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動畫范文
時間:2023-03-23 08:0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動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兒童思維”這一提法來源于英國發展心理學作家朱莉婭•貝里曼及戴維•哈格里夫的《發展心理學與你》一書第七章,本章在評論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進行的研究時采用了“兒童的思維”一詞,它可以統一概括為“童心”、“內在兒童”、“心中的孩子”等諸多名詞,也擁有更準確的內涵和更全面的外延。關于兒童思維的特點,文章參考了呂俊華先生在《藝術創作與變態心理》(新版名為《藝術與癲狂》)一書中的觀點,并對其做了歸納與總結。
(一)物我同一
他認為“在成人看來,兒童是生活在錯覺和幻覺的宇宙中……對于兒童,可能假設的幻想世界并不次于實在世界”。[3]他會把桌子看成朋友,會和小草說話;他會認為月亮在對他微笑,會把爸爸的藤椅當成他的戰馬,并且他是真心真意這么想,成人理想與現實的界限在他們那里根本不存在,于是他們就更能夠擺脫桎梏,天馬行空地想象。
(二)隨心所欲
“兒童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一詞?!保?]“他見到天上的月亮,會認真地要求父母給他捉下來;見了已死的小鳥,會認真地喊它活轉過來……穿了爸爸的衣服立刻就會變成爸爸……眠床里應該有泥土,種花草,養著蝴蝶和青蛙……他以為人們的一切欲望應該都是可能的,所以達不到目的的時候便那樣憤慨地號哭”。[5]正因為如此,兒童的世界是多么廣大,他們能感受到的世界是多么豐富,多么不同。
(三)萬物有靈
“兒童不僅把萬物看成有生命的,而且還把自己的純愛灌注于萬物”。[6]他們用飽含情感的眼睛認識萬事萬物,看到的一切都是鮮活的,與眾不同的。他們會擔心洋娃娃睡覺感冒,會因為花朵的折斷而傷心,相信自己的貓能聽懂自己說的每句話……他們的情感如此充盈,周圍的事物無不能引起他們特別的關注。
(四)服從天性
“兒童的沖動是先天的,對于外界的顧及是后天學來的……我們的第一天性是服從自然,服從欲望,兒童只有第一天性”。[7]兒童的一舉一動都出于自然,不懂法律、自然、習俗,比處處受約束的成人多了自由,少了統一。他可以把“任何真實的東西轉變成他所想要的東西,從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滿足”。
(五)獨具慧眼
“兒童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的注意力分散、易變、跳躍,就使他對生疏事物永遠保持著新鮮感。未知事物一方面能激發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能盡力調動自己有限的感知去類比、去揣測,去猜測呈現在眼前的新事物。這樣,他們往往對萬物進行添加和移位———賦予事物本無的性質,將不同類不同屬的東西攪在一起”。[8]他們可以讓太陽長出雙腿,魚在天上飛,把樹栽到人的頭上,這樣的組合會產生奇異的效果,充滿令人驚嘆的想象力?!皟和倪@種態度昭示我們:一切都明確了的地方,就不再有想象力施展身手的機會”。[9]以上五點與藝術創作者的特質不謀而合,正如法國畫家柯羅所說:“我每天都要請求造物者,要他把我變成一個孩童,就是說,要讓我不帶成見地去觀察和表現大自然,像小孩一樣?!保?0]動畫創作者,面對動畫這樣靈動與多彩的藝術形式,擁有這五點特質顯得至關重要。
二、動畫創作與兒童思維具有天然聯系
(一)兒童思維是動畫創作的靈魂
動畫創作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受到某些物理限制,如繪畫無法動、音樂無法觀、文學無法聽,動畫有其獨有的特征。重慶郵電大學李益教授提出了“虛擬性是動畫藝術最本質的特征?!保?1]他認為“動畫再造了一種生活,一種迥異于現實的藝術生活”。它由虛擬的角色形象、虛擬的環境、虛擬的故事情節、虛擬的鏡頭、虛擬的場面調度、虛擬的聲畫關系、虛擬的剪輯等組成。動畫片的生產流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策劃與籌備階段、設計與制作階段、作品加工階段。[12]其中前兩個階段非常重要,因為大部分創造性的活動都在這兩個階段完成。因此,兒童思維與動畫創作的天然聯系在這兩個階段表現得最為明顯。1.策劃與籌備階段策劃與籌備階段包括創意的產生、故事腳本的編創、角色形象設計、畫面分鏡頭設計等。在這一階段最需要服從天性,找到最具有沖動的表現對象。因動畫具有虛擬的角色、虛擬的環境、虛擬的故事情節的特性,因此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觸發靈感的機關,需要隨心所欲的想象,把目光投向萬事萬物,動畫中的角色并非必定是人,可以是動物、植物、桌子等一切東西,同時它們可以無所不能,樹可以唱歌,云也可以跳舞。故事的編創也要像兒童那般獨具慧眼,任何事物之間都可以發生聯系,都可以產生故事,貓可以成為狗的妻子;樹葉是樹媽媽的孩子……2.設計與制作階段設計與制作階段包括標準造型設計、場景設計、鏡頭畫面設計、原畫與動畫、背景繪制等。因動畫具有虛擬的鏡頭、虛擬的場面調度、虛擬的聲畫關系、虛擬的剪輯等特性,所以它可以激發出無窮無盡的可能性。虛擬的鏡頭和場面調度讓故事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發生,汽車可以在彩虹上飛馳;蜂巢內其實是一個摩登的大都市;可以瞬間從云端跳到水中,又可瞬間從水中升到山巔。這些情景都是動畫所特有的,并完全符合兒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的心理特點。
(二)動畫創作促進兒童思維的發展
在動畫作品完成后,作者的情感得到宣泄,滿足感油然而生,他為自己創造的虛擬世界而迷醉,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成就感。他用一顆真誠的心完成了整個過程,更加強化了自我鼓勵的意念,當他的作品得到認可后,他會肯定自己的兒童思維,并鼓勵它繼續存在和發展。最終帶來的是創作下一部作品的動力,它成為了一種良性循環,讓動畫作者與兒童思維永遠地維系在一起。所以可以說,動畫這種創作形式與兒童思維具有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媲美的天然聯系,動畫創作使創作者的兒童思維得到進一步強化,他們在動畫中找到了如魚得水的,他們兒童時期的夢想和經驗可以完全在這個領域實現,正如宮崎駿所說:“我看了動畫是一個如此純真、樸素,又可讓我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來表現的藝術形式……它的力量不遜于詩、小說或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保?3]
三、結語
篇2
[關鍵詞]美日動畫 兒童文學因素 童話 神話
動畫片作為電影四大類型之一,以其獨有的戲虐性表現。充滿童心、童趣的純真情感表達,有趣的夸張、變形、甚至惡搞式的情節、無拘無束的瑰麗的想象,在工業化、市場化的全球語境中備受矚目,博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坝绕涫且缘鲜磕釣榇淼拿绹鴦赢嫺且圆豢傻謸踔畡菹砣??!睹桌鲜蠛吞评哮啞贰ⅰ丢{子王》、《阿拉丁》、《人猿泰山》、《花木蘭》《怪物史萊克》等等,不僅在全球求得億萬票房,而且成為一時間青少年之間流行話語的經典語錄”。近幾年來,日本動畫異軍突起,不僅成為亞洲市場上動畫系列片的霸主,它以低成本的制作、趣味性、破壞性、時尚性的話語表達,把擅長高成本制作、及幻想性和唯美追求為一體的美國動畫封鎖在影院中,從而在全球電視動畫市場中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
隨著美日動畫在我國的熱播,新時期以來被冷落的美術片重新獲得了國人的注意,面對美日兩大動畫強國對我國影院動畫和電視動畫造成的強大壓力,國產動畫如何走好“原創性”、“市場化”道路。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F實是殘酷的,又是具有啟示性的。只要認真總結我國動畫市場化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反思市場化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借鑒外國動畫市場運作的成功經驗,我們就一定能走好國產動畫“原創性”、“市場化”這條路。美日動畫的成功,從本質上說得益于本國發達的兒童文學傳統,在兩國的動畫電影中,兒童文學因素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美國動畫:平民的幻想童話
迪士尼公司從本世紀初以來就一直是影院動畫的統治者,早在上世紀30年代,迪士尼就創作了《白雪公主》等經典動畫長片和一些好看的、有特點的動畫短片。體現了原創動畫和產業化的完美結合。在迪士尼出現之前還沒有人將動畫產業化、全球化。
打造品牌是迪士尼一貫的市場化策略。在迪士尼公司內部,注重培養員工的品牌意識,使每個員工在工作中都以維護公司的品牌形象為中心,促進品牌形象在各個領域的拓展。到目前為止,迪士尼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建立了十一個主題公園,“米老鼠”和“唐老鴨”已經成了不朽的品牌形象。以這些形象為標志的產品行銷世界。
可見,迪士尼所創造的品牌形象能夠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制作者們認識到動畫制作不只是制造形象講述故事,它也是在創造鮮活生命、展現一種民族文化精神和魅力的過程。與文學一樣。探索生命本質是其最終歸宿。最初的動畫電影可以作為兒童文學的一個分支,其文化定位遠比今天繁復的社會能治功能簡單得多,隨著媒介的權利日益擴大,兒童文學因素也就又顯到隱慢慢滲透到電影創作中,形成了“影視兒童文學”。而以迪士尼動畫為代表的美國動畫作品,正是以其平民的“幻想童話”的兒童文學本質特征贏得了成功。
在這一創作理念指導下,迪士尼塑造了一系列品牌形象。從米老鼠、唐老鴨、貓和老鼠到花木蘭和史萊克。這些動畫形象深深地植根于美國文化的精神土壤之上,以詼諧幽默的情節和平等、自由、勇敢的美國文化精神俘獲了世界各國觀眾的心。《花木蘭》本來是我國樂府民歌中的形象,迪士尼把它拍成動畫后,原來那個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木蘭就成了一個滲透著美式文化品格的人物,隨著影院傳播在世界范圍內被觀眾接受。
《花木蘭》系列作品是近年來比較成功的動畫電影,首先吸引人的就是作品無羈的想象力,一個中國封建社會中宣揚忠孝節義的舊女孩,被塑造成了一個具有美國式的平等、堅強的新女性形象,為了不使花木蘭在從軍途中感到寂寞,編劇們為她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同伴“木須”,在花木蘭從軍的路上它與一只小小的蟋蟀上演了幾出好劇,每一出都令人捧腹不已,作為影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配角,他的身份值得關注,在劇中開頭它是一個看守靈堂的小人物,保護木蘭從軍是它地位轉變的契機,木蘭成功了,它也獲得了自己的地位,一個普通人的“美國夢”本身就是童話那種理想化表達的具象化。而木蘭則在笑聲中顛覆了古老的性別意識給女性強加的束縛,除了兒童文學,沒有哪一種文學樣式更能給予女性以高度的地位,在劇中,木蘭被塑造成了一個拯救國民,扭轉戰爭的英雄,而木蘭的貧民的出身和經過努力所獲的榮耀,不僅豐富了個人奮斗獲得成功的美式童話并成了一個有趣的佐證。木蘭的中國背景顯然更別具用心,一個東方文化中的傳統女性,經過美國式的個人努力,不僅成就了美國人公平、堅強的東方幻想,而且也是對兒童文學中,毫不代世俗偏見的童心作了一次成人的挪用,即遮蔽了性別中的沖突,又顯現了性別的差異。而《花木蘭》通篇洋溢的愛國激情所構成的嚴肅劇情并沒有使影片顯得壓抑。相反,木蘭堅強、勇敢的性格使影片處處透著歡快的調子。劇中做事馬馬虎虎的木須賀木蘭的兩個戰友。從外形、動作到細節處理都為影片增加了笑料,體現了美式卡通夸張、搞笑的特性,使美式文化中幽默因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達到了娛樂目的。
迪士尼為代表的美式動畫在張揚本民族文化特質的同時,充分考慮了動畫介于繪畫和電影兩種藝術之間所特有的“幻動性”品格,以童話的方式來表達人類純真的幻想?!叭绻裨挕髡f有幻想的虛妄性的話,那么童話與寓言則有幻想的諷喻與教育性,其中童話還留有幻覺的純真性?!?,《怪物史萊克》以童話無拘無束的幻想。在浪漫的愛情中顛覆了西方傳統故事中公主與王子的愛情模式,以先進的電腦技術創造了凡人的愛情神話,博得了觀眾的贊賞,也賺取了高額票房。
美國作為全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文化產品正伴隨著源源不斷的美國商品遍布全球,其動畫產品的全球化也得力于本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完整的產業運作模式。迪士尼公司在竭力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時,注意娛樂的外包型產業特征,注意與其它公司的、企業的溝通合作。精心打造了從制作、宣傳、發行、放映到影視產品、衍生品(服裝、玩具、生活用品)、主題公園的完整的產業鏈,實現高水平的市場化。但是影片流露的對普通人的關懷,和對平民生活的準確把握,仍是影片的最大賣點之一,“平民的幻想童話”為大多數人筑就了美好的精神家園,也贏得了全球人的喜愛。
日本動畫:青少年的英雄神話
電視誕生于1946年,它以更加普及的傳播方式和低成本的制作給電影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在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起飛,電子產品制造業,尤其是家電產品開始風靡世界,松下、索尼、東芝、日立都成了世界知名的家電品牌。面對新崛起的電視娛樂產業,日本動畫界敏銳地抓住了娛樂方式轉變的契 機,開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家庭電視動畫探索。
節目的連續性是電視娛樂與電影娛樂最大的區別,一部動畫片系列片可以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播放,符合現代人規律性的時間安排,而且擺脫了影院動畫播放中比較嚴格的時空限制,是一種更加大眾化的休閑方式,與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合拍,具有更大的消費潛力。動畫本身作為文化產品,投入市場后必然受到價值規律的制約,通過商品交換來實現其經濟價值,觀眾的認可是動畫產品實現價值的最終途徑。
日本動畫針對家庭成員的時間安排和欣賞趣味,把觀眾定位在青少年身上,創作了具有顛覆意義的“青少年羅曼史”類動畫,以青少年為中心向家庭成員輻射,吸收了美式動畫幽默的因子又摒棄了美式動畫中刻意為幽默而幽默的惡搞成份,代之以輕松、親近的生活幽默。適合家庭成員集體觀看,擴大觀眾群。片中有著類似電視劇的連續性的情節和節奏性很強的矛盾沖突,適合電視播放。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是最具代表性的電視類青少年羅曼史系列片,它以湘北高中足球隊中各個隊員的生活為主線,講述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在人物造型上,既有東方人的特質,又加入了西方元素。紅頭發、黑眼睛的櫻木花道本身就體現了日本文化的開放性品格。在吸收異質文化的同時。日本動畫很好的把握了民族文化和異質文化的關系,把日本民族精神灌注到作品中,使作品處處充溢著東方文化的魅力,《灌籃高手》中,緊張的比賽訓練,戲劇性的矛盾沖突,惺惺相惜的武士道精神和英雄崇拜,兼具了東西方文化的特質,而流動于作品中的愛和生命主題則提升了日本動畫的審美品格。使日本動畫具有了人類普遍的內涵。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最大的魅力均來自超乎常人的某種力量,由性格上的魅力,如赤目晴子的溫柔美麗、善解人意,彩子的勇敢、潑辣和成熟的大姐姐風范。這些完美的少女本身就取自神話中至善至美的女神。而櫻木花道、流川峰等人身上超過常人的能力,則與神話中英雄具有同質性,他們創造了奇跡。滿足了青少年羅曼蒂克的幻想,除了神話人物的塑造外,情感的單純明快也與兒童文學的特點吻合,在日本動畫中情感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情節才是影片制勝的法寶。兒童文學的讀者普遍年齡偏低。接受信息時也往往以線性的故事為主,日本的動畫劇本借鑒了本國的兒童文學傳統,劇情發展也有著神話故事浪漫抒情的風格,英雄創造奇跡的故事,在《灌籃高手》中,湘北隊每次發生危機都是某個英雄挽救了失敗的命運,在激起觀眾英雄豪情的同時也在逐步的自上而下澆灌個人主義的英雄崇拜情緒,日本兒童文學中神秘的神靈披上了現代人的外衣再次喚起了觀眾童年的記憶。
篇3
【關鍵詞】動畫片;兒童行為;暴力行為;不良影響
動畫片因為其色彩鮮艷的畫面,夸張的人物造型和引人入勝的情節設計,深受廣大兒童觀眾的喜愛。兒童處在人的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動畫片兒童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影響著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行為表現,但是動畫片中的不健康因素的可能會對兒童造成不良影響,也在為兒童的行為發展增添了一些隱患??ㄍㄐ蜗笠呀浨度氲健傲懔愫蟆钡某砷L歷程當中,成為這一代中國兒童成長的見證。以動畫片對兒童行為影響的研究,對于國產動畫片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突破,乃至當代兒童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動畫片中人物間的語言交流與行為交往給幼兒提供了一種社會交往的行為模式。有研究表明,幼兒觀看過那些有和睦相處、樂于助人、合作分享等積極行為參與的動畫片后,而對于那些沒有看過動畫片或者看過消極內容較多的動畫片的幼兒,則會產生更多的合作互助行為、分享行為和良好的道德行為。
研究以探討動畫片對幼兒交往能力和在此過程中涉及的道德行為的影響為目的,最后,針對研究發現中的一些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一、動畫與兒童行為
1.動畫
動畫片是19世紀20年代蓬勃發展起來的一種融合了了漫畫、繪畫、膠片電影、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攝影、音樂和文學創作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工業社會是人類尋求精神解脫的產物。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將“兒童”定義為“任何18歲以下的人,或者適用法律規定成年年齡低于18歲的人。”聯合國將人的兒童階段分為學齡前(0歲-6歲)、小學(6歲-12歲)和中學(12歲-18歲)三個階段,并且明確規定任何國家的每一位兒童既是社會與家庭的的一分子,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且享有一個人法律賦予的全部權利。我國一般將兒童分為五個階段:嬰兒階段(0歲-1歲)、幼童階段(1歲-3歲)、小童階段(4歲-6歲),中童階段(7歲-10歲)、大童階段(11歲-13歲)。本文以3-10歲兒童為主要研究對象。
2.兒童行為的界定
心理學家認為行為是個體對所處情境的一系列應答反饋系統,兒童的行為是兒童的感情、思想、情緒、能力和行為動機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反映,是個體與周圍環境交互作用的最終導致的肢體表現。當個人的性格、思想和行為習慣與其生活的社會環境中所要求必須遵守的道德標準、社會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相互契合,即為良好的適應;當個人行為與周圍環境之間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良好行為;反之,當個人行為與周圍環境不相符合時,就叫不良適應,其行為也就是不良行為。
二、動畫片對兒童行為影響的研究
近年來國產動畫片發展較快,動畫片對兒童行為的不良影響逐漸凸現出來,引起了社會和家長的廣泛關注。未來幾年,關于動畫片對兒童行為影響的研究必定會取得更多更新穎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一)動畫片對兒童行為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兒童性格的塑造和品質的形成。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中聰明機智、善于長跑的喜羊羊,美麗乖巧、愛打扮的美羊羊,魯莽健壯、愛護伙伴的的沸羊羊,貪吃懶惰但又聰明過人的懶羊羊等等。小觀眾們能從這些小羊身上看到他們自己所認同的品質,有時甚至能從小羊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2)發揚團體的力量,互相幫助。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中小羊們在美麗的青青草原上的生活簡單而幸福,他們快樂安逸的時光經常會被灰太狼這位“不速之客”而擾亂,雖然喜羊羊被塑造為足智多謀的的主角,但整部動畫非常強調的是小羊們團結合作,互幫互助,運用群體的力量同灰太狼斗爭,體現的是同仇敵愾,保衛家園的集體主義精神,每集故事的結局都是小羊們發揮集體聰明才智,以驚險、刺激并且非常有趣的方法打敗灰太狼,救出同伴,保衛了青青草原。
(3)拓展思維,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中每一集都能讓灰太狼或是村長都有源于生活中的現象的稀奇古怪發明。兒童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這些無疑激發了他們的無限的想象力和自己動手“發明”的熱情,使兒童養成勤于思考,善動腦筋的好習慣。
(4)有利于兒童道德認知的發展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兒童時期,孩子們內心的情感體驗往往比成年人來的更為迅速和強烈,對于“對”與“錯”,“正義”和“罪惡”的分界也更為明顯。動畫片的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所表達的情感色彩更為濃厚,這樣就能引導他們較早的體驗別人的情感,對于其早期道德認知發展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動畫片對兒童行為的消極影響
動畫片一方面通過英雄人物行為的正義性使暴力動作合理化了,另一方面動畫片的娛樂效果使暴力行為造成的后果喜劇化。動畫片創作中如何既要使暴力這一視覺元素應用的恰到好處,又要采取合理的處理方式減少對兒童的不良影響,便顯的尤為重要。
(1)施暴主體行為“合法化”。動畫制作者通過人為的藝術加工和道德的雙重修飾之后,對施暴雙方劃出正義和邪惡的分界線,使施暴主體的行為合法化。懲惡揚善、保衛家園、為民除害的暴力行為是合乎情理的。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中一旦社會體系(大象包大人和老虎泰哥)無法提供正義與公平,那么使用暴力就成為解決社會爭端,爭取個人權利唯一的手段。
(2)暴力行為結果“喜劇化”。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被紅太狼用平底鍋打的這種暴力行為被喜劇化,讓兒童誤以為用平底鍋打丈夫甚至是一種“愛”的表現,這些行為都會造成兒童的盲目模仿。
(3)易導致兒童行為判斷出現偏差。兒童認知能力發展不健全的情況下會從動畫片中學習什么是好人與壞人、該做與不該做、對與錯等等。動畫片里確定的行為邏輯是“我應該怎么做”,而不是法律依據和社會準則,只強調個人的情感宣泄和英雄主義,而不考慮行為可能會造成的種種后果。
三、家長的建議
兒童在放學后和假期大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在家庭中,因此家長對孩子觀看動畫片類型的選擇和指導直接決定著動畫片對兒童行為的影響。家長應當重視動畫片對兒童的教育作用,選擇適合兒童觀看的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作品,指導兒童如何觀看動畫,而不是將動畫作為孩子在在家里娛樂的一種工具。
(一)正確選擇適合兒童相應身心發展年齡特點的動畫片
動畫片是我們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它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視,動畫片的質量很重要。歐美的動畫片大多情節輕松搞笑,但是同時不失濃厚的教育意義,如表現親情的溫暖、同伴之間的團結互助、對父母長輩的尊重、樂于助人的品質等等,當然也有少量的暴力元素;日本的動畫大師宮崎駿系列都不錯,表現的主題也大都為強調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為主,揭示人性的美好和善良,對幼兒交往能力和道德行為的啟蒙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有些動畫片內容較為成熟,且包含有一些打斗、暴力、復仇等情節。家長應針對兒童的心理、智力和行為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為孩子選擇適合觀看的動畫片,是家長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建議家長給1-3歲幼兒觀看《米奇妙妙屋》、《愛探險的朵拉》等劇情簡單,色彩鮮艷的動畫片。4-6歲兒童可以觀看《十萬個為什么》、《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等科學教育和品德教育類動畫片。對于7-10兒童比較適合觀看《秦時明月》、《棋魂》等較為有內涵的動畫片。
(二)合理安排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
合理安排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行為發展意義重大,長時間看動畫片正處在成長發育關鍵時期的兒童極為不利,除了對眼睛有損害,還會影響兒童身體的正常發育。,一般情況,3-4歲兒童看每天動畫片以不超過20-25分鐘,5-6歲兒童不超過25-30分鐘。
(三)積極創造條件陪同孩子觀看動畫片
如果家長有時間,不妨多陪陪幼兒一起看動畫片,可以幫助幼兒選擇符合其某年齡特點、內容積極向上的電視節目,如選擇中央電視臺的“七巧板”“動畫城”“奇思妙想”等節目。父母陪幼兒在觀看時看可以隨時提醒幼兒與電視機保持適宜的距離和正確的坐姿,同時可以起到一個“篩子”過濾的作用,還能增進親子關系。另外也要講究教育方式和方法,應多理解孩子內心需要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正確引導。例如有時候對于幼兒的主動提問、疑惑的地方,應及時給與評論和回答,有時也可以就某些有意義的情節對幼兒進行提問,鍛煉其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方建移,何偉強.家庭教育與兒童社會性發展[J].浙江教育研究,2010(6).
[2]艾伯特·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M].大連: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
[3]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12).
[4]陳文,鄭淮.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心理學觀[J].現代教育論叢,2011(10).
[5]蔡黎曼.論兒童社會性教育的心理學依據[J].教育導刊,2010(6).
篇4
【關鍵詞】 宮崎駿動畫電影;兒童形象;審美價值
日本動畫電影以獨特的風格,鮮明的畫風,奇妙的思維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動畫大師宮崎駿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其所塑造的兒童形象,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給予觀眾快樂的同時,實現了成長,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兒童形象特點
宮崎駿系列動畫電影塑造的兒童形象眾多,這些眾多的兒童形象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1、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博愛者”的代表
藝術是作者“根據自己對世界、對人生、對藝術的理解做出的對現實的認識、理解和闡釋。”[1]宮崎駿童年生活在日本關東地方北部的宇都宮市,那里幽靜的田園、古老的村莊,給予了深深的烙印,這些紛紛被再現于他日后的動畫電影之中。在《天空之城》中,希達不希望美麗的天空城堡被人類破壞,而選擇了和穆斯卡同歸于盡,換回安寧的生活。終于,勝利屬于善者,勇敢的少年活了下來,乘上飛艇踏上了重返地球之路。此外,在《龍貓》、《風之谷》、《幽靈公主》等作品中,宮崎駿皆以兒童的視角展現了自然之美,展現了大自然美好的一面,發出了“勿忘初心”的呼吁。
2、人類與神靈共存的“呵護者”
在宮崎駿動畫電影中,與日本民族“神靈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的河神、精靈、動物諸神都頻頻出現。宮崎駿的電影出現過三位河神:“腐爛神”(《千與千尋》)、琥珀川的河神、海洋女神(《懸崖上的金玉姬》)。此外,還有灰塵精靈(1988年的《龍貓》和2001年的《千與千尋的神隱》),這不為人們所留意的小東西竟然開始人類,顯示出幾分淘氣可愛的樣子。另外,宮崎駿比較關注人類的信仰,他認為我們應該給諸神留一絲空間,萬物皆有靈,神靈需要被尊敬,要生敬畏之心。
3、充當了人類和平的“守護者”,表達了遠離戰爭、渴望和平的愿望
宮崎駿有不少戰爭題材的動畫電影,這些戰爭多介于人與人、人類與自然、人類與神靈之間,而每一場戰爭中都安排了一位兒童形象作為和平使者,最終阻止了災難的延續。在《天空之城》中,希達和巴魯為阻止入侵者掠奪天空之城“拉普達”的金銀財富而挑起戰爭,寧愿選擇犧牲性命;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哈爾和蘇菲攜手舍棄魔法,收獲了人類的善惡。娜烏西卡(《風之谷》)用自己的生命,平息了王蟲的憤怒,保護了山谷。
二、宮崎駿塑造兒童形象的手法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使人喜愛,與他的兒童形象塑造手法有關。他通常使用單一的色彩、簡單的線條,以及復雜而不單一的性格賦予了角色鮮活的靈魂,表現出不同的角色類型。
1、擅長運用角色外貌特征的變化來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題
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主人公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是短發,或者即使在動畫開篇是長發少年,到片尾時都會被強行弄成短發?!短炜罩恰分邢__一身藍色的連衣裙,稍顯稚嫩的她,從水靈靈的眼珠里你能讀懂內心的純真;可是當有過一次落入敵人之手的經歷后,她被換上了一身便裝,一身黃色的上衣加上一條縮腳褲,方便行動。從此她開始清醒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怎么做,于是很努力的做著自己。同樣被換衣服的還有千尋、小蓮?!队撵`公主》中阿席達卡是一個很悲慘的人物,從他一離開自己的村莊就已經注定不被外界的世界所接受。無論是“短發”還是“斷發”,暗示一種解脫,一種對自由的向往,對繁瑣的往事的一種拋棄,而更加的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2、注重運用兒童性格特征的變化塑造人物的心路歷程
在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無論在戰爭風雨之中還是太平盛世,主人公都有著堅強、勇敢的品性,在困難面前不慌不忙,憑著意志戰勝挫折,再重新站起來。希達是個善良的女孩,勇敢的她為了保護巴魯,撒了善意的“謊言”,用肉身擋住炮口阻擋機器人攻擊,和巴魯一起戰力看守臺,還有那無畏于穆斯卡的左輪槍的勇氣,毫不透露女性的柔弱,一個勇敢、可愛的女孩。娜烏西卡是一個狂野中又帶有幾分纖細的公主,擔負著拯救“風之谷”人民的使命,執著而又充滿靈性。草壁月看似假小子一個,而內心卻十分的倔強,媽媽不在期間,她照顧妹妹,做家務,是無時無刻不思念著母親的孩子。千尋有著一把柔弱的身子骨,一張可愛的娃娃臉,外表怯弱的她骨子里卻透露出堅強。心地善良的她,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退縮,在神靈朋友的幫助下,拯救了父母,拯救了白龍、寶寶。剛強、倔強、堅強、勇敢、自尊、自立、理智、機敏等是這些角色共同的心路歷程。他們在使自己變得獨立和堅強的同時,還力所能及地去給予他人幫助,關愛他人。
三、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兒童形象的審美價值
宮崎駿動畫電影之所以成功,源于敘述視角的陌生化審美效果運用。敘述視角的陌生化,就是把電影中人物“我”的全知全能視角轉化為“它”的視角進行觀察?!栋僮冐傌垺防谩柏傌垺钡囊暯莵磉M行敘述,通過貍貓的眼睛來看事物,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力,深刻的主題和強勁的表現力讓人沉浸其中?!队撵`公主》中作為狼群的女兒珊,一直都以狼的孩子自稱。
由于兒童天性純真且心性稚嫩,當以純潔童心觀看世界時,還沒有擺脫個人中心主義,嘗試著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去理解成人世界,因而常常產生與成人截然不同的觀察效果,顯示出與成人世界分外明顯的隔閡,由給觀眾帶來一種新鮮而陌生的視覺感受和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一種陌生化的獨特的審美價值。
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兒童形象都經歷了一段屬于自己的風雨歷程,很少有父母長輩的幫忙,更多的是他們以一顆充滿愛和善的心去面對新環境的人和物,重新認識了自我。這應該是作者相信兒童能夠擁有自我成長的能力,更加尊重兒童的自然生長。
總之,作為一位對人類生存、生活、生命極其關注的動畫家,宮崎駿無疑是成功的。他深受童年經驗的影響,又善于關注現實,體驗生活,以及對未來的殷切期望,同時基于對兒童的關注以及對生活本真的訴求,以兒童純凈的眼光觀看世界,以善良的本真感受世界,將理想世界塑造得令人深省而為之一栗,因而在作品中散發著溫馨的氣息和愛意,呈現出永恒而動人的藝術魅力。
【⒖嘉南住
[1] 彭吉象.影視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4.
[2] 李珊珊.論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人文關懷[J].電影評介,2009.11.39-42.
【作者簡介】
篇5
2、熊出沒。
3、喜洋洋與灰太狼。
4、飛天小女警。
5、鐵臂阿童木。
6、黑貓警長。
7、小蝌蚪找媽媽。
8、舒克貝塔。
9、貓和老鼠。
10、海綿寶寶。
11、大耳朵圖圖。
12、果寶特攻。
13、哪吒傳奇。
14、小鯉魚歷險記。
15、葫蘆娃。
16、精靈寶可夢。
篇6
動畫音樂具有生動形象的視覺特征,同時配以好聽的音樂使聽覺器官也得到了享受,動畫音樂對于兒童早期智力的開發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通過視聽結合的途徑提高兒童的記憶能力,還可以充分開發其對事物的感受和認知的能力。
一、動畫音樂有助于增強兒童早期的音樂體驗能力
動畫音樂可以豐富與充實兒童的音樂體驗,這主要是因為動畫音樂將生動的形態與好聽的音樂融合到了一起,使畫面具有了聽覺的生命力,而聽覺又獲得了多姿多彩的神韻,這就給兒童呈現了一個更加直觀和鮮明的音樂形象,充分拓寬了音樂的表達空間。
一般來說,兒童之所以會對動畫音樂產生一種情緒體驗,是因為兒童本身與動畫音樂之間存在一種供需的相互關系。動畫音樂之于兒童,是一種音樂的表現的形式,在兒童看來,動畫音樂就是現實音樂的代表,在聆聽中可以自覺地感受到創作者在創作音樂時的所傾注的情感,通過這種情感的領悟,也會給兒童帶來相同的感受,使其陶醉其中,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認識。動畫音樂是通過心理和生理的雙重作用來影響兒童的情感情緒的,在觀看和聆聽中豐富和充實著兒童的內心感受,雖然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但是經過長期的積累也會形成特定的情緒體會,例如兒童可以從中分辨出動畫角色的情感狀態,分辨出其角色行為的對和錯。動畫音樂中往往使用不同的樂器來進行演奏,根據情節的緩急,音樂也有所不同,而兒童卻可以通過音樂的差異判斷劇情的節奏。例如在觀看風靡國內外的國產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時候,當喜羊羊戰勝灰太狼的時候,為羊群配的音樂是積極向上的歡快的音樂,兒童就可本文由收集整理以從中感受到爭議力量的鼓舞,而為灰太狼家族配的音樂則是聽上去比較滑稽詼諧的,體現其失敗的沮喪意味,兒童就會感受到做了壞事是讓人難過的事,從中體驗到了音樂的內在情緒,一般兒童早期對音樂的感知多半是通過這種情緒的共振和共鳴來完成的,通過聽覺與視覺的感官刺激使兒童可以充分表達內心的情緒,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二、動畫音樂有助于拓展兒童的音樂認知能力
動畫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兒童的音樂認知水平。早期的動畫音樂使兒童充分體驗到內在的情緒力量,豐富和充實了自身的音樂體驗。動畫音樂的特點還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通過視覺與聽覺的不斷訓練,兒童對音樂的認知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完備的系統,同時利用動畫音樂還可以擴大其接觸事物的范圍和領域,這樣就可以對其智力進行一定程度的開發。
動畫音樂形式是一種比較綜合的藝術形式,尤其是將語言和音樂結合到一起,與兒童的認知規律相符合。兒童在認知水平發展的早期,先接觸動畫音樂可以充分學習動畫角色的語言,包括詞性、語法和語氣等,這些語言的特征又與音樂相聯系,具有了音樂的韻律性,朗朗上口,非常好記。通過動畫音樂可以提高兒童對故事情節的把握能力,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兒童的心理年齡與認知水平也會得到提高,對動畫音樂的理解能力就會越來越深刻。動畫音樂本身的特性使兒童對其有著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形、聲、意的統一體,但是這三者之間又是相互獨立的,通過各自的路徑對兒童的認知水平起著影響作用。兒童基本上都可以通過音樂將劇情與畫面聯系到一起,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音樂節奏的區分和對節拍的把握可以將信息進行加工實踐證明,兒童比成人具有更為活躍的信息組織能力。
三、動畫音樂有助于增強兒童的音樂能力
通過動畫音樂可以有效增強兒童的音樂能力。音樂能力從專業角度來說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音樂感受力,二是音樂節奏感,三是音樂記憶與表現能力。這三者是有機統一在一起的,缺一不可。動畫音樂可以全方位提供良好的音樂環境,對兒童的音樂能力有著潛移默化的提高。
首先是可以增強音樂的感受能力。動畫音樂由于是配合著動畫片的故事情節進行播放的,所以當兒童在欣賞故事中的角色扮演時,還能夠透過音樂來體會角色的內心感受,雖然不懂專業的樂理知識,但是可以分辨出不同的音調所代表的情緒表現程度有所差異,例如聲音低沉的時候代表著難過憂傷等,而聲音高亢的時候則是非常愉快的情緒表現,通過對變調的把握來體會內在的情緒變化,也有助于兒童使用不同的音色去表現內心的感受,這是音樂能力最基本的體現。
其次是通過動畫音樂有效提高兒童對音樂節奏感的把握。動畫音樂有著強烈的節奏感,這是因為角色具有很強的動作性,非常的活潑可愛,動畫音樂與之相匹配,也非常具有節奏感,而兒童的天性就是愛玩愛鬧,所以動畫音樂在潛意識中可以引起兒童的共鳴,在兒童還不知道什么是音樂節拍的時候就會跟著動畫音樂打拍子,這就是動畫音樂可以提高兒童節奏感的實例。最后通過動畫音樂可以提高兒童的音樂記憶與表現能力。兒童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在聽到喜歡的音樂時都愿意進行模仿,特別是對動畫音樂,很多兒童還沒有識字的能力,卻可以唱出大段的歌詞,這就是靠音樂來加強的語言記憶,二者之間有著共通性,在模仿的過程中必然會加進一定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這是音樂表現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結束語
篇7
一、自理能力比賽:穿衣服比賽。
活動規則:
1、分小組比:五人一組,不分男女;
2、要穿的衣服如下:一件套衫、一條褲子、一雙鞋子。
3、記時比賽,誰最快又穿得整齊為優勝。
二、娛樂性質活動:小兔運蘿卜比賽
活動玩法:
1、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用一塊游戲墊,一個踩在墊上,一個快速地移動游戲墊,最后合作到達終點。
2、從起點線出發,到達終點區,把蘿卜放到筐里,然后兩個人手拉手跑回來。
三、集體過生日活動
篇8
據統計,20世紀30年代末,作為中東鐵路的中心城市,哈爾濱逐漸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后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建立了多家跨國公司和銀行;俄、蘇、美、日等20個國家的領事館曾設立于此;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在哈爾濱也有了極大發展,使這座城市成為當時名噪一時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
獨特的歷史造就了哈爾濱獨特的文化底蘊,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充滿濃郁歐陸風情的城市風格。如今,哈爾濱完整保留下來的以中央大街輻射周邊和老道外核心區的470多座建筑群,包括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猶太建筑、折衷主義、民族傳統形式建筑、俄羅斯建筑等多種藝術建筑形式,這些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中外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集中出現在世界的東方,于是建筑藝術博物館成為對哈爾濱絕佳的定位,哈爾濱也因此被聯合國授予“萬國建筑博物城”稱號。
中央大街:一條街見證一座城市的文明史
11月,北京時間早晨8點30分從北京起飛,遇上了難得的的好天氣,從飛機的眩窗看下去,萬里無云,一路上都是被大雪覆蓋的平原,品味到了“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境界之妙。十點鐘,飛機降落在國際冰雪節開幕在即的哈爾濱。
剛剛下過幾場大雪,地表溫度零下20攝氏度,同行的南方女孩心里打起了鼓,未出機場便將長羽絨服的帽子帶上又用圍巾在臉上緊緊地裹了幾圈,只露出了兩只眼睛。
走出機場大門,當第一股北國寒氣吸入肺,卻真的感覺到了一股甜絲絲的氣息,冷,卻能感覺到干凈的純粹和愜意。
在哈爾濱清冽的冷風中,天藍得純凈而遼遠。
踩在中央大街上百年歷史的一塊塊面包石上,兩側由南向北延伸的幢幢老建筑在藍天的映襯下圈出一個個絕美的輪廓。這些老房子雖無一不經歷了上百年的塵世的喧囂,但依然蒸騰著勃勃生機,親切地帶著人們走進現實,抑或是回憶。它們猶如抑揚頓挫的音符,帶著局部差異匯聚成旋律,從而產生整體的美感。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 8年,一直見證并造就著哈爾濱商業的繁華。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筑71棟,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
1997年,中央大街歷時10個月的綜合整治,改造成為目前亞洲最長最大的步行街。可以說,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現代的、歷史的、文明的交織點,是哈爾濱人民的驕傲。一條街見證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史,一座城市因為一條街的繁榮而名揚中外。一條百年老街,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其透射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筑藝術的博大多姿,世上少見。
圣索菲亞:上世紀遠東最大的東正教堂
教堂文化是哈爾濱歷史奇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32到1942年是宗教活動最鼎盛的時期。俄僑中各個民族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堂里進行宗教活動。各具建筑藝術特色的教堂爭奇斗艷、異彩紛呈,成為哈爾濱城市風景中躍動的音符,至19 40年已達到了50所。 “教堂文化”成為哈爾濱最具亮點的別致風情。
圣尼古拉大教堂是一座古典哥特式八面體木結構建筑,哈爾濱建成之初即以圣尼古拉大教堂為中心進行城市規劃設計,進而形成了開放式、輻射狀的街道,使這個城市與其他中國城市截然不同。圣尼古拉教堂雖已拆除,如今卻在伏爾加莊園得以復建。
1905年,俄國人為了讓士兵的靈魂得到安息,修建的圣索菲亞教堂一度成為遠東最大的東正教堂。
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積721平方米,氣勢恢弘,精美絕倫。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墻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大堂頂是綠色的拜占庭式球狀尖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形成主從式的布局,是俄羅斯特色的帳篷式尖頂。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后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響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巍峨壯美的圣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如今修復一新的圣索菲亞教堂更名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館,成為哈爾濱市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和重要的標志性建筑。
這座掩映在繁華都市中的教堂,經常在暮色時飄出悠遠的鐘聲,你仿佛會看到門前出現一位留著托爾斯泰式胡須、身著黑袍的俄羅斯神甫默誦著虔誠的贊歌。
徜徉在童話之都
冬季的哈爾濱,即使北方的夜晚再寒冷,依然能瞥見翩然起舞的身影,有些花園洋房里會隨著夜幕的降臨飄出叮咚的音符,那是柔美的小提琴或歡快的手風琴抑或是清脆的口琴奏出的旋律。哈爾濱的夜色燈光亮化是極具特色的,尤其是冬季街頭特有的、隨處可見的冰雪景觀,將色彩斑斕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與哈爾濱市區同樣極具特色的夜色燈光亮化景觀融合成一座“晶燦銀冬童話城”,將哈爾濱冰雪人文景觀的“晶瑩剔透、燦爛輝煌”和自然景觀的“銀裝素裹”完美交融,和諧極致令人向往。
篇9
一、以“文化藝術節”為載體,營造節日文化氛圍。主要活動有:
1、少先隊鼓號大檢閱。時間:5月30日下午。全鎮十四所學校均派一支鼓號隊參加檢閱,由少先隊組織評獎,目的是統一鼓號吹奏,展示精神風貌,從而規范少先隊活動。(陳建新、張國海)3、“慶六一”班級活動。以班為單位,搞好一個“慶六一”文化藝術主題隊活動(6月1日上午),出好一期“慶六一”主題黑板報(6月1日前完成)。(各班主任)
4、錢清鎮“六一”慶祝大會暨2005’文化藝術節文藝會演。時間:6月1日上午。地點:錢清影劇院。
二、以“慶典”、“游園”為主體,營造熱烈喜慶節氣。
1、5月31日,開展一次大掃除,干干凈凈迎“六一”。學校布置好“六一慶典”會場,各班布置好游園活動教室。(高士松、繆焱華、施建鋒、繆建光、任偉祥、關立飛、徐仁山等及各班主任)學校打算在六一節表彰百名“陽光少年”,(節前由完小各推薦一名,分校各推薦兩名,鎮校由政教處牽頭,以班為單位推薦)。
各校文藝節目于5月27日下午到錢清影劇院進行彩排。
篇10
幼兒園六一兒童節活動方案策劃一
一、活動時間:20xx年5月 31日 上午8:00
二、活動地點:操場
三、活動主題:歡慶六一、快樂相伴
四、活動目的: 六一是少年兒童自己的節日,為了讓學生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培養學生的能力,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校特舉行慶?;顒?,為全體師生鋪設一個一展身手的平臺,從而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五、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 李正俊 副組長:陳 軍
總策劃:榮勖、金永及各班班主任
六、安全領導小組 組 長:張成奎 成 員:值日教師
七、活動時間安排 1、6:30 演員化妝 2、7:30 舉行升旗儀式; 3、7:40 校長致六一獻辭; 4、7:50 新隊員舉行入隊儀式;
5、8:20 文藝演出開始 6、10:30 活動結束
八、彩排時間:5月25日(星期五)下午(從低到高)
九、活動注意事項:各班主任教師在活動前對學生進行活動紀律的教育:
1、安全:服從負責老師的安排,按要求活動。
2、文明:自覺排隊,不亂擠,禮貌謙讓。
3、衛生:搞好個人衛生,不亂丟果殼、紙屑、包裝袋等廢棄物,并能主動收拾身邊垃圾?;顒咏Y束后,打掃干凈活動場所。
4、紀律:統一著裝,戴紅領巾,遵守各項規定,有事向班主任請假。
5、班主任和搭班老師加強責任心,隨班就座,確保無事故。
6、各班班主任讓學生通知部分學生家長,請家長前來參加活動。
7、活動后,要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并要求本班的學生對教室及包干區的衛生進行清掃。
十、人員工作安排
1、安全護衛組:
①、文藝活動小結及下午活動安排
②、做好活動當天安全保衛工作 (值日教師) ③、會場秩序維護 (臺前:王慶 臺下:各班班主任)
2、后勤保障組:
①、后勤開水供應 (陶仁友負責燒開水)
3、舞臺布置:
①、牽頭組織和做好舞臺搭建 (榮勖負責地毯)
②、主席臺布置以及會場的撤離(梁繼軍負責會標書寫、懸掛,負責搬桌椅) 4、演員化妝:
組織并做好當天的化妝工作 ( 王娟、傅珍珍負責,全體女教師協助)
5、其他工作
①、做好活動用品及獎品的采購 、
②、活動負責安排照相(金永)和主持(學生代壯壯、劉晨昱)。
③、隊旗的準備和發放、(榮勖負責)
④、活動當日做好音箱話筒的準備及DJ的安排 、 ( 陳軍負責 )
⑤、節目音樂以及在空擋時間播放歡快的童歌及愛心歌曲。(陳軍負責)
⑥、話筒的落實,確保能正常使用、(陳軍負責)
⑦、新隊員入隊儀式中,由一年級各班班主任引新隊員上臺,班主任發紅領巾,由學生自己佩戴。(榮勖負責)
⑧、化妝地點:播放室
⑨、兄弟單位演員休息地點:會議室
十一、評分細則
幼兒園六一兒童節活動方案策劃二
一、活動目的:
1、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積極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以點帶面,使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飛揚,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成功、合作與交往的快樂,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
2、使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節日慶?;顒又校M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新觀念,從而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
二、活動主題:
活動主題:學會合作、展示才能、放飛夢想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班級環境及全園周圍環境(5月30前各班創設慶六一環境,布置六一主題畫展,布置戶外演出環境,懸掛慶六一宣傳標語、彩旗、舞臺)。
2、以班為單位做好參加活動的準備:
(1)各班各排練一個表演節目和一個集體節目,親子畫展、戶外創新活動;
(2)各班布置好各班的繪畫主題和畫卷。
3、由幼兒園準備活動獎品。
四、活動內容:
(一)活動倡議:
1、目的:為了使幼兒能度過一個愉快、難忘而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倡議本園全體教師和全體家長積極為幼兒創設歡度六一的節日環境與氛圍,共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六一節的各項活動。
2、時間:20xx年5月30日31日
3、對象:本園全體教師、幼兒和家長。
4、辦法:通過飛信向幼兒家長發出倡議引起家長的重視,爭取全體教師和家長對此次慶?;顒拥呐浜吓c支持。
(二)系列活動:
本次六一兒童節活動以幼兒體操、幼兒才藝展示、戶外小能人比賽、親子繪畫展、教師與家長才藝展示等系列活動的形式來進行。
五、活動時間安排:
20x年5月30日分別進行兩次節目彩排;5月31日上午舉行慶六一活動
六、主要負責人:
總體策劃:潘麗華
節目編排:各班教師
后勤保障:尹桂清、李家倫
場地布置:何孝娟、楊美萍、李家太
現場音響、攝像:慈炳全
主持人:楊美萍、董春紅
七、活動宣傳:
目的:通過新聞界的報道及廣大家長的宣傳,使活動產生廣泛的影響,提高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為隨后的招生工作產生良好的效應。
時間:5月31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