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合同范文

時間:2023-03-21 08:56: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景觀設計合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景觀設計合同

篇1

乙方:_________

甲方委托乙方對_________(以下簡稱“_________”)進行環境景觀設計。為明確甲乙雙方責、權、利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條例》,并結合本項目環境景觀設計的實際情況,經雙方本著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則,友好協商,簽訂本合同,供雙方遵照執行。

一、項目名稱及地址

1、項目名稱:_________環境景觀工程

2、項目地址:_________

二、設計工作內容

1、甲方提供的_________用地紅線范圍內的環境景觀設計(內容為建筑小品、道路鋪裝、水體、景觀照明、地形造型、植物配置、給排水管網、配電系統等有關設計);

2、相關設計階段的概、預算和有關物料樣板

3、施工現場監理

三、設計階段、設計深度、設計周期

1、方案設計階段

(1)甲方配合內容

a.向乙方提供完整、詳細、準確的建筑施工總平面圖、豎向標高圖、市政綜合管網圖、單體首層平面圖。

b.組織乙方現場踏勘。

c.向乙方提供項目定位標準。

(2)乙方完成內容及標準

a.提供景觀總體規劃圖(1:100的彩色、黑色各一)

b.各區域大樣圖、剖面圖、彩色草圖

c.方案設計說明書

d.工程成本估算

以上所列圖紙向甲方提供三套,設計師并負責向甲方解說一次。

(3)設計周期:6個日歷天(從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2、擴初設計階段

(1)甲方配合內容

a.確認方案階段設計之內容。

b.建議植物選配及物料采用。

(2)乙方完成內容及標準

a.景觀總體布置圖。

b.標高圖、燈光配置圖及燈具選型。

c.各景點大樣圖、剖面圖

d.總體彩色透視效果圖及各景點彩色透視效果圖。

e.各區域物料配置圖及實物樣板的提供。

f.主要喬、灌木布置圖及品種規格。

g.工程成本概算。

以上所列圖紙(2號圖)向甲方提供5套和一張擴初圖光盤(含全部內容),設計師并向甲方解說一次。

(3)設計周期:10個日歷天(從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3、施工圖設計階段

(1)甲方配合內容:確認擴初階段成果

(2)乙方完成內容及標準

a.總平面分布圖(1:100)

b.詳圖指引圖(1:100)

c.放線定位圖(1:100)

d.各細部標高圖(1:100)

e.各區域灌溉及給排水圖(1:100)

f.園林燈具照明及電路系統圖(1:100)

g.各區域物料圖及樣板材質和色彩

h.喬木布置平面圖及定位圖(按喬木規格定位)

i.灌木布置平面圖及定位圖

j.地被(草坪)植物位置圖和土壤造型圖

k.總體植物目錄表(具備喬灌木的品種、胸徑、冠幅、高度及相應數量)

l.各區域鋪地、臺階、建小品的建筑、結構施工詳圖(1:20)

m.道牙、花槽(臺)、休閑座椅的建筑、結施施工詳圖(1:20)

n.水景、噴泉的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等施工詳圖(1:20)

o.嬉水池的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等施工詳圖(1:20)

p.周界圍墻、花架的建筑、結構、電氣等施工詳圖(1:20)

q.照明燈具的規格、尺寸、燈具顏色和燈光色彩詳圖以及樣燈和有關資料

r.施工圖預算

以上所列圖紙(2號圖)向甲方提供捌套施工藍圖和光盤壹套,同時各專業設計師向甲方及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和施工圖會審。

(3)設計周期:10個日歷天(從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4、設計監理階段(施工現場服務)

(1)甲方工作內容:確認施工圖說,組織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組織現場工作,準時通知乙方。

(2)乙方工作內容:參與植物選購;參與鋪裝材料的選購;參與施工現場鋪裝及硬景的施工樣板確認;參與施工現場技術指導;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3)乙方工作內容時間安排由甲方提前12小時通知。

四、設計費用計算及支付

1、設計費用計算:本工程總綠化用地_________㎡,按實際綠化用地每平方米_________元人民幣計算設計費,本合同共計設計費人民幣_________萬元(大寫:_________元正)

2、設計費支付方式

(1)本合同簽訂后五日內,甲方支付乙方設計預付款_________萬元(大寫:_________元正)。

(2)乙方方案設計階段和擴初階段設計任務完成,并經過甲方確認后五日內,甲方支付設計費_________萬元(大寫:_________元正)。

(3)乙方施工圖設計階段任務完成,并經過甲方確認后五日內,甲方支付乙方設計費_________萬元(大寫:_________元正)。

(4)乙方設計監理階段任務完成,并通過竣工驗收后五日內,甲方將剩余設計費_________萬元(大寫:_________元正)一次性支付給乙方。

(5)設計階段和施工監理階段乙方往返的差旅費均由乙方自行承擔,甲方不另支付設計費用以外的額外費用。

(6)施工圖經甲方確認后,如甲方要求乙方進行重大設計修改,甲方應向乙方額外支付該修改部分的設計成本。

五、違約責任

1、本合同簽訂后,甲方不履行合同,甲方無權請求返回所付設計費。乙方不履行合同,乙方雙倍退還甲方所付設計費。

2、乙方不按本合同約定時間交付甲方設計圖說,每逾期一天,甲方處乙方本合同總價款的2%的違約金,乙方設計文件不能達到本合同約定設計標準及要求,甲方處乙方本合同總價款的2%的違約金。甲方不能按時確認乙方設計圖說,乙方按拖延的時間順延設計工期。乙方設計圖說滿足設計標準及要求時,甲方如不按時支付設計費用,每逾期一天,甲方向乙方支付設計費總價款的2%的違約金。

六、其它

1、甲方維護乙方設計成果的所有權,不得將乙方設計圖說轉讓給第三方重復使用,也不得未經乙方書面同意重復利用乙方設計圖說。

2、本合同甲、乙雙方簽字蓋章生效,工程竣工后甲乙雙方結清設計費后自動失效。

3、本合同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本合同簽約地人民法院起訴。

4、本合同一式六份,甲、乙方各執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簽章):_________乙方(簽章):_________

法人代表(簽字):_________法人代表(簽字):_________

篇2

【關鍵詞】 通信網 預警管控 預警模型 預警搜索引擎

一、通信網綜合預警管控平臺建設目標

通過本系統建設,可提高通信網管理人員對網絡資源的支撐處理力度,增強運維工作效率,延伸運維支撐力度,最終將合理有效的調度通信網。預警平臺建設目標可以簡化為“發現隱患、及時預警、高效運營、數據共享”,構件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平臺。

二、通信網綜合預警管控平臺設計思路

通信網綜合預警管控平臺建設的基本目標是通過基于入RMS系統以及廠家專業網管系統接口數據,在各種資源數據的基礎上,經過資源預警模型的分析以及預測,能夠將超過閥值的資源端口占用率、通道利用率、光纖在光纜中的占用率、光纖在一個局向的占用率、管道占用率、資源使用年限、告警數據、性能數據等通過危險單的方式發送給末端維護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實現資源網絡拓撲的優化以及隱患的排查。

三、通信網綜合預警管控平臺設計

3.1 系統總體架構

應用層直接面向最終用戶,向用戶提供各種管理界面,實現各種業務數據查詢和管理。為了方便各級各類維護人員使用網管系統,采用瀏覽器/服務器模式(Browser/Server, B/S),方式的界面,各個終端通過通用的瀏覽器訪問網管系統,對于特殊場景,也利用智能終端的方式來進行系統使用和維護。業務服務層是系統功能的實現層,完成業務邏輯關系處理以及對外接口服務。分為預警提示、預警匯總、預警維護、報表統計、權限管理、接口服務、搜索引擎處理等;存儲層是系統基礎數據存儲功能塊。實現了基本數據的轉換和匯總。采集層主要采用了webservice、db2db、file2db接口技術,向預警管控平臺提供數據接口。接口適配層包括接口模塊適配池和通用模塊。

3.2 系統功能

(1) 呈現管理:主要是預警數據的呈現,包括首頁基本呈現以及呈現內容的可配置化。體現了首頁呈現的靈活性和便捷性。(2) 資源維護管理:預警系統中各類資源數據的維護和配置。主要包括指標類配置、設備類配置、重要事件的配置等。(3) 預警配置功能:是預警管控平臺的核心功能模塊。主要包括預警規則設置、預警任務設置、預警任務停啟用、預測任務設置、派單規則設置、超長告警管理設置、預測性能規則設置等。(4) 資源管理:包括數據信息管理、查詢統計分析管理和數據核查管理。(5) 統計分析:主要包括各種預警資源數據的查詢和統計分析。主要是包括管控類、告警類、性能類、派單類的各種數據的分析。為了對其進行快速有效分析,需要采用數據倉庫的方式,通過潤乾報表等工具,實現對數量巨大的數據的分析。從功能上,統計分析功能包括報表自定義、報表自動生成、報表、各種趨勢圖的等。

四、關鍵技術分析

通信網預警管控平臺是一個復雜、龐大的軟件系統,這些難點問題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靈活便捷的資源預警模型

通信網預警平臺的基礎數據是除過省內RMS數據之外,也有廠家的告警數據和手工維護的基礎數據。通信網預警平臺在設計和實現過程中也要遵循ETOM模型進行基于業務流程以及預警資源管理的設計。

4.2 快速響應的資源搜索引擎

通信網資源預警模塊,根據數據流的大小,自主研發了靈活便利預警搜索引擎模塊。預警搜索引擎采用了分布式采集、分布式存儲、分布式索引的方式,對現有海量的資源數據進行分門別類。采集按照時間粒度、地域粒度、廠家粒度進行采集,查詢按照時間粒度、空間粒度、地域粒度進行存儲,索引按照行為模式習慣進行索引分類,讓資源在處理檢索的時候,能夠最優的行為習慣模式進行塊狀檢索,達到了速度優先、效率優化的地步。

五、結束語

隨著全省的推廣應用,通信網綜合預警管控平臺的建設也是一個逐漸完善逐步加強的過程。當然,現階段的平臺還有很多問題,還有很多功能需要不斷的補充和完善,前面的路還有很長,但通信網綜合預警管控平臺的建設團隊也沒有懈怠,正在不斷努力打造一個高效、穩定、優質的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傳統文化城市建筑 傳統元素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伴隨城市的變遷,技術的進步,文化的交融,建筑師設計理念的提升。如今的城市建筑景觀在不斷的增添中國傳統元素。淵源博大的傳統文化,在不斷地觸動著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師的靈魂。

一、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建筑景觀

1.傳統文化元素的興起

中國城市建筑景觀中,多的是林林總總的符號,符號的含義卻不盡相同,一種符號給予的元素含義也不盡相同。傳統文化在城市景觀建筑中也在不斷的被引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師也在不斷的借鑒。例如中國傳統的剪紙,皮影,國畫,水墨,中國結,京劇臉譜,青花瓷,扇子,兵馬俑等。隨著國際間文化的交融,國家關系的日益增進,傳統文化元素又一次興起。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中國符號也不斷的重現歷史舞臺。

2.城市建筑景觀設計的包容性

城市建筑景觀作為城市的形象工程,園林建筑,城市環衛,城市標志等等。城市建筑景觀在不斷的吸收城市的文化蘊含。一個城市的興起,需要城市建筑景觀的襯托,也需要城市建筑景觀的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城市給予城市建筑景觀創新與包容的魄力。就普通意義上講,所謂的建筑就是托轉蓋瓦,鋼筋水泥,修房補磚,遮風擋雨,抵御嚴寒。誠然,現代的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不僅僅的托轉蓋瓦那么簡單,如今的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要考慮到城市的昨天與今天,地標建筑,古香氣息等等,需要保留城市獨有的味道,又要體會建筑設計美觀,考慮到受眾的視覺享受等等方面。例如:成都的寬窄巷,庭院里,天井,或翠竹數桿,靈石如磐,或花妍草茂,盆景韶秀。整個建筑中,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多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1]。

3.城市建筑景觀與傳統文化元素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匯融。中國傳統文化集成了儒,法,道,釋等學說的優秀傳統。傳統中華元素的中國人文思想的載體,它質樸,和諧,安寧。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融合了傳統文化的思想,借用傳統文化增添城市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的建筑結構,例如柵欄,古塔,寺廟,牌坊,亭,檐等等。這些傳統的中國式建筑,保留了中國人特有的樸實含蓄的性格特點。蝙蝠,祥云,龍鳳等等紋飾,處處都體現了中國人的美好寓意。例如:在北京奧運上的火炬創意,就采用了寓意美滿的祥云圖案。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以“東方之冠”的構思吸引著世界各地人的眼球[2]。設計理念被概括為“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運用中國古代的小篆字體,印出中國歷代朝代名稱,象征中華民族的團結友善,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建筑景觀設計中常見的傳統文化元素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團結友善,這是傳統文化的集匯,集成大家的中華傳統文化,所呈現的傳統文化元素也是處處可以體會到[3]。例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代表佛教。牡丹代表富貴榮華。秋季獨開,代表隱士。太極圖,一陰一陽之謂道,代表智慧。歲寒三友,松,竹,柏。蘭花馨香,代表君子等等,這些傳統文化符號被引用到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太極元素經常被應用到城市建筑景觀建筑中,太極的一陰一陽,一真一實。剛好與城市的虛實特點相吻合。所以經常常被城市建筑景觀采用。

2.城市景觀設計師的傳統文化設計理念

城市景觀設計師在設計城市建筑景觀時,多會先了解城市的人文文化特點,抓住城市人文文化中心,開展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工作。所以對城市建筑設計師來說,不斷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華文化背景,吸取文化中心內涵,對開展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十分的必要。比如中國銀行的標志,就是采用了中國古代錢幣的樣式。在中國古代銅錢中放入一個“中”字,既有創意,也有意蘊?,F在在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中國銀行的標示,既是城市的一個風景,又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標志。

3.城市建筑景觀所呈現的傳統文化意蘊

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呈現的文化意蘊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園林建筑與城市景觀設計照相呼應。各種傳統文化在這里能夠最大限度的得到伸展與保留。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之典范,蘇州園林。古典的園林風格,樸素的園林格局,現代的城市魅力?,F代城市景觀的營建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人的宜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4]。城市里的園林作為人文環境的產物,或多或少都會被現代的建筑風格所左右,但是能做到城市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共生,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是非常有難度的。蘇州園林中既保留了古典園林的風格,又能夠讓蘇州市依托蘇州園林,增加城市影響力。由園林景觀帶動第三產業,增強了城市的競爭力。

三、傳統文化與城市建筑景觀的融合發展

在現代城市建筑景觀中,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景觀相容相交。越來越多的城市建筑景觀添加了傳統的文化元素。城市的發展也要求城市景觀建筑設計傾向采用有傳統元素的設計理念。中國結,大紅燈籠,餃子,漢字等等。傳統文化元素在不斷的被采用到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去。在城市園林景觀中,漢字是被運用最為頻繁的一個中國傳統元素。石刻,城市花卉設計擺設等等,各方面都會采用漢字來裝點。其中“和”字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成都寬窄巷,長安城中,上至廟堂殿宇,下至富家庭院,都彰顯著儒家藝術的主流。門樓、門道、下房、街房、中門、偏廂、上房,上下尊卑,理性秩序,規則嚴格[5]。特別是中軸對稱,等級規劃,體現了儒家氣質。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

結語:

科技在進步,人們對于城市建筑景觀設計的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理念的更新、建筑元素的多元化,必將給予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意蘊。

參考文獻:

[1]高莉;談現代環境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安徽建筑.2011(2)

[2]李菲;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及其意義[J];安徽文學.2010(5)

[3]余慶康;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城市建設[J];建筑學報.2013(6)

[4]孫,樸永吉,朱文倩.景觀的五感設計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 2010(12)

篇4

關鍵詞:園藝技術;園林景觀設計;園林工程;結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73

時代在發展的過程中,各類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其中園林工程作為城市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城市名片的形成意義重大。當前在隨著園林工程的發展,關于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發展,也引起了較多人群的關注。如何以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式進行園林工程的發展,成為當前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課題。在此背景下,筆者針對現代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進行簡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為我國園林工程的發展提供參考。

1 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相互關系

園藝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為針對植株進行修剪、栽培、種植、培育、養護等綜合性的作業流程,主要應用于農業發展以及園林工程養護。園林景觀設計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為針對園林建設項目,進行建筑、植被、人文、美學等方面的園林工程設計。使得園林工程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具備良好的邏輯感、美感,以及區域文化等特征。針對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相互關系,筆者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

1.1 園藝技術為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工程

園林工程在建設應用的過程中,設計了大量的樹木、禾木、灌叢等植被。此類植被種植之后,其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保持植被美感,并且保持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園藝人員針對此類植被定期進行修剪,以此保障整體的植被符合園林景觀設計的理念,最終能夠突顯園林景觀設計的效果。因此園藝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可看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工程,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

1.2 園林景觀設計提升了園藝技術的工藝發展

園林景觀設計為園林工程的上層建筑,因此在其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較多的手段進行協調管理和設計。當前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園藝技術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工程,園林景觀設計對其產生了促進性的作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園林景觀設計能夠增強園藝技術的工藝發展。例如在特殊植被的應用中,由于地理現狀等原因,園藝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性。在此現狀下,園林景觀設計可通過調節植被的方式,進行園林工程設計的優化。以此提升整體園林工程的效果,并加強了園藝人員的人身安全。

2 現代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結合發展的要點分析

現代園藝技術的發展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針對現代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結合的發展,筆者將其發展要素,通過分析案例總結如下。例如:園林工程“三要素”、空間分布設計、建筑形態設計、景觀分配設計、資源配置設計、人文區域設計。針對此類設計要點筆者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

2.1 園林工程“三要素”

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整體涵蓋于園林工程之中,因此兩者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需遵從園林工程設計的“三要素”:山、水、植被(樹木、草)。一般情況下,園林工程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分為:觀光型工程、社區型工程、商務園林工程、公園類型園林工程等。此類園林工程在設計的過程中,為了保障最終的園林工程效果,具體設計的過程中應至少具備3要素中的2種要素。以此完善園林工程的生態環境,并且體現園林工程的效果。

例如商務園林工程中,為了協調與商務環境的和諧。設計人員可通過微型人造景觀布置、人工循環水的方式進行設計。

2.2 空間分布設計

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其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良好的體現設計效果,并且協調園藝技術的發展。具體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空間分布的設計。通過合理的分布景觀設計類型,達到區域空間的合理利用,并且帶動園區游客的流動。避免因重復設計造成的審美疲勞,影響了最終的設計效果。

例如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考慮園藝技術的實際落實效果。并且對設計區域進行綜合劃分,設計的過程中應考慮陽光照射情況、地理環境現狀,以期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 并且提升空間利用率。

2.3 建筑形態設計

建筑形態設計為園林工程景觀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整體園林工程的效果體現影響重大。當前我國園林工程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用較多的建筑形態有:明清建筑形態、徽派建筑、古今結合類型的建筑形態。此類建筑形態對于整體園林工程的效果體現,以及景觀設計效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建筑工程為園林工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建筑形態設計結合景觀設計的分布,良好的體現了整體的園林效果。

2.4 景觀分配設計

園林景觀設計中,景觀分配為主要的設計流程之一。設計人員根據整體園林工程區域進行規劃,按照地理環境現狀進行改造設計。在此過程中,為了體現整體設計效果,并且完善園林工程的景觀內容,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結合園藝技術發展,針對景觀分配進行合理的配置。

例如實際設計的過程中,草地的設計應為全方位設計。除去道路、水域以及建筑外,區域地面應以草坪、樹木、人造假山為主。并按照整體的區域范圍,針對此類設計因素進行合理的分散配置,以此合理的利用區域環境,并且達到園林生態環境平衡發展的目的。

2.5 資源配置設計

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在結合發展的過程中,除去注重園區內設計效果,還應針對園區內資源現狀進行合理的配置。例如園區內部飲水機的分布、休息座位的分布、垃圾桶的分布、餐飲區域的分布、商業區的分布,應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布置。通過針對整體區域進行劃分,之后按照常規客流量的分析進行資源配置。最終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并且帶動園區內經濟的增長,以及游客舒適度的提升。

2.6 人文區域設計

一般情況下園林景觀設計與園藝技術在結合發展的過程中,除去設計方面的理念落實外,對于園林所在地人文文化的體現,也為常規的設計手段之一。一般情況下觀光類型園林工程,涉及到接待游客等功能。因此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體現人文設計。設計人員針對整體的區域范圍,應劃分出人文文化區域或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將人文文化滲透入每一個區域。并且在園藝養護的過程中,園藝人員也可通過修葺草木,進行具體事物的設計表現。

例如:我國陜西省西安市大雁塔景c在人文文化方面的設計,則進行了較多投入。如:絲綢之路石雕、全區域布置古寺路燈等。通過此類手段,良好的體現了人文文化的傳播,并且發揮了景觀設計的效果。

3 結束語

當前我國現代園藝技術同園林盡管設計的結合發展,整體的發展較為良好。實際落實的過程中,為居民的居住滿意度,以及幸福感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現狀下,為了更好的發揮現代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結合的作用,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因素,園林工程“三要素”、空間分布設計、建筑形態設計、景觀分配設計、資源配置設計、人文區域設計等因素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劉廣林,李韶霞.現代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J].現代園藝,2015(18):79.

[2]朱子軍.新時期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結合[J].建材與裝飾,2016(10):84-85.

篇5

 

 

河北省“八五至十一五”20年間地區生產總值由896.33億元增長為20 394.26億元,翻了22.75倍(未剔除物價指數影響);綜合貨運周轉量由1 520.75億噸/公里增長為8 070.69億噸/公里,翻了5.31倍;綜合客運周轉量由357.88億人/公里增長為1 172.86億人/公里,翻了3.23倍?!笆濉逼陂g河北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完成投資6 431億元,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容量將進一步擴展,同時又面臨不同運輸方式間的競爭加劇,各種運輸方式競爭發展激烈,其對環境資源的過度消耗已經顯現。本文采用河北省1990—2009年交通運輸與經濟統計數據,分析河北省綜合交通運輸建設規模與經濟增長關系,以期為制定區域綜合運輸體系發展戰略與決策提供依據,促進區域綜合運輸體系與社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獻綜述

 

隨著經濟的發展,異地貿易呈蓬勃之勢,各種運輸方式的業務量迅速增加,特別是近年來,綜合運輸體系越來越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建設規模與經濟增長間作用日益增強,學術界開始從不同角度對綜合運輸體系與經濟發展進行了大量研究。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交換能力引起勞動分工,而分工的范圍必然總是受到交換能力的限制?!盵1]羅斯托認為交通運輸是隨著商業的興起而發展的,運輸網的擴大可引起國內商業和對外貿易隨之擴大。英國人文地理學家豪伊爾提出運輸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結果,還是經濟發展的原因。美國經濟學家歐文在《交通運輸與世界發展》(1987年)一書中,用37個國家的統計資料定量分析認為,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奧地利經濟學家E·薩克斯從宏觀及微觀兩個層面對運輸業進行了研究,奠定了運輸經濟學的基礎。1996年世界銀行在《可持續運輸:政策變革的關鍵》一書中指出,運輸是發展的關鍵,如果沒有為工作、健康、教育和其他令人舒適的環境提供便利的交通設施,生活質量就會變差等[2]。國內關于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關系主要有兩種,一種從經濟學視角研究,另一種是從交通運輸學視角進行研究。兩種研究利用的方法雖不同,但研究目的和意義基本一致。主要論述兩者關系之間作用關系、投資效應。

 

總的說來,現行研究中存在以下缺陷:(1)多數研究只是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上省份約三十多年的數據,這些宏觀統計數據資料未能深入到交通運輸結構,使分析的內容和結果均受到一定局限。(2)我國相關研究的成果分為兩類:一是交通運輸業學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傳統方法或現代方法中使用傳統指標體系,對自然環境指標考慮多,經濟指標考慮少;二是經濟學專業相關學者大多使用《中國統計年鑒》《經濟年鑒》等宏觀統計總量數據,關于交通運輸數據多數采用了客運周轉量、貨運周轉量等,未考慮公路、鐵路、航空網絡密度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根據經濟計量分析特點,運用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思想,結合協調發展理論提出了基于VAR和VEC模型的交通經濟數據的分析方法。在指標選取上不僅考慮經濟指標、交通總量指標,還將微觀網絡密度指標統籌考慮,利用換算綜合交通運輸的網絡密度、換算周轉量衡量綜合交通的建設規模。以河北省交通經濟統計數據為樣本,建立誤差修正模型(VEC)和向量自回歸模型(VAR),通過協整分析探討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發展之間短期和長期的均衡關系,利用脈沖響應分析和預測方差分解分析探討兩者之間的動態關系。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一)數據來源及研究樣本

 

本文選取1990—2009年的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作為經濟增長指標。衡量交通運輸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為交通運輸網絡密度,借此來反應交通運輸發展規模,該指標沒有直接的數據可以獲取,本文首先把區域內的鐵路、公路、內河通航里程加總得到綜合運輸里程,再根據網絡密度定義,得出1990—2009年河北省區域交通運輸網絡密度①。換算周轉量②,是指將旅客周轉量按一定比例換算為貨物周轉量,然后與貨物周轉量相加成為一個包括客貨運輸的換算周轉量指標。它綜合反映了各種運輸工具在報告期實際完成的旅客和貨物的總周轉量,是考核運輸業的綜合性的產量指標。本文選取1990—2009的全社會貨運周轉量和客運周轉量,并將客運周轉量進行調整得到換算周轉量代表綜合周轉量,借此來反應綜合交通運輸的利用能力(見表1)。

 

(二)研究方法及樣本分析

 

本文將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利用綜合交通運輸的網絡密度、換算周轉量衡量綜合交通的建設規模。建立誤差修正模型(VEC)和向量自回歸模型(VAR)[3],通過協整分析探討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發展之間短期和長期的均衡關系,利用脈沖響應分析和預測方差分解分析探討兩者之間的動態關系。

 

為了消除物價因素的影響,本文選取1990年為基期的物價指數對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數據進行平減處理,得出實際地區生產總值。得到生產總值時間序列、網絡密度時間序列、綜合周轉量時間序列的樣本描述性統計結果見圖1,相關數據資料中沒有異常值和缺失值。

 

三、統計結果及分析說明

 

(一)綜合交通運輸規模與經濟增長間長期動態關系

 

利用上述數據,設實際地區生產總值時間序列為{yt},網絡密度時間序列為{xt},綜合周轉量時間序列為{Zt}。并對其進行平穩性檢驗。根據檢驗結果可知在5%的檢驗水平下原序列{yt}、{xt}與{Zt}均不平穩,且含有截距項結果見表2。

 

對原時間序列進行ADF檢驗,得lnyt~I(1),lnxt~I(1),lnZt~I(1)。傳統的VAR理論要求模型中每一個變量是平穩的,對于非平穩時間序列需要經過差分,得到平穩序列再建立VAR模型,但這樣通常會損失水平序列所包含的信息,因此我們需要將變量進行協整檢驗,在變量的協整關系上建立VAR模型。利用Eviews6.0,根據AIC準則與SC準則最小建立VAR模型的滯后期(見表3)。

 

根據表3確定VAR模型的滯后期為2,并對lnyt、lnxt、lnZt進行協整檢驗,結果如表4:

 

根據序列協整檢驗結果可知,在5%的顯著水平下兩種檢驗方法表明變量間存在著協整關系,表明網絡密度、綜合周轉量與經濟增長之間有長期的均衡關系。

 

盡管經濟增長與網絡密度、綜合周轉量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然而實際經濟生活中存在著各種擾動,比如經濟政策的變化等。這導致了變量常常會在短期偏離其均衡路徑。基于此,我們建立VEC模型來分析其長期和短期因素的影響。本文估計得到關系式為:

 

其中誤差修正項反應了變量偏離長期均衡路徑的反應程度。在長期均衡中經濟增長變化受綜合交通運輸的網絡密度與周轉量的增長變化影響。由于現在的區域經濟是一個流動的、開放的系統,因此河北省區域經濟的運行需要與外界進行物質、勞動、資本、信息的交換。在這些要素流動中,交通運輸發揮著導向和制約的作用,便利的交通條件——交通的可達性和運輸能力的擴大性能夠促進區域之間、區域內部的經濟、文化交流,改變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塑造城市形態;從短期看,影響經濟增長的短期變動分為四部分:(1)受上一年度的綜合周轉量的波動變化影響較大,表明由于運輸業產出的增長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進一步降低了生產資料的流通壁壘,使得市場的生產要素流動性加強,降低了交易費用,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2)受上年交通網絡密度增長波動的影響,在河北省的區域范圍內網絡密度主要受交通的里程長度影響。(3)受上年度的自身經濟增長變動的影響,經濟發展的慣性,使得經濟發展受自身影響很大。因此研究經濟系統內部問題也具有現實意義。(4)來自經濟增長偏離長期均衡的影響,當經濟增長發生短期偏離,系統將以0.06的速度將經濟增長變動反向調整到均衡狀態。因此交通運輸發展與經濟的增長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通過這種穩定性能夠調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

 

交通運輸的網絡密度短期波動主要受上一期的綜合周轉量的增長波動以及經濟增長波動變化影響,當經濟增長波動擴大對網絡密度的增長變化影響反而變小。網絡密度的短期偏離,系統能以0.07的速度反向調整。短期內上一期經濟增長的波動變化并不能增加交通建設規模的引致需求。經濟增長的變動對交通運輸業的促進作用減少,交通運輸的建設主要是以需求為導向,受自身的發展規模的影響較大。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人們對運輸需求的認識體現出濃厚的供給主導觀念。這種觀念在實踐中延伸的意義在于以一定的供給條件去對應一定的需求或在一定的供給條件下去研究需求。從運輸業,特別是道路運輸業發展的現實來看,一方面交通運輸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仍需大力發展,另一方面卻存在著非常嚴峻的運力過剩的現象,產生了嚴峻的結構性過剩的矛盾。可見一味地增加各種交通的里程、規模并不能促進經濟的大幅增長,因此應該對交通線路的節點進行優化、科學管理,使得交通運輸的利用能力增加。只有經濟能夠平穩增長、工業產值也平穩增加,交通運輸的建設才會平穩推進,交通運輸的輸送和吸引功能,是促進對交通運輸需求的先決條件。

 

綜合貨物周轉量的波動變化受經濟增長波動與交通建設規模增長波動的正向影響。當經濟加速增長會促進貨物周轉量速度增長幅度。當交通建設規模加速發展時也會使得貨物周轉的速度提高。這與河北省實際情況較為符合,作為工業大省,在現有交通運輸規模的條件限制下價值量的增加必然通過提高運輸能力或者增加平均運距來提升貨物周轉量。運輸業本身創造著巨大的以實物形態表現出來的使用價值,通過運輸業的發展推進生產布局優化,實現規?;?、專業化發展,可大大提高資源效用,增加物質財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分工細化、專業化、規?;l展日趨鮮明,相互聯系日益密切,這是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而運輸則是這一發展規律的內在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運輸手段的銜接,就不可能出現產地與銷地的空間分離,資源與產業的空間分離,只能就產就銷。交通運輸的輸送和吸引功能,是經濟增長推動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條件[4]。

 

(二)綜合交通運輸規模與經濟增長間交互影響的過程分析

 

利用Eviews6.0對VAR(2)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模型特征方程的根均大于1,則VAR(2)為平穩系統。可以通過脈沖響應函數來分析一個標準差大小的沖擊對內生變量lnyt、lnxt與lnzt現期及未來各期的影響,并以此來考察1990—2009年間綜合交通運輸規模與經濟增長間交互影響的過程(見圖2)。

 

由圖2的第一行三個圖可知,向量自回歸模型中,給lnyt變量當期一個標準擾動之后,通過變量之間的動態聯系,對當期以后的各變量將會產生連鎖變動效應,經濟增長對自身的擾動脈沖響應為正,且維持在0.07左右,第七期之后趨于平穩。給交通運輸網絡密度一個正向沖擊,經濟增長第一期響應為零,之后出現負向波動,第6期之后趨于穩定。當綜合貨運周轉量受到一個正向沖擊時,經濟增長第一、二期響應也為零,第三期后逐漸有個小幅的正向反應,第九期趨于平穩??梢姸唐诮煌ㄟ\輸網絡密度增長受到沖擊時對經濟增長有負作用,而綜合運輸周轉量在長期對經濟增長具有正的拉升作用,短期內并不明顯,只有在中長期貨物周轉量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才明顯;由圖2的第二行三個圖可知,交通運輸網絡密度在經濟增長受到一個正向沖擊時在前五期有負的影響,之后卻有正的影響,第九期趨于平穩。交通運輸網絡密度對自身擾動項的響應首先為正,之后開始回落,第三期為負的影響,第五期后趨于平穩。當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受到正的沖擊時,網絡密度第一期響應為零,之后為正的響應,第八期趨于平穩;由圖2的第三行三個圖可知,當經濟增長受到一個正的沖擊,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前二期為微小負的響應,第三期開始有正的響應。當網絡密度增長受到一個正向影響時,貨物周轉量的增長變化對其的響應為負向變化,直到第六期平穩。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對自身擾動的沖擊響應為正,隨著時間逐步減小,第八期趨于平穩。

 

在短期,經濟增長波動受到正的沖擊時,經濟增長對其自身沖擊的響應為正,由于交通運輸業建設的時滯性特點,直到中期網絡密度為正向反應,只有經濟的長期增長才能促進交通運輸建設規模的增長。而綜合貨物周轉量的增長速度的增加只在中期對經濟的增長速度有正向的影響。

 

(三)經濟增長速度、網絡密度與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之間的相互貢獻率分析

 

本文繼續利用方差分解技術分析經濟增長速度、網絡密度與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之間的相互貢獻率。方差分解是將系統的均方誤差分解成各變量沖擊所作的貢獻,其做法是通過將一個變量沖擊的均方誤差分解成系統中各變量的隨機沖擊所作的貢獻,然后計算出每一個變量沖擊的相對重要性,即變量沖擊的貢獻占總貢獻的比例。如圖3所示對VAR(2)進行方差分解示意圖。

 

(1)各變量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貢獻率。首先,對河北省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自身發展速度,自身方差貢獻率長期保持在70%左右,這意味著保持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對于經濟可持續快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是網絡密度對河北省經濟增長的綜合方差貢獻率在26%左右,說明交通運輸建設規模擴大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其作用呈現逐步增加的趨勢,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速度對河北省經濟增長的綜合方差貢獻率較小,在4%左右,隨著時間的延長呈穩定趨勢。即既要依靠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要合理、科學地規劃交通運輸的建設,并且提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利用能力才能促進經濟增長的速度。

 

(2)各變量對交通網絡密度的貢獻率。交通網絡密度受其自身的方差貢獻率短期內隨著時間減小,中長期在30%左右。在短期、中期經濟增長速度的方差貢獻率在15%左右平穩波動,但在長期貢獻率達到24%左右。綜合貨物周轉量的增加速度對網絡密度的方差貢獻率近似“倒U型”,在中期影響最大。短期來看交通運輸的建設要靠自身的增長來拉動,長期經濟增長對交通建設規模的直接需求效果并不明顯,但是通過對貨物周轉量增加的引致需求在中期效果最為明顯。

 

(3)各變量對綜合貨物周轉量增加速度的貢獻率。貨物周轉量的增長波動變化主要受自身波動變化的影響,但是該影響效應隨著時間逐步減小,在第十期降到38%左右。在短期受經濟增長速度的方差貢獻不大,但在中長期逐步上升,增加到40%左右。短期內網絡密度對綜合貨物周轉量增加速度的方差貢獻不大,但在長期達到20%左右。在短期來看,綜合貨物周轉量增加速度受自身影響最大,它與貨物重量與平均運距有關,在短期由于平均運距變化較小,交通建設規模的影響具有局限性,而貨物運載重量隨著交通運輸能力的提高而增加,但是達到一定水平時,即交通運輸能力達到飽和時,其對貨物周轉量增加速度的貢獻不變。從長期來看,經濟的增長速度帶動了交通運輸能力的提高,路況的改善使得綜合貨物交通運輸增長速度大幅提高。

 

四、主要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通過上述理論研究和實際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主要結論:長期來看,經濟增長對交通運輸業的引致需求作用不如交通運輸業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明顯,但是經濟增長與交通運輸業的建設規模、合理布局、運輸能力具有長期均衡關系。短期經濟增長的波動性主要受其自身增長波動的影響較大,有一個正的拉動作用。網絡密度、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速度對經濟增長的綜合方差貢獻率遠遠小于經濟增長自身貢獻率,河北省為30%左右。因此提升交通運輸利用能力,增大貨物周轉速度可以對經濟增長的波動具有調節作用。但是交通運輸業的大規模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有限。

 

經濟發展的進程,也是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進程。經濟的增長對交通發展的引致需求作用并不明顯,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相適應。經濟增長速度受到沖擊后會在中期對交通運輸業有個正的影響,短期為負的影響,說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當經濟增長波動性為正時,短期內對交通建設并沒有促進作用,但在中期對其有個正的引致需求,這種運輸需求與經濟系統運行機制的滯后性相符。經濟的增長主要受之前的自身影響較大,因為微觀個體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已經盈利的經營模式,但是依據企業生存周期理論,在中長期個體會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因此會改變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問題。新產品的大量出現,新的區域經濟間聯系增加,新的需求出現必然要求交通運輸設施的建設、提升和結構改變。

 

(二)對策建議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與綜合交通運輸需求向供需平衡靠近,但綜合運輸結構過度競爭矛盾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未來這種趨勢如何演變、調控不僅是河北省,也是全國及其他一些省份所面臨的問題。根據本文理論與實證研究結論,我們的政策建議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既不超前也不滯后,需要合理、科學地規劃交通運輸的建設規模,提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綜合利用能力。目前河北省及其他一些省份提出適度超前發展的規劃,在適度超前問題上應認真研究和嚴格控制,充分考慮綜合交通運輸投資后其效益的滯后問題,以避免過度投資及土地資源浪費;綜合貨物周轉量增長速度對經濟增長的綜合方差貢獻率很小,從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來看,2012年我國有17個省份(包括河北省)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超過50%,這些省份產業結構普遍偏重,特別是河北省為鋼鐵大省,產量高附加值低,各省出臺系列政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目前貨運周轉量處于峰值區域,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貨運量將減少,運距將增加,客運周轉量處于上升階段。因此在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問題時也要注意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統籌客運、貨運特點及走勢,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改善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與節點和線路的匹配問題,使綜合運輸系統內部各種運輸方式互補共存、緊密協作,“在運輸方式的選擇上,不能簡單地以占用土地的多少來衡量,關鍵要看是否更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否對經濟發展更有利,是否更有利于整體路網布局的完善和效率效益的提高”[5];科學規劃,對綜合交通系統優化升級,提高交通系統的利用能力。鐵路、公路、航空建設密切配合,以防各自為政而導致過度競爭。既要考慮傳統上的交通可達性、便捷性、時間效率,更要考慮產業結構變化走勢和個性化需求,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互補和相互促進的作用以實現整個運輸系統的高效率。

篇6

關鍵詞:電子商務 常設機構 認定 綜述

一、研究的總體情況概述

筆者選擇"電子商務"、"常設機構"、"認定"等為題名或管檢測,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 系列數據庫檢索了相關文獻,提出非學術性文獻及重復文章后,得到專題研究的期刊論文60余條。

對所載文獻的內容進行分析,筆者發現,目前學界和業界爭議較多的問題集中在"常設機構原則能否使用與跨國電子商務活動"、"服務器或網址是否構成固定營業場所"和"網絡提供商是否構成營業人,進而構成常設機構"這些問題上。

二、相關研究焦點梳理

(一)常設機構原則能否適用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

對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所產生的跨國營業所得,是否可以按照現有的國際稅收協定中確定的常設機構原則確定征稅權的劃分?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將有關國際組織的觀點進行了總結如下:對于國際互聯網上開展的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稅收問題,有關的國際組織,特別是OECD給予密切關注。OECD的財政事務委員會(CFA)就此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和討論活動。1997年11月,OECD在芬蘭的圖爾庫舉行討論會,最終的阿城一致意見,即:OCED稅收協定范本中有關常設機構的概念同樣可以適用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但是需要進一步明確如何適用。

綜上所述,當前普遍的觀點是:對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中產生的跨國營業所得的征稅權劃分,仍然適用現行的常設機構原則。

(二)常設機構的認定

雖然大多數學者和國家及國際組織都持繼續保留"常設機構"原則的觀點,但針對電子商務的特殊性,對現有常設機構認定標準的修改問題,學界又是中說紛紜。以下是我國學者對"與電子商務有密切聯系的服務器、網址和因特網服務提供商能否構成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常設機構"這些具體爭議焦點的看法總結:

1、服務器能否構成常設機構的問題

通過對所參考文獻進行總結歸納,筆者發現,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服務器構成固定營業場所。筆者在此將其中較主流的觀點歸納如下:

黃素梅(2006)認為,首先,服務器是硬件且有形,在一般情況下較為固定,不論是直接所有或租賃,頻繁更換服務器的成本都很高。因此,即使按照傳統的常設機構認定標準,它也具備了構成常設機構的物理條件;其次,服務器及人員的存在并非構成"常設機構"所必需的,即使在傳統商務領域,是否有人參與經營也不是構成常設機構營業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服務器可以構成固定營業場所。①

2、關于網絡服務提供商能否構成常設機構的問題

朱炎生(2001)認為,經合組織財政事務委員會沒有完全排除網絡服務提供商成為其他企業常設機構的可能性。如果某個網絡服務提供商向某個企業提供維持網址服務過程中,草畜其營業常規,例如有權以該企業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并經常行使此項權利,那么該網絡服務提供商將構成該企業的常設機構。注釋第42.10段的第4句話清楚地指出來這種可能性。②蘇寧華(1998)認為,我國在簽訂國際稅收協定時,應明確提出一個營運人及時無權為本公司對外簽訂合約,但只要經常為這個企業包郵庫存并交付貨物或商品,應視為常設機構。因為該人已具備盈利的作用,不再符合輔、準備性的精神。③

三、簡要評述和展望

(一)服務器構成常設機構的認定

針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常設機構的認定標準,有的學者主張作較大改革,如預提稅、虛擬常設機構及公式利潤分配等方案;有的主張小調整,如人的干預、引力原則、取消例外及軟件功能例外等方案,這些觀點各有優缺點。為了維護我國稅收權益,我國可以認定服務器構成常設機構,而網絡服務供應商(ISP)以及網址在一定條件下構成常設機構。

我國可以借鑒OECD觀點,在稅收協定中規定:如果外國銷售商通過設在我國的服務器(包括購買和租用)從事了實質性的營業活動,則該服務器應當認定為常設機構。

(二)網絡服務供應商構成常設機構的認定

我國在稅收協定中應明確規定,如果網絡服務供應商有權代表企業簽署契約、經常代表其從事實質性營業活動、或者全部或幾乎全部為某個銷售商提供網絡服務,則構成在我國的常設機構,我國可以從源征稅。

當然,以上規則的實行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首先,修改現有對營業利潤征稅的規則將會比單純改變國內規則更困難,需要的時間也更長。其次,許多國家除了必須修改國內法外,還要修改稅收條約與協定,如果通過重新談判方式進行的話,耗時很久。第三,即使修改現行規則,在過渡時期里,新舊規則的并存也將增加雙重征稅和不征稅情形的發生。上述問題的解決需要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的當事國予以協商、合作,對此遇到的重重困難,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注釋:

①黃素梅:電子商務中常設機構認定標準的新發展[J].國際稅收.2006(8).

②朱炎生:跨國電子商務活動中常設機構的認定經合組織觀點述評[J].涉外稅務.2001(5)

③蘇寧華我國跨國營業所得課稅中常設機構的認定及完善〔J〕.涉外稅務1998 (8).

參考文獻:

[1] 黃素梅:電子商務中常設機構認定標準的新發展[J].國際稅收.2006(8).

[2] 朱炎生:跨國電子商務活動中常設機構的認定經合組織觀點述評[J].涉外稅務.2001(5)

篇7

關鍵詞:VB ACESS 環境空氣 管理

【分類號】:X830

目前承德市共建成五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每天需要定時向社會承德市的環境空氣質量信息,這就需要高效、準確的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根據需要生成數據報表。以前對環境空氣質量數據的管理一直采用Excel數據表,缺少統一的管理軟件,存在數據統計過程繁瑣,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為失誤的風險。根據以上問題,結合承德市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管理工作特點和要求,開發了一套集空氣監測數據的錄入、查詢、導出等功能于一體的環境空氣質量數據管理系統,方便了環境監測人員對空氣監測數據的管理,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系統總體設計方案

以VB為設計平臺,Access為后臺數據庫,根據承德市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管理需要,建立系統框架(見下圖),實現包括,數據錄入、數據查詢、數據導出、AQI指數計算等四個主要模塊。

2 系統各模塊介紹

2.1 用戶登錄模塊

為保護系統數據的安全性,用戶需要輸入正確用戶名和密碼才能對系統進行操作,如果連續三次輸錯密碼,程序將自動退出,提高了系統數據的安全性。

2.2 數據錄入模塊

環境監測人員根據承德市五個空氣自動監測點位的原始數據,按照數據統計有效性規定,對數據進行有效性審核,并根據審核后的六項污染物的濃度值自動計算空氣質量指數、空氣質量級別、首要污染物等參數。

2.3 數據查詢模塊

用戶通過日期選擇,可以查詢到承德市五個空氣自動監測點位的六項污染物的濃度均值及自動計算城區的污染物濃度均值,并且可以自動統計城區的空氣級別天數。

2.4 數據導出模塊

根據工作要求,每月需要上報承德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用戶通過正確選擇日期,先查詢數據,后導出符合上報要求的數據文件。

2.5 AQI指數計算

通過輸入六項污染物的濃度均值,可以自動計算出空氣質量指數、空氣級別天數及首要污染物。

3 系統特點

3.1 模塊化設計

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不同模塊經過組合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也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添加相應模塊,以滿足數據管理的需要。

3.2 系統安全

系統定期自動備份數據庫,確保的數據的安全穩定,一旦系統出現問題可以快速的恢復數據,保證了系統可靠運行。

3.3 系統自動化

系統最大限度的簡化了使用流程,所有操作均為一鍵完成,不僅避免了人為操作失誤,也很大限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結語

目前《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管理系統》在承德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投入使用,和以前的數據管理方式相比,省略了許多復雜的計算、統計過程,把環境技術人員從繁重的數據處理中解放出來,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絕了計算過程中出現的人為失誤,而且隨著工作需要,可以隨時添加相應模塊,以滿足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管理需要。

參考文獻:

[1]萬星新,蘇玲.Visual Basic數據庫開發全程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篇8

關鍵詞:綠色基礎設施;景觀;規劃;多功能

1 西北區域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背景

英格蘭西北區域是英國英格蘭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以重工業城市為主,包括曼徹斯特、利物浦等等,瀕臨西面的大西洋。

在英國所有地區當中,英格蘭西北區域有著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實施方面最豐富的記錄。從世界第一個工業重鎮誕生到后工業時期再到轉型為以服務和知識為基礎的現代經濟20世紀后幾十年,綠色基礎設施作為該區域規劃和公共政策的重要特征貫穿其整個發展史。英國第一個公立公園-伯肯海德公園(Birkenhead Park)即誕生于西北地區,該公園由帕克斯頓爵士(Sir Joseph Paxton)于1847年創建,成為這個工業重鎮的綠肺。第一個地基信托基金于1981年創立于圣海倫地區,作為一個工具將廢棄地和后工業基址,如礦場的煤矸石堆積地,改造成公共開放空間?!澳骱恿饔蜻\動”是一個環境再生計劃,主要清理當時世界上最臟的河流,但同時也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借助強有力的區域政策支持,“新地計劃(Newlands)”、默西河森林(The Mersey Forest)項目和韋佛谷計劃(Weaver Valley Initiative)以這豐富的綠色基礎設施記錄為基礎,產生了影響深遠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1]。

2 西北區域GI實踐

2.1 “新地計劃”

“新地計劃”是一個五千九百萬英鎊的土地復興項目,意圖在跨越西北區域的棕地上建立開發持久且經濟上可行的社區林地。該項目同西北地區發展局(NWDA)與林業委員會(FC)是合作伙伴關系,但也在更廣范圍內與諸多機構(Groundwork,Community Forests North West,Land Restoration Trust)建立項目上的合作關系,并且與地方當局、私人土地業主、當地社區、私營機構顧問以及承包商建立了按項目合作的基礎。“新地計劃”當下提供的項目橫跨西北地區,其所有的項目都能夠協助這個區域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更新。綠色基礎設施的土地使用、規劃、設計和管理的方法對這個項目至關重要。目前,已有7個項目完成或在建,現以其中的一個項目——默斯頓谷(Moston Vale)為例來說明。

這個面積21hm?的默斯頓谷項目位于曼徹斯特北部,被改造成一個全新的“都市鄉村”,促進了曼徹斯特都市區域計劃(Manchester City Region plan)去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增加了其經濟價值。尤其在曼徹斯特北部房地產市場復興區域的核心位列國家多樣性貧困指數的前5%的情形下,通過“新地計劃”,默斯頓谷現在成為吸引投資的高品質地區,而這些投資對其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新的交通、體育和游憩設施也為當地社區提供服務,并且改善了他們的居住環境,促進了居民的健康和幸福。

“新地計劃”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主要包括綠色基礎設施資產、連通性和多功能性三大部分。

2.1.1 綠色基礎設施資產(GI Asset)辨析和記錄

在“新地計劃”的規劃和發展中,開發和提升了眾多豐富的綠色基礎設施資產。默斯頓谷的綠色基礎設施資產包括開闊的草地(野生和人工的)、小林地灌木叢、野花草甸、小路、運動場和行道樹。

“新地計劃”開發了公共利益記錄系統(PBRS)。這是一個定制的GIS工具,能夠創造出基于需求的評估集合,圍繞著社會經濟環境和交通四類展開。PBRS提供了一個完整的以證據為基礎的策略評估,其能夠引導投資,使附加在每英鎊費用上的價值最大化。

2.1.2 連通性建設

默斯頓谷的場地設計方便從當地進入。場地邊界以較低的圍欄作為標記,可以阻止車輛的非法進入,但卻仍能保持視線通透,不影響觀賞整個場地,并且鼓勵人們進入社區林地。因此,整個場地是開放和易于進入的。場地的邊界都用大樹標記出來,與周圍的地區形成連接。

新建的橫跨場地中心的道路連接起周圍的公路和當地居住區。場地上設有許多入口可以使人們方便的從商業園區進入到默斯頓谷。河谷周圍種植的行道樹像伸出手召喚一樣吸引人們進入場地,同時也使場地有了濃蔭遮蔽。

2.1.3 多功能性策略

(1)應對和緩解氣候變化。通過棕地的改造再生和補充完善的社區街道綠化,“新地計劃”正在幫助整個區域的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同時建立起新的社區林地以減緩城市熱島效應。重建場地周圍的植被尤其是在入口出的土壤和喬木,這也有助于增強周圍城市地區抵御洪水風險的能力。

(2)增強生物多樣性、廊道和連接。默斯頓谷場地規劃設計的兩個關鍵要素就是自然樹木和野花草甸,這二者均可以促使野生動物重返生境。更好的管理現有樹木和整體環境也可以提升場地的生態多樣性。同時,還與怒谷(Irk Valley)項目建立聯系,該項目的生態優先性與本場地上實施的工作和活動連接起來以促進形成更廣泛的生態多樣性。

(3)經濟價值?!靶碌赜媱潯钡淖谥季褪莿撛斐龀志玫慕洕峡尚械纳鐓^林地,通過一系列不同的方式刺激當地經濟的復興,反過來也對整個區域也產生重大影響?!靶碌赜媱潯币鈭D圍繞項目地區創造出 更廣的影響力范圍,使促進本地企業發展和吸引外來企業投資時更具競爭力。

“新地計劃”對房地產價格有著積極的影響,也有正式和非正式的研究表明社區林地能夠使該地區的地產價格產生顯著變化。有非正式的報告說,自從默斯頓谷實施“新地計劃”之后,這里的房地產價格幾乎翻了三番。然而,更引人矚目的是2005年的獨立地區估價師審查,其調研了默西賽德郡圣海倫區域的新增社區林地發展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直接歸因于林地單獨影響的增長值超過了一千五百萬英鎊。

(4)強化社區。通過重建廢棄的、未使用的以及被忽視的土地,利用這些位于當地社區中心土地的悠久歷史,“新地計劃”成功地打擊了如行為和低級別犯罪等社會問題。在“新地計劃”的場所工作也有助于重建社區榮譽和共生關系,項目旨在團結當地居民并為其提供一個溝通交流和舉行社區活動的場所。

“新地計劃”創造的林地重在向當地社區提供合適的設施,以鼓勵開展游憩活動和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默斯頓谷,“新地計劃”安裝的足球場和更衣室成為該場地極為重要的元素,這使得當地青年人重新組建了他們的足球俱樂部。通過開放式的種植計劃和太陽能照明使道路景觀更豐富,通行更安全。自從這個場地被開發后,林業委員會和合作伙伴們已經在此組織了一系列的社區活動,從快樂日到社區攝影大賽,無一不是鼓勵居民在默斯頓谷開展娛樂活動。

2.2 默西河森林項目和韋佛谷計劃

默西河森林,這個英格蘭最大的社區森林,已經在西北地區實施了多年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在區域的綠色基礎設施策略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處于先鋒領導。它是西北地區領導型的環境復興計劃之一。自從1994年起,通過社區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已經種植了超過八百萬棵樹并且改造了將近5000hm2的土地。默西河森林項目也在領導綠色基礎設施知識產權 辯論,舉辦咨詢活動和文件,申請進一步合作的撥款,確定優先次序和合作伙伴分享良好做法,并設立咨詢和項目實施的采購路線這些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韋佛谷計劃初始時是作為一個區域公園動工的,由之前的柴郡議會主持,作為一個主要的區域復興項目,旨在為柴郡和其周邊地區帶來經濟發展、環境提升和社會福利。韋佛谷戰略框架是為該區域打造的一個愿景,以期連接、轉變和振興該區域并捕捉地方的獨特性和產生交叉利益。綠色基礎設施途徑是該戰略的中心。由默西河森林項目和韋佛谷計劃共同推動柴郡地區的綠色基礎設施戰略發展。

默西河森林和韋佛谷計劃的綠色基礎設施戰略的實施主要通過辨析綠色基礎設施資產和多功能性策略來實現的。

2.2.1 綠色基礎設施資產辨析

根據對默西河森林和韋佛谷區域的分析,將該區域的綠色基礎設施分為19種類型,包括公園和規則式園林,室外運動設施,林地,河道和水體,草地,荒地和高沼地,海岸棲息地,農田和園地。

2.2.2 多功能性策略

(1)氣候變化應對和緩解。默西河森林項目大量種植本地樹種和林地,通過其吸收和貯存碳來提供固碳途徑以幫助緩解氣候變化。這些樹木能夠幫助應對氣候變化,通過攔截和允許雨水滲入到地面,有助于減少洪水對農業用地和建筑環境的危害。此外,它們可以通過蔭蔽和蒸發降低溫度。默西河森林有創造可再生能源的潛能,例如通過楊樹和柳樹等能源作物。

同樣,韋佛谷計劃建立棲息地,創造新的步行道和自行車道連接鄉村,包括重建與水體的連接,也鼓勵創造更多可持續的交通方式。沿著韋佛河的關鍵地點開發了許多社區領導的小型的水力發電項目。長途步道和自行車道為人們提供了前往辦公地點和學校的娛樂和功能路徑,同時旨在減少對汽車的依賴。

(2)水資源管理。韋佛谷地區常有洪水的風險,尤其是在諾威治地區,且這種風險隨著全球變暖而加劇。恢復洪泛區和韋佛谷濕地能夠減少下游的洪水風險同時提升水質。還可以建立如蘆葦、沼澤、池塘濕地林和草地等棲息地。

(3)增強生物多樣性、廊道和連接。默西河森林項目正幫助實現全國生態多樣性目標。迄今為止,已經新增超過2900hm2的林地和800hm2的野花草甸、濕地和其他棲息地,修復或重植超過90公里的灌木籬,還重建了110多個池塘,這一切都有助于恢復區域的野生生物的自然多樣性。韋佛谷將為例如水田鼠和水獺等動物創造新的棲息地,為人類和野生動物創造提升水質的動力。新增的韋佛林地與入韋佛谷的古老林地結合在一起,將會顯著改善次區域的生態網絡。

(4)游憩與健康。默西河森林合作計劃正與西北地區醫療機構緊密合作,將森林游憩作為減少冠狀動脈疾病和肥胖癥風險的途徑。通過鼓勵人們積極參與步行、長跑騎車和其他戶外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表明,有至少20%的當地居民每周去林地游玩一次。韋佛谷設立了“韋佛之路”―步行和自行車道交通網絡,并通過介紹解釋、游客設施、步行路線、徒步和詳細的傳單和手冊來支持。

(5)經濟價值。默西河森林已經吸引了3600萬英鎊的新增投資,并且創造了150個新增工作崗位。默西河森林是該區域旅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為西北林地貢獻了近3000萬人次的游覽量。

默西河森林通過綠化關鍵的交通路線提升了區域形象,尤其是機動車道。同時,通過開墾土地和勸說私人土地業主在荒廢的基址上建立新的林地,其還處理了大量遺棄荒廢的土地,而這些地方只有發展林業才能有所產出。

韋佛谷計劃在該區域的市場和城鎮復興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當地的旅游經濟由于各個鎮的特色發展而大為充實和豐富。一項由TEP在克魯地區做的復興計劃的研究表明,綠色基礎設施在幫助城鎮實現形象提升方面可以發揮巨大潛能,通過利用其可持續的增長方式幫助城市樹立區域門戶形象。

默西河森林項目的發展促進了當地林業的發展,刺激了當地木材市場的繁榮。該項目也提供林業訓練、鄉村手工藝和土地管理的培訓,以刺激當地林業發展并幫助勞動力應對新的工作機會。

(6)教育。默西河森林項目提供了戶外課堂和教育中心,并開展了針對年輕人好奇心和活力的教育項目。最近一項針對與該項目合作的教師的調查發現,默西河森林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行為,減少操場上的事故和沖突的發生,提高學校的形象,緩解教職員工的壓力。

3 分析和總結

3.1 廣泛性

由“新地計劃”、默西河森林項目和韋佛谷計劃可以看出,與其他一些定義GI 為僅覆蓋于非建設區域部分地區的系統不同,《西北綠色基礎設施導則》將GI定義為存在于“所有地方和任何地方”[2]。從社區林地到郊野公園,從默西河流域到海岸棲息地,從農田到沼澤,從工業廢棄地到戶外運動場地,西北區域的綠色基礎設施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開放空間類型(圖1),將GI網絡結合建設區域和非建設區域的潛力挖掘的淋漓盡致。

3.2 連接性

“新地計劃”側重于營造大都市圈的社區林地,通過社區林地將其他綠色開放空間聯系起來,為社區居民創造近在咫尺的娛樂和康體場地;而默西河森林和韋佛谷計劃則將都市與郊區通過多種交通途徑連接起,并改善交通沿線土地和景觀,并利用林地草甸和濕地將河流和海岸連接起來形成覆蓋整個區域的綠色基礎設施網絡;而且,這三者均利用綠色基礎設施進行了棕地改造,重建了原有的城市廢棄空間與城市中心的聯系,實現了區域復興。

此外,無論是從生態、社會還是經濟方面,這三個項目成功的加強了本地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建立起更廣泛的都市影響圈。因而西北區域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成功的體現了GI的連通性本質,建設國家的生命健康支持系統并成為其中一部分。

不局限于綠色基礎設施的初始定位,西北區域的綠色基礎設施計劃充分發掘和延伸了綠色基礎設施的功能。在重建生物棲息地,恢復生物多樣性,凈化環境等生態功能之外,著重開發了其康體和娛樂休閑、教育功能(圖2),甚至利用GI工具的多重組合實現了促進社區和諧和城鎮復興等社會功能,而整體環境提升帶來的城市形象改善和投資吸引力增加也為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極大貢獻。 3.4 景觀從業者、政策與資金

西北區域的綠色基礎規劃中充分發揮了景觀設計師的作用,幾乎每個項目的經理都由景觀設計師來承擔。此外,還特意聘請生態學家、工程師、規劃師、旅游專家、遺產和文化專家、以及經濟學家作為項目的顧問,并通過與地方政府、議會、土地業主和一些相關企業的共同合作來完成每個項目。

每個項目除了制定本地政策之外,均得到區域發展戰略的支持,并受到國家政策和法律的保護。西北區域的綠色基礎設施戰略同區域的經濟戰略和社會發展戰略相協調,并互為指標,形成整合各方行動的局面。

西北地區發展局為該地區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分配了專項基金,并通過建立土地信托基金等方式來管理和籌集更多資金,而每項資金管理都因為有健全的監督機制而實現了專項專用,保證了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長期發展和建設。

3.5 規劃程序

通過對以上這些案例的探析,可以總結出西北區域綠色基礎規劃的過程,即分為以下5階段: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和設立優先權;數據審核和GI資源地圖繪制;功能評估;需求評估;介入計劃。除此之外,建立公共利益記錄系統(PBRS)來追蹤和監督綠色基礎設施的進程也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值得推廣和借鑒。

4 結語

西北區域計劃為都市圈的綠色基礎設施實踐起到了引領作用,尤其在促進重工業地區的廢棄地改造和經濟轉型方面意義非凡。作為一系列成功的實踐案例,西北區域計劃也向周邊地區起到了絕佳的宣傳作用。其側重于連通性和多功能性的規劃戰略,充分體現了綠色基礎設施的內涵,也為綠色基礎設施的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從西北案例中可以發現,綠色基礎設施代表了一種土地規劃和使用的方法,其多功能性和與自然相連性在應對諸多土地使用方面的挑戰中可以發揮關鍵性作用。而近年來我國城經濟飛速增長,城市化率已達50%卻仍在高速發展,由此帶來的發展和環境矛盾日益突出。而綠色基礎設施在解決城市擴張導致的用地緊張和自然生態系統受損[4]等問題方面具有獨特和廣泛性優勢,加強對綠色基礎設施實踐的研究和學習將對我國的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帶來革新性影響。

參考文獻:

[1] Neil Williamson,Jon Lovell.Green Infrastructure-Connected and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UK:Landscape Institute.2009.[EB/OL].http:///PDF/Contribute/GreenInfrastructurepositionstatement13May09_002.pdf

[2] North West Green Infrastructure Think-Tank.North West Green Infrastructure Guide[EB/OL].[2008-11-12].North West Green Infrastructure Unit,http://greeninfrastructurenw.co.uk/resources/GIguide.pdf

篇9

關鍵詞:脈沖射頻;硬膜外神經阻滯;加巴噴??;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pinal Nerve Dorsal Root Impulse Radio Frequency Combined with Epidural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DENG Ru,LIU Qi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dorsal root 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epidural nerve block postherpetic neuralgia,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efficacy neuralgia, observing that the two methods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 by provid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PHN. Method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Pain in December 2011 - after the period December 2012-compliant herpetic neuralgia 60 patients for the stud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pidu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gabapentin (A group, n = 30) and epidu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gabapentin + dorsal root pulsed radiofrequency (group B, n = 30). Five times A, B groups were visual analog scal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core. Results ①VAS score, depression score: Compared with T0, A group A and group B T1-T4 when the VAS score, depress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A group compared to group B T1-T4 VAS scores at each time point and depress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②Anxiety Rating: Compared with T0, A group A and group B T1-T4 anxiet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T2-T4 time points anxiet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 ①The treatment of PHN two options are valid, but the joint dorsal root pulsed radiofrequency than single use of epidu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better efficacy of gabapentin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②PH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as pain relief is reduced.

篇10

    為保障企業離退休、退職等人員基本生活,經市政府批準,現對2000年實施企業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制度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1999年12月31日前符合養老條件,經批準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企業離、退休(職)等人員,自2000年7月1日起調整基本養老金。

    二、離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

    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企業離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離休金105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工作的企業離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離休金75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參加革命工作的企業離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離休金55元。

    離休人員離休前享受正局級待遇的,按上述辦法調整不足105元的按105元調整;享受副局級待遇的不足90元的按90元調整;享受正處級待遇的不足75元的按75元調整;享受副處級待遇的不足65元的按65元調整;享受科級及以下待遇的按55元調整。

    離休人員離休前的職級,按《關于給企業離休人員增加離休金的通知》(京組通〔1995〕36號)進行確定。

    三、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

    企業退休人員、退職人員、原臨時工養老人員中,1993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35元;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3月31日之間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30元;1996年4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之間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25元。

    1999年7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之間退休的人員,在調整上述待遇的基礎上再增加25元基本養老金。

    四、原行業統籌移交北京市管理的企業、單位的離退休人員統一按上述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

    五、原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經國家或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批準成建制轉為企業,轉制前已按機關、事業單位辦法辦理退休、退職及原臨時工養老的人員,統一按上述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

    在機關、事業單位辦理退休、退職的勞動合同制工人,按機關、事業單位調整辦法執行。

    六、按北京市生產服務合作總社《關于北京市城市生產服務合作總社系統社員職工退休、退養和退職試行辦法的通知》(京合總字〔1983〕008號)辦理退養并按月領取退養費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退養費20元。

    七、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按原勞動人事部《關于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勞人險〔1983〕3號)規定享受原標準工資100%退休費的老工人,按本通知第二條規定的標準增加基本養老金。

    八、按本通知規定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做為離休人員及享受標準工資100%退休費的老工人每年增發1~2個月生活補助費的基數。其增加部分自本通知執行之月起,一次性全額發給。

    九、繳費年限不滿10年按月領取生活費的占地農轉工養老人員,按本通知第三條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