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蛋白范文
時間:2023-04-04 21:08: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鐵蛋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鐵蛋白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儲鐵蛋白,具有納米尺寸的水合氧化鐵內核和籠形結構的蛋白質外殼。鐵蛋白是含20%鐵的蛋白質。通常,存在于幾乎所有身體組織尤其是肝細胞和網狀內皮細胞內,作為鐵儲備。微量的血清鐵蛋白反映了正常的鐵儲備。檢測血清鐵蛋白是缺鐵性貧血診斷的重要依據。
2、鐵蛋白的分子結構是由一層蛋白殼圍繞著鐵和磷酸鹽分子組成的鐵核,外徑12~13nm,分子量500kDa。從不同來源(如人、馬、牛蛙和細菌等)的鐵蛋白結構特征來看,所有的鐵蛋白雖然在一級結構上變化很大(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有時才達到14%),但本質上都有相同的體系結構。蛋白殼均為由24個亞基以高度對稱性方式組成的內空心結構,空心直徑約為8nm,其中的氫氧化鐵核中可積累多達4000個鐵原子且不影響蛋白表面和與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亞基中包括亞鐵氧化的接觸反應位點和與溶劑進行交換的親水小孔。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摘要 :目的 通過測定早產、胎膜早破患者母血清鐵蛋白的水平,探討其與早產、胎膜早破的關系。 方法 將研究對象分為先兆早產24h內分娩者、24h內未分娩者,未足月胎膜早破組、足月胎膜早破組及對照組,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孕婦血清鐵蛋白水平并進行比較。 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先兆早產組鐵蛋白均升高,其中24h分娩者鐵蛋白水平高于24h未分娩者。與對照組比較,足月、未足月胎膜早破組鐵蛋白均升高,2組胎膜早破間鐵蛋白水平無明顯變化。 結論 鐵蛋白與胎膜早破及早產關系密切,臨床上可作為預測早產的指標。
關鍵詞 :鐵蛋白;早產;胎膜早破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serum ferritin and premature labor and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Methods The70subjects were pided into5groups:group of threatened premature labor group without labor,threatened premature labor with labor within24h,normal control pregnancy of comarable periods of gestation group,and the groups of pre-term pregnancy prema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and term pregnancy PROM.The level of serum ferrintin was determinated by radioimmunoassay.Results In contrast to the control,the levels of ferritin in the threatened premature labor were high,higher in the group who delivered within24h than in the group without labor.The levels of ferritin were higher in the two PROMgroups,and there were no apparent differences in ferritin between the two PROMgroups.Conclu-sions Ferrit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OM and premature labor,but not to the onset of labor.It can be a marker for predicting premature labor.
Key words:ferrintin;premature labor;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早產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子宮收縮、宮頸擴張綜合征[1] ,占整個妊娠的5%~15%[2] ,是圍生期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幾年的研究顯示,通過測定某些生化指標的變化,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預測早產的發生。本研究測定了早產、胎膜早破及足月產孕產婦血清鐵蛋白的水平,探討其與早產的關系。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2年9月―2003年12月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門診就診及住院保胎治療或分娩的患者共70例。①未足月組49例,又分為先兆早產組及對照組:先兆早產組中24h內分娩者13例,24h內未分娩者21例;對照組15例。②胎膜早破組21例,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組10例,足月胎膜早破組11例。早產組病例按以下標準收集:①孕28~37周;②規律宮縮≥4次.20min,并伴有宮頸改變;③宮頸擴張≥2cm;④宮縮伴有宮頸管消失≥80%。
所有病例年齡、胎次無明顯差異,血紅蛋白均≥105g.L,無鐵負荷過高,均無吸煙、酗酒史,無急、慢性傳染病,無內、外科和產科伴發病及并發癥。
1.2 標本的采集與處理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集肘靜脈血3ml。置于干燥的玻璃試管內,3h內離心,離心前暫放4℃保存,3000r.min離心10min,留取上清于-8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鐵蛋白。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方差分析(q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各組孕婦血中鐵蛋白的水平見表1、2。
表1 先兆早產孕婦血鐵蛋白水平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
與對照組比較,先兆早產組鐵蛋白均升高(P
表2 不同孕期胎膜早破患者血鐵蛋白水平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
與對照組比較,2組胎膜早破者鐵蛋白均升高(P0.05)。
3 討論
宮內感染與早產、胎膜早破的關系十分密切,其機制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與前列腺素的大量合成密切相關。同時與感染時大量細胞因子的異常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合成增多有關。感染發生后體內鐵蛋白水平可能升高,本研究正是基于這一點,探討孕婦體內血清鐵蛋白水平一項是否可以作為預測早產或胎膜早破的指標。有研究表明,體內鐵蛋白含量升高可通過促進氧化代謝使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產生抵抗作用[3] 。
本研究結果表明,早產及胎膜早破患者血清鐵蛋白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而24h內分娩者較24h內未分娩者又明顯升高,說明鐵蛋白與早產、胎膜早破關系密切,與文獻報道一致[4] 。早產及胎膜早破患者鐵蛋白升高的原因可能為體內鐵負荷過高或有潛在感染。本研究中鐵負荷過高者已被排除,因此,鐵蛋白升高的原因很可能為機體對亞臨床感染的“應激反應”,與文獻報道一致[5] 。因此鐵蛋白有望成為臨床早產診斷的預測性指標,對于臨床無癥狀而血清鐵蛋白升高的孕婦可能預測早產的發生。
參考文獻 :
[1] Romero R,Mazor M,Munoz H,et al.The preterm labor syndrome[J].Ann N Y Acad Sci,1994,734:414-429.
[2] 鄭懷美.現代婦產科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163-169.
[3] Brailsford S,Lunce J,Winyard P,et al.A possible role for ferritin dur-ing inflammation[J].Free Radie Res Commun,1985,1(2):101-109.
篇3
關鍵詞 乳鐵蛋白;高效液相色譜法;肝素親和柱
中圖分類號 TS25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6-0291-02
乳鐵蛋白是近年來國內外開發研究速度最快的一種營養添加劑,由于其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感染、調節體內鐵平衡、調解骨髓細胞的生成、抑制人體腫瘤細胞、同多種抗生素及抗真菌制劑協同有效治療疾病等功效,使其產品在國內外乳制品加工中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1-3]。我國《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14880-2012)》中規定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乳鐵蛋白的最大允許使用量為1.0 g/kg,而目前國內外未建立與乳制品中乳鐵蛋白測定相關的國家標準。為保證乳鐵蛋白的安全生產和使用,該文建立了乳制品中乳鐵蛋白的檢測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市場中乳鐵蛋白添加型產品的安全和質量水平,以保證乳制品安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4]。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試劑與儀器
1.1.1 供試材料。供試材料為嬰幼兒配方奶粉、嬰幼兒配方米粉、成人配方奶粉。
1.1.2 試劑與儀器。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二極管陣列檢測器。肝素親和柱(美國通用醫藥有限公司)。乙腈(色譜純,美國Sigma公司產品),無水乙醇、氯化鈉、磷酸、磷酸氫二鈉、三氟乙酸(分析級,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超純水Nanopure Life Science(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離心機Jouan Ceterifuge MR23i(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提取試劑的選擇。在相同試驗條件下分別以水和磷酸緩沖液作為提取試劑,測定樣品加標回收率,比較水和磷酸緩沖液對樣品中乳鐵蛋白的提取效果。
1.2.2 提取溫度的選擇。乳鐵蛋白分子量為80 kDa,是具有大約700個氨基酸殘基序列的單體糖蛋白,并連接1~2個配糖體。對于這一類大分子量的蛋白質,提取溶劑溫度過高會造成乳鐵蛋白結構的變化,致使檢測結果偏離實際值。研究分別選取25、50、60、70、80、90 ℃進行比較。準確吸取1 mL 200 μg/mL的標準溶液于EP管中,分別于25、50、60、70、80、90 ℃下恒溫水浴1 h,上機測定[5-6]。
1.2.3 肝素親和柱的選擇。肝素(Heparin)是一種含硫酸酯的酸性多糖,有文獻報道乳鐵蛋白可與這類多負電荷分子糖胺多糖結合。故在該文中采用HiTrapTM Heparin HP(1 mL)肝素親和柱作為目標化合物純化和濃縮的前處理步驟。通過經過和未經過肝素親和柱純化的樣品比較圖,分析其對乳鐵蛋白檢測應用的可行性[7]。
1.3 液相色譜條件
色譜柱:C4,5μm,300A(孔徑),250 mm×4.6 mm(內徑);檢測波長:280 nm;柱溫:30 ℃;進樣體積:50 μL;流速:1.0 mL/min;流動相:0.1%三氟乙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脫參數如表1所示。
1.4 樣品前處理
1.4.1 提取。準確稱取1 g試樣(試樣中含乳鐵蛋白0.1~10.0 mg)于50 mL燒杯中,加入5 mL溫熱的磷酸氫二鈉溶液(溫度不超過50 ℃),攪拌使樣品完全溶解,將樣品全部轉入50 mL具塞塑料離心管中,再向原燒杯中加入5 mL磷酸氫二鈉溶液,合并2次液體。漩渦振蕩器振蕩2 min,于室溫下3 000 r/min離心10 min。將上層脂肪層和下層沉淀層之間的液體小心轉移到另一個50 mL離心管中,再向原離心管中加入5 mL磷酸氫二鈉溶液重復操作1次,合并2次液體作為樣品提取液備用。
1.4.2 凈化。肝素親和層析柱先用5 mL磷酸氫二鈉溶液平衡,處理完畢后加入樣品提取液,待樣品液體完全流出后,再用10 mL磷酸氫二鈉溶液淋洗,棄去全部流出液。最后用3 mL磷酸氫二鈉-氯化鈉溶液洗脫,收集全部流出液,用磷酸氫二鈉-氯化鈉溶液定容至3 mL。將收集溶液過0.45 μm水相濾膜,供液相色譜-DAD檢測分析用。
2 結果與分析
2.1 提取試劑的選擇
試驗證明,在同樣的試驗條件下用磷酸緩沖液作為提取試劑的回收率比水作為提取試劑高50%。另外,樣品中含有比較高濃度的蛋白類物質時,乳鐵蛋白在磷酸鹽緩沖液中的溶解度優于水中;后續試驗采用肝素親和的活化需要磷酸鹽緩沖液;采用緩沖液作為提取試劑可以保證樣品上柱前的pH值在試驗要求范圍。
2.2 提取溫度的選擇
試驗數據表明,隨著溫度的上升,乳鐵蛋白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從表2可知,目標峰的峰高由25 ℃的76.9降低至90 ℃的22.2。因此得出結論,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乳鐵蛋白提取過程中必須控制提取緩沖液的溫度在50 ℃以下。
2.3 肝素親和柱的選擇
從圖1可知,未經過肝素親和柱純化的樣品成分比較復雜,給乳鐵蛋白的檢測造成了相當大的難度,經過肝素親和柱純化的樣品,雜質就比較少,峰形比較好,符合檢測的要求。
2.4 線性關系及方法檢出限
用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濃度的乳鐵蛋白標準溶液,其測定結果表明乳鐵蛋白的標準溶液與峰面積響應值之間存在著較好的線性關系,從表3、圖2可知,相關系數R2為0.999 1,回歸方程分別為y=2.540 7x-13.275。
根據限量檢測要求,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嬰幼兒配方米粉、成人配方奶粉等幾類樣品中乳鐵蛋白進行了加標回收重復試驗。根據信噪比S/N=3,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檢出限均達到20 mg/100 g。
2.5 回收率的測定
應用該方法,添加標準物質,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嬰幼兒配方米粉、成人配方奶粉3類樣品中進行乳鐵蛋白回收率的測定,從表4可知,按已確定的樣品提取條件和色譜條件測定添加回收量,試驗表明平均回收率達到75%~100%,相對標準偏差
3 結論與討論
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的方法測定乳制品中乳鐵蛋白含量的測定。試樣中的乳鐵蛋白經磷酸鹽緩沖液提取,提取液經HiTrapTM Heparin HP柱或相當者凈化濃縮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柱分離,于紫外檢測器280 nm處檢測,外標法定量。該方法與文獻中報道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簡單、耗時較短、重復性好、回收率高、靈敏度高的優勢。
4 參考文獻
[1] LEVAY P F,VILJOEN M.Lactoferrin:a general review[J].Haemtologica,1995,80(3):252-267.
[2] PUDDU P,BORGHI P,GESSANI S,et al.Antiviral effect of bovine lacto-ferrin saturated with metal ions on early step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Int J Biochem Cell Biol 1998,30(9):1055-1063.
[3] VORLAND L H.Lactoferrin:a multifunctional glycoprotein.APMIS.1999, 107(7-12):971-981.
[4] ZHANG G H,MANN D M,TSAI C M.Neutralization of endotoxin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a human lactoferrin derived peptide[J].Infect Immun,1999,67(3):1353-1358.
[5] 徐崢奎.乳鐵蛋白的開發現狀與前景[J].中國保健食品,2013(4):16-17.
篇4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血清鐵蛋白;骨髓鐵染色;診斷
Abstract: Objective: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alidomid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clinical effica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and to explore the most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Method:clinical observation on 13 cases of primary treatment and 12 patients above 60 years of age with recurrent elderly myeloma patients, were made of arsenic trioxide combined with thalidomide treatment, intravenous arsenic trioxide for 10mg/d which,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inuous injection 28 days, oral low dose thalidomide 100 200mmg/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may be appropriate to increase, the maximum the limit is 300mg/d, 28 day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taking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EBM T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NCI CTCAECTCA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rsion 3) standard to evaluate the adverse reaction.Result:in the 13 patients newly diagnosed 5 cases of partial remission (38.46%), 5 cases of progress (38.46%), and 3 cases ineffective (23.08%). In 12 cases of senile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4 cases of partial remission (33.3%), 5 cases (41%) had improvement, 3 cases (25%) are invali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4.3%. Observed tha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are nausea and fatigu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constipation, skin rash, liver injury, neutropenia, but after treatment will improve.Conclusion:Arsenic trioxide thalidom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is safe and effectiv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Arsenic trioxide; Thalidomide; Elderly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缺鐵性貧血是臨床上貧血的原因中最常見的,是由于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量不足、鐵利用障礙或鐵丟失過多所致。人體如果對鐵攝入不足,會影響到血紅蛋白的合成,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數隨之減少,組織供氧不足,導致缺鐵性貧血。臨床以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易疲勞、健忘、頭暈、眼花、乏力、食欲減退以及嗜睡等,以學齡前兒童、孕婦、育齡婦女為最多,是世界上重要的營養缺乏病之一。血清鐵蛋白是檢測體內鐵貯量的重要指標,鐵蛋白及骨髓鐵染色能夠直接反映體內鐵的貯存情況,有助于臨床上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本院選取5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與150例同期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檢測骨髓鐵染色和鐵蛋白,并仔細分析其臨床結果,評價兩項指標對缺鐵性貧血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07月收治的5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與150例同期健康者,平均年齡43歲,男113例,平均年齡46歲,女87例,平均年齡39歲。其中5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實驗組,另外50例同期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1.2 儀器與試劑 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應用羅氏E44電化學發光儀及配套試劑,按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骨髓鐵染色使用亞鐵氰化鉀染液。
1.3 方法 應用標準的真空采血管,對研究對象進行血液3ml采集,離心10min,利用電化學發光儀檢測血清鐵蛋白含量,正常的參考范圍(13-400)ng/ml;骨髓鐵染色應用亞鐵氰化鉀,將亞鐵氰化鉀染液滴加到新鮮干燥的骨髓涂片上,室溫染色30min用流水沖洗,核固紅染色3min用流水沖洗,用低倍鏡及油鏡觀察并判斷骨髓鐵染色結果,記錄細胞內外鐵含量,計算細胞內鐵陽性率,檢測方法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骨髓鐵染色結果和鐵蛋白檢測結果比較 見表1。 血清鐵蛋白(SF)對照組均在正常范圍內,實驗組SF值平均19.8±3.9μg/ml,骨髓細胞內鐵含量(4.6±3.5)%, 與對照組150例同期健康者對比,實驗組50例中骨髓細胞內外鐵含量明顯減少,鐵蛋白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缺鐵性貧血(IDA)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病因是由于體內貯存鐵攝入不足或丟失,導致干擾亞鐵血紅素的合成而貧血。血清鐵蛋白是檢測體內鐵貯量的重要指標,其具有比較強的與鐵結合能力,以及儲備功能,血清鐵蛋白主要存在肝、腎、骨髓中,提供鐵元素,合成含鐵物質。其缺點為炎癥、惡性疾病易影響檢測值,影響對缺鐵的判斷;骨髓鐵染色也是缺鐵性貧血診斷的重要方法,其對缺少鐵元素,同時有其他并發癥的患者的確診有明顯的指導作用,但骨髓細胞內鐵的含量在缺鐵性貧血紅細胞紅細胞生成期階段開始明顯減低,對早期檢測鐵元素缺乏敏感度低,具有局限性。二者聯合檢測,可以提高對診斷缺鐵性貧血的價值。
表1結果顯示,實驗對象共200例,實驗組血清鐵蛋白(19.8±3.9)μg/ml, 明顯低于正常值,骨髓細胞內鐵含量(3.7±3.6)%,明顯低于對照組,骨髓鐵染色也有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在本次臨床研究當中,根據上述數據可以得出,在對201例樣本進行骨髓鐵染色和鐵蛋白檢測的過程中,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綜上所述,血清鐵蛋白,骨髓細胞內外鐵含量能夠有效地放映體內鐵的貯存和利用情況,二者具有良好的相關性,有利于診斷缺鐵性貧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參考文獻:
[1]張養華. 骨髓鐵染色和血清鐵蛋白對患者小細胞性貧血的鑒別診斷價值[J]. 中國民康醫學,2015,08:28-29.
[2]王敏,李曉蘭,趙成艷,富晶. 檢測血清鐵蛋白、骨髓鐵染色對慢性病貧血及缺鐵性貧血鑒別診斷的臨床價值[J]. 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04:542-543.
[3]馮新平,呼格吉樂,張保平. 缺鐵性貧血患者血清鐵蛋白等相關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09:1227-1228.
[4]孫峰,肖明兵,陳秀芳,周慶,尹紅. 細胞形態學、骨髓鐵染色及血清鐵蛋白聯合檢測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價值[J]. 南通醫學院學報,2002,01:31-32.
[5]鄒海珊. 血紅細胞4項參數診斷缺鐵性貧血的臨床價值[J]. 中國醫學創新,2015,06:132-134.
[6]呂龍. 血清鐵、鐵蛋白和鐵染色對缺鐵性貧血診斷價值的研究[J]. 中國醫藥科學,2012,10:131+133.
篇5
【關鍵詞】缺糖基轉鐵蛋白;酒精性肝病
酒精濫用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隨之而來的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近年也明顯增高。血清缺糖基轉鐵蛋白(CDT)在長期酗酒者血清中出現頻率較高,在國外已被廣泛用于酒精性肝病的實驗診斷[1]。本文通過檢測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清CDT,并與其他肝功能指標ALT、AST、γ-GT、ALP進行比較,探討CDT對酒精性肝病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收集大連市友誼醫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確診為酒精性肝病的患者33例,年齡為23-62歲。診斷標準為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03年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收集無飲酒史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5例,其中甲肝5例,乙肝37例,丙肝3例,年齡為21-65歲。收集無飲酒史的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為18-55歲。
1.2儀器與試劑應用西門子BNⅡ全自動蛋白分析儀檢測血清CDT,CDT試劑及標準品、質控品均為儀器配套試劑,正常參考范圍為28.1-76.0mg/L。應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ALT、AST、γ-GT、ALP,檢測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3檢測方法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4ml,分離血清。所有項目的檢測都為當天完成。CDT采用乳膠顆粒增強的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ALT、AST、γ-GT和ALP采用雙波長速率法檢測。
1.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各組數據進行分析,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各組CDT的檢測結果比較酒精性肝病組、非酒精性肝病組和對照組的CDT檢測結果分別為137.3±32.4mg/L、45.6±9.5mg/L和41.5±10.1mg/L。酒精性肝病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各組中各項生化指標測定陽性率的比較酒精性肝病組CDT、AST、ALT、γ-GT和ALP的陽性數和陽性率分別為29(88%)、9(27%)、8(24%)、24(73%)、7(21%)。非酒精性肝病組CDT、AST、ALT、γ-GT和ALP的陽性數和陽性率分別為4(9%)、39(87%)、41(91%)、27(60%)、23(51%)。對照組各生化指標的陽性數均為0。
3討論
目前,肝組織病理學活檢仍是確診酒精性肝病的主要方法。此方法具有一定創傷性,易引起并發癥且無法對酒精性肝病進行動態觀察[2]。因此,尋找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的實驗室診斷指標,診斷和評估酒精性肝病的發生及治療的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酒精性肝病組CDT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CDT用于酒精性肝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酒精性肝病組CDT的陽性率為88%,敏感度為88%,表明其用于酒精性肝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非酒精性肝病組ALT、AST、ALP陽性率分別為91%、87%和51%,酒精性肝病組此三項陽性率分別為24%、27%和21%,表明這三項酶學指標可以有效地反映非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損害程度,但是對酒精性肝病的敏感性不高,診斷價值不大。非酒精新肝病組和酒精性肝病組γ-GT的陽性率均較高,分別是60%和73%,表明γ-GT對酒精性肝病的診斷具有一定價值,但特異性不高,容易造成診斷的假陽性,這可能與γ-GT易受其他疾病和藥物影響有關[3]。
綜上所述,與ALT、AST、ALP、γ-GT比較,血清CDT用于診斷酒精性肝病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作為酒精性肝病的診斷指標,對其診斷與預后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Anttila P,Jarv iK,Latvala J,et al.Biomarker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in patients class ifi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liver disease severity[J].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5,65(2):141-151.
篇6
關鍵詞:MCV MCH MCHC RDW紅細胞參數 鐵蛋白 缺鐵性貧血 臨床診斷價值
貧血是臨床常見的血液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全球貧血的患病率達到25%,在血液病中排首位,同時因該病住院的患者在綜合性醫院住院患者中占到20%~40%[1]。缺鐵性貧血(IDA)是由于人體內鐵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鐵吸收不足,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的合成受影響,從而引起的貧血,是貧血中十分常見的類型[2-3]。IDA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兒童主要表現為蒼白、頭暈、乏力、軟弱等;而在老年人中嚴重的IDA可導致含有亞鐵離子的蛋白質合成障礙[4-5]。貧血的類型多,而不同貧血類型的治療方法有很大差異,所以診斷及鑒別診斷顯得十分重要[6]。骨髓像檢查與骨髓鐵染色是目前診斷鐵缺乏的“金標準”,但有創傷性,操作復雜,不能普及。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等傳統的血液學參數并不能特異性地區分貧血類型[7]。本研究探討了紅細胞參數和鐵蛋白(SF)在IDA患者中的變化,內容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126例IDA患者、80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MA)患者及114例健康志愿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設為IDA組、MA組及正常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按《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確診,其中IDA組:男性40例,女性86例,年齡15~87歲,平均年齡(50.49±17.35)歲;M A組:男性3 2例,女性4 8例,年齡3 1~8 8歲,平均年齡(50.52±14.47)歲;正常對照組:男性48例,女性66例,年齡23~86歲,平均年齡(50.52±16.41)歲。3組間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基線資料完整。(2)參與者知情同意,具備配合能力。(3)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4)無檢查禁忌。排除標準:(1)遵醫行為差、拒絕配合者。(2)凝血功能障礙者。(3)重大疾病合并情況者。
1.3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采集清晨空腹血4 m L,其中2 m L用EDTA-K2抗凝,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原裝配套系列試劑檢測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另2 m L不抗凝,經3 000 r/min離心5 min后分離血清,使用免疫發光儀及原裝配套試劑盒檢測SF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算機工具處理。計數資料如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如MCV、MCH、MCHC、RDW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情況下,表示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I D A組患者的M C V、M C H、MCHC、RDW和SF明顯降低;與MA組比較,IDA組患者的MCV、MCH、MCHC、RDW和SF也明顯降低。經統計學計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MCV、MCH、MCHC、RDW和SF檢測結果比較
各指標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對IDA的診斷效能:MCV、M C H、M C H C、R D W、S F聯合檢測對I D A的敏感度為100.00%、特異度為78.40%、陽性預測值為75.00%、陰性預測值為100.00%、準確度為86.90%。見表2。
表2 各指標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對IDA的診斷效能(%)
篇7
關鍵詞:血清鐵蛋白;2型糖尿?。还谛牟?;臨床價值
冠心病、糖尿病均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據有關資料顯示,在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飲食結構的調整,促使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1]。而且,根據冠心病和糖尿病的臨床特征,往往表現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發作。但有大量臨床實踐表明,我們可以通過為該類疾病患者進行炎性反應、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血清內脂素水平等檢測來起到盡早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重要作用[2-3]。為了探討血清鐵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臨床價值,本研究擬結合我院兩年間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其臨床資料進行討論,并抽取同期到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0例正常人群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2年4月~2013年10月到我院接受診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其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齡范圍在38~71歲,平均年齡(62.45±9.04)歲,均經冠狀動脈造影和相關臨床檢查確診為冠心?。ü跔顒用}直徑狹窄超過50%者達1支以上),并與世界衛生組織于1999年的相關糖尿病診斷標準和分型指南相符合,排除既往有嚴重心腦肝腎疾病、視網膜病變、全身系統疾病者,或半年內進行過手術治療、有外傷者,以及患有其他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和不配合研究者,并將該部分患者設為觀察組,同期抽取40例到我院做健康體檢的正常者作為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在清晨空腹超過12h的情況下,為所有入選者進行2mL的肘靜脈血采樣,并選擇基于直接化學發光技術的雙抗體夾心法對其血清鐵蛋白、FPG、UA、TG、TC以及LDL-C和HDL-C水平等指標進行檢測,所選試劑及儀器均選自德國寶靈曼公司。做好相關數據的觀察和記錄。
1.3統計學分析此次研究主要選擇SPSS16.0統計包軟件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材料選擇均差±標準差(x±s)形式顯示,組間比較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依據,以P<0.01表示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血清鐵蛋白為(304.23±7.74)ng/mL,對照組的血清鐵蛋白為(167.35±6.52)ng/mL,可見觀察組血清鐵蛋白相對于對照組要較高,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在FPG、UA、TG、TC以及LDL-C和HDL-C等其他指標方面,發現兩組比較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通常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無法滿足人體需要,以及靶細胞對人體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所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以及電解質等的代謝紊亂的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具有血糖濃度升高的顯著特征[4]。而冠心病則是由于脂質代謝異常冠狀動脈狹窄進而導致血流受阻、心臟缺血并影響心功能的心血管疾病,該病通常會引發嚴重的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對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5]。但臨床可通過對炎性反應、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血清鐵蛋白和內脂素等進行檢測,以此來做到盡早診斷和防控病情的效果,尤其是血清鐵蛋白的含量高低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之間的關系,更成為了近年來人們所熱議的話題之一[6]。并且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研究證實,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鐵蛋白含量往往要高于健康人群,研究認為可以此作為預測患者是否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風險[6]。
血清鐵蛋白是鐵儲存的蛋白,一方面,當鐵超載時,在人體肝臟部位會有大量的鐵沉積下來,影響肝臟攝取和滅活胰島素的功能,導致外周高胰島素血癥的出現;并且血清鐵蛋白在氧化應激反應下,還可生成大量的氧自由基,促使肌肉及脂肪等組織運載、消化糖的能力下降,此外,血清鐵蛋白還會抑制細胞對胰島素的攝取,導致糖尿?。涣硪环矫?,據美國不完全統計,人體血清鐵蛋白每增加10pmol/L,患者患上冠心病的風險也會呈現出一定程度的遞增,其中男性的增幅為0.5%,而女性的增幅則達到了5.1%[7-9];可見血清鐵蛋白在預測患者是否有冠心病方面同樣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結合本研究結果來看,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經血清鐵蛋白檢測,發現其含量為(304.23±7.74)ng/mL,明顯要高于健康體檢者的(167.35±6.52)ng/mL,經統計學處理,發現兩組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在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指標方面,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分別為(7.53±0.92)mmol/L、(389.47±101.46)umol/L、(2.31±0.61)mmol/L、(4.70±0.58)mmol/L和(2.69±0.51)mmol/L,均要高于對照組,而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方面,觀察組為(0.83±0.15)mmol/L,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4±0.14),比較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徐淑靜等[9]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梢娕R床在診斷患者是否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時,可在測定血清鐵蛋白含量是否增加的基礎上對其他指標進行綜合檢測,以此來提高診斷符合率。不過臨床在檢測時,還應注意血清鐵蛋白在男女性中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一般男性的參考范圍在30 ng/mL~400ng/mL,女性在13 ng/mL~150 ng/mL[5];并且絕經后女性的血清鐵蛋白與同齡男性較為接近[9]。
經本研究表明,血清鐵蛋白水平的提升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存在著密切關系,臨床需要給予足夠重視,并通過及時、準確為患者進行血清鐵蛋白水平檢測,來起到盡早診斷和及時治療的作用,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蔣舒娜,史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9):1073-1074.
[2]程玉萍.血清鐵蛋白檢測在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6):639-640.
[3]柴若楠,呂肖峰,張紹維,等.血清內脂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臨床意義[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9,31(5):454-456.
[4]吳艷.血清鐵蛋白、轉鐵蛋白與2型糖尿病臨床相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8,4.
[5]劉金菊.血清鐵蛋白測定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初步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73-74.
[6]葛余浩,嚴光.血清鐵蛋白水平與糖尿病前期狀態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3):240-242.
[7]Olesnevich ME,Kuczmarski MF,Mason M,et al.Serum ferriti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developing CHD in a low-income urban population[J].Public Health Nutr,2012,15(7):1291-1298.
篇8
[關鍵詞] 轉鐵蛋白受體;血清鐵蛋白;孕婦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b)-042-02
缺鐵性貧血是孕婦的一種營養不良的現象,診斷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的方法很多,但存在敏感性和創傷性等問題,尋找一種可靠的診斷指標是臨床能夠合理指導孕婦補鐵、保證孕婦自身和胎兒健康發育所必須。我們通過對可溶性血清轉鐵蛋白受體(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 sTfR)等有關鐵缺乏癥的幾種實驗指標的檢測,以驗證sTfR檢測診斷孕婦缺鐵性貧血的可行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1~6月來我院婦科產前檢查的妊娠婦女中,隨機選擇年齡24~32歲,平均(26.0±5.1)歲的妊娠婦女,并排除合并其他疾病者。妊娠婦女的貧血診斷按照《中華內科學》1999年的貧血標準診斷:妊娠婦女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比成人低10%的為貧血[1]。依據貧血診斷將妊娠婦女分為三組:健康組、輕度貧血組[Hb:(98.6±6.9) g/L]、中度貧血組[(87.3±5.6) g/L],從三組中各隨機抽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抽取上述兩組妊娠婦女外周血3 ml,分離血清置于-20℃留待備用。sTfR測定采用透射免疫比濁法,試劑由芬蘭Orion Diagnostic公司提供,在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儀上測定。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測定采用放射免疫,試劑來源于北京北方放免研究所,在BJ-2008P放射免疫計數器上檢測。血常規分析采用Sysmex XT-1800全自動五分類血液分析儀。主要檢測參數為血紅蛋白(H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和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應用SPSS1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P
2 結果
2.1三組婦女紅細胞指數的比較結果(表1)
由表1可以看出,RDW:健康組與輕度貧血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健康組與中度貧血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MCV、MCH、MCHC和RDW均不能敏感地提示兩貧血組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2三組婦女血清sTfR、SF的檢測情況結果(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健康組與輕、中度組婦女的sTfR、SF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均P
2.3 sTfR、SF對貧血的診斷作用比較
分別選擇sTfR 1.2 mg/L、SF 15.0 μg/L為臨床界值,其敏感性、特異性、 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見表3。
3討論
鐵蛋白受體是參與機體鐵代謝的一種跨膜性糖蛋白,當組織缺鐵時,sTfR就會升高,是一個很敏感的檢測指標[2,3],人體內75%~80%的sTfR存在于紅骨髓的紅系細胞表面,血清或血漿中sTfR主要是紅細胞成數過程中脫落下來的游離形式,它與機體中鐵營養狀況成負相關,缺鐵時sTfR增高,鐵營養過剩時sTfR降低。因此,測定sTfR可以診斷貧血患者是否有缺鐵的癥狀[4]。
通過對孕婦兩貧血組與健康組進行了sTfR、SF和血液常規檢驗發現:sTfR能夠敏感地提示貧血組存在缺鐵癥狀;對于妊娠期貧血婦女,血常規分析中的能夠反映紅細胞體積和細胞內血紅蛋白濃度變化的MCV、MCH、MCHC和RDW等參數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高,可能與貧血程度有關;因此,筆者認為,sTfR、SF用于孕婦的鐵營養狀態監測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指標,雖然SF是常用的較為準確的診斷IDA的檢驗項目,但SF易受炎癥、腫瘤因素的干擾,從而影響SF對IDA診斷的準確性[5],而sTfR是細胞膜上的一種跨膜性糖蛋白,能特異性地與攜鐵的Tf結合并介導的胞飲作用將鐵運至細胞內。幼紅細胞在成熟過程中,膜TfR逐漸減少,并經水解被釋放入血清中而成sTfR,sTfR的含量與細胞的sTfR總量成正比,sTfR的表達在mRNA水平上受體的調節[6],在儲存鐵耗竭以后至貧血產生的過程中,當各種缺鐵性指標還沒有明顯變化時,sTfR已開始升高,且與缺鐵的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在缺鐵紅細胞尚未形成而只是單純的儲存鐵耗竭狀態下,sTfR可用于觀察儲存鐵減少的生理狀況和鑒別同為小細胞貧血的慢性疾病的繼發性貧血。尤其是對于輕度貧血的孕婦具有臨床診斷價值。
本實驗結果還顯示,sTfR測定缺鐵性貧血的靈敏度為68.2%,特異性為81.5%。說明sTfR檢測診斷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具有可行性,特別是妊娠婦女SF測定不可信時,sTfR顯示了獨特優越性。孕婦營養缺乏等易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因素存在,因此,sTfR可鑒別出因缺鐵引起的貧血,及時指導調整飲食,適時補鐵,以免病情進展,通過sTfR的測定還可避免盲目補鐵對機體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敏章,邵丙揚.中華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11-518.
[2]Huebers HA, Beguin Y, Pootrakul P, et al. Intact transferring receptors in human plasma and their relation to erythropoiesis[J].Blood,1990,75:102.
[3]Haram K, Nilson ST, Ulvik RJ. Iron supple mentation in pregnancy evidence and controversies[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1,80:683.
[4]Mast AE, Blinder MA, Gronowski AN.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soluble transferring receptor and comparison with serum ferritin in several popuations[J]. Clin Chem,1998,44:45-51.
[5]余潤泉.血清轉鐵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華內科雜志,1983,22(2):67-68.
[6]Cook JD, Skikne BS, Banyenes RD.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J]. Annu Rev Med,1993,44:63-67.
篇9
【摘要】 目的 構建細粒棘球蚴鐵蛋白基因的重組表達質粒ferritin/pET-28a,表達、純化出重組蛋白,并對重組蛋白的免疫學特性進行初步研究。方法 將目的基因亞克隆至表達載體pET-28a,轉化入大腸桿菌BL21(DE3)plysS,加入IPTG對其進行誘導表達。通過Ni2+的His-bind樹脂柱純化出重組蛋白,用50μg/100μL免疫ICR小鼠,獲得抗血清,通過western-blot及ELISA對重組鐵蛋白的免疫學特性進行初步研究。結果 表達并純化出分子量約19kD重組鐵蛋白,western-blot顯示重組蛋白免疫制備的抗血清可識別純化的重組蛋白及抗原囊液、原頭蚴,位置大致相同,約19kD。ELISA結果顯示實驗組小鼠與對照組小鼠血清中IgG的OD值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細粒棘球蚴重組鐵蛋白Eg.ferritin具有較好的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具有成為包蟲疫苗候選分子的潛能。
【關鍵詞】 細粒棘球蚴;重組鐵蛋白;純化;免疫特性
鐵蛋白(ferritin)是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的一種保守性較高的多功能多亞基蛋白,其作用是儲存鐵,對生物體內鐵含量進行調控,在生物體內鐵含量過多時起到解毒作用[1-2],它的存在保證了生命體的正?;顒?。本實驗中心已構建了重組表達質粒ferritin/pGEX-6p-1,但由于重組蛋白ferritin/GST以包涵體形式存在于細胞中,無法通過親和層析柱純化出單一的Eg.ferritin[3]。只能通過切膠純化的方法獲得融合蛋白Ferritin/GST,雖然試驗結果說明該融合蛋白具有較好的抗原性及免疫原性,但影響蛋白特性的因素較多,不能很好的反映蛋白的實際特性,因此本次試驗將鐵蛋白基因重組到表達質粒pET-28a中,pET-28a是個高效表達載體,能純化變性及非變性的蛋白,通過表達純化可獲得較純的Eg.ferritin,以便更好地研究蛋白的特性,為鐵蛋白能成為包蟲病候選疫苗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質粒與菌種 Eg.ferritin/pGEM-T/JM109及E.coli BL21(DE3)plysS由本室保存;pET-28a表達載體購自Novagen公司。
1.2 試劑 T4連接酶、限制性內切酶BamH I、Not I、IPTG、N'N'N'N-四甲基乙二胺、丙烯酰胺、甲叉雙丙烯酰胺購自Promega公司;β-巰基乙醇、二甲基亞砜、弗氏完全(不完全)佐劑、過硫酸銨、Tween-20等試劑購自于SIGMA公司;考馬斯亮藍購自BIOMOL公司;酵母提取物、蛋白提取物購自OXOID公司;蛋白預染Marker購自北京賽百盛;卡那霉素、TMB、4-氯-1-奈酚購自AMRESCO;羊抗鼠HRP-IgG、質粒DNA提取試劑盒等購自北京華美公司;DNA純化回收試劑盒購自北京賽百盛生物有限公司;標準蛋白分子量Marker 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含Ni2+的His-bind樹脂純化試劑盒購自Novagen公司;其它常用試劑為國產分析純。
1.3 實驗動物 ICR小鼠,6~8周,(18±2)g,雌性,由寧夏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4 Eg.ferritin/pET-28a重組質粒的構建及鑒定 取Eg.ferritin/pGEM-T/JM109菌株劃板接菌[4],并挑單個菌落進行培養,通過堿裂解法提取重組質粒;同時取適量的表達載體pET-28a,將兩者分別用BamH I,Not I進行雙酶切處理,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帶有雙黏性末端的目的片段和表達載體,切膠,經DNA回收試劑盒純化目的片段及載體。目的片段與表達載體在T4連接酶的作用下,16℃連接過夜。繼而將連接產物轉化到已制備好的感受態菌BL21(DE3)plysS中[5],經含卡那霉素終濃度為50μg/mL的LB固體培養基篩選陽性菌株[6]。挑取陽性菌株含卡那霉素的LB培養基中振蕩培養,經質粒提取試劑盒純化重組質粒,用限制性內切酶BamH I,Not I進行酶切鑒定。
1.5 重組鐵蛋白的表達、純化
1.5.1 重組蛋白的表達 將重組菌接種于含卡那霉素(終濃度為50μg/mL)的3mL 的LB培養基中,37℃ 200 r/min 振蕩培養數小時,按1∶50接種于50mL培養基中,37℃,220 r/min,培養至OD600=0.5時,加入IPTG至終濃度為0.05mmol/L,繼續振蕩培養6h,4℃ 4000r/min 離心15min,棄上清,收集細菌沉淀,SDS-PAGE觀察表達情況。
1.5.2 表達產物的鑒定 將樣本與2×SDS-PAGE樣本緩沖液混合,經12% SDS-PAGE,180V電壓,電泳至溴酚蘭指示劑到膠底為止,用0.2%考馬斯亮藍R250染色2h,用含7%冰醋酸5%甲醇的脫色液脫色至本底無色。
1.5.3 重組抗原的純化及制備 對細胞進行裂解,發現重組蛋白以包涵體的形式存在,按照Novagen公司His-bind樹脂純化試劑盒說明書中的包涵體大量純化方法進行純化,然后將純化好的包涵體蛋白放入透析袋中,用1×PBS透析去除尿素。
1.6 動物免疫及特異性抗血清的制備
1.6.1 動物免疫 ICR小鼠分兩組,即免疫組與對照組,每組10只。1)免疫組每只注射弗氏佐劑與重組抗原Eg.ferritin的乳化劑50μg/100μL。對照組注射弗氏佐劑和PBS的乳化劑100μL。根據Bio-Rad公司的Gel Doc1000凝膠分析系統對純化的抗原進行定量。2)免疫方法 每組小鼠在0、2、4周各免疫1次,共3次,第1次基礎免疫用弗氏完全佐劑,以后2次為加強免疫均用弗氏不完全佐劑。采用背部皮下多點注射免疫,每次注射量為100μL/只。分別于0、2、4、6周斷尾采血,共4次,8周眼眶取血并處死小鼠。
1.6.2 特異性抗血清的制備 將血液4000r/min 離心 10min,提取血清,-20℃保存。
1.7 血清特異性識別 純化的重組抗原Eg.ferritin、天然可溶性抗原囊液、原頭蚴通過10%分離膠及5%的濃縮膠,180V電壓下進行SDS-PAGE電泳 1h。在30mA下對硝酸纖維膜進行印跡轉移1h。然后將硝酸纖維膜浸入5%的脫脂奶粉溶液中,37℃ 封閉1h,以PBS-T(PBS中含0.5‰ Tween-20)溶液洗3次,每次5min。再將硝酸纖維膜剪開分別浸泡于1∶100稀釋的Eg.ferritin免疫的特異性小鼠抗血清及對照組鼠血清中,4℃ 過夜。次日將膜用PBS-T溶液洗3次,每次5min,然后與1∶1000稀釋的羊抗鼠IgG-辣根過氧化物酶(HRP)結合,37℃反應1h。再以PBS-T溶液洗4次,每次10min。加入新配制的底物液(6mg 4-氯-1-奈酚,2mL冷甲醇,10mL的TBS,12μL的H2O2)37℃顯色5min,最后用蒸餾水沖洗終止反應。
1.8 抗血清中IgG的測定 采用ELISA法,用純化的Eg.ferritin 5μg/mL包被酶標板100μL/孔,4℃過夜。次日,PBS-T洗3次,5%牛奶封閉100μL/孔,37℃ 1h,PBS-T洗3次,取0~8周的免疫組及對照組小鼠血清作為一抗,按1∶100稀釋,100μL/孔,37℃ 1h,PBS-T洗4次,羊抗鼠HRP-IgG為二抗,按1∶1000稀釋,100μL/孔,37℃ 1h,PBS-T洗4次,加入顯色劑100μL/孔,待對照孔顯色時,加入2M H2SO4 50μL/孔 終止反應。以包被抗原及進行牛奶封閉的孔為空白調零,置酶標儀450nm波長處測OD值。
1.9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統計學分析軟件,采用兩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測定的OD值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表達質粒Eg.ferritin/pET-28a的酶切鑒定
將構建的重組表達質粒Eg.ferritin/pET-28a 用限制性內切酶BamH I和Not I 雙酶切后,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到插入片斷大小約560bp,與目的基因片段相符。M1.Lambda DNA/HindⅢMarker;1.pET-28a空質粒;2.Eg·ferritin/
2.2 Eg.ferritin 的純化
含Ni2+的His-bind樹脂親合柱純化Eg.ferritin/pET-28a表達的蛋白,經SDS-PAGE,根據標準蛋白分子量可知,純化蛋白的分子量約19kD.
2.3 特異性抗血清識別純化蛋白和天然抗原
純化Eg.ferritin免疫小鼠制備的抗血清可特異性識別未純化的重組Eg.ferritin,純化的Eg.ferritin 及天然抗原(原頭蚴、囊液),識別蛋白條帶的位置大致相同約19kD(見圖3)。
2.4 小鼠血清IgG水平變化
根據對小鼠血清IgG水平在0~8周變化趨勢的檢測及對免疫組和對照組小鼠血清IgG的比較發現,小鼠血清中IgG的水平隨著免疫次數及時間的延長呈上升趨勢,免疫4周以后同一時期的免疫組小鼠血清中的Ig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表1 兩組小鼠免疫不同時間血清IgG水平變化
3 討論
本實驗將細粒棘球蚴鐵蛋白基因重新克隆到表達載體pET-28a上,主要考慮:① pET-28a表達載體具有高效表達的能力[7];② pET28a質粒在插入目的DNA后表達的蛋白N 末端含6個組氨酸,它作為His標簽蛋白,可與Ni2+鰲合,使得重組融合蛋白在變性或非變性狀態下均可被含Ni2+的His-band 樹脂親合柱純化,即使被純化的重組蛋白含量很低也能被有效地純化出來。克服了本中心已經構建的重組表達質粒ferritin/pGEX-6p-1表達的重組蛋白ferritin/GST不能通過GSTTrapTMFF親和層析柱純化的弊端[3];③重組蛋白是標簽蛋白His和目的蛋白共同組成的融合蛋白,為獲取目的蛋白,本應通過相應的剪切酶將標簽蛋白剪切下來,但由于N-末端組氨酸所表達的蛋白分子量很小,它的存在不改變目的蛋白的活性,所以無須去除。這不僅能減少實驗步驟,降低純化蛋白在酶切過程中的損失,同時還可節省用來購買剪刀酶的費用,為后續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實驗材料?;诖宋覀兊玫搅艘粋€高效表達且易于純化重組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株,并得到了較純的重組蛋白,進行動物實驗。通過實驗說明Eg.ferritin作為抗原可誘導動物產生較強的的體液免疫應答,證明其有良好的抗原性;免疫血清與細粒棘球蚴天然抗原(囊液和原頭蚴)的Western blot實驗結果顯示,免疫血清能夠較好地識別天然抗原中位于19kD處的條帶,說明Eg.ferritin具有較好免疫原性,由此推測中國大陸株細粒棘球蚴鐵蛋白基因具有作為包蟲疫苗候選分子的潛能,為進行重組鐵蛋白對宿主的免疫保護性及保護性機制等方面研究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 Arosio P.Levi S.Ferritin,iron homesostasis,and oxidative damage[J].Free Radic Biol Med,2002,33(4):457-463.
[2] 白霞,周金林,陳天印,等.微小牛蜱鐵蛋白編碼基因的克隆和分析[J].畜牧獸醫學報,2005,36(1):66-69.
[3] 王婭娜,趙嘉慶,丁淑琴,等.細粒棘球蚴中國大陸株鐵蛋白基因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5,27(4):253-255.
[4] 王婭娜,丁淑琴,王健,等.細粒棘球蚴鐵蛋白基因的克隆重組高效表達及免疫學初步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6,22(5):399-402 .
[5] FM奧斯伯,RE金斯頓,JG塞德曼,等.精編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南[M].第4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7.
篇10
【關鍵詞】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巨幼細胞性貧血;血清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28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明的造血系統惡性疾病。它的臨床表現為造血系統多樣性增生異常, 一系、二系或三系的造血特征顯現病態, 出現特征性改變的是紅系、粒系的核型呈異樣的巨幼樣變[1]。
巨幼細胞性貧血(MA), 其致病的根本原因有兩點:①人體內由于食物吸收滯澀、營養元素稀少等原因造成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 不能滿足人體的代謝要求, 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 引起人體出現貧血征兆;②因家族遺傳原因或在治療某種疾病時用藥不慎導致DNA合成障礙, 從而引起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臨床表現的主要征兆有三點:①患者出現大紅細胞性貧血病癥;②經檢測可發現患者的骨髓內出現明顯的巨幼紅細胞系列;③在骨髓內出現紅細胞系列發生變化的同時, 粒細胞、巨核細胞以及個別增殖性體細胞的形態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該巨幼紅細胞就像鉆入骨髓的壞分子一樣在骨髓內搞破壞活動, 導致大量無效性紅細胞生成, 并且對人體帶來巨大的危害。
MDS和MA雖然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血液病, 但二者在臨床表現上有一個共性的特征, 這就是MDS和MA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大細胞性貧血。MDS會出現類似MA巨幼變, MA會出現典型的巨幼紅細胞。
本院檢驗科近幾年來通過聯合檢測血清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 從而為鑒別MDS和MA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42例MDS患者作為MDS組, 40例MA患者作為MA組, 30例健康人作為健康組, 健康組男20例, 女10例, 年齡18~35歲;MA組男30例, 女10例, 年齡6~60歲, 平均年齡43歲。MDS組男32例, 女10例, 年齡10~69歲, 平均年齡48歲, 分型:MDS-RA 38例, MDS-RAS 4例。
1. 2 方法 采用檢測儀器為貝克曼化學發光DxI 800 Access, 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試劑均為美國貝克曼公司的專用配套試劑。運用骨髓鐵和糖原染色試劑、配方、結果判斷均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標本來源:初診的MA和MDS患者入院次日空腹采取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測定?;颊哌M行常規的骨髓穿刺后涂片, 待干后試骨髓鐵染色及糖染色。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MDS組鐵蛋白、葉酸都高于健康組, MA組鐵蛋白、葉酸都低于健康組, MDS組和MA組的維生素B12值分別是健康組的13倍和3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細胞核DNA發生合成障礙的重要原因是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或者發生代謝紊亂。形態學上粒、紅兩系均可出現巨幼樣改變, 即胞體增大的類似MA改變[2]。在鑒別中, 要與MA中的紅系巨幼進行對比, 仔細鑒定, 分辨判斷, 由本組資料可以看出, MA組的葉酸和鐵蛋白低于健康組(P
人體內的鐵有一定量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存在, 儲存于骨髓中的單核吞噬細胞胞質內, 幼紅細胞的線粒體中也含有鐵血黃素。這些鐵在酸性的低鐵氧化鉀溶液中反應, 生成藍色的鐵氧化鐵沉淀(普魯士藍), 定位于含鐵的部位。故此染色法又稱為普魯士藍反應, 即骨髓鐵染色反應。在臨床上, 發生缺鐵性貧血時, 早期骨髓中儲存的鐵就已耗盡[3]。鐵粒幼細胞百分率減低, 常15%。
在本組實驗中, MDS病例細胞外鐵++~+++, 鐵粒幼細胞的80%~98%, 而MA患者細胞外鐵+~++, 鐵粒幼細胞的28%~38%,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根據實驗, 作者發現, 核紅細胞糖原染色[過碘酸希夫(PAS)染色], 在染色MDS時, 可出現陽性反應, 說明MDS血清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含量顯著高于健康組, 提示MDS患者對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利用異常, 與MA的PAS染色相比, 具有統計學意義。MA與PAS染色成陰性。二者是有明顯的區別, 可作為臨床鑒定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 血清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聯合檢測能有效指導MDS和MA的診斷, 治療甚至提示預后的作用, 值得臨床重視與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丁勇敏, 周午瓊.五項生化指標在巨幼細胞性貧血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鑒別價值.浙江臨床學, 2008, 4(10):494-495.
[2] 李家增, 王鴻利, 韓中朝.血液實驗診斷學.上海:上??茖W出版社, 19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