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外孕手術范文
時間:2023-04-09 21:01: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宮外孕手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腹腔鏡; 盆腔; 輸卵管; 粘連; 生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1-0047-03
宮外孕即異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著床在子宮腔體之外的地方,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急腹癥,妊娠發病率在1%~2%左右,節育器避孕失敗、人工流產率高、輔助生殖技術以及腹腔手術史等都是導致宮外孕發生率升高的原因[1]。其中,輸卵管妊娠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在宮外孕中所占比例達到95%[2]。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腹腔鏡技術的普及速度非??欤壳耙呀浽谂R床宮外孕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宮外孕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分為兩組,分別采用腹腔鏡下宮外孕手術與開腹宮外孕進行治療,通過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疼痛消失作用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的對比來探析兩種手術方法的優缺點,現將詳細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宮外孕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經過詢問病史、觀察臨床癥狀、與體征、B超檢查以及血β-hCG檢測最終確診,年齡23~41歲,平均(26.3±2.5)歲,存在停經、腹痛以及不規則陰道流血等臨床表現,有3例出現休克癥狀。其中,初產婦44例,經產婦46例,31例孕婦有過流產史。峽部妊娠患者為22例,輸卵管壺腹部妊娠患者為41例,間質部妊娠患者16例,傘端妊娠8例,卵巢妊娠患者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年齡、妊娠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進行開腹手術:于患者下腹常規做5 cm左右的下腹縱行切口,進入患者腹腔開始探查,將積血吸出并將患側輸卵管暴露出來,切開妊娠部位并將妊娠物取出,之后結扎止血,沖洗腹腔后縫合關閉。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取頭低足高仰臥位,氣管插管麻醉后于患者臍孔部進行氣腹針穿刺建立氣腹,使用10 mm的套管將穿刺針置入腹腔鏡中,患者兩側腹部都需要置入套管針。探查患者腹腔并進行盆腔檢查,結合患者情況確定采用輸卵管開窗取胚術或者輸卵管切除術進行治療,排出妊娠胚囊。之后使用活檢鉗將輸卵管中的絨毛組織清除干凈,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電凝止血后不用縫合,沖洗盆腔后置入防粘連劑并撤去操作器械,關腹。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所用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腹痛消失時間、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所用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排氣時間、腹痛消失所用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主要為發熱,并發癥發生率為4.4%,對照組有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2例發熱,3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11.1%,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詳見表2。
3 討論
宮外孕是常見的婦科急診,并且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診斷與治療的正確性有著重要意義。在上個世紀初,該病的死亡率達到70.0%,嚴重危害到女性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3]。輸卵管切除術的實施降低了宮外孕的死亡率,但缺點是無法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依然會受到較大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已經成為臨床宮外孕治療研究的重要方向,獲得較多關注。
近年來腹腔鏡在宮外孕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其優勢也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而得到突顯。傳統開腹手術不僅具有較大的創傷性,還會留下瘢痕,術中出血量多,患者的預后情況會受到影響。腹腔鏡在宮外孕治療中的應用具有較大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地方:腹腔鏡下進行手術的手術切口較小,術后不會留下瘢痕,出血量會大幅減少,因此對機體內外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更小[4]。腹腔鏡頭的放大作用可以發現患者盆腔中存在的微小病灶,比如子宮小肌瘤、卵巢囊腫以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灶等并立即進行處理,同時有效解決患者盆腔中的細小粘連問題。腹腔鏡內部還有灌洗裝置,有利于實現盆腔的清洗,避免了術后并發癥的出現[5]。再有,輸卵管狹窄、粘連、慢性炎癥以及功能異常等因素是導致輸卵管妊娠的主要原因,而腹腔鏡下手術是在封閉盆腔中進行,臟器不 必暴露在空氣中,也減少了紗布和手套對患者盆腔組織的損傷,防止盆腔粘連問題的出現,確保輸卵管的暢通,徹底清除盆腔中的血塊和絨毛,以免患者再次發生宮外孕[6]。更為重要的是,其可以減少對輸卵管的損傷,盡量滿足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在未孕育患者中有著更大的優勢。簡而言之,腹腔鏡的手術術野更加清晰,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可以減輕對機體造成的干擾與損傷,維持機體內外部環境的穩定,同時兼具治療與診斷的雙重作用,已經被公認為手術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最佳方法,安全有效性高,正呈現逐步取代開腹手術的趨勢[7-8]。
本次研究的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手術所用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明顯比開腹手術更少,手術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在術后恢復方面,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排氣時間、腹痛消失所用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也都短于對照組,僅出現2例并發癥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4%,并且為輕度發熱,給予相應處理措施后即緩解,與開腹手術患者的并發癥情況(11.1%)相比優勢明顯。但臨床上也不可盲目采用該種治療方法,實際應用時需要考慮患者詳細情況并作出評估,嚴格掌握適應證[9]。如果患者屬于陳舊性宮外孕并且盆腔嚴重粘連或者是宮外孕腹腔內大出血的情況,建議還是采用開腹手術[10-11]。此外,腹腔鏡手術對設備以及術者的操作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實際實施過程中需要保證設備符合相關要求,術者也應該經過專業培訓來提高操作的熟練程度。在設備條件以及術者的操作熟練程度不達標的情況下,腹腔鏡手術的以上優勢難以得到突顯,并且治療效果也難以得到保證?;诖?,臨床醫師在輸卵管妊娠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并注意相關注意事項,提高宮外孕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方式可以盡量避免手術器械與患者盆腔組織的接觸,減少粘連問題,減輕對患者內外環境所造成的干擾與損傷,創傷小、外形美觀。術中操作時間以及出血量均得到減少,術后的疼痛程度與開腹手術相比有了明顯減緩,患者恢復速度更快,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同時其還可以更好地控制并發癥的出現,術中清洗盆腔并分解粘連情況,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利于患者的再次受孕,同時還可以有效防止宮外孕的再次出現,因此患者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術后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在滿足腹腔鏡手術適應證以及設備、醫師操作熟練程度等條件的前提下,臨床宮外孕的治療可以優先選擇該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園園,李莉.腹腔鏡下宮外孕手術的配合與體會[J].吉林醫學,2013,8(20):1366-1367.
[2]閻玉英.腹腔鏡下宮外孕手術對患者遠期生育結局影響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3,8(25):2906-2907.
[3]趙新華,吳曉梅.腹腔鏡下宮外孕手術常規并發癥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8(20):340-341.
[4]李紅俠.腹腔鏡治療宮外孕與開腹手術治療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學工程,2011,4(25):97-98.
[5]康偉,高燕云.兩種手術方式治療宮外孕60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8(25):37-38.
[6]單其其格.宮外孕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比較[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6(30):697-698.
[7]劉宗印.腹腔鏡下宮外孕手術120例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8,11(10):89-90.
[8]張麗群,李友生.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281例臨床分析及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15):371-372.
篇2
【摘要】宮外孕是婦科常見病之一,當受精卵于子宮腔外著床時稱異位妊娠,習稱宮外孕[1]。近年來,發病率有升高趨勢[2]。發病年齡以年輕、未婚者居多,多由于患者反復行人工流產,術后不注意休息,沒有預防感染,沒有很好地加強營養,而引發慢性輸卵管炎、盆腔炎,影響孕卵的正常輸送,是發生輸卵管妊娠的常見病因。當胚胎在輸卵管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發生輸卵管妊娠破裂,而引起腹腔內出血,嚴重時可發生失血性休克。如搶救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
【關鍵詞】宮外孕;護理;手術;治療
1 非手術治療護理
1.1 病情觀察
1.1.1 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于早期輸卵管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輕患者,治療期間給予一級護理,嚴密觀察脈搏、呼吸、血壓變化。如患者主訴突然下腹劇痛,應警惕宮外孕破裂,引起大出血,及時通知醫生,同時做好搶救準備。
1.2 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
1.2.1 心理護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心理護理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而且越來越受到重視。宮外孕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知識的認識以及擔心病愈后對生育的影響,有效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護士應認真注意觀察患者的思想變化,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方式,向患者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介紹病房環境,消除病人陌生感和恐懼感,介紹疾病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及治療成功例子。向患者講述此種疾病治療的方法及優點,既為患者減少經濟負擔,增加患者安全感,讓患者了解各種檢查的目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同時,也減少了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1.2.2 健康宣教:保守治療患者在服藥期間,護士要加強健康宣教,囑患者臥床休息,加強營養,進食高營養、易消化飲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劇烈運動及按壓腹部,因為輸卵管妊娠受震動和按壓腹部可使包塊破裂或隨胚胎發育增大造成大出血。
2 手術治療的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保守治療失敗或就診時就已經發生輸卵管妊娠破裂者,應采取手術治療方法,因此類病發病急,多數腹腔內有大量出血,故接診此類病人應立即就地搶救。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取平臥位,不準隨便移動病人及按壓病人腹部,以免造成更多的出血。腹腔內出血可使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為了增加回心血量,增加組織血液血氧供應,應將患者頭部、雙足適當抬高,同時給予氧氣吸入,一般采用鼻導管吸入以改善組織缺氧情況。
2.1.2 迅速建立靜脈通路,最好選用留置針,可選擇較大的血管進行穿刺,此類操作要求護理人員有熟練的穿刺技術,爭分奪秒為搶救患者贏得時間。由于,宮外孕失血性休克,主要病因是大量出血,引起組織血容量供給不足,這樣可保證快速輸液,以補充血容量,如穿刺困難可行靜脈切開,立即做好輸血準備,遵醫囑首先輸入復方氯化鈉,液體量補充越充分搶救效率越佳,反之,休克時間長,內出血量越多,搶救難度加大,成功率降低,甚至發生死亡。
2.1.3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觀察生命體征,每15min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一次,觀察病人是否有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四肢發冷、出冷汗、面色蒼白等情況,注意保暖,以促進循環,同時給予備皮、留置導尿、送檢血常規、血凝四項、交叉配血等,并通知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通知輸血科備血。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心理護理:患者手術后最擔心和最想了解的是手術是否成功,是否與術前診斷相妥,術后會不會影響生育等,只要患者手術后清醒,護理人員就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以消除患者顧慮。
2.2.2 做好基礎護理:術后按婦科腹式手術護理常規護理,防止切口出血。硬膜外麻醉,患者應去枕平臥12h,以防頭痛,腹部置砂袋12h。全麻患者未清醒前,頭應偏向一側,以防口腔內嘔吐物及唾液流入氣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多功能心電監護12h,以了解血壓、脈搏、呼吸及血氧飽和度情況,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并記錄觀察留置尿管是否通暢,有無折疊、扭曲,尿量、尿色是否正常,留置尿管期間每日用無菌棉球擦拭尿道外口2次,防止逆行感染,手術后第1天,病人可取半臥位,因為半臥位可減輕腹壁肌肉張力,減輕疼痛,有利于有效咳痰,同時有利于炎癥的吸收,術后24h拔除尿管,鼓勵病人下床活動,適當的活動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并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如24h病人無腸蠕動,可囑病人喝少量開水或者口服促腸蠕動藥物,如四磨湯等以促進腸功能恢復。排氣后,囑病人進食米湯,避免進食產氣食物,如牛奶、豆漿等,因產氣食物可引起腹脹。一般術后2~3d可進半流食,4~5d可進軟食或普食。
3 出院指導
囑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防止逆行感染。兩個月內禁止性生活。保守治療患者,定期復查血HCG直至正常,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于下次月經干凈3~7d行子宮輸卵管通液術,連續2~3個月。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篇3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宮外孕;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4.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193-03
宮外孕又稱異位妊娠,是婦產科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患者的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的部位著床和發育,多發生于輸卵管部位,隨著妊娠物的生長,可發生破裂出血,導致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等嚴重不良后果[1]。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我院對比了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效果,旨在供今后的臨床工作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院宮外孕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均有腹痛、陰道不規則出血等臨床表現,并有明確的停經史,經B超、實驗室血清β-HCG檢查確診。研究對象剔除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凝血機能異常、腹腔鏡手術禁忌癥等患者。本次臨床試驗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9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A組患者47例,年齡23~35歲,平均(28.4±4.6)歲;體重52~66kg,平均(60.2±3.7)kg;停經時間40~65d,平均停經時間(48.8±5.1)d;宮外孕發生部位包括輸卵管壺腹部33例、輸卵管傘部8例、輸卵管峽部6例;其中初次妊娠15例、二次妊娠22例、三次妊娠10例。其中盆腔積血量大于2000mL 5例,小于2000mL者42例。
B組患者47例,年齡22~36歲,平均(28.8±4.6)歲;體重54~65kg,平均(60.3±3.7)kg;停經時間42~68d,平均停經時間(49.2±5.0)d;宮外孕發生部位包括輸卵管壺腹部34例、輸卵管傘部8例、輸卵管峽部5例;其中初次妊娠6例、二次妊娠21例、三次妊娠10例。其中盆腔積血量大于2000mL 3例,小于2000mL 44例。
對比兩組患者年齡、體重、停經時間、宮外孕發生部位、既往妊娠史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A組患者接受開腹手術治療,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據宮外孕發生部位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盡量保留子宮、卵巢的解剖學完整。輸卵管切除術者盡量靠近輸卵管切斷、縫扎系膜,殘端包埋;輸卵管病灶清除術者采用切開輸卵管取胚術或輸卵管傘端擠出術,術畢采用溫生理鹽水溶液沖洗盆腔[2]。
B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于臍下穿刺10mm套管氣腹針,注入CO2氣體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探查盆腹腔。于下腹兩側分別作5mm穿刺孔作為手術操作孔。根據鏡下觀察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輸卵管切除術者沿輸卵管系膜進行電凝切除;行輸卵管病灶清除術者在病灶所在輸卵管處電凝后縱行電鉤切開,鉗取輸卵管內妊娠物,電凝止血,必要時腹腔鏡下縫合止血,術畢采用溫生理鹽水溶液沖洗盆腔[3]。
所有患者術前30min均常規進行廣譜抗生素頭孢唑林鈉2.0g靜滴一劑預防感染。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的差異性。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
2 結果
3 討論
宮外孕是指孕卵著床發育于子宮腔以外或是宮腔非正常部位的一種妊娠,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占宮外孕的95%~98%[2]。此種妊娠作為婦產科較為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積極治療宮外孕對降低婦女死亡率至關重要。同時,相關臨床研究還證實:宮外孕發生在婦科急腹癥中居于首位,與婦科盆腔感染、粘連等因素有關。目前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人性化”治療理念的樹立,外科手術治療已經從以前單純的手術治療轉變為減少創傷、降低影響、強調美觀以及保留子宮生理功能等。此背景下,由于患者大多具有生育要求,因此臨床對于宮外孕的治療趨于選擇損傷小、恢復快、不損傷輸卵管的方法,但當藥物保守治療無效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的開腹手術創傷大、出血量多、住院時間長,術后易發生組織粘連,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腹腔鏡在宮外孕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具有創傷小、出血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腹部幾乎不遺留瘢痕,不影響美觀,患者更易于接受。腹腔鏡下手術視野清晰、絨毛組織、凝血塊易于清除,腹腔鏡下縫合處可以放大,分漿膜層、基層縫合,對于恢復輸卵管解剖結構和功能效果更好??稍谝欢ǔ潭壬蠝p少對輸卵管的意外損傷,防止輸卵管周圍組織粘連,最大限度地保證輸卵管通暢,更適合于術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4]。
腹腔鏡手術對操作者的技術和經驗要求較高,在腹腔鏡手術前應嚴格掌握適應證,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盆腹腔廣泛粘連、盆腔炎、過度肥胖等患者不宜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術中如發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盆腔粘連嚴重者應及時轉為開腹手術治療,以防發生嚴重不良后果[5-6]。宮外孕大出血休克患者曾經是腹腔鏡手術禁忌,目前隨著手術者操作熟練,已經不再是禁忌[7-8],本次B組3例宮外孕患者,盆腔積血量在2000~3000mL,均順利行腹腔鏡手術。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順利去除妊娠物,其中腹腔鏡手術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開腹手術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開腹手術者,提示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更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療效滿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穎.腹腔鏡和開腹手術在治療宮外孕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3):1720-1721.
[2] 陶宏珍.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4):652-653.
[3] 麻曉示.腹腔鏡治療300例宮外孕臨床治療結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7):39-40.
[4] 陰敏.腹腔鏡治療宮外孕321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3):17-18.
[5] 尤燕.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26):44-45.
[6] 姜慧萍,陸美英,沈霞萍,等.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患者不留置導尿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3):2156-2157.
[7] 丁榮英,姜慧萍,陸美英,等.早期下床活動和膝胸臥位對宮外孕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2,11(5):458-459.
篇4
【關鍵詞】腹腔鏡;宮外孕;微創手術
宮外孕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剖腹探查。電視腹腔鏡的應用使得異位妊娠的確診率明顯提高,推動了宮外孕手術方法的進展,達到了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的目的,本文對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寶豐分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46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摘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間所收治的宮外孕患者46例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患者年齡在22~44歲之間,平均年齡27.8±4.1歲,30例初產婦,16例經產婦。以上患者中1例有脾切除手術史,2例有闌尾炎切除術史以及8例節育環史?;颊咧饕呐R床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等。
1.2 手術方法
1.2.1 術前準備 患者術前常規檢查,禁食,備血,備皮,如有休克者應術前備血并留置尿管,提前建立靜脈通道維持血容量。
1.2.2 手術步驟 患者采用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或連續硬膜外麻醉,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在臍下1cm處做切口建立氣腹,沖入CO2直至腹壓達到11mmHg,之后將腹腔鏡從切口置入腹中,對患者腹腔進行探查,明確診斷之后在患者兩側髂前上棘內側分別作一個2~3cm的穿刺孔作為輔助孔,成功置入器械之后觀察患者腹腔內是否有粘連,對粘連進行分離之后將腹腔內的積血吸出,探查子宮及附件情況。輸卵管妊娠的患者一般在輸卵管峽部或壺腹部,能夠觀察到輸卵管呈現出藍紫色,將其暴露于手術視野后進行切除;有剖腹產手術史的患者應當小心置入穿刺管,防止損傷腹腔內臟器,進入腹中之后將粘連分離,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恢復盆腔內的正常解剖關系,根據探查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根據患者對于生育能力是否要求保留而進行術式選擇。術中在吸凈腹腔中積血之后應當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盆腔,觀察創面是否有滲血,確認無滲血現象之后常規放置引流并退出所有手術器械,關閉腹腔。術后觀察引流物的顏色和性狀,判斷患者腹腔內是否存在出血或其他臟器損傷,將妊娠組織送往病理檢驗,給予常規抗感染、對癥及支持治療,必要時進行輸血。術后及時檢查血HCG值,水平呈下降趨勢者可視情況允許出院,囑咐定期復查,不適隨診。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本組患者均能順利完成手術,術中發現輸
卵管妊娠破裂40例,其中包括輸卵管壺腹部妊娠28例,間質部妊娠6例,傘部妊娠6例;流產型6例。6例未發生破裂,腹腔中無積血,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積血。本組所有患者均成功在腹
腔鏡下完成手術,無一例中轉開腹。輸卵管周圍粘連3例,及時
行粘連松解術。平均術中出血量為35.4±11.2ml,平均手術時間為56.9±21.4min。
2.2 術后情況 本組患者術后無一例嚴重并發癥或死亡發生,術后患者最高體溫為37.3℃,切口均為甲級愈合,住院時間在4~7d之內,平均住院時間4.4±0.3d。
3 討論
宮外孕是婦產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指的是受精卵沒有在子宮腔內著床,而是在輸卵管、腹腔以及盆腔等子宮以外的地方進行著床和發育,近年來從文獻報道來看發病趨勢逐漸上升,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導致宮外孕發病率的上升,已經逐漸引起了臨床上的重視[1-2]。從解剖學角度來看,輸卵管壁僅有黏膜表層而不具有黏膜下組織,所以妊娠組織不能夠在這個位置完成蛻變,反而會由于孕卵種植到管壁的肌肉層而導致發生出血。絨毛和滋養細胞的侵蝕作用導致肌肉組織的破損,患者在下次月經來潮之間孕卵就會完成發育發生流產或破裂,患者主要表現為陰道的不規則出血、腹痛以及體溫升高等[3]。宮外孕的診斷并不困難,通過B超和血HCG的交叉檢查能夠很好的對宮外孕是否發生做出判斷,此外,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也能夠很好的做出初步診斷。傳統手術由于創傷較大,且術后并發癥較多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在治療上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而腹腔鏡手術采用微創技術,切口小,整個手術過程在鏡下操作,視野清晰,能夠有效的對妊娠組織進行清除,同時對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也能夠保留輸卵管,提高宮內妊娠率,降低宮外孕復發的可能。具有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段、對患者損傷小、術后恢復快、手術費用低等特點,同時腹腔鏡手術也能夠起到腹腔探查的作用,為診斷和治療都提供了有力幫助[4-5]。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具有診斷治療雙重作用,可適用于多次開腹后宮外孕患者,是臨床值得推廣的手術。
參考文獻
[1]尤燕.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26):44~45.
[2]陳海芳.輸卵管妊娠66例臨床分析[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4,85(1):358.
[3]石穎.宮外孕腹腔鏡手術162例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7):830~831.
篇5
【關鍵詞】宮外孕;硬膜外組滯麻醉;規范操作
【中圖分類號】R714.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0-138-1
近幾年子宮外孕急診手術的病人有增多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我院近年接診宮外孕急診就有100多起,絕大部分都是急診手術,有些伴有大量的出血,個別病人因病情發展快,出現了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情況。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近年就診的100多例宮外孕急診手術中的100例進行統計,年齡在25歲到35之間,體重在52到70公斤。左、右側輸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分別為52例和40例,其中右側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破裂出血8例。統計資料表明:入手術室收縮壓(SBP)≤90mmHg64例;HR≥100次/min46例。
1.2麻醉選擇及處理采用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63例,局麻加硬膜外阻滯麻醉19例,局麻加靜脈麻醉12例,全麻6例,均以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維庫溴銨誘導插管,接循環緊閉麻醉機,機控呼吸,以低濃度安氟醚吸入并間斷靜注芬太尼,維庫溴銨維持麻醉。手術處理中單純輸入濃縮紅細胞54例,單純輸入6%羥乙基淀粉(HES)28例,兩者均輸入19例。術中輸入晶體液(902±271)ml,以復方氯化鈉溶液為主,術畢尿量(208±70)ml。用麻黃素升壓27例。手術中凡收縮壓低于90mmHg者,先硬膜外備管,平臥后血壓未下降,則注入局麻藥3~5ml,視阻滯平面及血壓酌情追加。如初次注藥后,血壓下降至80mmHg以下,先在局麻下手術,待出血控制、血壓回升,再酌情向硬膜外注藥5~8ml,以滿足手術要求。對重癥休克患者經快速補液5~7min,收縮壓仍未上升到80mmHg以上,則立即在局麻下開腹止血,待休克改善,不能耐受局麻時輔用氯胺酮完成手術。重癥休克伴有呼吸急促、煩燥不安,則選擇氣管內插管全麻。
2討論
(1)按照血壓變化,及時調整麻醉方式。宮外孕急診手術病人主要表現為失血性休克。循環血量相對或絕對減少,因而麻醉前必須抓緊時間補充血容量,穩定血壓,對病人安全渡過麻醉手術關極為重要。對病情輕、血壓無明顯下降者,宜邊補液邊麻醉,對血壓有明顯下降者宜先快速大量補液,血壓回升后再行麻醉。而對血壓下降顯著,休克體征明顯,經快速補液血壓回升不理想,應立即在局麻下開腹止血。切忌在未進行擴容措施的情況下盲目施行麻醉。以免造成循環進一步的抑制。
(2)規范操作又不失靈活。失血性休克分級為一級、二級時,應在充分輸液、輸血治療后低血容量已基本糾正的基礎上,選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實施硬膜外阻滯時應采用低濃度分次少量給藥,避免阻滯平面過高,引起呼吸抑制與血壓驟降,同時加強循環動力學指標監測,面罩給氧,術中根據情況予以對癥處理;失血性休克分級為Ⅲ、Ⅳ級時,經綜合治療無好轉者,繼續輸血、輸液,并做好循環、呼吸功能監測和抗休克措施,選用氣管內插管全麻。全麻誘導采用對循環抑制較輕的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小劑量復合用藥,輔以肌松藥維庫溴銨行氣管內插管,誘導時要嚴防嘔吐誤吸。低濃度吸入安氟醚,并復合芬太尼維持麻醉。
(3)對失血過多病人要多管齊下。必要時可開放2~3條靜脈,同時注意糾正酸堿平衡失調。由于休克時外周靜脈萎陷,使穿刺困難,本組對此類病人,采用18G靜脈套管針作經頸外靜脈緊急穿刺置管,快速輸血補液,均獲成功。此法簡便,在急診室即可施行,對重癥休克則作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入上腔靜脈,這樣既能解決輸液又利于測定中心靜脈壓等搶救措施的進行。硬膜外麻醉由于阻滯了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致麻醉區域內的血管擴張、血液淤積于血管內造成機體有效血容量相對不足,若此作用發生在已有休克的病人身上,則可表現為血壓進一步下降,這是硬膜外麻醉方法應用于宮外孕手術的主要顧慮。但宮外孕患者多數年輕,器質性病變少,機體代償能力強,有些失血已超過1000ml,但血壓仍可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再則宮外孕病人術前多數未禁食,甚至飽胃的情況下急診手術,而硬膜外麻醉不抑制咽喉部的保護性反射,不易引起誤吸,對呼吸道的管理較全麻安全方便。
(4)對失學過多重癥病人使用連續分次的麻醉方式。應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方法,在硬膜外備管后,雖經繼續擴容,但休克情況一時無改善,故先在局麻下手術,經輸液、輸血休克糾正后,在分次自預先置入的導管內注藥。病人均安全地渡過了麻醉手術關,在充分補液擴容的前提下,合理麻藥用量時機,連續硬膜外麻醉仍不失為可取的麻醉方法。由于宮外孕90%以上發生在輸卵管。局麻加靜脈氯胺酮麻醉簡便、安全、易行,本組有9例重癥患者選擇此方法,為盡早手術搶救休克贏得時間。
綜上所述,準確評估失血量、積極擴容抗休克、合理選擇麻醉、術中嚴密監測是宮外孕病人急診手術麻醉處理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謝榮主編.麻醉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5.
篇6
【關鍵詞】
宮外孕;腹腔鏡;護理
宮外孕是婦產科最為常見的急腹癥,是指受精卵在子宮以外著床,有95%以上為輸卵管妊娠。當輸卵管妊娠流產或者破裂的時候,會導致患者腹腔內的大出血,若搶救不及時,會導致患者死亡。近年來宮外孕的發病率成逐年上升的趨勢[1]。腹腔鏡手術是一種高科技微創手術,其具有損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等優點,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婦科手術。本院婦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用腹腔鏡治療宮外孕患者24例,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婦科收治的宮外孕患者48例,年齡18~37歲,平均25.7歲,隨機分成2組,腹腔鏡手術組和經腹手術組各24例, 比較2組患者的術后護理,2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腹腔鏡手術組24例患者全部采用經腹壁造口在腹腔鏡直視下,行輸卵管線性切開取胎術;經腹手術組24例患者全部采用開腹手術后行輸卵管線性切開取胎術。
1.3 觀察指標
術后2組患者切口疼痛和情況,無疼痛或有輕微疼痛感為陰性,疼痛難以忍受或是劇烈疼痛為陽性;術后2組患者恢復情況,包括:留置尿管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數據資料用t檢驗, 組間對比用χ2檢驗,P
2 護理
經腹手術組24例患者給予常規婦產科手術護理;腹腔鏡手術組為患者提供針對腹腔鏡手術特點設計的個性化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常規護理
囑患者平臥,不要搬動患者及按壓患者下腹部;術前1 d以清淡飲食為主,晚上進流食,手術當日早晨禁食水,腹腔鏡手術禁止灌腸;手術前1 d進行常規手術備皮,特別注意穿刺點部位的清潔,留置尿管。
2.1.2 術前心理護理
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向患者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基本知識,解除患者因對腹腔鏡手術缺乏了解而產生的緊張、恐懼等心理。向患者介紹手術的過程和優點,讓患者了解腹腔鏡手術同開腹手術有一樣的效果,而且損傷小、痛苦輕、恢復快,同時告知患者一側輸卵管切除后仍可能懷孕,解決未孕婦女擔心術后不孕的顧慮。
2.2 術后護理
2.2.1 常規護理
根據麻醉方式及手術情況,給予患者吸氧2 L/min,提高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禁食禁水。對術后無惡心嘔吐的患者者,術后早期6上左右,排所氣后可以吃普食。
2.2.2 切口護理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切口情況,腹腔鏡手術的切口比較小,一般不需要縫合,采用粘貼處理,應用觀察術后傷口有無滲血、腹壁瘀血、腹腔液的色和量及切口疼痛情況,及時更換敷料,如有特殊情況及時向醫生匯報。
2.2.3 管道護理
尿管及引流管需要在術后留置,護理人員應該讓患者保持半臥位,且每隔1 h觀察引流液色、量,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變曲、堵塞。患者下床站立時引流袋不能高于引流孔位置,以免引流液逆行感染。尿管保留期要定期給予患者會清洗。
2.2.4 飲食護理
術后禁食水6 h,之后給予流食,但應禁食牛奶、甜食等含糖食品,之后根據患者腸蠕動情況逐漸給予半流食及普食。如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等癥狀,要及時向醫生匯報,并做好相應護理。
2.2.5 早期活動
腹腔鏡是一種微創手術,根據患者身體情況,盡量早的讓患者下床活動,一般術后8~12 h即可讓患者進行簡單的下床活動。
2.2.6 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
與經腹手術相同,腹腔鏡手術也有切口感染的可能,要做好切口的護理,防止出血感染的發生;在腹腔內操作時要動作仔細小心,防止造成臨近臟品的損傷;肩痛,腹腔鏡術中需要二氧化碳加壓膨腹,術后要盡量將二氧化碳排出,二氧化碳殘留會刺激膈下神經,而引起肩痛,術后給予患者常規吸氧2~4 h即可疼痛消失;腹痛,如膨腹氣體未排盡,還可造成腹腔漲氣,一般不需要服用止痛藥,腹痛地自行消失;高碳酸血癥,二氧化碳膨腹氣體經腹腔彌漫入血而造成二氧化碳分壓升高,術后常規吸氧即可緩解。肩痛、腹痛及高碳酸血癥是腹腔鏡手術與經腹手術相比特有的并發癥。
2.3 出院指導
飲食方面:囑患者多食用富含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并且易于消化的飲食;生活方面:出院早期避免大運動量活動,只可進行輕微的體力活動,術后10 d方可進行淋浴,不可盆??;性生活方面:出院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由于宮外孕患者再次發生宮外孕的機率增大[2],囑患者要定期門診隨診。出現腹痛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切口疼痛情況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后切口疼痛率明顯低于經腹手術組(P
3.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后留置尿管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經腹手術組(P
4 討論
宮外孕的發生率在逐年上升,治療方法主要有傳統的經腹手術和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最早在婦產科的應用即是治療輸卵管異位妊娠,也是最成熟的手術之一[3]。通過本文結果可以看出,給予腹腔鏡手術患者積極、充分、全面的術前術后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關錚.微創婦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40-43.
篇7
【關鍵詞】腹腔鏡;開腹手術;宮外孕;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74—01
宮外孕(ectopic pregnancy,EP)是婦產科臨床中非常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對育齡婦女的生命和健康都有著嚴重威脅,近年來,由于女性初次年齡降低,人工流產的比例上升明顯,宮外孕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根據臨床調查數據顯示[1],我國近20年內的宮外孕發生率約為1%-2%,其中95%以上的宮外孕為輸卵管妊娠[2]。臨床中針對宮外孕傳統的治療方式是開腹手術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宮外孕的治療中來,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宮外孕,具有微創、術中出血少、對盆腔干擾少、安全性高、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有效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恢復時間。腹腔鏡手術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針對手術的臨床護理也是提高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本文中將隨機選取2012年2月期間至2013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宮外孕術后患者,分別對兩組患者術后的手術時間、臥床時間、排氣時間、疼痛時間、留置尿管時間、術后體溫及住院天數進行綜合對比,并總結兩組不同的護理方法,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2月期間至2013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宮外孕術后患者,按照手術方式分為腹腔鏡組(43例)與開腹組(37例)?;颊吣挲g分布在20-41歲,平均年齡(25.71±3.22)歲;停經時間40-73d,平均停經時間(50.65±5.17)d;臨床表現為陰道出現不規則流血、腹痛等。所有患者在術前均通過癥狀、體征、尿妊娠試驗、血絨毛促性腺激素(B-HCG) [3]測定和盆腔超聲檢查確診為宮外孕,并全部在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后被證實。
1.2方法
1.2.1開腹組
37例開腹組宮外孕患者按照常規手術方法實施輸卵管開窗術和輸卵管切除術[4]。
1.2.2腹腔鏡組
43例腹腔鏡手術組宮外孕患者經全身麻醉后,在腹腔鏡下輔助下行輸卵管切開術和輸卵管切除術。采用單極電凝縱向切開輸卵管漿肌層,清除孕囊,后用雙極電凝止血,生鹽水沖洗局部,不必縫合,雙極電凝鉗沿輸卵管峽部切斷輸卵管,完成手術。
術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臥床時間、排氣時間、疼痛時間、留置尿管時間、術后體溫及住院天數等進行比較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P
2護理
2.1術前護理
兩組患者在術前都要根據其心理特點實施個體化護理,護士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介紹所行手術的特點、目的、配合注意事項等,并對患者和家屬提出的疑慮進行耐心的回答和解釋,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其焦慮、抑郁和緊張情緒。對腹腔鏡組患者在上述護理基礎上,還要指導其進行腹腔鏡體操訓練,并向患者介紹手術成功病例以及腹腔鏡手術不用開刀的優勢。對開腹組則指導其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保護傷口的方法。
2.2術前準備
兩組患者在術前均要進行常規的檢查、術區備皮、普魯卡因皮試、術前禁食、禁飲等相關準備,術前0.5h肌肉注身苯巴比妥0.1g [5]。除此之外,腹腔鏡組患者要特別注意臍部的清潔和消毒,建立1-2條靜脈通路快速補液以擴充血容量,并做好記錄工作。
2.3術后護理
2.3.1開腹組
由于開腹手術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切口較大,因此在護理中要使患者保持舒適臥位,減輕腹壓,同時注意切口是否有滲血或陰道流血現象。護士每2h協助患者翻身、深呼吸、拍背,進行有效咳嗽,防止出現肺部感染。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胃腸蠕動,縮短排氣時間。開腹手術創口較大,手術時間長,患者臥床時間也相對較長,因此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感染。
2.3.2腹腔鏡組
患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24h后由一級護理降為二級護理。由于腹腔鏡手術是在CO2氣腹下完成,患者術中吸收大量CO2,極易出現高碳酸血癥,并在術后會持續,因此患者要通過深呼吸排除體內積聚的CO2。同時,給予低流量吸氧,直至血氧飽和度穩定。腹腔鏡手術時間短、切口小、恢復快,在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床活動,術后6h恢復進食,對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有很大幫助,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的出現,縮短了住院時間。
2.2疼痛護理
通過健康教育和術后隨訪讓患者對術后疼痛有所認識,消除其對疼痛的恐懼和焦慮,必要時可以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腹腔鏡組由于手術切口小,疼痛不明顯,未采取特殊處理。開腹組患者要在護士的指導下多進行深呼吸。
3結果
腹腔鏡組手術時間(53.15±8.61)min,開腹組為(50.51±13.22)min,無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臥床時間、排氣時間、疼痛時間、留置尿管時間、術后體溫及住院天數均小于開腹組(P
4 討論
宮外孕手術治療后的護理可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并減少再次異位妊娠的發生。通過本組研究,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腹腔鏡手術除在手術時間和手術費用上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比較無明顯優勢外,在臥床時間、排氣時間、疼痛時間、留置尿管時間、術后體溫及住院天數等方面均優于開腹組,而且治療效果理想,術后并發癥少,應該作為臨床治療宮外孕的首選術式。
參考文獻:
[1] 李資.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200例宮外孕的護理對比分析[J].中外醫療,2010,29(18):335-336.
[2] 王秀玲,魏曉蕾.腹腔鏡治療宮外孕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09,1l(8):144.
[3] 譚亞林,彭霞.宮外孕腹腔鏡與開腹手術的臨床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6):1124-1125.
篇8
【關鍵詞】宮外孕;腹腔鏡;開腹手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90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450-02宮外孕又稱異位妊娠,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急腹癥,在諸多異位妊娠中,最常見的是輸卵管妊娠,約占異位妊娠95%。宮外孕可并發一系列的疾病,所以,一旦確診為宮外孕,需要及時給予治療[1]。最近幾年,隨著腹腔鏡的逐漸開展與普及,使得宮外孕得以及時的診治,并且腹腔鏡手術的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所接受?,F選取我院從2012年4月到2013年6月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與同期給予開腹手術治療的100例宮外孕患者進行對比,具體的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從2012年4月到2013年6月共收治宮外孕患者200例,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診斷,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00例,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31.2±1.2)歲;經產婦56例,占56%,初產婦44例,占44%;其中有人流史的患者48例,占48%。對照組100例,年齡21-41歲,平均年齡(31.3±1.1)歲;經產婦54例,占54%,初產婦46例,占6%;其中有人流史的患者49例,占49%。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臨床資料都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觀察組觀察組的100例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給予患者氣管插管,進行全身麻醉,取患者仰臥位,頭低臀高,采取患者臍孔的正中點、左麥氏點、右麥氏點實施操作,將氣腹壓力控制在11mmHg到13mmHg,針對患者的生育需求以及病變部位等,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手術。如果患者的輸卵管間質部位嚴重破裂,輸卵管顯著變薄或者是增粗,患者沒有生育要求或者是止血困難,可以對患者進行輸卵管切除手術;如果患者輸卵管破裂小,需要保留輸卵管的患者,對患者進行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如果患者的輸卵管傘端出現妊娠流產,患者有保留輸卵管需求,可以利用腹腔鏡,行輸卵管切開取胚或傘端擠壓,在手術過程中,給予單極電凝,把孕囊清除,利用雙極電凝進行止血,局部注射20mg氨甲喋呤,對盆腔進行生理鹽水沖洗,把盆腔積液吸凈,排空氣腹,然后縫合切口。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1天),在手術后6小時,拔除尿管,可以下床活動。
1.2.2對照組對照組的100例患者給予開腹手術治療,給予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者是腰硬聯合麻醉,取患者下腹縱向切口,大約是5cm,探入腹腔,常規進行手術操作,將異位妊娠部位暴露出來,行輸卵管切除術或輸卵管妊娠切開取胚術,常規止血,對腹腔沖洗,然后關閉腹腔。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3天),在手術后24小時,拔除尿管,可以下床活動。
1.3觀察指標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消失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對于資料中的全部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χ±s)來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對于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來表示,采用X2進行檢驗,以P
2.1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是(40.8±5.8)min,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54.6±6.7)min,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均沒有出現周圍臟器損傷的情況,沒有出現切口感染以及其他并發癥。3討論
最近幾年,宮外孕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若病情嚴重,會因腹腔內出血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科學的診斷與治療是非常重要的[2]。臨床上對于此種疾病,經常采取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由于傳統的開腹手術創傷性大,手術出血多,不易恢復,瘢痕大,住院時間長。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患者不僅僅看治療效果,而且還追求外表美觀,手術損傷和痛苦小。而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對盆腹腔影響小,出血少,創傷小,疼痛感小,術后易恢復,外形美觀、治療時間短,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來講,手術視野開闊,手術醫生可以仔細掌握患者的盆腔情況,有助于發現微小病灶,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等,特別是對于那些術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通過對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其不僅可以保留完整的輸卵管,還可以避免發生盆腔粘連,避免出現輸卵管阻塞,是廣大宮外孕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3]。
在本次的研究過程中,通過手術中以及手術后的數據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
總之,對于宮外孕患者,首選的手術治療方法是腹腔鏡手術,其不僅僅適用于早期宮外孕,同時也適應于出血型宮外孕及休克患者,在排除手術禁忌癥后,腹腔鏡手術是宮外孕患者的最佳選擇。目前,腹腔鏡手術已經逐漸應用在臨床治療中,絕大多數的婦科臨床醫生通過專門培訓之后,可以掌握腹腔鏡手術,并逐漸普及應用。參考文獻
[1]羅遠惠.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效果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0,22(6):75.
篇9
關鍵詞:急診宮外孕產婦;手術室;搶救方法;護理效果
宮外孕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產科疾病,這種疾病主要是由于受精卵在子宮體腔外著床?;颊甙l病時容易造成孕婦出現失血性休克,從而造成產婦循環血量急劇下降,繼而引發其他疾病,如:多器官功能受損、衰竭等,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因此,患者在進行手術搶救時醫護人員應該做好患者搶救過程中的護理,提高臨床治愈率[1]。為了探討急診宮外孕產婦手術室搶救方法及其護理效果。對2011年l月~2013年10月我門診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診斷、治療的17例宮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本次調研中,患者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9~34歲,平均年齡為(28.4±1.5)歲?;颊邅砦议T診后,立即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患者得到確診均符合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臨床診斷標準?;颊咧校?1例臨床上表現為下腹持續痛,急患者進行手術室搶救時已經處于休克狀態,4例面色蒼白。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整體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循證護理,具體方法如下:入院前多數患者心理比較緊張、害怕,以為自己快要死了等。此時,要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并和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手術當天,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手術室溫度、濕度等調節,保持一個比較適應的手術環境。并向患者宣傳這種手術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做到心里有數。手術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情況適當、適量使用抗感染藥物。并患者轉入病房后,醫護人員加強患者日常飲食護理,盡量飲食一些營養較高的食物[2]。
1.3統計學處理方法 實驗中,對患者手術中的數據進行搜集,利用SPSS16軟件進行分析,并進行χ2檢驗,實驗結果采用(x±s)表示。
2結果
本次調研中,17例患者經過我院的積極搶救及其綜合護理治療效果較好,患者均治愈出院,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1個月的隨訪,患者并沒有出現其他并發癥。所以病例在明確診斷后均施以手術治療,均有不同程度的內出血,手術時間40~270min,平均(80.2±20.3)min,平均(2.6±0.9)次:手術中測量出血量>800ml者13例,占76%,其中5例患者出血量>2000ml。
3討論
3.1診斷 急診宮外孕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這種疾病在臨床上診斷并不困難,對于一些育齡婦女伴有停經史,并且患者下腹疼痛、盆腔內存在腫塊等患者診斷時應該想到宮外孕。患者在發生急診宮外孕時最常見的表現以下腹痛為主。本次調研中,3例入院時右下腹痛為主,患者在外院出診時被診斷為闌尾炎,經我院進行急查尿MPT,并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后得到確診。
3.2搶救及護理體會
3.2.1準確的病情評估 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立即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相關病史,并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將監測結果告知急診醫生。對于血壓出現下降患者,醫護人員應該將患者頭部抬高10°~20°,這樣能夠讓患者保持暢通的呼吸道,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必要時可以將患者下肢抬高20°~30°,這樣有利于下肢靜脈血回流,保證患者重要器官供血。
3.2.2 心理護理 急診宮外孕這種疾病臨床上發病比較急促,并且患者病情變化較快,很多患者入院時心理比較復雜,會存在恐懼、焦慮、緊張等情緒。醫護人員要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既能夠讓患者分心,又能夠讓患者配合治療。
3.2.3 急診手術的手術配合 多數患者進行手術搶救時已經處于休克狀態,患者此時多數面色蒼白,部分患者甚至血壓都測不到?;颊呷朐汉?,醫護人員要立即安排患者進行手術?;颊呤中g后護理醫護人員要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這種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夠對這種疾病有一個感性的認識[3]?;颊呤中g后轉入病房后,要加強對患者血壓、呼吸、脈搏等指標的監測,對出現異常情況患者要采取有效方法處理。
綜上所述,急診宮外孕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患者一旦發病應該進行早期診斷、治療,患者在手術室搶救時應該加強患者護理,穩定患者情況,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臨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黎貴湘,向代群,陳英,等.住院患者對陪伴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8(1):76.
篇10
[目的]探討宮外孕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手術的護理配合。[方法]回顧性分析17例宮外孕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的臨床資料。[結果]所有病人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出院,1例病人家屬因中轉開腹手術術后產生腹壁瘢痕使病人產生不滿情緒,經加強溝通后理解。[結論]對宮外孕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的病人,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配合,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
宮外孕;腹腔鏡;中轉開腹;護理
宮外孕又稱異位妊娠,是常見的婦科急腹癥之一,95%的宮外孕是輸卵管妊娠,傳統的開腹手術主要是切除輸卵管,搶救生命,但是傳統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近年來腹腔鏡在婦科領域應用逐漸廣泛,宮外孕采用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小、恢復快、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1],且術后腹部不會產生明顯瘢痕,選擇腹腔鏡手術是理想的手術方式[2]。因各種原因致使腹腔鏡下處理困難,腹腔鏡手術果斷中轉開腹能有效減少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但中轉開腹時間緊急處理不當易造成混亂等不良后果,過程中需要護理工作的密切配合。我院通過回顧性分析17例病人的臨床資料,無不良后果發生?,F將護理配合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5年6月我科婦科共行宮外孕腹腔鏡手術病人1258例,其中中轉開腹手術病人17例,年齡22歲~38歲,平均27.8歲。中轉原因:宮角妊娠9例,闊韌帶妊娠3例(鄰近輸尿管),有既往手術史盆腹腔嚴重粘連者3例(其中1例因幼年行腸切除腸吻合,粘連分離時損傷腸管而中轉開腹),腸間妊娠1例,誤傷髂外動脈出血1例。
2護理配合
2.1術前護理
腹腔鏡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但是大多數病人術前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心理,術前訪視時護理人員針對病人的心理給予心理疏導,給病人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優缺點、有可能中轉開腹以及原因,使病人對中轉開腹有足夠的認知。器械準備:術前對腹腔鏡系統進行檢查,使攝像系統、光源系統、氣腹系統、電凝電切系統、沖洗吸引設備等均處于良好的狀態。每次腹腔鏡手術前應同手術醫生加強溝通,根據病史、病情認真做好術中中轉開腹的準備,備好開腹手術的器械、術中可能需要的材料及物品以及因中轉開腹手術需要的人力。
2.2術中護理
2.2.1靜脈通路的建立和的固定建立通暢的靜脈通路,術前的安置和確切固定,同時墊好軟墊,避免因手術時間較長導致急性壓瘡的發生,也避免因術中變化使病人出現身體的滑動。檢查監護儀的各接觸電極是否可靠、電刀接觸是否良好。術中注意觀察各項儀器的參數和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發現異常須及時報告麻醉醫生及手術醫生。
2.2.2手術配合密切觀察手術進展情況,當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出現特殊的情況必須中轉開腹,手術醫生做出決定后應立即予以及時配合。首先,器械護士快速整理好器械臺,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核對使用過的器械敷料,準確無誤后立刻撤離相應的儀器、器械及敷料,撤離過程中注意保護各儀器系統勿出現損壞并及時記錄。另一組護理人員立即準備開腹所需要的器械物品,并與器械護士清點開腹手術用的器械物品,由于中轉開腹時間倉促,尤其應注意縫針、紗布的清點,不可慌亂。根據需要決定是否重新變換、消毒、鋪巾、洗手及更換手術衣、手套,積極配合醫生完成每一手術步驟。
2.3術后護理
術后送病人至病房后注意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班,管理好生命體征監護儀,觀察引流管的位置、通暢情況以及引流量。做好術后心理護理也是重要的護理工作之一,病人因中轉開腹可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懷疑,擔心術后瘢痕,恐懼術后疼痛,因此應配合醫生做好溝通工作。
3結果
所有病人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出院,1例病人家屬因中轉開腹手術術后產生腹壁瘢痕使病人產生不滿情緒,經加強溝通后理解。
4討論
宮外孕是當前威脅孕婦健康的婦產科常見病之一,嚴重時可造成死亡的后果。腹腔鏡手術具有切口小、手術效果好、術后病人痛苦小、康復快等優點,但也有其一定的相對適應證,存在中轉開腹手術的可能性。相應的護理工作是臨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宮外孕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時術中的護理配合為護理工作的重點,其中,好的潔凈手術室腔鏡器械管理流程可使手術過程更順利,手術配合工作更規范、科學,提高手術效率和工作質量[3]。保持器械的良好狀態可減少不必要的中轉開腹,器械良好管理流程[4]使本組病例無一例因器械故障而導致的中轉開腹,這與平時手術室人員對器械的良好保養、性能的熟悉密切相關,術中還應默契的配合,防范突發事件,也是手術成功的條件之一[5]。手術出現意外情況應中轉開腹,因術者腹腔鏡經驗少、既往盆腔炎病史、超聲示腹腔大量積液、輸卵管破裂等將增加其可能性[6],此時,手術室護士對中轉手術所需要的手術器械和物品的充分準備可使手術醫生心態穩定,及時撤離腹腔鏡器械,準備好開腹器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配合醫生,能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不耽誤手術時間。因誤傷大血管造成出血而被迫中轉開腹,手術醫生利用腹腔鏡的小切口快速進腹,對器械的相應準備要求較高,器械護士及巡回護士之間的默契配合,有助手術的順利完成。對器械護士、巡回護士的相對固定和專職[7],順利完成了1例出現誤傷大血管而中轉開腹的手術配合。適時提醒中轉開腹,初始醫生的操作不熟練,后期技術熟練后的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出現意外后仍堅持鏡下搶救,此時護士應當適時提醒,可有效降低被迫性中轉開腹率[7]。術后的護理干預也要重視。大多數病人及其家屬對中轉開腹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開腹手術是否因為腹腔鏡手術不成功、術后疼痛較腹腔鏡明顯、術后恢復時間較長、術后腹壁將產生較明顯的瘢痕均可能給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甚至誤以為醫生技術水平低,對醫護人員不滿[8],難免產生疑慮、失望和消極的情緒,應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消除病人的負面心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復,提高滿意率。
參考文獻:
[2]楊雪英.腹腔鏡下輸卵管妊娠手術患者的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03,32(2):179-181.
[3]程洪波,王合,薛曉陽,等.腔鏡器械發放和使用的流程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15(7):646-647.
[4]錢躍飛.手術室內鏡清洗及滅菌流程管理[J].護理學報,2006,13(6):39.
[5]徐雪英.腹腔鏡手術中的突發事件的原因剖析與防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11):1513-1514.
[6]侯等嵐,李留法.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中轉開放手術的原因分析[J].臨床醫學,2006,26(9):7-8.
[7]馮雅琴.27例婦科腹腔鏡術中轉開腹原因及分析手術配合[J].護理研究,2006,21(2C):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