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處理范文

時間:2023-03-29 22:27: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污水處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活污水處理

篇1

關鍵詞:煤礦;生活污水;處理

中圖分類號:U664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煤礦生產的擴大,特別是我國水資源的匱乏,以及對煤礦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視,對煤礦污水的處理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但大多數煤礦地處偏遠山區,生產規模大小不一,難以統一模式處理。尤其是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污水廠的建設資金不足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因而不能期望污水處理達到最理想的處理程度。

1煤礦生活污水的特點

生活污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污水,它主要由廚房、炊事、洗浴、洗滌衣物的廢水及沖洗廁所的污水等形成。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雜質,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纖維素和合成洗滌劑、肥皂等,另有一些泥砂、巖屑及溶解性鹽類等無機雜質。因此,生活污水對水環境的主要污染影響就是有機雜質降解時產生的惡臭,消耗溶解氧和帶來富營養化。煤礦生活污水由于大量洗浴水稀釋,COD大大降低。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故通常在預處理后采用二級生物處理。水體中的有機物的降解主要靠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學過程來完成,這一過程包括好氧降解和厭氧降解等好幾個階段。污水好氣生化處理總的氧化代謝反應可以下式表達:

從反應式可以看出,有機物進行好氣生化處理的必要條件:一是有機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二是有充足的氧供應;三是微生物存在;四是保證微生物需要的營養。低COD污水生化處理,由于營養物質不足,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缺乏物質和能量,生化反應始終處于遲緩狀態,甚至難以維繼。

2煤礦生活污水水質分析

煤礦生活污水一般來自于煤礦居住區和工業場地的浴室、辦公樓、單身宿舍、洗衣房等用水場合,其浴室排水的比重較大(占到 40%- 60%);其次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廠區地面沖洗水,因此此類廢水往往具有水量水質波動較大,含煤泥、浮油、砂量大等特點。但水質成分單一,沒有城市中的輕工、食品、飲食等有機物排放大戶那么復雜,雖然也具有一般生活污水所具有的有機污染的一面,但在其污染物濃度上又有別于一般生活污水。

3現有設施存在問題

目前在不少地方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建設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入水水質COD設計標準偏高(按200 mg/L計算),大多采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在其處理程度、方法、工藝單元組合和設計參數的選取上,基本仿照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思路和做法。脫離實際,造成了投資高,運轉不佳,處理效率低且不易維護等一系列問題。忽視了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包括水環境,土壤—植物生態環境),環境容量的原則;忽視了水污染治理對策要因地制宜、處理為利用服務、使污水資源化。因此,希望能轉移一下傳統污水處理方法的視角,在全面、綜合、系統地考慮問題的基礎上,尋求煤礦生活污水處理的有效途徑,真正體現出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1)目前煤礦生活污水二級生化處理已運行的設施,多采用表面加速曝氣活性污泥法、鼓風曝氣活性污泥法等生化處理工藝?,F在的常規—二級生物處理,很難去除N、P,還含有N為20 mg/L、P為5 mg/L左右,此水排入自凈能力較小的河流,會使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溶解度下降、魚類死亡等,單純依靠建設污水處理廠,消耗大量資源而沒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土地—植物凈化污水的功能,并未徹底改變對水體的污染狀況。

2)由于COD小,可靠數據統計COD濃度統計值為58.9 mg/L,可生化性差。不應照搬大中城市污水處理模式,傳統的系列化處理方法常常達不到預期效果。

3)現有的設施運行過程中,往往由于原水水質、水量波動大,操作人員很難掌握好操作技術等,使得處理效果不夠理想。尤其是活性污泥法技術性強,需要專門的技術員來管理。

4)投資大、運轉費用高。不僅會使國家增加這種間接的投入,而且還會因為這些工業的建設和生產帶來新的環境污染。再者,很多污水處理廠,沒有完善的污泥處理系統,污水廠的建設和運行還會帶來其它材料和化學藥劑的消耗,這樣還會帶來二次污染。

5)沒有考慮充分的回收利用。

4幾種常用生活污水生化處理工藝及特點

4.1傳統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城市生活污水和有機性工業生產污水的有效處理方法。它于1914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市建成試驗廠以來,已有70多年的歷史?;钚晕勰喾ㄊ抢煤哟ㄗ詢粼淼娜斯娀咝幚砉に嚕殉蔀橛袡C性污水生物處理的主體。在煤礦生活污水的處理中,活性污泥法的應用是相當普遍的。該法對COD在60%~80%之間。傳統活性物泥法處理效率高,適用于處理要求高,而水質相對穩定的污水,但是它對進水水質、水量變化的適應性較低,不耐沖擊負荷,需要較高的動力和基建費用。

4.2氧化溝

氧化溝法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種。氧化溝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效果穩定,操作管理簡單,運行成本較低,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氧化溝法由于其占地面積大等原因,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站中的應用目前還不廣泛。

4.3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生物處理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污泥生成量少,無污泥膨脹,易維護管理,如設計不當,容易產生堵塞。該法對有機物去除率COD在80%左右。近年來,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中,生物接觸氧化法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應用更廣。

鑒于前兩種方法受到使用條件的限制,目前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區很少采用。而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目前采用較多的方法,因此本文著重討論該方法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問題。

5生物接觸氧化法常用工藝流程

5.1典型工藝

典型工藝一般由格柵、沉砂池、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組成。其中格柵、沉砂池、初沉池構成一級處理;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構成二級處理,這是一般生活污水二級處理常用的、典型的工藝流程。

生活污水經外管網流入調節池(通過格柵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粗大的懸浮物),調節水量、均衡水質,再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的混合液也回流至此)污水在此進行缺氧反硝化反應,將硝態氮和亞硝態氮還原成氮氣去除,同時可去除部分COD,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污水經缺氧反應后流入接觸氧化池,通過鼓風曝氣,污水在此進行好氧生化反應,污水中絕大部分COD、BOD5等有機污染物被分解去除,出水流經沉淀池,在此污水中一些脫落的生物膜和污水中絕大部分懸浮物被沉淀去除,沉淀池的出水自流入中間水池,再由過濾泵提升至機械過濾器進一步過濾(必要時投加部分藥劑),出水流入消毒池,經二氧化氯發生器消毒后達標排放。

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定期排至污泥池,當污泥池液位達到一定高度時開啟污泥泵使污泥進入濃縮脫水一體機對污泥進行濃縮脫水處理。

5.2二段接觸氧化工藝

二段接觸氧化工藝(以下簡稱二段工藝)的一級處理部分與典型工藝相同,二級處理由一段接觸氧化池(簡稱一氧池)、一段接觸氧化沉淀池(簡稱一濾池)、二段接觸氧化池(簡稱二氧池)、二段接觸氯化沉淀池(簡稱二濾池)組成。

5.3工藝流程探討

(l)上述兩種工藝各有優缺點:a.復雜程度上二段接觸氧化工藝比典型工藝復雜,因此其造價略高;b.處理效果上二段工藝比典型工藝要好,且水質較穩定,其原因是二段工藝中的第一段對污水負荷能起到緩沖作用,兩段中的微生物也各不相同,相當于兩次生化處理,因此其出水效果好。

(2)上述兩種工藝處理煤礦低濃度生活污水時,其一級處理設施值得探討,主要是沉砂池、初沉池的必要性問題。一級處理的作用一般是對污水進行預處理,以減少二級處理的負荷,其懸浮物和COD的去除率一般為50%和25%左右,對低濃度污水處理效果還要差一些。煤礦生活污水中大多已經過化糞池處理,污水中泥、砂含量均比較低。據資料介紹我國城市污水廠也有因污水COD濃度低而停止使用初沉池的,如廣州大坦沙污水廠、大慶乘風莊污水廠、深圳污水廠。因此一級處理可以簡化或改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一級處理:a.只設沉砂池,不設初沉池。沉砂池最大流量停留時間按30-60s;b.采用粗沉池代替沉砂池和初沉他。粗沉池沉淀時間取20min即可,遠小于一般初沉池的沉淀時間1.0-2.0h;c.保留沉砂池和初沉池,但預設超越管。污水濃度高時使用初沉池,濃度低時污水超越初沉池直接進入二級處理;d.不設沉砂池和初沉池,但需加細格柵或采用水力篩以攔截污水中的顆粒物。以上四種方法應根據污水及現場實際情況,慎重選擇。

(3)二級處理部分除了上述的典型工藝和二段接觸氧化工藝以外,也可根據當地的污水情況及現場實際情況演化出許多其它工藝,比如一段活性污泥、二段接觸氧化工藝:一段厭養、二段接觸氧化工藝等等,現在都有了應用實例,究竟采用何種工藝好,應視當地的水質而定。

(4)二沉池的形式目前常用的有豎流式、平流式、斜板式,而接觸氧化式沉淀池的特點是具有氧化和沉淀雙重作用,它可以利用污水中的剩余氧氣在沉淀池繼續氧化分解有機物,從而提高處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磊, 郭光.SBR 法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煤炭工程, 2006,(01) :

篇2

關鍵詞:生活污水 處理技術 發展

1 概述

自上世紀末開始,我們對于分散的生活污水治理已經逐漸重視,截至目前,我國對較為集中的工業廢水做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是對于部分生活污水的處理還不是非常到位。針對生活性污水的處理,需要有針對性的合理治理,并做好二次使用,從而促進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在本文中主要針對生活污水的防治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闡述。

2 生活污水在工藝上的選擇

城市污水處理廠在處理生活污水時需要根據水質、出水標準、污水廠自身水平選擇工藝。污水處理廠的設置要根據所在地的氣候特征、地質情況、征地費用以及電價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無論是哪種污水處理工藝,都具有自身的適用性和優點,同時也具有相對的局限性。所以一般污水處理廠不會選擇單一的污水處理方式。并且,任何一種工藝都需要適合污水處理企業的自身條件。在相同工藝的條件下,同一企業在也會因為進水與出水條件的不同,采用的參數不同,以及所用設備上的區別,有很大差異。在具體項目選擇上要遵循如下原則:技術成熟適用性強。先進并且更為成熟的技術可以保證對水質變化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處理后的出水標準更高,且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產生的污泥更容易處理;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更小,耗電量更低,運行成本也相對合理;運行后設備穩定,便于操作管理;廠區環境優美。要保證廠區的布局與周圍環境的統一性、協調性。并且在運行中很好的控制設備噪音,產生更少的廢氣,保證廠區內的整潔,更高的綠化率。

3 生活污水處理的主要技術

3.1 生物接觸的氧化法 這種氧化法,不同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該方法是介于這兩種方法之間的另外一種方法。具備了上述兩種方法的主要優點。其原理是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填充填料,污水充氧后按照設定的速度流過浸沒的填料,從而在填料上產生生物膜。與生物膜充分接觸后的污水可在該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從而實現凈化污水的作用。所使用的生物池非常適合微生物的繁殖,保證了生物膜上的生物非常多且濃度高、活性強,產生的污泥較少,沉淀性強,不容易產生膨脹。該方法還具有很強的凈化功能,不但能很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還可以有效脫氧與除磷。該方法在運行中的關鍵所在是填料工作。在傳統蜂窩狀塑料管道在運行中容易出現堵塞現象,通過技術改造,現在主要使用吊掛式軟性填料與懸浮或者半懸浮球形的填料方法。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堵塞,并且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在使用中處理污水的能力更強。

3.2 厭氧生物濾池 這種濾池內部裝有填料,這種填料是微生物的載體。厭氧微生物直接附著在這種載體之上,并在其表面上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填充物載體的時候,厭氧微生物會起到生物分解作用,污水中的有機生物會被分解形成沼氣。濾池在使用中有各種各樣的變型,但是填料中的主要程序是:進水、沉淀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拔風管、氧化溝、進氣出水井、排水等階段。首先,污水要經過沉淀池的預處理,之后才進入厭氧消化池。經過水解核酸化后,大大提升了污水的可生化的可能。當生物濾池處于兼氧狀態時候,可以有效的阻止甲烷細菌產生,保持該系統一直處于酸性狀態。污水在氧化溝內進行進一步處理,溝內溶解氧通常維持在1.5-2.8mg/L范圍之內。在所有系統中,拔風系統是所有環節中的關鍵部位。拔風系統有很多優點,集中表現為:不消耗能源、造價低、管控容易、不產生噪音和異味、掛膜快、剩余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運行效果穩定等。

3.3 土壤滲濾技術 當前,地下土壤滲濾法已經被我國的污水處理行業逐漸重視。通過多年的實驗、研究表明:在我國,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地區,土壤滲濾法處理生活污水法具有很強的可行性。經過處理過的出水可直接作為中水回收使用。并且地下土壤毛管滲濾法處理生活污水法,在對污水的凈化效果與綠地利用進行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在相關污水技術推廣中,也主要推行這種技術。該技術可以有效地對生活污水中的氮、磷以及有機物都有很強的去除效果,并且保持了很高的穩定性。在南方江浙、廣東等省份也在無動力與地埋式厭氧處理,以及雨污分流、生物投菌等相關污水治理技術上進行了大膽的實驗,并取得了相關的成果。

3.4 土壤毛管滲濾系統 這種技術是在土壤中構建出滲濾溝,當污水被投配后,污染物會經過物理、生物和化學以及相應植物的共同作用進行相應的污水處理過程。發達國家一直重視這種系統地開發與使用對凈化方法、構筑設施有了相關的定型與系統化。同時還編制了與之適應的相關技術規范。這種技術對于出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氨氮、總磷等方面的去除率要求很高,該技術在基建過程中的投資少,后期運營費用低,維護較為簡單。由于系統埋藏于土地當中,在處理過程中不會產生異味,并且冬季也能保證平穩的運行。對于水資源的緊張以及生活污水污染情況日益嚴重的矛盾,這種技術有很強的適用性與經濟性。

3.5 微生物改性竹炭復合水處理技術 這種技術的核心是:獨特的高效微生物菌群、高分子生物填料(生物帶)以及高效載體(生物改性竹炭)。高效的微生物菌劑具有高效、針對、靈活、快速啟動等諸多優點。所使用的生物帶表面積遠遠大于其他生物帶,通??梢赃_到5萬m2/m3左右。同時,具有掛膜速度快等優點;由于有好氧、兼性厭氧與厭氧這三種不同的反應區,因此能有效的去除氮、磷、有機物等污染物;相對單位內的生物量高;使用與安裝、固定工作簡單,操作簡單使用靈活等很多優勢。該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微生物,延長水體中污染物的接觸時間??蔀槲⑸锶郝涮峁┻m合的場所,進而加強生物量與生物相,從而提高污水處理效果。這種技術比其他傳統工藝對比,其運行費用只有50%左右,通常運行費用可降至0.3元/噸。在處理效果上,出水可以較為穩定的達到一級A標準,處理后的出水可以有效地回收使用。

3.6 硅藻精土處理技術 通過對硅藻含量≥92%的硅藻精土進行添加表面處理劑,更改器性質變為硅藻土水處理劑。該處理劑的吸附性很強,吸附有機物與無機物后能將其絮凝并形成餅狀沉降至底部,進而有效地獲得了可使用的清水。該處理技術具有:投資小、成本低、耗電少、占地少、早做簡單等優點,并且有效地客服了既有污水處理技術中的很多不足,保證了沉淀物與清水的再次利用。

3.7 沼氣池技術 采用常溫厭氧發酵技術,依據“多級自流,逐級降解”的原理,由厭氧發酵,兼性消化過濾、污水回流以及填料等工藝組成。大部分有機物質在經過厭氧發酵后會產生沼氣,而發酵后的污水過濾后,未分解的有機物與活性污泥經過再次回流,可有效提升發酵的效果。這種技術不需要能源方面的投入,裝置較為簡單,并且產生的沼氣與沉淀物可以作為燃氣和肥料使用。所產生的出水基本達到使用要求。

3.8 跌水充氧生物接觸氧化技術 這種技術原理是:當生活污水進入厭氧沼氣池后,在厭氧發酵后,復雜有機物有效地轉化為低分子可揮發的脂肪酸。這樣就直接產生了甲烷與二氧化碳;同時,反硝化菌與污水中的碳源進行反硝化作用;之后提升厭氧處理后的水進入多級跌水氧化池內。這種氧化池由多個分隔組成,當中加有填料。運用跌水充氧方法,并且有效地借助于填料表層的微生物處理污水中的有機物;之后一部分回流至厭氧池,其余部分流入人工濕地,從而去除出水中的氮和磷等成分。

4 結語

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因其具有占地小,操控靈活的等優點,在生活污水處理、水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城市的發展,污水處理也朝著更為集中地方向發展。但是在生活污水處理特別是中小城市的生活污水處理,更適宜再用適合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這就需要技術開發與設備制造部門下大力開發這方面的潛力,為生活污水處理作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解文軍.淺談小區生活污水處理[J].化工管理,2005.04.

[2]劉軍.厭氧水解生物法處理城市污水的研究[J].給水排水,2000,20.

篇3

為了更好地推動資源價格改革,為改革提供決策依據,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第42號令《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和《*省物價局關于印發〈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目錄〉的通知》(粵價〔*〕66號)要求,我局決定對全省地級以上市污水處理企業開展2006年城市污水處理成本調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調查對象

各市、縣(區)建制鎮已投產并運行一年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企業。

二、調查的主要內容

(一)基本情況,包括:污水處理工藝、等級、設計年污水處理量、實際年污水處理量;職工人數、職工工資總額等情況。

(二)城市污水處理企業財務情況,包括:資產負債情況、利潤情況、其他財務指標。

(三)城市污水處理企業運行成本情況,包括污水處理人工成本、管網及泵站運行成本、期間費用。

三、調查工作的要求

調查工作由省價格成本調查隊負責組織并設置和解釋相關指標。各地級以上市成本調查機構負責按照省隊統一部署,開展污水處理企業的成本調查、數據審核和上報工作。省價格成本調查隊負責對全省污水處理企業的成本數據進行抽查審核、匯總,并核算全省污水處理行業平均成本。抽查名單附后。各地級以上市所轄縣(市)、區的污水處理企業由各市視實際情況確定自行調查或委托各縣(市)區物價局進行調查。

各級價格部門在調查過程中,要認真核對會計報表、賬冊,并在全面細致地核對有關企業成本數據的基礎上,對城市污水處理成本的真實性、合理性進行審核。企業會計、統計數據的調整情況及原因,應作出詳細說明。

四、資料上報時間要求

請各地級以上市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隊)于*年7月15日前將審核后轄區內的所有城市污水處理成本調查表(包括企業自報情況和審核后的情況)及調查分析報告(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介紹),分別以正式文件和電子郵件方式報送省價格成本調查隊。

聯系人

聯系電話

傳真:

電子郵箱:

篇4

關鍵詞:鄉鎮污水工藝;生活污水處理

1鄉鎮、村水環境現狀

我國生活污水處理廠經過多年建設已經從城市、城鎮走向了鄉鎮、村,由于鄉鎮、村污水具有污水量少(污水量一般為50~3000m3/d)、濃度高等特點,現有政策、處理工藝難以滿足鄉鎮、村污水處理需要,加上鄉鎮大都數沒有衛生下水道,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已成為流域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鄉鎮、村水環境污染及湖泊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綜合分析,鄉鎮、村污水主要有以下特點。

1.1污水量少、污染物濃度高

除和城鎮一樣有廚房炊事、洗衣、洗浴和沖廁水等排水,還包括家庭圈養禽畜產生的圈舍糞尿沖洗水,俗稱為“黑水”,導致污水量少、污染物濃度高。

1.2缺乏污水收集系統,污水直排現象較為普遍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農村地區超過95%的村莊缺少完備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統,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廢水常常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到周邊的河道、池塘以及地下水體中,給周邊區域的水體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

1.3水體易受到污染

由于沒有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便直接排放到水體中,會直接加重農村水體的污染程度,此外鄉鎮、村地表水體通常較小,環境容量十分有限,造成的結果就是不但水體喪失了應有的功能,易形成黑臭河道、池塘和富營養化的湖泊,嚴重破壞了鄉鎮、村的整體環境和景觀。

1.4水環境污染和破壞還會產生連帶污染效應

研究表明,受污染的水體中含有諸多有害物質,直接接觸受污染的水體會誘發各種疾病,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也會加劇水體污染,誘發各種惡性疾病。

1.5缺乏有針對性的政策、先進適用污水處理技術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政策是針對城鎮生活污水的,由于鄉鎮、村污水具有排水量小且分散、水質波動比較大等特點,鄉鎮、村在社會、經濟和技術等條件上的差異,照搬城鎮污水處理的政策、處理工藝,其投資、運行費用鄉鎮難以承受。

2國外鄉鎮污水處理技術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針對鄉鎮污水分散處理,現在也很少采用較復雜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而通常采用一些相對簡單的生態化污水處理技術,包括人工濕地、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等。

2.1德國的污水處理系統

20世紀90年代,德國的農村生活污水仿照工業化的集中處理模式,通過建設專門的排水管道,直接輸送到相應的污水處理廠后進行集中的處理,但這種處理成本較高,容易產生大量污染沉淀物,尤其是其中的有害廢物給環境造成一定壓力,導致周邊水域的水體富營養化嚴重。21世紀后,德國改變了之前的處理模式,選擇使用分流式來代表原先的集中處理模式。德國農村生活污水的分流處理模式是一種較為先進的處理理念和處理方法。

2.1.1分散鄉鎮基礎設施系統。德國在農村地區建立較為分散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系統,針對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模式。其中,在偏遠的農村中沒有建立排水管網的區域,選擇較為先進的MBR膜生物反應器工藝,通過將雨水與日常的生活污水分開后統一集中收集處理,然后通過MBR凈化污水。通過MBR凈化后的污水可以作為中水使用,提高利用效率,此外,在凈化過程中所獲得氮,還可以增加農田的肥力,提高經濟效益。

2.1.2PKA濕地污水處理系統。PKA濕地系統是一種綜合性的污水生態處理系統,該系統是由介質層和濕地植物組成,PKA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能夠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系統,從而達到污水處理功效的最大化,該系統充分利用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等處理功效。其運行模式是:先將農村生活污水通過相應的排污管道,匯集流入到專門的收集沉淀池中,經過沉淀池的層層篩選之后,再由PKA濕地進行凈化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或者作為農業灌溉用水。PKA濕地系統處理污水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學試劑,對環境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此外,該工藝運行流程簡單,后期管理方便,在農村地區擁有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2.1.3多樣性污水分類處理系統。將污水、雨水進行分類處理,生活污水通過重力管道流入凈水設施進行凈化處理,居住區屋頂和硬質地面上的雨水被雨水管道收集,并匯入附近的地表水或者導入居住區內設置的滲水池。該滲水池屬于小區的綠化設施,經過特殊的造型和環境設計,表面看起來就像景觀設計的一部分,池底使用特殊材料如礫石等,使池中的雨水自然下滲并匯入地下水。在暴雨或降水量豐厚的情況下,還可以把多余的雨水導入相連的蓄水池,使雨水自然蒸發或通過溝渠匯入地表水。通過這種處理方式,雨水可下滲或者直接進入自然界水循環。

2.2韓國的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在韓國,最大的用水行業當屬農業用水,農業用水占到全國用水總量的53%左右。由于韓國農村居民的居住較為分散,如果興建集中污水處理系統來處理日常農村的生活污水,會增加污水處理成本,因此,在韓國大多選擇造價低、易管理和小型化的污水處理系統。韓國農村污水處理采用的是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這種污水處理系統是先將污水中的污染物經過濕地的現行過濾或土壤吸收之后,以及濕地中的微生物吸附轉變為無害物質后再統一處理。濕地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充分利用了農村的廣袤地域的先天優勢,占用的其他能源少,后期的日常維護成本低,而且處理過的污水還可以進行灌溉利用,并加施肥料,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無負面影響。

2.3美國的高效藻類塘系統

是對傳統穩定塘的改進,其充分利用菌藻共生關系,對污染物進行處理。正因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藻類產生的氧氣,塘內的一級降解動力學常數值比較大,故稱之為高效藻類塘。高效藻類塘較傳統的穩定塘停留時間短,占地面積少;建設容易,維護簡便,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BOD5、NH4+-N、病原體等去除效率高;若高效藻類塘后接的是高等水生生物塘,則其中的水生生物不但可以除藻,降低出水的SS,而且能進一步去除水中的氮磷,同時收割的高等水生植物可以作為優良的飼料和肥料。缺點:它受環境因素影響明顯,溫度影響生物的組成、營養物的需求、新陳代謝的特點和反應速率。綜上所述,各國的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都是采用分類收集、分散處理(甚至到單獨一戶)、采用一些相對簡單的生態化污水處理技術,包括人工濕地、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等。

3我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對策

跨進“十三五”,我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重心逐漸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鄉鎮、鄉村轉移,呈現單體小型化、區域分散化的發展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先前的一些處理技術、政策難以支持鄉鎮、鄉村污水處理廠建設,迫切需要找到了解決對策。

3.1把污水處理納入鄉鎮、村建設規劃中

出臺符合鄉鎮、村實際的技術規范,將鄉鎮房屋、雨污管網、污水處理建設統一規劃,改變以往隨意建設的混亂局面。

3.2盡快制定鄉鎮、村污水處理技術政策

工藝選擇上應采用一些相對簡單、投資省、基本無運行費用的生態化污水處理技術,包括人工濕地、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等,這類技術的優點是工藝簡單、投資小、低能耗、維護簡便、環境友好等,好的話可以做到基本無運行費用。

3.3重視厭氧沼氣池建設

作為生態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污水厭氧產沼氣技術已在我國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推廣和使用,但是,單獨的厭氧污水處理技術還不能使處理出水滿足排水的要求,必須在經過必要的后續處理的才能達到排放標準,目前又被冷落下來。為了便于后續處理,必須重視厭氧沼氣池建設,既可以利用產生的沼氣,又為后續簡易生態化處理提供條件。

3.4資金保障

將鄉鎮、村污水處理建設、運行費用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分別納入各級、中央財政預算,即困難的納入中央財政預算,有條件的納入各級預算,確保建設及穩定運營。

3.5國家制定政策,購買社會服務

鼓勵社會積極參與建設、運營當中,制定合理的噸水建設投資、運行費用政策,改變目前按建設成本、運行費用再購買服務,避免追求高技術、高投資、高運行費用現狀。

參考文獻

[1]候慧.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及建議[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2):138-139.

篇5

生活污水地下自動連續處理技術,是將每戶人家的生活污水就地進行獨立處理的技術,是針對每一家或者說獨立用戶使用的。每一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之后,通過地下裝置系統,經過分離、沉淀、微生物的吸收、降解、滲濾、水解、腐化等綜合作用,以達到去除污水中的病毒、細菌、磷、氮等,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之后,滲入到地下水循環系統之中。生活污水地下自動連續處理技術較為適用于農村居民居住分散的模式,該模式導致生活污水無法集中處理;或者由于居住區的人口較少,無法承擔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巨額費用,而不得不采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動連續處理技術。該技術的一大優勢就是能夠直接處理單獨住戶的生活污水,無能源消耗,較少的受到溫度、天氣的限制,在平原和山區均適用;另外,該技術具有不占用土地資源、建設快速、沒有運行費用等綜合優點,因而較為適合廣東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地下自動連續處理技術的不足之處就是對地下水深度和地下土質結構具有較高的要求,因而在設計施工之前,要對施工現場的地下土質結構進行勘察與了解,如果達不到要求,則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追加一定的設施。使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動連續處理技術要求用戶定期對分離水解池中的污泥深度和水位進行檢查,平均3~5年檢查、清理一次,并將分解池中的污泥清走。目前,這種技術在國外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例如美國,有1/4的家庭使用這種技術系統,每天大約有150億噸的生活污水經過該技術處理后,進入到地下水循環系統之中。

2采用生活污水土地處理技術

生活污水土地處理技術,是將污水有控制性地投入到具有良好的擴散性能和一定的構造結構的土層之中,利用土壤的毛細管擴散浸潤原理,利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方式,達到逐級降解污染物、凈化污水的效果。生活污水土地處理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土地的自然凈化能力,將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解與吸收,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某些有條件的地區利用生活污水土地處理技術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該技術具有基礎建設投資低、管理操作簡捷、系統稀釋性好、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作費用低等優勢。因此,對于廣東一些土地資源較豐富的偏遠地區而言,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另外,生活污水土地處理技術能夠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資源,使得污水處理與環境綠化相結合,達到改善和美化區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我國天津市某一科研單位與澳大利亞合作,在天津市武清縣建立占地面積為2hm2的試驗區域,將經初級處理后的生活污水進行小麥的灌溉。研究結果表明,COD的去除率為75%~86%,BOD的去除率為93%,總氮的去除率達到了82%~86%,97%~99%的磷肥通過作物及土壤而被吸收利用。

3采用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是一種基于客觀原理和科學技術的新方式,它模擬自然濕地的污水自動凈化系統構造而成。在建筑物附近,配置一定的坡地填充配料,如常見的沙子、碎石等,在填料的表層土壤中,種植一定的水生植物,該類植物由于具有成活率高、美觀、生長周期長、污水處理效果好等優勢,能夠自動吸收污水中的有機成分,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例如蘆葦,它既可以成為濕地中的重要污水處理生物,又能夠增加濕地的經濟效益。因此,可以考慮將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作為廣東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首選。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主要是通過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內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協調作用,從而實現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機物質通過人工濕地的過濾、沉淀,可以實現快速的截留,從而被水生生物所分解與利用。另外,濕地的水生生物具有很強的溶解性,生活污水中的可溶性物資可以很快地被分解與吸收利用;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質,能夠通過濕地環境下的水生植物的根系,來達到吸收、吸附和生物降解的效果。隨著污水處理過程的不斷進行,濕地中的微生物也在不斷的生長和繁殖,通過對于濕地床填料的不斷更換及對濕地植物的清理與重新打理,可以實現對新生有機體的去除與清理。濕地處理技術下的出水效果較好,水質較高,因而較為適合處理飲用水源;或者結合當地的景觀設計效果,種植一定的水生觀賞性植物,用于改善周邊的水質狀況;此外,這種污水處理方式所采用的成本費用并不高,因而較為適合大規模的、常規性的污水處理區域。但是,由于其占地面積比傳統工藝要大得多,并且,季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濕地處理技術的運轉。因而,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這種污水處理技術并不是太現實,而廣東地區恰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4采用穩定塘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廣東地區在進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可以采用穩定塘技術。穩定塘是一種經過人工修整而形成的污水處理塘,它的主要設施包括防滲層、圍堤等,通過利用水生生物系統,依靠水生生物的自然凈化功能,從而使得污水得到凈化處理。因而,穩定塘技術是實施污水處理、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好方式,它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支持與推薦。穩定塘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在處理生活污水方面,與常規的污水凈化處理技術相比,具有基礎建設投資小、維護管理方便、出水水質穩定、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因而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的采用。廣東地區在進行生態村莊建設、宜居村莊建設的過程中,面臨生活污水的處理難題,結合廣東地區的水塘資源豐富的特點,可以考慮選擇采用穩定塘技術,來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生物化和高效化。但是,當前,穩定塘技術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表現之一就是占地面積大、凈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氣溫等自然因素的影響。

當前,廣東已經有部分地區采用穩定塘技術來進行農村生活污水的凈化處理,例如,某地利用原有的面積不足0.22hm2的水塘,進行生活污水的處理,解決了當地幾十戶人家的生活污水處理難題。穩定塘采用圍隔布的方式進行分割,從而將池塘劃分為幾個功能不同的區域,具體來講,有回用水區、水生生物凈化區域、填料的強化凈化區三個大的綜合區域,從而實現了通過梯級凈化,保證了出水的質量能夠達到地表水的IV類水質標準。

5采用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

廣東地區在進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可以采用凈化沼氣池技術。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是一種分散式的污水處理裝置。它主要采用好氧過濾與生物厭氧消耗相結合的技術,集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物處理于一體,采用多層次凈化、多種好氧過濾技術,實現對污水中多種污染物去除的目標。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將生活污水處理與其自身的合理利用相結合,從而實現了污水的可循環利用。生活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經過厭氧發酵之后,可以產生出沼氣;并且,發酵之后的污水已經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機物質,從而達到了凈化的目的;厭氧發酵處理之后的污水在剔除了大部分的有機物質之后,作為新型的水——中水,可以用作澆灌用水或者觀賞景觀用水;在厭氧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作家庭餐飲、烹飪能源。農村中,有著大量的人畜糞便及農作物秸稈,因而,可以就地取材,轉化用作沼氣發酵的原材料;通過厭氧發酵的沼氣材料可以直接轉化為活性肽養分,因為發酵之后的沼氣原材料中的鉀、磷、碳等植物生長所需的化學成分并沒有流失,因而,可以直接作為農用沼肥,取代部分的農用化肥。結合農村已經改變的豬圈、廁所、廚房等基本的生活環境布局,可以將生活污水與豬圈污水合并處理,經過統一的沼氣處理技術,進行厭氧發酵過程,轉換為農用化肥,沼液經過管網收集之后,進行集中凈化,其水質能夠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

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成本低、工藝簡單,平均每家農戶只需兩千元錢,而交通運輸費基本為零,因而,較為適合農民家庭采用。這種技術很適用于廣東地區,因為該技術要求冬季水溫在5℃以上的地區,否則當冬季溫度過低時,該技術的處理效果將大打折扣;而廣東地區處于我國南方,冬季氣溫普遍偏高,因而,可以將此技術進行廣泛的推廣與應用。如果偶爾冬季氣溫出現偏低的現象,則可以采用在沼氣池上建立日光溫室的方式,以使沼氣池內的溫度能夠達到適應的發酵溫度。另外,該技術主要適用于高濃度的生活污水處理,當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的濃度低于發酵的標準要求時,就會導致沼氣池的產氣效率較低,從而影響到農戶正常的生產生活。因此,就廣東地區而言,可以在居民生活較為集中的農村地區,推廣使用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

6結語

篇6

摘要:針對農村生活污水已經成為影響中國農村水環境質量主要因素之一的現狀,從適合中國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的思維人手,介紹了我國現今主要的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原理、特點、不足及其應用現狀。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 處理技術 問題

1、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農村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直接威脅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農村環境狀況令人擔憂。我國有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產生活污水隨意排放。89%的村莊將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邊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內外池塘, 無人負責垃圾收集與處理。目前全國農村每年有超過 2500 萬噸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響村民居住環境,嚴重威脅農民的身體健康。農村污水處理的特征首先是處理率低,其次是間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第三是氮磷濃度高及含有大量的營養鹽、細菌、病毒等,這些都給農村污水的收集和處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常用工藝介紹

2.1 好氧生物處理工藝

適用于小量污水處理的好氧生物處理工藝主要有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序批式反應器(SBR)等。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用較多的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是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是在生物濾池的基礎上,通過接觸曝氣形勢改良而演變出的一種生物膜處理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技術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間的處理技術。在填料表面上培養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并采用與曝氣池相同的方法向微生物供氧,污水流過時與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觸,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占地面積小、處理負荷高、污泥產量少、抗沖擊能力強、維護管理簡便。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間歇運行條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處理效果,對于水量不均勻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更具有實際意義。然而對于農村生活污水來說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偏高,所以此工藝適合于我國南方及東部城市化速度快、比較富裕的農村推廣應用。

2.2 人工濕地和穩定塘系統

2.2.1 人工濕地工藝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是 20 世紀七八十年展起來的一種污水生態處理技術。由于它能有效地處理多種多樣的廢水,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地面徑流雨水等,且能高效地去除有機污染物,氮、磷等營養物,重金屬,鹽類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種污染物。具有出水水質好,氮、磷去除率高,運行維護管理方便,投資及運行費用低等特點,近年來獲得迅速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人工濕地是模擬自然濕地的人工生態系統,它是一種由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的、類似沼澤地的地面,并且人為地將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種或幾種介質按一定比例構成基質,并有選擇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處理生態系統。通過人工濕地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作用。目前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主要形式有,表面流和潛流形人工濕地。這兩種濕地運行費用低下,建造、運行和維護簡單;建造、運行和維護簡單,同時具有水力負荷與污染負荷較大的特點,對 BOD、COD、SS及重金屬的處理效果較好,衛生條件好,少有惡臭和滋生蚊蠅的現象。由于人工濕地工藝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大,氣溫的降低會影響人工濕地的正常運行,低溫對有機物和氨氮的去除影響是比較明顯的,特別是對氨氮的去除,因此人工濕地適用于我國南方平均氣溫較高的農村處理生活污水,而對于北方寒冷地區的農村來說則不太適合。

2.2.2 穩定塘系統

穩定塘是經過人工適當修整的土地,設圍堤和防滲層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凈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穩定塘的污水凈化過程類似與天然水體的自凈過程,主要通過在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和塘內水生植物及多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根據塘內溶解氧含量及微生物特性,穩定塘工藝可分為:好氧塘、兼性塘和厭氧塘。穩定塘對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來說具有明顯的優點: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簡單而且施工周期短、易于施工,投資?。荒軌驅崿F污水資源化,使污水處理與利用相結合,塘內可種植經濟植物也可放養水生動物,如蝦、魚、水禽等,而形成綜合處理塘;污水處理能耗少,維護方便,成本低。穩定塘也有其固有的缺點如:占地面積大;污水處理效果受季節、氣溫、光照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且處理效果不夠穩定;易于散發臭氣、滋生蚊蠅。今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開發出了高效藻類塘和組合塘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穩定塘的不足之處。

3、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對策探討

3.1 加強規劃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加強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的制定,根據規劃來系統地開展污水治理工作,避免廢棄工程。

3.2 運行費用

市、區財政應對污水處理工程運行費用進行適當補貼。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村委會和村民對污水處理費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都不愿意承擔,多數區縣運行費用來源不清,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國家對于農村排污既沒有排污收費政策,也沒有污水處理補償政策,要求村民承擔污水處理費不合理,也不現實,急需市、區相關部門出臺政策,以保證設施的長期運行,并建議市、區財政給予相應補貼,村民或村委會可以負擔部分污水處理費用,以提高村民的責任感,市、區根據污水處理站運行情況,出臺獎勵政策,作為對村民的補償。

3.3 完善管理

在推進新農村污水治理的過程中,要建管并重,注重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保證新農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長期穩定運行。

4、結論與建議

目前農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流域等水體污染,同時農村經濟發展趕不上城鎮,地區特點突出等,因此新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迫切需要經濟、高效、自動化高的一體化處理系統,以適應我區農村污水的多樣性等。在選擇工藝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如水質、水溫、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具體工藝。

參考文獻:

[1]李松濤.鄉鎮企業是農村水污染最大來源.中國青年報,2006,9,14.

篇7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人工濕地;工藝流程特點;技術指標;管網設計

收稿日期:2010-06-04

作者簡介:林喜芳(1973―),男,廣東吳川人, 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7-0136-03

1 引言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污水引起的面源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而面源污染是造成湖泊富營養化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隨著湖泊富營養的加劇,農村的污染治理問題逐步被提到日程上來,因此找到適合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合理整治農村的污水十分必要,這不僅是我國“十一五”計劃目標,也是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提升整體形象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和保護水資源的要求。

2 農村生活污水特點及處理技術分析

2.1 農村生活污水水質調查

根據廣州市環境保護局的統一部署,廣州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院對廣州市7000多個自然村,約301萬農村人口生活習慣、用水設施、用水特點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多數住宅排水管出戶前為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統前均經過化糞池(簡單厭氧發酵)處理。生活污水主要來自農家的廁所沖洗水、廚房洗滌水、洗衣機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因此生活污水主要含纖維素、淀粉、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和含有氮、磷等無機鹽類。污染物平均濃度見表1。

表1 污染物平均濃度

污染物項目BOD5CODcrSSNH3-NTPpH

濃度單位mg•L-1mg•L-1mg•L-1mg•L-1mg•L-1

水質50~12560~200100~20010~251.0~2.56~8

由于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以有機物為主,同時生活污水中還含有許多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進行分解,因而生活污水是不穩定的、生物可降解的和易腐爛的,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去則會引污染起環境。

2.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是以有機物為主,其生化性較好,通常情況下生活污水的處理都是采用生物處理的方法。根據廣州市農村聚居的特點,一般以自然村為單位,村莊人口從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村莊間的距離從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同村莊的村民生活方式、經濟結構等相對比較獨立。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后決定取消處理集中污水的方式,以自然村為單位結合現狀排水特點行分散處理。生污污水分散處理適用于廣東地區農村現狀經濟情況,具有如下的特點。

(1)農村的經濟結構均以自然村為單位,污水處理站的管理及設備的維護費用需由村民分擔,通常是村內集體經費支持,故分散處理符合廣東地區農村的經濟方式。

(2)根據我國土地政策,農村土地均屬于農民所有,故集中后的污水處理廠選址比較困難。

(3)道路的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當前農村道路已經無法滿足村民出行的要求。集中處理的污水管網須在狹窄的村道上進行污水管網的施工,給村民的出行造成不便。

通過對農村污水的長期投入和研究,并總結已竣工的部分農村污水處理站的運行情況。農村污水處理工作必須與村民思想方法和村民的文化素質相結合,污水處理站必須運行費用低,出水水質高(不低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污水處理站須設置成綠化園林景觀帶。因此推薦人工濕地為主要的好氧處理工藝,根據進水水質情況,分別選擇與厭氧發酵池、厭氧水解、接觸氧化渠等相結合,常用的主要工藝流程舉例如下。

2.2.1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

(1)工藝流程。

進水一級厭氧池二級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出水

圖1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工藝主要構筑物

(2)技術特點。通過多級厭氧池對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多級消化后進入人工濕地,污染物在人工濕地內經過濾、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

2.2.2 接觸氧化渠――人工濕地

(1)工藝流程。

圖2 “厭氧水解池――接觸氧化――人工濕地”工藝主要構筑物

(2)技術特點。人工濕地技術上進行的改進,通過在厭氧水解池后增加接觸氧化工藝段,提高氮磷的去除率。該技術工藝簡單,無動力損耗,維護管理方便。

2.2.3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生態溝

(1)工藝流程。

生活污水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生態溝出水

圖3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生物溝”工藝主要構筑物

(2)技術特點。生活污水進入厭氧水解池,截流大部分有機物,并在厭氧水解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和穩定的沉渣。厭氧水解池出水進入人工濕地,污染物在人工濕地內經過濾、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生態溝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長,吸收氮磷,進一步降低有機物含量。

該工藝采用生物、生態結合技術,可根據農村自身情況,因勢而建,無動力消耗。厭氧水解池可利用現有凈化沼氣池改建或參照三格化糞池新建,生態溝可利用現有河塘、溝渠進行改建。

2.3 農村污水工藝設計技術指標

對已運行的從化市、增城市、廣州市白云區農村污水進行總結,發現污水在主工藝池中停流的時間對出水的水質有重要的影響。如從化市的草埔村,總的停留時間為26h,出水水質BOD5為21mg/L,CODcr為63mg/L。廣州南沙區的蘆彎村,總停留時間為28h,出水水質BOD5為17mg/L,CODcr為58mg/L。出水水質可達或高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經過對廣東省300多個在運行的農村污水設計參數的分析,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參數建議如下。

(1)一級厭氧池(厭氧活性污泥)處理,水力停留時間24~30h,二級厭氧水解池(厭氧掛膜)水力停留時間4~8h,污泥清掏周期360d。接觸氧化渠水力停留時間24~28h。人工濕地水力停留時間24~36h,水力負荷0.2~0.6m3/m2•d。

(2)厭氧水解池水力停留時間4~8h,污泥清掏周期360d。人工濕地水力停留時間24~36h,水力負荷0.2~0.6m3/m2•d,生態渠水力負荷0.3~0.6m3/m2•d。

2.4 管網設計與地形高程相結合

農村污水運行費用均要求低成本并采用無動力設計,因此管網設計時管道的埋深必須嚴格控制。廣東省農村的地形多為丘陵,給污水管網建設提供了條件。房屋相對整齊,兩側有排水明溝,因此對廣東省農村污水管的改建主要雨污分建,通過改造的形式把現狀的明溝改造為雨水渠,新增污水收集管網系統。此方法不但能解決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避免農村生活垃圾對污水水質的影響。

(1)管渠的接駁點。農村一般無獨立的排污管網,住宅排污管從化糞池出來后接入室外排水明溝,因此污水管網建設必須從住宅的化糞池開始,沿街坊排至污水處理站。

(2)排水管線布置原則。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應根據農村建筑物的布置情況,結合排水流向、街坊、地形高程、減少埋深、自流排出的原則布置。宜沿道路和建筑物周邊平行布置,主排水管道應布置在接支管較多一側。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排水管道管材選擇。根據農村污水流量少、排放不均勻、管網施工困難等特點,排水支管一般采用UPVC或HDPE排水管,管徑一般為φ150mm或φ200mm。主干管可用混凝土或雙壁波紋管。

2010年7月

綠 色 科 技

第7期

(4)排水管道流速及坡度。農村生活污水普遍為流量少,排水不均勻,管道設計為重力非滿流,流速須大于淤積流速0.60m/s。最小的設置坡度,φ150mm為0.005,φ200mm為0.004。

(5)窨井及檢查井設置。生活污水排放管道在支管接入處,需設窨井,排水管道線上隔一段要設檢查井,以方便維護疏通。

3 結語

對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居民居住分散,難以建立完備的管網系統,經濟力量薄弱,缺乏污水處理專業人員。人工濕地的污水處理工藝,適合我國南方的氣候特點,廣東位于北回歸線北側,年平均氣溫為20.7℃,夏季長,幾乎無冬季,濕地的植物一年四季都有綠色,能有效地吸收有機物及為有機物的降解提供氧料。該處理系統工藝流程簡單,出水水質好,抗沖擊能力強,無需采用人工曝氣、污泥回流、混合攪拌等措施,也就不存在大型的處理機械和復雜的操作控制系統,所以運行工作極為簡單,不需要大量訓練有素的操作管理人員,非常適宜目前我國農村迫切需要經濟、高效、節能、技術先進可靠的污水處理工藝和技術。此外,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具有布局靈活、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保障等特點,也不失為解決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劉 豪,劉貴毅,關衛省,等.人工濕地系統在我國中小城鎮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環境衛生工程,2000,14(2):32~34.

[2] 付融冰,楊海真,顧國維,等.潛流人工濕地對農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6,32(1):18~22.

[3] 楊 建,吳一凡.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城鎮污水的中試研究[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0,13(6):26~28.

[4] 沈東升,賀永華,馮華軍,等.農村生活污水地埋式無動力厭氧處理技術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5,21(7):111~115.

[5] 楊魯豫,王 琳,王寶貞.適宜中小城鎮的水污染控制技術[J].中國給水排水,2001,17(1):23~25.

[6] 丁文明,黃 霞.廢水吸附法除磷的研究進展[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2,3(10):23~27.

[7] 付婉霞,李 蕾.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盥洗廢水運行參數的選擇[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2(2):2~7.

篇8

關鍵詞: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散戶處理

Abstract: the rural sewage including washing, bath, kitchen cooking, feces and rinse and drain the water. Rural sewage contains a lot of nutrient, bacteria and viruses, generally do not contain toxic substances, but easy to groundwater pollution, causing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reduc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of the river. This paper on the rural life in th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the hope can this area of research which pushed forward!

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retail processing

中圖分類號:G81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現在部分農村已經有了排污措施,雖然大部分還不系統、完善,但是,一些好的做法還是值得推廣的。

一、群策群力,科學處理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慮到農村地區財力狀況薄弱、農民實際承受能力較低這一普遍情況,處理工藝的選擇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選擇時髦先進、處理效果好、自動化控制水平很高的處理工藝,而著重應該考慮選用既成熟可靠,又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的污水處理適用技術。

1、化糞池

化糞池是一種利用沉淀和厭氧微生物發酵的原理,以去除糞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懸浮物、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為主要目的的小型污水初級處理構筑物。污水通過化糞池的沉淀作用可去除大部分懸浮物(SS),通過微生物的厭氧發酵作用可降解部分有機物(COD、BOD5),池底沉積的污泥可用作有機肥。但化糞池處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質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水體,需經后續好氧生物處理單元或生態技術單元進一步處理。

化糞池的優點:結構簡單、易施工、造價低、維護管理簡便、無能耗、運行費用省、衛生效果好?;S池的不足:沉積污泥多,需定期進行清理;沼氣回收率低,綜合效益不高;化糞池處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質差??蓮V泛應用于華北地區農村生活污水的初級處理,特別適用于生態衛生廁所的糞便與尿液的預處理。

2、沼氣池

沼氣池是采用厭氧發酵技術和兼性生物過濾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達到凈化處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并實現資源化利用。

沼氣池的優點:污水凈化沼氣池相比較化糞池來講,污泥減量效果明顯,有機物降解率較高,經歷厭氧、兼性、好氧多種條件改變,處理效果好,管理方便,投資少、見效快。沼氣池的不足:污水凈化沼氣池需由專人管理。該技術適用于一家一戶或聯戶的分散處理,如果有畜禽養殖、蔬菜種植和果林種植等產業,可形成適合不同產業結構的沼氣利用模式。

3、穩定塘處理工藝

穩定塘處理系統的污水凈化過程類似與天然水體的白凈過程,是一種利用水體自然凈化能力處理污水的生物處理設施。Bonomo 等在研究浮萍穩定塘系統處理村鎮或社區污水中,發現TSS 去除率可達80 % ,COD 去除率大于75 % ,但氣溫下降,COD 去除率降到60 %[2]。

塘處理系統具有基建投資省、年運行費用低、管理維護方便、運行穩定可靠等諸多優點,不足之處就是地面積大、污水處理效果受季節、氣溫、光照等自然兇素影響較大且處理效果不夠穩定。適用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資金短缺、土地面積相對豐富的農村地區??煽紤]采用荒地、廢地、劣質地,以及坑塘和洼地等建設穩定塘處理中低污染物濃度的生活污水。

4、無動力地埋式處理工藝

生活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消化池,污水中的懸浮物沉降下來 成為污泥,污泥通過一定時間的自然發酵,有機物得到降解。浙江大學沈東升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時間1天及常溫條件下,農村生活污水中COD,BOD5,SS,TN,TP和大腸菌群、細菌總數及 蛔蟲卵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66%~68.3%,70%~76.8%,80%~ 90.2%,18%~23.0%,33%~35.2%,95%~99.8%,37%~82.9%和 78.7%~100%[5]。適宜于農村生活污水的分散處理。 反應系統對大水量沖擊敏感,暴雨對其的影響極大,北方建設項 目需要考慮防凍,增加投資成本。

二、針對實際,靈活處理

1、散戶污水處理

散戶是指污水不便于統一收集處理的單一或幾戶農戶,其污水宜采用分散處理技術就地處理排放或回用。我國北方冬季較寒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應為地埋式或進行其它保溫處理。地埋式設施應安裝在凍土層以下。在居住分散、地形復雜、不便于管道收集的地區可采用單戶或多戶分散處理方式;新建村莊及旅游度假村等可建立污水處理站進行集中處理。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優先達到兩個目標:一是達標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經濟適用,運行成本低,管理維護簡單。 即使是散戶處理,也應該面對實際,對癥下藥。對污水處理要求不高的地區可以采用化糞池或沼氣池處理,處理后的污水可用來灌溉、施肥,但其出水中污染物濃度高,因此不宜直接排入村落周邊水系。經濟條件一般,對出水要求高,有較大面積閑置土地或周邊有廢舊坑塘的農戶應選擇生態處理技術,在化糞池后、生態單元前增設厭氧處理單元,降低生態處理單元的負荷,生態處理單元技術宜采用人工濕地、生態濾池等處理技術;也可以選用無動力地埋式處理工藝。

2、集中污水處理

距離污水處理廠較遠,但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的農村,特別是進行新農村社區建設的農村,應進行雨污分流,自建污水處理系統,人口較少,污水產生量?。ā?0m3/d)的時,應選用化糞池+植物穩定塘或厭氧池+接觸氧化池。污水產生量大于10m3/d,小于200m3/d時,應選用復合厭氧+人工濕地或污水凈化沼氣池+人工濕地。污水產生量大于3000m3/d時,應選用化學絮凝+人工濕地或復合厭氧+接觸氧化池。

總之,污水的處理應面對實際,以適用為原則,同時,科研人員還得在處理工藝上繼續下工夫,使污水處理相對運行規范、管理完善,污水處理運行較為經濟,污水處理的效果更有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超翔. 人工復合生態床處理低濃度農村污水[J] .中國給水排水,2002 ,18 (7):1-4.

2、沈東升,賀永華,馮華軍,等.農村生活污水地埋式無動力厭氧處理技術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5,21(7):111-115.

篇9

【關鍵詞】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開發;問題探討

在城市污水管網尚未鋪就或不可能到達,或尚未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城市的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一直都是很難解決的問題。過去常用的化糞池沉淀和厭氧發酵,雖然對懸浮物質和寄生蟲卵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BOD5去除率很低,且不具備脫氮除磷功能,已不能滿足水污染防治和藹水環境保護的需要。近年來,適用于住宅小區的小型污水處理站和污水處理設備的技術開發發展迅速。本文擬就這方面的成果進行論述,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看法。

1 技術開發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沿革,經歷了從單一工藝到組合工藝的過程。從是否需氧的角度考察,則沿著“厭氧好氧厭氧+好氧厭氧+缺氧”的軌跡發展。從去除對象來看,早期技術僅能去除SS物質,而現在的工藝還具備脫氮除磷功能。下面介紹幾種目前常用的處理技術和設備。

1.1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兼備兩者的優點。其主要構筑物為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經被其浸沒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由于池內具備適于微生物棲息增殖的良好環境條件,因此,生物膜上生物相豐富、食物鏈長、微生物濃度高、活性強,不產生污泥膨脹,污泥生成量少,且易于沉淀。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多種凈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機物外,如運行得當,還能夠脫氧和除磷。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關鍵部位是填料。傳統的蜂窩狀塑料管較易堵塞,現在常采用吊掛式軟性填料和懸浮或半懸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積較大,處理效果好。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較早的采用的技術之一,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

初沉池、二沉池均為豎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分別為0.6¬¬―0.8mm/s和0.3―0.4mm/s。采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氣,氣水比為10:1―12:1,停留時間為2.5―3.3h。設計進水平均BOD5=200mg/L,出水BOD5=20mg/L。

1.2 兩段活性污泥法

兩段活性污泥法,簡稱AB法。該法把污水管道、污水處理廠視為一個污水處理系統。其工藝特點是:不設初淀池,A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A、B兩段污泥分別回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為不同時期生長的優勢微生物種群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耐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格柵頂氣調節池A段氣池A段沉淀池B段氣池B段沉淀池排放

該類設備,采用自吸式射流氣機、無支架的污泥懸浮型生物填料、側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等先進技術。BOD5去除率為90%,COD去除率為80%。

1.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SBR法。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設備只有一個間隙反應器,在一個運行周期中,按運行次序,分為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和閑置五個階段。SBR法的關鍵設備潷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長足的發展。目前常用的潷水器,有虹吸式、旋轉式和套筒式三種。SBR法工藝簡單、節省費用,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沒有污泥膨脹,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調節池SBR反應池消毒池出水

最近,美國Dague教授等將SBR用與厭氧生物處理過程,開發了厭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ASBR法。ASBR法的運行同SBR法一樣,周期性順序操作,每個周期經歷進水、反應、沉淀、出水四個階段,不必設置閑置期。反應過程可進行混合攪拌。在間隙運行過程中,厭氧生物污泥會發生絮凝,以致顆粒化,沉降性能良好,不易流失,增加了反應器中污泥貯量,可以提高反應器的BOD5容積負荷率。

1.4 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生物濾池是一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并產生沼氣。厭氧生物濾池有多種變型,填料的發展迅速,其工藝流程為:

進水沉淀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拔風管氧化溝進氣出水井排水

污水經沉淀池預處理后進入厭氧消化池進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在拔風系統作用下,生物濾池處于兼氧狀態,阻止了污水中甲烷細菌的產生,使整個系統仍處于酸性階段,而氧化溝內溶解氧一般可穩定在1.5―2.8 mg/L,污水在此進一步好氧處理。該工藝的實質類似于A/O法,但兼性厭氧生物濾池使厭氧段得到強化。拔風系統是處理過程的關鍵。其主要優點是不耗能、造價低、管理簡單、無噪聲、無異味、掛膜快、剩余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運行效果穩定。

2 問題探討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就其處理技術而言,可以采用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的成熟技術和工藝,但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有其自身的特點,應予考慮。

首先,住宅小區污水流量小,可生化性好,宣悠閑采用生物膜法處理技術。生物膜法具有生物相豐富、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沉降性能好等優點,適用與小量的污水處理。過去擔心的堵塞問題,在采用新型填料后已基本解決。

其次,住宅小區用地緊張,應優先考慮占地省的污水處理工藝,并在設計中采取一定措施?,F在,一般設計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成地下為污水處理站,地面為綠地或花壇的格局,可以美化環境。但這樣設計時,應注意埋深、提升設備、通風要求和臭氣處理等問題。

第三,由于受小區管理人員人數和專業素質的限制,應優先選用運行維護管理較方便的工藝,并努力提高運行管理自動化程度。

第四,住宅小區建設工程工期要求緊,污水處理設施由構筑物向設備的轉化,似是一種必然趨勢。采用裝配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簡捷,工期短,便于維護。大亞灣核電站引進法國的一種小型污水處理站,主要設備全是散件,現場裝配,其中,暖氣池和沉淀池由10塊小件組成,從土方開挖到開始調試,僅用20天就完工。國內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但良莠不齊。多數生產廠家設計、研究、測試化驗力量較弱,很難保證出廠產品的質量,售后服務也比較差。國家應加強這方面的監控管理。

第五,隨著對出水水質要求的提高,單一工藝難以滿足需要,組合式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得以發展。目前的組合方式,主要有多級好氧處理、厭氧+好氧處理、厭氧+缺氧處理等。從降低能耗、回收生物能方面來看,厭氧生物處理有著廣闊的前景。污水中的有機物質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潛在能量。厭氧處理時,一方面,勿需氣充氧,可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其生成物―沼氣,可回收利用,供小區采暖和供熱,形成小區生態平衡系統,這是比較理想的發展趨向。

3 結語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站,為防止污染,保護水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盡管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趨勢,是集中處理取代分散處理,但筆者認為,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站,在我國的一些中小型城市,還將存在相當長的時期,所以,其技術開發和設備研制應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0.引言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我國逐漸認識到治理分散污水的重要性,到目前為止,我國對城鎮生活產生的污水以及工業生產造成的廢水等的污染源具有較好的控制,不過在一些農村地區、偏遠的度假區以及旅游參觀區等,由于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對分散污水源的收集較為缺乏,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通常情況下,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分布情況都比較分散,有些位于偏遠一些的地區,水量在一天或者一小時內的系數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此外,集中鋪設管道網絡的基礎建設費用非常高,而且容易導致二次污染,還需要對二次污染物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針對分散性污水源,采取分散處理的模式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合理的對污水進行利用,促進生態自然的規律循環,有利于美化環境。在本文中主要針對幾種常用的污水防治工藝技術,根據工藝技術本身具有的特點以及適用性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1.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簡介以及分析

1.1凈化沼氣池工藝技術

凈化沼氣池主要是在凈化糞池這一技術的基礎上演變發展的,是一種早期應用于處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工藝手段。通常情況下,凈化沼氣池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二級厭氧池以及后續生物濾池:其中二級厭氧池當中填充了一定量的軟性填料;而生物濾池一般分為兼性濾池以及好氧濾池兩種,其中包括若干個小隔室,在前面的隔室中主要填充軟性填料,而后面的隔室里主要填充硬性填料。生活污水首先要經過沉砂池將一些比較粗大的污染物過濾掉,然后在一級厭氧池當中完成發酵從而產生具有一定利用價值的沼氣。接著在二級厭氧池當中進行厭氧過濾,將污水中包含的污泥進行有效的截留,與此同時進一步發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最后,污水在經過凈化之后需要按照次序填充相應的軟性填料或者硬性填料,要求出水COD、NH4+-N、TN、TP等各項指標都能夠滿足相關污水排放標準規定的二級標準。

在選擇進水方式的時候可以按照實際的處理量,確定合流式或者是分流式,由于凈化沼氣池的水力會停留較長的時間,一般在2到4天之間,所以通常能夠對規模在200m3/d以下的生活污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其中合流式由于投資的成本相對較低,在處理100m3/d以下規模的生活污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相關調查我們知道:凈化沼氣池的沼氣產率一般可以達到0.02~0.15m3/(m2·d),而且對于COD的去除率非常高,可以達到80%~90%,相比傳統的厭氧消化工藝技術要高出5%~10%。不過該技術對氮磷的處理不是很好,通常不能滿足GB 18918-2002當中規定的一級B標準。所以,凈化沼氣池可以聯合人工濕地、土地滲濾等工藝技術,有效的對氮磷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最后將出水應用到灌溉中或者排入到自然水體中。

1.2蚯蚓生態濾池工藝技術以及高效藻類塘技術

蚯蚓生態濾池這一工藝技術起源于法國和智利,該技術能夠很好的處理城市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蚯蚓的食物包括懸浮物、部分微生物以及生物污泥等,可以排放出小塊有機物質,能夠促進污染物質的降解,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所以,蚯蚓生態濾池不僅可以有效的延長生物食物鏈,去除有機污染物質,還可以提高濾料的滲透性能,提高水力負荷。除此之外,在蚯蚓生態濾池當中,生物污泥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毛細吸水時間一般保持在30~50s,污泥具有較好的脫水性,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泥處理費用。

不過蚯蚓對生存環境當中的濕度有較高的要求,如果長時間處于滯水環境當中,很可能加速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蚯蚓生態濾池的水力負荷,低于傳統二級處理工藝。如果COD負荷過高,容易將蚯蚓和微生物之間良好的協同關系破壞掉,降低了系統的處理效果。而在傳統穩定塘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了一種以人工強化的方式產生的高效藻類塘。該工藝技術主要是由于陽光、菌類以及藻類之間可以產生較好的協同作用,所以處理污染物質的效果非常明顯。

相對于傳統的穩定塘來說,高效藻類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能夠有效的去除氮磷;塘深通常在0.5米以內,是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數;HRT相對較短,對于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應用于農村地區;在處理過程中采取的工藝技術較為簡單。該技術在國內外都有應用,我國還需要在出水藻類的含量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3膜生物反應器工藝

膜生物反應器是集活性污泥法與膜分離技術于一體的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根據膜孔徑的大小可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根據膜組件的不同,可分為中空纖維式、平板式、圓管式等;根據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的位置可分為一體式和分置式。

分置式是將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分離放置,這種方式利于對膜組件的更換、反沖洗,在難降解工業廢水、有毒廢水、高濃度廢水等易發生膜污染的廢水中應用較多。一體式膜生物反應器由于占地面積小、能耗較低而較多的應用于生活污水和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

膜生物反應器可實現水力停留時間與污泥停留時間的完全分離,從而可以提高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增加其容積負荷。一般反應器內污泥齡較長,利于硝化菌的生長,故系統的脫氮效果好,其去除率可達90%以上。由于膜的高效分離作用,系統出水水質穩定,且可省去傳統二沉池,減少占地面積。但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膜污染問題,使得膜組件需要定期沖洗或更換,從而增加了系統的運行維護費用。目前此技術已有較多應用,可用于大中小規模水量的處理。實踐表明其處理出水COD,SS質量濃度可以分別穩定在50,10mg/L以下,其它主要污染物指標可以達到中水回用標準,可用于沖廁、綠化灌溉、消防等,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于此系統不設厭氧池,所以對磷的去除效果不好,可進一步通過化學方法除磷,也可與脫氮除磷工藝聯用。

1.4一體化處理裝置

一體化處理裝置是指將厭氧池、生物濾池、接觸氧化池、氧化溝、SBR等技術或單一或組合改造成小型一體化的污水處理系統。已應用的有一體化A/O生物膜反應器、一體化生物濾池、一體化SBR池、一體化氧化溝等。

根據具體情況,一體化處理裝置可建造為地埋式,基本達到不占地的目標。適用于高速公路服務站、生活小區、旅游景觀區生活污水的處理,也可應用于冬季較為寒冷的北方地區,以減小溫度對系統運行效果的影響。一體化處理系統的投資和運行成本一般均高于自然生態處理系統,但出水水質較好,可達到GB 18918-2002要求的一級B標準。

2.結語

目前雖有許多污水處理工藝被用于處理分散生活污水,但常常存在運行不穩定、處理出水不達標、處理裝置閑置率高等現象。而開發應用具有抗沖擊能力強、管理簡單、處理效果好兼具運行費用低、投資費用低特點的工藝必將成為今后的方向。同時,結合當地的條件,如在景區建造處理裝置時,可選擇處理效果好并且具有美化環境的自然生態技術?!科]

【參考文獻】

[1]曹大偉,李先寧,李孝安,花蓉蓉,陶雪江.地埋式一體化生物濾池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J].中國給水排水,2008,(01).