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14 02:11: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多媒體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用“曇花一現”式的課件替代傳統的板書
眾所周知,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好的板書不僅能體現重難點知識,幫助學生進行類比、遷移,還能在應用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甚至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開拓學生思維。而多媒體課件則是一張接著一張走馬觀花式的播放,致使學生在聽講學習時應接不暇,缺失思維,身心俱累,更不能很好的體現前后知識間的相關聯系。如在理科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是對概念或公式進行初步的講解,然后大體講解它們在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最后是學生進行鞏固和拓展與遷移。這時展現在黑板上的公式不僅方便學生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還能促進學生對公式理解和記憶。
2課件制作花里胡哨,學生的注意力被動轉移
任何教學手段都是輔助于教學,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多媒體僅僅是為優化教學過程而采用的一種手段,主要是為知識的呈現起到鋪墊的作用,課件的制作除了追求直觀和生動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生的主動發展,多媒體必須要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服務。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的一組動畫、一個聲音乃至一幅圖片都可能帶來學生遐想聯翩。可是部分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卻恰恰忽視了學生發展的這一身心特點,反而竭盡全力在課件的呈現方式上求新求異求變化,力求字字有動畫、幀幀有特效,處處與眾不同,致使課堂花里胡哨,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全都被動轉移,失去了課件原有的意義,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效應。如在我校的一節公開課上,一位老師對課件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張幻燈片都制訂了動畫方案,文字像云朵一樣飄來飄去,圖片像花兒一樣色彩斑斕,可以說課件制作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可課后我聽到該班的學生都在談論老師課件如何的好看,說明學生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課件的變化之中,從而就形成了本末倒置。
3內容選取不擇良莠,使用時喧賓奪主
篇2
關鍵詞:多媒體;多媒體課件;課件腳本;素材;制作;軟件;多媒體工具
計算機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嶄新的信息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它的應用范圍從最初的國防科學計算擴展到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信息技術融入到其他各個領域的同時,也融入到教學領域當中,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改變了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形成了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整合。由此產生了相關的教育思想、理論、技術,形成了教育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新興學科——計算機輔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I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也是當今世界教育技術發展的新趨向。CAI的興起是整個教育界進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產物,它促使傳授知識不再只是通過簡單形勢、單一渠道和一種層次的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層次來完成。隨著CAI的逐漸推廣和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所應掌握的一種技術。在介紹制作多媒體課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相關名詞。
1. 多媒體(Multimedia)。媒體通常是指傳遞信息的載體。多媒體指將多種媒體進行有機組合而成的一種新的媒體應用系統,即多種媒體元素的統稱。在傳統教學中,使用的媒體是黑板、書籍、聲音(教師的語言)等,比較單一。在計算機領域中經常使用的媒體有:文字、圖形(靜止圖形、運動圖形)、圖像(靜止圖像、運動圖像)和音頻。
2. 多媒體技術(Multimedia Technology)。是指計算機綜合處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多媒體數據,進行有機組合,使它們建立一種邏輯上的連接,集成為具有交互性的信息技術。
3. 多媒體課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針對具體學科的學習內容而開發設計的教學軟件。
多媒體課件有多種多樣的類型,不同類型的多媒體課件,對應不同的教學策略。目前出現的多媒體課件有:演示型、自學型、練習型、模擬試驗型、測試型和資料型。從總體上看,支持以學為主教學模式的CAI在國際上應用廣泛。我國目前應用較多的還是針對具體學科內容設計的演示型多媒體課件,它支持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出現,強調的是用于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是由教師控制,向學生展示。經過多次的實際制作,我認為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選擇教學課題,確定教學目標
選題應根據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來進行。一般來講,課程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用語言不易描述、某些規律難以捕捉、需要學習者反復練習的內容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有必要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
選題的同時,還必須分析和確定課題實施所能達到的目標,應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特別注意要發揮多媒體的特長,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制作多媒體素材,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功能,有效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編寫多媒體CAI課件的腳本
腳本設計是制作CAI課件的重要環節,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布局、視聽形象的表現、人機界面的形式、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細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當于影視劇本。從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制作看,腳本的創作通常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創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師自行編寫而成的。編寫文字稿本時,應根據主題的需要,按照教學內容的聯系和教育對象的學習規律,對有關畫面和聲音材料分出輕重主次,合理地進行安排和組織,以完善教學內容。第二步是編輯稿本的編寫,編輯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礎上創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簡單地將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引申和發展,根據多媒體表現語言的特點反復構思。編輯稿本是制作CAI課件的直接基礎。
三、搜集素材
“多媒體素材”是多媒體課件中用到的各種聽覺的和視覺的材料。需要根據腳本的要求準備各種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素材,還需要將搜集的各種素材進行加工處理,使素材更生動。在獲取素材時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 用數字照相機來采集畫面,再用相應的軟件將其轉換為位圖,并進行加工處理。
2. 在計算機中配置視頻采集卡,然后可將錄像機,視盤機或攝像機播放的視頻轉換為數字視頻,并通過視頻制作軟件將數字視頻信號存為AVI或MPEG各式的視頻文件。
3. 用圖形掃描以采集圖像和文字。
4. 捕獲計算機顯示屏中的圖像??梢圆东@計算機顯示屏中的靜態圖像和動態圖像。捕獲靜態圖像一種方法是按Print Screen鍵,將屏幕圖像放置到Windows剪貼板中,再用圖像處理軟件將剪貼板中的圖像粘貼到畫布當中;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抓圖軟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獲動態圖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動態抓圖軟件。
5. 從網上下載素材。下載各種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載或使用FlashGet、網際快車或網絡螞蟻等下載軟件來下載。
6. 使用相應的軟件制作素材。
四、課件制作
篇3
一、多媒體課件常用的工具軟件
對于熟練使用計算機或者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可用功能較強的軟件,像Authorware、Flash等軟件,制作一些復雜的動畫效果,創作一些漂亮的動作按鈕,使課件更美觀,功能更多,更能形象、直觀地表達內容。普通教師因對計算機使用水平有限,可采用Office 2003辦公軟件系列中的PowerPoint,其操作簡單、易學,并配有模板,制作快速,可使初學的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上手,做出一個效果不錯的課件。同時,聲音處理可采用Windows XP 自帶的錄音機,或從網上下載專用軟件,更方便調節、操作;視頻軟件可采用暴風影音2012,圖像處理軟件可采用Photoshop、Acdsee。
二、課件素材的搜集
課件素材需根據內容準備各種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和動畫等資料,并且還可以對所搜集的材料進行處理,使素材更貼近內容。①網絡搜尋。Internet中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可通過Google、百度、Sohu等搜尋資料,包括圖片、視頻、動畫等。還有一些專門的課件制作網站也提供免費下載,像課件網、銳普網站、PPT制作網站等,也可以花少量的錢去購買某些好的素材。②借鑒書籍。市面上有很多實例書籍,里面的例子都有詳細的步驟,方便參考。
三、課件制作應避免下列情況發生
①內容照搬、枯燥乏味。多媒體課件是以文字為基礎,并配以圖像、聲音、動畫,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課件制作既高于教材,又不脫離教材,如果照搬內容,這樣會把課件當成電子黑板,那課件的生動、形象、直觀等優勢得不到體現。并且講課之中,教師一味地連讀,不加解釋,不加延伸,不和學生互動,則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何談提高教學質量。②胡亂拼湊。課件制作要求取材適當,比如:在講古詩的內容時,如果在課件中插入節奏感較強的流行音樂,則會破壞整個教學氛圍,效果會適得其反。③版面色彩過于絢麗。為使課件效果更佳,可借用藝術形式,但過于五顏六色、色彩絢麗,則會影響學生的視覺效果。像有的教師為達到烘托課堂氣氛的效果,往往插入一些無關圖片,使學生只顧看圖片,而忘記所要注重的內容,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篇4
關鍵詞:Powerpoint;Flash;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0-0765-02
Flash Document in Multimedia
YANG Shu-ping
(Electric Teaching Center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eachers use Flash flexibly and incress the ability of courseware,this passage introduce the Flash document making in Powerpoint and how to transfering,correcting and controlling Flash document.
Key words: powerpoint; flash; multimedia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課堂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日常不可缺少的現代教學手段,由于Powerpoint簡便易學用,能夠滿足一般的尤其是以文字為主的課件制作要求,因而得到眾多教師的青睞,成為教師們普遍使用的教學軟件。在媒體的演示中,動畫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保持持久關注對象的表現形式,同時豐富變化效果更能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越性。
2 利用PowerPoint制作動畫
PowerPoint是教師們制作課件使用頻率最高的的一款軟件,其中內置有許多動畫、過渡效果,能滿足教學中簡單的動畫演示。如免疫學中“免疫應答”的動畫,用PowerPoint來制作,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教師制作思路。
一般的作法是先用掃描儀將教材中圖形掃描,使用Photoshop處理掃描后的圖形,再用Photoshop分解該圖并制成一副副小圖,以.Jpeg或.bmp存擋備用;打開PowerPoint,插入這些小圖,調整它們到相應的位置,用“繪圖工具欄”中各種工具畫出線條,箭頭,圖形,將它們一一設置為動畫元素,根據內容需要通過“自定義動畫”,設定各個元素的動畫效果、呈現順序 ,按照設計者的思路 ,在教師的控制下完成演示。每次的鼠標或鍵盤操作即完
成一個動畫元素的動作。如若增加、刪減、修改,隨時都可在PowerPoint工作窗口中進行[1]。
3 Flas
Flash作為二維動畫軟件,早已為廣大動畫愛好者采用,成為最常用的動畫制作工具。醫學Flas來源有來自電子出版物、網站下載、共享素材庫及自制動畫。由于學科教師不是計算機專業人員,大多采用前三種方式獲取Flas,而有能力和興趣自已動手制作Flas的教師,在掌握該軟件的使用方法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出相應的動畫。
3.1 插入PowerPoint中的Flas方法
3.1.1 插入運行程序
將Flash生成的. exe動畫文件插入PowerPoint。運行PowerPoint程序,先插入一圖片 ,該圖片“動作設置”中的“單擊鼠標”選項中選擇“運行程序”,并指定文件路徑和文件名 。注意:用這個方法時,一定要進行“工具”―>“選項”―>“安全性”->“宏安全性”的“安全級”選項變為“低”,否則每次演示都會彈出個警告框。
3.1.2 插入超鏈接
運行PowerPoint程序,打開要插入動畫的幻燈片,在其中插入任意一個對象(如文字、圖片等),目的是對它設置超鏈接,最好這個對象與鏈接到的動畫的內容相關。選擇這個對象,點擊“插入”―>“超級鏈接”, 在“鏈接到”中選擇“原有文件或網頁”,選擇到想插入的動畫文件,“確定”完成。播放動畫時只要單擊設置的超鏈接對象即可。
3.1.3 控件插入動畫
運行PowerPoint程序,點擊"視圖"―>“工具欄”―>“控件工具箱”,選擇“其它控件”(最后一個) ,選擇“shockwave flash object” ,出現“+”字光標,幻燈片中拖動鼠標,畫出一個矩形框,右鍵單擊此矩形框選“屬性”(或單擊“控件工具箱”上的“屬性”按鈕)打開屬性對話框。在屬性框中的movie欄中輸入Flash電影的完整路徑及名稱(也可以是網址) 例如C:\Test\MyFlash.swf 或 ,把“EmbedMovie”屬性設置成True,表示把Flash電影嵌入演示文稿。這樣就不必擔心在另一臺機器上播放幻燈片時找不到Flash電影。也可以在屬性性窗口中選擇“自定義”,單擊“瀏覽”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的“Movie URL”中輸入. swf文件路徑及名稱,并調整“play”,“quality”,“loop”等其它屬性。有時候如果播放不出,可以保存以后關閉幻燈片然后再打開。
3.1.4插入對象
打開PowerPoint,單擊“插入”―>“對象”,選擇“由文件創建”,單擊“瀏覽”選中要插入的Flash文件,單擊“確定”后在幻燈片上可看到Flash文件的圖標;右鍵這個圖標,選“動作設置”命令,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單擊
鼠標”(或“鼠標移動”),在這個窗口中再單擊“對象動作”,選擇“激活內容”,單擊“確定”即完成動畫插入的操作[2]。
3.2 Flas的修改
當Flas文件的格式為.fla,在Flash環境下打開該文件進行修改;如果動畫文件格式為.swf不能夠直接修改(網絡上下載的大多是此種),需下載安裝反編譯軟件如“閃客精靈”,用此軟件將.swf.文件轉換成.fla源文件,在Flash環境下就可以修改了。
3.3 插入命令按鈕控制Flas
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邊播放動畫邊講解,這就涉及到Flas的控制問題。若動畫中含有控制按鈕,可以直接使用;否則就需要在PowerPoint中為Flas添加控制按鈕。方法是:單擊“視圖”―>“工具欄”―>“控件工具箱”,選擇“命令按鈕”,在幻燈片中適當的位置拖出一個命令按鈕,在“屬性”面板中“名稱”和“Caption”項后面做相應的設置后,雙擊“命令”按鈕,進行代碼編程[3]。如制作播放按鈕的編程代碼:
Private Sub cmd-play-Click()
ShockwavdFlash1.Playing=True
End Sub
不論哪種軟件,它都是教師手中的工具,如何靈活運用它,怎樣恰當地展現知識的內容、生動地表現客觀事實,是每一位任課教師們不斷探索的內容,也是教育技術人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蔣啟發.醫學免疫學CAI課件動畫設計制作技巧[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4):133-134.
[2] 郭大春.Powerpoint牽手Flash四法[J].信息技術教育,2006,(4):71.
篇5
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化抽象思維為直觀印象。要利用計算機輔助中學課程教學,就必須學會制作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通常可分為:教學課件、練習課件、模擬課件和測試課件等。制作多媒體課件首先要設計課件的結構,準備課件制作的素材,然后通過集成工具軟件進行合成。
關鍵詞: 設計、制作、課件、交互性;多媒體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目標也產生了轉變。課程教學需要開拓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變化,在課程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課程教學的一部分。
我國在2002年就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認識計算機的智能畫圖、快速計算、機器證明、自動求解及人機交互等功能在課程教學中的巨大潛力,努力探索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美國21世紀教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課程教學應使用技術幫助所有學生理解課程,并為科技化社會中應用學習作好準備"。法國新課程也提出:技術要真正整合到教學中去,并要求中學階段使用計算器和計算機。日本課程標準提到,對于各門課程,靈活運用計算機等教學儀器,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即使在一些發展中的國家,也都在嘗試把信息技術引入課程教學。
信息技術的應用給課程實驗提供了可能,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能方便地實現教學對象的多重表示,為進一步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提供可能。信息技術可以發展學生思維,實現歷代教育家夢寐以求的理想目標---個別化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大量的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素材,按自己的個性特征、教學習慣、教學特點,實現個性特色教學。
一、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流程及工具
要利用計算機輔助課程教學,就要學習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多媒體課件,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確定選題:選題是為了明確具體的教學任務和要求。
2、確定教學目標: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首先明確教學目標、要求和教材的重點難點。
3、設計創作腳本:編寫腳本是組織信息的第一步,如對屏幕布局、圖文、色調、音樂、顯示方式、交互方式等進行規劃。
4、素材準備:準備好多媒體素材如文本、圖形、圖象、動畫、音頻和視頻等。
5、課件制作:根據預先編寫的創作腳本,利用現有的創作工具如Authorware或方正奧思等將多媒體信息進行集成。
6、課件測試:課件制作完成后,必須進行徹底檢查,以便改正錯誤、修補漏洞,有時還要進行具體的優化。
7、課件使用:必須有制作信息、使用說明等。
在制作過程中,經常用到的課件制作工具主要有:
1、音頻編輯工具:是指錄制、編輯、播放聲音或音樂媒體的工具軟件,常見的音頻工具軟件有:Wavestudio、SoundEdit、Cakewalk、Midisoft等。
2、圖形圖象編輯工具:指多媒體的基本處理技術,常用的工具軟件有:CorelDraw、Photoshop、Acdsee等。
3、動畫制作工具:動畫分為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二維動畫可以實現平面上的一些簡單造型、位塊移動、顏色變化等,常用的工具軟件有:Animator Studio等。三維動畫可以實現三維造型、各種具有三維真實感物體的模擬等,常用的工具軟件有:3D Studio MAX等。
4、視頻編輯工具:視頻信息的產生,要經過視頻采集卡從錄象機或電視等視頻源捕獲,然后再輸入到視頻編輯軟件中進行編輯或處理,常用的視頻編輯軟件有:Premiere、超級解霸5.5、Animator Studio等。
5、多媒體集成工具:以頁式或卡片為基礎的工具軟件有:Powerpoint、ToolBook等;以圖標為基礎的工具軟件有:Authorware、方正奧思等;以時間為基礎的工具軟件有:Director、Action等;以程序語言為基礎的有:Visual Basic、Visual C++等。
二、多媒體課件的常用形式
多媒體課件常用形式,通常可分為教學課件、練習課件、模擬課件、測試課件等,每一種多媒體課件,隨著其教學性質不同各有其適用的場合。
1、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重在知識的傳授,這種課件強調先把教材內容提供給學生,然后依照學生的學習速度教給學生各種概念和技巧,設計評價學生成績和進行診斷與補救的方法。
教學課件一般采用分支型設計方法,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獨立而又有聯系的小單元,每個小單元都可完成教學目標的一部分,一般是采用啟發性提問導入,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
制作教學課件首先要求開發工具具備完整的多媒體處理能力,還需要有較好的人機交互處理能力,避免把教學式CAI變成單純的"黑板搬家"或"課本翻版"。
2、練習課件
練習課件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提供反復練習的機會,或者在教學活動進行到一個階段后用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決定下一階段的學習,通常用于教師指定家庭作業或進行教學評價。
練習課件往往用于復習某種規律性的知識,在學生需要補充練習而教師又不可能個別輔導時,顯得特別有用。練習課件也可滲透到其它的CAI 中去,用來鞏固新授知識或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調節學習的進度和內容。
練習課件的教學效果取決于人機交互作用的程度,當不正確的回答出現時,需要提供一些正確的反饋,練習課件要求事先建立題庫,以便儲存練習題。
練習課件要注意不要陷入"題海戰術"。早期的教學理論認為,人類學習一個動作和低級動物相仿,只要重復這個動作至足夠的次數,就會熟悉這個動作。但現在這一理論已經有了很大改變,認為練習不應該是簡單地重復,而應當是每次都有變化和提高。因此,在設計練習課件時,要考慮何時恰當地結束練習。
3、模擬課件
模擬課件是在現實情況不允許或者不能實現的情境下,用計算機摹仿實際狀況,讓學生從屏幕上感受到實際現象。模擬通??煞譃橐韵聨追N:
(1)操作模擬:通過模擬樣本化的操作練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2)狀況模擬:根據需要以各種方式模擬某些現象的變化步驟。
(3)信息模擬:形象地表現某些現象或系統的原理或規則。
由上可知,開發操作模擬或狀況模擬課件時要求開發工具具有較強的動畫制作能力;還有就是使用專業的動畫制作軟件制作各種模擬動畫,然后由支持這些動畫文件的多媒體開發工具進行鏈接,某些現實狀況不能如實模擬的情況,則可采取加快或減慢、放大或縮小的方式模擬。
4、測試課件
測試課件是在學習進入到某一階段,需要進行評價時設計的軟件。
在制作這種課件時可以參考其它形式來設計課件的功能,以適應不同學生,達到最好的測試效果。制作這類課件必須建立試題庫,通過多媒體工具,根據知識的難、中、易來進行測試,比傳統考試省時、高效,靈活性強,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三、多媒體課件的設計
多媒體課件是利用多種媒體形式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軟件,要想設計一個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應該掌握其設計原則。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通用性:既要適用于單機運行,又要滿足局域網中文件服務方式下的本地運行要求。所配備的安裝文件應允許用戶指定安裝路徑。
2、可控性:推薦以超文本結構作為課件中各學習單元之間的鏈接結構,提倡選用"按鈕"和"熱字"的形式作為控制鏈的出人口,要允許隨時結束退出。
3、科學性: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準確,表述規范,文本、圖形、動畫、音像、視頻等各種媒體使用合理,搭配得當,層次分明,屏幕設計清晰高雅,色調搭配適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特性,不失時機的穿插學與教的信息。
4、容錯性:人機交互時的誤操作或非界定操作,要有明確的錯誤提示,不可出現"死機"現象。
5、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配有課件的內容簡介、作者聯系信息、版權聲明及提供幫助等,功能鍵要符合大眾習慣,操作鍵要明確專一,杜絕二義性。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必須以教學要求為基礎,因為課件最終是服務于教學的,不能只考慮某一方面,否則設計和制作出的課件不會是優秀的課件。
四、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制作多媒體課件包括文字制作、動畫制作、視頻制作、音頻制作等,這里以Authorware為例,簡要介紹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
1、面向對象的交互功能
交互功能是多媒體課件必不可少的功能,多媒體制作工具都能提供較強的交互功能。設計者只要移動圖標,就可以設計專業水準的交互界面。Authorware是一種面向對象的制作環境,它提供11種圖標,只要打開文件便可以建立一個課件的一部分并形成流線圖,選擇不同圖標,并把它置于流程線中便形成復雜的分支結構,再向結構中添加多媒體信息內容,就可形成一個具有交互能力的多媒體課件。Authorware包括多種交互響應功能,如:按鈕響應、敲擊對象響應、下拉菜單響應、輸入文字響應、條件響應、時間限制響應等,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2、文本制作功能
文字是教學信息的重要載體,一是通過書寫器輸入文本;二是從其他軟件中讀取文本。如從:Paint Shop Pro、CoreIDraw等美術設計軟件中,將制作美術字讀取過來,做為文本使用。
3、圖形、圖像的制作功能
圖形、圖像具有直觀特性,人們容易接受。一幅圖可以形象、生動地表現大量信息。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工具提供的多種繪圖工具繪制圖形,也可以使用掃描儀、數碼照像機等將圖形、圖像數字化,獲得高質量的靜止圖像。
4.動畫制作
在教學中,往往利用動畫模擬客觀事物的變化過程,說明科學原理。在許多情況下利用計算機動畫表現事物甚至比錄像的效果更好。多媒體制作工具都配有較完善的動畫制作功能模塊,也可以直接調用其他軟件制作動畫。
計算機動畫生動、逼真,動畫"動"的方式大致分為移動和原地變形兩種,因此計算機動畫的制作,只需設定多個關鍵幀的特性(如物體顏色、質感、位置、角度與焦距)和中間間隔,計算機可自動運算完成其有各種特性的變化過程,填補關鍵幀之間的中間幀,生成連續的動畫。
5、視頻處理
視頻影像是通過視頻卡捕捉的視頻畫面,如電視、電影畫面等。視頻處理是把它們以一定格式儲存在硬盤、光盤上,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工具,在同一屏幕中,把視頻與文字、圖形及動畫連接起來,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
6、音頻輸入外設
音頻是多媒體制作中另一種常用媒體,我們可以從Windows系統下的錄音機錄制音頻,建立音頻文件。
在形成課件之前,分析教學內容及目的,合理選擇文本、動畫、圖像、視頻、聲音等,并對它們合理組合,形成有層次、優化的教學結構。
五、制作多媒體課件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通過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信息,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從而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通過模擬實驗,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加深,學會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有些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引入到新課,從概念到規律,從舉例到課練,均投影在屏幕上,學生看得多、聽得多,思考就少,只強調過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維空間。多媒體教學應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師應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篇6
關鍵詞: 多媒體課件 制作 表現形式 軟件開發
一、引言
多媒體(multimedia)是指能夠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數據庫等多種媒體的音頻和視頻信號為一體的技術。Authorware軟件能根據使用者的要求,進行一系列靈活多樣的人機雙向交流,具有生動形象和友好的人機界面以及非常方便的媒體跳轉能力,是制作多媒體課件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推廣,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來越多。一般公共基礎課可以購買現成的課件,直接使用;而很多專業課往往只有靠專業教師自己動手制作。
二、關鍵
1.選題
要善于選擇既是教學重點、難點,又適合用多媒體手段表現的內容進行制作。
2.實用
多媒體課件的表現形式多樣,在課件制作中,教師要解決好教學內容與表現形式及課件結構的關系。設計時教師既要巧妙構思、精心構圖,合理運用色彩,突出變化和新意,又要注意畫面和聲音的簡潔以及增強視聽表達的關聯性。教師要盡可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要注意避免使用過于花哨的圖片和與內容無關的動畫。
三、腳本
編寫腳本,教師不僅要設計各種信息的編排、顯示組織和控制,并且要考慮信息的處理方法和技巧的可視性。教師應規范有效的腳本,即能充分體現對軟件的要求,又能指導軟件的制作和實現。腳本不僅反映了教學設計的各項要求,還給出了要顯示的各種內容以及基于學習者學習情況的各種處理和評價、顯示特點和方法等。這將為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制作提供直接的依據。
在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開發中,除了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學科教師和軟件開發人員外,還需要有教學設計人員參與。教學設計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將學科教師編寫的文字腳本,按照教學規律和方法編寫制作成軟件腳本,這些腳本融入了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考慮教學規律,突出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所編寫的腳本要能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并能針對不同學習者的情況使學習者主動干預軟件的運行進程。
腳本如同電影中的劇本,是開發多媒體軟件的指導和依據,表達整個多媒體軟件的全部內容和結構。腳本設計要規劃出各種媒體展現的內容,展現的順序和步驟,各步驟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進行交互控制,等等。教師除了要保證整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之外,還要注意每一片斷的完整性。
四、體會
1.固定畫面
在調試程序的過程中,圖片、文字、動畫畫面可能會被設計者無意中移動;或者未經打包的程序交付使用時,也可能發生因用戶誤操作而移動上述畫面的情況,為避免這類問題出現,可以使用系統變量“Movable@ ‘title’=FALSE”(注:title為圖標的名稱)
2.裝載畫面
為了使用戶在等待程序調入過程中,不覺得時間太長,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裝載畫面。以我們開發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為例。
設置線的顏色、劃線、延時、動態劃線均用簡單的函數來實現。
(1)設置線的顏色:SefFrame(1,123456789);
(2)劃線:Line(20,170,350,170+,350)
(3)延時:repeat with j:=1 to 20 end repeat;
(4)動態劃線:i:=i+1
If i
裝載完成,延時2S后擦除轉載畫面,自動進入主畫面。
3.各個部分單獨制作
為了使修改、調試更為方便,教師可以將每一部分單獨制作,然后在每個群組上用一個計算圖標來調用外部文件。如調用WORD部分:
JumpFileReturn (FileLocation “ontents\word”)
利用函數JumpFileReturn(),使主程序調用各部分的內容。
4、課件與其他應用程序能夠互相切換
利用Authorware自帶函數可以調用其他應用程序。比如:調用WORD應用程序。
它的一般調用格式為:
JumpOutReturn(“program”[,“document”][,“creator type”])
其中,JumpOutReturn打開program中指定的應用程序,Authorware仍在后臺運行。參數document將應用程序一起打開的文件(如“WORD.DOC”)。這些文件最好和Authorware文件儲存在同一個文件夾里,否則需指明路徑。如果用戶指定了document卻沒有指定program,Authorware將自動找出適當的應用程序。在Authorware Web Player工作的不信任模式下時,不能使用本函數。
BOOL=SetWindowPos(HWND hWnd,HWND h WndInsertAfter,int X ,int cx ,intcy,UINT u Flags)
Windows API Call See Windows SDK for description.
該程序可使調用的應用程序總在最前面。
篇7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
教育技術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標志,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條件。計算機多媒體的教學就是綜合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實現信息技術載體的多元化,它集各種媒體之長把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活動。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可以將抽象具體化、形象化,同時還可以實現互交式教學
它能充分發揮計算機的智能,構建一個開放、輕松的學習環境,它的應用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也能激發教師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探索教學改革的積極性,這無疑對于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探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
多媒體教學能以自己獨特的優點和功能,恰到好處地做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能夠極大地縮短人思維領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距離并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活動。這必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對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上冊有關《甲烷》的教學,新課的引入首先可通過插入煤礦因瓦斯爆炸而發生礦難的新聞剪輯,這樣引入自然,不但能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為后面學習甲烷的性質和天然氣應用應注意的事項設下了伏筆。
3.多媒體教學可以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課堂教學,特別是復習課的教學,教學過程中要板書大量的教學內容,出示好多的教學卡片,所有這些活動對于時間無疑是一種浪費。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課堂上可以直接展示事先做好影像資料或者文本文檔等,可節約大量的時間,能把課堂的無效時間轉化為有效的教學時間以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多媒體課件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它的應用是集及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形式的綜合于一身,為學習營造了資源豐富、形式多樣、形象生動的多元化的展示視角與仿真情景,極大地優化了學習形式。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形成性、互交性、同步性、協同性等主要特點可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覺器官的協調功能,有利于大腦的開發,平衡人的發展。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還能較好的克服時空的局限,模糊課堂學習與真實情景的差異,使學習者有可能身臨其境的投入到學習內容的真實場景。這樣無疑會加深學生學習的感受,深刻感知學習過程,強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對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但是我們在看到多媒體教學的優點的同時,也要不可忽視的看到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
二、多媒體教學的缺點
1.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方式脫節
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它獨特的功能在現代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它的應用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模式是無數教育工作者通過長期的積累實踐,總結歸納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因此在進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時要正確處理和把握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的關系,不能過分的夸大多媒體課件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恰當的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其在真正的意義上起到推波助瀾、輔助教學的作用。
2.課件設計注重形式,華而不實
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要根據課程的內容,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設計,精心策劃,切記茫無目的,漫無邊際。從一些公開課教學中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來看,有的所謂多媒體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從開始的目的,新課講述一直到作業的布置,每個環節都應用了電腦,表面上是用了現代教學手段,而實際上是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
篇8
誤區一:不顧實際、急于求成。許多學校領導見到別的學校多媒體課件教學開展得如火如茶,也意識到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強大優勢,感到不開展就顯得落后。他們往往重硬輕軟,興建一兩間多媒體教室、投入相關設備,不顧教師的實際情況,出臺政策要求教師必須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而忽視了對教師制作課件技術和相關教育理論的培訓。
誤區二、費時費力、質量不高。在許多學校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為了一堂公開課,多名教師聚在一起,苦戰數日,費盡心思。這樣“精雕細作”出來的課件當然也有精彩之作,固然能給公開課帶來巨大的成功,但一堂課的課件要耗費上百小時,甚至一學期的精力,在平常的教學中,又有誰肯下此工夫呢?況且把主要精力花在了一兩節公開課上,平常的課就大打折扣了,這對學生、對學校都不是好事。
誤區三:過多追求課件的“多媒體”,削弱課堂教學效果。一些課件,一開始就是一段音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答對了,出現鼓掌聲或者“你真棒”的贊揚聲:答錯了,來個“再想想”或者一個怪聲音,這就把多媒體功能在輔助教學中用偏了。多媒體課件確實能夠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教材,使內容單調、枯燥,以教科書、錄音帶各自獨立形式存在的傳統教材所無法比擬,但是作為輔助學科教學的軟件,尤其作為輔助課堂教學的軟件,如果過多地追求“多媒體”,就會適得其反,這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干擾學生的思考,干擾了課堂教學,削弱了課堂教學效果。
誤區之四:只重視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忽視傳統媒體的運用。一些課件,大多是從上課“歡迎使用”到下課“同學們再見”全程播放,學生35分鐘面對著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高速的“機灌”,教師在課堂上動動鼠標、敲敲鍵盤代替了手勢,教師成了放映員,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在課堂中缺乏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機器播放的語言固然比較標準,但是與教師的那些富有人情味的親切話語絕對不是可以等同的,不能忽視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能用“人機對話”代替“人際對話”,如教師的精心設問、師生間的對話;教師的板書,解題演算過程的規范表達等,不能忽視黑板的使用。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傳統媒體講清楚的,就不必使用多媒體課件,同時,這樣有利于降低多媒體課件開發成本與周期,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提高教學效果。
誤區之五: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能力。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的精心設計上。課堂的價值在于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信息技術的出現,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我們可以用“建構主義”的思想來進行教學設計,可以為學生實現“意義建構”創設更為逼真的“情景”,可以改善認知環境,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對學生來說,至少要學到東西,再進一步可鍛煉了能力,進而發展到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但是,有的教師授課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學生成了所謂的觀光者,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更不用說自己動腦去探索研究了。
誤區之六:在教學思想上重視課內,忽視課外。目前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局限于課堂上的使用,而忽視課外對學生的輔導。即使有一些課外的所謂多媒體教學光盤也不外乎是用于學生的練習、考卷,或者把課本上內容羅列一下的“課本搬家”,或者是一些教師的“教學筆記搬家”。
篇9
關鍵詞: 多媒體課件; 制作;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4-0135-01
課件的使用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體現一種新的教學思想,而在實際中,盲目推崇課件的使用,追求課件的“高科技”含量的現象卻是為數不少。
一、不能體現高效性
常常有很多老師樂于課件的使用,卻苦惱于課件的制作,不是教師的計算機水平不過關,而是往往為了制作一個精良的課件,教師把過多的精力用于素材的搜集,版面的設計上。
制作一個有質量的課件,肯定是要花時間,花精力的。但是,如果當時間與精力的投入遠遠超出了課件所能展現的“產出”,課件的制作反其道成為了一種負擔的時候,又談何輔助教學呢?“教師的主要工作應是在教學中適當地應用教學軟件,而不是編制軟件。”如果僅僅在制作時就大量地耗時耗力,影響了教師正常的教學活動與日?;顒?那么,這樣的課件制作顯然是不適宜于日常的普遍展開的。
二、不能體現優勢性
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在于超越了單純的文本,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通過網絡的巨大資源庫。其制作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展現的事物、情境,依托媒體充分地表達出來,為突破教學難點創造契機,并在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但是,有些課件僅僅是把平時只能單一展示的圖片、音頻視頻,或文字簡單地轉換成了計算機綜合演示。這樣的課件的確給學生以強烈的直觀感,但卻背離了課件使用的初衷。而且有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教學中如果不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會使學習者主動性降低、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弱。
三、不能體現獨特性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時又會陷入這樣的誤區:上課,尤其是上公開課,如果不使用多媒體課件就不能體現出教學的現代化和教師的素質。在每一環節時都要想著怎樣使用課件展示。但事實上,雖然結合了計算機,有了這樣一個強大的工具,但并非所有的教學都有必要使用課件教學,課件是為了幫助老師更好地展開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手法仍然必不可少。
在設計時,我們要考慮到實際使用時的效果,如果黑板板書展示更為清晰明了,實物或貼圖表現的更為真實,那么就不必要硬在課件上體現,否則,全部的教學在課件中“一鍋燴”,那只會讓課件本身具有的獨特性“泯然眾人矣”。
因此能把計算機跟其它傳統媒體結合得好的課,才是真正好的多媒體課。
四、不能體現共享性
花時間花精力去制作的課件,往往是針對一節課的內容,適用于某個老師的教學風格,這樣的課件在使用一次后便不能再次利用,其體現出的只是人力時間的浪費,反而降低了其效率和價值。
那么如何合理、準確的應用多媒體,就筆者的經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媒體運用必須合理,找準媒體與教材的作用點
多媒體的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優越性的發揮必須有一定的條件,并不是說在課堂上使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教師在一堂課里,僅使用了5分鐘的多媒體手段,然而,聽課的老師幾乎都認為那是一節最成功的多媒體教學課??梢娒襟w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當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可用可不用則不用。使用多媒體教學還需要多考慮在什么條件下使用,如何使用,這個知識點是不是適合用多媒體來展示。從教學內容上看,并不是所有學習內容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能提高教學質量,也就談不上比傳統教學的新與優。因此,不能離開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來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學習的對象和主體。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之前要認真鉆研教材,找準媒體與教材的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 要重視教學效果,避免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往往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不是重知識的講解而是重如何使課件精美。從封面到主頁再到每個主題頁,特別是要上公開課時,更是將課件制作得美不勝收。在課堂上展示時,給學生的感覺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整個課堂顯得十分熱鬧,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整堂課下來,學生印象最深的是課件中漂亮的畫面,而知識點卻掌握得很不理想。象這樣的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者在制作和展示課件時,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在課件中過度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只會使學生把更多的無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法專心于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的教學內容,所以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緊抓教學的主題,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賓奪主。
3. 使用多媒體技術必須注意交互性,避免“人灌”變“機灌”
現代化的技術必須要有現代化的思想與之相適應。使用多媒體教學并不是象有些教師所理解就是制作幾張幻燈片,其實質就是將黑板板書換成幻燈片。制作課件時沒有一個用于交互的按鈕,從第一頁開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頁,中間沒有任何頁面的跳轉和交互。整個課堂教學形成了由教師操作、計算機演示、學生“洗耳恭聽”的新的“填鴨式”模式。由過去的“人灌”模式變為現在的“機灌”模式,這樣更加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這樣多媒體的優越性根本毫無體現。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在課件結構上,可采用模塊化思想,變線性結構為非線性結構,將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庫,并注意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課件流向能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調度。同時,要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還可適當增強課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時對學生的回答或提問做出正確的響應,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4. 使用多媒體技術,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
任何教學手段的使用,都離不開教師。有的教師把上課要說的話,錄制下來作為配音,跟隨課件播放。上課時,教師操作計算機,學生隨屏幕顯示學習,一節課看不到教師在黑板上寫幾個字,在講臺上講幾句話。其實,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教師表情以及身體、語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授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心理活動進行積極引導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良好情緒智力的過程。而我們如果一味地依靠多媒體技術,不僅對學生的個性心理活動難以捉摸,而且不利于運用教師的體態語言對學生的情緒進行調控,難以引導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教書育人的目標也難以真正得到落實。
五、給學生留下創造思維發展的空間
篇10
教師的工作也變得輕松了!準備的學具少了,說的話少了,教師真正成為了數學學習的引導者??稍谑褂谜n件的過程中,我卻發現有兩個問題值得思索。
第一,課上的教學時間縮短了。在課件的輔助下,學生們七嘴八舌,很快就學完了課本中的內容。但學習效果怎么樣呢?大家是否都學有所獲呢?不是這樣的!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感官刺激下只是形成了表層記憶,留在腦海里的印象卻不深。時間一長,有些概念就模糊了,出現了混淆。運用配套的課件光盤,課堂教學的效率是高效了,但效率的優質卻沒有做到。課堂里的空余時間多了,教師該做些什么來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呢?教師應為學生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例如,在教《復習》時,最后的幾道應用題很是復雜,需要學生有簡單的推理能力。我讓學生小組學習,大家一起動手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適當的時候從旁給予一點點撥。學生們自己解決了問題,算出了答案,都很興奮,覺得數學真有趣!我趁熱打鐵,出示了《小學數學補充讀本》中《簡單的推理》中的一些練習題,學生們不用我說,就拿出紙、筆忙碌地算了起來。這樣,我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第二,學習相對比較困難的學生更不愿動腦筋了。他們像看電視一樣,享受著聲音、動畫,只等別人的學習成果。對這類“學困生”,該怎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