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運動員稿件范文

時間:2023-04-10 11:5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運動員稿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贊100米運動員

你是一道風景,奔跑是響亮的的音符,留下跋涉,感動賽場,留下奔跑的堅強,每一次沖刺都是勇敢的較量,每一次沖刺都是用的歌唱

贊400米運動員

汗水在跑到上閃亮,青春在心中珍藏,400米德跑道上,照亮心房,照亮汗水,還有我們心中追逐的夢想

贊400米運動員

這是一首交響 ,從起點沖向終點,走向雄渾的樂章,我們都是演奏者,400米的跑道上,寫下我們攜風扔擲雨的篇章

贊800米運動員

昨天我們憧憬理想 灑下汗水,我們正鑄造輝煌,我們正掀起賽場上的狂風巨浪

贊200米運動員

跑道上,有我們攀登的背影,汗水中,我們在200米德跑道上飛揚,飛揚我們青春的風采,飛揚我們滾燙的希望

贊100米運動員

這是一首交響,每個運動員都是彈奏的琴鍵 ,每個運動員都是飛揚的音符,在100米跑道上,閃亮,在100米的跑道上,飛翔

贊400米運動員

400米的跑道上,有一個身影照亮心房,像一盞燈正在逐風追浪,像一盞燈正照亮整個賽場。

昨天我們憧憬理想,青春的火炬在心中燃放,今天我們在賽場上奔跑,勇敢是我們的背影,感動就是力量

優美的樂章,在賽場上奏響,青春的旋律在心中回蕩,你奔跑的步履,輕快矯健,你追夢的目光,一路滾燙

贊800米運動員

飛揚的是我們的青春,奔跑的是我們的堅強,面對困難,我們選擇前行,面對競爭,我們敢于甩開臂膀,看我們正肩負起新的希望。

贊200米運動員

我們是青春的風景,在200米的跑道上見證成長,灑下汗水,譜寫堅強,彩虹就在不遠的前方

贊100米運動員

我們用汗水寫下拼搏,我們用堅強挺起胸膛,每個運動員都是不到的山峰,每個運動員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贊4x100米運動員

用汗水些就一路的光榮,用堅強譜寫華彩的樂章,400米的跑道上,有我們的今天的歌唱,4x100米的跑道上,留下的是我們攀登的足跡和堅強

贊4x100米運動員

昨天我們在這里灑下汗水,刻苦汗珠都讓內心滾燙,今天我們在賽場上較量,我們正在追求更高更遠的方向,我們正創造屬于我們心中的輝煌。

贊200米運動員

從起點到終點,是我們心中的交響,我們沖出跑道,就是疾風驟雨的較量,我們不會屈服,我們不會后退,賽場上的掌聲,就是我們響亮的回答

篇2

關 鍵 詞:體育傳播學;報紙標題;網球大滿貫賽事;網絡時代;李娜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4)01-0061-04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rasing of LI Na’s 4 grand slam tournaments by newspaper headlines

LIU Kun-ying,LIN Ru-pe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Abstract: In the network era, sports news communi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ly time sensitive, high information capacity, multimedia comprehensive, interactive and entertaining. Media development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sports news headlines on newspapers: transformation from pursuing “readability” to pursuing “legibility” and “reading happiness”,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o focusing on viewpoint communication. When newspapers reported news about LI Na’s 4 tennis grand slam tournaments in recent years, their headline phrasing showed 8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headlines with a name, headlines with a buzzword, headlines with a colloquial word, headlines with a quote, headlines with a punctuation, headlines with an imitative word, headlines with a flexibly used numeral and headlines with a cleverly used verb.

Key words: science of sports communication;news paper headline;tennis grand slam tournaments;network age;LI Na

進入網絡時代,球迷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網絡電視等網絡媒體同步觀看各種體育大賽,可以一邊欣賞一邊發表意見,這體現了網絡媒體的直觀欣賞性、互動性等特點。網絡電視、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可以快速報道比賽結果,這對報紙在報道重大體育賽事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尤其對報紙新聞標題的制作更是重大的考驗。在網絡時代報紙新聞標題不但要肩負“引人入勝”的使命,更要承擔讓讀者反復回味、反復鑒賞仍舊韻味悠長、反復思考仍舊深意不斷的責任[1]。本研究以近年來李娜四大網球大滿貫比賽國內外報紙的新聞標題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網絡時代報紙體育新聞報道標題用語的主要特征。

1 嵌名入題 諧音豐富多彩

2011年6月4日法網決賽,次日的很多報紙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拿奪冠運動員李娜的名字大做標題文章,妙趣橫生。有媒體認為李娜甚至一夜之間改造了中國詞語的用法,迄今為止沒有一個運動員享有如此殊榮[2]。李娜不僅創造了體育生涯的奇跡,更創造了報紙出版的奇跡?!缎戮﹫蟆返摹皣H娜大滿貫!”點出了“中國網壇一姐”已經蜚聲國際的身份?!稉P子晚報》的“娜一吻,娜么美”,使用了兩個“娜”字,盡顯贊美之意。

2013年1月26日李娜在澳網決賽時兩度崴腳加頭部重摔后堅持打完比賽,媒體對李娜的表現給予肯定,比賽次日,《晶報》的“亞軍李贊”中“李”與“禮”是諧音,李娜雖敗猶榮;《每日商報》的“‘娜’么頑強,雖敗猶榮”;《遼沈晚報》的“娜莫哭 娜么酷”中“哭”和“酷”諧音,李娜受傷但堅持拼搏感動了球迷。

2013年7月2日的溫網4強爭奪戰,李娜1比2惜敗A·拉德萬斯卡,無緣4強。在首盤比賽中由于主裁誤判,李娜未挑戰鷹眼痛失首盤,《武漢晨報》使用了標題“憾失首盤,突破只差‘娜’一步”。

2013年9月7日美網女單半決賽,李娜不敵小威廉姆斯,未能進入決賽。次日《鄭州晚報》使用標題“李娜沒跨過小威這座山”,巧妙地把兩位網球選手的名字嵌入標題之中,形象地報道了比賽的結果。

2011年6月5日《齊魯晚報》的“亞洲有李,娜更精彩”和《每日新報》的“李程碑 娜樣美”標題,運用諧音,將李娜的姓名分拆加入。諧音使漢語多音多義的特點得到充分展現。

以挖掘名人隱私著稱的英國《太陽報》,2011年6月5日使用的標題是“Here's Li win Na”(《這就是勝利者李娜》)。這個標題別出心裁,“Li”一語雙關,既有李娜的姓氏“李”的意思,又有2011年中國網絡熱詞“給力”(geili)的“力”的意思。這個英文標題把李娜的姓名巧妙地拆開來,像珍珠一樣串入標題,化出新意。

2 新詞擬題 網絡熱詞流行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語言的特點也影響著報紙,嚴肅的報紙新聞標題已在悄悄地變臉,網絡熱詞出現在主流的報紙上。有的詞語原先只是在一些網絡論壇中小范圍內流行,被認為是“欠嚴謹”、“不規范”、“非主流”的用語。但由于網絡傳播的快捷性和廣泛性,有些網絡用語迅速傳播開來,成為網絡流行語。一些網絡流行語漸漸被一些傳統媒體“移植”和傳播,成為公眾熟知的流行熱詞并被收入新出版的《新華字典》中。這類詞語用在標題中收到吸引讀者閱讀新聞的奇效[3]。

威武是網絡熱詞V5的諧音,形容很強大、無敵。在微博上常??梢钥吹健袄钅韧洹?、“李娜V5”的用語,一些新銳的都市報標題中移植了網絡用詞。在短小的標題中適當地使用網絡用詞等新詞,適應了網絡時代信息量大而報紙版面有限的特殊要求,易于表現時代的脈搏,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2011年6月5日《信息時報》《都市快報》的“娜姐威武(V5)”。

“給力”是2010網絡熱詞,現在的意思類似于“?!?、“很棒”、“酷”。“給力”原來是中國北方的土話,給勁、帶勁的意思。2010年11月10日,網絡熱詞“給力”還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采用如此“潮”的標題,立刻引發如潮熱議[4]。不少網友表示,《人民日報》采用網絡新詞是順應網絡潮流,親近網民的表現?!敖o力”(geili)還登上了美國《紐約時報》。

2013年李娜溫網進軍4強的步伐被A·拉德萬斯卡給拖住了,拉德萬斯卡是有名的“牛皮糖”,屬于防守強于進攻的球員,雖然沒有一拍制勝的絕活,但擁有“打不死”的防守、體能和意志,被稱為“拖拉妹”?!巴侠谩笔且粋€網絡熱詞,時下常常出現“××哥”和“××妹”網絡流行語。2013年7月3日《北京晨報》的“‘拖拉妹’磨死李娜”標題把這場比賽的焦點給點出來,當擅長進攻的李娜遭遇防守型的拉德萬斯卡,把握不好節奏,就被“拖拉妹”給磨死,恰當地選用網絡詞語能使標題綻放異彩。

報紙標題中納入網絡流行語,體現了傳統媒體的包容度和與時俱進,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報紙應該慎用網絡流行語。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積。一些網絡流行語之所以受到歡迎,在于它的草根性,以及它在特定情境中反映社會萬象和癥結的詼諧、巧妙方式。報紙直接拿來用,如毫不選擇地鑲嵌進標題中,而新聞本身的事實與這些網絡語言又缺乏內在的血肉聯系,就好比一層“油花”漂在水面,不僅失去原創性,也削弱了這些網絡語言的生命力。這樣的語言,即使在網絡上再受歡迎,人們在報紙上看到,也可能是味同嚼蠟[5]。所以,報紙標題在借鑒網絡新聞標題風格時,必須注意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和高品味,拒絕低俗。

3 活用動詞 形象生動傳神

報紙體育新聞的標題必須讓讀者體味到體育運動的活力,讓讀者感受到體育新聞特有的動感和魅力。

2011年6月5日《新聞晚報》的“笑‘娜’大滿貫”,“娜”與“納”諧音,抓住了李娜奪冠的喜悅神態的細節,用動態的語詞表述出來,使標題充滿動感和情趣;《市場星報》的“冠法網 李娜王”,“冠”和“王”都是名詞當動詞用,既把李娜奪冠、稱王的動態表述出來,又用簡潔的語言,把李娜法網奪冠稱王網壇的氣勢表現出來。網絡海量的新聞使讀者不愿花太多時間去閱讀每一則新聞。因此,新聞編輯在這方面必須下苦功夫,盡量用單音動詞去簡化結構,高度概括[6]。

澳網決賽李娜錯失冠軍。2013年1月27日的“摔倒,微笑,失去冠軍亦驕‘澳’”標題,“摔倒”、“微笑”、“失去冠軍”但是令人驕“澳”,“澳”與“傲”諧音,一連串的動作,極具動感。2013年7月3日《廣州日報》的“娜姐4強之路被‘卡’了”,這個“卡”是一語雙關,指溫網李娜被拉德萬斯卡阻止了前進的步伐。

4 運用數詞 讓數據來說話

把比賽結果數據化,把關鍵數據放入標題,這是體育新聞標題制作的一個鮮明特點,也符合網絡時代增強標題易讀性的要求。數字有著奇特的感染力,而競技體育的成績絕大多數是以數字來體現的。體育項目的競技過程無非是力量、技巧、速度等的對抗,對于賽事的時間、過程、結果、激烈程度的報道當然離不開數字的運用。體育記者往往運用直觀的數字精確報道比賽的結果,這是一種最直接地把最具有新聞價值的東西展現給讀者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吸引讀者、感染讀者,讓讀者一目了然[7]。

獲得法網冠軍后,李娜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低迷后,又煥發了職業生涯第二春。2013年1月27日《信息時報》的“602天 從泯然眾人到涅槃重生”回顧李娜從法網奪冠至澳網決賽的602天。溫網的4強爭奪賽后,《天府時報》使用了標題“鏖戰2小時43分鐘 娜姐挽救了7個賽點,昂首別溫網”,從這些數字可見這場比賽的激烈程度。體育新聞標題用準確的數字說話,不僅能體現競賽的激動人心、運動員頑強毅力和精神,還可以使標題具有簡潔直觀、說服力強的傳播效果。

5 頻用口語 通俗易懂有趣

群眾口語,通俗、生動、形象、有趣,運用生動活潑的群眾口頭用語制作標題,就像人造絲一樣,用的是極平常的材料,而生產出來的卻是光滑柔美的絲。具有濃郁口語色彩的詞,往往最貼近生活,尤其是在書面標題中出現口語詞,更顯出一種雅俗共賞的味道,不事雕琢、隨意自然、鮮活有趣[8]。網絡時代由于讀者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接地氣的標題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字數較少,符合網絡時代提高標題易讀性的要求。

口語制題,常常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2011年6月5日《今日晨報》的“天哪、李娜!”《生活日報》的“娜不得了”、《新快報》的“娜太牛了”及2013年1月27日《新民晚報》的“盤比杯大 銀比金亮 李娜真棒”中,“天哪”、“不得了”、“太牛了”和“棒”等都是稱贊人時目前流行的、使用頻率較高的口語詞。既通俗易懂又貼近生活,鮮活有趣。

2013年7月3日《現代金報》的“唉,還是未能進四強”,“唉”一聲嘆息,表達了對李娜澳網不進4強的惋惜之情。2013年9月8日《成都晚報》的“0︰2李娜還是整不過小威”,“整不過”是地方口頭語,打不過的意思。新聞標題口語化不僅可以滿足讀者直接了解新聞內容的要求,還便于讀者消化和利用自身獲取的信息進行消息的后續傳播。

6 妙用引語 鮮活真實權威

美國著名的新聞學家杰克·海敦曾經說過:“引上幾句話能使稿件生動活潑,就能使稿件‘動起來’?!盵9]恰當地在新聞標題中使用引語,可以讓標題生輝增色,充滿濃郁的“鮮味”,牢牢抓住讀者的眼球。體育賽事的報道大多都涉及體育明星、教練、明星隊或俱樂部,巧妙地使用他們的言語、觀點作為標題,利用明星效應,不僅能夠吸引讀者,還能增強報道的權威性。

2011年6月5日《楚天金報》的“李娜:拿下賽點那一刻想哭”,真實地描述了李娜獲得法網冠軍時的心情。

另外,體育記者還可用其他消息來源,比如發言人、律師、政府機構、媒體記者言論作為標題,體現報道的真實性。2011年6月5日《浙江日報》的“WTA主席:李娜捕獲世界球迷的心”,采用 WTA(女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主席兼CEO斯黛西·阿拉斯特的評價,認為李娜再次創造歷史,捕獲了世界球迷的心。這句出自女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主席斯黛西·阿拉斯特的評價,代表了外國專家的看法,具有權威性。

2013年美網李娜面對小威遭遇8連敗,賽后李娜坦然剖析自身的不足,失利原因在于自己,還拿小威男友開起了輕松玩笑,李娜告誡小威要慎婚。2013年9月8日《廣州日報》的“李娜勸小威千萬別和教練結婚:男人婚后完全變了”,這是體育新聞娛樂化的表現。關于李娜比賽的報道,媒體更愿意拿李娜與其丈夫姜山的關系說事,比如姜山觀賽緊張的時候會咬手指頭、睡覺時打呼嚕等細節都上了報紙的標題。

7 化用仿詞 巧妙靈動貼切

網絡時代報紙的言論化標題常使用仿詞,化用仿詞也符合增強報紙“悅讀”性的要求。仿詞是在現成詞語的比照下,更換詞語中的某個詞或語素,臨時仿造新詞語的手法。它是仿擬之一,本是一種修辭手法,但它在標題中主要表現為用詞的新奇,是用詞生動鮮活的一個突出表現。

2011年6月5日《成都商報》的“娜一夜,愛姜山更愛美人”,巧妙地化用仿詞,把李娜的丈夫姜山的名字也融入其中,新鮮貼切、吸引眼球,被網友認為是最有創意的“娜”標題。仿詞用于標題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反義仿造,另一種是同音仿造。標題“愛姜山更愛美人”相對于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經典愛情故事而言,是反義仿造。而對于電視連續劇《倚天屠龍記》片尾曲《愛江山更愛美人》來說,則是同音仿造。“姜山”(李娜的丈夫)與“江山”同音。這些都是利用人們熟悉的內容表達的仿詞,使標題事半功倍,靈動鮮活?!皭劢礁鼝勖廊恕边@個仿擬用得恰到好處,一箭雙雕,是一條難得的好標題。在內容同質化競爭下,報紙要努力謀求新聞標題的差異化來吸引讀者,像這樣有創意的標題,展現了制作者的文采和智慧,重復的概率是很低的。

《新快報》的評論標題化用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劇名擬題,巧妙設問“李娜的青春誰做主”?用攜疑設問法來制作標題,關鍵在于要精準地找到正文中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提煉成讀者心中裝著的疑惑,將其用設問的方式“問”出來,并且要“問”得到位,“問”到讀者內心的實處甚至是癢處、痛處、快處。這樣就能使標題達到提綱挈領、擊中要害、引人深思的效果,讓讀者解癢、解痛、解疑[3]。從脫離國家隊走入職業化那一天開始,李娜與媒體之間的“唇槍舌劍”從未平息。2013年與媒體的關系尤為緊張,法網失利之后李娜剛剛丟出“三叩九拜”論,國內權威媒體用“不夠職業化”作評。來到溫網李娜再次直指提問記者“居然有臉坐在那里”之后,權威媒體放大嗓門“任性也要有個限度”。在微博上掀起了口水仗:李娜是個性還是任性?2013年7月3日《新快報》的“李娜的青春誰做主”發人深思。《體壇周報》化用電視劇歌曲名《想說愛你不容易》來擬題,令人玩味,意味深長。在網絡時代報紙作為“新聞紙”的功能已經弱化,但是報紙作為“觀點紙”的功能在強化,持不同觀點的評論在報紙上交鋒,精彩程度不亞于網球大滿貫決賽。

8 巧用標點 讓符號也說話

在傳統標題制作中,標點符號一般是不能出現在報紙標題中的。但是受到網絡媒體的影響,近年來報紙也在標題中使用標點。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標點符號作為新聞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表意功能。標點可添句法聲律之美,可增文氣回旋流蕩,可助文義吞吐開合。這種豐富性被新銳媒體充分發掘,煥發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魅力。

2011年6月5日《北京晨報》的“冠軍,娜!娜!娜!娜!娜!娜!”用了6個“娜”字6個感嘆號,傳聲,傳情,表達一種喜悅和興奮的心情?!抖际锌靾蟆返摹澳冉悖。?!冠軍?。。 ?個感嘆號用了兩次。《新文化報》的頭版主標題是“……”,下面編輯寫到:“我們已經沒有什么好的標題來贊美李娜了,如果你有,請告訴我們……”用省略號做標題是報紙編輯采用的一種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方法。采用省略號的方式來制題,制造懸念,能夠在第一時間引起讀者好奇心,“迫使”讀者追逐下文。吸引讀者在閱讀內容時引起思索,尋求答案,與讀者進行積極的互動,可謂是此處無題勝有題,收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新聞標題是新聞報道信息傳遞的高度濃縮,揭示新聞內容、評價新聞意義、美化報紙版面和吸引讀者注意的關鍵,是新聞標題相對穩定的內涵。網絡時代報紙編輯應發揮報紙的“后發優勢”以新奇有趣、有深度的標題制勝,以報紙新聞標題的深度來彌補傳播速度慢的不足,以優質信息和觀點傳播來彌補報紙信息量的不足,向讀者推送有價值、有深度的優質信息,提高報紙體育新聞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晨. 都市類報紙新聞標題的制作方式[J]. 新聞世界,2010(11):60-61.

[2] 童大煥. 娜[N]. 中國保險報,2011-06-10(5).

[3] 劉保全. 如何使新聞標題“炯炯有神”[J]. 新聞與寫作,2012(9):91-94.

[4] 田秀. 當“給力”登上《人民日報》,漢語的魅力還剩多少[J]. 現代閱讀,2011(1):185.

[5] 陳建飛. 報紙標題傍網絡流行語的現象辨析[J]. 新聞實踐,2010(9):38-40.

[6] 郭偉,毛正天. 網絡新聞標題制作[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158.

[7] 胡兵,梁文. 淺析中美主要英語報紙體育新聞標題的特色[J]. 東南傳播,2007(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