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秋天的詞語范文
時間:2023-04-06 01:3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描寫秋天的詞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秋天 秋分 秋季 中秋 秋色 秋收 秋雨 秋果 秋霜 暮秋 秋野 初秋 晚秋 金秋 秋日
秋高氣爽 秋雨綿綿 金秋季節 秋風蕭瑟 秋風送爽 層林盡染 天高云淡 秋云冬來
重陽登高 枯枝敗葉 秋草枯黃 桂花飄香 秋熱如晨 中秋賞月 秋風習習 楓林如火
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風過耳、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丹楓迎秋
好句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澀,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內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嫵媚,夏那么火熱,冬那么含蓄。
秋,收獲的季節,金黃的季節--同春一樣可愛,同夏一樣熱情,冬一樣迷人。
篇2
一、秋天的詞語
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風紅葉 秋風習習 春華秋實 三秋桂子
一葉知秋 桂子飄香 霜葉知秋 落葉飄零 秋草枯黃 枯枝敗葉
漫江碧透 秋涼如水 一汪秋水 秋月如鏡 秋水盈盈 望穿秋水
秋菊盛開 霜葉如醉 滿山紅遍 層林盡染 菊黃蟹肥 天高氣爽
秋風送爽 秋風消署 陰雨連綿 凄風苦雨 霜葉紅遍的秋天
滿山紅葉的秋天 金桂飄香的秋天 北雁南飛的秋天
橙黃桔綠的秋天 五谷豐登的秋天()
二、描寫秋天的好句
佳句集錦
1、秋,一個果實累累的名字。
2、秋天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了人間。
3、秋天到處是豐收的景象,充滿了果實的濃香,充滿了人們歡樂的笑聲。
4、風,輕輕地,溫和的吹著,是美麗的秋姑娘姍姍而來。
5、金秋時節,大地一片金黃,萬物都改變了他們的面貌。
6、時近中秋,天空一碧如洗,金鳳送爽,令人心曠神怡。
7、秋天的陽光溫和中微帶寒意,景物越發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美到不可形容。
8、那些挺拔翠綠的樹木如今也脫下了綠色的衣裳,換上了黃色的時裝,遠遠望去,漫山遍野一片金黃。
9、塞北的秋天,時空湛碧,藍得明凈透亮。
10、天氣漸漸涼爽,吵人的蟬聲被秋風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間蟋蟀的碑銘。
11、天水之間,全是清明,溫暖的空氣中帶著濃烈的桂花香味。
12、金秋時節,滿地都是黃色的葉子,大地變成了金黃色的世界。
13、田野上果實累累,這兒一片金黃,那兒一片桔紅,秋天把大地裝扮成一眼望不到邊的錦繡華毯。
篇3
jīng qiān zú zǔjié
已()()?;ā∶?)()國()白
tán qín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chūn huá qiū shí
() ()()
二、選字填空:(12分)
做 作 洼 娃 響 向 包 抱
()文()地方()擁()
()事小()兒()聲書()
工()水()()亮肉()
三、變字小魔術:(12分)
例:交郊(郊外)只()
校(學校)()
木()中()
()()
四、照樣子,寫一寫:(7分)
1.(許多)許許多多(高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寬又長又______又______又______又_______
五、秋天的景色好美啊!關于秋天的四字詞語你一定積累了很多,寫一寫試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六、用“_____”標出句子中的反義詞。(8分)
例:西瓜大,芝麻小。
1.小朋友在學校里要時刻牢記安全第一,不做危險的游戲。
2.她撲閃著一對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笑了。
3.我的心七上八下,害怕極了。
4.解放軍采取了聲東擊西的辦法,打退了敵人。
七、根據課文內容填空:(6+3+3+6=18分)
1.“停_____________________,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兩句詩選自《_____________》一詩,主要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2.“荷______________擎雨蓋,菊殘猶有熬霜______。”讀了這兩句詩你知道是誰不怕秋霜呢?用你喜歡的符號選一個正確的答案吧。(荷花)
3.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野獻上_________________,楓林舉起________________,藍天飛著_________的鴿子,大海奏起__________________?!边@首詩歌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寫孩子們共同慶祝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請把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順的話:(10分)
()夏天,池塘里的荷花開了,粉紅的花瓣上面還有水珠呢!
()秋天,開了,粉的似霞,黃的似金,紅的似火。
()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
篇4
一、定位單元主題,形成整體教學主線
單元整體備課的關鍵就是能準確地定位單元整體教學主題,并以此為線索去研究每篇課文與它的對應點,形成整體教學主線,從而保證教學的整體性和高效性。我們一般是從單元習作要求入手,結合口語交際、單元導讀來考慮這一問題。
如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習作要求是:“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先跟同學說一說圖畫的內容,再寫一寫你選的或畫的畫。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寫好后讀給同桌聽,根據他的意見認真改一改。再把習作和圖畫一起貼在教室里讓大家欣賞。”怎樣才能寫好這篇習作?那就是要從閱讀課文中學習觀察的方法、寫作方法。再看單元導讀是這樣說的:“現在正是金秋時節。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繽紛的色彩,聽見了她美妙的聲音,分享了她帶給我們的快樂。讓我們隨著課文的學習,進一步發現她的美麗,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憋@然,“隨著課文的學習發現秋天的美麗,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秋天里的景色(色彩、聲音、氣味等)特點、秋天里活動帶來的歡樂,就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描繪心中的秋天”――從不同的方面抓住特點寫出秋天的美好,秋天里的歡樂,就是習作教學的重點,也就是我們整體教學最終的落腳點。
二、溝通內在聯系,設計整體教學策略
單元整體教學主線確定后,接下來要研究的是如何根據每篇課文的特點將它一一對應落實的問題,即要“溝通整體與部分間的內在聯系”。
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秋天”為主題,安排了4篇課文,從多角度來表現了秋天的美好。精讀課文《古詩二首》(《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由“看到的”到“想到的”,表達了在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風箏》從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到不同心情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歡樂;《秋天的雨》和略讀課文《聽聽,秋天的聲音》從顏色、氣味和聲音等方面描寫了秋天的美好景色。根據單元整體教學主線和對課文的分析,我們可把每篇課文的對應教學要點整體設計為:
從《古詩兩首》中學習發現和感受秋天,要注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從《風箏》一課學習發現和感受“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特別是“心情什么樣”。
從《秋天的雨》一課學習從色彩、氣味和聲音等方面觀察和感受秋天,表現秋天。
從《聽聽,秋的聲音》一課學習怎樣聽聲音,感受秋天的聲音,特別是用心去聽,展開想象去感受。
不難看出,這樣設計會較好地避免過去那種單篇孤授、面面俱到,但對實際教學又無較大指導作用的“單課式備課”的弊端,使各課教學能前后照應,形成具有較強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
三、放眼單元整體,統籌整體教學活動
實踐證明,各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單元教學主線整體安排這些活動,能更有效提高單元整體教學效益。
1.演講。為了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自動化和敏捷性,我們提出了每節課安排5分鐘演講的要求。演講內容和主題的設計,也要對應著單元整體教學主線來確定,而且題目要小,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切忌隨心所欲,漫無目的。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圍繞著“描繪心中的秋天”這一主線,可作如下安排:
《古詩二首》第一課時圍繞“金秋的詞語我知道”展開,讓學生把積累的關于秋天的詞語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第二課時“用秋高氣爽、心曠神怡說一段話”,鍛煉學生用詞造句,善于表達自己心情的能力。
《風箏》第一課時以“早晨的空氣真清新”為題,重點突出自己的感受。第二課時以“早晨走出家門,呼吸著涼爽、清新的空氣,仰望著瓦藍瓦藍的天空,我……”為提示,重點落腳在對自己心情的描述上。
《秋天的雨》第一課時以“花壇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為題,重點讓學生描述對顏色的觀察和感受。第二課時以“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為提示展開想象,重點突出氣味的描述。
《聽聽,秋的聲音》以“我聽到了蟋蟀的歡叫聲”為題,圍繞秋天里的聲音展開演講。
以上內容都是學生身邊可及的,既能與課文內容相聯系,又有利于口語交際和習作目標的達成。
2.積累。積累是單元整體教學極其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包括最基本的雙基積累、有導向的閱讀積累和有指向的生活積累。圍繞教學主線系統安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合理結合;探究
一.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較差,因此他們很難想象教材中很多課文描寫出的人物,這樣便使得教師的教學受到一定的限制。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生懂、形象的人物參照。這樣可以推動學生全面地觀察人物的動作和神情,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2.有利于提高上課效率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老師在黑板上板書,這種較為落后的教學方法既浪費了上課時間,也容易出現差錯。多媒體教學的引用,教師可以用電腦來制作PPT課件,在上課時通過播放PPT來進行講學。由此可見,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能夠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和上課效率,相應地也能提高小學語文的上課效率。
3.有利于提升學生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中的描寫需要學生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但是單憑課本的講述,學生并不能有效地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動作和神態等。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有感印象,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人物的個性特征。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升學生的情感。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措施
1.利用多媒體教學活躍課堂
上文講到,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這一優勢。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有較為詳細的故事情節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相應地畫面來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節,從而更好地了解文章。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示相關畫面,將枯燥的文字轉換為生動的畫面,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例如在講解課文《爬天都峰》時,我便依照作者的描述將整個爬天都峰的過程用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發展進程。又如在講解《金色的草地》時,我會在講課之前會搜索許多金色草地的圖片,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較為活躍和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2.利用多媒體教學來進行課外延伸
小學教材上的知識只是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講解,雖然能夠有效地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這種情況使得學生的知識拓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弊端,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教學講解時,可以為學生搜索更多的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教材上不能學到的知識。例如在講解課文《秋天的圖畫》時,可以在課件之中準備許多秋天的圖片,讓學生能夠在圖片中感受到秋天的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例如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家鄉的秋天是什么樣子。這樣既能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找尋較多關于秋天的視頻,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播放,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秋天的景象,從而更深入地展開學習。
3.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突出重點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板書和口頭講解為主,很多時候教師和學生都會遺漏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便使得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面對這種不利現狀,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將重點和難點用較為鮮明的顏色標記出來,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明白教材中的重點。另外,作文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很多學生面臨的問題之一。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優秀詞語、短句或是文章,讓學生能夠有效地積累更多寫作素材,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
三.總結
小學語文內容主要以語文基礎為主,例如字音、詞語和語句等基礎知識,其為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語文和其他科目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深入,我國小學教學中也開始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法。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順應素質教育體制要求的新興教學方法,其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如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提高上課效率和有利于提升學生情感等。多媒體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的意義顯而易見,但是其運用現狀并不容樂觀。為了能夠有效地實行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點來進行改進:1.利用多媒體教學活躍課堂;2.利用多媒體教學來進行課外延伸;3.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突出重點。相信通過做到以上三點,能夠有力地促進多媒體教學和素質教育體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英杰;東營地區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技能現狀調查[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2]王文靜;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篇6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級上冊語文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四年級上冊語文知識1第一單元知識梳理
一、生字
觀潮(cháo) 稱(chēng)為 鹽(yán)分
籠(lǒng)罩 蒙(méng)難 薄(bó)霧
昂(áng)首 沸(fèi)騰 貫(guàn)穿
舊(jiù)俗 恢(huī)宏 屹(yì)立
鼎(dǐng)盛 崩(bēng)塌 踮著腳(diǎn)
靜穆(mù) 瑪(mǎ)瑙 涓(juān)涓細流
滔(tāo)滔江水 山脈(mài)花卉(huì)
人跡罕(hǎn)至 燦(càn)爛(làn) 竹竿(gān)
茫(máng)然 船槳(jiǎng)規(guī)律(lǜ)
支(zhī)援 一株(zhū) 縫(fèng)隙(xì)
耀(yào)眼 樹梢(shāo) 寂(jì)靜
榕(róng)樹 空暇(xiá) 拋(pāo)下
紫檀(tán) 笑盈盈(yínɡ) 兇(xiōng)猛
寺廟(miào) 恍恍惚惚(hū)
二、多音字
悶(mēn mèn)
薄(báo bó bò) 號(háo hào)
卷(juàn juǎn) 蒙(mēnɡménɡ měnɡ)籠(lónɡ lǒnɡ)
藏(cánɡ zànɡ) 秘(mìbì) 脈(màimò)
切(qiē qiè) 縫(féng fèng) 劃(huá huà)
盛(shèngchéng) 泊(bópò) 應(yīng yìng)
嚇(xiàhè) 模(múmó )待(dàidāi)乘(chénɡshènɡ)
三、近義詞
依舊——依然 頓時——立刻 漫天卷地——鋪天蓋地
霎時——頓時 猶如——如同 若隱若現——時隱時現
寬闊——遼闊 壯麗——壯美 映襯——襯托
奇異——奇特 呈現——顯現 預料——預測
巨大——龐大 關注——關切 圍繞——環繞
千姿百態——姿態萬千 不容置疑——不容懷疑
人跡罕至——荒無人煙 漸漸——逐漸 茂盛——茂密
留戀——眷戀 照耀——照射 陸續——連續
不可計數——不計其數 應接不暇——目不暇接 兇猛——兇惡
鎮靜——冷靜 笑盈盈——笑呵呵 恍恍惚惚——模模糊糊
四、反義詞
寬闊——狹窄 風平浪靜——波濤洶涌 人聲鼎沸——萬籟俱寂
奇異——尋常 強烈——微弱 寒冷——炎熱 沸騰——冷卻
人跡罕至——人來人往 靜寂——喧鬧 茂盛——枯萎
熱鬧——冷清 光明——黑暗逼近——遠離
不可計數——寥寥無幾 模糊——清晰 鎮靜——慌張
兇猛——溫順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一模一樣——千差萬別
五、詞語積累
昂首東望若隱若現 風平浪靜水天相接 橫貫江面齊頭并進 漫天卷地人聲鼎沸 人跡罕至千姿百態 不容置疑一模一樣 恍恍惚惚
【形容人多的詞語】
人山人?!¢T庭若市 摩肩接踵
【描寫山的詞語】
直入云天 崇山峻嶺 拔地而起 巍然屹立
高聳入云 懸崖絕壁 千山萬壑
【與鳥有關的詞語】
鳥語花香 小鳥依人 倦鳥知返
笨鳥先飛 鳥盡弓藏 鶯聲燕語
【形容數量多的詞語】
不可計數 不計其數 不勝枚舉
數以萬計 多如牛毛 數不勝數
【與云有關的詞語】
彤云密布 云海茫茫 撥云見日風卷殘云
天高云淡 流云奔涌 云開霧散
六、詞語搭配
(蒙蒙)的薄霧 (輕輕)的薄霧 (隆隆)的響聲
(轟轟)的響聲 (水天相接)的地方(與世隔絕)的地方
(寬闊)的錢塘江 (波濤洶涌)的錢塘江
(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風風火火)地飛奔而來
(漫天卷地)地涌來 (鋪天蓋地)地涌來 (寒冷)的北極
(酷寒)的北極 (直入云天)的皚皚雪山
(高聳入云)的皚皚雪山 (炎熱)的赤道 (酷熱)的赤道
(珍貴)的林木 (稀有)的林木 (燦爛)的紅霞
(絢爛)的紅霞 (茂盛)的榕樹 (繁盛)的榕樹
(興奮)地叫著 (激動)地叫著 (緩緩)地動
(慢慢)地動 (紅彤彤)的火燒云(金燦燦)的火燒云
(兇猛)的狗 (可愛)的狗 (笑盈盈)地看著
(樂呵呵)地看著 (威武)地蹲著 (安靜)地蹲著
(揉一揉)眼睛 (擦一擦)桌子
七、積累句型
第1課觀潮
1.擬人句: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
2.比喻句: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起,好像悶雷滾動。
3.比喻、夸張句: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第2課雅魯藏布大峽谷
1.比喻句:不同高度的自然帶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猶如凌空展開的一幅神奇美麗的畫卷。
2.擬人句:高峰與深谷咫尺為鄰,幾千米的強烈地形反差,構成了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
第3課鳥的天堂
1.比喻句: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
2.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3.擬人句: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
第4課火燒云
1.比喻句: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2.排比句: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3.擬人句: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
一會兒工夫,火燒云下去
四年級上冊語文知識2第二單元知識梳理
一、生字
莫(mò)不 臘(là)月 渾(hún)水 懷疑(yí)
海豚(tún) 老虎(hǔ) 占(zhàn)領
鋪(pū)天蓋地 平均(jūn) 均勻(yún)
層巒疊(dié)翠 莖(jīnɡ)部 葉柄(bǐnɡ)
一觸(chù)即發 淚痕(hén) 逐(zhú)漸
蛟(jiāo)龍 宅( zhái)子 遮蔽(bì)
放棄(qì) 毫(háo)無道理 相遇(yù)
選擇(zé) 地址(zhǐ)洞穴(xué)
發掘(jué) 搜(sōu)尋 前傾(qīnɡ)
扒(bā)土 拋(pāo)出 慎(shèn)重
安謐(mì)振(zhèn)動 浩(hào)大
枉(wǎnɡ)費 投資(zī)召(zhào)喚
發源(yuán)
二、多音字
空(kōng kòng) 鋪(pū pù)
占(zhàn zhān) 踏(tà tā)
扒(bā pá) 鉆(zuàn zuān)
禁(jìn jīn) 興(xìng xīng)
三、近義詞
空隙——縫隙(間隙) 均勻——勻稱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逐漸——漸漸
舒服——舒適 慎重——謹慎
選擇——抉擇(挑選) 柔弱——弱小
平坦——平整 搜索——搜尋
靜謐——寧靜 豪放——豪爽
偶然——偶爾 考察——考證
坐臥不安——如坐針氈(zhān)
四、反義詞
彎曲——筆直 舒服——難受 仔細——馬虎
細小——粗壯 牢固——松動 新鮮——陳舊
慎重——草率 粗糙——光滑 柔弱——剛強
隱藏——公開 平坦——坎坷 偶然——必然
嶄新——破舊 靜謐——嘈雜 無聊——有趣
興奮——平靜
五、詞語積累
引人注意 隨遇而安 坐臥不安 不可思議 枉費心機
浩如煙海 山重水復 柳暗花明 毫不可惜
【與植物有關的四字詞語】
枯木逢春 桃紅柳綠 移花接木 一葉知秋 藕斷絲連
【關于昆蟲的詞語】
螳臂當車 金蟬脫殼 蛛絲馬跡 飛蛾撲火 蜻蜓點水 噤若寒蟬
【描寫科學家精神的詞語】
堅持不懈 精益求精 矢志不渝 百折不撓 嘔心瀝血 廢寢忘食
六、詞語搭配
(嫩綠)的葉子 (細小)的腳 (蛟龍)的爪子
(茂盛)的葉子 (強壯)的腳 (老虎)的爪子
(輕微)地擺動 (溫和)的陽光 (偶然)的發現
(劇烈)地擺動 (強烈)的陽光 (驚奇)的發現
(呆呆)地出神 (不可思議)地吻合
(癡癡)地出神 (出人意料)地吻合
七、積累句型
第6課爬山虎的腳
比喻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第7課蟋蟀的住宅
設問句: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
第8課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被”字句:魏格納被自己偶然的發現驚呆了!
四年級上冊語文知識3第三單元知識梳理
一、生字
溢(yì)出 允(yǔn)許 墻(qiáng)壁 牌(pái)子
添(tiān)加 訓(xùn)斥 覆(fù)蓋 凝(níng)練
辛辣(là) 冷酷(kù) 愉(yú)快 拆(chāi)除
喧(xuān)鬧 臉頰(jiá) 彼(bǐ)此 鐵鍬(qiāo)
樹杈(chà) 詫(chà)異 麥(mài)子 任務(wù)
伐(fá)木 融(róng)化 剩(shèng)余
煤(méi)炭 拽(zhuài)住 茸(róng)毛
一副(fù) 可憐(lián) 魔(mó)杖(zhàng)
二、多音字
行(xíng háng) 落(luò là)
盡(jìn jǐn) 好(hǎo hào)
爪(zhǎo zhuǎ) 喝(hē hè)
給(jǐ gěi) 倒(dào dǎo)
要(yào yāo) 還(hái huán)
沖(chōng chòng) 掙(zhèng zhēng)
撒(sǎ sā)
三、近義詞
漂亮——美麗 允許——同意 凝視——注視
叱責——斥責 覆蓋——遮蓋 增添——增加
喧鬧——喧嘩 謙虛——虛心 強健——強壯
詫異——驚異 清理——整理 仍舊 ——依舊
茂密——茂盛 依照——按照 剩下——剩余
融化——溶化 知道——明白 寒冷——嚴寒
神奇——奇妙 熱鬧——喧鬧 憤怒——氣憤
親熱——親密 同情——憐憫 靈活——靈巧
興沖沖——樂滋滋
四、反義詞
允許——禁止 冷酷——熱情 喧鬧——安靜
凋謝——綻放 荒涼——繁華 清澈——渾濁
簡單——復雜 茂密——稀疏 強健——瘦弱
附近——遙遠 明白——糊涂 幸?!瘧K
寒冷——溫暖 融化——凝固 點燃——熄滅
必須——無須 神奇——普通 快樂——悲傷
親熱——冷淡 靈活——呆板 憤怒——愉快
五、詞語積累
【描寫寒冬的詞語】
北風呼嘯 冰天雪地 鵝毛大雪 寒氣逼人 漫天飛雪
玉樹銀花 白雪皚皚 風雪交加
【描寫好人好事的詞語】
奮不顧身 大公無私 先人后己 助人為樂 伸張正義
雪中送炭 舍己為人
【含有近義詞的詞語】
枯枝敗葉 見多識廣 風調雨順 狂風暴雨 南征北戰
左思右想 千辛萬苦
【描寫勤勞的詞語】
勤勤懇懇 起早貪黑 吃苦耐勞 任勞任怨 克勤克儉
披星戴月 孜孜不倦
【關于朋友的成語】
情同手足 形影不離 莫逆之交 親密無間 朝夕相處
推心置腹 良師益友 同窗密友
【描寫心情的詞語】
心花怒放 歸心似箭 心曠神怡 悲痛欲絕 怒火中燒
心驚膽戰 大喜過望 忐忑不安
六、詞語搭配
(歡樂)的笑聲 (明媚)的陽光 (冷酷)的心
(愉快)的笑聲 (燦爛)的陽光 (冷漠)的心
(寬大)的石板 (疏通)泉眼 (清澈)的泉水
(光滑)的石板 (尋找)泉眼 (冰冷)的泉水
(枝葉茂密)的大樹 (溫暖)的春天 (可愛)的鳥兒
(粗壯)的大樹 (短暫)的春天 (美麗)的鳥兒
(笑嘻嘻)的表情 (毛茸茸)的大尾巴 (拼命)地逃跑
(俏皮)的表情 (長長)的大尾巴 (飛快)地逃跑
(可憐巴巴)地說(慢慢)地說
七、積累句型
第9課巨人的花園
1.排比句: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2.“被”字句:孩子們聽到可怕的訓斥,紛紛逃竄。
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第11課去年的樹
1.疑問句:“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問樹根。
2.擬人句: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
3.“把”字句: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第12課小木偶的故事
“把”字句:我把人類所有的表情都送給你。
四年級上冊語文知識4第四單元知識梳理
一、生字
頭頸(jǐnɡ) 鄭(zhènɡ)重 厲(lì)聲
京劇( jù)一日三餐(cān) 倘(tǎnɡ)若
飲(yǐn)食 侍(shì)候 脾(pí)氣
蹲(dūn)著 供(gōng)養 鄰(lín)居
引吭(háng) 狂吠(fèi)一絲不茍(gǒu)
腔(qiānɡ)調 掂(diān)量 漣漪(liányī)
無憂無慮(lǜ) 屬(shǔ)于 主宰(zǎi)
性格(xìnɡɡé) 任憑(pínɡ) 貪( tān)玩
盡職(zhí) 抓癢(yǎnɡ) 稿(ɡǎo)紙
踩(cǎi)印 梅(méi)花 毒蛇( shé)
跌( diē)倒撞(zhuànɡ)疼 開辟(pì)
乖(ɡuāi)巧 淘( táo)氣 生氣勃(bó)勃
如怨(yuàn)如訴 反抗(kànɡ) 侮(wǔ )辱
成績( jì ) 凄(qī)慘 慈( cí)愛
辛( xī)苦
二、多音字
將(jiàngjiāng) 看(kànkān) 吭(hángkēng)
調(diàotiáo) 角(juéjiǎo) 扇( shànshān )
咽(yānyàn yè ) 率( shuàilǜ ) 折(shézhē zhé)
屏(bǐnɡpínɡ ) 惡(ěwù ě) 差(chàchā chāi cī)
教(jiāojiào) 了(leliǎo)
三、近義詞
嚴肅——嚴厲 譬如——比如 從容——鎮靜
侍候——侍奉 高傲——傲慢 鄭重——莊重
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局促不安——忐忑不安
姿勢——姿態 攀談 ——交談 掂量 ——斟酌
慢條斯理——不慌不忙 性格——性情
開辟——開拓 溫柔——溫順 凝視——注視
淘氣——頑皮 生氣勃勃——生機勃勃
討厭——厭惡 成績—— 成果 警戒—— 戒備
尖銳——尖利 凄慘—— 悲慘 慈愛—— 仁慈
四、反義詞
奢侈——儉樸 從容——慌張 高傲——謙卑
鄭重——輕率 一絲不茍——粗心大意
局促不安——從容不迫 凌亂—— 整齊
慢條斯理——匆匆忙忙 無憂無慮—— 憂心忡忡
耀武揚威——垂頭喪氣 偷偷摸摸—— 光明正大
老實——狡猾 溫柔——粗暴 豐富——單調
勇猛——膽怯 討厭——喜歡 欺侮—— 愛護
勇敢——怯懦 反抗——順從 集合—— 解散
五、詞語積累
【與“鵝”有關的詞語】
鵝毛大雪 鵝行鴨步 鵝王擇乳 千里鵝毛 雞爭鵝斗
【關于人與動物的詞語】
對牛彈琴 葉公好龍 守株待兔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ABAB式的擬聲詞】
咕嚕咕?!W啦嘩啦 丁冬丁冬 滴答滴答 轟隆轟隆
【與雞有關的成語】
雄雞報曉 鶴立雞群 雞犬升天雞犬相聞 雞飛狗跳
呆若木雞 雞鳴狗盜 行色匆匆 小心翼翼 千里迢迢
大腹便便 神采奕奕
六、詞語搭配
(高傲)的動物 (可口)的滋味 (傲然)地站著
(可愛)的動物 (甜甜)的滋味 (呆呆)地站著
(敏捷)地跑過去 (泥濘)的路 (潔凈)的沙灘
(飛快)地跑過去 (平坦)的路 (干凈)的沙灘
(青草茂密)的河岸 (古怪)的性格 (豐富多腔)地叫
(清潔)的河岸 (開朗)的性格 (不停)地叫
(忠厚)的鴨子 (圓圓)的肚子 (偉大)的母親
(勇敢)的鴨子 (大大)的肚子 (慈祥)的母親
七、積累句型
第13課白鵝
1.擬人句: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
2.比喻句: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3.反語句: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第14課白公鵝
擬人句:干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
第15課貓
擬人句: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第16課母雞
夸張句: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四年級上冊語文知識5第五單元知識梳理
一、生字
崇高(chónɡ)
瞭望口(liào) 氣魄(pò)
屯兵(tún)
栽(zāi)
畫舫(fǎnɡ)
堤岸(dī) 聳立(sǒnɡ) 俯瞰(kàn)
所向披靡(mǐ)
魁梧(kuí)
二、多音字
旋(xuán xuàn) 堡(bǎo bǔ pù)
垛(duǒ duò) 桿(gān gǎn)
佛(fó fú) 間(jiān jiàn)
稱(chēng chèn) 當(dàng dāng)
三、近義詞
瞭望——眺望
陡峭——峻峭
堅固——牢固 智慧——才智
雄偉——宏偉 修筑——修建
盤旋——回旋 凝結——凝聚
蔥郁——蔥蘢 聳立——矗立(直立)
游賞——玩賞(游玩) 遠眺——眺望
姿態——姿勢 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宏大——龐大(巨大) 鳥瞰——俯視
統率——率領 珍貴——寶貴
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享譽世界——舉世聞名
四、反義詞
偉大——渺小 陡峭-平緩
蜿蜒——筆直 凝結——溶解
古老——新潮 金碧輝煌——黯淡無光
隱隱約約——清清楚楚 神清氣爽——頭昏腦漲
鳥瞰——仰望
健壯——虛弱
珍貴——廉價 精美——粗陋
絕無僅有——比比皆是 昂首挺胸——垂頭喪氣
五、詞語積累
【描寫長城的詞語】
氣勢恢宏 龍盤虎踞 氣魄雄偉
雄關萬里 蜿蜒曲折 雄偉壯觀
【描寫陶醉于美景的詞語】
流連忘返 動人心魄 引人入勝
賞心悅目 神怡心醉 心曠神怡
【描寫眉眼的詞語】
目光炯炯 怒目圓睜 目瞪口呆
眉開眼笑 眉飛色舞 眉目傳情
目若朗星 眉清目秀
六、詞語搭配
(陡峭)的山嶺
(險峻)的山嶺
(氣魄雄偉)的工程 (偉大)的工程
(罕見)的奇跡 (人類)的奇跡
(綠漆)的柱子 (粗大)的柱子
(金碧輝煌)的宮殿 (雄偉)的宮殿
(蔥郁)的樹叢 (密密)的樹叢
(閃閃發光)的琉璃瓦 (熠熠生輝)的琉璃瓦
(姿態不一)的獅子 (調皮可愛)的獅子
(所向披靡)的大軍 (戰無不勝)的大軍
(精美)的藝術珍品 (古老)的藝術珍品
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享譽世界的(品牌)
身材魁梧的(將軍俑) 身材魁梧的(男人)
七、積累句型
第17課長城
比喻句: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第18課頤和園
比喻句: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篇7
“壓縮語段”考查的是考生將一段話正確地進行提煉、概括、壓縮的能力。這類試題一般與寫作實踐和社會生活結合較緊密,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命題上,綜合考查了理解、分析、闡發、引申、篩選、概括等能力,有較明顯的區分度。壓縮語段題既出現在語言運用題中,又出現在文學作品閱讀題中,答案多有字數限制,是近幾年高考試卷中的熱點題型。
“壓縮語段”??碱}型主要有:(1)整合提供的信息,給概念下定義。(2)概括語段的內容要點。(3)填充式概括(含總起句、總結句、評價句、過渡句等)。(4)新聞概寫(含擬寫一句話新聞、擬寫標題、擬寫導語、壓縮主體、擬寫結束語)。(5)提取關鍵詞。(6)圖文轉換。下面首先講解一下前3種題型。
一、考點梳理
下定義
所謂下定義,就是通過一個概念揭示另一個概念的內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質屬性的總和)。它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質。任何一個定義都是由定義項、下定義項和定義聯項三個部分組成的。
概括語段的內容要點
“概括語段的內容要點”,首先要看語段采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高考中常見的有記敘性語段概括壓縮、描寫性語段概括壓縮、議論性語段概括壓縮、說明性語段概括壓縮等四種方式。每一種類型的表達方式題都可以依據其本身特點去分析答題。
填充式概括
填充式概括題主要考查考生提煉語段寓意或內涵的能力。一般包括擬寫總起句、總結句、評價句、過渡句等。
二、答題方法
下定義
第一步,明確概念,掌握格式。下定義是概括事物的本質特征的說明方法。
格式1:“被定義概念”=(是/是指)+“對其本質特征的描述”(種差)+“大概念(屬概念)”
格式2:“對被定義概念本質特征進行描述”+“屬概念”=(叫作)“被定義概念”
第二步,提取“大概念”。下定義時,首先需要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個比該概念大一級的概念,即鄰近屬概念。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沒有恰當、現成的,就需要根據材料的內容自己確定。
第三步,尋找本質特征。即種差,就是這一種概念區別于其他概念的突出特征。在這一步中,要準確篩選語段中的關鍵信息,既要確保重點信息不缺失,又要歸納相同信息,刪除重復或冗余信息,保證語句簡潔。
第四步,整合成單句。把被定義概念、本質特征、大概念,用“是”“叫”等一類詞連起來,使之符合下定義的格式,并做到文通句順。
例: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對“二十四史”作一解說。(可適當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①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歷史借鑒是二十四史的編撰目的。②封建統治者稱二十四史為“正史”。③紀傳體是二十四史采用的體例。④對中國四千多年來的歷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記錄是比較系統的。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鄰近屬概念,確定主干:二十四史是……正史。第二步,篩選有效信息,找出種差:(1)編撰目的(2)體例(3)內容。第三步,合理整合信息,按序組成一個單句。
參考答案:二十四史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歷史借鑒對中國四千多年來的歷史作了比較系統記錄的紀傳體正史。
概括語段的內容要點
1.記敘性語段概括壓縮
抓記敘要素:主體+怎樣?!爸黧w”就是語段的陳述對象,即具體的“人”“事”或“物”;“怎樣”即記敘的六要素。新聞概寫類壓縮大部分屬于記敘類語段。
2.描寫性語段概括壓縮
主要信息:(1)描寫的景物。(2)景與物的主要特征。(3)描寫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方法:一是確定對象(景、物),二是劃分層次,三是篩選主要信息,留概括性形容詞,刪除枝葉[修飾語、限制語、補充性、狀語(時令時間、地點、方位等)、定語(描繪)],四是注意角度、目的、感情。
格式:主體+特點+特征(概括)+感情目的等
3.議論性語段概括壓縮
(1)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安排在語段開頭,起領起作用;或在結尾,起概括、總結的作用)。
(2)抓主要信息(有些語段,包含的信息量大,在閱讀時一定要通過辨別和篩選,抓住主要信息,在此基礎上組織好語句,進行概括)。
(3)概括內容(有些語段內容較龐雜,頭緒較多,這就要求考生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領會其基本精神和意圖,把握語段中最重要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4)提煉觀點(對一些議論性語段,要根據語段論證的層次結構、句間關系等,逐層分析,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然后按題目要求提煉觀點)。
4.說明性語段概括壓縮
第一步,通讀全部(語段)材料,弄清材料(語段)的說明對象。
第二步,抓住被說明事物(人物)的特征,即事物(人物)的性質、特點、成因、作用、功能等。
第三步,分析材料(語段)共涉及哪些方面,并準確、簡要地概括歸納。有時需要弄清材料(語段)說明方法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概括歸納。
第四步,推敲表述,通順、連貫、清晰、不改變原意是基本要求。
例:壓縮下列語段,字數在40字左右。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換了一番景色。落葉松和各種闊葉樹的葉子變成深淺不同的黃色。有些樹的葉子都變得火一樣紅。不落葉的樹顯得更蒼翠了。秋風擺動樹木,嘩嘩的聲音好像海邊的浪濤。各種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棗、山里紅、山葡萄,說也說不完。松鼠忙起來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進樹洞里去。東北的森林,十月就下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做準備,好度過漫長寒冷的冬天。
解題思路:本題是描寫性語段,景物描寫一般不是文段的中心,因而需要舍棄,若保留,也要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本段描寫的特點是“秋天來到了森林”“秋天很美麗”,主要描寫了樹、山果子和松鼠。這樣分析,答案就出來了。
參考答案:秋天來到了森林,樹木的葉子顏色美麗,各種山果子都熟了,松鼠忙著儲備果子。
填充式概括
解答這種題目既要壓縮文段意思,又要注意填入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以及與前后文的銜接關系。一定要在研讀材料的基礎上,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在理清材料層次的基礎上,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概括總結。
例:下文是從《生活的藝術》中摘錄的文字,請依據文章題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開頭直線處添加一句能夠統領并概括后面內容的起始句。
。要裝進一杯新泉,你就必須倒掉已有的陳水;要獲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須放棄到手的薔薇;要多一份獨有的體驗,你就必須多一份心靈的創傷。換一個角度來看,雖然倒掉了一杯陳水,但你擁有了一杯清泉;雖然失去了薔薇,但你采得了玫瑰;雖然遭受了心靈的創傷,但你多了一份獨有的體驗。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的關鍵首先是抓住題干中的介紹:文字的題目是《生活的藝術》,填寫的文句是能夠統領并概括后面內容的起始句;再看文段是從正反兩面對生活中的某一事物進行形象性的闡釋,并且無論得與失皆有收獲。明白于此,答案就不難得出了。
參考答案:生活的藝術就是平衡得失的藝術。
【同步突擊】
1.請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擬寫一條“魔術”的定義。要求語言簡明,條理清楚,不超過50字。
魔術這種雜技節目以不易被觀眾察覺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體在觀眾眼前出現奇妙的變化效果,或出現或消失,真可謂變化莫測。
這種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學的原理或某種特殊的裝置表演各種物體、動物或水火等迅速增減隱現的變化,令觀眾目不暇接,產生奇幻莫測的神秘感覺。魔術廣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答:
2.下面的文字說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腫瘤的過程,請概括這個過程的三個階段。
據有關專家介紹:如果將一種經過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腫瘤部位,病毒就會成千上萬地高速復制,最終撐破腫瘤細胞,腫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腫瘤細胞進入血液,隨著循環系統進入其他部位,從而導致腫瘤的轉移。此時,如果對病人腫瘤部位加熱,人體會大量產生一種叫熱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質。而熱休克蛋白可以訓練人體免疫系統識別腫瘤細胞,進而在全身“追殺”腫瘤的殘部。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就能達到消除腫瘤的目的。
(1)第一階段: (不超過15字)
(2)第二階段: (不超過15字)
(3)第三階段: (不超過20字)
3.根據下面的文字,補寫后面總括性的句子,每句補寫部分不超過15字。
關于低碳經濟的解釋較多,例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觀念”等一系列新概念應運而生。
可見,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觀念,低碳經濟其實 ① ,低碳經濟也涉及 ② 。
答:① ②
4.下面是關于海洋生物的介紹,請用簡明的文字概述海尾蛇的特點、功能。不超過35字。
一只海星模樣的動物揮舞著五條長長的手臂游過來,它看上去沒有頭也沒有眼睛,但事實上每條手臂都遍布著“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復眼。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說,他們在研究這種被稱為海蛇尾的動物時,偶爾發現它身體表面由碳酸鈣構成的骨板是由許多極為細小的凸透鏡構成的。海蛇尾沒有腦子,但有神經系統。微小透鏡就組成成了一個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復眼,與昆蟲的復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敵時非常有用。
答:
5.壓縮下列語段的內容(不超過60字)。
偉大的藝術與平庸的藝術之間的本質區別并不在于它們的處理方法,或表現的風格,或題材的選擇等等,而主要在于繪畫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奮斗的目標是否崇高。我們不能因為一個畫家的筆力的壯闊或者纖細,手法的概括或者具體,以及他對細節的愛好或者排斥等等,來判斷他是否偉大。如果他能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發起高尚的情操,那么,不管他用了上面的哪種手法,他都同樣是偉大的。
答:
6.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內容。(不超過45字)
據世界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報道,中科院徐星等博士在我國遼寧發現了有4只翅膀的恐龍化石。這種初步具有飛行能力的恐龍被命名為“顧氏小恐龍”,其形態在任何其他脊椎動物中還未曾有過。這一發現被認為是鳥類起源研究方面最為重要的成果,它為鳥類起源于樹棲動物且經歷過一個滑翔階段的假說提供了關鍵性證據,將迫使古生物學家重新審視鳥類的恐龍祖先是在地面奔跑過程中學會飛行的這一經典性結論。
答:
7.用一句話表述下面語段的主要意思。(不超過25字)
篇8
[摘 要]
一些經常出現又頗具韻味的字眼是韓詩歌的亮點。筆者統計后發現,韓意象繁富密集、章法跳躍多變的詩歌里,蘊含著一種冷艷孤寂的風格,這種風格雖凄凄婉婉卻足以沁人心脾。
韓,京兆萬年人,字致堯,小字冬郎。其幼年早慧,十歲便能作詩。詩歌造詣得到其姨夫李商隱的肯定。韓詩流傳頗廣,最早選韓詩歌入集的是五代韋。他所編的《才調集》收韓詩五首:《小隱》、《贈易卜崔江處士》、《寄鄰莊道侶》、《夜深》、《殘春旅舍》。現存的韓詩歌版本為:《唐音統簽》本、《四部叢刊》影印本、臺灣中央圖書館藏舊抄本二種,《全唐詩》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嘉慶時王氏麟后山房抄本、《關中叢書》所收的吳汝綸評注本。本文所依據的版本,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在對韓詩歌的研讀中,筆者發現其詩歌的中的一些字眼成為整篇詩的亮點,所以統計了其詩歌中經常出現又頗具韻味的字眼,它們不僅是韓詩歌藝術形態最直接的反映,還奠定了韓詩歌冷艷孤寂的藝術基調。
其中,“寒”出現35次、“獨”出現23次、“醉”25次、“難”22次、“愁”20次、“病”17次、“恨”19次、“寂”12次、“傷”14次、“殘”13次、“涼”12次……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韓大量的運用了表現寒冷、孤獨、愁苦等的冷色調字眼。這些字眼的高頻率使用,構成了詩境的孤寂傷感,以此來刺激讀者,讓讀者也感覺到他所觀察和理解的世界,并使讀者通過字眼出現的次數獲悉詩人的真實心理。所以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孤寂、感傷”就是韓的詩歌藝術特色最直接的表現。
首先,韓詩中多寫晚唐滅亡前的混亂和亡國后詩人的悲痛,有意識地表現了詩人無盡的感傷。如:
避地寒食
避地淹留已自悲,況逢寒食欲沾衣。
濃春孤館人愁坐,斜日空園花亂悲。
路辱漸憂知已薄,時危又與賞心違。
一名所系無窮事,爭敢當年便息機。
此詩是韓避亂異地時所作。904年朱全忠專擅政權,戰亂不息,作者為逃避戰亂而移居江南。此時,詩人所處的環境,處處都是亂世造成的不堪景象,再加上詩人想到快到傳統寒食節了,自己卻在異鄉時,不免會暗自神傷。詩中“悲,寒,愁,孤,亂”不僅反映出了詩人的孤寂與不安,更抒發了作者的憤慨,詩中的字字句句,猶如詩人在悲呤亡國之音,蘊含無盡的感傷。
殘春旅舍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殘春旅社》作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樹頭蜂抱花須落, 池面魚吹柳絮行”。景物刻畫精美細膩而又自然,但均含象征意義。詩人在咒罵那些依附的小人,如蜂抱花須,何能堅牢,自然會墮落;魚吹柳絮,能行幾時,必將沉溺。這些景物自然會讓詩人“恍然心地憶咸京”,突如其來的對故都的思念讓詩人哀國之情強烈?!熬茮_愁陣出奇兵”, 一個“愁”字,足以表現詩人此刻心里的糾結,但是再糾結也無力回天,只能以酒澆愁, 借酒麻醉自己的傷痛,借酒安慰自己的希望,“拂拭朝簪待眼明”, 期待山河重光、唐室恢復。詩人深深的感傷中隱藏著對逝去的唐王朝的執著追求。
其次,韓詩中多次出現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慨,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的孤寂。如:
息慮
息慮狎群鷗,行藏合自由。
春寒宜酒病,夜雨入鄉愁。
道向危時見,官因亂世休。
外人相待淺,獨說濟川舟。
“春寒宜酒病,夜雨入鄉愁”,“春”給人萬物復蘇的感覺,而作者感覺到得“春”卻是“寒”的,這個“寒”深刻反映了作者悲涼的心境。欲借酒消“愁”卻又在雨夜時懷念起故鄉,這時的作者除了深深的哀思外還有說不盡的愁情。詩人是北方人,卻由于躲避災禍深居閩南,語言不通本來就讓詩人“失語”,再加上“外人相待淺,獨說濟川舟”如此的人情世故,更是讓詩人倍感孤獨。
幽獨
幽獨起侵晨,山鶯啼更早。
門巷掩蕭條,落花滿芳草。
煙和魂共遠,春與人同老。
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懷抱。
這首詩的題目就已經點明了主題――“獨”。幽靜的小村莊早上異常安靜,只有山鶯的啼叫稍顯生氣,門遮擋住了滿眼的蕭條,但遮不住詩人心底的孤獨?!盁熀突旯策h,春與人同老”此句可見詩人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隨后不禁自己慨嘆自己生活的凄然。詩中自始至終都表現出了兩個字,那就是孤寂。
第三,韓詩中對四季的描寫以春秋居多,隱現了詩人感傷、孤寂的情懷。
在韓入仕后的二百三十五首詩歌中,描寫四季的詩歌占全部詩歌的三分之一,而其描寫春、秋的詩歌又占四季詩歌的80%,從中可見詩人對春、秋的情有獨鐘。
讀韓詩能很明顯地體會到詩中悲秋傷春的意蘊,詩人通過對春、秋的詮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淡淡的感傷。如:
傷春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殘。
窮途得志反惆悵,飲席話舊多闌珊。
中酒向陽成美睡,惜花沖雨覺傷寒。
野棠飛盡蒲根暖,寂寞南溪倚釣竿。
韓以“傷春”開題,并且一連用了六個感傷色調的詞語“不忍看”、“摧殘”、“惆悵”、“闌珊”、“傷寒”、“寂寞”,字里行間都流露出詩人的感傷之情。除此詩之外《過茂林》中也再度提到了傷春,“不悲霜露但傷春,孝理何因感兆民。”詩人不為霜露的短暫傷悲,卻因春天而感傷,由此可見,詩人是特意將自身的感傷情緒,潛移默化的轉移到自己詩歌中的“春”里,使得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春天欣欣向榮、萬物復蘇的形態,給春天繪制了另一種感傷的情愫。
除“傷春”外,詩人也多寫“春寒”。其實它是傷春的另一種表達,但不同的是,它的內涵和意蘊更加強烈,如:《春陰獨酌寄虞部李郎中》“春陰漠漠土脈潤,春寒微微風意和”?!断]》“春寒宜酒病,夜雨入鄉愁?!薄逗屯跎崛藫嶂蒿嬒涰f司空》“樓臺掩映入春寒,絲竹錚向夜闌。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賓客盡鴛鸞。”等。在這里,詩人將“傷春”升級為“春寒”,不再是一味的嘆息美好事物消逝的感傷,而是有寓意的表現詩人心中深埋的悲哀。詩人借“春寒”或慨嘆國家的命運或感慨離鄉的孤獨或嘆息年華的虛度,詩歌內容豐富、鮮明,詩人形象的運用“春寒”一詞,不僅表現了自己的無奈與憤恨,最重要的是詩人營造出了一份凄美的意境。
秋霖夜憶家
垂老何時見弟兄,背燈愁泣到天明。
不知短發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莖。
韓詩中關于秋的詩歌,多有意用冷、悲來表述。此詩開篇就寫了對兄弟的思念,后一句“愁泣到天明”更是將韓的悲傷推上了,秋天總會讓人聯想起暮年,所以此時的詩人深深感慨時間的即逝,悲秋的情懷涌上心頭。除此詩外,《即目》、《惜春》等詩歌都能表現出詩人悲秋的意蘊,特別是《惜春》中的“年逾弱冠即為老,節過清明卻似秋。 應是西園花已落,滿溪紅片向東流?!痹娙藧刍?,當秋天花落,溪中滿是殘花時,詩人情不自禁流露悲秋之情。
關于秋天,除了上述詩人“悲秋”的主題外,韓另外一些描繪秋天的詩歌卻有意在表現秋季的閑適。其實詩人的用意在于,用閑逸的環境來反襯詩人內心悲傷,這種表現手法能更加強烈的表現詩人的哀思,如:《秋郊閑望有感》就恰如其分地點出了題中的“閑”。以閑適的暖秋為大環境,抒發故國衰敗,整首詩歌打破常態,更有對比性,更能突出詩人的哀思。全詩沒有激昂的語調,沒有荒蕪的寫照,卻流露出濃濃的感傷。
總之,在韓絕大多數詩歌中,都能表現其冷艷孤寂的藝術風格。詩人用冷艷的字眼反映自己的孤獨、離愁以及思鄉之情,讓讀者為之動容。由此,筆者認為在韓意象繁富密集、章法跳躍多變的詩歌里,蘊含著一種冷艷孤寂的風格,這種風格雖凄凄婉婉卻足以沁人心脾。
參考書目:
1、韓內翰別集[M].四庫全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篇9
一、情境回放悅讀型
情境回放悅讀型,即根據教學的需要,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通過情境再現的方式,引導學生漸入佳境,產生愉悅的情感,創設朗讀的氛圍,體味課文的情境之美。這種閱讀課型的基本步驟是:①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② 情境回放,引導學生漸入佳境。③ 學生輕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情境之美。④ 結合課文重點,反復吟誦,體會文章的語言之美。⑤ 情境片段回放,理解語言的情感之美。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和課文內容,設計出具體的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 金蟬脫殼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下同)時,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第一步,自主閱讀,圈點生字、生詞,整體感知課文。要求學生思考:① 課文重點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② 文中說“最有趣是蟬尾出殼的情景”,有趣在哪里?③ 文中說剛出殼的蟬兒“很快就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奇跡般的變化”過程是什么?第二步,情境回放,漸入佳境。在課堂上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再現“金蟬脫殼”的情景。第三步,學生輕讀課文,讀出愛蟬、守蟬、觀蟬、戀蟬的感情。第四步,結合第4自然段關于“金蟬脫殼”的描寫,讀出驚奇、驚喜、驚嘆的不同感情,梳理出“蟬背露出來了”“頭鉆出來了”“蟬尾就出來了”的描寫的順序。第五步,重點語段情境片段回放,在觀察中明確描寫順序,在吟誦中體會語言之美(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形容詞和動詞如何配合使用以及比喻的運用),在想象中體驗情感的變化。本課的教學,由于采用了情境回放悅讀型,因此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為學生背誦第4、第5自然段奠定了基礎。
二、凸顯主旨拓展型
凸顯主旨拓展型,即從教學的目標出發,結合文章的主旨,作適當的延伸與拓展的一種課型。這種課型的特點是,教學目標的集中性與課堂教學的生成性的有機融合。其流程是:①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關鍵詞。②學生略讀課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說出文章是如何圍繞主旨句展開記敘或議論的。③根據文章的主旨,結合生活實際,作適當的延伸或拓展。④針對課文語段中歸納或演繹的議論方式,通過仿寫,把握語段的表達方法。
例如,在教學《 學會合作 》(六年級下冊)時,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①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的關鍵句,比如“什么是合作呢?”“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②學生略讀課文,說說文章是如何圍繞主旨句“不僅……而且……”展開記敘或議論的。③根據文章的主旨,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是如何在合作中受益的。④反復閱讀文章第2段,說說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并學習這種表達方式,仿寫一段話,并用上“總之”這個詞。這樣,在圍繞中心進行拓展和延伸中,豐富了“合作”的感性材料,并通過仿寫的形式,用歸納推理的方式,由具體的感性認識上升為抽象的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
三、角色轉換體驗型
角色轉換體驗型,即以轉換文本角色的途徑,直接體驗文本中角色的思想與情感,凸顯物我交融的閱讀境界。這種課型的基本步驟是:①分角色朗讀,體驗文本中心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②細讀課文,說出中心人物的活動背景。③通讀全文,用一句話概括中心人物的性格特點。④揣摩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說出開頭和結尾的作用。⑤聯系課文內容,選擇含義凝練的語句,將抽象的語言化為具體的語言。其主要特點是,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和情感體驗,喚醒學生深層的領悟。
例如,在教學《 船長 》(六年級上冊)時,筆者根據課文情節的推進,選擇在黑暗中那“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具體過程如下:①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哈爾威船長那晚遇到了怎樣的險情。②分角色朗讀黑暗中的那一段對話,體會船長哈爾威在千鈞一發之際所表現出的鎮定的情態和臨危不懼的指揮才能。③質疑與析疑。第一個問題:實際船上共有61人,為什么他卻說“必須把60人全部救出去”?第二個問題:當船上只剩船長和見習水手克萊芒時,船長毅然決定先救克萊芒,而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假如你是見習水手克萊芒,你將會對船長說些什么?④通讀全文,用一句話概括船長的思想品質。⑤細讀文章結尾,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⑥聯系全文,思考:你覺得文章的標題還可以怎樣更換?為什么?……本課的教學,突出了對話的情境性,加強了對話的體驗性,深化了思維的層次性,從而使閱讀教學成為啟迪學生思維、強化學生體驗、砥礪學生意志的磁化場。
四、朗讀欣賞回味型
朗讀欣賞回味型,即以朗讀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欣賞文章的結構之美、語言的音韻之美,回味文章的主旨之美。這種課型的基本步驟是:①自由朗讀,確定朗讀的基調。②重點朗讀,準確把握句子的朗讀節奏和朗讀重音。③有表情地朗讀,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④展開想象朗讀,讀出文章(詩歌)的主旨。這種課型的特點是,以朗讀展拓想象的空間,從欣賞的角度回味詩文的主旨。
例如,在教學《 秋天 》(四年級上冊)時,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①意趣誘發,說一說秋天的感受。②情趣誘發,說一說關于秋天的詩文。③情境誘發,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創設秋天的情境,配樂朗誦《 秋天 》。④朗讀訓練(說出對夏天的留戀之情、對秋天的向往之情、對收獲的喜悅之情)。⑤欣賞回味文中的重點句子。⑥情境交融,想象性閱讀,讀出詩歌主旨。比如,從詩歌的結尾,想象秋天的田野,這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想象秋天的農民,他們是成就夢想的農民。詩歌截取發生在秋天的生活畫面,贊頌了勞動人民勤勞的品質,啟迪人們,只有辛勤勞作,才能換來成功的微笑。本課的教學,以朗讀為主線,以欣賞為主導,以詩意回味為目的,喚起學生的思索和體驗,起到了以簡馭繁的教育作用。
五、披文入情品讀型
披文入情品讀型,即從課文的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實現由語言向思想情感的轉化。品讀課型的特點是,突出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語段、重點句子、重點詞語的斟酌,彰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課型的基本步驟是:①自讀課文,進入情境。②披文入情,把握重點。③一線穿珠,明確主旨。④讀說結合,重點運用。
例如,在教學《 珍珠鳥 》(四年級上冊)時,筆者設計了以下步驟:①自由朗讀課文的第1句話,讀出得鳥的喜悅。②披文入情把握重點,重點閱讀第4段,通過每句開頭找到“起先”“漸漸”“有一天”三個表示時間跨度的關鍵詞,圍繞小珍珠鳥對“我”的多次試探性的動作描寫,品讀用詞之精妙。③文章突出小珍珠鳥對主人的試探動作,形成了動態的試探過程。思考:這一過程表達的中心是什么?④讀說結合,重在運用。文章營造了一種安靜、祥和的氛圍,讀完全文,有什么想說的嗎?(比如,信賴是相互關愛,信賴是彼此不懷敵意,信賴是人人心地善良……)本課的教學,披文入情,重點突破,由讀到悟,讀說結合,為學生今后的品讀開辟了新的路徑。
篇10
【關鍵詞】青天 《故都的秋》 碧綠的天色
在講授郁達夫《故都的秋》時,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p>
天空怎么會是“碧綠”的呢?“青天”又如何理解呢?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顏色說起。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棱鏡成功地分離出彩虹中的各種顏色,成為最早利用科學實驗來解釋顏色的先驅。這種對顏色“純科學”的解釋在19世紀時就遭到德國文學家歌德的批駁。歌德在其《色彩論》中這樣說:
我們從未充分考慮過這個問題:嚴格來說,語言只是象征的和比喻的,它從來不能直接地表達事物,只能間接地反映事物。古往今來,概莫能外。顏色尤其如此,它只能不完全地表露出來,供人觀察?;蛟S我們更應稱之為“屬性”,而非“物質”。屬性在自然中變動不息。屬性變動不息,而我們又有必要描述它們。因此,我們極力尋找其中的規律,至少也要對其進行象征性的描述。
在這段話中,歌德表明了顏色是人類視覺的產物,是大腦對外來信息處理的結果,除了表述顏色本質之外,還牽涉到顏色的象征和比喻。研究顏色詞時所遇到的困難,可能是由語言本身引發的。
在傳統文學中,我們會經常發現顏色詞的混亂使用。這種混亂使用往往會造成讀者的困擾,例如“碧綠的天色”。不同的作者和注解家對同一個顏色詞往往有著不同的理解,同一個人對同一個顏色詞的理解也常常是因文而異。
分析這種混亂狀況可從兩個方面入手:顏色的分類和顏色的象征。
首先,從顏色分類方面,同一個顏色詞在不同時代所指的顏色范圍并不相同,顏色的內涵與外延也會因時因地而異。當我們解釋古代的顏色詞時需要非常謹慎,因為我們無法確定現代人和古代人對同一個顏色詞的界定是否一致。比如有學者指出,黑、白、黃、紅四種顏色在我國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且沿用至今。但是,在甲骨文中,這四種顏色的外延比現代漢語中的外延要廣泛得多:在甲骨文中,“黑”并不指純黑,還包括黑灰色,“白”并不指純白,包括淺灰色和淺黃色,“黃”包括褐色,“紅”則包括黃色和橙色。常見的情況是,顏色詞本身我們仍在使用,可是所指的顏色已有不同。
“青”字亦是如此。
現代漢語中使用“青”字,往往指“深藍色”或“接近黑色(臉色發青)”,但是同時又包含綠色。必修三《勸學》中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青在這里注解為靛青。百度百科中認為靛青就是靛藍,所以此處的青則指深藍色。
除了《勸學》,人教版必修教材中關于“青”的語句還有如下一些:《荷塘月色》“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故都的秋》“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孔雀東南飛》“新婦入青廬”,《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滕王閣序》“不墜青云之志”等。在這里,用青字來形容的事物涵蓋服飾、植物、器用等,由此推論,青往往表現的是藍、綠、黑以及另外的一些顏色。然而其中的關鍵并不在于色素,不在于顏色的本質,而在于一種濃度和光亮度。例如,“青?!北憩F的是青草的繁茂,“青霧”表現的是月色下薄霧的濃淡,“青衿”表現的是服飾顏色的純正,而“青天”則呈現的是晴空萬里,藍幽幽的天空,而并非白云縹緲或陰云密布的天空?!扒唷弊衷谶@里并不是一種限定,而是一種修飾,是顏色的外延。
除了青天,古代還常常用“蒼”來形容天空。僅以必修五《逍遙游》為例,文中有“絕云氣,負青天?!庇幸馑嫉氖俏闹羞€提出了個問題:“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這里的“蒼”和“青”應該是同義詞,都指深藍色,但又是濃度和明暗度不同的兩個詞語。天空的色彩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每一個人對同樣一片天空的濃度和明暗度也會出現不同。所以,這種多變性和不確定性導致天空顏色出現了多種描述,同一個顏色出現了兩個不同的詞語來指稱。同時,也因為古今詞語的內涵與外延的不同,天空才有了“青天”“蒼天”“藍天”的不同表述。
古代與現代在顏色表述上出現不同的原因除了顏色的分類,還有顏色的象征。所謂顏色的象征性,是指顏色對人的心理作用。顏色作為一種造型手段,除了完成造型任務之外,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利用色彩進行表情達意,表人物和作者之情,達作品之意?;谌藗儗ι罱洑v的總結,綠色是植物的色彩,所以綠色往往象征著生命和成長,希望與和平,安詳與充實。
眾所周知,顏色常常用來表達或象征人的感情和情緒,而這種象征又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的顏色象征吉祥,有點顏色代表警示。人類對顏色的感知,常常通過類比與某種自然現象聯系起來。例如紅色使人們聯想到火和血,往往象征著警戒;綠色則喚起人們對樹木和自然的記憶,往往象征的和諧。但是,這種象征卻并非簡單純一。如紅色在一些場合又被認為是一種喜慶與祥和,綠色在某些觀念里又代表著陰冷和恐怖。因此,要充分理解顏色的內涵和象征,必須進入到具體的文化語境中。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關于“碧”和“綠”的語句很多:《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孔雀東南飛》“綠碧青絲繩”,《林黛玉進賈府》“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沁園春?長沙》“漫江碧透”,《邊城》“三十只綠頭長頸大雄鴨”,《小狗包弟》“在綠草如茵的時節”,《故都的秋》“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以上事例中,“碧”和“綠”分別形容水色、天色、服飾、動物及器用。值得注意的是,提到“綠”字,常常指稱具體的顏色,而提到“碧”字,往往有著象征和比喻的意味在里面。
“碧”字在許慎《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石之青美者,從玉,從石。其實,碧就是一種玉。賀知章《詠柳》中寫道:碧玉妝成一樹高。此處的碧玉既用來指稱春天里新柳吐綠時的綠意盎然及玉一般的溫潤瑩透,同時還象征南朝宋汝陽王的名叫碧玉的小妾。一個“碧玉”既寫出新柳的顏色,還寫出新柳的娉婷姿態。在這里,“碧”字兼具顏色和象征義。再看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此處用“碧”形容出晴空萬里的景象。玉一樣的天空,并非顏色的表現,而是溫潤平和的天氣,表達出對好友出行時一帆風順的美好祝愿。
回到《故都的秋》: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ǖ乃{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理解這段關于秋天故都的景色描寫,關鍵在最后的“感覺到十分的秋意”。作者筆觸的重點不是描摹秋景,而是“感受秋意”,是對秋天的感覺。那么,由此得到的是,所謂“碧綠的天色”并不是色彩的實際指向,而是那種“碧”一樣象征著寧靜祥和的感受,這種感受正是郁達夫不遠千里,從嘈雜紛繁的南方趕往故都所要追尋的那種“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的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