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鋪裝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7 08:56: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景觀鋪裝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景觀鋪裝設計

篇1

【關鍵詞】 景觀設計;鋪裝設計;水文;材質;生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休閑環境的要求也隨之上升,景觀設計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與之相隨,鋪裝設計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園林鋪裝是指在園林中以石材、磚、木材等材料對地面進行覆蓋,形成一個堅固的面層,即可防止塵土飛揚、又可承載車輛通行、人流聚集的場所,還能起到組織交通、引導游覽、劃分空間、構成園景、集散人流等作用的硬質地面。[1]英國著名的造園家Nigel Colborn認為:“園林鋪裝是整個設計成敗的關鍵,不容忽視,應充分加以利用。”[2]

下面以滁州清流河兩岸景觀工程鋪裝設計方案為例,對濱水景觀鋪裝設計進行研究。

1、項目背景

本次滁州市清流河兩岸景觀工程設計方案位于滁州市內老城區東南方向,規劃范圍北至五孔橋,南至外環路橋南500米,東西至沿河路。規劃用地內清流河河岸全長6.7公里,用地紅線內面積總計約265ha(含水面)。

(1)文化背景

龍鳳文化――滁州自古為龍興之地,滁州鳳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名將文化――滁州歷史上涌現了魯肅、朱元璋、朱棣、李善長、徐達、戚繼光等眾多名將。

名文文化――眾多名人曾在滁州留下過墨寶。

山水文化――滁城規劃區范圍內密布水網河渠,有清流河、眾多池塘、水庫及瑯琊山。

(2)用地空間特點

帶狀濱水空間,堤壩修筑后西岸灘涂腹地變窄,可作景觀改造的區域有限。

(3)水文特征

河道位于場地中央,貫穿始終,水利蓄水后水位增至10m,部分灘地被淹沒,不耐水沖的鋪裝材質不建議使用。

2、鋪裝設計原則

遵照景觀方案設計理念,鋪裝設計的原則為:

1、依據城市總體規劃、清流河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要求。

2、遵循文化特性、節能環保、生態科普的景觀設計原則。

3、鋪裝設計的總體原則為:文化,生態,趣味;總體風格為:藝術、自然。

4、提升鋪裝美觀度、實用性,降低造價。

3、鋪裝材料的選擇

上車路面,園區內上車路面為堤頂路,設計為透水性瀝青路面。透水性瀝青路面適合主要機動車通行道路,施工簡單,結實耐用。

非上車路面,10m水位以下的部分要考慮鋪裝材質的防沖刷。主要廣場的鋪裝面層采用花崗巖、透水混凝土等材質?;◢弾r不易風化,顏色美觀,外觀色澤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損在景觀設計中應用極為廣泛[3]。材質質感厚重,有文化內涵,高檔。普通小休息場地鋪裝面層采用青石板、銹石板等鋪裝材料,古樸自然。鄰水場地的鋪裝多采用防腐木,木材的自然氣息是人們所喜歡和向往的,特別是應用在親水平臺、活動空間,自然柔和且緩沖性好。但須注意的是防腐木的基層處理同樣要考慮排水的設計[4]。10m水位以上的地帶,次要道路場地可以使用透水磚。兒童活動場地采用塑膠,質感柔軟,可有效保護兒童的人身安全;色彩鮮艷并設計了可愛的圖案。兒童喜歡一目了然、簡單明了的圖案,喜歡鮮艷明快的顏色,對新異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走進自然,感受自然,對開啟孩子的審美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

4、園路的主要鋪裝形式

1、園路分級,層次分明,分別為堤頂路、主園路、次園路和棧道 。

2、主園路采用透水混凝土,耐水濕,生態美觀。在高差較大路段,為便于排水,道路兩側設計了雨水溝,上鋪卵石。次園路在水位10m以下部分,為防止水沖泡,采用塊石碎拼、小料石鋪地;水位10m以上部分,部分園路使用透水磚鋪設。棧道采用塑木,塑木既保持了實木地板的親和性感覺,又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特性。

5、廣場鋪裝設計環境氛圍的營造手法

根據廣場的尺度大小與功能特性,廣場分為主題廣場和普通廣場。遵循文化特性、節能環保、生態科普的景觀設計原則,有如下幾種主題廣場:詩書文化廣場、音樂主題廣場、運動主題廣場、文化主題廣場。

(1)詩書文化廣場

詩書文化廣場分為藝書廣場和觀花亭兩個部分。

藝書廣場的鋪裝面層以淺灰色火燒面花崗巖為主鋪設。部分花崗巖面層雕刻書法大字格形圖案,結合以桃花為主題的古詩雕刻,烘托滁州的名文文化內涵??瞻椎拇笞指窨晒┚用裨诘厣纤畬憰ㄌ找鼻椴?。(圖1)

觀花亭場地整體的輪廓為桃花瓣圖案,鋪裝圖案也采用桃花元素,大小變換多樣,圖案交替疊加,以米黃色透水混凝土為底色,用淺灰色或蒙古黑荔枝面小料石收邊,花瓣內填充銹黃色青石板碎拼。整體風格浪漫活潑。(圖2)

(2)音樂主題廣場

北側廊架地面,小品與鋪裝組合為立體音符的形態,在音符構成部分的鋪裝采用黑色透水混凝土材質。在非音符圖案部分用青石板碎拼滿鋪。(圖3)

南側濱水廣場,廣場的鋪裝抽象為一個放大、彎曲的鋼琴全鍵盤。白鍵用珍珠白火燒面花崗巖滿鋪,黑鍵用蒙古黑火燒面花崗巖滿鋪,黑白鍵輪廓用10mmT型銅條分割,使圖案清晰明朗,精致簡潔。(圖4)

(3)運動主題廣場

中央是一圓形場地,發散狀的小圓形給視覺帶來沖擊,動態的感受。圓形周圍以及沿路一側用小料石鋪設成為跑道的紋理,供游人散步健身。場地中嵌入了若干體育項目的圖案,變換多端的圖案,用彩色透水混凝土來實現。(圖5)

6、生態化鋪裝

城市地面鋪裝已不僅僅只是滿足實用性和觀賞性的要求,也要考慮其對生態環境構成的顯著影響。遵循景觀設計的生態性的原則,我們在本項目中也應用了幾類生態型鋪裝:

(1)透水磚生態鋪裝地面

透水磚生態鋪裝地面是指采用具有多孔隙且能夠透水的路面磚作為鋪裝地面材料的一種生態鋪裝地面。

(2)透水性瀝青生態鋪裝地面

透水性瀝青生態鋪裝地面是指采用具有多孔隙且能夠透水的新型瀝青作為鋪裝地面材料的一種生態型鋪裝地面。這種生態型鋪裝地面與透水性混凝土生態鋪裝地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樣具有較強的地面承載能力,可以作為城市車行道路的地面鋪裝[6]。

(3)彩色透水混凝土

彩色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高標號水泥、摻合料、水性樹脂、彩色強化劑、穩定劑及水等拌制而成的一種多孔輕質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層漿料相互粘結而成孔穴均勻分部的蜂窩狀結構,故具有透氣、透水和重量輕的特點。

7、總結

濱水景觀的鋪裝設計,在整體景觀設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營造濱水鋪裝景觀,需要結合濱水空間的自然資源,把鋪裝和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從鋪裝材料、形式上反映與水環境的關系。[7] 應充分考慮到水文條件,有水浸泡可能的地段,鋪裝應耐水沖刷。鋪裝設計著力體現當地特色文化和主題文化,用構圖和色彩直觀地突出特色。采用多種鋪裝材質,并且挖掘當地特色材質。在生態問題日益嚴峻的情況下,鋪裝材質也應考慮到生態環保。多采用透水材質,使水分充分滲透到地下,支持生態水循環系統;采用無毒無生態污染的材料。

參考文獻:

[1] 關宇,董永鑫,張萬良. 園林鋪裝景觀設計要素[J].

[2] 趙欣,房金譜,王家民. 地面鋪裝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

[3] 周婷,周佳麗. 淺談鋪裝材料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J]. 民營科技,2013(2):286.

[4] 郭旖旎. 沈陽市居住區常用鋪裝材料分析 [J]. 建筑科學,2013(4):40-43.

[5] 孫宇,許大為. 淺談居住區兒童活動空間鋪裝景觀的設計[A].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5):16-17.

篇2

1.1廣場鋪裝景觀形態設計繁雜內涵不足

寒地城市廣場鋪裝景觀設計存在形態模糊繁雜的問題,過分追求形式和造型上的變化,削弱了空間的表達力及控制力,忽略了廣場鋪裝景觀整體形象的塑造。有的鋪裝景觀設計的美感缺失,削弱了廣場空間的性格和氣氛,降低了廣場鋪裝設計的藝術性,不能很好的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有的盲目的模仿、照搬照抄國外的廣場鋪裝設計,沒有結合寒地城市自身特點,合理好處理繼承與發展問題;還有的一些主題廣場的鋪裝景觀設計沒有對主題烘托、氛圍感染力的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從實體藝術層面上沒能反映出寒地城市主題文化的內涵特征。這些都是鋪裝景觀形態設計的處理不善,造成了寒地特有的地域文化認同的遺失。

1.2廣場鋪裝景觀材質設計選擇忽視氣候特性

廣場鋪裝景觀設計忽視寒地城市氣候特點,沒有考慮到廣場地面鋪裝材料的防滑性,不能確保行人安全,降低了廣場使用率。有的廣場為了追求美觀,全部使用花崗巖鋪裝,但是花崗巖滲水性較差,遇到冰雪天氣,經行人的踩踏,很容易在表面形成凝結層,使材料的防滑性大大降低。有很多廣場所使用的花崗巖材料雖用火燒面、斬假面、剁斧面等方法處理,但由于材料本身的硬度較高,抗壓強度較低,這樣的地面鋪裝在使用幾年之后經常出現碎角、裂紋的情況,破壞了廣場的使用環境,也增加了維修難度。

1.3廣場鋪裝景觀色彩設計運用脫離周圍環境

鋪裝色彩設計如果脫離了環境,就顯得與環境格格不入,會降低廣場的空間表現力。目前,很多寒地城市廣場鋪裝整體色彩較單一,最常用的色調是灰色,并基本作為廣場地面主色調使用;綠色次之,基本以草坪的形式出現;然后是紅色、黃色、黑色常作為點綴色出現,黃色調偶爾成為廣場主色;最后是藍色、橙色、白色、粉色在廣場鋪裝色彩設計中也偶有采用。色彩在寒地廣場鋪裝設計中并沒有發揮自己的作用,設計者不但沒有很好的考慮環境中的色調的協調性,也沒能對空間的限定、氣氛的營造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大部分寒地廣場鋪裝的色彩設計的組合變化突破度也較低,形成的花色圖案也比較陳舊,弱化了對空間氣氛的營造作用,缺乏豐富的空間表情,吸引力、感染力明顯不足。

2寒地城市廣場鋪裝景觀設計方法探析

2.1廣場鋪裝景觀形態設計空間層次豐富

寒地城市冬季時間較長且寒冷多冰雪,必須考慮不良氣候條件對人們戶外運動的影響,使城市廣場在不良的氣候情況下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廣場是人們共享的城市文明舞臺,它既反映作為正常人群的需要,又要綜合考慮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寒地城市廣場鋪裝設計要考慮人行為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人對空間的感受。在鋪裝設計時應注意氣候的適應性設計。城市廣場底界面的多層次化有助于改善局部小氣候環境,而且有助于增加空間的趣味性。鋪裝景觀造型的立體化也是寒地城市廣場空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并可以結合綠化增加其空間活力和趣味。

2.2廣場鋪裝景觀材質設計彰顯地域文化

鋪裝材質的設計可以以傳統文化與地域性特色為出發點,選取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要素在底界面上進行視覺性表達,以此表現地域性的真實感。應滿足使用要求和氣候特點,并提供堅實、耐磨、防滑的材料。材料表面質感也應進行合理選擇,如要營造優美優雅、顯得冷靜的空間可以選擇光滑細膩的材料;如要營造堅實,穩重,富有力度的空間可以選擇石材。寒地廣場鋪裝材質的設計構思同樣需要立意,通過一定的造型、圖案和空間組織將其巧妙地表現出來。根據具體環境,運用不同質感、圖案和色彩的材料,創造動人的地面景觀,表現和加強場地的特性。結合寒地城市空間的歷史和現狀、城市文脈,賦予廣場鋪裝設計的歷史性,使廣場鋪裝設計既立足于現代,又要很好的與地域、歷史、文化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廣場文化環境。

2.3廣場鋪裝景觀色彩設計呼應環境色調

任何一座城市廣場的色彩都不應是獨立存在的,均應與廣場周邊的環境色彩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廣場鋪裝景觀的色彩設計應尊重城市歷史,切不可將廣場的色彩與周圍建筑色彩相脫節,形成孤島式的廣場。鋪裝景觀應考慮到鋪裝色彩和空間性質的符合與統一,與環境氣氛相協調,與側界面文化藝術效果相協調,屬于它所在的空間性質。寒地城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景觀文化,在寒地廣場的景觀環境規劃設計中,應該通過地域色彩景觀文化的表達,豐富寒地景觀,體現地域的文化性與歷史性,并為市民創造宜人的寒地公共空間,促進人們在空間內的使用和逗留,增加人群戶外活動時間,形成良好公共空間氛圍。所以要善于運用色彩來營造環境的協調統一性,呼應城市色彩肌理,展現寒地城市特有的文化色彩。

3結語

篇3

關鍵詞:商業步行街;鋪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6-0187-01

一、商業步行街鋪裝景觀的藝術精神

在商業步行街建設的浪潮中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為大的缺點就是步行街的建設越來越相似,不能體現其藝術精神,無法給行人提供更多的歸屬感和地方感。鋪裝景觀的藝術精神是指商業步行街在滿足基本的功能以外要充分表現其藝術精神功能,要通過地方元素,地域文化在色彩、材質等上的運用來塑造鋪裝景觀的藝術性。

二、商業步行街鋪裝景觀藝術的表達方式

(一)利用色彩營造空間氣氛

每種鋪裝材料都有著自身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給予風景不同的情緒,同時使人產生心理共鳴。色彩是最動人感官的要素在商業步行街鋪裝景觀設計中,色彩可以增大其表現力,并可以對整體環境氛圍加強烘托。步行街常常利用材質的顏色,營造不同的氣氛。

(二)利用材質體現文化韻味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質感,而同一材料也可以通過加工形成不同的質感。利用質感不同的同種材料鋪地,很容易在變化中求得統一,營造出和諧、寧靜的氛圍。而利用不同的材料組合,其產生的對比效果會使鋪裝顯得富有生氣,尤其是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的搭配,往往能使室外環境中的人造景觀體現出自然的氛圍。在商業步行街中不僅要盡量發揮素材所固有的美,還要與周圍的環境相適應。

(三)利用尺度創造不同空間

鋪裝的尺度與周圍場地的尺度有密切的關系,可以利用不同尺度的鋪裝營造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間。在商業步行街中,若是中心節點場地則可以使用尺度較大的鋪裝,而對于樹池,雨水口等局部小范圍的鋪裝,則要使用小尺度。

三、步行商業街的景觀設計要求

(一)安全性

地面形式應盡量減少高差的變化,不得已有高差變化時,應做明顯的標志,如顏色的變化,且踏步數量應考慮在三個以上,這樣可使行人更易發現高差的變化。地面鋪裝,應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選擇不同材料:多雨的地區,應選用吸水性強,表面粗糙且堅硬起防滑作用的材料;而北方寒冷地區應選擇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堅硬的材料,防凍防滑,同時除雪時不易損壞。另外還要滿足夜間照明的要求,這是保障夜晚使用者安全的必要條件。

(二)可持續性

步行商業街中的景觀不僅僅是滿足構圖的比例關系,滿足審美的視覺感受,而且要賦予景觀文化的內涵。建筑物的造型上應保留傳統的比例關系、符號尺度等,使其具有傳統建筑文化的延續性,看到他會引起人們對歷史建筑及傳統文化的回憶,產生聯想。街道中雕塑小品的設置,應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尋找出有價值的典故并進行藝術加工,使它能夠起到強化空間環境文化內涵的作用,是人們在觀景的過程中,與歷史進行對話,與文化進行交流,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可觀賞性

建筑物的立面設計,地面鋪裝設計,小品的選擇,應考慮適應人們的審美要求。同時,還要提供人文環境的觀賞空間―人看景的空間,人看人的空間。

四、商業步行街鋪裝景觀藝術性表達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缺少文化內涵,不能體現地方性

各個步行街之間相互抄襲,缺乏地域文化底蘊的支撐,鋪裝現代氣息過強。設計師在設計一條商業步行街的鋪裝景觀時應該對所設計的項目場所,本地材料,歷史典故,環境,功能,著名人物等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后做出對街道鋪裝整體藝術形象的設計構思,從設計師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升華到實際案例中。

(二)可觀賞性差,缺少獨特性

各個城市的步行街大多大同小異,色彩、尺度、圖案魅力等方面沒有創新和獨特性。設計師應該吸取成功步行街鋪裝景觀的優點,利用不同色彩營造空間氣氛,利用不同材質體現文化韻味,利用不同尺度創造不同空間,利用多變紋樣表達意境。設計者應該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從人的空間行為。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分析,商業步行街的鋪裝景觀滿足使用者的要求,讓每條商業步行街都成為步行者的天堂。

篇4

景觀設計是對土地進行分析、規劃、改造、管理、保護及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是對土地的全面設計,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問題。在景觀設計中,常常是綜合了人工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對外部環境進行設計。景觀硬質鋪裝作為人為創造的景觀環境要素們可以自在于自然界環境之外,但又不能完全脫離自然環境本體,它總是從屬于某一特定的景觀環境,成為環境的有機整體而與之共融。

景觀鋪裝材料概述

硬質鋪裝材料有很多種:石材、磚、水洗石、木材、混凝土等,往往根據項目的風格,項目的檔次,項目的投資造價來確定硬質鋪裝材料的選擇。一般來說,石材最貴,磚和水洗石次之,木材一般不會大面積使用,多用于重要景觀節點。而石材中也存在高低不同檔次,花崗巖最貴。不同檔次不同投資的項目也會選用不同的花崗巖石材,黃金麻屬于較高檔次,且一般常用于立面。芝麻灰、芝麻黑、芝麻白、黃銹石、濟南青等屬于一般景觀常用材料?;炷劣捎谙鄬υ靸r較低,使用性能較高,也越來越受到青睞。

材料的生態觀

現代景觀硬質鋪裝的材料可謂是品類繁多,如何選擇、應用,直接關系到鋪裝的整體效果。材料的選擇過程包含了使用壽命、造價、美觀、性能等一般標準,而如何盡量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健康、宜居的空間,已經成為設計的一項重要標準。不同的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和不同的生態觀。

1.磚石

石材一般多指以開采的天然石料為原料加工制成的產品,也有以天然石的碎石為原料,加上粘合劑等經過加壓、磨光而成。磚制品是用混凝土或黏土按照不同類型的標準加上輕質骨料制成。施工中,磚石都用水泥、沙子和石灰按一定比例調制成的水泥砂漿安裝固定。一般1:2.5,1:3的水泥砂漿常用。

磚石制品產生的空氣污染很小,由廢木纖維和其他再循環成分構成的空心制品可以循環利用,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

2.木材

木材也是景觀中較常用的材料,景觀中常用的木材有樟子松、菠蘿格、芬蘭木、塑木等。菠蘿格價格較高,產量較少,樟子松與塑木較常用。木材與其他景觀材料相比,具有美觀、柔韌、靈活、輕質、環保等特點,是可回收的天然材料。但是由于木材是一種天然的有機材料,在室外風吹雨打,極易腐朽,蟲蛀,因此戶外使用的木材必須經過防腐處理,以最大限度地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以達到合理利用、節約資源的目的。木材的合理使用及處理會大大降低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3.混凝土

混凝土,簡稱“砼”,是由膠凝材料、顆粒狀集料、水、以及必要時加入的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的一種復合材料。混泥土的強度分為C10-C100共19個等級,景觀中C15到C25之間最常用,一般人行步道常用C15、C20,而車行道由于承受壓力較大,一般常用C20、C25.

把普通水泥制成混凝土需要大量的能量,并且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混凝土的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很低。

材料的選擇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材料的生態性與環境緊密相連。合理地使用材料和利用材料的生態性進行設計成為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可或缺。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就地取材

大千世界因地域各異,當地的資源,地貌等也有著千差萬別。我們在進行具體的實際項目的時候,不得不考慮的就是將材料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北大教授俞孔堅在談景觀設計的生態原理時就說過:“ 要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自然空問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賦予神靈的。人類只所以生生不息的延續,自然環境只所以四季交替生機盎然,正是因為有著歷史文化和鄉土知識的滋養。所以,一個適宜于景觀環境的生態設計,必須首先應考慮當地人的或是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

就地取材對于景觀硬質鋪裝有著兩方面重要意義,首先,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就地取材便捷易于操作,減少了遠距離材料運輸的高額成本,同時也能減少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壞。另一方面,從人文意義上來說,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當地的地理環境、歷史風貌,不僅可以使鋪裝獨具特色,還可以引起當地居民的共鳴,通過生態環境的熏陶,提高生活品質。

筆者認為在景觀設計時充分遵循當地地域文化一方面是在生態環保上的可持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商業模式上的可持續。例如在河南鄭州,當地有一種霞光紅的花崗巖石材,比我們常用的石材便宜很多,但是卻能達到與其他較高檔次石材一樣的效果。在當地的景觀項目中采用這種石材不僅符合當地的地域特點,而且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又例如,湖北十堰武當山地區,在考慮景觀硬質鋪裝的時候,采用當地青石來代替花崗巖,不僅符合武當山的道教氣質,更是為開發商節約了大量成本造價,于設計于企業都是良性的可持續發展之道。由此可見,可持續性景觀設計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地域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解決地域范圍之內的具體設計,而非放之四海皆準的設計方法。

2.慎重選材

鋪裝設計應充分把握人與環境之間的有機協調關系,對周圍的環境給以足夠的尊重,即生態原則。我們知道生態的設計原則即Reduce(減少)、Recycle(再生)、Reuse(再利用)的3R原則。生態原則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慮,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轉變。3R原則不僅要求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還要求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并且再循環再利用。我們在選擇材料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材料的成分、特性。一些有害的化學材料不能使用,長期的接觸會導致癌癥或者其他嚴重的危害。我們在材料的選取過程中,一定要非常謹慎,可能有些材料含有有害成分我們不知道,在購買時就需要想購買商詢問,并出具相關證明??傊?,在材料的選用方面,應該首先考慮低污染、對人體無害的材料,更提倡對易回收、能再生材料的使用。

實際項目中硬質鋪裝材料一般根據景觀環境空間特點、環境條件以及經濟性等方面來考慮。我們往往還從以下幾方面對材料進行挑選和使用。

(1)協調與適應性:景觀硬質鋪裝材料應該具有與環境協調并與之適應的特性。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各不相同,應該具體考慮鋪裝的耐熱、耐寒等。不同場所不同功能的場地鋪裝所用的材料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兒童活動場所一般都用塑膠地墊這樣柔韌而富有彈性的材料,可成品拼接可現澆,而像人行步道這樣使用頻率較高的地方則需要充分考慮其排水,因此在鋪裝材料的選用時,常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透水磚。

(2)抗壓與耐久性:相對于景觀的其他要素來說,硬質鋪裝是最容易磨損和被破壞的部位,因此選材時一定要充分考慮材料的抗壓與耐久性,以及后期的使用維護。一般來說,人行道鋪裝材料的厚度在20-30mm厚,車行道最好≥50mm.

(3)防滑性:防滑性也是景觀硬質鋪裝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由景觀的特殊性決定的,景觀一般多是室外環境,不同于室內,要經受風吹日曬,因此要特別注意考慮地面的防滑。比如石材,不僅有不同的質地還有不同的面層,常用的有自然面、光面、燒面、荔枝面、蘑菇面、拉絲面等。光面不能大面積使用,多用于收邊或壓頂,燒面與荔枝面最常用,殘疾人坡道一般常用拉絲面。

(4)經濟性:當然對于鋪裝材料的選擇最好是根據投資造價來選擇最佳性能的材料,即人們常說的性價比。在保證基本使用功能且美觀的前提下,最好選用相對較實用,后期維護成本較低的材料。

3.低技術創新

創新永遠是設計的本質要求,更是時代的要求,也只有創新才是行業不竭的發展動力,景觀設計行業亦是如此。創新并不等同于高新技術、新型材料,真正的設計創新應該是一種基于自然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上的一種的新的設計思路。

預制混凝土塊,耐磨、耐久、透水性好,對于景觀來說也許并不是什么新型材料,但將預制混凝土塊用來代替石材鋪裝卻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大膽創新。將混凝土塊預制成與石材一樣的各種規格尺寸,顏色甚至刻花,大量運用到景觀的硬質鋪裝中,不僅使得施工過程中的造價大大降低,極大地滿足了公司企業的利益,而且正正迎合了我們最近所倡導的低技術設計。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預制混凝土塊這一簡單而又傳統的工藝,從高技術到低技術的回歸,正是可持續發展之道在景觀設計中的充分體現。

在景觀設計中,設計者需要對環境有整體把握控制,善于把握個方面的關系,在硬質鋪裝的立意、構思過程中,既要做到“立異”有特色而不同凡響,又要統一于整體的景觀。它要求設計師放棄在外觀上過于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的創新上,以一種更負責任的方法去創造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使用壽命。

結語

近些年由于環境的急劇惡化,綠色設計、生態設計、低碳設計成為了設計界討論最多的話題。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設計理論的逐漸成熟,可持續發展理論應運而生。他是在與綠色設計、生態設計、低碳設計有著無數交叉點的基礎上加上時間的概念,擴大了其主體深度與廣度。

景觀設計作為與自然生態環境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分支之一,生態環保必然是其要遵循的基本準則。我們在此基礎上探討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才是有意義的。而在以往的生態環?;A上,現代的景觀設計需要我們不斷做出新的邁步,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

首先,有思想、理念和文化內涵的景觀設計能讓生活其中的人得到地域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其次,在景觀環境中體現一定的設計思想、理念、文化內涵并且使之延續和發展,有利于保持環境的特色,有利于增強景觀的魅力,有利于使人對未來的生活寄予希望和期盼,最終促成更為豐富多彩的公眾生活。景觀設計中體現的思想、理念、文化內涵能使環境的功能意義得到更好地表達,促使人們產生與之相適宜的行為,使設計的景觀與人的活動融為一體,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景觀設計也是人類思想、理念、文化內涵的綜合體現,保持其延續與發展對人類具有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意義。

作為設計師,我們不斷的整合創新設計的各種可能性,以促成好的設計,優的設計,是我們理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同時在當今社會,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已不是單純地將亭子廊架各種植物進行簡單的組合,而應該廣泛地整合各種可利用資源,讓設計更尊重傳統,尊重自然,注重創新,不斷地在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的關系,不斷地在設計本質與社會發展之間尋求一種可持續關系。

篇5

關鍵詞:石材 景觀鋪裝 形式

石材作為一種古老的鄉土材料,具有粗獷和細膩的氣質,多表現鄉土味和力量感,是文化和傳統的延續。石材作為大自然提供給人類特殊的實用性材料,在景觀鋪裝的應用中最為廣泛,它以其獨特的質感、色彩以及排列形式,生動地闡述景觀鋪裝的藝術語言,始終引導著景觀鋪裝的設計進程。

一、石材在現代景觀鋪裝中的問題

伴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的設計理念對我國景觀鋪裝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石材的粗制濫用,模糊了我們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使我國的景觀鋪裝產生了“千城一面”的現象。石材在我國現代景觀鋪裝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盲目模仿已有的案例,景觀識別度不高。對于已有的案例,決策者和業主都是注重“榜樣”不注重創新,見別人使用石材的效果好,就生搬硬套。面對相同石材的景觀鋪裝,我們很難去辨別身處何地。信息時代的發展,更是加快了模仿的速度,加上對優秀案例的借鑒及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景觀特色危機”進一步的加重。

2、愚昧的追求“文化”,盲目的崇拜藝術性。隨著“園林城市”、“文化城市”的提出,人們開始注重城市風貌和地面鋪裝的藝術性,在加強“文化”元素應用的同時,忽略石材鋪裝的功能性,特別是道路鋪裝中,石材已給人們生活帶來許多的負面影響。

3、過分跟從“檔次”,鋪裝形式過于單調。景觀鋪裝在追求高定位的同時,要考慮地域文化、景觀特色和經濟水平,石材并不是適合每一處景觀鋪裝,要挖掘石材的本質,尋找屬于城市自身的安詳和快樂。特別是如今批量生產的年代,我國的景觀鋪裝形式單一、細節施工粗糙已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現代的鋪裝沒有發揮鋪裝原有的功能。

二、石材在景觀鋪裝設計中的形式

隨著施工工藝水平的逐漸提高和景觀鋪裝設計理念的發展,石材在景觀鋪裝中出現多種組合形式,如有:流線型排列形式、反襯拱形排列形式、直線(網格)式接縫型排列、平行排列形式、同心圓排列形式、扇形排列形式、錯開式接縫型排列形式等。這些形式在相大的程度上表現了景觀空間的序列性、標志性、區域性、邊界性等,但追溯其組合模式的雛形,還是以漸變、重復和發射三種構成形式為主。充分地理解這三種基本形式,并加以創新和運用,就會解決我國景觀鋪裝設計中形式單一等問題,促進石材在景觀設計中的發展。

1、石材的漸變形式

石材的漸變形式是利用平面構成的原理,以石材的基本形或基本骨骼為單位,進行逐漸地、有規律地組合,給人以自然美、節奏美和韻律美,并表現出一種和諧的秩序感。石材的漸變形式包括石材形狀和大小的漸變、石材表面質感和肌理的漸變、石材本身色彩的漸變、石材鋪裝方向的漸變等。石材的方向漸變是從一點到另一點,按照透視和方向的原理,利用石材的輪廓,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變化,將景觀空間的深遠感表現的淋漓盡致,體現出景觀鋪裝和景觀空間的軸向性和向心性。石材的形狀漸變是指利用石材從一個形狀過渡到另一個形狀,分析兩個形狀的共性,并在中間形成一個過渡區,這樣的漸變手法會給景觀鋪裝和景觀空間帶來強烈的和諧感和動態感。石材的色彩漸變和肌理漸變在景觀鋪裝中的應用,也和石材大小、形狀漸變一樣的,都是根據設計理念利用過渡來表現景觀空間的效果。

2、石材的重復形式

石材的重復形式是指利用石材的同一要素或同一骨骼來進行連續地、反復地排列,給人以景觀鋪裝上的連續性。這樣的石材排列方式,效果整齊統一,畫面和諧而富有秩序,并且重復的形象出現,會增強人們對此處景觀鋪裝的記憶,增進人們對景觀的識別度。重復的石材基本形象是構成景觀鋪裝的基本單位,是整個景觀鋪裝和景觀空間形成的必要條件,其按照一定的方向,結合圖形的正、負交替,形成多變的構成圖形。石材的重復形式有石材單個骨骼基本排列形式,如流線型排列形式、平行排列形式等;還有石材組合單元的重復排列形式,如直線(網格)式接縫型排列、反襯拱形排列形式等。這些排列形式構成景觀鋪裝和景觀空間的延續性,約定了景觀鋪裝的尺度、空間和色彩,使得生活的愜意、浪漫和溫馨融于景觀鋪裝之中,提高人們對于景觀鋪裝和景觀空間的感知性。

3、石材的發射形式

石材的發射形式其實是石材特殊的重復和漸變,是以石材的基本形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向四周環繞發射而構成的圖形。其特點是無論由中心向四周或由四周向中心發射,都會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具有導向性,充滿圖形的韻律感。石材的發射形式有同心發射、離心發射、向心發射和多心發射等形式。石材的同心發射形式,是由一點向四周逐漸擴展的,有同心圓和同心矩形兩種模式,是借漸變,來引導人們的視覺重點,是景觀鋪裝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在石材的離心發射形式中,由于發射的線性不同,有直線型和曲線型兩種。直線型給人以力量感,特別是大體積的石材,結合石材表面的肌理,最能表現出石材的幾何美感;而曲線型給人以柔和多變,特別適合小體塊的石材(如鵝卵石),最能表現出景觀鋪裝的細膩美感。石材的多心發射形式即以多個中心點發射構成,之間的發射線相互交叉銜接,營造富于動感的效果。除了以上的單個發射形式外,還有多個發射形式進行交叉使用,這樣的形式感極強,充滿吸引力,不僅提高景觀鋪裝的領域感和滲透感,而且體現景觀鋪裝的人性化,促進石材與周圍環境的相互滲透與融合。

4、石材組合的其他形式

石材在景觀鋪裝中的組合形式,除了上述的形式,還有石材的整體化形式和個性化形式等。石材的整體化形式,是指在進行大面積的石材景觀鋪裝時,把整個的場景當作一個整體來進行圖案設計,其目的就是追求景觀鋪裝整體統一的效果,突出鋪裝的主題,以便加強人們的印象。石材的個性化設計是指運用象征等手法,借助石材的本身特性,來強化此處的地域文化和鄉土氣息,通過利用重心的設計手法,使人們在心理上和視覺上產生回憶和聯想,加強對景觀鋪裝乃至整個景觀空間的認可度和親切感。還有的是以民族文字、特色符號等,來作為景觀鋪裝的設計元素,以營造景觀鋪裝和景觀空間的個性特點,增強環境的文化內涵。

三、結語

在如今新材料不斷涌現的時代,我們不僅要關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關注材料應用存在的問題,還要時刻挖掘鄉土材料的特性,探索其深層次的表現。通過對石材的漸變、重復、發射和其他形式的探討,來揭示石材在景觀鋪裝中的形式美學,這些美學特點也符合其他的鄉土材料,從而加強對鄉土材料表現力的挖掘,促進“材料帶動設計”的思潮形成。

參考文獻:

1.(以)里埃特?瑪格麗絲(Margolis, L.),(美)亞歷山大?羅賓遜(Robinson, A.)著;朱強,劉琴博,涂先明譯.生命的系統:景觀設計材料與技術創新[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11

篇6

一、硬質景觀材料的種類

1.地磚:(1)地磚是指由同一種材料制造的高密度咬合型磚砌塊,該材料密實度和顏色通體一致,具有大方、美觀、廉價等屬性。值得注意的是其規格很多,普通的有210mm×100mm,荷蘭型有230mm×115mm,波浪型為291mm×284mm,厚度有45mm、60mm、80mm、100mm 等規格。 (2)植草磚是在混凝土磚塊的孔穴或接縫中栽植草皮,在保持自然美觀的基礎上,使草皮免受人、車踐壓。一邊適用于停車場和消防通道。由高強度塑料制成的植草格近年來也較常使用,其自重輕、植草面積大的優勢使其逐漸取代植草磚,同樣可以收到高效實用與自然美觀兼備的效果。

2.石材:室外石材多選用花崗巖,在價格上略高于地磚,厚度多采用15mm~50mm 之間,規格則以600mm×600mm、300mm×300mm 為多,利用各種石材之間不同材質、顏色、飾面及鋪砌方法的不同,合理布局,組合出多種鋪裝樣式,常用于主要景觀節點、廣場、建筑出入口等處。在戶外使用時,花崗巖大多數要進行燒毛處理,以防止人滑倒受傷。另外還有砂巖、片巖等許多石材以及人造石材廣泛運用于景觀工程當中。

3.木材:常用于露臺、親水平臺及休息區域?,F在應提倡塑木等新型仿木材料的使用,它與普通木材相似的感官效果可以模仿木材在景觀使用中的功能作用,同時其本身良好的耐腐

蝕、抗壓性,以及顏色的多變、防火防蟲等諸多優點都值得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大力推廣。竹材,作為一種不同于木材的新材料。由于全球可利用的竹子80%以上產自中國,所以它在國內具有規模生產的優勢,而且該材料生長周期短,是一種低碳環保??沙掷m使用的健康材料,非常適用于景觀工程之中。

4.混凝土:(1)混凝土材料,由于造價低,施工方便,在現代景觀園林發展早期常用于園路及活動場地的鋪裝中,在設計上可以采用刷子拉毛、設置變形縫等方法、增加其在形式上的變化。(1)透水混凝土作為一種新型材料逐漸在景觀領域推廣起來,其易滲透性的優點,既可以減輕排水設施的負荷防止路面積水情況的產生,又可以使雨水還原成地下水,保持土壤濕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值得一提的是透水性混凝土磚還具有較大的孔隙率,能夠吸收車輛行駛的噪音,創造相對安靜舒適的景觀環境。(3)壓膜混凝土是指用預制圖案的模具,現場制作具有特殊紋理和效果的混凝土鋪裝形式。相對普通混凝土材料具有美觀大方,圖案可操作性強等優點。但由于該材料比較容易褪色,因此適用范圍盡量以人行為主,減少機動車在其表面通行導致的磨損。(4)水洗石是利用配色的小礫石和具有光滑特性的混凝土相結合的路面鋪裝材料。根據利用不同粒徑和品種的礫石,可鋪成多種形式的人行路面,在現代景觀園路中是重要的鋪裝形式。不過由于該材料容易壓壞變形,因此并不適用與車行道的鋪裝。

5.其他鋪裝材料:(1)砂石、粘土、木屑等鋪裝材料能結合起來鋪成景觀步行道。這些材料的質感比較質樸、色調柔和、彈性良好,非常適合營造自然生態的環境和輕松愉快的氛圍。(2)安全膠囊是利用特殊的粘合劑將橡膠墊粘合在基礎材料之上,然后鋪設在混凝土路面。

6.金屬、玻璃材料:作為廣泛使用與建筑材料中的金屬、玻璃材質隨著時代的推進也逐漸應用于景觀設計當中。實際使用中應充分考慮材料的特性與周圍景觀的聯系,譬如不

銹鋼材料制作帶型鋪裝能產生現代和科技感的心理暗示,透明鋼化玻璃則有清涼或在高處帶來驚險刺激的心理感受。

硬質鋪裝材料的作用

保護作用:這是硬質鋪裝最基本的作用,及地面,路面不直接受到破壞,使長期受磨損的地方經久耐用。與軟質的植物鋪裝相比,除了高的熱反射率和透水性差以外,在使用上都是優點,比如它不受季節的影響,時時刻刻提供給人、車以長久穩定的移動基面,實現場所內、外各式溝通的要求。

暗示作用:首先,硬質鋪裝材料可以給身處其中的人們以方向的暗示,以方格式接縫、網眼式接縫、騎馬縫、直貫通縫、工字鋪、人字鋪等形式形成路面鋪裝形式,形成路面機理,暗示方向性。其次,在基本鋪裝形式的基礎上融入鋪裝材料的質感,可以暗示游覽的速度與節奏,天然石碎拼路面與現澆混凝土、瀝青路面給人的感受迥異,提供的功能不同,前者適合休憩漫步,后者代表高效率高效率、速度,這也就在不加標示系統指引的條件下,成功地以材料暗示功能分區,這種材料暗示的作用十分契合使用者的直覺與行為慣性。

構成作用:在外部空間中,鋪裝材料的種類、大小與間距,會對空間的視覺比例產生影響。鋪裝材料單體較大,較開敞,可以增強空間的擴張感;單體較小,或用材密實,則會使空間具有緊縮感和私密感?;A鋪裝材料的運用會提供諸多景觀要素以載體,使空間的各項功能得到統一,在基地上加第二種或更多鋪裝材料,首先可以起到視覺調劑、營造空間趣味的作用;其次,可以在原有空間基礎上營造副空間,在景觀設計中鋪裝設計的實質也可以看做兩種副空間營造的統一,即功能性副空間與美學副空間的營造。

三、例題:對比同一景觀空間在鋪裝設計不同時,不同的樣式和不同的材料 1. 對空氛圍的塑造 ; 2.對空間功能的影響。(如圖1、2)

圖1預制混凝土坯加紅磚嵌縫

圖2預制混凝土坯加自然石材碎拼

篇7

工圖的設計中的作用。

關鍵詞:施工圖設計鋪裝材料鋪裝要素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鋪裝是室外空間的地板和底邊,通常被行人和車輛使用。它可以令地面的表面穩定,便于清除塵土和污泥,在表面控制排水,減少室外的維護成本;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適宜的剛度,良好的穩定性,較小的溫度收縮變形,應該堅實、平整、穩定、耐久,有良好的抗滑能力。園林中的鋪裝,是指在園林環境中運用自然或者人工的鋪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鋪設于地面而形成的地表形式。工作的2年中,我接觸了很多鋪裝的設計施工圖,因此,本文想從鋪裝常用材料的特性和鋪裝要素的幾個方面著手,泛泛談一下鋪裝施工圖的設計。

在方案設計層面,設計師可能關注不到鋪裝的具體形式以及尺寸、處里面、色彩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施工圖設計層面完成的東西。

首先,了解鋪裝材料是至關重要的。景觀鋪裝材料主要分為三大類別:

1.整體性鋪裝材料:主要是指彩色瀝青/混凝土路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表面處理后

的鋪裝,結構設計按照瀝青路面結構進行,多用于市政路鋪裝。還有塑膠鋪裝,多用于兒童活動場地和體育運動場地。

2.板塊鋪裝: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特殊處理后的混凝土鋪裝,其最小邊尺寸大于一米,結構設計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時下比較流行的是壓膜混凝土技術,可以模擬出很多材料的質感,且成本較低,形式多樣??紤]到環保和雨水收集的要求,透水混凝土技術日趨成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路面鋪裝中。

3.砌塊鋪裝材料:這類事目前景觀鋪裝中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鋪裝形式,可用于景觀鋪裝的砌塊材料種類繁多,比較常用的有以下幾類:

(1)天然石材:

板巖――路面和廣場比較常用的是青石板和黃石板碎拼鋪裝,一般工藝比較講究的時候,都會在鋪裝做法施工圖上標出:密縫拼貼,縫小于10mm,并要求石板的邊長在300~500范圍比較合適。

花崗巖――表面可加工成多種質感的處里面(比如燒毛、磨光、機刨、斧剁等等),出于安全考慮,磨光花崗巖一般不大面積使用(比如林大道路上的磨光花崗巖條帶,下雨下雪的時候導致路面滑,容易使人受傷,最后還是改成了燒毛的)由于造價比較高,多用于廣場鋪裝,也有些高造價的景觀中用于道路鋪裝?;◢弾r的優點是便于切割,可加工成異型以滿足設計需要。人行一般厚度為30mm,車行厚度一般50mm。

大理石――室外用量不大,多用于水池底部貼面。

卵石、碎石――可散鋪,也可貼于混凝土上以固定。國內近年比較流行散鋪卵石或碎石路面。粒徑應用范圍較大,從20mm到100mm都很常見。

(2)混凝土預制砌塊:

應用范圍很廣,道路鋪裝和廣場鋪裝都很常見。優點是造價低廉,顏色豐富。一般人行30mm厚,車行60mm厚,但是,現在日漸提倡環保生態,這種磚不利于雨水收集,很多設計用生態透水磚代替。預制混凝土道牙隨處可見,分為平道牙(200高)和立道牙(300高)。

(3)地面磚:

馬賽克――多用于泳池底面鋪裝

瓷質地面磚――多用于泳池底面鋪裝

(4)磚:青磚或者紅磚,局部用作鋪裝,一般立砌較常見。

下圖為一些鋪裝做法的舉例:(本人繪制)

其次,鋪裝作為構成園林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表現形式受到總體設計的影響,掌握鋪裝要素的特點,對我們通過鋪裝設計表現整體景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施工圖設計中,大多是對現有的初步設計或者深化設計進行一些材質上的最終確定以及尺寸上的最終敲定以及從功能和可實現性方面對設計進行調整,是一種很深入的,定量的設計。

鋪裝的要素:

1.色彩:

在景觀鋪裝設計中,應該深入了解色彩的個性、表情、視覺規律以及對人的心理作用,注意色彩之間的搭配,根據鋪裝的性質、功能,所處的氣候條件、自然環境和周圍建筑環境以及建筑材料特點進行整體設計,才能創造出景觀鋪裝的精品。各種材料的顏色表現出不同的溫度傾向,也需要考慮在內。

2.質感:

質感是由于感觸到素材的結構而有的材質感,鋪裝材料的表面質感具有強烈的心理誘發作用。不同的質感可以營造不同的氣氛,給人以不同的感受。例如,質地細密光滑的材料給人以優美雅致、富麗堂皇的感覺;質感粗糙、酥松、無光澤的材料給人以粗獷豪放、樸實親切之感,表面光澤、質地細密堅硬的材料給人感覺重,表面質感較肉冠的材料則給人感覺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質感,同一材料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質感,利用不同質感的材料組合,其產生的對比效果會使鋪裝顯得生動活潑,尤其是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的搭配,往往能使城市中的人造景觀體現出自然的氛圍。所以,一般施工中,用于商業廣場、步行街的鋪裝,為突出其優雅華貴,可用質地細密光滑的材料,但這些場所人流密集,要注意防滑問題;對于休閑娛樂廣場、居住區道路的鋪裝,為突出其親切宜人,可采用質感粗糙的材料;運動場地的鋪裝,可采用質感柔軟的材料,給人輕松愉快之感。

3.構形:

體現形式美的原則:統一、對比、比例、韻律、節奏、動感等。

尺度:

尺度是空間或物體的大小與人體大小的相對關系,是設計中的一種度量方法。尺度處理是否得當,是城市景觀鋪裝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規律是:大面積的鋪裝應使用大尺度的圖案,有助于表現統一的整體大效果,如果圖案太小,鋪裝會顯得瑣碎。

高差:

鋪裝設計中,有效利用地面高車會獲得非常好的效果。低處平面使人產生親切、安全、幽閉、寧靜等感覺,高出平面使人產生興奮、高大、超人、開闊、眩暈等感覺,下降意味著向下進入某個已知場所,上升意味著進入某個未知場所??傊?,標高的改變可以增強鋪裝的功能,可以為鋪裝添色加彩。

邊界:

邊界是線性元素,是一個空間得以界定、區別于另一空間視覺形態要素,是連續過程中的線形的中斷,是一種橫向的參照物。邊界根據強調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確定性邊界和模糊性邊界。確定性邊界是領域劃分的有效手段,常利用路緣石(道牙)、隔離樁以及構形、色彩、材料的變化對人進行心理暗示,強化邊界效果。而模糊性邊界可以實現一個環境空間到另一個環境空間的自然過渡,空間轉換溫和而順暢。在硬質鋪裝和綠化相結合的時候,用模糊性邊界可以弱化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沖突,起到過渡作用。

結束語

掌握這些材料的特性和鋪裝要素,對我們今后的施工圖設計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了解施工圖設計,也能更好地鞏固我們的方案設計深度,做到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鄭章毅地面鋪裝更具人性化若干要素【J】福建建筑200490(5):42-43

區偉耕園路?踏步?鋪地【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2.1

篇8

居民區公園是居住區公園在選址與用地范圍的確定上,往往利用居民區規劃用地中可以利用且具有保留或保護的自然地形地貌基礎或有人文價值的區域。公園內設施和內容比較豐富齊全,有功能區或景區的劃分,除以綠地為主外,常以小型園林水體、地形地貌的變化來構成較豐富的園林空間和景觀。居住區公園應規劃一定的游覽服務建筑,同時布置適量的活動場地并配套相應的活動設施,點綴景觀建筑和園林小品。

一般居住區公園規劃布局應滿達到以下幾方面的要求:①滿足功能要求,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域。根據居民的不同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娛樂、體育鍛煉、兒童游戲及人際交往等活動場地和設施。②滿足園林審美和游覽要求,以景取勝,充分利用地形、水體、植物及園林建筑,營造園林景觀,創造園林意境。園林空間的組織與園路的布局應結合園林景觀和活動場地的布局,兼顧游覽交通和展示園景兩方面的功能。③形成優美自然的綠化景觀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居住區公園應保持合理的綠化用地比例,發揮園林植物群落載形成公園景觀和公園良好生態環境中的主導作用。

在規劃布局中應多考慮早晚間游園活動所需的場地和設施,多配置夜香植物,基礎設施要滿足節假日社區游園活動的功能要求,如注意配套晚間亮化、彩化照明配電。

2、園路的功能與類型

園路聯系著不同的分區、建筑活動設施、景點,組織交通,引導游覽,便于識別方向。同時也是公園景觀、骨架、脈絡、景點紐帶、構景的要素。園路的類型在居住區綠地分為:主干道通往主要活動建筑設施、景點,方便游人集散。次干道是公園各區內的主道,引導游人到各景點,組織景觀。散步道為游人散步使用,寬1.2-2m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

3、園路的線形設計和布局

3.1園路的線形設計

園路的線形設計應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物、鋪裝場地及其他設施結合,形成完整的風景構圖,創造連續展示園林景觀的空間或欣賞前方景物的透視線。園路的線形設計應主次分明、組織交通和游覽、疏密有致、曲折有序。為了組織風景,延長旅游路線,擴大空間,使園路在空間上有適當的曲折。較好的設計是根據地形的起伏,周圍功能的要求,使主路與水面若即若離。他交叉于各景區之間沿主路能使游人欣賞到主要的景。把路作為景的一部分來創造。園路的布置應根據需要有疏有密并切忌互相平等,但曲線不能象直線那樣易于運用,適當的曲線能使人們從緊張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而獲得安適的美感。

3.2園路布局

公園道路的布局要根據公園綠地內容和游人的容量大小來決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和密切配合。如山水公園的園路要環繞山水,但不應與水平行。因為依山面水,活動人次多,設施內容多;平地公園的園路要彎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網狀。4、園路設計中的幾個要點

4.1彎道的處理

路的轉折應銜接通順,符合游人的行為規律。園路遇到建筑、山、水、樹、陡坡等障礙,必然會產生彎道。彎道有組織景觀的作用,彎曲弧度要大,外側高,內側低,外側應設欄桿,以防發生事故。

4.2園路交叉口處理

兩條主干道相交時交叉口應做擴大處理,做正交方式,形成小廣場,以方便行車、行人。小路應斜交,但不應交叉太多。兩個交叉口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小兩條道路交叉可以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使道路的中心線交叉于一點,斜角的道路的對頂角最好相等,以求美觀?!岸 弊纸徊婵跁r視線的交點,可點綴風景。應避免多條道路交于一點,因為這樣易使游人迷失方向,應在交叉口設指示牌。多條道路相交時,應在端口處適當地擴大做成小廣場,這樣有利于交通,可以減少游人過于擁擠。

4.3園路與建筑關系

園路通往大建筑時,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擾建筑內部活動,可在建筑面前設集散廣場,使園路由廣場渡過再和建筑物聯系;園路通往一般建筑時,可在建筑面前適當加寬路面,或形成分支,以利游人分流。園路一般不穿建筑物,而從四周繞過。

4.4園路臺階的設置和防滑處理

主路縱坡宜小于8%,橫坡宜小于3%,顆料路面橫坡宜小于4%,縱、橫坡不得同時無坡度。山地公園的園路縱坡應小于12%,超過12%應做防滑處理。主園路不宜設梯道,必須設梯道時,縱坡宜小于36%.支路和小路,縱坡宜小于18%.縱坡超15%,路斷,路面應做防滑處理;超過18%,宜按臺階、梯道設計,臺階踏步不得少于兩級,坡度大于58%的梯道應做防滑處,宜設置護欄設施。臺階寬為30-38cm,高為10-15cm.

5、園路的鋪裝設計

5.1園路鋪裝設計的基本方法

園路可根據景觀要求選擇提高路面的藝術效果。將路作為景的一部分來發表,在園林中用紋樣來襯托,美化環境增加園林特色。在園林中,鋪地的紋樣常因場所的不同而各有變化。鋪地紋樣具有空間的指引性,在長方形的空間中裝飾重點在道路的兩側或對整條道路進行裝飾,或強調某路的起點(如圖2)。圓形、方形、十字型等形式的空間,具有向心的指向性,重點在中心:L形的空間具有轉角的指引性,也是裝飾的重點。根據不同場地的功能對地面進行鋪裝設計。園路及鋪裝場地應根據不同的功能要求確定其結構和飾面,面層材料應與公園風格相協調。如休息場地的地面,設計成帶圖案的地面,或卵石鑲嵌成各種紋樣材料的選擇,看是否與環境協調,一般選用自然化、鄉土化、石才、石板、天然石塊、鵝卵石等在清靜、淡雅、樸素的林間小道,設計嵌草路面:在草坪中點綴步石(如圖3)。石的堅強、強壯的質感和草坪柔軟光澤的質感相對比,從不同素材中看到了美。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以香港的仿日本枯山水的造園方法,將卵石鋪地配以山石和日本式的石燈即滿足了居住區居民的健身休閑的目的,又是一個獨特的園林小品供人們欣賞。休閑、娛樂的小廣場鋪裝設計應該做成鑲嵌花紋的鋪裝(如圖4)。

篇9

關鍵詞: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流程;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04202

1 引言

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是一項基礎工作,施工圖設計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后續工程施工活動開展成效,承載著人們對于園林景觀美好期望的實際落實。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需要充分結合人們的個性化要求,在滿足園林景觀工程建設要求的同時,還要確保施工圖自身的邏輯性和可行性。同時,還要在施工圖設計前做好充分的前期勘察工作,了解到相關數據信息,促使后續施工圖設計更加合理,切實提升工程建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看來,加強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流程和設計方法研究十分關鍵,把握設計要點,進一步強化對施工圖設計工作的控制力度。

2 園林景觀施工圖的設計前的準備及設計內容

以某小區住宅為例,總占地面積為6.8萬m2,主要是以多層框架結構為主,建筑面積在8.9萬m2左右。小區的建設定位為高檔的生態住宅區,景觀面積為2.55萬m2,綠化面積為2.32萬m2。在具體施工中,設計人員需要充分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工程建設實際情況、工程建設內容、設計原則和設計目標,充分協調園林景觀設計中各項要素之間的關系,從多種角度把握設計要點。就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流程來看,主要包括施工前期準備工作、繪制施工圖和后期的施工圖配合工作[1](圖1)。

2.1 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前的準備

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前,需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主要是由于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承載著人們對于園林景觀的美好期望和個性化需求。為了能將人們的設計理念落實到實處,需要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前做好施工現場的地質勘察工作,有針對性考量影響工程建設質量的因素,并將這種考量納入到具體施工圖設計中,促使施工圖設計更加合理有效。

2.2 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的主要內容

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主要是強調在確定設計方案后,根據設計方案內容和要求,要求設計人員嚴格遵循設計流程和制度要求,有針對性的實現對施工圖的設計活動。一般情況下,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工程總平面和園林景觀豎向布置圖的設計。同時,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由于施工圖設計需要體現在后續工程實際施工活動中,所以,需要充分考慮到園林景觀結構和給排水結構設計,綜合考量影響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合理性的因素。

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應該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來組織設計活動開展,主要表現在土建設計和植物種植設計。園林景觀鋪裝、建筑小品作為園林景觀土建方面主要設計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園林景觀整體上大合集風格。同時,為了確保其建設設計和植物種植設計更加合理,設計人員需要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做好信息的共享和分享,提升設計合理性。更為關鍵的是,在園林景觀植物種植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充分了解@林景觀設計方案各個環節的內容和要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憑借自身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做出更合理的設計。為了后續植物種植設計更為合理,設計人員需要綜合考量植物的種類、栽種密度和整體搭配等,實現更為科學合理的設計。如果在設計中植被名稱和種類較為復雜,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詳細記錄,為后續種植和管理提供參考依據,提升種植質量。

3 園林景觀施工圖的特點

3.1 標準化較難統一

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由于不同的園林景觀設計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標準無法有效統一,同時也為設計人員的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設計人員帶來了更加自由創作的空間,摒棄傳統園林景觀設計理念的束縛和影響,促使設計可以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也正是這種自由化施工圖設計,有助于設計內容更加豐富。諸如,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可以根據實際要求選擇木質路面或是巖石路面,也可以選擇混合性設計,創設別樣的園林景觀環境,促使游客能夠在觀賞中獲得更大的便利,提升個性化體驗和享受,真正感受到園林景觀設計的本質理念,緩解人們沉重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壓力,享受城市中難得的安靜?;诖?,不難看出,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無法有效統一設計標準。

3.2 園林景觀的所需知識復雜

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涉及內容較廣,這就需要設計人員自身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責任意識,具備豐富的設計經驗,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設計理念充分融入到施工圖設計中,同時了解歷史、經濟、文化、環境和藝術等其他專業內容,有效整合這些知識,促使園林景觀施工圖合計更加合理、完整。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需要明確各個環節的設計內容,尤其是在給排水、建筑結構和美學等方面,設計人員需要更加充分的了解專業內容,能夠將這些知識充分融合在一起,根據實際要求有針對性進行施工圖設計,為后續施工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4 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的具體實施要點

4.1 園林景觀的鋪裝設計

園林景觀的施工圖設計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園林景觀的鋪裝設計,主要是強調根據實際要求對工程附近的道路和廣場形式進行鋪裝設計,關鍵點則是在于對施工材料的選擇和質量控制方面。不同的鋪裝材料和紋理搭配,呈現出來的整體視覺效果是存在明顯的差異的,尤其是在實際應用,因設計人員設計理念的差異,設計風格特色的不同同樣會帶來明顯的差異?;诖?,在園林景觀鋪裝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到材料和風格特色,突出園林景觀鋪裝設計的特色化,避免設計趨同,過于局限在某一方面。此外,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性特點,同周圍其他建筑物協調設計,優化整體結構布局。

4.2 園林景觀的建筑小品設計

園林景觀的建筑小品設計直接影響到施工圖設計的合理性,建筑小品作為園林景觀中一個重點組成部分,強調追求建筑小品外形特色,同時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實用價值。諸如,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關于座椅長度和臺階的長度等,都需要設計人員充分結合設計要求進行考量,滿足人體工程學要求,深化對細節設計的關注和重視,提升設計合理性。與此同時,在園林景觀的建筑小品設計中,應該盡可能地豐富設計內容,通過融入傳統文化和建筑設計理念,促使現代園林景觀的建筑小品設計內涵更加豐富,營造良好的園林景觀氛圍,優化整體結構布局,實現整體的和諧統一。此外,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工程建設成本,將成本理念融入其中,堅持成本低、效果好的原則,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 結語

在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責任意識,也要掌握其他專業知識,融入創新型設計理念,切實提升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合理性,在滿足人們個性化設計需求的同時,推動園林景觀工程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蘇 丹. 基于SketchUp軟件的園林景觀設計方法探析――以美國BECK PARK景觀設計流程為例[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4(5):7~8.

[2]鐘 莉.硬質景觀施工圖設計與工程施工的控制途徑[J].現代園藝,2016(20):207.

[3]陳利標.試論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5(48):64~65.

篇10

關鍵詞:園林景觀;園路;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景觀設計大到城市的總體形象設計,具體到城市節點如城市廣場、城市公園、濱河親水空間、街區景觀、街頭綠地,居住區環境設計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種植配置、水池花池、鋪地欄桿、桌凳垃圾箱,幾乎涵蓋室外造型藝術的一切。園林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們日益重視環境品質的直接體現。園路鋪地是園林設計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公共場所的園路鋪路設計,在符合現代人審美的同時更要注重設計的人性化。

一、園林景觀園路鋪地的設計要素

1、要注重園路鋪地設計的功能性

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根據園林的實際情況以及人們的實際需求進行分級設計,把園林進行空間上的分割,可以分割成滿足實際的消防、急救等的主要通道,滿足人們閑庭信步、慢跑等需要的專門通道,以及滿足人們特殊審美需求的通道,鵝卵石鋪地的小路、臺階等 [1]。例如,大多數城市內的公園都會根據不同的功能進行園路層級等級的劃分,一般由一條主干道及其分支構成。主干道滿足消防、醫療、維護等實際需求,分支出來的園路又會根據園路周圍的環境等進行鋪地材料的選擇,鋪地風格和樣式上有著較為講究的設計原則。

2、講究園路同周圍綠色植物的關系

園路鋪路作為園林景觀綠化中的重要元素,連接著各個景觀,在設計初期,不管是在鋪路材料的選擇上,還是色彩的搭配上都要注重同周圍綠化環境的統一,在講究使用功能的同時,做到園路鋪路同綠化植物的情景交融。例如,在園林的主干道綠化園路鋪地設計時,要注意同主干道的距離和角度的把握,在不妨礙主干道功能的同時,又要注意對環境的綠化作用。其次還可以考慮把綠化園路延伸到景觀深處,或者是建造專門的綠島等。

3、鋪地材料及色彩的選擇

搭配園路鋪地設計在材料選擇上既要具備基本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又要追求審美的需求,在進行一些古典園林設計時,園路鋪地還是傳統歷史文化的載體。傳統的鋪地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運用鵝卵石、木板等進行鋪設,既美觀又實用。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傳統的鋪地材料已經不能滿足園林景觀設計的需要,人們更熱衷于利用現代的金屬、玻璃、彩色的瀝青等進行園路鋪地的裝飾,不僅形式多變,而且在裝飾紋樣上也有著更多選擇。而且新型的鋪地材料還可以利用現代的LED等照明技術進行裝飾,使其在晚上呈現流光溢彩的效果,而且其形態形象生動,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在鋪地材料色彩的選擇上,要注意同周圍環境的相融合[2]。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同色彩的明暗、色調關系會給人不同的感受,或者寧靜,或者熱情等,在園路鋪地設計的色彩選擇上,要注意色彩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要照顧到周圍景觀以及人們的情緒。園路鋪地的色彩選擇搭配一定要堅持整個園林的大環境相適應。例如,公園兒童游樂區的園路鋪地色彩設計一定要活潑、鮮明,帶給兒童一種輕松、愉快的感受,所以,對色彩的明度和純度上要求都較高。而老年人玩樂區的園路鋪地色彩設計又要求帶給人沉穩、安靜的感受等。

二、園林景觀設計中園路鋪設設計

1、車行道路

建筑物的尺度應與快速路和諧,可采用雙重尺度,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快速路上運動的汽車中人的視覺范圍內,因而只需設計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運動的行人視覺可及范圍,可采用人的尺度進行設計。快速路形式單一,交叉口少,很容易形成單調而乏味的街景,因此地標建筑的設計就顯得格外重要,它的視覺標志性可以成為道路景觀的,使枯燥的道路景觀有節奏和興奮點。

2、人行道路

2.1 尺度、色彩和構形

在尺度上一般要求鋪裝設計采用人體尺度或小尺度,給人以親切感、舒適感,對于較寬的人行道,可通過圖案的間隔、線條的劃分降低尺度感,吸引更多的人駐足。色彩設計應該豐富多彩,同時要注意與周圍環境相協調[3]。構圖多采用重復形式,給步行賦予一種節奏感。

2.2 增加鋪裝景觀的可觀賞性和可讀性:在生活性道路人行道的鋪裝上加強鋪裝圖案的細部設計增加景觀的文化內涵,以滿足人們在行進過程中對街道景觀的品評、聯想、回味。

2.3 以人為本:營造人性化的步行空間是進行鋪裝景觀設計的最終目標,為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在鋪裝設計中就要注意滿足各類人群的要求。例如,一路兩用:在一條人行道上采用兩種不同的鋪裝形式,外側直線形或大尺度構圖的步道為快速通過的行人設計;內側曲線形或小尺度構圖的步道為休閑散步者設計。既滿足了必要性步行活動的要求,又使自發性和社會性步行活動的發生有了可能。

3、游步道

由于不同區域資源、位置、面積、地形、地貌的不同,對游步道規劃的長度、面積、容量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一是游步道本身、游步道與旅游區內的主干道、次干道等路面要形成環路,不使游人走回頭路,這是所有景觀設計中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二是寬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旅游區由于面積較大,景點分布廣泛,游步道的寬度可以窄些,而城市公園,由于面積相對較小,游客數量又較多,游步道要寬些;;三是同一區域內較近景點間的游步道應盡量延長,避免局促感,增強游客的期待心理;四是游步道應有利于觀賞景觀,應選擇最佳位置和角度。

4、汀步

在園林景觀中經常會出現到各種各樣的汀步。他們不但給景觀增添了意境帶來野趣。而且汀步造價低、鋪裝簡易。汀步一般是用一些板塊材料按一定的間距鋪裝成的連續路面,這些板塊材料稱之為步石。按照不同的排列和步石不同材料,可以給人達到不同的感受。

1、墩式汀步步石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矮柱狀,排列成直線型或按一定的半徑排列成規則的弧線形。這種汀步顯得厚重、穩定,宜布置淺水中作為過道。

2、板式汀步以預制的鋪砌板規則整齊地鋪設成間斷連續的園路,就屬于板式汀步。板式汀步主要用于旱地,如布置在草坪上、沙地上、泥土地上等。

3、荷葉汀步這種汀步一案板用在庭院水池中,其步石面板形狀為規則圓形,屬于規則式汀步,但步石排列卻不是規則式的排列,要排列成自然式。

三、園路在景觀園林中的意義

1、園路及其鋪地要主次分明園路及其鋪地須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確的方向性。

1.1 主路

園內主干道,要求能貫穿園內各個景區,形成全園的回環。 因此主路最寬,一般為 4~6m,并且能適應管理車輛承載的要求。 在路面結構上來說,一般采用瀝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加瀝青砂封面、水泥混凝土鋪筑或預制混凝土塊等。 主路圖案的拼裝全園應盡量統一、協調。

1.2 支路

支路的主要作用是對主路進行輔助,便于主路的擴展以及指向各景點具體方位,路寬依公園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動內容等因素而定。 一般而言,單人行的園路寬度為 0.8~1.0m,雙人行為 1.2~1.8m,三人行為 1.8~2.2m。

1.3 小徑

小徑是整個園路系統的末梢,更多的是起到體現園路藝術性的部分,而客流量相對較小。 它以優美婉轉的曲線構圖成景,與周圍的景物相互滲透、吻合,極盡自然變化之妙。 小徑寬度一般為 0.8~1.0m,甚至更窄。材料多選用簡潔、粗獷、質樸的自然石材(片巖、條石、卵石等)。

2、 園路及其鋪地造景及意境的創造

2.1 地形、地勢

隨著地形、地勢的變化,與之巧妙結合,形成各種不同的、自然起伏跌宕的園路,同時又可與建筑、植物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組合成景,這樣即便是在同一條園路上,由于園路的轉折起伏,游人可觀賞到不同園林景觀,從而實現步移景異的園林藝術效果。

2.2 借助設計

適當的園路曲線、質感材質,與周圍環境協調的基調,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合理的園路尺寸等,都是用以借助實現完美造景的重要因素。而園路意境的創設往往與園林中的山石、水體、植物密切相關,園路經常與其兩側的山石組成夾景景觀,創造更為幽靜的山林景觀,亦可與園林中水體若即若離,虛實結合,形成獨特水景景觀空間[4]。 同時,園路自身的美感也是影響園路意境的因素之一,好的園路鋪裝形式和風格在整個綠地規劃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園路的色彩和鋪裝材質。

3、色彩以及質感的搭配

應以人眼的舒適度為要求,選擇合適的色彩和質感在鋪裝設計時,合理利用色彩對人的心理效應,可以形成別具一格的地面,讓它充滿生機和情趣。一般暖色調表現熱烈、興奮的情緒,適宜用在北方大部分區域,可以增強溫度感;冷色調較為幽雅、明快,適宜用在南方等氣溫偏高的地域,以減緩人對溫度的感知。明朗的色調給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調則表現為沉穩寧靜。材料的質感表現與游人距路的位置遠近有關系,對于廣場和人行道上的人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鋪裝材料的質感,而對于車上的乘客[5],由于距離遠看不清鋪裝材料的紋理,所以要對鋪裝砌縫以及鋪裝構圖進行精心設計。

4、生態環保理念

應以生態環保為理念,選擇合宜的鋪裝材料和形式園林是人類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而創造的,園路是游人游園賞景的保障。 在設計時,一方面盡量采用環保的鋪裝材料,材料本身不能有害;另一方面要盡量采取環保的鋪裝形式。 在滿足實用、耐用、美觀的基礎上,盡量選用透氣透水性鋪裝材料、嵌草鋪裝等

結束語

園林景觀的園路鋪地設計對于整個園林的布局起著重要作用。園路的鋪地不僅要遵循相應的設計原則,還應該充分考慮其功能性的設計,要求其既要符合現代人基本審美和生理上的需求,又要滿足生態的要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注重在圖案和色彩上的創新,使園路鋪地設計同現代化的園林整體布局更為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陳維.論園林設計中園林道路的規劃[J].現代園藝,2012,22:74.

[2]任濤.城市園林景觀中道路與廣場的綠地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2012.

[3]石亞麗.論市政園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規劃與設計田.現代商貿工業,2012,24: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