學。世界范圍內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表明,行業和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否則,無法辦出優質且滿足社會需求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導致學校與行業企業、中職與高職、工作與學習、城市與鄉村及區域之間發生重要變化或重構。深刻認識并處理好這些關系,需要職教集團領導在管理、教學、機制和制度設計上等方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高質量地快速發展。

結束語

職業教育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倒逼了專業建設、課程體系開發模式、教育教學模式產生重大變革,讓學生的學習與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工作密切結合,完善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學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持續推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中、高職課程銜接是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的有益嘗試。在區域性的職業教育集團內,實施中職和高職兩個不同學歷階段、不同教學層次的教育教學過程銜接貫通,形成有梯次、延續性好的學制系統已成為集團化發展壯大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迫切問題。

篇4

“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的“自強不息”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

《周易》成語中,從不同方面強調這種進取精神的還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勞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個表現。

中華民族素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開天辟地、神農遍嘗百草、虞舜勤勞躬耕等古代的神話、傳說,就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品格。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勤勞,就不會創造出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由《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一語而濃縮成的“朝乾夕惕”這條成語,就是強調勤勉謹慎的。

“持之以恒”這條成語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這也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的一個重要表現。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面對各種坎坷磨難,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民族進步和發展的追求??梢哉f,正是這種“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中華民族始終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

《周易?雜》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記載,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革故鼎新”這個成語。

這是對中華民族除舊布新發展觀念的準確概括,它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的又一重要內容,是我們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寬容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厚德載物”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

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周易》成語中,提倡這種寬容精神的還有“殊途同歸”?!吨芤?系辭下》有“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的記載,后形成了“殊途同歸”這個成語。

現在我們使用這條成語,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結果”,但其語源卻是提倡不同派別、不同類型的思想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從而在共同的目標下實現有機的融合,實際表現的是寬容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即強烈的兼容意識。

“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對團結統一有著深刻的認識,自古就有“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認為只要內部和諧團結,上下齊心合力,力量就會增大,就能無往而不勝。

《周易?系辭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之語,這段話后來形成了兩條成語:

一條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好像鋒利的刀劍能斬斷銅鐵;

一條是“金蘭之友”,用來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兩條成語均是強調團結的力量。

“信及豚魚”的誠信精神

“誠信”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其內涵就是“誠實守信”。中華民族是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視誠信為做人、立業和處世之本。

《周易?乾》中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修辭立誠”這條成語,就是告誡人們要注重文化教養,做到立身誠實。

《周易》成語中突出表現“誠信”內容的還有兩條:一條是由《周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一語提取出來的“信及豚魚”,意思是對小豬和魚這樣微賤的東西也講信用,形容非常講信用;

另一條是由《周易?乾》中的“閑邪存其誠”一語濃縮而成的“閑邪存誠”,意思是防范邪惡,存其真誠。

“卑以自牧”的謙虛精神

“謙虛”是中華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謙卦”,便是專門論述人應該具備謙虛美德的,其卦辭“謙:亨,君子有終”,則表明謙道美善可行。

《周易》成語中涉及到謙虛美德的主要有“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謙尊而光”“大而能謙”等。

《周易?謙》中有“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断蟆吩唬褐t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的記載,后形成了“謙謙君子”和“卑以自牧”這兩條成語。

“謙謙君子”當初是指非常謙虛、非常有修養的人。后來語義發生了變化,才用來指那些故作謙虛而實際虛偽的人。“卑以自牧”則是要求保持謙虛的態度,提高自身的修養。

“謙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謙》?!吨芤?謙》云:“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笨追f達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謙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謙虛而更顯示其美德。

篇5

成語:

成語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篇6

摘要:

成語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成語原內容反映了人們的認識,蘊含了雋永的哲學道理。本文運用哲學觀,從七個方面闡述了成語的哲學意蘊。(1)物質與意識;(2)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3)運動觀;(4)聯系發展觀;(5)質量互變規律;(6)對立統一規律;(7)認識與實踐觀。哲學作為最本質的學科,對于現實中我們生產生活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成語;哲學;意蘊;指導;意義

Abstract:

Idiom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idioms reflec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contains a philosophical truth meaningful. We use the Marx philosophy and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Idioms from seven aspects. (1) the material and consciousness; (2) the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gularity; (3) the concept of motion; (4) development view; (5) the quality of exchange law; (6) the law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7) understanding and view of practice.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as a discipline, for the reality of our production and life has a strong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diom; philosophy; implication; guide; significance

目錄

一、成語所蘊含的哲學思維…………………………………………1

(一)物質與意識……………………………………………………………… 1

(二)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 2

(三)運動觀…………………………………………………………………… 5

(四)聯系發展觀……………………………………………………………… 5

(五)質量互變規律…………………………………………………………… 5

(六)對立統一規律…………………………………………………………… 6

(七)認識論與實踐觀………………………………………………………… 6

二、成語的現實指導意義………………………………………… 7

(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7

(二)"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7

(三)"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 8

參考文獻 ………………………………………………………………………… 10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來自于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成語的意思精辟,往往隱含于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成語是一種長期相沿習用的言簡意賅的定型語,是經過人們一再推敲、反復錘煉而成的語言精華,是人們認識的結晶,它概括了人們在探知客觀世界奧秘中的實際體驗與思維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學道理。

一、成語所蘊含的哲學思維

(一)物質與意識

1.物質是在意識之外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隨物賦形”。它說的雖是作畫之理,即畫畫要針對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給予形象生動的描繪。但同時也說明了物質是可以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的。

“掩耳盜鈴”。偷鈴的人怕別人聽到鐘聲而捂住自己的耳朵,這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做法?!霸谌酥猓灰匀藶檗D移?!甭曇羰强陀^存在的。決定它的也是客觀性的東西,不論你怎樣捂住耳朵,它都不會因此而消失。此類成語還有:畫蛇添足;憑空捏造;杞人憂天;無中生有……。

2.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要發生作用必須以物質為基礎。因而,過分地強調意識的作用都是錯誤的。如:“畫餅充饑”?!爱嬶灐敝皇侨藗冾^腦中餅子觀念的表現,就如房屋設計圖案只是關于房子觀念的表現一樣,實質上還是思想形態的東西。企圖以畫餅來充饑,無異于用精神代替物質,用幻想代替現實,其結果是陷入唯心主義的空想。此類成語還有:望梅止渴;白日做夢;描鬼畫神……。

(二)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

1.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如“觸類旁通”。接觸過某方面的事物能了解同類的另一些事物。這說明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事物,而且能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促使認識的深化。

意識活動對客觀世界具有改造作用。表示這一含義的成語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定勝天;愚公移山……。

然而,有時人們會忽略意識的能動作用。如:“因噎廢食”、“飲鴆止渴”就是一種消極悲觀的態度。

2.物質都有其客觀的規律性。物質的規律性是客觀的,違背了客觀規律就要遭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如:“揠苗助長”本來是想莊稼長得快,但因違背了莊稼的生長規律,其結果是莊稼歉收,受到了客觀規律的懲罰。

3.要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要主觀符合客觀,主客觀相統一。在成語中,有些內容反映的卻是主觀脫離客觀的思想。這類成語有:鉆冰求火;竹籃打水;抱薪救火……。

(三)運動觀

1.物質的運動是多樣的、復雜的。反映哲學這一意義的成語有:千變萬化;變幻莫測;瞬息萬變……都是運動的一般形式,而靜是運動的特殊形式。成語“百動不如一靜”,反映的就是動與靜的對立統一關系。而有些成語反映的卻是否認了物質的運動。如:“刻舟求劍”,劍掉在水里,人卻不立刻下水找劍,而只是在船上刻下掉劍的地方,等船停了再找劍。這樣自然是找不到劍了。船是運動的,水是運動的,掉劍的地方肯定就會變了。

2.物質運動總是同時間、空間相聯系的。如:“光陰似箭”,形容時間過得快。這種快是與人的一生或一段長時間相比較而言的,體現了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的關系。

時間是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時間與空間是不可分割的。如:“遠水救不得近火”,時間是以物質在空間的運動來度量和認識的。這個成語一“遠”一“近”有著鮮明的空間特征;一“緩”一“急”又有著鮮明的時間特征,用空間特征借喻時間特征,表示空間與時間的不可分割的聯系。

(四)聯系發展觀

1.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反映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的成語如:“礎潤而雨”。意思是柱下石濕潤,預示天將下雨。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從某些自然現象的聯系中推論出各種事物之間有普遍聯系。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說明了“唇”與“齒”兩者之間關系密切。“唇”與“齒”相互依存,生死與共。任何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現實的。

聯系具有多樣性、條件性的特點。如:“洛陽紙貴”?!奥尻枴迸c“紙貴”本來是不相干的兩個事物。但由于左思的《三都賦》風行洛陽,從而使紙價上漲。把“洛陽”與“紙貴”聯系了起來。這表明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復雜多樣的,有直接聯系,也有間接聯系。

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對待問題、看待事情。而有些成語反映的是一種孤立的觀點。這樣的成語有:管中窺豹;盲人摸象;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2.唯物辯證法中的發展是指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發展具有上升性和前進性的特點。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全句強調青“勝于”藍,表明了事物的發展不是只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是后來居上,新事物高于舊事物。事物的發展是上升前進的。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說明舊事物內部雖已衰亡,但表面上依然很強大,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要經歷一個曲折的過程?!∈澜缡亲兓l展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映這一哲學思想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成語中反映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的也有很多。如:蹈規循矩;墨守成規;因循守舊……。

(五)質量互變規律

1.質是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所固有的規律性。如:“非驢非馬”。它所蘊含的哲理是說:事物都有自己的質的規定性,不能混淆不同事物的不同質的界限。在認識事物時,既要看到不同事物的區別,驢是驢,馬是馬,不應當驢馬不分,同時又要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承認中間狀態的存在。

2.質與量的統一就是度。只有在一定的度內才會做好事情。成語如:“哀而不傷;過猶不及;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反映的就是這種思想。

如果超過一定的限度或者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度,那么正確的行動也變成了錯誤的了。這類成語如: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功虧一簣……。

3.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的兩種形式或兩種狀態。量變轉變為質變,首先要有量的積累。反映量積累的成語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量的積累引起量變,量變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結果。同時又是新的量變的開始。反映這一哲學思想的成語有:滴水穿石;積土成山;繩鋸木斷……另外如成語“五十步笑百步”,所表達的哲學含義是質相同的事物,量可能不相同。

(六)對立統一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動力和實質的內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之間存在的、有機的、不可分割的聯系。體現這一哲學含義的成語有:并行不悖;不是冤家不聚頭;剛柔相濟……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互相排斥的屬性。這樣的成語有:冰炭不同爐;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此外,成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也含有矛盾的斗爭性,但只是反映了矛盾雙方的激烈斗爭的形式和一方戰勝另一方的結局,反映的對立性不全面。

2.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原因。內部矛盾是內因,外部矛盾是外因。反映內因這一哲學含義的成語有:禍起蕭墻;物腐蟲生……反映外因這一哲學含義的成語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而內因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內外因是相互聯系的。反映這一關系的成語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泥而不滓;自力更生……矛盾的同一和斗爭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反映這一哲學含義的成語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月滿則虧;泰來否極。

3.矛盾是客觀的普遍的。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反映了矛盾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而成語“諱疾忌醫”、“模棱兩可”卻否認了矛盾的客觀性。

對待問題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反映這一哲學思想的成語有:打蛇打七寸;釜底抽薪……。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分析客觀事物時,要把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相結合。對待具體問題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反映這一哲學思想的成語有: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體裁衣……。

在分析矛盾時,要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下面這些成語反映的內容正好脫離了這種方法。如:截長補短;拆東墻補西墻;割肉補瘡……。

(七)認識論與實踐觀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論就是一種反映論。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是可知論,如成語“格物致知”。唯心主義的反映論卻是不可知的,如成語“蝶化莊周”?!〖热徽J識論是一種反映論,那么這種反映有時難免會片面化、表面化。反映這—哲學思想的成語有:不求甚解;井底之蛙;淺嘗輒止……。

2.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動力,反映實踐對認識的影響的成語有:多見廣識;孤陋寡聞;熟能生巧;百聞不如一見;老馬識途;……我們強調“知行合一”,有理論就要靠實踐來證明,認識的目的是實踐。反映認識對實踐的影響的成語有:開卷有益;運籌帷幄;必躬必親;游刃有余……。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而看問題處理事情要理論聯系實際,反映這一哲學觀點的成語有:兵無常勢;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在認識論中,還存在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思想。成語如: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紙上談兵……。

綜上所述,成語所表現的人們的主觀意識,是人們對客觀現實進行細致觀察、周密思考、深入辯析、反復驗證而形成的,它的哲學含蘊是廣泛而深刻的。

二、成語的現實指導意義

成語作為中華文化千百年沉淀的精髓,至今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成語的作用是巨大的,小到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引導我們樂觀、積極地生活,保證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大到提高國民素質及道德水平,使我們每個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于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余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后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繼續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的“自強不息”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作為一種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梢哉f,在中國歷史上,自強不息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拼搏進取、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力量源泉。

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并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后,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后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二)“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寬容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著于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志在氛圍中占據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厚德載物”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形容寬容的成語有很多,比如,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大度包容:形容氣量大,能寬容人。多可少怪:可:許可,允許;怪:責怪。允許的多,責怪的少。指對人比較寬容大度。休休有容:形容君子寬容而有氣量。蒲鞭之罰:比喻對下屬的過錯持寬容的態度??舜巳荩褐改芎晚樁鴮捜?。寬以待人,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三)“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

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

中華民族一向對團結統一有著深刻的認識,自古就有“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的思想,認為只要內部和諧團結,上下齊心合力,力量就會增大,就能無往而不勝?!吨芤住は缔o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之語,這段話后來形成了兩條成語:一條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好像鋒利的刀劍能斬斷銅鐵;一條是“金蘭之友”,用來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兩條成語均是強調團結的力量。形容團結的成語還有很多,比如,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同仇敵愾……。

同樣,作為“四書五經”的《禮記》,記載有很多至今仍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成語典故。比如,天下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后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崩嫌兴K,解釋是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出自《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惫孟B奸,解釋是為求茍安,無原則地寬容。無原則地寬容,只會助長壞人作惡。出自《禮記·檀弓上》:“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崩惶澚x,解釋是有利在前,能夠不虧損正義,出自《禮記·儒行》。臨財不茍,解釋是面對錢財不隨便求取,廉潔自好,出自《禮記·曲禮》。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成語作為其中的一種承載工具,記載著很多文化知識和內涵,更承載著我們當代人的一種責任和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成語、學習成語、運用成語,勢必將會使我們的中華文化很好的傳承開來、將繼往開來。

參考文獻:

[1]漢大成語大詞典[K],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6.

篇7

1. 零存整取(打一成語)——積少成多

2. 忘(打一成語)——死心塌地

3. 擾(打一成語)——半推半就

4. 鳳頭虎尾(打一字)——幾

5. 八十八(打一成語)——入木三分

6. 超好牙刷(打一成語)——一毛不拔

7. 兩眼外禿大嘴巴,有個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來相伴,綻放朵朵大紅花——金魚

8. 吃進的是草,擠出的是寶。舍己為人類,功勞可不小(打一動物名)——奶牛

9. 元宵 (詩詞句)——數問夜如何

10. 舉頭望明月 (打一詞語)——仰光

11.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打一財經詞語)——調資

12. 書簽(打一字)——頰

13. 元宵前后 (詩詞句)——十四為君婦

14. 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打一動物名)——螞蟻

15. 元宵前后共團圓 (打字一)——期

16. 像魚不是魚,終生住海里。遠看是噴泉,近看像島嶼(打一動物名)——鯨

17. 判(打一成語)——一刀兩斷

18. 者(打一成語)——有目共睹

19. 熙熙攘攘(打一字)——侈

20. 乖(打一成語)——乘人不備

21. 中的(打一成語)——矢無虛發

22. 元宵節后捷報多 (打一成語)——喜出望外

23. 燈謎會猜慶元宵 (古文句)——破題兒第一夜

24. 姑娘真辛苦,晚上還織布。天色蒙蒙亮,機聲才停止(打一動物名)——紡織娘

25. 萬家燈火鬧元宵 (電影名)——不夜城、鄉情

26. 農產品(打一成語)——土生土長

27. 正月十五打牙祭 (打一成語)——一年一回

28. 無腳也無手,身穿雞皮皺。誰若碰著它,嚇得連忙走(打一動物名)——蛇

29.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語)。謎底: 缺衣少食

30. 矮(打一字)——射

31. 抽水泵(打一字)——石

32. 蜜餞黃連(打一成語)——同甘共苦

33. 美夢(打一成語)——好景不長

34. 咄(打一成語)——脫口而出

35. 票(打一成語)——聞風而起

36. 并重(打一成語)——恰如其分

37. 龍(打一成語)——充耳不聞

38. 小時像豆號,在水中玩耍。長大跳得高,是捉蟲冠軍(打一動物名)——青蛙

39. 元宵節后 (打字一)——完

40. 離別四十年,本聚在元宵。(打字一)——舞

41. 電梯(打一成語)——能上能下

42. 趕制元宵閑不住 (五字口語)——忙得團團轉

43. 全面開荒(打一成語)——不留余地

44. 家家迎元宵 (學校用語)——第二節

45. 十五日 (打字一)——胖

46. 元宵出門賞燈 (常言俗語)——外行看熱鬧

47. 園外隱約聞猿啼,星月小橋聽蕭聲 (節日紀念日)——元宵節

48. 一(打一成語)——接二連三

49.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頭頭是道

50. 一塊變九塊(打一成語)——四分五裂

51. 個兒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氣又善良,從來不打架(打一動物名)——長頸鹿

52. 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語)——節外生枝

53. 元宵回暖 (韻目帶數)——十四寒

54.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動物名)——蝸牛

55. 騾(打一成語)——非驢非馬

56. 桁(打一成語)——行將就木

57. 照相底片——顛倒黑白

58. 平原門下客三千——勝友如云

篇8

1、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故事。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2、千里送鵝毛: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3、孔融讓梨: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1氏家族中德高望重的1老伯伯不服氣,站出來說:“0要啥了不起,俺1氏可是功勞非常大。人類所用的成語許多是要用到我們:一心一意、一絲不茍、一瀉千里……還有,你們剛才說整十、整百數沒有0不行,那若是只有這群鳥0,沒其它數,一大串0不還是0么?0這廝還逞能,0只不過有點小功勞,我們可是汗馬功勞!”

話音剛落,眾1就馬上附和。0理屈詞窮,羞得面紅耳赤,只好灰溜溜地躲到一邊。

9氏家族和8氏家族向來友好,于是,能言善辯的9大叔也來為兩大家族爭光道:“0和1只不過是數字中的小家伙,1其實跟0差不多笨,什么汗馬功勞,、一毛不拔、一文不值,人們正用這些來批評1這種狂妄的家伙,9和8在你們中間最大,8是人們發財的象征,最大兩位數、最大三位數都要用到我們9!”1氏目瞪口呆,1老伯伯啞口無言。

篇10

1、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意思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2、出處:《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然這個寬不是沒有原則的?!?/p>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