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雷鋒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3 21:45: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身邊的雷鋒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身邊的雷鋒作文

篇1

他們在哈爾濱生活已經很多年了,這里他們做了無數件義務的事情。記得幾年前那時我8歲,他們在哈爾濱辦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就是“不要害怕癲癇病”。主要說的是不要看不起有癲癇病的患都和如何關心他們?;顒咏咏猜暤臅r候,大衛和他的媽媽安娜還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唱了一首“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以美好的人間”。唱的時候能聽出來他們唱得很有感情,我還為他們獻上花束。

他們做的好事還不止這些。他們曾去過汶川地震的地方。他們還給這些孩子帶了書。這書是雨果自己為這些孩子寫的。里面寫著如何能讓失去親人的孩子快樂起來。為了寫這本書,雨果夜以繼日,寫完又用自己的錢去印刷。但是這時,他已經沒有錢了。這時安娜和江南又將自己所有的錢1。2萬美元全部給了雨果。雨果印完書又自己買了飛機票帶著翻譯,趕到汶川之后,把這些書親手交給老師,又培訓了老師,又讓老師再教會孩子們,之后才回到哈爾濱。

他們還經常到哈爾濱周邊的學校獻愛心,他們做的好事不只是一、兩件,而且是無數件。

篇2

——題記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盞燈,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艘遠行的帆船,你是否載著夢想而前行?如果你是一個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是否有這樣一個人,他一心為人民服務,卻不求一絲回報;他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活了二十二個春秋因公殉職的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雷鋒。

雷鋒生于1940年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的親人相繼去世,年僅7歲的他從此淪為孤兒,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艱難地活了下來。1960年,在他的努力下,他終于成為了一名夢寐以求的軍人,正式入伍。僅過了兩年,一場不幸的意外,使雷鋒于1962年8月15日12時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僅22歲。

雷鋒生前一直為人民無私奉獻。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的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也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不僅常常幫助老百姓,就連孩子、戰友也不例外。為了給戰友小韓補褲子,他一針一線縫縫補補弄了一宿。

雷鋒雖然已不存在,但他的精神還傳遍在祖國的各個角落。就好比2012年5月29日中午11點10分那生死瞬間的光輝壯舉。

那時,司機吳斌駕駛的大型客車準備從無錫返回杭州。11點40分左右行駛至錫宜高速公路宜興方向陽山路段時,突然有一塊鐵片從空中飛落擊碎客車前擋風玻璃,砸向吳斌的腹部和手臂。

危急時刻,吳斌強忍疼痛,用76秒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安全操作,把車穩穩地停在路邊,然后打開車門,同時安撫車上的24名乘客:“大家別急,會有車來接的,大家自己小心點。”說完這句話,他請車上的乘客幫忙撥打110和120,自己則五里店倚在座位上。

乘客門下車時,沒有注意到他的傷情很重,有乘客拿水給他喝,他拒絕了,他已經連頭都搖不動了,120急救車來到現場后,交警在做筆錄,醫院工作人員把吳斌抬上救護車,乘客們坐另一輛大巴按原計劃去了杭州。吳斌被送往無錫101醫院救治,終因傷勢過重,于2012年6月1日凌晨過逝,享年48歲。

杭州長運客二公司安全科長陳一波說,吳斌駕駛客車已經安全行駛10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近30圈,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訴。車隊的老同事吳堅,之前和吳斌一起跑無錫杭州線。吳堅說,“我們都是司機,可我還是很佩服他的,尤其是他從來沒出過事故,大的小的都沒有,各項考核從來都沒有被扣分,而且每年春節都加班。吳斌比較內向,話不多,修車很在行,在來車隊之前,還學過汽車修理。”

吳斌憑著他那顆勇敢的心拼搏、支撐,堅毅地挑戰生理極限。在一系列準確動作之后,輕點剎車,把車從90公里/小時的速度穩穩地停下,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漂亮而悲壯的停車。避免了一場車毀人亡的慘劇。

這就是責任,一種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遠大精神。它讓職業精神在這一刻升華,讓我們看到在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中,每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應該以怎么樣的方式去尊重自己的職業,去敬業愛崗,完成你自己最基本而最偉大的操守。

我心中的雷鋒,是為了他人的安全而不顧自己的安危的人,而不是為了自己安全的活著而舍去別人性命的人。無私的操守,偉大的壯舉,使我更加深層地懂得“責任”這兩個渺小的字眼帶給我們的偉大的力量。大千世界,什么事、物不使我們感到眷戀?可是,舍己為人的那些平民英雄們,他們難道就不眷戀這個多姿的生活么?不,他們眷戀,他們為了別人更好地活著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這或許是使他們無怨無悔的源泉吧。

在我們的周圍總有那么一群人,在自己平凡的一生中,默默地撒播著希望與愛心,將春風般的溫暖吹向每一個角落。他們的行為如點點星火,平凡而不耀眼,但平凡中體現出偉大,因為他們把無私的奉獻滲透到生命的每一個細節。點點星火能匯聚成一團火焰,溫暖人心。

篇3

2005年3月2日 星期三 天氣: 雨

今天,我們上完晚自習,要到食堂吃點心,忽然 ,狂風大作,不一會兒噼里啪啦地下起了大雨。我沒有帶雨具,只能眼睜睜看著同學,撐著雨傘,穿著雨衣走去食堂。我站在酬勤樓下,急得團團轉。這時,莉蓉從后面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靖雯,等什么?還不快點去吃點心。”我嘆了嘆氣說:“雨這么大,我過不了,急死我了?!崩蛉囟挷徽f,把我拉到她的雨傘下,才說:“我有傘,我們一起走吧!”我高興地拉起莉蓉的手說:“謝謝你,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莉蓉扮了個鬼臉說:“不用謝,我們是同學要互相幫助,快走吧!”雨仍一直地下,好象在彈奏一首雷鋒贊歌……

指導教師:劉立紅

篇4

雷鋒, 每每看到這個名字,一個暖流就會慢慢地涌上了人們的心頭.勤勞,樂于助人,謙虛,謹慎......這些,都成為了人們對雷鋒的深刻印象!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就住在中國。”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里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毫不猶豫地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想起這一件又一件雷鋒生前做的好事,心里既是感動又是慚愧啊!看到背著小孩的婦女把車票弄丟了,就用自己的津貼費給她們買車票;寧可自己給雨淋,也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的路,把一對母子從回家......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其實,像雷鋒這樣的人,我們身邊也是隨處可見的,重要的是,我們還沒去發現----

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我發燒,當時的腦袋就像是給一塊重重的石頭壓著,似乎連抬頭都覺得困難!四肢也好像一點力氣都沒有,連走路都要別人攙扶!但是,在我的桌上還有一疊要交給老師批改的作業本,可是,我現在這個人都癱坐在椅子上了,根本沒辦法把作業交到老師的辦公室.我只好找身邊的同學幫我交.

我扯了扯身邊正在玩的同學,以自己微弱的聲音,說:"我現在不舒服,你能不能幫我把作業送來老師辦公室?"說完,我便用手輕輕地撫摸著自己的喉嚨,希望能減輕一點痛楚."很快了,很快了,等我玩完先啦!"他敷衍了我后,又接著玩去了.我又扯了扯站在我身后走過的同學,也問她能不能幫我送作業,可是她還是說她現在很忙,沒空幫我.唉,真是沒想到啊!難道他們就這么忙嗎?我心里酸酸的,慢慢地睜開眼睛,看了看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我只能靠自己了!我使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撐著桌子,輕輕地站了起來.也許是因為頭抬暈了,突然!向失去了重心一樣,差點就摔在了地上,幸好,在我身后的同學看見了,他跑了過來扶住了我,然后拿起我桌上的那疊作業,說:"你休息休息吧,如果真的不行,就回家,讓你的媽媽帶你去看醫生啊!這作業我幫你交."說罷,他輕輕地拍拍我的背,就幫我去交作業了.

突然,有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頭,暖暖的,很舒服.接著,一滴滾燙的淚珠,就從我的眼角滑落,輕輕地,輕輕地.

在我的班上,也有這樣一位向雷鋒一樣的同學----

篇5

3月5日,大家都知道是紀念雷鋒叔叔的日子,雷鋒叔叔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卻一直記在人們心中。

不管是春風習習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天,花果飄香的秋天,還是寒風凜冽的冬天。他都再默默地工作著。

一位退休的老教師,本來他可以在家享清福,但他沒有,他為人民服務。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他從來沒有停歇過。一年時間,他都在奔波勞累。過年了,大家都在家里吃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他卻還在幫別人修路,來來去去,他不知修了多少路,花了多少錢,可他卻沒有想過要什么報酬。

一位普通而平凡的教師,都能為祖國作出這么大的奉獻,難道我們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不該為國家做出更大奉獻嗎?雷鋒精神不是我們千千萬萬中華兒女應該有得品質嗎?雷鋒叔叔說過一句話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上蔡縣蔡都鎮第三小學三年級:王淑媛

篇6

人們常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雷鋒”呢?有。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位身邊的“雷鋒”吧。

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讓大家繞操場跑三圈。當跑到第二圈的時候,有一個女同學摔倒了,褲子破了一個洞,膝蓋流血了,只見她痛得站不起來,趴在地上哭了。這時,梁小遇同學連忙停下來,蹲下身來跟她說:“沒關系,我送你去醫務室吧!”就這樣,梁小遇同學扶起她向醫務室走去。

這學期剛開學,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多的書,梁小遇同學就提出在班級建一個圖書角的想法。老師和同學們都很贊同,但是沒有書柜要怎么辦呢?梁小遇同學卻說:“用我家的書柜吧,反正我家有兩個。”現在,同學們可以在班級里讀到很多書,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梁可遇同學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其實,我們身邊的“雷鋒”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都值得我們學習。

五年級:柏璐佳

篇7

雷鋒,一個真正的偉大人物,雖然只活了二十二個春秋,但他平凡而偉大的事跡卻都閃爍著光芒,雷鋒沒有戰場上奮戰經歷,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有的僅僅是一種無私的精神。今天小編整理了2021學習雷鋒精神優秀作文五篇供大家參考,共同閱讀吧!

2021學習雷鋒精神作文1一說起做好事,不留名,你會想起誰?當然是雷鋒。雷鋒被后人代代傳送,那是因為做了許多流芳百世的事,也是他時刻心懷祖國,心懷人民。而在我們身邊也有具有雷鋒精神的人。

星期天下午下起了小雨,天陰沉沉的,將我的心情也破壞了。我便來到窗前看著窗外的世界,將耳機塞進了耳中。一會兒,我看見一位高大的叔叔,手上領了一大包垃圾,朝垃圾桶走去,他似乎要干什么事,眼睛朝四周張望了好幾遍,見沒人就將垃圾使勁朝桶一“砸”,立馬轉頭就走,我連音樂也聽不下去了。我就在想,他如果在朝前走兩三步,會浪費多少時間。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像他一樣,那地球是不是會被垃圾征服呢?”

我想了很多。不久又有一個小朋友領著垃圾走了過來,我就想他會將垃圾亂扔嗎?似乎我心中有了答案,想想連大人都能做這種事,小孩也是一定會做。可是我驚訝了,因為他不僅將垃圾扔進桶內,還將桶周圍的垃圾也扔了進去,似乎在他看來只是舉手之勞。他又蹦又跳,歡歡喜喜的走了,我看著他遠去的背影,突然間發現小孩不比大人差,他們的也可以很“大”。如果每個人都像他一樣,那地球會被我們打扮的更美。

如果是我會有這個舉動嗎?在這之前我不確定,但是現在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我會。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世上多一個小雷鋒,就多一份美好。記住并非做大事才算做好事,而在我們身邊,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

讓我們一起爭當學習雷鋒的好學生!

2021學習雷鋒精神作文2小時候,我常常聽到大人說:“學雷鋒,做好事”。長大了才明白,雷鋒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好戰士。我讀了雷鋒叔叔的故事后,更讓我懂得了好事不分大小,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記得那是春節前的一天,我和媽媽上街買年貨。街上有很多人,在我們不遠處,有兩個一高一矮的老人,他們穿著又臟又破的衣服,高個子走在前面,提著幾顆大白菜,矮個子左手抱著幾個大大的柚子果,右手緊緊地扶著高個子的肩膀。媽媽告訴我,后面的矮個子是個瞎子,他看不見,只能依靠別人。我覺得他們很可憐,就一直看著他們。矮個子提果的袋子由于太薄了,果太重,袋子的耳朵斷了,果掉了出來,看著他們忙著撿果和扎袋子,我馬上問媽媽要了兩個裝年貨的袋子,跑過去遞給他們,高個子老人連忙對我說:“謝謝你啊,妹妹你真好?!边@雖然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我想起了媽媽經常要我背的一句古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好事較小不去做,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雷鋒叔叔一生都在做著微不足道的好事,但是只要能幫助到別人,他都從不計較。

小浩是我的同桌,是個調皮的男孩,他經常欺負我,所以我很不喜歡他。一天,他忘了帶筆盒到學校,上課時他向我借筆寫作業,我沒有借,而且還希望他寫不了作業老師就會批評他??墒沁^了一會,我想:雖然他經常欺負我,但是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有困難的時候,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于是我就把筆借給了小浩,他開心地對我說:“謝謝!”我這才知道,其實幫助別人是多么的簡單和快樂。

學習雷鋒并不難,只要我們能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去幫助那些遇到困難和需要幫助的人。就像一首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一起學習雷鋒,助人為樂,讓雷鋒精神在我們心中永駐。

2021學習雷鋒精神作文3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聽到這首歌詞,我的腦海中就浮想出當年雷鋒為人民做過的事。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卻做了一火車。在沈陽換車的時候,一出站口,雷鋒看見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孩子的中年婦女,原來是把車票丟了。只見那個中年婦女渾身上下翻了個遍,車票還是沒有找到。雷鋒不由得上前問道:“大嫂,你到哪兒去啊?怎么把車票弄丟了?”那位婦女著急地說:“俺從山東來,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這可怎么辦啊?”雷鋒聽了,說:“大嫂!你跟我來吧!”雷鋒領著那位婦女來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買了一張到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的手里。而他自己卻因此而沒能坐上火車一件細微小事,卻給我以諸多感慨。是想,一個事不關己的人,一件與自己毫無瓜葛的事,本來可以置之不理,可他卻沒有這么做,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么?雷鋒同志只是一位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沒有多少錢,從小是個孤兒,自己的每一分錢都是憑力氣賺來的,可是在給別人幫助時,卻是那么的慷慨。

相比之下的我們,卻多么的幸福啊,有父母的疼愛,一家人的關心而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想想,自己便覺得羞愧!雷鋒是黨的好同志,是國家的好戰士,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從現在開始,學習雷鋒同志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雷鋒同志的釘子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奉獻中!向雷鋒同志學習,向雷鋒同志致敬。

2021學習雷鋒精神作文4雷鋒,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雷鋒出生在湖南長沙望城縣簡家塘的一個貧苦農民家里。雷鋒出生的時候,正是時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那時,雷鋒就把這血海深仇銘記在了心中。雷鋒的家人被日軍殺害,他不滿七歲就成了孤兒。

1959年12月,征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舍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樂役局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后被破例批準入伍。雷鋒參加后,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任班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范共青團員。他1960年11月入黨,并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職。

對于雷鋒叔叔的犧牲,我們深感痛惜,但是,雷鋒叔叔的精神卻永存于我們的身邊。如在車上給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在路上扶行動不方便的老奶奶過馬路,在平時學習中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笔前。灰詾槟臣檬绿《蛔?,想要做大的好事,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但也不要以為某件壞事很小就去做它,倘若現在做一些小的壞事,那長大后必定會成為社會的危害。我們一定要學習雷鋒叔叔,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做好事那也是需要發自內心的,而不能因為想要贏得他人的贊揚而去做。

雷鋒精神在我們身邊,雷鋒精神與我們同在,雷鋒精神是永恒的!

2021學習雷鋒精神作文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墒?,為人民服務是無限,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雷鋒的生活目標。他在一場不幸的意外中奉獻出了自己年僅22歲的生命。

在我眼中,雷鋒的尸體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卻長久的留在我們心中。有人說過: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沒錯,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火車站,一位婦女丟了車票。急得直跺腳,雷鋒看見了二話沒說,奉獻出了自己的火車票,那位婦女以為是自己的火車票,連忙問雷鋒的姓名,雷鋒說:“我是一名解放軍?!?/p>

在改革開放以來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今天“向雷鋒叔叔學習”的一直沒有停歇。

“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也一代一代的傳歌下去,可真正繼承和發揚雷鋒偉大精神的人現在又有多少呢?

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不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而做一個拾金不昧的人,不去嘲笑有困難的人,而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對不良行為不是不聞不問,而是挺身而出,上前制止保護我們共有的財產。

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的政治立場。學習他刻苦鉆研的釘子精神,學習他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學習他干一行鉆一行的螺絲釘精神。我們要以雷鋒叔叔為榜樣,踏著雷鋒叔叔走過的光明大道不斷前進。

篇8

關鍵詞: 生活教學法 小學作文教學 實踐應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與時俱進,將生活教學法應用到小學作文教學中,讓學生的生活與寫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鍛煉,讓學生寫出的文章更貼合生活,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和可讀性,體驗到寫作的樂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要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教學法,首先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并記錄下來。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并將生活元素融入寫作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向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例如教學小學語文長春版六年級下冊第七章豐碑《雷鋒的故事》一課,在教師結束時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大家也了解了雷鋒的故事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活雷鋒’,今天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大家回到家后,仔細觀察生活,尋找我們身邊的‘雷鋒故事’,并記錄下來,在一堂作文課中,我們將用講述身邊的好人好事的形式,進行一次作文,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積極尋找我們生活中的好人好事。”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為作文積累經驗和素材,從而更好地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采用生活教學法。

二、將寫作與生活結合

要實現小學作文寫作生活化,教師必須使學生的生活和寫作相結合,只有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創作出來的文章才更真實、更有可讀性。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寫作與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反思生活中映射出的道理,并將自身感悟到的生活哲理寫入文章,讓學生在寫作時走進生活的情景中,使其更好地表達內心所想。例如,如果當堂作文課的題目是《難忘的一首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會讓學生回想記憶中聽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歌曲,并讓學生構思為何這首歌的印象更深刻。但是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文學功底較差,很難準確地對感情進行描述,并且不可能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首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寫作與生活相結合,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現場向學生播放不同類型的歌曲,并提醒學生播放歌曲的風格區別和意義上的區別,讓學生回想,在印象中有沒有類似的歌曲讓你十分難忘,讓學生帶著問題回憶生活,這對學生進行寫作創作十分有利。通過對比可看出,生活化教學法給予了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和想象空間,有助于學生寫出更真實、靈動的文章。

三、借助生活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小學寫作課堂中,大多數的寫作都是以記敘文為主,通過描述時間和景物表達內心的感受,通過景物和事件的描寫可以更貼近生活,那么寫出的文章將會更具有真實性和可讀性,人物和景物的描寫也會變得更生動形象。但是當今小學生在寫作時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使用的語言過于華麗、浮夸,為了給文章潤色,盲目地使用比喻句和排比句,讓文章華而不實。例如,小學生在描寫花朵時,大多會使用這樣的句式描寫:“花兒紅的像火,紫的像霞,白的像雪……”通過這種表達方式寫出的文章毫無感情,反而讓人覺得畫蛇添足。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今很多作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采用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讓小學生背誦很多精彩華麗的句子,讓學生在寫作時套用,讓文章變得華麗,以此在考試中得到更高的分數。這種辦法十分不可取,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利大于弊,學生雖然使用了華麗的句子,但是寫作水平并未得到提高,寫出的文章缺乏情感。

而利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直接描寫生活中、身邊的事。只需要將生活中的見聞,回憶中的人或者事,簡單地敘述出來,不需要華麗的辭藻,通過簡單的描述就可以讓文章變得更真實可親,增強可讀性。同時,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使小學生的文風變得樸素而真實,有助于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對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有積極的作用。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小學生“寫作難”的問題,降低寫作難度,通過對生活現象的直接闡述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效率,并使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同時,還能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小學生未來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和綜合素質及能力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俞磊,吳方方.重建罅隙間的中學寫作教學生存秩序――以俞磊老師的“主體補構”教學法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12,02:33-41.

篇9

現在很多中學的作文教學都是瞄準中考高考,主要是以范文分析為核心的文體“套路”的練習,但“套路”容易淪為“宿構”,結果“宿構作文”成風。殊不知這種“宿構”之風,也滲透在小學的習作教學中――

地球永遠是“媽媽”,不會是“爺爺”,就像太陽永遠是“公公”;寫到小動物之類的文章,結尾總忘不了添一句“保護鳥類,人人有責”之類的套語……這一切仿佛都司空見慣了。殊不知,小學生作文中的“宿構”之風正在悄然無聲地蔓延著……

何謂“宿構”?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爆F多指學生因作文材料有限,未能拓寬視域。凡是作文,必定只用此種材料,對于其他,視而不見,缺少必要和足夠的儲備,未能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因而人云亦云。

“新課標”關于寫作的總目標的表述就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多么樸實的八個字,不需要堆砌華美的詞藻,也不需要布局精妙的構思,重點是要“表述自己的意思”。

因為作文教學很難“教”,不好把握,沒有適合所有學校與學生的習作教學教材,也沒有明確的習作教學指導方法,有很多東西“教”不出來。而寫作的技能、知識、套路,也就是一些“規矩”,是能摸得著的,仿佛可以“教”的,于是教師為了尋找到一條所謂的“寫作入門捷徑”,而無意識中,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了“模式化”、“結構化”甚至“框架化”,讓學生往里面鉆。不重在引導學生盡情吐露自己的心聲,而是指導學生學會創作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作文范式”,以不變應萬變。于是,在學校的習作指導課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寫作宿構風”;于是,從小學生到大學生,講到作文課無不“談文色變”。自然,連小學生的習作本上都消逝了那份原生態的“真”。

一、選材立意,尊重個性,擯棄“宿構風起”

我們可以教學生如何“做文章”,教一般的路數和技巧,但很難教“做好文章”。如何“教”才能尊重學生的個性,防止“宿構”之風起?首先在尊重兒童的視野,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個性化的選材立意”,不是盯著一些人云亦云的表象。一位教師在執教六年級的《成長的煩惱》這一題材的習作課時,剛上課便引入一個交流的話題:

師:我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什么煩惱呢?

生:工作壓力大。

生:我們不聽話。

……

師:除了工作也談談我其他方面的煩惱。

學生遲疑了,不知從何談起。這位教師試圖引導學生站在“教師的高度”去談煩惱,殊不知孩子根本不熟悉,說來說去還是那幾句套話。教師沒有站在“兒童立場”去引導學生說說身邊的煩惱,所以兒童無限敞亮的視野就被束縛了。教師可以試著轉換“立意點”,從學生身邊的“小煩惱”說起:如:×××(品學兼優的學生),他有一個煩惱,都六年級了,還一個大男孩,不會跳雙搖,很是苦惱;×××也有一個煩惱,就是六年級快畢業了,想到這,就希望大家能永遠不分開,這是幸福的煩惱……,教師在立意選材上就要試著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試著從不同角度去談“煩惱”。這樣兒童就發現自己身邊的不同的煩惱。

防止“宿構”之風起,教師首先要站在“兒童的立場”,去了解兒童,用“童化的視野”去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小事,和與眾不同的觀察角度。

二、主題、構思,皆由內心出發,無須“跟風”

要真正培養學生“我手寫我口”的能力,日記無疑是一個較好的載體。教師首先鼓勵學生在日記本上自由吐露自己的心里話,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再逐步引導做到“寫得實在而且富有想象力”。

弗洛伊德曾指出,人活著就是一種情感的宣泄。無論是司馬遷的“發憤著書”,還是李白的酒后佳作,都在自己的情感宣泄下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教師要指導學生個性化寫作,首先要鼓勵學生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在日記本上,培養學生善于把自己的心里話傾吐在日記本上。比如說:今天被老師批評了,今天被爸媽誤解了,今天又和誰鬧別扭了……這些都是學生平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寫起來就會容易些。雖然是發生在學生自己身上瑣碎的小事,但小事中往往最能體現真情實感。教師可以采取“放―收―放”的形式。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寫出心中的想法,不必拘泥于格式規范。到四年級學生有了一些寫作基礎,教師可以擬一些半開放式的題目引導學生,如:______,我想對你說;_________的感想(可以是讀一本書,可以是針對某件事情,也可以是其他)等等。這類“感想式的日記”,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都是發生在學生自己身上的事,也是一種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實性較強,能夠培養學生個性化寫作能力。

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一文中曾說:“作詩文必須放,放之如野馬,踢跳咆嗥,不受羈絆,久之必自厭而收束矣。此時加以銜轡,必俯首樂從?!币笇W生寫真實的作文,寫個性化的作文,首先就要培養學生敢想、會想,并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記錄下來,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是自己內心的想法就是最“真”的作文,無須“跟風”走。

三、“范文”不是“泛文”,需適時適度

(一)教材是“引子”,不是“模子”

習作教學,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果習作教材是“藍”,那教師指導則是“青”。由于每個學校的情況不一樣,每個班級的情況也是大相徑庭,教師在實施教材中的習作教學時必須要根據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甚至要適當地調整教材,做到“青”勝于“藍”,才能達到更有效的個性化的習作教學指導。

蘇教版國標本五下習作6的寫作要求是:寫寫自己心中喜歡或者崇拜的人。習作教材中列舉了雷鋒、劉胡蘭、焦裕祿和孔繁森這四副人物畫像的范例。如果就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范例,去寫革命前輩、英雄人物,估計孩子們十有八九只能去網上“宿構”,因為圖中的四個人物,除了”雷鋒”的事跡,孩子們聽說過一些,其他三位,根本不熟悉,還要學生去寫她們的神態、動作、語言表情,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孩子們要完成任務只能去“宿構”。與其助長學生的“宿構風”,不如適時寫寫孩子身邊的“小人物”,比較真實,學生也有興趣去關注。寫寫自己尊敬的老師,班里的“繪畫小能手”、“排球高手”等等。這些身邊的小能人,寫起來更加真實,更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指導起來也能夠有的放矢;因為都是大家熟悉的,學生也造不了假。

(二)“范文”只是“例子”,不能泛濫

習作教學的課堂中有時需要有一則范例去引導學生規范格式,明確中心。如,在引導學生學寫“報道”之類的應用文體,可以適當進行“范文引路”,教給學生一定的行文規范,但也要注意內容必須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真實的感興趣的題材,這樣學生才不至于“跟范文”或“改范文”;有些范文適宜在學生完成習作后,進行“引入”,從而在欣賞完“佳作”后和自己的文章進行對比,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再進行修改??捎行胺段摹痹谡n前不適宜地引入,那樣只會牽著學生的鼻子,走進一條死胡同。

有效的習作教學必須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和“范例”,既要走進教材,更要能夠指導學生走出教材,進行成功的超越。讓習作教學更真實,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

四、實踐體驗:一座去“偽”存“真”的“防風林”

只有融入自身的體驗,寫出來的作文才是最真實的、最富生命力的。蘇霍姆林斯基主張一開始不讓學生寫記憶性的命題作文,而是寫觀察作文。他認為學生觀察實物,容易產生鮮明的表象,產生寫作激情,這有助于獨立思考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語言表達必然“帶有深刻的個性”。學生體驗了,才會有自己的發現,才會有真實的想法。

(一)體驗中流露真情

今年是雷鋒犧牲五十周年,祖國大地掀起了“學雷鋒”的倡議。筆者借著東風也布置學生寫一則體驗日記,主題是《紀念雷鋒》,要求:做一件好事,并寫下事情的經過和心里想法,和大家分享。

習作片段一:

……我從家里拿來一個掃把,先偷偷看看周圍有沒有人,在確定沒有人后,我迅速拿起掃把,跑到鄰居家門口。我先很輕手輕腳地走到水泥地的盡頭,再開始從里往外掃。我兩只手緊緊抓住掃把柄,輕聲而又認真掃著,連一個小小角落都不放過……

習作片段二:

今天去新華書店買書回來的路上,我坐上公共汽車,看見一個座位還沒有人坐,我連忙坐上去,生怕被別人坐去。然后一個阿姨帶了一個小女孩上車了,我看見了就給他們讓座。那女孩的媽媽趕忙道謝,還從包里拿出一個棒棒糖給我,說我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兩個學生的片段節選,一眼就能發現片段二顯然沒有自己的體驗,所以說的都是些套話。而片段一中的“偷偷”、“輕手輕腳”突出兒童在做好事時不希望被別人發現的真實心理,符合兒童的視角。

教師通過這樣的“體驗習作”的教學引導,可以輕而易舉地揪出“宿構習作”,從而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寫自己的心里話。能夠及時屏蔽掉兒童習作中的“宿構風”。

(二)“小體驗”卻能融入“真語言”

“體驗式作文”是極富情感性的習作指導方式。通過記錄自己的活動體驗來寫自己的感想。因為自己動手做了,切身體驗了,習作的語句也就更豐富,更生動。比如,“三八”婦女節,可以讓學生為媽媽做一件事,把媽媽的表情以及當時你的心情寫在日記本上;在上《蘋果里的五角星》之前,可以布置一個這樣的家庭作業:用兩種方法切蘋果,一種是豎切,一種是橫切,邊切邊注意觀察,寫下過程,并把自己當時的心情及想法寫下來;有的學生愛看漫畫書,可以適時引導學生給喜歡的漫畫配上解說詞等等。“習作教學”并不是濃縮于一周僅有的兩節習作課上,而是滲透在生活的點滴“小體驗”中。

篇10

雷鋒叔叔曾經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叔叔言行一致,堪為楷模。

學習雷鋒,就要像雷鋒那樣,志存高遠,胸懷寬廣,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習雷鋒重于踐行,我們要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少先隊員生活在這個文明時代大家也要為社會發一份光,發一份熱,添一塊磚,加一片瓦。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爭取在家里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

在寒假里的一天,我到鎮上買完東西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一位老奶奶拎著一大袋的東西,在前面慢慢地走著。我想:老奶奶拎著這么重的東西,手一定很酸,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應該幫助老奶奶。我急忙跑過去一邊高聲說:“老奶奶,我來幫您提東西吧!”老奶奶和藹地說:“你是誰家的小孩,真乖。”我一手拎著東西一手扶著老奶奶說著走著。老奶奶連聲夸獎道:“你真是個乖小孩??!”我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做的。”此時此刻,我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感到非常自豪,某些事,對一個人來說,無非是舉手之勞,卻能讓別人感到溫暖。

其實,人人都可以是雷鋒,人人都可以擁有雷鋒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比如:老師、工人、農民、學生……即使你做的是一些小事,但是能讓別人感到很快樂,這就是學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