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10:56: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煤化工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煤化工論文

篇1

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產業是焦化工業,同時,焦化工業也是冶金工業、機械工業鑄造、高爐煉鐵等行業最主要的輔助產業。目前,全世界的焦炭工業所直接消耗的原料精煤大約為4.5億t/a,而全世界的焦炭產量大約是3.2~3.4億t/a,機械化發達的國家受到世界鋼鐵產量調整、高爐噴吹技術的發展、生產成本增高以及環境保護的因素的影響,這些國家的煉焦能力處在收縮狀態。我國目前有各類機械化焦爐大約750座以上,交談年產量大約是1.2億t/a,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直接消耗的原料煤占據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14%,年設計煉焦能力約9000萬t/a,我國煤氣凈化技術在世界上已處于先進水平,焦炭的質量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上世紀80年代,我國煤炭行業的煉焦技術得到發展,一些地區建成了專門輸送人工煤氣的工廠,也有以焦炭為主要產品的工廠。焦炭是我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之一,每年的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是世界上焦炭出口量最多的國家。但煤炭行業的焦化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焦爐爐型小、受礦區產煤品種限制、調整焦炭質量的難度較大、煙塵處理技術的缺乏等,造成國內大多數焦化行業與國外同行業產生較大的差距。

二、煤氣化

煤化工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單元技術就是煤氣化技術。煤氣化技術目前在我國廣泛應用的領域有:化工、冶金、機械、建材等工業行業和生產城市煤氣的企業,近二十幾年,由于我國引進了加壓魯奇爐、德士古水煤漿氣化爐等用于生產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氣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煤氣化技術的發展和作用也引起了國內煤炭行業的關注,“九五”期間,兗礦集團與科研機構、國內高校合作后開發并完成22t/d多噴嘴水煤漿氣化爐中試裝置。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自主開發氣化的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三、煤氣化合成氨

目前我國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廠。我國化肥生產的主要方式是以煤為原料,采用煤氣化合成氨技術,采用水煤氣工藝,每年消費的原料煤炭以及焦炭都會超過4000多萬噸。與我國不同的是,國外生產化肥以煤炭為原料的工廠很少,國外企業和工廠一般都以石油或者天然氣為主要原料,而中國因為技術和市場的關系,煤氣化合成氨工廠和企業不能與國外相比之。

四、煤氣化合成液體燃料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內各項事業對能源的質量和用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由于我國對油品的消費每年都在增加,國內的資源能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從國外進口原油成為我國煤化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展了間接液化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到80年代,由鐵基催化劑托合成生產汽油技術的實驗獲得成功,這一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2000t/a規模的煤基合成汽油工業實驗也獲得成功。90年代開始,在對鈷基催化劑合成工藝的開發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并在這一階段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有效成果,由此開發出了3種型號的合成柴油鈷基催化劑?!笆濉逼陂g,針對新型漿態床合成工藝的催化劑、反應器等小型試驗得到立項,并在這一階段中研制了工業級煤基合成油工藝軟件包。

五、煤氣化其他產品合成技術

不同的合成技術能合成制成不同的化學品,國外對使用煤通過氣化制出合成氣的相關技術也已進入研發、開發以及某些商業運作上。甲醇這種化工原料在煤化工行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世界甲醇的生產能力約為3500萬t/a,其中,總產量約為2900萬t/a。在國內,甲醇的生產企業大概有100多家,這些企業當中,有一半以上是以煤為原料的工藝制作,而我國甲醇的生產能力約為300萬t/a。但是我國的生產技術與國外相比,甲醇裝置規模較小,生產工藝相較于國外也比較落后,尤其是在我國以煤為原來哦的工藝,生產過程復雜而成品偏高,因此在與世界上其他大國相比,我國的甲醇生產缺乏較強的競爭能力。此外,作為另外一種代用液體燃料,二甲醚的生產技術也受到各方關注。世界二甲醚產量約為15萬t/a,主要利用甲醇脫水工藝制成,有相關研究人員認為,二甲醚可以作為車用柴油代替燃料,也可以為民用燃料。

六、煤炭直接液化

篇2

1.績效考核體系設計不夠完善。

績效考核體系包括績效計劃、績效計劃實施、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及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在內的一個系統的活動過程。體系的建立,是進行績效管理的基礎,也是績效考核得以推進的保證。但由于煤化工企業管理還沒有實現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企業經營狀況不甚穩定、管理基礎相對薄弱,建立的績效考核體系通常不夠系統、完善。

2.績效考核結果沒有被合理轉化。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75%的企業考核的唯一目的是將績效考核與員工薪酬聯系起來,其實這樣最終會導致企業為了“薪酬”而績效,績效考核只作為薪酬分配的工具,沒有對績效目標起到助推的作用,從而誤入歧途??冃Э己吮旧聿皇悄康模且环N手段,因此必須重視考核結果的運用。

3.績效指標設計不夠科學、偏離目標。

績效指標的設計是企業績效考核體系設計的關鍵環節,績效考核指標的設定應既能正確評價員工和企業過去的業績,也能發揮績效導向作用,激勵員工和單位對現有工作持續改進,以便提高工作績效。雖然許多煤化工企業都挖空心思建立了“先進”的指標體系,但由于指標不夠科學、合理,則可能導致企業績效管理失效。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3.1績效指標與企業戰略目標脫節。

績效管理只有將員工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相結合,通過員工績效的提高才能實現企業發展目標,這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是企業實施戰略管理的重要載體。但是多數煤化工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不是從企業的戰略目標自上而下逐層分解得到,而是根據往年的經驗和僵化的職責推導而來,導致部門和個人績效目標的總和與企業戰略目標產生較大偏差。如某化工企業市場方面的目標為產品占領高端市場,但是銷售部門的績效指標為銷售收入、顧客滿意度、銷售回款完成率等,沒有將高端客戶對產品質量的個性要求、高端客戶數量、高端市場的銷售份額作為績效指標,于是導致企業戰略目標形同虛設。

3.2績效指標設計不當,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對績效指標進行設計時,應遵循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防止因績效考評指標設計不當對實際工作產生誤導,同時要對可能出現的偏差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由于對績效指標設計的合理性、績效指標的關聯性沒有進行反復推敲和驗證,最終會因指標設置不當,最終可能導致績效考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某化工企業為節能降耗,考核供水車間循環水耗電指標,該指標與車間績效薪酬的50%聯掛,于是,車間為保收入不惜采用非常規手段降低電耗,導致下游關鍵設備機組出現嚴重故障,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3.3績效指標設置過分追求全面、強調量化造成考核失效。

煤化工企業績效指標設置時,由于缺乏經驗,眉毛胡子一把抓,設置一個大而全的績效指標體系,但是這些績效指標并非全部與員工實際工作相關,讓員工感到無所適從,從而失去工作重點導致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管理就是要可衡量”但是可衡量并不代表一切工作均可量化??冃Э己酥笜擞卸亢投ㄐ詢深?,其中,反映工作結果的指標如產品產量、產品銷量、銷售收入等指標,通??闪炕?,為定量指標,反映工作過程的指標如工作及時性、工作態度等指標,通常難以量化,為定性指標。指標是否可量化主要取決于工作的性質,如果僅僅為了方便考核而一味追求指標量化,會最終導致績效考核事與愿違。

4.計量手段不完備,績效考核結果與實際有較大偏差。

煤化工企業生產的特點是流程化連續作業,上下游工序和各類原材物料的投入、產出需要大量的儀表器具來計量。但由于煤化工企業缺乏精細化管理意識,為降低企業投資,在計量方面通?!巴倒p料”,由于計量器具不完善,計量數據不準確,人為平衡擾亂了績效考核的正常秩序,同時,也無法滿足績效指標層層分解的工作要求。尤其是生產波動大、系統運行不穩定時,由于考核責任無法界定,給考核仲裁工作帶來了麻煩,嚴重挫傷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降低了績效考核的嚴肅性。

二、問題的改進建議

如何徹底解決績效考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使績效考核工作充分發揮實效,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明確績效考核目的,樹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觀。

煤化工企業可對現有績效考核工作進行認真思考和梳理,明確績效考核目的和原則,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樹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觀,即:通過實施績效考核,查找工作實際中存在的不足并持續改進,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以達到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目的。因此,企業的中高層領導應提高對績效考核工作的重視程度,養成戰略性思維習慣,將績效管理體系和戰略與年度經營計劃有機結合,發揮績效考核的戰略導向作用,把戰略目標從縱向上層層分解到員工的績效指標中,以保證績效指標能真正地落地;從橫向上來講,公司關鍵績效指標的達成,需要業務部門、職能部門、業務單元之間互相協調,發揮組織的協同性。

2.營造良好的績效考核文化氛圍,創建公平的考核環境。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管理者和各管理單元所共同擁有的企業價值觀念。煤化工企業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固有的企業文化,實施績效考核工作必定會對企業文化和部分人員的利益產生沖擊,會增加績效考核工作的難度。因此,績效考核體系要想得以有效運行,必須營造一種以“業績為導向”的文化氛圍,將企業文化貫穿于績效考核工作的每一個過程,告訴企業員工,管理層真正關注什么、重視什么、鼓勵什么,創建“追求高績效、公平競爭”的工作環境,將企業文化和績效考核深度融合,實現員工和企業互動雙贏。

3.制定合理考核指標,建立系統的績效考核體系。

煤化工企業應從基礎工作抓起,明晰各單位工作職責,簡化工作流程,制定科學合理的崗位說明書作為考核依據,建立起以企業戰略為導向,能夠體現部門重點工作目標和個人關鍵績效易于衡量的績效考核體系與考評標準??冃Э己酥笜藨扇《ㄐ耘c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原則,根據考核對象的工作內容的不同,差異化地設計績效考核指標及其權重。

三、結語

篇3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與世界各國聯系密切,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各行各業都在快速變化,煤化工企業作為新行業,無論是數量、種類,還是規模都在蓬勃增長,然而這些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煤化工企業間的競爭,企業的發展因此遭遇瓶頸。財務管理能夠影響煤化工企業的發展,健全企業的管理流程,協調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間的關系,合理控制企業成本費用,在企業提升經營水平的過程中也能發揮出巨大的效用,因此,財務管理對煤化工企業具備重要性。要提高煤化工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企業必須重視財務管理的作用,加快財務管理改革速度,用先進的財務管理措施,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提高資金的使用率,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重視財務預算工作,加大財務分析的力度,全面控制各項成本費用,繼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煤化工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難點分析

煤化工企業能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能源支持,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等都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煤化工企業財務管理對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對煤化工企業的財務管理現狀進行分析,不難發現諸多問題,有些已經阻礙了煤化工企業的發展,以下進行詳細論述。

(一)企業管理體制不完善,財務管理工作開展不順暢

煤化工屬資源密集和資產密集行業,其高達上百億的投資規模決定了煤化工企業大多為國有企業,多采用傳統的工業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管理架構、管理制度以生產為中心。首先,煤化工企業的管理思路從如何可以安全、平穩、高負荷生產產品出發,管理實際中,多為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工藝、設備、儀表、安全等問題。企業管理過程中,缺乏對產品的市場需求度、產品的生產成本控制、企業效益最大化以及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競爭優劣因素的考慮。其次,煤化工企業中設置計劃財務部,其職能主要為記錄、核算、報告企業資產和財務狀況,表現為對各項生產和經濟業務的事后記錄。對于全面成本費用控制這一關鍵工作,財務部門多數是被動的做事后分析對比,較難參與到事前、事中控制管理上來。最后,煤化工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和規定中專業職能界限分明,成本費用控制的概念往往無法體現在業務和生產進行過程中,相關的控制措施和跟進辦法也很難做到與業務、生產流程結合鑲嵌。因此,在傳統的重生產管理體制下,財務管理工作開展存在較大難度。

(二)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財務風險意識,財務信息指導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財務管理制度的構建除了包括制度和框架之外,還需要具備相關的財務管理機構。然而現階段我國的煤化工企業普遍只注重財務管理制度和框架的構建,卻完全忽視建立財務管理機構的相關問題,這就導致企業“尾大不掉”,沒有明確的管理目標,更沒有明確的管理思路、辦法,財務管理、生產管理難以有效結合。其次,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企業內部的各個層級普遍無法正確的認識企業財務管理,更有甚者甚至認為財務管理“沒有用”或是認為財務管理就是“會計的工作”。由于思想的偏差,人們不重視財務管理,所擁有的財務管理理念也非常的落后,導致現階段財務管理的作用只在會計工作方面上發揮了少量的作用,財務信息指導作用也難以有效的發揮,財務管理水平低下。這樣的情況不利于企業高效運行,并最終反作用于企業,影響企業發展和資金的有效運用。再次,煤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復雜,財務管理涉及的問題非常多,管理工作難以保證面面俱到。最后,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說,我國的煤化工企業已經不再如以前那般鳳毛麟角,企業之間除了存在幫助、合作以外,必不可少的也存在競爭,因此企業方面,尤其是企業的管理層必須認識到企業間競爭客觀存在性,有意識的逐步建立、完善煤化工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然而就現實情況而言,我國煤化工企業在此方面還非常的欠缺。

(三)煤化工生產流程較長,成本歸集、核算、報告和考核口徑不一致,前后協調需不斷優化

煤化工企業生產工藝流程長,而且較為復雜。以某煤制烯烴項目為例,該聯合裝置主要包括煤氣化裝置、甲醇裝置、MTO裝置、聚丙烯裝置、聚乙烯裝置等裝置十八個小單元。以煤為原料,采用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制備粗合成氣,經部分耐硫變換、低溫甲醇洗凈化得到滿足甲醇合成要求的精制合成氣,再經合成和除去輕組分和溶解性氣體得到MTO級甲醇,同時部分甲醇經過精餾得到精甲醇。MTO級甲醇經過MTO裝置生產乙烯和丙烯,再經聚合生產出合成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該項目年產30萬噸聚丙烯、30萬噸聚乙稀的化工聯合裝置,同時副產硫磺、丁烯、丙烷和乙烷以及C5+等副產品。首先,煤化工產品的生產是一個長流程的復雜過程,成本歸集、核算、報告和考核等難以有效控制,各方配合協調存在較大困難。企業內部無特別明確的成本責任,成本控制與各部門及職工個人的責任成本或業績評價沒有關系,職工對成本管控既無壓力又無動力。其次,成本管控體系有待完善。在上述某煤制烯烴項目中,固定資產投資大,折舊、攤銷以及修理費等與投資相關的成本占聚烯烴產品完全成本比重超過40%。變動成本占完全成本比重約為50%,目前己建立制造成本等成本指標,但偏重于事后分析,需建立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防控的目標成本,還需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生產成本管控。企業如果不能合理的控制成本,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難以提高質量。最后,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雖然較高,但因為企業重視程度低,財務管理人員的后續培訓得不到保障,全面的財務體系以及生產工藝體系培訓跟不上,使財務管理人員難以與時俱進,在從實際工作出發,結合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力不從心。

三、煤化工企業開展財務管理的全面成本管理策略

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持續低迷的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確定的經營目標任務,煤化工企業經營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判斷一個企業能否生存的必要條件是盈利與否,最終的經營成果如何,是不是能實現效益。而全面成本管理作為一種現代化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能讓整個成本管理貫穿于企業的各個作業流程之中,通過全面的成本核算、分析以及成本的決策等來充分調動其員工以及企業組織人員的積極性,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成本費用投入,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煤化工企業的全面成本管理是煤化工企業立足于企業戰略目標,以改善企業成本環境為目標,以更寬的視角調整企業價值流程,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并最終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一系列的工作。要在煤化工企業內部開展全面成本管理策略,可以從如下六個角度出發。

(一)重塑優化管理架構,強化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職責

煤化工企業應積極的組建財務成本管理領導小組,充分調動企業內部所有人員參與全面成本管理的熱情,讓企業領導者擔任組長,充分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由分管領導、相關生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以及生產中心負責人擔任組員,共同負責全面成本管理的組織、督導、協調和考核工作。另外,企業方面還應有意識的完善成本管理崗位職責,將成本管理從事后核算、記錄擴展到生產計劃、統計、成本預算、成本分析考核等全流程管理,從傳統的成本核算轉型為成本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成本管理的牽頭部門應該是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應有意識的強化生產計劃、物料能源統計、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其他部門應該在業務開展和產品生產過程中輔助、配合財務部門,這樣才能更好的突出全面成本管理的職能,也才能夠提升管理的實效。

(二)結合生產管理,構建企業的財務成本控制系統

構建煤化工企業的成本控制系統,也就是責任會計系統,該系統必須包括煤化工企業的內部責任預算、預算執行情況的核算、評價責任單位經營業績這三個方面。成本控制系統的主要任務是計量、傳送報告、分析考核、對標比較等與成本控制相關的所有信息。因為煤化工企業生產產品種類較多,管理過程也非常復雜,因此其要需要充分的考慮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優勢,制定出合理的成本管理辦法以及成本控制辦法,確保成本歸集、核算、報告和考核等口徑一致。讓企業各個生產中心在研究本單位實際情況和特點的基礎上建立能夠與財務會計核算相聯系的企業內部責任會計核算體系,從基礎環節出發,下調成本核算主體,提升部門之間的成本管理信息反饋能力,并最終實現優化、協調部門財務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

(三)創建適合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報告

建立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報告,對相關人員提出要求,確保他們能夠按照規定,及時上交成本管理報告。財務成本管理報告在內容方面應突破傳統財務會計數據的范圍,使業務指標與企業財務指標相結合,并包括成本管理報表以及成本管理分析兩部分。煤化工企業的成本管理報告要能充分地反映出企業的成本特點,還應能夠有效涵蓋與生產、投資、管理等相關的一系列內容,要能夠適應管理層的需求,為管理層提供落實管理的憑據。因此,全面成本管理報表應該包括煤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費用發生表、全面成本結構狀況表、稅費完成情況分析表、期間費用發生表、存貨占用情況表等等。只有全面的分析了上述表格內容,企業才能夠獲知成本水平的變化情況,也才能夠衡量預算指標與上年同期完成數據之間的差異,也才能夠正確的分析影響企業成本升降的因素,并最終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正確評價成本計劃執行結果,將自身成本執行結果與本行業相關的企業進行對比,對自身全面成本管理細節進行調整、完善,進而編制出更加科學的成本計劃,為企業落實決策提供依據。

(四)完善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考核

完善企業成本管理考核體系,也就是將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眾所周知,成本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兩個環節是預算和考核。這兩個環節直接影響成本管理的效果。預算是考核的根基,只有保證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才能為考核的順利進行夯實基礎。因此,煤化工企業應做好成本要素的計劃測算工作,建立成本測算模型,利用零基預算等方法完善預算測算方式,增加成本預算的科學性,并逐步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將煤化工企業內部逐級分解的經營預算與企業整體的財務預算有效銜接。煤化工企業可以在年初分解財務預算指標,將成本管理工作分解到各個職能部門和生產中心,有效的分解成本管理責任,以保證全面成本管理順利進行。按月對各個單位的成本管理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獎金掛鉤,嚴格落實獎懲。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地調動員工參與全面成本管理的熱情,也可以全面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經濟利益。

(五)學習、推廣先進的財務管理經驗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處在一個動態發展的環境中,所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要順應時展的潮流,財務成本管理工作更應與時俱進。首先,煤化工企業應積極學習同行業先進的成本管理與控制經驗,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科學的嫁接、移植。企業還應積極主動推廣公司內部的成本管理控制經驗,使企業能夠互利共贏,共同提高。例如可以采取“競合共贏”的發展模式,組織開展對標工作,加大企業間的交流力度,促使企業能夠吸收彼此先進的管理理念。其次,煤化工企業還可以開展“走出去學習”的模式,委派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方面的精英人士去國內一些發展迅速、財務管理水平高的企業進行考察學習,開闊自身的成本管理眼界,豐富自身的成本管理經驗。

(六)打造高素質的財務管理隊伍

首先,近年來煤化工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職能發生了改變,這就需要財務人員具備更高的水平?,F如今,財務管理要求財會人員由核算型轉向管理型,因此這就需要素質過硬的財會人員來適應時展。因此,煤化工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一步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使其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水準和專業判斷能力。其次,煤化工企業的會計人員都要參加生產工藝流程、能源物料平衡培訓,促進財務人員對實際生產情況的掌握,便于對企業成本核算辦法設計和成本預算考核管理。對于專項費用的預算開支也要嚴格把握,嚴格按照預算項目和金額執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經營管理理念普及到財務管理部門,爭取讓每一為財務人員都能掌握,開闊財務人員的視野,增強財務人員的大局觀和全面性,使財務人員能從企業價值管理角度出發做工作,促進財務人員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力爭培養出一支堅持原則、業務過硬、熟悉生產的煤化工企業財務管理隊伍。

四、結束語

在經濟下行、市場需求緊縮的環境下,煤化工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與壓力,企業想要發展,就必須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完善煤化工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把握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嚴控企業成本,用全面成本管理策略提升企業資金利用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煤化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煤化工企業能夠向著健康、良好的方向不斷的發展。

作者:石楠 單位: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赫民.淺談煤化工企業財務管理之全面成本管理[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4,(09):211-211

[2]馮峰.淺析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提升策略[J].化工管理,2015,(18):1

[3]楊高鵬.煤化工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1,(06):131

篇4

 

關鍵詞:政治文化 會民文化 公民社會

    政治文化是從一定思想文化環境和社會制度環境中生長出來的,經過長期形成并相對穩定積淀于人們心理層面上的政治態度和政治價值取向。公民文化就其實質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政治文化,其蘊涵著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其社會化又推動政治現代化進程。因此,在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我們認真研究公民文化的特質及公民文化成熟國家的經驗,以此來指導我國公民文化的培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公民文化及其特質

    公民文化最早由阿爾蒙德提出。他和維巴在政治文化研究基礎上提出:“公民文化是適合于保持一種穩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治過程,能有效地平衡政府的權力與政府責任之間的張力?!惫裎幕刭|如下:

    第一、公民文化是權利本位文化。權利本位文化有兩層含義:其一,在個人與政府的關系上,公民支配政府,政府則保障公民享有當家作主地位的絕對實現;其二,政府權力的設定和運行是為了公民權利更好地行使和實現,權力必須始終滿足權利的要求和主張,并接受權利的平衡和監督。

    第二、公民文化是一種忠誠的參與型文化。公民文化在國家體制內部具體體現為:公民對于國家有強烈的責任感;對于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表示認同和理解;對于國家政治事務能夠自覺、理性、制度化地參與;對于政府的工作給予信任、寬容和理解。民主理論家們都強調民主維持要求公民具有較強的政治認同感和使命感,同時還依附于法律與權威。不難看出,公民文化是對高效民主政府工作的最好支持。

    第三、公民文化是一種復合文化。依據阿爾蒙德理論,每個國家的公民文化都是村民、臣民和參與者文化程度不同的混合,其結果是一整套均衡的政治取向。即存在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但不至于損害、摧毀政府的權威;存在著政治參與和情感信仰,但卻溫和節制;存在政治紛爭,但受到制約??梢?,公民文化是高效政府最好的監督。

    第四、公民文化是一種異質文化。即使在成功的民主制國家中,公民身上也是既保留了傳統的、消極的臣民角色,又有現代的、積極的政治參與者身份。

    由此可見.公民文化是一種復合的,處于現代化過程中的文化。它既有傳統文化的特征,又有現代文化的特征。它是一種平衡的政治取向,這些平衡實質上就是共識和分歧、權利與責任、情感傾向和情感中立之間的一種理性平衡,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我們知道,民主政治制度是現代國家民主結構得以穩固和正常運作的前提,而公民文化恰恰蘊涵著民主政治的基木原則和精神,因此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運轉必須以公民文化的社會化為條件。美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二、美國公民文化的特點

    公民文化創造了一種較適宜于公民參與的政治環境,該環境是在英美國家漸進的政治變化中逐漸形成的。與英國相比,美國公民文化似乎更為成熟。下面我們來分析美國公民文化成因及其特點,為我國公民文化培育提供一些參考。

    (一)美國公民文化的形成

    首先,美國公毛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歷史形成的新英格蘭鄉鎮自治制度。人民按照鄉鎮自主的原則行使自己的權利,凡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事務,都在公眾場所召開公民大會討論決定。這充分反映出其突出的特點:本質的民主。眾所周知,美國主要居民是英國居民,加之英國殖民對北美的長期統治。于是,在特殊背景下,這一傳統促進了美國獨立運動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積極參加公共事務的覺悟。托克維爾把鄉鎮巨;治的傳統看成是美國人民主權和在實踐中確立的公民自由原則的根源。

    其次,美國公民文化表現出來的極端嚴肅性,來白宗教信仰。新教倫理不僅從白身的理論內涵,而且從新教徒的實踐中保證了民主。清教徒深受洛克政治哲學中個人主義的影響,認定個人高于一切。權力的行使必須基于被統治者的同意,社會與政府的目的只是為了保護個人的自由、權利和利益。韋伯曾說過,“在構成近代資本精神乃至整個近代文化精神要素之中,理性行為這一要素,正是從基督教禁欲主義中產生出來的”。新教的教義指導了美國人的政治生活,并成為其政治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而求助于宗教是因為他們認為在一個民主社會中,宗教是對自由的保障。

    最后,教育、習慣等在培養公民文化方面也起到了作用。托克維爾說:“毫無疑問,美國的國民教育對維護民主制度是有大幫助的?!痹诿绹?,對人們所進行的一切教育,都是以政治為目的,而且在啟迪智力和匡正人心的教育之間沒有分離,這養成了美國人一種天然對政治關注的習慣,他們差不多總是把公共生活的習慣帶到私人生活,在私人生活中積累經驗。而眾所周知的是,美國人認為“真正的知識,主要來自經驗”。

    由此可見,在美國民主制度建立之初,公民文化的形成在精神層面上主要依靠的是宗教信仰,而在現實層面則主要依靠的是歷史的實踐和教育。正是在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基礎上,才形成了美國的公民文化,這為民主制度的建立與鞏固奠定了基礎。

    《二)美國公民文化的特點

篇5

【論文摘要】文化工業與審美自治分別是藝術生產的他律性與自律性理論的代表,本文通過對這兩種理論內在邏輯發展的追溯,試圖揭示出它們之間其實有著內在的聯系與同一,并通過當代審美實踐的理論考察,指出它們之間看似截然不同的理論主張卻統一于啟蒙理性的當代實踐——審美泛化。

在文化產業的發展成為主流話語的今天,重提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也許有些不合時宜。然而,對于某些大眾文化研究者所倡導的應以大眾文化研究取代文化工業批判,或專注于本體論研究而不及其它的理論趨向與態度,筆者深表憂慮,不敢茍同,因此不合時宜地舊話_革提。本文想闡明的足,文化工業從來就不是大眾文化,更無從被大眾文化研究所取代;審美自治并非凈上,也從未完全自治;文化工業與審美自治其實互為表里,體現和貫徹著啟蒙精神的理性邏輯,兩者的組合形成了當前社會的審美泛化和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結局。

一、“文化工業”與大眾文化

當代大多數文化理論研究者是從法蘭克福學派開始了解“文化工業”這個概念的。阿多諾在《再論文化工業》…文中說到:“‘文化工業’(cultureindustry)這個術語可能是在《啟蒙辯證法》這本書中首先使用的?;艨撕D臀矣?947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該書?!彪S著當代全球性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和大眾文化研究廣泛深入地展開,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遭受了越來越多的理論挑戰。概念是邏輯思維的起點,同時也往往是理論分歧之源。法蘭克福學派文化批判理論的核心概念——“文化工業”自然首當其沖受到挑戰。這些理論認為,文化工業統治下所產生的被同一化的大眾文化(massculture)在實踐中并未出現,而應用內涵更為豐富多樣的中性概念“大眾文化”(popularculture)取代大眾文化(masscu[ture),對“大眾文化”采取多樣分析的態度,而是一味地進行否定性的批判對此,我們應了解到,阿多諾曾詳細論述了“文化工業”概念的來源:

“在我們的草稿中,我們使用的是‘大眾文化’(m culture)。大眾文化的倡導者認為,它是這樣一種文化,仿佛同時從大眾本身產生出來似的,是流行藝術的當代形式。我們為了從一開始就避免與此一致的解釋,就采用‘文化工業’代替了它?!?/p>

阿多諾進而指出:“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把它(指大眾文化,作者注)與文化工業區別開來?!庇纱丝梢?,阿多諾的批判從一開始就是嚴謹和明確的,是對準“文化上業”而不是針對“大眾文化”(massculture),更無論“大眾文化”(oppularculture)因此,試圖用“大眾文化”(popularculture)取代“文化工業”,以瓦解阿多諾的批判立場顯然難以立足。然而,人們的疑問也許不會到此為止,“文化工業”既不是大眾文化,也不是“從大眾本身產生出米”,那么,它難道是從天上來,憑空而降的?

比阿多諾稍晚些的美國左翼文化理論家丹尼爾·貝爾將“文化”界定為“意義的領域”,他認為,“它(文化)通過藝術與儀式,以想象的表現方法詮釋世界的意義,尤其是展示那些從生存困境中產生的、人人都無法回避的所謂‘不可理喻性問題’,諸如悲劇與死亡?!币虼?,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文化工業主要是指文化藝術的現代化、工業化加工生產及其產品借助現代傳媒的流通行為,如電影、電視、廣播報刊等。阿多諾關于文化工業的論述雖然也是以這些領域的文化生產現象為主,但卻不是簡單的現象描述,而是就其深層的哲學意義而言的。阿多諾認為可以合法地被稱為文化的東西,是作為苦難和矛盾的一種表達,試圖緊緊抓住關于美好生活的理想,“‘工業’這個詞不要太注重字面的理解。它是指事物本身的標準化——例如西方的、電影院??土巳缰刚频哪切〇|西的標準化,是指擴散技術的理性化,而不是嚴格地指那種生產過程?!保嗟厥窃谏鐣W的意義上,在結合工業的多種組織形式的意義上,而不是在技術理性實際生產的東西的意義上,它是工業的?!眱H就這論述,往往使人們以為,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概念指的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有組織、標準化、批量化的文化產品的生產。而實際上,阿多諾文化工業的重點在于,“文化既不可能代表那些只是存在的東西,也不可能代表那習以為常的、不再有束縛力的秩序范疇,文化工業利用這些遮蔽了關于美好生活的理想,仿佛既存的現實就是美好的生活,仿佛這些范疇就是美好生活的真實的衡量標準?!迸c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作為《啟蒙辯證法》中哲學片段的組成部分相一致的是,這里的標準化、理性化,指的是啟蒙精神對理性與秩序的崇尚,而文化工業作為對那些體現習以為常的不再有束縛力的秩序范疇的有組織、標準化、批量化的生產,正是以理性和秩序為標準,并將這一標準在全社會有計劃擴散的啟蒙精神的貫徹過程。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所謂的“啟蒙”并不是專指18世紀西歐的啟蒙運動,而是泛指把人類從恐懼、迷信中解放出來和確立其主權的最一般意義上的進步思想。然而這種旨在征服自然和把理性從神話鐐銬下解放出來的啟蒙運動,由于其自身內在的邏輯而轉到了它的反面,本身卻變成了一種新式神話。結合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對啟蒙理性的批判,文化工業的概念應在其是作為已i貶值的、欺騙群眾的啟蒙精神的載體的意義上來理解,才是其作為哲學批判目標的本意。雖然,文化工業實踐成其為可能,“既是由于當代技術的發展水平,也是由于經濟的和行政的集中化?!钡鋬仍诘纳顚拥脑蛟谟趩⒚衫硇缘慕^對化。在當代大眾文化的語境中,文化工業理論只有在其被理解為是塒啟蒙理性精神膨脹的批判時,才仍然是可以理解與接受的,并且也是不可取代的。

再回到本文開始的疑問,文化工業來自何處?我們就會明白,文化工業不是循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不是商業化以后的產物,它的出現應溯源于啟蒙理性的出現及其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投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正是憑空而降的,從主觀唯心主義抽象的“理性王國”空降而來。

二、啟蒙精神與唯美主義

啟蒙精神在20世紀遭到了否定性的哲學批判,然而在此之前漫長的西方文明發展史中,啟蒙精神作為照耀人們沖破神話蒙昧的理性之光,曾經譜寫了西方哲學與藝術的輝煌篇章。在恢宏人性戰勝神性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一次次文化解放運動中,理性精神逐步滲透到人類世俗生活的各個方面,并賦予其意義、秩序和前進的力量。這種理性精神應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指哲學認識論中與感性認識相對應的那種理性認識,以抽象性、間接性、普遍性為特征,以事物的本質、規律為對象和內容;二是指那種作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的思維理性,在它建構起的“理性王國”中,一切都要接受理性的裁判。正是在理性精神的照耀下,人文學者構筑起了古典美學的高峰,美的藝術的觀念得以最后形成,黑格爾更是將美學看作藝術學,并將藝術定義為“理性的感性顯現”。正是以理性的名義和根據,康德明確界定了美學的研究領域,美與藝術開始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哲學地位和存在價值。

在傳統哲學向現代哲學轉變的19世紀,作為引導人類的“進步思想”——啟蒙理性在資本主義社會貧困、黑暗、丑陋的社會現實面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啟蒙精神由于其自身的理性邏輯而走到了它的反面。哲學和美學經歷了由理性向非理性,由意識轉向無意識,由實住論轉向價值論,由內容美學轉向形式美學的歷史嬗變。而正是在此時,與反映現實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對立的一股美學思潮,崇尚審美自治、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則逆流而卜,構筑了主觀理性統治下獨證的審美王國,理性與審美歷史地結合在了一起,成為啟蒙理性的最后避難所沃爾特·佩特在《文藝復興:藝術和詩的研究》中以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為例作了說明:“在這里,藝術家、哲學家以及那些受世事熏陶變得敏銳的人不是在寂靜中生活,而是息息相關,并從西向的交流中相互汲取光與熱。那時有一股總體提高與啟蒙的精神,所有人都彼此想象地相互交流。是這種精神的一統使文藝復興的所有不成果得以和諧一致;l5世紀意人利藝術的許多莊重典雅與影響止是要歸功于這種同精神的密切聯盟,歸功于對這個時代的最好思想所做的參與?!?/p>

崇尚審美自治的唯美主義激烈地反對現實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中只有貪婪、丑惡和苦難,只有在遠離現實生活的藝術中才有美。沃爾特·佩特在其代表作《文藝復興:藝術和詩的研究》中闡述的理論觀點成為唯美主義的宣言。他把美看成是一種脫離社會的現象,但又認為美尤其是藝術美應當緊緊地與真實相聯系,“一切美畢竟都僅僅是真實所具有的精美”。他所說的“真實”并不是客觀現實的社會生活的真實,而只是主觀世界中感覺的真實。佩特還認為,美與智力的明晰性有關,“思想的純粹的明晰性所擁有的充滿詩意的美,心靈的冷漠性和嚴峻性在實際上所擁有的美的魔力,它們同肉眼的明晰性之間有著親緣關系,這不僅僅是一種形象說法?!迸逄氐闹饔^美論完全否定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美,這固然與他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現實持一種尖銳的批判態度有關,更重要的是他心中“真實”的審美王國只是由抽象的理性精神建構起的審美烏托邦而已。

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王爾德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藝術除了表現自己之外,不表現任何別的東西。藝術有獨立的生命,正和思想有獨立的生命一樣,而且完全按照藝術自己的種種路線向前發展”。在王爾德看來,藝術應當脫離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應當以藝術家的自我意識為表現對象,而且他心目中的藝術家的自我意識仿佛完全與特定的時代、與現實的社會生活沒有聯系。手爾德對于美的看法同樣是否定美與客觀現實的內在聯系,他指出,藝術以追求美為目標,而美是超越一切現實而存在的。王爾德認為,藝術是“謊言”,因為藝術的目的是講述“美而不真”的事物。他還認為藝術作品都是個人創造的產物,包括神話和傳說也是如此。在唯美主義的理論中,審美和藝術領域處處體現著啟蒙思想的理性邏輯。

阿多諾引用柏拉圖的話來闡明,“客觀地、內在地不真實的東西也不可能在主觀上對人類是好的和真實的?!蔽乐髁x者所倡導的審美獨立和藝術自治,不僅沒有審美感性的自由和解放,反而成為對感性最徹底的理性操控。正像啟蒙辯證法所闡釋的那樣,“那個旨在征服自然和把理性從神話鐐銬下解放出來的啟蒙運動,由于其自身內在的邏輯而轉到了它的反面?!卑⒍嘀Z在評論歐洲唯美主義者時同樣指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正是它所倡導的反面?!币驗樗鼈兏咀裱瑯拥睦硇赃壿?,只能帶來同樣的自我摧毀的結果。

三、工業技術與形式主義

技術的發展無疑是實現文化工業擴張的重要前提條件。在阿多諾的理解中,文化生產過程中包含著兩種不同的技術:一是文化工業生產的復制和擴散技術;二是藝術作品中的內在技術?!拔幕I的技術概念只是在字面上與藝術作品中的技術是相同的。在后者中,技術與對象本身的內在組織有關,與它的內在邏輯有關。與此相反,文化工業的技術從一開始就是擴散的技術,機械復制的技術,所以總是外在于它的對象”。

從阿多諾的論述來看,所謂文化工業的技術足指當代的機械復制、大眾傳媒等現代工業技術,而所謂藝術作品中的技術應當是指藝術作品中形式主義的藝術技巧?!靶问街髁x”是審美和藝術自治觀中的本體論,它與唯美主義同時建構了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美學觀,不過前者更注重審美主觀性和純潔性的維護,后者更專注于藝術自身發展規律的理論歸納?,F代主義藝術在形式上的革命和對古典美學的批判最初主要局限于藝術學的范疇之內,與重新尋找藝術的本質有關。貝爾創立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視覺形式理論和俄國文學研究者主張文學自治的方法論改革,即是對現代藝術探索的理論總結,又成為現代主義藝術的闡釋依據。阿多諾對現代主義藝術的形式主義革命倍加推崇,并把形式主義美學原則引入社會學,從精英主義的立場出發,以現代主義藝術作為進行社會批削的武器,使之具有了與文化工業相對立的社會批判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他認為,現代主義藝術,不以寫實的藝術方式鶯視題材的重要意義,是因為自由主體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已被技術、傳媒、大眾文化、消費主義全面控制而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在一個人性異化的社會里,當現代主義藝術強調藝術形式自身的自律性、自主性、藝術創造的原創性和藝術家的主體性時,在根本上也就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包括對它的文化工業的超越、批判和否定。

雖然同樣主張審美自治,形式主義者的美學目的與唯美主義者根本不同。阿多諾認為現代主義藝術中的形式主義藝術技巧使它成為了啟蒙理性統治下“同一性”社會的對立面和反抗力量。而工業技術則借助意識形態的支持阻礙著藝術技術的實現,“只是就文化工業小心翼翼地使它自己避免包含在它的產品中的技術的充分潛力的影響而論,它依靠意識形態的支撐。它寄生在外在于藝術的、對物品進行物資生產的技術上,無關乎包含在它的功能性中的對內在的藝術整體的職責,電無關乎對審美自治所要求的形式法則的考慮”。

文化工業的代表莫過于好萊塢的電影和無所不在的廣告,它們集現代社會的技術、文化、藝術、商業、傳媒、產品制造為一體。在好萊塢的影片中,富麗堂皇的場景布置,宏大、熱鬧的場面,精心制造的光線、色彩和空間,無不具有西方古典主義藝術的審美趣味。古典文化中為少數人擁有和欣賞的藝術典范,在現代社會,則通過機械復制和文化工業批量生產而轉換成為流行的、大眾的通俗文化。阿多諾指出“文化工業把古老的和熟悉的熔鑄成一種新的品質”,正是指占典文化中的高級藝術典范在現代社會經過文化工業的技術、市場、商業體系、現代傳媒的改造,在以“啟蒙代替神話”的同時,以知識代替想象:“現在一切文化都是相似的。電影、收音機、書報雜志等是一個系統?!薄霸趬艛嘞碌乃械娜罕娢幕际且恢碌模鼈兊慕Y構都是由工廠生產出來的框架結構”,經過這種“技術”的改造和重新組裝,文化工業最終成為啟蒙精神的制造者和代言人。

四、審美泛化與感性操控

當代社會與文化的一個突出變化正體現為審美的泛化與口常社會生活的審美化。許多西方著名的社會學家與美學家都一致認為:審美化正在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組織原則,西方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審美化(aestheticization)過程,以至于當代社會的形式越來越像一件藝術品。社會學家維爾什認為,“近來我們無疑在經歷著一種美學的膨脹。它從個體的風格化、城市的設計與組織,擴展到理論領域。越來越多的現實因素正籠罩在審美之中。作為一個整體的現實逐漸被看作是一種審美的建構物?!彼踔劣谡J為,如果說經典的社會學家把理性化(韋伯)、社會分層(杜克海姆)等看作是現代性的動力并以此為研究中心,那么今天的社會學研究則應該把審美化作為研究中心,凼為審美化無疑與理性化等一樣成為社會組織的核心因素之。

詹姆遜在論述后現代主義時指出,晚期資本主義的擴張主要體現在文化方面。在資本主義的第三階段,資本征服了世界之后,進入了人類最后未被殖民的領域——審美與無意識。他1985年在北京大學的系列演講中指出,“德國的古典美學家康德、席勒、黑格爾都認為心靈中美學者一部分以及審美經驗是拒絕商品化的……對康德以及以后很多美學家甚至象征主義詩人來說,美、藝術的最大長處,就在于其不屬于任何商業(實際的)和科學(認識論的)領域……美是一個純粹的、沒有任何商品形式的領域。而這一切在后現代主義中都結束了。在后現代主義中,由于廣告,由于形象文化,無意識以及美學領域完全滲透了資本和資本的邏輯?!睂徝雷灾蔚臑跬邪罱涍^資本領導一卜的文化工業的沖擊、整合與重組,變成了后現代時期社會化的然而支零破碎的審美泛化。正如費塞斯通的《后現代主義與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中指出,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正在?肖滅藝術和生活的距離,在“把生活轉換成藝術”的同時也“把藝術轉換成生活”。針對后現代社會的審美泛化,鮑德里亞提出了“超美學”的概念,所謂“超美學”,指的是“美學已經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當中,因而喪失了其自主性與特殊性。藝術形式已經擴散滲透到了一切商品和客體之中,以至于從現在起所有的東西都成了一種美學符號。所有的美學符號共存于一個互不相干的情境中,審美判斷已不再可能?!?nbsp;

篇6

(一)“設計與實踐”式課程體系

工藝美術專業系統化建設,要突出專業性,在培養理念方面,要不斷創新,從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著手,設計實踐性與理論性緊密結合的式課程體系。在學生接受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在實踐課堂上及時的進行檢驗,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動手設計能力,提升專業軟件的操作水平。

(二)“創意工廠”實訓基地

基于“理實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設計與實踐”式課程體系,就必須依托實訓基地的建設。“創意工廠”實訓基地,突出設計理念、注重動手操作。使學生能夠從在教室里的美術專業知識出發,到電腦機房的軟件設計,最后在輸出設備上看到自己設計的真實作品,實現了項目的完整流程實訓。實訓基地設有基本技能實訓室、平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實訓室、美術影視與動畫實訓室、數字影視藝術制作專業實訓室。園林植物造景設計實訓室主要包括園林景觀設計實訓室和園林規劃設計實訓室。

(三)在工藝美術設計專業實踐中植入工業設計的新理念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工業設計有越來越多的需求,這是很大的機會。同時,互聯網帶來連通性的空前加強,使得工業設計師和企業越來越放眼世界,這也為工業設計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但機遇的另一方面就是挑戰。工業設計需求的井噴倒逼工業設計企業提升自身能力,創新商業模式,快速進行轉型升級?,F在是體驗經濟的時代,強調人本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過去中國制造強調的都是從商業角度考慮的產品的交易價值,而沒有考慮用戶的體驗價值。現在不同了,體驗逐漸占主流。從產品到消費者的環節日益縮短,也迫使產品設計制造企業更多地考慮用戶體驗的價值。商業環境的變化不僅使產品研發制造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對專業的工業設計企業來說同樣需要革新自己。過去的工業設計被狹隘地定位為是外觀設計,但當下真正的工業設計應該是協同創新??梢哉f,從產品前端的概念開發部分,就應該植入工業設計。

(四)在工藝美術專業建設實踐中融入全產業鏈設計創新

現在很多工業設計師和企業走向前臺,去創業等,這當然是創新的模式之一,但經常會擔憂工業設計會因此而產生躁動。實際上,工業設計是一種‘生產性|服務業’,是為制造業進行配套服務的。羅成表示,所以工業設計需要更多沉淀,搭建大平臺,才能做的深入。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工業設計在產業上游,按道理應該起到組織資源的作用。但目前的現狀是,工業設計環節的體量比較小,力量不足,往往成為別的環節整合的對象。就設計談設計,很難整合資源。必須把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如材料、研發、供應鏈、制造、營銷、渠道、品牌等各方,都整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工業設計企業的價值。

(五)提升專業文化建設水平

專業文化建設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專業成長有著強烈的指向功能,對專業發展有著顯著的引領作用,通過建設專業文化,引領專業建設,不斷提升專業內涵和實力,打造出一支品牌專業。具體體現在工藝美術專業文化環境的塑造。如開展創意教室、特色走廊評比活動;舉辦藝術作品展示;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專業素養,培養想象力、創新力、協同力;最重要的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和形成校企共同培養人才的機制。

二、結束語

篇7

由其名可知,公共美術教育即指面對人民大眾的美術教育,是屬于人民大眾素質文化教育的一種教育范疇。公共美術教育是面對人民大眾教育,它不是培養專業教育者,而是人民大眾生活中的文化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教育,促進我國社會文化發展和人民大眾現實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動。

二、公共美術教育和社會的關系

公共美術教育是在社會中全民參與的社會性、人文性、生活化的藝術教育。這種藝術教育實現人民大眾生活中的美的發展和對幸福生活的終極向往,即精神里的社會群體的人文關懷,是一種獨立獨行的人生模式和社會長遠目標教育發展的動力,也是一種人類追求超越自我發展,一種把人類社會推向理想境界水平的教育: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完美,人文情懷關注,從而使人類社會和諧健康有序的發展和前進。

公共美術教育是用視覺圖象來反映人民大眾意識的能動作用,包括人類社會中群體和個體的精神性和物質化的成分,是人民大眾社會化中的生產及自然存在中人文生產事物,它能促進人類社會視覺文化圖象學的審美發展的文化現象。以藝術的視覺圖像反作用社會公共領域的各種美學、價值觀念、審美認知等,所要推行的是公共精神的基本維度,是為了理想社會和社會論理道德,推行人民大眾認同在人格尊嚴及利益關系上的相互尊重與包容,使全體國民成員知道應盡自已的權利與義務,即社會理想的主體地位:代表選進文化前進的發展方向。

公共美術教育的目的是改造主類社會完善和真善美的追求的。美術教育充當其人文社會的特征,有益于人們由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的演變,不只具有情感的表達與表現,而且還有精神教育作用。公共美術教育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培養人民的對視覺形象的觀察能力和視覺形象思維能力、其藝術的感悟能力提升人民大眾對社會、國家、自我新的認知交流能力。公共美術教育一向重視教育對象的智力,思維能力的拓展,形象符號的應用,大眾品味的協調統一能力。因此,公共美術教育在社會生活和現實應用中,增強人民大眾熱愛國家的思想感情,使人民情感得到豐富,提升了人民大眾人格和凈化人民的心靈。

三、公共美術教育在我國社會現實中的作用和意義

雖然公共美術教育在當下我國的社會生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大眾媒體還是建筑行業或者工業設計及生活用品中,但公共美術教育的社會主體地位還有待于我們的普及和推廣。公共美術教育人們的客體世界給以精神性反饋和關照,從而實現美術精神活動與社會現場活動的連接,使美術活動融入人類社會活動的事件當中,并發揮極積的作用,改善人們的生活。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和人類自身的再生產。人是自己的主人也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所以人的一切社會活動都在發生著自己的創造性活動。公共美術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貫穿于人類歷史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促使人類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公共美術教育將人類世世代代所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加以整理、保存、傳遞和發展。正是公共美術教育將前人積累的經驗和知識的精華傳遞給新的個體生命,從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因此,公共美術具有普世性的社會地位。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公共美術教育,受制于統紿階級意志的貫徹、社會意識的整合、政治法度的創設和實施以及經濟的增長與社會文明的進步。公共美術教育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極為緊密和深刻的本質聯系,對國家或民族的生存與發展產生著一定的影響。

公共美術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安繼承和發展著人類的文明成果,傳播、保存、融合、發展著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生存及發展的生命機制。公共美術教育作為一種精神生產,對人們的行為、生活實踐、風土人情、論理道德、文化傳統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的,成為整個社會性文化建設的基礎作用。藝術教育是大眾人民美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它對人們道德的約束力和社會生活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它可以豐富人的想象力,發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強人的創造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格品質。公共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公民的社會主體意識和參與意向,從而有利于培養協調統一的社會審美維度。公共美術教育是以溝通和交流的形式來滿足人的現實社會欲望和情感需求的,也是促進主類自我完美和諧的有利手段。還可以通過對人的情感凈化,開掘出人性中真誠、善良、美麗的東西,使我們以純潔的心靈與人交往,并使人際關系的處理方式美感化。

篇8

關鍵詞:煤油氣化工項目 水資源論證 存在問題

1. 項目概況

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位于陜西省延安市的富縣境內,廠址選在富縣縣城以南12km的富城鎮洛陽村,富縣位于延安市南部,距延安市區70km。

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以油田伴生氣、煤為原料,生產精甲醇產品,主要有180 萬t/a甲醇、60 萬t/aMTO 、40萬t/a輕油加工、45 萬t/a聚乙烯、25 萬t/a聚丙烯、20 萬t/a丁辛醇、6 萬t/a乙丙橡膠。工藝裝置用地面積為38.9hm2。

項目規劃總用水量2630 m3/h,年平均利用小時8000小時,年總需水量2104 萬m3/a。主要取水水源擬為洛河支流葫蘆河在建的南溝門水庫,取水量為1781萬m3/a。

2. 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北洛河發源于陜西省定邊縣白于山南麓,東南流向,于大荔縣朝邑入渭河,干流全長680.3km, 流域總面積2.69萬km2,陜西省境內面積2.46萬km2,占91.34%,甘肅省境內面積0.23萬km2,占8.66%。洛河流域覆蓋陜西省榆林、延安、銅川、渭南四市的16個縣(區)及甘肅省的華池、合水兩縣。其中延安市的吳起、甘泉、富縣、洛川、黃陵的全部和志丹、黃龍的大部屬洛河流域。

北洛河南城里以上面積2.08萬km2,其中陜西省境內面積 1.847萬k㎡,占89%(榆林市占6%、延安市占83%),甘肅省境內面積0.23萬m?,占11%。

根據《陜西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洛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9.50億m3,洛河南城里以上流域地表水總量為6.82億m?(洛河南城里以上陜西境內地表水總量為6.28億m?,甘肅省0.53億m?),占全流域的71.8%。流域內地下水按含水介質分類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水和喀斯特巖溶裂隙水三種類型。根據《陜西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洛河流域南城里以上潛水地下水資源量為2.79億m?。

洛河南城里以上陜西境內地表水資源量6.28億m?,地下水資源量2.79億m?,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復量2.55億m?后,水資源總量為6.52億m?。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為2.82億m3,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11億m3。

2008年洛河流域南城里以上各部門實際用水量1.05億m3(不含水力發電)。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含林牧漁畜)0.57 億m3,占總用水量的54%;工業用水量0.31億m3,占總用水量的30 %;居民生活用水量0.12億m3,占總用水量的11%;城鎮公共用水量0.04 億m3,占總用水量的4%。生態環境用水量0.003 億m3,占總用水量的0.3%。2008年洛河南城里以上各類水源總供水量1.05億m?,其中地表水供水量0.66億m?,地下水供水量0.39億m?。

洛河流域南城里以上2008年人均用水量約118 m3,遠低于全國人均用水量446 m3;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為26.6m3/萬元,低于全國平均的193 m3/萬元用水水平;城鎮人均生活用水量47l/d,低于全國用水212l/d水平;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為34l/d,低于全國用水72l/d水平;農田實灌面積用水量為138m3/畝,低于全國435m3/畝用水水平。

3. 項目取水水源選擇與結論

3.1 再生水源

項目所在地富縣縣城僅有3萬余人,相鄰的洛川縣城4萬余人,黃陵縣城也僅有3萬余人,工業和生活用水量很少,廢污水年排水量均在100萬t以下,目前沒有污水處理廠設施,不可能向本項目供水。故本項目沒有利用當地再生水做為供水水源的條件。

3.2 礦井疏干水

富縣雖蘊藏有較為豐富的煤炭資源,但2006年富縣全年生產原煤僅為12萬t,礦井疏干水量少,且目前尚無大型煤礦開采規劃,本項目的原料煤以榆林煤及延安黃陵縣混配煤為主,燃料煤采用延安當地的煤,煤礦距廠區較遠。因此礦井疏干水不宜作為項目供水水源。

3.3 洛河河水和地下水

洛河從項目區流過,雖然年徑流較大,但含沙量高,處理難度大,不宜直接作為本項目供水水源。

延安市洛河流域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地下水平均補給模數小于3.0萬m3/km2.a。地下水資源非常貧乏,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地形條件極其復雜,地下水開采難度很大,且不存在集中開采條件,無法作為本項目的供水水源。

3.4 水庫引水

在建的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由葫蘆河南溝門水庫工程和引洛入葫工程共同組成。南溝門水庫是一座以工業、城鎮生活供水為主,兼顧農業灌溉、防洪等綜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庫壩址位于交口河鎮葫蘆河口以上3km的寨頭河村附近,距擬建廠址約26km。按水資源配置方案,南溝門水庫在滿足下游河道生態環境用水的前提下,就近向延安石油化學工業園區和黃陵縣城的生產生活供水。

取水點水質化驗,綜合評定為Ⅲ類,水質較好。南溝門水庫總庫容2.006億m3,調節庫容0.931億m3,死庫容0.1742億m3。設計水平年2020年在滿足下游河段綜合用水要求情況下多年年均向工業、城鎮供水量為11535.6萬m3,其中向延安能源化工基地供水6781萬m3,供水保證率均為95%。

本項目屬延安能源化工基地規劃項目之一,為南溝門水庫規劃供水對象,已納入水庫的水量配置方案中。本項目年取水量1781萬m3/a,占南溝門水庫向延安能源化工基地供水6781萬m3的26.2%,項目取用水符合區域水資源總體規劃,不會對區域水資源產生新的影響。

4. 若干問題的討論

本次論證工作進展順利,取得的成果和達成的結論也比較切合實際,但是仍然可能存在一些技術上或政策上的問題??偨Y這些問題對于本項目或其他類似論證項目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4.1 論證依據不足,數據滯后

首先,原始資料是論證工作的根本依據,必須來自實際調查或測驗,如果是轉引的,則應該進行復核,鑒別其是否失真。

其次,水資源論證所依靠的水文數據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要對資料的合理性、一致性、代表性進行分析后采用,必須采用最近年份的水文數據。

再次,水平年的確定要科學合理,認真分析水平年與現狀年之間的關系。本次論證的現狀年為2008年,數據資料稍顯滯后,應該在今后工作中及時予以更新,使其更有說服力。

4.2 項目論證專家現場查勘工作較少

水資源論證是審查項目取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節水和保水等多個方面的合理性,審查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其重點是審查報告的文字、數字,而論證專家的現場調研工作,則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考察建設項目實際情況的主要。但是由于在進行水資源論證時,建設項目一般都沒有開工,設備沒有運行,無法詳細了解有關內容的可靠性。

4.3 項目各方對論證工作重視不夠

篇9

關鍵詞 情境認知 教學模式 初探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ituational Cognition

CHEN Xiaojuan, WANG Chang, TAN X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f "The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he situated cognitive theory was applied, the teaching model was reformed and innovated correspondingly,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amination were planed. These have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had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situational cognition; teaching model; initial exploration

高等教育承擔培養創新人才的歷史使命,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工程創新能力,從而要求教師能夠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模式,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和體驗知識的過程。情境認知理論在教學過程的應用,不僅更新了學生對學習的理解,而且逐漸成為了學習理論領域研究的主流。

1 情境認知理論應用概述

情境認知理論應用到教學之中,能夠達到學生掌握知識和知識實踐的目的,基于情境認知的教學就是由教師創造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教學、學習情境。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進行問題情境、案例情境及工程背景情境等情境的創設,通過問題情境的解答過程、案例分析討論的探索過程,具體工程及背景的研究過程等多種方式的拓展性教學,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自身知識去自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

2 基于情境認知的煤化工技術及裝備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2.1 課堂教學環節

本環節中,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建立不同情境認知的教學模式,使知識點形象化、實際化,知識結構條理化,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掌握教學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認知。

2.1.1 采用“三位一體” 案例式情境認知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所謂案例式“三位一體”教學是指將設備、儀表以及工藝三者有機結合,并加強相關課程引入的綜合教學?,F代煤化工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工藝先進以及設備大型化的特點,將控制理論加到教學中并加以化工工藝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適應現代化工的發展和要求。將多學科知識應用到該課程教學當中,用工程實例來啟發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案例情境教學中,通過對大量案例的講授、分析,學生更易于體驗和掌握知識,也能從中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2.1.2 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構建工程情境認知背景下的教學方式

此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收集充足的教學素材,并加以整理完善,應用好此種教學方式可以加大信息的傳遞量,同時對設備內部結構等復雜專業知識給學生以感性認識。比如在專業設備的講解過程中要結合工程實際構建合理的工程情境,利用影像圖片資料講解設備的關鍵部件及運行原理,以及相關知識點在工程和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知識的用途,而不是單純的理論。讓學生學會從工程實際考慮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2.1.3 創設互相交流的合作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

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合理地調整、豐富自己的認識,獲得知識。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的需要,適時組織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提出具體的目標和要求,使學生在相互啟發、互相補充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合作與創新意識。在合作情境的創設和認知應用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的熱情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2.2 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夯實課堂教學成果的關鍵步驟,合理創設實踐教學的情境,對有效縮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應用之間的差距,有著極為顯著的作用。

2.2.1 合理的情境創設和高度仿真實訓結合的拓展性教學

拓展教學旨在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主要進行工藝仿真實訓,輔以設備的拆裝和儀表的認識。使學生在掌握了書本上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和設備的基礎上,結合完整的模擬工藝流程和實際背景材料,通過先進的網絡多媒體設施,科學地了解煤化工工業體系及其知識需求。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系統化地認識實際工藝流程。通過改革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創造仿真工程實訓環境,對于鞏固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在復雜情況下的決策能力起到明顯效果。

2.2.2 情境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結合的隨機進入式教學模式

將情境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結合,旨在提高當理論基礎知識學習扎實,對工藝指標理解深刻后,完成指定題目的課程設計或學術論文的質量。在所創設的情境中,把煤化工技術及裝備教學問題作為研究課題,統攬煤化工方面多家學派的學術觀點,隨機并及時地總結,深入地研究探討所涉及的學術問題,并將這些信息應用于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達到檢驗知識成果的目的,最終提升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的能力。

2.3 考核環節:改革考核方式,重視學習過程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評價的本質是一種價值判斷。為了真實地體現學生學習的價值。本課程的考核以考核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輔以傳統的教學考核,實現多元化考核。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用多任務標準取代單一評價,如在對學生考核時綜合考試、論文、仿真實訓、課堂討論、提問等多種成績,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實際運用能力等方面。(2)以真實任務為標準的評價,以實地考核學生實驗操作,過程評定課程設計,答辯式論文綜述等方式為主,讓學生逐漸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3 結語

實踐證明,在煤化工技術及裝備教學中理論講解與情境教學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并結合學生就業的需要,更新知識結構,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探討,吸收最新的學科成果,注重教學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才能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本文系內蒙古科技大學校內重點教改《以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煤化工技術及裝備課程改革》資助項目(項目編號:JY2011005)

參考文獻

[1] 宋偉強.基于情境認知的聚合物結構分析研究性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0(1):59.

篇10

關鍵詞:煤化工企業 成本管理 內部控制 問題 措施

一、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基于煤化工企業生產經營呈現生產批量連續性、工藝流程復雜性以及各環節連接性等特點,致使我國煤化工企業的成本核算及時性較差,成本控制困難以及成本管理復雜等問題相繼暴漏出來,貫穿到煤化工企業的各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嚴重制約著煤化工企業的長治久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即:

1、成本管理控制人員思想觀念落后

當前,大部分煤化工企業實行企業生產經營各個過程劃分到各部門之中,實現各部門之間的責權處理,例如成本管理就應該是財務部門自己的事,與財務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毫無關系,尚未把企業全員都定位于成本控制的主體之中,進而,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團隊精神,長久以此循環下去,勢必會造成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控制人員的思想觀念逐漸落后于社會發展潮流之后,給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的長期發展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2、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核算體系

有效地成本核算是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體系,基于我國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核算體系起步較晚,發展較緩慢,現階段中的成本管理體系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不能夠作為有效地成本管理核算體系運用于現行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中,同時,現行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核算體系下為設定有效地核算方法,造成企業成本核算有關人員在進行計算各自的生產成本時,無法劃分成本核算對象,進而,在進行煤化工企業生產經營各過程材料成本分攤時,缺乏準確性以及合理性,從而,無法達到成本管理核算預期的目標。

3、缺乏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

現階段,我國各大企業越來越重視監督管理機制,有效地監督管理機制為煤化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研究表明,我國大部分煤化工企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或者是建立起監督管理機制卻沒有進行有效地實行,其主要表現在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監督管理人員工作力度薄弱以及監督效率低下等等,以上種種不良監督想象不利于煤化工企業的長治久安。

4、煤化工企業成本計劃與控制稍顯薄弱

目前,較多的煤化工企業都制定了基于工廠、車間的成本控制體系。對于成本計劃與控制也有了一些措施與對策。但是隨著生產的逐步穩定,管理的重點也由安全穩定生產轉為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效率”。這時,原有的工廠級別成本體系已經無法滿足這個階段的需要。在成本管理體系不斷深入應用過程中。公司更需要成本管理體系“升華”,通過利用成本的“擠水”效應來提升利潤。這就引入了精細化管理與全面成本管理的思路。

二、加強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的措施

伴隨著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且目前,已經嚴重的影響到煤化工企業又快又好的發展,因此,目前,已將加強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控制上升為煤化工企業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實現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不斷強化,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即:

1、強化企業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建設,實現成本管理基礎工作的不斷完善

實現以上目標的實施,因從二個階段進行即首先是通過著力于建立成本管理長效機制,進而,實現全面的完善企業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建設;其次是在傳統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基礎之上,要以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斷吸收以及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力求實現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轉變,并將其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貫穿到煤化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成本管理控制,使其企業成本管理控制制度永遠立足于不敗之地。

2、樹立起成本管理理念,調動廣大員工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目前,我國煤化工企業廣大員工成本意識淡薄,不能夠以一顆積極的心態參與成本管理,這就需要煤化工企業采取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對成本管理宣傳培訓力度以及定期的對廣大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力求增強廣大員工的成本意識,樹立起全員產于成本管理的觀念,使其成本管理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力爭煤化工企業以有限的成本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價值最大化。

3、加強煤化工企業成本核算以及生產管理手段

立足于做好成本計劃以及控制工作,將生產成本降至最低化。有效地成本核算以及先進的生產管理手段是煤化工企業各項工作有效進行的基礎條件,因此,首先要不斷完善生產系統以及生產全過程的管理,充分的利用好原料以及廢料的綜合利用工作,以最低的生產成本造就出更好質量的產品;其次是通過對煤化工企業進行成本分析,制定出有效地的成本計劃與控制明細管理,力爭實現成本的控制與考核工作的高效進行;最后是以科學的手段,將科學發展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深入貫徹到煤化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過程中進而,實現煤化工企業的長期發展。

4、建立有效地監督激勵體制

這就需要煤化工企業在傳統監督機制基礎之上不斷完善與創新,同時,建立責權利與獎罰制相結合的制度,堅決實行“有功必獎,有過必罰”采取以上措施,不僅能夠大大提高預算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而且還可以不斷推進煤化工企業長期發展,使其成本管理制度立于不敗之地。

5、做好成本計劃與控制工作

做好全過程的成本計劃與控制明細管理。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計劃、控制。生產初期成本計劃根據“設計值”來進行設定。生產穩定運行后,基于成本數據庫按照“成本構成”估算成本計劃。物料成本根據“配方”估算,相關費用根據全面預算的費用計劃估算,間接人工按上月人工費用估算?;ぴ蠌耐读稀⑸a都需要記錄過程。需要通過生產記錄取得投料數據,成本按批次計算,直接按生產批次計算材料成本;制造費用的分攤,按設備的實際生產使用時間分攤(根據生產記錄);合理分解企業成本動因。成本動因是指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通過準確的找出成本動因可以正確的分配各項間接費用;正確核算煤化工企業聯副產品。煤化工企業有大量的副產品產出,而且副產品對外銷售并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副產品的準確分離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本準確性;做好成本的控制與考核。具體做法為:設定標準成本:將單耗作為重點考核指標。對于實際成本根據標準成本將其分解為標準的部分和偏離部分(成本差異部分),并找出差異產生的原因逐步糾正。在具體工作中,按照成本形態將成本劃分為固定、變動成本,重點考核變動成本部分;進行成本分析,改善后續工作。通過比較可以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例如通過量差可以推出投料不穩定或配方問題對成本的影響:通過價差可以推出材料價格變化對成本的影響。通過綜合分析,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成本構成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從而為降低成本,支持產品定價以及決策提供依據。

三、小結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現階段內,我國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方面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基于種種挑戰嚴重制約著我國煤化工企業以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這就要求煤化工企業通過對成本管理出現的問題做出有效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傳統的成本管理基礎之上,不斷創新,進而,為實現煤化工企業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貴陽. 試論煤炭企業的成本控制及對策[J]. 中國總會計師, 2008, (09)

[2]閆豪. 對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策略的分析[J]. 時代經貿(下旬刊), 2008, (07)

[3]閆潤萍,連守田,彭文蘭. 淺談煤炭企業成本控制[J]. 煤炭經濟研究, 2009, (01)

[4]張麗華. 淺論煤炭企業的成本控制[J]. 時代經貿(下旬刊), 2008, (08)

[5]劉更生. 淺談金融危機下的煤炭企業成本控制[J]. 中州煤炭, 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